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工作紙:知識延伸

第一章:史前至夏商周
課題一:中華民族與早期國家的起源

【 良渚文化的古城 】
在二十世紀前期,考古學家在浙江發現了良渚文化的遺址,當中包括一座古
城。試完成以下練習,認識這座古城及它的意義。

良渚古城由宮殿區、內城和外廓組成,這種三重結構體系具有開創性意義,
後世的城市大致沿用此結構。

宮殿區
內城 D B A
外廓

C
A 大莫角山
B 小莫角山 E
C 烏龜山
D 反山遺址
E 城牆遺址 G

在宮殿區,人們發現 X、Y 和 Z 三座宮殿台基,這是目前中國最早的宮城。


F 陸城門遺址
F

其中 X 的宮殿面積最大,可能是統治者的居所,Y
G 水城門遺址 和 Z 則是貴族的居所。
宮殿區附近有一處反山遺址。它是一座墓葬,出土了 1200 多件文物,多數
是精美的玉器。墓葬規格很高,可知墓的主人地位非常顯赫。

思考點
1. 良渚古城由哪三個部分組成?
( )、( )和( )。
2. 上文的 X 是指哪一座山?試運用地圖,加以辨別。
( )。
3. 良渚古城有甚麼重要的歷史意義?
‧開創了城市( )的體系。
‧擁有目前中國最早的( )。
‧遺址證明良渚文化建立了都城,社會有( )、( )、平民等不
同階級,證明中國在新石器時代已初具( )規模。

1
© 2021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工作紙:知識延伸
第一章:史前至夏商周
課題二:西周的封建

【 共和行政 】
試細閱以下資料,認識發生在西周晚期的重要事件「共和行政」。

周厲王為人既貪財又暴虐,百姓批評他,他就找人監視
和殺害他們。人們都不敢說話,只能用眼神來示意。召公  宗周鐘,西周文物,
勸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若堵塞河流,引發的洪水 記載周厲王曾征
服南方一些小國
必定傷人無數;若堵塞百姓的口,引發的民怨勢將難以收
拾。」厲王不聽,繼續迫害百姓。
後來百姓忍無可忍,進攻王宮,想殺掉厲王,史稱「國
人暴動」。厲王只好逃出鎬京,最終客死異鄉。共伯和
(「共伯」是爵位,「和」是他的名字)代為處理政事,
史稱「共和行政」。
古代史家把共和行政的第一年稱為「共和元年」,中國
歷史自此有明確的紀年(命名年份的方法),能夠得知史
事發生的年份。史家追溯時間,知道共和元年大約始於公
元前 841 年,至前 828 年結束,維持約十四年。

思考點
1. 在周厲王的暴政下,人們如何交流?
人們不敢說話,只敢用( )交流。
2. 承上題,周厲王的暴政造成甚麼後果?
周厲王的暴政令( )爆發,導致「( )」,厲王被迫逃亡,最
終客死異鄉。
3. 共和行政的「共和」是指誰?他的身分是甚麼?
‧「共和」是指( )。
‧他的身分是[ 天子 / 諸侯 / 士大夫 / 平民 ](請圈出正確答案)。

4. 共和行政有甚麼重要的歷史意義?
古代史家把共和行政的第一年稱為「( )」,首創( ),中國
的史事自此有年份可以追溯。

2
© 2021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工作紙:知識延伸
第一章:史前至夏商周
課題三:春秋戰國時期的變局

【 春秋戰國的戰爭:兵種的轉變 】
試細閱以下資料,認識春秋和戰國時期軍隊主力的變化。

春秋時代
這時期戰爭的形式主要是車戰。「車」即馬匹拉動、載有士兵的戰車,是
軍隊的主力;每車配置若干步兵,保護戰車兩側和背後。交鋒時,雙方的戰
車首先整齊地一字排開,然後互相衝擊,藉此分出勝負。
C
A 戰車右側是主攻手,使用戈、 B
戟等長兵器,直接擊殺敵人, A
或把他們勾下車

B 戰車中央是駕駛者,配備盾牌

C 戰車左側是射手,狙擊敵人的
攻擊手或駕駛者
 春秋時代的戰車

戰國時代
這時人們能製造更強的弩(音腦,一種威力強大的弓),步兵可以從遠距
牽制或攻擊戰車,令戰車難以發揮威力。再者,與笨重的戰車相比,步兵更
具機動性,容易適應不同的戰場地形。因此,步兵取代戰車,成為軍隊的主
力。與此同時,騎兵亦逐漸興起,成為軍隊常見的配置。

思考點
1. 春秋時代軍隊的主力是甚麼?
( )。
2. 從春秋至戰國時代,步兵在軍隊中的角色有何變化?
在春秋時代,步兵只是[ 戰車的駕駛員 / 戰車的護衛 ],不是軍隊主力。
到了戰國時代,步兵 。
3. 承上題,試從兵器改進和步兵優勢兩方面,解釋上述變化的成因。
‧兵器改進:步兵的( )更加先進,令 。
‧步兵優勢: 。

3
© 2021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