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2024/4/12 18:34 夹缝中的权利——《空间与政治》读书报告_Y.

Fer(空间与政治)书评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下载豆瓣客户端 提醒 豆邮 Eleanor 的账号

书名、作者、ISBN

我读 动态 豆瓣猜 分类浏览 购书单 电子图书 年度榜单


2023 年度报告
2023 购物车(0)

夹缝中的权利——《空间与政治》读书报告_Y.Fer 母胎solo如何进入爱情?
Y.Fer 评论 空间与政治 豆瓣时间
2023-09-03 22:40:40 已编辑 北京 广告

夹缝中的权利——《空间与政治》读书报告 > 空间与政治


摘要:亨利·列斐伏尔于19世纪70年代关于空间的论述迄今为止仍在指导着社会科学、哲学关于空间的研究和
思考,《空间与政治》凝聚了他这一时期关于空间政治维度思考的精华。本文作为该书的读书报告,先梳理其
成书背景和理路脉络,之后对其收录的每一篇文章进行综述,最后结合列斐伏尔的另一部著作《都市革命》对
《空间与政治》进行再回顾和反思,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来自艺术界的“空间革命”,以新的视角从艺术领域出
发结合列斐伏尔关于空间政治性的论述进行思考。
关键词:列斐伏尔;空间;空间与政治;都市革命;关系美学
作者: [法] 亨利·列斐伏尔
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书籍背景性资料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空间与政治》一书收录了亨利·列斐伏尔(1901-1991)于1968年后的几年时间里强调了空间的政治维度的 页数: 121
文章。 时间: 2015-8-19

(一)每章的来源
第一章《空间》是列斐伏尔1972年在农特尔、牛津等地关于空间的研讨会上的发言;第二章《对空间政治的
反思》是在巴黎城市规划研究所于1970年1月13日进行的演讲[1];第三章《城邑与都市》原载《空间与社会》
第2期,1971年3月;第四章《恩格斯与乌托邦》是在卡斯特曼出版社出版的著作《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
中的一章[2];第五章《“后技术”社会机制》是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专题讨论发言(1972年1月8-9日);第
六章《资产阶级与空间》是在智利圣地亚哥国际住房大会(1972年9月4日)和第23届国际社会学研究所大会
(加拉加斯,1972年11月20日)上的发言;第七章《工人阶级与空间》是1972年11月3日在巴黎法国政治学协
会上的讲演。

