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实验模组

You might also like

You are on page 1of 41

SJKC JOHOR JAYA 科学模组

这本科学模组的诞生,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们试卷二(B 组)的回答技巧,以
便学生们在完成科学模组后能掌握有关的技能,从而提升科学成绩。

(A)精英班的学生须在做这本模组时,须掌握 10 种科学回答技巧。

(B)普通班班的学生须在做这本模组时,须掌握至少 6 种科学回答技巧。

科学 B 组回答技巧如下:
1. 变数:a.操纵性变数
b.反应性变数
c.固定性变数
2. 目的
3. 必须鉴定/确认的变数
4. 关系/假设
5. 观察
6. 推断
7. 变化形式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
9. 结论
10. 预测

备注:

请各班科学老师们,根据各班学生的程度及掌握能力,因材施教。老师们可先教
学生 3 个回答技巧。待学生们逐步掌握 3 个技能后,再循序渐进教导他们另外的
回答技巧,以让学生们完全掌握有关的作答技能。谢谢。

1
科学回答技巧

课题一:科学程序技能

根据观察,作答变数或结论

观察 变数 结论

1.影子的形状随着物体改变 操:光源照射的方向/

物体的摆放方式

反:影子的形状

2.只显示金属球可穿入金属环 固体受热膨胀

3.玻璃管里的颜色水放入热水 操:容器内水的温度 液体受热膨胀,遇


(冷水)里,水位上升(下降) 冷收缩
反:玻璃管里颜色水的

水位

4.当瓶子放入热水内,瓶口上 操:容器内水的温度 气体受热膨胀,遇


的气球的体积膨胀/变大;在 冷收缩
反:实验后气球的体积
冷水内,气球收缩/变小
固:实验前气球的体积/

气球的种类…

5.数小时后,不同容器里水的 操:容器口的大小/曝露在 容器口的大小越


分量减少了 空气中表面面积的大小 大,实验后水的体
积越少
反:实验后水的分量/体积

固:实验前水的体积/

实验时间

2
推断的写法

观察 推断

苍蝇被关在一个密封容器。120 分钟 缺乏空气 (有空气,但慢慢少了)


后,最多苍蝇死亡 缺少空气(X)(一个有,另一个没有)

观察写法

植物 高度 高大/矮小
茂盛 (X) 茎 大/小/粗/软
叶片数量 多/少
叶子面积 大/小
叶子颜色 青翠/枯黄
动物 体型/体积 大/小
质量 重/轻

结论作答技巧

1. 科学原理
2.(操)越…,(反)越…
3. 观察法 (看情况)
4. 不同…不同… (不鼓励,除非特别情况)

3
回答科学问题常用的形容词

情况 形容词 情况 形容词
1 次数 /数量 多 / 少 22 植物的情况 高大 / 矮小
2 分量 多 / 少 23 竞争 激烈 / 不激烈
3 容量 多 / 少 24 摩擦力 大 / 小
4 体积 大 / 小 25 表面 粗糙 / 平滑
5 面积 大 / 小 26 浮力 大 / 小
6 质量 大 / 小 27 透光率 强 / 弱
7 重量 轻 / 重 28 电力 强 / 弱
8 秤的读数 高 / 低 29 磁力 强 / 弱
9 距离 远 / 近 30 引力 强 / 弱
10 高度 高 / 低 31 速度 快 / 慢
11 长度 长 / 短 32 力度 大 / 小
12 水位 高 / 低 33 亮度 亮 / 暗
13 厚度 厚 / 薄 34 清晰度 高 / 低
14 温度 / 气温 高 / 低 35 吸水的能力 强 / 弱
15 温度计的读数 高 / 低 36 酸碱性 强 / 弱
16 气候 冷 / 热 37 蒸发 快 / 慢
17 时间 长 / 短 38 渗水的能力 强 / 弱
18 天数 增加 / 减少 39 行星的轨道 大 / 小
19 月份 增加 / 减少 40 污染指数 高 / 低
20 年份 增加 / 减少 41 污染程度 严重 / 轻微
21 呼吸率 高 / 低 42 平稳性 平稳 / 不平稳
22 活动率 高 / 低 43 工艺 先进 / 落后

4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二 : 人类 日期: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人体主要骨骼的功能。

主要骨骼 功能

脊柱 支撑头部身体;保护脊髓

头骨 保护脑;形成脸部支架

肋骨 保护内脏;包括心脏和肺

手部骨骼 让我们能进行各种活动

足部骨骼 支撑人体重量;让我们能移动

1)变数:(a) 操纵性变数:人体主要骨骼的种类
(b) 反应性变数:人体主要骨骼的功能
(c)固定性变数:生物的种类

2)目的:为了研究人体主要骨骼的种类与人体主要骨骼的功能之间的关系。

3)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人体主要骨骼的种类 (ii)人体主要骨骼的功能

4)关系/假设:人体的主要骨骼种类不同,其功能也不同。

5)观察 :人类的各种骨骼有不同的功能。

6)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人体主要骨骼的功能来确定人体主要骨骼
的。

7)结论 :人体的各种主要骨骼有不同的功能。

5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二 : 人类 日期: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人体血液循环涉及的主要部分及其功能。

