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24

目录

.....................................................................................................................1
1总则 ...................................................................................................................................... 1
1.1规划的背景 .................................................................................................................. 1
1.2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 ...................................................................................................2
1.2.1评价目的 ..........................................................................................................2
1.2.2评价原则 .......................................................................................................... 2
1.3编制依据 ..................................................................................................................... 3
1.3.1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文件 ............................................................................ 3
1.3.2相关技术规范 .................................................................................................. 4
1.3.3相关规划 .......................................................................................................... 5
1.4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和意义 ..................................................................... 5
1.5评价所采用的方法 ...................................................................................................... 5
1.6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 ........................................................................................... 6
1.6.1水环境功能区划与环境质量标准 .....................................................................6
1.6.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与环境质量标准 ................................................................7
1.6.3声环境功能区划与环境质量标准 ....................................................................8
1.6.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8
1.6.5污染物排放标准 ............................................................................................ 10
1.7环境保护目标 ............................................................................................................12
1.8评价等级 ................................................................................................................... 15
1.8.1环境空气 .........................................................................................................15
1.8.2地表水环境 .................................................................................................... 16
1.8.3地下水环境 .................................................................................................... 16
1.8.4声环境 ............................................................................................................16
1.8.5生态环境 ........................................................................................................ 17
1.8.6环境风险 ........................................................................................................ 17
1.8.7土壤环境 ........................................................................................................25
1.9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 .................................................................................................26
1.9.1评价范围 ........................................................................................................26
1.9.2评价时段及基准年 ........................................................................................ 27
1.10评价重点 ................................................................................................................. 27
1.11评价技术路线 .......................................................................................................... 28
2规划分析 ............................................................................................................................ 29
2.1《伊春市中心城燃气专项规划》(2016年~2020年)回顾性分析 .............................29
2.1.1原规划范围 .....................................................................................................29
2.1.2原规划期限 .....................................................................................................29
2.1.3原规划目标 .....................................................................................................29
2.1.4原规划汽源规划 ............................................................................................. 29
2.1.5原规划天然气输配系统规划 ..........................................................................30
2.2新、旧版规划对比及发展现状分析 ........................................................................... 31
2.2.1新、旧版规划内容对比 ................................................................................. 31
2.2.2旧版规划执行情况及发展现状分析 ............................................................. 32
2.2.3现状存在的问题 ............................................................................................34
2.3本次规划概述 ............................................................................................................ 35
2.3.1规划的主要内容 ............................................................................................. 35
2.3.2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37
2.3.3气源分析及规划 ............................................................................................ 42
2.3.4天然气供气规模 ............................................................................................ 45
2.3.5天然气输配系统规划 .................................................................................... 56

1
2.3.6天燃气场站规划 ..........................................................................................62
2.3.7天然气汽车加气站规划 ............................................................................... 66
2.3.8液化石油气供应规划 ............................................................................................67
2.3.9燃气配套系统规划 ................................................................................................67
2.4规划协调性分析 ........................................................................................................70
2.4.1国家相关政策符合性分析 ..............................................................................70
2.4.2省级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71
2.4.3与地方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 73
2.5“三线一单” ................................................................................................................75
2.5.1生态空间管控红线 .......................................................................................... 75
2.5.2环境质量底线 ................................................................................................. 75
2.5.3资源利用上线 ................................................................................................. 79
2.5.4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79
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5
3.1自然环境概况 ............................................................................................................ 85
3.1.1地理位置 ......................................................................................................... 85
3.1.2地形地貌 .........................................................................................................86
3.1.3水文地质特征 ................................................................................................. 86
3.1.4气候概况 ..........................................................................................................90
3.1.5自然资源 ..........................................................................................................90
3.2环境空气质量概况 .................................................................................................... 91
3.2.1所在区域空气质量达标区判断 ...................................................................... 91
3.2.2典型场站验收监测 ........................................................................................ 92
3.2.3伊春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分析 ..............................................................92
3.3地表水环境质量概况 ................................................................................................ 93
3.4声环境质量概况 ........................................................................................................95
3.4.1伊春市声环境质量概况 ................................................................................. 95
3.4.2典型场站声环境质量验收监测 ..................................................................... 95
3.5生态环境质量概况 .................................................................................................... 95
3.5.1土壤 ................................................................................................................ 95
3.5.2自然资源 ........................................................................................................96
3.5.3保护地生态调查 ............................................................................................ 96
3.6环境敏感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调查 ........................................................................ 100
3.7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 .............................................................................................. 100
3.7.1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 100
3.7.2现有场站基本情况 ...................................................................................... 101
3.7.3现有场站环保手续、污染治理情况分析及环境问题 ............................... 101
3.7.4现有环境问题 ............................................................................................. 102
3.8制约因素 ......................................................................................................... 102
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05
4.1环境影响识别 ......................................................................................................... 105
4.1.1建设内容 .....................................................................................................105
4.1.2典型生产工艺及产排污节点 ......................................................................106
4.1.3污染环节分析 ............................................................................................. 108
4.1.4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 109
4.2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 .............................................................................. 110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112
5.1规划实施的生态环境压力分析 ................................................................................. 112
5.1.1预测情景设置 ............................................................................................. 112
5.1.2生态环境压力分析 ..................................................................................... 112
5.2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 118
5.2.1气化站类比影响分析 ................................................................................... 118
2
5.2.2加气站类比影响分析 ................................................................................... 118
5.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 118
5.4声环境影响评价与分析 ...........................................................................................118
5.4.1工程噪声污染源及源强 ................................................................................118
5.4.2设备噪声影响分析 ...................................................................................... 119
5.4.3运输噪声影响分析 ...................................................................................... 120
5.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21
5.6环境风险分析 ......................................................................................................... 121
5.6.1风险识别 .......................................................................................................121
5.6.2风险事故情形分析 ...................................................................................... 126
5.6.3源相分析 ......................................................................................................127
5.6.4环境敏感目标调查 ...................................................................................... 131
5.6.5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 131
5.6.6风险管理措施 .............................................................................................. 137
5.6.7风险评价结论及建议 ..................................................................................149
5.7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 ...........................................................................................149
5.7.1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149
5.7.2资源与环境承载状态评估 .......................................................................... 150
6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 154
6.1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 ....................................................................................154
6.1.1规划目标与发展定位环境合理性分析 .........................................................154
6.1.2规划规模与建设时序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 156
6.1.3规划布局环境合理性分析 ........................................................................... 157
6.1.4规划能源结构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160
6.1.5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 163
6.2规划方案的环境效益论证 ....................................................................................... 165
6.3互动情况说明 ......................................................................................................... 165
6.4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 167
6.5规划方案综述 ......................................................................................................... 167
7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 168
7.1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168
7.1.1安全防护措施 ..............................................................................................168
7.1.2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 168
7.1.3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 169
7.1.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 170
7.1.5水污染防治措施 ..........................................................................................171
7.1.6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 172
7.1.7社会影响减缓措施 ...................................................................................... 172
7.2运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173
7.2.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 .............................................................................173
7.2.2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对策 ......................................................................... 173
7.2.3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对策 ......................................................................... 173
7.2.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对策 .............................................................. 174
7.2.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74
7.2.6生态环境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对策 .............................................................. 175
7.3环境管控要求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 176
8规划所包含建设项目环评要求 ........................................................................................179
8.1规划方案中包含具体的建设项目 ............................................................................ 179
8.1.1评价重点 ...................................................................................................... 179
8.1.2基本要求 ...................................................................................................... 179
8.2具体项目简化原则 .................................................................................................. 179
8.3项目环评与排污许可的衔接 ................................................................................... 180
3
9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 ................................................................................................... 182
9.1环境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182
9.2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 .............................................................................................. 182
9.2.1环境管理机构 ...............................................................................................182
9.2.2环境管理机构职责 ...................................................................................... 182
9.3建立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 183
9.4环境管理计划 ......................................................................................................... 184
9.4.1监测机构 .......................................................................................................184
9.4.2环境监测计划 .............................................................................................. 185
9.5排污口规范化管理 .................................................................................................. 185
9.5.1排污口规范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 185
9.5.2排污口的技术要求 ........................................................................................185
9.5.3排污口立标管理 ........................................................................................... 186
9.5.4排污口建档管理 ........................................................................................... 186
9.6跟踪评价 .................................................................................................................186
9.6.1跟踪评价时段 ...............................................................................................187
9.6.2跟踪评价内容 .............................................................................................. 187
9.6.3跟踪评价方法 .............................................................................................. 187
10公众参与 ................................................................................................................. 189
10.1概述 ...................................................................................................................... 189
10.2首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情况 .......................................................................... 189
10.2.1公开内容和日期 ......................................................................................... 189
10.2.2公开方式 .................................................................................................... 192
10.3征求意见稿公示情况 .............................................................................................192
10.3.1公示内容及时限 ......................................................................................... 192
10.3.2公示方式 .................................................................................................... 194
10.3.3查阅情况 .................................................................................................... 195
10.3.4公众提出意见情况 .................................................................................... 195
10.4公众意见采纳的说明 .............................................................................................195
10.5结论 ...................................................................................................................... 195
11评价结论 ........................................................................................................................ 197
11.1规划背景 ............................................................................................................... 197
11.2规划概况 ............................................................................................................... 197
11.3规划协调性分析结论 .............................................................................................199
11.4环境现状及制约因素 .............................................................................................199
11.5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环境效益论证结论 ........................................................ 200
11.6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和管控要求 ............................................. 202
11.7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 203
11.8公众参与结论 ........................................................................................................204
11.9跟踪评价计划结论 ................................................................................................ 204
11.10总体评价结论 ......................................................................................................205
附图1伊春市生态保护红线图 ...................................................................................... 206
附图2黑龙江主体功能区划图 ...................................................................................... 207
附图3黑龙江生态功能区划图 ...................................................................................... 208
附图4伊美-乌翠连绵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管线现状图 ....................................................209
附图5中俄-伊春支线长输管线示意图 .......................................................................... 210
附图6次高压管道示意图 ............................................................................................. 211
附图7伊美-乌翠连绵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规划图 ......................................... 212
附图8友好城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规划图 ..................................................... 213
附图9金林城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规划图 ..................................................... 214
附图10美溪镇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规划图 ................................................... 215
附图11西林镇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规划图 ................................................... 216
4
附图12上甘岭镇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规划图 ................................................217
附图13伊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2021-2035年)图 .............................................. 218

5
1总则
1.1规划的背景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党和国家基于中华民族永

续发展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生
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城市燃气作为
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
性、全局性的基础产业,更是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手段。2019年7月,中
石油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气化龙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为政
企双方在天然气领域全方位合作搭好平台,共同推进黑龙江省内天然气资源
保障、储运设施建设、终端市场利用,服务“气化龙江”战略实施。根据框架
协议的签署,黑龙江省将规划建设黑龙江天然气管网,通过国家干线管道、
支干管线以及黑龙江省支线管网,形成“全省一张网、融入全国网”、“市县
全覆盖、城燃网全放开”的天然气网络构架,实现气源供应、管网输送和终
端运营有效连接。重点推进10条国家级支线(即齐齐哈尔支线、伊春支线、
嫩江支线、七台河-佳木斯-鹤岗支线、双鸭山支线、七台河-牡丹江支线、
鸡西支线、萝北支线、虎林-绥滨支线、东宁支线),规划建设52条省级支
线,管道合计长度约2262公里。这将为伊春市的能源结构和天然气的发展
带来新机遇。
伊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于2016年6月委托哈尔滨石油化工设计院在《
伊春市中心城燃气专项规划(2012年~2020年)》的基础上对规划进行修
编,编制完成《伊春市中心城燃气专项规划》(2016年~2020年)。规划
2020年前设置2座LNG气化站为伊春区、乌马河区、翠峦区供气,建成8座
LNG瓶组气化站为友好区供气,敷设中压管线90.0km,并建成L-CNG加气
站8座,为伊春市中心城区的居民、商业、工业、汽车用户供气。伊春区、
乌马河区、翠峦区居民天然气管道气化率为55%,总气化率60%;友好区居
民天然气管道气化率为45%,总气化率50%;出租车、公交车的气化率为
70%气化2000台私家车。远景(2020年后)待管道气到来时可利用管输天然
气作为城区主气源,修建长输高压管道216km,建设门站1座,LNG气化站
作为应急及补充气源予以保留。
1
由于《伊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正处于编制中,伊
春市的行政区划及中心城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且天然气长输管线
气源尚未最后落实,而伊春市现状天然气发展滞后,管道天然气用户少,全
市以瓶装液化石油气为主,便利性差、安全隐患高。原规划中对于管网供气
规模和汽车加气站数量等相关数据相对乐观,为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适应新形势下伊春市燃气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做好近期和远期燃气工程的衔
接,积极推进全省燃气项目“气化龙江”的建设,现由伊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
局牵头编制《伊春市燃气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重新编制规划
范围、规划期限及各类燃气场站,该规划经修编后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可
操作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
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规定,本着合理利用能源,改善环境,
保证伊春市燃气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的目标,哈尔滨坦思环保科技
有限公司承担了本次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对规划内容了解、研讨的
基础上,通过现场勘查及资料收集,从环境保护角度评价《伊春市燃气专项
规划(2022-2035年)》的可行性,并提出优化规划的建议,最终编制完成了《
伊春市燃气专项规划(2022-203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请审批部门予以审查

1.2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
1.2.1评价目的

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障生态安全为目标,论证规划方案的生态环
境合理性和环境效益,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明确不良生态环境影
响的减缓措施,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建议和管控要求,为规划决策和规
划实施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1.2.2评价原则

本 次环评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对《 伊春市燃气专项规
划(2022-203 5 年))》进行评价。
1、早期介入、过程互动

2
评价应在规划编制的早期阶段介入,在规划前期研究和方案编制、论证
、审定等关键环节和过程中充分互动,不断优化规划方案,提高环境合理性

2、统筹衔接、分类指导

评价工作应突出不同类型、不同层级规划及其环境影响特点,充分衔接“
三线一单”成果,分类指导规划所包含建设项目的布局和生态环境准入。
3、客观评价、结论科学

依据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的范
围和程度进行客观分析,评价方法应成熟可靠,数据资料应完整可信,结论
建议应具体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
1.3编制依据
1.3.1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改);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22年6月5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9月1日);
(7)《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2009年10月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正版);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年7月29日修正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2018年修正版);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8月26日修正版);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年修正);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18年修正版);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修正版);
(17)《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正版);
3
(19)《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8年修正版);
(20)《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
39号,2005年12月3日);
(21)《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99号,

2011年8月11日);
(22)《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
2013年9月10日);
(23)《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

细则的通知》(黑政发[2014]1号,2014年1月26日);
(24)《黑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

六次会议公告第4号2017年5月1日);
(25)《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2015年4月2日);
(26)《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黑政发[2016]3号,2016年1月10日);
(27)《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2016年5月28日);
(28)《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

知》(黑政发〔2016〕46号,2016年12月30日);
(29)《黑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2015年修正);
(30)《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黑政函[2006]75号);
(31)《伊春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32)伊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伊政规〔2021〕6号)。

1.3.2相关技术规范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9);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4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

(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

1.3.3相关规划

(1)《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2)《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

(3)《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4)《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
目标纲要》;

(5)《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6)《伊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
标纲要》;

(7)《伊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1.4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和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
、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非指导性专项规划
,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相应规定了必要的程序和法律责任。规划环评
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从全局上、从发展的源头上注重环境影响、控制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后患。
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构建综合决策的实际内容。通过规划环境影
响评价,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政府审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对规划产生的环境影响负责,公众参与,共同保
护环境的新机制。
1.5评价所采用的方法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9)的要求,结合本
规划的特点,此次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评价方法见表1-5-1。
表1-5-1本次规划环评采用的评价方法
评价环节 评价方法

规划分析 核查表、情景分析、系统分析

5
现状调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环境监测、生态调查、问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卷调查、访谈、座谈会。
现状分析与评价:指数法(单指数、综合指数)、类比分析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确定 核查表、矩阵分析、专家咨询、类比分析

规划实施生态环境压力分 专家咨询、情景分析、趋势分析、弹性系数法、类比分析、
析 对比分析、供需平衡分析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类比分析、对比分析、情景分析

环境风险评价 数值模拟、风险概率统计、类比分析

1.6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
1.6.1水环境功能区划与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评价区内水体主
要为汤旺河、伊春河,地表水功能区划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Ⅳ、V类标准,水环境功能区划见表1-6-1。
表1-6-1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水体 执行标准
汤旺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V类水体标准
伊春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水体标准

表1-6-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标准 序号 污染物 单位 Ⅳ类 Ⅴ类
1 pH - 6~9 6~9
2 溶解氧 mg/L 3 2
3 COD mg/L 30 40
4 BOD5 mg/L 6 10
5 高锰酸盐指数 mg/L 10 15

《地表水环境 6 总磷 mg/L 0.3(湖、库0.1) 0.4(湖、库0.2)


质量 7 氨氮 mg/L 1.5 2.0
标准》
( GB38 3 8 - 8 总氮 mg/L 1.5 2.0
2002) 9 石油类 mg/L 0.5 1.0
10 硫化物 mg/L 0.5 1.0
11 氟化物 mg/L 1.5 1.5
12 挥发酚 mg/L 0.01 0.1
13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mg/L 0.3 0.3
14 镉 mg/L 0.005 0.01

6
15 砷 mg/L 0.1 0.1
16 六价铬 mg/L 0.05 0.1
17 锌 mg/L 2.0 2.0
18 铅 mg/L 0.05 0.1
19 铜 mg/ L 20 20
20 汞 mg/L 0.01 0.01

规划区域地下水质量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
的Ⅲ类标准,具体见表1-6-3。
表1-6-3地下水质量标准
序号 项目 单位 标准值 执行类别
1 pH 无量纲 6.5 ~ 8. 5
2 氨氮 ≤0.5
3 硝酸盐 ≤20
4 亚硝酸盐 ≤1.0
5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 ≤0.002
6 氰化物 ≤0.05
7 砷 ≤0.01
8 汞 ≤0.001
9 铬(六价) ≤0.05
mg/L 《地下水质量标准》
10 总硬度(以CaCO3计) ≤450
(GB/T14848-2017)中
11 铅 ≤0.01 Ⅲ类
12 氟化物 ≤1.0
13 镉 ≤0.005
14 铁 ≤0.3
15 锰 ≤0.1
16 溶解性总固体 ≤1000
17 耗氧量 ≤3.0
18 硫酸盐 ≤250
19 氯化物 ≤250
20 总大肠菌群 CFU100/mL ≤3.0
21 菌落总数 CFU100/mL ≤100

1.6.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与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规划区域大气环境
功能区划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
具体见表1-6-4。
表1-6-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表
标准值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污染因子
单位 数值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SO 2 1小时平均 μg/m 3 500
7
2012)及修改单中二级标准 24小时平均 μg/m 3 150
年平均 μg/m 3 60
1小时平均 μg/m 3 200
NO 2 24小时平均 μg/m 3 80
年平均 μg/m 3 40
年平均 μg/m 3 200
TSP
24小时平均 μg/m 3 300
年平均 μg/m 3 70
PM 10
24小时平均 μg/m 3 150
年平均 μg/m 3 35
PM 2.5
24小时平均 μg/m 3 75
24小时平均 mg/m 3
4
CO
1小时平均 mg/m 3 10
8小时平均 μg/m 3 160
O3
1小时平均 μg/m 3 200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
非甲烷总烃 1小时平均 μg/m 3 2000
》非甲烷总烃浓度限值

1.6.3声环境功能区划与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规划区域声环
境功能区划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环境噪声
等效声级限值为昼间60dB(A),夜间50dB(A)。
1.6.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本规划所在区域土壤环境农田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
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筛选值。建设用地土壤执行《土壤
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
地筛选值。
表1-6-5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单位:mg/kg
类别

污染物项目 风险筛选值
标准名称
及级(类)别 pH≤5.5 5.5<pH≤6.5 6.5<pH≤7.5 pH>7.5

《土壤环境质 镉 其他 0.3 0.3 0.3 0.6


量农用地土壤污
汞 其他 1.3 1.8 2.4 3.4
染风险管控标准(
试行)》 砷 其他 40 40 30 25
土壤

(GB15618-2018)
铅 其他 70 90 120 170
筛选值
铬 其他 150 150 200 250
铜 其他 50 50 100 100
镍 其他 60 70 100 190

8
锌 其他 200 200 250 300

表1-6-6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单位:mg/kg
序号 污染物项目 筛选值 管制值
1 砷 60① 140
2 镉 65 172
3 铬(六价) 5.7 78
4 铜 18000 36000
5 铅 800 2500
6 汞 38 82
7 镍 900 200
8 四氯化碳 2.8 36
9 氯仿 0.9 10
10 氯甲烷 37 120
11 1,1-二氯乙烷 9 100
12 1,2-二氯乙烷 5 21
13 1,1-二氯乙烯 66 200
14 顺-1,2-二氯乙烯 596 2000
15 反-1,2-二氯乙烯 51 163
16 二氯甲烷 616 2000
17 1,2-二氯丙烷 5 47
18 1,1,1,2-四氯乙烷 10 100
19 1,1,2,2-四氯乙烷 6.8 50
20 四氯乙烯 53 183
21 1,1,1-三氯乙烷 840 840
22 1,1,2-三氯乙烷 2.8 15
23 三氯乙烯 2.8 20
24 1,2,3-三氯丙烷 0.5 5
25 氯乙烯 0.43 4.3
26 苯 4 40
27 氯苯 270 1000
28 1,2-二氯苯 560 560
29 1,4-二氯苯 20 200
30 乙苯 28 280
31 苯乙烯 1290 1200
32 甲苯 1200 1200

9
33 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570 570
34 邻二甲苯 640 640
35 硝基苯 76 760
36 苯胺 260 663
37 2-氯酚 2256 4500
38 苯并[a]蒽 15 151
39 苯并[a]芘 1.5 15
40 苯并[b]荧蒽 15 151
41 苯并[k]荧蒽 151 1500
42 䓛 1293 12900
43 二苯并[a,h]蒽 1.5 15
44 茚并[1,2,3-cd]芘 15 151
45 萘 70 700
46 石油烃 826 4500

1.6.5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水
规划废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排入市政排
水管网,经过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A或一级B标准排放进入汤旺河。主要污染物排放采用
的标准见表1-6-7。
本项目所涉及的市政污水处理厂见下表。

表 1-6-7市政污水处理厂列表
序号 名称 建设内容 排放标准及去向
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为0.75万m /d;处理 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
伊春市西林污水 工艺为CASS工艺;设计进水水质为
1 标准》一级B标准,处理达
处理厂 COD≤500mg/L、BOD5≤300mg/L、氨
标后排入汤旺河
氮≤45mg/L、SS≤400mg/L
经处理后的污水水质排放标
收水区域为上甘岭镇,厂区主体工艺 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
上甘岭镇污水处
2 采用CWSBR处理工艺,设计处理能力 物排放标准》(GB18918-
理厂
为日处理污水3000立方米 2002)一级A标准,排入汤
旺河
采用改良A /O处理工艺,进水水质为
2
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
COD≤400mg/L、BOD5≤200mg/L、
伊春市中心城污 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 SS≤240mg/L、NH3-N≤25mg/L,设计处
水处理厂 18918-2002)一级B标准,
理量为10万m3/d,实际处理量为7万
排入汤旺河
m3/d,
4 金山屯污水处理 厂区主体工艺采用CAST处理工艺,设 经处理后的污水水质排放标

10
站 计处理能力为日处理污水5000立方米 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
物排放标准》(GB18918-
2002)一级A标准,排入汤
旺河
设计处理规模为0.75万立方米/日
,处理工艺:污水→粗格栅→细 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
伊春市友好区污 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 格栅→提升水池→旋流沉砂池→
水处理厂 18918-2002)一级B标准,
加药系统→CAST反应池→生物处 排入汤旺河
理→紫外消毒池
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
美溪镇污水处理 厂区主体工艺采用CAST处理工艺,设 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6
厂 计处理能力为日处理污水5000立方米 18918-2002)一级B标准,
排入汤旺河

表 1-6-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一级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序号 污染因子 单位 A B GB8978-1996)三级

1 pH (无量纲) 6-9
2 COD mg/L 50 60 100
3 BOD5 mg/L 10 20 30
4 SS mg/L 10 20 30
5 动植物油 mg/L 1 3 5
6 石油类 mg/L 1 3 5
7 总氮 mg/L 15 20 -
8 氨氮 mg/L 5(8) 8(15) 25
9 总磷 mg/L 0.5 1 3

(2)废气
规划主要特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臭气浓度执行《恶臭污
染物排放标准》(GB14544-1993);非甲烷总烃排放采用国家《大气污染物综
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排放标准见表1-6-8、1-6-9。
表1-6-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最高允许排放浓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
污染物
H=15m H=20m H=30m 度mg/m3 限值mg/m3

非甲烷总烃 10 17 53 120 4.0

表1-6-9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排放速率,kg/h
污染物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mg/m 3
H=15m H=20m H=25m
臭气浓度 2000 6000 15000 20

11
(3)噪声

规划实施后厂界噪声排放标准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2类标准昼间为60dB(A),夜间为50dB(A)。
(4)固体废物

一般工业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中有关规定。
1.7环境保护目标
为了解规划可能涉及到的自然、社会敏感对象,更好地协调开发与环境
保护的关系,对规划可能涉及到环境敏感目标进行了调查。本规划具体敏感
保护目标情况见表1-7-1。

12
表 1-7-1本规划主要敏感保护目标情况统计表
坐标 与距离最近的规
保护 与距离最近的规划站
环境要素 保护对象 环境功能区 划站场厂界距离 规模(人)
内容 场方位
经度 纬度 (m)
S(乌翠区-伊美连绵区
128.877084° 47.722498° 永红小区 居民 800 1900
远期气化站)
S(乌翠区-伊美连绵区
128.883457° 47.7244942° 红旗小区 居民 850 1900
远期气化站)
S(乌翠区-伊美连绵区
128.870497° 47.720803° 亲水家园 居民 1200 2100
远期气化站)
129.423123° 47.409597° 金林区中心城区 居民 四周(金林区综合站) 220 15000
129.302788° 47.476974° 西林区中心城区 居民 四周(西林区气化站) 330 15000
128.932461° 47.925008° 平川村 居民 W(远期高压管线) 290 30
环境空气 128.846287° 47.816979° 爱国村 居民 环境空气二类区 W(远期高压管线) 100 120
128.840161° 47.822977° 爱国一队 居民 W(远期高压管线) 260 150
128.858389° 47.796713° 山西小屯 居民 W(远期高压管线) 110 500
128.838900° 47.731462° 星河湾别墅 居民 S(远期高压管线) 40 600
128.835521° 47.732556° 龙栖湾小区 居民 S(远期高压管线) 150 600
128.822614° 47.731543° 阳光城小区 居民 S(远期高压管线) 160 1100
128.810828° 47.724118° 宝宇城小区 居民 E(远期高压管线) 30 1000
128.807229° 47.720476° 平房居民区 居民 紧邻 - 300
128.831057° 47.732905° 伊春市第一中学 居民 S(远期高压管线) 80 500

/ / 汤旺河 地表水体 Ⅴ类、Ⅳ类类水体 / / /


地表水
/ / 伊春河 地表水体 II类、Ⅳ类类水体 / / /

地下水质量标准Ⅲ
地下水 / / 评价范围内潜层地下水

声环境 / / 站场厂界 声环境质量 2类声环境功能区 / / /
《土壤环境质量农
用地土壤污染风险
土壤环境 / / 耕地 耕地土壤 管控标准(试行)》 / / /
(GB15618-2018)
中筛选值
13
黑龙江伊春兴安国家森林 S乌翠区-伊美连绵区
129.437563° 47.404938° 紧邻 /
生态环境 公园 中压管线
128.919427° 47.707799 ° 黑龙江金山国家森林公园 S金山区中压管线 紧邻 /
S(乌翠区-伊美连绵区远
128.871586° 47.715283° 新立小区 居民 2400 900
期气化站)
SW(乌翠区-伊美连绵区
128.839978° 47.722986° 和谐家园 居民 2800 600
远期气化站)
SW(乌翠区-伊美连绵区
128.858690° 47.717214° 桃源小区 居民 2350 800
远期气化站)
SE(乌翠区-伊美连绵区
128.884868° 47.715455° 黎明小区 居民 2800 500
远期气化站)
SE(乌翠区-伊美连绵区
128.906755° 47.731677° 凤凰水岸 居民 2500 800
远期气化站)
S(乌翠区-伊美连绵区远
128.871950° 47.704769° 雅郡小区 居民 3900 500
期气化站)
SW(乌翠区-伊美连绵区
128.854269° 47.712815° 水岸公馆 居民 3120 1200
远期气化站)
W(乌翠区-伊美连绵区
128.838900° 47.731462° 星河湾别墅 居民 2440 600
远期气化站)
W(乌翠区-伊美连绵区
128.835521° 47.732556° 龙栖湾小区 居民 2650 600
远期气化站)
风险 —
W(乌翠区-伊美连绵区
128.831057° 47.732905° 伊春市第一中学 学校 2830 500
远期气化站)
E(乌翠区-伊美连绵区
128.897399° 47.735861° 伊春市第三中学 学校 1950 400
远期气化站)
SE(乌翠区-伊美连绵区
128.893322° 47.721828° 伊春市儿童医院 医院 2550 600
远期气化站)
S(乌翠区-伊美连绵区
128.877084° 47.722498° 永红小区 居民 800 1900
远期气化站)
S(乌翠区-伊美连绵区
128.883457° 47.7244942° 红旗小区 居民 850 1900
远期气化站)
S(乌翠区-伊美连绵区
128.870497° 47.720803° 亲水家园 居民 1200 2100
远期气化站)
129.423123° 47.409597° 金林区中心城区 居民 四周(金林区综合站) 220 15000
129.302788° 47.476974° 西林区中心城区 居民 四周(西林区气化站) 330 15000
129.276964° 47.476470° 三公里社区 居民 NW(西林区气化站) 2000 1600
129.312176° 47.490460° 红光屯 居民 NE(西林区气化站) 2650 200
129.342560° 47.454508° 乐园村 居民 SW(西林区气化站) 2950 200

14
1.8评价等级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工程各专题的环
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如下:

1.8.1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的有关规定,将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具体划分情况见表1-8-1。
表1-8-1评价工作等级表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 Pmax≥10%

二级 1%≤Pmax<10%

三级 Pmax<1%

根据工程分析结果,选非甲烷总烃正常排放参数,采用导则附录A推荐模
型中估算模型,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
个污染物的地面空气质量浓度达到标准的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
中Pi定义:

式中:
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1h地面空气质量浓度,
ug/m3;
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准,ug/m3。一般选用GB3095
中1h平均质量浓度的二级浓度限值,如项目位于一类环境空气功能区,应选择
相应的一级浓度限值;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使用5.2确定的各评价因子
1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对仅有8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日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或年
平均质量浓度限值的,可分别按2倍、3倍、6倍折算为1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
表1-8-2估算模式参数表
参数 取值
城市/农村 城市
城市/农村选项
人口数(城市选项) /
最高环境温度/℃ 36.3
最低环境温度/℃ -42.4

15
土地利用类型 城市
区域湿度条件 潮湿气候条件
考虑地形 ☑是□否
是否考虑地形
地形数据分别率/m 90
考虑岸边熏烟 □是☑否
岸线距离/km /
是否考虑岸边熏烟
岸线方向/° /

通过计算,非甲烷总烃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小于1%,根据表1-8-1判定本项
目环境空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1.8.2地表水环境
规划所包含场站主要废水为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截留至城市污
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
级A或一级B标准,排入汤旺河。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中规定的评价工
作等级划分依据,5.2章节表1的规定,本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三级B。
1.8.3地下水环境
1.8.3.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
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程度,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分类管理名录》,该项目属城市天然气供应工程,为Ⅳ类建设项目,见表1-8
-3。
表1-8-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
环评类别 价项目类别
行业类别 报告书 报告表
报告书 报告表

U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
141、城市天然气供应工
/ 全部 Ⅳ类 Ⅳ类

147、管网建设 / 全部 / Ⅳ类

1.8.3.2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规划所包
含项目为Ⅳ类项目,可不开展地下水评价。
1.8.4声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中评价等级判定依据。
16
表1.8-4声环境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评价等级 划分依据
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
一级 内声环境保护目标噪声级增量达5dB(A)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
增加时
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
二级
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量达3-5dB,或受噪声影响人口增加较多时
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3类、4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
三级 价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噪声级增量在3dB(A)以下(不含3dB(A)),且受影响人口数
量变化不大时

本规划位于伊春市中心城区,位于GB3096规定的2类地区,本次评价噪声评
价等级为二级。
1.8.5生态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中规定的评价工作
等级划分依据:
a)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重要生境时,评价等级为一
级;
b)涉及自然公园时,评价等级为二级;
c)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时,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
d)根据HJ2.3判断属于水文要素影响型且地表水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建设
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
e)根据HJ610、HJ964判断地下水水位或土壤影响范围内分布有天然林、公
益林、湿地等生态保护目标的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
f)当工程占地规模大于20km2时(包括永久和临时占用陆域和水域),评价
等级不低于二级;改扩建项目的占地范围以新增占地(包括陆域和水域)确定;
g)除本条a)、b)、c)、d)、e)、f)以外的情况,评价等级为三级;
h)当评价等级判定同时符合上述多种情况时,应采用其中最高的评价等级。
本规划中各气化站占地面积≤20km2,项目占地现状为建设用地,项目所在
区域位于伊春市中心城区,属于一般区域,不属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
敏感区,管线工程不穿越、跨越生态敏感区。本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
级确定为三级。
1.8.6环境风险
1、环境风险潜势划分

17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
潜势划分为Ⅰ、Ⅱ、Ⅲ、Ⅳ/Ⅳ+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与项目的环境敏感程
度、涉及的危险物质和工艺系统危险性相关。
(1)环境敏感程度(E)的分级确定

①大气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D大气环境敏感
程度分级表,本项目大气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见表1-8-6。
表1-8-6大气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
E1 5万人,或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区域;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大于1000人;油气
、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200人
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
E2 1万人,小于5万人;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大于500人,小于1000人;油气、
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100人,小于200人
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小于
E3 1万人;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小于5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
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小于100人

表1-8-7本项目大气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
伊美-乌翠远期LNG气化站 E1
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5万人
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
金林城区LNG气化站 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1万人,小于 E2
5万人;
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
西林区LNG气化站 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1万人,小于 E2
5万人;
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100人
天然气运输管线 E2
,小于200人

②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D地表水功能敏感
性分区表,本项目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区见表1-8-9。
表1-8-9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区

排放点进入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为Ⅱ类
及以上,或海水水质分类第一类;或
以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
敏感F1
的排放点算起,排放进入受纳河流最
LNG气化站储罐区设有事故池,厂
大流速时,24h流经范围内涉跨国界的
区内采取三级风险防控措施,不存

18
排放点进入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为Ⅲ 在危险物质泄漏到汤旺河的途径,
类,或海水水质分类第二类;或以发 本项目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区为
较敏感F2 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 F3为低敏感区。
放点算起,排放进入受纳河流最大流
速时,24h流经范围内涉跨省界的。

低敏感F3 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D环境敏感目标分
级表,本项目环境敏感目标分级见表1-8-10。
表1-8-10地表水环境敏感目标分级表

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
)10km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
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集中式地表水饮
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农村及
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珍稀濒危野生动
S1 LNG气化站储罐区
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
设有事故池,厂区
场和洄游通道;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红树林、珊瑚礁等滨海湿
内采取三级风险防
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海洋特别保
控措施,不存在危
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盐场保护区;海水浴场;海洋自然历史遗
险物质泄漏到汤旺
迹;风景名胜区;或其他特殊重要保护区域。
河的途径,本项目
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
地表水功能敏感性
)10km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
分区为F3为低敏感
S2 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的:水产养殖区;
区。
天然渔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滨风景游览区;具有重要经济
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
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范围、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
S3 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无上述类型1和类型2包括的敏感
保护目标。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D环境敏感目标
分级表,本项目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见表1-8-11。
表1-8-11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F1 F2 F3
S1 E1 E1 E2
S2 E1 E2 E3
S3 E1 E2 E3(√)

表1-8-12本项目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伊美-乌翠远期LNG气化站 F3 S3 E3

金林城区LNG气化站 F3 S3 E3

19
西林区LNG气化站 F3 S3 E3

天然气运输管线 F3 S3 E3

根据表1-8-11可知,本项目LNG气化站和天然气运输管线地表水环境敏感程
度为E3环境低度敏感区。
③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D地下水功能敏
感性分区表,本项目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区见表1-8-13。
表1-8-13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区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
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 评价区范围内没有地下
敏感G1 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 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和分
相关的其他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 散式饮用水源地,项目
下水资源保护区。 所在区域不属于生活供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 水水源地准保护区、不
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 属于热水、矿泉水、温
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 泉等特殊地下水源保护
较敏感G2 区、也不属于补给径流
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
下水资源(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 区,本项目地下水功能
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 a。 敏感性分区为G3不敏
感区。
低敏感G3 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
a“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

感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D包气带防污性
能分级参照表,本项目建设场地区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见表1-8-14。
表1-8-14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
分级 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 本工程

D3 Mb≥1.0m,K≤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Mb≥1.0m,1×10-6cm/s<
0.5m≤Mb<1.0m,K≤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Mb≥1.0m K≤1×10-4cm/s,且分布连
D2
,1×10-6cm/s<K≤1×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续、稳定故包气带防污性
D1 岩(土)层不满足上述“D2”和“D3”条件。 能分级为“D2”

Mb:岩土层单层厚度。
K:渗透系数。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D环境敏感目标
分级表,本项目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见表1-8-15。
表1-8-15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地下水功能敏感性
包气带防污性能
G1 G2 G3
D1 E1 E1 E2

20
D2 E1 E2 E3(√)
D3 E2 E3 E3

根据表1-8-15,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E2环境中度敏感区。
表1-8-16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本项目地点 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区 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 分级
伊美-乌翠远期LNG气化站 G3 D2 E3
金林城区LNG气化站 G3 D2 E3
西林区LNG气化站 G3 D2 E3
天然气运输管线 G3 D2 E3

(2)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的分级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中“6.2P的分级确定”
可知,应分析建设项目生产、使用、储存过程中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
质,参见“附录B重点关注的危险物质及临界量”确定危险物质的临界量。定量分
析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的比值(Q)和所属行业及生产工艺特点(M),按“附录C
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的分级”对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等级进
行判断。
①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中“附录C中C.1.1可知
,应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导则中附录B中
对应临界量的比值Q。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
计算。当只涉及一种危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当存在多种危险物质时,则按下式计算物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式中,qn: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n: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Q<10,10≤Q<
100,Q≥100。
本规划判定结果:本规划危险物质最大存在总量和临界量的比值情况见
表1-8-11,本项目所涉及的风险物质为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为《建设项目环境
风险评级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中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本规划伊美
-乌翠连绵区LNG气化站设有2台100m3LNG储罐,金林城区LNG气化站为1台
50m3LNG储罐,西林镇区LNG气化站为1台100m3LNG储罐,运输管线为DN250m
管道每隔1km设有泄阻阀门,发生泄漏时会在所在管段进行阻隔。

21
通过计算可知本规划伊美-乌翠连绵区LNG气化站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
值Q=8.4,属于1≤Q<10范围内;金林城区LNG气化站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
Q=2.1,属于1≤Q<10范围内;西林镇区LNG气化站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
Q=4.2,属于1≤Q<10范围内;天然气运输管线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2.06

,属于1≤Q<10范围内;
表1-8-17本规划LNG气化站Q值确定表
序号

该种危险物
危险物质名称 CAS号 最大存在总量/t 临界值Qn/t 项目Q值∑
质Q值
伊美-乌
天然气
翠远期
(主要成分甲 74-82-8 84 10 8.4 8.4
LNG气
化站 烷)
金林城 天然气
区LNG ( 主 要 成 分 甲 74-82-8 21 10 2.1 2.1
气化站 烷)
西林区 天然气
LNG气 ( 主 要 成 分 甲 74-82-8 42 10 4.2 4.2
化站 烷)
天然气
运输管
线(1k 天然气( 主 要
74-82-8 20.6 10 2.06 2.06
m管线 成分甲
存储量

②建设项目M值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附录C表C.1评
估本项目生产工艺情况,本项目行业及生产工艺评估结果见表1-8-20。本项
目工艺评分M=10,为M3。
表1-8-20行业及生产工艺评估结果

涉及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电解工艺(氯碱)、氯化工艺、
硝化工艺、合成氨工艺、裂解(裂化)工艺、氟化工艺、
10/每
加氢工艺、重氮化工艺、氧化工艺、过氧化工艺、胺基 0
石化、化工、 化工艺、磺化工艺、聚合工艺、烷基化工艺、新型煤化 套
医药、轻工、 工工艺、电石生产工艺、偶氮化工艺
化纤、有色
无机酸制酸工艺、焦化工艺 5/每套 0
冶炼
5/每套
其他高温或高压,且涉及危险物质的工艺过程、危险物质
(罐
贮存罐区 0
区)
管道、港口/码 天然气运输
、港口/码头等 10
头等 管线10

22
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开采(含净化), LNG
石油天然气 ,油库(不含加油站的油库),油气管线 10 气化站分
(不含城镇燃气管线) 别为10

其他 涉及危险物质使用、贮存的项目 5 0
a高温指工艺温度≧300℃,高压指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10.0MPa;b长输管道
运输项目应按站场、管线分段进行评价;

③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分级
通过计算可知本规划伊美-乌翠连绵区LNG气化站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
值Q=8.4,属于1≤Q<10范围内;行业及生产工艺分级为M3;金林城区LNG气化
站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2.1,属于1≤Q<10范围内;行业及生产工艺分级
为M3;西林镇区LNG气化站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4.2,属于1≤Q<10范
围内;行业及生产工艺分级为M3;天然气运输管线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
Q=2.06,属于1≤Q<10范围内;行业及生产工艺分级为M3。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附录C表C.2(见表1-8
-21)确定危险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分级可知,本规划伊美-乌翠连绵区
LNG气化站、金林城区LNG气化站、西林镇区LNG气化站、天然气运输管线均为
P4。
表1-8-21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判断(P)

