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3

1、每个sheet后缀数字对应不同的IF1接口版本号,如3.

0,版本信息将体现在IF1通用包头的Ver字段中;
2、以v2.2为基准版本,后续版本均以前一版本为基准列出增量修订内容,在修订版本中不涉及的测量参数,默认
3、增量修订信息见v3.0及后续版本的第M列:修订情况。修订形式包括:新增、修订、删除、保持(保持的参数默
4、由于历史原因,截止2014年8月,现网已部署的v2.2版本和v3.0版本在通用包头Ver字段填入值均为

版本修订历史
接口版本 发布时间 设备支持时间
2.2 6/1/2013 LTE无线系统设备CP1集采交付时
3.0 1/1/2014 LTE无线系统设备CP2集采交付时
4.0 9/1/2014 LTE无线系统设备CP3集采交付时
头的Ver字段中;
不涉及的测量参数,默认同前一版本;
除、保持(保持的参数默认不呈现)
段填入值均为0x03,共享层解析时应注意区分
数据长度
分类编号 数据类别 参数编号 数据名称 数据类型 (字节)

1 UE发射功率余量 INT 1

2 上行丢包率 INT 9

3 下行丢包率 INT 9

4 上行信噪比 INT 1
1 MR相关

5 基站接收功率 INT 2

基站下行参考信号
6 发射功率(DL RS INT 2
TX power)
eNB收发时间差
7 (Rx-Tx Time INT 2
Difference)

8 到达角(AoA) INT 2
S1接口接收业务数
1 据量
INT 8

S1接口发送业务数
2 据量
INT 8

空口用户面上行业
3 务字节数
INT 8

空口用户面下行业
2 容量相关 4 务字节数
INT 8
空口上行业务字节
5 数
INT 8
空口下行业务字节
6 数
INT 8
eNB以太网接口发送
7 的字节数
INT 8

eNB以太网接口接收
8 的字节数
INT 8

上行业务信道
1 INT 4
(DRB)PRB占用数
下行业务信道
2 (DRB)PRB占用数 INT 4
3 上行PRB占用数 INT 4
4 下行PRB占用数 INT 4
5 上行PRB总数 INT 4
6 下行PRB总数 INT 4
DRB业务PDCP SDU
7 下行丢包总数 INT 4

DRB业务PDCP SDU
8 INT 4
下行弃包总数
DRB业务PDCP SDU
9 INT 4
上行丢包总数
DRB业务上行期望
10 收到的PDCP SDU的 INT 4
总包数
DRB业务下行发送
11 的PDCP SDU的总包 INT 4

eNodeB丢弃的寻呼
12 INT 4
个数
eNodeB接收的寻呼
13 INT 4
个数
14 MAC层上行的速率 INT 4
15 MAC层下行的速率 INT 4
上行QPSK调制方式
16 的TB数量 INT 4
3 业务质量相关
下行QPSK调制方式
17 的TB数量 INT 4

上行16QAM调制方
18 INT 4
式的TB数量

19 下行16QAM调制方 INT 4
式的TB数量
上行64QAM调制方
20 INT 4
式的TB数量

21 下行64QAM调制方 INT 4
式的TB数量

22 上行MAC层传输的 INT 4
TB总数
下行MAC层传输的
23 TB总数 INT 4
24 上行HARQ重传TB数 INT 4
25 下行HARQ重传TB数 INT 4
26 同时在线用户数 INT 2

PDCP层数据包最后
27 一个分片收到ACK INT 8
时间
PDCP层收到上层数
28 INT 8
据包时间
29 CQI INT 1
30 PMI INT 1
31 RI INT 1
下行开环使用RANK1
1 的调度次数
INT 2

下行开环使用RANK2
2 的调度次数
INT 2

4 系统配置相关
下行调度使用传输
3 模式TM2的次数
INT 2

下行调度使用传输
4 系统配置相关 4 模式TM3的次数
INT 2

下行调度使用传输
5 模式TM7的次数
INT 2

下行调度使用传输
6 模式TM8的次数
INT 2
7 下行调度总次数 INT 2
单位及取值备注 所在协议层 优先级 空间粒度

按照MR规范章节5.3.4 中3GPP协议规定上 MAC 基本 UE


报值取值

单位为%;
上报整数即可, PDCP 基本 小区
例如上报16即16%
单位为%;
上报整数即可, PDCP 基本 小区
例如上报16即16%

按照MR规范章节5.3.10中3GPP协议规定上
PHY 基本 UE
报值取值

单位为1dBm;采用offset定义,要求上报
正整数,offset为140。即上报0,表示- PHY 基本 UE
140dBm(或<-140dBm)。如上报38,表示-
102dBm
单位为0.1dBm;
要求上报整数,如138即13.8dBm PHY 基本 小区
(只上报一次,后续变化了再上报)