(二)背景与理路梳理
亨利·列斐伏尔在其学术生涯重要的时期经历了转型[3],20世纪50年代的他作为乡村社会学家而存在,但是到
了70年代,他已经转变成了一个都市研究专家,这被认为是与其在农特尔学院的驻留期相关[4]。关于其空间
的问题意识来源,被认为是来源于其早期在莫瑞尼斯对于乡村衰败的批判中。
在他以都市为课题的创作中,首先诞生的著作是《进入都市的权利》(1968),在这部著作中列斐伏尔便已指
出了空间的矛盾,尤其关注到了在都市中,经济和金钱的精密计算与非生产性的投资之间存在着矛盾——资本
的积累与资本的浪费的矛盾,他指出“工业化的方向和目标,就是在探索中形成都市社会”[5]。此外,该著作还
提到了关于都市空间的知识战略以及哲学为何回应都市问题等,这些讨论都将在下文对于《空间与政治》的梳
理中见到。
年 月的运动让《进入都市的权利》飞速传播,许多社会学家、建筑学家和政治学家围绕在列斐伏尔身
1968 5
边,他们一起创办了《空间与社会》,列斐伏尔在其中扮演了思想组织者的角色。杂志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
是《对空间政治的思考》,指出了空间对于时间的优先性以及空间的政治性等。
《对空间政治的反思》中提到的空间的政治性以及国家中心化的战略与去中心化的要求之间的冲突被写入了
《都市革命》的末尾。列斐伏尔在《都市革命》中提倡一种都市社会的实践以应对当下这个“关键时期”。
最后,列斐伏尔作为一个新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一书中可以见得列斐伏尔的研究通过
重读马克思和恩格斯而变得丰富,这种分析体现在了收录在《空间与政治》中《恩格斯与乌托邦》、《资产阶级
与空间》和《工人阶级与空间》等文章中。《空间的生产》是这一系列课题研究的总和,列斐伏尔认为围绕着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429814/ 1/9
2024/4/12 18:34 夹缝中的权利——《空间与政治》读书报告_Y.Fer(空间与政治)书评
空间的概念,19世纪的一些社会因素得到了重组,它的问题构成发生了变化——分析对象应该转为社会关系的
再生产,应当在复杂性中接近作为总体的空间。
二、书籍的内容
因为本书并非是具有连贯行文思路的书籍,而是许多文章的合集,并不能真正意义上从一个综合的角度对全书
进行梳理。所以,本文在放弃一定简洁性的前提下,对每一篇文章都进行梳理,其中《资产阶级与空间》以及
《工人阶级与空间》因为内容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而被放在了一节,其他篇目均按书中顺序予以梳理。
1. 《空间》
1.1 作为中性文本的空间
列斐伏尔认为探讨空间的问题并非不可能,比如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对于空间的偏侧等问题的讨论。正是在这
样的讨论中,人们发展出一套关于空间的语义学——空间成为了一种特定文本的语境,“空间”这一文本本身是
中性的,但是它却可以表现新资本主义的东西。
关于空间的理论存在于过去,并作为过去的“具体”的实践得以表现。但是“一种披着科学的伪装的方法,提出了
或者假设了一个系统和一种先在的逻辑;它断言,研究对象英国存在于一种预设的总体性中”[6],由此列斐伏
尔展开了对这些假设的梳理与批驳。
1.2 作为“起点”、“终点”与“中介”的空间
关于空间的假设不外乎将其作为“起点”、“终点”以及“中介”的看法。
作为“起点”的空间,是一种从柏拉图哲学开始的纯粹形式,经过了笛卡尔哲学和康德的哲学批判得到了保留,
在哲学和数学的作用下在这种概念中确立了一种稳固的连续性模式。[7]基于这一脉络所奠定的认识论的假定包
含着一种“抽象的‘科学性’倾向”[8],同时也意味着把历史时间当作过去的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师会将
自己关于空间的观念和定义放入作品中,这就导致这些空间理论溢出了其认识论范畴而带来了混乱。
作为“终点”的空间,即认为“社会空间是社会的产品”的一种观点。[9]通过实验性或在方法论上精心设计的科学
性抽象活动认识了自己,不管人们得出何种结论,它始终都是客观化的。这一假设被人们不恰当地表现出来并
且与其他理论的假设进行了不恰当地对照。
最后,作为“中介”的空间被认为是“权力的工具”。[10]作为工具性空间的存在,要么通过暴力实现连续性,要么
将矛盾藏匿,所以连续性成为了含混不清的规则,导致了空间成为知识与意识形态的中介。在这种含混中,空
间是功能性的[11]。在这样的前提下,都市存在着两种意识形态——真实的工人阶级的意识与虚假的资产阶级
的意识[12]。这种将空间作为“中介”的假定的致命缺陷在于其所假设的空间与生产的关系仅仅是与生产方式再
生产有关的关系——一种出现于早期资本主义传统城邑当中的关系,但是新型都市需要与生产方式再生产并不
同步的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这是这一假设所无法涉及的。所以列斐伏尔认为要关注空间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关
系[13],是要包含着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全部活动的普遍目的和共同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新资本主义社会中一种“联合-分离”的方案——这也便是“假设四”,空间与时间都具有这一特质,
这是一种矛盾的特质,一种资产阶级统治的幻象,空间的“分隔”掩盖社会财富与全部剩余价值同时产生的事
实,人们接受了分隔而放弃了并非虚假的统一性。换句话说,资本主义空间追求理性(总体性),但是商业化
和碎片将空间乃至自然赋予零散化特征,这就是“空间的矛盾”。
2. 《对空间政治的反思》
2.1 回顾城市规划领域
城市规划领域近年来被一种理论统治着,这种理论是一种运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学科(人口统计学、政治经济学
等)的技术实践,由此,其发展得越来越类似于政治经济学。对该理论存在着方法论上的反思——旨在建立一
个已经包含所获得知识的“认知论”[14]。
城市规划思想和城市规划教育所隐藏的公理包括:(1)都市空间与最高层次的且有预谋的行为、社会需要有
关;(2)作为科学对象的空间具有中性的特征。由此,人们难以保证空间的内容(人)所受到的限制可以被毫
无违背地纳入到空间纯粹的形式中去,比如欲望。正因如此,城市规划学的认识论并不存在。
2.2 城市规划领域的空间政治
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的学者在对事实的加工和解释中,或是寻找构成性要素(如家庭)、或是了解如何最大满足
人们的欲望、或是重建都市现象的有机统一性[15]、或是研究其形式特征[16],但是不论如何,这些观点都涉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429814/ 2/9
2024/4/12 18:34 夹缝中的权利——《空间与政治》读书报告_Y.Fer(空间与政治)书评
及到了政治对城市规划学的介入——没有人去否认这个过程中的政治。“空间是政治性的、意识形态性的。它
是一种完全充斥着意识形态的表现。”[17]这种政治性表现在——空间的生产归属于某一团体,所以,我们对于
空间的研究需要有如下三个层次:(1)形式空间研究;(2)对于空间战略性的批判分析[18];(3)关于空间内
容(使用者)的研究。处理空间问题的方法还应该包括一种辩证的方法,尤其是对于空间政治性的分析[19],
这种分析涉及到了一种“双重的批评”,即一种右派的批评和左派的批评。[20]
2.2.1 对于“自然”的空间政治性的分析
和空间一样,自然也被政治化了”[21],它面临着被毁灭的危险,所以不得不由此发展出了被政治化的空间以

