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念佛十種心(第一集)2014/7/2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3-0001

一、無損害心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四集)2012/12/11 檔名:02-040-0064】

第一種,「無損害心」。這一條很難,為什麼?自私自利,損人利己,
就從這裡生的。如何能對一切眾生慈悲而不損害,這個跟阿彌陀佛的心願
相應,決定得生。世間人為什麼會造這種惡業?迷得太深,眼光太淺,只
看到眼前一點小利。其實你把它看透了,它根本就不是利,它是害,哪來
的利!名聞利養是利嗎?不是的。貪瞋痴慢是利嗎?可是人人都往這裡頭
鑽,拼命的想取得,不知道這個東西是禍害,它障礙我們的性德。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九十三集)2010/8/1 檔名:02-039-0093】

對一切眾生決定沒有損害心,你愛護他,不但你不會殺他,連傷害他
都不可能,這是自性性德圓滿的透露。不但沒有傷害,你看一定有成就他
的心,令得快樂,真有心去幫助他、去成就他。如果那個人我又不認識他,
與我又不相干,做的是好事,我又何必要去幫助他,跟我無親無故。這沒
覺悟,這是凡夫心;真正覺悟,他不是這種心意識。他只知道根性有利鈍、
有生熟,根性熟了、根性利的,先幫助他、先成就他,他要成佛了普度眾
生。我的至親好友根沒成熟,我可以暫時少幫助他一點,沒成熟!一個原
則,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這一定要懂。所以無損害心,對一切眾生、
對山河大地、對樹木花草沒有損害心。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四集)2012/12/11 檔名:02-040-0064】

所以首先要求自己,不要求別人,絕不能讓一切眾生,任何一個眾生
有絲毫損害,要常常想要讓他得快樂,不要有任何傷害,這叫無損害心。

念佛十種心(第二集)2014/7/2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3-0002

二、無逼惱心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四集)2012/12/11 檔名:02-040-0064】

逼,今天講壓力,對他施加壓力,這就是逼他;惱,是叫他生煩惱,
不能有這個心,不能有這個行為。「念佛之人,身心安靜」,有逼惱心的
人心不安,為什麼?天天在想主意,我用什麼方法來壓他、來逼他,用什
麼方法來控制他,用什麼方法我得到名聞利養,用什麼方法把他打下去。

1
他天天想的是這個,所以他的心不靜,他的心不安。念佛人沒有這個念頭,
不求世間名聞利養,名聞利養自己來,為什麼?實至名歸,你真正有德行,
你真正做好事,大家知道你。別人宣揚,不是我要他宣揚;別人尊敬,不
是我要他尊敬;別人供養,我並不是想他供養,沒這個念頭,心永遠是安
靜的。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四集)2012/12/11 檔名:02-040-0064 】

佛教我們,「菩薩所在之處,常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他討厭我們,
我們就避開;他歡喜我們,我們就跟他接近。他不願意接受正法,不要講,
在他面前別說法。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喜當中,減輕他的惡業,我們
自己不受絲毫干擾,能說就說,不能說就不說。佛教導我們對自己要嚴格,
不嚴格,我們會隨順煩惱。決定不能隨順煩惱,要隨順性德。對任何人,
一定要記住,特別是對我們有誤會的,沒有理由造謠、毀謗、障礙、陷害,
統統要原諒他,決定不能把他放在心上,決定不能常常念到,一念就變成
冤家對頭。菩薩怎麼會跟人結怨?哪有這種菩薩!跟人結怨是凡夫,說老
實話,連天道都沒有,你只能夠在人間跟下面三惡道,這是你活動的範圍,
天道沒分。因為天道仁慈,你沒有仁慈心,天道沒分。對於這些人要有悲
憫之心,這些人也是有緣人,所以在他遇到苦難需要幫忙的時候,那就得
伸出援手去幫助他。過去他毀謗你、陷害你,他不好意思求你,不必等他
求,主動去幫助他。幫助他,也不必讓他知道你是什麼人,你就是他過去
傷害的人,你來幫助他,你成菩薩、成佛了,如果你沒有成菩薩、成佛,
你會報復他。菩薩、佛完全了解事實真相,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哪有
什麼分別?知道是一體,這個分別執著的心就沒有了。所以幫助他脫苦,
「是名無逼惱心」。

念佛十種心(第三集)2014/7/2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3-0003

三、樂守護心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四集)2012/12/11 檔名:02-040-0064】