单位为Ts的整数倍 PHY 基本 UE

单位为0.5°;
要求上报整数,如675即67.5° PHY 基本 UE

S1 基本 小区

S1 基本 小区

PDCP 基本 小区/UE

在采集时上报累加值 PDCP 基本 小区/UE


PDCP 基本 小区/UE
PDCP 基本 小区/UE
N/A 基本 基站

N/A 基本 基站

PHY 基本 小区/UE

PHY 基本 小区/UE
PHY 基本 小区/UE
PHY 基本 小区/UE
PHY 基本 小区/UE
PHY 基本 小区/UE
PDCP 基本 小区/UE

PDCP 基本 小区/UE

PDCP 基本 小区/UE

PDCP 基本 小区/UE

PDCP 基本 小区/UE

NAS 基本 小区

NAS 基本 小区

单位为0.01Mbps,上报整数即可,例如 MAC 基本 小区/UE


1164即11.64Mbps MAC 基本 小区/UE
MAC 基本 小区/UE

MAC 基本 小区/UE

MAC 基本 小区/UE

MAC 基本 小区/UE

MAC 基本 小区/UE

MAC 基本 小区/UE

MAC 基本 小区/UE

MAC 基本 小区/UE
MAC 基本 小区/UE
MAC 基本 小区/UE
PDCP 基本 小区

单位为ms, PDCP 基本 小区/UE


时间为距1970年1月1日0时0分0秒的相对时
间值
PDCP 基本 小区/UE
取值依照协议,高位填0 PHY 基本 UE
取值依照协议,高位填0 PHY 基本 UE
取值依照协议,高位填0 PHY 基本 UE
MAC 基本 小区

MAC 基本 小区
MAC 基本 小区

MAC 基本 小区

MAC 基本 小区

MAC 基本 小区
MAC 基本 小区
定义 参考规范
UE相对于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的余量。在headroom
type 1中,此余量表示服务小区的UL-SCH发射功率与配
置的最大发射功率的差值。在headroom type 2中,此
36.133
余量表示每个激活的服务小区UL-SCH发射功率或者是
PCell的PUSCH和PUCCH发射功率值和与配置的最大发射
功率的差值。
上行空口DRB丢包率,一个包对应一个PDCP SDU。参考
点是PDCP 上层的SAP,且分QCI以小区为粒度进行统计。
36.314

定义了下行空口DRB丢包率,一个包对应一个PDCP
36.314
SDU。且分QCI进行统计。
定义上行小区所有用户信噪比。具体计算方法:根据一
个物理资源块(PRB)带宽上的PUSCH每QCI信号功率S和
干扰功率I,然后细分每QCI取小区所有用户的信噪比平
均值。

UE占用PUSCH所有PRB的总功率

基站下行参考信号发射功率
(DL RS TX power) 36.214

eNB收发时间差(Rx-Tx Time Difference) 36.214

到达角(AoA) 36.214

S1接口接收业务数据量

S1接口发送业务数据量

发生在空口用户面的上行PDCP SDU字节数。

发生在空口用户面的下行PDCP SDU字节数。
发生在空中接口上的上行PDCP SDU字节数。
发生在空中接口上的下行PDCP SDU字节数。
基站传输链路以太端口发送的流量

基站传输链路以太端口接收的流量

上行业务信道PRB占用数

下行业务信道PRB占用数
小区内上行激活使用的PRB数目
小区内下行激活使用的PRB数目
上行可用的PRB总数
下行可用的PRB总数
DRB业务PDCP SDU下行丢包总数

DRB业务PDCP SDU下行弃包总数

DRB业务PDCP SDU上行丢包总数

通过统计时间范围内最大SN号与最小SN号之差计算得到

DRB业务下行发送的PDCP SDU的总包数

eNodeB丢弃的寻呼个数

eNodeB接收的寻呼个数
MAC层上行的速率,包含重传流量统计
MAC层下行的速率,包含重传流量统计
上行QPSK调制方式的TB数量

下行QPSK调制方式的TB数量

上行16QAM调制方式的TB数量

下行16QAM调制方式的TB数量

上行64QAM调制方式的TB数量

下行64QAM调制方式的TB数量

上行MAC层传输的TB总数

下行MAC层传输的TB总数
上行HARQ重传TB数
下行HARQ重传TB数
统计时间内同时在线的用户数量
(有数传的用户数)。

PDCP层数据包最后一个分片收到ACK时间

PDCP层收到上层数据包时间
信道质量指示 36.213
预编码矩阵指示 36.213
秩指示 36.213
下行开环使用RANK1的调度次数

下行开环使用RANK2的调度次数
下行调度使用传输模式TM2的次数

下行调度使用传输模式TM3的次数

下行调度使用传输模式TM7的次数

下行调度使用传输模式TM8的次数
下行调度总次数
分类编号 数据类别 参数编号 数据名称 数据类型

1 UE发射功率余量 INT

2 上行丢包率 INT

3 下行丢包率 INT

4 上行信噪比 INT

1 MR相关
5 基站接收功率 INT

基站下行参考信号发射功
6 INT
率(DL RS TX power)