Q M1 M2 M3 M4
Q≥100 P1 P1 P2 P3
10≤Q 100 P1 P2 P3 P4
1≤Q 10 P2 P3 P4 P4

表1-8-22本项目各地点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判断(P)

Q P
伊美-乌翠远期LNG气化
1≤Q<10 M3 P4

金林城区LNG气化站 1≤Q<10 M3 P4

西林区LNG气化站 1≤Q<10 M3 P4

天然气运输管线 1≤Q<10 M3 P4

(3)环境风险潜势判断

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和工艺系统的危险性及其所在地的环境敏感程度,
结合事故情形下环境影响途径,对建设项目潜在环境危害程度进行概化分析,按

23
照表1-8-23、表1-8-24、表1-8-25分别确定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风险潜势。
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Ⅳ级。
表1-8-2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

P
E
P1 P2 P3 P4
E1 Ⅳ+ Ⅳ Ⅲ Ⅲ
E2 Ⅳ Ⅲ Ⅲ Ⅱ
E3 Ⅲ Ⅲ Ⅱ Ⅰ

表1-8-24本项目各地点建设项目大气环境风险潜势划分

E
P
伊美-乌翠远期LNG气化 P4 E1 Ⅲ

金林城区LNG气化站 P4 E2 Ⅱ
西林区LNG气化站 P4 E2 Ⅱ
天然气运输管线 P4 E2 Ⅱ

表1-8-25本项目各地点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风险潜势划分

E
P
伊美-乌翠远期LNG气化 P4 E3 Ⅰ

金林城区LNG气化站 P4 E3 Ⅰ
西林区LNG气化站 P4 E3 Ⅰ
天然气运输管线 P4 E3 Ⅰ

表1-8-26本项目各地点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风险潜势划分

E
P
伊美-乌翠远期LNG气化 P4 E3 Ⅰ

金林城区LNG气化站 P4 E3 Ⅰ
西林区LNG气化站 P4 E3 Ⅰ
天然气运输管线 P4 E3 Ⅰ

2、工作等级划分标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规定,环境风险评
价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
性和所在地的环境敏感性确定环境风险潜势,按表1-8-27、表1-8-28、表1-8-29分
别划分大气、地表水、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大气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一
级,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表1-8-27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24
环境风险潜势 IV、IV+ III II I

评价工作等级 二 三 简单分析

表1-8-28本项目各地点大气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伊美-乌翠远期LNG气化站 Ⅲ 二

金林城区LNG气化站 Ⅱ 三

西林区LNG气化站 Ⅱ 三

天然气运输管线 Ⅱ 三

表1-8-29本项目各地点地表水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本项目地点 环境风险潜势划分 评价工作等级
伊美-乌翠远期LNG气化站 Ⅰ 简单分析
金林城区LNG气化站 Ⅰ 简单分析
西林区LNG气化站 Ⅰ 简单分析
天然气运输管线 Ⅰ 简单分析

表1-8-30本项目各地点地下水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本项目地点 环境风险潜势划分 评价工作等级
伊美-乌翠远期LNG气化站 Ⅰ 简单分析
金林城区LNG气化站 Ⅰ 简单分析
西林区LNG气化站 Ⅰ 简单分析
天然气运输管线 Ⅰ 简单分析

3、评价范围
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LNG气化站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距建设项目边界为
5km的近圆形区域范围。天然气运输管线为管道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

1.8.7土壤环境
1.8.7.1项目环境影响类型识别
本 规划建设内容为城市燃气供应工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
壤环境(试行)》(HJ964-2018)本规划建设内容属于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

25
1.8.7.2项目类别及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附录A,城市
燃气供应工程属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行业类别中的Ⅳ类“其
他”。
表1-8-31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
项目类别
行业类别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水力发电、火力发电
生活污水处理;燃煤锅
(燃气发电除外);矸
炉总容量65t/h(不含)以
电力热力燃气及 生活垃圾及污泥发 石、油页岩、石油焦
上的热力工程;燃油锅
水生产和供应业 电 等综合利用发电;工
炉总容量65t/h(不含)以
业废水处理;燃气生
上的热力生产工程

1.8.7.3评价等级判定
根据项目类别,本规划项目可不开展土壤评价。
1.9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
1.9.1评价范围
1.9.1.1空间尺度
根据《伊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中),本次规
划范围为中心城区包括主城区(伊美-乌翠连绵区)、友好城区、金林城区、
美溪镇区、西林镇区、上甘岭镇区,面积约250平方千米。

评价范围见表1-9-1。
表1-9-1评价范围统计表
序号 环境要素 评价范围 依据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18),分别以乌翠区-伊美连
1 大气环境 伊春市中心城区区域
绵区远期气化站、金林城区综合站、西
林区气化站为中心,计算占标率后确定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
2 地表水 三级B,不设具体评价范围
(HJ2.3-2018)
拟建场站厂界外200m范围内和规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3 声环境
划区域 2.4-20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4 生态环境 线路中心线向两侧外延300m
(HJ19-2022 )

规划站场中心5km范围,管线周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5 环境风险
围200m ( HJ/T169-2018)

26
1.9.1.2时间维度

本规划评价时间维度为整个规划期,2022年-2035年。
1.9.2评价时段及基准年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2年-2035年。
其中:近期规划年限为2022年-2025年,
远期规划年限为2026年-2035年。
规划基准年为2022年。
1.10评价重点
(1)规划合理性分析
从本规划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性、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分析等方面分别
对规划进行环境合理性分析,科学、客观地预测规划对区域环境要素及环境
保护目标产生的主要影响和可接受程度,对规划进行综合论证,对不合理因
素提出调整建议或替代方案,以达到优化规划,协调伊春市燃气专项规划
(2022-2035年)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2)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论证
结合国家关于规划环评新的要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
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简称“三线一单”),提出严守空间红线、总量红
线、准入红线等“三条铁线”:①用空间红线来约束无序开发,守住生态底线
;②用总量红线来调控开发的规模和强度,根据环境质量来分配控制基地行
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使产业发展规模控制在资源环境可承载范围之内;③用
准入红线推动经济转型,强化产业准入源头控制,明确资源型、风险型、污
染型和行业差别化准入管理要求。
(3)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通过对规划中拟建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核算,预测各污染物对环境承载
力的影响程度,分析其对区域大气环境、水环境容量的影响,并结合伊春市
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给出规划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4)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
强化对建设项目环评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提出对规划所包含项目环评的
指导意见及对于项目环评可以简化的内容。
(5)环境风险评价
27
按照规划分析内容,结合行业环境风险源项及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
,预测环境风险后果,评述规划布局的合理性。
1.11评价技术路线
本规划环评工作技术路线见图1-11-1。

图1-11-1规划环评工作技术路线图

28
2规划分析
2.1《伊春市中心城燃气专项规划》(2016年~2020年)回顾性分析
2.1.1原规划范围

原规划的编制范围为:《伊春市中心城总体规划》(2012~2020)中确定的
伊春市城规划区域,即伊春区、乌马河区、翠峦区、友好区的行政辖区,
2020年规划期末城区的建设用地范围,规划总面积56.4km 2 。
2.1.2原规划期限

原规划的编制期限为2016~2020年。
2.1.3原规划目标
2020年前设置2座LNG气化站为伊春区、乌马河区、翠峦区供气,建成8

座LNG瓶组气化站为友好区供气,敷设中压管线90.0km,并建成L-CNG加气
站8座,为伊春市中心城区的居民、商业、工业、汽车用户供气。伊春区、乌
马河区、翠峦区居民天然气管道气化率为55%,总气化率60%;友好区居民天
然气管道气化率为45%,总气化率50%;出租车、公交车的气化率为70%气化
2000台私家车。远景(2020年后)待管道气到来时可利用管输天然气作为城

区主气源,修建长输高压管道216km,建设门站1座,LNG气化站作为应急及
补充气源予以保留。
2.1.4原规划汽源规划

本规划LNG气化站拟引入吉林松原液化天然气及鹤岗煤基天然气。
天然气气源主要参数如下:
(1)天LNG组分如表2-1-1所示。

表2-1-1LNG组分

组分 体积百分比% 组分 体积百分比%

CH4 98.623 CnH2n+2 1.377

(2)天然气主要特性参数如表2-1-2所示。

表2-1-2天然气特性参数表
项目 单位 数值

高热值 MJ/Nm3 39.842

低热值 MJ/Nm3 35.902

29
气态密度 Kg/Nm3 0.7174

液态密度 Kg/Nm3 444

水露点 ℃ -40

烃露点 ℃ -25

运动粘度 m2/s 14.5×106

爆炸下限 % 5

爆炸上限 % 15

华白数 MJ/Nm3 53.488

动力粘度 Pa.s 10.393×106

沸点 ℃ -161.49

2.1.5原规划天然气输配系统规划
城市天然气输配系统是一个综合设施,主要由气源场站、中压管网、调压
设施、管理设施、监控设施等组成。
一、储气方案

1、LNG气化站储气

本规划设置2座LNG气化站为伊春区、乌马河区及翠峦区城区天然气管
网用户供气,1#LNG气化站站内设置容积为150m 3 的LNG立式储罐2台,
单座储罐储气能力为8.1 ×10 4 Nm 3 ,总储气能力达到16.2×10 4 Nm 3 。
2#LNG气化站站内设置容积为50m 3 的LNG立式储罐1台,储气能力达到2.7

×10 4 Nm 3 。1#LNG气化站已建成,位于乌带路6km处西侧,2#LNG气化站
选址在朝阳路北山加油站对面。
2、LNG瓶组气化站

本规划设置8座LNG瓶组气化站为友好区城区天然气管网用户供气,
LNG瓶组气化站单站站内设置容积0.175m 3 的LNG钢瓶22个,单瓶储气能

力105Nm 3 ,总储气量2310Nm 3 。
二、输配系统方案
本规划中压燃气管道只布置中压干线及部分支线工程,待工程实施阶
段,在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布置,在原规划基础上进行调整。
三、燃气汽车加气站规划

30
建成L-CNG加气站8座,为伊春市中心城区的居民、商业、工业、汽车
用户供气。
2.2新、旧版规划对比及发展现状分析
2.2.1新、旧版规划内容对比

旧版规划201 6年编制完成,历经7年发展,2020年编制了新版燃气专

项规划,新、旧版规划内容对标见表2-2-1。

表2-2-1新、旧版规划对比表

项目 旧版规划 本次规划
《伊春市中心城总体规划》 《伊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
(2012~2020)中确定的伊春市城 2035年)正处于编制中,为符合城市
规划区域,即伊春区、乌马河 总体规划的要求,本次规划范围为中
规划范围 区、翠峦区、友好区的行政辖 心城区包括主城区(伊美-乌翠连绵区
区,2020年规划期末城区的建 )、友好城区、金林城区、美溪镇区
设用地范围,规划总面积 、西林镇区、上甘岭镇区,面积约250
56.4km 2 平方千米。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2年-2035年。其
规划期限 2016~2020年。 中:近期规划年限为2022年-2025年,
远期规划年限为2026年-2035年。
近期2025年,各供气区域均使用LNG
作为各类管道燃气用户的主供气源,
建设LNG储配站或LNG瓶组气化站。
天然气管网暂时不能覆盖的区域,采
用液化石油气作为气源。远期至2035
年,以中俄管道-伊春支线作为伊春的
主供气源,新建伊春门站,在金林城
区、西林镇区、美溪镇区各新建1处门
本规划LNG气化站拟引入吉林
站,建设伊春至上甘岭镇区的次高压
汽源 松原液化天然气及鹤岗煤基天
管线,在友好城区和上甘岭镇区各设
然气。
置高中压调压站一座。近期建设的
LNG储配站作为应急调峰储气站,充
分利用现有城镇燃气管网。对于天然
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区域,仍采用瓶装
液化石油气进行供应。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作为乡镇燃气利
用的两种主要气源将长期共存、协调
发展。
本规划近期金林城区和西林镇区各设
置LNG气化站一座,远期在伊美-乌翠
2020年前设置2座LNG气化站为
连绵区设计LNG气化站一座。
伊春区、乌马河区、翠峦区供
储气 近期拟在金林城区建设燃气综合站一
气,建成8座LNG瓶组气化站为
座,为LNG气化站、LNG汽车加气站
友好区供气,
、L-CNG汽车加气站合建站,位于金
林城区西侧,兴安路东北侧。

31
近期在西林镇区建设LNG气化站一座
,站址位于镇区南侧规划二路与西林
路交口。
远期建设的伊美-乌翠连绵区LNG气化
站为储气调峰应急站,站址位于伊春
市伊美区朝阳路北山加油站对面。
本规划近期在友好城区、美溪镇区和
上甘岭镇区各设置2座LNG瓶组气化站
。近期在美溪镇区建设LNG瓶组气化
站2座,分别位于铁路南侧和北侧。近
期在上甘岭镇区建设LNG瓶组气化站2
座。
现已建成三座汽车加气站,分别为乌
马河L-CNG加气站、伊春市天丰燃气
建成L-CNG加气站8座,为伊春 有限公司加气站和北山L-CNG汽车加
汽车加气站 市中心城区的居民、商业、工 气站,其设计规模均为1.5万Nm 3/d。
业、汽车用户供气。 可以满足近远期汽车用气需求,故本
次规划不对现有加气站进行改扩建,
也不再规划新的汽车加气站。
本规划友好城区和上甘岭镇区远期采
用伊春高压管道供气,各设置高中压
高中压调压站 -
调压站一座。

本规划远期采用中俄-伊春支线长输管
远景建设门站1座,LNG气化站 线供气,在伊美-乌翠连绵区、金林城
门站
作为应急及补充气源予以保留 区、美溪镇区和西林镇区各设置门站
一座。
敷设中压管线90.0km,远景(2
近期建设中压管线96.360km,远期建
020年后)待管道气到来时可利
管网 设次高压管线39.500km,中压管线
用管输天然气作为城区主气源
195.143km
,修建长输高压管道216km,
伊春市域现有的液化石油气储配
液化石油气供 站充装能力可以满足伊春市近、
-
应 远期的液化石油气用气需求,不
再进行改建、扩建、新建

2.2.2旧版规划执行情况及发展现状分析
伊春市目前仅伊美-乌翠连绵区建有管道天然气,其他区域居民生活所用能
源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和电,餐饮用户主要采用液化石油气,部分小餐饮烧煤。工
业主要以柴油、重油及煤作为燃料。
(一)管道天然气供气现状
(1)场站现状

32
伊春市现有液化天然气储配站一座,位于乌翠区乌带路3.7公里处,占地面
积6824.28㎡,站内现有100m³LNG储罐一座。
现有LNG瓶组气化站一座,建设规模为3.85m3。位于北山L-CNG汽车加气站
南侧。
(2)管网现状
伊美-乌翠连绵区现已敷设中压管网40.263公里,低压管网7.593公里。
(3)用户现状
伊春市目前供应居民用户约1800户,商业用户5户(包含福利机构、学校食
堂、酒店),工业用户1户。
(二)液化石油气供气现状
伊春市域内现有液化石油气供应企业九家,年供应总量约为1200吨/年。具
体情况如下表:
表2-2-2伊春市域内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情况表
年供应量
序号 企业名称 场站地址
(吨/年)
1 伊春市新兴液化气站有限公司 翠兰区曙光办文化街 34
伊春市保信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液化
2 乌马河 7.5
气站
3 伊春市北山液化石油气有限责任公司 伊美区101站前街常青委 200
4 伊春市美溪广源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 美溪镇对青山经营所 70
5 伊春市东阁燃气有限公司 伊春市伊美区南环路 345
6 伊春青山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伊春市青山路奋斗街 180
7 伊春市振兴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 金林区新农街
8 伊春市西林长青液化气有限公司 西林区前进办 47
9 伊春市佳瑶燃气经销有限公司 伊春市友好区河东委

33
图2-2-1市域液化石油气设施布局现状图

(三)汽车加气站现状
伊春市域内现有L-CNG汽车加气站3座,LPG汽车加气站1座。具体情况如下
表所示。
表2-2-2伊春市天然气汽车加气站情况表
序号 企业名称 场站地址 设计规模
1 乌马河L-CNG加气站 林都大街锦山一队前方 1.5万Nm3/d
2 伊春市天丰燃气有限公司 伊美区北郡社区三桥街 1.5万Nm3/d
3 北山L-CNG汽车加气站 伊美区朝阳社区北山加气站 1.5万Nm3/d
表2-2-3伊春市LPG汽车加气站情况表
序号 企业名称 场站地址 LPG汽车数量
1 伊春市东阁燃气有限公司 伊春市伊美区南环路 400台

2.2.3现状存在的问题

34
(1)不能满足用户发展需要现状LNG主要来自省内液化天然气工厂,由
于LNG销售价格、运输及气化等综合成本较高,使得用户用气成本增加,在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开发用户的难度,也不能满足用户发展的需要。
(2)滞后于城市拓展随着城市日趋现代化,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管道天然气工程是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城市的发展和国
土空间规划的要求,市区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现状输配系统主要分布在
伊美-乌翠连绵区,明显不能满足城市拓展的需要。
(3)用气积极性低,开放程度低目前,伊美-乌翠连绵区用气户数约1.8
万户,占该区域总户数的16%,占伊春市规划总户数的10%,居民用气比例低
于《伊春市中心城燃气专项规划》(2016年~2020年)规划气化率。居民和
商业多以液化石油气和煤炭作为燃料,使用天然气的积极性不高。
(4)管道天然气经营管理混乱根据国家《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
法》的有关规定,城市燃气需有特许经营许可证的公司经营,伊美-乌翠连绵
区现状管网由两家公司共同铺设完成,个别街区存在两家燃气公司均敷设燃气
管道的现象,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增加了城市燃气发展和居民用气的难度。
(5)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城市居民、商业、工业企
业生产用户使用的瓶装液化石油气,它不同于管道天然气,不仅换气、搬运麻
烦,而且从运输、储存、灌装、供应到用户使用的全过程而言,其介质压力高
、泄漏危险性大、用户参与环节多、出事故的可能性大,增加了城市的不安全
因素。
(6)液化石油气价格不稳定LPG价格随原油价格变化,LPG价格的不稳
定性使生活、生产成本风险增大。
(7)液化石油气经营单位分散,不利于行政管理目前存在多家经营液化
石油气的单位,过多过散,使政府职能部门对该行业管理难度加大,安全隐患
增加。
(8)液化石油气市场不规范液化石油气来源渠道较为复杂,造成市场混
乱,管理不规范,燃气质量不能保证,供气安全可靠性差。钢瓶智能化程度不
高,难以追根溯源。
2.3本次规划概述
2.3.1规划的主要内容
35
2.3.1.1规划范围

《伊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正处于编制中,为符合城
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本次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包括主城区(伊美-乌翠连绵区
)、友好城区、金林城区、美溪镇区、西林镇区、上甘岭镇区,面积约250平
方千米。
2.3.1.2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2年-2035年。
其中:近期规划年限为2022年-2025年,
远期规划年限为2026年-2035年。
规划基准年为2022年。
2.3.1.3规划内容

本次规划根据伊春市天然气发展的实际情况,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
分:
(1)确定近、远期燃气气源及供应方式;
(2)平衡需求与供给,确定各类气源供气对象、范围及规模;
(3)合理选择场站站址,采用先进成熟的工艺流程及设备;
(4)从技术经济优化角度出发,确定输配系统方案;
(5)CNG汽车加气站规划;
(6)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方案;
(7)提出消防、环保、节能、安全、职业卫生等方案;
(8)提出分期实现城市燃气规划的步骤及保障措施;
(9)对规划期内所需建设进行工程投资匡算、确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对规划提出主要问题及建议。
2.3.1.4规划原则

城市燃气专项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符合国家的建设方针和
政策,规划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工作原则和必要的工作步骤,以更好的从空间
和时序上保证天然气工程与城市发展建设协同进行。因此,本规划应遵循以下原
则:
(1)遵循国家的天然气利用政策和节能方针,结合各县的性质、规模、发
展方向和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切实体现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为伊
36
春市天然气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2)遵照市场经济规律,通过调查研究,根据市场容量,城市总体规划和
各类用户分布情况,确定供气对象和各类用户对天然气的需求量,进行技术经济
论证和分析,认真地做好规划的编制工作。
(3)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贯彻近、远期结合、工业与民用结合的方
针,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输配系统。
(4)坚持科学态度,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规划方案,与
伊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力求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为将来
的发展留有充分余地。
(5)坚持保障安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原则,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为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
设,力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3.2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因伊春市规划区域分散,各不相连,按地理位置分为伊美-乌翠连绵区、友
好城区、金林城区、美溪镇区、西林镇区和上甘岭镇区,对各区域分别进行供气
规划,故对各供气区域规划指标分别进行阐述。
表2-3-1居民用户气化总指标一览表
总气化率 管道天然气气化率 液化石油气气化率
规划区域 近期 远期 近期 远期 近期 远期
(2025年) (2035年) (2025年) (2035年) (2025年) (2035年)
伊美-乌翠 85% 95% 30% 90% 55% 5%
友好城区 85% 95% 15% 80% 70% 15%
金林城区 85% 95% 15% 80% 70% 15%
美溪镇区 85% 95% 15% 80% 70% 15%
西林镇区 85% 95% 15% 80% 70% 15%
上甘岭镇区 85% 95% 15% 80% 70% 15%

表2-3-2伊美-乌翠连绵区燃气工程规划主要指标一览表
近期 远期
项目 备注
(2025年) (2035年)
一 规划总指标

1.1 规划人口(万人) 22.17 22.17


1.2 总气化率(%) 85 95

1.3 天 气化率(%) 30% 90%



37
1.4 气化人口(万人) 6.65 19.95

1.5 气化户数(万户) 3.33 9.98

1.6 液 气化率(%) 55% 5%



1.7 气化人口(万人) 12.19 1.11

1.8 油 气化户数(万户) 6.10 0.55
二 天然气供气规模

2.1 年用气量(万Nm3/年) 536.95 1888.57

2.2 平均日用气量(Nm3/d) 14711 51742

2.3 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Nm3/d) 17349 60264

2.4 高峰小时用气量(Nm3/h) 2219 7431

三 液化石油气供气规模

3.1 年用气量(吨/年) 6334.20 575.84


3.2 日均灌甁量(瓶/日) 1157 105
四 主要工程量

4.1 天然气门站(座) - 1

4.2 LNG储配站(座) - 1

4.3 次高压管线(km) - 39.500

4.4 中压管线(km) 96.360 195.143

表2-3-3友好城区燃气工程规划主要指标一览表
近期 远期
项目 备注
(2025年) (2035年)
一 规划总指标

1.1 规划人口(万人) 4.15 4.15


1.2 总气化率(%) 85 95

1.3 气化率(%) 15% 80%


天然
1.4 气化人口(万人) 0.62 3.32

1.5 气化户数(万户) 0.31 1.66
1.6 液 气化率(%) 70% 15%

1.7 气化人口(万人) 2.90 0.62

1.8 油 气化户数(万户) 1.45 0.31
二 天然气供气规模

2.1 年用气量(万Nm3/年) 41.56 240.12


38
2.2 平均日用气量(Nm3/d) 1139 6579
2.3 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Nm3/d) 1366 7894
2.4 高峰小时用气量(Nm /h) 3
210 1210
三 液化石油气供气规模

3.1 年用气量(吨/年) 1507.94 323.13


3.2 日均灌甁量(瓶/日) 275 59
四 主要工程量

4.1 LNG瓶组气化站(座) 2 -

4.2 高中压调压站(座) - 1

4.3 中压管线(km) 15.288 18.838

表2-3-4金林城区燃气工程规划主要指标一览表
近期 远期
项目 备注
(2025年) (2035年)
一 规划总指标

1.1 规划人口(万人) 2.99 2.99

1.2 总气化率(%) 85 95

1.3 气化率(%) 15% 80%


天然
1.4 气化人口(万人) 0.45 2.39

1.5 气化户数(万户) 2.39 1.20

1.6 液 气化率(%) 70% 15%



1.7 气化人口(万人) 2.09 0.45

1.8 油 气化户数(万户) 1.05 0.22

二 天然气供气规模

2.1 年用气量(万Nm3/年) 29.99 173.27

2.2 平均日用气量(Nm3/d) 822 4747

2.3 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Nm3/d) 986 5697

2.4 高峰小时用气量(Nm3/h) 132 764

三 液化石油气供气规模

3.1 年用气量(吨/年) 1088.12 233.17

3.2 日均灌甁量(瓶/日) 199 43

四 主要工程量

4.1 天然气门站(座) 1

39
4.2 LNG储配站(座) 1

4.3 中压管线(km) 10.194 0.194

表2-3-5美溪镇区燃气工程规划主要指标一览表
近期 远期
项目 备注
(2025年) (2035年)
一 规划总指标

1.1 规划人口(万人) 2.39 2.39


1.2 总气化率(%) 85 95

1.3 气化率(%) 15% 80%


天然
1.4 气化人口(万人) 0.36 1.91

1.5 气化户数(万户) 0.22 0.96

1.6 液 气化率(%) 70% 15%



1.7 气化人口(万人) 1.67 0.36

1.8 油 气化户数(万户) 0.84 0.18
二 天然气供气规模

2.1 年用气量(万Nm3/年) 23.95 138.40


2.2 平均日用气量(Nm3/d) 656 3792
2.3 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Nm3/d) 788 4550
2.4 高峰小时用气量(Nm3/h) 121 698
三 液化石油气供气规模

3.1 年用气量(吨/年) 869.16 186.25


3.2 日均灌甁量(瓶/日) 159 34
四 主要工程量

4.1 门站(座) 1

4.2 LNG瓶组气化站(座) 2

4.3 中压管线(km) 8.876 6.533

表2-3-6西林镇区燃气工程规划主要指标一览表
近期 远期
项目 备注
(2025年) (2035年)
一 规划总指标

1.1 规划人口(万人) 3.05 3.05


1.2 总气化率(%) 85 95

40
1.3 气化率(%) 15% 80%
天然
1.4 气化人口(万人) 0.46 2.44

1.5 气化户数(万户) 0.23 1.22

1.6 液 气化率(%) 70% 15%



1.7 气化人口(万人) 2.14 0.46

1.8 油 气化户数(万户) 1.07 0.23
二 天然气供气规模

2.1 年用气量(万Nm3/年) 293.77 2282.15


2.2 平均日用气量(Nm /d)
3
8049 62525
2.3 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Nm3/d) 8216 63494
2.4 高峰小时用气量(Nm3/h) 586 4385
三 液化石油气供气规模

3.1 年用气量(吨/年) 1110.82 238.03


3.2 日均灌甁量(瓶/日) 203 43
四 主要工程量

4.1 天然气门站(座) 1

4.2 LNG气化站(座) 1

4.3 中压管线(km) 21.354 5.157

表2-3-7上甘岭镇区燃气工程规划主要指标一览表
近期 远期
项目 备注
(2025年) (2035年)
一 规划总指标

1.1 规划人口(万人) 1.28 1.28


1.2 总气化率(%) 85 95

1.3 气化率(%) 15% 80%


天然
1.4 气化人口(万人) 0.19 1.03

1.5 气化户数(万户) 0.10 0.51

1.6 液 气化率(%) 70% 15%



1.7 气化人口(万人) 0.90 0.19

1.8 油 气化户数(万户) 0.45 0.10
二 天然气供气规模

2.1 年用气量(万Nm3/年) 12.87 74.34


41
2.2 平均日用气量(Nm3/d) 65 375
2.3 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Nm3/d) 423 2444
2.4 高峰小时用气量(Nm /h)3
65 375
三 液化石油气供气规模

3.1 年用气量(吨/年) 466.84 100.04


3.2 日均灌甁量(瓶/日) 85 18
四 主要工程量

4.1 LNG瓶组气化站(座) 2

4.2 高中压调压站(座) 1

4.3 中压管线(km) 6.080 0.776

2.3.3气源分析及规划
2.3.3.1气源确定

一、现状气源
伊春市目前仅伊美-乌翠连绵区建有管道天然气,气源为LNG,来自吉林松
原液化天然气及鹤岗煤基天然气。
液化石油气来源比较广泛,来自大庆等地。
二、规划气源
根据伊春市现有气源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从技术经济角度综合分析,确
定近、远期气源如下:
(一)近期
近期2025年,各供气区域均使用LNG作为各类管道燃气用户的主供气源,
建设LNG储配站或LNG瓶组气化站。
天然气管网暂时不能覆盖的区域,采用液化石油气作为气源。
(二)远期
远期至2035年,以中俄管道-伊春支线作为伊春的主供气源,新建伊春门站
,在金林城区、西林镇区、美溪镇区各新建1处门站,建设伊春至上甘岭镇区的
次高压管线,在友好城区和上甘岭镇区各设置高中压调压站一座。近期建设的
LNG储配站作为应急调峰储气站,充分利用现有城镇燃气管网。对于天然气管

网不能覆盖的区域,仍采用瓶装液化石油气进行供应。

42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作为乡镇燃气利用的两种主要气源将长期共存、协调
发展。
2.3.3.2燃气来源及可靠性

一、LNG天然气来源
省内及省外有多处可利用的LNG气源:
(1)大庆市中瑞燃气有限公司液化天然气的生产能力为20万m3/d。伊春市
至大庆中瑞燃气有限公司运距约为480公里。
(2)吉林松原、公主岭液化天然气工厂该工厂距离伊春市约525公里,生
产能力为32×104Nm3/d。
以上述气源作为本规划的供气气源是有保障的,天然气购进价以实际供气
时市场销售价为准。
二、远期天然气来源
本规划远期管道天然气来自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起
自黑龙江省黑河市,止于西气东输一线天然气管道上海市白鹤末站,全长超过
3000km。设计输气量为380×108m3/a,管径D1422mm,设计压力为12MPa。在

长输管道气源方面,中石油与黑龙江省发改委正在推进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长输
环网建设,规划布局天然气管道总里程6276.5公里,其中国家干线2条,管道长
度1218公里,国家支线12条,管道长度1977.5公里,包括中俄东线明哈支线、庆
哈支线、齐齐哈尔支线、伊春支线、嫩江支线、七台河-佳木斯-鹤岗支线、双鸭
山支线、七台河-牡丹江支线、鸡西支线、萝北支线、虎林-绥滨支线、东宁支线。
伊春支线管道由绥化经铁力市进入伊春市。规划新建铁力分输站、大菁山
分输清管站、南岔分输站、金林清管站、伊春分输站、新青门站、汤旺河门站
和嘉荫门站。沿途为各县市、乡镇设置分输阀室、调压站等,实现伊春市全市
天然气供应。
远期伊春支线建成前,仍用LNG作为主气源。伊春支线建设完毕实现门站
供气后,城区内的LNG气化站作为储备、应急气源,现有管网仍加以利用。

43
图2.3-1伊春支线路由图

三、液化石油气的来源
目前,伊春市的液化石油气依靠外供,主要来自大庆石化,产量充足(
大庆石化液化石油气年产量20万吨左右)。城区液化石油气实际充装量处于
饱和状态,黑龙江省内液化石油气气源丰富,可以保障充足的供应。
2.3.3.3气源参数

一、天然气气源参数
LNG组分见下表所示:

表2.3-8LNG组份
成分 甲烷 乙烷 丙烷 异丁烷 氢 氧 氮

组分(%) 96.36 1.93 0.17 0.01 0.01 1.51 0.01

表2.3-9天然气主要特性参数
项目 单位 数值
高热值 MJ/Nm3 37.22
低热值 MJ/Nm3 35.54
密度 Kg/Nm3 0.7196

44
俄气气质参数:
表2.3-10俄气组分
成分 C1 C2 C3 C4 C5 N2 CO2 He H2

组分(%) 91.41 4.93 0.96 0.41 0.24 1.63 0.06 0.29 0.07

表2.3-11俄气主要特性参数
项目 单位 数值
高热值 MJ/Nm3 38.80
低热值 MJ/Nm3 35.03
密度 Kg/Nm3 0.7829

以上两种天然气气质均符合《天然气》GB17820-2018中气质标准,满足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2020版)及《燃气工程项目规范》
GB55009-2021对天然气质量的要求,属《城镇燃气分类》GB/T13611-2018
中12T基准气的燃气,并具备互换性,俄气到来可以直接使用。
二、液化石油气气源参数
液化石油气主要参数如下:
表2.3-12液化石油气成分
丙烯 丙烷 正丁烷 异丁烷 顺丁烯 正丁烯 异丁烯 反丁烯 C5
29.4 8.7 5.9 23.8 6.5 7.5 8.0 10.0 0.2

表2.3-13液化石油气主要特性参数
项目 单位 数值
高热值 MJ/Nm3(MJ/kg) 116.52(48.96)
低热值 MJ/Nm3(MJ/kg) 108.8(45.71)
密度(气态) Kg/Nm3 2.38
密度(液态) Kg/Nm3 554

该液化石油气气质符合《液化石油气标准》GB11174-2011的要求,属《
城镇燃气分类》GB/T13611-2018中“20Y”类别。
液化石油气与天然气没有互换性。若原液化石油气用户改用天然气,必
须对燃具进行更换或改造,保证安全高效燃烧。
2.3.4天然气供气规模
一、供气对象

45
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2020年版),城镇天然气用
户一般包括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工业用户,采暖、制冷用户及汽车用户等。
在气量许可的条件下,凡是具备使用天然气条件的用户都是城镇天然气的供
气对象。因伊春市各城区均已规划集中供热系统,供热管网覆盖面较广,各
热电厂、锅炉房均符合环保要求,无需进行煤改气,本规划应委托单位要求
不考虑采暖用户。
考虑到伊春市各类用户的实际用气特点,本规划的供气对象为伊春市范
围内的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工业用户及汽车用户等四类。各供气区域具体
供气对象如下:
伊美-乌翠连绵区: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工业用户及汽车用户;
友好城区:居民用户、商业用户;
金林城区:居民用户、商业用户、汽车用户;
美溪镇区:居民用户、商业用户;
西林镇区: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工业用户;
上甘岭镇区:居民用户、商业用户。
二、气化率
(1)管道天然气气化率
居民气化率一般根据城市的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住宅建设状况并结
合城市布局形态结构及功能划分来确定。根据伊春市天然气发展实际情况,
部分既有建筑敷设燃气管道仍存在一定困难,居民转变燃料使用习惯也尚需
一段时间。
根据《伊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中),规划至
2035年,中心城区居民天然气管道气化率达到90%,其他各城区居民天然气

管道气化率达到80%,
(2)液化石油气气化率
管道天然气供应将逐步取代瓶装液化气供应,远离管道燃气系统的区域
以及没有条件使用管道燃气的用户仍采用瓶装液化石油气进行供气,气源站
采用原有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和灌装站。
至2025年居民用户总气化率为85%,2035年居民用户总气化率为95%。
各供气区域气化率如下表所示:
46
表2.3-14各区域气化率总表
总气化率 管道天然气气化率 液化石油气气化率
规划区域 近期 远期 近期 远期 近期 远期
2025年 2035年 2025年 2035年 2025年 2035年
伊美-乌翠 85% 95% 30% 90% 55% 5%
友好城区 85% 95% 20% 80% 65% 15%
金林城区 85% 95% 20% 80% 65% 15%
美溪镇区 85% 95% 20% 80% 65% 15%
西林镇区 85% 95% 20% 80% 65% 15%
上甘岭镇区 85% 95% 20% 80% 65% 15%

(3)汽车用户气化率
伊春市现有出租车2000辆左右,公交车500台。本次规划至2025年,出
租车、公交车使用天然气比率为50%;至2035年,考虑到电动汽车等新能源
汽车的发展,出租车使用天然气比率为70%,公交车使用天然气比率为60%。
根据金林区车辆统计,规划到2025年出租车150辆、公交车40辆;到
2035年出租车400辆、公交车77辆。至2025年,出租车、公交车使用天然气

比率为50%;至2035年,出租车、公交车使用天然气比率为80%。另有LNG
货车、重卡按日均加气车辆数量考虑,不考虑气化率。
三、各类用户天然气需求量
(一)居民用户年用气量
由燃气管道供气的居民用户,主要是指居住在城镇建成区内,具备管道

供气条件的城镇居民。在所有用户中,使用管道燃气的居民是用气市场最基
本、最稳定的用户。伊春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伊春户均人口数为
1.88人/户,本规划按户均人口2人/户计算。居民用户年用气量计算如下:

表2.3-15居民用户年用气量表
序 规划人口 气化人口 气化户数 用气量
区域 规划期限 气化率
号 (万人) (万人) (万户) (万Nm3/a)
2025年 22.17 30% 6.65 3.33 351.79
1 伊美-乌翠
2035年 22.17 90% 19.95 9.98 1055.38
2025年 4.15 15% 0.62 0.31 32.90
2 友好城区
2035年 4.15 80% 3.32 1.66 175.47
2025年 2.99 15% 0.45 0.22 23.74
3 金林城区
2035年 2.99 80% 2.39 1.20 126.62
2025年 2.39 15% 0.36 0.18 18.96
4 美溪镇区
2035年 2.39 80% 1.91 0.96 101.14
47
2025年 3.05 15% 0.46 0.23 24.24
5 西林镇区
2035年 3.05 80% 2.44 1.22 129.26
2025年 1.28 15% 0.19 0.10 10.19
6 上甘岭镇区
2035年 1.28 80% 1.03 0.51 54.32

(二)商业用户年用气量
伊美-乌翠连绵区商业用气量近期与居民用气量比例按0.3:1.0考虑,远期
按0.4:1.0考虑。其他供气区域近期商业用气量与居民用气量比例按0.2:1.0考
虑,远期按0.3:1.0考虑。商业用户年用气计算如下:
表2.3-16商业用户年用气量表
居民用气量 与居民用气 商业用气量
序号 区域 规划期限
(万Nm /a)3
量比例 (万Nm3/a)
近期(2025年) 351.79 0.3 105.54
1 伊美-乌翠
远期(2035年) 1055.38 0.4 422.15
近期(2025年) 32.90 0.2 6.58
2 友好城区
远期(2035年) 175.47 0.3 52.64
近期(2025年) 23.74 0.2 4.75
3 金林城区
远期(2035年) 126.62 0.3 37.99
近期(2025年) 18.96 0.2 3.79
4 美溪镇区
远期(2035年) 101.14 0.3 30.34
近期(2025年) 24.24 0.2 4.85
5 西林镇区
远期(2035年) 129.26 0.3 38.78
近期(2025年) 10.19 0.2 2.04
6 上甘岭镇区
近期(2025年) 54.32 0.3 16.30

(三)工业用户年用气量
伊美-乌翠连绵区近期工业用气量与居民用气量按0.15:1.0考虑,远期按
0.3:1.0考虑。
根据西林区政府提供数据,西林镇区工业用户近期2025年用气量预测为
250万Nm 3 /a,远期2035年用气量预测为2000万Nm 3 /a。
表2.3-17工业用户年用气量表
工业用气量 备注
序号 区域 规划期限
(万Nm3/a)
近期(2025年) 52.77 与居民用户用气量0.15
1 伊美-乌翠
远期(2035年) 316.61 与居民用户用气量0.3
近期(2025年) 250.00
2 西林镇区
远期(2035年) 2000.00

(四)汽车用户年用气量

48
(1)主城区车用天然气统计
伊春市主城区现有出租车约2000辆,公交车约500辆。车用天然气年需
求量计算如下:
表2.3-18主城区CNG汽车用气量统计
近期2025年 远期2035年
项目
出租车 公交车 出租车 公交车
数量(辆) 2000 500 2000 500
气化率(%) 50 50 70 60
气化车辆(辆) 1000 250 1400 300
用气量指标(Nm /百km)
3
10 28 10 28
年均里程(万km) 7.2 6 7.2 6
用气量(万Nm /a) 3
720 420 1008.00 504.00
未预见量(万Nm3/a) 37.89 22.11 53.05 26.53
年用气量(万Nm3/a) 757.89 442.11 1061.05 530.53
年总用气量(万Nm /a) 3
1200.00 1591.58

伊春市现有L-CNG加气站三座,均位于伊美-乌翠连绵区,因均设置了独
立的储罐,汽车用气量不计入天然气管网总用气量中。
(2)金林城区车用天然气统计
规划到2025年出租车150辆、公交车40辆,到2035年出租车400辆、公交
车77辆。车用天然气年需求量计算如下:
a.CNG汽车

表2.3-19金林区CNG汽车用气量统计
近期2025年 远期2035年
项目
出租车 公交车 出租车 公交车
数量(辆) 150 40 400 77
气化率(%) 50 50 80 80
气化车辆(辆) 75 20 320 61.6
用气量指标(Nm3/百km) 10 28 10 28
年均里程(万km) 7.2 6 7.2 6
用气量(万Nm /a) 3
54.00 33.60 230.40 103.49
未预见量(万Nm3/a) 2.84 1.77 12.13 5.45
年用气量(万Nm /a) 3
56.84 35.37 242.53 108.93
年总用气量(万Nm3/a) 92.21 351.46

b.LNG汽车
为了保障金林城区往来运输的大型LNG货运车辆用气需求,建设LNG加
气设施,由于LNG车辆主要用于长途运输,且各型车辆自带的LNG储罐容积
49
不同,难以精确计算LNG日充装量,故采用估算的方法确定LNG加气规模。
预计2025年日均加气车辆为40辆,2035年日均加气车辆60辆,汽车的平均储
罐容积为400L,车用LNG年需求量见下表。
表2.3-20金林区LNG汽车供应量统计
项目 2025年 2035年
日均加气车辆(辆) 40 60
车用储罐平均容积(L) 400 400
日用气量(Nm3/d) 9600 14400
年用气量(万Nm3/a) 350.4 525.6

