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学术论文专刊 2022 增刊2 总第 26 期

制度与空间:大跃进时期河南遂平卫星人民公社
规划设计分析
Institutions and Space: The Planning Analysis of People’s Commune in Henan Suiping Coun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eat Leaps Forward

韦峰 王晨 魏娜
WEI Feng, WANG Chen,WEI Na

摘 要/ 以大跃进时期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遂平卫星人民公社为例,分析《人民公社简章》及其指导下的规划设计文本,通过区域布局规划、公社中心设
计、居住建筑设计三个层面的分析,得出结论:人民公社规划设计是《简章》制度框架的物质化和空间化,是一种目的明确的目标导向型规划,体现出了较为初
级的产业融合和城乡融合的规划特征,是当前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以社区生活圈为载体进行公共设施配置的雏形。
关键词/ 制度空间;农村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简章;规划设计分析;大跃进
ABSTRACT/ Taking the Suiping county Satellite People's Commune, the first people's commune in the country during the Great Leap Forward period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uidelines for People's Commune" and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texts under its guida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layout
planning, commune center design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people's commune are the materialization and
spatialization of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of the "Guidelines for People's Commune", and it is a goal-oriented planning with a clear purpose. It reflects the pla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ively primary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is the prototype of the configuration of public facilities with the community
life circle as the carrier in the current planning and design standards for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KEY WORDS/ institutional space; rural people's commune; Guidelines for People's Commune; planning analysis; Great Leap Forward

1 人民公社制度的产生 劳动力等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当时农田水利化、耕作机械化的新的
1.1 第一个人民公社 发展需求下,以往小规模的组织模式进一步暴露和加剧了这一矛盾。
1956 年,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由此,从小型农业合作社到大型农业合作社,再到合并大社就成为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农业通过生产合作社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 必然。1958 年 4 月,鲍庄、杨店、槐树、土山 4 个乡合并成一个大社,
1)

1957 年,全国性的党内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开展得如火如荼, 实行统一计划和管理。


再加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1958 年 6 月,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遂平嵖岈山卫星人民公
初步奠定了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和农业基础。上述经济、政治和思想 社正式成立 ( 图 1) ,以 8 月 29 日党中央发布的《关于在农村建立
[2]

战线上取得的巨大的成就,
注定了 1958 年将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一年。 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为标志,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的
这一年的 1 月 1 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乘风破浪》的元旦社论, 高潮。到 10 月底,全国 74 万个农村生产合作社并成为 2.6 万多个
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口号,一场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跃进 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达 1.2 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 99% 以上。
拉开了序幕。1958 年 5 月的中共八届二次全会上,通过了“鼓足干 “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
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建设总路线,之后全 平线上出现” 。
[1]

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高潮。 1.2 第一个人民公社简章


生产力的发展加速生产关系的变革,再加上政策安排和意识形 遂平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出现既满足基层需求,又符合顶层
态等因素的推动,人民公社作为新的制度与空间载体应运而生。河 设想,很快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1958 年 7 月,
《红旗》杂志
南西南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县—遂平,成为了这一社会变革运动 常任编辑李友九奉命到嵖岈山公社进行调查研究,在省委工作组同
的起点,既有时代发展的偶然,又有历史选择的必然。遂平县西部 志的帮助下,于 8 月初草拟出《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简章》
,对人
山区、东部丘陵及平原,一直存在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及 民公社所有制、分配制度、组织机构、管理方式、公共配套和生活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建筑学院(郑州,450001)
收稿日期:2022-04-22

156
福利设施等作了相应的规定,成为全面管理公社生产生活的制度性
小营
文件。不久,以《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简章 ( 草稿 )》 ( 以下
[3]
槐树

简称《简章》) 的形式,刊登在《红旗》杂志第 7 期,成为全国农 元庄


李香楼
盛桥
土山
村人民公社的“宪法”
,标志着人民公社的制度性确立。 红石牙
土楼

《简章》中所规定的人民公社制度,引入了新的生产、生活和社
杨店 公社社中心
山庄羊 大队中心居民点
宋溝 蘭家庄 大队卫星居民点
会组织模式,通过“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手段,
三官庙
距大队中心
刘庄 30min 步距
嵖岈山
重新定义了农民与国家、农民与农民之间的社会关系。通过《简章》
距大队中心
45min 步距

