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 37 ·

       史   学   月   刊             2013 年    第 10 期

“中原正统 ”与 “刘氏正统 ”
——— 蜀汉为正统进行的北伐和北伐对正统观的影响

王 瑰

[关键词] 蜀汉;曹魏;中原正统;刘氏正统;国家认同;北伐;习凿齿
[摘   要] 刘备执着于兴复汉室,有一个不可忽视 的 因 素 就 是 得 到 过 汉 献 帝 的 “衣 带 诏”,这 使 本 具 宗 室
身份的他在反对曹操时有了极大的合法性 优 势。 刘 备 建 立 的 蜀 汉 政 权 虽 偏 居 西 南,但 也 因 之 更 具 挑 战 传
统中原正统观的条件。为了坚持和维护蜀汉正统,刘备和诸葛亮多方 强 化 对 汉 室 的 国 家 认 同 ,树 立 汉 室 可
兴的普遍信心。囿于国力,在无法统一全国 时,北 伐 成 为 蜀 汉 的 国 策,极 致 化 地 坚 持 和 宣 扬 了 蜀 汉 的 正 统
地位,既以此维护偏居一隅之政权 的 合 法 性,又 为 “天 下 有 变 ”时 大 举 “兴 复 汉 室 ”营 造 舆 论 准 备 和 民 心 基
础。而这也在不经意间,启发了东晋习凿齿提出新的正统观。

   “正统”是贯 穿 中 国 古 代 政 治 终 始 的 重 大 问 渡,中原地区为“五 胡”所 居,正 统 便 逐 渐 转 化 成


题,正统问 题 简 单 说 就 是 政 权 的 合 法 性 问 题 ① 。 了对华夏文化的 融 入 和 继 承 而 获 得 ⑤ 。 不 过,其
三国以 前,正 统 问 题 并 不 突 出,但 是 到 魏、蜀、吴 间的转化过程,胡先生并未谈及。
长期鼎立时 ② ,“正统”就 成 为 一 个 值 得 重 视 的 问 愚见以为,正 是 三 国 时 期 魏、蜀 的 正 统 之 争
题了。当时,即 有 蜀 汉 与 曹 魏 的 激 烈 正 统 之 争。 动摇了“王者必居天 下 之 中”⑥ 的 正 统 观 念,而 其
蜀亡于魏,陈寿以蜀旧臣作《三国志》而以魏为正 中起了很大作用 的 正 是 蜀 汉 的 创 业 和 守 成 者 们
统,似乎 对 此 划 上 了 句 号。 但 至 东 晋 习 凿 齿 著 对“刘氏正统”的彻底坚持和宣扬,其极致表现就
《汉晋春秋》,又 力 主 蜀 为 正 统,从 此 这 个 问 题 便 是蜀汉坚持到亡国前夕的北伐。
聚讼 纷 纭,直 至 南 宋 朱 熹 定 论 后,才 一 边 倒 地 以
蜀为正统。个中原因,《四库全书总目》云:“以理
而论,寿之谬万万无辞;以势而论,则凿齿帝汉顺
① 目前专文讨论三国正统问题的论文,笔者 所 见 仅 一 篇,
而易,寿欲帝 汉 逆 而 难。 盖 凿 齿 时 晋 已 南 渡,其
即秦永洲:《三国时期正统观念简论》,《山东 师 大 学 报》
率有 类 乎 蜀,为 偏 安 者 争 正 统,此 孚 于 当 代 之 论 (社会科学版)
1999 年 第 6 期。 该 文 认 为 三 国 时 期 有
者也。寿则身为 晋 武 之 臣,而 晋 武 承 魏 之 统,伪 天命符谶、五德之运、帝 王 宅 里 三 种 正 统 确 立 方 式 ,三
国各以其优势所在互争正统,如曹魏之居 中 原,刘 备 之
魏是伪晋 矣。 其 能 行 于 当 代 哉? 此 犹 宋 太 祖 篡
宗室身份;三国正统 之 争 使 正 统 观 的 主 导 面 由 春 秋 战
立近于魏,而北汉、南唐迹近于蜀,故北宋诸儒皆 国时的“拥正统”变 为 “争 正 统”,这 个 转 变 既 加 深 了 社
有所避而不伪魏。高宗以后,偏安江左,近于蜀, 会的统一观念,又 延 迟 了 统 一 的 到 来。 该 文 关 注 的 是
三国正统之争的特 点 和 对 当 时 社 会 的 现 实 影 响 ,而 本
而中原魏地全入于金,故南宋诸儒乃纷纷起而帝
文关注的是蜀汉正统坚持的意义和对历史 正 统 观 主 导
蜀。”③ 在《四库全书》的编修官看来,谁为正统是 面的影响。
由持 论 者 的 政 治 处 境 决 定 的,有 中 原 则 主 魏,偏 ② 蜀作为刘备汉政权 的 称 号,在 当 时 主 要 是 来 自 中 原 的
一种贬称,后来陈寿作《三国志》,出于政治 原 因 径 以 蜀
安则主蜀。不过,他们的总结也许只是对一种不
称之,后世 相 沿,遂 成 习 惯。 本 文 虽 讨 论 蜀 汉 正 统 问
精确 现 象 的 描 述,今 就 有 学 者 指 出 其 不 完 善,元 题,但并非为其正名,故也相沿此习。

明清 三 代 皆 据 有 中 原,而 他 们 都 尊 蜀 汉 为 正 统, ③ 《三国志》附,中华书局 1982 年版,第 1473 页。


④ 李星、刘昌安:《莫 将 成 败 论 三 分———三 国 正 统 与 历 史
正统实际上包含了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并不单
文化传统辨》,《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 科 学 版)
1997
指居中原与否 ④ 。 年第 1 期。

正统观不是 一 成 不 变 的。 胡 克 森 先 生 考 察 ⑤ 胡克森:《论中国古代正统观的演变与中华 民 族 融 合 之
关系》,《史学理论研究》 1999 年第 4 期。
了中国古代正统观的起源和演变,指出秦代以前 王先谦:《荀 子 集 解 · 大 略 》,中 华 书 局 2012 年 版,第

的 正 统 地 位 是 据 中 原 立 国 而 获 得 的,到 晋 室 南 470 页。
· 38 ·

统立论 ⑥ ,邓艾平蜀,在报刘禅降书中称“自古 圣
一   中原正统观的回复与曹魏的正统性依据
帝,爰逮汉、魏,受 命 而 王 者,莫 不 在 乎 中 土 ”⑦ ,
华夏文明和 华 夏 族 都 是 以 中 原 为 中 心 而 形 也以中原正 统 自 居。 如 果 说 这 是 曹 魏 争 正 统 的
成的,自上古起,能 拥 有 “天 子”合 法 名 位 者 都 要 必然反映,那么孙权称帝后以“郊祀当于中土,今
据中原立国。 尧 禅 位 于 舜,舜 “之 中 国 践 天 子 位 非其所,于何施”⑧ 来拒绝郊祀的回应,则明白 揭
焉,是为帝舜”① ,“天子 位”是 在 “中 国”的。 而 后 示出中原正 统 观 在 时 人 心 目 中 的 分 量。 所 以 蜀
夏、商相继据中原而为天子。及至周文王兴起西 汉虽也以正统自 居,但 诸 葛 亮 却 毕 生 致 力 于 “奖
方,不在“中国”,还是要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 率 三 军,北 定 中 原”、“兴 复 汉 室,还 于 旧 都”⑨ 的
事殷”② ,虽然强大但不得为正统。武王伐纣成功 艰难事业中,中原、旧都能够恢复,就是汉家正统
取得“中国”之 地,虽 退 回 关 中,却 还 要 以 天 下 之 不可动摇的最好证明。
中的洛 邑 为 东 都,称 “宅 兹 中 国,自 之 乂 民 ”③ 。
二   蜀汉国家认同整合与“刘氏正统”
中原之地的所谓“中 国”正 是 正 统 政 权 的 根 基 所
在。春秋乱起,四 夷 交 侵,华 夏 文 明 受 到 严 重 威 曹魏虽 居 中 原,具 有 以 正 统 自 居 的 先 天 优
胁,“尊王攘夷”成为诸侯霸主的必须任务,桓、文 势,可以把蜀、吴皆视作“伪”政权,从而以大一统
事功维护的 就 是 中 原 及 其 承 载 的 华 夏 文 化。 至 精神的存在来调 和 大 一 统 形 式 上 实 际 三 分 的 尴