金林城区天然气汽车用气量不计入天然气管网用气量中。
汽车加气站规划详见第七章天然气汽车加气站规划。
(五)气量汇总
因各类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均单独建设,其用气量不计入管网总用气量中,
本节就天然气管网用气和汽车用气分别汇总。
(1)管网天然气用户用气量汇总
a.天然气管网年用气量
未预见量包括管道漏损及部分发展中不可预知的气量,按总用气量的5%
考虑。各供气区域年总用气量计算如下:
表2.3-21年用气量汇总表
居民用户 商业用户( 工业用户( 未预见量( 总用气量
区域 期限
(万Nm3/a) 万Nm3/a) 万Nm3/a) 万Nm3/a) (万Nm3/a)
近期(2025年) 351.79 105.54 52.77 26.85 536.95
伊美-乌翠
远期(2035年) 1055.38 422.15 316.61 94.43 1888.57
近期(2025年) 32.90 6.58 2.08 41.56
友好城区
远期(2035年) 175.47 52.64 12.01 240.12
近期(2025年) 23.74 4.75 1.50 29.99
金林城区
远期(2035年) 126.62 37.99 8.66 173.27
近期(2025年) 18.96 3.79 1.20 23.95
美溪镇区
远期(2035年) 101.14 30.34 6.92 138.40
近期(2025年) 24.24 4.85 250.00 14.69 293.77
西林镇区
远期(2035年) 129.26 38.78 2000.00 114.11 2282.15
近期(2025年) 10.19 2.04 0.64 12.87
上甘岭镇区
近期(2025年) 54.32 16.30 3.72 74.34

50
b.天然气管网平均日用气量

表2.3-22平均日用气量汇总表
居民用户 商业用户 工业用户 未预见量 总用气量
区域 期限
(Nm /d)
3
(Nm /d)
3
(Nm /d)
3
(Nm /d)
3
(Nm3/d)
近期(2025年) 9638 2891 1446 736 14711
伊美-乌翠
远期(2035年) 28914 11566 8674 2587 51742
近期(2025年) 901 180 57 1139
友好城区
远期(2035年) 4807 1442 329 6579
近期(2025年) 650 130 41 822
金林城区
远期(2035年) 3469 1041 237 4747
近期(2025年) 520 104 33 656
美溪镇区
远期(2035年) 2771 831 190 3792
近期(2025年) 664 133 6849 402 8049
西林镇区
远期(2035年) 3541 1062 54795 3126 62525

上甘岭镇 近期(2025年) 279 56 18 353


区 近期(2025年) 1488 447 102 2037

c.天然气管网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
表2.3-23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汇总表
居民用户 商业用户 工业用户 未预见量 总用气量
区域 期限
(Nm3/d) (Nm3/d) (Nm3/d) (Nm3/d) (Nm3/d)
近期(2025年) 11566 3470 1446 867 17349
伊美-乌翠
远期(2035年) 34697 13879 8674 3013 60264
近期(2025年) 1082 216 68 1366
友好城区
远期(2035年) 5769 1731 395 7894
近期(2025年) 781 156 49 986
金林城区
远期(2035年) 4163 1249 285 5697
近期(2025年) 623 125 39 788
美溪镇区
远期(2035年) 3325 998 228 4550
近期(2025年) 797 159 6849 411 8216
西林镇区
远期(2035年) 4250 1275 54795 3175 63494

上甘岭镇 近期(2025年) 335 67 21 423


区 近期(2025年) 1786 536 122 2444

d.天然气管网高峰小时用气量
表2.3-24高峰小时用气量汇总表
居民用户 商业用户 工业用户 未预见量 总用气量
区域 期限
(Nm /h)
3
(Nm /h)
3
(Nm /h)
3
(Nm /h)
3
(Nm3/h)
51
近期(2025年) 1552 466 90 111 2219
伊美-乌翠
远期(2035年) 4655 1862 542 372 7431
近期(2025年) 166 33 10 210
友好城区
远期(2035年) 885 265 61 1210
近期(2025年) 105 21 7 132
金林城区
远期(2035年) 559 168 38 764
近期(2025年) 96 19 6 121
美溪镇区
远期(2035年) 510 153 35 698
近期(2025年) 107 21 428 29 586
西林镇区
远期(2035年) 570 171 3425 219 4385

上甘岭镇 近期(2025年) 51 10 3 65
区 近期(2025年) 274 82 19 375

(2)汽车用户天然气用气量汇总
a.汽车用户年用气量
表2.3-25中心城天然气汽车年用气量
序号 项目 近期2025年(万Nm3/a) 远期2035年(万Nm3/a)
1 CNG汽车 1200.00 1591.58
表2.3-26金林城区天然气汽车年用气量
序号 项目 近期2025年(万Nm3/a) 远期2035年(万Nm3/a)
1 CNG汽车 92.21 351.46
2 LNG汽车 350.40 525.60
合计 442.61 877.06

b.汽车用户平均日用气量
表2.3-27中心城天然气汽车平均日用气量
序号 项目 近期2025年(万m3/d) 远期2035年(Nm3/d)
1 CNG汽车 32877 43605

表2.3-28金林城区天然气汽车平均日用气量
序号 项目 近期2025年(m3/d) 远期2035年(m3/d)
1 CNG汽车 2526 9629
2 LNG汽车 9600 14400
合计 12126 24029

c.汽车用户高峰小时用气量
表2.3-29中心城天然气汽车高峰小时用气量
序号 项目 近期2025年(Nm3/h) 远期2035年(Nm3/h)
1 CNG汽车 3082 4088
表2.3-30金林城区天然气汽车高峰小时用气量
52
序号 项目 近期2025年(Nm3/h) 远期2035年(Nm3/h)
1 CNG汽车 237 903
2 LNG汽车 900 1350

四、供气规模
(一)伊美-乌翠连绵区供气规模
本次规划近期伊美-乌翠连绵区近期采用LNG气化站和LNG瓶组气化站供气
,远期采用中俄东线-伊春支线长输管线供气,建设门站1座,为满足储气调峰及
应急需求,建设LNG气化站1座,与现有的LNG气化站共同作为储气调峰应急站

伊美-乌翠连绵区现状采用LNG气化站和LNG瓶组气化站为城区中压燃气管
网供气。LNG气化站内设有100m3LNG立式储罐1座,按充满度90%计算,储气
容 积 为 5.4 万 Nm3 气 态 天 然 气 ( 折 合 液 态 LNG 为 90m3 ) , 设 计 供 气 能 力 为
9000Nm3/h。LNG瓶组气化站内设有175L绝热钢瓶22个,总容积为3.85m3,按充
满度90%计算,储气容积为2079Nm3气态天然气(折合液态LNG为3.47m3),设
计供气能力为300Nm3/h。现有的LNG气化站和LNG瓶组气化站可以满足近期供
气需求,无需进行改扩建。
远期年平均日用气量为5.17万Nm3/d,三天储气量为15.51万Nm3(折合液态
LNG为258.71m3),为满足储气及调峰应急需求,建设LNG气化站1座,与现有
LNG气化站共同完成储气调峰应急需求,站内设置100m3LNG立式储罐2座,设
计供气能力达到8000Nm3/h。
远期 建设门站一座, 高峰小 时流量为7431Nm3/h,门站设计 供气能力为
12000Nm3/h。
伊美-乌翠连绵区天然气管网供气规模如下表所示。
表2.3-31伊美-乌翠连绵区天然气管网供气规模
项目 2025年 2035年
用气量(万Nm3/a) 536.95 1888.57
年平均日用气量(Nm3/d) 14711 51742
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Nm3/d) 17349 60264
高峰小时用气量(Nm /h)
3
2219 7431

(二)友好城区供气规模

53
根据友好城区近期供应户数,拟建设LNG瓶组气化站2座作为过渡气源,远
期采用伊春次高压管线供气,设置分输阀室和高中压调压站供气。
近 期 LNG 瓶 组 气 化站 气 瓶组 的储 气 容积 ,根 据 《 城 镇 燃 气 设 计 手册 》
GB50028-2006(2020年版),按1.5倍计算月最大日供气量确定。近期计算月最

大 日 用 气量 为 1571Nm3/d, 气 瓶 组储 气 容 积 应为 2357Nm3 ( 折合 液态 LNG 为


4.36m3)。考虑到远期供气需求,单个LNG瓶组气化站选用175L绝热钢瓶22个,

总容积为3.85m3,近期高峰小时流量为210Nm3/h,单个瓶组气化站设计供气能力
为300Nm3/h。
远期高峰小时流量为1210Nm3/h,调压站设计供气能力为2000Nm3/h。
友好城区天然气管网供气规模如下表所示。
表2.3-32友好城区管道天然气供气规模
项目 2025年 2035年
用气量(万Nm3/a) 41.56 240.12
年平均日用气量(Nm3/d) 1139 6579
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Nm3/d) 1366 7894
计算月最大日用气量(Nm3/d) 1571 9079
高峰小时用气量(Nm3/h) 210 1210

(三)金林城区供气规模
近期在金林城区建设LNG气化站1座,LNG、L-CNG加气站合建站1座,远
期采用中俄东线-伊春支线长输管线供气,建设门站1座。
近期建设的LNG气化站内设置50m3LNG立式储罐1座,LNG气化站供气规模
为300Nm3/h。LNG、L-CNG加气站内设置60m3LNG立式储罐1座,设计规模为
15000Nm3/d,LCNG汽车加气设计规模为15000Nm3/d。

远期高峰小时流量为764Nm3/d,门站设计供气能力为1500Nm3/h。LNG汽车
加气站、L-CNG汽车加气站仍加以利用。
金林城区天然气管网供气规模如下表所示。
表2.3-33金林城区管道天然气供气规模
项目 2025年 2035年
用气量(万Nm3/a) 29.99 173.27
年平均日用气量(Nm3/d) 822 4747
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Nm /d) 3
986 5697
高峰小时用气量(Nm /h)3
132 764
54
表2.3-34金林城区CNG汽车加气站供气规模
项目 2025年 2035年
用气量(万Nm3/a) 92.21 351.46
年平均日用气量(Nm3/d) 2526 9629
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Nm3/d) 2526 9629
高峰小时用气量(Nm3/h) 237 903
表2.3-35金林城区LNG汽车加气站供气规模
项目 2025年 2035年
用气量(万Nm3/a) 350.4 525.6
年平均日用气量(Nm3/d) 9600 14400
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Nm /d)3
9600 14400
高峰小时用气量(Nm /h)
3
900 1350

(四)美溪镇区供气规模
根据美溪镇区地形地貌特点和供应户数,考虑到穿越铁路的工程报批手续进
展缓慢,施工困难,近期建设LNG瓶组气化站2座,远期采用中俄东线-伊春支线
长输管线供气,建设门站1座。
每座LNG瓶组气化站选用175L绝热钢瓶22个,总容积为3.85m3,单个瓶组气
化站设计供气能力为300Nm3/h。
远期高峰小时流量为698Nm3/h,门站设计供气能力为1200Nm3/h。
美溪镇区天然气管网供气规模如下表所示。
表2.3-36美溪镇区供气规模
项目 2025年 2035年
用气量(万Nm3/a) 23.95 138.40
年平均日用气量(Nm3/d) 656 3792
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Nm /d)3
788 4550
计算月最大日用气量(Nm /d)3
906 5233
高峰小时用气量(Nm3/h) 121 698

(五)西林镇区供气规模
近期在西林镇区建设LNG气化站一座,远期采用中俄东线-伊春支线长输管
线供气,建设门站一座,LNG气化站作为储气调峰应急站保留,并对其进行扩
建。

55
LNG气化站储气容积,按年平均日三天供气量考虑,近期平均日用气量为
8049Nm3/d , 三 天 储 气 量 为 2.4 万 Nm3 ( 折 合 液 态 LNG 为 40.24m3 ) , 设 置
100m3LNG立式储罐1座,设计供气能力为1000Nm3/h。

远期平均日用气量为6.25万Nm3/d,三天储气量为18.75万Nm3 (折合液态
LNG为312.62m3),为满足储气及调峰应急需求,对LNG气化站进行扩建,增设
100m3LNG立式储罐3座,扩建气化及调压设备,设计供气能力达到7000Nm3/h。

远期建设门站一座,设计供气能力为7000Nm3/h。
西林镇区天然气管网供气规模如下表所示。
表2.3-37西林镇区供气规模
项目 2025年 2035年
用气量(万Nm3/a) 293.77 2282.15
年平均日用气量(Nm3/d) 8049 62525
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Nm3/d) 8216 63494
高峰小时用气量(Nm3/h) 586 4385

(六)上甘岭镇区供气规模
根据上甘岭镇区地形特点,河流和铁路环绕镇区,考虑到穿越铁路的工程报
批手续进展缓慢,施工困难,故近期建设LNG瓶组气化站2座,远期采用伊春次
高压管线供气,建设分输阀室和高中压调压站供气。
每座LNG瓶组气化站选用175L绝热钢瓶22个,总容积为3.85m3,单个瓶组气
化站设计供气能力为300Nm3/h。
远期高峰小时流量为375Nm3/h,调压站设计供气能力为600Nm3/h。
上甘岭镇区天然气管网供气规模如下表所示。
表2.3-38上甘岭镇区供气规模
项目 2025年 2035年
用气量(万Nm3/a) 12.87 74.34
年平均日用气量(Nm3/d) 65 375
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Nm3/d) 423 2444
计算月最大日用气量(Nm /d) 3
486 2811
高峰小时用气量(Nm /h) 3
65 375

2.3.5天然气输配系统规划
2.3.5.1城镇输配系统供气方案

一、乌翠区-伊美连绵区供气方案
56
现有输配系统由LNG气化站(LNG瓶组气化站)、中压一级管网系统及各
类用户组成,其供气流程为:
LNG气化站(LNG瓶组气化站)-->中压管网-->调压设施-->用户

近期输配系统仍与现状系统供气流程相同。
远期采用中俄-伊春支线长输管线供应天然气,建设分输站、门站,已建设
的LNG气化站作为储气调峰应急站,供气方案为:

二、友好城区、上甘岭镇区供气方案
友好城区、上甘岭镇区近期均建设LNG瓶组气化站作为气源站,其主要供
气流程为:
LNG瓶组气化站-->中压管网-->调压设施-->用户

友好城区、上甘岭镇区远期各建设高中压调压站一座,接驳伊春支线高压
管线,其主要供气流程为:
伊春门站-->次高压管线-->高中压调压站-->中压管网-->调压设施-->用户
三、金林城区供气方案
金林城区近期建设LNG气化站1座作为气源站,其主要供气流程为:
LNG气化站-->中压管网-->调压设施-->用户

金林城区远期采用中俄-伊春支线长输管线供应天然气,建设门站一座,已
建设的LNG气化站作为储气调峰应急站,供气方案为:

四、西林城区供气方案
西林镇区近期建设LNG气化站1座作为气源站,其主要供气流程为:
LNG气化站-->中压管网-->调压设施-->用户
远期采用中俄-伊春支线长输管线供应天然气,设置门站一座,已建设的
LNG气化站作为储气调峰应急站,供气方案为:

57
五、美溪镇区供气方案
美溪镇区近期建设LNG瓶组气化站2座作为气源站,其主要供气流程为:
LNG瓶组气化站-->中压管网-->调压设施-->用户

远期采用中俄-伊春支线长输管线供应天然气,设置分输阀室和门站,供气
方案为:
中俄-伊春支线-->门站-->中压管网-->调压设施-->用户
2.3.5.2次高压管线

一、走向
次高压管道从伊春门站出来沿乌带路进入主城区,后经G1111延通乡路敷设
至恒兴路接G222国道,管道延G222国道向北敷设至上甘岭镇,次高压管道全长
约39.5km。
二、管道敷设及穿越
(1)管道敷设
次高压管道沿南环路随地形敷设,管道采用管沟直埋方式敷设。
根据伊春市次高压管道沿线地质情况,确定沟槽边坡坡率,在进入城市内,
应根据道路情况减少放坡系数,但应对边坡做好支撑处理,以保证安全。
次高压管道管沟开挖尺寸、回填要求、管顶覆土深度等,按现行《城镇燃
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2020年版)以及《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
规范》CJJ33-2005的有关规定执行。
管道安全间距严格执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2020年版)
的相关规定。
(2)管道穿跨越
次高压穿越工程主要为穿越河流和公路。
三、管道工程量
表2.3-39次高压管道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2035年

1 次高压管道DN250 km 39.5

58
2 控制阀井 座 20

2.3.5.3城镇中压输配管网
一、城镇中压主干管网布局及走向
(1)伊美-乌翠连绵区布局
目前伊美-乌翠连绵区已经敷设中压管线40.263公里。近期在原有的管网基
础上进行扩建,燃气管线以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置。远期接驳中俄
东线-伊春支线长输管线,建设门站一座,中压管道延乌带路进入主城区。
伊美-乌翠连绵区中压燃气管网具体布置详见伊美-乌翠连绵区燃气设施及中
压燃气主干管网规划图。
(2)友好城区管网布局
友好城区燃气中压管网敷设在和平路、东升路、永安路、顺达路、顺发路
等主要道路和人口主要居住区,逐步向城区边缘拓展。远期接驳伊春次高压管
道,高中压调压站位于位于友好城区南侧东升路东侧,中压燃气管道延和平路
方向进入镇区。
友好城区中压燃气管网具体布置详见友好城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
网规划图。
(3)金林城区管网布局
金林中压主干管沿兴安路进入城区,敷设在文锦路、通河路及汤旺河北岸,
管网采用环枝状相结合的方式。远期接驳中俄东线-伊春支线长输管线,门站位
于金林城区东侧,鹤嫩公路西侧222国道南侧,中压燃气管道延222国道进入城
区。
金林城区中压燃气管网具体布置详见金林城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
网规划图。
(4)美溪镇区管网布局
美溪镇中压管网首先布置在南环街、凤凰路、利民大街、宁安街、新安街
等人口主要居住区,初步形成城区供气环网。后期逐步向城北和城南主次干道
发展,完善城区供气环网。通过规划期的建设,整个美溪区中心城区规划范围
内最终形成各区域环网相连、支环结合的供气格局。
美溪镇区中压燃气管网具体布置详见美溪镇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
网规划图。
59
(5)西林镇区管网布局
西林镇区近期中压燃气管道延西林路向北进入镇区,敷设在西铅路、山河
街、爱民街、站前街等主要道路及负荷集中区。远期建设门站位于镇区北侧,
规划三十五路与规划三十路交口,中压管网延规划三十路进入镇区,与原管网
相连。
西林镇区中压燃气管网具体布置详见西林镇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
网规划图。
(6)上甘岭镇区管网布局
上甘岭镇中压燃气管道近期主要敷设在上甘岭大街、长青路、新利街、兴
业路及红山街、中枢路。远期接驳伊春次高压管道,高中压调压站位于镇区东
侧、伊嘉公路西侧,中压燃气管道延上甘岭大桥方向进入镇区。
上甘岭镇区中压燃气管网布置详见上甘岭镇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
网规划图。
二、特殊地段穿跨越方案
(一)穿跨越原则
(1)首先考虑确保管道穿(跨)越处交通设施等的安全性,并对运输、防
洪、河道形态、生态环境以及水工构筑物、桥梁等不构成不利影响。
(2)穿(跨)越位置应服从管线总体走向,线路局部走向应服从穿(跨)
越位置的选定。选定穿(跨)越位置应考虑地形与地质条件,具有合适的施工
场地与方便的交通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穿(跨)越位置多方案比选。
(3)应进行工程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采用技术可行,投资节约的方案。
(4)工程设计应取得穿(跨)越相关主管部门同意。
(二)穿跨越方式
(1)穿越河流
穿越河流时燃气管道宜采用钢管。若穿越河流,在埋设燃气管道位置的河
流两岸上、下游应设立标志。
(2)高速公路、城市重要道路
管道穿越现有道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采用定向钻方式、顶管方式或
大开挖方式敷设,进行施工管道穿越沟渠可采用定向钻方式或大开挖方式敷设。
采用定向钻方式施工的燃气管道必须使用SDR11的PE管。
60
(3)穿越公路
管线穿越Ⅱ级以下公路及普通乡间公路时,原则上采用开挖直埋的方式穿越。
管线穿越公路时,宜设置保护套管。穿越公路施工前,必须经公路主管部门同
意,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以保证车辆的通行。
(4)穿越铁路
穿越铁路必须经铁路主管部门同意。穿越铁路的燃气管道,应加套管(当
燃气管道采用定向钻穿越并取得铁路部门同意时,可不加套管)。燃气管道宜
垂直穿越铁路。
三、中压管网工程量
本工程输配系统中压管网主要工程量如下表所示。
表2.3-40中压管网主要工程量汇总表
序号 管道规格 单位 近期(2025年) 远期(2035年) 备注
一 伊美-乌翠连绵区
1 De250 km 0.663
2 De200 km 3.845
3 De160 km 46.622
远期为支
4 De110 km 43.254 193.388
线管网
远期为支
5 De90 km 2.639 1.755
线管网
合计(km) 96.360 195.143
二 友好城区
1 De160 km 9.711 6.517
2 De110 km 5.577 8.920
3 De90 km 1.410
4 DN150 km 1.991 钢管
合计(km) 15.288 18.838
三 金林城区
1 De110 km 7.574 0.194
2 De90 km 2.619
合计(km) 10.194 0.194
四 美溪镇区
2 De110 km 6.195 6.533
3 De90 km 2.680
4 DN80 km 0.522 钢管
合计(km) 8.876 7.056
五 西林镇区
1 De250 km 2.861 3.879

61
2 De200 km 2.880
3 De160 km 3.229
4 De110 km 6.693 1.278
5 De90 km 5.691
合计(km) 21.354 5.157
六 上甘岭镇区
1 De160 km 0.564
2 De110 km 5.315 0.211
3 De90 km 0.764 -
合计(km) 6.080 0.776

2.3.6天燃气场站规划
2.3.6.1LNG气化站

一、LNG气化站工艺流程
由液化天然气槽车将LNG运至站内,先通过槽车自增压气化器或站内专
用卸车增压气化器将罐车压力增至0.6MPa,储罐接受LNG时,罐内压力为
0.45-0.5MPa,再通过卸车软管,利用压差将车内液态天然气卸至站内储罐。

卸车储罐和气化工作储罐相互切换,使用时,打开储罐自增压系统,10分钟
内将储罐压力增至所需的工作压力0.6MPa,开启储罐液相出口控制阀,利用
其压力,将LNG送至空温式气化器进行气化,气化后的低温天然气通过加热
器将天然气温度升到10℃后,再经调压、计量、加臭装置送入城镇管网,为
用户供气。
二、LNG气化站位置
本规划近期金林城区和西林镇区各设置LNG气化站一座,远期在伊美-乌
翠连绵区设计LNG气化站一座。
近期拟在金林城区建设燃气综合站一座,为LNG气化站、LNG汽车加气
站、L-CNG汽车加气站合建站,位于金林城区西侧,兴安路东北侧。
近期在西林镇区建设LNG气化站一座,站址位于镇区南侧规划二路与西
林路交口。
远期建设的伊美-乌翠连绵区LNG气化站为储气调峰应急站,站址位于伊
春市伊美区朝阳路北山加油站对面。
三、LNG气化站及技术经济指标
1、主要设备

62
LNG气化站主要工艺设备包括LNG储罐,卸车增压器,储罐增压器,空

温气化器,BOG加热器,EAG加热器,水浴加热器,调压计量加臭撬等。
2、总平面布置

为了保证LNG气化站安全运行和便于管理,考虑到生产工艺及安全防护
的需要,并结合地势环境及主导风向等具体条件,总平面采用分区布置,全
站共分2个功能区,即生产区(甲类)和生产辅助区。
(1)生产区内设有卸车区、储罐区、气化区及调压计量区等;
(2)生产辅助区内设有综合办公楼、辅助用房、消防水池等。
(3)竖向设计
站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变化不大,竖向设计采用平坡式,地势由里向
外坡度为3‰,雨水通过站内道路排向市政管网。道路场地均采用砼路面。
(4)站区防护设施
站区四周及生产区与辅助区之间设置2.2米高的非燃烧围墙,生产区大门
采用实体大门。
LNG储罐区设置防护提,防护堤高度为高于罐区外地坪1.0m,高于罐区

内地坪1.2m,储罐区防护堤内的有效容积不小于最大罐的容积。
2.3.6.2LNG瓶组站规划

一、LNG瓶组气化站选址
LNG瓶组气化站的功能是将LNG钢瓶内的LNG进行气化、调压、计量和

加臭,并通过输配管道将天然气输送到居民、商业用户。
本规划近期在友好城区、美溪镇区和上甘岭镇区各设置2座LNG瓶组气
化站。
友好城区LNG瓶组气化站具体场站位置待建设时,经当地行业主管部门
审批确定。
近期在美溪镇区建设LNG瓶组气化站2座,分别位于铁路南侧和北侧。
具体场站位置待建设时,经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审批确定。
近期在上甘岭镇区建设LNG瓶组气化站2座,站址位于铁路东侧和西侧。
具体场站位置待建设时,经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审批确定。
二、工艺流程

63
盛装液化天然气的钢瓶运到供气站内,连接好气、液相软管,用钢瓶自
带的增压器给钢瓶增压,利用压差将钢瓶中的LNG送入外接气化器;在气化
器中液态天然气气化并被加热,然后通过调压器调压至所需压力(3.15KPa低
压),经计量、加臭后送往区域低压供气管网。因此工艺应用在伊春(北方
寒冷)地区,在天然气进管网之前,还应设置电热水浴式NG加热器,使天然
气出站温度达到0℃以上。
三、主要设备及总平面布置
(1)设备
主要设备有LNG钢瓶、空温式LNG气化器、水浴式NG加热器、空温式
EAG气化器、高中压调压器、中低压调压器、加臭机等。

(2)总平面布置
LNG瓶组供气站由钢瓶组、气化调压计量加臭撬(包含气化器、调压计

量和加臭等工艺装置)等组成。站区周围宜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不燃烧实体
围墙。气瓶组及气化调压计量加臭撬宜设置在罩棚内,气瓶组与建、构筑物
的防火间距应遵循《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2020年版)的规定。
每座LNG瓶组气化站占地面积为252m 2 ,其布置详见附图-LNG瓶组气化
站平面布置图。
2.3.6.3门站

一、位置及功能
门站是城镇中压输配系统的起点,门站的主要功能是接收上游管道供应
的天然气,经过滤、计量、调压将压力降至0.4MPa后加臭,向城区管网各类
用户供气。
本规划远期采用中俄-伊春支线长输管线供气,在伊美-乌翠连绵区、金
林城区、美溪镇区和西林镇区各设置门站一座。
伊美-乌翠连绵区门站位于伊春市乌翠区乌带路西侧。LNG气化站及门站
位置详见伊美-乌翠连绵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网规划图。
金林城区远期建设门站一座,位于金林城区东侧,鹤嫩公路西侧222国
道南侧。燃气综合站与门站位置详见金林城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网
规划图。

64
美溪区远期建设门站一座,位于美溪区西南侧,南环街往兰新方向南侧。
LNG瓶组气化站及门站位置详见美溪镇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网规划

图。
西林镇区远期采用中俄-伊春支线供气,建设门站一座,根据长输管线路
由,站址位于镇区北侧,规划三十五路与规划三十路交口。近远期天然气场
站位置详见西林镇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网规划图。
二、工艺流程
来自上游输气管线输送来的天然气以1.6~6.3MPa压力,5~10℃进入门
站后,进站后经过滤分离、计量、加热和调压将压力降至0.4MPa,温度为5
℃~10℃,经加臭后,除部分自用气外,出站进入中压管网。调压计量橇内
设3个回路(2开1备),当调压器失灵或压力超过设定值时,切断该调压回路
并开启备用调压器回路,以保证向中压管道正常供气。
三、设备及总平面布置
来自上游输气管线输送来的天然气以1.6~6.3MPa压力,5~10℃进入门
站后,进站后经过滤分离、计量、加热和调压将压力降至0.4MPa,温度为5
℃~10℃,经加臭后,除部分自用气外,出站进入中压管网。调压计量橇内
设3个回路(2开1备),当调压器失灵或压力超过设定值时,切断该调压回路
并开启备用调压器回路,以保证向中压管道正常供气。
总平面应分区布置,即分为生产区和辅助区;站内的各建构筑物之间以
及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2018年版)的有关规定;站内露天工艺装置区边缘距明火或

散发火花地点不应小于20m,距办公、生活建筑不应小于18m,距围墙不应
小于10m。与站内生产建筑的间距按工艺要求确定。
2.3.6.4高中压调压站规划

一、高中压调压站功能
根据伊春市天然气输配系统的总体方案,高中压调压站的主要功能为:
对来自门站后的高压管道来气进行调压后,向中压管道或其他用户连续供气。
二、高中压调压站位置
本规划友好城区和上甘岭镇区远期采用伊春高压管道供气,各设置高中
压调压站一座。
65
三、高中压调压站工艺流程
天然气经次高压管道输送至高中压调压站后,经过滤、调压后进入城市
中压管网。工艺流程框图如下:

进站压力:0.8-1.6MPa
出站压力:0.4MPa
设计流量:
友好城区高中压调压站设计流量:2000Nm 3 /h;
上甘岭镇区高中压调压站设计流量:600Nm 3 /h。
2.3.7天然气汽车加气站规划
一、伊春市中心城区现有天然气汽车加气站
根据《伊春市中心城燃气专项规划》内容(2016-2020年),规划至
2020年在伊春市中心城城区内共建设8座L-CNG汽车加气站。现已建成三座
加气站,分别为乌马河L-CNG加气站、伊春市天丰燃气有限公司加气站和北
山L-CNG汽车加气站,其设计规模均为1.5万Nm 3 /d。可以满足近远期汽车用
气需求,故本次规划不对现有加气站进行改扩建,也不再规划新的汽车加气
站。
二、金林城区规划天然气汽车加气站
1、选址
规划在金林城区建设LNG汽车加气站、L-CNG汽车加气站合建站一座。
2、工艺流程
(1)LNG单元工艺流程
LNG加气站是将储罐中的LNG由低温潜液泵加压后通过LNG加气机给汽
车加气,LNG加气机中设有回流管,可将车载钢瓶的气体回流至LNG储罐。
(2)L-CNG单元工艺流程

66
给CNG汽车加气时,开启储罐液相出口控制阀,利用其压力,将LNG送
至低温增压泵进行加压,增压到25MPa,加压后的低温天然气通过空温式气
化器进行气化,再经过CNG加热器将高压天然气温度升到10℃后,高压天然
气通过优先顺序控制盘进行调控,部分天然气直接进行汽车加气,供气压力
为20MPa;多余部分天然气将直接送入储气瓶组进行储存,当需要加气时再
调出,经加气机进行汽车计量加气,供气压力为20MPa。
3、主要设备
LNG、L-CNG汽车加气站主要设备包括:LNG储罐,气化器,LNG泵,

高压低温柱塞泵,空温气化器,顺序控制盘,储气瓶组,售气机等
4、总平面布置
L-CNG汽车加气站按火灾危险性分类属于甲类场所,站区平面布局严格

按现行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布置,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防火间距以及进出
车辆回车场地的前提下,做到布局合理。根据加气站的功能,分为加气区、
工艺装置区和站房,车辆出入口分开布置。
2.3.8液化石油气供应规划

伊春市近、远期气源为天然气,受管道用户发展速度的限制,仍有部分
居民用户及部分小型商业用户以瓶装液化石油气为气源。各供气区域液化石
油气需求量计算如下:
表2.3-41伊春市液化石油气需求量汇总
年需求量(吨/年) 日灌瓶量(瓶/日)
供气区域 近期 远期 近期 远期
(2025年) (2035年) (2025年) (2035年)
伊美-乌翠 6334.20 575.84 1157 105
友好城区 1507.94 323.13 275 59
金林城区 1088.12 233.17 199 43
美溪镇区 869.16 186.25 159 34
西林镇区 1110.82 238.03 203 43
上甘岭镇区 466.84 100.04 85 18
合计 11377.08 1656.45 2078 303

伊春市域现有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充装能力可以满足伊春市近、远期的
液化石油气用气需求,不再进行改建、扩建、新建。
2.3.9燃气配套系统规划
2.3.9.1消防工程
67
一、消防区域工程中重要场站内的生产区域属甲级火灾危险性区域。因
此,必须按有关规范进行消防设计。规划期场站包括LNG气化站、瓶组气化
站、天然气门站、高中压调压站等。各场站工艺装置区属甲类火灾危险性区
域,其他区域属一般性区域。
二、防火安全间距各场站与周围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及站内各防火间距应
满足《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2018年版))及《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
-2012(2014年版))、《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规范》(GB51142-2015)等相

关规范的要求。调度中心按常规建筑物消防规定设立各类防火安全距离。
三、建筑物耐火等级场站内所有工业用房如仪表间等均为Ⅰ级耐火等级,
其余建构筑物为Ⅱ级。
四、专用消防设施
1、消防设施

在规划设计中,特别是对LNG气化站、天然气门站(高中压调压站)、管
网系统等将严格执行有关规范中的防火防爆要求,按规范配置消防系统及消
防设施。
2、报警装置在重要场站设置能自动报警的燃气检漏仪,火灾温感、烟感

测仪器,以便在事故发生前后均可使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城市规划区新建工
程具备条件接入天然气管道的项目,依据国家现行的相关消防技术标准,在
天然气主进气管道上设置安全紧急自动切断阀,并纳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
动控制范围,确保消防安全。
2.3.9.2燃气安全

一、防火、防爆
(1)站区总图按有关规范进行布置,按功能进行分区。站内各建构筑物
布置严格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燃气管道与其他管道及建构筑物防火间距满
足规范的要求。
(2)压力容器均按国家《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执行。对压力容
器及设备设置自控、安全泄压、自动切断等安保措施,设置天然气集中放散
装置和紧急切断系统。关键的阀门选用进口阀门,以减少漏气的可能性。
(3)站内的建筑物均按二级耐火等级设计。
68
(4)LNG气化站内除设置消防水池、消防泵房、消防水系统外,另配
置消防器材;各加气站按要求配置消防器材。
(5)各个液化石油气供应站按要求配置消防器材。
(6)进出门站管线设置切断阀门,工艺管道采用钢管,其技术性能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GB/T9711、《输
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的有关规定。中压管网选用优质PE管。
(7)站内设置紧急切断和放空系统,可保障压力超限时不危害设施安全;
站场内的调压器均选用带超压自动切断的调压器,并在出口设安全放散阀,
使系统在设计压力范围内工作。
(8)液化天然气储罐进、出口设气动紧急切断阀门,储罐上设有全放散
阀,当储罐压力或液位达到设定值时进出口阀自动关闭,一旦超压安全阀设
定值时,安全阀自动放散,以确保储罐安全。当管道内压力超过设定压力时,
天然气通过安全阀放散,放散的气体集中经放散管排至高空。
(9)燃气场站内的调压器均选用带超压自动切断的调压器,并在出口安
全放散阀,使系统在设计压力范围内工作。
(10)站内的爆炸危险场所设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浓度达到报
警时自动报警。
(11)防爆区域内选用防爆型电气设备,采取防雷防静电接地措施,生
产区的电气、仪表均按Ⅱ区防爆选型。在正常照明故障时可能发生危险的重
要场所,如调压计量加臭装置、罩棚、LNG罐区、配电控制室及辅助用房设
置事故照明。
(12)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瓶库应配置液化石油气泄露报警装置,报警装
置应集中设置在值班室,并应有泄露报警远传系统;室内照明液灯具、开关
及其他电气设备应采用防爆型。
(13)燃气公司配备管道检漏和抢修设备,能快速、准确地发现漏点,
并能及时地进行处理。公司配备人员定期巡线。
(14)严禁火种进入生产区。
(15)燃气公司应根据天然气供气工程管线、燃气场站及各加气站存在
高压、易燃、易爆,与周围居民、单位相邻等实际情况,落实意外事故应急

69
救援措施。公司应建立意外事故应急救援各级、各类组织,并编制意外事故
应急救援预案。
二、防雷、防静电
(1)站内生产区均按二类工业建筑物防雷规划。
(2)站内工艺管道和设备均有静电接地装置。在爆炸危险区域内天然气
管道上的法兰、胶管两端等连接处用金属线跨接。
(3)工作人员穿棉织品或防静电工作服、鞋等。
三、防噪声
选择低噪音的先进设备,将噪音控制在《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规划规范》
GB/T50087-2013标准范围内。管道规划选择适当的管径严格控制流速。

四、其它
(1)设专人负责职工的劳动安全,制订意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职
工培训,制定操作规程,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
质。值班室内设置可靠的通讯系统,可保证与外部消防、安全部门联系。
(2)另外LNG气化站、门站设置加臭装置,根据流量信号将臭味剂注
入到燃气管道中。加臭剂采用国内比较成熟的四氢噻吩(THT),冬季加入量
按30~40mg/m 3 控制,夏季加入量按20~30mg/m3控制。当其他泄露时能让
人及时发觉。
2.4规划协调性分析
2.4.1国家相关政策符合性分析
2.4.1.1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协调性分析
本规划城市燃气供应规划建设,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9年本)》
中的第一类鼓励类第二十二项城市基础设施中的第10条“城市燃气工程”,本
次规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4.1.2与《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的符合性分析
(1)相关规划内容
国务院制定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指出:“强化空间布局管控。
加强规划区划和建设项目布局论证,根据土壤等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区
域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鼓励工业企业集聚发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
平,减少土壤污染。”
70
(2)本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伊春市燃气专项规划(2022-2035年)》的实施,有利于伊春市燃气供应
企业有序发展,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因此,本规划与《国务院关于印发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相协调。
2.4.1.3与《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1)相关内容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出:加强电力和油气跨省跨区输送通
道建设。稳步推进资源富集区电力外送,加快已建通道的配套电源投产,重
点建设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弯、新疆、河西走
廊等清洁能源基地输电通道,完善送受端电网结构,提高交流电网对直流输
电通道的支撑。“十四五”期间,存量通道输电能力提升4000万千瓦以上,新
增开工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6000万千瓦以上,跨省跨区直流输电通道平均
利用小时数力争达到4500小时以上。完善原油和成品油长输管道建设,优化
东部沿海地区炼厂原油供应,完善成品油管道布局,提高成品油管输比例。
加快天然气长输管道及区域天然气管网建设,推进管网互联互通,完善LNG
储运体系。到2025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21万公里左右。
(2)符合性分析
本规划远期管道天然气来自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布局伊春市燃气管网
及场站规划,加快城镇燃气设施建设,与《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相符。
2.4.2省级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2.4.2.1与《黑龙江省天然气发展专项规划(2016年~2030年)协调性分析

(1)相关内容
《黑龙江省天然气发展专项规划(2016年~2030年)》,黑龙江省以中俄东
线及大庆—哈尔滨、明水—哈尔滨管线(“一干两支”)为依托,建成“哈尔滨—
牡丹江—鸡西—七台河—佳木斯—哈尔滨”省级骨干管网及应急气源和储气设
施,形成全省“骨干管网覆盖、支线管网延伸”的天然气供应格局。至至2030
年达到143亿立方米以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起自黑龙江省黑河市,止于西
气东输一线天然气管道上海市白鹤末站,全长超过3000km。设计输气量为380×
108m3/a,管径D1422mm,设计压力为12MPa。在长输管道气源方面,中石油与

黑龙江省发改委正在推进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长输环网建设,规划布局天然气管
71
道总里程6276.5公里,其中国家干线2条,管道长度1218公里,国家支线12条,
管道长度1977.5公里,包括中俄东线明哈支线、庆哈支线、齐齐哈尔支线、伊春
支线、嫩江支线、七台河-佳木斯-鹤岗支线、双鸭山支线、七台河-牡丹江支线、
鸡西支线、萝北支线、虎林-绥滨支线、东宁支线。
(2)协调性分析
根据上述规划,中俄东线建设完成后,将在伊春市设置分输站,届时可
为伊春市提供长期气源保障。因此本规划符合《黑龙江省天然气发展专项规
划(2016年~2030年)》。
2.4.2.2与《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

景目标纲要》的协调性
(1)相关规划内容
《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
标纲要》明确提出:第四节提升能源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实施“气化
龙江”工程。坚持全省一张网、融入全国网、市县全覆盖,配合推进中俄远
东天然气管道建设,实现国家级支线管道连通12个地级市、大兴安岭地区
LNG/CNG点供。加快储油储气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多层次天然气储备体系。

合理制定天然气终端价格,因地制宜实施天然气替代,拓展天然气利用领域,
重点发展工业燃料替代、交通用气、清洁取暖、分布式能源和调峰发电、天
然气化工。
(2)本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伊春市燃气专项规划(2022-2035年)》作为伊春市的重要基础设施规划
对区域有重大的意义,本规划与《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燃气发展规划的要求是协调一
致的。
2.4.2.3与《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中提出:
(1)相关规划内容
(二)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工程。建设省级天然气骨干管网,规划建设燃气

管网2047公里、加气站120座,扩大居民、商业、交通等领域用气,新增燃
气用户100万户。
72
(2)本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伊春市燃气专项规划(2022-2035年)(修编)》作为伊春市的重要基础设
施规划对区域有重大的意义,本规划与《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
划》中提出的燃气发展规划的要求是协调一致的。
2.4.2.4与《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相关规划内容。
伊春市市辖区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伊
春市伊春区旭日街道办事处、东升街道办事处和前进街道办事处,伊春市翠
峦区向阳街道办事处,伊春市西林区苔青街道办事处和新兴街道办事处,伊
春市南岔区东升街道办事处和浩良河镇属于点状开发城镇。
功能定位:重要的农林产业和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县域经济和特色优势
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承接周边农业人口和林业生态人口转移的集中区。
生态建设:加强生态建设,积极保护耕地、森林、草原、水域和湿地,
强化西部地区的防风固沙功能,加强水资源保护治理及林木采伐中的水土流
失预防和治理。
产业发展方向与布局: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科学有序进行矿产
资源的点状开发并做好生态恢复,重点发展特色种植养殖、观光休闲农业、
农林牧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北药等产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等
服务业。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等设施条件,健全公
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强城镇道路、供排水、垃圾
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生产生活环境。
(2)本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本规划建设属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性质均为建设用地,因
此,本规划与《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协调。
2.4.3与地方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2.4.3.1与《伊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

