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 年第 6 期

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


ITY OF CHINA No.
6 2010

康德与启蒙运动

李秋零

[摘要] 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其固有的
弊病。康德继承了启蒙思 想,亦 对 它 进 行 了 深 刻 的 反 思,提 出 了 自 己 思 维、自 我 批 判 和 自 己 立 法 的 原 则,
把启蒙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康德著 作 中 体 现 出 的 启 蒙 精 神 即 便 对 于 我 们 今 天 的 中 国 社 会, 也 依 然 具
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康德;启蒙;自己思维;自我批判;自己立法
[作者简介] 李秋零:哲 学 博 士,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佛 教 与 宗 教 学 理 论 研 究 所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北 京
100872)

康德哲 学 思 想 的 研 究”。 在 媒 体 的 报 道 中, 甚 至
一 出现了 “奇葩”、“功德”、“不朽” 这样的字眼。
这不免让 我 受 宠 若 惊, 而 且 也 确 实 是 一 种
《康德著 作 全 集》 汉 译 项 目 竣 工 的 消 息 传 播 “过誉”。
开来之后,我一次又一次地面对这样的问题: 为 首先,在严格 的 意 义 上, 《康 德 著 作 全 集 》
什么要翻译 《康 德 著 作 全 集 》? 康 德 对 于 今 天 的 并不是主要为康德研究界翻译的。致力于康德研
我们有什么意义? 究的 学 者, 罕 有 依 赖 中 文 译 本 的。 在 这 种 意 义
在最初 论 证 《康 德 著 作 全 集 》 的 汉 译 项 目 上,如果 我 们 坚 持 说 翻 译 本 身 就 是 一 种 研 究 的
时,我曾提出,以往康德著作的翻译存在着译 本 话,那么, 《康 德 著 作 全 集》 的 出 版, 也 就 不 是
不全、用语过时、英文转译、版本不一、 术 语 混 给这些学者提供了一个译本,而只不过是提供了
乱等问题。因此,对于康德这样一位思想大师 来 一项研究,一项可供对话、讨论、批判的研 究 成
说,急需根据统一的权威版本、直接从原文翻 译 果。且不说它不可能统一对康德思想的认识和理
《康德著作全集》,为读书界提供一套完整的、可 解,实际上就连统一术语这个最低目标也不可能
信的康德著作汉译。 实现。近年来已经先后出现了康德著作的一些可
《康德 著 作 全 集》 出 齐 之 后, 上 述 目 标 可 谓 信的新译本。但康德研究界在术语上的混乱不仅
已经 实 现。 除 此 之 外, 学 界 也 给 予 了 高 度 的 评 没有 改 进, 反 而 可 以 说 是 加 剧 了。 关 于 康 德 的
价。有学者赞誉它 “为康德哲学思想的研究提供 “Ersche
inung”、 “Se
in”、 “apr
ioi”、 “
r trans
zen-
了一个可信可读的完整译本”, “必将极大地促进 den
t ”、“trans
zenden
tal” 等核心概念, 研究者们

* 本文系根据作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举办的 “哲学文化月系列活动讲座” 上的讲演 “康德与启蒙运动” 改写而成。

