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76

7 直流暫態

本章目標
1. 了解 RC 充放電暫態現象與電路之分析
2. 了解 RL 充放電暫態現象與電路之分析

本章綱要
7-1 電阻電容 (RC) 暫態電路
7-2 電阻電感 (RL) 暫態電路
7-1 電阻電容 (RC) 暫態電路
在生活中,我們常會發現利用電容充、放電現象之應用電路,例如:電燈
延時關閉……等應用。延時開關電路動作原理為:開關閉合 (ON) 時,電源對電
容器充電,電燈點亮;開關關閉 (OFF) 時,電容器對電路放電,電燈將延遲一
段時間 ( 電容放電時間 ) 熄滅。而電容器充、放電原理又為何呢?

當電容器接上直流電源時,電容器兩極板間便會產生電荷,且電荷量隨著
時間增加而增加,電容器兩端電壓亦會隨著時間增加而上升,此過程稱為電容
器的充電,然而電容器電壓達到穩定之前的狀態,稱為暫態 (transient state)。
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會隨著時間增加逐漸趨於穩定,並維持定值,而此時的狀
態稱為穩態 (steady state)。同理,當電源移除並將電阻接至電容器兩端時,電
容器兩極板間的電荷逐漸減少,此過程稱為電容器的放電,電容器放電一樣會
經過一段時間才達到穩定狀態。

在介紹 RC 充放電暫態之前,我們先了解自然指數 (e = 2.71828),常用的


自然指數計算如表 7-1 所示。
表 7-1 常用的自然指數
x e-x 1 - e-x
1 0.368 0.632
2 0.135 0.865
3 0.05 0.95
4 0.018 0.982
5 ≒0 ≒1

由表 7-1 得知當 x 值愈大,e - x 呈指數型態下降,而 1 – e - x 則呈指數型態上升。

7-1-1 RC 電路充電暫態
一、時間常數
如圖 7-1 所示,為一 RC 串聯接於直流電
源 E 的充電電路,假設開關 SW 閉合前電容器
上未儲存電荷,當開關 SW 閉合後,電容器即
開始充電,流經電容器的電流為: 圖 7-1 RC 充電暫態電路
2
Chapter 7 直流暫態

dVC (t )
I (t ) = C
dt
依據克希荷夫電壓定律 (Kirchhoff's voltage law, KVL):

dVC (t )
E = VR (t ) + VC (t ) = I (t ) × R + VC (t ) = RC + VC (t )
dt
利用解微分方程,得到:

t

VC (t ) = E × (1 − e RC ) (7-1)

依據 KVL,電源電壓 E 減電容電壓 VC(t) 即可得電阻電壓 VR(t)

t

VR (t ) = E − VC (t ) = E × e RC (7-2)

依據歐姆定律

t
V (t ) E −
I (t ) = R = × e RC (7-3)
R R

其中 e 為自然指數,e = 2.71828。

由 (7-1) 與 (7-2) 可知,在電容器充電過程中,其電容電壓與電阻電壓並非


呈線性變化,而是分別呈指數型態上升與下降曲線。

RC 串聯電路中,電容器在充電過程電壓是由小變大,而電阻電壓與電流
則是由大變小,呈指數型態的變化,從 (7-1) ∼ (7-3) 中,電路處在暫態期間的
時間長短是取決於電阻值與電容值的大小,因此,在此定義一個時間常數 (time
constant),電容電壓由初始狀態 0V,增加到電源電壓的 63.2% 所需的時間;相
反的,此時電阻電壓減少 63.2%( 即下降至電源電壓的 36.8%)。以上所需的時間,
稱為一個時間常數時間。時間常數符號為 t ,其公式為:

t = RC (7-4)

3
t :時間常數,單位為秒 (s)
R:電阻值,單位為歐姆 (W)
C:電容值,單位為法拉 (F)

因此,影響電容器充電的時間為電阻值與電容值的大小,當 RC 值愈大,
則電路到達穩態的時間愈久;反之,到達穩態的時間則愈短。然而,電路到達
穩態所需的時間,可從表 7-1 與 (7-1) ∼ (7-3) 發現,大約需要 5 倍的時間常數
(t ≧ 5t ),電路才會接近穩態;當充電時間大於 0 並小於 5t (0 < t < 5t ) 時,則稱
之為暫態時間 (transient time)。

二、RC 電路充電暫態特性
從 (7-1) ∼ (7-3) 中得知 RC 串聯電路 ( 如圖 7-1),從充電開始至穩態所需的
時間約 5 倍時間常數,因此,在此分別將充電時間過程分為三個時段來探討,
說明如下:

充電瞬間 (t = 0+ )
假設在開關閉合前,電容器上無任何儲存電荷,當開關 SW 閉合瞬間,
電容電壓為零 (VC = 0),此時,電容器可視為短路 (short circuit),如圖
7-2 所示,依據 KVL,電阻電壓等於電源電壓 (VR = E),電流為最大值
E
( I = )。
R
VC (0) = E × (1 − e 0 ) = 0 ( 最小值 )
VR (0) = E × e 0 = E ( 最大值 )
充電 E E
I (0) = × e 0 = ( 最大值 )
瞬間 R R

圖 7-2 RC 充電瞬間 (t = 0+) 等效圖

4
Chapter 7 直流暫態

暫態時間 (0 < t < 5t )


當開關 SW 閉合時,電容器開始充電,電容電壓逐漸增大、電阻電壓與
電流逐漸減小,在經過一段時間,且電路未達到穩態時,電容電壓、電
阻電壓與電路電流方程式如下:
暫態 t

時間 VC (t ) = E × (1 − e RC )
t

VR (t ) = E − VC (t ) = E × e RC

t
VR (t ) E −
I (t ) = = × e RC
R R

穩態時間 (t ≧ 5t )
當開關 SW 閉合時間超過 5 倍時間常數時,電路進入穩定狀態,因此電
容上的電壓與外加電源 E 相同,電阻兩端電位差為 0,故電路電流 I = 0,
此時的電容器可視為開路 (open circuit),如圖 7-3 所示。
VC (5t ) = E × (1 − e−5 ) = E ( 最大值 )
VR (5t ) = E × e−5 = 0 ( 最小值 )
E
穩態 I (5t ) = × e −5 = 0 ( 最小值 )
R
時間

圖 7-3 RC 充電達穩態 (t ≥ 5t ) 等效圖

5
RC 充電電路的電壓與電流特性曲線
依據 (7-1) 可知,電容電壓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加,並趨於穩定維持定值,
VC(t) 為指數型態上升曲線,如圖 7-4 所示。

t

VC (t ) = E × (1 − e RC )

圖 7-4 電容電壓特性曲線

依據 (7-2) 可知,電阻電壓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減少,VR(t) 為指數型態下降


曲線,如圖 7-5 所示。

t

VR (t ) = E × e RC

圖 7-5 電阻電壓特性曲線

6
Chapter 7 直流暫態

依據 (7-3) 可知,電路電流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減少,I(t) 為指數型態下降


曲線,如圖 7-6 所示。

t
E − RC
I (t ) = ×e
R

圖 7-6 電路電流特性曲線

RC 串聯電路,若於充電前,電容器上有儲
存電荷,VC = Vinit,則充電時,電容電壓暫
態為:

t

VC (t ) = Vinit + ( E − Vinit ) × (1 − e RC )

7
範例
7-1
如圖所示,RC 串聯電路 E = 10V、R = 1MW、C =1μF,試求:
(1) 時間常數
(2) 充電瞬間,電阻之壓降 VR,電路電流 I
及電容器之壓降 VC
(3) 當通電 2 秒後,電阻之壓降 VR,電路電
流 I 及電容器之壓降 VC
(4) t = 5 秒時,電阻之壓降 VR,電路電流 I 及電容器之壓降 VC 為多少?

(1) t = RC = 1 × 106 × 1 × 10 - 6 = 1 秒
(2) t = 0s,電容器視為短路
VC(0) = 0V
VR(0) = E = 10V

V R ( 0) 10
I ( 0) = = = 10µA
R 1 × 10 6
(3) t = 2s
t 2
− −
VC (2) = E × (1 − e t ) = 10 × (1 − e 1)

−2
= 10 × (1 − e ) = 10 × (1 − 0.135)
= 8.65V
VR (2) = E − VC (t ) = E − VC (2) = 10 − 8.65 = 1.35V
VR (t ) VR (2) 1.35
I ( 2) = = = = 1.35µA
R R 1 × 10 6
(4) t = 5s,電路已達穩態 (t ≧ 5t ),電容器視為開路
VC = E = 10V,VR = 0V,I = 0A

立即
RC 串聯電路,若 R = 10kW、C = 100μF,試求時間常數為多少?
練習

8
Chapter 7 直流暫態

範例
7-2
如圖所示,當 t = 0,SW 閉合,試求:
(1) 充電時間常數 t
(2) 經 過 6×10 - 4 秒 時,VC 及 IC 之 值
為多少?

複雜的網路,必需先化簡為戴維寧等效電路 ( 如圖所示 )

Rth = (60 // 30) + 40 = 60Ω


30
Eth = 120 × = 40V
60 + 30

(1) t = Rth × C = 60 × 10 × 10 −6 = 6 × 10 −4 秒
−4 t
(2) t = 6 × 10 秒, =1
t
t

VC = Eth × (1 − e t ) = 40 × (1 − e −1 )
= 40 × (1 − 0.368) = 40 × 0.632
= 25.28 V
VRth = Eth − VC = 40 − 25.28 = 14.72 V
VRth 14.72
IC
= = = 0.245A
Rth 60

立即
同本範例之條件,經過多少秒後 IC = 0 ?
練習

9
隨堂練習

1. 如圖所示,其中 R = 1kW,C1 = 6mF,C2 = 3mF,電路時間常數 (t ) = 秒。

2. 如圖所示,若電容電壓 VC 初值為 0,當 t = 0 時,將開關 SW 閉合,則


(1) 時間常數為 秒。
(2) 經過 5ms 後 VC 為 ( 請寫出 VC 方程式 )。

3. 如圖所示電路,若電容器在開關 SW 閉合前無任何儲能,則開關 SW 閉合瞬間電


流I為 安培。

10
Chapter 7 直流暫態

4. 如圖所示,電容器的初值電壓為 0V,開關 SW 閉合 (ON),則開關 SW 閉合瞬間


I(t) = A。

5. 如圖所示,當 t = 0,開關 SW ON,試求:


(1) RC 電路的時間常數為 秒。
(2) 當 t = 90ms 時,電阻電壓為 V。
(3) 時間至少經過 秒,電路電流為 0A。

11
7-1-2 RC 電路放電暫態
一、時間常數
電容於充電完成 (VC(t) = E) 後,將開關 SW 從 1 切至 2 位置,如圖 7-7 所示,
R 與 C 形成一個放電封閉迴路,此時電容器相當於一個電動勢,電容器將所儲
存的電荷經電阻器放電。充電與放電時,電容電壓極性不變,因此,放電電流
與充電電流方向相反,且放電時的電阻電壓極性也會與充電時相反。

圖 7-7 RC 放電暫態電路

假設放電時,電容電壓為外加電源 E (VC(0) = E),依據 KVL,得知:

VR (t ) + VC (t ) = 0
dVC (t )
RC + VC (t ) = 0
dt

經解微分方程後,得到電容電壓:

t

VC (t ) = E × e RC (7-5)

依據 KVL 得知 VR (t ) = −VC (t ) ,故

t

VR (t ) = − E × e RC (7-6)

( 負號表示放電與充電的電阻電壓極性相反 )

12
Chapter 7 直流暫態

依據歐姆定律,得:

t
V (t ) E −
I (t ) = R = − × e RC (7-7)
R R
( 負號表示放電與充電的電流方向相反 )

由 (7-5) ∼ (7-7) 中可知,影響放電時間長短因素為電阻值與電容值,若 RC


值愈大,放電速度愈慢;反之,放電速度則愈快。RC 放電電路仍需經過 5 個時
間常數後,電路漸趨於穩定狀態,因此,放電時間常數為

t = RC (7-8)

⥘ 雖然充、放電時間常數公式相同,但是,放電迴路的電阻值與充電迴路的電阻值不相同
時,放電與充電時間常數則不相同。

二、RC 電路放電暫態特性

由 (7-5) ∼ (7-7) 中得知,放電時,電路會經過一段時間才會達到穩定狀態,


在此就放電過程,依時間區分為三個時段來探討,其說明如下:

放電瞬間 (t = 0+)
在電容器一開始放電瞬間,其電容器上的電荷量與原先儲存的電荷量相
同,故放電瞬間電容器上的電壓與原先電容電壓相同,假設原先電容電
放電 壓等於外加電源 E,其電路特性如下:
瞬間 VC (0) = E
VR (0) = −VC (0) = −E ( 負號表示放電與充電的電阻電壓極性相反 )
VR (0) E
I (0) = =− ( 負號表示放電與充電的電流方向相反 )
R R

13
暫態時間 (0 < t < 5t )
電容器從放電開始至電路未進入穩定狀態時間,電容電壓、電阻電壓與
電路電流會逐漸減小,其放電電壓、電流暫態的方程式如下:
t
暫態 VC (t ) = E × e

RC
時間 t

VR (t ) = −VC (t ) = −E × e RC

t
VR (t ) E −
I (t ) = = − × e RC
R R

穩態時間 (t ≧ 5t )
當電容器上的電荷釋放完畢,電路即進入穩定狀態,此時電路上的電壓
穩態 與電流皆為 0。
時間 VC (5τ ) 7 0
VR (5τ ) 7 0
I (5τ ) 7 0

RC 放電電路的電壓與電流特性曲線
依據 (7-5),電容電壓會隨著放電時間增加而減少,VC(t) 為下降曲線,如圖
7-8 所示。

t

VC (t ) = E × e RC

圖 7-8 電容電壓特性曲線

14
Chapter 7 直流暫態

依據 (7-6),電阻放電特性曲線為上升曲線,電阻電壓會隨著放電時間增加
而減少,如圖 7-9 所示。

t

VR (t ) = − E × e RC

圖 7-9 電阻電壓特性曲線

依據 (7-7),電路電流放電特性曲線為上升曲線,電路電流會隨著放電時間
增加而減少,如圖 7-10 所示。

t
E − RC
I (t ) = − ×e
R

圖 7-10 電路電流特性曲線

15
範例
7-3
如圖所示,R = 1kW,C = 2mF,當電路達穩態時,開關 SW 由 1 切至 2 位置,
試求放電 t = 6 × 10 - 3 秒時,I、VR、VC 為多少?

時間常數 t = RC = 1 × 103 × 2 × 10 −6 = 2 × 10 −3 秒
t = 6 × 10 −3 秒時,時間經過 3 個時間常數
t

VC = E × e t = 100 × e −3 = 100 × 0.05 = 5V
VR = −VC = −5V
VR −5
I= = = −5mA
R 1 × 103

立即
同本範例之條件,開關 SW 切至 2 位置時,試求:
練習
(1) 放電時間常數為多少?
(2) 電路達到穩態需多少時間?

16
Chapter 7 直流暫態

範例
7-4
如 圖 所 示,SW 閉 合 達 穩 態 之
後,SW 切斷,試求:
(1) 放電時間常數
(2) t = 18 秒時,VC 為多少?
(3) 要經過多少秒 VR = 0 ?

當 SW 閉合時,電路為充電狀態,先將電路化簡為戴維寧等效電路,
電路如右圖:
Rth = 12k // 6k = 4kΩ th

6k
Eth = 150 × = 50V th
12k+6k
故充電電路達穩態時,VC = Eth = 50V
(1) SW 切斷後,電路如下:

放電時間常數 t = 6 × 103 × 1000 × 10 −6 = 6 秒


(2) t = 18 秒時
18

VC = 50 × e 6 = 50 × e −3 = 50 × 0.05 = 2.5V

(3) 經過 5 倍時間常數,放電結束
所以 5 × 6 = 30 秒後,VR = 0V

立即
如圖所示,當開關 SW 閉合到
練習
達穩態時,將開關 SW 斷開,
試求:
(1) 放電時間常數為多少?
(2) 開關 SW 斷開 0.15 秒後之
Vo = ?

17
隨堂練習

1. 如圖所示,當開關 SW 閉合,並待電路到達穩定後,將開關 SW 斷開 (OFF),則


(1) 放電時間常數為 秒
(2) 開關 SW 斷開瞬間 I (t) = A。

2. 有一直流電路之時間常數 t 為 1 秒;已知電容正處於放電狀態,且電路中無任何
電源存在,當時間 t = 2 秒時,跨於電阻上之電阻電壓為 1 伏特,則在 t = 4 秒時,
此電阻之電阻電壓為 V。
3. 如圖所示,當開關 SW 閉合一段時間,且電路到達穩態時,將開關 SW 打開 (OFF),

(1) 放電時間常數為 秒。
(2) 開關 SW 打開瞬間,電阻 6kW 上的電壓為 V。

(3) 當 t = 3.2 秒時,電流 I (t) 為 A。


4. 同上題,當開關 SW 打開後,時間至少經過 秒,電流 I (t) = 0A。

18
Chapter 7 直流暫態

7-2 電阻電感 (RL) 暫態電路


電阻與電感串聯電路,當通上直流電源時,電感器會以磁場的形式儲存能
量,通過電感器的電流會隨著時間增加而增加,此現象稱之為電感器的充電;
然而當電感器儲存能量之後,將其與負載連接,電感器則對負載釋放能量,因
此,電感器上的電流會隨著時間增加而減少,此現象稱之為電感器的放電。

7-2-1 RL 電路充電暫態
一、時間常數
如圖 7-11 所示,為一 RL 串聯接於直流電
源 E 的充電電路,當開關 SW 閉合,外加電源
E 開始對電感器充電,而電感器上的感應電勢
dI (t )
為 VL (t ) = L ,依據 KVL 得:
dt RL 充電暫態電路
圖 7-11

dI (t )
E = VR (t ) + VL (t ) = I (t ) R + L
dt

經解微分方程式之後,得:

t
E −
I (t ) = (1 − e L / R ) (7-9)
R

依據歐姆定律,得知:

t

VR (t ) = I (t ) × R = E (1 − e L/ R ) (7-10)

19
依據 KVL,電感電壓等於外加電源 E 減去電阻電壓,結果如下:

t t
− −
VL (t ) = E − VR (t ) = E − E (1 − e L/ R ) = Ee L/ R (7-11)

由 (7-9) ∼ (7-11) 中可見,RL 充電並非呈線性變化,電路電流會隨著時間增加


而增加,且呈指數型態上升曲線,我們在此定義一個時間常數為電路電流由 0
增加至最大值的 63.2% 所需的時間,其 RL 充電時間常數如下:

L
t= (7-12)
R

t :時間常數,單位為秒 (s)
R:電阻值,單位為歐姆 (W)
L:電感值,單位為亨利 (H)

因此,影響電路充電時間的因素為電阻值與電感值的大小,當 R 值愈大或
L 值愈小時,電路到達穩態的時間則愈短。

二、RL 電路充電暫態特性

從 (7-9) ∼ (7-11) 中得知 RL 串聯電路 ( 如圖 7-11),從充電開始至穩態所需


的時間約 5 倍時間常數,因此,在此分別就充電時間過程分為三個時段來探討,
說明如下:

20
Chapter 7 直流暫態

充電瞬間 (t = 0+)
當開關 SW 閉合的瞬間,電路電流會改變,依據楞次定律,電感器會產
生一個與外加電源 E 大小相同的電壓,以阻礙其原磁通量的改變,此時
電阻器兩端電位差為 0V,電路電流為 0A,充電瞬間 VL (0) = E ,此時
電感器可視為開路,如圖 7-12 所示。
E
I (0) = × (1 − e 0 ) = 0 ( 最小值 )
R
VR (0) = E × (1 − e 0 ) = 0 ( 最小值 )
充電
VL (0) = E × e 0 = E ( 最大值 )
瞬間

圖 7-12 RL 充電瞬間 (t = 0+) 等效圖

暫態時間 (0 < t < 5t )


開關 SW 閉合時,電感器開始充電,電感電壓逐漸減小,電阻電壓與電
路電流逐漸增大,在經過一段時間,且電路未進入穩定狀態時,其電路
電流、電阻電壓與電感電壓方程式如下:
暫態 E −
t
I (t ) = × (1 − e L / R )
時間 R
t

VR (t ) = E × (1 − e L/ R )
t

VL (t ) = E × e L/ R

21
穩態時間 (t ≧ 5t )
當充電時間超過 5 倍時間常數時,電路即進入穩定狀態,此時電路電流
達到最大值,電感電壓等於 0,電感器可視為短路,如圖 7-13 所示。
EE EE
I (I5(t5t) )== ××(1(1−−e−e−5 )5 )=
7= ( 最大值 )
RR RR
VR (5t ) = E × (1 − e−5 ) =
7EE ( 最大值 )
穩態 VL (5t ) = E × e−5 =
700 ( 最小值 )
時間

圖 7-13 RL 充電達穩態 (t ≥ 5τ ) 等效圖

RL 充電電路的電壓與電流特性曲線
依據 (7-9),電路電流會隨著時間增加而增加,I(t) 為上升曲線,如圖 7-14
所示。

t
E −
I (t ) = (1 − e L / R )
R

圖 7-14 電路電流特性曲線

22
Chapter 7 直流暫態

依據 (7-10),電阻電壓會隨著時間增加而增加,VR(t) 為上升曲線,如圖 7-15


所示。

t

VR (t ) = E (1 − e L/ R )

圖 7-15 電阻電壓特性曲線

依據 (7-11),電感電壓會隨著時間增加而減少,VL(t) 為下降曲線,如圖 7-16


所示。

t

VL (t ) = Ee L/ R

圖 7-16 電感電壓特性曲線

RL 串聯電路,若於充電前,電感器上有儲存
磁能,IL = Iinit,則充電時流經電感電流暫態為:
t
E −
I L (t ) = I init + ( − I init ) × (1 − e L / R )
R

23
範例
7-5
如圖所示,開關 SW 閉合瞬間,即 t = 0,試求:
(1) 時間常數
(2) 經過 9ms 時之 I、VR 與 VL 為多少?
(3) 若電路要達到穩態,需花費多少時間?

L 30 × 10 −3
(1) 時間常數 t = = = 3ms
R 10
(2) t = 9 ms
t 9×10 −3
E − 100 −
I = × (1 − e t ) = × (1 − e 3×10 ) = 10 × (1 − 0.05 ) = 9.5A
−3

R 10
VR = I × R = 9.5 × 10 = 95V
VL = E − VR = 100 − 95 = 5V
(3) 電路要進入穩態至少需經過 5t 時間以上,故至少需 15ms

立即
同本範例之電路,將電阻值改為 20Ω,電感值改為 60mH,試求:
練習
(1) 時間常數為多少?
(2) t = 9ms 時,I、VR、VL 分別為多少?

24
Chapter 7 直流暫態

範例
7-6
如圖所示,SW 閉合前,電
感器無儲存能量,t = 0,當
SW 閉合時,試求:
(1) 充電時間常數
(2) t = 0,VL、IL 之值
(3) t = 3ms,VL、IL 之值為多少?
(4) t 經過 7.5ms 後 VR = ?

先求 a、b 兩端之戴維寧等效電路,如右圖所示

Vab − 120 Vab − 60


+ =1
60 30
Vab − 120 + 2Vab − 120 = 60
3Vab = 300 , E=
th V=
ab 100V
Rth = 60 // 30 = 20 Ω

60 × 10 −3
(1) 充電時間常數 t = = 1.5ms
40 th
(2) t = 0s 時,電感器視為開路
∴ IL = 0A,VL = 100V th

(3) t = 3ms 時

VL = 100 × e −2 = 13.5V
VR 100 − 13.5
IL = = = 2.1625A
R 40
(4) t = 7.5ms 時為 5t ,表示電路進入穩態,則電感器視為短路 (VL = 0V)

20
則 VR = 100 × = 50V
20 + 20

立即
如圖所示,SW 閉合前,電感器無儲存
練習
能量,當 SW 閉合時,試求:
(1) 充電時間常數為多少?
(2) 經過 3t 後,VL = ?

25
隨堂練習

1. 若 R = 10W 之 RL 串聯電路,已知時間常數 t = 0.2 秒,則 L = H。


2. 如右圖所示,RL 串聯電路,若 E = 1V,R = 0.01W,L = 50mH,SW 置於位置 2,
電路達到穩態,於 t = 0 時,SW 由位置 2 切至 1,
試求:
(1) 時間常數為 秒。
(2) t = 5 秒時,電路電流為 A,
電阻電壓為 V,
電感電壓為 V。
(3) 需經過 秒,電路電流能達最大值。
3. 如右圖所示,將開關 SW 閉合時,若 E = 10V,R = 50W,L = 100mH,則
(1) 經過 4ms 時,VR = V。
(2) 經過 6ms 時,I = A。
(3) 10ms 之後,VL = V,
VR = V。
4. 如右圖所示,試求:
(1) 時間常數 t = 秒。
(2) 當電路到達穩態時,
電流 I = A。
5. RL 串聯電路,假設充電前電感器並未儲存能
量,則充電瞬間電感器可視為 ;
當電路進入穩定狀態時,電感器可視為 。

26
Chapter 7 直流暫態

7-2-2 RL 電路放電暫態
一、時間常數
假設開關 SW 於位置 1 ( 如圖 7-17) 並到達
穩定後,再將開關 SW 由位置 1 切至 2,此時
電路進入放電狀態,R 與 L 形成一個放電封閉
迴路,電路電流開始減少,依楞次定律,電感
器將產生與充電時相同方向之電流,以反抗原 圖 7-17 RL 放電暫態電路

磁通的減少。

E E
假設放電電流初始值為 ( I (0) = ),依據 KVL,得:
R R

VR (t ) + VL (t ) = 0
dI (t )
I (t ) × R + L =0
dt

解上述微分方程式後,得:

t
E −
I (t ) = × e L / R (7-13)
R

利用歐姆定律,得:

t

VR (t ) = I (t ) × R = E × e L/ R (7-14)

依 KVL,得:

t

VL (t ) = −VR (t ) = − E × e L/ R (7-15)

( 負號表示與充電的電壓極性相反 )

27
從 (7-13) ∼ (7-15) 中,得知放電電流、電阻電壓或電感電壓由最大值下降
L
63.2% 所需時間為 ,因此,在此定義 RL 電路的一個放電時間常數為:
R

L
t= (7-16)
R

電阻值、電感值大小會影響 RL 電路放電時間的長短,若電阻值愈大或電感值愈
小,則放電時間愈短;反之,則放電時間愈長。此外,放電時間若達 5t ,電路
則進入穩定狀態。

二、RL 電路放電暫態特性

RL 電路中,放電由開始 (t = 0+) 至穩定狀態 (t ≧ 5t ) 需經過一段時間,在此,


我們將時間分為三個時段來探討電路電流、電阻電壓與電感電壓之特性,說明
如下:

放電瞬間 (t = 0+)
RL 電路放電瞬間,電感器為抵抗原磁通的減少,故電感電流會產生一
個與充電電流大小及方向相同之電流,假設放電時電路電流初始值為
E
放電 ,其電路特性如下:
R
瞬間 E E
I (0) = × e 0 =
R R
VR (0) = I (0) × R = E
VL (0) = −VR (0) = −E ( 負號表示與充電的電壓極性相反 )

28
Chapter 7 直流暫態

暫態時間 (0 < t < 5t )


當電感器放電經過一段時間,且電路未進入穩定狀態時,電感電壓、電
阻電壓與電路電流逐漸減小,其電路電流、電阻電壓與電感電壓特性方
程式如下:
暫態 E −
t
I (t ) = ×e L/ R
時間 R
t

VR (t ) = I (t ) × R = E × e L/ R

t
VL (t ) = −VR (t ) = −E × e

L/ R ( 負號表示與充電的電壓極性相反 )

穩態時間 (t ≧ 5t )
當放電時間超過 5 倍時間常數時,電感器上的磁能釋放完畢,電路進入
穩態 穩定狀態,此時電路上電流與電壓皆為 0。
時間 I (5τ ) 7 0
VR (5τ ) 7 0
VL (5τ ) 7 0

RL 放電電路的電壓與電流特性曲線
依據 (7-13),電路電流會隨著時間增加而減少,I(t) 為下降曲線,如圖 7-18
所示。

t
E − L/ R
I (t ) = ×e
R

圖 7-18 電路電流特性曲線

29
依據 (7-14),電阻電壓會隨著時間增加而減少,VR(t) 為下降曲線,如圖 7-19
所示。

t

VR (t ) = E × e L/ R

圖 7-19 電阻電壓特性曲線

依據 (7-15),電感電壓會隨著時間增加而減少,由於放電與充電時電感電壓
極性相反,故電感電壓 VL(t) 放電特性曲線呈現上升曲線,如圖 7-20 所示。

t

VL (t ) = − E × e L/ R

圖 7-20 電感電壓特性曲線

30
Chapter 7 直流暫態

範例
7-7
如圖所示,E = 10V,R = 50W,L = 100mH,當開關 SW 於位置 1 且到達穩態時,
將開關 SW 切至位置 2,試求:
(1) 時間常數為多少?
(2) t = 2ms 時,I、VL 為多少?
(3) t = 10ms 時,I、VL 為多少?

L 100 × 10 −3
(1) 時間常數 t = = = 2ms
R 50
10
I
(2) 開關 SW 於位置 1 達穩態時,= = 0.2A
50
t = 2ms 為一個時間常數

I = 0.2 × e −1 = 0.0736A
VL = −VR = − I × R = −0.0736 × 50 = −3.68V
(3) t = 10ms 時, t = 5t ,電路已經進入穩態,故
I = 0A,VL = 0V

立即
如圖所示,E = 10V,R1 = 25Ω,R2 = 25Ω,L = 100mH,當開關 SW 於位置 1 達
練習
到穩態時,將開關 SW 切至位置 2,試求:
(1) 時間常數為多少?
(2) t = 6ms 時,I、VL 為多少?

31
範例
7-8
如圖所示,SW 打開,電路進入穩態
後,將開關 SW 閉合,試求:
(1) 時間常數
(2) 閉 合 瞬 間 電 感 感 應 的 電 勢 為 多
少?

(1) 當開關 SW 閉合時,放電迴路為電阻 20kW 與電感 0.1H,故

L 0.1
時間常數 t = = = 5 µs
R 20 × 103
(2) 開關 SW 未閉合前,電路進入穩態,此時電感電流為

30
I= = 0.6mA
30k + 20k
開關 SW 閉合瞬間,電感電流仍維持 0.6mA,故電感感應電勢為

VL = −VR = − I × R = −0.6 × 10 −3 × 20 × 103 = −12V

立即
如圖所示,開關 SW 閉合,電感進入穩態之後,打開 SW 之瞬間,電流 IL 為多少?
練習
電壓 VL 為多少?