远景目标纲要》符合性分析
(1)相关内容

73
《伊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
纲要》指出:第十章第二节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
大力开展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建设应急储气设施。按照全省一张
网、融入全国网、市县全覆盖、城燃市场化管网架构,充分利用“气化龙江”
契机,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拓展天然气利用领域。加快推进应急储气设施、
城区燃气管网建设,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提升天然气储备能力,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形成日均3天的储气能力,城市燃气企业形成年用气量5%
的储气能力。重点项目:金林区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金林区储气设施建设
项目、金林区西林经济开发区储气设施建设项目、友好区天然气管道工程项
目、友好区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南岔县天然气建设项目、南岔县城镇燃气
建设项目、嘉荫县朝阳镇天然气项目、丰林县五营镇燃气储气站及管网改造
建设项目、丰林县红星镇燃气储气站及管网改造建设项目、乌翠区华润燃气
LNG瓶组站建设项目、伊美区美溪天然气利用项目。
(2)协调性分析

本规划合理规划伊春市中心城区燃气设施、管网规划,加快了燃气基础
设施建设,远期接入省天然气管网,提高燃气普及率,符合《伊春市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要求。

2.4.3.2与《伊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的符合性分析
(1)相关规划内容
《伊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燃气规划指出:规划到2020年,
居民用气气化率达到90%,居民管道用气气化率达到80%。预测到到2020年
总用气量为2630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换算为天然气用量为3380万立方米。
规划2020年城市燃气管网采用中、低压混合管网供气系统。在多层住宅区、
老住宅采用中、低压二级供气,在高层密集区采用中压一级管网供气。城市
主干管及中压一级供气采用中压A级设计,逐步形成环状管网供气,城市输
配管网设计均应考虑今后天然气的供应。
(2)本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至规划期末,伊春市中心城区规划人口36.03万人,气化总人口31.04万
人,中心城区居民天然气管道气化率达到90%,其他各城区居民天然气管道

74
气化率达到80%。从规模及气化率角度分析符合《伊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
-2020年)》的规划目标。

本规划近期汽源以大庆、吉林等为主,从汽源角度分析,本规划符合《
伊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有关汽源的规划。
因此从总体上本规划符合《伊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由于
《伊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编制较早,且规划期末即为2020年,
经与规划部门沟通,在新一轮总规或者城市空间规划编制时应考虑本规划,
对燃气相关规划进行调整。
2.5“三线一单”
2.5.1生态空间管控红线
根据《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
评[2016]150号),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
实行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相关规划环评应将生态空间管控作为重要内容,
规划区域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在规划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中应落实生态保护
红线的管理要求,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依据《伊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伊政规〔2021〕6号),根据对评价范围的走访、调查以及向当地生态环境部
门、住建部门等相关部门咨询、核实的结果,可判定本规划项目厂址及管线不
涉及“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生态敏感区、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敏感区”。不会对生
态空间管控红线产生影响。
2.5.2环境质量底线
根据《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
评[2016]150号),环境质量底线是国家和地方设置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
目标,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基准线。有关规划环评应落实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管
理要求,提出区域或者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建议以及优化区域或行业发
展布局、结构和规模的对策措施。
因此,根据《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环环评【2016】150号)要求、《伊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
分区管控的意见》(伊政规〔2021〕6号),本规划的环境质量底线见表7-1-1

75
综上分析,本规划实施后能确保区域各环境要素满足区域的功能要求和
国家的相应标准;同时污染物排放要满足相应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及总量
控制要求。本次规划新建项目采取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的对策措
施的条件下能够满足区域环境质量底线要求。

76
表2.5-1环境质量底线一览表

环境要 优化区域或行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的 是否满足环境


环境现状 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要求 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建议
素 对策 质量底线
《伊春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总体目标“实现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 天然气为清洁能源,天然气的使用减少了 满足环境空气
大气 规划项目有少量非甲烷总烃无
二类功能区 理,多污染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 煤炭等燃料的消耗,对该区域环境空气改 环境质量底线
环境 组织排放
机物等)协同减排,保证城市空气质 善起到了促进作用。 要求。
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3%。”

《伊春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总体目标,到2025年,水环境质量
稳固提升,水生态功能进一步恢复,
汤旺河断面V类水 规划项目仅有少量生活污水排 规划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 满足地表水环
地表水 在剔除环境本底情况下,国控断面优
体,伊春河育林大 放,不新增劳动定员,不增加 网,处理达标后排入汤旺河,对地表水环 境质量底线要
环境 良率达到61.5%,县(市)级及以上集
桥断面Ⅳ类水体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 境影响较小。 求。
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确保13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黑龙江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黑
满足地下水环
地下水 政发〔2016〕3号),到2020年,饮用 不涉及污染地下水的生产装置
Ⅲ类功能区 不改变现有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境质量底线要
环境 水安全有效保障,地下水质量保持稳 及设备。
求。
定。《伊春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
77
规划》“加强耕地污染源头控制,重点
关注地下水流经区域的耕作污染问题
,对可能危及地下水区域的耕地范围
加大管理力度,保护地下水水质安全
,鼓励清洁耕作,推广使用低毒、易
降解药物。建立地下水污染重点监管
单位名录,依法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加强防渗、地下水环境监测及执法检
查。
噪声控制必须首先从声源上着手,对设备
满足声环境质
声环境 2类区 — 满足声环境质量2类区标准 选型设计上,应选择振动、噪声较小的产
量2类区标准
品,即低噪声产品。
规划站场选址严格执行各敏感区的相
关保护条例,避让自然保护区、风景
生态环 维持现有生态环境 维持现有生态
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 维持现有生态环境质量 —
境 质量 环境质量
等生态敏感区,不涉及基本农田、林
地等,无生态敏感与脆弱区。

78
2.5.3资源利用上线
根据《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
评[2016]150号),资源利用上线是各地区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不得突破

的“天花板”。相关规划环评应依据有关资源利用上线,对规划实施以及规划内
项目的资源开发利用,区分不同行业,从能源资源开发等量或减量替代、开采
方式和规模控制、利用效率和保护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议,为规划编制和审批决
策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产业结构、发展规模、产业布局以及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进一步优
化,可实现燃气供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在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从燃气供
应行业承载力分析,区域地表水质量、环境空气质量、水资源承载能力、土地
资源承载力均不是本规划的限制因素。伊春市实施本规划具有一定的承载力。
本规划通过提出“三线一单”,设置项目的准入条件和禁止条件,本规划实
施后,在本规划范围内原则上不再重复规划建设其他燃气项目。规划各场站严
格落实相关环保措施,做好环境风险防范。因此,本规划资源消耗未突破资源
利用上线的要求,不会对资源利用上线产生较大影响。
2.5.4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是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以
清单方式列出的禁止、限制等差别化环境准入条件和要求。通过对规划方案的综
合论证,以及对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的分析得出规划实
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规划与生态保护红线的冲突。在综合考虑规划空间管制要
求、环境影响和规划目标等因素的基础上,考虑规划定位的环境合理性,以此
提出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和差别化环境准入条件,发挥对规划编制和建设项目环
境准入的指导作用。具体见下表。

79
表25-1伊美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环境管控 环境管控 管控单元


管控要求 规划符合性
单元编码 单元名称 类别
1.区域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3.1总体要求”。
伊美区一般 优先保护 空间布 规划场站和管线不在兴安
ZH23071710002 2.兴安国家森林公园(原伊春区)同时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4.3森林公
生态空间 单元 局约束 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
园”准入要求。
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5.2城镇空间重点管控单元”准入要求。
1.严禁在人口密集区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
空间布
产企业应搬迁改造。
局约束
2.禁止在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建设畜禽养殖场、
养殖小区。
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5.2城镇空间重点管控单元”准入要求。
污 染 物 1.鼓励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快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提高煤电高
排 放 管 效清洁利用水平。
控 2.施工降水或基坑排水排入市政管网的,应纳入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 规划项目为燃气基础设施
ZH23071 伊美区城 重点管控
明确排水接口位置和去向,避免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 建设项目,符合伊美区城
720001 镇空间 单元
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5.2城镇空间重点管控单元”准入要求。化工园区与 镇空间管控要求。
城市建成区、人员密集场所、重要设施、敏感目标等应当保持规定的安全距
环境风
离,相对封闭,不应保留常住居民,非关联企业和产业要逐步搬迁或退出,妥
险防控
善防范化解“临避”问题。严禁在松花江干流及一级支流沿岸1公里范围内布
局化工园区。
1.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5.2城镇空间重点管控单元”准入要求。1.推进污
资源利
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
用效率
2.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限期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水嘴、
要求
便器水箱等生活用水器具。
伊美区大气 1.区域内原则上禁止布局高污染项目。严控“两高”行业产能。严格执行钢铁、 规划项目为燃气基础设施
环境布局敏 重点管控 空间布 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 建设项目,符合伊美区大
ZH23071720002
感重点管控 单元 局约束 2.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电石渣等固废伴生水泥项 气环境布局敏感重点管控
区 目,必须依托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进行不扩产能改造。 区管控要求。

80
3.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区同时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6.5建设用地污染
风险管控区”准入要求。
1.推广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污染物 2.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
排放管 3.支持企业开展能效提升、清洁生产、工业节水等绿色化升级改造,实施重点
控 行业和企业循环化改造,推动资源循环再生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量。
1.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禁止在商住、学校、医疗、养老机
环境风 构、人口密集区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周边新建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等行业企业。
险防控 2.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区同时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6.5建设用地污染
风险管控区”准入要求。
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6.1一般管控单元总体要求”准入要求。
1.贯彻实施国家与黑龙江省大气、水污染相关各项标准,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
理,推进国家和地方确定的各项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规划项目为燃气基础设施
ZH23071 伊美区其他 一般管控 空 间 布 2.引导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绿色发展。
建设项目,符合伊美区其
730002 区域 单元 局约束 3.强化节能环保标准约束,严格行业规范、准入管理和节能审查,对电力、钢
他区域管控要求。
铁、建材、有色、化工、石油石化、船舶、煤炭、印染、造纸、制革、染料、
焦化、电镀等行业中,环保、能耗、安全等不达标或生产、使用淘汰类产品的
企业和产能,要依法依规有序退出。
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5.2城镇空间重点管控单元”准入要求。.严禁在人
口密集区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搬
空间布
迁改造。
局约束
2.禁止在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建设畜禽养殖场、
养殖小区。 规划项目为燃气基础设施
乌翠区城镇 重点管控 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5.2城镇空间重点管控单元”准入要求。1.鼓励使用 建设项目,符合乌翠区城
ZH23071820002 污染物 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快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提高煤电高效清洁利用
空间 单元 镇空间管控要求。
排放管 水平。
控 2.施工降水或基坑排水排入市政管网的,应纳入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
明确排水接口位置和去向,避免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
环境风 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5.2城镇空间重点管控单元”准入要求。化工园区与

81
险防控 城市建成区、人员密集场所、重要设施、敏感目标等应当保持规定的安全距
离,相对封闭,不应保留常住居民,非关联企业和产业要逐步搬迁或退出,妥
善防范化解“临避”问题。严禁在松花江干流及一级支流沿岸1公里范围内布
局化工园区。
1.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5.2城镇空间重点管控单元”准入要求。
资源利
1.推进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
用效率
2.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限期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水嘴、
要求
便器水箱等生活用水器具。
1.区域内原则上禁止布局高污染项目。严控“两高”行业产能。严格执行钢铁、
空间布 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
局约束 2.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电石渣等固废伴生水泥项
目,必须依托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进行不扩产能改造。
乌翠区大气 规划项目为燃气基础设施
1.推广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环境布局敏 重点管控 建设项目,符合乌翠区大
污染物 2.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
ZH23071720003 感重点管控 单元 气环境布局敏感重点管控
排放管 3.支持企业开展能效提升、清洁生产、工业节水等绿色化升级改造,实施重点
区 区 管 控 要 求 。
控 行业和企业循环化改造,推动资源循环再生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量。
环境风 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禁止在商住、学校、医疗、养老机构、
险防控 人口密集区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周边新建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等行业企业。
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6.1一般管控单元总体要求”准入要求。1.贯彻实施
国家与黑龙江省大气、水污染相关各项标准,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推进国
家和地方确定的各项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规划项目为燃气基础设施
ZH23071 乌翠区其他 一般管 空间布 2.引导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绿色发展。
建设项目,符合乌翠区其
830002 区域 控单元 局约束 3.强化节能环保标准约束,严格行业规范、准入管理和节能审查,对电力、钢
他 区 域 管 控 要 求 。
铁、建材、有色、化工、石油石化、船舶、煤炭、印染、造纸、制革、染料、
焦化、电镀等行业中,环保、能耗、安全等不达标或生产、使用淘汰类产品的
企业和产能,要依法依规有序退出。
空间布 规划项目为燃气基础设施
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5.2城镇空间重点管控单元”准入要求。
ZH23071920001 友好区城 重点管控 局约束 建设项目,符合友好区城
镇空间 单元 污染物 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5.2城镇空间重点管控单元”准入要求。 镇空间管控要求。

82
排放管

环境风
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5.2城镇空间重点管控单元”准入要求。
险防控
资源利
用效率 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5.2城镇空间重点管控单元”准入要求。
要求
1.区域内原则上禁止布局高污染项目。严控“两高”行业产能。严格执行钢铁、水
空间布 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
局约束 2.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电石渣等固废伴生水泥项目,
友好区大气 必须依托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进行不扩产能改造。 规划项目为燃气基础设施
环境布局敏 重点管控 1.推广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建设项目,符合友好区大
ZH23071920002 污染物
感重点管控 单元 2.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 气环境布局敏感重点管控
排放管
区 3.支持企业开展能效提升、清洁生产、工业节水等绿色化升级改造,实施重点行业 区管控要求

和企业循环化改造,推动资源循环再生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
环境风 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禁止在商住、学校、医疗、养老机构、
险防控 人口密集区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周边新建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等行业企业。
规划项目为燃气基础设施
友好区其他 一般管控 空间布
ZH23071930002 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6.1一般管控单元总体要求”准入要求。 建设项目,符合友好区其
区域 单元 局约束
他 区 域 管 控 要 求 。
1.区域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2.1总体要求”。
4.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原金山屯区)同时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4.3森林
金林区生态 优先保护 空间布局 公园”准入要求。 规划场站和管线不在金山
ZH23075110001
保护红线 单元 约束 5.伊春市金山屯区饮用水水源(原金山屯区)、伊春市西林区地表水饮用水水源 国 家 森 林 公 园 范 围 内 。
地保护区(原西林区)同时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4.5饮用水源保护区”
准入要求。
空间布
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5.2城镇空间重点管控单元”准入要求。 规划项目为燃气基础设施
金林区城镇 重点管控 局约束
ZH23075120002 建设项目,符合金林区城
空间 单元 污染排
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5.2城镇空间重点管控单元”准入要求。 镇空间管控要求。
放管控

83
环境风
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5.2城镇空间重点管控单元”准入要求。
险防控
资源利
用效率 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5.2城镇空间重点管控单元”准入要求。
要求
1.区域内原则上禁止布局高污染项目。严控“两高”行业产能。严格执行钢铁、
空间布 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
局约束 2.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电石渣等固废伴生水泥项
目,必须依托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进行不扩产能改造。
金林区大气 规划项目为燃气基础设施
1.推广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环境布局敏 重点管控 建设项目,符合金林区大
ZH23075120003 污染物 2.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
感重点管控 单元 气环境布局敏感重点管控
排放管 3.支持企业开展能效提升、清洁生产、工业节水等绿色化升级改造,实施重点
区 区 管 控 要 求
控 行业和企业循环化改造,推动资源循环再生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量。
环境风 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禁止在商住、学校、医疗、养老机构、
险防控 人口密集区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周边新建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等行业企业。
规划项目为燃气基础设施
ZH23075 金林区其他 一般管 空间布
执行本清单全市准入要求中“6.1一般管控单元总体要求”准入要求。 建设项目,符合金林区其
130002 区域 控单元 局约束
他 区 域 管 控 要 求 。

84
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1自然环境概况
3.1.1地理位置

伊春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腹地,黑龙江与松花江两大水系之间,
东经127°37´~130°46´、北纬46°28´~49°26´。东接萝北县、鹤岗市、汤原县,
南邻依兰县、通河县,西接庆安县、绥棱县,北通逊克县,北部嘉荫县与俄罗
斯隔江相望。市域范围西起铁力县双丰镇幸福屯,东至嘉荫县的嘉荫河口,南
起朗乡林业局的人头砬子山,北至嘉荫县常胜乡勤俭村。辖域边境线长249.5
千米,行政区划面积32800平方千米。
伊春市辖1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4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5个县,分别是
伊美区、乌翠区、友好区、金林区、铁力市、嘉荫县、汤旺县、丰林县、大箐
山县、南岔县。2019年伊春市行政区划调整,伊春区和美溪区合并为伊美区,
乌马河区和翠峦区合并为乌翠区,中心城区包括主城区(伊美-乌翠连绵区)、
友好城区、金林城区、美溪镇区、西林镇区、上甘岭镇区地理位置图见图3-1-
1。

85
图3-1-1伊春市地理位置图
3.1.2地形地貌
伊春地貌属低山丘陵,小兴安岭纵贯南北,地理特征是“八山半水半草一
分田”。北部多台地、宽谷;中部低山丘陵,山势和缓;南部属低山,山势较
陡。最高峰为平顶山,海拔1429m。西部铁力市位于松嫩平原,地势呈波状。
3.1.3水文地质特征
3.1.3.1水文特征
伊春市辖区内河流密布,共有大小河流共170余条,其中汤旺河水系是伊春
市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汤旺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南坡,乌伊岭区桔源林场43林班
,属山区季节性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流经乌伊岭、汤旺河、新青、上甘岭、
五营、友好、伊春、美溪、西林、金山屯、南岔、浩良河等城镇,至汤原县新发

86
村附近汇入松花江。汤旺河为松花江左岸一级支流,其源头有两支,东汤旺河发
源于小兴安岭南坡,乌伊岭林业局的桔源林场43林班处,西汤旺河发源于小兴安
岭主脉东侧,汤旺河林业局的高峰林场西南9公里处的高地南麓。这两支流在汤
旺河区西汤干线4公里处汇合成汤旺河,由北向南流经汤旺河、新青、红星、上
甘岭、友好、伊春、美溪、西林、金山屯、南岔、浩良河等区镇至汤原县新发村
北2km处汇入松花江。汤旺河流域共有大小支流、沟、溪约600多条,主要支流
30条。流域两侧支流发育不均衡,右侧支流发育较好。汤旺河干流全长509km,

流域面积20557km2,河流弯曲系数约1.82,平均比降约1/1400,年径流量52.2亿
m3。伊春市境内443公里。是伊春区的主要工业用水源和纳污水体。

汤旺河在汤原县新发村北2公里处汇入松花江。伊春市境内443公里。是伊春
区的主要工业用水源和纳污水体。
伊春河是松花江的二级支流,汤旺河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小兴安岭山脉上的
609高地、676高地、764高地之东麓与锅盔顶山之东北麓。在伊春区东北部汇入

汤旺河。
(2)水文地质特征
3.1.3.2区域地层

本区位于新华夏第二隆起带—小兴安岭隆起的南东端,乌马河—友好坳陷带
的中段。坳陷带呈北东20°向展布,其内沉积了侏罗系、白垩系火山岩、火山碎
屑岩。坳陷带东侧伊春一带和西侧翠峦之西见有海西期花岗岩分布及零星的二迭
系地层出露。
(1)侏罗系(J)
侏罗系上统友好组(J3y2):为一套陆相喷发的中酸性火山岩建造。下段为
灰紫—棕黄色安山玢岩、安山质凝灰角砾岩、晶屑凝灰熔岩。上段为灰白—灰紫
色流纹斑岩夹混合砂岩、凝灰岩、流纹质角砾凝灰熔岩,安山玢岩及其熔岩角砾
岩。
(2)白垩系(K)
①白垩系下统淘淇河组(K1t):为一系列陆相碎屑岩,其间交互成层。下
部以粗碎屑沉积为主,见有灰绿—灰色安山质凝灰岩及凝灰角砾岩、砾岩。上部
为细碎屑岩沉积。岩性为灰绿、灰白、灰褐色的砂岩、粉砂岩、泥岩。

87
②白垩系下统东风组(K1dg):岩性为灰白色—灰褐色凝灰质砂岩、粉砂岩
、泥岩。
(3)第四系(Q)
①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pal+pl):分布于二级阶地,上部为黄褐色粉
质粘土,下部为粉质粘土夹砂砾石。
②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hal):分布于河漫滩。岩性为黄土状亚砂土、粉
质粘土、砂、砂砾卵石。
3.1.3.3区域地质构造

伊春市位于松辽微板块中伊春-延寿陆缘结构带北段,西以嫩江-铁力-哈
尔滨岩石圈断裂为界,与松辽盆地接壤,东以牡丹江岩石圈断裂为界与布列亚-
佳木斯微板块相连,北以新开岭岩石圈断裂为界,蒙古东戈壁省-锡林浩特微板
块相连,南与辽冀蒙板块相连。带内以断裂构造为主,除南北向基底断裂发育外
,受印支期、燕山期构造运动影响,带内以北东、北西、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为主
,其它北东东及东西向次之。由于地层呈残留体分布在大面积花岗岩带中,褶皱
构造不十分发育。
北东断裂构造以依兰-舒兰大断裂为代表,其在陆缘构造带南东角通过,地
貌呈地堑状,地堑两侧断层面倾向相反,倾角70°~80°。该断裂切穿印支晚期等
侵入岩和较老地层,控制燕山期花岗岩和白垩系、第三系沉积,断裂切割深度达
上地幔,为一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其它北东断裂构造相互间距约为1~10km,
构成较为连续的线型构造带。
北西向断裂构造主干断裂长数十公里至百余公里,其间存在众多平行短小断
裂。在伊春地区控制着侏罗系上统火山岩的分布,在铁力地区错断复式褶皱带,
在平面上表现出平移性质。
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在地貌上呈短河流水系作直线状分布,一般长达几十公里

3.1.3.4水文地质特征

本项目区位于小兴安岭中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区。盆地周围为由华力西晚期花
岗岩及白垩系火山岩组成的中低山,赋存基岩裂隙水。盆地上部堆积了厚度5m
左右的第四系松散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其下部为白垩系火山碎屑岩及华力

88
西晚期花岗岩,赋存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区内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及分布特点主要受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所制约。
依据地下水的赋存、埋藏条件及水力特征,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划
分为:松散岩类砂、砾卵石、卵砾石层孔隙潜水,松散岩类粘土夹碎石及漂砾层
孔隙裂隙潜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侵入岩类基岩裂隙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划
分:松散岩类孔隙水按设计降深为含水层厚度一半的单井涌水量划分为水量较贫
乏 的 ( 单 井 涌 水 量 500m3/d-1000m3/d ) , 水 量 贫 乏 的 ( 单 井 涌 水 量 100m3/d-
500m3/d),水量极贫乏的(单井涌水量<100m3/d)的三个级别;碎屑岩类裂隙

孔隙水最大单井涌水量划分为水量较贫乏的(单井涌水量500m3/d-1000m3/d),
水量极贫乏的(单井涌水量<100m3/d)两个级别;侵入岩、火山岩类基岩裂隙
水划分为水量极贫乏的(单井涌水量<100m3/d)。
3.1.3.5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本区内地下水的动态类型按其运移特征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渗入→径
流→蒸发型;渗入→径流型。前者分布于山间河谷平原及铁力山前平原。主要由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以径流、蒸发排泄为主。后者处于山丘区及山前坡地,
主要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主要排泄方式为径流。此外尚有过渡型,其地下水动
态特征主要受季节的变化影响较大。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渗入,排泄则以径流为
主,蒸发为辅。
(1)补给条件
本区为寒冷多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600~700mm。由于本市内大面积的基
岩裂隙的发育,有利于降水(融雪)的补给。地下水类型的形成与分布严格受地
貌、地层岩性、降水量、径流条件的控制。风化裂隙水和孔隙潜水主要由大气降
水补给,补给条件受上覆地层厚度、渗入系数及地表植被发育等因素的控制;承
压水受上覆较厚的亚黏土层的阻隔作用,大气降水垂向补给极少,而代替以裂隙
水通过风化带侧向径流补给为主,因此地下水动态几乎不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裂
隙孔隙水(层间水)与构造裂隙水、大气降水很难直接补给,所以其地下水补给
主要是接受孔隙潜水的下渗补给和风化带裂隙水侧向径流补给,但因其水力联通
性好,接受补给快,所以间接的受着大气降水的影响。
(2)径流与排泄条件

89
地下水的运移严格的受着三大水系与地形的控制,其流向基本与地表水系流
向相一致。地下水所处地貌单元与赋存条件的不同,决定了各自径流与排泄条件
的固有特点。
①低山丘陵区潜水的径流与排泄
该区风化壳中赋存风化裂隙潜水、部分深埋潜水,接受大气降水后富集到一
定程度便多以泉的形式外溢或沿风化带继续向下径流排泄。补给河谷平原地表或
地下水,然后继续径流排泄出本区。
②山前平原区地下水的径流与排泄
如前所述,本区包括砂砾石层承压水和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在某种程度上
两含水岩组相互连通,故其径流与排泄条件有其共性。地下水的径流方向与地表
水流向一致,向下游直接排泄出本区。
③河谷平原区地下水的径流与排泄
河谷平原内地下水多以孔隙潜水方式存在,总趋势沿河流方向逐渐下降,并受地
形、河床倾向的制约,埋深一般1~4m,阶地区较深为4~10m。其径流强度与河
床坡度密切相关,多以径流的方式排泄于地表水或直接排泄出本区。
3.1.4气候概况

伊春属于北寒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因此冬季漫长、寒冷而干燥。夏季温和
多雨;早春低温多雨雪易涝,暮春少雨易干燥;秋季降温迅速,常有冻害发生,
有时阴雨连雪,形成雨封冻。多年平均气温1.9℃,极端最高温度为36.3℃,极端
最低温度为-42.4℃;年平均风速为2.5m/s,年最大风速为23.0m/s,出现风向为西
风;年平均相对湿度约71%;年平均降水量为613.6mm;年最大降水量为
930.6mm;年日照时长2391.5h。
3.1.5自然资源

伊春市林木资源得天独厚全市林地面积310.6万公顷,覆被率为83.4%,活立
木总蓄积2.51亿立方米。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伊春林区植物物种丰富,高等植
物177科、595属、1390种,其中蕨类植物46种,裸子植物349种,被子级植物995
种。小兴安岭森林沟壑中,栖息着马鹿、黑熊、犴、猞猁等兽类18科67种,鸟类
49科27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2种,二级保护动物54种。野生动植物药材贮量

丰富,全市野生植物药材95科490多种,总贮量可达20多万吨。野生动物药材有
鹿茸、熊胆、麝香、獾油、林蛙油等30科60余种。野生动植物药材是伊春大力发
90
展北药产业的基础,北药基地形成了五味子、平贝、刺五加、龙芽葱木、龙胆草
、鹿、林蛙7个类型,13个规模较大的市级药材种养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全市
有金、银、铁、铅、锌、铝、锡等金属矿藏20多种,已探明的金属矿藏20多种,
已探明的金属矿床、矿点达100多处,其中黄金储量居黑龙江省首位。非金属矿
产资源分布更为广泛,有石灰石、大理石、褐煤等25种,矿点140多处。大理石
含量在黑龙江省名列前茅达24亿吨,石灰石2亿吨,白岩石7000多万吨,硅石
1000多万吨,珍珠岩100多万吨。
3.2环境空气质量概况
本次规划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

气环境》(HJ2.2-2018)中“6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相关要求进行调查与

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6环境空气质

量现状调查与评价”要求,需调查规划范围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作为

规划范围所在区域是否为达标区的判断依据;调查规划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

的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或进行补充监测,用于评价所在区域污染物环

境质量现状,以及计算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网格点的环境质量现状浓度。

规划范围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的判定采用2022年伊春市环境质量

年报中数据。

3.2.1所在区域空气质量达标区判断
按照HJ663中各评价项目的年评价指标和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评价指
标对伊春市2022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判定。
2022 年,市区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

氧化氮年均值、一氧化碳 24 小时平均第 95 百分位数、臭氧日最大 8 小时滑动平


均值的第 90 百分位数均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2.5 全市平均浓度为
21μg/m³,同比下降 2μg/m³(8.7%)。PM10 全市平均浓度为 30μg/m³,同比下降
3μg/m³(9.1%)。SO2 全市平均浓度为 6μg/m³,同比下降 3μg/m³(33.3%)。
NO2 全市平均浓度为 11μg/m³,同比下降 2μg/m³(15.4%)。CO24 小时第 95 百

分位数全市平均浓度为 0.9mg/m³,同比下降 0.1mg/m³(10.0%)。O3 日最大 8 小


时第 90 百分位数全市平均浓度为 98μg/m³,同比下降 1μg/m³(1.0%)。

91
通过判定可知PM10、PM2.5、SO2、NO2、CO、O3总体达标,规划所在区域
属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本项目所在区域空气质量达标情况判定结果见
表3-2-1。
表3-2-1本项目所在区域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
均值
污染物 范围 变化情况
2022年度 2021年度
PM2.5 5~125 21 23 下降8.7%
PM10 10~346 30 33 下降9.1%
SO2 3~18 6 9 下降33.3%
NO2 4~33 11 13 下降15.4%
CO-95per 0.2~1.2 0.9 1.0 下降10.0%
O3-8h-90per 24~192 98 99 下降1.0%

3.2.2典型场站验收监测
根据《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心城区燃气工程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验收
监测期间监测数据见下表:

表3-2-2竣工环保验收监测结果表
监测因子 场站 监测时间 监测点位 监测结果 达标评价

厂址上风向 0.04L 达标

厂址下风向1 0.04L-0.116mg/m3 达标
非甲烷总 中心城区天 2017.3.16-
烃 然气储配站 17
厂址下风向2 0.04L-0.166mg/m3 达标

厂址下风向3 0.04L 达标

3.2.3伊春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分析
根据《伊春市十三五环境质量报告书》和2022年伊春市环境质量年报,
伊春市区近5年空气污染物浓度统计数据详见表3.2-3。

表3-2-3全市六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值(μg/m3、CO:mg/m3)

PM2.5 PM10 SO2 NO2 CO-95per O3-8H-90per

2018 21 38 7 15 1.0 112

2019 22 35 8 14 0.6 66

2020 21 30 8 14 0.6 63

2021 21 30 6 11 0.9 98
92
2022年 23 33 9 13 1 99

根据收集监测数据,2018~2022年伊春市例行监测点大气常规污染物中均
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 准要求,说明规
划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较好,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
综上所述,2018~2022年,伊春市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和PM2.5浓度均符

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要求,说明伊春市城区环境

空气质量总体较好,空气质量随着近年的治理呈逐步改善趋势。根据典型场站

验收监测结果,非甲烷总烃厂界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3.3地表水环境质量概况
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结论引用2022年伊春市环境质量年报结论。
2022年,伊春市地表水共设32个监测断面,其中国控考核断面13个、省控断
面19个。
2022年,伊春市有监测数据的断面为13个,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69.2%,
同比升高7.7%,达到年度考核目标61.5%;劣V类水体比例为0,同比无变化,达
到年度考核目标要求。水质情况见表3.3-1。
与2021年度相比,苗圃断面、巴兰河带岭区断面、渡口贝雷钢桥断面水质有
所好转,双河渠首断面、友好断面、晨明断面、西南岔河断面、大丰河桥断面、
育林大桥断面、挡石河冲锋桥断面、嘉荫断面、嘉荫河大桥断面、安邦河大桥断
面水质无明显变化。
表 3.3-42022 年伊春市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情况
2022 年度 2021 年度 水质同比 2022 年度
序号 断面名称 所在水体
水质类别 水质类别 变化情况 超标项目及倍数
1 双河渠首 呼兰河 Ⅲ类 Ⅲ类 无明显变化 -
高锰酸盐指数
2 友好 汤旺河 Ⅴ类 Ⅴ类 无明显变化 (0.7)、化学需氧
量(0.4)
3 苗圃* 汤旺河 Ⅱ类 Ⅲ类 有所好转 -
高锰酸盐指数
4 晨明 汤旺河 Ⅳ类 Ⅳ类 无明显变化 (0.2)、化学需氧
量(0.01)
5 西南岔河 西南岔河 Ⅲ类 Ⅲ类 无明显变化 -

6 巴兰河带岭区 巴兰河 Ⅱ类 Ⅲ类 有所好转 -

7 大丰河桥 大丰河 Ⅱ类 Ⅱ类 无明显变化 -

93
2022 年度 2021 年度 水质同比 2022 年度
序号 断面名称 所在水体
水质类别 水质类别 变化情况 超标项目及倍数
8 渡口贝雷钢桥 五道库河 Ⅲ类 Ⅳ类 有所好转 -
高锰酸盐指数
9 育林大桥 伊春河 Ⅳ类 Ⅳ类 无明显变化 (0.1)、化学需氧
量(0.02)
10 挡石河冲锋桥* 伊春河 Ⅱ类 Ⅱ类 无明显变化 -
高锰酸盐指数
11 嘉荫 黑龙江干流 Ⅴ类 Ⅴ类 无明显变化 (0.7)、化学需氧
量(0.4)
12 嘉荫河大桥 嘉荫河 Ⅲ类 Ⅲ类 无明显变化 -

13 安邦河大桥 安邦河 Ⅲ类 Ⅲ类 无明显变化 -


注:①“-”表示无超标项目;
②“十四五”考核目标尚未确定,超标项目及倍数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
准进行判定和计算;
③“*”表示该断面受自然本底影响水质类别超Ⅲ类。

按照《2022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方案》要求,2022年伊春市新增省控断
面19个。水质情况见表3.3-5。
表 3.3-52022 年伊春市地表水省控断面水质情况
序号 断面名称 所在水体 水质类别 超标项目及超标倍数
高锰酸盐指数(0.6)、化
1 嘉荫县水质自动监测 黑龙江 Ⅳ类
学需氧量(0.4)
高锰酸盐指数(1.7)、化
2 桔园林场 汤旺河 劣Ⅴ类
学需氧量(0.6)
高锰酸盐指数(2.1)、化
3 乌伊岭下 汤旺河 劣Ⅴ类
学需氧量(1.0)
汤旺河下(新青公铁立交 高锰酸盐指数(1.3)、化
4 汤旺河 Ⅴ类
桥) 学需氧量(0.7)
高锰酸盐指数(1.0)、化
5 新青下 汤旺河 Ⅴ类
学需氧量(0.4)
高锰酸盐指数(1.2)、化
6 红星入境断面 汤旺河 Ⅴ类
学需氧量(0.6)
高锰酸盐指数(1.1)、化
7 红星出境断面 汤旺河 Ⅴ类
学需氧量(0.4)
五营下(丰林八公里断 高锰酸盐指数(1.1)、化
8 汤旺河 Ⅴ类
面) 学需氧量(0.6)
高锰酸盐指数(0.9)、化
9 上甘岭下 汤旺河 Ⅴ类
学需氧量(0.5)
高锰酸盐指数(0.6)、化
10 伊春区下(红旗断面) 汤旺河 Ⅳ类
学需氧量(0.3)
高锰酸盐指数(0.4)、化
11 美溪下(回龙湾大桥) 汤旺河 Ⅳ类
学需氧量(0.3)
高锰酸盐指数(0.4)、化
12 西林下(三号桥测点) 汤旺河 Ⅳ类
学需氧量(0.2)
高锰酸盐指数(0.3)、化
13 金山屯下 汤旺河 Ⅳ类
学需氧量(0.1)

94
序号 断面名称 所在水体 水质类别 超标项目及超标倍数
背景断面(水源地监测断 高锰酸盐指数(0.4)、化
14 汤旺河 Ⅳ类
面) 学需氧量(0.2)
高锰酸盐指数(0.3)、化
15 翠峦下 汤旺河 Ⅳ类
学需氧量(0.1)
乌马河下(乌马经营所大 高锰酸盐指数(0.4)、化
16 汤旺河 Ⅳ类
桥) 学需氧量(0.2)

17 朗乡下 西南岔河 Ⅲ类 -

18 带岭下(铁路桥) 西南岔河 Ⅲ类 -

19 依吉密河新民断面 依吉密河 Ⅲ类 -
注:①“-”表示无超标项目;
②超标项目及倍数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进行判定和计算。

2022年,实际监测断面19个,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5.8%,劣V类水体比
例为10.5%。

3.4声环境质量概况
3.4.1伊春市声环境质量概况
根据《2022年伊春市环境质量年报》,2022年伊春市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
均等效声级为50.2分贝,声环境质量为好,比去年升高了0.1分贝。2022年伊春市
昼间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5.4分贝,声环境质量为好,比去年升高了1.1
分贝。2022年度,对各功能区声环境监测点位共进行4次检测,各监测点噪声昼
间等效声级达标率为95.8%,同比下降4.2%;夜间等效声级达标率为100%,同比
无变化。
3.4.2典型场站声环境质量验收监测

根据《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心城区燃气工程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验收监

测期间厂界噪声监测结果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

3.5生态环境质量概况
3.5.1土壤

伊春市的土壤资源以暗棕壤、草甸土、沼泽主为主,此三类土壤的分布面积约
占全区总面积的79.3%。暗核壤多分布在山地森林中,适于林木培育和生长。草甸土
和沼泽主多分布在平原地带和山间沟谷,土质肥沃,适干农作物生长。各类土壤上
层浅薄,暗核壤上层最大深度为0.6米,草甸土上层最大深度为1米,沼泽土上层最大
深度为1米。

95
根据《2022年伊春市环境质量年报》,2022年度,2个区开展了农村土壤环境监
测,监测结果表明,各污染物指标均符合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3.5.2自然资源

伊春市地域广阔,土壤肥沃,植被繁茂,物种繁多,资源丰富。植被为阔叶混
交林、阔叶次生林和草甸沼泽。乔、灌木树种110种,其中乔木40种、灌木70种。主
要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揪、杨、
桦、椴、榆等。伊春林区植物物种丰富,高等植物177科、595属,1390种。山野菜、
山野果、山药材遍布崇山峻岭。在小兴安岭森林、沟壑中,栖息着马鹿、黑熊、驼
鹿、狍子、野猪、猞猁、紫貂等兽类18科67种;鸟类49科27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3种,二级保护动物54种。已发现矿产资源41种,全市有金、银、铁、铅、锌、铜、

钼、铝、锡等金属矿藏20余种,已探明金属矿床、矿点达90多处,其中黄金储量居
黑龙江省首位。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更为广泛,有石灰石、大理石、玛瑙石、遂石、
紫砂陶土、泥炭、珍珠岩、水晶石、褐煤等20种,矿点140多处。
3.5.3保护地生态调查

3.5.3.1黑龙江伊春兴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
黑龙江伊春兴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区南山,是伊春市中心
区距离最近、面积最大、森林生态保护最完整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主峰海拔
653米,峰顶的人文景观由兴安塔、兴安历史城墙,兴安广场等组成,其中兴安塔是
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980年,塔高47米、塔身11层、呈八角型仿古建筑。
始建于1981年,全园总面积6093公顷,就自然山脉之势,借天然风景之利辟建
而成。景区主要植被类型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动植物资源丰富多彩,有
红松、云杉、冷杉、黄菠萝、水曲柳等珍贵树木40余种,野生动物20余种。公园由
十几个景区(点)组成,形成了一个星罗棋布,合而为一的综合性游乐景区,兴安森林
公园是以森林风光为主要特色,集观赏、游乐、森林浴为一体的森林生态公园。

公园内原始林相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天然林木类型为红、云、冷针

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可划分为三个亚区,即北山红松林风景林亚区、

北山樟子松试验林亚区和南山针阔混交林亚区。其中北山红松风景林亚区面积为

1635公顷,主要树种有人工营造的红松、落叶松、红皮云杉、樟子松,以及天然生

长的柞、杨、桦、椴树等;北山樟子松试验林亚区面积为166公顷,主要树种为人工
96
营造的樟子松、落叶松、红松以及少量天然生长的柞、桦、杨树等;南山针阔混交

林亚区面积为1666公顷,林分类型主要为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生长的树种主要有

红松、云杉、冷杉等针叶林木,以及杨、桦、椴树等阔叶林木。林木资源主要有乔

木、亚乔木和灌木,各类树木约40余种,具体分布为:乔木、亚乔木类:红松、云

杉、冷杉天然林分布在森林公园的南山,阴坡、半阴坡,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山

地,林龄50—60年;人工林分布于森林公园的北山大部分山地,林龄26年。白桦、

枫桦、色树、榆树、柳树、柞树、山桃、杨树、椴树、山槐,分布在森林公园内向

阳、土壤肥沃湿润的山地,林龄30—40年。人工落叶松、樟子松分布在森林公园内

缓坡、山麓、土层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地,林龄40年。水曲柳、核桃楸、黄菠萝分

布在森林山麓、缓坡、土壤肥沃的山地,林龄40年。毛赤杨分布在森林公园山间低

湿地,林龄25年。花楸分布在森林公园内各种坡向,林龄10年。稠李分布在溪流两

侧,林龄10年。野生灌木类:刺五加、榛子分布在森林公园阴坡、半阴坡针阔混交

林、疏林地、阔叶混交林下。兴安杜鹃分布在森林公园内阳陡坡、陡崖。刺嫩芽分

布在森林公园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林缘。东北茶藨分布在森林公园针阔混交林、杂

木林中。胡枝子分布在森林公园土壤瘠薄山坡上。三棵针分布在森林公园林内或山

沟谷地。刺玫果分布在森林公园阔叶混交林内、林缘、开阔地、河岸。接骨木分布

在森林公园内山坡灌丛中、路边。暴马丁香分布在森林公园山地中下腹部、缓坡、

平坦地块。珍珠梅分布在森林公园疏林地、林隙、草甸、河边、路旁等。柳叶绣线

菊分布在森林公园内山坡下部、路旁、河流等。金银忍冬分布在森林公园杂木林内,

溪流两侧。

野生动物资源公园内还蕴藏着较为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兽类:狍、

野猪、东北兔、东北黑兔、松鼠、花鼠等;鸟类: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花尾榛鸡(飞龙)、

