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0

第 51 章

速率方程
51.1 速率方程是甚麼?
51.2 反應級數和速率常數
51.3 利用初速法求出速率方程

學習目標
研習本章後,你應能:

51.1-51.2 • 明白反應速率、速率常數、反應物濃度和反應級數的相互關係;

51.3 • 利用初速法求出化學反應的速率方程。
第 51 章 速率方程

你有否參觀本港於2012年舉辦的長毛象 (Lyuba) 展覽?

Lyuba是一隻活於約42 000年前的西伯利亞幼年長毛象。科學家使用碳定年法來求
出牠的歲數,並估計牠在約32歲時離世。

碳定年法利用了碳-14 (一種碳的放射性同位素) 的放射衰變來估計含碳物件的歲數。


所有放射衰變都是一級反應。在所有一級反應中,反應物濃度減少至原來的一半所需的
時間是常數。

試想想…
我們如何得知反應級數?
反應級數只可通過實驗求出,它與化學方程式的計量系數並沒有直接關係。
反應級數、反應物濃度和反應速率有甚麼相互關係? 零級反應:速率 = k [A]
0

一級反應:速率 = k [A]
1

二級反應:速率 = k [A]
2
研習本章後,你應能回答以上問題。

碳定年法 carbon dating 衰變 decay


放射性同位素 radioactive isotope 一級反應 first order reaction
51 速率方程

51.1 速率方程是甚麼?
課文簡報

* 第4A冊,第36.2節,第7頁 在第36章中,我們知道化學反應的進度可以 * 濃度對時間的坐標


圖來表示。考慮五氧化二氮的分解作用:
2N 2O 5(g) 4NO 2(g) + O 2(g)
表51.1顯示在70°C進行N 2 O 5 (g)的分解作用時,N 2 O 5 (g)的
濃度 ([N 2O 5(g)]) 隨時間的變化。

–3
時間 (min) N 2O 5(g)的濃度 (mol dm )
0 0.159
1 0.113
2 0.079
3 0.056
4 0.039
5 0.029
6 0.020
7 0.016
8 0.010
表 51.1 在70°C進行分解作 9 0.007
用 時 , N 2O 5( g ) 的 濃 度 隨 時
間的變化。 10 0.004

圖51.1顯示在70°C進行分解作用時,N 2 O 5 (g)的濃度對時間
的坐標圖。我們只要在坐標圖的某個特定時間繪出切線,然後計
算切線的斜率,便可得知反應在該時間的瞬間速率。

0.160

0.140 在第1分鐘時的瞬間速率
–3 –1
= 0.038 mol dm min
0.120

0.100

[N 2O 5(g)]
–3 0.080
(mol dm )

0.060

0.040

0.020

圖 51.1 N 2 O 5 (g)的濃度對時間
的坐標圖,以及在第1分鐘時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切線。 時間 (min)

濃度對時間的坐標圖 concentration-time graph 分解作用 decomposition 3 51


五氧化二氮 dinitrogen pentoxide 瞬間速率 instantaneous rate
XIII 工業化學

表51.2顯示反應在首五分鐘內N 2 O 5 (g)的濃度和反應的瞬間
速率。

時間 N 2O 5(g)的濃度 反應的瞬間速率 (切線的斜率)


–3 –3 –1
(min) (mol dm ) (mol dm min )
1 0.113 0.038
2 0.079 0.027
3 0.056 0.018
表 51.2 在不同 [N 2 O 5 (g)] 4 0.039 0.013
時,N 2 O 5 的分解作用的瞬間
速率。
5 0.029 0.010

根據表51.2的數據,繪畫反應速率對N 2 O 5 (g)的濃度的坐標
圖,便會得出如圖51.2所示的直線。

0.040

0.035

0.030

反 0.025


率 0.020
–3 –1
(mol dm min )
0.015

0.010

0.005

0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3
[N 2O 5(g)] (mol dm )

圖 51.2 反應速率對N 2O 5(g)的濃度的坐標圖。


註1
速率方程:速率 = k [N 2 O 5 (g)]是
線性方程,即它是代表一條直
線。與線性方程的通式y = mx + c 圖中的直線表示反應速率與N 2O 5(g)的濃度成正比。
比較,可見y等於速率、m (即直
線的斜率) 等於k、c (y-截距) 等於 即速率 ∝ [N 2O 5(g)]
0。由於c等於0,故直線必然穿過
原點,即 (0,0)。 若重寫反應速率和 [N2O 5(g)] 的關係,便可得出以下表示式:
註2 速率 = k[N 2O 5(g)] 註1,註2
提醒學生小寫字母k代表速率常數
(不論k是否斜體的),而大寫字母 當中k是常數,稱為反應的速率常數。
K則代表平衡常數,不要把兩者混
淆。

51 4 速率常數 rate constant


51 速率方程

學習錦囊 這表示式稱為速率方程,它顯示了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之
速率方程有時會 間的定量關係。
稱為速率定律。

51.2 反應級數和速率常數
課文簡報
反應級數
考慮以下反應:
aA + bB 生成物

課文重點
速率方程可寫成:
x y
註3 速率 = k[A] [B] 註3
這裏使用不同的英文字母
a、b和x、y分別代表計量系 當中k是速率常數;
數和反應級數,以說明兩者
沒有直接關係,如果a = x和 指數x和指數y則分別是對應於反應物A和反應物B的反應
b = y,都只是巧合。
級數。

反應物A和反應物B的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可從對應於它們
的反應級數 (即x和y) 顯示出來。x和y是常數,可通過實驗求出。
反應總級數是指數的總和 (即x和y的總和)。

反應總級數
(x + y)
學習錦囊
0 零級反應
反應總級數通常
少於3。 1 一級反應
2 二級反應
3 三級反應

要注意的是,化學方程式的計量系數 (即a和b) 與反應級數並


沒有直接關係。

速率方程 rate equation 反應級數 order of reaction 5 51


速率定律 rate law 計量系數 stoichiometric coefficient
XIII 工業化學

H20 例題51.1
從速率方程推定反應級數
(a) 若某化學反應的速率方程為:
2
速率 = k[A][B]
(i) 分別寫出對應於A和B的反應級數。
(ii) 寫出反應總級數。
(b) 從以下方程式推定速率方程:
+
H 催化劑
I2(aq) + CH 3COCH 3(aq) CH 3COCH 2I(aq) + HI(aq)

題解
(a) (i) 對應於A的反應級數是1。
對應於B的反應級數是2。
(ii) 反應總級數 = 1 + 2 = 3
(b) 我們不能從平衡方程式推定速率方程,速率方程只能通過實驗求出。

可試做章節練習第7題

課堂練習51.1
A51.1 1. 若某化學反應的速率方程為:
1. (a) 對應於Cl 2的反應級數是1。 2
對應於NO的反應級數是2。
速率 = k[Cl 2(g)][NO(g)]
(b) 反應總級數是1 + 2 = 3。 (a) 分別寫出對應於Cl 2和NO的反應級數。
2. (a) 對應於NO2的反應級數
= 2 – 1 = 1。 (b) 寫出反應總級數。
(b) 速率 = k [NO 2(g)][F 2(g)]
2. 考慮以下反應:
2NO 2(g) + F 2(g) 2NO 2F(g)
對應於F 2的反應級數是1,而反應總級數是2。
(a) 寫出對應於NO 2的反應級數。
(b) 寫出上述反應的速率方程。(以k作為速率常數。)

速率常數
在特定温度下,某特定反應的速率常數 (k) 是一個固定值。速率
常數受温度影響,而不受反應物的濃度影響。温 度上升,k的數
值便會增加,表示化學反應以更高的速率進行。

51 6
51 速率方程

以下是碘與丙酮在酸性溶液中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H (aq)
I 2(aq) + CH 3COCH 3(aq) CH 3COCH 2I(aq) + HI(aq)
丙酮 碘丙酮

根據實驗的結果,在25°C時這反應的速率方程為:
學習錦囊
+
雖然 H (作為催
+ 速率 = k[CH 3COCH 3(aq)][H (aq)]
化劑) 如平衡方程 +
這顯示對應於CH 3 COCH 3 (aq)和H (aq)的反應級數均是1,
式所示,並不是
反應物或生成 而反應總級數則是2。
物,但它卻會影
這反應的速率常數 (k) 也可通過實驗求出來。在25°C時,我
響反應速率。 –2 –1 3 –1
們得知k = 3.5 × 10 mol dm s ,而當中k的單位則視乎反應
總級數而定。

H20 例題51.2
推定速率常數的單位
在以下反應中,對應於A的反應級數是1,推定速率常數 (k) 的單位。
A 生成物
–3 –1
(註:速率的單位為mol dm s 。)
題解
一級反應的速率方程為:
速率
速率 = k[A] 或 k =
[A]
把各種量的單位代入方程式中,一級反應中k的單位
–3 –1
mol dm s
= –3
mol dm
–1
=s

可試做章節練習第7題

表51.3顯示不同反應總級數的反應中k的單位。當中反應速率
–3 –1
的單位為mol dm s 。為簡化速率方程,下表所示的反應只涉
及一種反應物 (A)。

註4 速率方程 反應級數 速率常數 (k) 的單位


提醒學生不需要牢記反應常 0 –3 –1
數的單位。反應常數的單位 速率 = k[A] 零級 mol dm s
視乎反應速率的單位而定。 –3 –1
例如,反應速率的單位可以
mol dm s –1
速率 = k[A] 一級 –3
=s 註4
是:mol dm s 、mol
–3 –1
mol dm
dm min 、mol s 、mol
–3 –1 –1
–3 –1
min 、mol h 等。
–1 –1
2 mol dm s –1 3 –1
速率 = k[A] 二級 2 –6
= mol dm s
mol dm
表 51.3 不同反應總級數的反應的速率常數 (k) 的單位。
丙酮 propanone 7 51
催化劑 catalyst
XIII 工業化學

A51.2 課堂練習51.2
速率
1. k= 2– –
[S 2O 8 (aq)][I (aq)] 1. 考慮以下反應:
–3 –1 2– – 2–
(mol dm s ) S 2O 8 (aq) + 2I (aq) 2SO 4 (aq) + I 2(aq)
k的單位 = –3 –3
(mol dm )(mol dm ) 2– –
–1
k的單位 = mol dm s
3 –1 若反應的速率方程是:速率 = k[S 2O 8 (aq)][I (aq)],求速率常數的
速率 單位。
2. (a) k = 0
[A] –3 –1
–3 –1
(註:反應速率的單位為mol dm s 。)
mol dm min
k的單位 = –3 0 –3 –1
(mol dm ) 2. 若反應速率的單位是mol dm min ,求以下速率方程的速率常數
–3 –1
k的單位 = mol dm min (k) 的單位。
速率
(b) k = 0
[A] (a) 速率= k[A]
–3 –1
mol dm min (b) 速率= k[A]
k的單位 = –3
mol dm
–1
k的單位 = min

以坐標圖表示零級、一級和二級反應
零級反應
參看以下的零級反應:
A 生成物
圖51.3顯示零級反應的濃度對時間的坐標圖。反應物A隨着反應
進行而減少,它的濃度隨時間以均速下降。

[A]

固定斜率 = –k

時間

圖 51.3 零級反應的濃度對時間的坐標圖。

零級反應的速率方程為:

學習錦囊 課文重點
所有數的0次方 0
速率 = k[A] = k(1) = k 註5
都是等於1。

註5 上述速率方程顯示零級反應的速率相等於速率常數 (k),反
提醒學生若濃度的次方是零,
則所有濃度因素相等於1。
應速率與反應物A的濃度無關。圖51.4顯示了零級反應的反應
速率對 [A] 的坐標圖。

51 8 零級反應 zeroth order reaction


51 速率方程


註6
圖51.4是速率對濃度的坐標
圖,而不是濃度對時間的坐 速率 = k 註6
標圖。牢記零級反應的反應
速率對濃度的坐標圖的特 k
點。圖中清楚顯示不論A的濃
度是多少,反應速率也保持
不變。圖中的y-截距是反應
常數k。 [A]