「樂守護心」。這個字不念樂,念去聲,念要,樂是愛好,樂是快樂,
這個是愛好。愛好什麼?守護正法。今天正法快要滅亡了,真的到滅亡的
邊緣,如果沒有樂守護心的人,救不了正法。愛好守護的人,這個人是來
拯救佛法的,這種人禁得起考驗,禁得起逆境折磨。無論怎樣折磨,這一
口氣還在,他就會堅持到底,不會屈服、不會變節,三寶冥冥當中加持他。

【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集)2011/11/25 檔名:02-037-0060 】
2
用什麼方法來幫助正法久住?自己真信、真願、依教修行,這就是正
法久住。佛在《般若經》上講得很好,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真修行的、
有真往生的,那就是正法。現在在時間上講是末法時期,末法時期有正法;
換句話說,正法時期也有末法。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在舍衛大城講經,
經上有記載,舍衛大城有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釋迦牟尼佛,不認識,連名
字都不知道。釋迦牟尼佛所有的活動不知不聞,那不就是正法時期的末法
嗎?我們生在末法時期,遇到這部經典,遇到淨土法門,這就是末法時期
的正法。我們遇到了,能解、能信、能行,我們真求往生,臨命終時佛來
接引往生淨土,那就是證果,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正法。正法要這樣才能
久住世間,沒人學了,正法怎麼住?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四集)2012/12/11 檔名:02-040-0064 】

守護正法,第一個是經典的保存。這個時代災難很多,這塊大地沉到
海裡去了,這一切都完了。保存經典的方法只有大量流通,全世界各地方
都存放,災難不會遍及大地,總有一些地方它能夠留存下來,這是一個方
法。第二個方法就是傳法的人,跟保存經典的重要性完全相同,沒有經典,
佛法沒有了;沒有學習傳法的人,佛法也就沒有了,這兩樁事情必須兼顧,
兩樁事情要兼顧。

念佛十種心(第四集)2014/7/2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3-0004

四、無執著心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四集)2012/12/11 檔名:02-040-0064】

執著,不容易放下,說明什麼?六道凡夫放不下,放下就是聖人。承
認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是一不是二,對立就沒有了。成見沒有了,
成見是什麼?自以為是,我們今天講,主觀觀念很強。他沒有主觀觀念,
為什麼?無我。所以他能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個恆順是大智慧,
對自己是提升,這是對自己的功德;對別人沒有分別心,當然沒有嫉妒心、
沒有得失心、沒有憎愛心,與大眾相處皆大歡喜,像彌勒菩薩,笑口常開。

【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一集)2011/11/25 檔名:02-037-0061】

不生執著,在佛法裡頭非常重要的一句話,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能執
著。為什麼不能執著?它不是真的。佛法也是因緣生法,既然是因緣生法
就不是真的;真的是不生不滅,因緣生法有生有滅。你看佛所說的,說得
真好,佛法有人講、有人聽、有人學、有人證果,這叫正法。反過來,沒

3
有人講、沒有人聽、沒有人學,這叫滅法,有生有滅。既是有生滅法,它
就是無常的,它不是真的。所以《金剛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
法」,這個話說的有道理。

【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集)2011/11/25 檔名:02-037-0060】

執著裡面特別是情執,所以要用智慧觀察,才能破情執。情是迷。只
有佛菩薩把情執讓它還原,它本來是什麼?本來是智慧,智慧迷了變成情
執。情跟智是一體,一體的兩面,覺悟了叫它做智,迷的時候叫它做情,
是一而二,二而一。智慧深是好事,感情深,麻煩了。古德有句話說得很
好,叫「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我們想想我們現前,自己
認真反省,是不是情愛很重?如果這個東西確實很重,難分難捨,我們在
這一生當中想脫離六道輪迴就真難了!怎樣拔除情執?這是大事。念佛是
很好的方法,佛號念不下去,於是就功夫不得力。要怎樣才能產生效果?
還是智慧。這智慧從哪來?從讀經,古人說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這話是真的。佛說得非常好,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開了,情執就化掉,
化成智慧,問題真能解決。

念佛十種心(第五集)2014/7/2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3-0005

五、起淨意心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四集)2012/12/11 檔名:02-040-0064】

淨是清淨,意就是念頭、意識。實在講,執著放下,清淨心就現前了。
執著是六道輪迴的因,你為什麼離不開六道?你有執著,你就出不了輪迴。
執著一放下,輪迴不見了,不但是出輪迴,輪迴沒有了,是假的,不是真
的,就像作夢一樣,醒了。永嘉大師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
空無大千」,六道輪迴是夢中,醒過來之後沒有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一集)2011/11/25 檔名:02-037-0061】