红角鹗(棒槌鸟)、短耳鹗(猫头鹰)以及啄木鸟、沙鸡、布谷鸟、喜鹊、乌鸦、山雀等;

两栖类:花背蟾蜍、中华蟾蜍、无斑雨蛙、黑斑蛙、中国林蛙等;爬行类:有腹蛇、

97
松花蛇等;鱼类主要有细鳞鱼、红尾巴鱼、山鲤鱼、鲇鱼、老头鱼、泥鳅、穿丁鱼、

柳根鱼等。

山特产品当地现已开发的天然山特产品主要有:榛蘑、元蘑、黑木耳、灵芝、

松籽、榛子、山核桃、山梨、五味子、狗枣子、山丁子、稠李子、三颗针、蕨菜、

猴腿、黄瓜香、刺嫩芽、林蛙油、雄胆粉、黄花菜、鹿茸等。

3.5.3.2回龙湾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

黑龙江回龙湾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美溪区,在汤旺河东岸,由原

始林红松、杜鹃花海、回龙潭、水湿地、十八拐等11个风景区组成。黑龙江回龙湾

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小兴安岭山脉,属寒温带温润性季风气候区,总面积为6326公顷,

其中仅回龙湾景区占地面积888公顷,汤旺河北岸主景区面积447公顷,汤旺河南岸

景区面积103公顷,鹤伊公路南侧面积338公顷。2002年,回龙湾被评为国家森林公

园。

区内森林覆盖率87.7%,树种有40余种,如红松、落叶松、云杉、冷杉、水曲柳、

胡桃楸、黄菠螺、椴树等;珍禽、兽类30多种;有中草药85种,如人参、刺五加、

北豆根、五味子等;有山特产品20多种,如木耳、蘑菇、都柿、刺嫩芽、蕨菜、猴

腿等;地下还有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

3.5.3.3黑龙江溪水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

黑龙江溪水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伊春市上甘岭区,集森林、湿地和溪流于一体。

黑龙江溪水国家森林公园属北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植被类型为原始针

阔混交林,森林覆盖率达96%,总面积为4580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28°56′01″,北

纬47°55′20″。公园距伊春市区仅24公里。

溪水国家森林公园内以科普知识为主要讲解内容的原始乔木科普区属原始针阔

混交林,拥有小兴安岭保存最完整的植物群落,共有原始植物千余种,囊括了小兴

安岭所有的高大乔木、低矮灌木、草本以及藤本植物,生物的多样性在这里体现的

淋漓尽致。
98
黑龙江溪水国家森林公园内共有植物1390余种,其中苔藓类植物47科145种,蕨

类植物12科35种,种子植物77科434种。植物主要有红松、云杉、樟子松、落叶松、

白桦、枫桦、白杨、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榆树、色树、山槐、草蘑、榛蘑、

元蘑、榆黄蘑、猴头菇、毛榛子、黄花忍冬、龙牙葱木、蒲公英、山楂、稠李、蕨

菜、薇菜、黄瓜菜、山芹菜、黄花菜、蜇麻花、车前百合、野梨、山丁子、山核桃、

山芝麻、人参、北五味、黄檗、黄芪等。

黑龙江溪水国家森林公园内有野生动物3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紫貂、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棕熊、黑熊、青鼬、黄喉貂、水獭、原麝、马鹿、雪兔等。另有

鸟类20余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中华秋鸭、苍鹭、鸳鸯等。

3.5.3.4黑龙江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

黑龙江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伊春市金山屯林业局施业区,是一处集自
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具有典型原始自然风光的国家森林公园。
黑龙江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类型以针叶或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总面积
12283公顷。

黑龙江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是2003年经国家林业局林场发[2003]241号文批
复建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金山鹿苑是国家级AAA旅游景区。位于金山屯区的东南方,距区址7公里,
位于鹤伊公路75公里处。占地面积764公顷,是黑龙江省最大一家半牧式天然
养鹿场。
金山滑雪场是国家S级滑雪场,雪道全长1900延长米,平均坡度为21度。
分初级、中级两个雪道,初级雪道长700延长米,中级雪道长1200延长米,雪
道平均宽度为100米。雪场内设有600米长的高架伸缩式拖牵索道,备有雪具
500余副,在雪场终点设有缓冲坡。

金山公园又称为金山屯公园,始建于1987年,1988年秋季建成,占地总
面积为110公顷,是一处突显自然山水文化为主题的新型城市园林。园内主要
景观有:天女散花、中心亭、憩苑、水阁云天、鲤鱼荷花池等。是群众休闲娱
乐、集会活动、大众健身的重要场所。分为康体运动区、儿童娱乐区、苗苑风
光区、休闲养生区、生态园林区五大区域。
99
峰岩山寨度假区是AA级景区,位于鹤伊公路68.3公里处,施业区总面积
4835公顷,其中林地面积4707公顷。有山泉水厂、滑雪场、金水湖、儿童乐

园、骑马场、跳石林、桃花源激情戏水漂流、人工瀑布等旅游项目和景点。
大丰河漂流位于鹤伊公路76公里处,距金山屯区区址3公里,是省内首家
国家AAA级漂流景区。大丰河发源金山屯境内海拔1039米的老白山之巅,漂
流全长5公里,漂流时间约为1.5小时,河段平均宽度30米,平均水深1-1.5米,
落差371米,坡度千分之三,流量适中,有急有缓。沿线设有沙滩嬉水游泳区,
上下水码头占地近4万平方米,有近千平方米的综合服务区。
抗联遗址:位于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北部的白山林场151林班,是省级文
物保护单位。现遗址包括抗联六军军部遗址和抗联下江总部遗址。
“大砬子"古文化遗址:位于金山屯区址北面,分布在一座高约30余米的小

山上,为较典型的新石器晚期人类居住址,在青铜器和铁器时期皆有居住者延
续。1982年5月,文物普查时发现。
横山古墓群遗址:在横山经营所北山的一处面积为100米*300米的向阳坡
上马蹄形谷地中,座落有56座古代墓葬。1965年横山营林新村在此造林整地
中,曾发现碑、石鼓、香炉、铜钱等文物。后来,黑龙江省博物馆两次试掘墓
葬6座,征集和出土"乐舞浮雕石幢"、"玉石鸟"、铜镜以及青色长方砖、契形
砖、兽印砖、布帛等文物。据考察,古墓群为金代女真人墓葬。现为黑龙江省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6环境敏感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调查
规划站场选址不在自然遗产地、国家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地及自然保
护区范围内。本规划评价范围内无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天然林、野生动物重
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规划场站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
伊春市中心城区有黑龙江伊春兴安国家森林公园、黑龙江回龙湾国家森林公
园、黑龙江溪水国家森林公园、黑龙江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简介见
“3.5.4”章节。
3.7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
3.7.1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伊春市中心城燃气专项规划》(2016年~2020年)实施时间为2016年,根据
现场踏查及资料收集,上轮规划实施内容及进度见表3-7-1。
100
表3-8-1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项目 原规划内容 规划实施情况
现有液化天然气储配站一座,位于
乌翠区乌带路3.7公里处,占地面积
2020年前设置2座LNG气化站为
6824.28㎡,站内现有100m³LNG储
伊春区、乌马河区、翠峦区供气
储气 罐一座。
,建成8座LNG瓶组气化站为友
现有LNG瓶组气化站一座,建设规
好区供气
模为3.85m 3。位于北山L-CNG汽车
加气站南侧。
现已建成三座汽车加气站,分别为
建成L-CNG加气站8座,为伊春 乌马河L-CNG加气站、伊春市天丰
汽车加气站 市中心城区的居民、商业、工业 燃气有限公司加气站和北山L-CNG
、汽车用户供气。 汽车加气站,其设计规模均为1.5万
Nm 3/d。
远景建设门站1座,LNG气化站
门站 未建设
作为应急及补充气源予以保留
敷设中压管线90.0km,远景(2
020年后)待管道气到来时可利 伊美-乌翠连绵区现已敷设中压管网
管网
用管输天然气作为城区主气源, 40.263公里,低压管网7.593公里
修建长输高压管道216km,

3.7.2现有场站基本情况
1、储配站

现有液化天然气储配站一座,位于乌翠区乌带路3.7公里处,占地面积
6824.28m 2,站内现有100m³LNG储罐一座。
现有LNG瓶组气化站一座,建设规模为3.85m 3。位于北山L-CNG汽车加气
站南侧(已拆除)。
2、加气站

现已建成三座汽车加气站,分别为乌马河L-CNG加气站、伊春市天丰燃气
有限公司加气站和北山L-CNG汽车加气站,其设计规模均为1.5万Nm 3/d。
3.7.3现有场站环保手续、污染治理情况分析及环境问题
根据调查,伊春市现有场站环保手续履行情况,详见表3-8-2。
表3-8-2现有场站环境状况
序号

竣工环保验收文 企业运
场站名称 项目名称 环评审批文号
号 行状态
中心城区天 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心城区燃
1 伊环建审[2013]78号 伊环验[2017]8号 运行
然气储配站 气工程
LNG瓶组气
2 - - - 已拆除
化站
乌马河L- 伊环验[2015]16
3 伊春市天然气利用工程 伊环建审[2013]159号 运行
CNG加气站 号
4 伊春市天丰伊春市天丰燃气有限公司三 2013年已批复 已验收 运行
101
燃气有限公 桥加气站项目
司加气站
北山L-CNG 伊环验[2015]16
5 伊春市天然气利用工程 伊环建审[2013]159号 运行
汽车加气站 号

3.7.4现有环境问题

根据现场踏查及资料收集,本规划所包含场站现有环境问题如下:
根据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LNG瓶组气化站目前已拆除,根据现场调查其
开展了环评及环保验收工作,但相关材料遗失。其余场站均有完备的环保手续。
3.8制约因素
(1)气源问题

现状LNG主要来自省内液化天然气工厂,由于LNG销售价格、运输及气化
等综合成本较高,使得用户用气成本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开发用户的难
度,也不能满足用户发展的需要,供气保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规划与伊春市城市总规衔接问题
目前佳木斯正在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在空间规划编制时,应充分
考虑伊春市燃气发展及本规划相关内容,对燃气规划相关内容进行规划。

102
表3-8-3现有场站环境状况统计表
污染物
序号 企业名称 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组成 锅炉情况 环保措施 企业状态
排放情况

废气:锅炉烟气经8米高烟囱排放;设有天然气放散管制定了天然气装
卸及汽车加气操作的环境管理制度,最大限度降低了天然气逸出量。
供汽量720万m3/a,居民供汽数200户,1 废水:生活污水经防渗旱厕排放。 烟尘:1.84×10-6t/a
中心城区天 1台0.24MW燃
1 台100m 3储罐,LNG气化能力2000Nm 3/h 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将压缩机设置在室内,并设置屏蔽隔声设施。 二氧化硫:2.36×10 运行
然气储配站 气热水锅炉
,建设中压输配管网28km 固废:储罐检修时的罐底残夜以及废矿物油为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 -6
t/a
位处置,生活垃圾由市政部门清运。
环境风险防范:已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LNG瓶组气
2 - - - - 已拆除
化站

废气:设有天然气放散管制定了天然气装卸及汽车加气操作的环境管理
制度,最大限度降低了天然气逸出量。
60m 3 和54 m 3 的LNG 储罐2台,LNG加
乌马河L- 依托市政热 废水:生活污水经防渗旱厕排放。
3 气能力10000m3/d,CNG加气能力 无 运行
CNG加气站 网 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将压缩机设置在室内,并设置屏蔽隔声设施。
15000m3/d
固废:生活垃圾由市政部门清运。
环境风险防范:已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废气:设有天然气放散管制定了天然气装卸及汽车加气操作的环境管理
制度,最大限度降低了天然气逸出量。
伊春市天丰 6m 3 的CNG 储气瓶组1套,卸气柱1台 废水:生活污水经防渗旱厕排放。
依托市政热
4 燃气有限公 ,双枪加气机4台,Q1500m 3 /h 的CNG 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将压缩机设置在室内,并设置屏蔽隔声设施。 无 运行

司加气站 压缩机撬1台。 固废:储罐检修时的罐底残夜以及废矿物油为危险废物,委托有资
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由市政部门清运。
环境风险防范:已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103
废气:;制定了天然气装卸及汽车加气操作的环境管理制度,最大
限度降低了天然气逸出量。
废水 :生活污水排入市政管网。
北山L-CNG 60m3LNG储罐,CNG储气瓶组8m3,LNG 依托市政热 噪 声:选取低噪声设备,将高噪声设备设置于室内,采取屏蔽隔声
5 无 运行
汽车加气站 加气能力10000m3/d,CNG加气能力 网 措施,加气车量严禁鸣笛。
15000m3/d 固废:储罐检修时的罐底残夜以及废矿物油为危险废物,委托有资
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由市政部门清运。
环境风险防范:已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104
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环境影响识别
4.1.1建设内容
1、近期实施进度工程的建设应根据城市的建设同步进行。其中,近期(至
2025年)主要完成的项目有:

(1)近期2025年,各供气区域均使用LNG作为各类管道燃气用户的主供气
源,建设LNG储配站或LNG瓶组气化站;
(2)友好城区近期拟建设LNG瓶组气化站2座作为过渡气源;
(3)近期在金林城区建设LNG气化站1座,LNG、L-CNG加气站合建站1座。
(4)美溪镇区近期建设LNG瓶组气化站2座。
(5)近期在西林镇区建设LNG气化站一座。
(6)上甘岭镇区近期建设LNG瓶组气化站2座。
(7)近期伊美-乌翠连绵区建设中压管线96.360km,友好城区建设中压管
线15.288km,金林城区建设中压管线10.194km,美溪镇区建设中压管线8.876km,
西林镇区建设中压管线21.354km,上甘岭镇区建设中压管线6.080km。
2、远期实施进度

远期(至2030年)主要完成的项目有:
以中俄管道-伊春支线作为伊春的主供气源,新建伊春门站,在金林城区、
西林镇区、美溪镇区各新建1处门站,建设伊春至上甘岭镇区的次高压管线,在
友好城区和上甘岭镇区各设置高中压调压站一座。近期建设的LNG储配站作为
应急调峰储气站,充分利用现有城镇燃气管网。对于天然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区
域,仍采用瓶装液化石油气进行供应。
(1)次高压管道从伊春门站出来沿乌带路进入主城区,后经G1111延通乡
路敷设至恒兴路接G222国道,管道延G222国道向北敷设至上甘岭镇,次高压管
道全长约39.5km。
(2)远期伊美-乌翠连绵区建设中压管线195.143km,友好城区建设中压管
线18.838km,金林城区建设中压管线0.194km,美溪镇区建设中压管线7.056km,
西林镇区建设中压管线5.157km,上甘岭镇区建设中压管线0.776km。

105
(3)伊美-乌翠连绵区远期采用中俄东线-伊春支线长输管线供气,建设门
站1座,为满足储气调峰及应急需求,建设LNG气化站1座,与现有的LNG气化
站共同作为储气调峰应急站。
(4)友好城区远期采用伊春次高压管线供气,设置分输阀室和高中压调压
站供气;
(5)金林城区远期采用中俄东线-伊春支线长输管线供气,建设门站1座;
(6)美溪镇区远期采用中俄东线-伊春支线长输管线供气,建设门站1座。
(7)西林镇区远期采用中俄东线-伊春支线长输管线供气,建设门站一座,
LNG气化站作为储气调峰应急站保留,并对其进行扩建。

(8)上甘岭镇区远期采用伊春次高压管线供气,建设分输阀室和高中压调
压站供气。
4.1.2典型生产工艺及产排污节点
1、气化站典型工艺流程

由液化天然气槽车将LNG运至站内,先通过槽车自增压气化器或站内专用
卸车增压气化器将罐车压力增至0.6MPa,储罐接受LNG时,罐内压力为0.45-
0.5MPa,再通过卸车软管,利用压差将车内液态天然气卸至站内储罐。卸车储

罐和气化工作储罐相互切换,使用时,打开储罐自增压系统,10分钟内将储罐
压力增至所需的工作压力0.6MPa,开启储罐液相出口控制阀,利用其压力,将
LNG送至空温式气化器进行气化,气化后的低温天然气通过加热器将天然气温

度升到10℃后,再经调压、计量、加臭装置送入城镇管网,为用户供气,其流
程见下图:

106
图4-1-1LNG气化站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

2、LNG、L-CNG汽车加气站典型工艺流程
(1)LNG单元工艺流程
LNG加气站是将储罐中的LNG由低温潜液泵加压后通过LNG加气机给汽车
加气,LNG加气机中设有回流管,可将车载钢瓶的气体回流至LNG储罐。
(2)L-CNG单元工艺流程
给CNG汽车加气时,开启储罐液相出口控制阀,利用其压力,将LNG送至
低温增压泵进行加压,增压到25MPa,加压后的低温天然气通过空温式气化器
进行气化,再经过CNG加热器将高压天然气温度升到10℃后,高压天然气通过
优先顺序控制盘进行调控,部分天然气直接进行汽车加气,供气压力为20MPa;
多余部分天然气将直接送入储气瓶组进行储存,当需要加气时再调出,经加气
机进行汽车计量加气,供气压力为20MPa。

107
图4-1-2加气站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
4.1.3污染环节分析
一、LNG气化站污染环节分析
1、废气

( 1)放散管排放的尾气
①LNG储罐系统超压排放的天然气

当储罐发生非正常超压时,设置于罐顶的安全保护装置(安全放散阀)会动
作,排出天然气。各工序设置有较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一般在管道放散阀
发生超压排放的频率较低,排放量较小。当储罐收发和储存、气化过程出现压
力突然增大,超过BOG处理设备能力时,压力控制系统会自动做出反应,产生
EAG,排放管设计参数200m3/h,每年2次,每次历时5分钟,通过15m高放散塔排
放。
②加臭装置储罐系统超压排放的四氢噻吩

当储罐发生非正常超压时,设置于罐顶的安全保护装置(安全放散阀)会动
作,四氢噻吩随天然气的放散而进入到空气中,四氢噻吩的滴入量控制在15
-20mg/m3。各工序设置有较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一般在管道放散阀发生超
压排放的频率较低,排放量较小,通过15m高放散塔排放。
( 2) 无组织排放
①储气装置废气

正常生产情况下,储罐的外罐体可以承受内罐泄漏的LNG气体,不会向外
界泄漏。储罐产生的蒸发气体通过BOG冷凝器冷凝回收,正常生产情况下不外
排。

108
②阀门泄露

天然气属危险性高的物质,站场的设备选型、安装、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
均要求较高,原则上不允许存在无组织的泄漏和排放。在各站场、管网人员密
集的地方和关键连接处等设计了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和浓度报警系统,报警燃
气浓度设定为天然气爆炸下限的20%,一旦发生泄漏,天然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达
到1%,报警系统立即报警,通过分析确定泄漏点,调度中心立即发出抢修指令
,从而杜绝无组织排放的产生。事故性出现的泄露作为风险考虑,详细见环境
风险评价章节。因此,正常情况下,本工程阀门泄漏量极少。
2、废水

主要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噪声

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站场内机械运转所形成的噪声污染。站场的主要噪声源
为减压阀及超压放空系统。
4、固废

主要为职工生活垃圾,由市政部门统一清运。
二、加气站污染环节分析
1、废气

LNG、L-CNG 加气站储罐一般是地上卧式储罐,不设置对外的排气口,正常情
况下无呼吸排气问题。压缩、加气、减压系统为密闭系统,但在压缩、加气、减压
过程中,接头处难免会有微量天然气逸出。
2、废水

主要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噪声

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站场内机械运转所形成的噪声污染。站场的主要噪声源为减压
阀及超压放空系统。
4、固废

主要为职工生活垃圾,由市政部门统一清运。

4.1.4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根据规划的目标、规模、布局、结构、建设时序及规划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等方
面,识别规划要素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影响的途径与方式,以及影响的性质、范围和
109
程度。本次评价采用矩阵分析法对本规划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识别,见表4-1-1

表4-1-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环境影响识别

时段 环境因素 影响性质 影响大小 持续时间 是否可逆


影响来源
正面 负面 大 中 小 长 一般 短 是 否

大气环境 △ △ △ △

水环境 △ △ △ △

声环境 站场施工 △ △ △ △

生态环境 △ △ △ △
施工期
固体废物 ▲ △ △ △

土地占用 ▲ ▲ ▲ ▲

社会经济 对景观影响 △ △ △ △

地区经济发展 △ △ △ △

大气环境 ▲ ▲ ▲ ▲

水环境 △ △ △ △
站场运营
声环境 ▲ ▲ ▲ ▲

运营期 生态环境 △ △ △ △

土地占用 ▲ ▲ ▲ ▲

社会经济 对景观影响 ▲ ▲ ▲ ▲

地区经济发展 ▲ ▲ ▲ ▲

注:△为较小影响,▲为显著影响
燃气专项规划主要为环境风险,同时需要关注对大气、声、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因此,确定环境影响因子见表4-1-2。

表4-1-2环境影响因子一览表
环境要素 项目 影响因子

大气环境 无组织排放等 甲烷、非甲烷总烃等

声环境 设备运转等 Leq

生态环境 厂区占地、管网铺设等 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农业生态系统

水环境 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等 COD、BOD5、石油类、氨氮、SS等

4.2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本规划环境影响特点,结合区域环境保护目标,确定本次规划的环境目标和
评价指标见表4-2-1。

表 4-2-1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
110
备注:指标值
项目 序号 评价指标 目标值或要求
来源依据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1 地表水环境质量 (GB3838-2002)IV、V类水
体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
结合伊春市环境
2 地下水环境质量 (GB/T14848-2017)Ⅲ类
环境 保护规划和相关
水体标准
质量 环境保护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确定相应指标
3 环境空气质量 (GB3095-2012)二级标

《声环境质量标准》
4 声环境质量
(GB3096-2008)2类标准
5 临时占地植被恢复率(%) 100 结合伊春市
生态保护
6 绿化率(%) 20 环境保护规划
类比同类项目废
资源利用 7 各类用地指标 满足用地要求
物产生指标
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
8 100%
度执行率
社会与经济 9 环境管理制度与能力 完善
公众参与制度
环境
10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 ≥90%

11 公众对规划认知率 ≥90%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达标
12 100%

13 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100% 结合规划项目
污染
14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 100% 污染物排放治
控制
理措施
15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100%

16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一、二、三级污染防控措施完 结合本规划及伊
17 100%
备程度 春市环境保护规
风险防范与 风险管理机制与检测系统完备
18 100% 划相关要求,确
控制 程度 定相
19 风险应急体系完善程度 100% 应指标

111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规划实施的生态环境压力分析
5.1.1预测情景设置
规划环评的预测情景主要按照时段划分,近期2025年部分实施,远期2035
年全部实施,根据不同时段和不同开发程度,预测情景总体分为低排放情景(
规划近期2025年末)和高排放情景(规划远期2035年末),两个情景主要区别
为站场和管线的敷设工程量不同。

5.1.2生态环境压力分析

5.1.2.1土地资源
不同的项目土地利用类型有一定区别,比如门站、气化站、汽车加气站、调压
站用地属于建设用地,管网工程不占用土地。部分项目有具体占地面积,部分项

目未明确占地面积,项目用地性质应满足伊春市国土空间规划。因此规划实施
不会对伊春市土地资源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5.1.2.2水资源
规划项目的投运不涉及用水,不消耗 伊春市水资源总量。

5.1.2.3能源
规划项目的实施对能源的消耗比较小,仅各站场的运行消耗一定的电能。

5.1.2.4废气排放
一、正常工况下源强分析
1、储气装置废气

正常生产情况下,储罐的外罐体可以承受内罐泄漏的LNG气体,不会向外
界泄漏。储罐产生的蒸发气体通过BOG冷凝器冷凝回收,正常生产情况下不外
排。
加气站储罐一般是单个地上卧式储罐,不设置对外的排气口,正常情况下
无呼吸排气问题。
2、阀门泄漏

天然气属危险性高的物质,站场的设备选型、安装、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
均要求较高,原则上不允许存在无组织的泄漏和排放。在各站场、管网人员密
集的地方和关键连接处等设计了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和浓度报警系统,报警燃
气浓度设定为天然气爆炸下限的20%,一旦发生泄漏,天然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达
112
到1%,报警系统立即报警,通过分析确定泄漏点,调度中心立即发出抢修指令
,从而杜绝无组织排放的产生。事故性出现的泄露作为风险考虑,详细见环境
风险评价章节。因此,正常情况下,本工程阀门泄漏量极少。
3、卸气、加气过程挥发

加气站压缩、加气、减压系统为密闭系统,但在压缩、加气、减压过程中
,接头处难免会有微量天然气逸出。
根据同类型加气站有关资料和类比调查,汽车加气站内天然气无组织排放
量约为加气量的0.001%。规划至2035年燃气汽车的需求量为2468.64万Nm3/d,由
此估算加气、泄气过程天然气无组织排放量约246.86m3/a,天然气的密度为
0.763kg/m3,天然气中约含4%的非甲烷总烃,则加气机加气、泄气后喷头上产

生的非甲烷总烃排放总量为7.5kg/a。
二、非正常工况源强分析
1、超压放空

站场正常生产情况下不允许超压,超压属于安全生产事故,列入环境风险
和安全风险的范畴。规划气化站储罐超压或BOG压缩系统总管超压,超压排放
气体通过火炬燃烧排放。其余站场各储罐均设置安全放空阀,万一发生风险事
故,超压气体通过安全阀放散。伊春市已建门站、L-CNG汽车加气站、LPG储
配站等站场运行至今均未发生超压放空事故。
2、检修放散
LNG储罐基本5年检修一次,检修前会将检修储罐内的液体转移到相邻储罐

后再检修。管线检修放散放气量根据维修管段、站场的范围确定,排气量几方
至几十方不等,通过放散管排放。
3、更换调压装置过滤器

门站、气化站、汽车加气站、调压站均有过滤装置。站场更换过滤器时先
关闭两侧阀门,将其中天然气降压至中压(逐渐排入占用自用气系统),约至压力
为0.2MPa,通过放散管放空,一般1年更换一次过滤器。
4、加臭工序

门站、气化站天然气添加加臭剂,加臭剂采用四氢噻吩,采用专用桶装(镀
锌铁桶),容量为800kg/桶,添加量20mg/m 3天然气,与加臭机接入后使用,站内
不贮存,1年左右更换1次。加臭工序采用自动加臭机与流量计连锁,可根据天
113
然气流量自动控制加臭剂量,也可人工设定加臭量。正常操作时,加臭采用注
入式,四氢噻吩一般不会挥发。
当四氢噻吩发生泄漏时,以液态形态泄漏,由于LC50为27000mg/m 3(2小时

小鼠吸入),同时在管道中的四氢噻吩的含量较低,不会对人体产生大的危害。
同时四氢噻吩的沸点为119℃,在1atm下挥发性较弱,由于具有刺鼻性气味,能
够及时发现,不会形成较大及较长时间的臭气污染。

5.1.2.5废水
站场不冲洗,无生产废水产生,主要水污染源为职工生活污水。规划新建

场站人员均由现有内部员工调剂,不新增劳动定员,不新增废水排放量。生活
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5.1.2.6噪声
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站场内机械运转所形成的噪声污染。站场的主要噪声源
为减压阀及超压放空系统,类比现有运行天然气储配及加气站工程,产生的噪
声源强详见下表5-1-2。
表5-1-2站场噪声源强表
噪声源 源强dB(A)
减压阀 80.0
压缩机 80.0
放空系统 110.0

5.1.2.7固体废物
(1)润滑剂
项目工艺设备各阀组、调压器、过滤器运行运行使用黄油进行润滑。黄油
在常温和静止状态时为固体,可保持形状而不流动,能粘附在金属上而不滑落
。在高温或受到超过一定限度的外力时,又以液体产生流动,减低运动表面间
的摩擦和磨损。根据业主资料,各阀组、调压器、过滤设备运行中黄油在快到
干涩时再重新加注新黄油。因此,项目不产生废弃油脂。
(2)过滤杂质
门站、气化站、汽车加气站、调压站工艺中有过滤环节,需定期更换调压

装置过滤器,更换频率大概1年一次。过滤器更换的废滤芯交由原厂家回收;

114
过滤器定期清理的少量废渣(主要成分为铁锈)为一般固废,与生活垃圾一同处
置。
(3)生活垃圾

规 划新建场站人员均由现有各公司内部员工调剂,不新增劳动定员,不
新增生活垃圾排放,生活垃圾由市政部门统一清运。

115
表5-1-1大气污染源汇总表
工况 工序 产生装置 产生阶段 污染物 排放量 频次 处理及排放方
近期金林气化站
蒸发气通
气化站LNG储罐 近期西林气化站 / / / BOG冷凝器
储气装置 伊美-乌翠连绵区远 冷凝回收
期气化站
近期金林LNG、L-
加气站LNG 储罐 / / / 密闭无排放
CNG加气站
近期金林气化站、
正常
LNG、L-CNG加气站
综合站
恶臭、非
阀门、接头泄漏 各站场 近期西林气化站 极少 / 无组织排放
甲烷总烃
伊美-乌翠连绵区远
期气化站
远期门站、调压站
近期金林LNG、L-
卸气、加气过程 加气站 恶臭、非甲烷总烃 25.33kg/a / 无组织排放
CNG加气站
近期金林气化站
超压排放气
近期西林气化站
气化站 恶臭、非甲烷总烃 / / 体通过火炬
伊美-乌翠连绵区远
超压放空(事故放空) 燃烧排放
期气化站
非正 恶臭、非 安全阀泄压
其余站场储罐 远期门站、调压站 / /
常 甲烷总烃 排放
近期金林气化站 检修储罐内
近期西林气化站 5年 的液体转移
维修放空 气化站LNG储罐 恶臭、非甲烷总烃 /
伊美-乌翠连绵区远 1次 到相邻储罐
期气化站 后再检修

116
恶臭、非 1年
其余站场 远期门站、调压站 / 放散管排放
甲烷总烃 1次
近期金林气化站、
LNG、L-CNG加气站
综合站
更换调压装 门站、气化站、汽车 恶臭、非
近期西林气化站 3-4m3/次 1年1次 放散管排放
置过滤器 加气站、调压站 甲烷总烃
伊美-乌翠连绵区远
期气化站
远期门站、调压站

117
5.2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目前伊春市已有较多与规划站场类似站场,本次评价采用类比分析法分析
规划实施的环境空气影响。

5.2.1气化站类比影响分析
本规划近期金林城区和西林镇区各设置LNG气化站一座,储罐规模分别
为50m 3 储罐1座和100m 3 储罐1座。远期在伊美-乌翠连绵区设计LNG气化站一
座,设置100m 3 储罐2座。类比《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心城区燃气工程竣工环境
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并对规模进行折算,规划气化站运营期厂界非甲烷

总烃浓度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无组织
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对周边环境空气影响可接受。
5.2.2加气站类比影响分析
规划在金林城区建设LNG汽车加气站、L-CNG汽车加气站合建站一座,
设置60m 3 储罐1座。类比《伊春市天然气利用工程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报告》(
北山L-CNG加气站),运营期加气站场界非甲烷总烃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
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因此规划加气站对
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厂界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对周边环境空气影响可接受。
5.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站场不冲洗,无生产废水产生,主要水污染源为职工生活污水。规划新
建场站人员均由现有各公司内部员工调剂,不新增劳动定员,不新增废水排放

量。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规划
实施对地表水影响较小。
5.4声环境影响评价与分析
5.4.1工程噪声污染源及源强

本规划噪声主要来自规划项目运行期间的各类设备噪声,气化站、加气
站设备噪声主要来自减压阀、压缩机、放空系统运行噪声,参考类比同类型企
业,其主要设备噪声源强在80~110dB(A)之间,具体设备噪声源强如下:
表5-4-1主要设备噪声源强单位:dB(A)
噪声源 源强dB(A)
减压阀 80.0
压缩机 80.0
放空系统 110.0

118
5.4.2设备噪声影响分析
①预测模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中附录 A 和 B 推荐
的计算模式:
噪声源有室外和室内两种声源,应分别计算。一般来讲,进行环境噪声预测
时所使用的噪声源都可按点声源处理。
(1)室外声源
①如果已知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 Lp(r),且声源可看作是位于地面上
的,则

②由各倍频带声压级合成计算出该声源产生的声级 LA。
(2)室内声源
①首先计算出某个室内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倍频带声压级:

式中:Lp1 为靠近开口(或窗户)处室内某倍频带声压级,Lw 为点声源的声


功率级,r 为室内某个声源与靠近围护结构处的距离,R 为房间常数,Q 为指向
性因子。

②计算出所有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总倍频带声压级:

③计算出室外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

④将室外声级 Lp2(T)和透声面积换算成等效的室外声源,计算出等效声源第

119
i 个倍频带的声功率级 Lw:

式中:S 为透声面积,m2。
⑤等效室外声源的位置为围护结构的位置,其倍频带声功率级为 Lw,由此
按室外声源方法计算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
(3)计算总声压级
设第 i 个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 A 声级为 LAi,在 T 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
间为 ti;第 j 个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 A 声级为 LAj,在 T 时间内该声源工
作时间为 tj,则预测点的总等效声级为:

式中:T为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N为室外声源个数,M为等效室外声源个
数。
②预测结果
本规划噪声主要来自规划站场运行时产生的设备噪声,经预测,站场不
同设备噪声随距离衰减情况见下表。
表5-4-2设备噪声随距离衰减情况
距声源距离(m)
设备名称
10 20 30 40 50 100 120
减压阀 60 54 48 44.4 42 40 38.4
压缩机 60 54 48 44.4 42 40 38.4
放空系统 90 84 78 744 72 70 684

减压阀、压缩机噪声不大,昼间距源点10m外即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2类标准,夜间距离40m外即可满足2类标准。门站、气化站、汽车加气站、调压

站在更换调压装置过滤器、检修前需放空,放空噪声较大,但发生频率低于2次/
年,发生频率极低,且一次放空时间仅1~3分钟,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在采取隔声、减振等降噪措施情况下,可确保站场厂界达到《工业企业厂界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2类标准。
5.4.3运输噪声影响分析

120
本工程在运输过程中对道路两侧居民区产生一定的噪声影响。为减轻交通噪
声对两侧村庄居民的影响,应将汽车运输安排在白天进行,汽车行驶到有村庄路
段时应减速慢行,以减轻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5.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润滑剂
项目工艺设备各阀组、调压器、过滤器运行运行使用黄油进行润滑。黄油在
常温和静止状态时为固体,可保持形状而不流动,能粘附在金属上而不滑落。在
高温或受到超过一定限度的外力时,又以液体产生流动,减低运动表面间的摩擦
和磨损。根据业主资料,各阀组、调压器、过滤设备运行中黄油在快到干涩时再
重新加注新黄油。因此,项目不产生废弃油脂。
(2)过滤杂质
门站、调压站、气化站、汽车加气站工艺中有过滤环节,需定期更换调压装
置过滤器,更换频率大概1年一次。过滤器更换的废滤芯交由原厂家回收;过滤
器定期清理的少量废渣(主要成分为铁锈)为一般固废,与生活垃圾一同处置。
(3)生活垃圾
规划新建场站人员均由现有各公司内部员工调剂,不新增劳动定员,不新增
生活垃圾排放,生活垃圾由市政部门统一清运。规划实施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较
小。
5.6环境风险分析
5.6.1风险识别
物质危险性识别,包括主要原辅材料、燃料、中间产品、副产品、最终产品、
污染物、火灾和爆炸伴生/次生物等,主要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
则》(HJ/T169-2018)附录B识别危险物质。
5.6.1.1危险物质风险识别

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中,本项目存
在的危险物质主要为甲烷,其MSDS见表5-6-1。
表5-6-1甲烷的主要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中文名称 甲烷 英文名称 methane
分子式 CH4 分子量 16.04
CAS号 74-82-8
危 危险性类别 第2.1类易燃气体
险 侵入途径 吸入。
121
性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和水体要给予特别注意。还应特
环境危害
概 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述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急 皮肤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
措 吸入
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
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
泄漏应急处理 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
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
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最高容许浓度(mg/m3) —
接 职业接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 ) 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 —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
制 呼吸系统防护
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防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
其他防护
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理 熔点(℃) -182.5 沸点(℃) -161.5
化 相对密度(水=1) 0.42(-16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55
特 闪点(℃) -188 引燃温度(℃) 538
性 燃烧热(kJ/mol) 889.5
爆炸上限%(V/V) 15 爆炸下限%(V/V) 5.3
毒理学资料 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
运 危险货物编号 21007 UN编号 1971
输 包装类别 052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5.6.1.2生产系统风险识别
LNG气化站和加气站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因卸料、存储、检修等过程产生泄
露、如遇明火进而引发爆炸,具体风险因素如下:
①卸料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
a.卸料时接口间密封不好或自身破损,造成泄漏。
b.泵或管道系统由于超压运转、泵体、轴封不好、旁通阀、润滑系统缺陷、
操作失灵,造成泄漏。
c.管道破裂、法兰、阀门密封不好,焊接缺陷,造成泄漏。

122
d.管道、管件、阀门和紧固件严重腐蚀、变形、移位和破裂均可发生泄漏。
e.因操作不当或其它原因造成储罐阀门的开启或断裂造成泄漏。
f.物体打击或车辆碰撞导致储罐、管道、阀门、法兰损坏造成天然气泄漏。
g.在卸料过程中物料管道、罐车无静电接地,卸料时流速过快等原因造成静电积

聚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h.若人员操作失误罐车未熄火就进行卸料作业,挥发出的天然气遇激发性能

源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i.若人员操作失误天然气未卸完,或料管未拆除完毕,立即启动罐车,易发

生拉断管道,发生泄露,遇明火导致火灾、爆炸。
②储存过程危险有害因素
a罐体焊缝的开裂、构件的泄漏,以及操作不当造成满罐,致泄漏引起火灾、

爆炸事故。
b罐体、管道法兰的呢过焊接处出现焊接质量事故,导致储罐或管道破裂而

发生泄漏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c储罐液位装置失灵或液位装置损坏或自动控制系统失灵(管线断裂),自控

元件故障造成满罐,造成大量的泄漏而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d储罐等压力容器,受热、高温膨胀,罐内压力剧增均可导致爆炸,特别是

低温储存若绝热失效可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e储罐上的安全附件失效,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f由于制造及施工等原因或地基处理不当,耐压不均匀下沉而造成储罐破坏,

大量液体泄漏被引燃。
g由于卸车时接头脱落,管道连接处及垫片破损而造成泄漏被引燃。
h储罐区域虽然使用防爆电气设备,但安装不规范或使用时间长,电气线路

老化、穿线的防爆孔未堵实产生电火花引燃泄漏物质而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③气化、调压过程危险有害因素
a.液化天然气在气化、加臭、调压输送过程中,如液化天然气泄漏,与空气

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能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b.液化天然气在输送过程中,气体输送与管道壁在一定流速下的摩擦会产生

静电,可因静电积聚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c.装置系统配设的电气设施如果选型不合理或绝缘老化、外力作用损坏等,
123
会发生触电和爆炸性气体触发的爆炸后果。
d.液化天然气气化过程为吸热过程,金属设备外表气温较低,如操作工误接

触可造成低温灼伤。
④安装、检维修过程危险有害因素
a动火、焊割作业

动火作业若罐内、管道内或作业环境有天然气,动火时会发生火灾、爆炸事
故,动火设备电线裸露会造成触电、火灾、检修设备与其他设备搭接电焊时放弧
引起火灾、爆炸。高处动火、登高器械固定不牢会发生坠落事故,动火结束后,
动火区域高温焊渣清理不净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b建设时若没有将原有的地沟或低洼处积聚的天然气残液处理干净,有可能引

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⑤天然气锅炉危险有害因素
本项目供热系统采用燃气常压热水炉,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因设备老化、
或者维护问题导致天然气泄漏进而发生火灾爆炸和灼烫的危险有害因素。
表5-6-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识别情况一览表
序号

可能受环境
主要危险物
危险单元 风险源 环境风险类型 环境影响途径 影响的敏感

目标
1 储罐区 储罐 甲烷 泄露的气体及火
灾爆炸产生废气
通过大气环境向
泄漏、火灾、 周边扩散;消防 周围居民点
生产
气化、调 爆炸引起的伴 水因消防措施的 项目地附近
2 系统 工艺区 甲烷
压装置 生/次生污染物 失灵进入雨水管 的水体
道排入附近水体
;消防水漫流影
响地下水

5.6.1.3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分析

天然气管道、站场等事故分析最常用的是事故树(Faulttree)分析方法,该方法
也是“世界银行”、“亚洲银行”贷款项目执行时推荐的方法。它是一个演绎分析工
具,能估算出某一特定事故的发生概率。

