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Q/GDNZ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NZ JBOO.OOO-OOOO

ABC 818 数字式继电保护&自动装置


(讨论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

200X-XX-XX 发布 200X-XX-XX 实施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
Q/GDNZ.JBOO. OOO-OOOO

ABC 818 数字式继电保护&自动装置

拟 制 (签字\日期)

校 核 (签字\日期)

标 准 化 (签字\日期)

子公司审批 (签字\日期)

评审组织方审核 (签字\日期)

总公司批准 (签字\日期)

I
Q/GDNZ.JBOO. OOO-OOOO

目录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分类和命名...........................................................................2
5 技术要求.............................................................................2
5.1 装置主要功能性能...................................................................2
5.1.1 装置内含有差动保护,后备保护,非电气量保护等被保护设备所必需的保护功能。.........2
5.1.2 非电气量保护经装置触点转换出口或经装置延时后出口,装置反映其信号。...............2
5.1.3 装置中各种保护可通过压板或保护控制字投退。.......................................2
5.1.4 装置对输入的电流、电压及各种开关量具有监视功能。.................................2
5.1.5 装置各保护软件相对独立,相互不影响。..............................................2
5.1.6 装置记录故障波形数据(原始采样数据)和各种告警信息,并通过接口送出;并可重复输出,故
障信息内容主要用于判别装置各部分工作是否正常,动作是否正常。.............................2
5.1.7 装置的模件采用 EDP 01 嵌入式系统平台,其模件功能应符合 Q/GDNZ.JB.XX.XXX—XXXX 的规
定。....................................................................................2
5.2 主要技术性能及参数.................................................................2
Q/GDNZ..................................................................................2
Q/GDNZ..................................................................................2
Q/GDNZ..................................................................................2
Q/GDNZ..................................................................................2
Q/GDNZ..................................................................................2
Q/GDNZ..................................................................................2
5.2.2 零序差动保护.....................................................................3
5.2.3 反时限过激磁保护.................................................................3
5.2.4 复合电压闭锁方向过流保护.........................................................3
5.2.5 速断过流保护.....................................................................3
5.2.6 冷却器电流启动...................................................................3
5.2.7 断路器非全相保护.................................................................3
5.2.8 断路器失灵启动(由供货合同约定).................................................4
5.2.9 录波量............................................................................4
6 试验方法.............................................................................4
6.1 技术性能及参数.....................................................................4
6.1.1 保护技术性能及参数...............................................................4
6.1.1.4 复合电压闭锁方向过流保护.......................................................4
6.1.1.5 速断过流保护...................................................................4
6.1.1.6 冷却器电流启动.................................................................5
6.1.1.7 断路器非全相保护...............................................................5
6.1.1.8 断路器失灵启动.................................................................5
6.1.2 其它功能、性能...................................................................5
6.2 静态模拟、动态模拟.................................................................5

I
Q/GDNZ.JBOO. OOO-OOOO

7 检验规则.............................................................................6
8 标志.................................................................................7
9 包装、运输、贮存.....................................................................7
10 产品随行文件........................................................................7
— 其他有关技术资料。11 其他...........................................................8

II
Q/GDNZ.JBOO. OOO-OOOO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电南自新产品研试计划试研变(2002)的要求制定。
本标准基本性能指标采用 IEC 60255(IEC 61255)系列标准的有关规定及国内相关技术标准,单
项性能指标根据国内实际使用要求而制订。本标准技术指标大部分采用了国际标准中较高等级的要
求。
本标准中所涉及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的基本内容,参照了 GB/T 14285-200X 《继电
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报批稿)、GB/T 15145-2001《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
DL/T 478-2001《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 670-1999《微机母线保护装置通
用技术条件》、DL/T 671-1999《微机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 770-2001《微机变
压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等标准的有关规定,通信规约符合 IEC 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
统》系列标准。
(编写提示:上述有底纹的文字仅供参考,各装置根据需要,自行编写,切不可照抄!)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规则,标准文本的起草和表述,编写格式,基本遵循 GB/T 1.1-2009 《标准化
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但在以下二项作了编辑性修改:
_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所列标准,当标准名称较长需要换行时,不是顶格开始换行;——省略
了部分列项前的引导语。

本标准由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提出。
本标准由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标准化室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XXXXXXX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模板使用说明:
1) 本模板给出了编写产品标准的格式,具体内容根据各装置特点自行编写,切不可照抄;
2) 模板中的字体、字号不要改变;
4) 模板中“XXX”“OOO”部分,应该填入具体内容;
5) 模板中凡有底纹部分,都应该改写成各装置自己的内容;
6) 各产品标准编写结束后,把所有底纹抹除;
7) 各产品标准编写结束后,把作为提示的文字删除,把本“模板使用说明”亦一起删除。