圖 51.4 零級反應的反應速率對 [A] 的坐標圖。

氨在鉑或鎢金屬表面的分解作用是零級反應的一個例子。當
吸附在金屬表面的NH 3 分子飽和後,即使再增加NH 3 分子的濃
度,分解作用的速率也不會增加。參看圖51.5。
A51.3 鉑或鎢
1. (a) 0.09 2NH 3(g) N 2(g) + 3H 2(g)
0.08

0
0.07
速率 = k[NH 3(g)] = k
[Y] (mol dm )
–3

0.06

0.05

0.04 不能吸附在鉑表面的
0.03
NH 3分子
0.02

0.01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已吸附在鉑表面的


時間 (s) NH 3分子
(b) 不 是 。 若 這 反 應 是 零 級 反 應 , Y 的 濃 度
對時間的坐標圖應得出一條斜率為負數
的直線,但(a)部的坐標圖得出的不是一
條直線。
2. 零級反應的速率方程是:速率 = k,反應速
率不受任何反應物的濃度影響。反應速率在 圖 51.5 當吸附在鉑表面的NH 3分子飽和後,即
整個反應中是維持不變的,因此反應在第三 使增加更多NH 3分子,反應速率也不會增加。
分鐘的速率是0.060 mol dm s 。
–3 –1

課堂練習51.3
1. 某學生進行實驗,以求出以下反應的反應級數。
Y 生成物
該學生在固定時距量度Y的濃度,下表顯示了實驗結果。

時間 (s)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3
[Y] (mol dm ) 0.080 0.057 0.042 0.031 0.022 0.016 0.010 0.006 0.003 0.001

(a) 利用實驗結果,繪畫反應的濃度對時間坐標圖。
(b) 這反應是零級反應嗎?試加以解釋。
–3 –1
2. 某零級反應的速率常數 (k) 是0.060 mol dm s 。推定該反應在第三分鐘時的反應速率。

吸附 adsorb 9 51
飽和 saturated
XIII 工業化學

一級反應
參看以下的一級反應:
A 生成物
圖51.6顯示了一級反應的濃度對時間的坐標圖。曲線斜率的變化
顯示反應速率隨時間而減少。

[A]

斜率隨時間減少

時間

圖 51.6 一級反應的濃度對時間的坐標圖。

一級反應的速率方程為:

課文重點
1
速率 = k[A] = k[A]

DSEPP2012(2)1(b)(i) 一級反應的速率與反應物A的濃度成正比。繪畫一級反應的
反應速率對 [A] 的坐標圖時,會得出一條穿越原點的直線 (圖
51.7)。該直線的斜率相等於速率常數 (k)。
註7
同樣,圖51.7並不是濃度對時間的坐標圖。一
級反應的反應速率對濃度的坐標圖的特點是: 速
• 速率(y-軸)對[反應物](反應物濃度)(x-軸) 率
• 一條穿過原點的直線
• 斜率 = k

AL2002(II)3(a)(i)–(ii) 註7
斜率 = k
AL2003(II)3(a)(ii)–(iii)
(速率 = k [A])
AL2010(II)1(a)(iii)
DSE2014(2)1(b)(iii)

[A]

圖 51.7 一級反應的反應速率對 [A]


的坐標圖。

表51.4顯示一級反應的一些例子。

51 10 一級反應 first order reaction


51 速率方程

反應 速率方程
註8
須牢記少量一級反應的例
2H 2O 2(aq) 2H 2O() + O 2(g) 速率 = k[H 2O 2(aq)]
子。例如,所有放射衰變都
2N 2O 5(g) 4NO 2(g) + O 2(g) 速率 = k[N 2O 5(g)]
是一級反應。
SO 2Cl 2() SO 2(g) + Cl 2(g) 速率 = k[SO 2Cl 2()]
CH 3(CH 2) 2CH 2Cl() + H 2O() 速率 =
CH 3(CH 2) 2CH 2OH() + HCl(aq) k[CH 3(CH 2) 2CH 2Cl()]
所有放射衰變 208
表 51.4 一級反應的一些 208 204 4 速率 = k[ 84 Po] 註8
例子。
例如: 84Po 82 Pb + 2He

充 資料
補 你知道嗎?
註9 半衰期 AL2000(II)1(b)(ii) AL2001(II)1(a)(ii) AL2010(I)3(a)(iv) DSEPP2012(2)1(b)(i) 註9
學生不用研習反應半衰期。
一級反應其中一個有趣的特徵是每當反應物的濃度減少至原先一半時,所需
的時間是固定的。這段時間稱為半衰期 (t 1 )。半衰期與起始濃度無關,是一
2
個常數。
[A]
[A] 0

[A] 0 1
反應完成
2 2

[A] 0 3
反應完成
4 4
[A] 0 7
反應完成
8 8

t 12 2 × t 12 3 × t 12 時間

二級反應
參看以下只涉及一種反應物的二級反應:
A 生成物
圖51.8顯示二級反應的濃度對時間的坐標圖。一般而言,圖中曲
線在反應開始時的斜率較一級反應的曲線小。
學習錦囊
[A]
從濃度對時間的坐
標圖較難分辨一級
反應和二級反應。
斜率隨時間減少

圖 51.8 二級反應的濃度對時間
的坐標圖。
時間
半衰期 half-life 11 51
二級反應 second order reaction
XIII 工業化學

二級反應的速率方程為:

課文重點
2
速率 = k[A]

由於反應速率取決於濃度的平方值,故繪畫二級反應的反應
速率對 [A] 的坐標圖時,會得出一條拋物線 (圖51.9)。然而,繪
2
畫反應速率對 [A] 的坐標圖時,則會得出一條穿越原點的直線。
註10 該直線的斜率相等於速率常數 (k) (圖51.10)。
同樣地,圖51.10並不是濃度
對時間的坐標圖。注意x-軸是
[A] ,而不是[A]。因此,直線
2
速 速
圖顯示二級反應,速率常數也 率 率
可從圖中的斜率求出。

圖 51.9 (左) 二級反應的反應 註10


斜率 = k
速率對 [A] 的坐標圖。
圖 51.10 (右) 二級反應的反 2
2 (速率 = k [A] )
應速率對 [A] 的坐標圖。
2
[A] [A]

涉及兩種反應物的二級反應,例如:
A + B 生成物
速率方程為:

課文重點
AL2000(II)3(b)(i)
AL2003(I)2(b)(ii) 速率 = k[A][B]

AL2003(II)3(a)(iv) • [B]維持不變時,速率 = k’[A] (k’是常數,數值相等於k[B])。


• [A]維持不變時,速率 = k’’[B] (k’’是常數,數值相等於k[A])。

表51.5顯示了二級反應的一些例子。

反應 速率方程
2
2NO 2(g) 2NO(g) + O 2(g) 速率 = k[NO 2(g)]
2– – 2– 2– –
S2O8 (aq) + 2I (aq) 2SO4 (aq) + I2(aq) 速率 = k[S 2O 8 (aq)][I (aq)]

HCOOCH 3 () + H 2 O() +


+
H (aq) 速率 = k[HCOOCH 3()][H (aq)]
HCOOH() + CH 3OH()
表 51.5 二級反應的一些例子。

51 12
51 速率方程

表51.6總結了零級反應、一級反應和二級反應的速率方程、
濃度對時間的坐標圖、速率對濃度的坐標圖和速率常數的單位。

零級反應 一級反應 二級反應


2
速率方程 速率 = k 速率 = k[A] 速率 = k[A]

[A] [A] [A]

濃度對時間的坐標圖

時間 時間 時間

2
速 速 速 [A]
率 率 率
斜率 = 0
[A]
斜率 = k
速率對濃度的坐標圖 k 斜率 = k

2
[A] [A] [A]或[A]

–3 –1 –1 3 –1
mol dm s –1 mol dm s
速率常數 (k) 的單位 –1 s –1 –1
Ms M s

(註:1. 只涉及一種反應物 (A) 的反應;


–3 –1
2. 反應速率的單位:mol dm s )
表 51.6 總結零級反應、一級反應和二級反應的速率方程、濃度對時間的坐標圖、速率對濃度的坐標圖和速率常數的
單位。

H20 例題51.3
分析不同級數的反應的坐標圖
考慮以下反應的方程式:
A 生成物
以下顯示速率對濃度的坐標圖中三條線或曲線 (X、Y和Z)。


率 X

Y
Z

[A]

13 51
XIII 工業化學

(a) 指出線或曲線X、Y和Z分別代表的是零級反應、一級反應還是二級反應。
(b) 如何從坐標圖中找出一級反應的速率常數?
2
(c) (i) 略繪二級反應的反應速率對 [A] 的坐標圖。
(ii) 如何從(c)(i)部的坐標圖中找出速率常數?

題解
(a) X:一級反應
Y:二級反應
Z:零級反應
(b) 一級反應的速率常數相等於反應速率對A的濃度的坐標圖中直線的斜率。
(c) (i) 速

2
[A]

2
(ii) 二級反應的速率常數相等於反應速率對 [A] 的坐標圖中直線的斜率。

A51.4
(a) 從速率對[W ]的坐標圖得知,反應速率與W 的濃度無關。因此,對應於W 的反應級數是0。
在速率對[Y ]的坐標圖中,有一條穿過原點的直線,表示對應於Y 的反應級數是1。
課堂練習51.4 (b) 速率 = k [Y ]

考慮以下反應:
W+Y 生成物
以下是反應物W和反應物Y的速率對濃度坐標圖:

速 速
率 率

[W] [Y]

(a) 分別寫出對應於W和Y的反應級數。
(b) 寫出反應的速率方程 (以k代表反應的速率常數)。

51 14
51 速率方程

51.3 利用初速法求出速率方程 註11

課文簡報

學習錦囊 反應的初速是指反應在起始時的瞬間速率。初速法是透過量度初
使用初速法時,我們 速以求出某化學反應的速率方程的方法。使用初速法時,我們會
會在每次實驗中改變 重複進行相同的實驗,但每次實驗都會改變特定反應物的起始濃
特定反應物的濃度。 度,以求出該特定反應物在不同的起始濃度時的反應初速。
然而,其他反應物的
DSE2012(2)1(c)(i)
濃度 (如有的話) 和温
度必須維持不變。 一般而言,反應物的濃度會隨着反應進行而下降,反應中途
較難準確地量度濃度的變化。若知道反應物的起始濃度,便可較
準確地量度反應的初速,從而求出反應的速率方程。
註11
利用反應初速是由於它是反
應開始時的速率,而當時反 初速法通常適用於涉及明顯可觀察變化的化學反應。這些變化
應物的起始濃度也是已知
的。要留意反應速率在反應 是能夠被準確量度的,例如:
中不斷改變,直至反應完結
為止。由於初速是指反應剛
開始時的速率,故在實驗中 • 氣態生成物的體積變化 (例如生成的氣體體積);
的反應物濃度可作為反應物
的起始濃度。
• 反應混合物的透光度 (例如生成少量沉澱,因而影響反應混合
物的透光度);
• 反應混合物的顏色變化 (例如碘時鐘實驗)。

AL2007(II)3(a)(ii) 透過氣態生成物的體積變化測定初速
考慮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作用 (以MnO 2(s)作為催化劑):
MnO 2(s)
2H 2O 2(aq) 2H 2O() + O 2(g)

我們需要量度在不同時間收集所得的氧氣體積,並繪出所收
集的氧氣體積對時間的坐標圖。然後利用不同起始濃度的過氧化
氫重複實驗,再繪出相關的氧氣體積對時間的坐標圖 (參看圖
51.11)。在每條曲線上,於時間t = 0的位置繪出切線,便可從切
線的斜率得出H 2O 2(aq)分解作用的初速。

