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手機保護面板之自動化光學檢測系統

黃凱豐 唐永新
台灣科技大學 台灣科技大學
M9603221@mail.ntust.edu.tw ystarng@mail.ntust.edu.tw

摘要

本研究之系統為一光機電整合系統,以 90 度分度之圓盤式工作站模式帶動檢測面板,在取像設
計上將正背光源與攝影機合併於同一站,透過軟體整合機構、電控及影像模組,並開發影像演算法及
人機介面,藉由機器視覺技術,針對手機保護面板中的針孔、粉塵、Logo 異常及刮痕等,進行瑕疵
檢測。影像處理依光源種類,可分為背光影像處理及正光影像處理兩大步驟;背光影像中以檢測針孔
瑕疵為主,藉由邊緣偵測得到外圍輪廓座標,依座標值建構出虛擬邊界,以便將邊緣針孔與背景分離,
最後使用二值化及顆粒分析,定義出針孔瑕疵;正光源影像處理中,藉由圖形匹配技術來判別 Logo
異常與否,並將面板分割為透明與塗料區,藉由二值化、形態學、顆粒分析及相關判別式,定義出粉
塵與刮痕之瑕疵。

關鍵字:機器視覺,影像瑕疵檢測,手機面板瑕疵檢測

壹、前言
通訊科技的發達,手機已成為全球最普遍的通訊工具,手機市場不斷的蓬勃發展且出陳更新,手
機產業每年產能相當驚人!本研究探討的主題為手機螢幕最外層之手機保護面板,保護面板主要成分
為 PMMA 壓克力材質,採用印刷油墨技術將塗料印製於面板上,過程中會因壓克力表面髒汙造成油
墨無法吸附,或油墨噴嘴溫度控制不均造成脫墨之現象,亦或在搬運過程中的外在環境所造成的瑕疵
缺陷。
表 1: 瑕疵分類表

1
有鑑於此,生產線上的品管必須針對面板瑕疵做檢測。目前生產線上仍然採用大量人工目測之方
式來檢測面板瑕疵,採用人工檢測,一來必須花上至少一段時間才能訓練出一個檢測員,再者長時間
的專注在檢測作業上,對人類眼睛來說是個相當耗費眼力與時間的工作,且人工檢測並無法保證其檢
測之準確度。
本研究旨在發展一手機保護面板之自動化光學檢測系統,藉由充分整合視覺、機構、電控與軟體
四大領域技術,如圖 1.3,研發出一套可落實應用於生產線上之自動化檢測系統,以取代人工檢測,
提升檢測速度與品管品質,創造更高的市場競爭力。

圖 1: 系統核心圖

貳、研究方法
本研究架構,包括機構模組、電控模組、取像模組、視覺處理模組等,最後透過程式語言整合系
統軟硬體,開發出一套人機操作介面。

一、 機構模組
機構模組包括馬達圓盤模組(1)、正光源模組(2)、背光源模組(3)、CCD 機構模組(4),如圖 2 所示。
馬達圓盤模組由步進馬達、圓盤治具及 L 型支架所組成,圓盤治具上每隔 90 度之方形中空凹槽為固
定面板用,藉由步進馬達帶動圓盤,達到 90 度定位之分度動作。
光源設計上,正背光源與 CCD 結合於一個站別中,當面板進入檢測站別後,依序先拍攝背光影
像,拍攝完畢後由氣壓缸帶動擋光片,接著開啟正光源並拍攝正光影像,即完成正背光影像之擷取,
依此流程循環。此光源之設計方式,與傳統兩站式的擷取方式比較,除了只需用到一隻 CCD 即可擷
取到所需之影像資訊,更能確保兩張影像之面板影像定位點一致,簡化後續影像處理程序。

2
4

1
3

圖 2: 機構體圖

二、電控模組
由 NI 準系統為中心,其周邊硬體大致上可分為三大主軸:
(一) 影像擷取: 透過 NI 準系統所提供的 USB 介面,將 CCD 攝影機所感測到的數位影像訊號傳
輸至電腦供後續影像處理。
(二) 運動控制: 運動控制主要目的在於控制步進馬達的轉動度。透過 NI-6518 運動卡之介面作
為橋樑,由控制軸卡送出運動控制訊號,經由 UMI 集線盒將軸卡 Pin 腳所送出
的訊號傳送至步進馬達驅動器,步進馬達驅動器依照指令格式再將訊號放大,
並將訊號透過內部電路轉換處理後,輸出電氣訊號來驅動馬達運動。

