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调查与实验研究・ 2012年3月第50卷第8期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学效能感相关性研究
黄晓芸 陈丽江 黄丹宇 祝嫦 王明霞 吴玉芳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神经内科,广东东莞523945

【摘要】目的研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学效能感的相关关系,通过改善教师的心理状况,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
感。方法选择东莞市厚街镇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教学效能感调查。应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TES)、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为研究工具。结果中小学教师各因子中躯
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因子与全国常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Q评分P、N、E、L分与全国常模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小学教师SCL一90因子、EPQ量表评分与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中
小学教师心理卫生水平总体较好。其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质与教学效能感均呈显著相关。应重视和关注中小学教
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学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B f文章编号】1673—9701(2012)08—0020—03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the teaching efficac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HUA NG Xiaoyun CHEN L驴iartg HUA NG Danyu ZHU Chang WA NG Mingxia形U Yufa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Houjie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 52394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the sense of efficacy of primary and sec—

ondary school teachers,in order to elevate the、the sense of teaching efficacy.Methods Three forms Teacher Efficacy Scale

(TES),SCL一90 and the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Short-form Chinese Version Scale(EPQ-RSC)]were used to eval—

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teaching efficacy of 653 pfimaw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Results

Various factor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such as somatization,compulsion,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de—

pression and hostility factor were different with the national norm standards.EPQ score P,N,E,L were different with the

national notln standards;SCL-90,EPQ score and the sense of teaching efficacy exist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Conclusion

The level of overall mental health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s good.Mental health,personality traits and

the sense of teaching efficacy exis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It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Key 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Mental health;Teaching efficacy

如何提升教育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中小学教师在教 1.2调查工具与方法

育实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的教学效能对教育质量 应用以下表格作为研究工具:①症状自评量表(SCL,90)Ⅲ:
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反映教师的情绪体 共有90个项目,包括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
验,其水平的高低对教师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因此, 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每项按症状的严重程
开展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学效能感相关性研究对构建 度按l~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②艾森
和谐社会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本研究应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 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21:共有48个项目,
表(TES)、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 分为精神病性、情绪稳定性、内外向、掩饰性4个分量表,采
表中文版(EPQ—RSC)为研究工具,调查厚街镇中小学教师的 用是、否两级评分;③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TES)tm:共有27道
教学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题,采用6点制评分,以O~5分记分,得分越高,教学效能感
和其教学效能感的关系,建立心理健康影响教学效能感的路 越高;④自行设计的“中小学教师基本信息与相关情况调查
径模型,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客 表”: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技术职称、所教科别等。采用团
观的依据和有益的参考。 体统一测试方式.于2011年1月集中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
1对象与方法 73l份,回收689份,其中有效问卷653份,回收率94.3%,有
1.1研究对象 效率89.3%。
东莞市厚街镇中小学专职教师共731名.其中男322人, 1.3统计学处理
女409人。 全部有效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管理和数
【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A2010735) 据分析。

20中国现代医生CHlNA MODERN DOCITOR


万方数据
2012年3月第50卷第8期
・调查与实验研究・

2结果 表3中小学教师特征变量l教龄)对TES评分的影响(i±s)

