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第 22 卷 第 4 期 导航与控制 Vol. 22 No.


2023 年 8 月 NAVIGATION AND CONTROL Aug. 2023
■■■■■■■■■■■■■■■■■■■■■■■■■■■■■■■■■■■■■■■■■■■■■■■

GNSS 拒止环境下 UAV 集群协同导航


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
魏帅迎1,2,3 , 杜雨桐1,2,3 , 胡 博1,2,3 , 孙 猛1,2,3 , 李 昶1,2,3
(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智能无人系统总体技术研发中心, 北京 100094;
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无人体系中心, 北京 100094;
3. 航天时代飞鸿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 100094)

摘 要: 随着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技术的发展, 无人机集群成为近年的重


点研究方向。 无人机集群协同导航技术能够提升无人机在卫星导航拒止环境下的定位导航能力,
成为集群协同技术研究中的一大热点。 对现有的导航技术以及集群协同相关技术进行论述, 将
卫星导航拒止环境下的协同导航技术分为协同组织架构、 导航定位方式、 机间相对定位、 协同
定位优化四个方向, 并总结了对应方向的发展现状, 同时分析了不同场景下的协同导航技术方
案, 最后阐述了协同导航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卫星导航拒止环境; 无人机; 集群; 协同导航
中图分类号: V249. 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5558(2023) 01⁃02157
doi: 10. 3969 / j. issn. 1674⁃5558. 2023. 04. 002

Development Status and Analysis of UAV Swarm


Cooperative Navigation Technology in
GNSS⁃denied Environment

WEI Shuai⁃ying1,2,3 , DU Yu⁃tong1,2,3 , HU Bo1,2,3 , SUN Meng1,2,3 , LI Chang1,2,3


(1. Intelligent Unmanned System Overal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94; 2. The 9 th Academy Unmanned System Center,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94;
3. Aerospace Times Feihong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Beijing 10009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technology, technologies about UAV swarm have
become a key research direction in recent years. UAV swarm cooperative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uld improve the positio⁃
ning and navigation capabilities of UAVs in the GNSS⁃denied environment, and become a major hotspot in the research of
swarm cooperative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all kinds of navigation technologies and swarm cooperative technologies are
sorted out, the cooperative nav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GNSS⁃denied environment are divided into four directions: cooper⁃
ativ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mode, inter⁃aircraft relative positioning and cooperative positioning
optimizati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corresponding directions is summarized, the collaborative navigation technology

收稿日期: 2022⁃08⁃28
6 导航与控制 2023 年 第4 期

schemes in different scenarios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key directions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ooperative naviga⁃
tion are elaborated.
Key words: GNSS⁃denied environment;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 swarm; cooperative navigation

本文首先阐述了现有的导航技术及集群协同
0 引言 研究方向, 在 此 基 础 上 针 对 卫 星 导 航 拒 止 环 境,
现有的机载导航系统大多依赖于全球卫星导 分析了无人机集群协同导航的关键技术, 梳理了
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的 无人机在不同拒止场景下的技术方案, 并对未来
辅助, 而战争环境的时变性、 动态性、 随机性极 无人机集群协同导航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展望。
有可能导致 GNSS 信号不可用或者不可靠。 围绕卫
1 协同与导航
星导航系统的攻防博弈, 美国国防部于 1995 年指
定罗克韦尔公司等企业牵头, 开展关于导航战的 1. 1 导航技术
一系 列 研 究 计 划, 并 于 1997 年 首 次 提 出 “ 导 航 现有 的 导 航 技 术 有 无 线 电 导 航、 惯 性 导 航、
战” 概念, 随后又陆续启动定位、 导航与授时微 视觉导航、 激光雷达导航、 量子导航、 天文导航、
技术(Micro⁃PNT) , 自适应导航系统(Adaptable Navi⁃ 仿生导航等 [1,5⁃9] , 如图 1 所示。 无线电导航系统主
gation Systems, ANS) , 对 抗 环 境 下 的 空 间、 时 间 要包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基于超宽带(Ultra Wide
和方位信 息 ( STOIC) 以 及 拒 止 环 境 下 的 协 同 作 战 Band, UWB) 、 WIFI、 Zigbee、 蓝牙的定位导航系
( Collaborative Operations in Denied Environment, 统 [7] 。 其中, 基于 UWB、 WIFI、 Zigbee、 蓝牙等的
CODE) 等研究项目, 旨在提升不依赖卫星的导航 定位技术需要借助于地面基站, 且只适用于短距
能力 [1⁃4] 。 俄罗斯、 欧洲各国、 日本、 印度等在导 离的定位导航, 无线电导航系统由于遮挡及信号
航战框架下也开展了定位导航的干扰与反干扰研 干扰, 也会导致定位信号受到影响。 视觉导航是
究与实践, 导航领域已成为军事竞争的战略要地。 利用视觉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信息、 利用图像匹
在不断进化的高强度对抗背景下, 单纯依赖全球 配实现定位的相对导航技术, 主要包括景象匹配、
卫星导航系统已难以建立可靠的时空基准, 卫星 地形匹配、 视觉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拒止环境下获取高精度、 高可靠、 自主时空信息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 三 种 导 航 定 位 技
的能力已成为打赢未来战争的迫切需求 [2] 。 术 [10⁃15] 。 激光雷达导航利用点云数据结合激光雷达
目前, 无 人 机 均 采 用 惯 性 基 组 合 导 航 方 案, SLAM 技术实现导航定位 [16] 。 量子导航定位系统是
以惯性传感器为主, 配备 GNSS、 视觉、 雷达等多 近些年在量子力学理论和量子信息论的基础上发
类辅助传感器, 通过组合导航算法实现传感器间 展起来的新一代导航定位技术, 利用具有量子纠
的有机融合。 惯性导航具有累积误差, 在卫星导 缠特性的纠缠光取代电磁波, 在信息传输的保密
航拒止环境下, 依靠视觉所提供的实时信息与惯 性、 安 全 性 和 测 量 精 度 等 方 面 有 着 独 特 的 优
性导航信息融合, 能够提高导航精度。 单一无人 势 [1,17⁃18] 。 天文导航则是利用自然星体与时间有关
机可以借助机上的各种传感器信息提升定位精度, 的位置信息, 借助被动光电探测设备, 通过解算
而对于无人机集群, 可以通过集群间的信息交互 确定载体航向、 姿态和位置的导航技术。 而仿生
实现集群的导航定位能力, 由此诞生了协同导航 导航包括偏振光、 类脑和地磁导航等研究方向 [1] ,
的概念。 协同导航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 这些方向在导航的精度及可靠性等方面有待提升。
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 通过协同导航技术利 在卫星导航拒止的战场环境中, 可采用的导
用多无人机传感器之间的信息交互, 实现多无人 航技 术 有 惯 性 导 航、 视 觉 导 航、 激 光 雷 达 导 航、
机的信息协同, 从而提高其定位的精度, 弥补导 量子 导 航、 天 文 导 航、 仿 生 导 航 等。 量 子 导 航、
航传感器的误差, 并且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识 天文导航、 仿生导航处于技术发展的初期, 在实
别、 隔离和恢复, 保障多无人机的任务执行力。 际工程中可用性不高。 目前, 采用的可靠导航方
第4 期 魏帅迎等: GNSS 拒止环境下 UAV 集群协同导航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 7