32
Chapter 7 直流暫態

隨堂練習

1. 在 RL 電路,充電或放電期間,經過 個時間常數 (t ),電路趨於穩定。


2. 如圖所示,SW 閉合電路經長時間已達穩態,若在 t = 0 時,將開關 SW 打開 (OFF),
則 Vab (t = 0 - ) = V 及 Vab (t = 0 + ) = V。

3. 同上題,放電時間常數 (t )= 秒。
4. 如圖所示電路,若 SW 在“1”之位置已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在 t = 0 時,SW 切換
至“2”之位置,在 t = 1ms 後,電感之電壓為 V。

5. 如圖所示電路,開關 SW 原來在“1”之位置,電路為穩定狀態,若是在 t = 0 時
SW 切換至“2”之位置,則
(1) 在 t = 0 秒時,電感電壓 VL 為 V。
(2) 在 t = 0.2 秒時,電感電壓 VL 為 V。

33
自 我評量
一、選擇題

7-1 ( )1. 一 100V 電壓,加於 RC 串聯電路上,當開關閉合經歷一個時間常


數,則電容器兩端之電壓為
(A) 0V (B) 36.8V (C) 63.2V (D) 100V。
( )2. 在 RC 串聯直流電路,充電或放電欲達到穩態,需經
(A) 5 個時間常數 (B) 3 個時間常數 (C) 1 個時間常數 (D) 0 個
時間常數。
( )3. 如 圖 (1), 若 SW 閉 合, 電 路
到達穩態,電容電壓為多少?
(A) 10V
(B) 15V
(C) 20V
圖 (1)
(D) 30V。
( )4. 如圖 (2) 所示電路,若 E = 100V,R = 20kW,C = 50nF,電容的初
始電壓為 30V,則開關 SW 閉合之瞬間,流經電阻的電流為多少?
(A) 1.1mA (B) 1.8mA (C) 3.5mA (D) 5.2mA。
( )5. 如圖 (3) 電路,t = 0 -,VC = 0,開關 SW 在 t = 0+ 時切入 (ON),此
時電壓源輸出電流 IS 為多少?
(A) 1.5A (B) 3A (C) 4.5A (D) 6A。

圖 (2) 圖 (3)

36
( )6. 如 圖 (4) 所 示, 假 設 開 關 SW 在 a 位 置 已 閉 合 很 長 一 段 時 間,
於 t = 0 秒時,將開關 SW 由 a 切換至 b,試求開關 SW 切換之瞬間,
電路電流 I(0) 為多少?
(A) - 1.2A (B) - 0.8A (C) - 0.48A (D) 0A。

圖 (4)

( )7. 如圖 (5) 所示,若開關 SW 閉合及開關 SW 打開時,則電路的時間


常數各為多少?
(A) 1.6 秒、1.2 秒
(B) 0.11 秒、0.2 秒
(C) 3.0 秒、1.2 秒
(D) 3.0 秒、2.4 秒。
圖 (5)
( )8. 如圖 (5) 所示電路,電路中開
關 SW 原為閉合,且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當 SW 打開 (OFF) 的瞬間
IC 為多少?
(A) 4 mA (B) 5 mA (C) 6 mA (D) 7mA。
7-2 ( )9. 如圖 (6) 電路,t = 0 -時電感電流為零,開關 SW 在 t = 0+ 時閉合,
此時電感電壓 VL 為多少?
(A) 7V (B) 8V (C) 9V (D) 12V。

圖 (6)

37
( )10. 同上題,試求該電路之充電時間常數為多少?
(A) 4µs (B) 3µs (C)2µs (D)1µs。
( )11. 同上題,若電路進入穩定狀態,試求流經 8kW 電流為多少?
(A) 1mA (B) 0mA (C) 0.8mA (D) 0.2mA。
( )12. 如圖 (7) 所示電路,當開關 SW
在 t = 0 時 由 0 切 至 1, 試 求 當
線圈內電流達最大時,所需之
時間至少為多少?
(A) 25 × 10 - 3 秒
圖 (7)
(B) 50 × 10 - 3 秒
(C) 75 × 10 - 3 秒
(D) 100 × 10 - 3 秒。
( )13. RL 串聯電路中,一個時間常數即是線路電流自初始狀態變化至穩
態時之
(A) 36.8% (B) 63.2% (C) 100% (D) 13.5% 所需的時間。
( )14. 如圖 (8) 為電阻與電感之串聯電路,開關 SW 切在“c”的位置經
過一段很長時間,試求當開關 SW 由位置“c”切至位置“b”時,
流經電感的電流 I(t) 之暫態為何?
−R −R
E t E t
(A) I (t ) = (1 − e L ) (B) I (t ) = e L
R R
−L −L
E t E t
(C) I (t ) = (1 − e R ) (D) I (t ) = e R 。
R R

圖 (8)

38
( )15. 如圖 (9) 所示,若電感在開關 SW 閉合前已無儲能,且開關 SW 在
t = 0 時閉合,試求在 t = 0+ 時電感兩端的電壓及穩態時流經電感的
電流大小為多少?
(A) 0V,1A (B) 0V,2A (C) 50V,1A (D) 50V,2A。

圖 (9)

( )16. 在 RL 串聯電路,當 R 值愈大,其時間常數


(A) 愈大 (B) 愈小 (C) 不變 (D) 不一定。
( )17. R-L 串聯電路中,當電感器 L 充電完成後,L 儲滿何種能量?
(A) 熱能 (B) 磁能 (C) 電場 (D) 位能。
( )18. 下列有關串聯電路之敘述,何者錯誤?
(A) 電阻、電感串聯電路,電阻愈大,則時間常數愈大
(B) 電阻、電容串聯電路,電阻愈大,則時間常數愈大
(C) 電阻、電容串聯電路,電容愈大,則電路所需之穩態時間愈長
(D) 電阻、電感串聯電路,電感愈大,則電路所需之穩態時間愈長。
( )19. 如圖 (10) 所示電路,開關 SW 原先為閉合且電路已呈現穩態,在
t = 0 秒時將開關 SW 切斷,則 SW 切斷瞬間之電感電流 IL 為多少?
(A) - 4A (B) - 1.6A (C) 1.6A (D) 4A。

圖 (10)

39
7-1 ( )20. 有一電容充放電電路如圖 (11) 所示,假設開關 SW 停留在位置 2
已達很長一段時間 (10 秒以上 ),若在時間 t = 0 秒時將 SW 切到位
置 1,經過 1 秒之後再切回位置 2,則下列有關電路中電流的敘述,
何者正確? ( 假設電容充放電經過 5 倍時間常數即達穩態 )
(A) 在 SW 切回位置 2 之瞬間 (t = 1 秒 ),I2 = 0mA
(B) 在 SW 切回位置 1 之瞬間 (t = 0 秒 ),IC = 0mA
(C) 在 SW 切回位置 2 之瞬間 (t = 1 秒 ) ,IC = 0mA
(D) 在 SW 切回位置 2 之後,再經過 5 秒 ( 相當於 t = 6 秒 ),
I2 = 0mA。

圖 (11)

( )21. 如圖 (12) 所示電路,若開關 SW 在 1 處已達穩態,在 t = 0 時,開


關 SW 由 1 切至 2,經過 t = 1ms 後,則 VR 為多少?
(A) 6.75V (B) 11.25V (C) 15.75V (D) 20V。

圖 (12)

40
( )22. 如圖 (13) 所示電路,開關 SW 閉合前,電容器電壓為 10 伏特,於
開關 SW 閉合瞬間,電流 I 為多少?
1
(A) A (B) 6A (C) 8A (D) 9A。
3

圖 (13)

( )23. 一直流 RC 電路之時間常數為 t 秒,已知電容正處於放電狀態。若


在時間 t = t0 時跨於電容兩端之電壓為 VC,則在 t = t0 + 2t 時,電
容電壓約為多少? ( e −1 ≅ 0.37)
(A) 0.14VC (B) 0.26 VC (C) 0.40 VC (D) 0.74 VC。
7-2 ( )24. 如圖 (14) 所示電路,若開關 SW 在 t = 0 時閉合,則在 t = 3 × 10 - 3
秒時,通過電感器之電流 IL 為多少?
(A) 0.379A (B) 0.532A (C) 0.268A (D) 0.632A。

圖 (14)

41
( )25. 如圖 (15) 所示電路,開關 SW 原來在“1”之位置,且電路呈現穩
定狀態,若是在 t = 0 時 SW 切換至“2”之位置,則在 t = 0.2 秒時,
電感電壓 VL 為多少?
(A) 12.8V (B) 25V (C) 27.6V (D) 50V。

圖 (15)

二、計算題

1. 如圖 (16) 為一 RL 電路,t = 0 秒時,開關 SW 閉合,於 t = 0.2 秒時,電


路中的電流應為多少?
2. 同上題,試求該電路之充電時間常數為多少?

圖 (16)

42
3. 如圖 (17) 所示電路,若 SW 在“1”之位置到達穩態,在 t = 0 時,SW 切
換至“2”之位置,在 t = 1ms 後,電感之電壓為多少?
4. 同上題,該電路之放電時間常數為多少?

圖 (17)

5. 如圖 (18) 所示電路,SW 閉合瞬間 (t = 0),電流 I 為多少?


6. 同上題,充電時間常數為多少?

圖 (18)

7. 如圖 (19) 所示,將開關 SW 閉合後,待電流 IC = 0A 時,再將 SW 切斷,


試求切斷瞬間 IC 為多少?

圖 (19)

43
8 交流電
本章目標
1. 了解電交直流電的差別
2. 各種波形的平均值與有效值之定義及計算方式
3. 了解頻率與週期之間關係
4. 認識相位與相位比較
5. 了解相量四則運算、直角與極座標間的轉換

本章綱要
8-1 電力系統的認識
8-2 波形
8-3 頻率及週期
8-4 相位
8-5 相量運算
8-1 電力系統的認識
現代人的生活中,已經少不了『電』,例如:手機、平板、電腦等 3C 產品,
這些東西在現實生活中如影隨形,而電又是如何產生的呢?從核能、風力、水
力、火力、太陽能……等發電系統產生電能,再經由輸電系統送至家裡,這就
是我們日常所使用的電力來源,然而電又區分為直流電與交流電,其中的區別
又是如何?

8-1-1 直流電與交流電
直流電 (direct current)
其電壓極性或電流方向固定不變,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交替變換,稱為
直流 ( 簡記 DC),如圖 8-1 所示,如圖 8-1(a) 為一穩壓直流電路。

圖 8-1 直流電路與各直流波形

如圖 8-1(b) 所示,表示為純直流電,其大小與方向不會隨著時間變化而改
變,如乾電池、蓄電池、鋰電池等。如圖 8-1(c) 為脈動直流波形,亦屬於直流
電範圍,雖然電壓或電流大小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但電壓的極性及電流的方向
不會隨著時間而變化,故稱為脈動直流 (pulsating direct current)。

46
Chapter 8 交流電

交流電 (alternating current)


其電壓極性或電流方向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交替變換,稱之為交流 ( 簡記
AC),如圖 8-2 所示,如圖 8-2(a) 為一交流電路。交流電為一般電力公司中電力
系統所供應的電源,用於家庭或工廠用電。

圖 8-2 交流電路與交流波形

圖 8-2(b)(c)(d) 分 別 為 正 弦 波 (sine wave)、 方 波 (square wave)、 三 角 波


(triangle wave),其大小與方向皆隨時間而改變,因此以上三種波形皆屬交流電。

8-1-2 交流電的產生

如圖 8-3 所示為交流發電機示意圖,其動作原理是將一線圈放置於磁場之
中,並以特定方向與固定速度旋轉。當線圈旋轉切割磁場,使磁通量對時間產
生變化,因此,在圖 8-3 中滑環 A、B 之間將會產生正、負極性相互改變之正弦
感應電勢。

47
圖 8-3 交流發電機示意圖

當線圈切割磁場時,各旋轉角度之感應電勢大小如圖 8-4 所示,其中線圈


位於 0°、180° 與 360° 時,感應電勢為 0V;而線圈旋轉至 90° 與 270° 時,則感
應電勢將分別達到最大值與最小值。利用佛來銘右手定則,即可得知電流方向。

圖 8-4 各旋轉角度之感應電勢

48
Chapter 8 交流電

現在多數電器皆使用直流電,然而臺電公司提供的電力卻為交流電,為何
電力公司不直接提供直流電呢?自古至今,並沒有一個正確解答,我們將其各
自優缺點整理如表 8-1 所示。

表 8-1 直流與交流發電之優缺點比較表

直流電 交流電

1. 輸送與交流電相同的功率時,線材 1. 利用電磁感應之交流發電機可以很
較為節省。 方便地將機械能、化學能……等形
2. 在輸電線中,直流無電容電流產生, 式能量轉換為電能。
優點 但交流則因為存在電容電流而造成 2. 造價成本低。
損耗。 3. 可利用變壓器輕易地將交流電升壓
3. 直流電無需經整流濾波設備即可使 或降壓。
用。

1. 無法透過變壓器直接升壓或降壓。
大多數的電子產品皆使用直流電,交
缺點 2. 在產生相同功率之下,直流發電設
流電必需經整流濾波後才能使用。
備比交流發電設備複雜。

8-1-3 臺灣輸配電力系統
將發電廠內交流發電機所產生的電能,傳送至工廠或家庭用戶的過程稱為
電力系統 (power system),電力系統分為三部分:發電系統、輸供電系統與配電
系統。如圖 8-5 所示為臺灣電力公司供電系統,核能及大型火、水力發電廠產
生電力經變壓器升至超高壓 345kV,再利用輸電線輸送電力,經超高壓變電所
與一次變電所,分別降壓為 161kV、69kV,提供科學園區、工業區、捷運與高
鐵等用電戶,再經配電變電所、二次變電所或變壓器降壓,提供一般用電或民
生用電。

49
圖 8-5 臺灣電力公司供電系統 ( 節錄自臺灣電力公司 )

8-2 波形
一般常見的交流電的波形有正弦波、方波及三角波,本小節主要介紹上述
三種波形外,另描述其他與其相似波形。為了解交流電所產生的效果,我們必
需先了解交流電的四個物理量:瞬間值、最大值、平均值、有效值。接下來,

50
Chapter 8 交流電

我們將要探討這三種波形的瞬間值 (instantaneous value)、最大值 (maximum


value)、平均值 (average value) 及有效值 (effective value)。

8-2-1 正弦波
如圖 8-6 所示為一正弦波,其波形在固定
週期內正、負半週會隨著時間交替變化,y 軸
為電壓值,x 軸可以代表角度或是時間。

正弦波的瞬間表示式如下所示:
圖 8-6 正弦波

v(t ) = Vm sin ωt (8-1)

Vm:最大值 ( 峰值 ) 電壓,單位伏特 (V)


ω :角速度,單位弳 / 秒 (rad/s)
t:時間,單位秒 (s)

瞬間值
瞬間值即在某一時間所對應電壓或電流大小,此值稱之為該波形的瞬間值,
又稱瞬時值,以 v(t) 或 i(t) 表示之。如圖 8-6 所示,在時間 t1 時所對應的電壓值
v(t1),此值 v(t1) 即為瞬間值,例如:時間在 3s 處的電壓值為 10V ( 方程式 v(3)
= 10V),此值 (10V) 即為瞬間值。

最大值 ( 峰值 )
在交流波形中,出現最大瞬間值,此值稱之為該波形的最大值或峰值 (peak
π
value),以 Vm 或 Im 表示。如圖 8-6 所示,正弦波中最大瞬間值出現在 90° ( ),
2
α


最小瞬間值則是在 270° ( ),因此,最大瞬間值與最小瞬間值之間的差值就
2
α

稱為峰對峰值 (peak-to-peak value),以 VP-P 或 IP-P 表示,其大小為峰值的 2 倍

(VP-P = 2Vm 或 IP-P = 2Im)。

51
平均值
在交流電中所有瞬間值的平均值稱之為交流電的平均值或直流值,以 Vav
(Vdc) 或 Iav (Idc) 表示之,以三用電表 DCV 檔位所量測交流電的數值即為平均值。
以正、負半週對稱正弦波為例,其全週期的平均值為 0,如下所示:

2π 2π

Vav =
∫0 Vm sin(ωt )d (ωt )
= 0 或 I av =
∫ 0 I m sin(ωt )d (ωt ) = 0
(8-2)
2π 2π

因此,我們改以正弦波的正半週求其平均值,如下所示:

Vav =
∫ 0Vm sin(ωt )d (ωt ) = 2Vm = 0.636V
m或
π π
π

I av =
∫ 0 I m sin(ωt )d (ωt ) = 0.636 I
m (8-3)
π

π
∫ 0 Vm sin(ωt )d (ωt )代表正弦波正半週的面積,因此,我們亦可將平均值視為

波形完成一週之面積
平均值 = (8-4)
波形完成一週之時間

有效值
當一個交流電與直流電在相同的條件下做同樣的功,此直流電的數值稱為
交流電的有效值或均方根值 (root mean square value),以 Veff (Vrms) 或 Ieff (Irms)
表示之。其計算方式如下:

T 2 T 2

Veff (Vrms ) =
∫ 0v dt 或 I ( I rms ) =
∫ 0i dt (8-5)
eff
T T

52
Chapter 8 交流電

其中 T 表示週期,V 表示波形瞬時式,由上式定義,我們亦可以使用另一種方
式計算

2 2 2 2
Vrms1 × t1 + Vrms 2 × t 2 +  I rms1 × t1 + I rms 2 × t 2 + 
Vrms = 或 I rms = (8-6)
T T

其中 T 表示週期 (T = t1 + t2 + …),vrms1 表示在 t1 區間的有效值,以下以此類推。


由 (8-5) 得知正弦波的有效值為

Veff (Vrms ) =
∫0 (Vm sin ωt ) 2 d (ωt )
=
Vm
= 0.707Vm 或
2π 2

I eff ( I rms ) =
∫0 ( I m sin ωt ) 2 d (ωt )
=
Im
= 0.707 I m (8-7)
2π 2

以三用電表 ACV 檔位量測交流電,所得的數值即為有效值,臺電供電為交流正


弦波 110V,其值就是有效值。

範例
8-1
如圖所示,試求正弦波之峰值、峰對峰值、平均值及有效值為多少?

53
峰值 Vm = 10V
峰對峰值 VP-P = 2Vm = 20V
平均值 Vav = 0.636Vm = 0.636 × 10 = 6.36V
有效值 Vrms = 0.707Vm = 0.707 × 10 = 7.07V

立即
如圖所示,試求 Vav 為多少?
練習

方波與脈波

僅在正、負半週交替瞬間電位或電流才會變化且呈垂直變化,若兩個半週
時間相等 (t1 = t2) 之波形,稱為方波,如圖 8-7(a) 所示。然而,當高、低電位 ( 或
電流 ) 時間不相等 (t1 ≠ t2),稱為脈波,如圖 8-7(b) 所示。

圖 8-7 方波與脈波

54
Chapter 8 交流電

平均值
由於交流方波的正、負半週對稱,所得到的平均值為 0,因此,我們取正半
週計算其平均值,利用 (8-4) 定義,得到

T T
Vm × Im ×
Vav = 正半週方波之波形面積 = 2 =V
m 或 I av =
2 =I
m (8-8)
一半週期的時間 T T
2 2

有效值
一個完整週期的方波有效值為

一週期之方波平方曲線所涵蓋的面積 (Vm ) 2 ⋅ T
Veff (Vrms ) = = = Vm
一週期的時間 T
或 I eff ( I rms ) = I m (8-9)

範例
8-2
如圖所示,試求 Vav 及 Vrms 為多少?

週期 T = 3 秒

10 × 2 + (−10) × 1 10
平均值 Vav = = V
3 3
10 2 × 2 + (−10) 2 × 1 300
有效值 Vrms = = = 10V
3 3
10 2 × 2 + (−10) 2 × 1 300
Vrms = = = 10V
3 3

55
立即
如圖所示,試求 Vav 及 Vrms 為多少?
練習

三角波與鋸齒波

三角波顧名思義波形呈現三角形,其具有週期性、分段線性連續,以及下
降段與上升段時間相同的波形 (t1 = t2),如圖 8-8(a) 所示。然而,鋸齒波與三角
波的差異為上升段與下降段時間不同的波形 (t1 ≠ t2),如圖 8-8(b)。

圖 8-8 三角波與鋸齒波

56
Chapter 8 交流電

平均值
由於交流三角波的正、負半週對稱,一週的平均值為 0,故取正半週計算,
利用 (8-4) 得到其平均值為

1 T
× Vm ×
Vav = 正半週三角波之波形面積 = 2 2 = 1V
m
一半週期的時間 T 2
2
1
或 I av = I m (8-10)
2

有效值

一個完整週期的三角波有效值為

一週期之三角波平方曲線所涵蓋的面積
Veff (Vrms ) =
一週期的時間
T
∫ 0 (v(t ))
2
dt 1
= = Vm
T 3
1
或 I eff ( I rms ) = Im (8-11)
3

鋸齒波除了上升段與下降段時間不同,但正、負半週仍然對稱,故其平均
值及有效值與三角波相同。

57
範例
8-3
如圖所示,試求平均值 Vav 及有效值 Vrms 為多少?

(1) 三角波全週的平均值為 0,取正半週計算如下:


1
× π × 20
V
平均值 av = 2 = 10V
π
α

Vm 20
(2) 三角波之有效值Vrms = = V
3 3

立即
如圖所示之週期性電壓波形 v(t),此電壓之平均值與有效值為多少?
練習

特殊形式之波形
波形除了正弦波、方波與三角波外,其他特殊具有週期性之波形,其平均
值與有效值計算步驟如下:

1. 先找出週期 (T)。
2. 再將波形分割成正弦波、方波或三角波。
3. 分別利用 (8-4) 與 (8-6) 計算平均值與有效值。

58
Chapter 8 交流電

範例
8-4
如下圖所示,試求其平均值 Vav、有效值 Vrms 之值。

Step 1:波形週期為 6 秒
Step 2:將其分為三個區段 0 ∼ 2 秒、2 ∼ 4 秒及 4 ∼ 6 秒
Step 3:利用 (8-4) 求平均值

8 × 2 + ( −8 ) × 2 + (−4) × 2 4
Vav = =− V
6 3
利用 (8-6) 求有效值

82 × 2 + (−8) 2 × 2 + (−4) 2 × 2
Vrms = = 48 = 4 3V
6

立即
如圖所示,試求其平均值 Vav 與有效值 Vrms。
練習

59
範例
8-5
如圖所示,試求有效值、平均值為多少?

Step 1:波形週期為 8 秒
Step 2:將其區分為三段 0 ∼ 4 秒、4 ∼ 6 秒及 6 ∼ 8 秒

Step 3:利用 (8-4) 求其平均值

1
× 2 × 4 + 3 × 2 + (−1) × 2
Vav = 2 = 1V
8

利用 (8-6) 求其有效值

2 2
( ) × 4 + 32 × 2 + (−1) 2 × 2
3 19
Vrms = = ≅ 1.78V
8 6

立即
如圖所示,試求平均值與有效值為多少?
練習

60
Chapter 8 交流電

波峰因數與波形因數
波形之最大值、平均值與有效值之間的關係,以波峰因數 (crest factor,簡
記 C.F.) 與波形因數 (form factor, 簡記 F.F.) 來說明,其定義如下:

波峰因數為最大值與有效值的比值

最大值 Vm Vm
C.F. = = 或 (8-12)
有效值 Vrms Veff

波形因數為有效值與平均值的比值

有效值 Vrms Veff


F.F. = = 或 (8-13)
平均值 Vav Vav

綜合上述,常見的波形之最大值、平均值、有效值、波峰因數與波形因數之間
關係如表 8-2 所示。

表 8-2 常見的波形之波峰因數與波形因數

波形
正弦波 方波 三角波
計算

最大值 Vm Vm Vm Vm

2 1
平均值 Vav Vm = 0.636Vm Vm Vm = 0.5Vm
π
α

1 1
有效值 Vrms Vm = 0.707Vm Vm Vm = 0.577Vm
2 3

波峰因數 C.F. 2 ≅ 1.414 1 3 ≅ 1.732

π 2
波形因數 F.F. ≅ 1.11
α
1 ≅ 1.155
2 2 3

一般數位式交流量測設備是針對弦波而設計的,如:交流電表量測均方根值 (Vrms) 時,

先利用數位方式計算該弦波訊號整流後的平均值 (Vav),然後再乘以弦波的波形因數進而
求得該弦波之均方根值。若利用此方法去計算求得其他波形的均方根值,所得到的結果
會較不精準。

61
範例
8-6
平均值均為 120V 之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其有效值分別為多少?

利用 (8-13),

有效值 Vrms
波形因數 F.F = =
平均值 Vav
正弦波 Vrms = 1.11 × 120 = 133.2V
方 波 Vrms = 1 × 120 = 120 V
三角波 Vrms = 1.155 × 120 = 138.6 V

立即
最大值為 100V 之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送到一個電阻上,其功率消耗的大小為
練習
多少?

我們也可以使用下圖來輔助記憶波峰
因數與波形因數之公式。

62
Chapter 8 交流電

隨堂練習

1. 如圖所示,求 Vrms = V,Vav = V。

2. 如圖所示,電流 I 的有效值為 A。

3. 有一正弦波的有效值為 70.7V,則其峰值約為 V。
4. 有一交流電壓為 v(t) = 100 sin (377t)V,若以伏特計量測時,其指示應為
伏特。
5. 如圖所示之電壓波形,其電壓平均值為 V。

63
8-3 頻率及週期
『頻率』是什麼?其實我們生活上常常會提到這個名詞,例如:臺電公司
提供交流電 110V/60Hz,110V 是指交流正弦波有效值電壓,而 60Hz 所指的就
是頻率,換言之,對於一個交流電的分析或描述時,除了電壓或電流值大小外,
仍需要頻率或週期來描述交流波形。

8-3-1 頻率
頻率 (frequency) 是單位時間內重複發生的次數,其符號為 f,單位為赫芝
(Hertz, Hz)。如圖 8-9(a) 所示之正弦波波形在 1 秒內重複出現 5 個正弦波,因此,
該正弦波的頻率為 5Hz。就先前所提到的臺電提供交流正弦波 110V/60Hz 之電
力,我們可得知在 1 秒內出現 60 個正弦波,如圖 8-9(b) 所示。

圖 8-9 頻率

8-3-2 週期
週 期 (period) 是 指 完 成 一 週 運 動 或 是 來
回 一 次 所 需 的 時 間, 其 符 號 為 T, 單 位 為 秒
(second, s)。如圖 8-10 所示,正弦波完成一週
時間為 0.2 秒,因此,該正弦波的週期為 0.2 秒。

圖 8-10 週期

64
Chapter 8 交流電

綜合上述,我們知道在 1 秒內重複出現 n 個正弦波,其頻率為 n 赫芝,然


1 1
而完成一個正弦波時間為 秒,其週期為 秒,因此,可知頻率與週期互為倒
n n
數的關係,如下:

1 1
f = 或T= (8-14)
T f

範例
8-7
正弦波之週期為 20ms,則波形之頻率為多少赫芝?

1 1 10 6
f = = −6
= = 50 × 103 = 50kHz
T 20 × 10 20

立即
有一方波之週期為 1ms,則該波形之頻率為多少赫芝?
練習

範例
8-8
臺電公司所提供的交流電為 110V/60Hz,試求此交流電的週期為多少?

1 1
T= = ≅ 16.67 ms
f 60

65
立即
如圖所示,試求此波形的週期為多少?
練習

8-4 相位
相 位 (phase) 是 描 述 波 形 變 化 的 一 種 度
量, 一 般 是 以 角 度 ( 度 或 弳 ) 作 為 單 位。 當
波形呈週期性的變化時,循環一週即為 360 °
( 以 弳 表 示 為 2π ), 如 圖 8-11 所 示。 本 小 節
將介紹有關週期性波形之相位、角速度及相
位差等。
圖 8-11 正弦波相位圖

8-4-1 相位
如圖 8-11 所示為一正弦波訊號,其瞬時表示式為

v(t ) = Vm sin (ω t ± θ ) (8-15)

Vm:最大值 ( 峰值 ),單位為伏特 (V)


ω :角速度,單位為弳 / 秒 (rad/s)
t:時間,單位秒 (s)
q :相位,單位為度 (°)

66
Chapter 8 交流電

如圖 8-12(a) 表示相位為 0 度 (q = 0°),其瞬時表示式為 v(t) = Vm sin (ω t)V,


如圖 8-12(b) 表示相位為超前 (+ q ),其瞬時表示式為 v(t) = Vm sin (ω t + q )V,如
圖 8-12(c) 表示相位為落後 (- q ),其瞬時表示式為 v(t) = Vm sin (ω t - q )V。

圖 8-12 相位關係圖

範例
8-9
如圖所示,其正弦波瞬時方程式為何?

1 1
峰值電壓 Vm = 150V,週期 T = ×2 = 秒,
100 50
π
頻率 f = 50Hz,相位超前 θ = = 60°
3
角速度 ω = 2π f = 2π × 50 = 314 rad / s

因此,正弦波瞬時方程式為 v(t ) = 150 sin(314t + 60°) V

67
立即
如圖所示,其正弦波瞬時方程式為何?
練習

範例
8-10
1
同上題範例之條件,若 t = 秒時,試求正弦波電壓為多少?
50

正弦波瞬時方程式為 v(t ) = 150 sin(314t + 60°) V

 1   1 
v   = 150 × sin  2π × 50 × + 60° 
50 50
α

   
= 150 × sin(60°) = 75 3V

立即  1 
正弦波方程式 v = 150 sin (377t + 30°) V,試求 Vm、f、 v   之值為多少?
練習  60 

8-4-2 角速度
角速度 (angular velocity) 為描述當一轉動之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轉動的角
度,其符號為希臘符號 ω 表示,單位為弳 / 秒 (rad/s)。依其定義得到

θ
ω=
t

68
Chapter 8 交流電

以正弦波為例,轉動一週為 2p ,所需時間為週期 T,因此,角速度為


ω=
T

1
又,週期為頻率之倒數 ( T = ),得
f


ω
= = 2π f
1 (8-16)
f

因此,正弦波瞬時表示式亦可寫成

v(t ) = Vm sin (2π ft ± θ ) (8-17)

範例
8-11
有一正弦波瞬時式為 v(t ) = Vm sin (377t ) ,試求該正弦波的頻率為多少?

ω 2=
= π f 377 rad/s
377
因此=f = 60Hz

α

立即
練習 有一正弦波瞬時式為 v(t ) = 200 sin(314t − 60°) ,試求 f、v(0) 為多少?

8-4-3 相位差
週期性的兩個交流訊號之相位角不相同,彼此間存在一個差值,此差值就
稱為相位差 (phase difference)。我們可利用此相位差說明其間相位關係,如:
判斷電路呈電阻性、電容性或電感性,然而就兩交流正弦訊號相位之比較必需
符合下列三條件:

69
1. 兩個交流正弦訊號頻率必需相同 (f1 = f2 或 ω 1 = ω 2)。
2. 兩個交流正弦訊號函數必需相同,若不同時,必需轉換為相同。

sin(ωt ) = cos(ωt − 90°)


cos(ωt ) = sin(ωt + 90°)

3. 兩個交流正弦訊號函數的正負號必需相同,若不同時,必需轉換為相同。

− sin(ωt ) = sin(ωt ± 180°)


− cos(ωt ) = cos(ωt ± 180°)

一般 ω t ± 180° 後的值以不超過 ±180° 為原則,故取加或減由讀者自行決定,


其結果會是一樣的。
兩個交流正弦訊號比較,有三種可能,如下所示:

同相位 (in phase)


如右圖所示,
i(t) = Im sin (ω t + q i) 及
v(t) = Vm sin (ω t + q v),q i = q v,此一情況
同相位
稱之為電流與電壓同相位,相位差為
q v − q i = 0°。

同相

相位超前 (phase leading)


如右圖所示,i(t) = Im sin (ω t + q i) 及
v(t) = Vm sin (ω t + q v),q i < q v,此一情
相位 況稱之為電壓相位超前電流相位,相
超前 位差為 q v - q i > 0。

電壓超前電流

70
Chapter 8 交流電

相位落後 (phase lagging)


如右圖所示,i(t) = Im sin (ω t + q i) 及
v(t) = Vm sin (ω t + q v),q i > q v,此一情況
相位 稱之為電壓相位落後電流相位,相位差
落後 為 q v - q i < 0。

電壓落後電流

範例
8-12
已知 i (t ) = 10 2 sin(377t + 45°)A 、 v(t ) = 200 2 sin(377t + 75°)V ,其相位關係為
何?

電流 i 的相位為 45°,電壓 v 的相位為 75°


故電壓領先電流 30°

立即
練習 已知 i (t ) = 10 2 sin(377t − 45°)A ,v(t ) = 200 2 sin(377t − 75°)V ,其相關係為何?

範例
8-13
i (t ) = 10 2 cos(314t − 60°)A , v(t ) = 100 2 sin(314t + 30°)V ,則 v 與 i 的相位關係
為何?

∵電流與電壓函數不同,故必需轉換為相同函數

∴ i (t ) = 10 2 cos(314t − 60°)
= 10 2 sin (314t − 60° + 90°)
= 10 2 sin(314t + 30°)
電流的相位為 30°,電壓的相位為 30°,故電流與電壓為同相

立即
練習 i (t ) = 5 2 cos(377t − 60°)A 、 v(t ) = 10 2 sin(314t + 30°)V , 則 v 與 i 的 相 位 關 係
為何?