条目和内容的再读,分析政治、生活、教育等制度框架,总结当时 1 庆祝人民公社成立的场景 ( 魏德忠摄 ) 2 卫星人民公社区域规划


0 2 5 10km

人民公社规划设计必须面对或遵从的理论依据及空间应对 ( 表 1)。 表1 《简章》制度框架及空间应对


简章条目 简章内容 制度框架 空间应对
1.3 设计下乡与规划实践 社员代表大会、政社合一、全民 行政办公楼、党校
受农村人民公社运动如火如荼的感召与影响,国内许多高校和
权力机构
武装

设计院主动参与人民公社规划与建设。如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
[4] [5] 一切财产归公社,将私有的房 取消以户为主的生产、
所有制 基、牲畜、林木等生产资料转为 生活方式

天津大学 、南京工学院 、华南工学院等高校,掀起了新中国成立


[6] [7] 政治制度 全社公有
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粮食供 公社、生产大队、生产
以后的第一次“设计下乡”浪潮。1958 年 8 月,在华南工学院党委
管理方式
给制 队3级

指示下,建筑系师生成立“人民公社规划建设调查研究工作队”
,奔
有文化、有技术、有全面才能的 业余农业中学补习学校
社员身份
劳动者

赴河南省遂平县,进行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规划设计 ,发表在当
[8] 管理方式分为公社、生产大队、 分为人民公社社中心、
居民点类型 生产队3级 大队中心居民点、大队
年《建筑学报》第 11 期上。11 月,华南工学院将全部规划设计内 卫星居民点3级

容出版专著 :
《河南省遂平县卫星人民公社第一基层社规划设计》 ,
[9] 对全社居民点的安排和住宅的建 11个居住区、平房单
设,做出通盘的、长期的规划, 元、单身宿舍

对人民公社规划设计进行全面细致的经验介绍和理论总结 。
居民住宅
[10] 生活居住 并且逐步付诸实施;小的居民点
可以适当地、逐步地合并
大跃进时期的农村人民公社是特殊历史时期,工农商学兵相结 以生产队为单位设置公共食堂、 青壮年食堂、公共澡

合的政社合一的基层组织单位 ,同时又是社会主义农村基层政权
[11]
托儿所和缝纫小组;公社设置幸 堂、幸福园、医院、
生活配套
福园和公墓;条件成熟公社要建 诊疗所、缝纫部、托儿

组织形式。作为制度的空间载体,农村人民公社兼具自然与社会双
立疗养院 所、幼儿园
建立适合公社需要的专科学校或 红专大学、业余工农大
重属性,将国家宏观叙事层面的制度安排投射进人们日常生产生活
大专院校
者大学 学
教育设施
的空间实践中,这场社会变革在村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观念中都产
实行与劳动密切结合的普遍义务 小学校、中学校
中小学
教育

生了巨大的影响。遂平卫星人民公社作为当时的先锋和试点,在区
公社建立供销部,生产队建立门 银行信用社、市场、百
市部,公社建立人民银行信用 货公司
域布局规划、公社中心设计、居住建筑设计等方面都体现着新制度
商业金融
部,大队建立分部,生产队设立

的政治理想,通过制度的空间化和生活的制度化,将传统乡村语境
服务站
公共配套 群众性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 电影院、图书馆、科学

里的农民转变为集体化语境里的社员,达到国家与个人关系的重塑。
文化体育 动,逐步实现公社有图书馆、剧 宫、展览馆、文化宫、
场和电影放映队 新华书店
实行合作医疗,公社有中心医 医院、诊疗所
卫生医疗
2 区域布局规划层面的制度空间化
院,大队有门诊所

2.1 等级体系下的组织结构
《简章》规定,人民公社采取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 自然村组成。重新定义的新型组织结构和居住空间,打破了中国数
有,队为基础”的组织制度。公社处于最上层,不直接组织生产, 千年来传统乡土社会中“皇权到县,乡绅治村”的治理格局,清除
主要是制定政策 ;生产大队处于中间层,管理本大队范围内各生产 了宗族、村落等社会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的影响,实现了国家权力与
队的生产工作和行政工作 ;生产队是具体的执行单位,负责召集 政策在农村基层的渗透和下沉。新型居民点的设置,以清晰的组织
[12]