— 65 —
不仅依然 各 行 其 是, 而 且 往 往 爆 发 激 烈 的 争 论。 把启蒙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种混乱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不同的译名并非
为了标新立异,而往往是由于学者们对康德思想 二
有不同的理解。更不用说,在术语的使用上也 同
样存在着 惯 性 的 作 用。 一 个 术 语 一 旦 约 定 俗 成, 提到启蒙, 我 们 可 能 最 先 想 到 的 是 18 世 纪
由于学界都知道它的含义,则虽然有瑕疵,也 依 发生在法国的那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运动,想到伏
然会被继续使用。举例来说,我在翻译中把康 德 尔泰等一系列法国思想家的名字。的确,启蒙 运
的重 要 术 语 “
Ers
che
inung” 由 “现 象 ” 改 译 为 动虽然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波及整个欧洲, 但
“显像”,对此,学术版多卷本 《西方哲学史》 康 与其他国 家 相 比, 法 国 的 启 蒙 运 动 却 声 势 最 大,
德部分的作者陈嘉明先生虽然认为这种改译使康 战斗性最强,而且影响也最深远。伏尔泰则是 法
德的这个重要 术 语 “回 归 本 义 ”, 但 仍 “为 照 顾 国启蒙运动 的 代 表 和 领 袖, 以 至 于 后 人 把 18 世
到以 往 的 习 惯 用 法 ” 而 采 取 了 “现 象 ” 的 译 纪称为 “伏 尔 泰 的 世 纪”。 因 此, 我 们 在 这 里 讨
法。[
1](
因此,《康德著 作 全 集》 的 翻 译 在 根 本
P217)
论康德与启蒙运动的关系,也主要以法国启蒙运
上是为更广大的对康德思想感兴趣,但又没有足 动为背景。
够的精力或者足够的能力去阅读康德的原文著作 在法国 启 蒙 思 想 家 看 来,17 世 纪 以 来 自 然
的读者群 提 供 了 一 个 全 面 接 近 康 德 思 想 的 方 便 科学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社会却依然充满着
渠道。 传统的 教 义、 非 理 性、 盲 目 的 信 念、 愚 昧 和 专
其次,即便是 对 于 一 般 的 读 者 来 说, 《康 德 制,人们依然处在黑暗之中。因此,应当用 理 性
著作全集》 汉译的价值也不宜过分的强调,遑论 之光驱散黑暗,把人 们 引 向 光 明, “启 蒙” (
en-
称之为 “不朽” 了。译作的价值永远依赖于原作 l
igh
tmen
t ) 的本义就是 “照亮”。在这种意义上,
的价值,译者的声誉在任何时候都只是作者的声 人的理性就成为衡量一切的尺度,不合乎人的理
誉的一种折射。无论多么好的译作,都终将被 新 性的东西就没有存在的权利。正如恩格斯指出的
的译作所取代。我虽然也期望自己的译本能够寿 那样: “在 法 国 为 行 将 到 来 的 革 命 启 发 过 人 们 头
命长一 些, 但 它 不 可 能 “不 朽 ”。 真 正 不 朽 的, 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 们
是康德的著作,是康德的思想。 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
两百多年来,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 中 国, 康 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 一 切 都 受
德思想的研究永远是哲学界的显学。康德博大精 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
深的思想体 系 不 仅 持 久 地 吸 引 着 众 多 的 研 究 者, 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
而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在现代西方的 维着的知性成了衡 量 一 切 的 尺 度。”[2](P355)与 此 同
各种哲学 流 派 中, 几 乎 都 能 够 发 现 康 德 的 影 子。 时,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把迷信、愚昧和成见视 为
日本学者安倍能成将康德哲学比喻为蓄水池,前 一切社会罪恶和弊病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 把
面的水流进它,后面的水从它流出。我国学者 贺 知识给予人民,以开启民智。在这方面,最 突 出
麟也 称 康 德 哲 学 为 “现 代 哲 学 的 源 泉 ”。 当 然, 的代表就是由各个知识领域具有先进思想的杰出
享有 “哥白尼式革命” 之誉的康德 哲 学 的 许 多 具 代表 人 物 历 时 20 年 编 纂 而 成 的 《百 科 全 书 》。
体思想,也许永远只是一个较为狭小的学者圈子 《百科全书》 共 35 卷,依据经验和理性,力图 为
反复咀嚼的对象。然而,康德哲学的精神却深 入 读者提供系统的科学知识,并阐明人类各种科学
到了整个社会,而且直到今天,即便是对于我 们 知识和技艺的起源和相互关系,堪称法国启蒙运
今天的中国社会,也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具 体 动的一座丰碑。
地说,这就是 在 他 的 哲 学 中 所 体 现 的 启 蒙 精 神。 启蒙思想家们不仅对封建专制、宗教迷 信 和