战国后期,荀子 明 确 提 出 “王 者 必 居 天 下 之 中”, 尬。但是,蜀、吴也可以同样的方式来看待魏,所

可谓是对这一历史现象的规律性总结。 以曹氏是“贼”。不过孙氏虽也视曹氏为“贼”,当

不过,自秦统 一 六 国 始,秦 汉 政 治 绵 延 了 四 蜀称帝 绍 汉,而 后 吴 又 称 帝 后,他 却 变 得 更 像


“贼”了。为此,孙权称帝遣使蜀汉要求并尊二帝
百余年,其间董仲舒等汉儒还对大一统进行了新
的理 论 阐 释,不 仅 政 治 要 统 一 于 天 子 一 人 之 下, 时,蜀 汉“议 者 咸 以 为 交 之 无 益,而 名 体 弗 顺,宜
显明正 义,绝 其 盟 好 ”
瑠。 但 诸 葛 亮 出 于 现 实 考

民众的精神也要统一于儒家思想之中,并从此奠
虑,暂 时 搁 置 了 正 统 问 题,以“九 州 幅 裂,普 天 无
定了此后两千余年专制王朝的意识形态基础,对
统”为前 提 与 孙 氏 达 成 曹 氏 “荐 作 奸 回,偷 取 天
统一的追求成为中国历史的典型标志。因此,自
位”的共识 
瑡,
瑏 以灭曹为共同担当,待其败灭再争
秦汉以后,王朝正统性的依据至少还增加了大一
正统,即 蜀 臣 邓 芝 对 孙 权 所 云:“天 无 二 日,土 无
统的实现。从中原正统到大一统正统,应该说这
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
是古代中国正统观的第一个显著发展。
汉末大一统秩序崩溃,而后又形成了魏蜀吴
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之中,若是有一国能实现
① 《史记·五帝本纪》,中华书局 1982 年版,第 30 页。
统一,正 统 便 不 成 问 题,但 是 如 果 鼎 立 将 是 长 期 ② 朱熹:《四 书 章 句 集 注 · 论 语 集 注 》卷 四,中 华 书 局
状态呢?大一统的形式不在了,但大一统的精神 1983 年版,第 108 页。
③ 马承源: 《何尊铭文初释》,《文物》 1976 年第 1 期。
还在,该如何彰显这种精神呢?三国之中无有哪
④ 《三国志·武帝纪》 注引《魏武故事》,第 34 页。
国是化外“蛮夷”之邦,“尊王攘夷”以确定正统的 ⑤ 《三国志·武帝纪》,第 38 页。
历史 经 验 无 法 照 搬;有 汉 四 百 年 间 的 儒 者 们,也 ⑥ 章武三年(
223 年 )“魏 司 徒 华 歆、司 空 王 朗、尚 书 令 陈
群、太史令许芝、谒者 仆 射 诸 葛 璋 各 有 书 与 亮,陈 天 命
从没有提出过这种状态下的解决方案。这时,先
人事,欲使举国称藩。亮遂不报书,作《正议》曰:‘昔 在
秦时代的中原正统观便又活跃了起来。 项羽,起不由德,虽处 华 夏,秉 帝 者 之 势,卒 就 汤 镬,为
后永戒。’”从诸葛亮的回应中可以看出,华 歆 等 劝 降 诸
建安 十 五 年 (
210 年),曹 操 回 顾 一 生,自 称 葛亮是以中原华夏正统自居的,所以诸葛亮 举 项 羽“处
“遂荡平天下”④ 。 但 众 所 周 知,那 时 江 南、巴 蜀、 华夏,秉帝者之势”而 卒 败 的 例 子 以 证 其 谬。 不 过,在

关中、凉州都不在他掌握之中,能称“荡平天下”, 诸葛亮的 驳 论 中 也 可 看 到 居 中 原 确 有 正 统 优 势 。 见
《三国志 · 诸 葛 亮 传 》注 引 《诸 葛 亮 集 》,第 918~919
只因他统一了中原及其周边地区,得中原而得天 页。
下的意识是甚为浓重的。曹操如此,汉帝也不例 ⑦ 《三国志·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第 901 页。
《三国志·吴主传》注引《江表传》,第 1136 页。
外,建安 十 八 年 (
213 年 )封 曹 操 魏 公 诏 中 也 称 ⑧
⑨ 《三国志·诸葛亮传》,第 920 页。
“君有定 天 下 之 功 ”⑤ 。 而 后,魏 蜀 先 后 称 帝,刘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第 924 页。



