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三單元:二次世界戰後之國際政經情勢

一、 地緣政治與世界大戰
(一) 心臟地帶論
麥金德:世界將成為一整體,歐亞非三洲為一世界島,…歐亞兩洲之接界地區,
西起俄國之伏爾加河,東至中國黃河流域,北至西伯利亞,南至印度,此片地
區為世界之心臟,誰能控制心臟地區,就能控制世界島,誰能控制世界島,就
能統治世界。
(二) 海權論
馬漢:所謂海權,為強大之海軍,海外基地以及海上不受敵國侵犯之安全航線
之總和。擁有海權,就可以以海制陸。以海制陸的方法只需控制海峽、島嶼與
運河即可。
(三) 邊緣地帶論
史派克曼::挪威、西歐、義大利、巴爾幹半島、土耳其、中東、印度、中國
東南半壁以及朝鮮半島,為包圍心臟地帶之內新月行地帶(邊緣地帶)。冰島、英
倫三島、伊比利半島、北非沿岸、亞丁、錫蘭、中南半島、菲律賓、琉球、台
灣、日本至千島群島則為外新月形地帶。誰能控制邊緣地帶,就能統治歐亞大
陸,誰能統治歐亞大陸,就能控制世界之命運。

二、 二次世界大戰後之歐洲情勢
(一)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軸心國間之同盟關係
----- 奇異的同盟與不穩的同盟
(二) 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軍事與政治策略未能配合之誤失
----- 諾曼地登陸
----- 邱吉爾建議於巴爾幹半島開闢第二戰場,未被美國接受,而
只於希臘展開單獨行動。
(三) 戰後歐洲衝突得焦點:德國問題
1. 列強分區佔領德國
2. 德國之分裂
3. 柏林問題

1
柏林市被分區佔領:
北邊:法國佔領區
西邊:英國佔領區
南邊:美國佔領區
東邊:蘇聯佔領區

◎ 法國佔領區、英國佔領區與美國佔領區於 1949
美、英、法在柏林之佔領區合併→西柏林,在西方國家之共管之
下,最後交由西德政府管轄,但地位特殊。
◎ 蘇聯佔領區→東柏林→為東德首都
◎ 蘇聯曾要脅切斷西柏林對外通道→柏林危機
柏林危機共有三次,第一次發生於 1948 年,又稱「柏林封鎖」,是冷戰
開始後其中一個最早發生的危機,其導火線為 1948 年 6 月 24 日
蘇聯阻塞鐵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 1949 年 5 月 11 日蘇聯宣
布解除封鎖,停止行動之後,危機緩和。第二次發生於 1958 年,
蘇聯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英美法六個月內撤出西柏林駐軍,後來
以蘇聯讓步完結。第三次發生於 1961 年,蘇聯重新提出西柏林
撤軍要求,事件以蘇聯在東柏林築起柏林圍牆結束,美蘇關係以
蘇聯凍結柏林問題而得以緩和。
2
三、 二次世界大戰後亞洲衝突的焦點:中國內戰
(一) 日本投降與國共受降之戰
日本投降是指 1945 年 8 月 15 日大日本帝國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且於
同年 9 月 2 日舉行投降儀式並正式簽署降書的歷史事件。
1945 年 8 月 6 日與 8 月 9 日美軍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另一方面蘇
聯則在 1945 年 8 月 9 日午夜過後已經向日本宣戰的蘇聯軍隊迅速入侵日本
的殖民地關東州以及掌管滿洲地區的傀儡政權滿洲國等地。
1945 年 9 月 2 日上午 10 時包括日本、美國、中華民國、蘇聯、英國、澳洲、
加拿大、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荷蘭和紐西蘭代表在停靠於東京灣的美
國軍艦密蘇里號戰艦 (BB-63)上舉辦投降儀式,日本政府官員於此簽署《降
伏文書》,正式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雙方的軍事行動。
1945 年 10 月 25 日,依照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發布的《一般命令第一
號》,中華民國將領代表同盟國接受在臺日軍投降。臺北公會堂受降典禮
台上掛有同盟國英、中、美、蘇四國同等大小的國旗,以及聯合國旗。從
此種下台灣地位未定論之說詞。

(二) 國共內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成立
至 1949 年,徐蚌會戰國民政府軍隊潰敗之後,中國大陸很快被人民解放軍
控制,並於 10 月 1 日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退至台灣。

四、 其他地區之政經情勢
◎ 中、東歐之赤化
中東歐之波蘭, 捷克等國建立清一色共黨政權
◎ 越南之分裂
10 世紀越南擺脫中國統治正式建國,其後經歷多個朝代,有分有合,19
世紀中晚期,法國征服越南,對越施行殖民統治。1945 年 8 月,越南獨立
同盟會發動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獨立。1954 年,越南獨立同盟會在奠邊府
戰役中大敗法國軍隊,迫使法國勢力撤離並承認越南獨立,隨後的日內瓦
會議約定以北緯 17 度線為界兩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統
治,南方則先後建立了越南國及越南共和國(南越)。翌年越南戰爭爆發,
由西方陣營國家支持的南越對抗東方陣營國家支持的北越。美國在戰爭中
蒙受嚴重損失,逐步退出戰場。1975 年 4 月 30 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貢,
自此成功統一全國。

◎ 韓國之分裂
1895 年清朝在甲午戰爭(1894 年–1895 年)敗給日本,與日本簽署《馬
關條約》。依照條約朝鮮不再是清朝的藩屬國。1945 年 2 月,第二次世界
3
大戰結束後,根據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鮮半島由中國、美國、英國、蘇
聯 4 國共同託管。此後朝鮮半島先後被劃分為南北兩塊勢力範圍:由蘇聯
軍事政府管理的北部以及美軍政廳統治的南部,兩者在 1948 年後分別獨立
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及「大韓民國」。1950 年 6 月 25 日,韓戰
爆發。因蘇聯等共產國家缺席,導致當時美國等主導的聯合國投票發動聯
合國軍支援韓國。聯合國軍支援的韓國同蘇聯和抗美援朝方針指導下的中
華人民共和國支持的朝鮮最終在 1953 年 7 月 27 日簽署停戰協議。朝鮮半
島沿三十八度線非軍事區劃分為兩個國家。

◎ 中東之混亂與以阿問題
2 千多年以前猶太人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 (即今日居住的地方)。19 世紀末,許
多居住在歐洲的猶太人開始向鄂圖曼帝國蘇丹或土地分封者購買迦南一帶的沼
澤濕地和沙漠地並移民遷入,與當地阿拉伯人屢有衝突。
英國於 1917 年宣布貝爾福宣言,支持「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屬於自己的國
家」。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鄂圖曼帝國瓦解,英國取得中東部分地區的委任
託管權,即為現今的以色列、約旦、約旦河西岸地區和加薩走廊。
由於二戰期間猶太人受到納粹德國的大量屠殺,引起世人對猶太人之同情。聯
合國在 1947 年 5 月 15 日召開特別委員會,並於此後通過讓猶太人和阿拉伯人
分別治理的法案,由於此一分治法案偏袒以色列,以色列獲得較好較多的土地,
招致阿拉伯國家的強烈不滿。1948 年 5 月 14 日,以色列正式宣布獨立時,馬上
爆發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也開啟了迄今超過 70 年的以阿衝突。

◎ 非洲地區
二戰之後,非洲地區很快陷入美、蘇兩大強權角逐之場所。

五、 問題討論
1. 何謂心臟地帶論 (陸權論)? 它對二次大戰納粹德國與日本之戰略造
成了那些影響?
2. 何謂邊緣地帶論? 它對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之戰
略造成那些影響?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