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COVID-19防疫戰 75

COVID-19(武漢肺炎)防疫戰—成功守住台灣之關鍵

黃萬翠1 陳瑛瑛2*

摘 要: COVID-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簡稱武漢肺 感染管制措施 ,包括病人分流 、維持良好通風與環


炎)引發了本世紀最大規模人類與病毒的戰疫。 境清潔等策略 ,而個人防護裝備(personal protective
目前證據顯示 SARS-CoV-2 病毒主要由近距離飛 equipment, PPE)與手部衛生是整體預防措施的最後一
沫 、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 ,傳染力在症狀出現前
道防線( 疾管署 ,2020c)。
1–2 天直到症狀出現後 7–10 天 ,由於發病早期常
全球疫情持續延燒 ,仿佛電影「 全境擴散」 (Con-
不易察覺症狀或及時介入措施 ,僅發現和隔離有
tagion)及「 流感」 (The Flu)的情節真實上演。針對疫
症狀的患者可能不足以遏制疾病的流行。因此 ,
控制源頭並阻斷傳播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包括適 情控制 ,目前雖然尚無法確知哪一種防疫作為是最好
時佩戴口罩 ,做好個人防護及維持必要的社交距 或最有效 ,但可以確定即早介入並落實多面向策略 ,
離。台灣汲取 SARS 經驗至少準備了 17 年 ,即早 將可獲得較好的控制。以台灣為例 ,從中央指揮體系
介入並落實多面向策略 ,讓台灣在此次疫情因應 啟動到依疫情等級展開各項應對 ,如將 COVID-19 納
及對策上展現亮眼 ,也受到國際間讚賞。本篇以 入法定傳染病 、邊境管制 、控制社區傳播 、實驗室
感染管制角度討論 COVID-19 防疫關鍵 ,從台灣 診斷監測 、傳染病防治醫療網運作 、個人防護裝備的
抗疫模式 、醫院感染管制到全民防護 ,強調詢 庫存和分配 、宣導教育( 戴口罩 、勤洗手 、保持社交
問 TOCC(travel history, occupation, contact history,
距離)與打擊虛假信息等(Taiwan Centers for Disease
cluster)
、手部衛生 、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裝備及保
Control, ROC, 2020)
。在這些策略推動及有效執行下 ,
持安全距離對防疫的重要性 ,守好最基本的個人
使得台灣相較於大多數國家的疫情更能控制得宜。第
防線 ,以提供病人及其他工作人員安全的環境。
一線健康照護人員(health care personnel, HCP)是醫療
關鍵詞: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武漢肺炎)、防護措施 、 機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者 ,尤其在疫情時期面臨與可
手部衛生 、口罩。 能感染者的直接或間接接觸及照護 ,萬一有破口就會
讓病毒有機可乘 ,因此 ,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是保護
HCP 避免感染最重要的護身符。
本篇以感染管制角度討論 COVID-19 防疫關鍵 ,
前 言
從台灣抗疫模式 、醫院感染管制到全民防護 ,強調
自 2019 年 11 月 中 國 武 漢 出 現 不 明 原 因 肺 炎 開 詢問旅遊史(travel history)、職業別(occupation)、接
始 ,由全新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evere 觸史(contact history)及是否群聚(cluster)、手部衛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生 、正確使用 PPE 及保持安全距離對防疫的重要性 ,
所 引 發 的 新 型 冠 狀 病 毒 感 染 症(coronavirus disease HCP 透過平時感染管制概念的累積奠定基礎 ,肩負
2019, 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簡稱武漢肺 對民眾教育宣導之責任 ,從促進全民養成良好衛生習
炎)已造成全球大流行。至今短短 5 個多月 ,病毒已 慣及防疫觀念紮根社會 ,以便在疫情來襲時能從容應
蔓延全球 187 國 ,逾 447 萬人感染 ,30 萬人死亡( 疾 對 ,守住最基本 ,也是最後一道的防線。
病 管 制 署 ,2020d)。 從 中 國「 鎖 國 防 疫 」到 各 國 撤
僑 、禁航及歐美多國關閉邊境 ,嚴峻的疫情堪稱本 SARS-CoV-2 傳播途徑
世紀最大規模人類與病毒間的戰疫。依據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簡稱疾管署)之醫療機構因應 COVID-19 目前證據顯示 SARS-CoV-2 主要由近距離飛沫 、
感染管制措施指引指出 ,要控制此疾病有賴於適當的 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Lai, Shih, Ko, Tang, & Hsueh,
接受刊載:109 年 5 月 20 日 https://doi.org/10.6224/JN.202006_67(3).10
1 臺北榮民總醫院感染管制室暨護理部護理師 2 臺北榮民總醫院感染管制室暨護理部護理長兼任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院護理學系副教授