康德生活在启蒙运动时代,启蒙思想给予康德以 愚昧落后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而且自觉地承担起
深刻的影响,而康德则不仅是德国启蒙运动的重 了鼓吹自由、平等、博爱,高扬理性、提 倡 科 学
要代表,且对 启 蒙 运 动 作 出 了 深 刻 的 理 论 反 思, 和进 步、 教 化 大 众 的 启 蒙 任 务。 就 解 放 思 想 而
— 66 —
言,启蒙运动的功绩是怎样评价也不为过的。 的狂热,完全可以说是启蒙运动自身的这些弊病
然而,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其本身 固 有 的 的极端体现。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党人自
一些弊病也越来越清晰地暴露出来。 认为真理在握,不惜用暴力把自己所设计的政治
首先,启蒙运动 “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 威”, 方案强加给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一方面是无法无
但却树立了理性的绝对权威。启蒙运动所理解的 天的自 由, 另 一 方 面 是 对 自 由 和 生 命 的 无 情 剥
“理性”, 主 要 是 后 来 康 德 所 说 的 “理 论 理 性 ”, 夺,最终自己也成为这种恐怖的牺牲品。罗兰 夫
亦即认知理性。启蒙思想家们在自然科学和技术 人在走上 断 头 台 前 疾 呼: “自 由 啊, 多 少 罪 恶 假
中认识到了这种理性的巨大威力,进而把它视为 汝之名 以 行”, 足 以 振 聋 发 聩。 然 而, 我 们 同 样
万能的,运用于一切社会领域。这种观点发展 到 也 可 以 疾 呼: “理 性 啊, 多 少 罪 恶 假 汝 之 名
极致,在启蒙思想家的眼中,社会就成了一部 由 以行!”
利益驱动的大机器,人也成了一部由欲望驱动的
机器,人可以根据理性就像设计一部机器那样来 三
设计社会制度和人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不 仅
人的尊严荡然无存,就连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自 康德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启蒙 的 成
由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就和弊病都充分地体现于法国大革命之中的时候
其次,启蒙运动以理性为绝对权威, 但 理 性 开始他对启蒙的反思的,其结果是形成了康德独
并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理性在任何时候都必须 特的启蒙精神,我把它概括为 “三自” 原则, 这
通过生活在一定时空中的人体现出来。启蒙思想 就是:自己思维、理性的自我批判和理性的自 己
家在用理性和知识 “开启民智” 的时候,不免自 立法。
觉或者不自觉 地 把 民 众 视 为 无 知 的 “群 氓 ”, 视 “自己思维” 的原则是康德最先于 1784 年 在
为受教育 的 对 象, 而 把 自 己 视 为 天 才 的 教 育 者, 《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 中提出的, 这 也
视为理性 的 化 身, 以 自 己 的 理 性 为 绝 对 的 理 性, 是他第一次明确地给启蒙下定义。这个定义是此
进而也就是真理的化身。启蒙者交给被启蒙者的 后任何探讨启蒙的文章或者著作都无法完全绕开
不是理性,而是现成的知识。也就是说,启 蒙 思 的:“启 蒙 就 是 人 从 他 咎 由 自 取 的 受 监 护 状 态 走
想家在破除成见的同时,其实不过是用新的成见 出。受监护状态就是没有他人的指导就不能使用
来取代旧的成见,哪怕这新的成见并不一定是错 自己的理智。如果这种受监护状态的原因不在于
误的偏见。如 果 说 “启 蒙 ” 的 本 义 就 是 “照 亮 ” 缺乏理智,而在于缺乏无需他人指导而使用自己
的话,那么,启蒙者们也正像手电筒一样, 只 去 的理智的决心和勇气,则它就是咎由自取的。 因
照亮别人,却很少反观一下自己。 此,Sape
reaude [要敢于认识 ]!要有勇气使用
最后,由于 启 蒙 思 想 家 自 视 为 理 性 的 化 身, 你自己 的 理 智! 这 就 是 启 蒙 的 格 言。”[3](P40)这 里
由于他们相信可以用理性来更好地安排社会和个 虽有 “自己思 维 ” 的 意 思, 但 尚 无 “自 己 思 维 ”
人的生活,由于他们攻击的目标不仅仅是传统的 的字面。数 年 之 后, 康 德 在 1790 年 的 《判 断 力
成见,而且还有人民的愚昧,于是,是否接 受 这 批判》 中提出, “自 己 思 维” 是 “平 常 的 人 类 知
些教育者赐予的知识,是否接受这些天才所设计 性” 的 “第一 个 准 则 ”, 亦 即 “无 成 见 的 思 维 方
的安排,也就成了民智是否开启的标志。启蒙 者 式的准则”,这个 “准 则 是 一 种 永 不 被 动 的 理 性
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代替人民思维,甚至在极端的 的准则。对被动的理性、因而对理性的他律的 癖
情况下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剥夺他人的思 好就叫做 成 见; 而 一 切 成 见 中 最 大 的 成 见 就 是,
维自由。 把自然想象成不服从知性通过自己的根本法则奠