部分 功能

心脏 把血液推送到肺和全身

肺 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血管 把血液输送到全身

血液 把营养素和氧气输送到全身;把二氧化碳
和其他废物带走以排出体外

1)变数:(a) 操纵性变数:人体血液循环涉及的主要部分
(b) 反应性变数: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
(c)固定性变数:生物的种类

2)目的:为了研究人体血液循环涉及的主要部分与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之间的关系。

3)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人体血液循环涉及的主要部分 ii)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

4)关系/假设:人体血液循环涉及的主要部分不同,其功能也不同。

5)观察 :血液循环对人体的主要部分有不同的功能。

6)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来确定人体血液循环

所涉及的主要部分

7)结论 :人体血液循环涉及的主要部分有不同的功能。

8)预测血液循环系统无法运行的后果:

答:人体各部分无法获得氧气和营养素,也会因为无法排出有毒的废物而导致死亡。

6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二 : 人类 日期: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人体主要的系统。

人体系统 保护人体系统的方法

骨骼系统 做好安全措施,如戴头盔、系好安全带等

血液循环系统 多喝水/多运动/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

消化系统 不过量饮食

排泄系统 多喝水

呼吸系统 远离香烟

1)变数:(a) 操纵性变数:人体系统的种类
(b) 反应性变数:保护人体系统的方法
(c)固定性变数:人体的系统

2)目的:为了研究人体系统的种类与保护人体系统的方法之间的关系。

3)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人体系统的种类 (ii)保护人体系统的方法

4)关系/假设:人体主要的系统种类不同,其保护方法也不同。

5)观察 :人体的主要系统有不同的保护方法。

6)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保护人体系统的方法来确定人体系统的种
类。

7)结论 :人体各种主要的系统有不同的保护方法。

7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二 : 人类 日期:_______________

1)

a)根据上图脚部的动作做一个推断。

足部的骨骼有关节。

2)情况:国华的肋骨在一场意外中折断了。

a)他每次吸气和呼气时胸口会痛,请写出原因。

答:肋骨折断会使胸腔起伏不平衡,导致胸口痛。

b)他的呼吸变得越来越急促,全身乏力,可作出什么推断?

答:肋骨折断使氧气的供应受阻。

8
3)下图显示人类的血液循环的途径。P、Q、R 和 S 代表含有血液的四条血管。

a)试预测 X 是什么人体器官?

心脏

b)X 的功能是什么?

把血液推送到肺和人体各部分

c)写出 P 和 Q 中的血液的区别。

P 中的血液有较高的氧气含量;Q 中的血液有较高的二氧化碳含量。

d)根据你在 3(c)的答案,针对在肺发生的情况,写出一个推断。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二氧化碳从 Q 进入肺,氧气从肺进入 P 。

e)如果 R 血管被脂肪阻塞,预测会发生什么情况。

血液无法循环,人体的各部分将无法获得氧气,最终导致死亡。

9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三 : 动物 日期:_______________

一组学生观察下图所示的动物,以找出它们的自卫方法。

P Q R S

动物 P Q R S

自卫方法 卷曲身体 毒刺或毒牙 喷出黑墨 群居

1) 变数: a) 操纵性变数:动物的种类
b) 反应性变数:动物的自卫方法

2) 目的:为了研究动物的种类与动物的自卫方法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动物的种类 (ii)动物的自卫方法

4) 关系/假设:动物们会以各自的自卫方式来保护自己

5) 观察 :P 动物的自卫方法是卷曲身体,Q 动物的自卫方法是利用毒刺或毒牙,
R 动物的自卫方法是喷出黑墨,S 动物的自卫方法是以群居来对抗天敌。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动物以各种自卫方法为了抵抗天敌,保护自己。

7)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动物的自卫方法来确定动物的种类。

8) 结论 :动物会自卫保护自己,以确保物种继续生存。

9)试预测穿山甲的自卫方法:硬鳞片

10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三 : 动物 日期:_______________

下面的资料显示一个稻田里的生物数量。

一月份麻雀的数量是 40 只,稻米的产量是 600kg

二月份麻雀的数量是 50 只,稻米的产量是 500kg

三月份麻雀的数量是 60 只,稻米的产量是 400kg

四月份麻雀的数量是 70 只,稻米的产量是 300kg

五月份麻雀的数量是 80 只,稻米的产量是 200kg

1) 变数:

(a) 操纵性变数:麻雀的数量
(b) 反应性变数:稻米的产量
(c)固定性变数:实验的地点

2) 目的:为了研究麻雀的数量与稻米的产量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麻雀的数量 (ii)稻米的产量

4) 关系/假设:麻雀的数量越多,稻米的产量越少(反之)