2 协同导航研究进展
在 GNSS 拒止环境下, UAV 集群协同导航技术
聚焦于无人机集群导航态势研究, 立足于高对抗
图1 导航技术分类 环境下, 实现集群自主导航定位的功能。 本文将
Fig. 1 Classification of navigation technology 从协同组织架构、 导航定位方式、 机间相对定位、
协同定位优化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案有视觉导航⁃惯导融合方案、 激光雷达导航⁃惯导
2. 1 协同组织架构
融合方案、 视 觉 导 航⁃激 光 雷 达 导 航⁃惯 导 融 合 方
协同导航技术的实现方式主要依赖于集群内
案等。
部的协同组织架构, 无人机集群协同导航定位组
1. 2 协同技术 织架构如图 2 所示, 主要分为集中式、 分布式、 分
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 20 世纪 70 年代 层式和自组织式。
第一次提出了 “ 协同” 的定义, 并对 “ 协同” 理
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 [19] , 指出如果一个系
统内部的各子系统能够相互协调配合, 则可以产
生 “1 + 1 > 2” 的协同效应 [20] 。 目前, “ 协同” 的
概念被引入无人集群系统中, 基于无人集群的协
同技术有: 协同 感 知、 协 同 导 航、 协 同 规 划、 协
同控制、 协同决策等。
协同感知是无人集群共同探测感知周围环境
或者目标区域并实现信息共享的技术, 协同感知
能够有效提升整个集群的感知范围, 可以消除单
机的感知盲区, 使智能群体对战场有更清晰的态
图2 协同组织架构
势感知。 协同导航借助各种传感器信息及导航技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cooperative
术, 为无人集群中的各个单体提供更精确的导航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定位信息。 协同规划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高层
上的任务规划, 另一个是基于任务规划后的底层 集中式 协 同 组 织 架 构 指 定 一 个 中 心 无 人 机,
轨迹规划。 底层轨迹规划基于协同感知建图及集 统一将各 无 人 机 的 观 测 信 息 发 送 到 中 心 无 人 机,
群无人单体的分布进行任务规划及分配, 对需要 在中心无人机进行集中处理, 之后将结果再群发
执行任务的无人单体进行三维轨迹的规划, 而感 到其他无人机。 该方式的优点是数据集中、 工程
知、 建图、 规划在集群动态变换中是一个动态循 实现难度小, 缺点是数据量大、 信息处理时间长、
环的过程, 在规划运动后感知新的环境信息, 进 抗毁能力差, 一旦中心无人机失效, 整个集群将
行地图更新并重新规划。 失去依托。

本文对卫星导航拒止场景下的多无人机协同 分布式协同组织架构采用无中心架构, 集群

导航技术展开综述研究, 在融合多传感器的测量 中各个无人机通过通信实现信息共享, 根据自身

信息减小噪声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方面已有大量的 观测信息及共享信息在本地进行局部融合, 该组

研究成果, 但主要应用在单无人机中。 在多无人 织架构在某一无人机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集群的


正常运行, 具备更强的鲁棒性, 对抗条件下生存
机系统中, 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和引入相互观测量
能力强, 但分布式算法对通信资源及单机的计算
提高无人机集群的定位导航精度, 即实现协同导
处理能力要求较高。
航定位。
8 导航与控制 2023 年 第4 期

分层式 架 构 根 据 飞 行 集 群 性 能 或 类 型 分 类, 单机 SLAM 分为视觉 SLAM、 激光雷达 SLAM、 视


将无人机集群分为多个子群, 每个子群根据自身 觉 + IMU SLAM、 激光雷达 + IMU SLAM 和视觉 +
特性进行集中式或分布式信息处理, 是集中式及 激光雷达 + IMU SLAM [15] , 如图 3 所示。 由于集群
分布式协同架构的综合。 技术的发展, 多机协同 SLAM [21⁃22] 因为其更强的鲁
智能自组织式协同导航架构是分层式架构的 棒性和容错性, 也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进一步升级, 将自然界生物种群的智能集群思想
应用于无人机集群, 自组织式没有控制中心, 能
够根据态势自主进行组群, 灵活性好, 具有更强
的鲁棒性, 但是需要非常强的自组织能力, 工程
实现难 度 大, 是 当 前 无 人 机 集 群 协 同 研 究 的 新
方向 [4,8] 。
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 单一的协同组织架构
环境适应能力差, 极易被摧毁。 通过构建集群管
理状态机, 来完成对无人机集群的管理, 状态机
由每个无人机来选择邻域内合适的组织结构, 确 图3 SLAM 分类
保无人机集群在损毁大量无人机后仍能保持一定 Fig. 3 Classification of SLAM

