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5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电化学基础知识
动力学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大纲

1.双电层

2、
电极工艺
3.电化学动力学

大部分内容来自

克里斯蒂娜·杰克沃斯卡、
帕维乌·克雷辛斯基
应用电化学

2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双电层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简单的亥姆霍兹模型
介绍
想想如果将表面富含负电荷的金属浸入溶液中会发生什么,
溶液(离子)
会发生什么

互动
‧由于库仑相互作用,负电荷吸引带正
电荷的离子(阳离子)

‧ 一些溶剂会被吸收在表面上

‧ 称为亥姆霍兹层的层

4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简单的亥姆霍兹模型
潜力概况

关键点
‧ 金属电位由下式确定
电位

‧ 本体电解质中的电势为零

‧ 在亥姆霍兹层中,
线性分布

‧ 模型可以简化为完美电容器

5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古伊‑查普曼模型
介绍
亥姆霍兹模型忽略了离子的热运动。
更实用的模型需要考虑扩散

两架飞机
‧ 内亥姆霍兹平面(IHP),
阳离子
(正离子)
将被吸附在内层

解(A+B ‑ )
消极的 ‧ 外亥姆霍兹平面(OHP),
扩散考虑,
潜在指数衰减,
也称为Guoy‑
Chapman层

6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Gouy–Chapman 模型(双电层)
潜力概况

消极的 解(A+B ‑ )

‧ IHP 呈线性,
因为相互作用很强,

线性衰减。 ‧ 从亥
姆霍兹层到主体、扩散,具有指数电位
衰减。

7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双电层
简化的电气等效电路模型

等效电路

数学描述

潜力概况

8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电极工艺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电极工艺
为了发电,
电流由氧化还原反应控制。

3+ 2+
Ox:
氧化的
+− =
红色:
减少

10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电极工艺
主要步骤
扩散(步骤 1)

‧ 描述了
电活性物质, ) 往返于电极处的亥
姆霍兹平面 (OHP)

‧ 控制方程:通量的能斯特‑普朗
克方程。 (稍后介绍扩散
的平稳情况)

11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电极工艺
主要步骤
重新定位和组织(步骤 2‑4)

‧ 离子重新定向10‑8秒
‧ 偶极溶剂重组10‑11秒

‧ Fe4+/CN‑ 离子的距离变化10‑14秒

电荷转移(步骤 5)
‧ 电子的得失
‧ 10‑16秒

12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电化学动力学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定义关键概念
过电位
在电化学中,
超电势就是电势差值(电压)半反应之间热力学决定的还原潜在
的和氧化还原电位事件是通过实验观察到的

14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电化学动力学
定义(描述性)
电化学动力学是研究电化学过程速率的电化学领域。

电化学动力学的主要目标是找到电极过电位(EE‑tah) 和电流密度 (j/i) 之间的关系。 (引自


SN
利沃夫)

速率 用电流密度表示电化学反应。

内容▪电池电
位、
电压损失、 过电位( ) ▪电荷转移电阻。、
Butter‑Volmer 方
程。 ▪塔菲尔关系 线性近似▪传质阻力

15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定义关键概念

分析方法

‧找到最慢的一步

‧扩散或电荷转移

‧如果两者都很重要,
请将它们串联起来

16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情况1:
扩散受限

扩散:
菲克第一定律(稳态下的能斯特‑普朗克方程)

=‑ C:
浓度,
mol m‑3
x:
距离,

‑1
D:
扩散率, m2s
‑1
J:
通量,
mol m‑2 s

如果 J 转换为电流 i 密度,
还记得
法拉第常数吗?

=‑ i:
电流密度,A/m‑2
F:法拉第常数,C/mol

17 号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情况1:
扩散受限

进一步简化为线性浓度分布

=‑

C:
浓度,
mol m‑3
x:
距离,

‑1
D:
扩散率, m2s
‑1
J:
通量,
mol m‑2 s

‑ 0
= [ , =0 ]

: 扩散层厚度

18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情况1:
扩散受限

平衡状态
‑ 0
: 扩散层厚度
=‑
= [ , =0 ]

= 0,
表示浓度梯度消失,
电极表面不发生还
原(氧化)
反应,
或者更准确地说,
还原速率等于氧
化速率

对于该物质,
电极处的电势等于本体处的电势,
没有电压损失 19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情况1:
扩散受限