71
隨堂練習

1. 若 v(t ) = 10sin (377t − 10°)V , i (t ) = 10 cos(377t − 10°)A ,則電壓與電流之間之相位


關係為 。

2. 有一正弦波電壓瞬時式為 v(t ) = 10sin (314t − 10°)V ,其角速度為 rad/s,


週期為 秒。

3. 交流電壓 v(t ) = Vm sin (314t + 60°)V ,交流電流 i (t ) = I m cos(314t − 30°)A ,則 v(t) 與


i(t) 之相位為 。

4. 若 v(t ) = 10sin (377t − 10°)V , i (t ) = −10 cos(377t − 10°)A ,則電壓與電流之間之相位


關係為 。

8-5 相量運算
如圖 8-13 所示,一個長度固定的向量 (vector) 以角速度為 ω 的速率逆時鐘
方向旋轉,並於縱軸上投影,此即正弦波的變化過程,向量旋轉時,在各個位
置的垂直分量為正弦波的幅度,且圓的半徑恰為正弦波的峰值電壓,因此,正
弦波之旋轉向量稱之為相量 (phasor)。

圖 8-13 正弦波與旋轉向量關係
72
Chapter 8 交流電

8-5-1 向量運算

在此小節中簡單介紹一下向量的加減法運算,任何的向量均有起點與終點,

終點會以箭頭表示,而起點與終點線段長度表示向量大小,向量以 A 表示,箭

頭代表向量的意思,如欲表示向量大小則以絕對值 | A | 表示之。

向量和
   
有兩個向量 A 、B ,欲求此二向量之和 ( A + B ),可採用下列兩種計算方式:
   
1. 平行四邊形法:將 A 、 B 起點放在同一個點,以向量 A 、 B 為邊長,繪出
    
一平行四邊形,由 A 、B 的夾角繪一直線至對角,此直線 C 即為 A 、B 之和,
如圖 8-14(a) 所示。
   
2. 三角形法:將 A 、 B 起點放在同一個點,將向量 B 起點平行移動至向量 A
    
終點,由向量 A 起點繪一直線至向量 B 終點,此直線 C 即為 A 、 B 之和,
如圖 8-14(b) 所示。

圖 8-14 向量和

73
向量差
    
有兩個向量 A 、 B ,欲求此二向量之差 ( A − B ),繪一直線長度與向量 B

相同,方向相反,此向量為 −B ,再利用平行四邊形法或三角形法求得向量差
    
C = A + (− B ) = A − B ,如圖 8-15 所示。

圖 8-15 向量差

8-5-2 複數
在交流的運算上,我們將採用複數運算簡化正弦之計算,因此,在此節可
以說是為第九章以後交流運算之數學基礎,以下將介紹何謂複數?向量在複數
平面之表示等相關知識。

一般數值表示如:1, 3. 8, π , ……等,以上皆屬實數 (real number),任何實


數的平方皆為正實數,然而,某些數值的平方為負實數,此數值就稱之為虛數

(imaginary number),虛數以符號 j 表示, j = −1 。複數 (complex number) 包


含了實數與虛數,以數學方式表示為:

Z = a + jb

相量 Z 為複數,為與向量區分,在 Z 上方以一橫線表示,a 代表實數部分 Re (Z),


jb 代表虛數部分 Im (Z)。

74
Chapter 8 交流電

複數平面
複數平面 (complex plane) 以兩條互相垂
直的直線所構成,x 軸代表實數,y 軸代表虛
數,在 + x 軸方向表示正實數;反之,表示
負實數。在 + y 軸方向表示正虛數;反之,
表示負虛數,如圖 8-16 所示。

相量在複數平面的表示有直角座標與極
座標兩種方式,其敘述如下:
圖 8-16 複數平面

直角座標 (rectangular coordinates)

假設有一複數 Z = a + jb ,正實數
軸繪一長度為 a 之向量,正虛數軸
繪一長度 b 之向量,在原點 O 與
座標位置 (a, b) 之間的向量即為複
直角 數 Z ,如圖 8-17 所示。
座標

圖 8-17 直角座標

極座標 (polar coordinates)


在複數平面中,若以長度及角度
來表示複數 Z ,稱為極座標,如
圖 8-18 所示。其數學表示式如下:
Z = r ∠q
r 表示長度,q 表示線段與正實數
極座標
軸的夾角 ( 由正實數軸逆時鐘方向
至線段之角度 ),若由正實數軸順
時鐘方向至線段,則角度表示為
- q。

圖 8-18 極座標

75
範例
8-14
請以直角座標繪出下列複數之向量

(1) Z = 3 + j 4
(2) Z = 6 − j8
(3) Z = −1 + j 3

(1) (2)

(3)

立即
請以直角座標繪出下列複數之向量
練習
(1) Z = 3 − j 4
(2) Z = −6 − j8
(3) Z = − 3 + j1

76
Chapter 8 交流電

範例
8-15
請以極座標繪出下列複數之向量

(1) Z = 10∠30°
(2) Z = 5∠ − 37°
(3) Z = 2∠135°

(1) (2)

(3)

立即
請繪出下列複數之向量
練習
(1) Z = 10∠45°
(2) Z = 20∠ − 53°
(3) Z = 5∠120°

77
直角座標與極座標的轉換
在複數平面上,無論在直角座標系或極座標系均可表示同一相量,故直角
座標系與極座標系兩者之間彼此可以互換,以下我們將介紹彼此互換方式,對
於在複數運算上極有幫助。

1. 直角座標→極座標

已知複數 Z = a + jb ,欲轉換為極座標 Z = r ∠q ,如圖 8-19 所示。長度 a、


b 分別為直角三角形的兩股,而長度 r 為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利用畢氏定理
求得斜邊長度 r 為:

r = a2 + b2 (8-18)

b
而直角三角形的正切函數 tan q = ,求其反正切 (tan - 1) 即可得知 q
a

b
q = tan −1 (8-19)
a

圖 8-19 直角座標轉換極座標

2. 極座標→直角座標

已知複數 Z = r ∠q ,欲轉換為直角座標 Z = a + jb ,如圖 8-20,已知條


件為直角三角形斜邊長度 r 與角度 q ,而直角三角形兩股長度 a、b 分別利
用三角函數 cos 與 sin 解得。

78
Chapter 8 交流電

a = r × cos q (8-20)

b = r × sin q (8-21)

圖 8-20 極座標轉換直角座標

如表 8-2 為在直角座標兩者之間的互換過程中,一般常見的直角三角形與
三角函數的關係。
表 8-2 一般常見的直角三角形與三角函數

直角三角形
類型

1 3 1
sin 30° = = 0.5 sin 37° = = 0.6 sin 45° = = 0.707
2 5 2

3 4 1
cos 30° = = 0.866 cos 37° = = 0.8 cos 45° = = 0.707
2 5 2

1 3 1
tan 30° = = 0.577 tan 37° = = 0.75 tan 45° = =1
3 4 1
三角函數
運算結果
3 4
sin 60° = = 0.866 sin 53° = = 0.8
2 5

1 3
cos 60° = = 0.5 cos 53° = = 0.6
2 5

3 4
tan 60° = = 1.732 tan 53° = = 1.33
1 3
79
範例
8-16
請將下列複數轉換成以直角座標表示。

(1) Z = 2 2∠45° (2) Z = 10∠ − 53° (3) Z = 4∠120° (4) Z = 20∠ − 127°

(1) Z = 2 2∠45° = 2 2 cos 45° + j 2 2 sin 45° = 2 + j 2


(2) Z = 10∠ − 53° = 10 cos( −53°) + j10 sin(−53°) = 6 − j8
(3) Z = 4∠120° = 4 cos120° + j 4 sin 120° = −2 + j 2 3
(4) Z = 20∠ − 127° = 20 cos( −127°) + j 20 sin(−127°) = −12 − j16

立即
將下列各極座標轉換成直角座標:
練習
(1) A = 20∠53.1° (2) A = 12∠ − 30° (3) A = 20∠ − 120° (4) A = 10∠ − 143.1°

範例
8-17
請將下列複數轉換成以極座標表示。

(1) Z = 1 + j 3 (2) Z = 8 − j 6 (3) Z = −1 − j1 (4) Z = −3 + j 4

3
(1) Z = 1 + j 3 = 12 + ( 3 ) 2 ∠ tan −1 = 2∠60°
1
2 2 −1 −6
(2) Z = 8 − j 6 = 8 + (−6) ∠ tan = 10∠ − 37°
8
2 2 −1 −1
(3) Z = −1 − j1 = (−1) + (−1) ∠ tan = 2∠ − 135°
−1
2 2 −1 4
(4) Z = −3 + j 4 = (−3) + 4 ∠ tan = 5∠127°
−3

立即
將下列直角座標轉換成極座標:
練習
(1) A = −8 + j8 3 (2) A = 3 + j 4 (3) A = 5

80
Chapter 8 交流電

複數的運算
複數是由實數與虛數所構成的,在介紹複數相關運算前,我們先了解虛數
冪次運算,如下所示:

j = −1 , j 2 = ( −1) 2 = −1 , j 3 = j 2 × j = (−1)( j ) = − j ,
j 4 = j 2 × j 2 = (−1)(−1) = 1
1 1× j j j
= = 2 = =−j
j j× j j −1

範例
8-18
試求 j 5、j 8、j 31 的值為多少?

j 5 = j × j 4= j × 1 = j
j8 = j4 × j4 = 1 × 1 = 1
j 31 = ( j 4)7 × j 3 = 17 × (- j) = - j

立即
試求 j 50 與 j 100 的值為多少?
練習

四則運算

在複數的四則運算中,加、減法建議採用直角座標,乘、除法以極座標方

式計算較為簡便。假設有二複數 Z1 = a + jb = r1∠q1 與 Z 2 = c + jd = r2 ∠q 2 。

1. 加法:將實數、虛數分別相加。

Z1 + Z 2 = (a + jb) + (c + jd ) = (a + c) + j (b + d ) (8-22)

81
2. 減法:將實數、虛數分別相減。

Z1 − Z 2 = (a + jb) − (c + jd ) = (a − c) + j (b − d ) (8-23)

3. 乘法:有兩種計算方式
(1) 直角座標

Z1 Z 2 = (a + jb)(c + jd ) = ac + jad + jbc + j 2bd


= ac + jad + jbc − bd
= ( ac − bd ) + j (ad + bc) (8-24)

(2) 極座標

Z1 Z 2 = (r1∠θ1 )(r2 ∠θ 2 ) = r1r2∠(θ1 + θ 2 ) (8-25)

4. 除法:有兩種計算方式
(1) 直角座標

Z1 a + jb (a + jb)(c − jd ) ac − jad + jbc + bd ac + bd bc − ad


= = = 2 2
= 2 2
+j 2
Z 2 c + jd (c + jd )(c − jd ) c +d c +d c +d2
(8-26)

(2) 極座標

Z1 r1∠θ1 r1
= = ∠(θ1 − θ 2 ) (8-27)
Z 2 r2 ∠θ 2 r2

82
Chapter 8 交流電

範例
8-19
有兩個複數分別為 Z1 = 3 + j 4 、 Z 2 = 4 − j 3 ,試求:
Z1
(1) Z1 + Z 2 (2) Z1 − Z 2 (3) Z1 Z 2 (4)
Z2

Z1 = 3 + j 4 = 5∠53° , Z 2 = 4 − j 3 = 5∠ − 37°
(1) Z1 + Z 2 = (3 + j 4) + (4 − j 3) = (3 + 4) + j (4 − 3) = 7 + j1
(2) Z1 − Z 2 = (3 + j 4) − (4 − j 3) = (3 − 4) + j (4 + 3) = −1 + j 7
(3) Z1 ⋅ Z 2 = (3 + j 4)(4 − j 3) = 3 × 4 − j 3 × 3 + j 4 × 4 − ( j 4)( j 3)
= 12 − j 9 + j16 + 12 = 24 + j 7

或 Z1 ⋅ Z 2 = (5∠53°)(5∠ − 37°) = 5 × 5∠(53° + (−37°)) = 25∠16°


Z1 3 + j 4 (3 + j 4)(4 + j 3) 3 × 4 + j 3 × 3 + j 4 × 4 + ( j 4)( j 3) j 25
(4) = = = = = j1
Z 2 4 − j 3 (4 − j 3)(4 + j 3) 4 2 + 32 25

Z1 5∠53° 5
或 = = ∠53° − (−37°) = 1∠90° = j1
Z 2 5∠ − 37° 5

立即
練習 有兩複數分別為 Z1 = 30∠60° 、 Z 2 = 10∠30° ,試求:
Z1
(1) Z1 + Z 2 (2) Z1 − Z 2 (3) Z1 Z 2 (4)
Z2

共軛複數
每一個複數均有一個共軛存在,共軛複數是對虛部變號的運算,其表示方

式為在複數右上角標示一個『*』號。假設有一複數 Z = a + jb = r ∠q ,其共軛複
數為

Z * = a − jb = r ∠ − q

83
共軛複數有以下兩種特性:

1. 兩複數互為共軛時,實部與虛部的絕對值相等。

| Z | = | Z * | = a2 + b2 (8-28)

2. 任一複數與其共軛乘積必為實數。

Z Z * = (a + jb)(a − jb) = a 2 − jab + jab + b 2 = a 2 + b 2 (8-29)

範例
8-20
有一複數 Z = 6 + j8 ,試求 Z Z * 為多少?

Z = 6 + j8 = 10∠53°

Z * = 6 − j8 = 10∠ − 53°

使用直角座標解

Z Z * = (6 + j8)(6 − j8) = 6 × 6 − j 6 × 8 + j8 × 6 + ( j8)(− j8) = 36 + 64 = 100

或使用極座標

Z Z * = (10∠53°)(10∠ − 53°) = 10 × 10∠53° + (−53°) = 100∠0° = 100

立即
試求下列複數之共軛複數為多少?
練習
(1) A = 5 − j12 (2) A = 5∠30°

84
Chapter 8 交流電

複數的冪次

運用極座標表示法,即可容易求出複數的冪次,其公式如下:

Z n = (r ∠q ) n = (r ∠q )(r ∠q )  (r ∠q ) = r n ∠nq (8-30)


1 1
1
Z n = r n∠ q (8-31)
n
1 1
= ( Z ) −1 = (r∠q ) −1 = r −1∠ − q = ∠ − q
Z r
1 a − jb a b
= = = 2 2
−j 2 (8-32)
a + jb (a + jb)(a − jb) a + b a + b2

範例
8-21
有一複數 Z = 3 + j1,試求:(1) Z 3 (2) Z −1

將直角座標轉換為極座標 Z = 3 + j1 = 2∠30°
(1) Z 3 = (2∠30°) 3 = 23 ∠(3 × 30°) = 8∠90°
(2) Z −1 = (2∠30°) −1 = 2 −1 ∠ − 30° = 0.5∠ − 30°

立即
練習 有一複數 Z = 5∠30° ,試求:(1) Z 2 (2) Z −1

85
正弦波的相量表示

在分析交流電路中,使用相量來簡化計算過程,因為相量的運算只需加減
乘除,而以時域方式運算需用三角函數轉換,其計算過程較為複雜。交流正弦

波的瞬時表示式為 v(t ) = Vm sin (ωt ± θ ) ,以相量表示為

Vm
V = ∠ ± q = Vrms ∠ ± q (8-33)
2

在相量中電壓或電流值一般習慣使用有效值,如 (8-33)。正弦波的相量表示式中
並無包含頻率,因此,在進行運算時,必需確定頻率是否相同,否則,其計算
結果是無意義的。

範例
8-22
已知 v(t ) = 200 sin (377t + 60°) 、 i (t ) = 10 2 sin (377t − 30°) 請將上述 v(t)、i(t) 化成
相量式。

200
V= ∠60° = 100 2∠60°
2

10 2
I = ∠ − 30° = 10∠ − 30°
2

立即
練習 已知 v(t ) = 100 2 sin (314t + 36.9°)V 、 i (t ) = 20 2 sin (314t − 45°)A ,
請將上述 v(t)、i(t) 化成相量式。

86
Chapter 8 交流電

範例
8-23
若 v1(t) = 141.4 sin (377t + 37°)V、v2(t) = 141.4 sin (377t + 53°)V,則 v1(t) + v2(t) 為
多少?

分別將 v1 與 v2 轉換為相量式

141.4
v1 = ∠37° = 100∠37° = 80 + j 60
2
141.4
v2 = ∠53° = 100∠53° = 60 + j80
2
v1 + v2 = (80 + j 60) + (60 + j80) = 140 + j140 = 140 2∠45°

再將相量式轉換為正弦波瞬時式

v1 (t ) + v2 (t ) = (140 2 × 2 )sin (377t + 45°) = 280 sin ( 377t + 45° )

立即
練習 已知 v1 = 3 2 sin 377t V、 v2 = 4 2 cos 377t V,試求:
(1) v1 + v2 ;(2) v1 − v2 之瞬時表示式為多少?

隨堂練習

1. 5∠36.9° 化成直角座標為 ; 5 3 − j 5 化成極座標為 。

2. 已知 A = 10∠53° 、 B = 10∠37° ,試求:

(1) A + B = ;(2) A − B = ;(3) A B = ;


A
(4) = 。
B
3. 設 i1= 3 sin w t A,i2= - 4 cos w t A,則 i1 + i2 = 。
4. 試求 j 23 = ;j 43 = ;j 200 = 。
1
−1
5. 若 A = 4∠ − 30° ,試求:(1) A = 2 ;(2) A = 。

87
自 我評量
一、選擇題

8-1 ( )1. 對交流電之敘述,下列何者為錯誤?


(A) 為一週期性之電流 (B) 瞬時值之大小隨時間而變化
(C) 極性亦隨時間而變化 (D) 極性不變。
8-2 ( )2. 有一電壓,其電壓方程式為 v(t) = 10 sin (100π t + 30°),則此電壓在
1
t = 300 秒時電壓為多少?

(A) 5V (B) 6V (C) 10V (D) 30V。

( )3. 已知電壓波形方程式為 v(t) = 100 sin (377t),則電壓之有效值為

(A) 50V (B) 70.7V (C) 100V (D) 141.4V。


( )4. 有一方波之有效值為 5V,其最大值為
(A) 5V (B) 7.07V (C) 9.63V (D) 10V。
( )5. 正弦波之波峰因數 (crest factor) 為多少?
1 π π
(A) (B) α
(C) 2 (D) α

2 2 2 2
( )6. 若交流電流波形為正弦波曲線,則該電流的有效值為平均值的
(A) 0.636 倍 (B) 0.707 倍 (C) 1.11 倍 (D) 1.414 倍。
( )7. 輸 出 電 壓 波 形 v(t) 如 圖 (1) 所 示, 若 TON = 3ms,T = 5ms,
E = 100V,試求輸出電壓平均值為多少?
(A) 40V (B) 50V (C) 60V (D) 80V。

圖 (1)

90
( )8. 通常用來測量交流電路之電壓表,其所測得之數值代表
(A) 平均值 (B) 有效值 (C) 峰值 (D) 峰對峰值。
8-3 ( )9. 已知角度為 210°,則轉換成弳度 (rad/s) 為多少?
4 5 6 7
(A) π (B) π (C) π (D) π 。
3 4 5 6
( )10. 若交流正弦波之角頻率 ω = 3140 (rad/s),則週期之值應為多少?
(A) 1ms (B) 2ms (C) 4ms (D) 5ms。
( )11. 若已知交流 f = 159Hz,則角頻率 ω 約為多少?
(A) 200rad/s (B) 300rad/s (C) 500rad/s (D) 1000rad/s。
8-4 ( )12. 電壓相角為 0°,電流超前電壓 60°,頻率 300Hz,電流有效值為
120A,則電流之方程式為何?
(A) i = 120 sin (377t + 60°)A
(B) i = 170 sin (377t + 60°)A
(C) i = 120 sin (1885t + 60°)A
(D) i = 170 sin (1885t + 60°)A。

( )13. 已 知 v(t ) = 110 2 sin (377t + 30°) , i (t ) = 10 2 sin (314t + 30°) , 則


v(t) 與 i(t) 之相位關係為何?
(A) v(t) 與 i(t) 同相位 (B) v(t) 領先 i(t) 90° (C) v(t) 落後 i(t) 90°
(D) 無法比較。
8-5 ( )14. - j 等於
(A) 1 ∠ 90° (B) 1 ∠ 180° (C) 1 ∠ 270° (D) 1 ∠ 360°。

( )15. A = 6 + j8 , B = 8 − j 6 ,則 A B = ?
(A) - j90 (B) j90 (C) 96 + j28 (D) 96 + j100。
1
( )16. 相量 A = 2 3 + j 2 ,若 = C ∠f ,則
A
(A) C = 0.5 (B) C = 4 (C) f = -30° (D) f = 36.9°。

91
( )17. (6∠20°)2 = ?
(A) 12∠20° (B) 36∠10° (C) 36∠20° (D) 36∠40°。
*
( )18. 已知 A = 3 − j 4 ,則 A + A = ?
(A) j 8 (B) 6 (C) 6 + j 8 (D) 25。

(10∠60°)(2∠ − 30°)
( )19. =?
5∠30°
(A) 4∠0° (B) 4∠60° (C) 4∠120° (D) 100∠60°。
( )20. 若 i(t) = 30 sin ω t A,則其相量式可表示為
30
(A) 30∠0° A (B) 30 2∠0° A (C) ∠0° A (D) 30∠90° A。
2

8-2 ( )21. 如圖 (2) 所示,此波形之平均值為多少?


1 1
(A) - 1V (B) − V (C) 1V (D) V。
2 2

圖 (2)

( )22. 正弦波經全波整流後,測得其峰對峰值電壓為 200V,則其均方根


值 (rms) 為多少?
(A) 14.14V (B) 28.28V (C) 70.7V (D) 141.4V。
( )23. 有二正弦波,其電壓方程式分別為 V1(t) = - 100 sin (377t + 30°)V、
V2(t) = - 100 cos (377t - 30°)V,則此二電壓的相位差為多少?
(A) 0° (B) 30° (C) 60° (D) 90°。

92
8-5 ( )24. 有一交流電壓 V(t) = 141.4 sin 100t +282.8 cos 100t V,則此電壓之
有效值為多少?
(A) 223.6V (B) 252.8V (C) 300V (D) 383.5V。

( )25. 有二電壓,其電壓方程式分別為V1 (t ) = 10 2 sin (314t ) 、


V2 (t ) = 5 2 sin (314t + 30°) ,則 V1(t) + V2(t) 電壓的有效值為多少?
(A) 5 3 V (B) 100 V (C) 10 V (D) 15 V。

二、計算題

1. 5Ω 的電阻器加上 v(t ) = 100 2 sin ωt V 的電壓時,則電路內通過的電流有


效值為多少?
2. 某一波形在 2 秒內完成 4 週,求其頻率為多少?週期為多少?
3. 若已知 v1(t) = 100 sin (337t + 30°),v2(t) = 100 cos (337t - q ),且 v1 滯後 v2
40°,則 v2(t) 之相位角 q 應為多少?
4. 電壓相角 0°,電流超前電壓 30°,頻率 60Hz,電流有效值 10A,則電流
之方程式應為何?
A
5. 若 A = 1 + j , B = 1 − j ,則
=?
B
6. 有 一 負 載 的 端 電 壓 為 100 sin (377t + 10°)V, 流 經 此 負 載 的 電 流 為
5 sin (377t + 10°)A,試求此負載的阻抗為多少?

93
7. 如圖 (3)(a) 之電路,若輸入電流波形如圖 (3)(b) 所示,則電阻 R2 之功率
為多少?

圖 (3)

1
8. 有一正弦波電流一般式表示成 i(t) = 100 sin (377t - 60°)A,求當 t = 秒
240
時之瞬間電流值為多少?
9. 已知兩個電壓函數之頻率為 125Hz,若兩個函數之相位相差 45°,則其時
間差為多少?
10. 已知交流電壓 v(t ) = v1 (t ) + v2 (t ) ,若 v1 (t ) = 10 sin (377t + 30°) ,
v2 (t ) = 10 sin (377t − 30°) ,則 v(t) 為多少?

94
9 基本交流電路
本章目標
1. 了解純電阻、純電容、純電感交流電路之特性
2. 理解 R、L、C 串、並聯交流電路之分析
3. 認識串、並聯電路之間轉換關係

本章綱要
※9-1 基本元件組成之交流電路
9-2 RC 串聯電路
9-3 RL 串聯電路
9-4 RLC 串聯電路
9-5 RC 並聯電路
9-6 RL 並聯電路
9-7 RLC 並聯電路
9-8 RLC 串並聯電路
解析交流電路基本上仍應用克希荷夫電壓定律 (KVL)、克希荷夫電流定律
(KCL) 與歐姆定律,基本觀念與直流電路並無異,唯一不同之處,交流電路使
用相量運算,直流電路為純量。在進入交流串並聯電路之前,我們先了解純電
阻、純電容與純電感交流電路的特性。

※9-1 基本元件組成之交流電路
純電阻交流電路
如圖 9-1 所示為純電阻交流電路,假設交流電壓源為
v(t ) = Vm sin (ωt + θ v ) ,依據克希荷夫電壓定律電阻電壓等
於交流電壓源 (vR(t) = v(t)),再依據歐姆定律求得流經電
阻之電流 i(t) 為
圖 9-1 純電阻交流電路

vR (t ) Vm sin (ωt + θ v ) Vm
i (t ) = = = sin (ωt + θ v ) = I m sin (ωt + θ i ) (9-1)
R R R

由 (9-1) 可得知電阻器上的電壓與流經電阻之電流的相位角相等 ( q v = q i )。

一、相量式
利用 (8-33),將上述的交流瞬時值轉換為相量式。

1. 電壓

VR = V = Vrms ∠q v (9-2)

2. 電流

I = I rms ∠q i (9-3)

96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3. 電阻

V Vrms ∠q v Vrms
R= = = ∠(q v − q i ) = R∠0° (9-4)
I I rms ∠q i I rms

∵ qv = qi ∴ q v − q i = 0° ;因此,電阻器上的電壓相位角與流經電阻器的電
流相位角相等,相位差為零。

二、相位關係
如圖 9-2(a) 與 9-2(b) 分別表示電阻器上的電壓與電流波形圖、相量圖。

圖 9-2 V-I 相位關係

範例
9-1
有一電路電阻 R = 100W,而且電阻兩端的電壓 v(t) = 10 sin (200t + 60°) V,試求
電阻端電流為 i(t) 多少?

v(t ) 10 sin (200t + 60°)


i (t ) = = = 0.1sin (200t + 60°) A
R 100

立即
練習
有一純電阻電路,電源電壓 v(t ) = 50 2 sin (377t + 60°) V ,R = 5W,試求 i 與 I 為
多少?
改i(t) 嗎?

97
純電容交流電路
如圖 9-3 所示為純電容交流電路,假設交流電壓源為 v(t ) = Vm sin (ωt + θ v ) ,
依克希荷夫電壓定律電容電壓等於交流電壓源 (vC(t) = v(t)),因此,流經電容器
之電流 i(t) 為

dvC (t ) d (Vm sin (ωt + θ v ))


i (t ) = C =C = ωCVm cos (ωt + θ v )
dt dt
= ωCVm sin (ωt + θ v + 90°) = I m sin (ωt + θ i ) (9-5)

由 (9-5) 中了解電容電壓相位角與流經電容電流相位角相差 90°。

圖 9-3 純電容交流電路

一、相量式

利用 (8-33),將上述的交流瞬時值轉換為相量式。

1. 電壓

VC = V = Vrms ∠q v = Vrms ∠(q i − 90°) (9-6)

2. 電流

I C = I = I rms ∠q i = I rms ∠(q v + 90°) (9-7)

98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3. 電容抗
在交流電路中電容器對於交流電流所產生的阻力稱之為電容抗
(capacitive reactance),以 XC 表示之,單位為歐姆 (W)。依歐姆定律求得電
容抗相量式為

VC Vrms ∠q v Vrms V
XC = = = ∠(q v − q i ) = rms ∠(q v − (q v + 90°°))
I I rms ∠q i I rms I rms
V
= rms ∠ − 90° = X C ∠ − 90° = − jX C (9-8)
I rms

由上式可知, q v − q i = −90° ,電容上的電壓與流經電容之電流相位差 90°,


且電流相位領先電壓相位 90°。依據 (9-5) 及歐姆定律,可以求得電容抗的
值為

Vm Vm 1 1
X=
C = = = (9-9)
I m ωCVm ωC 2π f C

由上式可知,電容抗 (XC) 的大小與交流電源頻率 ( f ) 成反比,亦與電容值


(C) 成反比。當頻率愈高或電容量愈大時,其電容抗愈小;當頻率愈低或電
容量愈小時,電容抗愈大。

二、相位關係
如圖 9-4(a) 與 9-4(b) 分別表示電容器上的電壓與電流波形圖、相量圖。

圖 9-4 V-I 相位關係

99
範例
9-2
已 知 v(t ) = 50 2 sin (500t + 60°) V ,C = 100mF,
試求:(1) XC;(2) I ;(3) i;(4) i 與 v 相位關係;
(5) V - I 之相量圖。

電源電壓相量式為 V = 50∠60°
角速度 ω = 500rad/s

1 1
(1) X C = = = 20Ω
ωC 500 × 100 × 10 −6
V 50∠60°
(2) I = = = 2.5∠150° A
X C 20∠ − 90°
(3) i (t ) = 2.5 2 sin (500t + 150°) A
(4) i(t) 超前 v(t) 90°

(5) V - I 之相量圖如下圖所示

立即
練習 已 知 v(t ) = 100 2 sin (500t + 10°) V , i (t ) = 10 2 sin (500t + 100°) A , 則 此 元 件 為
何種元件?其值為多少?

純電感交流電路
如圖 9-5 所示為純電感交流電路,假設流經電感

器之交流電流為 iL (t ) = I m sin (ωt + θ i ) ,依克希荷夫電


壓定律電感電壓等於交流電壓源 (vL(t) = v(t)),因此,
交流電源電壓 v(t) 為
圖 9-5 純電感交流電路

100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diL (t ) d ( I m sin (ωt + θ i ))


v(t ) = vL (t ) = L =L = ω LI m cos (ωt + θ i )
dt dt
= ω LI m sin (ωt + θ i + 90°) = Vm sin (ωt + θ v ) (9-10)

由 (9-10) 中了解電感電壓相位角與流經電感電流相位角相差 90°。

一、相量式
利用 (8-33),將上述的交流瞬時值轉換為相量式。

1. 電壓

VL = V = Vrms ∠q v = Vrms ∠(q i + 90°) (9-11)

2. 電流

I L = I = I rms ∠q i = I rms ∠(q v − 90°) (9-12)

3. 電感抗
在交流電路中電感器對於交流電流所產生的阻力稱為電感抗 (inductive
reactance),以 XL 表示,單位為歐姆 (W)。依歐姆定律求得電感抗相量式為

VL Vrms ∠q v Vrms V
XL = = = ∠(q v − q i ) = rms ∠((q i + 90°) − q i )
I L I rms ∠q i I rms I rms
V
= rms ∠90° = X L ∠90° = jX L (9-13)
I rms

由上式可知, q v − q i = 90° ,電感上的電壓與流經電感之電流相位差 90°,且


電流相位落後電壓相位 90°。依 (9-10) 及歐姆定律,可求得電感抗的大小為

Vm ω LI m
X=
L = = ω=L 2π f L (9-14)
Im Im

101
由上式可知,電感抗 (XL) 的大小與交流電源頻率 ( f ) 成正比,亦與電感值
(L) 成正比。當頻率愈高或電感量愈大時,電感抗愈大;頻率愈低或電感量
愈小時,電感抗愈小。

二、相位關係

如圖 9-6(a) 與 9-6(b) 分別表示電感器上的電壓與電流波形圖、相量圖。

圖 9-6 V-I 相位關係

範例
9-3
已知 v(t ) = 50 2 sin (500t + 60°) V ,L = 10mH,試求:
(1) XL;(2) I ;(3) i;(4) i 與 v 相位關係;(5) V - I 之相量圖。

102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電源電壓相量式為V = 50∠60° V ,角速度 ω = 500rad/s


(1) X L = ω L = 500 × 10 × 10 −3 = 5Ω
V 50∠60°
(2) I = = = 10∠ − 30° A
XL 5∠90°
(3) i (t ) = 10 2 sin (500t − 30°) A
(4) i 落後 v 90°

(5) V - I 之相量圖如下圖所示

立即
有一線圈電感量為 0.1H,接於 100V、50Hz 之電源,試求此線圈之電感抗為
練習
多少?

隨堂練習

1. 有一交流電路流經電阻器之電流與該電阻器上之電壓相位差為 度。
2. 交流電路中,流經電容器之電流相位 ( 領先、落後、等於 ) 電容器之
電壓相位。
3. 交流電路中,流經電感器之電流相位 ( 領先、落後、等於 ) 電感器之
電壓相位。

103
9-2 RC 串聯電路
如圖 9-7 所示為交流 RC 串聯電路,其電路特性分
析如下:

一、阻抗
串聯電路其總阻抗值為迴路電流所經過各元件阻 圖 9-7 RC 串聯電路
抗值之總和,故電路總阻抗為

XC
Z = R + (− jX C ) = R − jX C = R 2 + X C2 ∠(− tan −1 ) = Z ∠q Z (9-15)
R

2 2
由上式可知,總阻抗大小為 | Z | = R + X C (W),總阻
−1 XC
抗相位角 q Z = − tan , −90° ≤ q Z ≤ 0° ,其相量圖如
R
圖 9-8 所示。

二、電流
由於串聯電路流經各元件的電流均相同,故 圖 9-8 阻抗相量圖

I R = I C = I = I ∠q i (9-16)

三、電壓
1. 電阻電壓
由於串聯電路流經各元件電流相同,因此,利用歐姆定律即可求得電
阻電壓

VR = I R R = ( I ∠q i )( R∠0°) = IR∠q i (9-17)

由上式得知,電阻電壓大小 VR = IR,電阻電壓 VR 相位與流經電阻電流 I 相


位相同。

104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2. 電容電壓
利用歐姆定律,可求得電容電壓為

VC = I C X C = ( I ∠q i )( X C ∠ − 90°) = IX C ∠(q i − 90°) (9-18)

電容電壓大小為 VC = IXC,電容電壓 VC 相位落後流經電容電流 I 相位 90°。


3. 電源電壓
假 設 電 源 電 壓 與 電 路 電 流 分 別 為 v(t ) = Vm sin (ωt + θ v ) 、 i (t ) =
I m sin (ωt + θ i ) ,其相量式分別為V = V ∠q v 與 I = I ∠q i ,亦可利用歐姆定律求
得電源電壓

V = I Z = IZ ∠(q i + q Z ) = V ∠q v

或利用克希荷夫電壓定律 (KVL) 求得 (9-19)

V = VR + VC = I R + I X C = I ( R + X C ) = I Z = IZ ∠(q i + q Z ) = V ∠q v

由上述得知,總阻抗的相位角 q Z 即為電源電壓與電流的相位差 q Z = q v − q i

∵qZ < 0 ∴ qv − qi < 0 , qv < qi

由此可知,電源電壓相位落後電路電流相位,因此,此電路又稱為電容性
電路。

四、相位關係
由於串聯電路流經各元件電流相同,因此,取電流作為基準,假設電路電

流相位角為零, I = I ∠0° ,則 VR = IR∠0° = VR 、VC = IX C ∠ − 90° = − jVC ,綜合上

述結果可得到各電壓的相量圖,v(t) 與 i(t) 的波形圖,如圖 9-9 所示。

105
圖 9-9 V-I 相位關係

阻抗三角形與電壓三角形彼此轉換關係,如圖 9-10 所示。

圖 9-10 阻抗三角形與電壓三角形轉換關係

範例
9-4
RC 串聯電路 R = 6W,XC = 8W, E = 10∠60° V,試求:(1) Z ;(2) I ;(3) VR ;
(4) VC 之值為多少?