124
图5-6-1天然气管道事故危害后果分析示意图
天然气管道事故通常是指造成天然气从管道内释放并影响正常输气的意外
事件。从图7.7-1的事故树分析情况可知,输气管道的潜在事故因素是事故释放
出的天然气遇明火后产生的燃烧热辐射伤害和爆炸冲击波伤害:此外,门站、
调压站、气源站和加气站等站内有产生着火源的危险,静电放电是导致天然气
储运过程中火灾、爆炸等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天然气在管道、泵、阀门
等设备内流动时,可产生静电,压力窗口中的天然气,发生小孔径喷射时,流
速极快,可产生高电位静电。站内电器设备短路、站内的雷击、站内电气设备
和仪表因丧失防爆性能而产生电气火花、安全管理不严等都是发生事故的隐患。
当出现事故时,天然气输气管道及场站所属高压容器释放出的天然气可能带来
下列危害,天然气若立即着火即产生燃烧热辐射,在危险距离内的人会受到热
辐射伤害,同时燃烧产生的大量CO和NOx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天然气未
立即着火可形成爆炸气体云团,遇火就会发生爆炸,在危险距离以内,人会受
到爆炸冲击波的伤害,建筑物会受到损坏;即便泄漏的天然气未发生燃烧或爆
炸,段时间内聚集在地面的高浓度的烃类气体也会对附近的人员造成窒息、刺
激等不同伤害。
最大可信事故筛选目的是根据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使用、
贮存生产情况,筛选出具有一定发生概率,其后果又是灾难性的,且其风险值
125
为最大的事故,作为风险评价的对象。根据以上事故项及事故概率的分析,筛
选出项目终点部位和薄弱环节。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本次风险评价根据前述
环境风险识别、筛选、设定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为项目高压管输气管道、门站、
气源站储罐的泄漏,和由泄漏引起的火灾、爆炸热辐射及燃烧伴生污染物CO、
NOx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5.6.2风险事故情形分析
5.6.2.1风险事故情形设定
根据风险识别结果以及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本项目风险事
故情形主要为危险物质泄漏导致火灾、爆炸、泄漏等事故及可能引起的次生、
衍生厂外环境污染及人员伤亡事故情形;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行的情形。
5.6.2.2最大可信事故确定与概率分析
环境风险事故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事故发生的条件有很多且千差万
别,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发生事故的排放强度有多种可能。
根据以上国内外管道事故统计结果,计算本规划中高压管输气管道事故概
率总体水平。本规划高压输气管道全长约24.6km,管道管径为DN300。以国内
天然气管道事故率为类比基础(0.42×10-3次/km·a),本规划管道工程发生事故总
体水平为0.071次/a,相当于约14年发生一次,表明本规划在营运期发生事故的
可能较小,但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大限度地降低外部干扰和施工缺陷及
材料失效等方面事故原因出现的可能,使管道能够安全平稳营运。而根据国内
外贮罐事故概率分析,贮罐及贮存物质发生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的概率为
8.7×10-5次/年(罐·年)(摘自胡二邦,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北京: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输气管道等泄漏事故释放出的天然气遇明火后产生
的燃烧热辐射伤害和爆炸冲击波伤害,及燃烧伴生污染物主要为CO、NOx。根
据以上世界范围内发生管道事故时,损坏类型与点燃概率的统计数据及概率估
算,本规划管道泄漏事故概率及天然气被点燃的概率估算结果详见表5-6-3。
表5-6-3最大可信事故概率计算结果一览表
天然气被点燃的概率 本项目(×10-5 次/
损坏类型 事故率(×10 -3 /(km·a))
(×10-2) (km·a))
针孔 0.07 1.6 0.112
穿孔 015 27 0405
断裂(管径
0.05 4.9 0.245
<0.4m)
126
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管道穿孔泄漏引起火灾爆炸的概率为4.05×10-6次
/(km•a)。本规划高压管输气管道全长约24.6km,发生穿孔泄漏引起火灾爆炸概

率为0.686×10-3次/a,表明此类事故发生概率非常低,但是不为零。

5.6.3源相分析
5.6.3.1LNG储罐泄漏事故源强
本规划近期金林城区和西林镇区各设置LNG气化站一座,储罐规模分别
为50m 3 储罐1座和100m 3 储罐1座。远期在伊美-乌翠连绵区设计LNG气化站
一座,设置100m 3 储罐2座。本报告根据两站地理位置不同和储量的不用,分别
对两站进行源相分析。LNG加气站主要环境风险是储罐发生泄漏造成的环境危
害,LNG倾倒在地面上起初迅速蒸发,然后当从地面和周围大气中吸收的热量
与LNG蒸发所需的热量平衡时便衰减至某一固定的蒸发速度。该蒸发速度的大
小取决于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的多少。泄漏的LNG开始蒸发时,所产生的气体
温度接近液体温度,其密度大于环境空气。蒸发气在未大量吸收环境中的热量
之前,沿地面形成一个流动层。当从地面或环境空气中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
气体也开始上升和扩散,形成的蒸发气-空气混合物在温度继续上升过程中逐渐
形成密度小于空气的云团。液化天然气(LNG)从贮罐泄漏,一部分立即急剧气化
成蒸气,剩余泄漏至地面、沸腾气化后与周围的空气混合成冷蒸气雾,在空气
中冷凝形成白烟。考虑场站内某个储罐管道或阀泄漏,泄漏量为储罐内LNG全
部泄漏完毕。
本项目LNG储罐破裂泄漏,LNG储罐泄漏取1cm2的长方形裂口。泄漏量的
计算主要包括确定泄漏口尺寸、泄漏速率的计算和泄漏量的计算等。其泄露容
易被发现,一旦发生泄漏可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关闭阀门,泄露时间按照10min
计,管道或罐体如果发生泄漏,其泄漏数量计算如下:
两项流泄露,假定液相和气相是均匀的,且互相平衡,根据《建设项目环
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中附录F中F.1.3两项流泄漏公式泄漏速率
QLG按下式计算:

127
式中:
QLG——两项流泄露速率,kg/s;
Cd——两项流泄露系数,取0.8;
PC——临界压力,Pa,取0.55Pa;
A——裂口面积,m 2
ρm——两项混合物的平均密度,kg/m 3
ρ1——液体蒸发的蒸汽密度,kg/m 3
ρ2——液体密度,kg/m 3
Fv——蒸发的液体站液体总量的比例;
Cp——两相混合物的定压比热容(J/(kg·K))
TLG——两项混合物的温度,K
TC——液体在临界压力下的沸点,K
H——液体的汽化热,J/kg
当FV>1时,表明液体将全部蒸发成气体,此时应按气体泄漏计算;如
果FV很小,则可近似的俺液体泄漏公示计算。

表5-6-4FV计算参数
符号 含义 单位 数值
Cp 两相混合物的定压比热容 J/(kg·K) 2.189
TLG 两项混合物的温度 K 239.8
TC 液体在临界压力下的沸点 K 111.6
H 液体的汽化热 J/kg 183
F 蒸发的液体站液体总量的比例 / 1.533

经上述计算可知,LNG储罐的蒸发的液体站液体总量的比例为1.533>1
,表明液体将全部蒸发成气体,此时应按气体泄漏计算。

128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中附录F中F.1.2
气体泄漏泄漏速率QG按下式计算:

气体流速在音速范围(临界流)时:

气体流速在亚音速范围(次临界流)时:

式中:QG—气体泄漏速率,kg/s;
P—容器压力,Pa,根据气体压强公式Pv=nRT计算;P0—环境压力,Pa
,常温常压101325pa;
γ—气体的绝热指数(热容比),即定压热容Cp与定容热容CV之比;
Cd—气体泄漏系数。当裂口形状为圆形时取1.00,三角形时取0.95,长
方形时取0.90;
M—物质的摩尔质量,kg/mol;
R—气体常数,J/(mol·k);
TG—气体温度,K;
A—裂口面积,m 2 ;
Y—流出系数,对于临界流Y=1.0;对于次临界流按下式计算:
表5-6-5液体泄漏量计算参数
符号 含义 单位 数值
P 容器压力 Pa 110612
P0 环境压力 Pa 101325
γ 气体的绝热指数(热容比) / 2.189
n 物质的量 mol 6696.428571
R 气体常数 / 8.31
129
V 气体体积 L 150000
Y 流出系数 / 1.0
Cd 气体泄漏系数 / 1.0
A 裂口面积 m2 0.0001
M 物质的摩尔质量 Kg/ mol 0.016
TG 气体温度 K 298.15
QG 气体泄漏速率 kg/ s 0.035

表5-6-6LNG储罐泄漏事故蒸发源强汇总
蒸发速率 泄漏挥发持续 蒸发量 排放源高
序号 事故名称 化学物质
(kg/s) 时间 (kg) (m)
1 LNG储罐泄漏 甲烷 0.035 10min 21 5

5.6.3.2火灾爆炸事故源项
甲烷为易燃物质,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产物为CO、CO 2
。火灾爆炸事故危害除热辐射、冲击波等直接危害外,燃烧物质燃烧过程中
同时产生次生有害物质CO,并扩散至大气中。
①火灾爆炸风险事故源项
甲烷具有较强可燃性,发生泄露时遇明火发生火灾,当达到爆炸极限是
会发生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爆炸(BLEVE爆炸)。火灾爆炸将产生巨大的火球
,形成强烈的热辐射,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根据资料,一般单罐
物料发生泄露并参加燃烧,进而由燃烧物质的1%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爆炸
事故。
②火灾伴生污染物CO产生量估算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F.3.2,火灾伴
生中一氧化碳产生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GCO—一氧化碳的产生量,kg/s;
q—化学不完全燃烧值,%;取1.5%~6.0%
C—物质中碳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取85%;
Q—参与燃烧的物质量,t/s。

经计算,LNG储罐火灾伴生物CO排放计算参数及排放速率见表5-6-7。
表5-6-7 火灾伴生物CO排放量计算参数

130
名称 q(%) C(%) Q(t/s) GCO(kg/s) 燃烧时间(min)
CO 1.5 85 0.05 1.48 30

5.6.4环境敏感目标调查
本规划环境敏感目标调查情况见表1-7-1。
5.6.5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5.6.5.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一)预测模型筛选
1、预测因子
根据源项分析可知,本次选择LNG气化站储罐区的甲烷罐泄漏甲烷气体
的挥发和发生火灾爆炸后产生的CO次生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本项目
选择CH 4 和CO作为风险预测因子。
2、大气环境风险源源强
根据源项分析,本次大气环境风险源源强见表5-6-8。
表5-6-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源强一览表
最大
释放或
序号

风险事 释放或泄 释放 泄漏液体 其他事


危险 危险 影响 泄漏速
故情形 漏时间 或泄 蒸发量 故源参
单元 物质 途径 率
描述 min 漏量 kg 数
(kg/s)
kg
伊美-乌翠远期
风险单元
1 LNG气化站储 CH4 0.035 10 288 21 /
1 大气
罐泄露
甲烷燃
伊美-乌翠远期
风险单元 烧产生
2 LNG气化站储 CO 大气 1.48 30 2664 /
1 的次生
罐火灾爆炸
污染物

3、污染物理化性质表

各污染物理化性质见表5-6-9。
表5-6-9 污染物基本物性参数表
物质 分子量 蒸气定 常压沸 沸点时的 液体比热 液体密度 饱和压力 饱和压
WMS(g) 压比热 点 汽化热 容 RHOSL 常数 力常数
容CPS TBP(K) DHE(J/kg) CPSL (kg/m ) SPC(K)
3
SPB(--)
(J/Kg.K) (J/kg.K)
甲烷 16.04 1.305 111.66 509880 2533.3 3349 -7.16 597.84
4、排放模式判断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附录G中公式G.4

判定连续排放还是瞬时排放,通过对比排放时间Td和污染物到达最近的受体


131
(网格点或敏感点)的时间T确定:
T=2X/Ur
式中:X——事故发生地与计算点的距离,m;
Ur——10m高处风速,m/s。假设风速和风向在T时间段内保持不

变。

当Td>T时,可被认为是连续排放的;当Td≤T时,可被认为是瞬时排放

本项目X取事故发生地与环境风险保护目标的最近距离为800m,Ur取
1.5m/s,则T为1066s,本项目甲烷的蒸发排放时间Td为600s,因此本项目排

放模式为瞬时排放。
5、理查德森数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附录G理查德森

数定义及计算公式,理查德森数瞬时排放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ρrel——排放物质进入大气的初始密度,kg/m3;
ρa——环境空气密度,kg/m3;
Qt——瞬时排放的物质质量,kg;
Drel——初始的烟团宽度,即源直径,m;
Ur——10m高处风速,m/s。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附录G:对于

瞬时排放,Ri>0.04为重质气体,Ri≤0.04为轻质气体。当Ri处于临界值附

近时,说明烟团/烟羽既不是典型的重质气体扩散,也不是典型的轻质气体

扩散。由于甲烷泄漏烟团初始密度未大于空气密度,不计算理查德森数。

扩散计算建议采用AFTOX模式。
6、模型筛选

根据以上判断,本项目采用轻质气体AFTOX模型进行模拟。选择北京

尚云环境有限公司开发的EIAPro2018(v2.6.483)软件风险模式进行预测,
计算各网格点的浓度。
7、大气风险预测模型主要参数表

132
表5-6-10大气风险预测模型主要参数表
参数类型 选项 参数
伊美乌翠连绵区LNG气化站储罐泄
事故源

事故源经度 128.8718510
基本情况
事故源纬度 47.739730
事故源类型 短时泄露
气象条件类型 最不利气象
风速 1.5m/s
气象参数 环境温度 25℃
相对湿度 50%
稳定度 F
地表粗糙度 100cm
其他参数 是否考虑地形 否
地形数据经度m /

(二)预测范围及计算点
(1)预测范围为5km,包括预测物质浓度达到评价标准时的最大影响范围

(2)计算点包括大气环境风险敏感点和区域一般计算点。
(三)预测参数选取
选取最不利气象条件进行后果预测,最不利气象条件取F类稳定度,
1.5m/s风速,温度25℃,相对湿度50%。
(四)大气毒性终点浓度值选取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即预测评价标准。大气毒性终点浓度值分为1、2级。
其中1级为当大气中危险物质浓度低于该限值时,绝大多数人员暴露1h不会
对生命造成威胁,当超过该限值时,有可能对人群造成生命威胁;2级为当
大气中危险物质浓度低于该限值时,暴露1h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
害,或出现的症状一般不会损伤该个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能力。本项目大
气污染物毒性终点浓度见表5.2-27。
表5-6-11大气毒性终点浓度
-1/ mg/m3 -2/ mg/m3

甲烷 260000 150000

133
1、储罐泄露甲烷预测结果
LNG储罐泄露是挥发出的甲烷气体污染物预测结果见表5-6-12。
表5-6-12下风向不同距离处甲烷最大浓度
F
(m)
(min) (mg/m3 )
10.00 0.07 12.74
60.00 0.50 124.14
110.00 0.92 70.22
160.00 1.33 43.77
210.00 1.75 29.83
260.00 2.17 21.70
310.00 2.56 16.56
360.00 3.00 13.10
410.00 3.42 10.66
460.00 3.86 8.86
510.00 4.25 7.50
560.00 4.67 6.44
610.00 5.08 5.60
660.00 5.50 4.93
710.00 5.92 4.37
760.00 6.33 3.91
810.00 6.75 3.52
860.00 7.17 3.19
910.00 7.58 2.90
960.00 8.00 2.66
1010.00 8.42 2.44
1060.00 8.83 2.25
1110.00 9.25 2.09
1160.00 9.68 1.94
1210.00 13.08 1.81
1260.00 13.50 1.69
1310.00 13.92 1.58
1360.00 14.33 1.49
1410.00 14.75 1.39
1460.00 16.16 1.33
1510.00 16.58 1.27
1560.00 17.00 1.22
1610.00 17.42 1.17
1660.00 17.83 1.12
1710.00 18.25 1.08
1760.00 18.67 1.04
1810.00 19.08 1.00
1860.00 19.50 0.96
1910.00 19.92 0.93
1960.00 21.33 0.90
2010.00 21.75 0.87
2060.00 22.17 0.84
2110.00 22.57 0.81
2160.00 23.00 0.79
2210.00 23.42 0.77

134
2260.00 23.83 0.74
2310.00 24.25 0.72
2360.00 24.67 0.70
2410.00 25.08 0.68
2460.00 25.50 0.66
2510.00 25.92 0.65
2560.00 26.33 0.63
2610.00 26.75 0.61
2660.00 27.17 0.60
2710.00 27.58 0.58
2760.00 28.00 0.57
2810.00 28.42 0.56
2860.00 28.83 0.54
2910.00 29.25 0.53
2960.00 29.67 0.52
3010.00 30.08 0.51
3060.00 30.50 0.50
3110.00 30.92 0.49
3160.00 31.33 0.48
3210.00 31.75 0.47
3260.00 32.16 0.46
3310.00 32.58 0.45
3360.00 33.00 0.44
3410.00 33.42 0.43
3460.00 33.83 0.42
3510.00 34.25 0.41
3560.00 34.67 0.40
3610.00 35.08 0.40
3660.00 35.50 0.39
3710.00 35.92 0.38
3760.00 36.34 0.38
3810.00 36.75 0.37
3860.00 37.17 0.36
3910.00 37.58 0.36
3960.00 38.00 0.35
4010.00 38.41 0.34
4060.00 38.83 0.34
4110.00 39.25 0.33
4160.00 39.67 0.33
4210.00 40.08 0.32
4260.00 40.50 0.32
4310.00 40.92 0.31
4360.00 41.33 0.30
4410.00 41.75 0.30
4460.00 42.17 0.30
4510.00 42.58 029
4560.00 43.00 0.29
461000 4342 028
4660.00 43.84 0.28
471000 4425 027
4760.00 44.67 0.27
4810.00 45.08 0.26
4860.00 45.50 0.26
135
4910.00 45.92 0.26
4960.00 46.23 025

表5-6-13LNG储罐泄露时下风向甲烷后果预测(F型稳定度)
危险物质 大气环境影响
浓度值
指标 最远影响距离(m) 到达时间(min)
( mg/ m3 )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 260000
此阈值及以上,无对应位置,因计算浓度均小于
甲烷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 150000 此阈值

超标持续时间 最大浓度
敏感目标名称 超标时间(min)
(min) ( mg/ m3 )
永红小区 0 5 4.13

5.6.5.2有毒有害物质对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设废水三级防控系统,事故状态时确保将事故废水控制在厂区事
故池内,事故处理完成后,根据事故废水水质状况外委处理达标后排放,不
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且厂区内均分区采取了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不
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
5.6.5.3事故源项及事故后果基本信息

本项目事故源项及事故后果基本信息见表5-6-15。
表5-6-15事故源项及事故后果基本信息表
风险事故情形分析
代表性风险事故
LNG储罐的泄露、LNG储罐发生火灾和爆炸
情形描述
LNG储罐的泄露挥发出的甲烷、LNG储罐的泄露发生火灾和爆炸时产生的一氧化碳
环境风险类型

泄漏设备类型 储罐 操作温度/℃ 25 操作压力/MPa 0.1

泄漏危险物质 CH4 泄漏孔径/mm 20

事故后果预测
浓度值 最远影响距离
指标 到达时间min
(mg/m3 ) m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 260000 此阈值及以上,无对应位置,因计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 150000 算浓度均小于此阈值


甲烷
超标时间 超标持续时间 最大浓度
敏感目标名称
/min /min /(mg/m3 )
大气 永红小区 0 0 4.13

其余关心点 0 0 0
浓度值 到达时间
指标 最远影响距离/m
/(mg/m 3 ) /min
CO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 380 1180 13.0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 95 3250 41.2

136
超标时间 超标持续时间 最大浓度
敏感目标名称
/min /min /(mg/m3 )
永红小区 25 1 104.9

其余关心点 0 0 0

危险物质 地表水环境影响

受纳水体名称 最远超标距离m 最远超标距离到达时间h

/ / /
地表水
/ 超标持续时
超标时 最大浓度
敏感目标名称 到达时间/h 间
间/h (mg/L)
/h
/ / / / /

危险物质 地下水环境影响
超标时 超标持续时 最大浓度
厂区边界 到达时间/d
间/d 间/d /(mg/L)
地下水 / / / / /
/
超标时 超标持续时 最大浓度
敏感目标名称 到达时间/d
间/d 间/d /(mg/L)
/ / / / /

5.6.6风险管理措施
5.6.6.1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
1)项目选址的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的储罐等LNG工艺区平面设《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计满足
(GB50187-2012),站内危险区域设计满足《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2014)、《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的相关要求。
2)平面布置方面风险防范措施

①站场应满足同时加气车辆最多时任何一辆车着火的紧急疏散要求。
②加气站面向进、出口道路的一侧围墙宜设置非实体围墙,或开敞,其
余为不低于2.2米高的实体围墙。
③站区内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a.车辆入口和出口分开设置。
b.LNG槽车单车道宽度不小于4.5m,其他单车道不小于4m,双车道宽

度不小于7m。
c.站内的道路转弯半径按行驶车型确定,且不小于9m;站内停车位为平

坡,道路坡度不大于6%,且宜坡向站外。
d.站内停车场和道路路面不应采用沥青路面。

137
e.加气站内不应建地下和半地下室。
f.加气站内不得种植油性植物,工艺设备区不应绿化。
g.站区前应设置安全标志(如禁火、禁烟;禁用移动通讯工具等),交通

标志(如进、出口及限速、限高、车道指示等)。
5.6.6.2工艺和装置、设备、设施安全对策措施1)主建(构)筑物、设备风

险防范措施
①主要建构筑物设计符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城市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建筑设计防火设计规范》(《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16-2006))等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②爆炸危险区域内房间的地坪应采用不发火花地面;位于爆炸危险区域
的操作井、排水井应采取防渗漏和防火花的措施。
2)储存方面风险防范措施

①LNG储罐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器》GB150、《钢制卧式
容器》JB4731和《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的有关规
定。
②应设置就地指示的液位计、压力表;
③LNG储罐应设置液位上、下限及压力上限指示报警,并远程监控;
④LNG储罐的液相连接管道上应设置紧急切断阀;安全阀与LNG储罐之
间应设切断阀,切断阀在正常操作时应处于铅封开启状态;
⑤LNG储罐应设置安全阀,且不应少于2个(1备1用),安全阀的设置应符
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的有关规定;
⑥与LNG储罐气相空间相连的管道应设置人工放散阀及可以远程控制的
放散控制阀。
⑦加气站应设置紧急切断系统,应能在事故状态下迅速关闭重要的LNG
管道阀门和切断LNG泵电源;
⑧紧急切断阀宜为气动阀,和LNG泵应设置连锁装置,并具有手动和自
动切断的功能;
⑨紧急切断系统应具有手动复位功能;
⑩紧急切断系统宜能在以下位置启动:a.距卸车点5m以内;
b.在加气机附近工作人员容易接近的位置;
138
c.在控制室。
3)管道及其组成件风险防范措施

①加气站的LNG管道和低温气相管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下列规定:
a.管道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的规定;
b.管材和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器》GB150、《工业金属管

道设计规范》GB50316和《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
的有关规定;
c.不锈钢无缝钢管应符合《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

管件应符合《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12459的有关规定;
d.法兰、垫片、紧固件的配制应与相连装置、阀门等连件的标准体系、

规格一致;
e.LNG在管道内的流速,泵前宜小于1m/s,泵后宜小于3m/s。

②LNG储罐根部阀与储罐应采用焊接连接。
③低温管道所采取的绝热措施应符合《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
范》GB50264的有关规定。
④管道的防腐蚀应符合《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
SY0007-1999第4章的有关规定。

⑤LNG管道的两个切断阀之间应设置安全阀或其他泄压装置。
⑥天然气放散应符合下列规定:
a.集中放散的放散管管口应高出LNG储罐及12m范围内的建筑物2m以上

,且距地面不应小于5m,放散管管口不得设雨罩等阻滞气流向上的装置,底
部宜采取排污措施。
b.低温天然气应经加热器加热后放散,天然气的放散温度不宜比周围环

境温度低50℃。
c.放散管应设置防止回火的设施。
d.天然气放散管道根据不同压力级别分开设置,站内设置两个集中放散

管道。
4)槽车卸车点风险防范措施

①连接槽车的液相管道上应设置切切断阀和止回阀,气相管道上宜设置
切断阀。
139
②LNG卸车宜采用奥氏体不锈钢金属软管,其公称压力不应小于装卸系
统工作压力的2倍,其最小爆破压力应大于4倍的公称压力。
5)卸气作业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①槽车进站停靠在指定位置之后和卸料之前,发动机熄火,排气管戴火
花熄灭器,连通静电接地线,车头朝向道路出口一侧。同时,要查看LNG储
罐中的储存量,以防卸料时发生溢流事故。
②向LNG储罐卸料时,司机和卸料工应坚守岗位,并应派人监护,做好
现场警戒。卸料时不准其他车辆进站加气,严防其他点火源接近卸料现场,
在卸料过程中,槽车不得随意点火起动和进行车位移动。卸车充装时,使用
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③雷雨天禁止卸LNG作业。
④卸完LNG后,槽车不可立即起动,应待罐车周围LNG消散后再起动。
天然气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不得超压,严禁负压

⑤作业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固定动火区必
须距离生产区30m以上)。作业需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
手续。配气站严禁烟火,严禁堆放易燃物,站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并应有
事故排风装置。
5.6.6.3火灾报警、防火、防爆、消防安全防范措施

①各生产车间、危险化学品库和储罐区等均安装电话,可直通调度室,
在出现火灾情况下向上报告或直接拨打“119”。
②危险化学品存储库、生产车间以及生产车间旁的储罐区根据规定设置
可燃气体报警器,并与车间办公室和基地调度室相联,在达到设定的报警限
值后报警。
③在生产车间、危险化学品库和储罐区设置明显的防火安全警示标志。
④涉及到可燃气体的装置设计多为密闭系统,使可燃物料置于密闭的管
道和设备中,设备和管线的连接处采用可靠的密封措施,减少可燃气体的泄
漏,带压容器的选型严格执行有关的国家标准。
⑤车间采用非敞开式车间生产,通过开天窗和窗户或换风系统,防止易
爆炸气体的聚集。
140
⑥各生产车间、危险化学品库门口设计有静电释放装置,防止人员进入
时身体带有静电而引起爆炸。
⑦在易发生火灾的车间外设置应急消防水池和应急消防砂。本项目设
置500m3 消防水池一座,消防水系统采用管网环状布置、固定式消防冷却喷
淋,管网上设消火栓及消防水炮。配制泡沫用水管道和冷却用水管道连通,
以保证泡沫混合装置的供水安全.
⑧各建筑物周围均应设置消防车道,最窄处宽度为≥3.5m,沿主要道路
布置地上消防栓,每两个消防栓的出口距离不大于120m,管径分别为DN100,
室外消防水量为25L/s,各生产车间内设有消防栓,配备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符
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
消防水管道环状布置,消防水管道上设置消火栓和必要的切断阀,放空
阀、放气阀,各生产车间及库房设置灭火器、消防栓、应急砂以及特殊的灭火
器材等,各种防火灾、消防措施。
⑨罐区周围及各附属建筑物内配置一定数量的推车式和手提式干粉灭火
器,以扑灭初起零星火灾。库区内的办公楼、中心控制室、配电间、中心化
验室等辅助房间均配置有小型灭火器材,扑救小型火灾,较大的火灾可用库区
内的消防栓、箱式消火栓、手推消防车等移动消防设备进行灭火。
⑩平面布置设计严格执行《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设计规范》(GB50058
-92)有关条款,严格按防爆区域划分,各车间设备的间距符合防爆规范要求


5.6.6.4设备防腐安全防范措施

各生产车间和危险化学品库的物料储存或输送腐蚀性物料的设备、管道
及与其接触的仪表等,根据介质的特殊性采取防腐蚀、防泄漏措施,对腐蚀
严重部位的设备及管线,选用耐腐蚀材料,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
5.6.6.5加强安全管理和人员培训措施

①企业应针对本项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相应的安全
管理条例、制度和规定,并且要不断加强提高管理水平,严防操作事故的发
生。加强全厂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和环境意识教育,增强安全、环境意识

141
②强化岗位责任制,严格各项操作规程和奖惩制度,除设置专门环保机构
外,各生产单位都要设专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安全和环保问题,对易发事故
的各生产环节必须经常检查,杜绝事故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立即向有
关部门报告。
③加强企业相关人员的安全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定期、定向
、定点的对企业各工作岗位和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安全和环境保护防护的相关
知识培训工作。使得员工掌握相关的安全和环境防护技能。
④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应要求,进行各阶段的安全评价,并按照安全评价
报告的要求,进行积极的安全管理。
5.6.6.6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1)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测,查明污染物的浓度和扩散情况

,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并对泄漏下风扩散区域进
行监测,确定结果,监测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必要时根据指挥部决定通
知扩散区域内的群众撤离或指导采取简易有效的控制保护措施。厂内环境监
测人员协助专业队伍完成。
(2)现场急救: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

息、化学灼伤、烧伤、冻伤等。必须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减少伤害。
一般急救原则:
对受到化学伤害的人员进行急救时,几项首先要做的紧急处理是:
①置神志不清的病员于侧位,防止气道梗阻,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②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头面部灼伤时,要
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③眼睛污染时,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
④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温
热水浸泡,使其在15~30min内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
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
⑤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
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
饮水或含盐饮料。
142
⑥口服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有必要进行洗胃。
⑦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①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②应将受伤人员小心地从危险的环境转移到安全的地点。
③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互相监护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
必须是防爆的。
④急救处理程序化,可采取如下步骤:先除去伤病员污染衣物—然后冲
洗—共性处理—个性处理—转送医院。
⑤处理污染物,要注意对伤员污染衣物的处理,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⑥急救时需注意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及冲洗污染的皮肤或眼睛时要避免进
一步受伤。
(3)应急检测、防护措施、清除泄漏措施和器材

企业应配备适当的环境监测设备,环境监测小组配合如牡丹江环境监测
站派出的监测小组对事故源及邻近区域和保护目标处进行加密监测采样分析
,随时关注事故的处理控制情况。采样分析时需注意自身的防护。企业应备
有足够的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耐酸碱防护服,
橡胶耐酸碱手套等。
(4)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

在发生重大化学事故,可能对厂区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在指
挥部统一指挥下,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疏散的方向
、距离和集中地点,必须根据不同事故,做出具体规定,总的原则是疏散安
全点处于当时的上风向。对可能威胁到的镇区、村庄居民安全时,指挥部应
立即和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引导居民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①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②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
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③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④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143
紧急隔离带是以紧急隔离距离为半径的圆,非事故处理人员不得入内;
下风向疏散距离是指必须采取保护措施的范围,即该范围内的居民处于有害
接触的危险之中,可以采取撤离、密闭住所窗户等有效措施,并保持通讯畅
通以听从指挥。由于夜间气象条件对毒气云的混和作用要比白天小,毒气云
不易散开,因而下风向疏散距离相对比白天的远。

图5-6-5紧急疏散俯视范围示意图

疏散示意图说明:根据物料的泄露量确定紧急隔离半径(R)和下风向疏
散距离(L),以泄漏源为原点,R为半径的区域为紧急隔离区,L为半径的区
域为泄漏最大影响范围。
疏散区域的确定:以下风向为正X轴,与X轴垂直方向为Y轴,与X轴成
30°角的直线和疏散界在下风向相交,确定两点(A、B),沿Y轴方向,长度为
R确定两点(C、D),则A、B、C、D包含的面积即为疏散区域。
5.6.4.7风险应急预案要求
1、环境风险应急管理系统的建立

为防止发生风险事故时候,污染事故的进一步扩大,规划内的项目应建
立环境风险应急管理系统:企业管理层成立环境风险应急控制指挥中心;存
在事故风险的车间或分厂成立风险应急控制指挥小组等。各级指挥部分别负
责组织实施风险企业、车间或分厂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并承担逐层上报工
作。

144
环境风险应急控制中心主要职责有:
①检查、监督企业、车间应急指挥组织机构的组建;
②了解规划项目所有风险事故危险源,监督制定、审定各车间应急预案
,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应有一个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与应急服务机构共
同评估,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执行这个预案,以确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所需的各种资源(人、财、物)能够及时、迅速到达和供应;
③检查、监督各企业应急救援设施的日常维护和应急物资的储备,以保
证其在应急状态下的正常运转;
④组织、检查考核规划内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模拟演练,并在演练
中检验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⑤负责筹集并维护环境风险应急控制指挥中心专家咨询系统,建立专家
名单及联系方式,并保证正常交流;在事故发生时组织专家开展应急救援咨
询服务工作;
⑥负责和当地或国家的气象部门密切配合以得到事故发生时当地的气候
条件、天气预报等情况,以利于环保部门作出正确的预测以及指挥中心科学
安排救援行动;
⑦发动组织志愿援助组,与规划范围内相邻或具有一定风险应急能力的
大型企业制定联防方案。
2、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内容

生产经营企业在生产、储存和运输中存在火灾、爆炸、中毒等的危险危
害性,企业在项目建设之初应按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指导思想:就是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
针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之中,把“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落实到实处。一旦发
生较严重安全事故、急性中毒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重大设备事故、消防
安全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能有序的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
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
事故应急救援原则: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
救援相结合。
145
①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事故应急预案主要内容见表5-6-16。

表5-6-16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序号 项目 内容及要求

1 总则 项目概况

2 危险源概况 评述危险源类型、数量及其分布。

3 应急计划区 生产区、贮罐区、输送管道。
公司:公司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和调度;
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善后处理。
管委会:管委会指挥部—负责现场全面指挥;
4 应急组织
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善后处理。
地区:地区指挥部—负责工业园区附近地区全面指挥、救援、管制
、疏散;专业救援队伍—负责对单位专业救援队伍的支援。
应 急状 态 分类 及 应
5 规定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分类响应程序。
急响应程序
生产装置:
(1)防火灾、爆炸事故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
应 急设 施 ,设 备与
6 ( 2)防有害有毒物质外溢、扩散等。罐区:
材料
(3)防火灾、爆炸事故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
(4)防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扩散,主要是水幕、喷淋设备等。
应急通讯、通知和
7 规定应急状态下的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
交通
应急环境监测及事 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
8
故后评估 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应急防范措施、消 事故现场:控制事故、防止扩大、蔓延及连锁反应。清除现场泄漏物
9 除泄漏措施方法和 ,降低危害,相应的设施器材配备。
器材 临近区域:控制防火区域,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相应设备配备。
事故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对毒物的应急剂量控制规定,现场及邻近装
应急剂量控制、撤
置人员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
10 离组织计划、医疗
企业邻近区:受事故影响的邻近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毒物应急剂量控制
救护与公众健康
规定,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
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
应急状态终止与恢
11 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
复措施
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
12 人员培训与演练 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

13 公众教育和信息 对企业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
设置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档案和专门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和负
14 记录和报告
责管理。
15 附件 与应急事故有关的多种附件材料的准备和形成。

②预警等级
根据环境污染、人体危害、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将环境污染与
破坏事故划分为四个预警等级:
四级预警(Ⅳ级):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用“蓝色”表示。三级预警
(Ⅲ级):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用“黄色”表示。二级预警(Ⅱ级):重大环
146
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用“橙色”表示。一级预警(Ⅰ级):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
故,用“红色”表示。
③应急预案事故信号
火灾、爆炸事故采用警报、广播警报、火警电话;
一般物料泄漏事故采取对讲机、电话、广播警报;
重大物料泄漏事故采用警报、广播警报、火警电话。
报警:报警人要讲清楚事故的岗位、详细地点、泄漏原因、危害程度、
有无人员伤亡、其它相关情况。接警:接报人要弄清楚事故发生时间、地点
、事故原因、事故性质、危害程度、范围、有无人员中毒和伤亡等,做好记
录,向上级报告。
3、火灾事故应急措施

①立即停止作业,切断危险场所所有电器、设备和电源。
②疏散、隔离火灾现场所有易燃、易爆物品,并运送到安全区域。
③组织人员利用消防器材、泡沫消防等设施,采取紧急补救措施,对确
认不能扑救的火情,立即报警救援。
④遇有造成人员伤害,立即送医务室或医院实施紧急抢救,以保护人员
的生命安全。
⑤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现场人员,保护好现场。
⑥按照《消防法》的有关规定,立即向所在地消防部门报告火灾情况,
并协助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4、故时应急救援预案

①立即停止生产作业,封存造成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控制事故现
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②组织人员先实施紧急抢救措施,同时通知医务人员到现场实施紧急救
护。
③对急性化学毒物中毒的患者应当及时送往有条件的医院,组织救治和
医学观察。并对患者按病情迅速分类,以确保重危病人的全力抢救工作。
④疏通紧急撤离通道,撤离现场人员,组织泄险。现场急救人员必须佩
带好有效的防毒面罩和必须的防护用品,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⑤按照有关规定,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147
由于轻柴油存在火灾、爆炸的风险,因此要求管理部门必须十分重视应
急预案的制定,除上述应急预案外,建设单位还必须加强抗震减灾、防洪减
灾、停水、停电等等出现异常情况处置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职工开展预
案演练,提高职工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的伤害。事故
应急救援预案应在演练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
5、事故的后处理

事故的后处理是对发生事故设施维修和事故后现场的清理,一旦发生火
灾、爆炸事故,影响到外环境时,要及时掌握对环境破坏程度,为处理污染
事故决策提供信息。发生火灾时主要防止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5.6.6.8风险应急预案联动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和工业园区、市级环境应急预案应有效的衔接和联动
。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事故发生后,要立即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
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①在风险事故发生后,企业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依据市政府、园区的
应急预案,判定风险事故等级,并进行风险公告;
②与市政府、园区应急预案进行融合,在区域应急预案启动后,企业应
急预案各级部门应服从统一安排和调遣,避免在预案启动执行过程中,发生
组织混乱、人员职责分配紊乱现象;
③在区域应急预案与企业预案需同时执行的情况下,企业预案应在不扰
乱区域应急预案的前提下进行,并对区域预案有辅助作用;
④上报企业应急预案,由地区有关部门进行审查,并纳入地区应急预案
执行程序中的分预案,由地区应急预案执行部门统一演习训练;
⑤具体衔接操作(需启动地区环境应急预案的风险事故预案):
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政府反馈事故信息,要求启动区
域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选取对事故较为了解的小组成员作为区域环境应急
预案执行过程中的技术指导;
企业内部应急程序启动,并将各独立功能组织分配到地区应急程序中,
进行有机组合、成员和物资的合理分工,以实现两项应急程序和谐执行;
地区应急程序执行目的在于保护区域范围内的人员、环境安全,保证风
险事故影响控制在区域最小范围内,从而对保护范围外的环境起到间接保护
148
作用;企业应急预案执行目的在于保护企业内部人员的安全、确保风险事故
的环境影响不扩张到企业外界环境。为减少环境风险事故对外环境的影响。
企业内部的应急程序应成为地区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的起点,地区应急预
案应以首先确保企业内部应急预案执行程序顺利进行为前提,风险事故发生
后,应以控制其影响不超出企业范围为基本目的,两项应急程序相互配合,
并以企业应急预案为主,地区应急预案为辅;
在风险事故发生后,事故影响已跨越企业范围,影响到外部环境,此时
应以地区风险事故应急预案为主,其目的在于确保企业事故影响不会扩大,
保护区域环境少受影响;
园区、当地政府、邻近企业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充分发挥信息互通、资
源共享的区域联防优势,提高应急响应效率,有效控制环境事件的扩大。
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各级
预案的相关规定,当规划区发生的突发环境事故超出规划区的应急处置能力
和范围时,立即按规定报告当地政府,请求支援,并接受政府的应急指挥机
构指挥,积极参加应急救援行动。
5.6.7风险评价结论及建议

本规划的部分站场等选址不能完全确定,后期可能存在调整。因此建议
项目评价时,责任单位明确后,根据实际项目实施情况带来环境风险,在本
规划应急措施基础上指定详细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及强化应急疏散计划,并
且预案及应急疏散计划应该结合当地敏感点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负责人及负
责的单位主体,控制环境风险影响。
5.7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
5.7.1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5.7.1.1土地资源承载力
根据《黑龙江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报告(伊春市部分)》(征求意见
稿),根据《黑龙江省国土规划(2016-2030年)》《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
规划》《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围绕国土空间总体布局
,全面推进国土集聚开发、分类保护和综合整治,以伊春市为评价单元,以
历年规划实施情况为依据,完成对2020年、2025年和2035年黑龙江省土地利

149
用目标预测,伊春市2025年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强度2.1028%,2035年土地资
源开发利用强度2.4701%。
5.7.1.2水资源承载力

根据《黑龙江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报告(伊春市部分)》(征求意见
稿),伊春市地下水用水量控制指标为,2030年地下水1.13亿立方米,总量6.91
亿立方米。
根据《2021年伊春市水资源公报》,2021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705.5mm
,折合水量为231.13亿m3。比多年平均值多14.4%,属偏丰水年份。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93.58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9.32亿m3,地下水资
源量为23.79亿m3,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为19.53亿m3。
全市总供水量为5.010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为2.951亿m3,地下水供水量
为1.999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为0.060亿m3。
全市总用水量与供水量相当,为5.010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4.180
亿m3,居民生活用水量为0.335亿m3,工业用水量为0.319亿m3,林牧渔畜用水
量为0.121亿m3,城镇公共用水量为0.048亿m3,生态与环境补水用水量为0.007
亿m3。
全市用水消耗总量为3.174亿m3,综合耗水率63.4%。全市废污水排放总量
为0.380亿m3。
5.7.1.3能源承载力

根据《黑龙江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报告(伊春市部分)》(征求意见
稿),伊春市2025年煤炭消费上线278.94万吨标准煤,2035年煤炭消费上线
308.12万吨标准煤。
5.7.2资源与环境承载状态评估
5.7.2.1土地资源承载状态评估

根据规划,一是全面对接国土空间规划,预留建设用地。主动提出合理
用地需求,融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摸清全市急需用地的站场项目安排布局
,将站场及管线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给予相关
项目重点保障。二是保障产业用地需求。通过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地票交易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产业用地需求
。三是加强用地质量监督。按照“先策划、后规划、再建设”的规定,全面清
150
理在建站场、管线等的建设及批准情况,督查落实情况,严格审批新开工项
目。一方面,规划目标符合伊春市总体的发展方向,因此本次规划的土地资
源可得到有效保证。另一方面,规划项目应符合伊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节约土地资源。
5.7.2.2水资源承载状态评估

规划项目的投运不涉及用水,不消耗伊春市水资源总量。总体而言,规
划区可供水量远超过规划需水量,水资源可承载。
5.7.2.3能源承载状态评估

伊春市中心城区电力设施完善,规划实施所需的电力资源可通过伊春市中
心城区的电力基础设施得到满足。
5.7.2.4水环境承载能力

根据《黑龙江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报告(伊春市部分)》(征求意见
稿),伊春市2025年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COD和氨氮分别为9845吨和330吨,
COD和氨氮减排比例(较2017年)分别为0.00%和0.005%;2035年水污染物允许排

放量COD和氨氮分别为9845吨和330吨,COD和氨氮减排比例(较2017年)分别为
0.00%和0.00%。

水环境承载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水域,其水体能够被继续使用并保持良
好生态系统时,所能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
规划项目的实施,不增加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生活污水通过市政管线进入
市政污水处理厂排放,减轻了对规划周边水环境的影响。区域水环境可承载规
划项目实施。
5.7.2.5大气环境承载能力