* 通訊作者地址:陳瑛瑛 112 臺北巿北投區石牌路二段 201 號 電話:(02)2875-7462;E-mail:yychen@vghtpe.gov.tw

護理雜誌 67 卷 3 期 ‧ 中華民國 109 年 6 月


76 The War Against COVID-19

2020)。病毒在環境中的存活包括在空氣中 3 小時 , 括培訓HCP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裝備等是必須的(Wong,
銅質表面 4 小時 ,硬紙板表面 24 小時 ,以及塑料和不 Leo, & Tan, 2020)。因為有症狀前和無症狀者都可能
鏽鋼表面達 2 到 3 天;部分冠狀病毒會讓動物出現腹 會傳播 ,建議在難以維持社交距離的環境掩覆口鼻或
瀉症狀 ,糞便中也可找到病毒 ,甚至通過呼吸道飛 使用口罩 ,有呼吸器病人改以密閉式抽痰系統 ,進
沫和糞便排出而對病室及浴室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此 入醫院的每個人都應戴口罩以防口沫噴濺 ,更重要的
外 ,也可能藉由物體表面接觸等方式傳播 ,因此 , 是 ,照護病人時 HCP 應持續佩戴合適的 PPE( 如 N95
嚴格遵守手部衛生和環境清潔是必要的(Ong et al., 口罩 、護目鏡 、防護衣和手套)及接受手部衛生及
2020; van Doremalen et al., 2020; Young et al., 2020)。 PPE 使用相關教育(CDC COVID-19 Response Team,
由於目前尚無疫苗可預防冠狀病毒感染 ,也使得預防 2020; Heinzerling et al., 2020)。關鍵防疫措施如下。
措施更顯重要。
研究指出 COVID-19 確診者發病一週內的病毒傳 一 、配合國家政策:全民參與
染力最高 ,在症狀出現前 1–2 天直到症狀出現後 7–10 防疫視同作戰 ,需要全國人民共同抗疫 ,疾管
天具傳染力 ,所以防護作為並非病人出現症狀才開 署「 防疫醫師」團隊負責流行病學 、疫情調查及找出
始(Cheng et al., 2020)。由於發病早期常不易察覺症 病源並提出防治策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快速介
狀或及時介入措施 ,僅發現和隔離有症狀的患者可能 入精準防疫 ,每日召開記者會即時公告防疫措施 ,
不足以遏制疾病的流行 ,建議適時佩戴口罩 ,做好 包括邊境管制 、疑似者分流 隔離 檢驗 、完整的
個人防護及維持必要的社交距離(Cheng et al., 2020; 疫調及接觸者追蹤 、洗手 、保持社交距離及公開場
所一律戴口罩等。醫院則全力配合國家政策 ,落實各
Siordia, 2020)
。因此 ,配合國家政策推動全民維持良
項防疫措施。
好戴口罩 、勤洗手等衛生習慣 、HCP 即早發現疑似
個案並及時採取防護措施等 ,是阻斷病毒傳播的防疫
二 、掌握旅遊史 、職業別 、接觸史及是否群聚
關鍵。
詢問 TOCC(travel history, occupation, contact his-
tory, cluster)的目的是為了早期偵測及發現個案 ,即
關鍵防疫措施 時安置個案與暴觸者。當疾病流行初期尚未擴散時 ,
有疫區旅遊史是重要流行病學條件( 蘇等 ,2020)。
台灣汲取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2015 年南韓多家醫院爆發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經驗及這17年來的準備 ,
感染症(MERS-CoV)院內感染群聚事件 ,即由於未
在此次疫情因應及對策上展現亮眼 ,也受到國際間多
落 實 TOCC 而 造 成 186 人 罹 病 36 例 死 亡( 蔡 、 王 ,
方讚賞;包括近年來 H1N1、H7N9 流感 、以及伊波拉
2015)。因此 ,當病人即使出現輕微症狀 ,若有流行
病毒等幾波國際疫情 ,台灣因應得宜並未發生疫災。
病學線索者臨床人員仍必須提高警覺 ,此韓國群聚事
源頭控制(source control)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也是阻 件提醒我們早期偵測 、隔離及通報的重要性。透過各
斷傳播的措施之一。台灣早在 2020 年 2 月 2 日便提醒 種宣導教育不斷提醒醫療人員疑似個案詢問 TOCC,
進入醫院民眾與陪病者戴口罩 ,規定醫院應有主動提 希望病毒可有效阻絕於院外。
供口罩機制或口罩販售之服務( 疾管署 ,2020c)。美
國疾病管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 三 、手部衛生:防護措施根基
vention, 2020)於 4 月 13 日也提出源頭控制措施以防止 洗手可清除手上的致病菌 ,以減少細菌或病毒
疾病傳播 ,病人及探病者到醫院時以布蓋住口鼻。有 之傳播 ,是預防感染最簡單且重要的方法。2005 年
咳嗽或呼吸道症狀病人( 傳染風險高)戴口罩是最直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9)提出「Clean Care is
接阻斷源頭的方法 ,如無法佩戴口罩則要求病人咳嗽 Safer Care」大力推動手部衛生運動 ,延續於 2009 年
或打噴嚏時用衛生紙遮住口鼻 ,落實呼吸道衛生及咳 提出「SAVE LIVES: Clean your Hands」,持續推動全
嗽禮節 ,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球手部衛生運動 ,特別強調洗手 5 時機 ,減少 HCP 及
醫療院所平時也經由整備 、教育 、每年動線演 醫療環境之病原菌傳播。國內自 2006 年起響應全球推
練及評估儲備 PPE 安全庫存量等建構防疫量能。而有 廣手部衛生至今已 15 個年頭 ,手部衛生在感染管制
系統地增強人員處理新興傳染病暴發的應變能力 ,包 扮演著重要角色。