备卒后,魏大臣劝降诸葛亮也以魏得“中国”为正 

瑡 《三国志·吴主传》,第 1134 页。
· 39 ·

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① 路投 归 曹 操,曹 操 却 说 天 下 英 雄 只 有 他 和 刘 备,
孙氏称帝的合法性是最低的,其敢于称帝的 这句话暴露的一是曹操的雄心不可限量,二是刘
现实基础仅仅是三分对峙的长期性,其政权合法 备是曹操眼 中 唯 一 真 正 的 敌 人。 刘 备 听 得 懂 曹
性建设的完成只能寄望于将来可能的统一全国。 操的弦外之音,他得为保全生命留心了。
但是蜀 汉 政 权 却 大 不 一 样。 曹 魏 据 中 原 得 “地 献帝都许后,不 甘 心 做 曹 操 的 傀 儡,便 在 衣
利”而正统,刘氏则 具 汉 宗 室 身 份 得 “天 时”而 正 带中 书 写 密 诏,要 求 诛 杀 曹 操,密 诏 由 车 骑 将 军
统。不过,刘备起于社会最底层,“与母贩履织席 董承带出。董 承 找 到 刘 备,刘 备 “遂 与 承 及 长 水
为业”② ,最终割据一方,很大程度是他矢志不渝 校尉种辑、将军 吴 子 兰、王 子 服 等 同 谋”⑧ 。 刘 备
维护和坚持 汉 家 正 统 的 结 果。 不 过 当 时 刘 氏 宗 接受了诏令,开始谋划诛杀曹操,但尚未实施,事
室遍 天 下,为 什 么 就 刘 备 能 成 功 地 为 其 代 言 呢? 情泄 露,董 承 等 皆 遇 害,只 有 刘 备 因 奉 使 讨 袁 术
这是个颇不简单的问题。 提前 离 开 许 都,得 以 逃 脱,但 他 与 曹 操 为 敌 之 事
1.刘备“兴复汉室”合法性的获得和利用 却公开化了。这就是著名的“衣带诏”事件。
曹操回顾自己的一生,说他从忠臣到权臣的 这两件事并发,个人生命保全与国家担当同
变化原因是“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 时降临到本有高昂报国热情的刘备身上,他不得
计,又 己 败 则 国 家 倾 危,是 以 不 得 慕 虚 名 而 处 实 不与曹操成为不共戴天的敌人。刘备离开许都,
祸”③ 。而蜀 汉 的 建 立 者 刘 备,曹 操 视 他 为 与 自 重新 夺 得 徐 州,但 又 被 曹 操 打 败,再 次 辗 转 在 军
己对 等 的 英 雄,陈 寿 评 价 刘 备 说:“机 权 干 略,不 阀间,先投袁 绍,再 投 荆 州 牧 刘 表。 刘 表 对 刘 备
逮魏武,是以 基 宇 亦 狭。 然 折 而 不 挠,终 不 为 下 多所猜忌,刘 备 的 事 业 又 一 次 陷 入 低 谷。 但 是,
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 刘备没有气馁,“欲 信 大 义 于 天 下”⑨ 仍 是 他 的 情
尔。”④ 刘备之 执 着 于 复 兴 汉 室 也 有 和 曹 操 相 同 怀。只是现在很不同的是,哪怕曹操已经完全把
的生命自保苦衷。 汉家 朝 廷 挟 持 在 手 中,以 己 令 为 天 子 令,刘 备 仍
刘备作为没落 宗 室,离 皇 统 也 甚 为 疏 远,但 有足够理由反对 他,以 “汉 贼”宣 传 他,因 为 他 接
是对汉国家却很有担当,平黄巾、讨董卓,刘备一 受过 汉 帝 的 密 诏,诛 杀 曹 操 是 汉 帝 给 他 的 任 务。
件不落。不过,刘备命运多舛,遇事多不顺遂,始 曹操 在 汉 廷 的 地 位 越 是 升 高、权 力 越 是 增 大,刘
终 无 法 获 得 稳 定 的 立 足 地,不 得 不 于 建 安 元 年 备与他为敌 的 理 由 越 是 充 分。 而 这 个 密 诏 也 就
196 年)归附曹操。
( 使得“兴复汉室”在刘备喊来更为有力,同为宗室
不过,归附曹操却也算是刘备一生事业的关 的刘 表、刘 璋,哪 怕 想 打 着 这 个 幌 子 行 一 己 私 欲
键。刘备归附曹 操 前,曹 操 刚 迎 献 帝 都 许,造 成 之事,也比刘备少了几分合法性。王夫之认为诸
了“挟天子以令 诸 侯”的 条 件,但 献 帝 初 到,曹 操 葛亮愿意跟随刘备,也基于衣带诏赋予他的反曹
虽有“挟天子”的打算,却还不至于急迫地表现出 合法性,“以先主方授衣带之诏,义所可从而依之
来,在当时舆 论 看 来,他 还 是 立 了 大 功 的。 而 据 也”
瑠 。刘备 也 确 实 很 好 地 利 用 了 这 个 优 势,
瑏 不
曹操自述,直至面临袁绍大军压境,他自觉不敌, 仅以之为搜罗人才的标准,还以之为实现个人成
想的却还是“投死为国,以义灭 身,足 垂 于 后”⑤ , 就的合法依据,如在刘备进位汉中王表和自称汉
动“篡汉”之 心 应 是 很 久 以 后 的 事 了。 而 当 时 曹 中王后上 汉 帝 表 中 都 引 密 诏 事 为 据 
瑡 。而当曹

操正 致 力 于 延 揽 人 才,所 以,刘 备 归 附 曹 操 虽 出 丕称 帝,蜀 中 传 闻 献 帝 遇 害 后,刘 备 称 帝 继 汉 统


无奈,但 曹 操 若 真 心 扶 助 汉 家,刘 备 就 此 安 生 也 也就顺理成 章 了。 刘 备 对 继 承 汉 统 的 合 法 性 是
是可能的。但是,在 许 都 发 生 的 两 件 事,却 让 刘
备不得不另有执着的追求。 ① 《三国志·邓芝传》,第 1072 页。
瑡   《三 国 志 · 先 主 传 》,第 8
② ④⑦
瑏 71,
892,
875,
884、
886
刘备初归曹操时,曹操谋臣程昱即建言:“观
页。
刘备 有 雄 才 而 甚 得 众 心,终 不 为 人 下,不 如 早 图 ③ ⑤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武故事》,第 33 页。
之。”⑥ 曹操以方务收 英 雄 为 由 拒 绝 了,但 是 却 在 ⑥ 《三国志·武帝纪》,第 14 页。
《三国志·先主传》注引《英雄记》,第 875 页。
一次与刘备的私 宴 上 说 出 “今 天 下 英 雄,唯 使 君 ⑧
⑨ 《三国志·诸葛亮传》,第 912 页。
与操耳。本 初 (袁 绍 字)之 徒 不 足 数 也 ”⑦ 的 话。 

瑠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 十,中 华 书 局 1975 年 版,第 306
当时 袁 绍 据 四 州 之 地,拥 兵 数 十 万,刘 备 穷 途 末 页。
· 40 ·