法国启蒙运动为即将到来的法国资产阶级 革 定为它的基础的那些规则:这就是迷信。从迷 信
命在理论上和舆论上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它自身 中解放出来就叫做启蒙:因为虽然这个称谓应当
固有的这些弊病也同样对这场大革命产生了深刻 归于从 一 般 成 见 中 解 放 出 来, 但 迷 信 却 是 首 先
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后期所表现出的那种非理性 (
ins
ensuemi
nen
ti[在突出的意义上 ]) 值得被
— 67 —
称为一种成见的,因为迷信置身于其中、甚至 将 知识而言对一般理性能力的批判,因而是对一般
之作为一种责任来要求的那种盲目性,首先使靠 形而上学的可能性或者不可能性的裁决,对它的
别人来引导的那种需要、因而使一种被动理性的 起源、范围和 界 限 加 以 规 定。”[5](P7)1787 年, 康
状态清晰可辨”。①[4](P306-307)康德与法国启蒙思想 德又在 《纯粹理性 批 判》 的 第 二 版 中 重 申: “人
家一样把对成见的迷信视为启蒙的最大敌人,但 们在这里可以期待的,更不是一种对书本和纯粹
却认为迷信的原因不是缺乏知识,而是缺乏对自 理性体系的批判,而是对纯粹理性能力自身的批
己理智 的 运 用, 康 德 称 之 为 “受 监 护 状 态”。 如 判。”[6](P41)康德虽然 坚 持 启 蒙 运 动 用 理 性 批 判 一
果这种受监护状态不是因为缺乏理智 (这在正常 切的原则,但却认为理性本身也同样必须接受批
人那里是不可 能 的 ), 那 就 是 因 为 “缺 乏 无 需 他 判。批判的内 容 是 理 性 的 认 识 能 力 和 适 用 范 围,
人指导而使用自 己 的 理 智 的 决 心 和 勇 气 ”, 原 因 康德把它简单 地 概 括 为 “我 能 够 知 道 什 么 ”。 但
在于 “懒惰和怯懦”,因而是 “咎由自取的”。因 批判者却不能是别的什么权威,而只能是理性自
此,如果说伏尔泰式的启蒙是给人以知识,可 以 身,也就是说,这是理性的一种自我批判。 批 判
称之为 “授人 以 鱼 ”, 根 本 不 可 能 使 人 走 出 “受 的结果是我们的理论理性只适用于显像界,我们
监护状态” 的话,那么,康德式的启蒙则要求 每 只能 认 识 显 像, 对 于 显 像 之 外 的 一 切, 包 括 自
一个 人 运 用 自 己 的 理 智, 可 以 称 之 为 “授 人 以 由、上帝等等,我们一无所知。
渔”,唯有 如 此, 才 能 使 人 真 正 地、 彻 底 地 从 成 康德在 《纯粹理性批判》 第二版前言中有 一
见中解放出来。 句著名的、 被 人 广 为 引 用 的 话: “我 不 得 不 扬 弃
更为重要的是,康德不是像法国启蒙思 想 家 知识,以 便 为 信 念 腾 出 地 盘。”[7](P18)这 里, 我 之
那样试图扮演一个救世主的角色,用知识把人民 所以采用 “扬弃” 这种译法,而不采用更流行的
从愚昧状态中解放出来,而是倡导 “自己思维”, 译法 “限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康德看来,
使人民通过 “有勇气使用你自己 的 理 智” 来 自 己 不是要对知识 采 取 “限 制 ” 这 种 预 防 性 的 措 施,
从 “咎由自取的受监护状态” 走出来,自己解放 以免其侵入信念的禁区,而是知识已经侵入了这
自己。 “自 己 思 维” 的 原 则 杜 绝 了 把 一 己 之 见 强 个禁区,因而必须对其扬而弃之,恢复信念的 固
加给他人、强加给社会的可能性。如果说法国 启 有地盘。 康 德 在 这 里 所 说 的 “信 念”, 不 仅 仅 包
蒙思想家倡导的自由更多的是发表意见和采取行 括 宗 教 的 “信 仰 ” (虽 然 它 们 在 德 文 中 都 是
动的自由的话,康德所倡导的自由首先是思维的 aube这个词),而是 如 他 在 著 述 中 多 处 强 调 的
Gl
自由。 那样,是一种 “只是在主观上充分,同时被视 为
然而,既然康德主张每一个人都应当 “无 需 客观上不充分的” “视 之 为 真”[8](P524), 是 一 种 无
他人指导而使用 自 己 的 理 智 ”, 这 会 不 会 与 法 国 需知识为 前 提 条 件 的 自 由 抉 择。 因 此, “扬 弃 知
启蒙运动那样导致理性的狂妄?在康德哲学的意 识” 的真正目的,是为 “自由” 腾出地盘,从 而
义上,这种现象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在自己思 维 确保人的道德性。康德在上面引用的那句话之前
的同时,甚至在自己思维之前,理性首先要对 自 明确地谈到 “自由连同其道德 性” 与 “自 然 机 械
己进行批判。康德的哲学体系以 “批判哲学” 自 性” 的对立,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当然,自 由 作
称。福柯在谈到康德的启蒙思想时认为,从某 种 为一般信念的前提条件,也同时保障着宗教上的
意义上来说,批判记载了理性在启蒙中逐步成熟 信仰,这正是我在下面要予以强调的。
起来的轨迹;而反过来说,启蒙又是一个批判 的 把自由排除在认识的领域之外,既防止 了 理
时代,是很 有 道 理 的。 康 德 在 1781 年 的 《纯 粹 性的狂妄,也维护了人的尊严。因为只有作为 具
理性批判》 第 一 版 序 言 中 对 “批 判 ” 的 解 释 是: 有自由 意 志 的 存 在 者, 人 才 与 物 的 世 界 区 别 开
“我所理解的批 判, 并 不 是 对 某 些 书 或 者 体 系 的 来。自由虽然不可认识,但其实在性却通过道 德
批判,而是就它独立于一切经验能够追求的一切 法则得到了证明,因为它是道德法则的条件, 就