本队全体社员,将政策精神及指示宣传到户,落实到户,并在生产 结构和空间边界,
将抽象的
“政社合一”
的制度安排空间化。从此,
“村
小队范围内采取具体措施落实政策,如“办夜校、四定一奖、放卫星、 落不再是单家独户进行农业生产的松散的社区,而是一个共同生产、
大炼钢”等 。公社和生产大队在必要的时候,按照自愿互利和等 独立核算的组织” 。
[13] [11]

价交换的原则,可以组织生产队之间的生产协作,生产队为了便于 2.2 机械生产下的居民点规划


组织生产,可以划分固定的或者临时的作业小组,划分地段,实行 新成立的人民公社由杨店、土山、鲍庄、槐树 4 个乡和张堂乡
小段的、季节的或者常年的包工,建立严格的生产责任制 。 的一部分组成,总户数 9300 余户,总人口 4.3 万人,劳动力 2 万人。
[14]

与此相适应,公社居民点也相应分为 3 级 :公社中心居民点 - 自然村 238 个,村庄规模较小,100 户以上者不多,山区地带甚至


大队中心居民点 - 大队卫星居民点。大队中心居民点平均 1200 户 有一村一户者,村民分布极其分散,不利于集体生产和管理。因此,
左右的规模 ,大队卫星居民点相当于一个大的自然村或是由几个 居民点规划的第一步,是通过整合自然村,重新划定空间组织边界,
[8]

157
学术论文专刊 2022 增刊2 总第 26 期

1 行政办公楼
2 银行信用社邮局 狮子山
3 市场
4 招待所
5 小学校 苗圃公园 公园 红专
党校
6 中学校 管理处 体育场 大学
7 红专大学
8 业余工农大学 消防所 发展 发展
发展用地
9 党校 司令台 用地 用地
10 电影院 重工业
11 图书馆兼科学宫 粮食店
用地 居住区
居住区 百货 居住区
12 新华书店 7
13 展览馆兼文化宫 公司
14 托儿所 4 1 新华
银行
15 幼儿园 5 3 办公楼 书店
9 重工业
16 幸福园
用地 小学校 文化宫 电影院 图书馆
17 医院 27
18 接生站及诊疗所 28 中心广场
19 百货公司 20 26
29 22
20 采购部及粮食店 12 15 中学校 医院 毛主席像 展览馆
19 24
21 缝补部 2 14 23
22 青壮年食堂 2314 22 23 4
11 公园
23 营业食堂 15 22 13 1 10 中学校 体育场
24 营业澡堂 6 1 87
25 公共澡堂 5 居住区 4 9
26 摄影、理发洗衣 5 居住区 10 小学校 轻工业 牧场
用地
27 汽车库消防所
17 13 市场
28 司令台兼露天电影 6 34
31 牛马车房
29 社中心仓库 招待所 居住区 农业仓库 拖拉
居住区 2
6
居住区
30 拖拉机站用地 22
31 1 业余工 机站
汽车库
31 牲畜舍房用地及牧场 16
18
36 31 农大学
32 牛马车房及公厕、农业用仓库 26 36
9 5 4 4 5 1 2 2 1
34 公共体育场及露天电影场 3 21 5
14
35 苗圃公园管理处 22 24
15 32 30 1
36 轻工业用地 15 3 居住区 居住区 居住区
25 27 2
37 重工业用地 4
25
38 入口拱门 22 8 33 1 行政办公楼 5 幼儿园 8 理发店
39 喷水 14 25
15
25 22 2 公共澡堂 6 幸福园 9 洗衣店
40 纪念碑 15 14 22
3 营业澡堂 7 诊疗所 10 缝纫部
22 4 托儿所