5) 观察 :五月份稻米的产量最少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麻雀的数量最多,吃稻米也最多

7) 变化形式 :下降/减少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稻米的产量来确定麻雀的数量

9) 结论 :麻雀的数量越多,稻米的产量越少(反之)

10) 如果 6 月份麻雀的数量是 90 只,试预测稻米的产量:100 kg

11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三 : 动物 日期:_______________

下图的资料显示各种动物一次可产下的卵的数量。

动物 一次可产下的卵的数量(个)

鸵鸟 1

海龟 200

青蛙 8000

1)变数:a) 操纵性变数:动物的种类
b) 反应性变数:动物一次可产下的卵的数量(个)
2)目的:为了研究动物的种类与动物一次可产下的卵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3)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动物的种类 (ii)动物一次可产下的卵的数量

4)关系/假设:如果动物会照顾幼儿,产卵的数量就少;如果动物不会照顾幼儿,
产卵的数量就多

5)观察 :青蛙一次可产下的卵的数量最多

6)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青蛙不会照顾幼儿

7)变化形式 :上升/增加

8)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动物一次可产下的卵的数量来确定动物的
种类
9)结论 :会照顾卵的卵生动物,产下的卵的数量较少;不会照顾卵的卵生动物,产
下的卵的数量较多。

10)试预测鸡一次可产下的卵的数量:5

12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三 : 动物 日期:_______________

隽德和几位同学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在某栖息地里研究两种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长达
一个月。下图显示他们所研究的生物。

他们把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里。

周次 1 2 3

蚱蜢的数量(只) 32 28 21

青蛙的数量(只) 5 8 10

1) 变数: (a) 操纵性变数:青蛙的数量


(b) 反应性变数:蚱蜢的数量
(c)固定性变数:实验的地点

2) 目的:为了研究青蛙的数量与蚱蜢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青蛙的数量 (ii)蚱蜢的数量

4) 关系/假设:青蛙的数量越多,蚱蜢的数量越少(反之)

5) 观察 :蚱蜢的数量在第三周最少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青蛙的数量在第三周最多,青蛙吃的蚱蜢数量最多

7) 变化形式 :(蚱蜢的数量)下降/减少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蚱蜢的数量来确定青蛙的数量

9) 结论 :青蛙的数量越多,蚱蜢的数量越少(反之)

10) 试预测第四周蚱蜢的数量:11 只

13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四 : 植物 日期:_______________

一组学生观察 P 和 Q 两种植物的外形特征,以了解它们如何适应恶劣的气候。上图
显示 P 和 Q 两种植物在白天的观察结果。

1. 变数:
(a) 操纵性变数:植物的种类
(b) 反应性变数:植物用来适应炎热气候的方式
(c)固定性变数:进行实验环境的气候

2.目的:为了研究植物的种类与植物用来适应炎热气候的方式之间的关系。
3.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植物的种类 (ii)植物用来适应炎热气候的特征
4.关系/假设:植物利用卷曲叶子和针状叶来适应炎热的气候。
5.观察 :Q 植物的叶子是针状叶,P 植物的叶子是卷曲叶。
6.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Q 植物的针状叶能减少水分的蒸发,P 植物的卷曲叶能减少
水分的流失。

7.变化形式 :-

8.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用来适应炎热气候的方式来确定植物的
种类。
9.结论 :植物会卷曲叶子或针状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以适应炎热的气候。
10.试预测若 Q 植物的叶子不是针状叶,而是大片的叶子形状,该植物会怎样?
答:Q 植物将会很快枯萎

14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四 : 植物 日期:_______________

一组学生收集了有关四种植物如何传播果实或种子的资料。下图显示他们把所获得的
资料分类后绘制出来。

1. 变数:
(a) 操纵性变数:果实或种子的种类
(b) 反应性变数:植物果实或种子的传播方法
(c)固定性变数:植物的繁殖方式
2. 目的:为了研究果实或种子的种类与植物果实或种子的传播方法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果实或种子的种类 (ii)植物果实或种子的传播方法
4. 关系/假设:植物的种类不同,植物种子果实的传播方法也不同。(反之)
5. 观察 :X 组的植物长有伞状或薄翅的结构,y 组植物有干瘪的果荚。
6. 针对观察作出推断 :植物 x 长有伞状或薄翅的结构能随风吹到远离母树的地方,植
物 y 的种子是自动爆裂传播,将种子弹远离母树的地方。
7. 变化形式 :-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植物果实或种子的传播方法来确定果实或种
子的种类。
9. 结论 :拥有伞状薄翅的结构的植物是靠风力传播,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干瘪会弹出远
离母树的地方是靠自动爆裂传播种子。
10.试预测 X 组的植物如果种子无法被传播到远方的后果:
答:幼苗长得矮小或枯萎,无法茁壮成长。

15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四 : 植物 日期:_______________

1. 变数:
(a) 操纵性变数:植物的种类
(b) 反应性变数:暴风后植物的情况
(c)固定性变数:风的强度

2. 目的:为了研究植物的种类与暴风后植物的情况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植物的种类 (ii)暴风后植物的情况

