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5

压缩机原理

第4章 压缩机的热力性能
本章内容
4.1 容积流量
4.2 排气压力
4.3 排气温度
4.4 压缩机的功率和效率

2
4.2 排气压力
• 主要内容排气压力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排气压力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多级压缩机级间压力确定及影响因素
多级压缩机级间压力建立过程
• 基本概念
排气压力
最终排出压缩机的气体压力,在最终储气罐处测量
额定排气压力
压缩机铭牌上设计工况的排气压力(一般为最大排气压力)
级的排气压力(级间压力)
在下一级的进口法兰处测量(前级的排气压力为下级的进气
压力)
3
4.2 排气压力
• 排气压力的影响因素
压缩机排气压力由谁决定?
排气压力并不取决于压缩机本身,而是由排气系统内的气
体压力,即“背压”决定;
管网的“背压”取决于流量的供求平衡(压缩机排到排气
管网的流量——管网送到用户的流量)

单级压缩 多级压缩 4
4.2 排气压力
• 多级压缩级间压力确定及影响因素
多级压缩的级间压力取决于前一级和后一级的气量供求
平衡关系。
Z j p1T j
qv  j cj  vj Pj Tj ljVhj n 第j级行程容积与容积流量的关系
Z1 p jT1

相邻级气缸行程容积之间的关系:
 vj  p j  T j  lj p j T 1 Z 1  vj  1  p j  1  T j  1  lj  1 p j  1 T 1 Z 1
V hj  V hj1
  j  cj p 1 T j Z j   j  1  cj  1 p1 T j1 Z j1

Vhj 1 vj 1  pj 1 Tj 1 lj 1  j cj T j Z j


pj  p j 1
Vhj vj  pj Tj lj  j 1 cj 1 T j 1 Z j 1

设计阶段气缸直径的圆整、余隙容积的调整会引起级间压力的变化
压力损失、相对泄漏量、进气温度改变会引起级间压力改变 5
4.2 排气压力
• 设计阶段气缸直径的圆整、余隙容积的调整会引起
级间压力的变化。
 Vhj Pj+1 (供>求)
 aj lvj Pj+1
• 压力损失、相对泄漏量、进气温度改变会引起级间
压力改变。
 d0j lpj Pj+1
 J级泄漏 llj Pj+1
 Tj+1 Pj+1

• 例:对两级压缩,当用户的用气量减少时,会引起
级间压力的何种变化?

6
4.2 排气压力
多级压缩机级间压力建立的过程

• 因Vh1>Vh2,
Pd1  1  v1  Vs1  Vh 2  Pd1 
Vs1  Vh 2,Pd1基本不变
• 此时,二级开始工作。
因Vh2>Vh3,
Pd 2   2  v 2  Vs 2  Vh3  Pd 2 

Vs 2  Vh3,Pd 2基本不变.....
7
本章内容
4.1 容积流量
4.2 排气压力
4.3 排气温度
4.4 压缩机的功率和效率

8
4.3 排气温度
• 排气温度的含义 n 1

 (级的)排气温度 Td  Ts n

压缩机各级排气接管处的温度
n 1
 (级的)压缩终了温度 Td  Ta  n

各级压缩终了时,压缩腔中的温度
• 排气温度的限制
 润滑方面的限制
润滑油氧化、积炭(堵塞、燃烧、爆炸)
油粘度降低
自润滑材料高温下磨损加剧、变软(180℃以下)
 气体方面的限制(表3-4)
氯气(腐蚀问题,含水:100℃以下,不含水130℃以下)
石油裂解气(高温下胶状物, 100℃以下)
9
乙炔、乙烯(高温分解聚合,导致爆炸, 100℃以下)
4.3 排气温度
• 排气温度过高的原因 n 1