The Journal of Nursing ■ Vol. 67, No. 3, June 2020


COVID-19防疫戰 77

一項隨機對照研究發現 ,推廣手部衛生使用肥 1. 口罩種類及使用時機


皂洗手 ,可以預防兒童的腹瀉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口罩結構一般分三層,由外而內依次為防水
(Luby et al., 2005)。也有研究指出出現流感症狀 36 小 層 、過濾層及吸水層。防水層用以阻擋飛沫 、水滴 、
時內執行手部衛生和戴口罩 ,可以防止流感病毒在家 灰塵及血液等;過濾層與醫用口罩之細菌過濾效率有
庭內傳播(Cowling et al., 2009)。國內 COVID-19 本土 關;吸水層又可稱為親膚層與配戴時之舒適度有關
( 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9)。各類醫用口罩應符合國家
案例中有多起家戶內次波感染或密切接觸者感染 ,近
標準 ,或其他具等同性國際標準之性能規格要求 ,
距離接觸之家庭接觸者被傳染的風險較高 ,居家隔離
相關法規標準 、性能及規格整理如附件二說明。以
或檢疫者若能落實勤洗手 、戴口罩及環境清潔應能將
COVID-19 為例 ,使用第一等級的一般醫用口罩與第
傳播風險降至最低。
二等級的外科口罩 ,皆可達到防護效果( 食品藥物管
「 洗手」看似簡單 ,但如何在正確時機洗手並非 理署 ,2020)。醫用口罩可簡單分為一般醫用口罩 、
易事 ,手部衛生可預防醫院交互感染 ,但通常工作 外科口罩及 N95 口罩三類 ,以下概述這三種口罩的使
人員順從性不佳(Pittet, 2000)。故手部衛生的遵從性 用目的及時機:首先 ,一般醫用口罩係用來防止人與
是感染管制監測的重點項目之一 ,必需要透過持續性 人之間的微生物 、體液及粒狀物質傳遞( 未測試抗合
的教育 、宣導及監測來提醒 HCP 洗手之重要性 ,才 成血液穿透性);其次 ,外科口罩則除一般醫用口罩
能使洗手遵從性維持平穩。 性能要求外 ,因考量手術中增加之風險 ,具預防血
液穿透效果( 通過抗合成血液穿透性試驗);最後 ,
四 、口罩及防護衣:抗疫防護罩 N95 口罩適用於照護確診或疑似空氣傳播疾病病人 ,
醫院感染管制單位大多依據國家政策及國內外文 或替飛沫傳播疾病病人執行會產生飛沫微粒醫療處置
( 如支氣管鏡檢查 、呼吸道插管 、引發咳嗽取痰 / 噴
獻與院內實務結合 ,制定適合醫院特性的標準作業流
霧吸藥的醫療過程 、抽吸呼吸道分泌物 、使用高速
程。依疫情進展 、疾病與傳播力的了解及防疫物資
器材進行病理解剖或肺部手術等)時使用( 食品藥物
多寡等調整防護等級。PPE 使用應依傳播方式 、不同
管理署 ,2020;疾管署 ,2020c)。
時機及不同風險程度 ,來選擇最適合之裝備。例如:
2. 口罩使用注意事項
發燒篩檢站為醫院前哨站 ,病人不確定性及多樣性 (1) 口罩需完全覆蓋口和鼻
最高;採集檢體時可能暴露病毒量較高;負壓隔離室 口罩使用時須完全覆蓋口和鼻 ,N95 口罩需執
病人可能為確診或高度疑似個案;已檢驗 1 次 SARS- 行密合度檢點(fit check),方能保護使用者。根據
CoV-2 陰性個案可能相對風險較低等 ,皆需因應不 某醫院發生 COVID-19 群聚調查 ,罹患 COVID-19 之
同的場域或工作特性 ,以及接觸風險而選擇正確的 HCP 3 人中 ,有 2 人照護個案時未戴口罩 ,另 1 人大
防護裝備。為提供 HCP 在使用 PPE 時適當的準則 , 部分時間有戴但說話時偶爾取下口罩(Heinzerling et
筆者服務的醫院依據疾管署(2020b)公告之「 因應 al., 2020)。臨床常見的缺失包括口罩未蓋住鼻子 、下
COVID-19 疫情 ,醫療照護工作人員個人防護裝備建 拉至下巴 、習慣性摸口罩外側 、說話時將口罩拉下
議」,考量上述風險因素 ,同時參酌疫情變化 、物資 等 ,這些動作都將暴露於風險下。
儲備量及病人收治單位的特性 ,時經多次修定後 , (2) 口罩更換時機及保存
依通報類別及採檢結果分類 ,制定「 照護疑似或確診 依疾管署建議 ,一般民眾或醫院內不接觸病人之
行政人員 ,若使用一般口罩而需重複使用時 ,限定
COVID-19 個人防護裝備使用建議表」
( 附件一)。以
為同一人使用;若出現髒污 、破損 、潮溼 、或呼吸
下主要針對口罩及防護衣使用詳作說明。
有異味等情形則需要更換 ,而第一線直接接觸病人的
( 一)口罩
HCP、照服員 、掛號櫃檯人員及病房書記等 ,須全程
依疾病傳播途徑和臨床執行措施所產生的風
佩戴口罩( 疾管署 ,2020a)。通常口罩應每天更換 ,
險 ,選用適當的口罩種類。例如暴露於霧化器治療
當髒污或潮濕時應立即更換 ,不可懸掛頸上或放口
(nebulizer treatments)患者及較長時間(120 分鐘)暴 袋內再使用;若需同一人重覆使用 ,脫下口罩後將口
觸 COVID-19 病人( 如身體評估)可能增加傳播風險 罩放置於乾淨 、透氣的容器內( 如紙袋等)保存 ,保
(Heinzerling et al., 2020)。因此 ,不只要戴口罩 ,正 存口罩之容器應於使用後丟棄或定期清潔( 疾管署 ,
確戴好更重要。 2020a)。