H 2O 2(aq)的起始濃度
–3
0.50 mol dm

–3
氣 0.40 mol dm
的 –3
切線 0.30 mol dm
體 –3
積 0.20 mol dm
3
(cm ) 0.10 mol dm
–3

時間

圖 51.11 利用不同起始濃度的H 2O 2(aq)進行分解作用,


所得的氧氣體積對時間的坐標圖。

初速法 method of initial rate 沉澱 precipitate 15 51


透光度 transmittance of light 碘時鐘實驗 iodine clock experiment
XIII 工業化學

獲知特定反應物的起始濃度及反應的初速後,我們可以不同
方法處理實驗數據,以求出反應的速率方程。常用的方法包括利
用坐標圖 (例題51.4至例題51.6),以及數學方法 (例題51.7至例
題51.8)。

H20 例題51.4
從初速對起始濃度的坐標圖求出速率方程
下表顯示不同起始濃度的過氧化氫進行分解作用時的初速:

–3
H 2O 2(aq)的起始濃度 (mol dm ) 0.100 0.175 0.250 0.300
–4 –3 –1
初速 (× 10 mol dm s ) 0.59 1.04 1.50 1.80

(a) 使用以上數據繪畫適當的坐標圖,以求出分解作用的速率方程。
(b) 從坐標圖找出反應的速率常數。

題解
(a)
2.0 學習錦囊
• 若初速對 [H 2O 2(aq)] 的坐標圖
得出一條水平線,便顯示反應
1.5 對應於H 2 O 2 (aq)的級數是0。
• 若初速對 [H 2O 2(aq)] 的坐標圖
不是一條直線,可繪畫初速對
2
初 1.0
[H 2 O 2 (aq)] 的坐標圖,若得出
–4

–3 –1
一條穿越原點的直線,便顯示
(× 10 mol dm s )
反應對應於H 2 O 2 (aq)的級數是
2。
0.5

0 0.10 0.20 0.30


–3
[H 2O 2(aq)] (mol dm )

繪畫初速對[H 2 O 2 ](aq)的坐標圖,會得出一條穿越原點的直線,顯示對應於H 2 O 2 (aq)的反


應級數是1,該直線的斜率 = k。
因此,速率方程是:
速率 = k[H 2O 2(aq)]

51 16
51 速率方程

(b) 直線的斜率 = 速率常數 (k)


–4 –3 –1
(1.04 – 0.59) × 10 mol dm s
= –3
0.175 – 0.100 mol dm
–4 –1
= 6.0 × 10 s

另一方法
x
取速率方程的對數:速率 = k[H 2O 2(aq)] ,
log (速率) = x log [H 2O 2(aq)] + log k
(a) 繪畫log (速率) 對log [H 2O 2(aq)] 的坐標圖,會得出一條斜率為x和y-截距為log k的直線。

log [H 2O 2(aq)] –1.00 –0.757 –0.602 –0.523

log (速率) –4.23 –3.98 –3.82 –3.74

log [H 2O 2(aq)]

1.2 0.8 0.4 0

3.5 學習錦囊
這方法可直接從坐標
log (速率) 圖的斜率找出對應於
反應物的反應級數。
4.0

4.5

–3.98 – (–4.23)
斜率 = x =
–0.757 – (–1.00)
= 1.029  1
 對應於H 2O 2(aq)的反應級數是1。
因此,速率方程是:
速率 = k[H 2O 2(aq)]
(b) y-截距= log k = –3.225 (從坐標圖可見)
–4 –1
k = 5.96 × 10 s

可試做章節練習第24, 25, 26, 27題

17 51
XIII 工業化學

A51.5
1. 若反應對應於O 3 (g)的級數是1,速
率方程是:速率 = k[O 3 (g)]。繪畫
課堂練習51.5
初速對起始[O 3 (g)]的坐標圖會得出
一條穿過原點的直線,該直線的斜 1. 某學生在高温下進行分解臭氧的實驗,以下是所記錄的實驗數據:
率相等於反應的速率常數 (k)。
4.0
s )

O 3(g)的起始濃度
–1

初速
實驗 –3 –3 –6 –3 –1
(× 10 mol dm ) (× 10 mol dm s )
–3
mol dm

3.0

1 1.250 0.8
2.0
–6
初速 (× 10

2 1.875 1.2
1.0

3 2.500 1.6
0 1.0 2.0 3.0 4.0 5.0

O 3(g)的起始濃度 (× 10
–3
mol dm )
–3 4 3.750 2.4

速率方程是:速率 = k[O 3(g)] 5 5.000 3.2


–6
(1.2 – 0.8) × 10
直線的斜率 = k =
–1
–3 s
(1.875 – 1.250) × 10
–4
= 6.4 × 10 s
–1
以坐標圖測定反應對應於O3(g)的級數和速率常數。
(注意:我們可透過繪畫速率對
[O 3(g)] 的坐標圖,測試數據是否符
2 2. 甲醛可根據以下方程分解為氫和一氧化碳: (答案可見第51-18頁和
合二級反應。若數據符合二級反 第51-19頁。)
HCHO(g) H 2(g) + CO(g)
應,應會得出一條直線。)
另一方法是,假設速率方程是:速 (a) 利用下表的結果繪畫適當的坐標圖,證明HCHO(g)的反應級數
率 = k [O 3(g)] 。
x
是2。
取速率方程兩方的對數:
log (速率) = xlog[O 3(g)] + log k
繪畫log (速率)對log[O 3 (g)]的坐標 [HCHO(g)]
圖。 –3 –3 3 6 9 12 15
(× 10 mol dm )
log [O 3(g)] –2.90 –2.73 –2.60 –2.43 –2.30
log (速率) –6.10 –5.92 –5.80 –5.62 –5.49
速率
–6 –3 –1 0.324 1.300 2.924 5.200 8.123
(× 10 mol dm s )
3.5 3.0 2.5 2.0 1.5 1.0 0.5 0
log [O 3(g)]

1.0
(b) 計算在實驗温度下這反應的速率常數。

2.0
log (速率)

3.0

4.0

5.0
透過生成少量 沉 澱的時間倒數測定初速
6.0

7.0
考慮硫代硫酸鈉溶液與稀氫氯酸的反應,黃色的沉澱 (硫) 會隨
直線的斜率 =
–5.92 – (–6.10) 着反應進行而逐漸生成,使反應混合物變得混濁,並使反應混合
–2.73 – (–2.90)
= 1.06 ≈ 1 物的透光度出現變化。
 反應對應於O 3(g)的級數是1。
2– +
從上圖得知,直線的y-截距 S 2O 3 (aq) + 2H (aq) SO 2(g) + H 2O() + S(s)
= log k = –3.19
–4 –1 黃色 沉 澱
k = 6.4 ×10 s
2. (a) 若HCHO的反應級數是2,速率方程是:速率 =
k[HCHO(g)] 。繪畫速率對[HCHO(g)] 的坐標
2 2

圖,會得出一條穿過原點的直線,該直線的斜
率相等於反應的速率常數 (k)。
2 –6 2 –6
[HCHO(g)] (× 10 mol dm ) 9 36 81 144 225
速率 (× 10
–6 –3 –1
mol dm s ) 0.324 1.300 2.924 5.200 8.123

51 18 臭氧 ozone 透光度 transmittance of light


硫代硫酸鈉溶液 sodium thiosulphate solution
51 速率方程

A51.5 (續)
上述反應可按以下步驟來進行研習:
9

8 1. 把盛有硫代硫酸鈉溶液的燒杯放在畫有交叉的白色瓷磚上。
s )
–1

2. 把稀氫氯酸傾入燒杯中。
–3
mol dm

3. 啟動秒錶。
5
–6

4
速率 (× 10

3
4. 從燒杯的上方觀察交叉。當生成的硫越來越多,反應混合物
2
會變得越來越混濁,交叉亦變得越來越模糊。當生成的硫達
1
到一定的分量時,便能「遮蔽」燒杯下的交叉。參看圖
0 60
2
120
–6
180
2 –6
240
51.12。
[HCHO(g)] (× 10 mol dm )

(b) 直線的斜率 = k 5. 當看不見交叉時,便停止秒錶。


–6 –3 –1
(8.123 – 1.300) × 10 mol dm s
= –6 2 –6
(225 – 36) × 10 mol dm
–1 3 –1
= 0.0361 mol dm s

圖 51.12 在硫代硫酸鈉溶液與酸反應的實驗中,交叉被「遮蔽」的頂視圖。

若反應迅速,交叉很快便會被「遮蔽」;若反應緩慢,所需
時間則會較長。因此,交叉被「遮蔽」所需的時間與反應的平均
速率成反比,即是:
1
平均速率 ∝
交叉被「遮蔽」所需的時間

學習錦囊 當交叉被「遮蔽」時,只有少量黃色沉澱生成,反應只進行
假設只需形成少 一小部分,我們可以說從反應開始至這階段的平均速率,大約等
量硫沉澱便足以 於反應的初速。因此,我們可假設:
「遮蔽」交叉。
1
初速 ∝
交叉被「遮蔽」所需的時間

19 51
XIII 工業化學

H20 例題51.5 AS2002(B)11(a)

透過生成少量沉澱的時間倒數測定初速 ― 微型實驗
某學生利用微型實驗來求出硫代硫酸鈉溶液與稀硫酸反應的速率方程。反應方程式如下:
2– +
S 2O 3 (aq) + 2H (aq) S(s) + SO 2(g) + H 2O()
該學生利用八孔井穴條進行實驗。該學生根據下表把不同的物質成分加入不同的井穴中。

井穴編號 1 2 3 4 5 6 7 8

所加入的0.15 M Na 2S 2O 3(aq)的滴數 10 9 8 7 6 5 4 3

所加入的1.0 M H 2SO 4(aq)的滴數 2 2 2 2 2 2 2 2

所加入的蒸餾水的滴數 0 1 2 3 4 5 6 7

交叉被硫 沉 澱「遮蔽」所需的時間 (s) 14 16 18 21 25 30 38 52

然後,如下圖所示把八孔井穴條置於一張白紙上,每個井穴下的白紙都繪有交叉。同時,該學
生記錄每個交叉被生成的硫沉澱「遮蔽」所需的時間。

註12
可參看實驗51.1(微型實驗),它
說明如何利用「搖落」技術把兩
條八孔井穴條內的反應物混合。
八孔井穴條下的交叉會根據所加
入Na 2 S 2 O 3 (aq)的滴數逐一消失
(本例題中交叉會由井穴1至井穴
8逐一消失)。 註12

白紙

1 2 3 4 5 6 7 8
八孔井穴條

(a) 簡略解釋為甚麼在實驗中把蒸餾水加入井穴中。
(b) 你認為不同井穴中的(i)硫代硫酸鈉溶液和(ii)稀硫酸的濃度是否相同?試加以解釋。
(c) 該學生把在各井穴中所加入的Na2 S 2 O 3 (aq)的滴數視作Na 2 S 2 O 3 (aq)的起始濃度。試評論該
學生的做法是否適當。
(d) (i) 繪畫適當的坐標圖,以顯示初速與Na2S 2O 3(aq)濃度的關係。
+
(ii) 已知實驗中所涉及的反應速率與H (aq)的濃度無關,寫出反應的速率方程。

51 20
51 速率方程

題解
(a) 加入蒸餾水使所有井穴中溶液的總體積相同。
(b) (i) 不同井穴中的硫代硫酸鈉的濃度並不相同。由於把不同滴數的硫代硫酸鈉溶液加入各
井穴中,故硫代硫酸鈉溶液的起始濃度並不相同。
(ii) 由於把相同滴數的1.0 M硫酸加入各井穴中,故各井穴中硫酸的濃度相同。
(c) 學生的做法是適當的。由於各井穴中溶液的最終體積相同,故Na2S 2O 3(aq)的起始濃度與所
用溶液的滴數成正比。
(d) (i) 使用下表中的數據來繪畫坐標圖。