 Ts过高 Td  Ts
n

多级压缩中,回冷不完善;
气阀周围冷却不好
通过气阀泄漏
 压力损失
 泄漏
 余隙容积(影响级间压力,影响压比)
 热交换
• 降低排气温度的措施
 采用多级压缩
 加强级间冷却
 加强气缸外冷却或喷液冷却
 减小吸气加热及进、排气阻力损失 10
本章内容
4.1 容积流量
4.2 排气压力
4.3 排气温度
4.4 压缩机的功率和效率

11
4.4 压缩机的功率和效率
• 压缩机的理论功率
压缩机在理论循环中的功率
等温功率
理想气体,各级回冷完善时的理论循环指示功率
1
 无中间抽气、析水 Pis  ps qv ln 
60
 有中间抽气、析水或某些临界温度高的气体不要求回冷完善
1
Pis   M j RT j ln  j
pq
M j  M1 j cj  s v  j cj
60 RT1

实际气体, 1  Z sj  Z dj 
Pis   M j RT j ln  j  
60  2Z
1  Z  Zd   sj 
Pis  ps qv ln   s 
60  2Z s  qv ps T j  Z sj  Z dj 
   j cj ln  j  
60 Z s1 T1  2Z
 sj 
12
4.4 压缩机的功率和效率
• 压缩机的理论功率
绝热(等熵)功率
理想气体,绝热压缩时的理论循环指示功率之和
k 1
1 k
Pad   M j RT j ( j k  1)
60 k 1
k 1
1 ps qv k

60 T1
T j  j cj k  1( j k  1)
实际气体,
kT 1
1 k Z sj  Z dj
Pad   M j RT j T ( kT
 1)
kT  1
j
60 2
kT 1
1 ps qv kT Z sj  Z dj

60 T1
 T  
j  j cj
kT  1
( j
kT
 1)
2
13
4.4 压缩机的功率和效率
• 压缩机的实际功率
n
 指示功率 Pi 
60
 Wi
nTj  
nTj 1

 Z sj  Z dj
  j 1   0 j 
n
Pi   (1   sj ) psj vjVhj
  nTj  1
60 nTj  1 
 
 2 Z sj
 轴功率
驱动机传给压缩机主轴的功率
指示功率
Psh  Pi  Pf  Pa
摩擦功率
 驱动机功率 附属机构功率
输出功率 PE  Psh  Pc

名义功率 P ' E  1.05 ~ 1.15 PE


14
4.4 压缩机的功率和效率
• 效率 Pis 反映了哪些损失?
i is 
 等温指示效率 Pi
理论循环等温指示功率与实际循环指示功率之比
压缩机的等温指示效率:理论等温功率计算时按照各级进
气温度
压缩机装置的等温指示效率:理论等温功率计算时按照一
级进气温度,还反映了级间冷却不完善引起的损失
 等温效率(等温轴效率) Pis
is 
理论循环等温功率与轴功率的比值 Psh
评价压缩机轴功率消耗的经济性
一般可达0.5~0.70(表4-3)
也区分为压缩机等温效率和压缩机装置等温效率
15
4.4 压缩机的功率和效率
• 效率 Pad
ad 
绝热效率 Psh

理论循环绝热功率与轴功率的比值
较好反映相同级数时压缩机阻力损失及泄漏损失相对
大小
级数不同时不能直接比较(比较基准不同)
Pad
ad 
等温绝热效率 Psh
理论循环的等温指示功率与理论循环的绝热指示功率
之比
反映级数影响
等温效率和绝热效率的比值 16
4.4 压缩机的功率和效率
• 效率 Pi
m 
机械效率 Psh

压缩机实际循环的指示功率和压缩机的轴功率之比
压缩机内部往复、旋转摩擦损失 一般取0.8~0.95
与压缩机方案、制造装配质量、润滑状况、摩擦副材
料等相关

Psh
d 
传动效率 PE
压缩机轴功率与驱动机输出功率之比(传动损失)
皮带传动、齿轮传动、半弹性联轴器、刚性联结

17
4.4 压缩机的功率和效率
• 压缩机容积比能
评价相同工作条件时压缩机经济性(动力用空气压缩机)
压缩机轴功率与容积流量之比
注意工作条件应相同,包括排气压力、进气条件、冷
却水入口温度、水耗量