甚为自信的,所以他在章武二 年(
222 年)东 征 孙 不得”⑥ ,积极 进 取 的 法 正 还 被 他 同 流 入 蜀 的 乡
权失败后,“诏 丞 相 亮 营 南 北 郊 于 成 都 ”① ,这 是 人毁谤,由此可见,哪怕来自同一地域,并未见得
对郊祀只能于中土观念的挑战。在刘备看来,正 就能结成利 益 一 致 的 团 体。 至 于 草 莽 英 雄 与 文
统不一定取决于在中土。 化士 族 的 矛 盾,那 是 任 何 时 代 都 有 的,在 蜀 汉 治
2.刘备入蜀前的益州人心 下也看不到他们互相博弈时的重大影响。
诸葛亮无疑 是 刘 备 所 搜 罗 人 才 中 与 他 最 志 实际上刘备入蜀后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益
同道合的。两人初见于隆中,诸葛亮即为刘备勾 州人士,不管是东州的还是本土的,都认同他“兴
画出跨有荆、益二州,两路出兵中原的战略方针。 复汉室”的 目 标,并 愿 意 为 之 努 力。 当 时 刘 璋 治
不过,荆、益二 州 都 非 当 时 刘 备 势 力 所 及。 如 果 下是有很多进取者的,但是他们的进取目标却不
说曹操 战 败 赤 壁 后,刘 备 得 据 荆 州 江 南 地 区, 一定是兴复汉室。还是张松,他是刘备取蜀的关
“荆、楚群 士 从 之 如 云 ”② ,在 荆 州 也 算 是 具 备 了 键人 物 之 一,但 他 在 见 刘 备 前,是 奉 命 结 好 曹 操
一定 基 础,但 当 刘 备 西 取 益 州 时,却 几 乎 是 毫 无 的。起初张松之兄张肃奉刘璋命“送叟兵三百人
基础的。刘备取益州,在益州方面只有两个人配 并杂 御 物 于 曹 公 ”,曹 操 接 受,“拜 肃 为 广 汉 太
合,即 成 都 人 张 松 和 扶 风 人 法 正,他 们 及 刘 备 谋 守”⑦ 。刘璋 高 兴,又 派 遣 其 别 驾 从 事 张 松 结 好
士 庞 统 所 献 的 最 佳 取 蜀 之 策,都 是 一 举 诛 灭 刘 曹操,但 “曹 公 时 已 定 荆 州,走 先 主,不 复 存 录
璋。为什么敢 献 此 策 呢?是 因 为 他 们 都 洞 察 到 松”,“松 以 此 怨”,“疵 毁 曹 公,劝 璋 自 绝 ”⑧ 。 张
了刘璋的暗弱和蜀地人心的涣散。因此,刘备要 松 本 来 是 想 得 到 曹 操 重 用 的,结 果 不 受 曹 操 待
取得益 州 是 比 较 容 易 的。 不 过,凡 事 皆 有 两 面 见,转而投靠刘备谋求个人发展。
性,取蜀的有利条件实际上也是取蜀后治蜀的不 刘璋治下还有两个著名的进取者,一个是巴
利条件。取得益州后的刘备,想把益州作为再次 郡赵韪,一个是河南庞羲。赵韪本在洛阳为太仓
“兴复汉室”的基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令,刘焉入蜀,他弃官随行。刘焉死后,他和蜀中
刘备入蜀前蜀地已经为刘焉、刘璋父子盘踞 豪族广 汉 王 商 共 同 表 荐 刘 璋 代 其 父 领 益 州 ⑨ 。
二十余年,但他们不是益州本籍。当时由于东方 建安五年(200 年 ),他 起 兵 反 刘 璋,蜀、广 汉、犍
战乱,南 阳、三 辅 民 数 万 家 流 入 蜀 地,称 为 “东 州 为皆响应 
瑠,
瑏 虽 然 失 败 被 杀,但 足 见 他 也 是 有 趁
人”,刘 焉 父 子 将 之 引 为 支 柱,刘 备 入 蜀,则 更 带 乱割据益州 野 心 的。 庞 羲 本 与 刘 焉 家 族 有 通 家
来了一群新势力,共同瓜分益州有限的利益。所 之好,对保全刘焉诸孙有大 功 劳 
瑡,
瑏 刘 璋 代 父,对
以,近 年 来,蜀 汉 政 治 的 研 究 都 流 行 势 力 集 团 的 他委 以 重 兵,任 巴 西 太 守,专 门 对 付 割 据 汉 中 的
矛盾 分 析 方 法,如 目 前 较 新 的 一 份 研 究,就 把 蜀 张鲁。但他却受到刘璋猜忌,赵韪起事时便冷眼
汉的 势 力 集 团 分 为 了 草 莽 势 力、荆 襄 势 力、益 州 旁观,赵韪败后,他 还 征 兵 自 保 
瑢 。 征 兵 不 成,
瑏 他
势力和外附势力四类 ③ ,既有地域矛盾又有阶层 向刘 璋 谢 罪,得 以 被 恕,但 对 刘 璋 的 不 满 却 一 直
文化矛盾。这些矛盾存不存在呢?当然存在,但 保持 下 来,对 刘 璋 是 个 颇 大 的 威 胁,所 以 张 松 对
是事实上远不如研究者们解释得那么激烈,至少
从整本《三国志》中 能 反 映 这 些 矛 盾 存 在 的 都 是
① 《三国志·先主传》,第 890 页。
个案 ④ 。窃以 为 不 按 地 域、阶 层,而 按 心 理 特 征 ② 《三国志·刘巴传》,第 980 页。
来划分会比较妥切。 ③ 白杨、黄朴 民:《论 蜀 汉 政 权 的 政 治 分 化 》,《中 国 史 研
究》
2008 年第 4 期。
在汉家一统秩序崩溃后,一种人趁乱发展自
④ 比如蜀汉政权的决 策 层 排 斥 益 州 人,李 严 与 诸 葛 亮 的
己,是为进取者,一种人则选择躲避祸乱,是为保 矛盾,名士刘巴鄙 视 武 人 张 飞 等。 窃 以 为 这 类 现 象 的
守者。在刘 备 的 时 代,把 人 作 如 是 分 法 简 单 有 出现(其实都不多)都 是 有 具 体 原 因 的,并 不 能 视 为 势
力集团斗争的反映,对此恕不赘述,将另文说明。
效。比如积极赞襄刘备取蜀的张松和法正,一个
⑤ ⑥   《三国志·法正传》,第 957 页。
是蜀郡人,属于土著的益州集团,一个是扶风人, 瑡   《三国志·刘二牧传》,
⑦ ⑧
瑏 第 868、 867 页。
868、
属东州人,但是偏 偏 他 们 二 人 就 是 “相 善”的,相 ⑨ 任乃强:《华阳国 志 校 补 图 注 · 刘 二 牧 志 》云:“州 帐 下
司马赵韪、治中从事王商等贪璋温仁,共 表 代 父。”上 海
善 的 基 点 是 “忖 璋 不 足 与 有 为,常 窃 叹 息”⑤ ,即
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341 页。
他们 施 展 才 华 的、谋 求 高 位 的 需 求 得 不 到 满 足。 

瑠 见《三国志·刘二牧传》注引《英雄记》,第 869 页。
而法正还曾“为 其 州 邑 俱 侨 客 者 所 谤 无 行,志 意 

瑢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刘二牧志》,第 346 页。
· 41 ·

刘璋说“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 的人 进 入,豪 强 利 益 的 受 损 是 不 言 而 喻 的,出 于


外意”① 时,刘 璋 便 同 意 请 刘 备 入 蜀 了。 后 来 庞 利益保护的考虑,总有受损者会站出来。
羲出现在了刘备进位汉中王的劝进者名单中,排 因此,刘备入 蜀 前,除 了 广 大 基 本 无 发 言 权
列第三。 的 底 层 民 众 外,益 州 的 人 员 情 况 基 本 就 是 进 取
虽然庞羲也 有 可 能 是 益 州 较 早 一 批 倒 向 刘 者、保守者和 自 私 的 进 取 者 三 类,各 求 所 需。 在
备 的 刘 璋 部 属 中 的 进 取 者,但 刘 璋 治 下 的 进 取 刘璋以弱主临治 的 情 况 下,遂 造 成 了 蜀 中 “文 法
者,自觉认同“兴 复 汉 室”的 可 能 不 多,因 为 刘 璋 羁縻,互 相 奉 承,德 政 不 举,威 刑 不 肃”、“蜀 土 人
之父刘焉之所以 入 蜀 为 益 州 牧,就 是 听 信 了 “益 士,专权自 恣,君 臣 之 道,渐 以 陵 替 ”
瑠的混乱局

州分野有天 子 气”② 的 预 言,自 我 感 觉 在 益 州 站 面,受伤害最 大 的 就 是 底 层 民 众。 刘 备 入 蜀,试


稳脚后便 “造 作 乘 舆 车 具 千 余 乘 ”③ ,准 备 称 帝, 图以益州为“兴复汉室”的根据地,面临的就是这
早把汉家背弃了,其网罗的人自当与他有相同观 个上层人心混乱,“不 知 有 汉”,下 层 民 众 饱 受 豪
念。而刘璋虽然没有称帝野心,却也没有为汉家 强侵压的局 面。 他 首 先 要 做 的 就 是 要 用 自 己 的
效忠的打 算。 建 安 十 三 年 (
208 年 ),“益 州 牧 刘 国家观念来进行人心的系统整合和凝聚。
璋始受征役,遣兵给军”④ ,如果刘璋是忠于汉家 3.刘备和诸 葛 亮 对 益 州 地 区 国 家 认 同 的 整
的,对曹操控制的汉廷,要么一开始就承认供奉, 合
要么就要向刘备一样表明对曹操的反对,他至建
刘备在入蜀 之 前 的 追 随 者 与 刘 备 具 有 相 同
安十三年“始受征 役”只 能 说 明 他 首 鼠 两 端 的 暧
的“兴复汉室”的 追 求 或 至 少 赞 同 这 个 追 求 应 该
昧态度。
是无疑问的,否则他们大可以北投曹操或是东附
刘璋治下大多数士人都是保守者,他们和刘
孙权。上文论述 过,益 州 地 区 的 情 况 较 为 复 杂,
表一样,守土保民,以观天下之变,在合适的时候
并没有明显分 化 出 “兴 复 汉 室”的 势 力 集 团。 但
效法东汉初年割据河西的窦融。对此,凉州军阀
是刘备作为一个已经辗转起伏数十年的雄人,又
马腾之子马超邀请刘璋联合,刘璋手下重臣王商
一直举着“兴复汉室”大旗,再挟赤壁之战大败曹
劝谏:“超 勇 而 不 仁,见 得 不 思 义,不 可 以 为 唇
操的声名,他一旦决定入蜀必定就会调拨起益州
齿……今之益部,士美民丰,宝物所出,斯乃狡夫
主客人士对 汉 室 到 底 可 兴 否 的 疑 问。 在 疑 问 之
所欲倾覆,超 等 所 以 西 望 也。 若 引 而 近 之,则 由
中,必定就会有人转向赞同。最早的赞同者或者
养虎,将自 遗 患 矣。”⑤ 可 见,王 商 对 刘 璋 的 割 据
就是张松和法正。而一些不属意于能否兴汉,只
政权是主张“保 境 安 民”的。 刘 璋 遣 法 正 入 荆 州
迎 接 刘 备 入 蜀 代 为 攻 击 张 鲁 时,其 主 簿 黄 权 谏 求有一平台以为 自 己 施 展 的 进 取 者 则 很 容 易 归