III
Q/GDNZ.JBOO. OOO-OOOO

ABC 818 数字式继电保护&自动装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ABC 818 数字式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


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 ABC 818 数字式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以下简称“装置”),作为该装置设计、制造、
试验、使用、维护和仲裁检验的依据。
本装置适用于电压等级为 110kV~750kV 的电力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编写提示 1:下面所列标准,仅供参考。各装置根据需要,自行增删,切不可照抄!
2:只有在正文中提及的标准才可列入,正文中未提及的标准不应列入!
3:标准排列顺序为先国标,后行标,再国际标准,最后是企标。每种标准各按标准
编号从小到大排列。)
GB/T 2900.49-2004 电工术语 电力系统保护(IEC 60050(448):1995,IDT)
GB/T 7261-2008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 15145-2008 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B 16836-200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安全设计的一般要求
DL/T 478-2010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634.510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101 部分:传输规约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667-1999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 部分 传输规约
第 103 篇 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idt IEC 60870-5-103:1997)
DL/T 670-2010 母线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671-2010 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770-2001 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871-200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产品动模试验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49-2004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分类和命名

AB C 8 18
特征代号

1
Q/GDNZ.JBOO. OOO-OOOO

系列代号

功能代号 (C:XXXX)

类别代号 (A:XXXX ,B:XXXX)


5 技术要求

5.1 装置主要功能性能
(编写提示:以下有底纹部分为示例,仅供参考。根据本装置功能性能,自行编写。)
5.1.1 装置内含有差动保护,后备保护,非电气量保护等被保护设备所必需的保护功能。
5.1.2 非电气量保护经装置触点转换出口或经装置延时后出口,装置反映其信号。
5.1.3 装置中各种保护可通过压板或保护控制字投退。
5.1.4 装置对输入的电流、电压及各种开关量具有监视功能。
5.1.5 装置各保护软件相对独立,相互不影响。
5.1.6 装置记录故障波形数据(原始采样数据)和各种告警信息,并通过接口送出;并可重复输出,故
障信息内容主要用于判别装置各部分工作是否正常,动作是否正常。
5.1.7 装置的模件采用 EDP 01 嵌入式系统平台,其模件功能应符合 Q/GDNZ.JB.XX.XXX—XXXX 的
规定。
5.2 主要技术性能及参数
(编写提示:以下有底纹部分为示例,仅供参考。根据本装置功能性能、技术参数,自行编写。)
5.2.1 差动保护
a) 具有防止励磁涌流引起误动的功能;
b) 用于 750kV、500kV、330kV 主变保护时,具有防止过激磁的误动的功能;
c) 具有防止区外故障误动的制动特征;
d) 具有在严重内部故障下差动速断功能;
e) 具有 TA 断线判别功能,且能报警;并能选择闭锁差动保护或不闭锁差动保护,但不闭锁差动
速断保护。
f) 差动速断保护动作时间(2 倍整定值):不大于 10ms(包括继电器固有时间);
g) 过激磁、励磁涌流未达到制动时,差动保护动作时间(2 倍整定值):不大于 10ms(包括继电
器固有时间);
h) 整定值允许偏差:±2.5%。
5.2.2 零序差动保护
a) 具有防止区外故障误动的制动特征;
b) 具有在严重内部故障下差动速断保护功能;
c) 具有 TA 断线判别功能,并能选择闭锁差动保护或不闭锁差动保护且都能报警,但不闭锁差动
速断保护;

2
Q/GDNZ.JBOO. OOO-OOOO

d) 差动保护动作时间(2 倍整定值):不大于 25ms(包括继电器固有时间);