① 康德在晚年曾多次重申这一思想。

— 68 —
像我们虽然不能认识物自身,但却因为我们的感 顶石”:“自由的概念,就其实在性通过实践理性
觉而可以证明物自 身 的 实 在 性 一 样。 “自 由 当 然 的一条无可置疑的法则得到证明而言,如今构成
是 道德法则的r
ati
oes
s i[存在根据],但道德
end 了纯粹理性的、甚至思辨理性的一个体系的整个
法则却是自由的 r
ati
ocognos
c i [认 识 根 据]。
end 大厦的 拱 顶 石”。 之 所 以 如 此, 乃 是 因 为 “作 为
因为如果不是在我们的理性中早就清楚地想到了 纯然的理念在思辨理性中依然没有支撑的其他一
道德法则,我们就绝不会认为自己有理由去假定 切概 念 (上 帝 和 不 死 的 概 念 ), 如 今 就 紧 跟 它,
像自由这 样 的 东 西 (尽 管 自 由 并 不 自 相 矛 盾 )。 与它一起并 通 过 它 获 得 了 持 存 和 客 观 的 实 在 性,
但如果没有自由,在我们里面也就根本找不到道 也就是说,它们的可能性由于自由是现实的而得
德法则。” [
9](
P5)
可 见, 自 由 不 是 一 个 可 认 识 的 经 到了证明。”[15](P4)道 德 虽 然 不 需 要 宗 教, 但 为 了
验性事 实, 而 是 一 个 道 德 “公 设”。 自 由 的 价 值 保证实践理性 的 必 然 客 体 “至 善 ”、 即 德 与 福 的
不在于 其 自 身, 而 在 于 为 道 德 法 则 提 供 存 在 根 一 致 能 够 实 现, 康 德 又 提 出 了 “上 帝 存 在 ” 的
据,在 于 “立 法”。 自 由 不 是 为 所 欲 为、 无 法 无 “公设”: “为 使 这 种 至 善 可 能, 我 们 必 须 假 定 一
天的自由,而是理性自己为自己立法的自由。 这 个更高的、 道 德 的、 最 圣 洁 的 和 全 能 的 存 在 者,
种立法既不是一些人为另一些人立法,也不是每 唯有这个 存 在 者 才 能 把 至 善 的 两 种 因 素 结 合 起
个人都自行其是地为自己立法,而是理性普遍地 来。……因此,道德不可避免地导致宗 教。 这 样
为自己立法。在康德看来,意志可以按照两种 方 一来,道德也就延伸到了人之外的一个有权威的
式决定自己的行动,其一是主观准则,其二是 客 道德立法 者 的 理 念。”[16](P6-7)这 样 的 宗 教 并 不 是
观法则。当意志对自己的规定仅仅对其个人有效 指历史和现实中已有的实证宗教,恰恰相反, 它
的时候,这种规定就是主观准则;当意志的规 定 是一种 “纯粹的理性宗教” 或者 “纯 粹 的 道 德 宗
不仅对其个人有效,而且对一切有理性的存在者 教”,而且是 “唯一 真 正 的 宗 教”。 “一 种 仅 仅 按
都普遍有效的时候,这种普遍的规定就是客观法 照纯粹道德 的 法 则 来 规 定 的 上 帝 的 意 志 的 概 念,
则。这 样 的 立 法 也 就 是 “自 律”, 亦 即 “人 仅 仅 使我们如同只能设想一个神一样,也只能设想一
服从他自己的、但尽管如此却是普遍的立法, 而 种宗 教, 这 种 宗 教 就 是 纯 粹 道 德 的。”[17](P104)对
且人仅仅有责任按照他自己的、但就自然目的而 于历史和现实中已有的实证宗教,则必须做出理
言普遍地立 法 的 意 志 而 行 动 ”。 [
10](
P440-441)
“自 律 性 的 诠 释, 使 之 符 合 纯 粹 的 宗 教 信 仰。 因 此,
就是人的 本 性 和 任 何 有 理 性 的 本 性 的 尊 严 的 根 “教 会 信 仰 以 纯 粹 的 宗 教 信 仰 为 最 高 的 诠 释
据。”[
11](
之所 以 如 此, 乃 是 因 为 “意 志 的 自
P444)
者”[18](P110),也就是说, 以 道 德、 理 性 和 哲 学 为
律是一切道德法则和符合这些法则的义务的唯一 最高的诠释者。在这样的意义上,康德所说的 宗
原则;与此相反,任性的一切他律不仅根本不 建 教与道德就只不过是同一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罢
立任何责任,而且毋宁说与责任的原则和意志的 了:“宗 教 不 是 某 些 作 为 神 的 启 示 的 学 说 之 总 和
道德性 相 悖 ”。 [
12](
P36)
一切他律都不具有道德价 ……而是我们一切作为神的诫命的一般义务之总
值。被康德归之于他律的,不仅有出自幸福的 经 和…… 宗教并不是按照内容亦即客体而在某一部
验型原则,而且还有出自完善的理性原则,包 括 分上与道德有别,因为道德关涉一般的义务, 相
上帝的意志。康德不仅在形而上学领域否定了认 反,它与后 者 的 区 别 是 纯 然 形 式 的, 也 就 是 说,
识上帝的可能性,而且在道德领域也同样否定了 它是理性的一种立法,为的是通过由道德产生的