(三) DAQ 訊號擷取: DAQ 訊號擷取主要目的在於控制光源與氣壓缸之開關,以及抓取光遮斷器

之訊號,藉 NI-6221 資料擷取卡作為橋樑,使用 I/O 腳位作為訊號輸出/入用。


當控制訊號為 Output 訊號,則將接腳規劃為 Output,由 DAQ 卡送出訊號,
透過繼電器控制大電流量的光源及電磁閥;當制訊號為 Input 訊號時,則將
腳位規劃為 Input 以擷取光遮斷器之訊號。

3
圖 3 : 電控系統架構圖
三、取像模組
在建立取像系統前,必須先計算其相關影像參數,以決定攝影機、鏡頭及工作距離。本研究所拍
攝的保護面板尺寸大小為 55x40mm,廠商所要求的瑕疵直徑大小為60um,為確保影像到達60um之解
析度,初步在挑選Sensor時,取小於三倍瑕疵大小(60/3=20um)來計算所需的CMOS Sensor 畫素,由

55000 40000
算式可得知水準畫面所需之圖元值 = 2750 pixels,垂直畫面所需之圖元值 = 2000
20 20
pixels,由上述結果得知,必須挑選畫素質接近2750x2000畫素之Sensor,由於目前市面上解析度最高
為2592x1944之攝影機,因此初步選定為500萬畫素CMOS黑白攝影機。
接下來設定FOV大小,FOV所拍攝的大小必須大於面板範圍,因此以60X60mm來計算;一般標準
鏡頭焦距為16mm、25mm、35mm 之規格,初步以25mm標準鏡頭來計算WD,由CMOS Sensor之規格
表可查出Sensor有效感光區域為5.700x4.280(mm),以水準邊來計算,參考前面小節所介紹的公式代入公
式可大略估算出工作距離(WD):

25x60
5.700:25= 60:WD , WD= =263 mm ≅ 270mm
5.7
由上述大略估算之結果,我們可以再帶入公式,推算回去計算FOV之實際大小及影像Pixel Size:
4.28:25=Y:263,Y=45mm(垂直邊)。因此影像的FOV範圍大小約為 60x45 mm,影像圖元值大小為
60mm
2592X1944 ,可推算出Pixel Size = =23um ,代表影像中一個Pixel值對應到真實尺寸為
2592 pixels

23um,高於所定義的瑕疵要求約三倍,符合廠商所定義的瑕疵規範。

4
表2: 取像系統參數表

光源種類之選定,經由實驗測試結果,背光源選用白光 LED,正光源選用 15 度低角度環形光源,


其光源拍攝結果如下圖 4、5 所示。

圖 4: 白光 LED 背光源所拍攝之背光影像

圖 5: 低角度光源所拍攝之正光影像

四、影像處理模組

由取像系統正背光影像後,各別對此兩張影像,針對不同的瑕疵種類,做後續影像處理動作,來
找出並定義瑕疵特徵,如下圖 6 所示,。

圖 6: 手機面板影像處理流程架構

5
(一) 背光影像處理
在背光源所拍攝到的影像資訊中,以找出針孔瑕疵為背光影像處理之主要目的。針孔產生的位置
皆在塗料區內且為隨機式產生,因此依照針孔有可能產生於中間塗料區域、內框塗料區邊緣及外框塗
料區邊緣,如下圖 7 所示。在中間塗料區之針孔瑕疵對比度相當明顯,很輕易的使用二值化及顆粒分
析後即可找出瑕疵,但發生在邊緣之針孔瑕疵,會與背景相連而無法徵測出此位置之瑕疵,因此必須
針對邊緣針孔瑕疵發展出一套合適的演算法。

圖 7: 針孔位置示意圖
針對邊緣針孔,本研究對內框邊界及外框圓弧進行尋邊及尋圓之動作,由得到的座標資訊,透過
方程式及可推算出內外邊框之相對座標,透過推算出來的座標資訊,即可沿內框邊緣及外框邊緣劃
線,產生一虛擬邊界,此虛擬邊界便能將針孔與背景影像分離,最後再透過顆粒濾波器(Remove Border)
將不必要的顆粒濾除,即可偵測出所有位置之針孔瑕疵,流程如下圖 8 所示。

