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2023 学年考历史问答题

1. 为什么 20 世纪初巴尔干半岛会成为欧洲的“火药库”?
随着土耳其的衰落和走向解体,国际政治中出现了“巴尔干问题”。它的实质就是列强争相吞食土耳其帝国的领
土,特别是土属巴尔干半岛。半岛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谁占有它,谁就据有博
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控制通往黑海和东方的要道,因此巴尔干成为列强的重要角逐之地。列强本身的利
害关系与当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纠缠在一起,使巴尔干半岛矛盾重重,成为欧洲的火药库。

2.试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年)的影响。
(1)大战造成的损失:飞机、坦克、毒气等新式武器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大批平民百姓死于空袭、屠杀、饥
荒、瘟疫;财物损失多达 3500 亿美元左右。

(2)旧帝国的崩溃: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俄国四大帝国由于战争失利和国内矛盾激化,先后瓦解。各国领
土缩小,帝制先后被推翻。

(3)民族主义的进展:战争激发了的民族主义情绪,一些民族纷纷起来争取独立。

(4)革命运动的高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革命胜利和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使交战国的人民日益觉醒,许
多国家爆发革命运动。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也进入另一个新高潮。

(5)美国和日本的兴起:美国参战较晚,当欧洲国家忙于作战时,美国一面抓住时机发展工商业,一面与交战国做生
意,成为欧洲国家军需品和生活物资的最大供应者。战后美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在国际上一跃而为最大的资
本主义国家。日本通过战争在太平洋和中国攫取了许多土地,同时向英、法、俄提供贷款,工农业生产和出口
贸易迅速增长,也成为债权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试述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起经过、内容及影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答应战后给予印度自治权,以换取印度对英国人力物力方面的支 援 。 然 而 , 战 后
英 国 却 背 弃 了 自 己 的 诺 言 , 只 把 印 度 政 府 中 的 一 些 次 要 部 门 交 给印度人管理;并且通过法案,授权
殖民当局逮捕任何有犯罪嫌疑的印度人。这些作法引起了印度人民的强烈不满。1920 年 12 月,印度国大党通
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的“不合作运动 ” , 改 变 了 以 往 和 英 国 合 作 的 做 法 , 宣 布 要 采 取 “ 和 平 及 合 法
的手段”来取得印度的自治。

“不合作运动”的内容有:

(a)印度人拒绝或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

(b)不去英国人开办的学校上学,转入印人自办的学校就读;

(c)不去英国人的法庭诉讼,印人的纠纷由印人自己解决;

(d)不应征入伍,不缴纳税捐;

(e)抵制英货,改用印人自制物品,提倡手纺车运动,改用土布。

影响:这个从 1920 年开始到 1922 年结束的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并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


英国在东方的殖民体系,而非暴力的不合作思想,也对其他地区未来争取民族权益的领导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4.分析俄国在 1917 年发生两次革命前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情况。
(1)沙皇的专制统治:十九世纪以来的俄国,是欧洲最专制的国家,历代沙皇多是残酷无

道的暴君,民生痛苦不堪,平民在政治上的权利被剥夺殆尽,引起强烈的不满。

(2)工业革命的影响:俄国于 1861 年废除农奴制度以后,工业发展相当迅速,工人数量大增,当时,俄国工人的境遇


恶劣。因此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工人运动终于成为日后革命的主力。

(3)贫农生活痛苦: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虽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获得解放,但因须负担苛酷的租金和赋税,生活
仍旧非常痛苦,导致农民也要求革命。

(4)革命思潮的传播:19 世纪以来,西欧新思潮源源输入俄国,虚无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和恐怖主义者遍布全
国。最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潮也传入,经列宁等人的鼓吹,使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深受影响,纷纷成立政党。
(5)对外战争的失败:1905 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惨败,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更为提高。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
战爆发。俄军在战场上屡吃败仗,丧失大片土地。生产减少,粮食不足,造成各地发生大饥荒。由于上述远近因
素,终于在 1917 年俄历 2 月和 10 月爆发了两次革命。

5.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战争前后历时 6 年多,遍及世界各地,人口伤亡及经济损失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得巨大与深远。其影响有: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宗主国在亚、非殖民地的统治,为民族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二战结束后
不久,殖民地纷纷独立。

(2)在东欧和亚洲,出现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政治制度。

(3)欧洲衰落下去,美苏崛起成为超级大国,欧洲国家丧失了近代以来主宰世界的地位。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
第一军事强国;战争还刺激了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苏联的军事、经济实力也大为
壮大,与美国构成了战后世界的两极格局。

(4)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和平与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得人心。战后,国际法庭对法西斯战犯进行了审判。

(5)发展了军事思想和科学技术。

(6)促进国际间各种维持和平的组织诞生,如联合国。

6.联合国是如何成立的?试述其宗旨、基本原则与重要机构。
(1)成立:1945 年 2 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决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4 月,包括
中、美、苏、英 4 个发起国在内的 50 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旧金山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宪章》。10 月 24 日
《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这标志着联合国的成立,其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2)宗旨和原则: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及作为协调各国行
动的中心。会员国必须遵守基本的原则,包括:国家主权平等;互不侵犯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平解决国
际争端及和平共处。

(3)重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国际法庭、联合国难民专员署、联合国粮食及农
业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会等。
7.试略述冷战的特点。
冷战的特点:

(1) 不直接交战。美苏双方虽彼此对抗和斗争却不以兵戎相见。在朝鲜战争、两次柏林危机,或者古巴导弹危
机期间,双方都有可能直接交战,并由此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但这种情形却没有出现。

(2) 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杜鲁门任内,曾出现“麦卡锡主义”的反共论调;赫鲁晓夫曾与来访的美国副总统
尼克逊展开“厨房辩论”,争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孰胜孰败。然而,在这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背后,却掩盖了
美苏各自所求的国家利益、战略目标和对盟国的控制。冷战对美苏双方的影响:

8.试述冷战对美苏造成的影响。
(1) 美国方面:

(a) 冷战所付出的昂贵军备竞赛开支和海外干涉的耗费,严重影响美国的财政状况、工业生产和国际经济地位,
尤其是越战的得不偿失,更使美国“世界警察”的地位动摇。

(b) 出于冷战的需要而对西德和日本的经济扶植,却使它们在短期内发展为经济强国,成为美国的强劲对手,而且
威胁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大国地位。

(c) 处于东西方之间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冷战对峙的情况下发展起来,成为当今世界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也
是美国所始料未及的。

(2) 苏联方面:苏联付出庞大的军费及给予东欧集团经济援助,加剧其经济困难,助长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也失去了通过改革来医治苏联内部各种弊端的机会。此外,在冷战期间的几段相对平稳的缓和阶段发展起来的
与西方国家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对苏联日后的演变起了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