護理雜誌 67 卷 3 期 ‧ 中華民國 109 年 6 月


78 The War Against COVID-19

( 二)防護衣 實執行照護 ,在此次疫情發揮了最大效益;全民在疫


防護衣主要保護人員的皮膚及工作服 ,避免遭受 情中也表現普遍良好的衛生習慣( 公共場所一律戴口
病人血液 、體液等或環境中感染物質的污染。當 HCP 罩 、洗手)及紀律( 保持社交距離),也是很重要的
執行醫療措施或照護病人 ,預期皮膚或工作服有可能 一環。「 養兵千日 ,用在一時」,好習慣的養成並非
被感染物質噴濺或污染時 ,應加穿防護衣。 旦夕 ,在政府及各醫療院所多年的手部衛生及咳嗽禮
1. 防護衣種類及使用時機 節宣導下 ,這些衛生習慣在這次 COVID-19 疫情中起
疾管署針對 COVID-19 之個人防護裝備建議 ,則 了類似群體免疫效果 ,佩戴口罩更成為全民生活的一
依暴觸風險分為:(1) 防潑水(fluid repellent)防護衣 部分。COVID-19 疫情造成多國( 含歐美)暴發群聚感
用來執行未直接接觸病人之醫療照護行為時使用 , 染 ,嚴重影響醫療量能 ,死亡率也隨之增加 ,但台
如量體溫 、血壓 、照 X 光及發藥 、更換輸液等。(2) 灣確診個案致死率1.59% 低於全球的6.74%( 疾管署 ,
防水(fluid resistant)防護衣用於執行血液 、體液 、 2020d)。雖然國內目前有 10 例不明感染源之本土個
排泄物等噴濺風險之醫療照護行為;呼吸道檢體採 案 ,但並未造成第二波社區或醫院內傳播 ,顯見國
集( 如咽喉擦拭液 鼻咽拭子) ;執行可能產生飛沫 內的防疫成效。
微粒(aerosol)的醫療處置如支氣管鏡檢查 、呼吸道 台灣疫情逐漸趨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始
插管 、引發咳嗽取痰 噴霧吸藥的醫療過程 、抽吸 逐步解封之際 ,鄰近中國武漢 、吉林和南韓首爾卻
呼吸道分泌物 、使用高速器材進行病理解剖或肺部 又發生新一波群聚感染 ,國際疫情仍顯嚴峻。因此 ,
手術等。防水防護衣可以防水圍裙外加防潑水防護衣 我們仍不能掉以輕心 ,現階段各醫院仍需配合國家政
( 注意外層防護衣必須覆蓋內層防水圍裙)取代( 疾管 策 ,做好源頭控制:醫院入口管制 ,來院民眾詢問
署 ,2020c)。 TOCC、量體溫及戴口罩;儲備足夠防疫物資以維持
2. 使用注意事項 個人防護措施:HCP 選擇合宜的 PPE 並正確穿脫 ,養
整體而言 ,防護裝備外側正面 ,是比較有機會 成照護病人全程戴口罩的好習慣;落實手部衛生:人
接觸到可能有病原體存在之病人身體 、分泌物或污染 員相互提醒 ,做好 5 時機正確洗手。繼續守好最基本
環境的區域 ,故防護衣要能覆蓋工作服或及膝 ,並 的防線 ,以提供病人及其他工作人員安全的環境 ,
綁妥頸及腰部帶子(Siegel, Rhinehart, Jackson, Chiarel- 一起走完 COVID-19 的嚴峻考驗。
lo, & the Healthcare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 2019)。若工作服污染 ,就有機會造成間 參考文獻
接接觸傳播 ,因此 ,預期工作服會接觸到病人或環
境時需穿著防護衣。筆者服務的醫院臨床實務訪查 食 品 藥 物 管 理 署(2019,6 月 28 日 ). 公 告 訂 定「 醫 用 面
中 ,未綁防護衣腰帶或頸帶是最常見缺失 ,如此會 ( 口 )罩 製 造 工 廠 品 質 管 理 指 引 」. 取 自 https://www
使防護衣汙染面加大 ,在脫除裝備時增加汙染自身工 .fda.gov.tw/TC/siteListContent.aspx?sid=310&id=30392
作服的風險。 [Taiwan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ROC. (2019,
June 28). Announcement “guidelines for quality manage-
ment of medical face mask manufacturing plants”. Re-
結 語
trieved from https://www.fda.gov.tw/TC/siteListContent
SARS 經驗後 ,台灣就著手為有效應對未來可 .aspx?sid=310&id=30392]
能再發生的傳染病做準備 ,如醫院每年舉辦新興傳 食品藥物管理署(2020,2 月 3 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染病 、防護裝備穿脫教育及應變計畫實務演練等。 (COVID-19,簡稱武漢肺炎)口罩 Q&A. 取自 https://
COVID-19 疫情來襲 ,各醫療院所及時起動各項防疫 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11139 [Taiwan
措施 ,落實病人分流 、收治 、陪探病管理及正確個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ROC. (2020, February 3).
人防護裝備使用; 「 感染管制」團隊多年來對各項防 Q&A on face masks during the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護措施概念的推廣及病人收治動線演練的累積 ,反覆 (COVID-19) outbreak.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da
不斷的教育宣導手部衛生及呼吸道衛生等 ,奠定良好 .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11139]
感染管制基礎;而「 醫療團隊」則展現醫療實力及落 疾 病 管 制 署(2020a,4 月 13 日 )
.COVID-19( 武 漢 肺 炎 )