Na 2S 2O 3(aq)的滴數 3 4 5 6 7 8 9 10

1 –1
(s ) 0.019 0.026 0.033 0.040 0.048 0.056 0.063 0.071
時間

0.080

0.070

0.060

0.050

1
時間 0.040
–1
(s )
0.030

0.020

0.010

0 2 4 6 8 10 12
Na 2S 2O 3(aq)的滴數

1
(ii) 繪畫初速對Na 2 S 2 O 3 (aq)的起始濃度的坐標圖 (即
對Na 2 S 2 O 3 (aq)的滴數的坐標
時間
圖),會得出一條穿越原點的直線。因此,對應於Na 2S 2O 3(aq)的反應級數是1。
速率 = k[Na 2S 2O 3(aq)]

21 51
XIII 工業化學

課堂練習51.6 A51.6
(a) 使用過量的高濃度H 2 SO 4 可使它的濃度在實驗時保持
硫代硫酸鈉溶液與稀硫酸混合時,會生成黃色硫 沉 澱。 不變,而當中的變數只有Na2S 2O 3(aq)的起始濃度。
2– +
S 2O 3 (aq) + 2H (aq) S(s) + SO 2(g) + H 2O()
(b) 所記錄的時間顯示生成固定、分
量少又不溶於水的硫沉澱所需的
註13 時間。時間越短,表示反應越
提醒學生即使交叉被「遮蔽」 快。假設反應只是進行不久,所
了,反應仍繼續進行。 記錄的時間便可用於量度反應的
初速。因此,速率 ∝ 1 。
時間

試管上的交叉
交叉被黃色硫 沉 澱「遮蔽」 註13
硫代硫酸鈉溶液

使用相同分量的酸,但不同分量的硫代硫酸鈉溶液進行一連串試管實驗,並記錄每次實驗中試管上
的交叉「消失」所需的時間。下表顯示在常温下所獲得的實驗結果:

所加入2 M 所加入0.25 M 所加入蒸餾水的 交叉完全被「遮


實驗 3 3 3
H 2SO 4(aq)的體積 (cm ) Na 2S 2O 3(aq)的體積 (cm ) 體積 (cm ) 蔽」所需的時間 (s)

1 4.5 1.0 2.5 103

2 4.5 1.5 2.0 68

3 4.5 2.0 1.5 50

4 4.5 2.5 1.0 40

(a) 解 釋 為 甚 麼 每 次 進 行 實 驗 時 都 使 用 相 同 體 積 的 H 2 S O 4 ( a q ) , 並 且 H 2 S O 4 ( a q ) 的 摩 爾 濃 度 較
Na 2S 2O 3(aq)的高得多。
(b) 寫出每次實驗所錄得的時間與反應初速的關係。
(c) 利用坐標圖推定對應於Na2S 2O 3(aq)的反應級數。
(d) 計算在常温下反應的速率常數。

(c) 設速率方程是:速率 = k [Na 2S 2O 3(aq)] 。


m

取速率方程兩方的對數:
log(速率) = m log[Na 2S 2O 3(aq)] + log k
從(b),速率 ∝
1 ,Na
2 S 2 O 3 (aq)
實驗51.1 課文簡報 圖表繪製
時間 實驗作業5
程式
的體積 ∝ [Na 2S 2O 3(aq)]。 使用初速法求出反應的速率方程 (微型實驗)
1
繪畫log ( ) 對log (Na 2S 2O 3(aq)
時間 在本實驗中,你將會使用初速法求出硫代硫酸鈉溶液與稀硫酸反應的
的體積) 的坐標圖。 速率方程。
log (Na 2S 2O 3(aq) 2– +
S 2O 3 (aq) + 2H (aq) S(s) + SO 2(g) + H 2O()
0 0.176 0.301 0.398
的體積)
1
log –2.01 –1.83 –1.70 –1.60
時間

51 22
51 速率方程

A51.6 (續)
從碘時鐘反應測定初速
log (Na 2S 2O 3(aq)的體積)
0 0.1 0.2 0.3 0.4 0.5

碘時鐘反應常用於研習反應速率。考慮以下反應:
1.6
– +
H 2O 2(aq) + 2I (aq) + 2H (aq) I 2(aq) + 2H 2O() (1)
時間
1

1.8
AL2012(I)7(b)(i)
log

2.0
把極少量定量的硫代硫酸鈉溶液和澱粉指示劑加入反應混合
物中,以研習反應速率。當反應(1)開始生成I 2 (aq)時,所加入的
直線的斜率 2–
–1.70 – (–1.83)
S 2O 3 (aq)便會與I 2(aq)產生反應,如以下方程式所示。
=
0.301 – 0.176
2– 2– – 註14,
= 1.04  1 2S 2O 3 (aq) + I 2(aq) S 4O 6 (aq) + 2I (aq) (2) 註15
 反應對Na 2 S 2 O 3 (aq)的級
數是1。
2–
(d) 從上圖得知,直線的y-截距 然 而 , 當 所 加 入 的 S 2O 3 ( a q ) 被 耗 盡 後 , 在 反 應 ( 1 ) 生 成 的
= log k = –2.01
k = 9.77 × 10
–3 I 2(aq)便會立即與澱粉指示劑生成深藍色絡合物。參看圖51.13。

註14 I 2(aq) + 澱粉 深藍色的絡合物


提醒學生不要把這個反應與以下反應混淆:
2– +
S 2O 3 (aq) + 2H (aq) S(s) + SO 2(g) + H 2O()
2– +
S 2O 3 (aq)與H (aq)反應,生成不溶於水的硫。

註15
與學生重温下列含有硫的離子:
SO 4 :硫酸根離子
2–

S 2O 3 :硫代硫酸根離子
2–

S 4O 6 :連四硫酸根離子
2–

S 2O 8 : 過氧二硫酸根離子
2–
註16
– 2–
I (aq)與S 2O 8 (aq)的反應亦是碘時
鐘反應的例子,可參考課堂練習
– 2–
51.7。在I (aq)與S 2O 8 (aq)的反應
中加入Fe (aq)或Fe (aq)離子可
2+ 3+

用來解釋過渡性金屬及過渡性金屬
化合物的催化性質,詳情可參閱第
4B冊課本第49章。 圖 51.13 反應開始時看似沒有可觀察的變化,但一段時間後,溶液會突然呈
現深藍色。
註16
提醒學生即使溶液呈現深藍
色,H 2 O 2 (aq)和I (aq)的反應

仍繼續進行。我們可把溶液
突然出現顏色變化作為一個
溶液呈現深藍色所需的時間,相等於反應(1)中生成特定分
可看得見的參考點,這參考 量的碘所需的時間,這特定分量的碘能耗盡所有加入的
點標示反應已產生某固定分 2–
量的I 2(aq)。 S 2 O 3 (aq)。所需的時間越長,生成該分量的I 2 (aq)的速率便越
低。因此,反應速率與溶液呈現深藍色所需的時間成反比。若反
應只進行了一小部分,我們便可把這方法得出的速率視作反應的
初速。我們假設:

1
初速 ∝
溶液呈現深藍色所需的時間

澱粉指示劑 starch indicator 23 51


絡合物 complex
XIII 工業化學

H20 例題51.6 AL2009(II)2(a)(ii)–(iv)


註17
為把H 2 O 2 (aq)和I (aq)兩種反應物分開,我們會分別製備H 2 O 2 (aq)和

I (aq)兩種溶液。把兩種溶液 (A和B) 混合一起時,H 2 O 2 (aq)和I (aq)


– –
從碘時鐘反應測定初速
的反應便會開始。
某學生進行「碘時鐘實驗」,以求出以下反應對應於H 2O 2(aq)的反應級數。
– +
H 2O 2(aq) + 2I (aq) + 2H (aq) 2H 2O() + I 2(aq)
該學生把兩種溶液 (A和B) 混合來引發反應,並記錄混合物從無色變為深藍色所需的時間。
3 3 3
溶液A: 10.0 cm 的0.5 M H 2 SO 4 (aq)、10.0 cm 的0.5 M KI(aq)、1.0 cm 的0.01 M
Na 2S 2O 3(aq)和3滴剛製備的澱粉指示劑 註17
溶液B: 0.2 M H 2O 2(aq)和蒸餾水;使用不同體積的0.2 M H 2O 2(aq)和蒸餾水製備溶液B,並分
別置於4支試管中 註17
下表顯示實驗結果:

溶液B
把溶液A和溶液B混合後溶液呈
實驗 所加入H 2O 2(aq)的體積 所加入蒸餾水的體積 現深藍色所需的時間 (s)
3 3
(cm ) (cm )

1 1.0 24.0 78

2 2.0 23.0 40

3 3.0 22.0 27

4 4.0 21.0 20

(a) (i) 解釋為甚麼把少量定量的Na2S 2O 3(aq)加入每個反應混合物中。


2–
(ii) 寫出S 2O 3 (aq)涉及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b) 指出澱粉指示劑加入反應混合物中的用途。
(c) 為 甚 麼 需 把 蒸 餾 水 加 入 溶 液 B 中 ? 由 此 說 明 H 2 O 2 ( a q ) 的 起 始 濃 度 和 製 備 溶 液 B 所 需 的
H 2O 2(aq)的體積的關係。
(d) 指出實驗中所量度的時間和反應的初速有甚麼關係,並加以解釋。
1
(e) (i) 繪畫 對所用H 2O 2(aq)的體積的坐標圖。
時間
(ii) 根據在(e)(i)部的坐標圖,推定對應於H 2O 2(aq)的反應級數。

題解
(a) (i) 這能確保每個實驗開始時,Na 2 S 2 O 3 (aq)均會立即與反應中生成的特定分量的I 2 (aq)反
應。
2– 2– –
(ii) 2S 2O 3 (aq) + I 2(aq) S 4O 6 (aq) + 2I (aq)
2–
(b) 當所有S 2 O 3 (aq)被耗盡後,反應所生成的「過量」I 2 (aq)會與澱粉反應,形成深藍色絡合
物。實驗中需記錄發生這顏色變化所需的時間。

51 24
51 速率方程

(c) 加入蒸餾水以製備不同起始濃度的H 2O 2(aq)。H 2O 2(aq)的起始濃度與所用的H 2O 2(aq)的體


積成正比。
1
(d) 反 應 的 初 速 與 溶 液 呈 深 藍 色 所 需 的 時 間 成 反 比 , 即 速 率 ∝ 。由於只使用了少量
時間
Na 2S 2O 3(aq),故溶液突然變為深藍色時,反應只進行了一小部分。在這階段,反應所生成
的碘的分量亦非常少。因此用這方法得出的速率可視作反應的初速。
(e) (i) 根據下表,繪畫坐標圖。

1 –1
(s ) 0.0128 0.0250 0.0370 0.0500
時間

所 加 入 的 H 2O 2( a q )
3 1 2 3 4
的體積 (cm )

0.0600

0.0500

0.0400
1
時間 0.0300
–1
(s )
0.0200

0.0100

0 1 2 3 4 5
3
所加入H 2O 2(aq)的體積 (cm )

(ii) 以上坐標圖顯示一條穿越原點的直線。因此,對應於H 2O 2(aq)的反應級數是1。

可試做章節練習第28題

課堂練習51.7
2–
碘時鐘反應可用來求出過氧二硫酸根離子與碘離子的反應中對應於S 2O 8 (aq)的反應級數。
2– – 2–
S 2O 8 (aq) + 2I (aq) 2SO 4 (aq) + I 2(aq)

某學生把少量定量的Na 2 S 2 O 3 (aq)和澱粉指示劑加入反應混合物中,以研習反應速率。該學生把
(NH 4) 2S 2O 8(aq)和KI(aq)混合後,立即開始記錄無色溶液變為深藍色所需的時間 (t)。

碘離子 iodide ion 25 51


過氧二硫酸根離子 peroxodisulphate ion
XIII 工業化學

下表顯示實驗的結果:

實驗 1 2 3 4
3
蒸餾水的體積 (cm ) 74.25 70.50 63.00 48.00
3
0.005 M Na 2S 2O 3(aq) (cm )及兩滴澱粉
3 10.00 10.00 10.00 10.00
指示劑的體積 (cm )
3
1.0 M KI(aq)的體積 (cm ) 12.00 12.00 12.00 12.00
3
0.1 M (NH 4) 2S 2O 8(aq)的體積 (cm ) 3.75 7.50 15.00 30.00
溶液混合後呈現深藍色所需的時間 (s) 144 72 36 18

2–
(a) 寫出S 2O 3 (aq)與I 2(aq)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b) 把蒸餾水加入反應混合物中的目的是甚麼?
(c) (i) 利用實驗數據,完成下表。

實驗 1 2 3 4
2– –3
[S 2O 8 (aq)] (mol dm ) 0.0038 0.0075 0.0150 0.0300

1 –1
(s ) 0.0069 0.0139 0.0278 0.0556
時間

2–
(ii) 繪畫坐標圖以推定對應於S2O 8 (aq)的反應級數。

(d) 提出如何改良以上實驗,以求出對應於I (aq)的反應級數。

A51.7
2– 2– –
(a) 2S 2O 3 (aq) + I 2(aq) S 4O 6 (aq) + 2I (aq)
(b) 把蒸餾水加入反應混合物,以製
備不同起始濃度的S 2O 8 (aq)。
2–
以數學法求出速率方程
(c) (ii) 0.060

0.050
在上述各例子中,我們在獲知反應的初速後,利用初速對反應物
0.040
的起始濃度的坐標圖,求出反應的速率方程。事實上,我們也可
(s )
–1

0.030
透過數學的方法來求出速率方程。
時間
1

0.020
考慮以下反應:
0.010
A 生成物
0
2–
0.01 0.02 0.03 0.04
–3 零級反應的速率方程可寫成:
[S 2O 8 (aq)] (mol dm )
0
繪畫上述坐標圖會得出一條 速率 1 = k[A] = k
穿過原點的直線。因此,對 0
應於S 2O 8 (aq)的反應級數是
2–
• 當 [A] 增加一倍時,速率 2 = k(2[A]) = k(1)。
1。
(d) 利 用 相 同 體 積 的 S 2 O 8 ( a q ) 但 不
2–  速率 2 = 速率 1
同體積的I (aq)重複進行實驗。

0
1 • 當 [A] 增加三倍時,速率 3 = k(3[A]) = k(1)。
然後繪畫log速率 (即log )對
時間  速率 3 = 速率 1

log[I (aq)]的坐標圖,結果會得出
一條直線。該直線的斜率便是對
應於I (aq)的反應級數。
– 這表示反應速率是常數,不會受 [A] 的變化所影響。

51 26
51 速率方程

一級反應的速率方程可寫成:
速率 1 = k[A]
• 當 [A] 增加一倍時,速率 2 = k(2[A]) = 2k[A]。
AL2007(II)3(a)(iv)
 速率 2 = 2 × 速率 1
• 當 [A] 增加三倍時,速率 3 = k(3[A]) = 3k[A]。
 速率 3 = 3 × 速率 1
這表示反應速率與 [A] 成正比。

二級反應的速率方程可寫成:
2
速率 1 = k[A]
2 2
• 當 [A] 增加一倍時,速率 2 = k(2[A]) = 4k[A] 。
 速率 2 = 4 × 速率 1
2 2
• 當 [A] 增加三倍時,速率 3 = k(3[A]) = 9k[A] 。
 速率 3 = 9 × 速率 1
2
這表示速率方程與 [A] 成正比。

表51.7總結了在不同級數的反應中,改變反應物的起始濃度
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兩倍濃度 三倍濃度
反應級數
速率: 速率:
零級 沒有變化 沒有變化
一級 兩倍 (× 2) 三倍 (× 3)
二級 四倍 (× 4) 九倍 (× 9)
表 51.7 總結在不同級數的反應中,改變反應物的起始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H20 例題51.7
從反應物的起始濃度的變化預測反應速率的變化
五氧化二氮的分解作用相對N 2O 5(g)為一級反應。
2N 2O 5(g) 4NO 2(g) + O 2(g)
–3 –4 –3 –1
當N 2O 5(g)的起始濃度是0.65 mol dm 時,分解作用的初速是3.2 × 10 mol dm s 。計算當
–3
N 2O 5(g)的起始濃度是1.30 mol dm 時,反應速率是多少。
題解
由於這分解作用是一級反應,故反應的速率方程為:速率 = k[N 2O 5(g)]。
–3 –3
由於N 2O 5(g)的起始濃度由0.65 mol dm 增至1.30 mol dm (增加一倍),故分解作用的速率亦
–4 –3 –1 –4 –3 –1
由3.2 × 10 mol dm s 增至6.4 × 10 mol dm s (增加一倍)。

27 51
XIII 工業化學

H20 例題51.8 AL2001(II)3(a)(i)–(ii) AL2005(II)4(a)(ii) AL2008(II)2(a)(ii) DSE2012(2)1(c)(ii)


AL2002(I)2(b) AL2007(II)3(a)(v) AL2012(IIA)5(b) DSE2014(2)1(b)(iv)(1)
從起始濃度和初速的實驗數據推定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數
下表顯示在298 K時進行以下反應的實驗數據:
X+Y 生成物

–3
起始濃度 (mol dm ) 初速
實驗 –4 –3 –1
X Y (× 10 mol dm s )

1 0.02 0.02 0.64

2 0.04 0.02 1.28

3 0.02 0.04 0.64

在這反應中,
(a) 推定這反應的速率方程。
(b) 計算在298 K下這反應的速率常數。

題解
(a) 從實驗1和2得知,當Y的起始濃度不變,而X的濃度增加一倍時,初速亦增加一倍。
因此對應於X的反應級數是1。
從實驗1和3得知,當X的起始濃度不變,而Y的濃度增加一倍時,初速維持不變。
因此對應於Y的反應級數是0。
速率方程:速率 = k[X]
另一方法
設速率方程為:
m n
速率 = k[X] [Y]
當中m和n分別是對應於X和Y的反應級數。
把已知數據代入速率方程中,得出以下方程式:
–4 m n
0.64 × 10 = k(0.02) (0.02) ....................... (1)
–4 m n
1.28 × 10 = k(0.04) (0.02) ....................... (2)
–4 m n
0.64 × 10 = k(0.02) (0.04) ....................... (3)
把(2)除以(1),
–4 m n
1.28 × 10 k(0.04) (0.02)
–4
= m n
0.64 × 10 k(0.02) (0.02)
m
2 = (2)
 m=1

51 28
51 速率方程

把(3)除以(1), (b) 利用實驗1的數據,


–4 m n
0.64 × 10 k(0.02) (0.04) 初速
–4
= m n
速率常數k =
0.64 × 10 k(0.02) (0.02) [X]
n
1 = (2) 0.64 × 10
–4
mol dm
–3
s
–1

 n=0 = –3
0.02 mol dm
因此,對應於X和Y的反應級數分別是1和0。 –3 –1
= 3.2 × 10 s
速率方程為:速率 = k[X]

可試做章節練習第22, 29, 30題

課堂練習51.8 (答案可見第51-31頁。)

1. 兩個丁-1,3-二烯分子如以下化學方程式所示,結合成較大分子:
2C 4H 6 C 8H 12
–3 –3
這反應對應於C 4 H 6 為二級反應。若某已知C 4 H 6 的起始濃度的反應初速是1.6 × 10 mol dm
–1
min ,推定當C 4H 6的起始濃度增加一倍時的反應初速。

2. 某含碘酸根離子IO 3 (aq)的酸性溶液如以下方程式所示,與KI(aq)反應:
– + –
IO 3 (aq) + 6H (aq) + 5I (aq) 3I 2(aq) + 3H 2O()
某學生進行了一連串實驗,以求出生成I 2(aq)的速率,以下是實驗結果:

– – +
IO 3 (aq)的起始濃度 I (aq)的起始濃度 H (aq)的起始濃度 生成I 2(aq)的速率
實驗 –3 –3 –3 –6 –3 –1
(mol dm ) (mol dm ) (mol dm ) (× 10 mol dm s )

1 0.0001 0.0001 0.0001 0.5

2 0.0002 0.0001 0.0001 1.0

3 0.0001 0.0003 0.0001 1.5

4 0.0001 0.0003 0.0002 6.0

– – +
(a) 就上述反應,推定分別對應於IO 3 (aq)、I (aq)和H (aq)的反應級數,從而寫出速率方程。
(b) 計算反應的速率常數。
– –4 –3 – –4 –3
(c) 計算當[IO3 (aq)] = 2 × 10 mol dm 、[I (aq)] = 4 × 10 mol dm 和
+ –4 –3
[H (aq)] = 1 × 10 mol dm 時,上述反應的反應速率。

DSE2014(2)1(b)(iv)(2)

實驗51.2
實驗作業5

課文簡報 實驗錄像 圖表繪製 就碳酸鈣與氫氯酸的反應求出對應於氫氯酸的反應級數


程式 在本實驗中,你將會就碳酸鈣與氫氯酸的反應,求出對應於氫氯酸的
反應級數。

丁-1,3-二烯 buta-1,3-diene 29 51
碘酸根離子 iodate ion
XIII 工業化學

重要詞彙
課文簡報

中文詞彙 英文翻譯 頁數

1. 速率常數 rate constant 4

2. 速率方程 rate equation 5

3. 反應級數 order of reaction 5

4. 零級反應 zeroth order reaction 8

5. 一級反應 first order reaction 10

6. 二級反應 second order reaction 11

7. 初速法 method of initial rate 15

8. 透光度 transmittance of light 18

進度評估
課文簡報

若能回答下列問題,在問題旁邊的空格內劃上「✓」號。若未能回答,便需要翻閱課本
相關的頁數。
頁數

1. 速率方程是甚麼? 4

2. 在一化學反應中,對應於某反應物的反應級數是甚麼? 5

3. 速率常數和它的單位是甚麼?如何求出速率常數的單位? 6–7

4. (a) 零級反應是甚麼?
8–9
(b) 如何繪畫零級反應的濃度對時間的坐標圖和速率對濃度的坐標圖?

5. (a) 一級反應是甚麼?
10
(b) 如何繪畫一級反應的濃度對時間的坐標圖和速率對濃度的坐標圖?

6. (a) 二級反應是甚麼?
11–12
(b) 如何繪畫二級反應的濃度對時間的坐標圖和速率對濃度的坐標圖?