雜是多,世間事情太複雜、太多;染就嚴重了,染是什麼?受想行識
是染,你被染污了。受是有感受,身有苦樂的感受,心有憂喜的感受。你
生出苦樂憂喜了,要知道,苦樂憂喜全是假的,你沒有把它看破,你真的
有苦樂憂喜,你心不清淨了;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九十四集)2010/8/4 檔名:02-039-0094 】

4
這個利養是講五欲六塵,現在人很重視,是你貪圖的對象。這些事,
有身體,需要養它,可是後頭這一句話重要,「常生知足之心」。不知足
就是罪孽,不知足的人想佔有、想控制,那就造罪業了。如果在這個地方
能夠有警覺心、能夠覺悟,我們在物質生活上就真正能夠做到知足常樂,
你得清淨心。佛菩薩、祖師大德教我們,凡是帶不去的不要放在心上,有,
很好,沒有,也很好,根本就不在意,你的心才清淨。

【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一集)2011/11/25 檔名:02-037-0061】

現在的人很可憐,都是物欲的俘虜,都跳不過它的手掌。物欲帶給你
是什麼?貪瞋痴慢;克服了物欲,你就清涼自在。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四集)2012/12/11 檔名:02-040-0064 】

所以對利養之事一定要知足,知足常樂,知足不攀緣,這個樣子才好。
弘法利生,緣分,這個要懂,有緣就去做,沒有緣不攀緣。有人請,還得
問問情形,了解狀況合不合適。如果是正法道場,大家都認真學佛的,可
以去;如果他是搞名聞利養,掛著佛的招牌,別有用意的,這個可以不去。
這個是知足常樂,決定沒有名聞利養、沒有自讚毀他、沒有貢高我慢、沒
有攀緣的念頭。實際上自己道業成就了,弘法利生這個事情佛菩薩安排,
最好,自己什麼心都不操,一切自然是所謂水到渠成。

念佛十種心(第六集)2014/7/2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3-0006

六、無忘失心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九十四集)2010/8/4 檔名:02-039-0094】

這一條的意思不複雜,完全歸納到淨土這個法門來了。不失憶念,如
來無量法門不失的,他教我們不要把念佛忘掉,正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四集)2012/12/11 檔名:02-040-0064 】

念念求生淨土,念念阿彌陀佛。我念阿彌陀佛為什麼?就是為求生淨
土,就是為親近彌陀,所以這個法門叫不迴向法門。為什麼不迴向?念念
都是迴向,我就為這個念的,就為這樁事情,幹這個,念佛的,天天念佛,
就為這個事情,我不為別的,這叫真念佛。

【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一集)2011/11/25 檔名:02-037-0061】

5
我們看所有宗教,我看到回教,每天,《古蘭經》上規定的五次禮拜,
向著麥加的這個方向,一天五次。無論你在什麼地方,到這個時候你什麼
都得放下,向麥加這個方向去禮拜。時間雖然不長,他一生做成習慣,這
養成習慣,這個方法非常好。我提倡的十念法是從伊斯蘭那裡學來的,伊
斯蘭一天五次,我那個十念法是一天九次,時間更短,換句話說更有效果。
我這種十念法非常簡單,就是念十句佛號,用現在印光大師教的方法,念
得清楚、聽得清楚、記得清楚,就十句。念的時候不要念得快,慢慢的念,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自己念,自己聽,這一句佛號十念當中第幾聲,
能攝心。十念當中時間短,兩分鐘就念完了,這兩分鐘不會有雜念,那就
屬於淨念,叫淨念相繼,這個裡頭不可以讓東西夾雜進來。早晨起來念十
句佛,晚上睡覺之前念十句佛,你看看,一次不會超過三分鐘,什麼人都
做得到。三餐飯三次,吃飯之前,我不念供養咒,我念十句阿彌陀佛。上
午上下班兩次,上班之前,工作之前,念十聲佛號才開始工作;工作完了
之後,念十聲佛號再離開。下午亦如是,就四次。總共九次,很簡單!念
佛是善,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你要做善事,最大的善事是念阿彌
陀佛,你做其他的任何善事都不能跟它相比。念阿彌陀佛能往生極樂世界,
這是大善。所以,無忘失心是我們成敗的關鍵。

念佛十種心(第七集)2014/7/2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3-0007

七、無下劣心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五集)2012/12/11 檔名:02-040-0065】

什麼叫下劣?下劣是不平等,應當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大乘經上告訴
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每一尊佛看一切眾生都是
佛,對眾生的禮敬跟對佛完全相同。特別是普賢行願,十大願王頭一條
「禮敬諸佛」。那個諸佛怎麼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一切眾生都
是未來佛,他肯定成佛。為什麼?他有佛性,他怎麼會不成佛?