宗教的奠 基 作 用。 “自 由 …… 是 我 们 知 道 的 道 德 上帝理念而给予道德以对人的意志的影响,去履
法则的条件。但是,上帝和不死的理念却不是 道 行其所有的义务。不过,它也因此而是唯一的 宗
德法则的条件。”[13](P5) “道 德 为 了 自 身 起 见 …… 教,而且不存在不同的宗教。”[19](P36-37)启蒙运动
绝对 不 需 要 宗 教, 相 反, 借 助 于 纯 粹 的 实 践 理 在宗教问题上的主要代表就是产生于英国而为大
性,道德是自给自足的。” [
14](
P5)
多数法国启蒙思想家所继承的自然神论,其孜孜
然而,自由虽然只是为道德自律提出的 一 个 以求的目标就是去除宗教中迷信的内容,把宗教
“公设”,但却被康德称之为自己 哲 学 体 系 的 “拱 完全建立在理性之上。但是,由于他们所说的 理
— 69 —
性是理论理性,这种努力在休谟的怀疑论中受到 气质、一种哲学生活。在这种态度、精神气 质 或
了沉重的打击,而在法国启蒙运动后期甚至出现 哲学生活之中,对我们所是之内涵的批判同时也
了所谓 “战斗的 无 神 论 ”。 康 德 在 批 判 哲 学 中 更 成为关于强加给我们的界限的历史考察,成为逾
为系统、更为彻底地否定了通过理论理性达到上 越这些界 限 的 可 能 性 的 实 验。 福 柯 的 这 种 观 点,
帝、达到宗教的道路,但却把宗教建立在实践 理 可以说既继承了康德的思想,又深化了对启蒙的
性之上,并用实践理性来解释现实中的宗教。 可 思考。
以说,康德既否定了自然神论,也实现了自然 神
论的理想。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经过五四运动以来 一 代
康德生活在启蒙运动的鼎盛时代,在普 遍 的 又一代人 的 不 懈 努 力, 尤 其 是 凭 借 改 革 开 放 30
乐观主义氛围中开始了他对理性、自由这启蒙运 余年的成就,崇尚科学、崇尚知识已经成为社 会
动两大旗帜的反思,实属难能可贵。他所提出 的 的普遍共识。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伏尔泰式 的
自己思维、自我批判和自己立法的原则,亦是 对 启蒙在中国社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甚至可
启蒙的高度总结。当然,在康德之后,人们 并 没 以说已经基本完成。但自己思维、自我批判和 自
有终止对启蒙的思考。例如,福柯就对人们是 否 己立法的康德式启蒙还只能说刚刚开始,也许它
已经或者能够像康德主张的那样从受监护状态走 在福柯的意义上将是一个永恒的过程。而这, 也
出来表 示 怀 疑, 因 而 他 反 对 把 启 蒙 视 为 一 种 运 就是康德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社会的
动,而认为应该把它理解为一种态度、一种精 神 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秀山、王树人主编:《西方哲学史》,第六卷,南京,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 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 8 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
9][
12][
13][
15] 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 5 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
[ 10][
11] 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 4 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
[ 7][
8] 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 3 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4][
16][
17][
18] 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 6 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9] 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 7 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Kan
tandt
heEn
ligh
tenmen