7. 如何以初速法求出速率方程? 15

51 30
51 速率方程

摘要
課文簡報

51.1 速率方程是甚麼?
1. 速率方程顯示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的定量關係。

51.2 反應級數和速率常數
2. 考慮以下方程式:
aA + bB 生成物
x y
以上反應的速率方程可寫成:速率 = k[A] [B]
– 當中x和y分別是對應於A和B的反應級數。我們只能通過實驗求出對應於某反
應物的反應級數。
– k是速率常數,它的值取決於進行反應時的温度。
–3 –1
3. k的單位取決於反應總級數。(設速率的單位為mol dm s 。)

–3 –1
零級反應 mol dm s A51.8
1. 反應的速率方程是:速率 = k[C 4H 6]
2
–1
一級反應 s 若C 4H 6的起始濃度是雙倍時,反應初速會是原來的2
2

或4倍。因此,新的速率是4 × 1.6 × 10 mol dm


–3 –3
3 –1 –1
二級反應 dm mol s min = 6.4 × 10 mol dm min 。
–1 –3 –3 –1

4. 第13頁的表51.6總結了零級反應、一級反應和二級反應的速率方程、濃度對時間
的坐標圖、速率對濃度的坐標圖和速率常數的單位。

51.3 利用初速法求出速率方程
5. 我們可以初速法求出速率方程。
a
A51.8 (續) 2=2
2. (a) 從實驗1和2得知,當[I (aq)]和[H (aq)]維持不變,而
– +
 a=1

[IO 3 (aq)]增加一倍時,生成I 2(aq)的速率亦增加一倍。 把(3)除以(1),
– –6 a b c
 IO 3 (aq)的反應級數是1。 1.5 × 10 k(0.0001) (0.0003) (0.0001)
=
從實驗1和3得知,當[IO 3 (aq)]和[H (aq)]維持不變,
– + –6 a b c
0.5 × 10 k(0.0001) (0.0001) (0.0001)
而[I (aq)]是三倍時,生成I 2(aq)的速率亦是三倍。
– b
3=3
 I –(aq)的反應級數是1。  b=1
從實驗3和4得知,當[IO3 (aq)]和[I (aq)]維持不變,
– –
把(4)除以(3),
而[H (aq)]是雙倍時,生成I 2(aq)的速率是原來的四倍。
+
–6 a b c
6.0 × 10 k(0.0001) (0.0003) (0.0002)
 H +(aq)的反應級數是2。 –6
= a b c
1.5 × 10 k(0.0001) (0.0003) (0.0001)
速率方程:速率 = k [IO 3 (aq)][I (aq)][H (aq)]
– – + 2
c
4=2
另一方法是,我們可透過以下方法計算IO 3 (aq)、I (aq)
– –
 c=2
和H (aq)的反應級數。
+
– – +
IO 3 (aq)、I (aq)和H (aq)的反應級數分別是1、1和2。
設速率方程為:速率 = k [IO 3 (aq)] [I (aq)] [H (aq)]
– a – b + c
速率方程:速率 = k[IO 3 (aq)][I (aq)][H (aq)]
– – + 2

把已知數據代入速率方程,得出下列方程式: (b) 把實驗4的數據代入在(a)部得出的速率方程中,得出以下方程


0.5 × 10 = k(0.0001) (0.0001) (0.0001) ……………(1)
–6 a b c
式:
1.0 × 10 = k(0.0002) (0.0001) (0.0001) ……………(2)
–6 a b c
–6 –3 –1
6.0 × 10 mol dm s
1.5 × 10 = k(0.0001) (0.0003) (0.0001) ……………(3)
–6 a b c k= –3 –3 –3 2
(0.0001 mol dm )(0.0003 mol dm )(0.0002 mol dm )
6.0 × 10 = k(0.0001) (0.0003) (0.0002) ……………(4)
–6 a b c
9 –3 9 –1
k = 5 × 10 mol dm s
把(2)除以(1), (c) 把已知的濃度代入速率方程中,得出以下方程式:
–6 a b c
1.0 × 10 k(0.0002) (0.0001) (0.0001) 速率 = 5 × 10 × 2 × 10 × 4 × 10 × (1 × 10 ) mol dm s
9 –4 –4 –4 2 –3 –1
–6
= a b c
0.5 × 10 k(0.0001) (0.0001) (0.0001) –6
= 4 × 10 mol dm s
–3 –1

31 51
XIII 工業化學
24. (a) 0.0016

[NH 3(g)] (mol dm )


–3
0.0015

概念圖 0.0014

課文簡報 0.0013

完成以下概念圖。 0.0012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t (s)
kᛵᲦᒳᅝ 實數
• ᐞᒺ!!!!!!!!!!ᅘፍ∋ᙬ
–3 –1
ᨑ፜⑬ᅝ mol dm s
–1
!!៦
ዯᨑ፜⑬ᅝ s • ␣㾸ឯ↾Ꭷ • ℚፓ⍆፵ᶗᑨᛵᢤḪᖗ∋
3 –1 –1
dm mol s 快
ዶᨑ፜⑬ᅝ • kᣚḏጙᅗ፜⑬ḏ !!ᵨ⚆

xᑿ፵ᘍyᑿ፵ፍᓕ៦⁝⑬ᚑ፜⑬ᛦA
kᅗ᱖ᮻᬈ∋ 反應級數
ᘍ፜⑬ᛦBᛵ!!!!!!!!!!!!!!!!!!

24. (b) N H 3 ( g ) 的 濃 度 隨 着 時 間 以 均 速 下
降。反應的瞬間速率在整個反應過 ᱖ᮻ፵ᶗᅝ
程中維持不變。因此,氨的分解作
用的總級數是零,所以,反應的速 ᗓᑙᅝaA + bB cC + dD
率方程是:速率 = k。
!!!᱖ᮻ!> k[A] [B]y
x

實驗
╹劌憞懝!!!!!!!!!!!!㷑⎉
數學 ᛈ 㜇㙩埤䖕
㝈㹤
初速法
ᏸ!!!!!!!!!!!!!!!!ᕧᎤ
ᔈ∕‽

濃度對時間
ᬙ!!!!!!!!!!!!!! Ḫឯ᏷ᑯ፣Ḫᕬ⍼ᛵ 碘時鐘反應
ᬙ!!!!!!!!!!!!!!
ᛵᔈ∕‽ᕈᎤᜧ᱖ ᥸ḸᕈᎤᜧ᱖ ᕈᎤᜧ᱖

3 –1 –1 –3 –1
(提示:濃度對時間、dm mol s 、實驗、快、碘時鐘反應、初速法、mol dm s 、數
–1
學、反應級數、實數、s )
∆ [NH 3(g)]
24. (c) 氨的分解作用的速率 = –
t
–3
(0.00127 – 0.0015) mol dm
=–
(250 – 0) s
–7 –3 –1
= 9.2 × 10 mol dm s
由於零級反應的速率 = k,故速率常數的數值是9.2 × 10 mol dm s 。
–7 –3 –1

51 32
51 速率方程
7. (a) 對應於S的反應級數是2。
反應的總級數是2。
速率
章節練習 k1 =
[S ]
2

把數據的單位代入方程式中,得出k 1的單位
–3 –1
mol dm s –1 3 –1
= = mol dm s
填充題 (mol dm )
–3 2
4. 就 一級反應而言,速率與反應物的
濃度 成正比。繪畫速率對
第51.1節
反應物濃度的坐標圖,會得出一條穿越原
1. 速率方程 顯示了反應速率與反應物 直
點的 線,線的斜率
濃度的定量關係。 是 速率常數 (k)。
第51.2節 5. 就二級反應而言,速率與反應物濃度的
2. 一般的速率方程: 平方 成正比。繪畫速率對反
x y
速率 = k[A] [B] 應物濃度平方的坐標圖,會得出一條穿越
原點的 直 線,線的斜率是
(a) k 是 速率常數 ,它的值取決於
温度 速率常數 (k)。
,而非反應物的濃
度。當 温度 增加時,k的 第51.3節
值也增加。 初速法
6. 速率方程可以 求出來。
(b) x和y分別是對應於A和B的 反應 7. (b) 對應於T 的反應級數是1。
級數 對應於U 的反應級數是2。
,這些數值只可通過 反應的總級數是3。
實驗 求出來。 速率
k2 = 2
[T ][U ]
3. 零級反應的速率相等於 速率常數 把數據的單位代入方程式中,得出k 2的單位
–3 –1
濃度 mol dm s –2 6 –1
(k),與反應物的 無關。 k2 = –3 3
(mol dm )
= mol dm s

(a) 速率 = 2.35 × 10 dm mol s × (1 mol dm ) × (1 mol dm ) = 2.35 × 10 mol dm s


–3 6 –2 –1 –3 2 –3 –3 –3 –1
8.
(b) 速率 = 2.35 × 10 dm mol s × (0.25 mol dm ) × (1.35 mol dm ) = 1.98 × 10 mol dm s
–3 6 –2 –1 –3 2 –3 –4 –3 –1

基礎練習題 (c) 速率 = 2.35 × 10 dm mol s × (0.50 mol dm ) × (1.35 mol dm ) = 7.93 × 10 mol dm s
–3 6 –2 –1 –3 2 –3 –4 –3 –1

第51.2節
7. 下列速率方程中, 對 應 於 每種反應物的反應級數和反應總級數分別是甚麼?求出k 1 和k 2 的單
–3 –1
位。(速率的單位是mol dm s 。) 25. (a) (i) 2N2O 5(g) 4NO 2(g) + O 2(g)
(a) 速率 = k 1 [S]
2 (ii) 不可以,因為我們只能透過進行實驗來求出N 2O 5(g)的反應級數。
2
(b) 速率 = k 2 [T][U] 25. (b) 0.0012
min )
–1

0.0010

8. 以下是某反應的速率方程:
–3

0.0008
瞬間速率 (mol dm

–3 2 6 –2 –1
速率 = 2.35 × 10 [X] [Y] (速率常數的單位是dm mol s 。) 0.0006

在下列情況下,反應速率是多少? 0.0004

–3
(a) X和Y的濃度都是1 mol dm ; 0.0002

–3 –3
(b) [X] = 0.25 mol dm 和[Y] = 1.35 mol dm ;
0 0.005 0.010 0.015 0.020 0.025 0.030 0.035 0.040
–3 –3
(c) [X] = 0.50 mol dm 和[Y] = 1.35 mol dm 。 [N 2O 5(g)] (mol dm )
–3

25. (c) 對應於N 2O 5(g)的反應級數是1。


繪畫瞬間速率對[N 2O 5(g)]的坐標圖,得出一條穿過原點的直線,顯示對應於N 2O 5(g)的反應級數是1。
(d) 速率 = k [N 2O 5(g)]
(e) 對於一級反應,速率對濃度的坐標圖所得的直線的斜率,相等於反應的速率常數 (k)。
–3 –1
(0.00082 – 0) mol dm min
斜率 =
–1
–3
= 0.0304 min
(0.027 – 0) mol dm
 反應的速率常數是0.0304 min 。
–1

33 51
29
XIII 工業化學 9. (A):A是其中一種反應物,但它的濃度不會影響反應速率。
(B):對應於B的反應級數是2。當[B]是雙倍時,反應速率會是原來的四倍。
(D):若速率的單位是mol dm s ,速率常數的單位是dm mol s 。
–3 –1 3 –1 –1

多項選擇題 13. 以下是氣體A與氣體B反應的方程式:

第51.2節 A(g) + B(g) AB(g)


2
9. 考慮以下反應: 反應的速率方程是速率 = k[A][B] 。在固定
A+B C+D 温度下,下列哪項或哪些陳述正確?