The Journal of Nursing ■ Vol. 67, No. 3, June 2020


COVID-19防疫戰 79

醫療機構感染管制 Q&A. 取自 https://www.cdc.gov.tw/ health care personnel with COVID-19 - United States, Feb-
File/Get/k7D_9wh6QMC9VjzDVN5prA [Taiwan Centers ruary 12-April 9, 2020.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for Disease Control, ROC. (2020a, April 13). Infection Report, 69(15), 477–481. https://doi.org/10.15585/mmwr
control Q&A for the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mm6915e6
in healthcare setting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dc.gov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0, April 13).
.tw/File/Get/k7D_9wh6QMC9VjzDVN5prA] Criteria for return to work for healthcare personnel with
疾病管制署(2020b,4月16日).因應COVID-19( 武漢肺炎) confirmed or suspected COVID-19. Retrieved from http://
疫情 ,醫療照護工作人員個人防護裝備建議 .取自 www.nwcemss.org/assets/1/infection_control_reference_
https://www.cdc.gov.tw/File/Get/97KAymDD_k7IqwBje materials/CDC_Return-to-work_guidelines_4-13-20.pdf
OQ4Sw [Taiwa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ROC. Cheng, H. Y., Jian, S. W., Liu, D. P., Ng, T. C., Huang, W.
(2020b, April 16).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 T., & Lin, H. H. (2020). Contact tracing assessment of
recommendations of health care personnel during the novel COVID-19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Taiwan and risk at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outbreak. Retrieved from different exposure periods before and after symptom onset.
https://www.cdc.gov.tw/File/Get/97KAymDD_k7IqwB JAMA Association Internal Medicine. Advance online pub-
jeOQ4Sw] lication. https://doi.org/10.1001/jamainternmed.2020.2020
疾 病 管 制 署(2020c,4 月 16 日 ). 醫 療 機 構 因 應 COVID Cowling, B. J., Chan, K. H., Fang, V. J., Cheng, C. K. Y., Fung,
19( 武漢肺炎 ) 感染管制措施指引 .取自 https://www.cdc R. O. P., Wai, W., ... Leung, G. M. (2009). Facemasks and
.gov.tw/File/Get/D5RunZK62wxSDCnXhj80gQ [Taiwan hand hygiene to prevent influenza transmission in hous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ROC. (2020c, April 16). holds: A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 Annals of Internal Medi-
Preventing the transmission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ine, 151(7), 437–446. https://doi.org/10.7326/0003-4819-
(COVID-19) in healthcare settings. Retrieved from https:// 151-7-200910060-00142
www.cdc.gov.tw/File/Get/D5RunZK62wxSDCnXhj80gQ] Heinzerling, A., Stuckey, M. J., Scheuer, T., Xu, K., Perkins,
疾 病 管 制 署(2020d,5 月 15 日 ). 嚴 重 特 殊 傳 染 性 肺 炎 K. M., Resseger, H., ... Epson, E. (2020). Transmission of
(COVID-19,武漢肺炎).取自 https://www.cdc.gov.tw/ COVID-19 to health care personnel during exposures to a
[Taiwa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ROC. (2020d, May hospitalized patient - Solano County, California, February
15). Severe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Re- 2020.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69(15),
trieved from https://www.cdc.gov.tw/] 472–476. https://doi.org/10.15585/mmwr.mm6915e5
蔡慧頻 、王貞仁(2015).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 Lai, C. C., Shih, T. P., Ko, W. C., Tang, H. J., & Hsueh, P. R.