e) 差动速断保护动作时间(2 倍整定值):不大于 10ms(包括继电器固有时间);
f) 整定值允许偏差:±2%。
5.2.3 反时限过激磁保护
a) 反时限特性能整定,以便和变压器过激磁特性相匹配;
b) 时间整定范围:0.04s~1000s;
c) 整段特性应由信号告警段、反时限动作段、速断段等三部分组成;
d) 过激磁倍数整定值允许偏差:±2.5%;
e) 返回系数:不小于 0.95;
f) 信号段、速断段固有延时(1.2 倍整定值):不大于 40ms;
g) 装置适用频率范围:45Hz~55Hz;
h) 反时限延时允许偏差:±5%。
5.2.4 复合电压闭锁方向过流保护
a) 电压整定值允许偏差:±2%,负序电压整定值允许偏差:±2%,电流整定值允许偏差:
±2%;
b) 方向元件最小动作电压:不大于 1V;动作边界允许偏差:±3°;
c) 返回系数:电流、负序电压不小于 0.9,欠电压不大于 1.1;
d) 固有延时:电流、负序电压 1.2 倍整定值、欠电压 0.8 倍整定值,正方向时不大于 40ms;
e) 当 TV 断线时,本保护自动变为纯过流保护。
5.2.5 速断过流保护
a) 电流整定值允许偏差:±2%;
b) 返回系数:不小于 0.9;
c) 固有延时:电流 1.2 倍整定值时,不大于 40ms。
5.2.6 冷却器电流启动
a) 电流整定值允许偏差:±2%;
b) 返回系数: 0.95
c) 固有延时:1.2 倍整定值时,不大于 40ms。
5.2.7 断路器非全相保护
a) 负序电流或零序电流整定值允许偏差:±2%;
b) 返回系数: 0.95;
c) 固有延时:1.2 倍整定值时,不大于 40ms;
d) 通过反映断路器非全相运行的辅助接点闭锁。
5.2.8 断路器失灵启动(由供货合同约定)
a) 电流整定值允许偏差:±2%;

3
Q/GDNZ.JBOO. OOO-OOOO

b) 返回系数: 0.95;
c) 固有延时:1.2 倍整定值时,不大于 40ms;
d) 返回时间:不大于 40ms。
5.2.9 录波量
a) 模拟量:40 路;
b) 状态量:60 个;
c) 录波时间:10s;
d) 直流消失后录波数据不消失。
……
6 试验方法

6.1 技术性能及参数
(编写提示:以下有底纹部分为示例,仅供参考。根据本装置功能性能,自行编写。)
6.1.1 保护技术性能及参数
6.1.1.1 差动保护
根据 5.3.1 的要求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施加规定的激励量,满足整定值,动作时间,动作特性
及装置整组动作正确性的要求。
6.1.1.2 零序差动保护
根据 5.3.2 的要求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施加规定的激励量,满足整定值,动作时间,动作特性
及装置整组动作正确性的要求。
6.1.1.3 反时限过激磁保护
根据 5.3.3 的要求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施加规定的激励量,满足整定值,动作时间,动作特性
及装置整组动作正确性的要求。
6.1.1.4 复合电压闭锁方向过流保护
根据 5.3.4 的要求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施加规定的激励量,满足整定值,动作时间,动作特性
及装置整组动作正确性的要求。
6.1.1.5 速断过流保护
根据 5.3.5 的要求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施加规定的激励量,满足整定值,动作时间,动作特性
及装置整组动作正确性的要求。
6.1.1.6 冷却器电流启动
根据 5.3.6 的要求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施加规定的激励量,满足整定值,动作时间,动作特性
及装置整组动作正确性的要求。
6.1.1.7 断路器非全相保护
根据 5.3.7 的要求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施加规定的激励量,满足整定值,动作时间,动作特性
及装置整组动作正确性的要求。

4
Q/GDNZ.JBOO. OOO-OOOO

6.1.1.8 断路器失灵启动
根据 5.3.8 的要求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施加规定的激励量,满足整定值,动作时间,动作特性
及装置整组动作正确性的要求。
……
6.1.2 其它功能、性能
a) 硬件系统自检;
b) 硬件系统时钟功能;
c) 通信及信息显示、输出功能;
d) 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
e) 数据采集系统的精度和线性度;
f) 定值切换功能;
……

6.2 静态模拟、动态模拟
装置通过 6.1、6. 2 各项试验后,按照 DL/T 871-2004 的规定和方法,在电力系统静态或动态模拟
系统上进行整组试验,或使用继电保护试验设备、电力系统仿真设备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第 5 章
的规定。
试验项目如下: (编写提示:以下有底纹部分为示例,仅供参考。各装置根据需要,自行编写。)
示例 1:
a) 区内单相接地,两相短路接地,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时的动作行为;
b) 区外和反向单相接地,两相短路接地,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时的动作行为;
c) 区内转换性故障时的动作行为;
d) 暂态超越;
e) 装置的选相性能;
f) 非全相运行中再故障的动作行为;
g) 手合在空载线上及合环时装置的行为,拉合空载变压器时装置的行为;
h) 手合在永久性故障线上装置的动作行为;
i) 装置和重合闸配合工作时,在瞬时性和永久性故障条件下的动作行为;
j) 电压回路断线或短路对装置的影响;
k) 在接入线路电压互感器条件下,线路两侧开关跳开后以及合闸时装置的行为;
l) 允许式或闭锁式全线速动保护,在各种类型故障以及区外故障功率倒向时的动作行为;
m) 装置在电力系统振荡过程中的性能;
n) 区内转区外或区外转区内各种转换性故障时装置的动作行为;
o) ······ ······