【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一集)2011/11/25 檔名:02-037-0061】

用平等心看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皆是菩薩,一切眾生皆是佛,一切眾
生皆是未來佛。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五集)2012/12/11 檔名:02-040-0065 】

要知道,貪瞋痴這個煩惱是與生俱來,它是末那識裡頭的一分子。末
那識就是第七,意根,就是我執。轉末那識,平等心就現前,有末那識就

6
決定不會平等。所以凡夫做不到,二乘也做不到。什麼時候能做到?明心
見性,大徹大悟,轉八識成四智,他的清淨平等覺現前了。你念佛能把煩
惱伏住,不是斷,沒斷,念佛能把它控制住,這叫伏煩惱,不是斷煩惱,
斷煩惱我們做不到,伏煩惱可以。佛怎麼個念法?煩惱習氣才動,這個念
頭才生,第一個念頭,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把它轉過來,轉到阿彌
陀佛了。然後念念是阿彌陀佛,不能讓煩惱一念、二念、三念繼續下去,
那就壞了。煩惱只能一個念頭,第二念頭就轉了,這叫會念佛,把煩惱念
掉了,把業障念掉了。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功德,如果對於《無量壽經》不
能透徹了解,你不知道。透徹了解,黃念老的集註好,幫了我們大忙。真
正了解之後,才曉得名號功德真的不可思議,對它決定沒有懷疑,這個名
號產生巨大的能量。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九十四集)2010/8/4 檔名:02-039-0094】

所以轉末那識為平等性,這一條非常重要。真正轉過來了,一定是這
個現象,於諸眾生,尊重恭敬,不生輕慢,對人也好,對自己也好,自他
平等,生佛平等。你對人、對樹木花草、對山河大地、對一切眾生,你決
定沒有輕視的心、沒有傲慢的態度,你所表現的尊重、恭敬,肯定是這樣
的。這是禮敬,這是不瞋。

念佛十種心(第八集)2014/7/2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3-0008

八、生決定心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五集)2012/12/11 檔名:02-040-0065】

決定心沒有絲毫懷疑,這要有智慧,不能輕易聽信別人。

【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一集)2011/11/25 檔名:02-037-0061】

遇到佛法,遇到大乘,遇到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太難得了!遇到
黃念祖居士的集註,難中之難。給《無量壽經》做註解的人有,沒想起搞
集註,集註才真正有說服力。他蒐集了八十三種經論,這是來自佛菩薩的,
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解,真有根據,這個註解令人佩服,讓人看到無
話可說。這不是老居士自己寫的,是他集古大德的註解、集經論的註解流
傳於後世,真實智慧,真實利益。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九十四集)2010/8/4 檔名:02-039-0094】

7
世間這些言論,特別是現代,正論的愈來愈少,偏邪是愈來愈多。跟
我長久的一些同學都曉得我有一個習慣,我學佛五十九年,最初的十年,
有時候看看報紙、雜誌、電視,我把這些東西放下也將近五十年了,沒有
看過電視、沒有看過報紙,這些雜誌信息我一概拒絕了。為什麼?染污。
我們時間很有限,不願意浪費在這些地方。可是世間聖賢他們的言論可以
看,可以涉獵。但是現在環境不一樣,災難太多了,讓我們生起高度的警
覺心,我們怎樣應對,這是迫切在眼前的事情,那只有把全部的時間、精
力用在佛法上。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五集)2012/12/11 檔名:02-040-0065 】

所以,決定心就是決定於無上菩提之道。我們今天決定依這部經典、
依這部註解,一門深入。過去幾十年看一切經論,這個也跟大家一個交代,
六十年之後,我決定選擇一部,就是《無量壽經》的會集本,我相信我沒
有選錯。《華嚴》、《法華》、《楞嚴》、《大智度論》都涉獵過,也都
講過,所有一切歸結到《無量壽》,最後歸結到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萬緣放下,什麼念頭都沒有了,只一個願望,求生淨土,沒有第二個念頭。
於這個深生正信,畢竟不惑,這是生決定心。

念佛十種心(第九集)2014/7/2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3-0009

九、無雜染心

【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一集)2011/11/25 檔名:02-037-0061】

雜染心是什麼?是貪瞋痴慢疑、怨恨惱怒煩,這是雜染心。這個東西
要捨,凡是障礙我們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的都是屬於雜染心。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五集)2012/12/11 檔名:02-040-0065 】