a 设计总平面 b 规划功能布局解析
0 100 200 500m

3 公社中心及第一大队规划设计

提高新型居住空间的人口密度。将 238 个自然村整合为 8 个生产大 一条以狮子山主峰为终点的南北轴线与河道相交,交点处设置桥梁,


队,按照距离大队中心 30min 和 45min 的步行距离,分布卫星居 过桥即为中心广场和毛主席像,这是规划的重心,也是未来公社一
民点 ( 图 2),并配置相应的生活、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等。 切社会生产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和圆心。
现在看来,上述设计可能存在居民点规模过大和距离耕作地过 它不仅是一个统一组织和领导全部公社管理事务的机关所在
远两个问题。但是,以规划视角来看,适当集中可以实现规模效益, 地,还是一个容纳 6000 人口的第一生产大队的日常生产生活空间。
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有助于实现项目较全、标准较高的公共 这一部分的功能分布在河南,由 8 个生产队组成,是生产和生活的
福利设施配置 ;30~45min 的步行距离,往返需要 1~1.5h 的通勤 基层组织单位,表现为 8 个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居住区。生产大
距离,以步行来衡量显得过于不便。但是,大跃进背景下,在农业 队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有:
中学、小学、市场、公园、体育场等,
生产机械化,未来大量使用卡车及拖拉机的新型人民公社,这样的 与公社中心的公共服务设施一起,共同构成完整的居民点公共服务
生产生活半径显然又是合理的,便于安排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适 设施系统,描绘着人民公社美好的前景。
应大跃进下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政治需要。 作为基层组织的 8 个生产队,分别配置各自相对独立的居住区,
居住区之间则分布着青壮年食堂、公共澡堂、幸福园、诊疗所、托
3 公社中心设计层面的生活制度化 儿所、幼儿园、小卖部等生活配套设施。每个生产队就是一个大的
3.1 公共配套的层级化 住宅组群,居住区内部的住宅排列均匀,居住区之间的间距则较宽,
根据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设计,公社的公共服 以便形成较大的绿地,种植大片的花草果木或布置公共活动场地。
务供给和配套设施体现了鲜明的层级化特征。从公社中心及第一大 这样一个三级体系的层级、基层组织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规划结
队规划设计图 ( 图 3a) 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服务全部公社 4.3 万人 构,满足了组织军事化和生活集体化的要求,符合了“统一领导,
口的综合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公社中心显然是整个规划的核心, 分级管理”的公社制度安排。
集中了全社较大的、由公社直接管理的轻重工业、红专大学、科研 3.2 集体生活的制度化
机构以及党校、图书馆、展览馆、电影院、新华书店等大量的公共 《简章》中人民公社制度的设定,主要通过“组织军事化、行动
服务设施,承担了生产、生活、教育、娱乐等多方面职能。从功能 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手段,重新定义个体与国家、个体与个体之
布局 ( 图 3b) 上看,一条经过精心设计的形态优美的东西向河道将 间的社会关系,达到社会关系的重组和社会秩序的重构。在当时的
用地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河北是公社中心,河南是第一生产大队。 社会条件下,公共产品的组织、控制与提供,是当时集体化、制度

158
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之一。公共食堂作为当时一个全新的公共产品,
它的出现、设置和成败,是由自给自足的家庭生活向高度组织化和
分工协作化的集体生活转变的关键。
从最直观的角度来说,家庭厨房的取消,意味着公社成员的一
日三餐必须在公共食堂解决,因而用餐这一生活中最基本的日常,
成为了一种强制性的集体行为。由于供餐和用餐时间的相对固定,
从而更容易实现公社全体成员日常生活的组织化和制度化。另一方
面,家庭厨房的取消和公共食堂的建立,迫使以前家庭独立喂养的
家畜转由公社集体饲养,从而实现了分散经营的家庭副业转为集体
经营 。
[15]

4 公社核心景观区效果图
家庭生活的取消,托儿所、幼儿园的建立,使大批妇女从繁琐
的家庭劳务中解放出来,从事一些缝纫小组、公共食堂、工厂的劳
务工作,分工更加专业化。公社还大力兴办中小学、红专大学、工
农技术学校、扫盲学校等,提高了社员的文化水平,以适应共产主
义建设事业的需要。他们既是农民,又是工人 ;既是生产者,又是
管理者。新华书店、电影院、俱乐部,极大地丰富和控制着人们的
精神生活。展览馆用实物、绘画、漫画等形式来展示人民公社在各
方面取得的成就、今昔对比、前景规划等 ,显示着人民公社制度
[13]
a b
的优越性。集体生活的制度化,渗入到社员日常活动的方方面面, 5 人民公社成立之初的生活场景 ( 魏德忠摄 ),a 公社食堂为社员准备午餐 ;b 公社
召开生产队大会讨论生产
在物质生活和意识形态两面并举,推进了社会主义集体化进程。
3.3 空间塑造的仪典化 甚至出现了 2105 斤的高额亩产记录 。63 年后的 2021 年,河南可
3)