留以危机应对战略实施的余地。右派批评由此而来的不切实际的对逝去了的自然的感伤[22],左派则试图分析
这种破坏的来源所在。
2.2.2 对于城市规划学的空间政治性分析
右派的批评强调个体性的住宅和个人的首创性,目的在于为资本清理道路。左派的批评以使用者、居住者为出
发点,处于都市的实践中。不过,更令列斐伏尔感兴趣的是一种恐怖主义的终结[23],但是短暂的改善不能让
我们忘记风险。对于第五规划[24],右派批评宣告了构成性中心的终结,左派应当指出构成性中心是都市生活
的基本因素,而对于第六规划而言[25],对构成性中心的批评涉及到了双重的中心[26]。城市规划学领域中的
生产得益于技术发展[27],已经被委托于私人资本主义以盈利,但是不动产因为土地所有制的历史起源而只能
作为一种动产资本流通的补充[28]。
2.2.3 关于法国空间的政治性分析
法国空间有着三个层次的现象,分别是自然的、历史转变层面的以及现实战略层面的。在从最初的自然空间转
变到政治性空间的过程中,巴黎成为了法国的构成性中心,高度的中心化带来了一种去中心化的要求,决策者
们正是在矛盾的解决方案中做着抉择,要么采取一种所谓的“平衡”的管理方式,要么生产出一种“昙花一现的东
西”[29],前者意味着有效的去中心化,后者意味着新自由主义和自由放任主义。[30]列斐伏尔预言终有一天不
平衡会变得严重,一种半殖民主义将于法国出现,比如巴黎将对法国其他地区实行某种半殖民主义使得它们被
剥削和隔离。
3. 《城邑与都市》
突变”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点,表现在交织于一起的危机,列斐伏尔假设“都市现实的危机比某种其他的危机更