2.1样本构成
中小学专职教师共653名为有效调查样本。其中男310人
(47.5%),女343人(52.5%);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29.3
岁。调查选取3所小学、4所中学,小学教师共236名,中学
教师417名。中专学历48人(7.4%),大专学历357人(54.7%),
说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评
本科及以上学历248人(37.9%)。
价有较高的一致性。见表4。
2.2中小学教师SCL-90各因子评分
2.6中小学教师人格特质与TES相关性分析
我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尚好。但与全国常模14】比
EPQ量表分为精神病性、情绪稳定性、内外向、掩饰性
较,SCL一90各因子中,强迫、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
4个分量表,E维度反映个体个性的外向和内向;N维度反映
对5因子与全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个体神经质,又称情绪稳定性。本研究发现:内外向和掩饰性
表t 中小学教师SCL一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xzks) 两项与教学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而人格中精神病性和情绪
性两项均与教学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见表5。
3讨论
教学效能感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能力的主观判断,尤其
在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方面的能力。心理健康是个
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与社会支持系统、人格
特征、应对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6】。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心理健
康都是教师素质的常用评价指标,二者之间的关系多年来一
直被许多学者们P刊所关注。本研究探索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水平和其教学效能感的相关关系,初步建立在珠江三角洲发
达镇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影响教学效能感的路径模型。
2.3中小学教师EPQ量表评分
本研究表明我镇中小学教师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尚好,
本研究应用量表的P、E、N、L分量表调查,发现中小学
与相关研究所阐明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结论
教师EPQ评分与全国常模[5】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不同[10,11】。我镇教师在躯体化、强迫、抑郁因子分低于全国常
0.01),见表2。
模,而人际关系敏感及敌对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在EPQ评
表2中小学教师EPQ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fi.q:s) 分方面,P、N、L分较低、E分较高,提示测试结果可信。我镇

EPQ 调查组(n=653)全国常模(n=1 338)t值 P 中小学教师情绪较稳定,精神质较少,个性倾向以外向型居


多。究其原因,影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样的,包括
来自社会、学校、学生队伍、行业及个体因素等等。对于我镇
教师,一方面,他们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外力要求教师教育好
每一个学生,但教育并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教学效果是多
因素作用的结果。同时,教育的改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实
2.4中小学教师特征变量对教学效能量表TES评分的影响
践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队伍的压力:另一方
分析不同教师特征的教师效能感,表明教龄是唯一对
TES存在显著性影响的变量,学历、性别、职称等其余变量均 面,我镇位于珠江三角洲,经济相对富裕,政府重视教育,中

不存在显著性影响。对PTE和GTE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 小学教师有优越的经济收入、稳固的社会保障体系、良好的

明,GTE和VIE的相关系数r=一0.09,P=0.14。则TES两个 社会认可度,加上我镇教师以年轻人居多,受到较好的教育、

分量表不具备相关性,因此不建议简单地把两个量表的分数 个性倾向外向,因此,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造

叠加进行统计分析。见表3。 就我镇教师队伍的良好心理健康状况。

2.5中小学教师SCL-90因子分与TES相关性分析 教师效能感的测量和评估是教师效能研究的一个关键

本样本SCL一90各因子与教学效能感均呈显著负相关. 问题,它不仅反映了研究者对教师效能感意义和结构的理

表4中小学教师TES评分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r)

注:.P<0.05:”尸<0.01

万方数据 CHINA MODERN DOCTOR中国现代医生21


・调查与实验研究・ 2012年3月第50卷第8期

表5中小学教师TES评分与人格特质相关性分析(r} 道关注教师队伍,为教育提供良好平台,促进教育事业的
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
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注:.P<0.05:‘.P<0.Ol
【2]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M】.长沙:湖南医学院出版社,1983:21—
58,

解,也为进一步揭示教师效能感同其他关联因素间的关系奠 [3]Hoy WK,Woolfolk AE.Teachers’sense of efficacy and the organization

health of schools[J].Elementary School Joumal,1993,93(4):355—372,


定基础【12】。研究表明,我镇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心理
调节能力呈显著相关。一方面.良好的教学效能感使教师有 [4】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3.
能力协助学生排除各种学习上的障碍,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5】陈琳,孙丽娟,卢彩霞.136名精神病院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
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良好的教学效能感使教师
特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3,6(1):52—53.
坚信自己能排除阻力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不断进
[6】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9,193.
步。无论是能力还是信心,其形成与实现都离不开良好的心 【7]赵福菜,黄希庭.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概念的相关
理调节能力。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引导教师在教学过 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4):472—473.
程中的情绪体验,必能不断提升教学效能感。本研究初步建 【8]吴国来,自学军,沈德立.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J】.天
立在珠江三角洲发达镇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影响教学效 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4(4):16—20.

