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Search

溫習筆記 - ⼆⼗世紀的
國際紛爭及危機:第⼀
次世界⼤戰
Show full title

Uploaded by mon cest on Mar 02, 2023

 0 ratings · 233 views · 11 pages


Document Information 

Date uploaded
Download now
Mar 02, 2023 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漫遊世界史》3 溫習筆記 課題一 二十世紀的國際紛爭及危機:
甲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年)

Available Formats
課題一 二十 紀的國際紛爭及危機:
DOC, PDF, TXT or read online from Scribd
甲 第一次 大戰(1914-1918 年)
Share this document
重點:
1. 探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成因

 
2.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和影響

何謂
Facebook 次世界大戰?
Twitter
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年)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席捲全世界的大規模戰爭。它
與拿破崙戰爭不同,所牽涉的不局限於歐洲國家,而有歐、亞、非、美、澳等洲的三十



一個國家投入其中。
這次大戰是源於列強經濟利益衝突、極端民族主義滋長、各國競相擴軍備戰、對立軍事
集團形成等因素而爆發,歷時四年多。
 Email
大戰的導火線是 1914 年的塞拉耶佛事件,戰事在 1918 年結束。

大戰的起因
Did you find this document useful?
列強經濟利益衝突

 自工業革命以後,英國成為最早的工業國。英國的重工業(如煤礦、鐵礦、造船)和輕
工業(如紡織)都比較發達,奠定了它在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作為當時頭等大國
的基礎。
 但法國和德國等歐洲國家也爭相發展工業,以期確保國力持續發展,及在國際事務
上具有一定的發言權。
 為了進一步發展工業,歐洲各國於十九世紀末紛紛推行貿易保護政策,即提高關稅
Is this content inappropriate? Report this Document
以保護本國的企業,防止先進國家的商品在本國傾銷。同時,又致力尋求國外的商品
銷售市場及原料供應地。
 這促使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加劇,它們一方面進行貿易戰,另一方面則在全球各處
激烈爭奪殖民地。
 在十九世紀末,英、法等國已建立許多殖民地;而新成立的德國也矢志與列強平起平
坐,結果發生了嚴重的鬥爭。例如,法國在北非分 別與意大利、德國發生衝突;英、德
兩國亦在西亞、非洲相互對抗。
 這些矛盾曾一再導致地區性危機的出現,使列強之間的關係日趨惡化。加上,由於民
族主義情緒高漲,爭奪殖民地往往被視作為一種爭取「國家榮譽」的角力。

© 1

《漫遊世界史》3 溫習筆記 課題一 二十世紀的國際紛爭及危機:


甲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年)

1914 年歐洲主要列強的殖民地分佈

極端民族主義滋長

 民族主義起源於十九世紀初,當時歐洲一些民族都力爭建立統一民族國家,以發展
本國經濟或擺脫外國控制。
 拿破崙戰爭前後,被征服國家的人民便提倡民族主義思想,努力爭取民族獨立。在十
九世紀後半期,意大利、德國的統一都是這方面的成功例子。
 但是到了十九世紀末,民族主義漸漸走向極端。極端民族主義 者鼓吹國民要對國家絕
對效忠,支持國家對外擴張,以增添國威。其中的例子包括:
 普法戰爭後,法國人產生了一股強烈的復仇情緒,希望打敗德國,奪回被割讓的
領土,一雪前恥。
 德國和奧匈帝國的統治者鼓吹「泛日耳曼 主義」,主張以德、奧等日耳曼民族為核
心,向西歐、東歐和南歐拓展。
 俄國提出「泛斯拉夫主義」,想把東歐、南歐所有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區,置於俄國
影響範圍之下。
 其實,這種所謂極端民族主義的情緒,就是列強之間利害衝突的表現。列強利用它使
各種衝突變得更表面化,更具感情色彩,而且更容易變得「非理性」。

各國競相擴軍備戰

 由於歐洲列強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故它們都不斷增加軍備開支,提升武器質素,

© 2

《漫遊世界史》3 溫習筆記 課題一 二十世紀的國際紛爭及危機:


甲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年)