道:“左将军(按:刘备曾被献帝拜官左将军)有骁 附到 刘 备 的 旗 帜 下,因 为 刘 备 才 囿 于 荆 益 二 州,

名,今 请 到,欲 以 部 曲 遇 之,则 不 满 其 心,欲 以 宾 还有足够多 的 立 功 机 会。 而 刘 备 成 功 入 主 益 州

客礼待,则一 国 不 容 二 君。 若 客 有 泰 山 之 安,则 本身,也 足 以 动 员 一 部 分 保 守 者 归 附 旗 下,尤 其

主 有 累 卵 之 危。 可 但 闭 境,以 待 河 清。”⑥ 可 见, 是他取得汉中后,很容易令蜀中人士回想起汉高

黄权也与王 商 同 类。 考 虑 到 刘 璋 治 下 本 有 很 多 祖王 于 巴 蜀 汉 中,北 出 秦 川,最 终 建 立 一 统 汉 家

是益州之外避难而来的人士,既然选择了离开更 的历史。所以,在诸人请刘备称帝的上表中才会
易获得成就的东方舞台,必然大部分都是与刘璋 说“汉者,高祖本起定天下之国号也,大王袭先帝
守蜀方针一致的人。他们都称不上进取者,是保 轨迹,亦兴于汉中也”
瑡。

守者。
但是刘璋治下也有一群进取者,却是只为一 ① ② ③ ⑨   《三国志·刘二牧传》,第 868、
865、 868 页。
867、
④ 《三国志·武帝纪》,第 30 页。
己私利而进 取 的。 比 如 看 见 刘 璋 “性 宽 容,无 威
⑤ 《三国志·许靖传》注引《益州耆旧传》,第 967 页。
略”,便侵暴益州土著的东州人 ⑦ ,建议刘璋分裂 ⑥ 《三国志·黄权传》,第 1043 页。
巴郡为二,分犍为 郡 立 江 阳 郡 的 益 州 人 ⑧ 。 至 于 ⑦ 《三国志·刘二牧传》注引《英雄记》,第 869 页。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 补 图 注 · 巴 志 》,第 26 页;《华 阳
像广汉王累那般 倒 悬 于 城 门 以 谏 刘 璋 的 益 州 本 ⑧
国志校补图注·蜀志》,第 180 页。
土豪强来说 ⑨ ,他们可能也是属于 这 种 自 私 的 进 

瑠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郭冲五事”,第 917 页。
取者。刘备是 强 势 人 物,志 在“兴 复 汉 室”,这 样 

瑡 《三国志·先主传》,第 888 页。
· 42 ·

当然,在此之 外,更 需 要 实 在 的 行 事 来 树 立 国家认同。


汉室可兴的普遍信心。对此,刘备先做的就是人 诸葛亮强化 国 家 认 同 的 方 式 还 体 现 在 人 才
尽其才,对刘璋旧部、益州士族以及毛遂自荐者, 选拔制 度 上 ⑤ 。 虽 然 有 研 究 认 为 蜀 汉 后 期 衰 弱
不管是主动投诚的,还是曾为刘璋尽忠反对过他 的原因之一便是坚持汉代落后的人才选拔制度,
的,只 要 愿 意 归 附 到 他 的 旗 帜 下,都 一 一 量 才 录 固执 地 重 视 道 德,不 像 曹 魏、孙 吴 一 样 为 豪 强 参
用,安 排 到 适 合 的 位 置 上,所 以 才 会 出 现 “董 和、 政铺平道路,以至失去当时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
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 豪族的支 持 ⑥ ,但 是 入 西 晋 后,成 名 的 蜀 中 本 土
之婚 亲 也,彭 羕 又 璋 之 所 排 摈 也,刘 巴 者 宿 昔 之 人才 如 文 立、李 密、陈 寿 都 曾 仕 蜀,而 据 《华 阳 国
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 志》所载西晋蜀 人 为 官 而 值 得 称 述 者,除 了 在 蜀

不 竞 劝”① 的 昂 扬 局 面,积 极 进 取 者 大 多 都 愿 意 时年龄未 足 以 出 仕 者 外,尽 皆 先 用 于 蜀 ⑦ ,即 是

襄赞刘备的事业了。 说蜀汉政权的人 才 选 拔 制 度 早 已 把 他 们 选 拔 出

士 人 争 用 ,刘 备 便 试 图 把 曹 操 从 张 鲁 手 中 来。而入晋后,这 些 先 仕 于 蜀 者,不 仅 没 有 对 蜀
汉政 权 进 行 诋 毁,不 少 人 还 百 般 回 护,如 文 立 表
夺 取 的 汉 中 再 夺 回 来 。 刘 备 成 功 了 ,建 安 二 十
请武帝叙 用 诸 葛 亮、蒋 琬 等 蜀 大 臣 子 孙 ⑧ ,李 密
四年( 219 年)在 与 曹 操 亲 率 的 反 争 夺 战 中 取 得
答司空张 华 刁 难 时,辩 刘 禅 为 “可 次 齐 桓 ”的 人
胜 利 ,迫 使 曹 操 放 弃 对 汉 中 的 念 想 ,汉 高 祖 夺
主,诸 葛 亮 “与 言 者 无 己 敌,言 教 是 以 碎 耳 ”⑨ 。
天下的 最 初 基 地 终 于 全 为 他 所 有 了。 再 加 上
而蜀亡,刘禅东迁,封安乐公,巴蜀人士在洛阳者
同 年 关 羽 大 败 魏 将 于 禁 ,刘 备 的 势 力 达 到 全
对故主却并未忘 怀,常 常 规 谏 
瑠。 蜀 亡 而 蜀 人 尚

盛 。 以 武 功 树 立 “兴 复 汉 室 ”的 信 心 ,刘 备 应 当
且如 此,蜀 未 亡 时,他 们 对 蜀 汉 的 国 家 认 同 也 不
达到了。剩 下 的 事 情 就 是 在 日 常 的 治 理 活 动
会太低。至于说 巴 蜀 豪 族 不 愿 出 仕 蜀 汉 根 据 是
中 ,潜 移 默 化 地 灌 输 对 汉 国 家 的 认 同 。 这 件 事
不太足的,凡 仕 蜀 而 仕 晋 者 几 乎 都 出 身 大 族 
瑡,