为重要、更为根本”,讨论这个假设就是在讨论都市的问题构成,所以列斐伏尔提出论题:“都市的问题构成,
深刻地转移和改变了产生于工业化进程的问题构成”。都市的问题构成则源于经济生产过程中质的变化的结
果,所以不应该用既往的工业化时代的分析思路(比如企业理性和工业化经验等)进行,于是列斐伏尔进行了
下述分析。
3.1 城邑
列斐伏尔将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都市时代。需要明白“都市”,首先要明白“城邑”。城
邑从农业时代以来便已被创造。城邑可以被经济的、政治的以及人口统计学等科学作为研究对象,它与农村空
间不同——区别在于二者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内部劳动分工的形式。城邑是近端秩序与远端秩序的中介。[31]
此外,城邑也是一件作品,其构成包括了群体以及这个群体的要求、伦理和美学,建筑是其作为作品的核心所
在。
3.2 城邑的瓦解与都市的诞生
现在,城邑的瓦解已经是一个明显现象。工业化进程中交换的普遍化和商品世界的普遍化都使得使用和使用价
值已经差不多消失,这就消解了古代的城邑的本质特点。
在城邑经历瓦解的同时,大规模重建也在进行着,这个重建过程中伴随着扩张以及伴生的有着更大基础的生产
关系、新矛盾、新中心、隔离、社会关系解体以及和所有制关系相关的关系的集中化。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都市
诞生了。
3.3 都市
都市的概念正如它诞生的过程一样充满矛盾,比如都市这个概念所表达既是现实也是虚拟,即它表达一种尚未
完成的状态。不同于“都市性”的概念,都市“是一种形式,是全部社会生活的要素汇合与集中的形式,从土地的
出产品到所谓文化的符号与作品”[32]。都市还有许多其他特征,比如,都市具有“同时性”的名义特征——多种
多样的人、物品、符号等被都市同时集中,都市的每一个中心也都在进行着自我瓦解,都市的空间与时间需要
分析才能说明[33]。都市也构成了一种盲区,比如运用对工业时代均质化追求加以肯定的理性来分析都市是过
时的,因为都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化的隔离就是在创造理性的过程中对理性的破坏与否定。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429814/ 3/9
2024/4/12 18:34 夹缝中的权利——《空间与政治》读书报告_Y.Fer(空间与政治)书评
4. 《恩格斯与乌托邦》
概括而言,恩格斯在关于都市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既反对了乌托邦但也无法避免自己陷入某种乌托邦式思想的局
面。
恩格斯关于都市问题的思考核心在于城乡对立这一位面,恩格斯和马克思对革命的定义,“并不是通过把资产
阶级当成一个政治性的阶级来消灭,而是通过超越那些构成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基本结构的社会经济关系来实
现。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对立就真正消失了”。[34]
恩格斯所反对的思想体系可以从《反杜林论》切入,“杜林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未成型的结构主义者,……,杜
林把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分离,描述为一种社会的永久性结构”[35],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杜林这种抽象的、系
统的、反辩证的科学性其实是一种无用于修正其所关注的“结构”的教条主义。但是恩格斯说到自己关于都市问
题的思考时重提傅里叶和欧文的“空想”的建议,虽然他一再强调这不是空想,但一定程度上他是“用革命的、具
体的空想来反对反动的、抽象的空想”。[36]恩格斯某种来源于空想社会主义的执着蒙蔽了他对一些问题的认
识,比如他没有思考他在《论住宅问题》中所言的小社区的形式是否会把都市分解在农村里,即“都市性”会不
会乡村化,他也没有考虑人口的平均分布是否能与大工业的要求相应,所以“它向未来和可能性敞开的同时,
又把这个体系系统化并且封闭了”。[37]
总的来说,恩格斯的乌托邦偏好带来了两个后果:(1)它没有接受《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观点,忽
视了历史过程中城市发展的多种差异和条件,模式化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那种有机的、几乎自发的发展过
程;(2)把马克思理论发展到极致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各种终结中包括了劳动的终结,恩格斯“没有考虑通