結果導致軍備競賽日趨激烈。例如, 俄、奧、德等國透過推行徵兵制度以增加陸軍常備
軍,法國則延長義務兵役的服務期。
 在軍事技術方面,許多新式武器被相繼發明出來,例如:烈性炸藥、手榴彈、機關槍、
戰鬥機、魚雷,乃至潛水艇等等。
 列強甚至爭相建造大型戰艦「無畏艦」,以備萬一當戰事爆發時,可以爭奪海上的控
制權。這種海上的爭霸,以英國和德國最為劇烈。
 然而,這種軍備競賽,不但未能使參與者感到更為安全,反而進一步使國際形勢更
為緊張。

 1890 至 1914 年間歐洲列強的陸軍軍費支出

 1890 至 1914 年間歐洲列強的海軍軍費支出

對立軍事集團形成

 列強的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必然訴諸武力,結盟對敵。
 普法戰爭後,德國深恐法國報仇,而奧匈帝國則想對付俄國,二者便訂立了軍事同
盟。意大利也於 1882 年加入德、奧陣營。由這三國組成的軍事集團,稱為「三國同

© 3

《漫遊世界史》3 溫習筆記 課題一 二十世紀的國際紛爭及危機:


甲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年)

盟」。
 德、奧、意的相互靠攏,大大刺激了法國和俄國,於是兩國便訂立軍事協約。後來英國
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也先後和法國、俄國簽訂協約。1907 年,包括法、俄、英三國的
軍事集團組成,稱為「三國協約」。
 上述兩大軍事集團是互相猜忌和充滿敵意的。兩大集團成員國之間的任何衝突,都有
可能因著軍事盟約的緣故,而擴散成為兩大集團的「攤牌戰」。
 此外,因為法、德、英等國在全球 擁有幅員廣大的殖民地,故當戰火一旦爆發,這些
殖民地亦會成為敵方攻擊的對象。所以,兩大對立軍事集團的出現,大大加速了世界
大戰爆發的可能性。

導致大戰爆發的國際衝突

 二十世紀初,列強間的矛盾漸趨尖銳。在歐洲及其附近地區,便發生了多次國際衝突
與局部戰爭。當時衝突最為嚴重的有兩個地區:北非和巴爾幹半島。

大戰前北非地區的國際衝突

 北非是歐洲列強爭奪殖民地的焦點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這裡發生了兩次國際危
機和一場局部戰爭:
 第一次摩洛哥危機(1905-1906 年)
 法國與德國為爭奪北非,於 1905 年在摩洛哥發生衝突。結果德國讓步。
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1911 年)
 法、德兩國於 1911 年在摩洛哥再起衝突,因英國支持法國,德國只好再一次
妥協。
 意土戰爭(1911-1912 年)
 為了爭奪北非,意大利和土耳其在 1911 年爆發戰爭。結果土耳其被打敗。

大戰前巴爾幹半島上的國際衝突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數年,巴爾幹半島幾乎年年戰雲密佈。這是由於巴爾幹半島
民族複雜,小國林立,形勢混亂,再加上列強的介入,因而使當地成為了「歐洲的火
藥庫」。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巴爾幹半島發生過一次國際危機和兩場局部戰爭:
 波斯尼亞危機(1908 年)
 1908 年,奧匈帝國吞併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等地,引起塞爾維亞的抗議,以
及俄國的不滿。
 這是由於塞爾維亞希望聯合巴爾幹半島南部斯拉夫人的勢力,組成「大塞爾維
亞」,而俄國則希望充當全部斯拉夫人地區的領導者。

© 4

《漫遊世界史》3 溫習筆記 課題一 二十世紀的國際紛爭及危機:


甲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年)

 在該事件中,奧匈帝國獲得德國支持,但俄國卻得不到盟友的幫助,因此只
好讓步。
 兩次巴爾幹戰爭(1912 年及 1913 年)
 1912 年及 1913 年,巴爾幹半島上先後爆發了兩次戰爭。
 戰後,塞爾維亞的勢力坐大,直接威脅著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上的擴張。因
此,奧匈帝國千方百計要剷除塞爾維亞。

大戰的導火線:塞拉耶佛事件( 1914 年 6 月)