主要由诸葛亮负责。
蜀汉政权在用人 上 是 没 有 排 挤 大 姓 自 有 其 标 准
汉家政治,用 汉 宣 帝 的 话 说 就 是 “霸 王 道 杂
的。而亦有研究 指 出,巴 蜀 大 族 在 入 晋 后,实 际
之”② ,“霸道”指法律,“王 道”指 道 德,“霸 王 道 杂
上 也 是 西 晋 九 品 中 正 制 的 受 害 者,蜀 人 多 受 歧
之”实际上就是儒家的意识形态和法家的治国手
段,或者 说 儒 家 的 头 脑 控 制,法 家 的 身 体 控 制。
把这种方式做到极致的是诸葛亮。
① 《三国志·先主传》,第 882~883 页。
针对蜀地在 刘 璋 治 下 长 期 德 不 举、刑 不 肃,
② 《汉书·元帝纪》,中华书局 1962 年版,第 277 页。
上下 无 序,各 行 其 是 的 混 乱 状 况,诸 葛 亮 力 排 主 ③ ④   《三国志·诸葛亮传》,第 934、
930 页。
客之宜的俗见,推行严法,既用以惩恶,更用以恢 ⑤ 罗新本:《蜀汉秀 才 孝 廉 察 举 考 略》,《西 南 民 族 学 院 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年第 6 期。
复蜀中上下有序的统治秩序,使国家威信得以重
⑥ 张承宗,郑华兰:《蜀汉人士与蜀汉兴亡》,《襄 樊 学 院 学
树。有严格的法律,最忌讳的就是执法者随意而 报》2002 年 第 3 期;罗 开 玉:《三 国 蜀 汉 土 著 豪 族 初
为,所 以 诸 葛 亮 还 以 严 格 的 道 德 准 则 来 行 使 法 论》,《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 6 期。
⑦ 这些蜀中士人除文立、李密、陈寿外,还有 柳 隐、司 马 胜
律:“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
之、常勖、常忌父子、何 随、王 化 兄 弟、任 熙、王 长 文、寿
怠慢 者 虽 亲 必 罚,服 罪 输 情 者 虽 重 必 释,游 辞 巧 良等人。见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后 贤 志》,第

饰者 虽 轻 必 戮;善 无 微 而 不 赏,恶 无 纤 而 不 贬”, 623、


627、
628、
629、
630、
632、
634、
637、
644、
645、
648
页。
“循名责实,虚伪 不 齿”,此 后 “终 于 邦 域 之 内,咸
⑧ 《晋书 · 儒 林 列 传 · 文 立 》,中 华 书 局 1974 年 版,第
畏而爱之,刑政 虽 峻 而 无 怨 者”③ 。 李 严、廖 立 这 2347 页。
些被 诸 葛 亮 惩 罚 的 人,闻 诸 葛 亮 卒 或 绝 望 至 死, ⑨ 《晋书·孝友列传·李密》,第 2275~2276 页。


瑠 参见任乃 强:《华 阳 国 志 校 补 图 注 · 文 立 传 》,第 624
或心灰意冷,正是其良好效果的反映。诸葛亮死
页。
后,“黎庶追思,以为口实”④ ,诸葛 亮 个 人 显 然 获 

瑡 如文立,巴郡临江人,临江文氏为大姓。 李 密,犍 为 人,

得了蜀汉民 众 的 极 大 拥 护 和 爱 戴。 由 于 诸 葛 亮 犍为“七杨五李”皆大姓。陈寿,巴西安汉 人,安 汉 陈 范


阎赵皆大姓。前注 所 举 诸 蜀 汉 旧 臣,成 都 柳 氏、任 氏,
对汉家的感情是忠贞无比的,这种感情影响及于 江原常氏,广汉王 氏 等 亦 皆 为 大 姓。 说 据 《华 阳 国 志 》
拥护爱戴他的民众,必然会在无形中增强他们的 之《巴志》、《蜀志》诸县条。
· 43 ·

视,多不愿 出 仕 晋 廷 ① 。 因 此,蜀 汉 的 人 才 选 拔 可自取”。对 此,诸 葛 亮 许 下 “竭 股 肱 之 力,效 忠


制度实际上是非常成功的,这在培养汉国家认同 贞之节,继之以死”⑨ 的诺言,义无反顾地担负起
上也会起到较大作用。对汉国家的认同,在三国 兴复汉室的任务。
对峙状态下是必 定 会 转 化 为 对 刘 氏 正 统 的 认 同 建兴六年( 228 年),诸 葛 亮 完 成 各 种 准 备 工
的。 作后,开始和 魏 军 交 锋,至 十 二 年 (
234 年)病 死
前线,蜀魏共发生六次战役,一般统称为“北伐”。
三   作为国策的北伐
六次 战 役,蜀 从 魏 手 里 最 终 夺 得 的 只 武 都、阴 平
1.蜀汉形势急转与诸葛亮北伐的无功 二郡,距 北 定 中 原、还 于 旧 都 的 目 标 远 之 又 远。
建安 二 十 四 年 (
219 年),关 羽 攻 襄 樊,擒 魏 时人即有评论云:“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
将于 禁,刘 备 的 势 力 达 到 鼎 盛,但 还 没 来 得 及 北 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自可闭关守险,君臣无
伐曹 魏,形 势 就 急 转 直 下,“俄 而 孙 权 袭 杀 羽,取 事。空劳师旅,无岁不征,未能进咫尺之地,开帝
荆州”② ,荆 州 战 略 基 地 丧 失,关 羽 的 荆 州 军 破 王之基,而 使 国 内 受 其 荒 残,西 土 苦 其 役 调。”

灭。次年(220 年),刘备 重 要 谋 臣 法 正 去 世。 章 联系蜀汉处境,理智地说,此评并无不妥。但是,


221 年 ),刘 备 称 帝,同 年 张 飞 死。 章 武
武元年( 诸葛亮就那么不理智吗?
二年(
222 年),刘备东征大军 被 吴 将 陆 逊 大 破 于 2.作为蜀汉国策的北伐
猇亭,蜀 汉 最 后 的 主 要 精 锐 军 事 力 量 也 告 灰 飞。 如果说北伐是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
曹丕也在这时动议统一全国,所以他问贾诩:“吾 么他 去 世 后,北 伐 既 然 已 经 证 明 有 害 无 益,蜀 汉
欲伐不从 命 以 一 天 下,吴、蜀 何 先?”③ 次 年 (
223 便该适时调整政策了,但事实是虽未在短期内出
年)刘 备 又 死 于 白 帝。 同 年,在 蜀 中,汉 嘉 太 守 兵,却并没有放弃北伐。继诸葛亮执政的蒋琬曾
“黄元进 兵 攻 临 邛 县”④ ;在 南 中 “牂 牁 太 守 朱 褒 在一份上疏中描述了北伐之难:“今魏跨带九州,
拥郡反”、“益州 郡 有 大 姓 雍 闿 反”、“越 巂 夷 王 高 根蔕滋蔓,平除未易。”但他仍以“芟秽弭难,臣职
定亦背叛”⑤ 。刘备 苦 心 经 营 的 事 业 仿 佛 就 要 一 是掌”自励 
瑡,
瑏 不仅一窥见辽东公孙渊反魏,就集
朝崩溃。但是,细究之,南中诸叛并非异常,刘备 结大军于汉中准备北出,还谋画顺汉水而下袭魏
自入蜀以 至 崩 于 白 帝,从 未 进 行 过 《隆 中 对 》中 之魏 兴、上 庸,不 得 已 而 抱 “分 裂 蚕 食,先 摧 其 支
“南抚夷越”的 行 动。 而 黄 元 之 叛,也 因 他 “素 性 党”的目标,同时 举 荐 熟 悉 凉 州 风 土 的 姜 维 为 凉
凶暴”,而又“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惧 州刺史,继续诸葛亮“平取陇右”的 战 略 
瑢 。费祎