(1) Z = R − jX C = 6 − j8 = 10∠ − 53.1° Ω


E 10∠60°
(2) I = = = 1∠113.1° A
Z 10∠ − 53.1°
(3) VR = I R = (1∠113.1°)(6∠0°) = 6∠113.1° V

(4) VC = I X C = (1∠113.1°)(8∠ − 90°) = 8∠23.1° V

立即
練習 RC 串聯電路 R = 4W,XC = 3W, E = 10∠30° V,試求:(1) Z ;(2) I ;(3) VR ;
(4) VC 之值為多少?

106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範例
9-5
RC 串聯電路 R = 8W,C = 442μF,E = 50V,
f = 60Hz,試求:
(1) XC;(2) Z;(3) I;(4) VR;(5) VC;(6) q 之值為多少?

442

ω = 2π f = 2π × 60 = 377 rad/s
1 1
(1) X C = = = 6Ω
ωC 377 × 442 × 10 −6

(2) Z = R 2 + X C2 = 82 + 6 2 = 10Ω

E 50
I
(3) = = = 5A
Z 10

(4) VR = IR = 5 × 8 = 40V

(5) VC = IX C = 5 × 6 = 30V
−1 XC 6
(6) q = − tan = − tan −1 = −37°
R 8

立即
RC 串聯電路 R = 3W,XC = 4Ω,電源電壓 V = 20V,試求:
練習
(1) Z;(2) I;(3) VR;(4) VC;(5) q 之值為多少?

107
範例
9-6
如圖所示,已知 V1 指示 80V,試求:
(1) V2 指示;(2) I;(3) C 之值為多少?

(1) ∵ V = V12 + V22 ∴ V2 = V 2 − V12 = 100 2 − 80 2 = 60V


V1 80
I
(2) = = = 4A
R 20
V2 60
(3) X C = = = 15Ω
I 4
f = 159Hz,ω = 1000 rad/s

1 1
C= = = 66.6µF
ω X C 1000 × 15

立即
練習 RC 串聯電路,已知V = 100∠45° V ,f = 159Hz,C = 200μF,R = 5W,試求:
(1) Z ;(2) I ;(3) VR ;(4) VC 之值為多少?

108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隨堂練習

1. RC 串聯電路 R = 8W,C = 442μF,E = 50∠0° V,f = 60Hz,試求:

(1) Z = Ω; (2) I = A;

(3) VR = V; (4) VC = V。

2. 一個由 50kW 可變電阻器和 0.02mF 可變電容器串聯的交流 RC 電路,若想要使網


路內電流增加原來的 5 倍,但不改變電容器電壓,則所需調整的 R = Ω
和C= µF。

1
3. 如圖所示,電流源 i(t) = sin 377t A,R = 1W,C = F,假設此電路已達穩態,
377
則電流源兩端之電壓為 V。

4. 如圖所示,已知 v = 100 2 sin (500t + 36.9°) V , i = 10 2 cos 500t A ,

(1) 電路負載由 串聯組成。


(2) 各元件之電壓值為 V。

109
9-3 RL 串聯電路
如圖 9-11 所示為交流 RL 串聯電路,其電路特性
分析如下:

一、阻抗
串聯電路其總阻抗值為迴路電流所經過各元件阻 圖 9-11 RL 串聯電路
抗值之總和,故電路總阻抗為

XL
Z = R + jX L = R 2 + X L2 ∠ tan −1 = Z ∠q Z (9-20)
R

2 2
由上式可知,總阻抗大小為 | Z | = R + X L (W),總阻
−1 XL
抗相位角 q Z = tan , 0° ≤ q Z ≤ 90° ,其相量圖如圖
R
9-12 所示。

二、電流
由於串聯電路流經各元件的電流均相同,故 圖 9-12 阻抗相量圖

I R = I L = I = I ∠q i (9-21)

三、電壓
1. 電阻電壓
由於串聯電路流經各元件電流相同,因此,利用歐姆定律即可求得電
阻電壓

VR = I R R = ( I ∠q i )( R∠0°) = IR∠q i (9-22)

由上式得知,電阻電壓大小 VR = IR,電阻電壓VR 相位與流經電阻電流 I 相


位相同。
110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2. 電感電壓
利用歐姆定律,可求得電感電壓為

VL = I L X L = ( I ∠q i )( X L ∠90°) = IX L ∠(q i + 90°) (9-23)

電感電壓大小為 VL = IXL,電感電壓VL 相位領先流經電感電流 I 相位 90°。

3. 電源電壓
假設電源電壓與電路電流分別為 v(t ) = Vm sin (ωt + θ v ) 、
i (t ) = I m sin (ωt + θ i ) ,其相量式分別為 V = V ∠q v 與 I = I ∠q i ,亦可利用歐姆
定律求得電源電壓

V = I Z = IZ ∠(q i + q Z ) = V ∠q v

或利用克希荷夫電壓定律 (KVL) 求得 (9-24)

V = VR + VL = I R + I X L = I ( R + X L ) = I Z = IZ ∠(q i + q Z ) = V ∠q v

由上述得知,總阻抗的相位角 q Z 即為電源電壓與電流的相位差 q Z = q v − q i

∵qZ > 0 ∴ qv − qi > 0 , qv > qi

由此可知,電源電壓相位領先電路電流相位,因此,此電路又稱為電感性
電路。

111
四、相位關係

由於串聯電路流經各元件電流相同,因此,取電流作為基準,假設電路電
流相位角為零, I = I ∠0° ,則 VR = IR∠0° = VR 、 VL = IX L ∠90° = jVL ,綜合上述

結果可得到各電壓的相量圖,v(t) 與 i(t) 的波形圖,如圖 9-13 所示。

圖 9-13 V-I 相位關係

阻抗三角形與電壓三角形彼此轉換關係,如圖 9-14 所示。

圖 9-14 阻抗三角形與電壓三角形轉換關係

112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範例
9-7
RL 串聯電路,R = 8W,XL = 8W,則 (1) Z;(2) q 之值為多少?

Z = R + jX L = 8 + j8 = 8 2∠45° Ω
(1) 阻抗大小 Z = 8 2 Ω
(2) 相位角 q = 45°

立即
練習 RL 串聯電路 R = 80W,XL = 60W,試求阻抗 Z 及相位角 q 之值為多少?

範例
9-8
RL 串聯電路 R = 8W,L = 0.016H, E =50∠0° V,f = 60Hz,試求:

(1) Z ;(2) I ;(3) VR ;(4) VL 為多少?

X L = ω L = 2π f L = 2π × 60 × 0.016 ≅ 6Ω

(1) Z = R + jX L = 8 + j 6 = 10∠36.9° Ω
E 50∠0°
(2) I = = = 5∠ − 36.9° A
Z 10∠36.9°
(3) VR = I R = (5∠ − 36.9°)(8∠0°) = 40∠ − 36.9° V
(4) VL = I X L = (5∠ − 36.9°)(6∠90°) = 30∠53.1° V

立即
RL 串聯電路 R = 8W,L = 0.016H,E = 50V,f = 60Hz,試求:
練習
(1) XL;(2) Z;(3) I;(4) VR;(5) VL;(6) q 為多少?

113
隨堂練習

1. RL 串 聯 電 路, 電 阻 兩 端 電 壓 為 40V, 電 感 兩 端 電 壓 為 30V, 則 外 加 電 壓 為
V。
2. 如圖所示電路中,測得 VR 及 VL 皆為 10V,則電源頻率為 Hz。

3. 同上題,電路電流之有效值為 A。
4. 如圖所示電路中,若電源電壓為 120∠10° V,電流 I 有效值為 A。

5. 同上題,電流的角度為 度。

114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9-4 RLC 串聯電路


如圖 9-15 所示為交流 RLC 串聯電路,其電路特性
分析如下:

一、阻抗
串聯電路其總阻抗值為迴路電流所經過各元件阻抗
值之總和,故電路總阻抗為 圖 9-15 RLC 串聯電路

Z = R + jX L + (− jX C ) = R + j ( X L − X C )
X − XC
= R 2 + ( X L − X C ) 2 ∠ tan −1 L (9-25)
R
= Z ∠q Z

2 2
由 上 式 可 知, 總 阻 抗 大 小 為 | Z | = R + ( X L − X C ) (W), 總 阻 抗 相 位 角
X L − XC
q Z = tan −1 , −90° ≤ q Z ≤ 90° ,其相量圖如圖 9-16 所示。
R

圖 9-16 阻抗相量圖

二、電流
由於串聯電路流經各元件的電流均相同,故

I R = I L = I C = I = I ∠q i (9-26)

115
三、電壓
1. 電阻電壓
由於串聯電路流經各元件電流相同,因此,利用歐姆定律即可求得電
阻電壓

VR = I R R = ( I ∠θ i )( R∠0°) = IR∠θ i = I ⋅ R∠0° (9-27)

由上式得知,電阻電壓大小 VR = IR,電阻電壓VR 相位與流經電阻電流 I 相


位相同。
2. 電感電壓
利用歐姆定律,可求得電感電壓為

VL = I L X L = ( I ∠θ i )( X L ∠90°) = IX L ∠(θ i + 90°) = I ⋅ X L ∠90° (9-28)

電感電壓大小為 VL = IXL,電感電壓VL 相位領先流經電感電流 I 相位 90°。


3. 電容電壓
利用歐姆定律,可求得電容電壓為

VC = I C X C = ( I ∠θ i )( X C ∠ − 90°) = IX C ∠(θ i − 90°) = I ⋅ X C ∠ − 90° (9-29)

電容電壓大小為 VC = IXC,電容電壓VC 相位落後流經電容電流 I 相位 90°。


4. 電源電壓
假設有一電源電壓與電路電流分別為 v(t ) = Vm sin (ωt + θ v ) 、
i (t ) = I m sin (ωt + θ i ) ,其相量式分別為 V = V ∠θ v 與 I = I ∠θ i ,亦可利用歐姆

定律求得電源電壓

116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V = I Z = IZ ∠(q i + q Z ) = V ∠q v

或利用克希荷夫電壓定律 (KVL) 求得

V = VR + VL + VC = I R + I X L + I X C
= I (R + X L + X C ) = I Z (9-30)
= IZ ∠(q i + q Z ) = V ∠q v

由上述得知,總阻抗的相位角 q Z 即為電源電壓與電流的相位差 q Z = q v − q i 。

四、相位關係
由 於 串 聯 電 路 流 經 各 元 件 電 流 相 同, 因 此, 取 電 流 作 為 基 準, 假 設 電

路 電 流 I 相 位 角 為 零, I = I ∠0° , 則 電 路 上 各 元 件 電 壓 為 VR = IR∠0° = VR 、
VL = IX L ∠90° = jVL 、 VC = IX C ∠ − 90° = − jVC 。電源電壓與電路電流的相位關係

可分為電感性、電容性與電阻性電路,說明如下:

1. 電感性電路:當電源電壓相位領先電路電流相位,則稱此電路為電感性電
路; 在 RLC 串 聯 電 路 中, 若 XL > XC 或 VL > VC (VL = IXL,VC = IXC) 時,
X L − XC
q Z = q v − q i = tan −1
> 0 , qv > qi , 電 源 電 壓 相 位 qv 領 先 電 路 電 流
R
q i ,故電路呈電感性電路, q Z 為正值,其相量圖如圖 9-17(a) 所示。

2. 電容性電路:當電源電壓相位落後電路電流相位,則稱此電路為電容性電
路; 在 RLC 串 聯 電 路 中, 若 XL < XC 或 VL < VC (VL = IXL,VC = IXC) 時,
X L − XC
q Z = q v − q i = tan −1
< 0 , qv < qi , 電 源 電 壓 相 位 qv 落 後 電 路 電 流
R
q i ,故電路呈電容性電路, q Z 為負值,其相量圖如圖 9-17(b) 所示。

3. 電阻性電路:當電源電壓相位等於電路電流相位,則稱此電路為電阻性電
路; 在 RLC 串 聯 電 路 中, 若 XL = XC 或 VL = VC (VL = IXL,VC = IXC) 時,
X L − XC
q Z = q v − q i = tan −1
= 0 , qv = qi , 電 源 電 壓 相 位 qv 等 於 電 路 電 流
R
q i ,故電路呈電阻性電路, q Z 為零,其相量圖如圖 9-17(c) 所示。

117
圖 9-17 V-I 相位關係

範例
9-9
RLC 串聯電路,R = 6W,XL = 10W,XC = 2W,E = 100V,試求:(1) Z;(2) I;
(3) VR;(4) VL;(5) VC;(6) q 之值為多少?

Z = R 2 + ( X L − X C ) 2 = 6 2 + (10 − 2) 2 = 10Ω

E 100
I
= = = 10A
Z 10
VR = IR = 10 × 6 = 60V
VL = IX L = 10 × 10 = 100V
VC = IX C = 10 × 2 = 20V
X L − XC 10 − 2
q = tan −1 = tan −1 = 53.1° 電感性
R 6

立即 RLC 串聯電路,R = 8W,XL = 4W,XC = 10W, e(t ) = 100 2 sin 377t V,試求:
練習
(1) Z ;(2) I ;(3) VR ;(4) VL ;(5) VC 之值為多少?

118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範例
9-10
如圖所示,試求Vab 之值為多少?

Z = 2 + 4 + j 4 + (− j12) = 6 − j8 = 10∠ − 53.1° Ω ( 電容性 )


V 100∠0°
線路電流 I == = 10∠53.1° A
Z 10∠ − 53.1°
利用歐姆定律求得

Vab = I Z ab
= (10∠53.1°)(4 + j 4)

= (10∠53.1°)(4 2∠45°)
= 40 2∠98.1° V

立即
練習 如圖所示,試求Vab 之值為多少?

119
隨堂練習

1. RLC 串聯電路,已知 VR = 10V,VL = 20V,VC = 10V,則電源電壓 E 為 V。

2. 如 圖 所 示, 已 知 V = 70∠60° V , Z1 = 10∠37° Ω , Z 2 = 10∠53° Ω , 則 Vab 為


V。

3. 如圖所示,假設 VR = 100∠0° V,則外加電壓VS = V。

4. R-L-C 串聯電路中,
若 XL > XC,則此電路稱為 電路;
若 XL < XC,則此電路稱為 電路;
若 XL = XC,則此電路稱為 電路。
5. 有一個 RLC 串聯的交流電路,電阻值為 10W,電容值為 0.001F,電感值為 0.001H。
已 知 電 路 電 流 之 峰 值 為 10A, 角 度 30°, 電 路 呈 電 阻 性, 則 電 源 電 壓 瞬 時 式
v(t) = V。
6. RLC 串聯電路,R = 10W,XL = XC = 20W,試求:
(1) Z = Ω。
(2) q = 。
(3) 電路特性為 。

120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9-5 RC 並聯電路
如圖 9-18 所示為交流 RC 並聯電路,其電
路特性分析如下:

一、導納
在電學上定義阻抗的倒數為導納
圖 9-18 RC 並聯電路
(admittance),其符號為 Y,單位為西門子 (S);
然而電抗的倒數,稱為電納 (susceptance),為導納的虛數部分,按其性質可分
為電容納 (capactive susceptance) 與電感納 (inductive susceptance),其符號為 B,
單位為西門子 (S)。

1. 電導

1 1 1 1
G= = = ∠0° = = G (9-31)
R R∠0° R R

2. 電容納

1 1 1
BC = = = ∠90° = BC ∠90° = jBC (9-32)
X C X C ∠ − 90° X C

3. 導納

1 B
Y= = G + BC = G + jBC = G 2 + BC2 ∠ tan −1 C = Y ∠qY (9-33)
Z G

2 2
由上式可得知,電路總導納大小為 | Y | = G + BC ,
−1 BC
相 位 角 qY = q i − q v = tan , 0° ≤ qY ≤ 90° , 其 相
G
量圖如圖 9-19 所示。

圖 9-19 導納相量圖

121
二、電壓

並聯電路於各元件上電壓均相同,故

VR = VC = V = V ∠q v (9-34)

三、電流
1. 電阻電流
利用歐姆定律求流經電阻電流為

VR
IR = = V G = (V ∠q v )(G∠0°) = VG∠q v (9-35)
R

由上式得知,流經電阻電流大小為 | I R | = VG , I R 與V 同相。

2. 電容電流
利用歐姆定律求流經電容電流為

VC
IC = = V BC = (V ∠q v )( BC ∠90°) = VBC ∠(q v + 90°) (9-36)
XC

由上式得知,流經電容電流大小為 | I C | = VBC , I C 領先V 90°。

3. 電路總電流
電路總電流求法有兩種方式:
(1) 利用歐姆定律

V
I= = V Y = (V ∠q v )(Y ∠qY ) = VY ∠(q v + qY ) = I ∠q i (9-37)
Z

122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2) 利用克希荷夫電流定律 (KCL)

I = I R + I C = V G + V BC
= V (G + BC ) = V Y = (V ∠q v )(Y ∠qY )
(9-38)
= VY ∠(q v + qY )
= I ∠q i

由上式得知,電路總電流大小為 | I | = VY (S),電路總電流相位領先電源
電壓相位 ( ∵ qY = q i − q v 且 qY > 0 ∴ q i > q v ),故此電路呈電容性電路。

四、相位關係
由 於 並 聯 電 路 各 元 件 的 電 壓 均 相 同, 因 此, 取 電 壓 做 為 基 準, 假 設 電

源 電 壓 V 相 位 角 為 零 度, 即 V = V ∠0° , 則 電 路 各 電 流 為 I R = VG∠0° = I R ,
I C = VBC ∠90° = jI C 。綜合上述,可得各電流相量圖,v(t) 與 i(t) 的波形圖,如圖
9-20 所示。

圖 9-20 V-I 相位關係

綜合上述,導納三角形與電流三角形彼此轉換關係,如圖 9-21 所示。

圖 9-21 導納三角形與電流三角形轉換關係

123
範例
9-11
如圖所示,試求:

(1) I R 、 I C 及 I
(2) Z 之值為多少?
(3) V - I 之相量圖

(1) 並聯電路電壓相同,利用歐姆定律求

120∠0°
IR = = 20∠0° = 20 A
6∠0°
120∠0°
IC = = 15∠90° = j15 A
8∠ − 90°
依克希荷夫電流定律求得

I = I R + I C = 20 + j15 = 25∠36.9° A
120∠0°
(2) Z = = 4.8∠ − 36.9° Ω
25∠36.9°
(3) V - I 之相量圖如下圖所示

立即
練習 RC 並聯電路,R = XC = 20W,試求 Z 之值為多少?

124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範例
9-12
RC 並聯電路 R = 5W,XC = 5W,V = 40V,試求 Y、Z、IR、IC、I 之值。

1 1
G= = S
R 5
1 1
BC =
= S
XC 5
2 2
1 1 2
Y =   +  = S
5 5 5
1 5
Z= = = 2.5 2 Ω
Y 2
V 40
I
= = =8 2 A
Z 2.5 2
V 40
I R=
= =8A
R 5
V 40
IC =
= =8A
XC 5

立即
RC 並聯電路 R = 4W,XC = 4W,V = 20V,試求 Y、Z、I、IR、IC 之值。
練習

125
範例
9-13
如圖所示,已知 A2 指示 8A,A3 指示 6A,試求 A1 指示為多少?

A1 所指示的即為總電流 I,依克希荷夫電流定律得:

I = I R + I C ⇒ | I | = I R2 + I C2 = 82 + 6 2 = 10 A

因此 A1 指示值為 10A

立即
RC 並聯電路,IR = 5 A,IC = 5A,試求總電流為多少安培?
練習

隨堂練習

1. RC 並聯電路,IR = 8A,IC = 8A,其總電流為 A。

2. 如圖所示之 RC 並聯電路,其電流 I 的值為 A。

3. 同上題,電流 I R = A,電流 I C = A。
4. 同第二題,電路總阻抗 Z 為 W。

126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9-6 RL 並聯電路
如圖 9-22 所示為交流 RL 並聯電路,其電路特性分析如下:

圖 9-22 RL 並聯電路

一、導納
1. 電導

1 1 1 1
G= = = ∠0° = = G (9-39)
R R∠0° R R

2. 電感納

1 1 1
BL = = = ∠ − 90° = − jBL (9-40)
X L X L ∠90° X L

3. 導納

1 B
Y= = G + BL = G − jBL = G 2 + BL2 ∠ − tan −1 L = Y ∠qY (9-41)
Z G

由上式可得知,電路總導納大小為 | Y | = G 2 + BL2 ,
−1 BL
相 位 角 qY = q i − q v = − tan , −90° ≤ qY ≤ 0° , 其
G
相量圖如圖 9-23 所示。

二、電壓
並聯電路於各元件上電壓均相同,故 圖 9-23 導納相量圖

VR = VL = V = V ∠q v (9-42)

127
三、電流
1. 電阻電流
利用歐姆定律求流經電阻電流為

VR
IR = = V G = (V ∠q v )(G∠0°) = VG∠q v (9-43)
R

由上式得知,流經電阻電流大小為 | I R | = VG , I R 與V 同相。
2. 電感電流
利用歐姆定律求流經電感電流為

VL
IL = = V BL = (V ∠q v )( BL ∠ − 90°) = VBL ∠(q v − 90°) (9-44)
XL

由上式得知,流經電感電流大小為 | I L | = VBL , I L 落後V 90°。


3. 電路總電流
電路總電流求法有兩種方式:
(1) 利用歐姆定律

V
I= = V Y = (V ∠q v )(Y ∠qY ) = VY ∠(q v + qY ) = I ∠q i (9-45)
Z

(2) 利用克希荷夫電流定律 (KCL)

I = I R + I L = V G + V BL
= V (G + BL ) = V Y
= (V ∠q v )(Y ∠qY ) (9-46)
= VY ∠(q v + qY )
= I ∠q i

由上式得知,電路總電流大小為 | I | = VY ,電路總電流相位落後電源電
壓相位 ( ∵ qY = q i − q v 且 qY < 0 ∴ q i < q v ),故此電路呈電感性電路。

128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四、相位關係
由 於 並 聯 電 路 各 元 件 的 電 壓 均 相 同, 因 此, 取 電 壓 作 為 基 準, 假 設 電
源 電 壓 V 相 位 角 為 零 度, 即 V = V ∠0° , 則 電 路 各 電 流 為 I R = VG∠0° = I R 、
I L = VBL ∠ − 90° = − jI L 。綜合上述,可得各電流相量圖,v(t) 與 i(t) 的波形圖,
如圖 9-24 所示。

圖 9-24 V-I 相位關係

導納三角形與電流三角形彼此轉換關係,如圖 9-25 所示。

圖 9-25 導納三角形與電流三角形轉換關係

129
範例
9-14
如圖所示,試求:(1) I R , I L 及 I ;(2) V 與 I 相位關係

(1) 並聯電路電壓相同,利用歐姆定律即可求得:

V 96∠0°
IR = = = 8∠0° = 8 A
R 12∠0°
V 96∠0°
IL = = = 6∠ − 90° = − j 6 A
X L 16∠90°
依 KCL I = I R + I L = 8 − j 6 = 10∠ − 36.9° A
(2)

V 領先 I 36.9°

立即
練習 如圖所示,試求 I 、 I R 、 I L 分別為多少?

130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範例
9-15
如圖所示,已知 v = 100 2 sin (500t + 60°) V,試求:(1) i 值;(2) v 與 i 相位關係。

1 1 1 1
BL = = = −3
= S
X L ω L 500 × 20 × 10 10
1 3
G= = S
R 10
3 1 1
Y = G − jBL = − j = ∠ − 30° S
10 10 5
V = 100∠60° V

1
(1) I = V Y = (100∠60°)  ∠ − 30°  = 20∠30° A
5 
將相量式轉為瞬時式 i (t ) = 20 2 sin (500t + 30°) A
(2)

v 領先 i 30°

立即
RL 並聯電路,R = 4W,XL = 5W,試求總阻抗 Z 為多少?
練習

131
範例
9-16
如圖所示,已知 I R = 3∠0° A ,試求V 、 I L 及 I 之值為多少?

歐姆定律V = I R R = (3∠0°)(40∠0°) = 120∠0° V


並聯電壓相同,因此

V 120∠0°
IL = = = 4∠ − 90° = − j 4 A
X L 30∠90°
I = I R + I L = 3 − j 4 = 5∠ − 53.1° A

因此,I 的大小為 5A

立即
練習 RL 並聯電路 R = 10W,XL = 10W,V = 60∠0° V ,試求 Y 、 Z 、 I R 、 I L 、I 之值
為多少?

隨堂練習

1. RL 並聯電路,R = 10W,XL = 10W,E = 160V,試求 Y = S;Z = W;


I= A;IR = A;IL = A。
2. 30 Ω 的電阻與 j40 Ω 的電感並聯在一起,若電阻電流為 10∠0° A,則電阻與電感

的電流和 I 為 A。
3. 同上題,電路相位角 qY 為 ;電源電壓 V 為 V。

132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9-7 RLC 並聯電路


如圖 9-26 所示為交流 RLC 並聯電路,其電路特性分析如下:

圖 9-26 RLC 並聯電路

一、導納
1. 電導

1 1 1 1
G= = = ∠0° = = G (9-47)
R R∠0° R R

2. 電感納

1 1 1
BL = = = ∠ − 90° = − jBL (9-48)
X L X L ∠90° X L

3. 電容納

1 1 1
BC = = = ∠90° = jBC (9-49)
X C X C ∠ − 90° X C

4. 導納

1
Y= = G + BL + BC
Z
= G − jBL + jBC
= G + j ( BC − BL ) (9-50)
BC − BL
= G 2 + ( BC − BL ) 2 ∠ tan −1
G
= Y ∠qY

133
由上式可知, 總導納的大小為 | Y | = G 2 + ( BC − BL ) 2 ,相位角為
−90° ≤ qY ≤ 90° ,導納相量圖如圖 9-27 所示。

圖 9-27 導納相量圖

二、電壓
並聯電路於各元件上電壓均相同,故

VR = VL = VC = V = V ∠q v (9-51)

三、電流
1. 電阻電流
利用歐姆定律求流經電阻電流為

VR
IR = = V G = (V ∠q v )(G∠0°) = VG∠q v (9-52)
R

由上式得知,流經電阻電流大小為 | I R | = VG , I R 與V 同相。

134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2. 電感電流
利用歐姆定律求流經電感電流為

VL
IL = = V BL = (V ∠q v )( BL ∠ − 90°) = VBL ∠(q v − 90°) (9-53)
XL

由上式得知,流經電感電流大小為 | I L | = VBL , I L 落後V 90°。

3. 電容電流
利用歐姆定律求流經電容電流為

VC
IC = = V BC = (V ∠q v )( BC ∠90°) = VBC ∠(q v + 90°) (9-54)
XC

由上式得知,流經電容電流大小為 | I C | = VBC (A), I C 領先V 90°。

4. 電路總電流
電路總電流求法有兩種方式:
(1) 利用歐姆定律

V
I= = V Y = (V ∠q v )(Y ∠qY ) = VY ∠(q v + qY ) = I ∠q i (9-55)
Z

(2) 利用克希荷夫電流定律 (KCL)

I = I R + I L + IC
= V G + V BL + V BC
= V (G + BL + BC ) = V Y (9-56)
= (V ∠q v )(Y ∠qY )
= VY ∠(q v + qY ) = I ∠q i

由上式可知,電路的總導納 qY 相位為電路總電流 q i 與電源電壓 q v 的相位差,


即 qY = q i − q v 。

135
四、相位關係
由 於 並 聯 電 路 各 元 件 的 電 壓 均 相 同, 因 此, 取 電 壓 作 為 基 準, 假 設 電
源 電 壓 V 相 位 角 為 零 度, 即 V = V ∠0° , 則 電 路 各 電 流 為 I R = VG∠0° = I R ,
I L = VBL ∠ − 90° = − jI L , I C = VBC ∠90° = jI C 。電源電壓與電路電流的相位關係電
路可分為電感性、電容性與電阻性電路,說明如下:

1. 電感性電路:當電源電壓相位領先電路電流相位,則稱此電路為電感性
電路;在 RLC 並聯電路中,若 BL > BC 或 IL > IC (IL = VBL,IC = VBC) 時,
BC − BL
qY = q i − q v = tan −1
< 0 , q v > q i ,電源電壓相位 q v 領先電路電流 q i ,
G
故電路呈電感性電路, qY 為負值,其相量圖如圖 9-28(a) 所示。

2. 電容性電路:當電源電壓相位落後電路電流相位,則稱此電路為電容性
電路;在 RLC 並聯電路中,若 BL < BC 或 IL < IC (IL = VBL,IC = VBC) 時,
BC − BL
qY = q i − q v = tan −1
> 0 , q v < q i ,電源電壓相位 q v 落後電路電流 q i ,
G
故電路呈電容性電路, qY 為正值,其相量圖如圖 9-28(b) 所示。

3. 電阻性電路:當電源電壓相位等於電路電流相位,則稱此電路為電阻性
電路;在 RLC 並聯電路中,若 BL = BC 或 IL = IC (IL = VBL,IC = VBC) 時,
BC − BL
qY = q v − q i = tan −1
= 0 , q v = q i ,電源電壓相位 q v 等於電路電流 q i ,
G
故電路呈電阻性電路, qY 為零,其相量圖如圖 9-28(c) 所示。

圖 9-28 V-I 相位關係

136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範例
9-17
RLC 並 聯 電 路,R = 10W,XL = 5W,XC = 10W,E = 50V, 試 求 Y、Z、I、IR、
IL、IC 與電路特性為何?

1 1 1 1 1 1
G= = BL =
S,= BC =
S,= S
R 10 XL 5 X C 10
1  1 1
Y = G + j ( BC − BL ) = + j − 
10  10 5 
1 1 2
= −j = ∠ − 45° S
10 10 10
2
導納 Y 大小為 S
10
1 10
Z= = =5 2 Ω
Y 2
2
I = EY = 50 ×
=5 2 A
10
因為並聯電壓相同,所以

E 50
I=
R= =5A
R 10
E 50
IL =
= = 10 A
XL 5
E 50
IC
= = =5A
X C 10
∵ qY = q i − q v = −45° , q i < q v ,線路電流落後電源電壓
∴該電路呈電感性電路

立即
RLC 並聯電路,若 R = 300W,XL = 400W,XC = 400W,試求總阻抗 Z 及電路特
練習
性為何?

137
範例
9-18
如圖所示,試求:(1) I R 、 I L 、 I C 及 I 之值;(2) v 與 i 相位關係。

(1) 並聯電壓相同,因此

V 120∠0°
IR = = = 6∠0° = 6 A
R 20∠0°
V 120∠0°
IL = = = 4∠ − 90° = − j 4 A
X L 30∠90°
V 120∠0°
IC = = = 12∠90° = j12 A
X C 10∠ − 90°

依據 KCL I = I R + I L + I C = 6 + j (12 − 4) = 6 + j8 = 10∠53.1° A


(2)

i 領先 v 53.1°,故此電路呈電容性。

立即
練習 如圖所示,試求:(1) Y ;(2) I 。

138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隨堂練習

1. 如圖所示, I = 28 + j 28 A , Z1 = 10∠53.1° Ω , Z 2 = 10∠36.9° Ω ,


Z 3 = 4∠0° Ω ,試求 : I1 = 。

2. 如圖所示,試求 : 電阻電流 I R = A;電感電流 I L = A;


電容電流 I C = A。

3. 同上題,試求 : 電路電流 I = A,電路呈 特性電路。


4. 如圖所示之並聯電路,電源電流均方根值 I = A。

5. 同上題,試求 : 總阻抗 Z = W;電路呈 特性電路。

139
9-8 RLC 串並聯電路
解交流 RLC 串並聯電路時,基本上,會先將其轉換為純串聯電路或純並聯
電路,以簡化電路及計算過程,而在本章一開始曾提到基本的觀念與直流電路
是相同,換句話說,亦可利用分壓、分流定則、歐姆定律……等觀念去解交流
電路,以下將介紹如何將串聯電路轉換為並聯等效電路、並聯電路轉換為串聯
等效電路。

1. 串聯電路轉換為並聯等效電路
如 圖 9-29(a) 為 串 聯 電 路, 其 中 RS 為 電
阻,XS 為電抗,由於電抗有可能為電容抗或
電感抗,故電抗以 ± j 表示之 ( X S = ± jX S ),
因此

串聯電路的阻抗為 Z S = RS ± jX S
串聯電路的導納為
1 1
YS = =
Z S RS ± jX S
( RS ∓ jX S )
=
( RS ± jX S )( RS ∓ jX S )
RS ∓ jX S R X
= 2 2
= 2 S 2∓j 2 S 2
RS + X S RS + X S RS + X S
= GS ∓ jBS
圖 9-29 串聯電路轉換為並聯等
圖 9-29(b) 為圖 9-29(a) 的等效電路,因此 效電路

1 1
並聯電路的導納為 YP = + = GP ∓ jBP
RP ± jX P
因為等效之緣故,故 YP = YS ,可得

1 R R 2 + X S2
G P = GS ⇒ = 2 S 2 ⇒ RP = S
RP RS + X S RS
(9-57)
1 X R 2 + X S2
BP = BS ⇒ = 2 S 2 ⇒ XP = S
X P RS + X S XS

140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2. 並聯電路轉換為串聯等效電路
圖 9-30(a) 為 並 聯 電 路, 而 圖 9-30(b) 為 圖
9-30(a) 的串聯等效電路
並聯電路的阻抗為

Z P = ( RP // (± jX P )
± jRP X P
=
RP ± jX P
(± jRP X P )( RP ∓ jX P )
=
( RP ± jX P )( RP ∓ jX P )
RP X P2 ± jRP2 X P
=
RP2 + X P2
RP X P2 RP2 X P
= 2 ±j 2
RP + X P2 RP + X P2
圖 9-30 並聯電路轉換為串聯等
串聯電路的阻抗為 Z S = RS ± jX S 效電路

因此,可得串聯等效電阻與電抗分別為

RP X P2 RP2 // X P2
RS = 2 =
RP + X P2 RP
RP2 X P RP2 // X P2
XS = =
RP2 + X P2 XP

141
範例
9-19
如圖所示,試求 R′ 及 X ′ 之值。

R 2 + X 2 32 + 6 2 45
R′ = = = = 15 Ω
R 3 3

R 2 + X 2 32 + 6 2 45
X′= = = = 7.5 Ω
X 6 6

立即
如圖所示,試求 R′ 及 X ′ 之值。
練習

142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範例
9-20
如圖所示,求並聯化串聯等效電路之 R′ 及 X ′ 之值。

RX 2 15 × 7.52
R′ = = =3Ω
R 2 + X 2 152 + 7.52

XR 2 7.5 × 152
X′= = =6Ω
R 2 + X 2 152 + 7.52

立即
如圖所示,試求 R′ 及 X ′ 之值。
練習

143
範例
9-21
如圖所示,試求:

(1) 電路總阻抗 Z ;(2) I ;(3) I1 ;(4) I 2 之值為多少?