过非劳动来超越劳动,他只是思考了让劳动重新变得自由和有趣”[38],这样思考“从意义和目标上说,劳动所
拥有的,只是非劳动”[39]。最终,恩格斯的思想就这样与它所否认的乌托邦主义拥有了内在的一致性。
5. “ 《 后技术”社会机制》
5.1 政治经济学的危机
专业化的专家们不恰当地运用哲学为专业化科学带来了合法化导致“一种‘真实’本身的沉默”[40],这些学科试图
寻找“新理性”但都失败了。政治经济学遇见了危机,简言之是一种“能指”与“所指”的危机(索绪尔及其学派的术
语)。
以往经济学家的“模型化”带来了生产主义与公共权力的混淆,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也没有重视一种全球范围
内允许资本主义控制风险的生产的实践。总之,人们并未关注由“空间中的生产”到“空间的生产”的转变,所以
现在需要能整合既有知识以应对“空间的生产”的科学。政治经济学的“这种危机意味着生产关系的再生产问世
了”[41]。
5.2 对生产关系再生产的批判——空间的动产化
资本主义在空间扩张的过程中使自己得以存续,这个过程中不动产被动产化成为了资本主义中心[42],空间生
产的投资有着高回报,其相关部门有着抵制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的功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空间容纳并掩
盖了社会关系,普遍性的不平等得到了发展。
5.3 走向空间的政治经济学
从李嘉图和斯密再到马克思,都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进行了科学分析[43],但是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将用
着错误的认识产生了不少有用的知识。[44]
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以往充裕的东西现在变得稀缺,以往稀缺的东西现在变得充裕。[45]空间的稀缺性在构
成性中心就尤为显著[46],空间的稀缺反映着空间的矛盾——一种处于生产关系再生产过程中的矛盾。空间的
矛盾所引发的空间切割是不动产动产化的前提,空间的动产化需要空间具有可交换性[47],而实现可交换性的
途径是空间的“单元化”。不平均的空间有机构成将资本的流动与不平衡状态具体化为了空间的关系,政治空间
与经济空间不再分开,空间的使用价值具有了政治性。空间的政治经济学呼之欲出。
最后,空间的政治经济学不等于城市的政治经济学,空间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没有取消城市的政治经济学的问题
意识,反而将其在理论和方法论层面进行了提高。空间的政治经济学不仅聚焦于空间的表现与空间的碎片,还
需要借用其他既往的研究成果对空间的生产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6. 《资产阶级与空间》和《工人阶级与空间》
列斐伏尔明确说明将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来开展这两篇文章的讨论。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429814/ 4/9
2024/4/12 18:34 夹缝中的权利——《空间与政治》读书报告_Y.Fer(空间与政治)书评
列斐伏尔通过指出法国的不平衡发展,点出了资产阶级统治下的“空间的矛盾”:“一方面,资产阶级和国家强化
了都市作为权力和政治决策中心的功能,另一方面,这个阶级和国家的统治被城市分裂了”。[48]通过对法国不
平衡发展的回顾,列斐伏尔认为资本主义依靠通过对空间的征服和整合才能加以维持。但是,列斐伏尔要强调
的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并非同步的。资产阶级握有一种权力,一种通过工具性空间维持剥削以及社会关系
再生产的权力。对于工人阶级来说,这种工具性空间对工人阶级进行了分隔[49],资产阶级的“空间规划”就是
对工人阶级实施的工具性空间的战略,在这诸如此类的工具性空间使用中,世界性的基于空间的分配在进行
着,即劳动力的技术分工和社会分工投射在了地域上,而且是世界性规模的——也就是由世界市场来决定的。
其实,列斐伏尔并没有对未来进行一种肯定性的预言[50],但是他仍然对未来进行了乌托邦式的设想与规划,
其观点的核心指向“社会的质量的发展”[51],而实现这种“生活质量”的关键在于“对空间集体占有和集体管理”。
[52]不过,列斐伏尔认为实现它的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这一切都并非是一种空想,列斐伏尔对他的乌托邦
式意见有着坚定的信念。[53]