有后患 ”才 “举 郡 反 ”⑥ 。 这 只 是 一 起 个 人 行 为, 代蒋 琬,虽 在 相 当 程 度 上 抑 制 姜 维 的 军 事 行 动,
不具有集团 利 益 的 代 表 性。 而 实 际 上 当 时 黄 元 但也并没有作政 策 放 弃,而 是 鉴 于 “丞 相 犹 不 能
敢反,还因诸葛亮“东行省疾,成 都 单 虚”⑦ ,诸 葛 定中夏,况 吾 等 乎 ”的 人 才 不 足 而 采 取 “保 国 治
亮东行,敢置“单 虚”的 成 都 于 身 后,本 身 就 说 明 民,敬守社 稷,如 其 功 业,以 俟 能 者 ”
瑣的务实态

诸葛亮对蜀 中 统 治 稳 固 的 自 信。 事 实 也 的 确 如 度。姜维辅政,北伐(或以汉中为方位参照,称西
此,正 是 由 于 蜀 人 杨 洪 的 准 确 分 析 和 安 排,毫 不 征)就又成 为 一 种 常 态 了。 姜 维 之 伐,应 当 说 是
费力就把黄 元 生 擒 了。 蜀 汉 数 年 内 的 一 连 串 不 诸葛亮所定下的。诸葛亮初得姜维时,在给蒋琬
幸遭际,实际上也检验了蜀汉治下的国家认同程 等的书信中,夸赞他“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又说
度,结果是乐观的。
不过,虽然如 此,蜀 汉 的 国 力 却 也 实 实 在 在
① 张炜:《论 巴 蜀 大 族 在 西 晋 的 真 实 地 位 》,《江 淮 论 坛 》
地大为衰退了,北定中原的遥遥无期实际上也就 2009 年第 1 期。
此决定了。是年( 223 年),魏 重 臣 华 歆、王 朗、陈 ② ④   《三国志·先主传》,第 887、
891 页。
③ 《三国志·贾诩传》,第 331 页。
群等竟皆 致 书 诸 葛 亮,“欲 使 举 国 称 藩 ”⑧ ,蜀 汉
⑤ 《三国志·后主传》,第 894 页。
在魏人眼中之弱小已经具备传檄而定的可能了。 ⑥ ⑦   《三国志·杨洪传》,第 1013 页。
但是,就是在 这 种 处 境 下,诸 葛 亮 接 过 了 刘 ⑧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诸葛亮集》,第 918 页。
《三国志·诸葛亮传》,第 918 页。
备留下的摊 子。 刘 备 临 死 前,向 他 表 以 期 许,托 ⑨


瑠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张俨《默记》,第 935 页。
以后 事,许 以 专 制 之 权,“君 才 十 倍 曹 丕,必 能 安 

瑡瑢   《三国志·蒋琬传》,
瑏 第 1059、
1058~1059 页。
国,终定大事。若 嗣 子 可 辅,辅 之;如 其 不 才,君 

瑣 《三国志·姜维传》注引《汉晋春秋》,第 1064 页。
· 44 ·

他“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 对敌意识。
汉室,而 才 兼 于 人,毕 教 军 事,当 遣 诣 宫,觐 见 主 实际上在一些对诸葛亮北伐的具体研究中,
上”① ,诸葛 亮 是 把 他 作 为 自 己 事 业 的 继 承 人 培 也揭示出诸葛亮 北 伐 并 没 有 一 举 恢 复 中 原 的 打
养和提拔的。由此可见,北伐是蜀汉贯穿始终的 算,而是有试探骚 扰 和 最 终 决 战 之 阶 段 的 ⑨ 。 从
一 项 国 策,诸 葛 亮 并 不 追 求 北 伐 在 自 己 手 里 胜 蜀汉把北伐作为国策来看,这些观点无疑揭示出
利,但是北伐不能停止。 诸葛亮北伐 的 真 实 动 机 所 在。 后 来 真 正 的 北 伐
3.三国对峙 的 长 期 性 下 北 伐 对 蜀 汉 正 统 的 时机出现时(如 司 马 氏 与 曹 氏 争 权,诸 葛 诞 反 司
维护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马氏于淮南),蜀汉却没有实力和人才了,这就是
但是,国小民贫的蜀汉为什么要以北伐为国 蜀汉和诸葛亮的不幸。
策,并坚持到 底 呢?是 “汉、贼 不 两 立,王 业 不 偏 不过,就算是 等 待 天 下 有 变 的 时 机,似 乎 也
安”② 的 政 治 立 场,还 是 “进 欲 龙 骧 虎 视,苞 括 四 完全可以在 闭 关 自 守 中 边 壮 大 自 己 边 等 待。 蜀
海,退欲跨 陵 边 疆,震 荡 宇 内”③ 的 军 事 目 的,还 汉东 与 孙 吴 结 盟,北 有 重 山 之 险,刘 备 根 基 未 稳
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④ 的忠贞理 想,还 是“不 时,曹操也不敢深入争夺,若是蜀汉内部团结,那
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和无法“以 么魏军还是 很 难 攻 入 的。 不 过,若 从 长 期 来 看,
一 州 之 地 与 贼 势 持 久”⑤ 的 无 奈 选 择,还 是 王 夫 诸葛亮采取这个方针也会出现三大问题。
之所说的“以攻 为 守”⑥ ,抑 或 兼 而 有 之 呢? 有 一 其一,蜀汉以“兴复汉室”起家,视曹魏为“汉
点相 同,即 以 蜀 之 弱 小、偏 僻 是 不 可 能 战 胜 魏 国 贼”,刘 备 称 帝 继 承 汉 统,还 营 建 南 北 郊,坚 定 地
达到兴复中原目的的。但是,当时诸葛亮就一定
自诩正统,在当时 社 会 中,前 文 说 过 “正 统”还 是
会有众人“事后诸葛亮”的看法吗?
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据有中原的,因此若不展示
与诸葛亮基 本 同 时 的 吴 国 张 俨 曾 批 驳 过 当
出恢复中原的姿态和行动,显然就与立国的根本
时社会认为诸葛 亮 北 伐 是 明 知 不 可 为 而 为 之 的
政治立场相背离了。这点,历来的论者们都注意
看法,其提到魏将司马懿“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
并之众,据 牢 城,拥 精 锐,无 禽 敌 之 意,务 自 保 全
① 《三国志·姜维传》注引《汉晋春秋》,第 1063 页。
而已,使彼孔 明 自 来 自 去。 若 此 人 不 亡,终 其 志 ② 《三国志·诸葛 亮 传》注 引 张 俨 《默 记 · 后 出 师 表 》,第
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 923 页。另,清代以来,有疑《后 出 师 表》非 诸 葛 亮 所 作

释鞍,胜负之势,亦 以 决 矣”⑦ 。 张 俨 之 批 驳 虽 夸 者,对此,李伯勋有驳证,可从。详见氏著《〈后 出 师 表〉


非伪作述略》,《诸葛亮集笺论》,第 200 页。
大了主观作用能达到的效果,但其“若此人不亡,
③ ④   《三国志·诸葛亮传》,第 930、
920 页。
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也表明了一种 ⑤ 《三国志·诸葛 亮 传》注 引 张 俨 《默 记 · 后 出 师 表 》,第