(1) 解法一:

− j100
Z = 3 + (10 // − j10) + j11 = 3 + + j11
10 − j10
− j100(10 + j10)
= 3+ + j11
10 2 + 10 2
= 3 + (5 − j 5) + j11
= 8 + j 6 = 10∠36.9° Ω

解法二:
將 RC 並聯轉換成 RC 串聯等效電路

10 2 // 10 2
R′ = =5Ω
10
10 2 // 10 2
X C′ = =5Ω
10
Z = 3 + 5 + (− j 5) + j11 = 8 + j 6 = 10∠36.9° Ω
q Z = qv − qi , q Z > 0 ,
故 qv > qi
電壓領先電流,因此該電路呈電感性電路

144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V 100∠36.9°
(2) I = = = 10∠0° = 10 A
Z 10∠36.9°

(3) 利用分流定則

 − j10 
I1 = (10∠0°)  
 10 − j10 
 10∠ − 90° 
= (10∠0°)  
 10 2∠ − 45° 
= 5 2∠ − 45° A

(4) 利用分流定則,求得

 10 
I 2 = (10∠0°)  
 10 − j10 
 10∠0° 
= (10∠0°)  
 10 2∠ − 45° 
= 5 2∠45° A

立即
練習 如圖所示,試求電路總阻抗 Z 與總電流 I 為多少?

145
範例
9-22
如圖所示,若電流表 A 指示 20A,則伏特表 V 的讀數為多少?

分流定則,流過 3 + j4 的電流為

| Z1 | | 5 + j2 | | 5 + j2 |
I = IT × = 20 × = 20 ×
| Z1 + Z 2 | | 5 + j2 + 3 + j4 | | 8 + j6 |
52 + 2 2
= 20 × = 2 29 A
82 + 6 2
則V = I × 3 = 2 29 × 3 = 6 29 V

立即
練習 如圖所示,試求電路總阻抗 Z 與總電流 I 為多少?

146
Chapter 9 基本交流電路

隨堂練習

1. 如圖為將串聯化為並聯等效電路,試求:R′ = W及X′ = W。

2. 如圖所示,試求:(1) R′ = W;(2) XC ′ = W。

3. 如下左圖所示,假設三個安培計內阻均可忽略不計,若安培計讀值分別為 A2 =
12A,A3 = 6A,則 R 之值為 W。

4. 如上右圖所示,試求總電流 I T 之值為 A。
5. 如圖所示, I1 等於 A。

147
自 我評量
一、選擇題

9-1 ( )1. 如圖 (1) 所示,v(t) 為正弦電壓,C 為理想電容,則電容器兩端之


電壓與電流之相位關係為何?
(A) 電壓超前電流 45°
(B) 電壓超前電流 90°
(C) 電壓與電流同相
(D) 電壓滯後電流 90°。 圖 (1)

( )2. 對於頻率為無窮大的正弦交流訊號而言,下列何者敘述正確?
(A) 電感阻抗值為無窮大,電容阻抗為零
(B) 電感阻抗為零,電容阻抗為無窮大
(C) 兩者阻抗均為無窮大
(D) 兩者阻抗均為零。
( )3. 有一線圈電感量為 0.1H,接於 100V,50Hz 之電源,此線圈之感
抗為多少?
(A) 3.14Ω (B) 6.28Ω (C) 15.7Ω (D) 31.4Ω。
( )4. 若跨於某電路元件上之電壓為 v(t) = 800 sin (628t + 30°) V,流過此
元件之電流為 i(t) = 5 sin (628t + 30°) A,則此元件性質應屬
(A) 電阻性 (B) 電感性 (C) 電容性 (D) 無法確定。
( )5. 如圖 (2) 所示,v(t) = 141.4 cos (1000t) V,
i(t) = 141.4 sin (1000t) A,則下何者正確?
(A) 元件為電阻其值為 5W (B) 元件為電
容其值為 100mF (C) 元件為電容其值為
1000mF (D) 元件為電感其值為 10mH。 圖 (2)

9-2 ( )6. 有一電路,電壓為 v(t) = 110 sin (400t + 50°) V,電流為


i(t) = 10 cos (400t + 20°) A,則此電路可能為下列何種電路?
(A) RC 串聯 (B) RL 串聯 (C) LC 串聯 (D) RL 並聯。

150
( )7. 如圖 (3) 所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VS 超前 I C
(B) VS 超前VR
(C) VS 超前VC
圖 (3)
(D) VC 超前VR 。
( )8. 如圖 (4) 所示, VS = 100∠0° V ,則電容端
電壓VC 為多少?
(A) 50∠ - 45° V
(B) 50∠45° V
(C) 70.7∠ - 45° V 圖 (4)

(D) 70.7∠45° V。

( )9. 同上題,電阻端電壓VR 為多少?


(A) 50∠ - 45° V (B) 50∠45° V (C) 70.7∠ - 45° V
(D) 70.7∠45° V。
9-3 ( )10. 如 圖 (5) 電 路, 電 阻 R = 3W, 電 感 抗 XL = 4W, 若 是 電 感 電 壓

2 sin (377t + 90°)V, 則 電


VL(t) = 100
源電壓 V(t) 為
(A) 125 sin (314t + 30°)
(B) 125 sin (377t + 53°)
圖 (5)
(C) 125 2 sin (377t + 30°)
(D) 125 2 sin (377t + 53°)。
( )11. 如圖 (6) 所示,若 R 與 XL 大小之比為 1: 3 ,則 ES 對 I 之相位為
何?

(A) ES 領先 30°
(B) ES 落後 30°
(C) ES 領先 60°
(D) ES 落後 60°。 圖 (6)

151
( )12. 有 一 RL 串 聯 交 流 電 路, 其 R = 10W、L = 10mH, 電 源 電 壓
v(t) = 150 sin (1000t + 30°) V,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電源電流 I = 7.5∠15° A


(B) 電阻器兩端電壓 vR (t ) = 75 2 sin (1000t − 15°) V
(C) 電源電流 I 領先電源電壓 V 之相位角 45°
(D) 總阻抗 Z = 10 2∠ − 45° Ω 。
9-4 ( )13. RLC 串聯電路,若 R = 6W,XL = 16W,XC = 8W,線路電流
I = 10A,則電源電壓為多少?
(A) 80V (B) 100V (C) 120V (D) 240V。
( )14. 如圖 (7) 所示,設
VC(t) = 60 cos (100t - 30°) V,
則 I(t) 為何?
(A) 0.6 cos (100t + 30°) A
(B) 0.6 sin (100t + 60°) A
(C) 0.6 sin (100t + 150°) A
(D) 0.6 cos (100t + 150°) A。
圖 (7)
( )15. RLC 串聯電路,若 XL < XC,則
(A) 電壓相位領先電流相位 (B) 電壓與電流同相位
(C) 電壓相位落後電流相位 (D) 不確定。
9-5 ( )16. RC 並聯電路,R = 3W,XC = 4W,則總阻抗為多少?
(A) 2.4W (B) 4.8W (C) 5W (D) 7W。
( )17. 如圖 (8) 電路中,試求阻抗之值為多少?
(A) 20 2 ∠ - 45° (B) 20 2 ∠45° (C) 25 2 ∠ - 45°
(D) 25 2 ∠45°。

圖 (8)

152
( )18. 同上題,試求電流 I 的值為何?
(A) 2 ∠45° (B) 2∠ - 45° (C) 2∠45° (D) 4∠45°。
( )19. 同第 17 題,試問 IR 落後 IC 多少度?
(A) 0° (B) 45° (C) 90° (D) 135°。
9-6 ( )20. 將電阻 R = 8W 與感抗 XL = 4W 之電感並聯,則總導納 YT 為多少?
1 1 1 1 1 1 1 1
(A) −j S (B) +j S (C) −j S (D) + j S。
8 4 8 4 4 8 4 8

( )21. 如圖 (9) 所示之交流穩態電路,電流 I S 為多少?


(A) 20 2∠ − 45° A (B) 20 2∠45° A
(C) 40∠0° A (D) 40∠45° A。

圖 (9)

( )22. 如圖 (10) 所示之 R-L 並聯電路,則 I R 為多少?


(A) 5∠0° A (B) 6∠0° A (C) 7∠0° A (D) 8∠0° A。

圖 (10)

9-7 ( )23. 一交流電源供給 R-L-C 並聯電路,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電阻上的電流相位與並聯電壓同相位
(B) 電感上的電流相位落後並聯電壓相位
(C) 電容上的電流相位落後並聯電壓相位
(D) 如果電路為電感性,則總電流相位將落後並聯電壓相位。

153
( )24. 如圖 (11) 所示 RLC 並聯電路,已知電源電壓
v(t) = 100 2 sin (1000t + 10°)V,求此電路的總導納為多少?
1 1 1 1
(A) −j S (B) +j S (C) 5 - j2 S (D) 5 + j2 S。
5 4 5 4

圖 (11)

( )25. 如圖 (12) 所示,總電流 I 之值為多少?


10
(A) A (B) 10 A (C) 10 2 A (D) 60 A。
2

圖 (12)

9-8 ( )26. 如圖 (13) 所示,電路之總阻抗 Z 為多少?


(A) 5W (B) 6W (C) 9W (D) 16W。

圖 (13)

154
( )27. 如圖 (14) 所示, I1 等於多少?
(A) 5∠0° A (B) 10∠0° A (C) 10∠90° A (D) 10∠180° A。

圖 (14)

( )28. 如圖 (15) 所示之 RLC 串並聯交流電路,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總阻抗 Z = 10∠36.9°Ω
(B) 電源電流 I = 10∠ − 36.9° A
(C) ab 兩端電壓Vab = 60∠53.1° V
(D) 流經電容器的電流 I C = 20∠36.9° A 。

圖 (15)

9-3 ( )29. 如圖 (16) 所示,若交流電流表 A 的讀數為 4A 時,則 A、B 間的電


壓降為多少?
(A) 24V (B) 36V (C) 48 2 V (D) 60 2 V。

圖 (16)

155
9-4 ( )30. 如圖 (17) 所示,假設 VR = 100∠0° V,則外加電壓 VS 等於
(A) 100∠0° V (B) 100 2 ∠45° V
(C) 200∠0° V (D) 200 2 ∠45° V。

圖 (17)

9-6 ( )31. 如圖 (18) 所示,若 I = 10 A,則 E = ?


(A) 47V (B) 117V (C) 200V (D) 350V。

圖 (18)

9-7 ( )32. 如圖 (19) 所示之交流電路,已知VS = 10∠ − 10° V 、 I = 2∠ − 55° A


、XL 與 XC 的比為 1:3,則 IC 為多少?
(A) 0.71∠80° A (B) 0.71∠90° A
(C) 2.12∠80° A (D) 2.12∠90° A。

圖 (19)

156
9-8 ( )33. 如圖 (20) 所示之交流電路,
已知 vs(t) = 100 sin 1000t V,
則 i(t) 為多少?
(A) 7 sin (1000t - 30°) A
(B) 7 sin (1000t + 30°) A
(C) 10 sin (1000t - 37°) A
(D) 10 sin (1000t - 45°) A。 圖 (20)

二、計算題

1. 將一電阻 R = 3W 及容抗 XC = 4W 之電容串聯,則並聯後之總阻抗 Z 為


多少?
2. 如圖 (21) 所示電路中,試問電阻的壓降多少?

圖 (21)

3. 如圖 (22) 所示,若電壓 VS = 200∠0° V ,則電流 I 為多少?

圖 (22)

157
4. 如圖 (23) 所示,電路之總電流 I 為多少?

圖 (23)

5. RL 串聯電路,v(t) = 100 sin (ω t +40°) V,i(t) = 20 sin (ω t + 3°) A,則線路


中之元件 R 及 XL 分別為多少?
6. RL 串聯電路,在兩端加上 100V 的直流電壓,得電路電流 20A,若兩端
加入 100 sin 1000t V 的交流電,電路電流為 10A,試求:(1) R;(2) L 之
值為多少?
ω
7. RC 並聯電路,當角速度為 ω 時,總阻抗為 20 - j40,若將角速度改為
2
時,則總阻抗為多少?
8. 某 RL 並聯電路的電阻 R = 3W,電感抗 XL = 3W。若總電流為 8 sin (377t) A,
則流經電阻的電流為何?

158
10 交流電功率
本章目標
1. 認識瞬間功率、平均功率、視在功率及虛功率,並理解彼此間
的關係。
2. 了解功率因數定義及改善之方法。

本章綱要
10-1 瞬間功率
10-2 平均功率
10-3 視在功率
10-4 虛功率
10-5 功率因數
10-1 瞬間功率
如圖 10-1 所示之交流電路,假設電源電壓瞬間表
示式為 v(t) = Vm sin (ω t + q v) 與電路電流瞬間表示式為
i(t) = Im sin (ω t + q i),其中 q v、q i 分別表示電壓與電流
之相位角,然而,交流電路的瞬間功率 (instantaneous
power) 為任一時間,負載之端電壓與流經負載電流之 圖 10-1 交流電路
乘積。因此,瞬間功率 p(t) 為

p (t ) = v(t )i (t ) = Vm sin (ωt + θ v ) × I m sin (ωt + θ i )


= 2V sin (ωt + θ v ) × 2 I sin (ωt + θ i )
= 2VI sin (ωt + θ v ) sin (ωt + θ i ) (10-1)

其中 V、I 為有效值,利用三角函數之積化和差公式,2 sin a sin b = cos (a - b )


- cos (a + b ),令 a = ω t + q v,b = ω t + q i,並將其代入 (10-1),得

p (t ) = VI {cos[(ωt + θ v ) − (ωt + θ i )] − cos[(ωt + θ v ) + (ωt + θ i )]}


= VI cos (θ v − θ i ) − VI cos (2ωt + θ v + θ i )
= VI cos θ − VI cos (2ωt + θ v + θ i ) (10-2)

其中 q = q v − q i ,表示電壓與電流相位差。
由 (10-2) 中可見瞬間功率頻率為電源頻率 2 倍,如圖 10-2 所示為瞬間功率

波形圖,由於 −1 ≤ cos (2ωt + θ v + θ i ) ≤ 1 ,因此,可以得知最大與最小瞬間功率分


別為:

最大瞬間功率: pmax = VI cos q + VI ( 當 cos (2ωt + θ v + θ i ) = −1 時 )


最小瞬間功率: pmin = VI cos q − VI ( 當 cos (2ωt + θ v + θ i ) = 1 時 )

160
Chapter 10 交流電功率

圖 10-2 瞬間功率波形圖

範例
10-1
有一交流電路,已知 v(t ) = 100 2 sin (377t − 30°) V , i (t ) = 10 2 sin (377t ) A ,試
求其相位差 q 及瞬間功率為多少?

q v = −30° , q i = 0°
q = q v − q i = −30° ( 電容性電路 )
瞬間功率 p (t ) = VI cos θ − VI cos (2ωt + θ v + θ i )
= 100 × 10 × cos (−30°) − 100 × 10 × cos (2 × 377t − 30° + 0°)

= 500 3 − 1000 cos (754t − 30°) W

立即
練習 有一交流電路,已知v(t ) = 100 2 sin (377t + 30°) V ,i (t ) = 10 2 sin (377t − 30°) A ,
試求其相位差 q 及瞬間功率多少?

隨堂練習

1. 已 知 瞬 間 功 率 p(t) = 800 - 1000 cos (754t - 60°) W, 試 問 其 最 小 瞬 間 功 率 為


W,最大瞬間功率為 W。
2. 同上題,電源頻率為 Hz,瞬間功率頻率為 Hz。

3. 有一純電阻交流電路,已知 v(t ) = 100 2 sin (377t + 30°) V ,R = 10W,其瞬間功率


為 W。

161
10-2 平均功率
平均功率 (average power) 為瞬間功率在一個週期內的平均值,為與瞬間功
率區別,故以大寫 P 表示之,在 (10-2) 中,因為 VI cos (2ω t + q v + q i) 平均值為 0,
而 VI cos q 為常數值,因此,瞬間功率的平均值 ( 即平均功率 ) 為

P = VI cos q (10-3)

平均功率 P 的單位為瓦特 (W),亦稱為「有效功率 (effective power)」或「實


功率 (real power)」,如圖 10-2 瞬間功率波形圖中,虛線之高度即為平均功率值。

純電阻交流電路
如圖 10-3 所示為純電阻交流電路,電源電壓與電路電流相位差為零 (q =
0°),因此,純電阻交流電路之平均功率為

V2
P = VI cos 0° = VI = I 2 R = (10-4)
R

圖 10-3 純電阻交流電路

依上述結果,純電阻交流電路之瞬間功率為 p(t) = VI - VI cos (2ω t + q v + q i),


因此,得知最大瞬間功率與最小瞬間功率分別為:

最大瞬間功率: pmax = 2VI ( 當 cos (2ωt + θ v + θ i ) = −1 時 )


最小瞬間功率: pmin = 0 ( 當 cos (2ωt + θ v + θ i ) = 1 時 )

162
Chapter 10 交流電功率

純電容交流電路
如圖 10-4 所示為純電容交流電路,由於電源電壓相位落後電路電流相位

90° ( q = q v − q i = −90° ),因此,純電容交流電路之平均功率為

圖 10-4 純電容交流電路

P = VI cos ( - 90°) = 0 (10-5)

依上述結果,純電容交流電路之瞬間功率為 p(t) = - VI cos (2ω t + q v + q i),


因此,得知最大瞬間功率與最小瞬間功率分別為:

最大瞬間功率: pmax = VI ( 當 cos (2ωt + θ v + θ i ) = −1 時 )


最小瞬間功率: pmin = −VI ( 當 cos (2ωt + θ v + θ i ) = 1 時 )

純電感交流電路
如圖 10-5 所示為純電感交流電路,由於電源電壓相位領先電路電流相位

90° ( q = q v − q i = 90° ),因此,純電感交流電路之平均功率為

P = VI cos (90°) = 0 (10-6)

圖 10-5 純電感交流電路

163
依上述結果,純電感交流電路之瞬間功率為 p(t) = - VI cos (2ω t + q v + q i),
因此,得知最大瞬間功率與最小瞬間功率分別為:

最大瞬間功率: pmax = VI ( 當 cos (2ωt + θ v + θ i ) = −1 時 )


最小瞬間功率: pmin = −VI ( 當 cos (2ωt + θ v + θ i ) = 1 時 )

由此可知於電容器與電感器並不會消耗功率 ( ∵ P = 0W),僅電阻器會消耗
功率 ( 平均功率 )。

範例
10-2
某年的冬天,喬哥拿出電暖爐欲使用,但他很好奇該電暖爐到底會消耗多少功率?

於是經喬哥的量測結果,得知電暖爐端電壓為 v(t ) = 100 2 sin (377t − 30°) V ,流經


電暖爐的電流為i (t ) = 10 2 sin (377t ) A ,所以該電暖爐消耗了多少瓦特的功率?

q v = −30° , q i = 0°
相位差 q = q v − q i = −30°

平均功率為 P = 100 × 10 × cos (−30°) = 500 3 W


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到該電暖爐消耗了500 3 瓦特的功率

立即
有一交流電路,v(t) = 10 sin (100t + 10°) V,i(t) = 5 sin (100t - 50°) A,電壓與電
練習
流相位差及電路平均功率 P 為多少?

範例
10-3
已知 V = 100∠30° V, I = 20∠ − 30° A,試求平均功率 P 為多少?

q = q v − q i = 30° − (−30°) = 60°


P = 100 × 20 × cos 60° = 1000 W

立即
有一交流電路,已知 p(t) = 800 - 1000 cos 754t W,試求該電路平均功率與電源
練習
頻率為多少?

164
Chapter 10 交流電功率

隨堂練習

1. 有一電感器 L = 10mH,接於電源電壓 v(t) = 100 sin (1000t ) V,則電感器之阻抗為


W,電源電壓與電路電流相位差 度,平均功率為 W。
2. 有一負載由一電容及一電阻並聯而成,其兩端加上 110V、60Hz 之單相電源。假
設電源之輸出阻抗不計,若此負載吸入 10A 電流,則消耗 550W 的功率,則負載
電阻值為 W。
3. 有一交流電路,v(t) = 10 sin (100t + 10°) V,i(t) = 5 sin (100t - 50°) A,電路之功率
P 等於 W,該電路特性為 ( 電阻、電容、電感 ) 性。

10-3 視在功率
在交流電路中,不考慮電源電壓與電路電流相位差情況下,直接將電源電
壓有效值與電路電流有效值之乘積即為視在功率 (apparent power),其單位為伏
安 (VA),符號以大寫 S 表示之。故視在功率數學表示式為:

S = VI (10-7)

依據歐姆定律 V = IZ 或 I = VY,因此,視在功率之計算亦可寫成:

2 V2
S=I Z= = V 2Y (10-8)
Z

上式中 Z 與 Y 分別為電路總阻抗與總導納。

視在功率表示供電端的能力,若負載端為電阻性 ( 相位差 q = 0°),則供電


端輸出視在功率等於實功率 (P = S × cos0° = S)。若負載端為電抗設備,則會導
致電流與電壓之間產生相位差 (q = q v – q i ),而實際得到的功率 (P = S × cosq ) 也
會有所折扣。舉例說明,假設用電端的輸電線線徑是以電阻性負載來設計,而
實際上使用為電感性負載 ( 如:馬達 ),雖然實際消耗的功率 (P) 沒有增加,但
165
因為虛功率的增加,電力公司則必須供用更多的功率,相對的,線路上的電流
也會跟著提高,此時,有可能會超過電線容量,容易產生高熱甚至引起火災。
另外,相位差的問題亦會影響系統運轉。

範例
10-4
有一交流電路,已知 v(t ) = 100 2 sin (377t − 30°) V , i (t ) = 10 2 sin 377t A ,試求
其視在功率為多少?

100 2 10 2
視在功率 S = VI = × = 1000 (VA)
2 2

立即
練習 有一交流電路,已知電源電壓V = 100∠ − 30° V ,電路電流 I = 10∠0° A ,試求該
電路之視在功率 S 為多少?

範例
10-5

有一 RC 串聯交流電路,已知 R = 6W,XC = 8W,電源電壓 v(t ) = 100 2 sin (1000t ) V


,試求該電路視在功率為多少?

電路總阻抗 Z = R 2 + X C2 = 6 2 + 82 = 10 Ω
2
 100 2 
 
V 2  2 
視在功率 S = = = 1000 VA
Z 10

立即
1. 同本範例之條件,試求電路電流為多少?電源電壓與電路電流相位差為多
練習
少?

2. 有 RL 串聯交流電路,已知 R = 30Ω、XL = 40Ω,電路電流 I = 10∠0° A ,試


求該電路視在功率為多少?

166
Chapter 10 交流電功率

隨堂練習

1. 有一 RL 並聯交流電路,30 Ω 電阻與 j40 Ω 的電感並聯,若電阻電流為 10∠0° A,


則該電路視在功率為 VA。
2. 同上題,該交流電路電源電壓與電路電流相位差為 度。
3. 串聯電路接於 100V 直流電源時,消耗功率為 1000W;今改接於 120V 之交流電
源時,視在功率為 720VA,則電感抗為 W。

10-4 虛功率
由 10-2 節中得知在電阻上所消耗的功率為平均功率,而電容與電感之平均
功率為零,表示其實際上不消耗功率,能量僅在電容與電感之間不斷的轉移,
因此,我們將此無實際消耗能量之功率稱之為虛功率 (imaginary power) 或電抗
功率 (reactive power),符號以大寫 Q 表示之。故虛功率數學表示式為:

Q = VI sin q (10-9)

上式中 q = q v − q i ,表示電壓與電流之相位差,其單位為乏爾 (volt-ampere


reactive, VAR)。

純電阻交流電路
純電阻交流電路,電壓與電流相位差為 0° (q = 0°),因此,純電阻交流電路
之虛功率為

Q = VI sin 0° = 0 (10-10)

由上述得知,電阻之虛功率為零。

167
純電容交流電路
純電容交流電路,電壓相位落後電流相位 90° ( q = q v − q i = −90° ),因此,
純電容交流電路之虛功率為

V2
QC = VI | sin (−90°) | = VI = I 2 X C = (VAR ) (10-11)
XC

純電感交流電路
純電感交流電路,電壓相位領先電流相位 90° ( q = q v − q i = 90° ),因此,純
電感交流電路之虛功率為

V2
QL = VI sin (90°) = VI = I 2 X L = (VAR ) (10-12)
XL

由上述得知,如果負載為純電阻的話,由於電壓與電流相位相同,當正、
負半週時,電壓與電流乘積為均為正,表示電阻負載所消耗的功率為實功率 (
P = VI )。而如果負載為純電容或純電感時,電路中的電壓與電流相位差 90°,
在交流電半個週期中電壓與電流乘積為正,另外半個週期中電壓與電流乘積為
負,整個週期相加剛好為零,表示電容或電感沒有消耗功率 (P = 0)。

綜合上述 10-2 ∼ 10-5 節,平均功率、視在功率與虛功率三者之間的關係為

S = VI
P = VI cos q = S cos q
Q = VI sin q = S sin q

S2 = P2 + Q2 或 S = P2 + Q2 (10-13)

168
Chapter 10 交流電功率

若以複數計算,則

*
S = V I = P ± jQ (10-14)

虛功率部分:+ j 表示電感抗虛功率;- j 表示電容抗虛功率


* 表示取電流之共軛複數,原因如下:

V = V ∠q v , I = I ∠q i ,若V I = VI ∠(q v + q i ) ,會造成電壓與電流相位角相加,


而實際情況應為電壓與電流相位差 q v − q i ,故於此必需針對V 或 I 取共軛複數,
在本文中,以電流為基準,故將電流取共軛複數。

若 交 流 電 路 中 含 有 電 阻、 電 容 與 電 感 元 件 時, 計 算 電 路 總 平 均 功 率 (P)
時,可將各個電阻上所消耗之平均功率直接加總 (PT = P1 + P2 +…+ Pn);但是,
電容抗虛功率與電感性虛功率則不可直接相加,必需考慮到相量之問題,即

QT = jQL + (− jQC ) ,因此,電路總虛功率大小為 QT = QL - QC。

如圖 10-6 所示為功率複數平面圖,其中 q 表示電源電壓與電路電流之相位


差,當 QL > QC 時,電路呈電感性;QL < QC 時,電路呈電容性;QL = QC 時,電
路呈電阻性。第九章所述之阻抗 ( 導納 ) 三角形或電壓 ( 電流 ) 三角形,其與功
率三角形之間的關係如圖 10-7 所示,需注意其相位差 q 角無論在阻抗 ( 導納 )
三角形、電壓 ( 電流 ) 三角形與功率三角形都是一樣的。

圖 10-6 功率複數平面圖

169
圖 10-7 阻抗 ( 導納 ) 三角形、電壓 ( 電流 ) 三角形與功率三角形關係圖

範例
10-6
已知 v(t ) = 100 2 sin (377t + 90°) V , i (t ) = 10 2 sin 377t A ,試求電感器產生的電
抗功率 QL 為多少?

相位差 q = q v − q i = 90°

100 2 10 2
電抗功率 QL = × × sin 90° = 1000 VAR
2 2

立即
練習 已知V = 100∠0° V , I = 10∠30° A ,試求該電路之虛功率 Q 為多少?

170
Chapter 10 交流電功率

範例
10-7
有一交流電路已知V = 80 + j 40 V , I = 20 − j10 A ,試求 S 、P、Q 之值為多少?

*
S = V I = (80 + j 40)(20 + j10) = 1200 + j1600 (VA) 電感性電路

由上式得知:
平均功率 P = 1200W,虛功率 Q = 1600VAR

立即
練習 交流電路中,若 v(t ) = 100 2 sin (200t + 35°) V , i (t ) = 0.1 2 sin (200t + 80°) A ,試
求:(1) S;(2) P;(3) Q 之值為多少?

範例
10-8
設 R = 6W,XL = 20W,XC = 12W,串聯 100V 之交流電壓,試求 S、P、Q 之值
為多少?

解法一:

Z = R 2 + ( X L − X C ) 2 = 6 2 + (20 − 12) 2 = 10 Ω
V 100
I
先求電路電流 = = = 10 A
Z 10
視在功率 S = I 2 Z = 10 2 × 10 = 1000 VA
平均功率 P = I 2 R = 10 2 × 6 = 600 W
虛功率 Q = I 2 X = 10 2 × 8 = 800 VAR

或者將電容抗與電感抗的虛功率分開計算

QL = I 2 X L = 10 2 × 20 = 2000 VAR
QC = I 2 X C = 10 2 × 12 = 1200 VAR
QT = QL − QC = 2000 − 1200 = 800 VAR

171
解法二:

X L − XC 20 − 12 8
q = tan −1 = tan −1 ( ) = tan −1 = 53.1°
R 6 6
V 2 100 2
S
視在功率= = = 1000 VA
Z 10
平均功率 P = S cos q = 1000 × cos (53.1°) = 600 W
虛功率 Q = S sin q = 1000 × sin (53.1°) = 800 VAR

立即
已知 v(t) =100 sin 500t V,XC = 50W,試求電容器的電抗功率 QC 為多少?
練習

隨堂練習

1. 一串聯電路的阻抗 Z 接上 V = 10∠90° V , I = 10∠53.1° A ,試求電路之視在功率


為 VA,平均功率為 W 及虛功率為 VAR,此電路
呈 性 ( 電阻、電容、電感 )。

2. 有一 RLC 串聯電路,加上一交流電壓 v(t ) = 100 2 sin (120π t ) V,若此 RLC 串聯 α

電路的 R = 3 Ω、XL = 3 Ω、XC = 7 Ω,則此電路的虛功率為 kVAR。


3. 如圖所示之 RLC 串聯交流電路中,試求其視在功率為 VA,平均功
率為 W,虛功率為 VAR,電源電壓與電路電流相位差為
度。

172
Chapter 10 交流電功率

10-5 功率因數
功率因數 (power factor, 縮寫為 PF) 定義為交流電力系統中負載所消耗的平
均功率與視在功率的比值,不具單位,其數學式如下:

P VI cos q
=
PF = = cos q (10-15)
S VI

由上式可知,功率因數最大值為 1 (PF = 1),即 0 ≤ cos θ ≤ 1,不同特性交


流負載功率因數亦隨之不同,其說明如下:

純電阻負載 電壓與電流相位相同,q = 0°,PF = 1。

純電容負載 電壓相位落後電流相位 90°,q = - 90°,PF = 0 ( 領先功因 )。

純電感負載 電壓相位領先電流相位 90°,q = 90°,PF=0 ( 落後功因 )。

電容性負載 電壓相位落後電流相位 q 角,- 90° < q < 0°,0 < PF < 1 ( 領先功因 )。

電感性負載 電壓相位領先電流相位 q 角,0° < q < 90°,0 < PF < 1 ( 落後功因 )。

在此所述之電壓與電流相位差 q = q v − q i 。

交流串聯電路
由於串聯電路電流 I 相同,故功率因數之計算亦可寫成

P I 2R R R
PF = cos q = = 2 = = (10-16)
S I Z Z R +X2
2

上式中 X 表示電抗值,單位為歐姆 (W)。

173
交流並聯電路

由於並聯電壓 V 相同,故功率因數之計算亦可寫成

P V 2G G Z X
PF = cos q = = = = = (10-16)
S V 2Y Y R R2 + X 2

綜合式 (10-15) 與 (10-16) 可得知,若串、並聯電路中的電阻值 (R) 與電抗


值 (X) 相同之下,其功率因數關係如下:

PF串2 + PF並2 = 1 (10-17)

交流電路中,若電源電壓 V 與平均功率 P 不變情況下,當功率因數 PF 較


低時,電路電流 I 就會提高 ( 因為 P = VI cos q ,PF = cos q );反之,提高功率
因數將會使得電路電流下降,同時可以降低線路上的損失。雖然電力公司收費
是以實功率作為收費標準,但如果用戶端電器產品功率因數低,將會提高電力
傳輸過程中線路損失,造成能源的浪費。

※ 功率因數的改善

基於上述之理由,我們有必要改善功率因數以減少電能浪費。一般電力設
備大多都是電感性負載,為了提高功率因數,勢必要減少視在功率 S,當視在功
率下降時,電路電流亦隨之下降。故對於電感性負載要改善功率因數的方法就
是在電感性負載兩端並聯電容器,藉由電容抗虛功率 ( - jQC) 抵消電感抗虛功率
( jQL)。

174
Chapter 10 交流電功率

如圖 10-8 所示為電感性負載,我們將其等效為電阻 (R) 與電感 (L) 串聯,


於電感性負載兩端並聯一個電容器,此時電阻所消耗的平均功率 (P) 不變,但由
於電容抗虛功率會抵消電感抗虛功率,因此,視在功率將會下降,功率因數提
高,線路電流下降,如圖 10-9 所示為改善功率因數三角形。

圖 10-8 電感性負載並聯電容器 圖 10-9 改善功率因數三角形

由 圖 (10-9) 中,q 1 與 q 2 分 別 為 改 善 前 與 改 善 後 相 位 角, 改 善 後 虛 功 率 為
Q = QL - QC,故由此可推算並聯電容抗虛功率 (QC) 為:

QC = QL − Q = P (tan q1 − tan q 2 ) (10-18)

因為電容器與電源電壓 (V ) 並聯,於是電容抗虛功率亦為:

V2
Q
=C = ωCV 2 = 2π f CV 2 (10-19)
XC

亦可由上式亦可得知,電容值 (C ) 大小為:
QC QC
C
= = 2
ωV 2π f V 2

若功率因數欲提高至 1 時,則電容抗虛功率必需等於電感抗虛功率,即
Q C = Q L。

175
範例
10-9
有一交流電路,已知V = 200∠60° V , I = 8∠0° A ,試求:(1) V 與 I 相位角 q ;
(2) S;(3) P;(4) PF 之值為多少?