4. 关系/假设:如果植物的茎柔软,就越不容易折断。

5. 观察 :茅草的茎可以随风摆动而不容易折断。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茅草的茎有弹性

7. 变化形式 :-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暴风后植物的情况来确定植物的种类。

9. 结论 :植物的茎越柔软,植物越不容易折断。

10.试预测茅草没有柔软的茎会怎样?:茅草会被暴风雨连根拔起。
16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四 : 植物 日期:_______________

1. 变数:
(a) 操纵性变数:植物的种子或果实的种类
(b) 反应性变数:实验后植物被风吹走的距离
(c)固定性变数:实验前种子或果实被风吹走前的位置/风扇的风速

2. 目的:为了研究植物的种子或果实的种类与实验后,植物被风吹走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植物的种子或果实的种类 ii)实验后植物被风吹走的距离
4. 关系/假设:种子越轻,种子被风吹走的距离越远。
5. 观察 :青龙木的种子被风吹走的距离最远。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青龙木的种子最轻/小
7. 变化形式 :上升,下降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植物被风吹走的距离来确定植物的种子或果
实。
9. 结论 :植物的种子或果实越重,植物被风吹走的距离越近
10 试预测靠风力传播的种子被风吹不走的后果:
答:植物无法传播种子,无法确保物种的延续

17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五 : 电 日期:_______________

1) 变数:
(a) 操纵性变数:灯泡的数量
(b) 反应性变数:灯泡亮度
(c)固定性变数:干电池数量 /干电池的种类 / 灯泡的种类
2) 目的:为了研究灯泡的数量与灯泡亮度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灯泡的数量 (ii)灯泡亮度
4) 关系/假设:灯泡的数量越多,灯泡亮度越暗。(反之)
5) 观察 :Y 电路灯泡最亮。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Y 电路灯泡数量最少。
7) 变化形式 :上升后下降 / 增加后减少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灯泡亮度来确定灯泡的数量。
9) 结论 :灯泡的数量越多,灯泡亮度越暗。(反之)
10)试预测 Z 电路中的其中一个灯泡坏了,其它灯泡的情况:灯泡不会发亮。

18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五 : 电 日期:_______________

1)变数:
(a) 操纵性变数:干电池的数量
(b) 反应性变数:灯泡亮度
(c)固定性变数:电路的种类 / 灯泡的种类
2) 目的:为了研究干电池的数量与灯泡亮度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干电池的数量 (ii)灯泡亮度
4) 关系/假设:干电池的数量越多,灯泡亮度越亮。(反之)
5) 观察 :R 电路的灯泡最亮。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R 电路的干电池数量最多,所得到的电量最多。
7) 变化形式 :上升/ 增加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灯泡亮度来确定干电池的数量。
9) 结论 :干电池的数量越多,灯泡亮度越亮。(反之)
10)试预测在 R 电路中增加多一个干电池,灯泡的情况:灯泡更亮。

19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五 : 电 日期:_______________

1)变数:
(a) 操纵性变数:灯泡的数量
(b) 反应性变数:干电池的电能消耗完毕的时间
(c)固定性变数:干电池的种类 / 灯泡的种类
2) 目的:为了研究灯泡的数量与干电池的电能消耗完毕的时间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灯泡的数量 (ii)干电池的电能消耗完毕的时间
4) 关系/假设:灯泡的数量越多,干电池的电能消耗完毕的时间越短。(反之)
5) 观察 :R 电路的干电池的电能消耗完毕的时间最短。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R 电路的灯泡数量最多,耗电量最大。
7) 变化形式 :下降 / 减少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干电池的电能消耗完毕的时间来确定灯泡
的数量。
9) 结论 :灯泡的数量越多,干电池的电能消耗完毕的时间越短。(反之)
10)试预测在 R 电路中增加多一个灯泡,干电池的电能消耗完毕的时间:1 小时。

20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五 : 电 日期:_______________

1) 变数:
(a) 操纵性变数:电路的种类
(b) 反应性变数:灯泡的亮度
(c)固定性变数:干电池数量 / 灯泡的数量
2) 目的:为了研究电路的种类与灯泡的亮度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电路的种类 (ii)灯泡的亮度
4) 关系/假设:如果灯泡以并联的方式连接,灯泡就会比串联电路路连接的方式的灯
泡亮。
5) 观察 :电路 Y 灯泡比电路 X 灯泡较亮。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通路,串联电路里的灯泡平均分
配了干电池的电量,而并联电路每个灯泡都有各自的电
路,并联电路的每个灯泡都获得干电池全部的电量。
7) 变化形式 :上升/ 增加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灯泡的亮度来确定电路的种类。
9) 结论 :并联电路的灯泡比串联电路的灯泡亮。
10)试预测电路 Y 中的其中一个灯泡坏了,其它灯泡的情况:灯泡依旧发亮。