─南韓事件的發展與省思.科學發展 ,513,30–33。 (2020).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Tsai, H. P., & Wang, J. R. (2015). MRSE-CoV─Develop- (SARS-CoV-2) and 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
ment and reflections on the South Korean incident. Science The epidemic and the challenges. International Jour-
Development, 513, 30–33.] 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55(3), 105924. https://doi
蘇韋如 、鄒宗珮 、蘇家彬 、陳孟妤 、魏欣怡 、吳佩圜… .org/10.1016/j.ijantimicag.2020.105924
李欣純(2020).2020 年 1 月至 2 月臺灣嚴重特殊傳染 Luby, S. P., Agboatwalla, M., Feikin, D. R., Painter, J., Billhim-
性 肺 炎(COVID-19)首 18 例 確 診 病 例 初 步 分 析.疫 er, W., Altaf, A., & Hoekstra, R. M. (2005). Effect of hand-
情報導 ,36(8),117–126。[Su, W. J., Tsou, T. P., Su, washing on child health: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C. P., Chen, M. Y., Wei, H. Y., Wu, P. H., ... Lee, H. C. The Lancet, 366(9481), 225–233. https://doi.org/10.1016/
(2020).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first 18 confirmed S0140-6736(05)66912-7
cases of severe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in Ong, S. W. X., Tan, Y. K., Chia, P. Y., Lee, T. H., Ng, O. T.,
Taiwan from January to February 2020. Taiwan Epidemi- Wong, M. S. Y., & Marimuthu, K. (2020). Air, surface
ology Bulletin, 36(8), 117–126.] https://doi.org/10.6524/ environmental, and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con-
EB.202004_36(8).0002 tamination b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
CDC COVID-19 Response Team. (2020). Characteristics of navirus 2 (SARS-CoV-2) from a symptomatic patient.

護理雜誌 67 卷 3 期 ‧ 中華民國 109 年 6 月


80 The War Against COVID-19

JAMA, 323(16), 1610–1612. https://doi.org/10.1001/jama M. G., Gamble, A., Williamson, B. N., ... Munster, V. J.
.2020.3227 (2020). Aerosol and surface stability of SARS-CoV-2 as
Pittet, D. (2000). Improving compliance with hand hygiene in compared with SARS-CoV-1.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hospitals. 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 of Medicine, 382(16), 1564–1567. https://doi.org/10.1056/
21(6), 381–386. https://doi.org/10.1086/501777 NEJMc2004973
Siegel, J. D., Rhinehart, E., Jackson, M., Chiarello, L., & the Wong, J. E. L., Leo, Y. S., & Tan, C. C. (2020). COVID-19 in
Healthcare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
Singapore-current experience: Critical global issues that
mittee. (2019, July). Guideline for isolation precautions:
require attention and action. JAMA, 323(13), 1243–1244.
Preventing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agents in healthcare
https://doi.org/10.1001/jama.2020.2467
setting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dc.gov/infectio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9). A guide to the implemen-
control/guidelines/isolation/index.html
tation of the WHO multimodal hand hygiene improve-
Siordia, J. A., Jr. (2020).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features
ment strategy. Geneva, Switzerland: Author. Retrieved
of COVID-19: A review of current literature. Journal of
from https://www.who.int/gpsc/5may/Guide_to_Imple
Clinical Virology, 127, 104357. https://doi.org/10.1016/j.jcv
.2020.104357 mentation.pdf?ua=1