圖 8: 背光影像處理流程圖
6
針對背光影像處理流程,以下提出重點性技術並加以說明。
1.內外邊框座標
為求得內外邊框座標,需利用尋邊指令,對內框各邊做尋邊之動作,以得到每邊線段頭尾之座標
點。因面板本身有角度誤差存在,內框並非為標準矩形,因此需將所得到的座標點資訊,透過直線方
程式求得各交點之座標值,以求得影像中內框四個點的座標值,如下圖所示:

圖 9: 內框交點示意圖

L1: Y=m1x+C1,L2: X=C2 ,L3: Y=m3x+C3,L3: Y=m4x+C4


L1 與 L3 解聯立 可得交點(X1,Y1)
L2 與 L3 解聯立 可得交點(X2,Y2)
L2 與 L4 解聯立 可得交點(X3,Y3)
L1 與 L4 解聯立 可得 交點(X4,Y4)
由所得之座標值加上各邊塗料區之厚度,即可推算出外框四邊點之座標,如圖 10 所示。

圖 10: 外框座標示意圖
2.圓弧座標
圓弧之圓心可藉由尋圓指令求得,但圓弧與非水平直線之交點,需透過直線方程式與圓方程式兩

者解聯立,以求得交點與圓弧的夾角 θ ,如圖 11 所示。其中 L3 為 Y = m 4 x + C 4,圓為 X 2 + Y 2 = R 2 ,

兩方程式解聯立後即可得交點座標。

圖 11: 圓弧切線交點示意圖
3. 建立虛擬邊界

7
由上述所求出的座標值,透過劃線指令,分段建立直線與圓弧線段,最後建構出面板之內外邊框
之虛擬邊界。但於外框圓弧部份,在邊界濾除過程中,因八連通的關係,圓弧線段並不足以定義為邊
界,因此本研究利用重複劃線的方式,沿著圓弧往外每平移一個 Pixel 畫一條圓弧,連續畫三條圓弧
線,等於將原本的線條寬度增加為 3 pixels,經過測試,能成功的將針孔與邊界分離,如圖 12 所示。

(A) (B)
圖 12: (A)邊界移除前(B)邊界移除後

﹝二﹞正光影像處理
正光影像處理主要目的為偵測 Logo 異常、刮痕及粉塵顆粒之瑕疵為主要目的。首先載入背光影
像之座標資訊,以對正光影像進行 ROI 遮罩,濾除影像雜訊。接著各別對 Logo 進行影像匹配,匹配
完後扣除 Logo 影像,最後針對面板中間透明區與塗料區進行二值化、濾波、形態學以及瑕疵分類之
動作。圖 13 為背光影像處理流程圖,接著針對正光影像處理流程,提出重點性技術並加以說明。

圖 13: 背光影像處理 流 程圖
8
1.ROI 遮罩
影像雜訊對影像處理結果影響甚大,因此必須先針對正光影像利用 ROI 遮罩之方式濾除不必要的
影像雜訊。由於本系統之光源設計將正背光源結合為一,因此正光影像與背光影像之面板位置一致,
故在此正光影像處理,無須再做尋邊及尋圓之動作,直接載入背光影像中所得到的座標後,再扣除面
板邊緣倒角在正光源下所產生的反光面積,即可得到完整乾淨的面板正光影像。

2.圖形匹配
為避免 Logo 會影響到後續影響處理,因此不管 Logo 是否異常,都必須透過 ROI 遮罩之功能將
之移除,故需降低匹配門檻值,以為確保偵測出 Logo 之座標位置,再經搜尋比對運算後,將所得到
的分數值與標準樣本之分數值做比較,即可得知 Logo 是否正常,如圖 14 所示。

圖 14: 圖形匹配結果

3.刮痕瑕疵分類
顆粒與刮痕瑕疵最大差異,再於刮痕瑕疵為長條狀之特徵,本研究透過等面積橢圓之長短軸比來
判斷刮痕特徵。

( )
When Area = πab , Perimter ≈ π 2 a 2 + b 2 ,where a=1/2 E 2 a ,b=1/2 E 2b 。

圖 15: 等面積橢圓長短軸示意圖
但刮痕在二值化分析後線段很容易形成斷線,而影響分析判斷,因此在顆粒分析前,先對影像進
行膨脹次及侵蝕各 10 次,再進行顆粒分析,以確保刮痕不會產生斷線之現象,提高分類之準確度,
處理過程如下圖 16 所示。