21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六 : 热 日期:_______________

1) 变数:
(a) 操纵性变数:冰块的体积/大小
(b) 反应性变数:冰块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
(c)固定性变数:冰块的种类
2) 目的:为了研究冰块的体积与冰块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冰块的体积/大小 (ii)冰块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
4) 关系/假设:冰块的体积越大,冰块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越短(反之)
5) 观察 :大冰块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较短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大冰块的体积的体积较大
7) 变化形式 :下降/减少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冰块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冰块的
体积
9) 结论 :冰块的体积越大,冰块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越短(反之)
10)试预测体积中等的冰块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6 分钟

22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六 : 热 日期:_______________

1) 变数:
(a) 操纵性变数:空瓶被置放在盆里的温度
(b) 反应性变数:实验后,气球的体积
(c)固定性变数:气球的种类
2) 目的:为了研究空瓶被置放在盆里的温度与气球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空瓶被置放在盆里的温度 (ii)气球的体积/大小
4) 关系/假设:空瓶被置放在盆里的温度越高,气球的体积越大(反之)
5) 观察 :实验后的气球变大了/实验后的气球比实验前的气球大。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瓶子里的空气遇热膨胀,所以气球变大了。
7) 变化形式 :上升/增加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实验后,气球的体积来确定空瓶被置放
在盆里的温度
9) 结论 :空瓶被置放在盆里的温度越高,气球的体积越大(反之)
10)试预测气球在 1 个小时后的体积变化:气球变小了/气球变回实验前的体积

23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六 : 热 日期:_______________

1)变数:
(a) 操纵性变数:沙被曝晒的时间
(b) 反应性变数:实验后,沙的温度
(c)固定性变数:进行实验的地点
2) 目的:为了研究沙被曝晒的时间与实验后,沙的温度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时间 (ii)沙的温度
4) 关系/假设:沙被曝晒的时间越长,沙的温度越高(反之)
5) 观察 :实验后,沙的温度逐渐增加 /在 20 分钟时,沙的温度最高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容器里的沙不断吸收热能,使温度上升/ 在 20 分钟时,
沙所吸收的热能最多
7) 变化形式 :上升/增加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实验后,沙的温度来确定沙被曝晒的时
间。
9) 结论 : 沙被曝晒的时间越长,沙的温度越高(反之)
10)试预测沙被置放在室内 1 个小时后的温度:32℃

24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六 : 热 日期:_______________

1) 变数:
(a) 操纵性变数:水被加热的时间
(b) 反应性变数:实验后,水的温度/水温
(c)固定性变数:液体的种类
2) 目的:为了研究水被加热的时间与实验后,水的温度/水温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水被加热的时间 (ii)水的温度/水温
4) 关系/假设:水被加热的时间越长,水的温度越高(此题不接受反之)
5) 观察 :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 /在 20 分钟时,水的温度最高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吸收热能,使温度上升/ 在 20
分钟时,水所吸收的热能最多
7) 变化形式 :上升/增加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实验后,水温来确定水被加热的时
间。
9) 结论 : 水被加热的时间越长,水的温度越高(此题不接受反之)
10)如果在第 21 分钟时将本生灯熄灭,15 分钟后水的温度会是多少?:25℃

25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七 : 生锈 日期:_______________

下表显示实验的结果。

试管 铁钉的变化
试管 L 没有生锈

试管 M 生锈了

试管 N 没有生锈

1) 变数:
(a) 操纵性变数:水和空气
(b) 反应性变数:铁钉的变化/铁钉的情况
(c) 固定性变数:铁钉的种类
2) 目的:为了研究水和空气与铁钉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水和空气 (ii)铁钉的变化 /情况
4) 关系/假设:空气和水会导致铁钉生锈。
5) 观察 :试管 M 里的铁钉生锈了,试管 L 和 N 里的铁钉没有生锈。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M 铁钉接触到空气和水,N 铁钉和 L 铁钉没有接触到水和
空气。
7) 铁钉生锈的变化形式 :上升,下降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铁钉的情况来确定铁钉是否接触到水和空
气。
9) 结论 :空气和水会导致铁钉生锈。
10) 试写出防止铁钉生锈的方法:油上漆/涂上一层油。

26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七 : 生锈 日期:_______________

我们周围的物品有些会生锈,有些不会生锈,下表显示一组学生在校园里所观察

到一些物品生锈的情况。

1)变数:
(a) 操纵性变数:物品的种类
(b) 反应性变数:物品生锈的情况
(c) 固定性变数:进行实验的地点
2) 目的:为了研究物品的种类与物品生锈的情况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物品的种类 (ii)物品生锈的情况
4) 关系/假设:空气和水会导致铁钉生锈。
5) 观察 :铁铲和剪刀生锈了,浇壶和水管没有生锈。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铁铲和剪刀是铁制成的,浇壶是塑料制成的和水管是橡胶
制成。
7) 变化形式:下降、上升、下降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物品生锈的情况量来确定物品的种类。
9) 结论 :铁制的物品接触到水和空气就会生锈
10) 预测:针对塑料回形针,预测其生锈的情况?没有生锈