三、阅读体会、反思与延申
(一)《空间与政治》的再回顾与《都市革命》
谈及马克思,我们无不感叹于他那种能够揭示资本主义运行规律——尤其是直指资本主义终将灭亡的规律的犀
利眼光,这种穿透性的视角回应了资本主义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命题。
在我看来,列斐伏尔作为新马克思主义者在这一点上与马克思有着相似性,那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背后所蕴含
的真正“危险”的位面的分析,这体现在他所呼吁的关于空间的政治经济学中,即他关于空间所作的批判性分
析。列斐伏尔对于空间的分析不是仅在于环境、污染、生态与生态系统的分析,在他看来,这些讨论会掩盖
“真实的末日的表现”[54],这种真正的末日的表现源自于我们已处于一个“关键时期”(critical phase)[55],我
们身处“盲域”(blind field),“都市总问题式摆在了世界面前”[56],这“都市总问题式”就是他的穿透性的眼光所
发现的。这是危险的,也是困难的。其危险在于它直接关系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未来的发展及存亡问题,是“真
实的末日的表现”;其困难在于这是列斐伏尔向复杂性分析迈步的标志[57],近代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
科学都开始向复杂性科学前进,试图去揭示一种“无序”或曰“混沌”所包含的内在规律,列斐伏尔正是在这个意
义上作为一种先驱般地存在去直面了都市问题的“盲域”。
何为“盲域”?列斐伏尔在《都市革命》中为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可以划分出了三个阶段:农业的、工业的和都市
的[58],这一点在收录于《空间与政治》中《城邑与都市》一篇中也有提到。[59]在每个阶段进入到下一个阶
段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盲域”,“这些盲域不仅晦暗不定、缺乏探究,而且是视网膜上、视觉中心——否定——的
盲点意义上的空白,眼睛看不见,它需要一面镜子”。[60]
关于“盲域”的破局,列斐伏尔认为在于都市革命。列斐伏尔建构了由三个层次组成的共时性图景,三个层次分
别是:“整体性”用字母G表示,“混合性”用字母M表示,“私人性”用字母P表示。[61]盲域的破局近似等同于社会
恰当地转型进入都市社会,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将工业化社会下G统治P的局面转型为G屈从于P。
那么,G屈从于P所追求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栖居”的回归。这种“栖居”其实出自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在
《“人诗意地栖居”》中对荷尔德林诗句所作的解读,这种栖居所对应的人的居住是饱含着实在日常经验的,但
“真正的末日的表现”正是将这种诗意的栖居湮灭在功能性的寸尺空间之中。这其实就回到了《空间与政治》中
列斐伏尔作为新马克思主义者所关注的内容,他不止一次强调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会带来社会发展,而追求社会
发展才是更为重要的,这种诗意的栖居的回归便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表现。在空间的政治维度层面上,其实列斐
伏尔所追求的正是那种夹缝中的权利,说它是夹缝中的权利其实某种程度上是需要借用他关于“空间的矛盾”的
论述,几乎每一篇收录在《空间与政治》中的文章都会谈到“空间的矛盾”,不论是理解为来源于构成性中心的
中心化战略与现在去中心化要求之间的矛盾,还是理解为资本的积累与消费主义浪费之间的矛盾,其实都不难
让我们感受到作为“普罗阶级”在空间层面的权利变得越来越难以呼吸,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在夹缝中存在着
的、呐喊着的权利。这种权利或许可以被讨论为“进入都市的权利”,或许可以被说成是诗意的栖居的回归。总
之,不论如何,列斐伏尔正是用他犀利的眼光在提出着一种革命性呼吁,他所呼吁我们寻回的便是那夹缝中的
权利,这个过程面对的是政治性空间,其过程也必然是政治性的,正是如此《空间与政治》的思想并不偏离于
《都市革命》,它们相互紧密关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极富批判性的视角来审视一个宇宙构成的基本要素——
空间。