名聞利養放下,什麼榮譽、第一也放下,全是假的。什麼都放下,乾
乾淨淨,心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只有這一部《無量壽經》,除這個之
外什麼都沒有,徹底放下。不但世間法,連佛法也放下了。佛法我就抓住
這個,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不要有雜念,不要有染污,這個
染污就是受外面環境影響,我不受影響,一句彌陀念到底,我決定求生極
樂世界。這個地方,無論現前、將來,與我毫不相干,我什麼都不要,捨
要捨得乾乾淨淨。

8
【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一集)2011/11/25 檔名:02-037-0061】

我們對於防止雜染,我這一生真正做到是一樁事情,不看電視了,電
視、電影、廣播、報紙、雜誌,這個五十年沒看了,心清淨了不少。有人
問我,生在這個時代,媒體斷掉了,這個日子你怎麼過?許多事情應該要
知道,你怎麼都不知道?我說日子過得很自在,我是真不知道。那些重大
的信息?重大信息有朋友他們看到的時候告訴我,我從他們那裡得到一點
信息。好像不知道天下事就沒有辦法生活在現前這個時代,這是一般人的
觀念。我相信不知道天下事也能在這個時代生活下來,我不是短時間,五
十年的時間。生活得很好,生活得很健康,妄想少了。你要是接觸,你沒
有辦法沒有妄想,我們沒那個功夫,那是真功夫,接觸沒有妄想這是真功
夫。我們的方法是不接觸,不知道,讓心情寧靜下來。所以說是一切沒有
必要的,年輕的時候喜歡讀書,這些書都不必要讀了,統統都捨棄掉了。
有些好的書勸年輕人讀,他們讀了有用處,幫助這個社會安定,幫助世界
和平,幫助眾生能夠恢復到幸福、安穩的生活。像現在有志於這方面的年
輕人,《群書治要》是好書,要讀。學佛,年輕的同修這些書還是要讀,
六十歲以上不要讀了,求生淨土,全要放下。

念佛十種心(第十集)2014/7/2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3-0010

十、起隨念心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五集)2012/12/11 檔名:02-040-0065】

這個隨念心是觀想,常常想佛像。佛像,我們是凡夫,也要選一尊佛
像,你常常想這一尊,不雜,我們的心容易專一。說我有很多,又喜歡這
個、又喜歡那個,將來往生的時候,哪一個像是阿彌陀佛?你就會搞亂了!
如果只想一尊像,將來來接引的佛就跟那個像是一模一樣,我們想多年了,
總算今天想到了,佛來了。佛決定不會現別的相,現別的相讓你懷疑,叫
本尊。念念只想本尊,千萬不要搞得太多。

【淨土大經科註(第六十一集)2011/11/25 檔名:02-037-0061】

這裡頭有句話說得很好,「雖觀如來相好,不生愛著之心」。如來,
我們塑造的佛像,依照《造像量度經》的標準,把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
造出來,世間人所稱為這是貴相、福相,沒有留戀,沒有染著的心。對於
佛尚且如此,世出世間一切法你當然不生愛著之心。「於無念中,常念彼
佛」,無念是失念的時候,心裡頭沒有其他的念頭,這個時候要生起念佛
9
的心,常常想到佛,常常不離開佛。所以念佛人手上拿一串念珠,掛一串
念珠,這念珠的作用在哪裡?提醒自己念佛,是這個意思。印光大師告訴
我們,念佛不必計數,計數怎麼?分心,心不清淨。他自己念佛為什麼要
計這個十聲數?十聲數這不是計數,這是一種對治的方法,讓雜念不能進
來。就是用什麼方法能達到不夾雜,這個方法可以達到不夾雜,真正到不
夾雜的時候就不需要了。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九十四集)2010/8/4 檔名:02-039-0094】

佛在世間是用相好來接引眾生,眾生喜歡相好,佛的相好第一,看到
佛的相好就跟佛去了,就跟他學了,他的目的在此地。報身如來是平等的,
如果我們明心見性,生到佛的實報莊嚴土,我們的身跟佛的身沒有兩樣,
為什麼?從自性裡面顯示出來的,那確實是無上的福慧莊嚴。可是不會生
愛著之心,愛、著是煩惱,愛是分別,著是執著,哪有生愛著之道理?不
可能。我們現前於無念之中要常念阿彌陀佛,彼佛就是阿彌陀佛,念佛,
心就是佛心,就是經上所講的念佛作佛。本來是佛,現在又作佛,哪有不
成佛的道理!

1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