27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七 : 生锈 日期:_______________

下图显示 J、K 和 L 三枚铁钉放入设置不同的试管里,并在几天后观察铁钉的情况。

1)变数:
(a) 操纵性变数:水和空气/铁钉放入试管的设置
(b) 反应性变数:实验后,铁钉的情况
(c) 固定性变数:铁钉的种类
2)目的:为了研究铁钉放入试管的设置与实验后铁钉的情况之间的关系。
3)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水和空气 (ii)实验后铁钉的情况
4)关系/假设:空气和水会导致铁钉生锈。
5)观察 :J 铁钉和 K 铁钉没有生锈,L 铁钉生锈了。
6)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J 铁钉没有接触到水,K 铁钉没有接触到空气,L 铁钉接触
到水和空气。
7)变化形式:-
8)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试验后铁钉的情况来确定铁钉放入试管的设
置。
9)结论 :水和空气是导致铁制品生锈的因素。
10)预测:铁钉 Z 放入没有密封的空气试管中,试预测该铁钉的情况?
答:铁钉将会生锈

28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七 : 生锈 日期:_______________

一组学生进行了一项实验。下表显示他们的记录结果。

1)变数:
(a) 操纵性变数:弄湿棉花所用的水的体积
(b) 反应性变数:铁钉开始生锈所需的时间
(c)固定性变数:铁钉的种类
2)目的:为了研究弄湿棉花所用的水的体积与铁钉开始生锈所需的时间之间的关系。
3)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处置铁钉,弄湿棉花所用的水的体积
(ii)铁钉开始生锈所需的时间
4) 关系/假设:弄湿棉花所用的水的体积越多,铁钉开始生锈所需的时间越短。
5) 观察 :铁钉 P 最慢生锈 / 铁钉 P 开始生锈所需的时间最长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铁钉 P 弄湿棉花所用的水的体积最少。
7) 变化形式 :下降/减少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铁钉开始生锈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弄湿棉花所
用的水的体积。
9) 结论 :弄湿棉花所用的水的体积越多,铁钉开始生锈所需的时间越短。
10)试写出防止铁钉生锈的方法:在铁钉上油上漆/在铁钉涂上一层油。

29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八 : 物质 日期:_______________

振基把两块相同大小的毛巾浸在水中长达 3 分钟。下图所示,把一块毛巾张开
挂在衣架上,另一块毛巾则折叠两次后才挂在衣架上。

两个小时后,观察毛巾的情况。下表显示实验的结果:

毛巾 毛巾的情况

P 干

Q 湿

1)变数:
(a) 操纵性变数:晒毛巾的方法/方式
(b) 反应性变数:两个小时后,毛巾的情况
(c) 固定性变数:毛巾的大小/毛巾的种类
2) 目的:为了研究晒毛巾的方法与两个小时后毛巾的情况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晒毛巾的方法 (ii)两个小时后毛巾的情况
4) 关系/假设:毛巾曝晒在空气中的面积越大,毛巾越快干。(反之)
5) 观察 :P 毛巾较快干。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P 毛巾曝晒在空气中的面积较大,水蒸发得最快。
7) 写出毛巾中所含水分的变化形式:上升/增加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毛巾的情况来确定晒毛巾的方法。
9) 结论 :毛巾曝晒暴晒在空气中的面积越大,毛巾越快干。(反之)
10)试预测如果下雨天,其他使毛巾快速干的方法:把毛巾在风扇下吹干。

30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八 : 物质 日期:_______________

明晋把一条湿毛巾放在太阳下曝晒。他每隔两个小时测量毛巾的质量,并记录测

量结果。

下表显示他的测量结果:

曝晒的时间(小时) 2 4 6

毛巾的质量( g ) 220 185 140

1) 变数:
(a) 操纵性变数:晒毛巾的时间
(b) 反应性变数:每隔两个小时毛巾的质量
(c) 固定性变数:毛巾的大小/ 毛巾的种类

2) 目的:为了研究晒毛巾的时间与每隔两个小时毛巾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晒毛巾的时间 (ii)每隔两个小时毛巾的质量
4) 关系/假设:晒毛巾的时间越长,毛巾的质量越轻(反之)
5) 观察 :毛巾的质量逐渐减少。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毛巾里的水分随着时间逐渐被蒸发了。
7) 变化形式:下降/减少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晒毛巾的时间来确定每隔两个小时毛巾
的质量。
9) 结论 :晒毛巾的时间越长,毛巾的质量越轻。(反之)
10) 试预测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形态变化:液体 气体。