7 eNB收发时间差(Rx-Tx INT
Time Difference)

6 时间提前量(TA) INT
7 eNB接收干扰功率 INT

8 到达角(AoA) INT
数据长度
单位及取值备注 所在协议层 优先级 空间粒度
(字节)

参见《TD-LTE数字蜂窝移
动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
1 心(OMC-R)测量报告技 MAC 基本 UE
术要求v1.0.1》,章节
5.5.6样本值上报方法

单位为‰;
上报整数即可,
对于每个QCI的丢包率,
上报范围为0-250,代表
9 0‰~250‰的丢包率,如 PDCP 基本 小区
果丢包率大于250‰,则
统一上报为250;若相关
QCI UE无业务状态下上报
为全F
单位为‰;
上报整数即可,
对于每个QCI的丢包率,
上报范围为0-250,代表
9 0‰~250‰的丢包率,如 PDCP 基本 小区
果丢包率大于250‰,则
统一上报为250;若相关
QCI UE无业务状态下上报
为全F

参见《TD-LTE数字蜂窝移
动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
1 心(OMC-R)测量报告技 PHY 基本 UE
术要求v1.0.1》,章节
5.5.11样本值上报方法

单位为1dBm;采用offset
定义,要求上报正整数,
2 offset为140。即上报0, PHY 基本 UE
表示-140dBm(或<-
140dBm)。如上报38,表
示-102dBm

单位为0.1dBm;
要求上报整数,如138即
2 13.8dBm PHY 基本 小区
(只上报一次,后续变化
了再上报)

2 单位为Ts的整数倍 PHY 基本 UE

2 单位为Ts,取值为Ts的整 PHY 基本 UE
数倍数,步长且1Ts
参见《TD-LTE数字蜂窝移
动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
12 心(OMC-R)测量报告技 PHY 基本 小区(子帧)
术要求v1.0.1》,章节
5.5.7样本值上报方法

参见《TD-LTE数字蜂窝移
动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
2 心(OMC-R)测量报告技 PHY 基本 UE
术要求v1.0.1》,章节
5.5.8样本值上报方法

其他参数
定义 参考规范 修订情况

UE相对于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的余量。在
headroom type 1中,此余量表示服务小区
的UL-SCH发射功率与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的
差值。在headroom type 2中,此余量表示 36.133 修订
每个激活的服务小区UL-SCH发射功率或者是
PCell的PUSCH和PUCCH发射功率值和与配置
的最大发射功率的差值。

上行空口DRB丢包率,一个包对应一个PDCP
SDU。参考点是PDCP 上层的SAP,且分QCI 36.314 修订
按小区进行统计。

定义了下行空口DRB丢包率,一个包对应一
36.314 修订
个PDCP SDU。且分QCI按小区进行统计。

定义上行小区所有用户信噪比。具体计算方
法:根据一个物理资源块(PRB)带宽上的
修订
PUSCH每QCI信号功率S和干扰功率I,然后取
该用户占用的所有PRB信噪比平均值。

UE占用PUSCH所有PRB的总功率 保持

基站下行参考信号发射功率
36.214 删除
(DL RS TX power)

eNB收发时间差(Rx-Tx Time Difference) 36.214 删除

反映UE到服务基站的信号传播时间,从而反
映UE到基站的距离,1Ts约为4.9m左右。
TypeI:TA=UE收发时间差+eNB收发时间差
TypeII:TA=eNB收发时间差(由专用随机接 36.214 新增
入过程获取)
原则上,在UE和eNB收发时间差均可获取的
情况下优先选用TYPE I,若无法获取UE收发
时间差时,选用TYPE II
上报一个Frame中每个上行子帧在测量周期
内的平均值。一个Frame内最多有6个上行子
帧,每个子帧占2个字节。按照配比,有几 36.214 新增
个上行子帧报几个,其余未用满的字节全部
填全F。

到达角(AoA) 36.214 修订

保持
数据长度
分类编号 数据类别 参数编号 数据名称 数据类型
(字节)