公社中心总平面图 ( 图 3a) 及公社核心景观区效果图 ( 图 4), 耕地面积 1.22 亿亩,粮食总产量 1308.84 亿斤,平均亩产 1073 斤。
为当时的人们描绘出了一幅庄严肃穆、生机勃勃的共产主义新农村 而在卫星人民公社《1958-1962 年全面发展规划概要》 中,1958
[9]

的美丽画面。作为全国 2.6 万个农村人民公社的第一面旗帜,公社 年的粮食亩产确定为 8000 斤,1962 年的目标锚定为 40000 斤。显然,


成立之后的 7、8、9 三个月,
“平均每天 3000 人参观,3 个月 30 这样高不可及的目标是当时普遍存在的攀比风、浮夸风下“放卫星”
万人,除了西藏都来观摩过” 。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朝 的结果,已经偏离了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
[16]

圣者,如潮水一般涌向这里 ,人们沿着宽阔的南北向马路,穿过 但是,回溯当时,这样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产生于社会主义


2)

整齐划一、热火朝天的第一大队,来到了经过精心设计和整理后的 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背景下,相信“人
形态优美、水面宽阔的石羊河南岸,向北的视线骤然开阔,那里就 民公社”这一新的制度变革,必然会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释放。因此,
是整个人民公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道在这里变窄,上架 这样的宏伟蓝图并非毫无实现可能的“海市蜃楼”
。然而,与丰满
5 孔彩虹桥,人们还未步入桥上,即可看到伟大领袖的高大塑像在 的理想相对应的是经济基础薄弱和生产条件落后的社会现实。临时
向人们招手。广场东西 90m,南北 150m,中心为 12.26m 高的毛 搭起的茅草棚是当时公社第一大队四小队的公共食堂 ( 图 5a),简陋
主席塑像,背后以狮子山为背景,显得特别雄伟。这里既是视觉的 的村边地头的一块空地,就是当时生产队讨论生产事宜的会场 ( 图
焦点,又是空间秩序的原点。广场由左右对称 3 层高的办公楼、文 5b)。与未来规划设计中高大敞亮的食堂、会堂相比,巨大的落差,
化宫、电影院所围合,支持并强化着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空间属性。 似乎暗示着空间落实的曲折与多舛。
每一个特殊的日子或时刻,社员从四面八方汇合在广场中央,在宣
讲的仪式中,感受共和国首都天安门广场脉搏的跳动。精心设计的 4 居住建筑设计层面的集体化
功能空间与精心安排的仪式活动,相互配合、反复上演,并形成仪 4.1 军事化管理的集体宿舍
典化,共同形塑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民公社成立后,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彻底颠覆
这一时期的规划设计,显然是在极大的政治热情鼓动之下而带 了延续数千年的以家族、家庭为单位的居处生活模式。人民公社作
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人民公社总人口 4.3 万人,耕地面积 13 万 为一个全新的工农商学兵合一的社会基层政权组织,统一集中管理
亩,1957 年小麦亩产 127 斤,1958 年提高到 653 斤,小麦试验田 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大量建设集体宿舍正是适应生活

159
学术论文专刊 2022 增刊2 总第 26 期

具有独立的“卫星点”性质。
以龙沟青年突击队的集体宿舍设计为例 ( 图 7)。由于突击任务
的时效性,宿舍的设计往往以临时性、快速性、适用性、混合性为
原则,集生产、生活、办公三位一体,主要解决短时间、集中任务
下青年突击队成员的生产生活等问题。宿舍为南北两排的一层平房,
北面排房依山而建,集办公、养殖、磨面、厨房、住宿为一体 ;南
3.2m 3.2m 3.2m 3.2m 3.2m 3.2m 3.2m 3.2m 3.2m 3.2m 3.2m 3.2m 3.2m 3.2m
面排房地势稍低,以宿舍为主,并预留东西扩建的可能 ;宿舍东约
10m 为猪舍 ;再南为一片打谷场及菜地。这种集体宿舍,建造标准
单身宿舍一层平面居住人数 :177 人 ( 平均居住面积 3.3m2/ 人 )

6 单身宿舍一层平面
往往较低,建筑材料就地取材,施工速度快,适应短时期劳动、生

7
活的需要,且不致在突击任务完成之后造成浪费。

1 2 3 4 5 6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1) 从规划路径来看,人民公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大跃进时
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人民公社简章》作为人
社 员 住 室 拟扩建 猪舍
拟扩建住室
住室