Taiwa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ROC. (2020, April 14). Young, B. E., Ong, S. W. X., Kalimuddin, S., Low, J. G., Ta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VID-19 in Taiwan. Retrieved S. Y., Loh, J., ... Lye, D. C. (2020). Epidemiologic features
from https://www.cdc.gov.tw/File/Get/BP3BUx0flJct5_ and clinical course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SARS-CoV-2
OSV4WCaw in Singapore. JAMA, 323(15), 1488–1494. https://doi.org/
van Doremalen, N., Bushmaker, T., Morris, D. H., Holbrook, 10.1001/jama.2020.3204

引用格式 黃萬翠 、陳瑛瑛(2020).COVID-19( 武漢肺炎)防疫戰—成功守住台灣之關鍵.護理雜誌 ,67(3),75–83。


[Huang, W. T., & Chen, Y. Y. (2020). The war against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2019): Keys to successfully defending
Taiwan. The Journal of Nursing, 67(3), 75–83.] https://doi.org/10.6224/JN.202006_67(3).10

The Journal of Nursing ■ Vol. 67, No. 3, June 2020


COVID-19防疫戰 81

附件一 照護疑似或確診 COVID-19 個人防護裝備使用建議表


通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通報疑似新冠病 通報嚴重特殊傳染性
毒感染 自驗 肺炎:2 次採檢陰性
1. 確診個案或 COVID-19 通報疑似新冠病毒感
防護裝備 發燒篩檢站 採集檢體 第1次
2. 尚待第 1 次檢驗 染:1 次採檢陰性
採檢陰性
結果前 尚待檢驗結果前 自驗COVID-19:1次
採檢陰性
外層 綁帶式一般口罩 ● ●

更換時機 每次 ● ●

內層 N95a ● ● ● ●

累計 8 小時或脫

除 5 次後
更換時機 ● ● ● ●
( 有疑慮或潮濕
即更換)
外層 防潑水隔離衣 ● ● ●

照護每床後 ● ●

更換時機 ●
其他
( 脫除即更換)
b 防水圍裙 d
防 內層 防水隔離衣 ● ● 防水圍裙 d( 血體液噴濺)
( 血體液噴濺)

照護每床後 ●
衣 ●

全程配戴口罩,落
1. 離開負壓隔離區 集 中 照 護
更換時機 ● 實五時機洗手,勿
其他 域前; 「待 第2次
( 脫除即更換) 摸眼 、鼻 、口
2. 集 中 照 護「 待 第 檢驗者」之
1 次結果者」之後 後

單層 ( 病人間使用乾洗 ● ●

手液)
手套

雙層 (脫除外層手套病
人間使用乾洗手液)
護目鏡;面罩( 可 護目鏡;面罩( 可 護目鏡;面罩( 可能血體液
護目裝備 c 護目鏡;面罩 面罩
能血體液噴濺) 能血體液噴濺) 噴濺)
髮帽 有 ● ● ● ●

單層 ● ● ●


腳套
雙層 ( 病人間更換外層
腳套)
●確診( 負壓)

負壓隔離病室 ● ●尚待檢驗結果

( 優先負壓)
收治地點 ●
單獨病室( 關閉 ● ● 依 COVID-19( 武 漢
房門)
肺炎)病人收治流程
* 個人防護裝備使用建議將依衛生主管機關公告疫情等級之變動而有所修正。
* 病室或檢查室淨空:終期清潔消毒或停止產生飛沫微粒(aerosol)的醫療處置 e 後 ,宜經過負壓病室 30~10 分鐘( 以 ACH 12-30 次為例)、單人病室
46 分鐘( 以 ACH 6 次為例)後 ,再進入病室或檢查室。ACH:每小時換氣次數。
* 清潔人員:穿戴 N95 口罩 、防水圍裙外加防潑水隔離衣 、手套及面罩。
註:a N95 口罩:使用時數累計以不超過 8 小時為限 ,或脫除 5 次後更換;每次使用前須執行密合度檢點(fit check);穿戴個人防護裝備場所應備有密
合檢查圖供參。
b 防水隔離衣:全身式或防水圍裙外加防潑水隔離衣( 注意外層隔離衣必須覆蓋內層防水圍裙) 。
c 護目鏡:一般性接觸病人之醫療照護行為( 如:量體溫 、血壓 、照 X 光) ;面罩:執行血液 、體液 、排泄物等噴濺風險之醫療照護行為 ,或產生飛
沫微粒的醫療處置 e。
d 執行血液 、體液 、排泄物等噴濺風險之醫療照護行為 ,或產生飛沫微粒(aerosol)的醫療處置 e 時。
e 產生飛沫微粒處置:如支氣管鏡檢查 、呼吸道插管 、引發咳嗽取痰 噴霧吸藥的醫療過程 、抽吸呼吸道分泌物 、使用高速器材進行病理解剖或肺
部手術等。
臺北榮民總醫院感染管制室制定
ACH = air changes per hour。