反應的速率方程是速率 = k[B] 。下列哪項有


2 (1) [A] 增加一倍而 [B] 維持不變時,反應
關反應的陳述正確? 速率會增加一倍。
(2) [B] 減少一半而 [A] 維持不變時,反應
A. 反應不涉及A。
速率會減少八倍。
B. [B] 增加一倍時,反應速率也會增加一
(3) [A] 和 [B] 均增加三倍時,反應速率會
倍。
增加二十七倍。
C. 對應於A的反應級數是0。
–3 –1
D. 速率常數的單位是mol dm s 。 C A. 只有(1) 13. (B):當[B]減少一半,而[A]維持不
B. 只有(2) 變時,反應速率會是原來的 1 。
4
10. 某反應的速率方程中k的數值受下列哪項因 C. 只有(1)和(3)
素影響? 10. 詳情可參考第51章的第6頁。 C
D. 只有(2)和(3)
A. 反應物的濃度。 1
14. 某反應對應於反應物的反應級數是 ,當反
B. 固態反應物的表面面積。 2
C. 反應温度。 應物濃度增加一倍時,反應速率會增加多少
D. 所產生的生成物。 C
倍?
1 14. 反應的速率方程是:速率 = k [A]
1

11. 在反應X + Y Z中,X的濃度增加一倍 A. 2

2 1 1 1
速率 = k [2A] = 2 k [A] = 2 k [A]
2 2 2
1
2
時,反應速率會增加一倍。X和Y的濃度均 2

增加一倍時,反應速率會增加八倍。下列哪 B. 1
項是這反應的速率方程? C. 2
C
3 D. 4
A. 速率 = k[X][Y]
B. 速率 = k[X][Y] 15. 繪畫下列哪種或哪些一級反應的坐標圖時,
2
C. 速率 = k[X] [Y] 會得出一條直線?([A] 是反應物A在某一刻
D. 速率 = k[X][Y]
2 D 的濃度。)
(1) [A] 對時間
12. 以下是丙酮與碘在酸溶液中反應的方程式:
(2) 速率對 [A]
CH 3COCH 3(aq) + I 2(aq) (3) 速率對時間
+ –
CH 3COCH 2I(aq) + H (aq) + I (aq) A. 只有(1) 15. 就一級反應而言,繪畫
[A]對時間的坐標圖時
反應的速率方程是: B. 只有(2)
會得出一條曲線。
+ C. 只有(1)和(3)
速率 = k[CH 3COCH 3(aq)][H (aq)] B
D. 只有(2)和(3)
下列哪項有關反應的陳述不正確?
A. 反應的總級數是2。 11. 對應於X的反應級數是1,因為當[X]增加一倍時,反應速
B.
–3 –1
速率常數的單位是mol dm s 。 率亦增加一倍。
當[X]和[Y]都是雙倍時,速率會是原來的八倍。即是說,
C. 温度增加時,速率常數也會增加。 若只是[Y]是雙倍,速率只會是原來的四倍。因此,對應於
D. 當丙酮和碘的濃度均增加一倍時,反應 Y的反應級數是2。
速率會增加四倍。
12. 速率常數的單位應是dm mol s 。
3 –1 –1
B

51 34
51 速率方程

16. 以下是二氧化氮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的反應 17. 下 表 顯 示 在 固 定 温 度 下 不 同 起 始 濃 度 的


方程式: NO與H 2 的反應的初速。
2NO 2(g) 2NO(g) + O 2(g)
起始濃度
對應於NO 2 (g)的反應級數是2。下列哪幅坐 –3 –3 初速
實驗 (× 10 mol dm )
標 圖 顯 示 反 應 速 率 和 N O 2( g ) 的 濃 度 的 關 –5 –3 –1
(× 10 mol dm s )
係? NO H2

A. B. 1 1.5 1.0 0.45

2 3.0 1.0 1.8

3 3.0 4.0 7.2


速 速
率 率 下列哪項是反應的速率方程?
2
A. 速率 = k[NO][H 2]
2
B. 速率 = k[NO] [H 2]
[NO 2(g)] [NO 2(g)]
C. 速率 = k[NO][H 2]
C. D. 2 2
D. 速率 = k[NO] [H 2] B

18. 化 合 物 X 與 Y 的 反 應 的 速 率 方 程 是 速 率
2
速 速
= k[X][Y] 。某實驗中,X和Y的起始濃度分
–3 –3
率 率 別是0.20 mol dm 和0.30 mol dm ,在某
–3 –1
温度下,反應的初速是0.90 mol dm s 。
反應在這温度下的速率常數是多少?
[NO 2(g)] [NO 2(g)] –2 6 –1
A. 250 mol dm s
C –2 6 –1
B. 75 mol dm s
16. (A):當反應物濃度增加時,速率應會增加。 –2 6 –1
(B)和(D):繪畫速率對[NO 2 (g)]的坐標圖時會得 C. 50 mol dm s
–2 6 –1 C
出一條向上升的曲線,而繪畫速率對[NO 2(g)] 的
2
D. 15 mol dm s
坐標圖時則會得出一條穿過原點的直線。
17. 從實驗1和2得知,當[H 2 ]維持不變,而[NO]是雙倍時,反應
初速會是四倍,因此,對應於NO的反應級數是2。
結構題 從實驗2和3得知,當[NO]維持不變,而[H 2 ]是四倍時,反應
初速亦是四倍,因此,對應於H 2的反應級數是1。
第51.2節 18. 把實驗數據代入速率方程中,
–3 –1 –3 –3 2
0.90 mol dm s = k × (0.20 mol dm ) × (0.30 mol dm )
19. 二氧化氯與氫氧離子反應,以下是反應方程式: k = 50 mol –2 dm 6 s –1
– – –
2ClO 2(aq) + 2OH (aq) ClO 3 (aq) + ClO 2 (aq) + H 2O()
對應於氫氧離子的反應級數是一級,二氧化氯的反應級數是二級。
(a) 寫出反應的速率方程。 19. (a) 速率 = k [ClO 2(aq)] [OH (aq)]
2 –

(b) 反應的總級數是3。
(b) 反應的總級數是多少? (c) 反應速率會增加三倍。
反應速率會是原來的2 × 2 = 8倍。
2
(c) 若氫氧離子的濃度增加三倍,反應速率有甚麼變化? (d)

(d) 若二氧化氯和氫氧離子的濃度均增加一倍,反應速率有甚麼變化?

35 51
29
XIII 工業化學
21. (a) 把實驗1的數據代入速率方程中。
–3 –1 –3 –3 2
0.1584 mol dm min = k × (1.5 mol dm ) × (2.0 mol dm )
–3 –1
20. 以下是化合物W的分解作用的速率對濃度的坐標圖: (0.1584 mol dm min )
k= –3 –3 2
(1.5 mol dm )(2.0 mol dm )
20. (a) 對應於W的反應級數是1,因為速率對[W]的 W
生成物 –2
k = 0.0264 mol dm min
6 –1

坐標圖顯示一條穿過原點的直線。
21. (b) 把實驗2的數據代入速率方程中。
(b) 速率 = k [W] 0.050 2
0.3168 = 0.0264 × x × (2.0)
(c) 直線的斜率相等於反應的速率常數。
–3 –1 x = 3.0
(0.020 – 0) mol dm s
斜率 = –3 0.040 把實驗3的數據代入速率方程中。
(0.060 – 0) mol dm y = 0.0264 × (1.5) × (3.0)
2
–1
= 0.33 s y = 0.3564
速 0.030 把實驗4的數據代入速率方程中。
2
率 1.2672 = 0.0264 × (3.0) × z
–3
(mol dm s )
–1
0.020 z = 4.0

0.010

0 0.020 0.040 0.060 0.080 0.100 0.120


22. (a) 從實驗1和2得知,當[B]和[C]維持不變,而
–3
[W] (mol dm )
[A]增加一倍時,Z的生成速率不會改變。因
此,對應於A的反應級數是零。
(a) 根據上圖,推定對應於W的反應級數。 從實驗1和3得知,當[A]和[C]維持不變,而
(b) 寫出化合物W的分解作用的速率方程。 [B]增加一倍時,Z的生成速率亦增加一倍。
因此,對應於B的反應級數是1。
(c) 從坐標圖中求出反應的速率常數 (k),並清楚寫出它的單位。
從實驗1和4得知,當[A]和[B]維持不變,而
[C]是雙倍時,Z的生成速率會是原來的四
第51.3節 倍。因此,對應於C的反應級數是2。
2
21. A與B的反應的速率方程是速率 = k[A][B] 。下表顯示一連串實驗的結果。
因此,反應的速率方程是:速率 = k [B][C]
2

A的起始濃度 B的起始濃度 初速
實驗 –3 –3 –3 –1
(mol dm ) (mol dm ) (mol dm min )
1 1.5 2.0 0.1584
2 x 2.0 0.3168
3 1.5 3.0 y
4 3.0 z 1.2672

(a) 計算反應的速率常數 (k)。 22. (b) 把實驗1的數據代入速率方程中。


–3 –3 –1 –3 –3 2
12 × 10 mol dm s = k × (0.10 mol dm ) × (0.10 mol dm )
(b) 求出上表中x、y和z的值。 –3
12 × 10 mol dm s
–3 –1
k = –3 3
(0.10 mol dm )
–2 6 –1
22. 考慮化學反應:A + 2B + 2C Z k = 12 mol dm s

為研習這反應的動力學,某學生進行實驗並取得了以下數據:

A的起始濃度 B的起始濃度 C的起始濃度 Z的生成速率


實驗 –3 –3 –3 –3 –3 –1
(mol dm ) (mol dm ) (mol dm ) (× 10 mol dm s )
1 0.10 0.10 0.10 12
2 0.20 0.10 0.10 12
3 0.10 0.20 0.10 24
4 0.10 0.10 0.20 48

51 36
51 速率方程
23. (a) 從實驗1和2得知,當[XY]是雙倍時,初速會是原來的四倍。
從實驗1和3得知,當[XY]是三倍時,初速會是原來的九倍。
(a) 寫出反應的速率方程。  對應於XY的反應級數是2。
因此,速率方程是:速率 = k [XY] 。
2

(b) 求出反應的速率常數。 另一方法是,設速率方程為:速率 = k [XY] 。


n

當中n是XY的反應級數。
23. 某學生研習以下反應在某特定温度下的動力學。 把已知數據代入速率方程中,可得出:
3.6 × 10 = k (0.30) ……………(1)
–6 n

2XY 2X + Y 2 1.44 × 10–5 = k (0.60) n ……………(2)


把(2)除以1,
下表顯示了實驗結果: –5 n
1.44 × 10 k (0.60)
–6 = n
3.6 × 10 k (0.30)
n
4=2
實驗 1 2 3  n=2
因此,速率方程是:速率 = k [XY] 。
2
–3
XY的起始濃度 (mol dm ) 0.30 0.60 0.90
–3 –1 –6 –5 –5
初速 (mol dm s ) 3.6 × 10 1.44 × 10 3.24 × 10

(a) 寫出反應的速率方程。
(b) 求出反應的速率常數。
–3 –3
(c) 若XY的起始濃度由0.30 mol dm 增至0.75 mol dm ,反應初速會增加多少倍?
23. (b) 把實驗1的數據代入速率方程中。
24. 考慮氨的分解作用: –6 –3 –1
3.6 × 10 mol dm s = k (0.30 mol dm )
–3 2

–6 –3 –1
3.6 × 10 mol dm s
(答案可見第51-32頁。) 2NH 3(g) N 2(g)
+ 3H 2(g) k=
(0.30 mol dm )
–3 2

以下列出在某温度下,NH 3(g)於不同時間的濃度:
–5 –1
k = 4 × 10 mol dm s
3 –1

t (s)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
[NH 3(g)] (mol dm ) 0.0015 0.00145 0.00141 0.00136 0.00132 0.00127 0.00122

23. (c) 若XY的起始濃度由0.30 mol dm 增至0.75 mol dm ,它的


–3 –3

(a) 繪畫 [NH 3(g)] 對時間的坐標圖。 濃度增加了2.5倍。因此,反應初速增加2.5 = 6.25倍。


2

(b) 評論在整個反應過程中瞬間速率的變化,從而推定氨的分解作用的速率方程。
(c) 求出速率常數 (k) 的值。

25. 五氧化二氮 (N2O 5(g)) 分解成二氧化氮 (NO 2(g)) 和氧 (O 2(g))。某學生進行實驗來探究N 2O 5(g)


的分解作用,以下是實驗結果:
(答案可見第51-33頁。)
–3
[N 2O 5(g)] (mol dm ) 0.037 0.027 0.021 0.016 0.012 0.009 0.006

瞬間速率
–3 –1 0.00110 0.00082 0.00064 0.00048 0.00034 0.00028 0.00020
(mol dm min )

(a) (i) 寫出N 2O 5(g)的分解作用的方程式。


(ii) 我們可否從方程式中求出對應於N 2O 5(g)的反應級數?試加以解釋。
(b) 繪畫瞬間速率對 [N 2O 5(g)] 的坐標圖。
(c) 根據坐標圖,推定對應於N 2O 5(g)的反應級數。
(d) 寫出反應的速率方程。
(e) 計算反應的速率常數,並清楚寫出速率常數的單位。