31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八 : 物质 日期:_______________

一组学生进行了一项实验以探讨水接触空气中的面积大小如何影响水蒸发的快慢。

下表显示实验的结果

容器 实验前,水的体积(毫升) 试验后,水的体积

P 100 60

Q 100 80

R 100 30

1)变数:
(a) 操纵性变数:水曝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容器口的大小
(b) 反应性变数:实验后,水的体积
(c) 固定性变数:实验前,水的体积
2)目的:为了研究水曝晒在空气中的面积与实验后,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3)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水曝露在空气中的面积(ii)实验后,水的体积
4)关系/假设:容器口越大,水蒸发得越快。(反之)
5)观察 :R 容器剩下水的体积最少。
6)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R 容器里水曝露在空气的面积最大,水蒸发得最快。
7)变化形式:上升、下降
8)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实验后,水的体积来确定水曝露在空气中的
面积。
9) 结论 :水曝露在空气的面积越大,水蒸发得越快。/容器口越大,水蒸发得越快
10)试预测想要让冰块融化得快一些的方法:把冰块放在太阳底下。

32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八 : 物质 日期:_______________

以下显示这项实验的记录结果:

下表记录颗粒状的糖完全溶解在水里所需的时间。

糖的体积 糖完全溶解在水里所需的时间/秒

方块状 60

颗粒状 35

粉末状 20

1) 变数:
(a) 操纵性变数:糖的体积
(b) 反应性变数:糖完全溶解在水里所需的时间
(c)固定性变数:糖的种类
2) 目的:为了研究糖的体积类与糖完全溶解在水里所需的时间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糖的体积 (ii)糖完全溶解在水里所需的时间
4) 关系/假设:糖的体积越大,全溶解在水里所需的时间越长。(反之)
5) 观察 :方块状的糖溶解在水里所需的时间最长。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方块状的糖是较大的固体。
7) 变化形式 :下降/减少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糖完全溶解在水里所需的时间来确定糖的体
积。
9) 结论 :糖的体积越大,全溶解在水里所需的时间越长。
10) 试预测方块糖快速溶解的方法:把方块糖放进热水里。

33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九 : 月相 日期:_______________

益源在农历八月的夜晚观察月相的变化。下表显示他在半个月内所记录的观察结
果。

1) 变数: (a) 操纵性变数:农历的日期


(b) 反应性变数:月相的变化
(c)固定性变数:观察月相的地点
2) 目的:为了研究农历的日期与月相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农历的日期 (ii)月相的变化
4) 关系/假设:农历日期越增加,月相的面积越大。
5) 观察 :农历八月初一时人们完全看不到月亮;农历八月十五的月相最大。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农历初一时月球公转面向地球的部分完全不被阳光照射
到,而在农历八月十五时,月球面向地球的部分完全被阳
光照射到。
7) 变化形式 :上升 / 增加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月相的大小来确定农历的日期。
9) 结论 :月相的盈亏会是由月球绕着地球公转而形成
10)试预测农历八月二十三的月相:下弦月

34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九 : 月相 日期:_______________

下图显示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名天文学家研究月球处于不同的位置时,夜空
中可看见的月亮面积。

下表显示研究的结果:

月球公转时的位置 夜空中可看见的月亮面积
P Y
Q 一半
R 全部
S 一半

1)变数:(a) 操纵性变数:月球公转时的位置
(b) 反应性变数:夜空中可看见的月亮面积
(c)固定性变数:观察月相的地点/进行实验的地点
2)目的:为了研究月球公转时的位置与夜空中可看见的月亮面积之间的关系。
3)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月球公转时的位置 (ii)夜空中可看见的月亮面积
4)关系/假设:月球公转时的位置不同,夜空中可看见的月亮面积也不同。
5)观察 :月球公转到位置 R 时可以看见的月亮面积最大
6)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月球公转到位置 R 时,月球面向地球的部分完全被阳
光照射到。
7)变化形式 :上升 、下降 / 增加、减少
8)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夜空中可看见的月亮面积来确定月球公转
时的位置。
9)结论 :当月球公转时面向地球的部分完全被阳光照射到时,可以看见满月;而月球
背向太阳时,不能被阳光照射到,则看不见月亮(新月)。
10)试预测农历七月初一的月相名称:新月

35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九 : 月相 日期:_______________

一组学生进行了月相的研究。下图显示在不同的农历日期所观察的月相。

1) 变数:(a) 操纵性变数:农历日期
(b) 反应性变数:月相的大小
(c)固定性变数:观察月相的地点
2) 目的:为了研究农历日期与月相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农历日期 (ii)月相的大小
4) 关系/假设:农历十五日的月相最大。
5) 观察 :农历八月初三到八月十五的月相渐盈;农历十五的月相最大;农历十五
过后的月相渐亏。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月球面向地球,月球被太阳照射的面积渐渐增加;农历十
五,月球完全被阳光照射到;农历十五日过后,月球面向
地球被太阳照射的面积渐渐减少。

7) 变化形式 :上升,下降 / 增加,减少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月相的大小来确定农历日期。
9) 结论 :月球绕着地球公转时被太阳照射到的面积都不一样,因此形成了月相渐
盈和渐亏的现象。
10) 试预测 R 的月相名称:凸月