活动场
民公社的制度性文件,是指导人民公社政治、经济、生产、生活等
方面的纲领性文件。这一时期的人民公社规划与设计,是《人民公
1 饲养室 2 办公会议 3 宿舍 4 磨面及住宅 5 队长室 6 厨房 7 女厕所 社简章》框架指导下的各项社会制度的物质化和空间化。
7 龙沟青年突击队集体宿舍平面 2) 从规划目标来看,大跃进时期“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
是桥梁”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在 15 年,甚至
集体化需要的一种设计策略。
《简章》规定 :
“未婚男女青年、壮年, 更短的时间内完全可以实现的人类壮举,人民公社则是实现这一目
男女分住,二至三人住一个单房间,实行集体住宿”
。 标的重要的制度保障。因此,这一时期的人民公社规划与设计,是
单身宿舍采用内廊式,
总面宽 44.8m( 图 6)。中间为门厅、
楼梯间、 一种目的明确的目标导向型规划。
共用卫生间和盥洗室,每层单间宿舍 20 间,套间宿舍 4 间,总居 3) 从规划内容来看,这一时期的人民公社规划既有居民点的规
住人数 177 人。每间宿舍开间 3.2m,南面宿舍进深稍大,北面宿 划布局和公社中心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设计,又有建立在农业生产
舍进深稍小。军事化管理的集体生活,
有助于青壮年劳动力养成“统 工业化基础上的包括重工业、轻工业、公路铁路系统以及农林牧副
一起床,统一吃饭,统一睡觉,统一上工和收工的习惯”
。每天起床、 渔等各产业发展和布局的产业综合规划,体现出了较为初级的产业
上下工等都吹军号集合,并喊“立正”
“稍息”
“看齐”
“跑步”等 融合和城乡融合的规划特征。
军事口令 。 4) 从规划方法来看,农村居民点布局以及农业耕作范围,以
[13]

4.2 突击队性质的集体宿舍 30min 步行距离为主进行考虑 ;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公园、体


人民公社这一全新的生产、生活和管理模式,由于实行了“组 育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则以人口规模为基准,进行分级配套设置。
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手段,在生产工具和技术 这种以城市配套为标准的设计方法,试图缩小城乡差异和二元对立,
没有发生大的变革的条件下,通过社员的组织调配,在短时期内可 是当前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以社区生活圈为载体进行公共设
以实现生产能力和效率的极大提升。如在 3 天 3 夜时间内突击完成 施配置的雏形。
8148 亩麦苗的增施追肥任务,7 天内水稻下秧 1108 亩,全社 4.7 5.2 讨论
万余亩小麦的吸浆虫,经过连续 3 次打药得到彻底消灭 。适应这 1) 从实施主体来看,在人民公社制度体系下,对传统农业生
[17]

一制度安排,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往往是青壮年劳动力中的优秀分 产的主体—农民进行时间和空间的集体化塑造,使得农民进入
子—青年突击队。如先锋一社组织 30 人的青年突击队,去龙沟 了一个强制的、以生产为重心的时空框架之中。但是,农村人民
开荒造田,历时 1 年时间,开垦荒地 300 亩。由于突击任务距离集 公社及其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由于脱离农村实际、缺乏激励
体生活居民点较远,所以宿舍往往就地设在突击任务的前线,因而 机制,给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巨大的损害,甚至倒退,导致规划的

160
实施充满变数。 [6] 天津大学建筑系小站规划组. 天津市小站人民公社的初步规划设计[J]. 建筑学报,
1958(10): 14-18.
2) 从实施过程来看,从顶层制度设计到具体空间落实,需要 [7] 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建筑史教研组. 东山与浦庄人民公社自然村调查与居民点规划[J].

相应的经济支持和稳定的政治氛围,二者缺一不可,其中任何一个 建筑学报, 1958(11): 25-29.