的战术执行能力。 现今, 集群组织架构正在由集


经典的 SLAM 框架如图 4 所 示, 由 传 感 器 数
中式向分布式转变, 集中式大多在有人与无人协
据、 前端里程计、 后端优化、 回环检测和建图组
同的系统中使用, 异构型的分层式及自组织式仍
成 [16,23⁃24] 。 传感器数据主要有视觉数据、 激光雷达
处在发展的初期构想阶段, 仍需要大量的研究去
数据和 IMU 数据, 前端里程计基于传感器帧间数
摸索实践。 分布式是当下研究的重点, 协同组织
据利用对应的匹配算法解算帧间无人平台的姿态
架构也反映了集群间的通信网络机制, 当前受限
变换矩阵, 从而估计无人平台位置随时间的改变
于集群网络通信的影响, 数据传输距离及带宽决
量, 为了尽可能减小累计误差, 使用后端优化处
定了集群的规模及协同架构方式, 5G 通信技术将
理长时间内的最优轨迹和地图。 回环检测能够检
为分布式集群架构形成助力。
测出无人平台经过同一地方, 从而给出帧间之外
2. 2 导航定位方式
更加久远的约束, 将前端视觉里程计在长时间内
在卫星导航拒止环境下, 无人机主要采用惯 出现的累积误差消除。 SLAM 中的建图主要用于定
性导航定位、 基于 SLAM 的导航定位和基于景象匹
位、 规划、 避障等模块, 按照所建地图的稠密程
配的导航定位。 惯性导航定位方式以牛顿力学定
度, 分为稀疏地图、 半稠密地图和稠密地图。
律为基础, 通过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测量载体在惯
性参考系的加速度, 将它对时间积分并变换到导
航坐标系中, 从而解算出载体在导航坐标系中的
速度、 偏航角和位置等信息, 由于其长时间累积
误差较大, 一般不能单独使用。 近年来, 研究人
图4 经典 SLAM 框架
员主要对基于 SLAM 的导航定位方式和基于景象匹 Fig. 4 Framework of classic SLAM
配的导航定位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来解决 GNSS
拒止环境下的导航定位问题。 近几年来, 基于 SLAM 的导航定位取得了较大
(1) 基于 SLAM 的导航定位 的 发 展, 诸 如 ORB⁃SLAM、 VINS⁃Fusion 等 SLAM
基于 SLAM 的导航定位是无人机在未知环境中 算法已经在无人机中实现短距离的导航飞行, 但
通过机载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并实时定位及构建 是这类算法需要场景中有丰富的纹理特征, 且只
环境地图的技术。 根据所用传感器不同, 可以将 适用于静态场景。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 动
第4 期 魏帅迎等: GNSS 拒止环境下 UAV 集群协同导航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 9

态场景下的 SLAM 受到了关注, 其主要原理是借助 辨率越来越高, 其在景象匹配等视觉导航系统中


于检测、 分割、 光流等技术剔除动态物, 以减少 应用广泛。 光学传感器一般分为红外和可见光两
物体运动对视觉定位的影响。 目前, SLAM 的难点 种, 均可用于景象匹配中, 可见光图像的纹理较
主要在算法的实时性及鲁棒性上, 尤其是在无人 红外图像会更丰富, 而红外传感器一般用于夜间
机这种计算资源和负载有限的平台。 目前, 研究 地面图像的获取。
者是在牺牲部分准确性和鲁棒性的情况下减少资 基于景象匹配的导航定位流程如图 5 所示, 主
源的开支, 例如: ORB⁃SLAM 系列 [25⁃27 ]
通过使用速 要包括基准图像与机载实时图像的预处理、 特征
度极快的 ORB 特征点来提升 系 统 的 速 度, VINS⁃ 提取、 匹配、 模型估计及位置解算等步骤。 由于
Fusion [28 ]
等 SLAM 算法在 NVIDIA 嵌入式芯片平台 受到天气、 季节、 SAR 极化方式等不同因素的影
部署时通过 GPU 来加速特征点提取及特征点匹配 响, 即使是同源图像也可能存在极大的差别, 主
等过程, 还有学者基于 FPGA 来对 SLAM 中的一些 要表现在图像亮度、 对比度及噪声的区别。 如果
耗时较大的算法进行加速。 鲁棒性决定了 SLAM 的 直接对差异较大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 可能很难
应用范围, 目前主要是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的方式 获取较好的特征参数, 而获取的特征参数也难有
来增强 SLAM 系统的鲁棒性, 以使其能够在更加多 可比性, 因此在特征提取之前为了保证提取的有
变的复杂场景中使用。 效性, 一般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 在特征提取
(2) 基于景象匹配的导航定位 算法确定之前, 还需要根据图像的特性选择对应
基于景象匹配的无人机导航定位是利用机载 的特征, 常用 的 图 像 特 征 有 图 像 灰 度 相 关 特 征、
传感器实时获取的图像与基准图像进行匹配, 确 边缘特征、 点特 征、 相 关 面 特 征 等。 其 中, 相 关
定无人机在基准图像中的相对位置, 从而获取无 面特征主要用于 SAR 图像。 根据提取的特征采用
人机实时位置的技术。 利用景象匹配技术来定位 相似度估计算法进行匹配运算, 利用模型估计剔
的无人机一般是利用光学传感器或者合成孔径雷 除误匹配的特征对, 从而获取更加可靠的匹配结
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来实时获取地面 果。 经过匹配后获取传感器实时位置, 根据传感
图像与机载基准图像进行匹配, 机载基准图像一 器与无人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进行位置解算来估
般采用卫星图像。 合成孔径雷达具有全天时、 全 计无人机的定位。
天候成像的优点, 随其成像技术的发展, 图像分

图5 基于景象匹配的导航定位流程图
Fig. 5 Flowchart of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based on scene matching

在现有研究中, 景象匹配算法受可靠性及定 综上, SLAM 与景象匹配是 GNSS 拒止环境下


位精度的影响, 主要作为一种辅助导航的手段存 的两种导航方式, 两者适用场景不同, SLAM 主要
在, 其关键技术主要是稳定的特征提取及精准的 适用于纹理特征丰富的地面飞行环境, 景象匹配
特征匹配技术。 如今, 研究人员开始利用深度学 导航适用于中高空场景,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环
习来研究特征提取及匹配技术, 景象匹配精度较 境如海洋、 动态场景, 两者的导航定位精度均会
传统算法有所提升, 但其鲁棒性及实时性有待进 受到影响。 因此, 在 GNSS 拒止环境中, 现有导航
一步改善, 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场景, 例如战时 方式无法满足无人机集群定位的需求。 因此, 借
场景中地貌易变的情况, 对景象匹配导航方式的 助机间相对定位信息, 采用集群间协同导航的方
影响有待进一步验证。 式来进一步提升定位精度成为研究的热点。
10 导航与控制 2023 年 第4 期

2. 3 机间相对定位 困难。 双向双程测距法不需要全部节点时钟同步,


各个节点有各自时钟, 具 体 测 距 方 式 为 通 过 计 算
不同于单架无人机, 集群无人机不仅有自身
的定位, 还有与其他协同成员的相对位置。 对于 节点间测距 信 号 的 往 返 时 间 计 算 节 点 间 伪 距 值。