36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九 : 星座 日期:_______________

下图显示 J 地区和 K 地区的居民在晚上同一时间观看星星时的情景。

1) 变数:(a) 操纵性变数:观看星星的地区
(b) 反应性变数:所看到的星座的种类
(c)固定性变数:观看星星的时间
2) 目的:为了研究观看星星的地区与所看到的星座的种类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观看星星的地区 (ii)所看到的星座的种类
4) 关系/假设:观看星星的地区不同,所看到的星座的种类也不同。
5) 观察 :J 地区的居民看到猎户座,K 地区的居民看到双子座。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形成了星座的变化。
7) 变化形式 :-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所看到的星座的种类来确定人们观看星星
的地区。
9) 结论 :观看星星的地区不同,所看到的星座也不同。
10) 我们可以根据北斗七星的勺柄所指的方向来确认季节。春季时,北斗七星的勺柄
指向东方,试预测当勺柄指向西方时的季节:秋季

37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十 : 机械 日期:_______________

1) 变数:
(a) 操纵性变数:木板的斜面长度
(b) 反应性变数:把重物从地面推上卡车所需的力
(c)固定性变数:重物的质量/重物的种类

2) 目的:为了研究木板的斜面长度与把重物从地面推上卡车所需的力之间的关系

3) 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木板的斜面长度
(ii)把重物从地面推上卡车所需的力
4) 关系/假设:木板的斜面长度越长,把重物从地面推上卡车所需的力越小(反之)
5) 观察 :在 3 米长的斜面上推重物所需的力比较小
6) 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3 米的斜面较长,斜度比较小
7) 变化形式 :增加/上升
8) 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把重物从地面推上卡车所需的力
来确定木板斜面的长度
9) 结论 :木板的斜面长度越长,把重物从地面推上卡车所需的力越小(反之)
10) 试预测 3 米斜面的木板上推重物上卡车所需的时间:2 分钟

38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十 : 机械 日期:_______________

1)变数:
(a) 操纵性变数:银币离支点位置的距离
(b) 反应性变数:提起木块所需的银币数量
(c)固定性变数:木块的质量 / 种类
2)目的:为了研究银币离支点位置的距离与提起木块所需的银币数量之间的关系
3)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银币离支点的位置
(ii)提起木块所需的银币数量

4)关系/假设:银币离支点位置的距离越近,提起木块所需的银币数量越多(反之)
5)观察 :P 位置提起木块所需的银币数量最少
6)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P 位置离支点最远
7)变化形式 :增加/上升
8)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提起木块所需的银币数量来确定银币离支点
位置的距离
9) 结论 :银币离支点位置的距离越近,提起木块所需的银币数量越多(反之)
10)试预测位置 Q 与 R 之间的距离,提起木块所需的银币数量:5 枚

39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十 : 机械 日期:_______________

下图显示三枚不同螺纹密度的螺丝钉,X,Y 和 Z

1)变数:(a) 操纵性变数:螺丝钉上的螺纹密度
(b) 反应性变数:使用螺丝钉时所需的力
(c)固定性变数:螺丝钉的种类 / 螺丝钉的长度
2)目的:为了研究螺丝钉上的螺纹密度与使用螺丝钉时所需的力之间的关系
3)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螺丝钉上的螺纹密度
(ii)使用螺丝钉时所需的力

4)关系/假设:螺丝钉上的螺纹越密,使用螺丝钉时越省力(反之)
5)观察 :使用 x 螺丝钉时最省力
6)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x 螺丝钉的螺纹数量最多,螺纹的密度最密
7)变化形式 :增加/上升
8)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使用螺丝钉时所需的力来确定螺丝钉上的螺
纹密度。
9) 结论 :螺丝钉上的螺纹越密,使用螺丝钉时就越省力(反之)
10)试预测使用螺丝钉 z 的力度:费力

40
科学 5 年级模组

课题十 : 机械 日期:_______________

下图里显示两种工具

1)变数:(a) 操纵性变数:切割工具的种类
(b) 反应性变数:进行活动所需的时间
(c)固定性变数:被切割物体的种类

2)目的:为了研究切割工具的种类与进行活动所需的时间之间的关系
3)必须确定记录的变数:(i) 切割工具的种类
(ii) 进行活动所需的时间
4)关系/假设:切割工具的种类越先进,进行活动所需的时间越短 (反之)

5)观察 :工具 k 比较省时省力

6)针对你的观察作出推断 :K 使用的尖劈和杠杆是复杂机械,所以比较省时省力

7)变化形式 :下降 / 减少

8)精确解释法/操作性定义:我们可以根据进行活动所需的时间确定切割工具的种类

9)结论 :切割工具的种类越先进,进行活动所需的时间越短

10)试写出两种制造可永续使用的机械时,须考虑的事项:

答:制作材料、使用寿命、保养费、成本、环保、安全性(其中 2 项)

4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