護理雜誌 67 卷 3 期 ‧ 中華民國 109 年 6 月


82 The War Against COVID-19

附件二 醫用口罩之法規標準 、性能及規格要求


一般口罩 外科口罩
項目 說明
( 耳掛 綁帶) ( 耳掛 綁帶)
分類 醫療器材許可證 第一等級 第二等級
規格 符合 CNS 14774 檢測項目 衛署醫器『 壹』字第 *** 號。 衛署醫器製字第 *** 號 ,及第二等級字樣
1 細菌過濾效率(%) 95 以上 95 以上
2 壓差(mmH2O/cm2) 5 以下 5 以下
3 抗合成血液穿透性 ,最小通過壓力(mmHg) -- 80
4 次微米粒子防護效率(%) -- 80 以上
5 可燃性( 級) -- 1
上述醫療用口罩如另標示具 N95 效果 ,除上述檢測效能外 ,
需符合「CNS 14755 抛棄式防塵口罩」D2 等級之下列性能要求
規格 N95 口罩
1 次微米粒子防護效率(%) 95 以上
2 吸氣阻抗(35 mmH2O) 350 Pa 以下
3 呼氣阻抗(25 mmH2O) 250 Pa 以下
* 依據醫用口罩之法規標準 、性能及規格要求( 疾病管制署 ,2019)整理。
* N95 口罩:能對最難以過濾的呼吸飛沫顆粒( 直徑約 0.3 微米)達到 95% 以上的防護效果。
* 第一等級的醫用口罩與第二等級的外科口罩皆可用來防止人與人之間的微生物 、體液以及粒狀物質的傳遞 ,藉此達到預防疾病之效果。外科口罩因
需考量手術程序中所增加之風險 ,故除一般醫用口罩之要求外 ,還具有預防血液穿透之效果。
CNS = national starndard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Journal of Nursing ■ Vol. 67, No. 3, June 2020


COVID-19防疫戰 83

The War Against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2019):


Keys to Successfully Defending Taiwan
Wan-Tsuei HUANG1 • Yin-Yin CHEN2*

ABSTRACT: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triggered the largest human-virus war in this century. Current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SARS-CoV-2 strain of coronavirus is mainly transmitted by droplets either by
direct or indirect contact. The duration of infectiousness of COVID-19 ranges from 1-2 days before
and 7-10 days after the onset of symptoms. 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detect the signs and symptoms of
infection and to implement timely intervention during the very early stage of infection. Thus, finding
and isolating symptomatic patients may not be sufficient to contain this epidemic.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wear masks, take personal precautions, and practice recommended social distancing to
achieve source control and stop transmission. Taiwan has learned from its previous experience with
the SARS epidemic and prepared for the potential of new disease outbreaks for at least 17 years. This
helped the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a multifaceted strategy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COVID-19
outbreak. Taiwan’s effective response has made the country a model for pandemic response policy that
has been appreciated internationally. This paper examines COVID-19 epidemic preven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ection control strategies. In Taiwan,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which is practiced
nationwid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to epidemic prevention of collecting and tracking travel
history, occupation, contact history, cluster (TOCC) information; practicing hand hygiene; promoting
the correct use of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nd maintaining safe distances from others. Personal
control measures are recognized as critical to providing a safe environment for patients and staff.

Key Words: COVID-19, precautions, hand hygiene, mask.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May 20, 2020


1
MS, RN, Infection Control and Department of Nursing,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2PhD, RN, Head Nurse, Infection
Control and Department of Nursing,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and Adjunct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Nursing, College of Nursing,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
*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 Yin-Yin CHEN, No. 201, Sec. 2 Shipai Rd., Beitou District, Taipei City 112, Taiwan, ROC.
Tel: +886 (2) 2875-7462; E-mail: yychen@vghtpe.gov.tw

護理雜誌 67 卷 3 期 ‧ 中華民國 109 年 6 月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