两种相关但精度不同的信息, 可以利用精度高的 此方法测距周期长, 对于动态条件下的无人机机

信息校正精度低的信息。 利用多无人机间精度较 间测距不适用 [31 ] 。 双向单程测距法的每个节点均

高的测距和测向信息进一步提升无人机的定位精 搭载信号发射与接收终端, 通过伪码和载波相位

度, 而对于集群中无定位信息的无人机, 依据机 测量进行机间测距, 测距过程中认为信号的传播

间的相对定位信息辅助定位。 机间相对定位包括 路径在信号发射和到达时间内是不变的, 发射和

基于红外的相对定位、 基于视觉的相对定位和基 接收为方向相反路径相同的测距信号。 采用双向

于无线电的相对定位等方法 [29] 。 单程测距方法, 无人机之间可通过通信获得各无

基于红外的相对定位主动发射红外光线, 在 人机间时钟不同步值, 来实现无人机间的时间同


空气中传播距离较近, 且易受环境光干扰, 测距 步。 因 此, 每 个 无 人 机 只 需 要 有 自 己 的 时 钟 即
范围较短。 另外, 其测距方式具有指向性, 一般 可, 并且每个无人机在接收其他无人机的测距信
通过扩展传感器阵列方式提升感知范围, 并不适 号时同时发送测距信号, 这种测距方法不需要复
用于微型机器人。 目前, 使用较多的相对定位方 杂的设备, 并且能够进行高速实时测距, 因此双
式为基 于 视 觉 的 相 对 定 位 和 基 于 无 线 电 的 相 对 向单程测距法被广泛应用。 双向单程测距既可以
定位。 实现机间信息传递, 又可以实现机间测距, 并解
基于视觉的相对定位一般采用双目相机来获 决了机间 时 钟 不 统 一 的 问 题 [32 ] 。 在 实 际 使 用 时,
取相对距离信息, 在集群距离较小的范围内, 其 无人机一般 利 用 机 载 数 据 链 或 者 机 载 UWB 设 备
测量精度能够达到厘米级, 适合近距离下集群编 来实现机间测距的功能。 UWB 按照通信距离可以
队间的相对定位。 该相对定位方法通过结合目标 分为两类: 一类是短距离高速通信, 数据传输速
检测及跟踪算法来获取无人机视野范围内其他无 率可 达 数 百 兆 比 特 / 秒, 其 典 型 的 通 信 距 离 是
人机的位置, 根据双目的深度估计来获取相对距 10m; 另一类是中长距离低速通信, 通 常 数 据 传
离信息。 该方法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 视野范围限 输速率 为 1Mbit / s, 测 距 距 离 能 够 达 到 100m 以
制问题。 由于视野范围的限制, 在某些编队情况 上, 主要应 用 于 无 线 传 感 器 网 络 和 低 速 率 连 接。
下, 无人机之间难以获取较为全面的相对状态信 UWB 不适用于超远距离的机间测距, 其适合在室
息, 可以通过增大视场角范围, 例如通过鱼眼相 内或者集群活动范围较小的室外场景中, 而数据
机来达到全向感知。 2) 数据关联问题。 在同质编队 链通信 距 离 远, 适 合 远 距 离 无 人 机 集 群 系 统 的
中, 基于视觉的检测跟踪算法无法识别相应的无 使用。
人机编号, 需要借助相应的数据关联算法, 将检 在机间相对定位中, 机间的相对距离信息较
测结果与相对状态信息关联, 从而估计无人机间 为容易测量, 而无人机由于体积的原因难以搭载
的相对状态 [30] 。 较为庞大的测向天线, 实现无人机间直接的精确
由于测距范围较远, 基于无线电的相对定位 测向较为困难。 在现有研究中, 测向信息的获取
方法适合中远距离的无人机集群编队。 无线电测 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一种是基于无人机的偏航信
距分为单向单程测距法、 双向双程测距法和双向 息及相对距离等信息来估计无人机间的相对方向;
单程测距法。 单向单程测距法需要以全局时钟同 另一种是基于地图的协同定位方式, 通过构建统
步为基础, 在测距过程中, 单节点向其他节点发 一坐标系下的地图, 实现对无人机间相对定位信
射测距信号, 其他节点接收到信号, 并通过发射 息的估计。
信号和接收信号时间差进行机间伪距的测量。 该 机间相对定位是无人机集群实现协同导航的
方法具有测距简单、 周期短等特点, 然而全局时 重要环节, 其精度及准确性严重影响着无人机集
钟同步需要高精度晶振, 代价高昂并且实现比较 群协同定位优化的结果。 机间的相对定位本质上
第4 期 魏帅迎等: GNSS 拒止环境下 UAV 集群协同导航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 11

是无人机间的相对状态估计, 由于机间相对定位
方式各自的局限性,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可观
测性、 复杂的初始化、 准确性不足、 缺乏全局一
致性等问题, 而多种机间相对定位方式的融合能
够使得系统具备更强的鲁棒性, 是未来的发展方
向。 在获取机间的相对定位信息后, 再结合单机
导航定位信息, 通过协同定位优化算法来提升集
群无人机的导航定位精度。

2. 4 协同定位优化
协同定位优化是利用集群间共享的定位信息
及相对距离信息来提升无人机集群定位精度或者
图6 协同定位路线图
估计其他单体位置的技术。 无人机集群协同定位
Fig. 6 Roadmap of cooperative positioning
优化流 程 如 图 6 所 示, 集 群 中 无 人 机 个 数 为 N,
输入包括基于数据链获取的 N - 1 个 无 人 机 相对 协同 定 位 优 化 本 质 上 是 一 种 数 据 融 合 技 术,
距离信息、 拒止环境下的不定个数的卫星导航信 目前的协同定位优化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基
息、 N 个 无 人 机 的 惯 导 信 息、 不 定 个 数 于滤波的协同定位优化、 基于优化算法的协同定
的 SLAM 定位信息和不定个数的景象匹配定位信 位优化、 基于图论的协同定位优化以及混合式协
息, 经过 协 同 定 位 优 化 输 出 结 果 为 本 机 的 定 位 同定位优化 [33] , 四类方法的常见类型及优缺点如
信息。 表 1 所示。
表1 协同定位优化方法的常见类型及优缺点
Table 1 Common typ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llaborative positioning optimization methods

协同定位优化方法 常见类型 优势 劣势
可以用于非线性估计, 计算
分布式卡尔曼滤波 只适用于高斯噪声
复杂度低
基于滤波的协同定位优化
基于蒙特卡洛思想, 能处理
粒子滤波 计算复杂度较高
非高斯分布及非线性估计
基于优化算法的协同 滚动时域、 多维尺度 相对于滤波, 能够更好地处理 不能保证全局收敛, 对初始估计
定位优化 放缩、 梯度下降等 非线性优化问题 值较为敏感, 计算复杂度较高
不适合处理非高斯分布的误差,
基于图论的协同定位优化 因子图 兼顾速度与精度
仅适用于静态或简单动态场景
因子图与分布式卡尔曼 性能更优, 能处理较为复杂的
混合式协同定位优化 算法较为复杂
滤波结合 动态场景