(1) 相位角 q = q v − q i = 60° − 0° = 60°


*
(2) 視在功率 S = V I = (200∠60°)(8∠0°) = 1600∠60° VA
故純量 S = 1600 VA
(3) P = S cos q = 1600 × cos 60° = 800 W

P 800
=
(4) PF = = 0.5 或 PF = cos q = cos 60° = 0.5
S 1600

立即
如圖所示之串聯電路,試求電路之
練習
(1) P;(2) Q;(3) S;(4) PF

176
Chapter 10 交流電功率

範例
10-10
1
有一 RC 串聯電路,其 PF = ,若將 R-C 改為並聯電路,試求 PF 之值為多少?
2

利用 (10-17)
PF串2 + PF並2 = 1
2
1 3 3
PF並 = 1 − PF串2 = 1 −   = =
2 4 2

立即 3
練習 有一 RL 並聯電路,其 PF = ,若將 R-L 改為串聯電路,試求 PF 之值為多少?
4

範例
10-11
已 知 RLC 串 聯 交 流 電 路 的 R、L、C 電 壓 分 別 為 VR = 80V、VL = 60V、VC =
120V,且流過 R 的電流為 10∠0° A,則此電路的平均功率、虛功率、視在功率
與功率因數為多少?

平均功率 P = I × VR = 10 × 80 = 800 W
電感抗功率 QL = I × VL = 10 × 60 = 600 VAR
電容抗功率 QC = I × VC = 10 × 120 = 1200 VAR
電路虛功率 QT = | QL - QC | = | 600 - 1200 | = 600 VAR
∵ QC > QL ∴電路呈電容性

視在功率 S = P 2 + Q 2 = 800 2 + 600 2 = 1000 VA


S = P + j (QL − QC ) = 800 + j (600 − 1200)
= 800 − j 600 = 1000∠ − 36.9° VA
P 800
=
功率因數 PF = = 0.8 or PF = cosq = cos(−36.9°) = 0.8
S 1000

立即 有一 10 Ω 之電阻器,兩端接上 100 2 sin 377t V 之電源後,試求該電路平均功


練習
率、虛功率、視在功率及功率因數為多少?

177
範例
10-12
一台電動機,接於 200 2 sin 250t 之電源,產生 P = 4kW,QL = 8kVAR,今並聯
一電容器,則 PF 提升至 0.8,試求:(1) QC;(2) C 之值為多少?

平均功率 P 不變,改善後功率因數 PF 提升至 0.8,故

P 4
S
改善後的視在功率= = = 5 kVA
PF 0.8
由上述得到改善後虛功率為 Q = QL − QC = S 2 − P 2 = 52 − 4 2 = 3 kVAR
因此,並聯電容之虛功率為 QC = QL − Q = 8 − 3 = 5 kVAR
QC 5 × 103
電容值 C = = = 500 µF
ωV 2 250 × 200 2

立即
有一平均功率為 3kW 的負載,接於 100V、60Hz 的電源,PF = 0.8 ( 滯後 ),今
練習
欲提高 PF 之值至 1.0,試求並聯之電容器之 QC 為多少? C 為多少?

178
Chapter 10 交流電功率

隨堂練習

1. 有一交流電路的電壓函數 v(t) 及電流函數 i(t) 分別表示為 v(t ) = 200 2 sin (377t ) V


, i (t ) = 10 2 sin (377t − 37°) A , 則 此 電 路 之 有 效 功 率 P = W、
無效功率Q= VAR、 視 在 功 率 S = VA 及 功 率 因 數
PF = 。
2. 有一家庭自 110V 之單相交流電源,取用 880W 之實功率,已知其功率因數為 0.8
落後,則電源電流應為 A。
3. 有一交流電路,v(t) = 10 sin (100t + 10°) V,i(t) = 5 sin (100t - 50°) A,則功率因數
為 。
4. 有一工廠平均每小時電功率 24kW,功率因數為 0.6( 滯後 ),欲將功率因數提高至
0.8 ( 滯後 ),則應加入並聯電容器無效功率為 kVAR。
5. 有一工廠負載為 800kW,功率因數為 0.8,若想將功率因數提高至 1.0,則並聯電
容器功率為 kVAR。

179
自 我評量
一、選擇題

10-1 ( )1. 有一交流電路,v(t) = 100 2 sin (377t) V,


i(t) = 20 2 sin (377t - 30°) A,則最小瞬時功率為
(A) - 2000W (B) - 1866W (C) - 268W (D) - 100W。
( )2. 交 流 電 路 中 某 一 元 件 端 電 壓 為 v(t) = 100 2 sin ω t V, 電 流 為
i(t) = 10 2 sin ω t A,此元件的最大瞬時功率為多少?
(A)500W (B)1000W (C)2000W (D)4000W。
( )3. 假設加於 RL 串聯電路之正弦交流電源頻率為 f,則電阻器消耗之
瞬時功率的頻率為多少?
(A) 0.5 f (B) f (C) 2 f (D) 3 f。
10-2 ( )4. 交流電路中,平均功率是指一個交
流 週 期 之 瞬 時 功 率 的 平 均 值, 如
圖 (1) 所示,交流電路之端電壓 v(t)
= 100 2 sin (377t) V, 電 流 i(t) =
202 sin (377t - 60°) A,則平均功 圖 (1)

率為多少?
(A) 0W (B) 100W (C) 500W (D) 1000W。
( )5. 有一阻抗之電壓及電流皆為正弦波,電壓 V = 141.4∠ - 30° V,電
流 I = 2∠30° A,則其平均功率為多少?
(A) 30W (B) 50W
2 W。 (C) 100W (D) 141.4
( )6. 有一負載由一電容及一電阻並聯而成,其兩端加上 110V、60Hz 之
單相電源。假設電源之輸出阻抗不計,若此負載吸入 10A 電流,
則消耗 550W 的功率,則負載電流超前電壓的相角為多少?
(A) 30° (B) 45° (C) 60° (D) 90°。

182
( )7. 電感值為 5H 之值,若端點電壓為 50 sin (2t + 30°) V,試求電感之
平均功率為多少?
(A) - 125W (B) 0W (C) 125W (D) 250W。
10-3 ( )8. 設一電路之電壓為 v(t) = 2 V sin ω t V,通過
i(t) = 2 I cos ω tA 之電流,則 VI 為
(A) 視在功率 ( 伏安 ) (B) 平均功率 ( 瓦特 ) (C) 虛功率 (VAR)
(D) 瞬時功率 ( 瓦特 )。
( )9. 若一電路的視在功率 S = 500∠60° VA,則有效功率 P 為多少?
(A) 200W (B) 250W (C) 300W (D) 350W。
( )10. 如圖 (2) 電路,則其平均功率為多少?
(A) 100W (B) 200W (C) 240W (D) 480W。

圖 (2)

10-4 ( )11. 有一負載之電壓與電流分別為 v(t) = 100 2 sin (377t + 30°) V 及


2 sin (377t - 30°) A,則此負載
i(t) = 20
(A) 虛功率為 1000VAR (B) 有效功率為 1000W (C) 阻抗為電感
性 (D) 阻抗為電容性。
( )12. 一交流電壓 v(t) = 100
2 sin (120πt) V,加於一 RLC 串聯電路,
若此 RLC 串聯電路的 R = 3Ω、XL = 3Ω、XC = 7Ω,則此電路的虛
功率為多少?
(A) 1.0kVAR (B) 1.6kVAR (C) 2.4kVAR (D) 3.2kVAR。

183
( )13. 一電阻器與一電容器並聯之後接到一單頻率正弦波電源,電源頻
率之角速度為 100rad/sec、電壓均方根值 100V、供給電流均方根

值 20A,電阻器之電流均方根值10 3 A ,則下列有關電容器的敘
述,何者正確?
(A) 電抗值為 10W (B) 無效功率絕對值為 2000VAR

(C) 電容量為 0.1F (D) 電流均方根值為 (20 - 10 3 ) A。


10-5 ( )14. 串聯電路如圖 (3) 所示,下列有關 RC 組合部分的敘述,何者正確?
(A) 功率因數 PF = 0.6 (B) 視在功率 S = 100VA
(C) 無效功率絕對值 Q = 50VAR (D) 平均功率 P = 100W。

圖 (3)

( )15. 如圖 (4) 所示之串聯電路,下列有關 RLC 組合部分的敘述,何者


正確?
(A) 電流均方根值 I = 5A (B) 平均功率 P = 1000W
(C) 功率因數 PF = 0.5 (D) 視在功率 S = 1000 VA。

圖 (4)

184
( )16. 如圖 (5) 所示之電路,試問下列何者錯誤?
(A) 電流 I = 12∠0° A
(B) 功率因數 PF = 1
(C) 視在功率 S = 1200VA
(D) 無效功率 Q = 1200VAR。

圖 (5)

10-1 ( )17. 加在一電路上之電壓為 v(t) =110sin (ω t + 30°) V,通過之電流為


i(t) = 5 sin (ω t + 60°) A,試求最小負值瞬間電功率為多少?
(A) - 275W (B) - 114W (C) - 37W (D) 0W。
10-3 ( )18. RL 串聯電路接於 100V 直流電源時,消耗功率為 1000W;今改接
於 120V 之交流電源時,視在功率為 720VA,則感抗為多少?
(A) 5W (B) 15W (C) 17.3W (D) 20W。
10-4 ( )19. 阻抗 3 - j4 W 之負載,通過 1 + j2 A 電流,試求電路之平均功率及
電抗 ( 虛 ) 功率分別為多少?
(A) 5W、5VAR (B) 10W、10VAR (C) 15W、20VAR
(D) 20W、15VAR。
10-5 ( )20. RL 串聯電路,其 R = 12W,XL = 16W,接於 v(t)= 100 2 sin (100t)V
的電源,功率因數為 0.6,今欲提高功率因數至 1,需並聯多少電
容器?
(A) 150µF (B) 180µF (C) 200µF (D) 400µF。

185
二、計算題

1. 有一交流電路,當加入電源電壓 v(t) = 150 sin (377t + 35°) V,時,產生


的電源電流為 i(t) = 10 sin (377t - 25°) A,試求該電源在此電路供給之最
大瞬間功率 Pmax 及最小瞬間功率 Pmin 為多少?
2. 將一電壓 v(t) = 110 2 sin (ω t + 60°) V 施於某一電路,若流經之電流為
i(t) = 4 2 sin (ω t + 30°) A,則電路消耗之實 ( 有效 ) 功率為多少?
3. 電阻、電感 (RL) 並聯電路,R = 75W、XL = 100W,接於 300V 的電源,
則平均功率為多少?
4. 如圖 (6) 所示,電路之總平均功率及總虛功率分別為多少?

圖 (6)

5. 某負載的功率因數,經加上 20kVAR 的電容器後,提高至 0.9( 滯後 ),


若最後的視在功率為 185kVA,則原負載視在功率為多少?

186
11 諧振電路
本章目標
1. 了解何謂「諧振」?
2. 理解串、並聯諧振電路相關知識
3. 串、並諧振電路之解析

本章綱要
11-1 串聯諧振電路
11-2 並聯諧振電路
11-3 串並聯諧振電路
在物理系統中,存在一特定頻率會使物體振幅達到最大,而此現象就稱為
共振 (resonance),此頻率則稱之為共振頻率 (resonance frequency)。換言之,
在物理情況下,僅需輸入很小的驅動便可產生巨大的振動。同理,應用於電子
電路中,電感器 (L) 與電容器 (C) 之間互相吸收與釋放能量,在忽略線損情況之
下,能量在彼此之間不斷地交換,此一現象就稱為諧振,此時的頻率稱之為諧
振頻率 (resonant frequency)。

11-1 串聯諧振電路
LC 串聯諧振電路
如圖 11-1 為 LC 串聯電路,假設電源電壓 (V)
固定,電源頻率 ( f ) 可調整,當頻率上升時,電感
1
抗 (XL = 2π f L) 隨之上升,而電容抗 ( X C = )
2π f C
α

下降,當頻率為零時 ( f = 0),XL = 0W,XC = ∞;


當頻率為無限大時 ( f = ∞),XL = ∞,XC = 0W。
圖 11-1 LC 串聯電路

串聯電路總阻抗 Z = j ( X L − X C ) ,則總阻抗大
小為

Z = ( X L − X C )2 = | X L − X C | (11-1)

其阻抗與頻率關係如圖 11-2 所示,當電源頻率由零開始增加,電路總阻抗 Z 會

先減少再增加;當電源頻率等於 fo 時,電感抗等於電容抗,即 X LO = X CO ,此時,


V
電路總阻抗 Z = 0W ( 最小值 ),且電路電流 I = = ∞ A ,電路上的總虛功率為
Z

Q = QLO − QCO = I 2 X LO − I 2 X CO = I 2 ( X LO − X CO ) = 0 VAR

故此電源頻率 fo 稱為諧振頻率。

188
Chapter 11 諧振電路

圖 11-2 阻抗與頻率關係圖

1
由上述得知,當 X LO = X CO ( 即 2π f o L = ) 時,電路發生諧振,因此,
2π f oC
α

諧振頻率 fo 為

1 1
fo = 或 ωo =
α
(11-2)
2π LC LC

綜合上述,電源頻率與電路特性之間關係如下:

1. 電源頻率小於諧振頻率 ( f < fo ) 時
(1) XL < XC,VL < VC,電源電壓落後電路電流 90°,電路呈電容性。
(2) 電路總阻抗大小會隨著頻率增加而減少。
(3) 電路電流大小會隨著頻率增加而增加。
2. 電源頻率等於諧振頻率 ( f = fo ) 時
(1) XL = XC,VL = VC,電路諧振。
(2) 電路總阻抗大小等於零 ( 最小值 )。
(3) 電路電流大小為無限大 ( 最大值 )。

189
3. 電源頻率大於諧振頻率 ( f > fo ) 時
(1) XL > XC,VL > VC,電源電壓領先電路
電流 90°,電路呈電感性。
(2) 電路總阻抗大小會隨著頻率增加而增
加。
(3) 電路電流大小會隨著頻率增加而減少。
如圖 11-3 所示為電路電流與頻率關係圖,
由圖中得知電路電流大小會隨著頻率增加而先
增後減。 圖 11-3 電路電流與頻率關係圖

範例
11-1
有一 LC 串聯電路,L = 1H,C = 1μF,試求該電路之諧振頻率為多少?

1 1 1
fo = = = = 159 Hz
2π × 10 −3
α

2π LC 2π 1 × 1 × 10 −6

立即
有一 LC 串聯電路,L = 10H,C = 10μF,試求該電路之諧振角頻率為多少?
練習

RLC 串聯諧振電路

如圖 11-4 為 RLC 串聯電路,如前小節 LC 串聯諧振電路所述,當電源頻率


( f ) 由 零 開 始 增 加 時, 電 感 抗 會 隨 之 上 升 (XL = 2π f L)、 電 容 抗 會 隨 之 下 降

1
( XC = ),而電阻值則是不會隨著頻率變化而改變。
2π f C
α

190
Chapter 11 諧振電路

因此,RLC 串聯電路總阻抗 Z = R + j ( X L − X C ) ,則總阻抗大小為

Z = R 2 + ( X L − X C )2 (11-3)

其阻抗與頻率關係,如圖 11-5 所示。

圖 11-4 RLC 串聯電路 圖 11-5 阻抗與頻率關係圖

當電源頻率由零開始增加時,如同 LC 串聯諧振電路一樣,電路總阻抗 Z
會先減少再增加,但是,當電源頻率等於諧振頻率 ( fo ) 時,電感抗等於電容抗
V V
I
( X LO = X CO ),此時,電路總阻抗 Z = R ( 最小值 ),電路電流 = = ( 最大值 ),
Z R
電路上總虛功率為

Q = QLo − QCo = I 2 X LO − I 2 X CO = I 2 ( X LO − X CO ) = 0 VAR

有效功率為

P = I 2R

視在功率 S = P,因此,當電路發生諧振 ( f = fo ) 時,電路之功率因數 PF = 1,


而諧振頻率 fo 為

191
1 1
fo = 或 ωo =
α
(11-4)
2π LC LC

綜合上述,電源頻率與電路特性之間關係如下:

1. 電源頻率小於諧振頻率 ( f < fo ) 時
(1) XL < XC,VL < VC,電源電壓相位落後電路電流相位,電路呈電容性。
(2) 電路總阻抗大小會隨著頻率增加而減少。
(3) 電路電流大小會隨著頻率增加而增加。
2. 電源頻率等於諧振頻率 ( f = fo ) 時
(1) XL = XC,VL = VC,電源電壓相位與電路電流相位相同,電路呈電阻性。
(2) 電路總阻抗大小等於 R ( 最小值 )。
V
(3) 電路電流大小為 ( 最大值 )。
R
(4) 電 路 總 虛 功 為 零, 視 在 功 率 等 於 有 效 功 率 (S = P), 功 率 因 數 等 於 1
(PF = 1)。
3. 電源頻率大於諧振頻率 ( f > fo ) 時
(1) XL > XC,VL > VC,電源電壓相位領先電路電流相位,電路呈電感性。
(2) 電路總阻抗大小會隨著頻率增加而增加。
(3) 電路電流大小會隨著頻率增加而減少。
如圖 11-6 為電流與頻率關係圖,由圖中得知電路電流大小會隨頻率增加而
先增後減。

圖 11-6 電流與頻率關係圖
192
Chapter 11 諧振電路

當電源頻率為 f 時,電感抗為 XL,電容抗為 XC,則諧振頻率 fo 為

XL
X L = 2π f L ⇒ L =
2π f
α

1 1
XC = ⇒C =
2π f C 2π f X C
α

1 1 1 XC
fo = = = = f×
XL
α

2π LC XL 1 1 XL
2π × × 2π × ×
2π f 2π f X C 2π f XC
(11-5)

範例
11-2
如圖所示,電路諧振時,試求:

(1) 諧振頻率 fo;(2) 電路總阻抗 Z ;


(3) 電路電流 I ;(4) PF。

1 1 1
(1) f o = = = = 159 Hz
2π × 10 −3
α

2π LC 2π 1 × 1 × 10 −6

1 1 1
fo = = = = 159 Hz
2π × 10 −3
α

2π LC 2π 1 × 1 × 10 −6

(2) Z = R = 5∠0° Ω
V 50∠0°
(3) I = = = 10∠0° A
Z 5∠0°
(4) 諧振時,電路呈電阻性,故功因 PF = 1。

立即
如圖所示,當電源頻率為 159Hz 時產生諧振,
練習
試求 L 之值為多少?

193
範例
11-3
如圖所示,當 f = 200Hz 時,XC = - j25W,XL = j400W,則頻率為多少時 I 最大?
此時電路電流 I 之值為多少?

RLC 串聯電路,當電路發生諧振時,電路總阻抗最小,電路電流最大

XC 25
利用 (11-5) 求得諧振頻率 f o = f × = 200 × = 50 Hz
XL 400
V V 100
I
諧振時電路電流 = = = = 5A
Z R 20

立即
如圖所示電路,f = 50Hz 時,XC = 1W,XL = 100W,欲使電路產生諧振,試求諧
練習
振時之頻率為多少?

194
Chapter 11 諧振電路

品質因數
品質因數 (quality factor) 定義為諧振時儲能元件 ( 電感或電容 ) 所儲能量與
電路所消耗能量之比值,換言之,就是諧振時電感器或電容器上之無效功率與
電路有效功率之比值,其符號為 Q,依據定義串聯諧振其品質因數之數學表示
式為

QLO I 2 X LO X LO 2π f o L
Q
= = = = 或
P I 2R R R
α

QCO I 2 X CO X CO 1
Q =
= = =
2 (11-6)
P I R R 2π f o RC
α

將 (11-4) 代入 (11-6) 中

1
2π × ×L
2π LC 1 L (11-7)
Q= =
R R C
α

串聯諧振時,各元件之端電壓分別為

V=
RO I=
oR IoZo = V
VLO I=
= o X LO I oQR = QV
VCO I=
= o X CO I oQR = QV (11-8)

此處下標符號“o”表示諧振時之狀態。若 Q > 1,(11-8) 可見,當電路發生諧


振時,電感器與電容器上之端電壓為電源電壓的 Q 倍,因此,串聯諧振亦可稱
為電壓共振,在電感器與電容器的選用上亦需注意其耐壓是否足夠。

195
範例
11-4
如圖所示,當電路諧振時,試求:
(1) 諧振頻率 fo
(2) 品質因數 Q

1 1
(1) 諧振頻率 f o = = = 159 Hz α

2π LC 2π 200 × 10 −3 × 5 × 10 −6
(2) 品質因數
解法一:
1 1
利用 (11-6) 求得 Q = = = 40
2π f o RC 2π × 159 × 5 × 5 × 10 −6
α

解法二:

1 L 1 200 × 10 −3
利用 (11-7) 求得 Q = = × = 40
R C 5 5 × 10 −6

立即
有一 RLC 串聯諧振電路,諧振時 VR = 100V、VL = 2000V、VC = 2000V,試求電
練習
路之品質因數 Q 為多少 ?

頻帶寬度
頻帶寬度 (bandwidth,簡寫為 BW) 是指
訊號能有效通過該頻道的最大寬度。串聯電
1
路諧振時,電流為最大值,而在最大值
2
倍之處所對應的頻率為 f1 與 f2,稱為截止頻
率 (cutoff frequency),如圖 11-7 所示為電流
與頻率響應圖,f1 為下截止頻率 (lower cutoff
frequency);f2 為 上 截 止 頻 率 (upper cutoff
圖 11-7 電流與頻率響應圖
frequency)。
196
Chapter 11 諧振電路

因此,我們可以將頻寬寫成數學表示式:

BW = f2 - f1 ( 單位為 Hz) (11-9)

1
諧振時之平均功率為 Po = I o2 R ,而於上、下截止頻率之電流為諧振電流
2
2
 1  1 1
倍,則在截止頻率時之平均功率為 P =  I o  R = I o2 R = Po ,故上、下截止
 2  2 2
頻率點又稱之為半功率點。

若串聯電路之品質因數 Q > 10,則圖 11-7 電流與頻率響應曲線將對稱於諧


振頻率 fo,因此,上、下截止頻率為

BW BW
f1 = f o − 和 f2 = fo + (11-10)
2 2

選擇性

諧振電路的選擇性 (selectivity) 表示選擇通過有用的訊號能力,換言之,以


諧振頻率為中心,過濾或排除中心頻率以外頻率之能力,即為選擇性。因此,
相同諧振頻率,當頻寬愈寬時,則電路選擇性愈差;反之,電路選擇性愈好。
所以,諧振頻率 ( fo )、品質因數 (Q) 與頻寬 (BW) 之間的關係表示式為

fo fo R
BW
= = =
Q X LO 2π L (11-11)
α

197
由 (11-11) 得知,頻寬與品質因數成反比,因此,品質因數、頻寬與選擇性
三者之間的關係如下:

1. 當 Q 值愈大,BW 愈窄,電路的選擇性愈佳。
2. 當 Q 值愈小,BW 愈寬,電路的選擇性愈差。

此外,我們從 (11-7) 中了解到影響品質因數的變數有 R、L 與 C,故於此我


們分別將 L、C 值固定與 R 值固定時,其與 BW 之關係如下:

1. L、C 值固定 ( 諧振頻率 fo 固定 ) 時,當 R 值愈大,諧振電流 Io 愈小,Q 值愈小,


BW 愈寬,選擇性愈差;反之,當 R 值愈小,諧振電流 Io 愈大,Q 值愈大,
BW 愈窄,選擇性愈好,如圖 11-8 所示。
L
2. 若 R 值固定 ( 諧振電流 Io 固定 ) 與諧振頻率 fo 固定時,當 愈大,Q 值愈大,
C
L
BW 愈窄,選擇性愈好;反之,當 愈小,Q 值愈小,BW 愈寬,選擇性愈差,
C
如圖 11-9 所示。

L
圖 11-8 L、C 值固定時,R vs. BW 變化圖 圖 11-9 R 值固定時, vs. BW 變化圖
C

無線廣播收音機內的調諧電路之品質因數 (Q) 較高時,欲調整收音機對準某一特定頻率



亦相對困難,但其選擇性較佳;換言之,過濾鄰近電台的訊號效果較佳,較不易受到鄰
近電台的干擾。

198
Chapter 11 諧振電路

範例
11-5
RLC 串聯電路,R = 1W,L = 0.02H,C = 200mF,E = 100V 試求:
(1) 諧振頻率 fo;
(2) 諧振時 XL 與 XC 之值;
(3) 諧振時 VL 與 VC 之值;
(4) Q 之值;
(5) BW 之值;
(6) 上、下截止頻率 f1、f2 為多少?

1
(1) 諧振頻率 f o = ≅ 80 Hz α

2π 0.02 × 200 × 10 −6
(2) 諧振時, X LO = X CO = 2π f o L = 2π × 80 × 0.02 = 10 Ω α

E 100
(3) 諧振時, VLO = VCO = I o X LO = × X LO = × 10 = 1 kV
R 1
X LO 10 1 L 1 0.02
(4) 品質因數
= Q = = 10 或 Q = = × = 10
R 1 R C 1 200 × 10 −6
f o 80
(5) 頻帶寬度 BW
= = = 8 Hz
Q 10
(6) 因為品質因數 Q ≥ 10 ,故
BW 8
下截止頻率 f1 = f o − = 80 − = 76 Hz
2 2
BW 8
上截止頻率 f 2 = f o + = 80 + = 84 Hz
2 2

立即
諧振頻率為 2kHz 之 RLC 串聯電路,則當 XC = 16XL 時,頻率 f 為多少?
練習

199
範例
11-6
RLC 串聯電路,R = 10W,XL = 30W,XC = 270W,E = 150V,f = 100Hz,試求電
路諧振時之 (1) 諧振頻率;(2) 電路電流 I;(3) 品質因數 Q;(4) 頻寬 BW。

XC 270
(1) 諧振頻率 f o = f × = 100 × = 300 Hz
XL 30
E 150
I
(2) 諧振時,電路總阻抗 Z = R,故電路電流 = = = 15 A
R 10
(3) f = 100Hz 時,XL = 30W,因為電感抗與頻率呈線性關係,

所以當頻率為 300Hz ( 諧振頻率 ) 時,電感抗 X LO = 30 × 3 = 90 Ω 。


X LO 90
=
品質因素 Q = =9
R 10
f o 300 100
(4) 頻帶寬度 BW
= = = Hz
Q 9 3

立即
1. 有一 RLC 串聯電路,已知 R = 10W,L = 0.1H,C = 0.1µF,試求:
練習
(1) fo;(2) Q;(3) BW。
2. 有一 RLC 串聯電路,已知諧振頻率 fo = 900Hz,R = 5W,XL = 150W,試求:
(1) Q;(2) BW;(3) 下截止頻率 f1;(4) 上截止頻率 f2。

200
Chapter 11 諧振電路

隨堂練習

1. 有一 RLC 串聯電路,諧振時,電路呈 特性,電源電壓與電路電流相位


差為 ,電路總虛功率為 VAR,功率因數為 。
2. LC 串聯電路,當電路諧振時,電路總阻抗 Z = W。
3. RLC 串 聯 電 路, 當 電 源 頻 率 由 零 漸 漸 增 加 至 無 窮 大, 則 電 路 總 阻 抗 的 變 化
為 ,而電路電流的變化為 。
4. RLC 串聯諧振電路,R = 40W,L = 10mH,C = 10 - 2 μF,試求
(1) 諧振頻率 fo = Hz;
(2) 品質因數 Q = ;
(3) 頻帶寬度 BW = Hz;
(4) 下截止頻率 f1 = Hz 與上截止頻率 f2 = Hz。
5. 諧振電路,品質因數與頻寬成 比,頻寬與選擇性成 比;故
品質因數愈大,則選擇性愈 。

201
11-2 並聯諧振電路

LC 並聯諧振電路
如圖 11-10 所示為 LC 並聯電路,假設電源電
壓 (V) 固定,電源頻率 ( f ) 可調整,當頻率上升時,
1
電感納 ( BL = ) 會隨之下降,電容納 (BC =
2π f L
α

2π f C) 則會隨之上升。當頻率為零 ( f = 0Hz) 時,
電感納為無窮大 (BL = ∞),電容納為零 (BC = 0);
圖 11-10 LC 並聯電路
而頻率無窮大 ( f = ∞) 時,電感納為零 (BL = 0),
電容納為無窮大 (BC = ∞)。

並聯電路總導納 Y = j ( BC − BL ) ,則總導納大小為

Y = ( BC − BL ) 2 = | BC − BL | (11-12)

導納與頻率關係如圖 11-11 所示,當


電源頻率由零開始增加,電路總導納 Y 會
先減少再增加,換言之,電路總阻抗 Z 會
先增後減;當電源頻率等於 fo 時,電感納

等於電容納,即 BLO = BCO ,此時,電路總


導納 Y = 0 ( 最小值 ),總阻抗無窮大 (Z =
V
I
∞),且電路電流 = = 0 A ,電路上的總
Z
虛 功 率 為 零 ( Q = QLO − QLO = 0 VAR ), 此

時電路發生諧振。 圖 11-11 導納與頻率關係圖

202
Chapter 11 諧振電路

由上述得知,當 BLO = BCO 時,電路發生諧振,故諧振頻率 fo 為

1
BLO = BCO ⇒ = 2π f oC
2π f o L
α

1 1
fo = α
或 ωo = (11-13)
2π LC LC

綜合上述,電源頻率與電路特性之間關係如下:

1. 電源頻率小於諧振頻率 ( f < fo ) 時
(1) BL > BC,IL > IC,電源電壓相位領先電路電流相位 90°,電路呈電感性。
(2) 電路總導納大小會隨著頻率增加而減少。
(3) 電路電流大小會隨著頻率增加而減少。
2. 電源頻率等於諧振頻率 ( f = fo ) 時
(1) BL = BC,IL = IC,電路諧振。
(2) 電路總導納等於零 ( 最小值 ),即總阻抗為無窮大 ( 最大值 )。
(3) 電路電流大小為零 ( 最小值 )。
3. 電源頻率大於諧振頻率 ( f > fo ) 時
(1) BL < BC,IL < IC,電源電壓相位落後電路電流相位 90°,電路呈電容性。
(2) 電路總導納大小會隨著頻率增加而增加。
(3) 電路電流大小會隨著頻率增加而增加。

如圖 11-12 為電流與頻率關係圖,其由圖
中得知電路電流大小會隨著頻率增加而先減後
增。

圖 11-12 電流與頻率關係圖
203
範例
11-7
某 天 實 習 課, 喬 哥 正 在 製 作 收 音 機 天 線 調
諧 電 路, 如 圖 所 示, 欲 接 收 電 台 頻 道 為
1
954kHz,其選用電感值為 μH,而電容值
36
α

應調整至多少才能接收到該電台?