环境容量是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量或负荷量,即环境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
对于一定地区,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下,为达到
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大气污染物最大排放量。环境目标值即所确定的相应等
级的国家或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入环境(保护对象)
后,可对环境产生影响,同时环境通过稀释、扩散、迁移转化等各种作用对污
染物进行净化。在一定条件下,污染物的排放量与环境的净化能力决定着环境
污染与否及污染程度。一般说来,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是指大气环境单元所允许
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所谓某环境单元指的是一个特定的环境。大气环境
151
容量是一种特殊的环境资源,它与其他自然资源在使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计
算环境容量,首先应对所涉及的区域按其环境功能进行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的
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即标准限值)。本评价采用A-P值法对各园区的环境容量进
行了测算。
A值法属于地区系数法。我国的P值法与日本的K值法均属于烟囱排放标准

的地区系数法。按此方法,只要给定烟囱高度再根据当地点源排放系数P就能立
即求算出该烟囱允许排放率。A值法与此相似,只要给出控制区总面积及各功能
区总面积及各功能分区的面积,再根据当地总量控制系数A值也能计算出该面积
上的总允许排放量。在A值法中将大气污染源分为点源与低矮面源两部分:
(1)点源排放的排放总量计算方法对于一般城市范围气态污染物的总排放
量控制时,排放总量可由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A—与地区有关的常数;
C0s—污染物背景浓度,mg/m3;
Cbs—环境质量保护目标,mg/m3;
S—地区的总面积。如果全城市又分为n个分区,每分区面积为Si,全市面

积为S,单位为万平方千米,显然有:

那么各分区排放总量应由下式决定:

若取

则有:

式中A称为总量控制系数,主要由当地的通风量决定,在分析了街区大小及
我国各地稳定度频率的分布、风速资料后,按行政区给出了A值,黑龙江A取5.6
-7,α取0.25,P非总量控制区为120-240,总量控制区为120-180。
(2)低矮面源排放的排放总量计算方法低矮面源排放的排放总量可采用下
面公式进行计算:
152
式中:B值称为低源总量控制系数,B=A×a
本次评价中采用以下过程,计算了规划区大气环境容量,其结果见表5-7-2。
A、根据总量控制区所在地区,按GB/T13201-91表1查取总量控制系数A值

(取下限值)为5.6。
B、功能分区的控制浓度取标准年平均浓度限值C0i,其中SO2为0.006mg/m3,
PM10为0.03mg/m3、NO2为0.011mg/m3。Ci=C0i-Cbi。
C、确定各个功能区总量控制系数Ai值:Ai=A×Ci
D、确定各个功能区允许排放总量:

E、根据总量控制区所在地区,按GB/T13201-91表1查取低源分担率值,确
定各个功能区低矮源(面源)允许排放总量:Qbi=a×Qai
F、计算总量控制区允许排放总量Qa和低矮面源允许排放总量Qb

表5-7-2用 A-P 值法估算各区大气环境容量(万吨)


污染物 点源排放总量 面源排放总量 环境容量
颗粒物 0.061 0.015 0.076
二氧化硫 0.048 0.012 0.060
氮氧化物 0.123 0.031 0.154

规划实施仅有少量无组织非甲烷总烃排放,结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基于伊春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区域大气环境可承载规划项目实施。

153
6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6.1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
本规划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管线选线走向与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基本一致,规划符合伊春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伊春市环境保护规划以
及伊春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在总结前面章节的基础
上主要论证规划目标、规划规模、规划布局与范围是否合理。
6.1.1规划目标与发展定位环境合理性分析
6.1.1.1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及环境准入
环保部办公厅关于2016年2月24日发布的《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
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规
定,为进一步提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质量,充分发挥规划环评优化空间开发
布局、推进区域(流域)环境质量改善以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就规划
环评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提出了指导意见,要求规划环评
应充分发挥优化空间开发布局、推进区域(流域)环境质量改善以及推动产业
转型升级的作用,并在执行相关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将空间管制、
总量管控
和环境准入作为评价成果的重要内容。
1、空间管制要求
规划涉及的资源主要为土地资源,经分析规划场站选址总体上符合伊春
市用地要求,满足土地资源利用要求。
2、总量管控要求
本次规划不涉及总量管控相关因子,与总量管控要求不冲突。
3、“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1)生态保护红线
本项目选址不在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
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水源保护地、文物保护区、蓄滞洪
区等区域,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
(2)环境质量底线
结合国家及区域相关环境保护规划、环境污染治理规划要求,提出水环
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质量目标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限值。
154
表6-1-4环境质量底线清单
水环境质量
上甘岭
项目 友好 育林大桥 伊春区下 美溪下 西林下 金山屯下

汤旺河水质现状 V类 IV类 V类 IV类 IV类 IV类标 IV类
规划期(2030年)水质目标 “十四五”考核目标尚未确定
大气环境质量
项目 颗粒物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现状 达标 达标 达标
规划期(2030年)目标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
现状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规划期(2030年)目标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3)资源利用上限

资源利用上线是区域开发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不得突破的“天花板”
,制定有关资源利用上线。本规划实施涉及的相关资源主要为土地资源,规
划各场站选址符合伊春市用地要求,满足土地资源利用要求。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根据《黑龙江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本规划不
属于《黑龙江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禁止类和限制类
产业。根据《产业结构指导目录》(2019年本),城市燃气工程为鼓励类中“二
十二、城镇基础设施”。
(5)环境准入要求

表6-1-5准入条件对照清单
类别 准入指标
布局选址 根据生态空间管制要求进行布局、选址
大气环境 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等要求
地表水环境 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要求
环境质量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第一类、
土壤环境 第二类标准及《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第一类、第二类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声环境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资源利用 土地资源 满足建设用地要求
产业及项目准入

155
行业 管控要求
燃气供应 规划场站选址应满足用地、安全距离、环境风险防范等要求

6.1.1.2规划协调性分析结论

本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
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黑龙江省天然
气发展专项规划(2016年~2030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划》、《伊
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伊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等相关规划相协调。
6.1.1.3规划目标与发展定位环境合理性分析

至规划期末,伊春市中心城区规划人口36.03万人,气化总人口31.04万
人,中心城区居民天然气管道气化率达到90%,其他各城区居民天然气管道
气化率达到80%,居民年总用气量1642.19万Nm 3 /年,商业用气量598.2万
Nm 3 /年,工业用气2316.61万Nm 3 /年,CNG、LNG汽车用气量为2468.64万
Nm 3 /年。

规划目标中居民用户主要根据伊春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目标确定
,工业、商业用户天然气用量根据今年统计工业能耗数据及伊春市工业、商
业用气规律进行预测,符合伊春市实际情况。
6.1.2规划规模与建设时序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目前伊春市国土空间规划正在编制中,经与相关部门沟通,空间规划编
制时将采纳本规划用地情况,对用地类型进行调整,调整后规划用地合理。
基于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结果,目前规划区域内大气、声环境均满足环
境功能区划的要求,本规划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总量控制因子产生,因
此总体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伊春市燃气专项规划(2022-2035年)近期2025年,各供气区域均使用LNG
作为各类管道燃气用户的主供气源,建设LNG储配站或LNG瓶组气化站;近期
建设中压管线158.152km。远期(至2030年)主要完成的项目有:以中俄管道-伊
春支线作为伊春的主供气源,新建伊春门站,在金林城区、西林镇区、美溪镇
区各新建1处门站,建设伊春至上甘岭镇区的次高压管线,在友好城区和上甘
岭镇区各设置高中压调压站一座。近期建设的LNG储配站作为应急调峰储气站,
156
充分利用现有城镇燃气管网。对于天然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区域,仍采用瓶装液
化石油气进行供应。次高压管道全长约39.5km。远期建设中压管线227.164km。
规划规模基于伊春市城市扩张及工业、商业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近期
汽源主要仍为吉林松原液化天然气及大庆天然气,远期至2035年,以中俄管
道-伊春支线作为伊春的主供气源,新建伊春门站,在金林城区、西林镇区、
美溪镇区各新建1处门站,建设伊春至上甘岭镇区的次高压管线,在友好城区
和上甘岭镇区各设置高中压调压站一座。近期建设的LNG储配站作为应急调
峰储气站,充分利用现有城镇燃气管网。对于天然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区域,
仍采用瓶装液化石油气进行供应;加气站主要服务对象为机动车,加气站加
气能力考虑今后交通的发展,符合伊春市今后交通的实际用气量需求,规模
总体合理。
规划的实施有效的减少煤炭、石油等的使用量,减少颗粒物、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对于伊春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效益显著。
6.1.3规划布局环境合理性分析
(1)场站总体布局合理性
LNG气化站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LNG瓶组气化站站址应在

就近用气负荷中心选址,宜处于供气对象所在地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门站的位置在兼顾城市高压管道走向的同时,尽量靠近上游场站阀室选择站
址;调压站站址的位置应结合高压管道走向;
考虑供气区域水力工况的合理性及城市主导风向,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
”及征求当地相关部门的意见,伊美-乌翠连绵区远期建设的LNG气化站为储

气调峰应急站,站址位于伊春市伊美区朝阳路北山加油站对面。门站位于伊
春市乌翠区乌带路西侧。友好区远期采用伊春次高压管线供气,设置高中压
调压站一座,位于友好城区南侧东升路东侧。近期拟在金林城区建设燃气综
合站一座,为LNG气化站、LNG汽车加气站、L-CNG汽车加气站合建站,位
于金林城区西侧,兴安路东北侧。远期建设门站一座,位于金林城区东侧,
鹤嫩公路西侧222国道南侧。远期在美溪区建设门站一座,位于美溪区西南
侧,南环街往兰新方向南侧。近期在西林镇区建设LNG气化站一座,站址位
于镇区南侧规划二路与西林路交口。远期采用中俄-伊春支线供气,建设门站
一座,根据长输管线路由,站址位于镇区北侧,规划三十五路与规划三十路
157
交口。上甘岭镇区远期采用伊春次高压管线供气,设置高中压调压站一座,
位于镇区东侧、伊嘉公路西侧。门站选址便于连接高压管道;拟建高中压调
压站从节约用地的角度考虑,并结合伊春市的实际情况、门站的位置以及管
网运行水力工况的合理性,本规划高中压调压站位于公路两侧。
新增加气站位于城市道路侧,方便为过往车辆及本地车辆加气。从总体
布局上看,规划场站布局合理,兼顾了城市的各个区位,符合城市发展需要

(2)站场选址的安防要求

根据各气化站、加气站《安全预评价报告》,已建的气化站与周边居住
区等敏感目标的安全防护距离能够满足《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
2006)要求。

近、远期规划的新建的气化站、加气站,初步选址已确定,在下一步具
体选址时,应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以及《汽车加油
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中的安全防护距离要求,下一阶段
具体项目选址时与周边集中居民点、学校等敏感建筑物的距离需满足要求,
选址必须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具体项目取得相应环保主管部门的
审批。
气化站与外环境防火间距:LNG气化站的规划控制用地面积,需根据工
艺流程要求、气化站的设计规模、站址附近的建站条件及周围建构筑物的安
全间距等因素综合考虑,LNG气化站储罐、天然气放散总管与站外、站内建(
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分别不小于表6-1-3的规定。
表6-1-3LNG气化站的储罐、天然气放散总管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m)
储罐总容积V(m3 ) 集中放散
名称 装置的天
项目 10<V 30<V 50<V≤2200<V≤5 500<V≤1 1000<V 然气放散
V≤10
≤30 ≤50 00 00 000 ≤2000 总管
居住区、村镇和
影剧院、体育馆
、学校等重要公
30 35 45 50 70 90 110 45
共建
筑(最外侧建、构筑
物外墙)
工业企业(最外侧
22 25 27 30 35 40 50 20
建、构筑物外墙)
明火、散发火花
30 35 45 50 55 60 70 30
地点和室外变、
158
配电站

民用建筑,甲、
乙类液体储罐,
甲、乙类生产厂房
27 32 40 45 50 55 65 25
,甲、乙类物品
仓库,稻草等易
燃材料堆场
丙类液体储罐,
可燃气体储罐,
丙、丁类生产厂 25 27 32 35 40 45 55 20
房,丙、丁类物
品仓库
铁路( 国家线 40 50 60 70 80 40
中心 企业专用
线) 25 30 35 30
线
公路 高速,Ⅰ、
、道 Ⅱ级,城市 20 25 15
路(路 快速
边) 其他 15 20 10
1.5倍杆高,但
架空电力线(中心 35kV以上架空电
1.5倍杆高 2.0倍杆高
线) 力线不应小于
40m
架空 Ⅰ、Ⅱ级 1.5倍杆高 30 40 1.5倍杆高
通信
线(中 其他 1.5倍杆高
心线)

本规划按LNG气化站功能要求及《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要求,确定伊美-乌翠远期LNG气

化站站内用地面积按10215.92m 2 、金林城区LNG气化站站内用地面积按
8744.26m 2 、西林城区LNG气化站站内用地面积按7302.14m 2 控制。气化站与

周边建筑满足防火间距要求,选址合理。
LNG、L-CNG加气站按《压缩天然气供应站设计规范》(GB51102-2016)

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要求控制安全间距。
本规划天然气门站按《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和《建筑设
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要求控制安全间距。
加气站、门站选址与周边构筑物距离满足防火间距要求,环境影响、社
会影响可接受,选址合理。
(3)站场选址的环境合理性

159
本规划拟建气化站废气主要为无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废水主要为生
活污水,经类比分析非甲烷总烃厂界浓度能够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废水排入
市政污水管网,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从环保角度厂址选址较为合适。
各热站场选址均位于允许建设用地区,气化站周边200m内无噪声敏感目
标,经类比分析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2008)中的2类标准,对环保目标的声环境影响较小。

本次规划选定站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敏
感区,选址合理,从环境角度选址合理。
近、远期规划的新建的气化站、加气站初步位置已确定,建设的具体位
置,具体位置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由规划部门最终确定。下一步站场选址和布
局应符合道路交通规划,满足环境保护和安全防火的要求,取得规划部门同
意,项目环评需取得环保部门审批。
(4)规划范围的合理性分析

总体来看,规划场站已兼顾伊春市中心城区各区域范围,并在远期与省
网天然气管网衔接,场站总体布局较合理。
6.1.4规划能源结构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一、液化石油气气源分析
目前,伊春市的液化石油气依靠外供,主要来自大庆石化,产量充足(
大庆石化液化石油气年产量20万吨左右)。城区液化石油气实际充装量处于
饱和状态,黑龙江省内液化石油气气源丰富,可以保障充足的供应。
LPG可以作为伊春市的辅助气源。与天然气相比,液化石油气具有以下

劣势:
1、从发展趋势来看,与液化石油气相比,城镇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天然

气。
2、从价格因素来看,虽然两者均随季节、供求关系而波动,但液化石

油气总体价格要高于天然气。
3、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
(1)液化石油气钢瓶必须定期更换,且液化石油气钢瓶长期置于用气房间,

给用户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把瓶装液化石油气改用为管
道天然气,不但使用方便,而且也为用户排除了安全隐患。
160
(2)液化石油气的密度为2.38kg/Nm 3 ,空气的密度为1.293kg/Nm 3 ,天然

气的密度为0.78kg/Nm 3 。可见,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天然气比空气轻。
当液化石油气发生泄露时,在环境比较密闭的情况下,液化石油气会沉
积在地面附近不易扩散,容易达到爆炸极限引起事故;当天然气发生泄露时,
天然气会从用气房间的门窗或者其缝隙等可以通风的地方扩散到外界大气中,
不易达到爆炸极限引起事故。
因此,虽然液化石油气的市场供应量充足,但在有天然气到来的情况下,
液化石油气不适合作为城市长期的主供气源。
二、天然气气源分析
1、现状气源

伊春市目前仅伊美-乌翠连绵区建有管道天然气,气源为LNG,来自吉林
松原液化天然气及鹤岗煤基天然气。
2、规划管输天然气

根据伊春市现有气源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从技术经济角度综合分析,
确定近、远期气源如下:
近期2025年,各供气区域均使用LNG作为各类管道燃气用户的主供气源,
建设LNG储配站或LNG瓶组气化站。天然气管网暂时不能覆盖的区域,采用
液化石油气作为气源。
远期至2035年,以中俄管道-伊春支线作为伊春的主供气源,新建伊春门
站,在金林城区、西林镇区、美溪镇区各新建1处门站,建设伊春至上甘岭镇
区的次高压管线,在友好城区和上甘岭镇区各设置高中压调压站一座。近期
建设的LNG储配站作为应急调峰储气站,充分利用现有城镇燃气管网。对于
天然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区域,仍采用瓶装液化石油气进行供应。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作为乡镇燃气利用的两种主要气源将长期共存、协
调发展。
省内及省外有多处可利用的LNG气源:
(1)大庆市中瑞燃气有限公司液化天然气的生产能力为20万m 3 /d。伊
春市至大庆中瑞燃气有限公司运距约为480公里。
(2)吉林松原、公主岭液化天然气工厂该工厂距离伊春市约525公里,
生产能力为32×10 4 Nm 3 /d。
161
以上述气源作为本规划的供气气源是有保障的,天然气购进价以实际供
气时市场销售价为准。
本规划远期管道天然气来自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
起自黑龙江省黑河市,止于西气东输一线天然气管道上海市白鹤末站,全长
超过3000km。为合理安排项目建设周期,分为北段(黑龙江黑河—长岭吉林
干线及长岭—长春支线)、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南段(河北永清—上海)
,分别核准和建设。设计输气量为380×108m3/a,管径D1422mm,设计压力
为12MPa。在长输管道气源方面,中石油与黑龙江省发改委正在推进黑龙江
省东部地区长输环网建设,规划布局天然气管道总里程6276.5公里,其中国
家干线2条,管道长度1218公里,国家支线12条,管道长度1977.5公里,包括
中俄东线明哈支线、庆哈支线、齐齐哈尔支线、伊春支线、嫩江支线、七台
河-佳木斯-鹤岗支线、双鸭山支线、七台河-牡丹江支线、鸡西支线、萝北支
线、虎林-绥滨支线、东宁支线。
伊春支线管道由绥化经铁力市进入伊春市。规划新建铁力分输站、大菁
山分输清管站、南岔分输站、金林清管站、伊春分输站、新青门站、汤旺河
门站和嘉荫门站。沿途为各县市、乡镇设置分输阀室、调压站等,实现伊春
市全市天然气供应。
远期伊春支线建成前,仍用LNG作为主气源。伊春支线建设完毕实现门
站供气后,城区内的LNG气化站作为储备、应急气源,现有管网仍加以利用。
根据《黑龙江省天然气发展专项规划(2016年~2030年)》,黑龙江省以中
俄东线及大庆—哈尔滨、明水—哈尔滨管线(“一干两支”)为依托,建成“哈尔
滨—牡丹江—鸡西—七台河—佳木斯—哈尔滨”省级骨干管网及应急气源和储
气设施,形成全省“骨干管网覆盖、支线管网延伸”的天然气供应格局。至
2030年达到143亿立方米以上。

根据《黑龙江省天然气发展专项规划(2016年~2030年)》,哈尔滨—佳木
斯输气干线450km,设计压力10MPa,管径DN700,设计年输气量50亿立方
米,“十三五”建设,并在2021~2030年期间与省内其他输气干线联网,形成
省级供气环网,提高供气保障能力。
根据上述规划,中俄东线建设完成后,将在伊春市设置分输站,届时可
为伊春市提供长期气源保障。
162
6.1.5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6.1.5.1基于环境保护要求论证规划合理性

基于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综合要求,结合规划协调性分析结论,本规
划各项环境目标基本上符合《伊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环境
保护规划的要求。规划区域环境目标以伊春市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要求指
标对比见表6-1-1。
表6-1-1环境保护目标对比
序号 环境目标 伊春市城市总体规划 本规划
1 环境空气质量 (GB3095-2012)二级 (GB3095-2012)二级
2 地表水环境质量 (GB3838-2002)IV、V类 (GB3838-2002)IV、V类
3 声环境质量 (GB3096-2008)2类 ( GB3096-2008)2类
4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100% 100%
5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70% 70%
6 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 100% ≥100%
7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100%
8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100% 100%

6.1.5.2环境指标体系的可达性分析
表6-1-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可达性分析
项目 评价指标 目标值或要求 可达性措施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 (GB3838-2002)IV、V类水
体标准
控制无组织排放;产生
《地下水质量标准》
的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污
环境 地下水环境质量 (GB/T14848-2017)Ⅲ类水体
水管网,进入伊春市城
质量 标准
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 后排入汤旺河。
(GB3095-2012)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声环境质量
(GB3096-2008)2类标准
临时占地植被恢复率 加大厂区内绿化面积,
100
(%) 减少临时占地,通过生
生态保护
态恢复措施提高植被恢
绿化率(%) 10
复率。
符合伊春市国土空间规
资源利用 各类用地指标 满足用地要求
划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和“三 项目环评加大公众参与
100%
同时”制度执行率 调查力度,企业自主进
社会与经济 环境管理制度与能力 完善 行公众参与公众,通过
环境 网络、报纸、公告栏等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 ≥90% 多种方式进行公众参与
互动工作。

163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 加强企业噪声源的防噪
100%
声达标率 措施;各功能区合理布
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 局;重点防治交通噪声
100%
率 ;严格按照《一般工业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 100% 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
染控制标准》(GB185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100% 99-2020)进行设计、建
造和管理,其中的Ⅱ类
场须做好人工防渗措施
。危险工业固体废物送
至有资质的工业固体废
污染 物处理中心处理。凡属
控制 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中规定的危险废物,
应严格分类、收集和管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理,并应有专人负责统
计企业危险废物产生与
处置情况。凡有危险废
物产生的厂房内都应设
置专用贮存间,并给予
标示或注明是危险废
物的专用贮存场所,以
防出现泄漏、误用、
火灾及爆炸等事故。
一、二、三级污染防控 从功能布局、规划布局
100%
措施完备程度 、厂址布置总平面布置
风险管理机制与检测系 、建筑安全、工艺技术
100%
统完备程度 和设计安全、自动控制
风险防范与 设计安全、物料泄漏的
控制 防范措施及消防及火灾
报警系统措施等几方面
风险应急体系完善程度 100%
加以防范。设定风险应
急预案及环境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措施。

6.1.5.3基于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论证规划合理性
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市政排水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经处理后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标准排
入汤旺河,因此规划实施对地表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小。
规划实施过程中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无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等,排
放量较小,通过类比分析,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规划实施过程中噪声主要来自于压缩机、泵等设备噪声,在隔振、隔声
、消声、绿化等降噪等措施后,对规划区域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小。
规划实施过程中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由市政部门统一清运,对周
边环境影响较小。

164
规划范围内不包含自然保护区,也不包括文物保护区。经预测,通过严
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污染防治措施,伊春市中心城区和周围居民区环境空气
质量和声环境质量均能达到二类功能区的相应标准。因此,基于环境保护目
标论证,本规划是合理的。
综上所述,基于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和环境保护措施,本规划环
境保护目标与评价指标具有可达性。
6.1.12

6.2规划方案的环境效益论证
燃气专项规划以构建安全可靠、供需平衡、节能环保、高效清洁的供气
系统为目标。规划方案以安全可靠为规划原则,采用环形管网规划,增强伊
春市供气的可靠性,提供稳定的用气压力,保证用气质量和用气安全,同时
根据伊春市的产业定位,明确用气需求,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满足供需平
衡,节约能源,构建一个节能环保、高效清洁的供气系统。《伊春市城市燃
气专项规划(2022-2035)》中提出的规划目标,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反映伊春
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1)贯彻国家能源政策及节能方针,促进伊春市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优
化,改善城市大气污染状况和城市的投资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及生存
环境质量,减少城市环境污染。
(2)结合城市产业发展定位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燃气资源
及其基础设施,使各类气源协调发展并互为补充,满足伊春市城市可持续发
展的需求。
(3)充分考虑该规划与伊春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使用目标的协调,促
进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和转变,节约土地资源,重视环境保护,使社会、经
济和环境实现和谐发展。
(4)规划近期和远期的燃气科学的衔接,确定合理的燃气工程结构与规模
,支持了城市的生产和市民的用气需求,对于控制大气污染、防范风险和保
护城市环境是有利的。
6.3互动情况说明
根据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论证结果,对规划提出明确的优
化调整建议。

165
规划环评编制原则中有“全程互动”原则,即:评价应在规划纲要编制阶段
(或规划启动阶段)介入,并与规划方案的研究和规划的编制、修改、完善全过

程互动。
互动的目的在于从环境保护角度力争采取最科学的方式、最合理的配置、
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以下
简称“三线一单”)为手段,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划框子、定规则、
查落实、强基础,不断改进和完善规划的编制。
本评价介入时本评价课题组在编制过程中就规划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提
出的有关调整建议与规划实施单位及规划编制单位进行了积极沟通。规划实施
单位及规划编制单位对本评价提出的优化调整建议表示认可并接受本课题组提
出的相关建议,并针对本评价提出的相关建议,重新调整了相关内容,形成《
伊春市燃气专项规划规划(2022-2035)》。
表6-3-1全程互动成果汇总表
序号 系统层次 原规划内容 互动成果 采纳情况
伊美-乌翠连绵区远期建设的LNG气化站为 具体场站位置待
储气调峰应急站,站址位于伊春市伊美区 建设时,并结合
气化站选 朝阳路北山加油站对面。近期西林镇区 国土空间规划的
1 采纳
址 LNG气化站站址位于镇区南侧规划二路与 最终成果,经当
西林路交口。近期金林城区燃气综合站位 地行业主管部门
于金林城区西侧,兴安路东北侧。 审批确定。

166
6.4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根据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论证结果,对规划提出明确的
优化调整建议:

(1)气源问题
现状LNG主要来自省内液化天然气工厂,由于LNG销售价格、运输及气
化等综合成本较高,使得用户用气成本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开发用户的
难度,也不能满足用户发展的需要,供气保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建议:省内及省外有多处可利用的LNG气源:

(1)大庆市中瑞燃气有限公司液化天然气的生产能力为20万m3/d。伊春市
至大庆中瑞燃气有限公司运距约为480公里。
(2)吉林松原、公主岭液化天然气工厂该工厂距离伊春市约525公里,生
产能力为32×104Nm3/d。
以上述气源作为本规划的供气气源是有保障的,天然气购进价以实际供气
时市场销售价为准。
(2)规划与伊春市城市总规衔接问题
目前佳木斯正在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在空间规划编制时,应充
分考虑伊春市燃气发展及本规划相关内容,对燃气规划相关内容进行规划。
建议:建议规划组织部门与规划部门沟通协调,在伊春市城市空间规划
编制时综合考虑本规划内容,对燃气相关内容进行规划,实现各层级专项规划
与城市总规相统一。
6.5规划方案综述
综上所述,该规划方案综合分析结论如下:
(1)规划目标确定基本合理,具备基本的前瞻性,规划有序安排,分步实
施,符合燃气规划长远发展要求。
(2)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了环境基础调查,规划区域环境质量较好,资源
能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能够满足规划发展的需要。
(3)规划采用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控制无组织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因此,总体上看,规划的规模、建设时序、建设内容均与规划发展目标、
定位有较好的协调性。

167
7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7.1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7.1.1安全防护措施
(1)施工现场安全防护

根据《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中压管线随
已建城市道路敷设时,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有:要有:
①在沿车行道、人行道施工时,应在管沟沿线设置安全护栏,并应设置

明显的警示标志。在施工路段沿线,应设置夜间警示灯。
②在繁华路段和城市主要道路施工时,宜采用封闭式施工方式。
③在交通不可中断的道路上施工,应有保证车辆、行人安全通行的措施
,并应设有负责安全的人员。
(2)水下施工安全防护

根据《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跨河道管道施
工方案及设计文件应报河道管理或水利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施工组织设计应
征得上述部门同意。工程开工时,应在敷设管道位置的两侧水体各50m距离
处设警戒标志。
7.1.2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1)尽量少占地,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各种施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施工

区域内,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
(2)对于施工过程中破坏的植被,要制定补偿措施,进行补偿。对于临

时占地,竣工后要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工作。
(3)管道施工尽量避免对原有植被进行开挖,不可避免时,采取分层开挖

、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方式,尽量把原有表土回填到开挖区表层,以利于
恢复植被的生长。合理设计,尽量利用已有道路,少建施工便道,便于管道
施工机具、管材运输,并少占绿地。
(4)施工作业带临时占用的耕地,应在覆土后交还当地农民继续耕作;

其他作业带占用林地或果林、苗圃等植被,因无法恢复原有植被,应种植浅根
植物,恢复灌草植被类型。

168
(5)本项目永久占地多为站场、标志桩等,其中站场可进行植被绿化,

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方式,尽量减小造成的植被损失。
(6)建材堆放场、预制场等临时用地,不占用水面。工程占地范围、施

工期临时用地等,开工前场地清理时,应将表层耕作土收集堆放,并作水土
流失防护,以备绿化恢复使用;施工结束及时进行清理、土地整治种灌草或
植树绿化恢复植被。
(7)合理规划施工进度。事先掌握施工区域降雨的时间和特点,合理制

定施工计划,以便在暴雨前及时将填铺的松土压实,用沙袋、废纸皮、稻草
或草席等遮盖坡面(同样适用于弃土堆等水土流失重点防范场所)进行临时应急
防护,减缓暴雨对坡面的剧烈冲刷;同时对边坡的临时排水沟进行必要的疏
通、整修,减少水土流失。
(8)施工结束后,对管道沿线开挖处和站场进行平整、恢复地貌,并进

行植被恢复。复植的绿色植物应优选选择当地有的物种,避免引进外来物种
,以免影响当地物种的种群结构,并加强养护提高成活率。
(9)加强对承包商的环保教育,施工过程中严禁施工人员在施工范围外

私自占地堆放施工机械或建筑材料;严禁施工人员在施工区域以外的绿地活动
,特别是采挖、破坏植被。
(10)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敏感区域设置施工临时营

地。
7.1.3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393-2007)等相关文件要求,结
合本项目的施工实际,要求如下:
(1)依法申报

工程建设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施工扬
尘防治实施方案,并提请排污申报。工程建设单位应按照《城市扬尘污染防
治技术规范》和相关规范要求制定施工扬尘防治方案,根据施工工序编制施
工期内扬尘污染防治任务书,实施扬尘防治全过程管理,责任到每个施工工
序。

169
在工程概算中应包括用于施工过程扬尘污染控制及施工噪声的专项资金
,施工单位要保证此项资金专款专用。
(2)施工标志牌的规格和内容。施工期间,施工单位设置安全生产牌、

文明施工牌、环境保护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等。
(3)土方工程防尘措施。土方工程包括土的开挖、运输和填筑等施工过程

。遇到干燥、易起尘的土方工程作业时,应辅以洒水压尘,尽量缩短起尘操作
时间。遇到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处覆以防
尘网。
(4)建设过程中,应在施工区域两边设置2.5m挡板;挖泥工地要实行湿

式作业,施工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洒水台班,工程开挖时,对作业面适当喷
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减少扬尘量。
(5)建筑垃圾的防尘管理措施。施工工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建

筑垃圾,应及时清运。若在工地内堆置超过一周的,则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防止风蚀起尘及水蚀迁移:a)覆盖防尘布、防尘网;b)定期喷水压尘;c)其
它有效的防尘措施。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放的砂石等建筑材
料进行遮盖处理;建筑渣土及垃圾及时清运。
(6)混凝土的防尘措施。项目不设置拌和站,所需混凝土在伊春市商品

混凝土市场上购买;施工期间需使用混凝土时,可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或者

进行密闭搅拌并配备防尘除尘装置,不得现场露天搅拌混凝土、消化石灰及拌
石灰土等。
7.1.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划的要求,在项目开工前需向环境保护部

门进行噪声污染的排污申报。施工单位使用打桩机、挖掘机、混凝土泵机等
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应当在开工15日前向环保部门报告该工程项
目名称、施工场所和使用产生噪声污染的设备的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
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情况。
(2)禁止在午间(北京时间12:00~14:30)、夜间(北京时间22:00~次日6

:00)进行产生噪声的施工作业,但因抢修、抢险作业,或生产工艺要求及其
它特殊情况(桥梁浇筑)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因生产工艺要求及其它特殊情况

170
须在午间、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应当事前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午间、
夜间施工意见书,提前5日向环保部门申报,取得环保部门出具可在午间、夜
间进行施工作业的证明,并提前3日公告附近的居民。
(3)施工期的中午和夜间,禁止在经过特殊和集中声敏感点路段进行物

料运输。
(4)项目施工区域施工运输便道设置警示标志和限速标志,严禁超速行

驶影响区域居民安全和生活。
(5)施工场界安装固定的施工机械减振、隔声板进行降噪,对于移动施

工机械,则考虑在安装消声器或移动声屏障等措施。
(6)施工单位应当使用低噪声机械,并注意保养机械,使机械维持最低

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操作机械,减少工作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
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可采取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保护措施,使工人
进行自身保护。
(7)禁止各种与本工程施工有关的机动车辆在城市市区范围以及其它设

立禁鸣标志的区域、路段内鸣喇叭;
(8)本工程使用机动车辆噪声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在用机动车辆噪

声排放标准。
7.1.5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管线施工废水、站场址施工废水和
管道试压废水等,建议采取以下污染防治措施。
(1)管道施工时,因管沟开挖宽度小于1m,深度1.0m~1.5m,且大部分位

于城区内,开挖时遇含水层引起地下水排水的可能性不高。故敷管施工产生
的废水主要为机械设备冷却水和运输洗涤水等,产生量较小。雨季时通过在
施工区设置挡水设施,避免附近道路地面径流对施工区浮土、建筑砂石、垃
圾、弃土等的冲刷,可以减少雨季施工的污水产生量。
(2)管道穿越河道施工时,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实施细则》和国家环保部颁发的《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
规定,进行施工建设。加强工程施工期间的管理,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严

171
禁设置施工营地等临时工程设施,施工期间也不得排弃任何废弃物和倾倒各
种生产、生活废(污)水。
(3)城市中心区内站场、中压管线施工不设置施工生活区,施工人员利

用周边已有公共服务设施,生活污水排放市政污水管网。城市外围的高压管
网及站场、乡镇中压管线施工需设置施工生活区,施工生活区一般租用沿线
居民房,每处施工人员少于50人,按120L/人﹒d估算,生活污水产生量不足
6m3/d﹒处,生活污水中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农灌系统。
(4)管道敷设完成后需要采用清洁水为介质进行试压。每次试压后废水

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其中钢管试压废水含有少量铁屑,清管试压水经沉
砂池沉淀后排放。
7.1.6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施 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以及施工工程中产生
的建筑垃圾。
(1)生活垃圾

城市中心区内站场、管线施工不设置施工生活区,施工人员利用周边已
有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外围的高压管网、站场施工需设置施工生活区,施工
人员将租住在沿线出租房,因此施工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将全部纳入租住地的
市政垃圾收运系统,不会形成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建筑垃圾

施工期建筑工地产生大量余泥、渣土、地表开挖的余泥、施工剩余废物料
等,由于这些弃渣土主要为开凿市政道路等硬底化道路产生的,主要成份与
建筑垃圾相似。位于市区的弃渣纳入伊春市政弃渣消纳场。
7.1.7社会影响减缓措施

本 项目的管道敷设涉及的范围较广,特别是在伊春市中心城区的管网
敷设时,因这些街道交通量大、行人密集,施工过程中因开挖占用慢车道和
人行道,会对开挖路段的车辆行驶和居民出行造成较大的影响,产生的噪声
也会对周围居民区构成一定影响。建设单位应制定好施工方案和计划,并提
前向社会公布,把施工以城区居民的生活和出行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施工单位应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取得谅解。

172
7.2运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本规划实施后,为有效控制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推动伊春
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规划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环境影响减缓措
施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推动清洁生产、污染集中控制、污染物达标排放为
主要手段,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经济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7.2.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
(1)采用合理的输气工艺,选用优质材料,在设计时,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应
充分考虑抗震,保证正常生产无泄漏。
(2)加强管理,采取先进的清管工艺,减少放空和泄漏量;站场设置放空系
统,利用高空疏散,减少天然气排放的安全危害和环境污染。
(3)应急气源站的措施:
①储罐选用全包容罐,每个罐都设有液位计及液位-密度-温度连续测量设
施以监控储罐的液位。储罐设置有高低液位自动保护装置,高液位时自动停止进
料,在低液位时自动停止罐内低压泵抽出。
②全包容储罐的外罐体可以承受内罐泄漏的LNG及其气体,不会向外界泄
漏。储罐产生的蒸发气通过再冷凝器进行回收,正常工况下不外排。
③储罐的压力保护是通过表压来控制。第一级超压保护排火炬,当储罐压力
达到26kPa(g),控制阀打开,超压部分气体排入火炬系统。第二级超压保护排大
气,当储罐压力达到28kPa(g),储罐上压力安全阀打开,超压部分气体直接排入
大气。
④火炬高空排放气体充分利用了大气的稀释、扩散和自净能力,有利于污染
物扩散。
7.2.2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对策
营运期无生产废水产生,主要水污染物为各站场的生活废水,市政污水管网
已完善区域站场生活废水可经市政污水管网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达标后
排放。
7.2.3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对策
(1)在站场工艺设计中,尽量减少弯头、三通等管件,在满足工艺的前提下
,控制气流速度,降低站场气流噪声;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放空立管设置消
声器。
173
(2)在初步设计时,对噪声源进行优化布局,对噪声源强扩散与厂界围墙的

方位进行调整,对平面布置进行合理设计。
(3)对站场周围栽种竹子等高大灌木乔木进行绿化吸声。
(4)在系统检修等非事故放空作业前,应提前在站场附近居民点张贴公告。
7.2.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对策
(1)过滤器更换的废滤芯交由原厂家回收;过滤器定期清理的少量废渣(主要

成分为铁锈)为一般固废,与生活垃圾一同处置。
(2)站场职工的生活垃圾由站场内小型垃圾桶集中收集,委托当地环卫部门

定期清运处置。
7.2.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气化站、储配站的主要风险防范措施

①LNG贮罐选用安全、可靠的全容罐。这种储罐具有双层罐壁,当内罐破
裂以后,有泄漏的液化天然气,外罐机械强度很高,抵御外界的冲击的能力强,
并且能抵御外界的强热辐射而不发生损坏,安全性很高。
②LNG储罐采用绝热保冷设计,储罐中的LNG处于沸点状态。由于外界热
量(或其它能量)的导入,会导致少量LNG蒸发气化。储罐上装备有安全及报警设
施,以保证安全操作,防止出现溢出、翻滚、分层、过压和欠压等事故。
③为防止LNG贮罐的超压,配备有BOG(蒸发气压缩机,下同)压缩机,连续

将LNG贮罐内的蒸发气(BOG)抽出,经压缩后送往再冷凝器。
④如果液化天然气储罐气相空间的压力超高,BOG压缩机来不及处理蒸发
的天然气,且压力超过压力调节阀的设定值时,多余的天然气将通过压力调节阀
排至火炬系统烧掉,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如压力依然超高,储罐内多余的蒸发
气将通过安全阀就地释放。
⑤为了防止LNG储罐在运行中发生欠压(真空)事故,工艺系统中配置了真空
释放阀。当LNG贮罐压力降低出现负压时,真空释放阀开启。
⑥站场内设置有火炬,事故时紧急排放的气体,将通过火炬燃烧后排放。
⑦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均遵照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
,从本质上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

174
⑧压力容器设置各种检测报警设施,如温度、压力、液位检测设施等,以及
安全泄压设施,如安全阀、爆破片等。
2、汽车加气站风险防范措施
(1)在运行中要保持系统的密闭,要严格控制设备。对设备管道要经常进行

维护保养,防止泄漏;
(2)设立紧急关断系统。在管线进出站等处设置紧急切断阀,对一些明显故

障实施紧急切断。
(3)对重要的仪器设备有完善的检查项目、维护方法;按计划进行定期维护

;有专门档案(包括维护记录档案),文件齐全。
(4)加强火源管理。在进行检修时使用的工具应该是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严

禁用铁器敲打设备或管道,工作人员应穿棉制品工作服。禁止明火,运营中动火
要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管理制度。
(5)工艺装置区应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探头,并纳入日常安

全生产管理制度中去。
(6)本项目天然气为易燃易爆的危险品,为防止危险品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

事故,或发生事故后控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影响,从事危险品运输的车辆及人员
,必须严格执行《公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划》和《化学危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

3、管道工程主要风险防范措施
(1)对管道外敷防腐绝缘层,并加设阴极保护装置;
(2)管道建成后,设置永久性标志,并对易遭车辆碰撞和人畜破坏的局部管

道采取防护措施,设置标志;
(3)严格执行管道运输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
(4)对管道设施定期巡查,及时维修保养;
7.2.6生态环境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对策

场站选址严格执行各敏感区的相关保护条例,避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等生态敏感区,不涉及基本农田、林地等,无生态
敏感与脆弱区。

175
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尽量做到厂内平衡,不设取、弃土场,以节约取、弃土场
用地。临时用地尽量布置于永久占地范围内,减少新占地。
管线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网铺设、开挖将可能破坏地表植被,同时产生临时
弃土,若处理不当,将可能产生水土流失。对于管网铺设建设过程中必须占用的
绿地,要进行草皮或树木移植,不得随意损坏;完工时,及时覆土恢复绿化。