基于滤波的协同定位优化多采用卡尔曼滤波 状态和测 量 值 中, 重 构 了 状 态 方 程 和 度 量 方 程,
及其变体, 卡尔曼滤波器作为最常用的状态估计 提出了基于状态估计误差补偿的扩展卡尔曼滤波
方法, 在协同 定 位 优 化 领 域 得 到 了 广 泛 的 应 用, 协同定位算法, 以降低延迟滤波的状态估计误差;
常用的有 扩 展 卡 尔 曼 滤 波、 联 邦 卡 尔 曼 滤 波 等, LI 等 [35] 提出了一种自主的多机器人相对定位技术,
可以用于非线性估计。 由于集中式卡尔曼滤波随 其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 , 使用机载传感器
着无人机数量的增加计算量也在增大, 故多采用 的速度、 偏航率和高度数据作为输入, 然后通过
局部分布式卡尔曼滤波来减小计算量。 研究人员 将这些量与机载 UWB 获得的测距测量值相结合来
基于卡尔曼滤波做了大量研究: ZHANG 等 [34 ]
分析 估计其他机器人的相对位置, 初始状态的定位收
了多机协同定位的时滞问题, 将通信时滞引入到 敛速度加快。 自协同导航的概念诞生起, 基于滤
12 导航与控制 2023 年 第4 期

波的协同定位优化一直是协同定位优化技术研究 个因子图, 并构建批优化代价函数, 然后将所有


的热点。 的历史信息和当前信息一起优化。 在因子图优化
基于优化算法的协同定位优化是基于所有无 中, 由于多次的迭代, 有效地减少了线性化误差,
人机之间的几何关系建立一套约束方程, 并设置 更 好 地 趋 近 最 优 解, 兼 顾 了 速 度 与 精 度。
相应的目标函数, 通过优化求解目标函数极值来 WYMEERSCH 等 [39] 提出了一种无线网络的和积算
获取最终的优化定位结果。 对于该方法, 协同定 法, 也称为 信 念 传 播 (Belief Propagation, BP) , 它
位优化的过程可以看作是目标函数达到预定终止 提供了基于因子图和消息传递调度的协同定位。 LI
条件的过程。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化方法, 等 [40] 提出了一种高斯信念传播算法, 该算法将因
包括滚动时域法、 梯度下降法等 [7,36] 。 滚动时域估 子图中的所有信息视为高斯分布, 因此信息传递
计(Moving Horizon Estimation, MHE) 是一种动态滚 过程可以表示为数值乘法或矩阵乘法。 虽然基于
动式的最优估计方法, 通过建立固定时间域长度 BP 的协同定位优化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能, 但其中
的优化计算窗口, 设置先入先出的状态滚动更新 许多仅适用于静态或简单的运动场景, 不适用于
机制, 引入多机器人系统状态约束条件, 使用时 复杂的 动 态 系 统, 而 计 算 负 载 和 通 信 流 量 相 对
间窗开始时刻的多机器人位姿数据组成系统状态 较大 [39⁃42] 。
向量、 时间窗内各时刻的状态噪声序列和到达代 单一的协同定位优化方法适应性较弱, 因此
价函数, 构建性能指标函数, 通过最小化性能指 研究人员还提出了基于上述三种方法的混合式协
标函数 估 计 时 间 窗 结 束 时 刻 的 各 机 器 人 位 姿 数 同定位优化方法, 性能较其他协同定位方法更优,
据 [7,37] 。 梯度下降法作为一种经典的估计目标函数 能处理较为复杂的动态场景。 CHEN 等 [33] 针对以往
极小值的算法, 近年来在深度学习等领域被广泛
研究中的效率和精度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因子
应用, 研究人员也将梯度下降法引入到多机器人
图和卡尔曼滤波的无人机群混合协同导航定位方
协同定位中, 对机器人的位姿进行优化求解, 测
法, 利用全局因子图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测距
量每个机器人与相邻机器人的局部距离信息或相
信息相结合, 对分布式卡尔曼滤波器进行修正提
对方位信息, 通过每个机器人的位姿估计值计算
供位置估计, 在各无人机上建立分布式卡尔曼滤
对应的相对距离或相对方位, 构造测量值与估计
波器, 融合惯性信息, 优化位置估计, 修正导航
值的均方差目标函数。 通过梯度下降法求解目标
状态。 该方法是在非 GNSS 拒止环境下的方法, 但
函数的最 小 值, 获 得 机 器 人 位 置 的 最 佳 估 计 [38] 。
是也为协同导航定位领域打开了一种新的思路。
然而, 这些协同导航算法很少考虑惯性信息, 并
2. 5 场景技术分析
显示出误差积累的缺陷, 且不能保证全局收敛性,
对初始估计值较为敏感, 计算复杂度较高。 综上, 现有单一的协同导航技术方案难以覆
基于图论的协同定位优化常用的有因子图算 盖所有的应用场景, 需要根据场景的不同, 采用
法、 和积算法等。 和滤波的方式不同, 基于因子 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 现将集群协同导航分为四
图的数据融合将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一起建立一 个应用场景, 如图 7 所示: 集群中卫导正常或者部

图7 针对不同场景的协同导航技术方案
Fig. 7 Solutions of cooperative navigation for different scenarios
第4 期 魏帅迎等: GNSS 拒止环境下 UAV 集群协同导航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 13

