You are on page 1of 68

周厉王“国人暴动” 召公、周公“共和执政”

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 周平王东迁洛阳
NỘI DUNG BÀI HỌC

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三、百家争鸣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 
0 4 4 5 22

各国以尊王为旗帜,建立霸业。 各国以统一为目标,攻城灭国
1.背景: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大的诸侯国扩张势力,控制
中小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
2.概况: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1.背景:三家分晋、长期兼并战争。
2.概况: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大国。
3.影响:周朝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形成。

北狄
北狄 中原各国社会 各民族交融,华
发展比较先进 夏族更加稳定
西 东
西戎 中原 东夷 中原
戎 夷 分布更加广泛
频繁往来
南蛮 密切联系
南蛮

唐 朝 孔颖 达 说“ 中 国 有 礼 仪 之 大 , 故 称 夏 ; 有 服 章 之 美 , 谓 之
华。”“华夏”连称本意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
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相关史料
基础梳理
1、农业的发展
(1)铁制农具开始使用
(2)牛耕得到推广
(3)水利灌溉工程大量修建
2、手工业的发展 战国铁犁

3、商业的发展

战国青铜鼎 都江堰
相关史料
基础梳理
1、农业的发展
(1)铁制农具开始使用
(2)牛耕得到推广
(3)水利灌溉工程大量修建
2、手工业的发展
(1)冶铁技术出现
(2)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战国青铜鼎
3、商业的发展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1、农业的发展
(1)铁制农具开始使用
(2)牛耕得到推广
(3)水利灌溉工程大量修建
布币(韩赵魏通行) 半两钱(秦国通行)
2、手工业的发展
羊马
(1)冶铁技术出现 煮盐业 盐池
(2)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冶铁业
粮⾷
3、商业的发展 药材

(1)货币流通广泛
羽毛
(2)中心城市涌现、工商业主财富雄厚 齿革
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变
法成为潮流。
2.目的:富国强兵。
3.结果:推动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
政治 加强君主控制、稳定社会秩序

• 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 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经济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生产发展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
庭;“废井田”,授田于百姓

军事 提高军队战斗力,军事实力增强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1.时间:公元前356年。
2.成功原因:顺应历史潮流。
3.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
4.影响: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由权势滔天到车裂灭族 秦国:由夷狄遇之到国富兵强
秦民:由民心堕落到骁勇善战 天下:由七雄争霸到强秦一统
百家争鸣
经济上: 社会经济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
促进阶级关系变化(新兴地主阶级壮大)

A、周王室衰微,争霸兼并战争不断,旧的贵族等级
政治上:体系(宗法制分封制)开始瓦解,新兴士阶层崛起
B、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

阶级上:“士”阶层活跃并受重用

文化上:学在官府的传统被打破,文化知识向民间普及。
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
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战国社会大变革在
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孔子
1.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破落贵族,儒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内容:
①核心是“仁”,关爱他人。 仁
②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推行“仁政”。
③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④认可制度应该改良。
教育思想及其贡献:
①以有教无类思想办学,(意义)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
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②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意
义)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
③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论语》。
老子
1.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内容:
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②揭示事物存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国古代朴素的
辩证法。
③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
④政治上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
⑤观点见于《道德经》(又名《老子》)
东周
战国时期
秦朝建立
战国开始 战国结束
春秋时期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256年


东周建立 三家分晋 东周灭亡
春秋开始 春秋结束

注意:一般认为东周包含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
课堂小结 社会大变革时代

旧 分封制瓦解 战国变法运动 新 郡县制建立


制 谋求富国强兵
生产力提高 宗法制瓦解 制 官僚制建立
经济发展 度 度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制建立
崩 士的崛起 形
溃 礼乐制瓦解 游说争辩 百家争鸣

 
社会大转型时代
思考
1.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
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
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NỘI DUNG BÀI HỌC

第三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
一、秦朝的统一
二、秦朝的速亡
秦朝的统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w4mAGnXYxg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t4y1U7Wi?spm_id_from=
333.999.0.0
秦为何能统一?