时间提前量
6 INT 2
(TA)
1 MR相关

eNB接收干扰功
7 INT 20

eNB以太网接口
7 发送的字节数
INT 8
2 容量相关
eNB以太网接口
8 接收的字节数
INT 8

DRB业务PDCP
7 SDU下行丢包总 INT 4

DRB业务PDCP
8 SDU下行弃包总 INT 4

DRB业务PDCP
9 SDU上行丢包总 INT 4

DRB业务上行期
10 望收到的PDCP INT 4
SDU的总包数

MAC层上行的速
14 INT 8

MAC层下行的速
15 INT 8

PDCP层数据包
27 最后一个分片 INT 8
收到ACK时间
业务质量
3 相关 PDCP层收到上
28 层数据包时间 INT 8

29 CQI INT 2

31 RI INT 1

DRB业务PDCP
32 SDU下行丢包总 INT 4*9

DRB业务PDCP
33 SDU下行弃包总 INT 4*9

DRB业务PDCP
34 SDU上行丢包总 INT 4*9

DRB业务上行期
35 望收到的PDCP INT 4*9
SDU的总包数

其他参数
单位及取值备注 所在协议层 优先级 空间粒度

单位为Ts,取值为Ts的整数倍数,步长为
PHY 基本 UE
2Ts

参见《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操作
维护中心(OMC-R)测量报告技术要求 PHY 基本 小区(子帧)
v1.0.1》,章节5.5.7样本值上报方法

N/A 基本 基站
在采集时上报累加值
N/A 基本 基站

PDCP 基本 UE

PDCP 基本 UE

PDCP 基本 UE

PDCP 基本 UE

MAC 基本 小区/UE
单位为bps
MAC 基本 小区/UE

单位为ms, PDCP 基本 UE
时间为距1970年1月1日0时0分0秒的相对时
间值
PDCP 基本 UE

只上报该UE离上报时刻最近的CQI值,取值
依照协议,高位填0。如果是双流情况,则
两个字节均占用,若为单流情况,则只占用 PHY 基本 UE
第一个字节,未占用的字节填写全F
只上报该UE离上报时刻最近的CQI值,取值 PHY 基本 UE
依照协议,高位填1

PDCP 基本 小区
PDCP 基本 小区

PDCP 基本 小区

PDCP 基本 小区

其他参数
定义 参考规范 修订情况

反映UE到服务基站的信号传播时间
,从而反映UE到基站的距离,1Ts约
为4.9m左右。
TypeI:TA=UE收发时间差+eNB收发
时间差
TypeII:TA=eNB收发时间差(由专
36.214 修订
用随机接入过程获取)
原则上,在UE和eNB收发时间差均可
获取的情况下优先选用TYPE I,若
无法获取UE收发时间差时,选用
TYPE II,用于定位的TA上报精度要
求为2Ts
按照时隙配比,上报一个Frame中每
个上行子帧/特殊子帧在测量周期内
的eNB接收干扰功率平均值,每个子 36.214 修订
帧占2个字节,如果是下行子帧,则
填全F
基站传输链路以太端口发送的流量,
含MAC包头 修订

基站传输链路以太端口接收的流量 修订

每个UE占用的DRB业务PDCP SDU下行
丢包总数,包含各QCI丢包数总和, 修订
一个包对应一个PDCP SDU
每个UE占用的DRB业务PDCP SDU下行
弃包总数,包含各QCI弃包数总和, 修订
一个包对应一个PDCP SDU
每个UE占用的DRB业务PDCP SDU上行
丢包总数,包含各QCI丢包数总和, 修订
一个包对应一个PDCP SDU
通过统计每UE在统计时间范围内最
大SN号与最小SN号之差计算得到, 修订
包含各QCI的总和,一个包对应一个
PDCP SDU

MAC层上行的速率,包含重传流量统计 修订

MAC层下行的速率,包含重传流量统计 修订

PDCP层数据包最后一个分片收到ACK
修订
时间

PDCP层收到上层数据包时间 修订

信道质量指示 36.213 修订

秩指示 36.213 修订

统计小区DRB业务PDCP SDU下行丢包
总数,区分各QCI统计,每QCI占用 新增
4Byte,一个包对应一个PDCP SDU
统计小区DRB业务PDCP SDU下行弃包
总数,区分各QCI统计,每QCI占用 新增
4Byte,一个包对应一个PDCP SDU
统计小区DRB业务PDCP SDU上行丢包
总数,区分各QCI统计,每QCI占用 新增
4Byte,一个包对应一个PDCP SDU
通过统计小区在统计时间范围内最
大SN号与最小SN号之差计算得到,
新增
区分各QCI统计,每QCI占用4Byte,
一个包对应一个PDCP SDU

保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