分正常情况下, 采用卫导、 惯导、 数据链相对定 对提升集群导航稳定性有极大的帮助。


位信息融合的协同导航定位技术; 卫导拒止低空 3) 实时性: 随着感知、 导航、 控制等技术的发
场景下, 采用视觉 / 激光雷达、 惯导和数据链相对 展, 无人机正由单机智能向集群智能迈进, 无人
定位信息融合的协同导航定位技术; 卫导拒止中 机集群数量的提升对协同导航技术提出了更高的
高空场景下, 采用视觉、 惯导和数据链相对定位 要求。 协同导航节点数量及传感器数量的提升带
信息融合的协同导航定位技术; 卫导、 视觉 / 激光 来了信息量的增长, 但通信带宽及平台算力又限
雷达拒止环境下, 采用惯导和数据链相对定位信 制了其信息处理能力, 因此如何平衡协同导航系
息融合的协同导航定位技术。 统的实时性与稳定性是协同导航技术能否落地的
针对场景的不同, 需要协同导航系统自主选 关键。 针对大规模无人机集群的协同导航, 采用
择。 由于每架无人机所处的环境可能不同, 对应 自组织式架构是降低数据处理量的一种方式, 自
的导航方式选择也会存在不同, 集群内异构导航 组织式协同是在集群小范围内进行局部协同, 每
方式的存在也会加大协同导航优化的难度, 全场 架无人机只需处理其局部邻域范围内的其他无人
景下的协同导航系统也将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未 机信息, 但这需要智能化较高的自组织最优选取
来仍有 许 多 极 具 挑 战 性 的 工 作 等 着 研 究 者 们 去 策略。 因此, 提升集群的自组织能力是未来无人
攻克。 机集群的重要发展方向。
4) 评估系统: 目前, 大多数集群协同算法仅停
3 未来展望 留在实验仿真阶段, 缺乏有效的半实物、 实物仿
在卫星导航拒止环境下, 无人机集群协同导 真验证实验, 且没有统一的仿真验证平台及性能
航技术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在协同导航系统 评价指标。 考虑到真实无人机集群尤其是大型固
的稳定性、 实时性和鲁棒性方面, 还有大量的研 定翼无人机集群的协同导航实验耗资巨大, 构建
究工作要做。 另外, 算法也缺乏有效的评估系统。 协同导航仿真评估系统是一种避免风险、 实现算
针对这几方面问题, 展望如下: 法快速迭代的有效途径。 现有的无人机仿真平台
1) 故障检测: 在战时状态, 卫星导航、 视觉导 正在由单机向多机协同、 异构协同等仿真领域靠
航等方式随时可能会被切断, 无人机在飞行过程 近, 但是 存 在 仿 真 场 景 单 一、 模 型 简 单 等 问 题,
中遭遇这种导航的突发变故, 需具备导航故障的 无法实现较为真实的物理系统级仿真。 未来, 随
检测能力。 当集群中部分无人机处在 GNSS 拒止的 着仿真技术的发展, 可实现由多个技术点的定量
环境中, 系统能够及时降低其他无人机对拒止环 评价到全 局 实 际 任 务 环 境 下 的 定 性 评 价 的 转 换,
境中无人机的定位置信度, 提升拒止环境中无人 达到对 协 同 导 航 系 统 多 维 度、 多 场 景 的 验 证 与
机对非拒止环境下无人机的定位置信度。 在有些 评价。
传感器数据出现异常时, 能及时反馈给导航系统,
避免错误数据导致定位异常。
4 结论
2) 系统自稳: 协同导航系统的自稳能力决定了 本文首先总结了近年来导航技术及协同技术
无人机集群能否快速适应不同的战场环境。 现有 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卫星导航拒止环境下
的协同导航技术缺乏应急处置能力, 更多的是基 的协同导航技术, 分别阐述了协同组织架构、 导
于结构化、 标准化的数据研究, 缺乏对异常数据 航定位方式、 机间相对定位和协同定位优化的研
的处置能力, 且在系统输入发生变化时, 系统达 究现状, 并对卫星导航拒止环境下的不同场景对
到自稳状态的收敛时间过长。 系统自稳需要依赖 应方案进行了归纳整理, 最后针对协同导航的重
于无人机自主的场景识别及自我状态估计, 在某 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及展望。
个导航方式失效时, 协同导航定位系统能够根据 参考文献
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导航方式或生存状态, 快速 [1 ] 薛连莉, 沈玉芃, 宋丽君, 等. 2019 年国外导航技术
收敛, 获取新的较为精确的定位结果, 系统自稳 发展综述[ J] . 导航与控制, 2020, 19(2) : 1⁃9.
14 导航与控制 2023 年 第4 期