客观条件
1、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主观条件:
3、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4、历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5、商鞅变法后,国家日益强盛,具备了统一的历史条件。
灭六国
(1)时间: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
(2)策略:
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3)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建立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
咸阳。
1、政治方面:
(1)皇帝制度
特点: 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
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
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
(2)中央政府:三公九卿

皇 帝 负责管理全国的政务。
三公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
太 尉 丞 相 御史大夫 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1、政治方面:
(3)地方管制:彻底废除分封制,推广郡县制

中央 君
直接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主

郡 县(道) 制


乡 里 亭 集

基层组织,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制
1、政治方面:
2、其他方面:
(1)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2)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3)法律:颁行法律,以法为教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4)交通: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
(5)社会:编制户籍,迁徙六国
贵族,整顿社会风俗

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国家的
车轮距离统一为6尺
统一 小篆为国家官方文字
秦始皇

1、建立起辽阔的国家,奠定此后历代疆域的
基本版图。
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
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秦朝的速亡
(一)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1、表现
(1)赋役沉重:大兴土木、求仙访药、
兴师动众、征伐繁重
(2)刑法严苛:人民摇手触禁
(3)思想专制:焚书坑儒 △秦始皇陵兵马俑
2、影响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化,农民起义爆发
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
(二)过程:

1、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泽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起

2、前207年,刘邦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楚

3、前206年—前202年,刘邦、项羽四 之

年楚汉战争 示

4、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 图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 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 广起义,号为“张楚” 秦势力日益壮大
驾崩,秦二世胡亥继位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
公元前202年,经过四年楚汉战 秦王子婴投降,秦亡,历时15年
争,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时空观念

统一中国 秦始皇 陈胜吴广


建立秦朝 病逝 起义 秦朝灭亡 西汉建立

公元前210
公元前230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2年

击破六国 秦朝 楚汉之争

刘邦 项羽
进驻咸阳,“约法三章”,废秦苛法 进入咸阳,放纵部下烧杀抢掠
广纳人才,势力壮大 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分封失当,缺稳固根据地
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最终失败,乌江自刎。
课堂小结
统一背景

的 统一过程

秦统 一 巩固措施
一多
民族 统一意义
国家 暴政表现
的建 秦
立 的

溃 灭亡过程
NỘI DUNG BÀI HỌC

第四课《西汉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一、西汉的统治
二、西汉的强盛
三、东汉的兴衰
文景之治与七国之乱
0
(1)统治思想: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2)政治制度:
汉承秦制: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
有所损益:地方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体制
(3)成就: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恢复、社会稳定。
推恩令
诸侯王除了让嫡长子继承
王位外,其余的庶子在原封国
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
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
位相当于县。

汉武帝

推恩令

作用:诸侯王势力逐渐衰落,不
再对中央形成威胁
两汉兴衰
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直接听命于皇帝

政治
方面
代表新的管事选拨制度
政治
促进地方监察,强化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方面
政治
方面

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
不法行为
封建制度进
政治 一步强化
方面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经济
方面 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
经济 加强中央集权
方面
思想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
方面 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知识拓展
在政治方面,汉武帝并非纯用
儒术,而是广泛吸纳法家思想和手
段,外儒内法。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
位,改国号新,西汉灭亡

王莽称帝仅仅15年,就被赤
眉、绿林等农民大起义推翻
 西汉衰亡的原因:
外戚干政、政治黑暗;
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25年,西汉宗室刘秀(汉光
武帝)重建汉朝,定都洛阳,
流民问题、社会动荡 史称东汉。
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
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政治 汉光武帝刘秀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提倡节俭,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恢复三十税一制
经济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释放奴婢
思想 提倡文教,重视儒学,以“柔道”治天下
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通过品评人物而
抨击时政,史称“清议”。他们的反抗触犯
了宦官利益,被诬“党人”,遭到严厉镇压,
史称“党锢之祸”。
各地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
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184年,张角率“黄巾军” 西北军阀董卓火烧洛阳,废立皇帝,此后各
历时9个月,以失败告终。 路诸侯佣兵自立,后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两汉文化
02
汉赋、乐府诗、东汉五言诗

04
《九章算术》、造纸术

01
《史记》、《汉书》 03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
课堂小结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