諧振頻率 = 1μF

立即
有一 LC 並聯電路,L = 10H,C = 10μF,試求該電路諧振時,諧振頻率與電路
練習
總阻抗為多少?

RLC 並聯諧振電路
如圖 11-13 為 RLC 並聯電路,如前小節 LC 並聯諧振電路所述,當電源頻率
1
( f ) 由零開始增加時,電感納隨之下降 (BL = )、電容納隨之上升 (BC =
2π f L
α

2π f L),而電導值則是不會隨著頻率變化而改變。

圖 11-13 RLC 並聯電路

因此,RLC 並聯電路總導納 Y = G + j ( BC − BL ) ,則總導納大小為

Y = G 2 + ( BC − BL ) 2 (11-14)

204
Chapter 11 諧振電路

其阻抗與頻率關係,如圖 11-14 所示。

圖 11-14 阻抗與頻率關係圖

當 電 源 頻 率 由 零 開 始 增 加 時, 如 同 LC 並 聯 諧 振 電 路, 電 路 總 導 納 Y 會
先減少再增加,但是,當電源頻率等於諧振頻率 ( fo ) 時,電感納等於電容納

( BLO = BCO ),此時,電路總導納 Y = G ( 最小值 ),換言之,電路總阻抗 Z = R;


V
I VY
電路電流= = VG = ,電路上總虛功率為零
R

Q = QLO − QCO = V 2 BLO − V 2 BCO = V 2 ( BLO − BCO ) = 0 VAR

有效功率為

P = V 2G

視在功率為

S = P2 + Q2 = P

因此,當電路發生諧振 ( f = fo ) 時,電路之功率因數 PF = 1,故諧振頻率 fo 為

1 1
fo = 或 ωo =
α
(11-15)
2π LC LC

205
綜合上述,電源頻率與電路特性之間關係如下:

1. 電源頻率小於諧振頻率 ( f < fo ) 時
(1) BL > BC,IL > IC,電源電壓相位領先電路電流相位,電路呈電感性。
(2) 電路總導納大小會隨著頻率增加而減少。
(3) 電路電流大小會隨著頻率增加而減少。
2. 電源頻率等於諧振頻率 ( f = fo ) 時
(1) BL = BC,IL = IC,電源電壓相位與電路電流相位相同,電路呈電阻性。
(2) 電路總導納等於 G ( 最小值 ),反之,總阻抗大小等於 R ( 最大值 )。
(3) 電路電流大小為 VG ( 最小值 )。
(4) 電路總虛功為零,視在功率等於有效功率 (S = P),功率因數等於 1
(PF = 1)。
3. 電源頻率大於諧振頻率 ( f > fo ) 時
(1) BL < BC,IL < IC,電源電壓相位落後電路電流相位,電路呈電容性。
(2) 電路總導納大小會隨著頻率增加而增加。
(3) 電路電流大小會隨著頻率增加而增加。

如圖 11-15 為電流與頻率關係圖,由圖中得知電路電流大小會隨著頻率增
加而先減後增。

圖 11-15 電流與頻率關係圖

206
Chapter 11 諧振電路

範例
11-8
如圖所示為 RLC 並聯諧振電路,試求電路諧振時
(1) 頻率 fo;(2) 阻抗 Z;(3) 平均功率 P;(4) 總虛功率 Q;(5) 視在功率 S;(6) 功
率因數 PF 為多少?

1 1
(1) 諧振頻率 f o = = = 1590 Hz α

2π LC 2π 10 × 10 −3 × 1 × 10 −6
(2) 電路總阻抗 Z = R = 3 kW
(3) 因為 LC 並聯諧振阻抗無限大,故流經電阻電流等於電源電流,

平均功率 P = I o2 R = 0.52 × 3 × 103 = 750 W


(4) 總虛功率 Q = 0 VAR
(5) 視在功率 S = P = 750 VA

P 750
=
(6) PF = =1
S 750

立即
RLC 並聯電路,E = 200V,R = 200W,XL = 5W,XC = 180W,f = 60Hz,試求諧
練習
振時之 (1) 諧振頻率;(2) 電路電流 Io;(3) 功率因數 PF 為多少?

207
範例
11-9
RLC 並聯電路,E = 100V,R = 40W,諧振頻率時,fo = 200Hz,XL = XC = 10W,

試求:(1) 電阻電流 I RO ;(2) 電容電流 I CO ;(3) 電感電流 I LO ;(4) 電路電流 Io。

E 100
(1) I R= = = 2.5 A
R 40
O

E 100
I CO
(2) = = = 10 A
X CO 10
E 100
I LO
(3) = = = 10 A
X LO 10
I o I=
(4) = RO 2.5 A

立即
練習 有一 RLC 並聯電路,已知諧振角頻率 ω o = 200 rad/s,電容納 BCO = 2 S,試求電
感量 L 為多少?

品質因數
RLC 並聯諧振電路品質因質定義與 RLC 串聯諧振電路相同,故並聯諧振電
路品質因數表示式為

QLO V 2 BLO BLO R R


Q
= = 2
= = = 或
P V G G X LO 2π f o L
α

QCO V 2 BCO BCO R


Q
= = 2
= = = 2π f o RC (11-16)
P V G G X CO
α

將 (11-15) 代入 (11-16) 中

R C
Q= =R
1 L (11-17)
α

2π × ×L
2π LC

208
Chapter 11 諧振電路

並聯諧振時,流經各元件之電流分別為

I=
RO V=
o G VoYo = I o

I LO V=
= o BLO VoQG = QI o
I CO V=
= o BCO VoQG = QI o (11-18)

此處下標符號“o”表示諧振時之狀態。若 Q > 1,(11-18) 可見,當電路發生諧


振時,流經電感器與電容器上之電流為電路電流的 Q 倍,因此,並聯諧振亦可
稱為電流共振。

頻帶寬度
RLC 並聯電路諧振時,電流為最小值,而在最小值 2 倍之處所對應的頻率
為 f1 與 f2,稱為截止頻率,如圖 11-16 所示為電流與頻率響應圖,f1 為下截止頻
率;f2 為上截止頻率。

圖 11-16 電流與頻率響應圖

因此,我們可以將頻寬寫成數學表示式:

BW = f2 - f1 ( 單位為 Hz) (11-19)

若並聯電路之品質因數 Q > 10,則圖 11-15 電流與頻率響應曲線將對稱於


諧振頻率 fo,因此,上、下截止頻率為

BW BW
f1 = f o − 和 f2 = fo + (11-20)
2 2
209
選擇性
如同前一節所述,相同諧振頻率,當頻寬愈寬時,則電路選擇性愈差;反之,
電路選擇性愈好。所以,諧振頻率 ( fo )、品質因數 (Q) 與頻寬 (BW) 之間的關係
表示式為

fo fo 1
BW
= = =
Q R 2π RC
α

(11-21)
X CO

由 (11-21) 得知,頻寬與品質因數成反比,因此,品質因數、頻寬與選擇性
三者之間的關係如下:

1. 當 Q 值愈大,BW 愈窄,電路的選擇性愈佳。
2. 當 Q 值愈小,BW 愈寬,電路的選擇性愈差。

此外,我們從 (11-17) 中了解到影響品質因數的變數有 R、L 與 C,故於此


我們分別將 L、C 值固定與 R 值固定時,其與 BW 之關係如下:

1. L、C 值固定 ( 諧振頻率 fo 固定 ) 時,當 R 值愈大,諧振電流 Io 愈小,Q 值愈大,


BW 愈窄,選擇性愈好;反之,當 R 值愈小,諧振電流 Io 愈大,Q 值愈小,
BW 愈寬,選擇性愈差,如圖 11-17 所示。

圖 11-17 L、C 值固定時,R vs. BW 變化圖

210
Chapter 11 諧振電路

C
2. 若 R 值固定 ( 諧振電流 Io 固定 ) 與諧振頻率 fo 固定時,當 愈大,Q 值愈大,
L
C
BW 愈窄,選擇性愈好;反之,當 愈小,Q 值愈小,BW 愈寬,選擇性愈差,
L
如圖 11-18 所示。

C
圖 11-18 R 值固定時, vs. BW 變化圖
L

範例
11-10
有一 RLC 並聯電路,已知諧振頻率 fo = 2.5kHz,G = 4 S,BL = 200 S,試求:
(1) Q;(2) BW;(3) f1、f2 之值為多少?

BL 200
Q
(1) = = = 50
G 4
f o 2500
(2) BW
= = = 50 Hz
Q 50
BW
(3) f1 = f o − = 2500 − 25 = 2475 Hz
2
BW
f2 = fo + = 2500 + 25 = 2525Hz
2

立即
RLC 並聯電路,諧振頻率 fo = 1000kHz,R = 200kW,XL = XC = 4kW,試求:
練習
(1) Q;(2) BW;(3) f1、f2 為多少?

211
隨堂練習

1. 有一 RLC 並聯電路,諧振時,電路呈 特性,電源電壓與電路電流相位


差為 ,電路總虛功率為 VAR,功率因數為 。
2. LC 並聯電路,當電路諧振時,電路總阻抗 Z = W。
3. RLC 並 聯 電 路, 當 電 源 頻 率 由 零 漸 漸 增 加 至 無 窮 大, 則 電 路 總 導 納 的 變 化
為 ,而電路電流的變化為 。
4. 如圖所示,當電路發生諧振時,試求:
(1) 諧振頻率為 Hz。
(2) 電阻電流為 A。
(3) 電感電流為 A。
(4) 電容電流為 A。
(5) 電路總電流為 A。
(6) 平均功率為 W。
(7) 電路總虛功率為 VAR。
(8) 視在功率為 VA。
(9) 功率因數為 。
(10) 品質因數為 。
(11) 頻寬為 Hz。
(12) 上截止頻率為 Hz。
(13) 下截止頻率為 Hz。

212
Chapter 11 諧振電路

11-3 串並聯諧振電路
就前二節所述,電感器與電容器皆視為理想,即未考慮內阻之存在。實際
上,電感器為導線所繞成之線圈,而導線本身具有電阻值存在,故實際電感器
可等效成一個電阻器與一個電感器之串聯電路。而電容器僅短短兩極板金屬接
腳,故其內阻值可以忽略不計。如圖 11-19 所示為實際 LC 並聯諧振電路,利用
第九章串聯等效並聯電路轉換公式將 R、L 串聯電路轉換為 R、L 並聯電路,如
圖 11-20 所示,再利用 11-2 節並聯諧振電路分析。

圖 11-19 實際 LC 並聯諧振電路 圖 11-20 等效並聯諧振電路

如圖 11-20 中,由串聯電路轉換為並聯等效電路,得

RL2 + X L2 RL2 + X L2
RLP = X LP =
RL XL

上 式 中 RL 表 示 電 感 器 的 內 阻, 並 聯 電 路 諧 振 條 件 為 X LPO = X CO ( 即
RL2 + (ωo L) 2 1
= ),因此,實際 LC 並聯諧振電路之諧振角頻率與頻率分別為
ωo L ωoC

C
1 − RL2 1 C
ωo = L and f o = 1 − RL2 (11-22)
L
α

LC 2π LC

213
C
由 (11-22) 得知,當 1 − RL2 ≅ 1 時,諧振頻率將會近似於
L

1
fo ≅ α
(11-23)
2π LC

當電路發生諧振時,電路品質因數依前二節所述之定義為

RL2 + X Lo
2

QLPO R R X
Q= = LP = 2 L 2 = LO (11-24)
P X LPO RL + X Lo RL
X Lo

而電路總阻抗為

RL2 + X L2O RL2 + (QRL ) 2


Z o = RLP = = = RL (1 + Q 2 ) (11-25)
RL RL

2 2 2 2 RL2 + X L2O 1
將 (11-25) 整理後,得到 RL + X LO = RL (1 + Q ) 代入諧振條件 =
ωo L ωoC
2 C 1
中,得 RL = ,再將結果代入 (11-22),得諧振角頻率與諧振頻率為
L 1+ Q2

C
1 − RL2
L = 1 Q2
ωo =
LC LC 1+ Q2

1 C 1 Q2
fo = 1− RL2 = (11-26)
L 2π LC 1+ Q2
α

2π LC

1
由 (11-26) 得知,當電路品質因數 Q ≥ 10 時,則諧振頻率 f o ≅ 。
α

2π LC

214
Chapter 11 諧振電路

範例
11-11
如圖所示,電源頻率 f = 159Hz 發生諧振,
試求:
(1) 諧振時 I 之值
(2) 諧振時 C 之值
(3) Q 之值。

將串並聯電路轉換成並聯電路

X L = 2π f o L = 2π × 159 × 9 × 10 −3 = 9 Ω α

32 + 9 2
RLP = = 30 Ω
3
32 + 9 2
X LP = = 10 Ω
9
120
=
(1) 諧振時,電路總電流 I = 4A
30
(2) 諧振時, X CO = X LP = 10 Ω
1 1
X CO = = = 10
2π f o C 2π × 159 × C
α

C = 10 −4 = 100µF
RLP 30
=
(3) 利用 (11-24), Q = =3
X LP 10

215
立即
如 圖 所 示 之 串 並 聯 諧 振 電 路, 已 知 諧 振 頻 率 為
練習
1MHz,R = 10W,L = 100mH,試求:
(1) 電容值
(2) Q 之值
(3) Z
(4) BW 之值為多少?

範例
11-12
如圖所示,試求:
(1) 諧振頻率 fo
(2) 諧振阻抗 Z
(3) Q 之值
(4) BW 之值為多少?

1 C 1 1 × 10 −6
(1) f o = 1 − RL2 = × 1 − 10 2 × ≅ 159 Hz
L 2π × 1 × 1 × 10 −6 1
α

2π LC
(2) X LO = 2π f o L = 2π × 159 × 1 = 1000 Ω α

X LO 1000
=
(11-24) 求得 Q = = 100
RL 10
最後,利用 (11-25) 求 Z o = RL (1 + Q 2 ) = 10 × (1 + 100 2 ) ≅ 105 Ω
f o 159
(3) BW
= = = 1.59 Hz
Q 100

立即
如圖所示,串並聯諧振電路,試求諧振時之
練習
(1) 諧振頻率
(2) 功率因數為多少?

216
Chapter 11 諧振電路

隨堂練習

1. 如圖所示為串並聯諧振電路,試求諧振時之
(1) 電容抗 XC 為 W。
(2) 阻抗 Z 為 W。
(3) 電流 I 為 A。
(4) 電容電流 IC 為 A。
(5) IL 為 A。

2. 如圖所示之 RLC 串並聯電路,欲改善功率因數為 1 時,則電容值為 μF。

217
自 我評量
一、選擇題

11-1 ( )1. 設一串聯電路中,電源為 100V,R = 1Ω,L = 0.1H,C = 0.001F,


試求串聯諧振時之功率因數為多少?
(A) 0.6 (B) 0.8 (C) 0.9 (D) 1.0。
( )2. 如圖 (1) 為一 RLC 串聯電路,試求諧振時總阻抗 ZT 為多少?
(A) 10W (B) 20W (C) 30W (D) 40W。

圖 (1)

( )3. 有關 RLC 串聯電路之選擇性,下列敘述,何者為錯?


(A) 指選擇電台頻率的好壞
(B) 和電路電阻成正比
(C) 與品質因數成正比
L
(D) 比值愈大,選擇性愈佳。
C
( )4. RLC 串聯電路中,若頻率小於諧振頻率時,電路呈
(A) 純電阻性 (B) 電容性 (C) 電感性 (D) 純電容性。
( )5. 有一 RLC 串聯電路,R = 10W,L = 2H,C = 50mF,試求其諧振時
之品質因數為多少?
(A) 5 (B) 10 (C) 15 (D) 20。

220
( )6. 下列何者不為串聯諧振的特性?
(A) 諧振時,電路阻抗最小
(B) 諧振時的平均功率最小
(C) 諧振時,電路電流最大
(D) 諧振時功率因數為 1。
( )7. 如圖 (2) 所示,當電路諧振時,試求其
頻帶寬度,應約為多少?
(A) 3.2Hz
(B) 2.5Hz
(C) 4.1Hz
(D) 1.7Hz。 圖 (2)

( )8. 對於 RLC 串聯電路之電感抗 XL 及電容抗 XC 關係之敘述,何者正


確?
(A) 當 XL > XC 時,電路呈電容性,此時電路的電壓滯後電流
(B) 當 XL < XC 時,電路呈電感性,此時電路的電壓領先電流
(C) 當 XL = XC 時,電路之功率因數為 1
(D) 以上皆是。
( )9. 某串聯電路中,R = 10W,L = 0.01H,C = 1mF,則諧振時之品質
因數 Q 為為多少?
(A) 10000 (B) 1000 (C) 100 (D) 10。
11-2 ( )10. RLC 並聯電路發生諧振時,電路呈現
(A) 電阻性電路 (B) 電容性電路
(C) 電感性電路 (D) 純電容電路。

221
( )11. 如圖 (3) 所示,諧振時電流 I = ?
(A) 1A (B) 2A (C) 3A (D) 4A。

圖 (3)
( )12. 如上題圖 (3) 所示,諧振時,電流 IR = ?
(A) 1A (B) 2A (C) 3A (D) 4A。
( )13. 如圖 (4) 中所示,若電路工作在諧振頻率上,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諧振頻率約為 8Hz (B) 等效阻抗 Zt 為 50kΩ
(C) 功率因數為 1 (D) 品質因數為 200。

圖 (4)
( )14. RLC 並聯電路中,R = 1kW,L = 0.5H,C = 200mF,則其諧振頻率
為多少?
(A) 19.52Hz (B) 15.92Hz (C) 195.2Hz (D) 159.2Hz。
( )15. RLC 並聯諧振電路,若諧振頻率為 500kHz,頻寬為 20kHz,諧振
時之阻抗為 1kW,則電阻器 R 為多少?
(A) 1kW (B) 2.5kW (C) 25kW (D) 50kW。
( )16. 如圖 (5) 電路中,並聯諧振電路的頻帶寬度 (BW) 約為多少?
(A) 8Hz (B) 12Hz (C) 16Hz (D) 20Hz。

圖 (5)

222
( )17. 如圖 (6) 所示,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IR 電流為 5A (B) IC 電流為 5A
(C) 總電流 I 為 5A (D) 總阻抗為 6.7W。

圖 (6)

11-3 ( )18. 如圖 (7) 所示電路,諧振之阻抗為多少?


R R 2 + X L2 R 2 + X L2 R 2 + X L2
(A) 2 (B) (C) (D) 。
R + X L2 R XL R

圖 (7)

11-2 ( )19. 對 LC 並聯電路而言,若電感抗 XL 等於電容抗 XC,下列敘述何者


錯誤?
1
(A) 諧振頻率為 α

2π LC
(B) 電路總導納為 0
(C) 電源端輸入電流最大
(D) 當輸入頻率小於諧振頻率時,電路呈電感性。

223
11-3 ( )20. 如圖 (8) 所示電路,發生諧振時,其品質因數 Q 約為多少?
(A) 35 (B) 50 (C) 100 (D) 200。

圖 (8)

二、計算題

1. 如圖 (9) 中所示,為 R-L-C 並聯電路,當電路諧振時,試求諧振頻率 fo


及功率因數 PF 應接近多少?

圖 (9)

2. 在 RLC 串 聯 電 路 中, 已 知 交 流 電 源 的 有 效 值 為 100V,R = 10W,


L = 8mH,C = 6mF,試求電路在諧振時的功率因數及平均功率分別為多
少?

224
12 交流電源
本章目標
1. 了解 1φ 2W 與 1φ 3W 之差異
2. 三相發電機與三相平衡負載之關係
3. 三相負載功率之解析
4. 建立生活用電安全觀念

本章綱要
12-1 單相電源
12-2 三相電源
12-3 電源使用安全
12-1 單相電源
臺灣電力公司目前提供給一般家庭用電為交流電 110V 與 220V,一般家用
電為單相電源,單相電源由發電機一組繞組產生之感應電勢,輸出為僅一正弦
波電壓,相位只有一個,因此稱之為單相 (single-phase) 電源。而依其傳輸線數
目不同又分為單相二線式 (single-phase two-wire system) 與單相三線式 (single-
phase three-wire system) 兩種。

如圖 12-1 為臺灣常見家用電源 110V 插座型式,如圖 12-1(a) 為兩孔式、如


圖 12-1(b) 為三孔式,其之間差異之處為接地線 ( 三孔式圓孔,綠色 ),兩孔式
與三孔式長邊為中性線,短邊為火線。

圖 12-1 臺灣家用電源插座型式

單相二線式
單相二線式,簡寫為 1f 2W,顧名思義即電源為單一相位之交流正弦波電
壓,並由 2 條傳輸線將電力傳送至負載,如圖 12-2 所示。

圖 12-2 中,r2W 為傳輸線內阻,傳輸線分為兩條,一條為火線 (fire wire),


另一條為中性線 (neutral wire),中性線是為了提供電流回流路徑,為使輸配電
各地均保持同電位故將中性線接至大地,在輸電線變壓器處、大樓皆分別接地,
中性線接至接地線確保同電位。

226
Chapter 12 交流電源

圖 12-2 單相二線式

單相三線式
單相三線式,簡寫為 1f 3W,顧名思義即電源為單一相位之交流正弦波電
壓,並由 3 條傳輸線將電力傳送至負載,如圖 12-3 所示。

圖 12-3 單相三線式

如圖 12-3 中,r3W 為傳輸線內阻,傳輸線分為三條,二條為火線,一條為

中性線,而介於兩條火線之間的電壓為 2E ( 忽略傳輸線內阻 )。

227
1f 2W vs. 1f 3W
有兩個相同的負載 (RL) 分別接於 1f 2W 與 1f 3W 電源上,其接法如圖 12-4
所示。

圖 12-4 單相電源負載電路

假設負載消耗功率相同時,則

1. 當傳輸距離相同 (  2 W =  3W )、傳輸線材質與線徑都相同時:

∵  2 W =  3W , ρ 2W = ρ 3W , A2W = A3W
∴ 1f 2W 傳輸線內阻 r2W 等於 1f 3W 傳輸線內阻 r3W
 2W 
( r2 W ρ=
= 2W ρ 3W 3W = r3W )
A2 W A3W

1f 2W 線路損失為

傳輸線電流 I 2 W = I + I = 2 I
=
單一線阻電壓 V2 W I=
2 W r2 W 2 Ir2 W

線損 P2 W = 2 × I 22W × r2 W = 2 × (2 I ) 2 × r2 W = 2 × 4 I 2 × r2 W = 8 I 2 r2 W

1f 3W 線路損失為
由於負載平衡,故中性線電流 IN = 0 A,因此

228
Chapter 12 交流電源

傳輸線電流 I 3W = I
=
單一線阻電壓 V3W I=
3 W r3 W Ir3W
線損 P3W = 2 × I 32W × r3W = 2 × I 2 × r3W = 2 I 2 r3W

因此,當負載消耗相同功率與相同線阻情況下,則

1
(1) 1f 3W 傳輸線電流為 1f 2W 的 。
2
1
(2) 1f 3W 傳輸線電壓為 1f 2W 的 。
2
1
(3) 1f 3W 損失的功率為 1f 2W 的 。
4
2. 當傳輸距離相同,傳輸線總消耗功率相同時:

P2 W = P3W
r2W 1
8 I 2 r2 W = 2 I 2 r3W ⇒ =
r3W 4


利用 R = ρ 得知 1f 2W 與 1f 3W 傳輸線截面積比為
A

A2 W
=4
A3W

因此,傳輸線用銅量為

1f 3W 總用銅量 3 ×1 3
= = = 37.5% (12-1)
1f 2W 總用銅量 2 × 4 8

因 為 1f 2W 有 兩 條 傳 輸 線,1f 3W 有 三 條 傳 輸 線, 故 (12-1) 中 1f 2W 與
1f 3W 傳輸線用銅量分別乘 2 與乘 3。由 (12-1) 中得知 1f 3W 的總用銅量為
1f 2W 的總用銅量的 37.5%。
另外,當 1f 3W 兩端負載相同 ( 負載平衡 ) 時,中性線電流為零;1f 3W 中
性線不得設置過載保護器,因為當負載不平衡時,中性線斷路,將造成某一
負載超過額定電壓而燒毀 ( 範例證明之 )。

229
範例
12-1
有 兩 個 相 同 的 負 載, 接 至 家 用 電 源
1f 3W 110V 中, 線 阻 為 1W, 其 電 路 結
構如圖所示,試求:
(1) I1、I2 及 I0 之值
(2) 線路損失
(3) 負載 A 及 B 之消耗功率為多少?

(1) 利用節點電壓法

110 − V A V A V A − (−110)
= +
1 + 10 1 10 + 1
110 − V A V A V A + 110
= +
11 1 11
110 − V A = 11V A + V A + 110
13V A = 0 ⇒ V A = 0 V
110 − V A 110 − 0
I1 = = = 10 A
11 11
VA 0
I0 =
= =0A
1 1
V + 110 0 + 110
I2 = A = = 10 A
11 11
(2) 導線 1 消耗功率 P1l = I12 × 1 = 10 2 × 1 = 100 W
導線 0 消耗功率 P0l = I 02 × 1 = 0 2 × 1 = 0 W
導線 2 消耗功率 P2l = I 22 × 1 = 10 2 × 1 = 100 W
線路損失為 P1l + P0l + P2l = 100 + 0 + 100 = 200 W

(3) PA = I12 × R A = 10 2 × 10 = 1000 W


PB = I 22 × RB = 10 2 × 10 = 1000 W
由上述證明,當負載平衡時,中性線電流為零

立即
單相三線式電源系統,當 A ( 電流 IA)、B ( 電流 IB) 兩側負載平衡時,則中性線
練習
電流 IN = ?

230
Chapter 12 交流電源

範例
12-2
如圖所示,若負載 A 的規格為 100V/400W,負載 B 的規格 100V/200W,試求:
(1) A、B 兩負載的平均消耗功率為多少?
(2) IA、IB、IN 為多少?
(3) 若中性線 (N) 斷路,則會有何種現象出現?

(1) V AN = 100 V , VBN = 100 V


依負載 A、B 規格分別為 100V/400W 與 100V/200W,故
負載 A 消耗功率為 400W、負載 B 消耗功率為 200W

PA 400 PB 200
IA
(2) = = IB =
= 4 A ,= =2A
V AN 100 VBN 100
依克希荷夫電流定律 (KCL)

IN = I A − IB = 4 − 2 = 2 A
2
V AN 100 2
(3) R A = = = 25 Ω
PA 400
2
VBN 100 2
RB = = = 50 Ω
PB 200

當中性線斷路時,

V AB 100 + 100 8
I A = IB = = = A
R A + RB 25 + 50 3

231
此時負載 A 電壓降為

8
V AN = I A × R A = × 25 = 66.67 V ,小於額定電壓 100V
3
負載 B 電壓降為

8
VBN = I B × RB = × 50 = 133.33 V ,大於額定電壓 100V
3
故負載 B 將會燒毀
上述證明,中性線不可當作過載保護,當負載不平衡時,其中一負載將
會超過額定電壓而燒毀。

立即
如圖所示,單相三線式電路,若中性線斷線,會有何結果?
練習

232
Chapter 12 交流電源

隨堂練習

1. 單相電源 1f 3W 與 1f 2W,假設負載消耗功率、傳輸距離、傳輸線材質與線徑都

相 同 時,1f 3W 傳 輸 線 電 壓 為 1f 2W 的 ;1f 3W 傳 輸 線 電 流 為 1f 2W

的 ;1f 3W 損失的功率為 1f 2W 的 。

2. 單相電源 1f 3W 與 1f 2W,當傳輸距離相同,傳輸線總消耗功率相同時,1f 3W 的

總用銅量較 1f 2W 的總用銅量節省 %。

3. 如圖中所示之電路,三條線電阻各為 1W,負載各為 99W,則 I1 = A、

IN = A、I2 = A。

233
12-2 三相電源
當一組線圈置於磁場中旋轉,切割磁力線,將會輸出一正弦波電壓,同理,
放置三組線圈於磁場中,每組線圈相互間隔 120°,當這三組線圈旋轉切割磁力
線時 ( 如圖 12-5),此發電機將輸出三組正弦波電壓,且正弦波電壓彼此相位差
120°( 如圖 12-6),另有三相發電機將線圈當成定子,磁鐵當轉子,旋轉磁場,
同樣也會產生三組彼此相位差 120° 之正弦波電壓。

圖 12-5 三相發電機示意圖

圖 12-6 三相電壓波形圖與相量圖

234
Chapter 12 交流電源

12-2-1 三相電源電壓
圖 12-6(a) 得知由三相發電機輸出之電壓波形彼此相位差 120°,我們將此三
組交流正弦波命名為 A、B、C,以 A 相為參考基準,因此,定義電壓 eA 相位為 0°,
電壓 eB 相位為 - 120°,電壓 eC 相位為 120°,而此三相電壓波形瞬時表示式為

e A (t ) = Vm sin (ωt )
eB (t ) = Vm sin (ωt − 120°)
eC (t ) = Vm sin (ωt + 120°)

其相量表示式為

E A = V ∠0°
E B = V ∠ − 120°
EC = V ∠120°

綜合上述,三相電源具有以下特性:
1. 三相的電壓大小、頻率及週期皆相同。
2. 三個電壓相位差皆為 120°。
3. 三個相位任意瞬時電壓之相量和為零。
【證明】

E A + E B + EC = V + V (cos (−120°) + j sin (−120°)) + V (cos (120°) + j sin (120°))


1 3 1 3
=V − V − j V− V+j V =0
2 2 2 2

235
12-2-2 相序

三相發電機以逆時針方向旋轉時,各相繞組通過某個點的順序稱之為相序
(phase sequence)。當三相電源接至三相電動機時,相序接法就顯得相對重要,
接錯時,電動機旋轉方向相反,但嚴重時有可能造成電動機燒毀。

正相序

三相發電機以逆時針旋轉時,各相繞組通過某個點的順序,依序為 A → B
→ C,稱此為正相序 (positive phase sequence)( 如圖 12-7)。由於旋轉為圓周運
動,通過某點順序 A → B → C → A → B → C,因此,相序 B → C → A 與 C →
A → B 皆為正相序。

圖 12-7 正相序波形與相量圖

236
Chapter 12 交流電源

逆相序
三相發電機以逆時針旋轉時,各相繞組通過某個點的順序,依序為 C → B
→ A,稱此為逆相序 (reverse phase sequence)( 如圖 12-8)。由於旋轉為圓周運動,
通過某點順序 C → B → A → C → B → A,因此,相序 B → A → C 與 A → C →
B 皆為逆相序。

圖 12-8 逆相序波形與相量圖

範例
12-3
有一三相發電機各相電壓為 200V,頻率 50Hz,相序為 ABC,若以 A 相為參考
基準,試求三相發電機之正弦波瞬時表示式。

相序為 ABC,表示為正相序

=Vm 2 Vrms 200 2 V


=
ω = 2π f = 2π × 50 ≈ 314 rad/s

e A (t ) = 200 2 sin 314t V


eB (t ) = 200 2 sin (314t − 120°) V
eC (t ) = 200 2 sin (314t + 120°) V

立即
同本範例之條件,若相序為 CBA,以 B 相為參考基準,試求各相電壓相量式。
練習

237
12-2-3 三相發電機的連接
三相接線 (three-phase connection) 為三相電源系統中的連接方式,而三相發
電機共有三個繞組、六個接點,依其接線方式可分為 Y 型與△型兩種,其特性
說明如下。

1. Y 型連接
Y 型是將各相繞組的其中一端點連接至同一點,此共通點稱為中性點
(neutral point),各相繞組另一端接頭接至負載,此種接法像英文字母「Y」,
因此,此接法稱為 Y 型或星型連接,如圖 12-9 所示。Y 型連接有三個輸出
接線加一個中性接線,故又可稱為三相四線 (3f 4W) 發電機。

圖 12-9 三相發電機 Y 型連接圖

(1) 電壓
① 相電壓 (phase voltage):在各繞組線圈上的端電壓稱為相電壓,符號

為 VP。如圖 12-9 所示,三個相電壓分別為 E AN 、 E BN 、 ECN 。


② 線電壓 (line voltage):任二繞組線圈外部接線之間的電壓稱為線電壓,

符號為 VL。如圖 12-9 所示,三個線電壓分別為V AB 、VBC 、VCA 。

238
Chapter 12 交流電源

③ 相電壓與線電壓之間的關係:

1 正相序:我們以相電壓 A 相為參考基準,將相電壓 A 相位定義為


0°,則相電壓 B 相位為 - 120°、相電壓 C 相位為 120°,相量表示
為 E AN = VP ∠0° 、 E BN = VP ∠ − 120° 、 ECN = VP ∠120° , 其 相 量 圖
如圖 12-10 所示。
如圖 12-9 所示之電路圖,A、B 間線電壓為

V AB = E AN − E BN = E AN + (− E BN )
= VP ∠0° − VP ∠ − 120°
= VP − VP (cos (−120°) + j sin (−120°))
 1 3 3 3
= VP − VP  − − j  = VP + j VP
 2 2  2 2
 3 1
= 3 VP  + j 
 2 2

= 3 VP ∠30° ( V AB 領先 E AN 30°)
同理可證

VBC = E BN − ECN = 3 VP ∠ − 90° ( VBC 領先 E BN 30°)

VCA = ECN − E AN = 3 VP ∠150° ( VCA 領先 ECN 30°)

圖 12-10 Y 連接正相序相電壓與線電壓相量圖

239
2 逆相序:我們以相電壓 A 相為參考基準,將相電壓 A 相位定義為
0°,則相電壓 B 相位為 120°、相電壓 C 相位為 - 120°,相量表示

為 E AN = VP ∠0° 、 E BN = VP ∠120° 、 ECN = VP ∠ − 120° 其相量圖如


圖 12-11 所示。

如圖 12-9 所示之電路圖,A、B 間線電壓為

V AB = E AN − E BN = E AN + (− E BN )
= VP ∠0° − VP ∠120°
= VP − VP (cos (120°) + j sin (120°))
 1 3
= VP − VP  − + j 
 2 2 

3 3  3 1
= VP − j VP = 3VP  −j 
2 2  2 2

= 3VP ∠ − 30° ( V AB 落後 E AN 30°)


同理可證

VBC = E BN − ECN = 3 VP ∠90° ( VBC 落後 E BN 30°)

VCA = ECN − E AN = 3 VP ∠ − 150° ( VCA 落後 ECN 30°)

圖 12-11 Y 連接逆相序相電壓與線電壓相量圖

240
Chapter 12 交流電源

綜合上述,我們可得知三相發電機 Y 連接相電壓與線電壓關係為

① 線電壓大小為相電壓大小的 3 倍。

VL = 3 VP (12-2)

② 相位關係:正相序,各相線電壓領先相對應之相電壓 30° ( 例:V AB


領先 E AN 30°);逆相序,各相線電壓落後相對應之相電壓 30° ( 例:
V AB 落後 E AN 30°)。

(2) 電流
① 相電流 (phase current):流經各相繞組線圈之電流稱之為相電流,符

號為 IP,如圖 12-9 所示,其相電流分別為 I a 、 I b 、 I c 。


② 線電流 (line current):流經三相發電機各相繞組的外部傳輸線上之電

流稱之為線電流,符號為 IL,如圖 12-9 所示,其線電流分別為 I A 、


I B 、 IC 。
③ 相電流與線電流之關係:由圖 12-9 電路結構中可得知,各繞組與外
部傳輸線呈串聯關係,故各相之相電流等於相應線電流 (IP = IL),且
各相電流相差 120°,即

I a = I A ; Ib = I B ; Ic = IC (12-3)

241
範例
12-4
有一台三相發電機 Y 連接正相序,若已知V AB = 220 3∠30° V ,試求:
(1) 線電壓VBC 及VCA 之值;(2) 相電壓 E AN 、 E BN 及 ECN 為多少?