XUE Lian⁃li, SHEN Yu⁃peng, SONG Li⁃jun, et al. De⁃ 的导航 技 术 发 展 综 述 [ J ] . 飞 航 导 弹, 2021 (1 ) : 25⁃
velopment and review of foreign navigation technology in 30 + 70.
2019[ J] . Navigation and Control, 2020, 19(2) : 1⁃9. YANG Wen⁃yu, LI Dong⁃bing, SUI Yi, et al. A review of
[2 ] 武成锋, 程进, 郭晓云, 等. 飞行器集群协同定位与导 the development of satellite⁃independent navigation tech⁃
航对抗技术发展与展望[ J ] . 宇航学报, 2022, 43 (2) : nology abroad in 2020 [ J ] . Aerodynamic Missile Journal,
131⁃142. 2021(1) : 25⁃30 + 70.
WU Cheng⁃feng, CHENG Jin, GUO Xiao⁃yun, et al, De⁃ [10 ] 卢艳军, 刘飒. 基于视觉的无人机导航技术研究[ J ] .
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aircraft clusters cooperative po⁃ 自动化仪表, 2021, 42(4) : 1⁃7.
sitioning and navigation countermeasures technology [ J ] . LU Yan⁃jun, LIU Sa. Research on UAV navigation tech⁃
Journal of Astronautics, 2022, 43(2) : 131⁃142. nology based on vision[ J] . Process Automation Instrumen⁃
[3 ] 许晓伟, 赖际舟, 吕品, 等. 多无人机协同导航技术研 tation, 2021, 42(4) : 1⁃7.
究现状及进展[ J] . 导航定位与授时, 2017, 4(4) : 1⁃9. [11 ] 吴显亮, 石宗英, 钟宜生. 无人机视觉导航研究综述
XU Xiao⁃wei, LAI Ji⁃zhou, LYU Pin, et al. A literature [ J] . 系统仿真学报, 2010, 22(z1) : 62⁃65.
review on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f cooperative WU Xian⁃liang, SHI Zong⁃ying, ZHONG Yi⁃sheng. An o⁃
navigation technology for multiple UAVs [ J ] . Navigation verview of vision⁃based UAV navigation [ J ] . Journal of
Positioning and Timing, 2017, 4(4) : 1⁃9. System Simulation, 2010, 22(z1) : 62⁃65.
[4 ] 谢启龙, 宋龙, 鲁浩, 等. 协同导航技术研究综述[ J ] . [12 ] 黄显林, 姜肖楠, 卢鸿谦, 等. 自主视觉导航方法综述
航空兵器, 2019, 26(4) : 23⁃30. [ J] . 吉 林 大 学 学 报 (信 息 科 学 版 ) , 2010, 28 (2 ) :
XIE Qi⁃long, SONG Long, LU Hao, et al. Review of col⁃ 158⁃165.
laborative navigation technology [ J ] . Aero Weaponry, HUANG Xian⁃lin, JIANG Xiao⁃nan, LU Hong⁃qian, et
2019, 26(4) : 23⁃30. al. Survey of vision for autonomous navigation[ J] . Journal
[5 ] 谷旭平, 唐大全, 唐管政. 无人机编队协同导航研究 of Jilin University(Information Science Edition) , 2010, 28
现状及进展[ J] . 舰船电子工程, 2021, 41(7) : 28⁃33. (2) : 158⁃165.
GU Xu⁃ping, TANG Da⁃quan, TANG Guan⁃zheng. Re⁃ [13 ] 马凯, 林义忠. 移动机器人视觉导航技术综述[ J ] . 物
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f UAV formation cooperative 流科技, 2020, 43(10) : 39⁃41 + 46.
navigation[ J] . Ship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21, 41(7) : MA Kai, LIN Yi⁃zhong. Overview of mobile robot visual
28⁃33. navigation technology [ J ] . Logistics Sci⁃Tech, 2020, 43
[6 ] 孙瑶洁, 熊智, 李文龙, 等. 无人机集群类脑导航系统 (10) : 39⁃41 + 46.
综述[ J] . 航空计算技术, 2019, 49(3) : 130⁃134. [14 ] 管叙军, 王新龙. 视觉导航技术发展综述[ J ] . 航空兵
SUN Yao⁃jie, XIONG Zhi, LI Wen⁃long, et al. Research 器, 2014(5) : 3⁃8 + 14.
status and progress of brain⁃like formation navigation sys⁃ GUAN Xu⁃jun, WANG Xin⁃long. Review of vision⁃based
tem [ J ] . Aeronautical Computing Technique, 2019, 49 navigation technique[ J] . Aero Weaponry, 2014(5) : 3⁃8 +
(3) : 130⁃134. 14.
[7 ] 张辰, 周乐来, 李贻斌. 多机器人协同导航技术综述 [15 ] 廖鑫淼, 王正平, 刘莉, 等. 拒止环境下视觉辅助定位
[ J] . 无人系统技术, 2020, 3(2) : 1⁃8. 与导航技术综述[ J ] .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20, 40 (6) :
ZHANG Chen, ZHOU Le⁃lai, LI Yi⁃bin. Overview of 76⁃81.
multi⁃robot collaborative navigation technology [ J ] . Un⁃ LIAO Xin⁃miao, WANG Zheng⁃ping, LIU Li, et al. Sur⁃
manned Systems Technology, 2020, 3(2) : 1⁃8. vey on vision⁃assisted positioning and navigation technolo⁃
[8 ] 谷旭平, 唐大全, 唐管政. 无人机集群关键技术研究 gy in denied environment[ J] . Journal of Projectiles, Rock⁃
综述[ J] .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1(4) : 21⁃26 + 30. ets, Missiles and Guidance, 2020, 40(6) : 76⁃81.
GU Xu⁃ping, TANG Da⁃quan, TANG Guan⁃zheng. Sum⁃ [16 ] 周治国, 曹江微, 邸顺帆. 3D 激光雷达 SLAM 算法综
mary of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UAV swarms[ J ] . 述[ J] . 仪器仪表学报, 2021, 41(9) : 13⁃27.
Automation and Instrumentation, 2021(4) : 21⁃26 + 30. ZHOU Zhi⁃guo, CAO Jiang⁃wei, DI Shun⁃fan. Overview
[9 ] 杨文钰, 李东兵, 隋毅, 等. 2020 年国外不依赖卫星 of 3D lidar SLAM algorithms[ J] .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
第4 期 魏帅迎等: GNSS 拒止环境下 UAV 集群协同导航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 15

tific Instrument, 2021, 41(9) : 13⁃27. 1147⁃1163.