进一步简化为线性浓度分布

‑ 0 : 扩散层厚度
=‑ = [ , =0 ]

反应非常快,
以 ,
这意味着氧化还原 Cox=0, x = 0
至于它实际上消耗了从本体扩散到电极的所有 Ox 形式,
将其转换为红色形式。

离子通量的最大值。
0
=‑ =

20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情况1:
扩散受限

进一步简化为线性浓度分布
‑ 0 : 扩散层厚度
=‑ = [ , =0 ]

= 0,
表示浓度梯度消失,
电极表面不发生还原
(氧化)
反应,
或者更准确地说,
还原速率等于氧化速率

Cox=0, x = 0 ,
,这意味着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非常快,
以至于它实际上消耗了从本体扩散到电极的所有 Ox 形式, 将其
转换为红色形式。

21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情况1:
扩散受限
3+ = 2+
浓差极化 +−

: 扩散层厚度

当 x=0 时, =‑ 3+
=0 [ ]
4+,=0

在 x= , =‑ 3+
= [ ]
4+,

电极至平衡电位差
4+,=0
= 0 <0
4+

22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情况1:
扩散受限

扩散限制过程中的极化
‧ 电荷转移和步骤2‑4 快速 ‧ 所有极
化均归因于扩散

‧ 存在极限电流密度il
0
= =

=0 ‑
= 0 = [ ]<0

23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情况1:
扩散受限

不是恒定的
0
= =

扩散层的厚度 δ 也增加,
从电极表面向电解质
主体扩展,

减慢电活性物质向电极表面的扩散。
这反过来又降低
了电流

24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情况2:
电荷转移受限
主要步骤
重新定位和组织(步骤 2‑4)

‧ 离子重新定向10‑8秒
‧ 偶极溶剂重组10‑11秒

‧ Fe4+/CN‑ 离子的距离变化10‑14秒

电荷转移(步骤 5)
‧ 电子的得失
‧ 10‑16秒

25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情况2:
电荷转移受限
电荷转移步骤(第一步骤)
有时会变慢
找到一个控制方程来描述

‧ 电荷转移电阻

但需要更多的努力,
我们只是给你

缓冲‑沃尔默方程

26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用于电荷转移的 Bu er‑Volmer(仅供参考)

找出 和 电流之间的关系,
但是我们想用电流密度 j 来消除几何效应

=()

+=1

27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Butler‑Volmer 用于电荷转移(仅供参考)
线性响应

低过电势区

经验值 ≈1+ ,

J = {1 + −1+ }=
(+)

线性至低 , 电流与过电势成线性关系
过电势
28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Butler‑Volmer 用于电荷转移(仅供参考)
表响应
在高过电势区,
塔菲尔方程

Ø >> , 过电势更喜欢阳极
方向,


与阳极部分相比非常小,
可以忽略不计,

= 指数[ ],
我们可以为两边取 In
在=在 0 + 作为线性形式,

29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Butler‑Volmer 用于电荷转移(仅供参考)
表响应
在高过电势区,
塔菲尔方程

Ø << ,
过电势更倾向于阴极方向,

在=在 0 + 作为线性形式

30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表格图
什么时候显着

在=在 0 + 阴极

在=在 0 + 阳极

‧斜率与传递系数有关

‧ y 截距给出交换电流。

31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一般情况:
所有步骤串联
每一步的阻力 = =*( ++)

: 来自外部电路
:传质阻力

电荷转移电阻

= [ ]

32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锻炼

根据下面的数据,
估计氧扩散的扩散层厚度(以厘米为单位)。

0
= = →=

2 + 4 − = 2 2−, n = 4

4*96500*0.708* 10−4 0.35*


= = 0.094
10−5

33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锻炼

对于铅酸电池来说,
析氢可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反应 1 的交换电流密度为 100 A m−2 , 反应 2


的交换电流密度为 6.6 × 10−10 A m−2。 如
果 Pb 电极在 25 °C 下相对于 SHE 具有 0.1 V 的
超电势, 则计算每个反应的电流和电流效率。

假设两个反应的阴极转移系数均为 0.25
在=在 0 + 阳极

0.25*2*96500*0.1
英寸 = 100 +
8.314*298.15

34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带回家

1. 电极浸入溶液中会发生什么情况?

双电层
2 离子在界面区经历了哪些过程
电极工艺

3. 电流产生的速度有多快?
电化学动力学

3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