 自 1908 年奧匈帝國吞併波斯尼亞後,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人已對奧匈帝國極度不
滿。俄國也極力支持這種情緒。
 1914 年 6 月 28 日,奧匈帝國在波斯尼亞首府塞拉耶佛舉行軍事演習,皇太子斐迪南
大公夫婦親臨檢閱軍隊,他們在途中不幸被一名塞爾維亞激進分子所槍殺。
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塞拉耶佛事件」,它揭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序幕,成為了大
戰的導火線。

大戰的爆發

 斐迪南大公遇刺後,奧匈帝國決定對塞爾維亞宣戰;但因害怕俄國干涉,於是徵詢
盟友德國的意見,並獲得了支持。
 7 月 23 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出了最後通牒,提出十項條款,限令塞爾維亞必
須於四十八小時內答覆。其內容包括:
 制止一切反奧宣傳活動。
 懲辦進行反奧宣傳的官民。
 由奧匈帝國派人共同追捕和審判「兇手」等。
 儘管塞爾維亞接受了除最後一項以外的全部要求,奧匈帝國仍於 1914 年 7 月 28 日向
塞爾維亞宣戰。
 至 8 月 4 日,一場奧、塞之間的地區衝突已演變成第一次世界大戰。

© 5

《漫遊世界史》3 溫習筆記 課題一 二十世紀的國際紛爭及危機:


甲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年)

 奧、塞之間的地區衝突如何演變成第一次世界大戰?

大戰的經過

參戰陣營

 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國家,包括歐、美、亞、非、澳五大洲的三十一國。其中 可分為
兩大陣營:
「同盟國」(因「三國同盟」而得名):共有四國。
「協約國」(因「三國協約」而得名):共有二十七國。

戰年 同 國 協約國
1914 年 奧匈帝國、德國、土耳其 英國、法國、俄國(1917 年爆發革命,退出戰
事)、塞爾維亞、比利時、日本
1915 年 保加利亞 意大利(由原同盟國成員轉向支持協約國)
1916 年 ∕ 羅馬尼亞
1917 年 ∕ 希臘、中國、美國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參戰國及其參戰年份簡表

戰場分佈

© 6

Trusted by over 1 million members

Try Scribd FREE for 30 days to access over 125


million titles without ads or interruptions!

Start Free Trial

Cancel Anytime.

《漫遊世界史》3 溫習筆記 課題一 二十世紀的國際紛爭及危機:


甲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年)

 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席捲全球,但主要戰場在歐洲。其中 西線尤其重要,由英、法對
德作戰;其次是東線,由德、奧對俄國作戰。
 此外,同盟國和協約國還在海上及其他地區作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陣營與主要戰線

主要戰事

 1914 年 7 月 28 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 戰爭開始後,德軍實行施里芬計劃,企圖跨越比利時國境,快速攻陷法國,但未能
得逞。從此同盟國必須在東線及西線上兩面作戰。
 1915 年,德、奧在東線打敗俄國,但未能使它崩潰。
 1916 年 7 月,英、德雙方的戰機開始投入戰鬥,此後「空戰」漸成為重要的戰爭模式。
 9 月,英國把坦克運用在西線上,從此「塹壕戰」漸失效用。
 1917 年 2 月,德國實施無限制潛艇戰,企圖封鎖英國。
 4 月,美國向德國宣戰。
 11 月,俄國發生「十月革命」,沙俄政權被推翻。不久,俄國新政府退出戰爭,東線
戰事告一段落。
 1918 年初,德軍傾全力在西線發動多次攻勢,結果屢戰屢敗。此後,協約國軍隊全
面反攻。
 9 月至 11 月初,同盟國的保加利亞、土耳其和奧匈帝國先後投降。
 11 月 11 日,德國也和協約國簽訂停戰協議,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大戰的結果

© 7

Share this document


    

You might also like

Document 3 pages

2022學年下學期⾼⼀級歷史
考試 複習資料(有答案)
Chao Yulia
No ratings yet

Document 137 pages

Ch05 戰爭與歷史傷痛
許詠絜
No ratings yet

Document 48 pages

WW1原因1
⽢卓鵬
No ratings yet

Magazines Podcasts

Sheet music

Document 27 pages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
演变
祁某⼈
No ratings yet

Document 23 pages Download


第⼆⽬雅尔塔会议与德⽇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