长期斗争下以弱胜强的可能性。长期性,这是人 924 页。
923、
⑥ 王夫之云: “其出师以北伐,攻也,特以为 守 焉 耳。 以 攻
们研究诸葛亮北 伐 时 往 往 忽 略 了 的 诸 葛 亮 的 基
为守,而不可示其意于人,故无以服魏延之 心 而 贻 之 怨
本对敌心态。 怒。秦、陇者,非长安之要地,乃西蜀之 门 户 也。 天 水、
一般认为,《后出师表》体现出诸葛亮对北伐 南安、安定,地险而民 强,诚 收 之 以 为 外 蔽,则 武 都、阴
平在怀抱之 中,魏 不 能 越 剑 阁 以 收 蜀 之 北,复 不 能 绕
成功已不抱希望了,“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
阶、文以捣蜀之西,则蜀可巩固以存,而待 时 以 进,公 之
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 定算在此矣。公没蜀衰,魏果由阴平以袭 汉,夫 乃 知 公
东连吴、越,西 取 巴、蜀,举 兵 北 征,夏 侯 授 首,此 之定算,名为攻而实为守计也。”见《读通鉴 论》卷 十,第
313~314 页。
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
⑦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张俨《默记》,第 935 页。
败,秭归蹉跌,曹 丕 称 帝。 凡 事 如 此,难 可 逆 见。 ⑧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第 924 页。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 ⑨ 朱维权:《〈隆中对〉简 论》,《南 充 师 院 学 报》(哲 学 社 会
科学版)1983 年 第 3 期;卢 华 语:《论 诸 葛 亮 北 伐 的 战
所能逆 睹 也 ”⑧ 。 举 曹 操 将 成 而 败,刘 氏 见 兴 而
略目的———兼及“奇 谋 为 短 ”说 》,《史 学 月 刊 》 1991 年
衰的 事,表 达 出 对 不 可 控 事 件 的 无 奈,感 情 有 些 第 5 期;李兴斌:《诸 葛 亮 北 伐 曹 魏 目 的 论 析 》,《史 林 》
悲观,但上此表后,诸葛亮就兵出散关,继续北伐 1995 年第 3 期;张崇琛:《诸 葛 亮 为 何 不 纳 魏 延 之 计》,
《成都 大 学 学 报 》(社 科 版 )
2003 年 第 2 期;梁 满 仓:
了。也就是说,诸 葛 亮 虽 对 胜 利 不 太 抱 希 望,但
《〈隆中对〉的政略修改与诸葛亮北伐的战略 方 针》,《襄
愿意用最充分的 准 备 来 迎 接 可 能 出 现 的 有 利 于 樊学院学报》 2008 第 10 期;胡 以 存:《诸 葛 亮 北 伐 的 战
蜀汉的变故。显然,这也体现了诸葛亮的长期性 略分析》,《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9 年第 3 期,等。
· 45 ·

到了。同时,诸葛亮治蜀也是用完美的汉家制度 降的理由。实际 上 谯 周 对 蜀 汉 之 亡 的 神 秘 化 解
执行、标 榜 汉 家 之 美,有 若 斯 之 美 的 汉 政 而 不 能 释是“先主讳备,其训具也,后主讳禅,其训授也,
恢复中原,只能说明汉家“天命”已废。 如言刘 已 具 矣,当 授 与 人 也 ”② 。 这 个 解 释 具 有
其二,刘备在 益 州 能 够 立 足,是 因 为 他 将 其 天命色彩,但当时人就是信仰天命的。且这个解
视为恢复中原的基地,是用进取性维系益州人心 释虽然是预言蜀汉亡国的,但也承认了汉家王统
对汉国家的认同和支持的,庞统早年劝刘备取益 的结束应是在刘禅手里,即蜀汉是汉国家正统的
州时即 说 过 “权 借 以 定 大 事 ”① 。 蜀 汉 若 囿 于 一 延续。蜀汉正统 坚 持 的 结 果,至 少 表 明,在 益 州
州自守,时间一长,必定激化益州主客矛盾,一是 已有知识分子并 不 把 据 有 中 原 视 为 正 统 政 权 的
益州人士会产生被欺骗感,二是蜀汉外来统治集 唯一依据了,这就是动摇。
团势必会瓜分本属于益州人士的利益。 不过,后来魏禅于晋,晋实现大一统,中原正
其三,如果等到不确定的“天下有变”再以正 统的正确性得到重新声明。但是,很快就有所谓
统 标 榜 出 兵,天 下 人 只 会 将 其 视 为 一 个 趁 乱 举 “五胡乱华”、晋 室 南 渡,曾 经 强 调 的 中 原 正 统 观
旗,只图渔利 的 地 方 军 阀。 但 是,如 果 蜀 汉 一 直 若还 成 立,则 东 晋 政 权 成 为 僭 逆,但 是 表 征 华 夏
保持在“兴复汉室”旗 帜 下 向 挑 战 自 己 正 统 地 位 文化正宗的西晋文物又是保存在东晋的,因此习
的“汉贼”进行讨伐,那么“天下有变”的时机一旦 凿齿重新建立了正统观,否定了单纯的中原正统
出现,哪怕并不处 在 有 利 军 事 态 势 上,对 “天 下” 论,以道 德 和 事 功 并 举 为 正 统 依 据。 而 所 谓 道
人心的震动也会是极为强烈的,汉家真能兴复便 德,其 核 心 其 实 就 是 对 华 夏 文 化 的 维 护 传 承,因
会在疑问中形成气候。有这样的心理基础,如果 此文化正统 便 注 定 要 纳 入 新 的 正 统 观 中 了。 前
还能因为曾经持 续 讨 伐 取 得 的 军 事 优 势 而 处 在 秦王猛虽然辅助 氐 族 酋 豪 苻 坚 统 一 了 整 个 北 部
“天下变时”的有利竞争地位上,显然人心的归附 中国 和 巴 蜀,但 仍 叮 嘱 苻 坚 不 要 伐 晋,原 因 之 一
就会真如水之就下了。 是“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③ ,正是其体现。
因此,蜀汉作 为 国 策 的 北 伐,不 仅 在 于 自 我 不过,习 氏 用 以 演 示 其 学 说 的,正 是 其 帝 蜀 伪 魏
表达 正 统,更 在 于 在 三 国 长 期 对 峙,各 国 统 治 趋 的《汉晋春秋》,若是当年蜀汉没有执行严格的汉
于稳定情 况 下,保 持 对 天 下 人 “汉 家 尚 在 ”的 提 政,脱 离 国 力 北 伐 至 亡 国 以 宣 扬 自 己 的 正 统 地
醒,向“天下”灌 输 刘 氏 正 统 的 国 家 意 识,以 便 为 位,习氏正统理论的提出是会缺少启发的。
适合的时机一举“兴复汉室”奠定民心基础。 附识:本文承蒙匿名外审专家提出宝贵修改
意见,在此深表谢忱。
四   蜀汉正统坚持对正统观的影响

最后,不容忽 视 的 是,蜀 汉 坚 持 到 亡 国 前 夕 收稿日期  2012—12—15


的北伐,由于持续时间之长与国力弱小的强烈对 作者 王 瑰,四 川 大 学 历 史 文 化 学 院 博 士 研 究 生。
比,客观上对三国时代“刘氏正统”的宣传起到了 四川,成都,
610064。
很大效果,对据中原而正统的流行观念则形成了 【责任编辑   叶子玉】
巨大挑战,令之产生动摇。前文所引邓艾报刘禅
降书时,邓艾称“自古圣帝,爰逮汉、魏,受命而王
者,莫不在乎中土”,但刘禅的降书里并没有出现 ① 《三国志·庞统传》注引《九州春秋》,第 955 页。
② 《三国志·杜瓊传》,第 1022 页。
因为曹魏据有中原,所以才投降归附的话。极力
③ 《晋书·苻坚载记下》,第 2933 页。
劝导刘禅投降的蜀大臣谯周,也没有以此作为归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