Psh  压缩机轴功率 
qv  压缩机容积流量 

18
4.4 压缩机的功率和效率
• 压缩机经济性分析
压缩机任意一级实际气体消耗的功率
p1 T j  j cj nj  
n j 1

 Z sj  Z dj
 j  0j
1
Pi  qv (1   sj )  1   n j  1
60 p j T1  pjTjlj nj 1 
  2Z sj


1. 任意一级进气温度 T j 的影响
压缩机任意一级的进气温度提高3度,则功率增加1%,
要改善其冷却条件,但要注意由于改善冷却条件而增加的
冷却器的阻力。
对已有机器,改善冷却条件会引起级间压力的改变。
2. 任意一级析水系数和净化系数的影响
析出的水分和净化掉的容积均计入容积流量中,但真正得
到使用的是经压缩后的干气容积 19
4.4 压缩机的功率和效率
• 压缩机经济性分析
3. 任意一级相对进气阻力损失  sj 的影响

当任意一级相对进气压力
损失越大,功耗越低,实际
上当损失越大,则压缩机排
出的容积流量就越低,所以
单位容积流量所消耗的功率
还是增加的。从公式
中 1   sj  pj ,可以直观看
出随着进气阻力损失增加功
率是增加的。

进气阻力损失越大则单位气量功耗越大
4.4 压缩机的功率和效率
• 压缩机经济性分析
4. 任意一级泄漏系数 lj 和过程指数的影响

泄漏的气体浪费了压缩机的
耗功。

泄漏系数越小则单位气量功耗越大
4.4 压缩机的功率和效率
• 压缩机经济性分析
5. 膨胀指数和余隙容积的影响
• 一般膨胀过程指数m<压缩过程指数n

阴影面积所示的功为
 n n 1
m m 1

W  psV4  (  1) 
n
( m  1) 
n 1 m 1 

而4点处于膨胀线上,因此满足膨胀过程方程式,即
pV  p V
1
V3'  V0 V4   V0
m m
s 4 d 3' m

将余隙容积 V0 用行程容积 Vh 表示,多耗的功为

 n1 n 1
m m 1

W  psVh  m
(  1) 
n
(  1) 
m

 n  1 m  1 
4.4 压缩机的功率和效率
 n
1 n 1
m
m 1

 m
( n  1)  ( m  1)  n  nn1 
Wi
 n 1 m 1  Wis  ps vVh [ ]  1 W
Wi  1
  n
n 1
 n 1  
(1   (  1)   n  1 (  1) 
m n

  

当  3 时,
不同过程指数
引起的相对功
率损失随  的
变化规律
4.4 压缩机的功率和效率
• 压缩机经济性分析
功率平衡图
提高压缩机经济性措施
降低摩擦损失(制造、装配质量、
良好润滑)
减少压力损失(主要是气阀、气
流脉动损失)
合理选择级数和压比,加强气缸
冷却,减少传热损失
减少泄漏(特别是活塞环和填函
处)
提高气体的回冷完善度
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
24
4.4 压缩机的功率和效率
• 小结
 排气压力
 排气温度
 压缩机的实际功率
 几种效率定义及不同效率所反映的本质
压缩机的等温指示效率:反映了压力损失,泄漏、及过程指数偏离等温影响;
压缩装置的等温指示效率:除反映上述损失外还反映级间冷却不完善的影响;
等温效率:评价压缩机轴功率消耗的经济性,同时反映了压缩机指示功率的
损失与机械摩擦功率损失的数值;
绝热效率:绝热效率能较好的反映相同级数时气阀等阻力元件的压力损失及
泄漏的影响;
等温绝热效率:反映级数对压缩机经济性的影响;
机械效率:反映压缩机的机械摩擦损失;
传动效率:反映了驱动机到压缩机传递功率的损失; 25

容积比能:反映单位气量的耗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