7.3环境管控要求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环境管控要求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包含的内容及符合性分析情况如下:
表7.3-1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清单类型 准入内容 本规划符合情况
1、针对生态保护红线,明确不符合生
1、本规划规划场站和管线不占用金
态功能定位的各类禁止开发活动;
山国家森林公园用地。
2.针对生态保护红线外的生态空间,
2、本规划规划场站和管线不在兴安
明确应避免损害其生态服务功能和生
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
空间布局约 态产品质量的开发建设活动;
3、本规划规划场站仅有少量非甲烷
束 3.针对大气、水等重点管控单元,开
总烃无组织排放、少量固体废物排放
发建设活动避免降低管控单元环境质
,不会降低管控单元环境质量,采取
量,避免环境风险,管控单元外新建
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不会造成环境
、改扩建污染型项目,需划定缓冲区
风险。
域。
1.如果区域环境质量不达标,现有污
染源提出削减计划,严格控制新增污
染物排放的开发建设活动,新建、改
伊春市属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本
扩建项目应提出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
规划规划场站仅有少量非甲烷总烃无
污染物排放 放控制要求;如果区域未完成环境质
组织排放,可保证区域环境质量维持
管控 量改善目标,禁止新增重点污染物排
基本稳定。规划场站无废水排放,不
放的建设项目;
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
2.如果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新建、改
扩建项目保证区域环境质量维持基本
稳定。
针对涉及易导致环境风险的有毒有害 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排放 (GB50028-2006)以及《汽车加油加气
环境风险防
、贮运等新建、改扩建项目,提出禁 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止准入要求或限制性准入条件以及环 中的安全防护距离要求,确定各站场
境风险防控措施 及管线选址。
1.执行区域已确定的土地、水、能源 根据《黑龙江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
等主要资源能源可开发利用总量; 价报告(伊春市部分)》(征求意见
2.针对新建、改扩建项目,明确单位 稿),伊春市2025年土地资源开发利
面积产值、单位产值水耗、用水效率 用强度2.1028%,2035年土地资源开
、单位产值能耗等限制性准入要求; 发利用强度2.4701%。伊春市地下水
资源开发利
3.对于取水总量已超过控制指标的地 用水量控制指标为,2030年地下水
用要求
区,提出禁止高耗水产业准入的要求 1.13亿立方米,总量6.91亿立方米。
;对于地下水禁止开采区或者限制开 伊春市2025年煤炭消费上线278.94万
采区,提出禁止新增、限制地下水开 吨标准煤,2035年煤炭消费上线
发的准入要求; 308.12万吨标准煤。
4.针对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禁止新建 伊春市2025年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176
、改扩建采用高污染燃料的项目和设 COD和氨氮分别为9845吨和330吨,
施。 2035年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COD和氨
氮分别为9845吨和330吨。规划项目
的实施,不增加生活污水的排放量,
生活污水通过市政管线进入市政污水
处理厂排放,减轻了对规划周边水环
境的影响。区域水环境可承载规划项
目实施。
规划实施仅有少量无组织非甲烷总烃
排放,结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基于伊春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区域
大气环境可承载规划项目实施。

根据《黑龙江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版)》,伊春市
中心城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见下表。
表7.3-2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一览表
地区 小类 产业存在状况 准入要求 备注
0119其他谷物种植、0220造林和更新
、0241木材采运、1019粘土及其他土
砂石开采、1351牲畜屠宰、1352禽类 现有主导产业
屠宰、2039软木制品及其他木制品、 、现有一般产 详见负面
限制类
2211木竹浆制造、2431雕塑工艺品制 业、规划发展 清单
伊春区 造、2740中成药生产、3011水泥制造 产业
、3031粘土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
3360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
0330狩猎和捕捉动物、2611无机酸制 禁止新建
造、2612无机碱制造、2641涂料制造 规划发展产业 此类项目 禁止类
、2643颜料制造 。
0111稻谷种植、0112小麦种植、0113
玉米种植、0119其他谷物种植、0220
造林和更新、0241木材采运、1019粘
现有主导产业
土及其他土砂石开采、1351牲畜屠宰
、现有一般产 详见负面
、1352禽类屠宰、2039软木制品及其 限制类
业、规划发展 清单
他木制品、2211木竹浆制造、2431雕
友好区 产业
塑工艺品制造、2740中成药生产、、
3031粘土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3360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
0330狩猎和捕捉动物、2611无机酸制 现有一般产业
详见负面
造、2612无机碱制造、2641涂料制造 、规划发展产 禁止类
清单
、2643颜料制造、2644染料制造 业
0111稻谷种植、0113玉米种植、0220
造林和更新、0241木材采运、1019粘
土及其他土砂石开采、1351牲畜屠宰 现有主导产业
、2039软木制品及其他木制品、2211 、现有一般产 详见负面
限制类
木竹浆制造、2431雕塑工艺品制造、 业、规划发展 清单
西林区
2740中成药生产、、3031粘土砖瓦及 产业
建筑砌块制造、3360金属表面处理及
热处理加工
0330狩猎和捕捉动物、2611无机酸制 现有一般产业 详见负面
禁止类
造、2612无机碱制造、2641涂料制造 、规划发展产 清单
177
、2643颜料制造、2644染料制造 业
0111稻谷种植、0113玉米种植、0220
造林和更新、0241木材采运、1019粘
现有主导产业
土及其他土砂石开采、2039软木制品
、现有一般产 详见负面
及其他木制品、2211木竹浆制造、 限制类
翠峦区 业、规划发展 清单
2431雕塑工艺品制造、2740中成药生
(乌翠 产业
产、、3031粘土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
区)
、3360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
0330狩猎和捕捉动物、2611无机酸制 禁止新建
造、2612无机碱制造、2641涂料制造 规划发展产业 此类项目 禁止类
、2643颜料制造、2644染料制造 。
0113玉米种植、0220造林和更新、
0241木材采运、1019粘土及其他土砂
现有主导产业
石开采、2039软木制品及其他木制品
、现有一般产 详见负面
、2211木竹浆制造、2431雕塑工艺品 限制类
业、规划发展 清单
制造、2740中成药生产、、3031粘土
美溪区 产业
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3360金属表面
处理及热处理加工
0330狩猎和捕捉动物、2611无机酸制 现有一般产业
详见负面
造、2612无机碱制造、2641涂料制造 、规划发展产 禁止类
清单
、2643颜料制造、2644染料制造 业
0111稻谷种植、0113玉米种植、0220
造林和更新、0241木材采运、1019粘
土及其他土砂石开采、1351牲畜屠宰 现有主导产业
、1352禽类屠宰、2039软木制品及其 、现有一般产 详见负面
限制类
他木制品、2211木竹浆制造、2431雕 业、规划发展 清单
金山屯
塑工艺品制造、2740中成药生产、、 产业

3031粘土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3360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
0330狩猎和捕捉动物、2611无机酸制 禁止新建
造、2612无机碱制造、2641涂料制造 规划发展产业 此类项目 禁止类
、2643颜料制造、2644染料制造 。
0113玉米种植、0220造林和更新、
0241木材采运、1019粘土及其他土砂
石开采、1351牲畜屠宰、1352禽类屠 现有主导产业
宰、2039软木制品及其他木制品、 、现有一般产 详见负面
限制类
2211木竹浆制造、2431雕塑工艺品制 业、规划发展 清单
上甘岭
造、2740中成药生产、、3031粘土砖 产业

瓦及建筑砌块制造、3360金属表面处
理及热处理加工
0330狩猎和捕捉动物、2611无机酸制 现有一般产业
详见负面
造、2612无机碱制造、2641涂料制造 、规划发展产 禁止类
清单
、2643颜料制造、2644染料制造 业

本规划涉及燃气气化站、加气站、管线等内容,不属于《黑龙江省重点生
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版)》中限制类和禁止类项目。因此本规划
符合《黑龙江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版)》。

178
8规划所包含建设项目环评要求

8.1规划方案中包含具体的建设项目
8.1.1评价重点

对于规划方案中的具体项目,评价重点主要为:
(1)拟建项目建设概况,工程分析。
(2)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3)针对拟建项目特点及排污特点,贯彻“达标排放”的原则,提出经济合理

、技术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使拟建项目建设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降低到最小。
(4)预测拟建项目投产后所排污染物对评价区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的范围和程

度,同时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5)针对环境影响预测及公众参与等结论,综合分析拟建项目选址的合理性


(6)对项目的环境经济损益进行简要分析,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计划与环境

监测计划。
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特征和工程污染物排放及其环境影响,评价重点确
定为污染防治措施、环境风险评价和项目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8.1.2基本要求

(1)符合规划环评提出的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2)符合空间管制要求。
(3)符合资源利用上限要求。
(4)符合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
(5)符合环境风险防控和生态保护要求。

8.2具体项目简化原则
对符合规划环评环境管控要求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具体建设项目,具体
简化原则为:
(1)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无需对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规划环评中未包括

的特征污染因子除外)。项目环评可与规划环评共享环境数据,规划环评中监测

179
数据可用于具体建设项目评价。环境现状评价及环境容量核算可以引用本次规
划环评的数据,引用数据有效性至2022年。
(2)实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将规划环评结论作为重要依据,其环评

文件中选址选线、规模分析内容可适当简化。
(3)项目环评可与规划环评共享环境现状、污染源调查等资料。
(4)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内容可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进行相应简

化:
①免予开展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公开程序,相关应当公开的内容纳入本办
法第十条规定的公开内容一并公开;
②本办法第十条第二款和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10个工作日的期限减为5个
工作日;
③免予采用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张贴公告的方式。
(5)建立规划环评审查与单个项目环评审批联动机制,根据有关规划环评审

查意见,在项目符合所在区域相关规划环评要求的前提下,项目环评可与规划
环评共享环境现状、污染源调查等资料,简化自然社会概况、水资源论证、相
关计算过程及有关现状评价内容。
(6)对于同层次相关规划,应当将本次专项规划环评结果作为伊春市城市总

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的有效依据,控制燃气工程规划实施与城市总体规

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效避免各规划仅从自身角度出发,而忽
视对周边行政单元的不利影响。

8.3项目环评与排污许可的衔接
本规划环评内准入的项目采取“项目环评管准入,排污许可管运营”的要求
进行衔接。
本规划环评内准入的项目环评制度重点关注新建项目选址布局、项目可能
产生的环境影响和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排污许可与环评在污染物排放上进
行衔接。
项目环评的重点应为以下方面内容:
①陈述各项预防、减缓和弥补措施的作用,必要时应包含技术和操作方法
的内容;

180
②明确采取环境保护相关措施后还可能有的显著和潜在的环境影响,特别
是环境风险;
③涉及管网穿越工程应该合理选择穿越方式及分析其带来的环境影响;
④项目环评中对管网及站场建设规模等的要求参照规划环评建议执行。
在时间节点上,新建污染源必须在产生实际排污行为之前申领排污许可证
;在内容要求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与污染物排放相关内容要纳入排污
许可证。
在环境监管上,对需要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执行
情况应作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依据。

181
9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

9.1环境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环境管理的目的是对损坏环境质量的人为活动施加影响,以协调经济与环
境的关系,既达到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需要,又不超出环境容量的限制。拟建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期、运行期的各种作业活动及运行期的风险事
故。无论是各种作业活动,还是事故事件,都将会给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
活带来较大的影响,为最大限度地减轻施工作业及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确保生产过程环境安全和高效生产,建立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体制,落实各项
环保和安全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环保意识、
规范企业管理、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预防,以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的统一。

9.2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
9.2.1环境管理机构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应与之相协调统一。各
企业设环境管理人员。为使环境管理很好地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并落
实到企业的各个层次,分解到生产的各个环节,把企业管理与环境管理紧密地
结合起立,不但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和各种规章制度,也要建立完善的
环境管理体系,使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9.2.2环境管理机构职责

各热企环保科应设置环保专员对规划实施进行环境管理。根据规划情况
,可将环境管理职责分为建设期、运营期的管理职责。具体环境管理职责如
下:
(一)建设期环境管理

环保专员在建设期的环境管理职责主要包括:
( 1)协调、督促项目及配套环保设施的建设符合“三同时”要求,具体落

实项目环评中的各项措施;
(2)参与工程环保设施竣工验收;
(3)负责监督施工单位在建设期间的环境管理工作;
(4)组织制定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182
(5)组织环境保护宣传,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施工操作中

,应尽可能减少扬尘、噪声及水土流失。
(二)运行期环境管理

运营期间,环保专职人员负责项目的环保管理。其主要职责应包括以下内
容:
(1)负责编制环境管理计划和环境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2)建立本规划的环境科技档案和管理方案,实行环境保护工作动态管理

。编制环境指针考核报表,及时送交有关部门;
(3)负责内部人员的环境管理培训。组织和开展本单位的环境保护专业

技术培训,提高环保工作人员的素质,推广应用环境保护先进技术和经验,
组织环保宣传教育工作;
(4)按环保部门有关规定与环保要求,搞好厂区的环境管理,实施厂、

车间、班组的三级管理体制。全体职工参与,隐患自除,责任自负,避免对
周边环境的影响。
(5)负责落实各项污染控制措施。定期对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全面

检查,并确保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根据本规划的废气、废水、废渣及噪声等产污环节,环保人员负责每日
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检查和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①监督和强化用水管理工作,减少事故性排水或随意放水等事件的发生

②确保烟气除尘、脱硫设备正常运行,控制锅炉烟囱排放的废气量及各
项污染物浓度指标严格按照环保部门的规定要求排放。
③确保各噪声控制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厂界噪声直满足国家标准的要
求。

9.3建立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根据《关于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衔接相关工作的通
知》(环办环评[2017]84 号)中相关内容:
三、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部门要做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
查,结合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核定建设项目的产排污环节

183
、污染物种类及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等基本信息;依据国家或地方污染
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等管理规定,按照污染源源
强核算技术指南、环境影响评价要素导则等技术文件,严格核定排放口
数量、位置以及每个排放口的污染物种类、允许排放浓度和允许排放量
、排放方式、排放去向、自行监测计划等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主要内容

五、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将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作为
现有工程回顾评价的主要依据。现有工程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关于排污许可实施范围和步骤的规定,按时申请并获取排污许可证,并
在申请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时,依法提交相关排污许可证执行
报告。
六、建设项目发生实际排污行为之前,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环境
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要求申请排污许
可证,不得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015 年1月1日(
含)后获得批准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以及审批文件中与污
染物排放相关的主要内容应当纳入排污许可证。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
按证排污的,建设单位不得出具该项目验收合格的意见,验收报告中与
污染物排放相关的主要内容应当纳入该项目验收完成当年排污许可证执

行年报。

9.4环境管理计划
9.4.1监测机构
本规划实施后各企业的环境监测工作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日常的环
境监测工作。
表9-4-1施工期环境监理内容
序号

监理项 实施机 监控
技术要求
目 构 机构
(1)对施工期临时占地,应将原有土地表层堆在一旁,待施工完
毕,将这些熟土再推平,恢复到土地表层,以利于还耕或绿化
承包商

生态保
(2)施工营地应尽量选择设置在非耕地上,以减少耕地损失 委托有
护与防
1 (3)在场区平整过程中做到边取土边平整,有计划取土,及时平 资质单
止水土
整 位
流失
(4)在主体工程完成后及时对厂区进行绿化
(5)教育施工人员爱护附近农田,保护施工场地周围的生态环境

184
施工噪 (1)尽量采样低噪声机械
2 同上 同上
声 (2)强噪声机械夜间严禁施工
(1)施工的贮料场、水泥拌合站周边200m范围内不得有集中的
环境空 居住区、学校等
3 气 (2)施工作业场地应采取定时洒水降尘措施 同上 同上
污染 (3)料场和贮料场采用遮盖或洒水以防止扬尘污染,运送建筑材
料的卡车加盖棚布,以减少抛洒
4 地表水 (1)施工营地及施工管理区需设置隔油池及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场
污染 地,以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同上 同上
(2)加强施工人员环境意识教育,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抛入地
表水体

9.4.2环境监测计划
根据行业产生污染物特点和上级环保部门有关法规条例,结合本项
目的实际情况,依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19-2017)
具体监测计划见表9-4-2 。
表9-4-2环境监测计划
监测时间
要素 监测项目 监测点 标准值 执行标准
及频率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
无组织排放 非甲烷总烃、 下风向厂
一次/年 ≤1.0mg/m 3
放标准》
监控 臭气浓度 界
(GB16297-1996)
pH、COD、氨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氮、SS、石油
废水总排口 总排口 一次/年 (GB8978-1996)三级标准和污水处理厂进
类,同步记录
水指标
流量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
站场场界
昼间≦60dB(A), 噪声排放标准》
噪声 厂界噪声 外1m处 1次/季
夜间≤50dB(A) (GB12348-2008)2类
标准

9.5排污口规范化管理
排污口是企业排放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通道,强化排污口的管理是实
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区域环境管理逐步实现污染物
排放科学化、定量化的重要手段。
9.5.1排污口规范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排污口必须规范化;排污口应便于采样与计量监测,
便于日常现场监督检查。
9.5.2排污口的技术要求
排污口的位置必须合理,按环监[1996]470号文件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排

放污染物的采样点设置应按《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布设。

185
9.5.3排污口立标管理
(1)企业污染物排放口的标志,应按国家《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

(15562.1-1995)及《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15562.2-1995)

的规定,设置国家环保总局统一制作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示例见图9-5-1。
(2)污染物排放口的环保图形标志牌应设置在靠近采样点的醒目处,标志牌

设置高度为其上缘距地面2m。
9.5.4排污口建档管理
(1)要求使用国家环境保护部统一印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规范化排污口标

志登记证》,并按要求填写有关内容。
(2)根据排污口管理档案内容要求,项目建成后,应将主要污染物种类、数

量、浓度、排放去向、达标情况及设施运行情况记录于档案。

图9-5-1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9.6跟踪评价
开展跟踪评价,是对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用以验
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判定减缓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过
程。对环境影响事前评价的各种环境要素进行针对性的监测、检查、统计,以
确定其实际变化量,并与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经环保设施处理后的预测变化量进
行比较,同时,从整体上比较基地规划实施对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影响与预测中
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最后通过对环境影响

186
评价效果的评价,进一步整改、发展和完善规划方案以及各项措施。另外,预
测评价规划项目实施是否产生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更全面的补救措施。
9.6.1跟踪评价时段

建议结合环境监测结果,对规划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资源可达性、污
染控制等进行定期跟踪评价,评价时段与本次规划的规划时段相同,具体评价
时段见9-6-1。
表9-6-1跟踪评价时段
项目 规划近期 规划远期
规划时段 2022年-2025年 2026年-2035年
评价时段 2025年 2035年

9.6.2跟踪评价内容
跟踪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按照伊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规划目标
以及伊春市燃气专项规划实际发展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对相关专项规划
和伊春燃气发展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伊春燃气规划近、远期实施后的
实际环境影响,评价上一轮规划发展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贯
彻实施,评价规划是否根据其他领域相关的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跟踪确定为
进一步提高伊春燃气专项规划的环境效益所需的改进措施,跟踪评价规划环境
影响评价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对不符合环境要求和资源承载力或与其他领域的
规划相矛盾的管道和场站等作出调整,以及实施后对环境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
场站进行跟踪调整。
根据规划内容,考虑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确定规划环境跟踪评价的主要
内容见表9-6-2。
表9-6-2规划跟踪评价主要内容
序号 主要评价内容
1 大气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2 水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4 噪声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5 环境风险跟踪评价
6 规划社会经济影响跟踪评价
7 规划可持续发展跟踪评价

9.6.3跟踪评价方法
187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评价

对规划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测,以确定区域环境质量的实际变
化量,将本规划对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影响与预测中的影响进行比较,对结果进
行分析、评价,找出其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效果进
行跟踪评价,从而调整、完善规划中的不确定性的因素,确保规划环境目标实
现。
(2)从系统的角度进行评价

由于规划区环境、经济、社会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经济发展中有许多不
确定性因素,进行跟踪评价,对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损益分析,对
规划区实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与所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
析,有利于掌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3)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进行评价

生态环境具有整体性、区域性的特点,规划实施对规划区生态环境的改变
,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具有长期的生态效应。从生态环
境的角度进行跟踪评价,掌握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以及生态系统可维持的规划
区企业发展规模信息,可以及时总结规划区发展的经验,吸取发展中的教训,
实现环境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及人与自然协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88
10公众参与

10.1概述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和方针,积极、健康的发展燃气供应事业,黑龙江省城
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伊春市燃气专项规划(2022-2035年)》,从城市发
展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城市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合理确定供气未来发展的
规模,考虑国家能源发展政策,对伊春市燃气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制定具有可操
作性的实施计划和措施。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

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
2019),规划编制单位在委托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开展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

同时,同步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参与工作。希望通过公众参与让公众对本项
目建设内容有所了解,并给予他们反映意愿的机会,建立一条建设单位与公众的
沟通渠道。通过多种公众参与形式为公众提供表达意见的机会,发表对本项目建
设的态度,了解项目的建设可能给附近环境带来的影响、了解公众关注的主要问
题、以及公众对项目建设的环保要求等,保障项目环境决策的合理性,促进项目
顺利实施。

10.2首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情况
10.2.1公开内容和日期
规划组织单位开展了环评公众参与工作,本次公众参与调查的方式及途径

主要采取网络公示、报纸公示调查等形式,充分收集公众意见。
本次公众参与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
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的要求进行环评信息公开与公众调查。
公开的具体内容如下:
伊春市燃气专项规划(2022-2035年)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
公众朋友们,您好!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部令第4号)的要求,需要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以及规划,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应当在
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前必须进行公示工作,使更广泛的
社会团体及群众了解、参与,现将本规划有关内容第一次公示如下:
一、规划的名称及概要
189
规划名称:伊春市燃气专项规划(2022-2035年)
规划组织单位:伊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22年-2035年。其中:近期规划年限为
2022年-2025年,远期规划年限为2026年-2035年。

规划范围:根据《伊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中
),本次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包括主城区(伊美-乌翠连绵区)、友好城区、
金林城区、美溪镇区、西林镇区、上甘岭镇区,面积约250平方千米。
规划主要发展规模:
1、近期实施进度工程的建设应根据城市的建设同步进行。其中,近期(至
2025年)主要完成的项目有:

(1)近期2025年,各供气区域均使用LNG作为各类管道燃气用户的主供
气源,建设LNG储配站或LNG瓶组气化站;
(2)友好城区近期拟建设LNG瓶组气化站2座作为过渡气源;
(3)近期在金林城区建设LNG气化站1座,LNG、L-CNG加气站合建站1
座。
(4)美溪镇区近期建设LNG瓶组气化站2座。
(5)近期在西林镇区建设LNG气化站一座。
(6)上甘岭镇区近期建设LNG瓶组气化站2座。

(7)近期伊美-乌翠连绵区建设中压管线96.360km,友好城区建设中压管
线15.288km,金林城区建设中压管线10.194km,美溪镇区建设中压管线
8.876km,西林镇区建设中压管线21.354km,上甘岭镇区建设中压管线6.080km。
2、远期实施进度

远期(至2030年)主要完成的项目有:
以中俄管道-伊春支线作为伊春的主供气源,新建伊春门站,在金林城区、
西林镇区、美溪镇区各新建1处门站,建设伊春至上甘岭镇区的次高压管线,
在友好城区和上甘岭镇区各设置高中压调压站一座。近期建设的LNG储配站作
为应急调峰储气站,充分利用现有城镇燃气管网。对于天然气管网不能覆盖的
区域,仍采用瓶装液化石油气进行供应。

190
(1)次高压管道从伊春门站出来沿乌带路进入主城区,后经G1111延通乡
路敷设至恒兴路接G222国道,管道延G222国道向北敷设至上甘岭镇,次高压
管道全长约39.5km。
(2)远期伊美-乌翠连绵区建设中压管线195.143km,友好城区建设中压
管线18.838km,金林城区建设中压管线0.194km,美溪镇区建设中压管线
7.056km,西林镇区建设中压管线5.157km,上甘岭镇区建设中压管线0.776km。

(3)伊美-乌翠连绵区远期采用中俄东线-伊春支线长输管线供气,建设门
站1座,为满足储气调峰及应急需求,建设LNG气化站1座,与现有的LNG气化
站共同作为储气调峰应急站。
(4)友好城区远期采用伊春次高压管线供气,设置分输阀室和高中压调
压站供气;
(5)金林城区远期采用中俄东线-伊春支线长输管线供气,建设门站1座;
(6)美溪镇区远期采用中俄东线-伊春支线长输管线供气,建设门站1座。
(7)西林镇区远期采用中俄东线-伊春支线长输管线供气,建设门站一座,
LNG气化站作为储气调峰应急站保留,并对其进行扩建。

(8)上甘岭镇区远期采用伊春次高压管线供气,建设分输阀室和高中压
调压站供气。
二、规划组织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规划组织单位的名称:伊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联系电话:0458-6167631
联系人:陈传伟
电子邮箱:gyk3133@163.com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环评编制单位名称:哈尔滨坦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13796074080
联系人:董工
电子邮件:22977346@qqcom
四、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191
公众可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下载公众意见表并按照规定格式要
求填写,具体链接为:
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1/201810/t20181024_665329.html

注:公众在提交意见时,应当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国家鼓励公众采用实
名方式提交意见并提供常住地址。
五、提交公众意见表的方式和途径
公众可通过邮寄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提交公众意见表
,邮寄地址和电子邮箱详见“二”和“三”。
六、信息发布有效期限
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编制过程中,公众均可向建设单位提出与环
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意见。
10.2.2公开方式
10.2.2.1公示内容及日期
本规划实施单位于2023年5月8日在黑龙江新闻网
(http://m.hljnews.cn/content/2023-05/08/content_693408.html)进行第一次环境影响
评价公示,公示截图见图10-2-1。
10.2.2.2公众意见情况
在公示期间无公众提出意见和建议。

10.3征求意见稿公示情况
10.3.1公示内容及时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要求,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建设单位应当公开下列信息,征求与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意见,公示内容如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要求,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建设单位应当公开下列信息,征求与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意见,公示内容如下:

192
图10-2-1环评公参首次网站公示截图
伊春市燃气专项规划(2022-2035年)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公示

193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全文的网络链接及查阅纸质报告书的方
式和途径
伊春市燃气专项规划(2022~203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点击下载)
查阅纸质报告书方式和途径:通过电话0458-6167631联系后可到伊春市住
房和城乡建设局查阅纸质报告书。
二、征求意见的公众范围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即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
各个村屯、城镇、保护地。
三、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1/201810/t20181024_665329.ht
ml(点 击下 载)

四、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公众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电话或者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方
式,在规定时间内将填写的公众意见表提交给建设单位,反映与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规划组织单位的名称:伊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联系电话:0458-6167631
联系人:陈传伟

电子邮箱:gyk3133@163.com
五、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本信息公开之日起10个工作日。
10.3.2公示方式
10.3.2.1公示内容及日期
本规划实施单位于2023年5月22日在黑龙江新闻网()进行环境影响报告书
征求意见稿公示,于2023年6月5日在黑龙江新闻网()进行了报批前环境影响报
告书全文公示,公示截图见图11-3-2、11-3-3。

图11-3-2征求意见稿网站公示截图

图11-3-3报批前网站公示截图

194
10.3.2.2报纸公示

伊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于2023年月日和2023年月日在黑龙江日报针对《
伊春市燃气专项规划(2022~203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两次报纸公示。
公示截图见图10-3-4、10-3-5。

图10-3-4报纸公示截图

图10-3-5报纸公示截图
10.3.2.3张贴公告

伊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于2023年月日在公示板张贴告示。公示截图见图
10-3-6。

图10-3-6环评公参张贴告示照片
10.3.3查阅情况
伊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楼内设有《伊春市燃气专项规划(2022-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简本,供公众查阅。
10.3.4公众提出意见情况
在公示期间无公众提出意见和建议。

10.4公众意见采纳的说明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2018年4月)要求,规
划实施单位应当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
及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向公众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为
此,规划实施单位于2023年月日在黑龙江新闻网()进行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公
示。环评报告初稿完成阶段,建设单位于2023年月日在黑龙江新闻网()进行第
二次环境影响评价公示。于2023年月日和2023年月日在黑龙江日报上对本项目
进行了两次报纸公示。同时张贴告示,对本项目进行公示。规划公示期间,未
收到公众反馈意见。

10.5结论
在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期间,伊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开展
了公众参与工作,在黑龙江新闻网()进行了三次网络公示。在信息公开阶段未

195
收到任何反对意见。伊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以上公示流程进行了整理总结
,对本次公参调查报告由伊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存档,备查。

196
11评价结论

11.1规划背景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党和国家基于中华民族永

续发展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生
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城市燃气作为
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

性、全局性的基础产业,更是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手段。2019年7月,中
石油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气化龙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为政
企双方在天然气领域全方位合作搭好平台,共同推进黑龙江省内天然气资源
保障、储运设施建设、终端市场利用,服务“气化龙江”战略实施。根据框架
协议的签署,黑龙江省将规划建设黑龙江天然气管网,通过国家干线管道、
支干管线以及黑龙江省支线管网,形成“全省一张网、融入全国网”、“市县
全覆盖、城燃网全放开”的天然气网络构架,实现气源供应、管网输送和终
端运营有效连接。重点推进10条国家级支线(即齐齐哈尔支线、伊春支线、
嫩江支线、七台河-佳木斯-鹤岗支线、双鸭山支线、七台河-牡丹江支线、鸡
西支线、萝北支线、虎林-绥滨支线、东宁支线),规划建设52条省级支线
,管道合计长度约2262公里。这将为伊春市的能源结构和天然气的发展带来
新机遇。
综上所述,伊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了《伊春市燃气专项规划
(2022-2035年)》,通过编制燃气专项规划,可以摸清伊春市的燃气事业运营

现状,把脉燃气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判断
依据,为政府下一步的指导发展提供相关规模和数据,并预留燃气设施通道。

11.2规划概况
规划名称:伊春市燃气专项规划(2022-2035年)
规划组织单位:伊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22年-2035年。其中:近期规划年限为
2022年-2025年,远期规划年限为2026年-2035年。

197
规划范围:根据《伊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中
),本次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包括主城区(伊美-乌翠连绵区)、友好城区、
金林城区、美溪镇区、西林镇区、上甘岭镇区,面积约250平方千米。
规划主要发展规模:
1、近期实施进度工程的建设应根据城市的建设同步进行。其中,近期(至
2025年)主要完成的项目有:

(1)近期2025年,各供气区域均使用LNG作为各类管道燃气用户的主供
气源,建设LNG储配站或LNG瓶组气化站;
(2)友好城区近期拟建设LNG瓶组气化站2座作为过渡气源;
(3)近期在金林城区建设LNG气化站1座,LNG、L-CNG加气站合建站1
座。
(4)美溪镇区近期建设LNG瓶组气化站2座。
(5)近期在西林镇区建设LNG气化站一座。
(6)上甘岭镇区近期建设LNG瓶组气化站2座。
(7)近期伊美-乌翠连绵区建设中压管线96.360km,友好城区建设中压管
线15.288km,金林城区建设中压管线10.194km,美溪镇区建设中压管线
8.876km,西林镇区建设中压管线21.354km,上甘岭镇区建设中压管线
6.080km。

2、远期实施进度

远期(至2030年)主要完成的项目有:
以中俄管道-伊春支线作为伊春的主供气源,新建伊春门站,在金林城区、
西林镇区、美溪镇区各新建1处门站,建设伊春至上甘岭镇区的次高压管线,
在友好城区和上甘岭镇区各设置高中压调压站一座。近期建设的LNG储配站
作为应急调峰储气站,充分利用现有城镇燃气管网。对于天然气管网不能覆盖
的区域,仍采用瓶装液化石油气进行供应。
(1)次高压管道从伊春门站出来沿乌带路进入主城区,后经G1111延通
乡路敷设至恒兴路接G222国道,管道延G222国道向北敷设至上甘岭镇,次高
压管道全长约39.5km。

198
(2)远期伊美-乌翠连绵区建设中压管线195.143km,友好城区建设中压
管线18.838km,金林城区建设中压管线0.194km,美溪镇区建设中压管线
7.056km,西林镇区建设中压管线5.157km,上甘岭镇区建设中压管线0.776km。

(3)伊美-乌翠连绵区远期采用中俄东线-伊春支线长输管线供气,建设
门站1座,为满足储气调峰及应急需求,建设LNG气化站1座,与现有的LNG
气化站共同作为储气调峰应急站。
(4)友好城区远期采用伊春次高压管线供气,设置分输阀室和高中压调
压站供气;
(5)金林城区远期采用中俄东线-伊春支线长输管线供气,建设门站1座;
(6)美溪镇区远期采用中俄东线-伊春支线长输管线供气,建设门站1座。
(7)西林镇区远期采用中俄东线-伊春支线长输管线供气,建设门站一座,
LNG气化站作为储气调峰应急站保留,并对其进行扩建。

(8)上甘岭镇区远期采用伊春次高压管线供气,建设分输阀室和高中压
调压站供气。

11.3规划协调性分析结论
本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
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黑龙江省天然
气发展专项规划(2016年~2030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划》、《伊
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伊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等相关规划相协调。

11.4环境现状及制约因素
1、环境空气
根据《2022年伊春市环境质量年报》,伊春市城区大气污染物SO2、NO2、
PM10和PM2.5 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要
求,空气质量随着近年的治理呈逐步改善趋势。根据典型场站验收监测结果,
非甲烷总烃厂界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
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2、地表水环境
199
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结论引用2022年伊春市环境质量年报结论。
2022年,伊春市地表水共设32个监测断面,其中国控考核断面13个、省控

断面19个。
2022年,伊春市有监测数据的断面为13个,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69.2%,

同比升高7.7%,达到年度考核目标61.5%;劣V类水体比例为0,同比无变化,
达到年度考核目标要求。水质情况见表3.3-1。
与2021年度相比,苗圃断面、巴兰河带岭区断面、渡口贝雷钢桥断面水质
有所好转,双河渠首断面、友好断面、晨明断面、西南岔河断面、大丰河桥断
面、育林大桥断面、挡石河冲锋桥断面、嘉荫断面、嘉荫河大桥断面、安邦河
大桥断面水质无明显变化。
按照《2022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方案》要求,2022年伊春市新增省控
断面19个,2022年,实际监测断面19个,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5.8%,劣V类
水体比例为10.5%。
3、声环境

根据《2022年伊春市环境质量年报》,2022年伊春市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
均等效声级为50.2分贝,声环境质量为好,比去年升高了0.1分贝。2022年伊春
市昼间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5.4分贝,声环境质量为好,比去年升高了
1.1分贝。2022年度,对各功能区声环境监测点位共进行4次检测,各监测点噪声

昼间等效声级达标率为95.8%,同比下降4.2%;夜间等效声级达标率为100%,
同比无变化。
根据《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心城区燃气工程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验收监
测期间厂界噪声监测结果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

11.5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环境效益论证结论
(1)环境空气 :本规划近期金林城区和西林镇区各设置LNG气化站一座,
储罐规模分别为50m 3 储罐1座和100m 3 储罐1座。远期在伊美-乌翠连绵区设计
LNG气化站一座,设置100m 3 储罐2座。类比《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心城区燃
气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并对规模进行折算,规划气化站运

200
营期厂界非甲烷总烃浓度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1996)中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对周边环境空气影响可接受。
规划在金林城区建设LNG汽车加气站、L-CNG汽车加气站合建站一座,

设置60m 3 储罐1座。类比《伊春市天然气利用工程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报告》

(北山L-CNG加气站),运营期加气站场界非甲烷总烃满足《大气污染物综

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因此规划加气

站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厂界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对周边环境空气影响可接

受。

(2)地表水:站场不冲洗,无生产废水产生,主要水污染源为职工生活
污水。规划新建场站人员均由现有内部员工调剂,不新增劳动定员,不新
增废水排放量。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
理厂处理。规划实施对地表水影响较小。
(3)固体废物:
①润滑剂
项目工艺设备各阀组、调压器、过滤器运行运行使用黄油进行润滑。
黄油在常温和静止状态时为固体,可保持形状而不流动,能粘附在金属上
而不滑落。在高温或受到超过一定限度的外力时,又以液体产生流动,减
低运动表面间的摩擦和磨损。根据业主资料,各阀组、调压器、过滤设备
运行中黄油在快到干涩时再重新加注新黄油。因此,项目不产生废弃油脂

②过滤杂质
门站、调压站、母站、汽车加气站工艺中有过滤环节,需定期更换调
压装置过滤器,更换频率大概1年一次。过滤器更换的废滤芯交由原厂家回
收;过滤器定期清理的少量废渣(主要成分为铁锈)为一般固废,与生活垃圾
一同处置。
③生活垃圾
规划新建场站人员均由现有伊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内部员工调剂,
不新增劳动定员,不新增生活垃圾排放,生活垃圾由市政部门统一清运。
规划实施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较小。
201
(4)噪声:在采取隔声、减振等降噪措施情况下,可确保热站场厂界达

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2类标准。
(5)环境风险
本规划的部分站场等选址不能完全确定,后期可能存在调整。因此建议
项目评价时,责任单位明确后,根据实际项目实施情况带来环境风险,在本
规划应急措施基础上指定详细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及强化应急疏散计划,并
且预案及应急疏散计划应该结合当地敏感点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负责人及负
责的单位主体,控制环境风险影响。
综上所述,规划实施后能够确保评价区域环境质量满足环境功能要求
,不会带来明显的环境危害。

11.6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和管控要求
1、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
(1)采用合理的输气工艺,选用优质材料,在设计时,管道及其附属设
施应充分考虑抗震,保证正常生产无泄漏。
(2)加强管理,采取先进的清管工艺,减少放空和泄漏量;站场设置放
空系统,利用高空疏散,减少天然气排放的安全危害和环境污染。
(3)应急气源站的措施:
①储罐选用全包容罐,每个罐都设有液位计及液位-密度-温度连续
测量设施以监控储罐的液位。储罐设置有高低液位自动保护装置,高液位
时自动停止进料,在低液位时自动停止罐内低压泵抽出。
②全包容储罐的外罐体可以承受内罐泄漏的LNG及其气体,不会向外
界泄漏。储罐产生的蒸发气通过再冷凝器进行回收,正常工况下不外排。
③储罐的压力保护是通过表压来控制。第一级超压保护排火炬,当储
罐压力达到26kPa(g),控制阀打开,超压部分气体排入火炬系统。第二级超
压保护排大气,当储罐压力达到28kPa(g),储罐上压力安全阀打开,超压部
分气体直接排入大气。
④火炬高空排放气体充分利用了大气的稀释、扩散和自净能力,有利
于污染物扩散。
2、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02
营运期无生产废水产生,主要水污染物为各站场的生活废水,市政污
水管网已完善区域站场生活废水可经市政污水管网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处理达标后排放。
3、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在站场工艺设计中,尽量减少弯头、三通等管件,在满足工艺的前

提下,控制气流速度,降低站场气流噪声;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放空
立管设置消声器。
(2)在初步设计时,对噪声源进行优化布局,对噪声源强扩散与厂界围

墙的方位进行调整,对平面布置进行合理设计。
(3)对站场周围栽种竹子等高大灌木乔木进行绿化吸声。
(4)在系统检修等非事故放空作业前,应提前在站场附近居民点张贴公

告。
4、固体废物影响减缓措施
(1)过滤器更换的废滤芯交由原厂家回收;过滤器定期清理的少量废渣(

主要成分为铁锈)为一般固废,与生活垃圾一同处置。
(2)站场职工的生活垃圾由站场内小型垃圾桶集中收集,委托当地环卫

部门定期清运处置。
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进行严格的管理,应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设
立完善具体的应急预案。

11.7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根据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论证结果,对规划提出明确的优
化调整建议:
(1)气源问题
现状LNG主要来自省内液化天然气工厂,由于LNG销售价格、运输及气
化等综合成本较高,使得用户用气成本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开发用户的
难度,也不能满足用户发展的需要,供气保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建议:省内及省外有多处可利用的LNG气源:

203
(1)大庆市中瑞燃气有限公司液化天然气的生产能力为20万m3/d。伊春市
至大庆中瑞燃气有限公司运距约为480公里。
(2)吉林松原、公主岭液化天然气工厂该工厂距离伊春市约525公里,生
产能力为32×104Nm3/d。
以上述气源作为本规划的供气气源是有保障的,天然气购进价以实际供气
时市场销售价为准。
(2)规划与伊春市城市总规衔接问题
目前佳木斯正在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在空间规划编制时,应充分
考虑伊春市燃气发展及本规划相关内容,对燃气规划相关内容进行规划。
建议:建议规划组织部门与规划部门沟通协调,在伊春市城市空间规划编
制时综合考虑本规划内容,对燃气相关内容进行规划,实现各层级专项规划与
城市总规相统一。

11.8公众参与结论
在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期间,伊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开展
了公众参与工作,在黑龙江新闻网进行了三次网络公示、在黑龙江日报进行两
次报纸公示并进行一次张贴公告。在信息公开阶段未收到任何反对意见。

11.9跟踪评价计划结论
建议结合环境监测结果,对规划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资源可达性、污
染控制等进行定期跟踪评价,评价时段与本次规划的规划时段相同。跟踪评价
内容主要包括:按照伊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规划目标以及伊春市燃
气专项规划实际发展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对相关专项规划和伊春燃气发
展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伊春燃气规划近、远期实施后的实际环境影响,
评价上一轮规划发展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实施,评价规
划是否根据其他领域相关的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跟踪确定为进一步提高伊春
燃气专项规划的环境效益所需的改进措施,跟踪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
和教训,及时对不符合环境要求和资源承载力或与其他领域的规划相矛盾的管
道和场站等作出调整,以及实施后对环境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场站进行跟踪调
整。

204
11.10总体评价结论
《伊春市燃气专项规划(2022~2035年)》在促进伊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
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本规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划,
公众认同性较好,规划实施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减少能源消耗及能源燃烧
时产生的废气等对环境的影响,综合效益显著,但由于本规划面积较广,且分
布较分散,故在具体实施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施工,以保证到居民
敏感点的距离,加强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管理,减缓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次规划区域不占用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总体来看本规划的实施对
生态环境影响在可控范围内,对大气环境、声环境、地表水环境影响小,从环
保角度讲,本规划选址合理。

205
附图1伊春市生态保护红线图

206
附图2黑龙江主体功能区划图

本项目

207
附图3黑龙江生态功能区划图

208
附图4伊美-乌翠连绵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管线现状图

209
附图5中俄-伊春支线长输管线示意图

210
附图6次高压管道示意图

211
附图7伊美-乌翠连绵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规划图

212
附图8友好城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规划图

213
附图9金林城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规划图

214
附图10美溪镇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规划图

215
附图11西林镇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规划图

216
附图12上甘岭镇区燃气设施及中压燃气主干管规划图

217
附图13伊春市城市总体规划图(2011-2020年)

21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