(1) 由於各相序彼此相差 120°,而正相序 A 相領先 B 相 120°,C 相領先 A


相 120°,故線電壓

VBC = 220 3∠ − 90° V ,VCA = 220 3∠150° V

(2) 正相序中各相線電壓領先相應相電壓 30°,且線電壓大小為相電壓大小

之 3 倍,因此,相電壓

E AN = 220∠0° V , E BN = 220∠ − 120° V , ECN = 220∠120° V

立即
練習 一台三相發電機相序為 ACB,Y 連接,若已知 A 相電壓 E AN = 200∠0° V,試求:
線電壓V AB 、VBC 、VCA 為多少?

2. △型連接
△型連接是將各繞組頭尾相接,形成一個封閉迴路,形狀像三角形一
般,故稱為△型連接,而從三角形各頂點處接線至負載,如圖 12-12 所示,
因此,此種發電機又可稱為三相三線 (3f 3W) 發電機。

圖 12-12 三相發電機△型連接圖

242
Chapter 12 交流電源

(1) 電壓
① 相電壓:在各繞組線圈上的端電壓稱為相電壓,符號為 VP。如圖

12-12 所示,三個相電壓分別為 E A 、 E B 、 EC 。
② 線電壓:任二繞組線圈外部接線之間的電壓稱為線電壓,符號為

VL。如圖 12-12 所示,三個線電壓分別為V AB 、VBC 、VCA 。


③ 相電壓與線電壓之關係:由於相電壓與線電壓並聯之故,所以△連接
的線電壓等於相電壓 (VL = VP),且各相電壓相差 120°,即

V AB = E A ; VBC = E B ; VCA = EC (12-4)

(2) 電流
① 相電流:流經△型各相繞組之相電流,如圖 12-12 所示,相電流分別

為 I a 、 Ib 、 Ic 。
② 線電流:流經三相發電機接至負載之傳輸線上電流,如圖 12-12 所示,

線電流分別為 I A 、 I B 、 I C 。
③ 相電流與線電流之關係
1 正相序:假設以 A 相為參考基準,則各相電流相量式為:A 相電

流 I a = I P ∠0° ,B 相電流 I b = I P ∠ − 120° ,C 相電流 I c = I P ∠120°


,其相量圖如圖 12-13 所示,而圖 12-12 所示之電路圖,依 KCL
求 A 相線電流為

I A = I a − I c = I a + (− I c ) = I P ∠0° − I P ∠120°
= I P − I P (cos (120°) + j sin (120°))
 1 3
= I P − I P  − + j 
 2 2 

3 3  3 1
= IP − j I P = 3 I P  − j 
2 2  2 2

= 3 I P ∠ − 30° ( I A 落後 I a 30°)

243
同理可證

I B = 3 I P ∠ − 150° ( I B 落後 I b 30°)
I C = 3 I P ∠90° ( I C 落後 I c 30°)

圖 12-13 △連接正相序相電流與線電流相量圖

2 逆 相 序: 同 樣 地 假 設 以 A 相 為 參 考 基 準, 則 各 相 電 流 相 量 式

為:A 相 電 流 I a = I P ∠0° ,B 相 電 流 I b = I P ∠120° ,C 相 電 流


I c = I P ∠ − 120° ,其相量圖如圖 12-14 所示,而圖 12-12 所示之電
路圖,依 KCL 求 A 相線電流為

I A = I a − I c = I a + (− I c )
= I P ∠0° − I P ∠ − 120°
= I P − I P (cos (120°) + j sin (−120°))
 1 3
= I P − I P  − − j 
 2 2 

3 3
= IP + j IP
2 2
 3 1
= 3 I P  + j 
 2 2

= 3 I P ∠30° ( I A 領先 I a 30°)

244
Chapter 12 交流電源

同理可證

I B = 3 I P ∠150° ( I B 領先 I b 30°)
I C = 3 I P ∠ − 90° ( I C 領先 I c 30°)

圖 12-14 △連接逆相序相電流與線電流相量圖

綜合上述,我們可得知三相發電機△連接相電流與線電流關係為

① 線電流大小為相電流大小的 3 倍。

IL = 3 IP (12-5)

② 相位關係:正相序,各相線電流落後相對應之相電流 30° ( 例: I A
落後 I a 30°);逆相序,各相線電流領先相對應之相電流 30° ( 例:
I A 領先 I a 30°)。

245
範例
12-5
有一個三相發電機△連接,其相序為 ABC,已知相電流 I a = 20∠0° A ,試求:
各線電流 I A 、 I B 、 I C 之值為多少?

相序為 ABC →表示為正相序


線電流 = 3 相電流
各相線電流落後相對應之相電流 30°
∴線電流

I A = 20 3∠ − 30° A
I B = 20 3∠ − 150° A
I C = 20 3∠90° A

立即
練習 有一個三相發電機△連接,其相序為 ABC,已知相電壓 E A = 200∠0° V ,試求各
線電壓V AB 、VBC 、VCA 之值為多少?

12-2-4 三相負載

三相負載依其連接方式,可分為 Y 型與△型。當三相負載中各相阻抗均相
等時,則稱為交流三相平衡負載。每相負載的電流、電壓與功率也會相等;三
相負載的相電壓、線電壓、相電流與線電流的定義均與三相電源相同,且其電
壓與電流特性亦完全相同。而就電源與負載連接方式可分為 Y-Y、△ -Y、Y- △
與△ - △四種。

246
Chapter 12 交流電源

1. 三相平衡 Y 型負載
三相電源 Y 連接與△連接至三相平衡 Y 型負載,其接線電路圖如圖
12-15 所示。

圖 12-15 三相電源 - 三相 Y 型負載

Y 型負載電路特性如下:
(1) 電壓

負載為 Y 連接,所以線電壓 = 3 相電壓 ( VL = 3 VP ),正相序時,


各相線電壓領先相應之相電壓 30°。

247
(2) 電流
Y 連接之線電流 = 相電流 (IL = IP)。
(3) 三相總平均功率 P
平均功率又稱有效功率或實功率。三相總平均功率為各相平均功率
之和,由於三相負載平衡,故求出其中一相之平均功率再乘以 3,即可
求得三相總平均功率。

三相總平均功率 P = 3VPIP cos q (12-6)

因為 VL = 3 VP,IL = IP,將其代入 (12-6) 得

VL
=
三相總平均功率 P 3= I L cos q 3 VL I L cos q (12-7)
3

而 (12-6) 與 (12-7) 中的 θ 角為負載的相電壓 (VP) 與相電流 (IP) 之間的相


位差。
(4) 三相總虛功率 Q
虛功率又稱為無效功率。三相總虛功率為各相虛功率之和,由於三相
負載平衡,故求出其中一相之虛功率再將其乘以 3,即可求得三相總虛
功率。

三相總虛功率 Q = 3VP I P sin q (12-8)

因為 VL = 3 VP,IL = IP,將其代入 (12-8) 得

VL
=
三相總虛功率 Q 3= I L sin q 3 VL I L sin q (12-9)
3

q 角為負載的相電壓 (VP) 與相電流 (IP) 之間的相位差。

248
Chapter 12 交流電源

(5) 三相總視在功率 S
求得其中一相之視在功率後,再乘以 3 即可得到三相總視在功率。

三相總視在功率 S = 3VP I P (12-10)

因為 VL = 3 VP,IL = IP,將其代入 (12-10) 得

VL
=
三相總視在功率 S 3= IL 3 VL I L (12-11)
3

(6) 功率因數 PF
功率因數的定義為平均功率對視在功率的比值,因此

P R
=
三相負載功率因數 PF = cos q = (12-12)
S Z

q 角為負載的相電壓 (VP) 與相電流 (IP) 之間的相位差,Z 為單一相的阻抗,


R 為 Z 中的電阻值。

範例
12-6
如圖所示,試求:
(1) VAO
(2) IP
(3) IL
(4) P 之值為多少?

249
(1) ∵ Y 連接,VL = 3 VP,線電壓 VL = 200V
200
∴相電壓 V AO
= V=
P V
3
200
VP V AO 3 10
(2) 相電流 I=
P = = = A
R R 20 3
10
(3) 線電流 I=
L I=
P A
3
(4) 功率 P = 3VP I P cos q

VP2
I P2 R cos q 3
= 3= cos q
R
200 10
= 3× × × cos 0° = 2000 W
3 3

立即
同本範例之條件,試求:(1) 無效功率 Q;(2) 功率因數 PF。
練習

範例
12-7
Y-Y 接法,如圖所示為 3f 4W 供電系統 Z L = 3 + j 4 Ω ,試求:
(1) 線電壓V AB 、VBC 、VCA 之值;(2) V AN 之值;(3) I A 、 I B 、 I C 之值;
(4) I N 之值;(5) PF;(6) P 之值

250
Chapter 12 交流電源

圖中三相發電機為正相序,因此,各線電壓領先相應相電壓 30°,

且 VL = 3 VP
(1) 線電壓V AB = 120 3∠30° V
VBC = 120 3∠ − 90° V
VCA = 120 3∠150° V
(2) V AN = Vao = 120∠0° V
(3) Y 連接,線電流 = 相電流

Z L = 3 + j 4 = 5∠53.1° Ω
V AN 120∠0°
IA = = = 24∠ − 53.1° A
Z L 5∠53.1°

各線電流彼此相位差 120°,且大小相等,故

I B = 24∠ − 173.1° A
I C = 24∠66.9° A

(4) 由於三相負載平衡,故中性線電流為零

I N = I A + I B + IC = 0 A
(5) 功率因數 PF = cos q = cos(53.1°) = 0.6

(6) 有效功率 P = 3I P2 R = 3 × 24 2 × 3 = 5184 W

立即
練習 如圖所示, I1 、 I 2 、 I 3 為多少?

251
範例
12-8
如圖所示為 3f 3W △ -Y 連接供電系統,Y 型負載 Z = 10∠30° Ω ,試求:
(1) 線電壓V AB 、VBC 、VCA ;(2) PF;(3) P。

(1) 相電壓Van = I a Z = (20∠0°)(10∠30°) = 200∠30° V


Y 連接,由圖中可發現相序為正相序,各線電壓領先相應相電壓 30°

且 VL = 3 VP,故線電壓
V AB = 200 3∠60° V
VBC = 200 3∠ − 60° V
VCA = 200 3∠180° V
3
(2) 功率因數 PF = cos q = cos 30° =
2
(3) 有效功率 P = 3VP I P cos q = 3 × 200 × 20 × cos 30° = 6 3 kW

立即
同本範例之條件,試求無效功率 Q 與視在功率 S 為多少?
練習

252
Chapter 12 交流電源

2. 三相平衡△型負載
三相電源 Y 連接與△連接至三相平衡△型負載,其接線電路圖如圖
12-16 所示。

圖 12-16 三相電源 - 三相△型負載

△型負載電路特性如下:
(1) 電壓
負載為△連接,所以線電壓 = 相電壓 (VL = VP)。
(2) 電流
△連接之線電流 = 3 相電流 (IL = 3 IP),正相序時,各相線電流落後
相應之相電流 30°。

253
(3) 三相總平均功率 P
平均功率又稱有效功率或實功率。三相總平均功率為各相平均功率
之和,由於三相負載平衡,故求出其中一相之平均功率再乘以 3,即可
求得三相總平均功率。

三相總平均功率 P = 3VP I P cos q (12-13)

將 VL = VP , I L = 3 I P 代入 (12-13) 得

I
=
三相總平均功率 VL L cos q
P 3= 3 VL I L cos q (12-14)
3

q 角為負載的相電壓 (VP) 與相電流 (IP) 之間的相位差。


(4) 三相總虛功率 Q
虛功率又稱為無效功率。三相總虛功率為各相虛功率之和,由於三
相負載平衡,故求出其中一相之虛功率再將其乘以 3,即可求得三相總
虛功率。

三相總虛功率 Q = 3VP I P sin q (12-15)

因為 VL = VP , I L = 3 I P ,將其代入 (12-15) 得

I
=
三相總虛功率 VL L sin q
Q 3= 3 VL I L sin q (12-16)
3

q 角為負載的相電壓 (VP) 與相電流 (IP) 之間的相位差。


(5) 三相總視在功率 S
求得其中一相之視在功率後,再乘以 3 即可得到三相總視在功率。

三相總視在功率 S = 3VP I P (12-17)

254
Chapter 12 交流電源

因為 VL = VP , I L = 3 I P ,將其代入 (12-17) 得

I
=
三相總視在功率 VL L
S 3= 3 VL I L (12-18)
3

(6) 功率因數 PF
功率因數的定義為平均功率對視在功率的比值,因此

P R
=
三相負載功率因數 PF = cos q = (12-19)
S Z

q 角為負載的相電壓 (VP) 與相電流 (IP) 之間的相位差,Z 為單一相的阻抗,


R 為 Z 中的電阻值。

範例
12-9
如圖所示,試求:
(1) IP
(2) IL
(3) P
(4) Q 之值為多少?

VP 200
(1) 相電流 I=
P = = 10 A
R 20
=
(2) △連接, IL 3 I P 10 3 A
=
(3) 有效功率 P = 3VP I P cos q = 3 × 200 × 10 × cos 0° = 6000 W
(4) 無效功率 Q = 3VP I P sin q = 3 × 200 × 10 × sin 0° = 0 VAR

立即
同本範例之條件,試求視在功率 S 及功率因數 PF 為多少?
練習

255
範例
12-10
如圖所示為 3f 3W Y- △連接供電系統, Z L = 6 + j8 Ω ,試求:
(1) 線電壓V AB 、VBC 、VCA ;(2) I a 之值;(3) 線電流 I A 、 I B 、 I C ;(4) PF。

1. 以發電機角度來看,Y 連接發電機之線電壓 = 3 相電壓


2. 就相序部分,可觀察出該發電機相序為正相序,故各線電壓領先相應之
相電壓 30°
(1) 線電壓

V AB = 200 3∠30° V ;VBC = 200 3∠ − 90° V ;VCA = 200 3∠150° V


(2) Z L = 6 + j8 = 10∠53.1° Ω
利用歐姆定律求得負載端相電流

V AB 200 3∠30°
Ia = = = 20 3∠ − 23.1° A
ZL 10∠53.1°
(3) 因為△連接且正相序,所以線電流 = 3 相電流及各線電流落後相應
之相電流 30°

I A = 60∠ − 53.1° A ; I B = 60∠ − 173.1° A ; I C = 60∠66.9° A


(4) 功率因數 PF = cos q = cos 53.1° = 0.6

立即
同本範例之條件,試求有效功率 P、無效功率 Q 及視在功率 S 為多少?
練習

256
Chapter 12 交流電源

範例
12-11
△ - △連接,如圖所示,若 Z L = 10∠30° Ω ,試求:
(1) V AB 、VBC 、VCA ;(2) 線電流 I A 、 I B 、 I C 之值;(3) PF;(4) P 為多少?

1. 相序部分,觀察發電機相序為正相序,各線電流落後相應之相電流 30°

2. △連接,線電壓 = 相電壓,線電流 = 3 相電流


(1) 線電壓V AB = 100∠0° V ,VBC = 100∠ − 120° V ,VCA = 100∠120° V
V AB 100∠0°
(2) 相電流 I a = = = 10∠ − 30° A
Z L 10∠30°
線電流 I A = 10 3∠ − 60° A
各線電流彼此之間大小相等且相位差為 120°
I B = 10 3∠ − 180° A
I C = 10 3∠60° A
3
(3) 功率因數 PF = cos q = cos 30° = = 0.866
2
(4) 有效功率 P = 3VP I P cos q = 3 × 100 × 10 × cos 30° = 1500 3 W

立即
同本範例之條件,試求無效功率 Q 及視在功率 S 為多少?
練習

257
隨堂練習

1. 三相發電機轉子以逆時針方向旋轉時,各繞組通過一固定點之順序為 BAC,稱為
相序。

2. 三相平衡系統,負載 Y 型接法, Z L = 3 + j 4 Ω ,線電壓為 173.2V,試求:


(1) P = W。
(2) Q = VAR。
(3) S = VA。
(4) PF = 。

3. △型電路,其線電壓與相電壓相等,線電流等於 倍相電流。
4. 三相電源 Y 連接型式,逆相序,各線電壓相位為相應相電壓相位 度。

5. 如圖所示之電路, Z = 20∠53° Ω ,則其線電流 I A = A,

IB = A, I C = A;有效功率 P = W,

無效功率 Q = VAR,視在功率 S = VA,


功率因數 PF = 。

258
Chapter 12 交流電源

12-3 電源使用安全
常見的電氣災害類型有感電災害、電弧灼傷、電氣火災、靜電危害、雷
擊……等,上述電氣災害會危及生命安全及設備的損壞。

觸電可能引發心臟停止跳動、停止呼吸、窒息、觸電後無法鬆脫…等危及
生命之情事,因此,用電安全問題更是刻不容緩,唯有養成正確用電習慣,才
能有效防止意外的發生。

依第三章對於電路電流的解釋,只要電路形成迴路就會有電流產生,人之
所以會觸電就是這個道理,如圖 12-17 所示,當手碰觸到電線 ( 火線 ),同時腳
接觸大地,此時,電路經由人體形成迴路而產生電流,而通過人體電流大小可
V
透過歐姆定律 ( I = ) 得知,人體電阻在皮膚乾燥時較潮濕時高,這也就是為
R
什麼潮濕時容易觸電的原因。

圖 12-17 電流通過人體路徑圖

259
無論直流或交流電流通過人體,都會對人體造成影響,除了通過電流大小
之外,如:感電的時間長短、通過人體的部位、個人體質…等因素,如表 12-1
所示,表示不同的電流值對人體有不同的影響。

表 12-1 電流對人體的影響

電流值 (mA)

感電之影響 直流 60Hz 之交流 1kHz 之交流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最小感知電流,會
5.2 3.5 1.1 0.7 12 8
有微微刺痛感

不會感覺痛苦,肌
9 6 9 6 55 37
肉仍可自由活動

會感覺痛苦,肌肉
62 41 16 10.5 75 50
仍可自由活動

會感覺痛苦,肌肉
90 60 23 15 94 63
僵直,呼吸困難

有心室顫動的可能 500 500 100 100 500 500

一般生活用電安全須知說明如下:

一、電器的裝置
1. 燈泡或其他易產生熱的電器,勿靠近易燃物品。
2. 用電不超過電線允許負荷電流。

260
Chapter 12 交流電源

3. 增設大型電器時,應檢查現有室內配線或是電錶再行使用。
4. 勿自行接臨時線路或任意增設燈泡或插座。
5. 勿利用分接插座同時使用多項電器;高耗能的電器,不能同時插在同一條
延長線上使用,如圖 12-18 所示,負荷量計算方式如第一章說明。

圖 12-18 勿將多個高耗能電器插在同一延長線上使用

6. 設置漏電斷路器,並確實將電器外殼接地,以免感電之傷害。

261
二、日常使用

1. 使用電器時,請遠離易燃物品,以免引起火災。
2. 使用過久的電器內部容易積灰塵,易使絕緣劣化而產生漏電,或是配線被
老鼠破壞,而產生火花引起燃燒,故必需定期維護檢查。
3. 隨時檢查電熱水器自動調節裝置是否損壞,以免因為高熱引起爆炸。
4. 勿讓小孩接近或玩弄電器,未使用之插座最好加護蓋,以免觸電或是引起
火災。
5. 插頭請務必插牢,若只插一半或沒插到底,插頭接點容易接觸到導體而造
成短路,因而引起電線走火。
6. 外出時,關閉電器,以免發生火警。

三、故障排除
1. 當電器發生故障時,首先將電源關閉,即刻修理,以免短路而引起火災。
2. 室內配線老舊、電線外部絕緣破損或插座損壞,應立即修理與更換。
3. 拔插頭時,應手握插頭拔下,不可直接拉電線拔除,易造成內部電線斷裂,
如圖 12-19 所示。而斷裂部分尚有接觸或斷裂不完全之處,整條電源線在此

處的電阻值會最大 ( R = ρ
),電流流經此處容易產生熱,另外,勿將使
A
用中的電線綑綁以免產生熱而導致火災。

圖 12-19 手握插頭拔除方式

262
Chapter 12 交流電源

4. 潮濕的手勿接觸電器設備,以免觸電,因為手潮濕時人體電阻下降,流經人
體之電流也越大。
5. 電線走火時,應立即切斷電源,請勿以水或其他易傳導電的液體潑灑滅火,
以免導電。
6. 當有人觸電時,首先應先把電源切斷或使用絕緣棒 ( 木材、木棒……等絕緣
物 ) 將附著於觸電者身上之電線移開,切記勿赤手將傷者拉開。

總之,對於用電的安全不可掉以輕心,雖然電為人類帶來生活的便利,但
使用不甚可是會釀成災害的,除了養成良好節約能源習慣外,同時亦可避免電
氣災害之發生。

隨堂練習

1. 人體電阻在皮膚潮濕時較乾燥時 ,故於皮膚 ( 乾燥、潮濕 )


時較容易發生觸電。
2. 未使用的插座最好要加 ,以免小孩玩弄而發生觸電。
3. 拔插頭時,應手握 拔下,不可直接拉電線拔除,以免造成內部電線
斷裂。

263
自 我評量
一、選擇題

12-1 ( )1. 單相二線制 (1φ 2W) 交流供電系統,供應交流 110V 負載。若改為


單相三線制 (1φ 3W) 供電,在負載不變且負載分配平衡,以及相同
傳送距離與相同線路損失之條件下,1φ 3W 之每條電源傳輸導線截
面積應為 1φ 2W 每條電源傳輸導線截面積的多少倍?
(A) 0.25 倍 (B) 0.375 倍 (C) 0.625 倍 (D) 2 倍。
( )2. 如 圖 (1) 所 示 之 電 路, 若 兩 電 阻 負 載 的 功 率 分 別 為 440W 及
220W,則電流 IN 為多少?
(A) 1∠180° A (B) 2∠0° A (C) 3∠180° A (D) 6∠0° A。

圖 (1)

( )3. 如圖 (2) 中所示之電路,三條線電阻各為 1Ω,負載各為 99Ω,則


導線共損耗多少功率?
(A) 1W (B) 2W (C) 3W (D)4W。

圖 (2)

266
( )4. 單相三線式電源系統,當 A ( 電流 I A )、B ( 電流 I B ) 兩側負載平
衡時,則中性線電流 I N ?
(A) 0 (B) I B (C) I A (D) | I A | + | I B | 。
12-2 ( )5. 某一平衡三相 Y 接發電機,若相電壓為 220V,則其線電壓為
(A) 73.33V (B) 127V (C) 220V (D) 381V。
( )6. 有一台三相 Y 連接發電機,相序為 abc,已知 a 相電壓
Vao = 100∠0° V ,求線電壓 Vab = ?

(A) 100 3∠30° V (B) 100 3∠90° V


(C) 100 3∠150° V (D) 100 3∠270° V 。
( )7. 下列有關平衡三相電壓的敘述,何者正確?

(A) 三相電壓的相位角均相同
(B) 三相電壓的瞬時值總和可以不為零
(C) 三相電壓的大小均相同
(D) 三相電壓的波形可以不相同。
( )8. 三 相 平 衡 Y 接 負 載, 每 相 之 阻 抗 為 10∠30° Ω, 若 線 電 壓 為
220V,則總功率為
(A) 1397W (B) 4192W (C)4840W (D) 14520W。
( )9. 三相四線式平衡 Y 接負載,每相阻抗為 3 + j4 歐姆,線電壓為

200 3 V,則中性線電流為
(A) 0 A (B) 40 A (C) 40 3 A (D) 80 A。
( )10. 一個功率因數為 0.9 滯後的三相 5 馬力電動機,接至一線電壓為
240V 的三相電源,試計算其線電流
(A) 6.97 A (B) 7.97 A (C) 8.97 A (D) 9.97A。
( )11. Y 連接三相負載,若改為△連接,則其功率將
1
(A) 不變 (B) 為原功率的 倍
3
1
(C) 為原功率的 倍 (D) 為原功率的 3 倍。
3

267
( )12. 某三相平衡電路之總實功率 P 為 1000W,線電壓為 220V,功率因
數為 0.8,則三相視在功率為多少伏安?
(A) 600 (B) 800 (C) 1000 (D) 1250。
12-3 ( )13. 關於家庭「用電安全」的敘述何者錯誤?
(A) 一般家用的雙孔插頭內,分別接到火線與中性線上
(B) 一般家用的 110V 三孔插頭,除了分別連接火線與中性線外,
另一孔是接地線的接頭並與電器的外殼連接
(C) 燈泡或其他易產生熱的電器,靠近易燃物品無所謂
(D) 電線絕緣皮破損時,容易造成導線短路,引起電線走火。
( )14. 當人員發生觸電時應
(A) 先將人直接拉開再切斷電源 (B) 先檢查觸電原因
(C) 先報警再救人 (D) 先切斷電源再救人。
( )15. 電器產品外殼裝置接地線之目的為
(A) 防止電擊 (B) 降低電路阻抗
(C) 增加電流 (D) 節電。
( )16. 潮濕時的皮膚電阻相較乾燥時
(A) 高 (B) 相等 (C) 低 (D) 不變。

268
12-1 ( )17. 如圖 (3) 所示之 1φ 2W 與 1φ 3W 供電系統,其中每一配電線路的等
效電阻為 r,單一負載皆為 1kW。若 1φ 2W 系統供電之配電線路損
失為 P2W,1φ 3W 系統供電之配電線路損失為 P3W,則下列敘述何
者正確?
(A) P3W = 4P2W (B) P3W = 3P2W
(C) P3W = 0.5P2W (D) P3W = 0.25P2W。

圖 (3)

12-2 ( )18. 如圖 (4) 所示電路,試求三相平均功率為


(A) 2200W (B) 7250W (C) 7500W (D) 8000W。

圖 (4)

269
( )19. 三相平衡電路,電源側△接,其線電壓為100 3 V,負載側 Y 接,
其每相阻抗為 3 + j4 ,則此電路之線電流為

(A) 20 A (B) 20 3 A (C) 60 A (D) 60 3 A 。

( )20. 一△連接平衡負載,線電壓為 200V,平均功率為 4800W,cos θ =


0.8 滯後,則每相阻抗為
(A) 16 + j12 Ω (B) 13 + j17.3 Ω (C) 13 − j17.3 Ω (D) 16 − j12 Ω。

二、計算題

1. 如圖 (5) 所示之電路,若兩電阻負載
的功率分別為 440W 及 220W,試求
流 經 440W 與 220W 電 阻 之 電 流 分
別為多少?

圖 (5)

2. 某三相平衡負載之線電壓有效值為 200V,線電流有效值為 10A,負載之


功率因數為 0.8 落後,則其負載的總視在功率 S 與總實功率 P 各為何?

3. 如圖 (6) 所示之電路 Z = 20∠53° Ω ,試求;


(1) 線 電 流 I C 之
值為多少?
(2) 功 率 因 數 PF
為多少?

圖 (6)

270
4. 如圖 (7) 所示之三相電路,若三相發電機以正相序供電給負載,已知電

壓有效值Van = 100∠0° V ,試求:(1) 線電壓 VAB 、 VBC 、 VCA ;(2) 總平均


功率 P;(3) 總虛功率 Q;(4) 總視在功率 S;(5) 功率因數 PF。

圖 (7)

5. 如圖 (8) 所示 Y 型電路,請問其等值△電路中 Z A 為多少 Ω ?

圖 (8)

271
附錄
本章綱要
附錄一 中英名詞對照表
附錄二 參考文獻
附錄一 中英名詞對照表

A inductive susceptance 電感納 121


alternating current 交流電 47 instantaneous power 瞬間功率 160
angular velocity 角速度 68 instantaneous value 瞬間值 51
apparent power 視在功率 165
K
average power 平均功率 162
Kirchhoff's voltage law, KVL
average value 平均值 51
克希荷夫電壓定律 2

B L
bandwidth, BW 頻帶寬度 196
line voltage 線電壓 238

C lower cutoff frequency 下截止頻率 196


capacitive reactance 電容抗 99
M
capactive susceptance 電容納 121
maximum value 最大值 51
complex number 複數 74
complex plane 複數平面 75 N
crest factor, C.F. 波峰因數 61 neutral point 中性點 238
cutoff frequency 截止頻率 196 neutral wire 中性線 226

D O
direct current 直流電 46 odmittance 導納 121
open circuit 開路 5
E
effective power 有效功率 162 P
effective value 有效值 51 peak value 峰值 51
peak-to-peak value 峰對峰值 51
F period 週期 64
fire wire 火線 226
phase 相位 66
form factor, F.F. 波形因數 61
phase difference 相位差 69
frequency 頻率 64
phase lagging 相位落後 71

I phase leading 相位超前 70


imaginary number 虛數 74 phase sequence 相序 236
imaginary power 虛功率 167 phase voltage 相電壓 238
in phase 同相位 70 phasor 相量 72
inductive reactance 電感抗 99 polar coordinates 極座標 75

274
 附錄

positive phase sequence 正相序 236 sine wave 正弦波 47


power factor, PF 功率因數 173 single-phase 單相 226
power system 電力系統 49 singlephase three-wire system
pulsating direct current 脈動直流 46 單相三線式 226
single-phase two-wire system
Q
單相二線式 226
quality factor 品質因數 195
square wave 方波 47
R steady state 穩態 2
reactive power 電抗功率 167 susceptance 電納 121
real number 實數 74
T
real power 實功率 162
three-phase connection 三相接線 238
rectangular coordinates 直角座標 75
time constant 時間常數 3
resonance 共振 188
transient state 暫態 2
resonance frequency 共振頻率 188
transient time 暫態時間 4
resonant frequency 諧振頻率 188
triangle wave 三角波 47
reverse phase sequence 逆相序 237
root mean square value 均方根值 52 U
upper cutoff frequency 上截止頻率 196
S
second, s 秒 64 V
selectivity 選擇性 197 vector 向量 72
short circuit 短路 4

275
附錄二 參考文獻

Chapter 07
1. 科技新知《智慧音箱》
(1) 壹週刊財經新聞 https://www.nextmag.com.tw/realtimenews/news/389206
(2) Shutterstock 圖庫 https://www.shutterstock.com/
(3) 頭條資訊-科技復興社 https://dnews.cc/tech/ZmhS

Chapter 08
1. 科技新知《智慧螢幕》
(1) T 客邦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8150-the-window-is-transparent-touch-
screen-samsung-solid-display-smart-windows
(2) Shutterstock 圖庫 https://www.shutterstock.com/

Chapter 12
1. 科技新知《3D 感測》
(1) 大和有話說 https://dahetalk.com
(2) ITW01 https://itw01.com
(3) Shutterstock 圖庫 https://www.shutterstock.com/home

27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