[17 ] 吴德伟, 苗强, 何思璇, 等. 量子传感的导航应用研究 [26 ] MUR⁃ARTAL R, TARDÓS J D. ORB⁃SLAM2: an open⁃
现状与展望 [ J ] . 空 军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source SLAM system for monocular, stereo, and RGB⁃D
2021, 22(6) : 67⁃76. cameras [ J ] . 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2017, 33
WU De⁃wei, MIAO Qiang, HE Si⁃xuan, et al. A study of (5) : 1255⁃1262.
existing status and prospects for quantum sensor in naviga⁃ [27 ] CAMPOS C, ELVIRA R, RODRÍGUEZ J J G, et al.
tion [ J ] . Journal of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B⁃SLAM3: an accurate open⁃source library for visual,
2021, 22(6) : 67⁃76. visual⁃inertial and multi⁃map SLAM [ J ] . IEEE Transac⁃
[18 ] 宋培帅, 马静, 马哲, 等. 量子定位导航技术研究与发 tions on Robotics, 2021, 37(6) : 1874⁃1890.
展现状 [ J ] . 激 光 与 光 电 子 学 进 展, 2018, 55 (9 ) : [28 ] QIN T, CAO S Z, PAN J, et al. A general optimization⁃
23⁃37. based framework for global pose estimation with multiple
SONG Pei⁃shuai, MA Jing, MA Zhe, et al. Research and sensors[ J / OL] . https: / / arxiv. org / abs / 1901. 03642v1.
development status of quantum navigation technology [ J ] . [29 ] 张昌明.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分布式航天器相对状态解
Laser & Optoelectronics Progress, 2018, 55(9) : 23⁃37. 算方法研究[ D] . 南京理工大学, 2014.
[19 ] HAKEN H. Synergetics [ J ] . Berlin: Springer⁃Verlag, ZHANG Chang⁃ming. Research on distributed spacecraft
1977. relative state calculation method based on Kalman filter
[20 ] 徐博, 白金磊, 郝燕玲, 等. 多 AUV 协同导航问题的 [ D ] .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研究现 状 与 进 展 [ J ] . 自 动 化 学 报, 2015, 41 (3 ) : 2014.
445⁃461. [30 ] XU H, ZHANG Y C, ZHOU B Y, et al. Omni⁃swarm: a
XU Bo, BAI Jin⁃lei, HAO Yan⁃ling, et al. The research decentralized omnidirectional visual⁃inertial⁃UWB state es⁃
status and progress of cooperative navigation for multiple timation system for aerial swarms [ J ] . IEEE Transactions
AUVs [ J ] .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15, 41 ( 3 ) : on Robotics, 2022, 38(6) : 3374⁃3394.
445⁃461. [31 ] 郝菁. 基于惯导 / 数据链协同的无人机集群导航定位
[21 ] LAJOIE P Y, RAMTOULA B, CHANG Y, et al. DOOR⁃ 算法研究[ D ]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
SLAM: distributed, online, and outlier resilient SLAM for 院, 2019.
robotic teams[ J] .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 HAO Jing. INS / intra flight datalink cooperative positio⁃
2020, 5(2) : 1656⁃1663. ning algorithm for UAVs[ D] . China Academy of Electron⁃
[22 ] 刘鑫, 王忠, 秦明星. 多机器人协同 SLAM 技术研究进 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na Electronics Tech⁃
展[ J] . 计算机工程, 2022, 48(5) : 1⁃10. 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2019.
LIU Xin, WANG Zhong, QIN Ming⁃xing. Research pro⁃ [32 ] 郝菁, 蔚保国, 何成龙. 基于惯导 / 数据链的动态相对
gress of multi⁃robot collaborative SLAM technology [ J ] . 定位方 法 [ J ] . 计 算 机 测 量 与 控 制, 2018, 26 (10 ) :
Computer Engineering, 2022, 48(5) : 1⁃10. 191⁃195.
[23 ] 卫文乐, 芦利斌, 金国栋, 等. 基于单目 SLAM 的无人 HAO Jing, YU Bao⁃guo, HE Cheng⁃long. Dynamic rela⁃
机视觉导航研究综述[ J] . 飞航导弹, 2020(7) : 17⁃22. tive positioning method based on inertial navigation and
WEI Wen⁃le, LU Li⁃bin, JIN Guo⁃dong, et al. Review of data link[ J] . Computer Measurement & Control, 2018, 26
UAV visual navigation based on monocular SLAM [ J ] . (10) : 191⁃195.
Aerodynamic Missile Journal, 2020(7) : 17⁃22. [33 ] CHEN M X, XIONG Z, XIONG J, et al. A hybrid cooper⁃
[24 ] SERVIÈRES M, RENAUDIN V, DUPUIS A, et al. Visu⁃ ative navigation method for UAV swarm based on factor
al and visual⁃inertial SLAM: state of the art, classifica⁃ graph and Kalman filter[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
tion, and experimental benchmarking[ J ] . Journal of Sen⁃ uted Sensor Networks, 2022, 18(1) : 15501477211064758.
sors, 2021(1) : 2054828. [34 ] ZHANG S J, SHI Q S, CAO Y. Cooperative localization
[25 ] MUR⁃ARTAL R, MONTIEL J M M, TARDÓS J D. ORB⁃ approach for multi⁃robot systems based on state estimation
SLAM: a versatile and accurate monocular SLAM system error compensation [ J ] . Acta Technica, 2018, 63 (4 ) :
[ J ] . 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2015, 31 ( 5 ) : 601⁃612.
16 导航与控制 2023 年 第4 期

[35 ] LI S S, COPPOLA M, DE WAGTER C, et al. An autono⁃ z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J ] .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mous swarm of micro flying robots with range⁃based relative 2009, 97(2) : 427⁃450.
localization[ J / OL] . https: / / arxiv. org / abs / 2003. 05853v1. [40 ] LI B, WU N, WANG H, et al. Gaussian message pass⁃
[36 ] 韩廷睿. 基于图拉普拉斯的分布式编队控制与分布式 ing⁃based cooperative localization on factor graph in wire⁃
定位[ D] . 浙江大学, 2017. less networks[ J] . Signal Processing, 2015, 111: 1⁃12.
HAN Ting⁃rui. Graph Laplacian based distributed forma⁃ [41 ] GEORGES H M, XIAO Z, WANG D. Hybrid cooperative
tion control and distributed localization[ D] . Zhejiang Uni⁃ vehicle positioning using distributed randomized Sigma
versity, 2017. point belief propagation on non⁃Gaussian noise distribution
[37 ] 杨建, 罗涛, 魏世乐, 等. 基于 MHE 的多 UUV 协同定 [ J] . IEEE Sensors Journal, 2016, 16(21) : 7803⁃7813.
位方法[ J] . 舰船科学技术, 2017, 39(12) : 81⁃85. [42 ] YUAN W J, WU N, WANG H, et al. Joint synchroniza⁃
YANG Jian, LUO Tao, WEI Shi⁃le, et al. The coopera⁃ tion and localization based on Gaussian belief propagation
tion localization method of MUUVs based on MHE [ J ] . in sensor networks[ C ] .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39(12) : 81⁃85. Communications, 2015: 6646⁃6651.
[38 ] 魏明珠, 谢晓梅, 严鹏, 等. 月面多机器人的分布式协
姓名: 魏帅迎
同定 位 算 法 研 究 [ J ] . 载 人 航 天, 2019, 25 (5 ) :
性别: 男
594⁃599.
学历: 硕士
WEI Ming⁃zhu, XIE Xiao⁃mei, YAN Peng, et al. Distrib⁃
uted cooperative localization method for multi⁃robots on lu⁃
专业: 光学工程
nar surface [ J ] . Manned Spaceflight, 2019, 25 ( 5 ) : 职称: 助理工程师
594⁃599. 研究方向: 视觉导航、 协同导
[39 ] WYMEERSCH H, LIEN J, WIN M Z. Cooperative locali⁃ 航

■■■■■■■■■■■■■■■■■■■■■■■■■■■■■■■■■■■■■■■■■■■■■■■

征订启事

《 导航与控制》 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全国公开


发行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刊号为 CN11⁃5804 / V、 ISSN1674⁃5558, 目前已入选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 导航与控制》 2024 年度期刊征订工作已启动, 《 导航与控制》 为双月刊, 全年共 6 期, 定价 ¥ 90. 00
元 / 年, 广大读者可通过以下渠道订阅:
(1) 直接向编辑部订阅, 需要订阅的单位和个人请将订刊费汇至主办单位账户。
户名: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开户银行: 建行首体南路支行
银行帐号: 2170014998 电话: 010⁃68693183
通信地址: 北京市 142 信箱 403 分箱 《 导航与控制》 编辑部, 邮编 100854。
(2) 通过全国非邮发报刊联合征订订阅, 需要订阅的单位和个人请直接向联合征订服务部汇款。
通信地址: 天津市卫津南路李七庄邮局 9801 信箱, 邮编 300381。
电话 / 传真: 022⁃23973378, 022⁃23962479 网址: www. LHZD. com
E⁃mail: wms@ lhzd. com QQ: 179728453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