5
Q/GDNZ.JBOO. OOO-OOOO

示例 2:
a) 变压器空投试验;
b) 差动保护区内、外金属性故障;
c) 变压器匝间短路;
d) 经过度电阻短路;
e) 转换性故障;
f) 系统振荡及振荡时发生故障;
g) TA 断线;
h) TA 饱和;
i) 投切低压侧电容器;
j) 调整变压器分接头;
k) 变压器过激磁(此项目, 只对电压等级为 750kV、550kV 和 330kV 变压器模拟试验);
l) 永久性故障考验;
m) TV 断线;
n) 间歇性故障;
o) 和应涌流。
p) ······ ······

7 检验规则

(编写提示:以下有底纹部分为示例,仅供参考。各装置根据需要,自行编写。)7.1 出厂检验
每台装置出厂前必须由制造厂的检验部门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应符合Q/GDNZ.JG304-2005 的规定。
出厂检验在 X.X.X 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
7.2 型式检验
7.2.1 型式检验规定
凡遇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定型鉴定前;
b) 产品转厂生产定型鉴定前;
c) 连续批量生产的装置每四年一次;
d) 正式投产后,如设计、工艺、材料、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e) 产品停产一年以上又重新恢复生产时;
f) 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机构或受其委托的质量技术检验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g) 合同规定时;
h) 本公司抽检计划要求时。
7.2.2 型式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见表2。检验在5.1.2 规定的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
7.2.3 型式检验的抽样与判定规则

6
Q/GDNZ.JBOO. OOO-OOOO

a) 型式检验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任意抽取两台作为样品,然后分A、B 两组进行,A 组样品按


表2 中规定的c)、d)、h)、i)、j)、l)、n)各项进行检验; B 组样品按表2 中规定的
a)、b)、e)、f)、g) 、m)各项进行检验;
b) 样品经过型式检验,未发现主要缺陷,则判定产品本次型式检验合格。检验中如发现有一个主
要缺陷,则进行第二次抽样,重复进行型式检验,如未发现主要缺陷,仍判定该产品本次型式
检验合格。如第二次抽取的样品仍发现主要缺陷,则判定该产品本次型式检验不合格;
c) 样品型式检验结果达不到5.4~5.12 要求中任一条时,均按存在主要缺陷判定;
d) 检验中样品出现非主要缺陷故障允许进行一次修复。修复内容,如对已做过检验项目的检验结
果没有影响,可继续往下进行检验。反之,受影响的检验项目应重做。
8 标志

(编写提示:以下有底纹部分为示例,仅供参考。各装置根据需要,自行编写。)
8.1 每台装置必须在机箱的显著部位设置持久明晰的标志或铭牌,标志下列内容:
a) 产品型号、名称;
b) 制造厂全称及商标;
c) 主要参数;
d) 对外端子及接口标识;
e) 制造日期及编号。
8.2 包装箱箱面标志应符合Q/GDNZ.JK101-2008的规定。
8.3 标志、标识应符合GB/T 191-2008 的规定。
8.4 产品执行的标准应予以明示。
8.5 安全设计标志应符合 GB 16836-2003 的规定。
9 包装、运输、贮存

(编写提示:以下有底纹部分为示例,仅供参考。各装置根据需要,自行编写。)
应符合 Q/GDNZ.JK101 - 2008 的规定。
10 产品随行文件

(编写提示:以下有底纹部分为示例,仅供参考。各装置根据需要,自行编写。)
产品出厂应提供下列随行文件:
— 产品合格证;
— 产品说明书;
— 装箱清单;
— 随机备品备件清单;
—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
— 其他有关技术资料。11 其他

(编写提示:以下有底纹部分为示例,仅供参考。各装置根据需要,自行编写。)
用户在遵守本标准及产品说明书所规定的运输、贮存条件下,装置自出厂之日起,至安装不超过

年,如发现装置和配套件非人为损坏,制造厂应负责免费维修或更换。

7
Q/GDNZ.JBOO. OOO-OOOO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