[8] 华南工学院建筑系人民公社规划建设调查研究工作队. 河南省遂平县卫星人民公社
变更,将会导致空间实施的变形甚至搁置。遂平卫星人民公社经历 第一基层规划设计[J]. 建筑学报, 1958(11): 9-13.
了较低层级的制度实践不久 ,由于经济严重下滑、粮食奇缺, [9] 华南工学院建筑系. 河南省遂平县卫星人民公社第一基层社规划设计[M]. 广州: 广东
4)[18]

人民出版社, 1958.
1961 年 5 月,办了将近 4 年的公共食堂黯然熄火。1962 年 6 月, [10] 华南工学院建筑系. 人民公社迠筑规划设计[M]. 广州: 华南工学院建筑系, 1959.

卫星人民公社拆分为嵖岈山和槐树两个公社,规划实施的主体不复 [11] 中共中央政治局.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Z]. 1958-8-29.


[12] 张乐天. 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132.
存在,导致规划彻底搁浅。 [13] 贾艳敏. 大跃进时期乡村政治的典型:河南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研究[M]. 北京: 知
识产权出版社, 2006.
1962 年,中央根据人民公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开
[14] 中共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 农村人民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第
始逐步调整基本模式和管理体制,颁发《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 修 三十一条[Z]. 1962-9-27.
[15] 政协遂平县委员会学习文史委员会. 遂平文史资料(第7辑)[Z]. 2012: 23.
正草案 )》等多个文件予以纠正和规范。此后,人民公社作为县级
[16] 杨振平.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成立之后[J]. 纵横, 2003(7): 46.
政权领导下的管理机构一直延续了 20 多年。1980 年 5 月,四川广 [17] 上海社会科学院卫星人民公社参观团. 卫星人民公社是怎样发展起来的[J]. 财经研
究,1958(6): 18-21.
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建立乡党委、乡人民 [18] 程婧如. 作为政治宣言的空间设计—1958-1960中国人民公社设计提案[J]. 新建
政府。此后,
建立乡、
镇政府和各种合作经济形式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筑, 2018(5): 29-33.

曾经带有浓厚理想主义、共产主义色彩的“人民公社”最终退出历
图片来源
史舞台。 图1: 参考文献[2]: 151
图2: 参考文献[8]: 9
图3: 参考文献[8]: 10
图4: 参考文献[8]: 12
图5: 参考文献[2]: 167-168
图6: 参考文献[8]: 13
图7: 参考文献[8]: 12

注释
1) 到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
农户的87.8%。
2) 自从大跃进和建立人民公社以来,许多机关、部队、团体、学校以及工矿企业,
组织了很多干部、学生、职工到建设先进地区参观、实习或者召开现场会议。但
是,由于人数过多,以致产生混乱现象,甚至影响了被参观地区和单位的生产和
工作。对此,国务院于1958年12月29日专门发布《关于到农村人民公社参观访问
的通知》,强调参观访问事宜“必须事前商得被参观单位所在的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委员会的同意”。
3) 1958年6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以《卫星社坐上了卫星,五亩小麦亩产2105斤》
为题进行了报道,拉开了全国范围内农业生产“放卫星 ”的序幕。
4) 人民公社成立初期,由开办农忙食堂开始,逐渐演变为259处的常年食堂,8995
户社员(占全社总户数的96%)开始了“吃饭不要钱”的公共食堂生活。1958年9
月,全社实行合作医疗,开始吃药不要钱。全社高小学生1400多人,实行集体
吃、住、学习、劳动的“四集体”。10月,全体社员按军事组织编成连、排,实
现“三化”—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11月13日,毛泽东专列
停靠遂平火车站,县委书记、公社书记共同向毛泽东一行汇报卫星人民公社的情
况,获得中央高层领导的充分肯定。进入1959年之后,事态的发展急转直下。先
是4月下旬的冰雹导致5896亩小麦受灾,6-7两月天旱无雨。1959年冬至1960年春
的粮食高征购,导致粮食奇缺,农村食堂多以野菜充饥,浮肿病大量出现,因病
死亡6814人,见参考文献[18]。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Z].
1958-12-10.
[2] 高琴. 口述影像历史:与共和国同行1949-1978(第三卷)[M]. 北京: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9: 151-168.
[3]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简章[J]. 红旗, 1958(7): 16-22.
[4] 沛旋, 刘据茂沈, 沈兰茜. 人民公社的规划问题[J]. 建筑学报, 1958(9): 9-14.
[5] 李德华, 董鉴泓, 臧庆生, 等. 青浦县及红旗人民公社规划[J]. 建筑学报, 1958(10): 2-6.

16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