37 51
29
XIII 工業化學
27. (a) 12

mol dm s )
26. 學生在固定温度下進行一連串實驗,以求出以下反應的反應級數。

–1
10

–3
(答案可見第51-40頁。) CH 3CHO() CH 4(g) + CO(g) 8

瞬間速率
以下是實驗結果: 6

–8
4

(× 10
–3
[CH 3CHO()] (mol dm ) 0.10 0.20 0.30 0.40 2

–3 –1
速率 (mol dm min ) 0.085 0.34 0.78 1.4 0 2.0 4.0 6.0 8.0 10.0
–5 –3
[O 3(g)] (× 10 mol dm )
(a) 繪畫反應速率對CH 3CHO(  )的濃度的坐標圖。 從繪圖可見,瞬間速率隨着O 3 (g)的
濃度增加而直線上升。
(b) 解釋在(a)部的坐標圖如何顯示這反應不是一級反應。
(c) (i) 提出如何透過圖示法來顯示這反應是二級反應? 27. (b) 對應於O 3 (g)的反應級數是1,因為繪畫
瞬間速率對[O 3 (g)]的坐標圖時,得出一
(ii) 根據在(c)(i)部的答案繪畫坐標圖。 條穿過原點的直線。
(iii) 求出反應的速率常數。 (注意:對於一級反應,繪畫濃度對時間
的坐標圖會得出一條曲線,而不是直
線。對於二級反應,繪畫濃度對時間的
27. 下表顯示以下反應在固定時距的濃度和瞬間速率。 坐標圖同樣會得出一條曲線,因此繪畫
濃度對時間的坐標圖不能求出對應於反
O3(g) O 2(g) + O(g) 應物的反應級數。)

–5 –3 –8 –3 –1
時間 (s) [O 3(g)] (× 10 mol dm ) 瞬間速率 (× 10 mol dm s )

0 10.00 11.0

100 9.00 10.0

200 8.03 8.8

300 7.19 7.9

400 6.44 7.1

500 5.77 6.3

600 5.17 5.7


27. (c) 對於一級反應,速率對濃度的坐標圖所得的
(a) 繪畫適當的坐標圖,以顯示瞬間速率如何受 [O 3(g)] 影響。 直線的斜率,相等於反應的速率常數
–8 –3
(k)。
–1
(11.0 – 0.0) × 10 mol dm s
斜率 =
(b) 因此,求出對應於O 3(g)的反應級數。 –5
(10.0 – 0) × 10 mol dm
–3

–3 –1
= 1.1 × 10 s
(c) 求出反應的速率常數。 28. (a) (i) 硫代硫酸鈉溶液
 反應的速率常數是1.1 × 10 s 。
–3 –1

– 2–
28. (a) (ii) I (aq)與H 2O 2(aq)反應生成I 2(aq),硫代硫酸鈉是用來消耗所生成的I 2(aq)。當所加入的S 2O 3 (aq)被耗
28. 考慮以下反應: 盡後,所產生的碘便立即與澱粉溶液形成深藍色絡合物。這表示反應生成某分量的I2(aq)所需的時間。
– +
2I (aq) + H 2O 2(aq) + 2H (aq) I 2(aq) + 2H 2O()
把少量定量的溶液X和澱粉溶液加入反應混合物中。在不同的反應物濃度下,記錄溶液呈現深
藍色所需的時間。 2–
28. (a) (iii) 2S2O 3 (aq) + I 2(aq)
2– –
S 4O 6 (aq) + 2I (aq)

+ –
[H (aq)] [H 2O 2(aq)] [I (aq)] 溶液呈現深藍色
實驗 –3 –3 –3
(mol dm ) (mol dm ) (mol dm ) 所需的時間 (s)

1 0.02 0.24 0.10 25

2 0.02 0.24 0.05 50

3 0.02 0.12 0.10 50


51 38
51 速率方程

28. (b) 深藍色絡合物出現的時間與反應速率成反比。 從實驗1和2得知,當[H (aq)]和[H 2 O 2 (aq)]維持不變,


+
28. (c) (i)
而[I (aq)]減少一半時,深藍色絡合物出現所需的時間會

(a) (i) 提出溶液X是甚麼。
增加一倍。
(ii) 指出把溶液X加入反應混合物中的目的。  對應於I (aq)的反應級數是1。

28. (c) (ii) 從 實 驗 1 和 3 得 知 , 當 [ H ( a q ) ] 和 [ I ( a q ) ] 維 持 不


+ –

(iii) 寫出實驗中涉及X的反應的方程式。 變,而[H 2 O 2 (aq)]減少一半時,深藍色絡合物出


(b) 指出溶液呈現深藍色所需的時間與反應速率的關係。 現所需的時間會增加一倍。
 對應於H 2O 2(aq)的反應級數也是1。
(c) 推定對應於下列物質的反應級數: (d) 這三次實驗所用的H (aq)的濃度是相同的,故實驗並
+

沒有探究H (aq)的濃度對深藍色絡合物出現所需時間
+

(i) I (aq)及
之關係。
(ii) H 2O 2(aq)。 (e) 速率 = k [I (aq)][H 2O 2(aq)]

+
(d) 解釋為甚麼不能通過這三次實驗求出對應於H (aq)的反應級數。
+
(e) 已知對應於H (aq)的反應級數是0,寫出反應的速率方程。


29. 臭氧可用來把水純化。然而,水中的溴離子會與臭氧反應,生成有毒的溴酸根離子 (BrO 3 (aq))。
在常温下,我們可透過溴酸根離子與碘離子的反應來移除溴酸根離子。以下是反應的方程式:
– – + –
BrO 3 (aq) + 6I (aq) + 6H (aq) Br (aq) + 3I 2(aq) + 3H 2O()

(a) 提出一個跟隨反應進度的方法,並解釋為甚麼這方法可行。
(b) 某學生進行實驗,以研習這反應在常温下的動力學。以下是實驗結果:

– – +
[BrO 3 (aq)] [I (aq)] [H (aq)]
實驗 –3 –3 –3 相對初速
(mol dm ) (mol dm ) (mol dm )

1 0.10 0.10 0.10 1

2 0.10 0.10 0.20 2

3 0.10 0.20 0.10 4

– +
推定分別對應於I (aq)和H (aq)的反應級數。

* (c) 概述一實驗來顯示對應於BrO 3 (aq)的反應級數是1。(不需列出實驗細節。)
(d) 利用在(b)部和(c)部的資料,寫出反應的速率方程。 29. (a) I 2 (aq)呈棕色,反應進行時,反應混合物
的棕色會變得越來越深,因此可利用比
(e) 以下是其中一組實驗數據。計算反應的速率常數。 色計,量度反應混合物的顏色深度隨時
間的變化,從而跟隨反應的進度。
– – +
反應速率 [BrO 3 (aq)] [I (aq)] [H (aq)]
–3 –1 –3 –3 –3
(mol dm s ) (mol dm ) (mol dm ) (mol dm )
–3
2.4 × 10 0.20 0.10 0.10

29. (b) 從 實 驗 1 和 3 得 知 , 當 [ I ( a q ) ] 是 雙 倍 , 而

29. (d) 速率 = k [BrO 3 (aq)][I (aq)] [H (aq)]
– – 2 +


(e) 把已知數據代入速率方程中。
+
[BrO 3 (aq)]和 [H (aq)]維持不變時,反應初速
會是原來的四倍,因此對應於I (aq)的反應級
– –3 –3 –1 –3 –3 2
2.4 × 10 mol dm s = k × (0.20 mol dm ) × (0.10 mol dm )
數是2。
–3
× (0.10 mol dm )
–3 –3 –1
從實驗1和2得知,當[H (aq)]增加一倍,而
+
2.4 × 10 mol dm s
– – k = –3 –3 3
[BrO 3 (aq)]和[I (aq)]維持不變時,反應初速 (0.20 mol dm )(0.10 mol dm )
亦會增加一倍,因此對應於 H (aq)的反應級
+ –3 9 –1
k = 12 mol dm s
數是1。
(c) 利用相同濃度的I (aq) (即0.10 mol dm )和
– –3

+ –3
H (aq) (即0.10 mol dm ),但不同濃度的
BrO 3 (aq) (例如0.20 mol dm ) 重複進行實驗
– –3

1,然後量度反應的相對初速。若相對初速是

2,表示對應於BrO 3 (aq)的反應級數是1。

39 51
29
XIII 工業化學

30. 某學生進行一連串實驗,以求出溴烷 (RBr) 的加鹼水解的速率方程。


– –
RBr + OH ROH + Br
該學生把過量溴烷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然後量度進行完全反應所需的時間。以下是一連串實
驗的結果。 30. (a) 可使用連接至數據記錄器的pH傳感器量度反應混合物的pH值
隨時間的變化,來跟隨反應的進度。


[RBr] [OH ] 進行完全反應 初速
實驗 –3 –3 –3 –1
(mol dm ) (mol dm ) 所需的時間 (s) (mol dm s )
–5
1 0.034 0.0024 60 4.0 × 10

2 0.068 0.0024 30 P

3 0.068 0.0035 43.8 Q


30. (b) 氫氧化鈉溶液是限量反應物,當反應混合物中的所
有OH 離子已被消耗時,反應便完成。

(a) 提出如何跟隨反應的進度。
實驗2中,對應於氫氧化鈉的反應初速 (P)
(b) 計算P和Q的值。 0.0024 mol dm
–3
–5 –3 –1
= = 8.0 × 10 mol dm s
– 30 s
(c) 推定分別對應於RBr和OH 的反應級數。
實驗3中,對應於氫氧化鈉的反應初速 (Q)
(d) 寫出反應的速率方程。 =
0.0035 mol dm
–3
–5 –3
= 8.0 × 10 mol dm s
–1

43.8 s
(e) 求出速率常數 (k) 和寫出它的單位。 (c) 從實驗1和2得知,當OH 的濃度維持不變,而RBr

的濃度增加一倍時,初速也增加一倍。因此,對應
26. (a) 1.40 於RBr的反應級數是1。
從實驗2和3得知,當RBr的濃度維持不變時,OH

min )

1.20
–1

濃度的變化不會影響反應的初速。因此,對應於

1.00
OH (aq)的反應級數是0。
(d) 速率 = k [RBr]
–3

0.80
速率 (mol dm

(e) 把實驗1的數據代入速率方程中。
0.60 –5 –3 –1 –3
4.0 × 10 mol dm s = k × (0.034 mol dm )
–5 –3 –1
0.40
4.0 × 10 mol dm s
k = –3
0.20 0.034 mol dm
–3 –1
k = 1.18 × 10 s
0 0.10 0.20 0.30 0.40
–3
[CH 3CHO()] (mol dm )

(b) 如果是一級反應,繪畫速率對濃度 (即[CH 3 CHO()]) 的坐標圖


時,會得出一條穿過原點的直線。當我們利用所提供的數據繪
圖後,所得的並不是一條直線,因此這反應不是一級反應。
(c) (i) 繪畫速率對[CH 3 CHO()] 的坐標圖,如得出一條穿過原點
2

的直線,便能顯示這反應是二級反應。
(ii) 2 2 –6
26. (c) (iii) 對於二級反應,速率對濃度的坐標圖 (即速率
[CH 3CHO()] (mol dm ) 0.01 0.04 0.09 0.16 對[CH 3 CHO()] 的坐標圖) 所得的直線的斜
2

速率 (mol dm
–3
min )
–1
0.085 0.34 0.78 1.4 率,相等於反應的速率常數 (k)。
–3 –1
(1.4 – 0) mol dm min
斜率 = 2 –6
1.40 (0.16 – 0) mol dm
–1 3 –1
= 8.75 mol dm min
min )

1.20
 反應的速率常數是8.75 mol –1 dm 3 min –1。
–1

1.00
–3

0.80
速率 (mol dm

0.60

0.40

0.20

0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0.14 0.16


2 2 –6
[CH 3CHO()] (mol dm )

51 4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