(A) (B)
9
圖 16: (A)刮痕特徵形態學處理前(B) 處理後
最後在透過顆粒分析,將找出顆粒中長軸與短軸比大於 12 之顆粒定義為刮痕瑕疵,剩下的顆粒
即為粉塵瑕疵,即將兩種瑕疵作初步之分類。

五、系統整合
透過 Labview 程式語言,將軟硬體整合,並設計系統人機介面程式,供使用者操作,如圖 17 所
示。操作介面共有五個主要功能鍵:主畫面功能鍵─顯示程式主要執行畫面與檢測結果,並提供使用
者選擇手動或自動模式來進行檢測。參數設定功能鍵─主要為設定影像閥值、電子快門、曝光時間、
馬達模式、馬達速度相關參數。背光處理影像功能鍵─主要顯示背光影像處理時各處理步驟之影像,
包括內框劃線圖、針孔瑕疵圖及圓角瑕疵圖。正光處理影像功能鍵─顯示影像比對圖、透明區瑕疵圖
及塗料區瑕疵圖。

圖 17: 人機介面程式架構與操作介面
參、研究成果
下表為背光及正光所拍攝到之影像,依照編號依序排列,如表 3,其檢測結果如表 4 所示:
表 3: 拍攝結果表

編號 背光影像 正光影像 編號 背光影像 正光影像

NO.1 NO3

NO.2 NO.4

10
NO.5 NO.7

NO.6 NO.8

表 4: 檢測結果表

粉塵顆粒
編號 針孔(個) Logo_Top Logo_Bottom 刮痕(個)
(個)
No.1 4 正常(982) 正常(993) 4 86
No.2 4 正常(989) 異常(939) 0 162
No.3 6 正常(984) 異常(926) 7 136
No.4 4 正常(987) 異常(916) 1 132
No.5 4 正常(981) 異常(924) 1 202
No.6 9 正常(972) 正常(986) 2 305
No.7 6 正常(987) 正常(952) 12 427
No.8 41 正常(981) 異常(941) 10 174
準確數(%) 7/8 8/8 8/8 4/8 N/A

肆、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1. 系統能偵測出直徑 60um 以上之瑕疵大小,並將瑕疵加以分類,取代目前人工視覺檢測,更加速檢
測時間及提高檢測之準確度,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檢測效率。
2. 正光源及背光源採二站合一的光源系統設計,減少 CCD 之數量,大幅降低系統成本。
3. 電控採 PC-based 為主,利用 NI-DAQ Card 與電腦連結,配合繼電器(relay)進行週邊設備控制動作,
各週邊設備之開啟與關閉,全由電腦控制,不需再外接控制器,操作簡單富彈性,能有效達到集中
控制與自動量測。
4. 人性化機操作介面,簡化繁瑣之操作步驟,以圖形按鈕、影像、文字、分析數據表格等清楚地呈現
分析狀態與分析結果,所不須仰賴高技術的操作人員,降低成本。
5. 相關參數可變更調整,可適用於不同製程之面板,大幅度提高系統使用彈性。
6. 利用光學檢測較人工檢測的速度更快更有效率,並可避免人為因素所造成之量測誤差,且可將處理

11
結果加以分析,針對分析結果回報至相關製程以做改善。
本設備為第一代開發之雛形機,已具備瑕疵檢測功能,而為求精進,未來尚有可改善之部分,其建
議如下:
2. 增加自動取放料及排料機構,使系統能自動上下料,並加分類良品與不良品。
3. 增加面板清潔站別,在進入取像站別前,先針對粉塵做初步的處理,可提高檢測通過率,並減少後
續不良品之處理動作。
4. 在取像的過程中,環境因素是影響最大的,未來應建構無塵室之環境,以排除灰塵或其他外來物所
造成的誤判。

伍、參考文獻

[1] 黃凱豐,2009,
「手機保護面板之自動化光學檢測系統」,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研究所。
[2]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IMAQ Vision Concepts Manual,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USA(2000) 。

1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