LIQi
u-l
ing

Schoo
lofPh
ilo
sophy,Renmi
n Un
ive
rsi
tyo
fCh
ina,Be
ii
jng100872)

Ab
str
act:I
nhumanh
ist
ory,t
he En
ligh
tenmen
tisag
ret movemen
a tofi
deo
log
ica
lli
ber
ati
on.Bu
tit
gr
aduall
ybet
rayeditsinhe
ren
tdefec
tduringt
hedevel
opingpr
oces lKan
s.Immanue tsuc
ceededtothe
en
ligh
tenmen
tt hough ,
t buta
lsor
eflec
tedonitde
epl ,
y andpu tf
orwardthepr
inc
ipeo
l fsel
f-t
hink
ing,

elf-c
rit
icsm,ands
i elf-l
egi
sla
tion,t
husbr
ough
ttheen
ligh
tenmen
tthough
ttoanewhe
igh
t.Thesp
iri

ofEn
ligh
tenmen
tref
lectedin Kant
swo rkissti
llsi
gn i
fic
anteventoourch inasoc
iet
ytoday.
Keyword :
s Kan ;
t Enli
gh t
enmen ;
ts e
lf-t
hinki ;
ng s e
lf-c
rit
ici ;
sm s e
lf-l
egi
sla
tion

(责任编辑 李 理)

— 70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