能感的路径模型。具体如下:①心理健康、精神质和内外向直 [9]李锐,樊洁,许琼英.云南边疆中学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教学效能感
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04,2(5):82—85,
接影响教学效能感;②情绪性和掩饰性则通过改变心理健康
[10】肖永春,刘明波,高山川.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分析[J】复旦教
间接影响教学效能感。因此,心理健康既能直接影响教学效
育论坛,2005,3(2):50—55.
能感,也可以作为中间变量间接影响教学效能感。
[1 1]温卫宁.中小学教师SCL-90测查结果分析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综上所逑.教师的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与教学效能感关
2000,8(2):238—240.
系密切,既互相影响,又相互促进。我镇中小学教师总体心理 [12]李凌.两种取向的自我效能感评估概述叨.心理科学,2001,24(5):618-
状况良好,但部分因子分不理想,同时个性因素等亦影响教 619.

学效能感。因此,教育是全社会的工程,应该从多方面、多渠 (收稿日期:2011一11—11)

(上接第19页)
也是医院门、急诊就诊患者最多、工作人员最为繁忙的主要 学合理安排我市有限的急诊医疗资源,提高院前急救的管理
时间段。因此,一方面我们从业人员要有良好的急救意识、具 水平和危急重患者医疗救治的服务质量。
备过硬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急诊急救的基础建设,加强 综上所述,对我市院前急救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
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急救车辆和抢救药品的管理,随时待 析其特征,为我市院前急救网络和各网络医院急诊科的建设
命响应院前急救,保证院前急救出车率和院前急救质量。同 和发展,为更加合理地利用现有的院前急救资源提供了科学
时,要求我们在院前急救的高峰时间段要合理进行院前急救 依据;对提高我市院前急救管理水平、院前急救从业人员专
的资源配置,适当地增加工作人员,增调急救车辆和急救设 业技能和危急重患者医疗救治服务质量等,更好地保障人民
备,满足公众需要.减少医患纠纷。 群众的身体健康与安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同时,政府部门
本次调查资料还表明,我市院前急救的疾病谱与其他城 亦可以此为依据,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强化公共安全
市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有很大差别㈣。我市是车祸伤第一,非 教育,增加安全措施从而早期干预、保障群众的健康与安全。
车祸伤所致损伤(斗殴、坠落等)第二,晕厥第三,醉酒第四, 【参考文献】
呼吸和心血管疾病第五。其中,前两位共占急救患者的55A3%, [1】李春盛.加强急诊流行病学研究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0):
而其他病种占44.57%,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1017.

外伤所占比重高,这与城市建设增快,车辆增加,人El集 [2】朱岁松.圆形分布角均数可信区间的计算【J】.数理医学杂志,2008,21
(4):398—399.
中导致工伤事故或交通事故增加有关,也与公众的安全意识
【3】郭荣峰,车在前,李警雷,等.上海市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
薄弱有关。结合呼救的高峰时间段,与人们出行的高峰时段
调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11):1127—1130.
亦相符合。相反,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呼吸道疾病
【4]琚沙,唐洁.1006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四川医学,2008,
在院前急救中所占比例较少,占总急救患者的14.22%;这是
29(6):694-696.
否与老年人自身生理、心理或环境因素有关、抑或与他们的
【5】司淼.定州市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现代
急救意识薄弱有关,这都有待于我们今后做更进一步的研 医药杂志,2008,10(11):88—89.
究。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完善急诊科 【6】万立东,李贝,刘小龙.北京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1。中华急
的建设。特别是创伤外科的建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院前急 诊医学杂志,2007,16(5):551—553.

救需求,重视老年患者常见危重症院前急救水平的提高。科 (收稿日期:2011—1l一30)

22中国现代医生CHINA MODERN DOCTOR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