(三)关系美学与空间:艺术界的空间革命
最后,我想结合一些有趣的个人经历来谈一谈一场来源于艺术界的“空间革命”。
《关系美学》是尼古拉斯·伯瑞奥德于1998年的著作,他将90年代以来的艺术划分为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
段的作品呈现出其所谓“关系美学”概念,这种概念的一个核心观点就在于否定特定“艺术空间”的存在。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429814/ 5/9
2024/4/12 18:34 夹缝中的权利——《空间与政治》读书报告_Y.Fer(空间与政治)书评
莫瑞吉奥·卡特兰被认为是当代艺术家中关系美学实践的积极推动者,自2021年11月20日起,北京798艺术中
心的“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了莫瑞吉奥·卡特兰的艺术品,我有幸在不久前去过,当时正值阅读《空
间与政治》的时候,卡特兰的艺术品让我感受到了一场来自于艺术界的空间革命,这种空间革命在极有力地打
破艺术空间中的支配关系——一种政治的关系。
我以卡特兰的作品《喜剧演员》和关于“最后的审判”的作品《无题》为例讨论这种来源于艺术界的空间革命。

图 1《喜剧演员》——莫瑞吉奥·卡特兰

图 2《无题》——莫瑞吉奥·卡特兰
卡特兰的那根香蕉自问世起便引得艺术界的一片哗然,这里我并不想去谈论它的价格、人们对它的批评以及卡
特兰本人对于近代艺术发展的那种尖锐讽刺,我想从关于空间的角度入手去说明它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关于卡特兰的香蕉的新闻有很多,其中最出名一个莫过于是有一次展览上这根香蕉被一位饥肠辘辘的游客给吃
掉了,我想说的是,这一幕其实直接触及了关系美学的核心所在,也触及了关乎于艺术空间的政治维度的核心
所在。以往的艺术作品,都是放在那里无法与作为游览者的游客有所接触、互动,更别说是游客将这个作品给
吃掉。这其实就体现了关系美学的核心:“这个理论关注艺术作品在人与人之间制作、引起的关系”(尼古拉斯·
伯瑞奥德)。列斐伏尔所论的空间在这一意义上完全包括艺术空间,在既往的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空间向来
存在着一种政治性——作为艺术家、策展人的政治位面与作为参观者的政治位面之间存在的对立,作为参观者
的我们在看传统的艺术作品时也确实总似乎以一种仰望艺术家的视角在赏析它们,仿佛艺术家在这个层面上是
远离我们的高高在上的权威一般。我们也能感受到那个艺术家越是有着名望,我们就越难以触及,在这个艺术
展中我们就越难以驻足。传统的艺术展中的充斥着这种其名曰艺术空间的政治性空间,作为参观者或曰大众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429814/ 6/9
2024/4/12 18:34 夹缝中的权利——《空间与政治》读书报告_Y.Fer(空间与政治)书评
(有种“普罗阶级”的味道),我们在这个空间甚至不能进行任何社会实践,这个一意义上,我们的空间权力就这
样被挤在了夹缝中去,甚至是被排除在外。
正像卡特兰的这部作品《无题》一般,卡特兰将西斯廷大教堂上的壁画按照1:6的比例缩小,使得人们可以前
所未有得如此清晰地看见壁画中“最后的审判”的内容,参观者可以与其进行密切互动(虽然为了保持整洁,展
馆并不允许这么做,但是在现场就会发现这其实并不能真正阻止游客的触摸——因为那种互动关系真的近在咫
尺、触手可及,而且我相信卡特兰本人是一定不会介意这种互动的),这也正是本展名字的由来“最后的审判”,
其实卡特兰就是在对传统的那种艺术空间的政治性加以审判,让参观者被挤压在夹缝中的权利得以释放,这便
是“关系美学”的实践,一种空间革命的实践。
看完卡特兰的展内心是很激动的。虽然卡特兰或许并不了解列斐伏尔到底说了什么,列斐伏尔或许也不曾关注
卡特兰,但是两人这种近乎是不谋而合地开始对置于空间中人们存在于夹缝中的权利开始进行革命性思考的一
幅图景真的令人内心无比激动,让人觉得这种革命性并非是孤独的、单方面的,而将会是从多个方面共同发声
的。
参考书籍:
[1]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 [ 法]亨利·列斐伏尔.都市革命.刘怀玉 张笑夷 郑劲超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1] 见《空间与社会》第1期,1970年11月。
[2] 因为多种原因,该章长期被抽除。参见《空间与社会》,第4期,1971年12月。
[3] 需要注意的是,列斐伏尔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院派学者。
农特尔学院即巴黎第十大学,列斐伏尔于1966至1973年驻留于此,在这七年的时间里,列斐伏尔出版了七
[4]
部关于都市问题的著作(从1968年《进入都市的权利》最后到1974年重编的《空间的生产》)。但是在这一时
期之前与之后,他都没有出版过任何一部关于都市的著作。
[5] 参见《进入都市的权利》(1968)
[6]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18页
[7] 这种稳固的连续性模式所表现出来的是社会的与精神的、理论的与实践的、理想的与现实的。
[8]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22页
[9]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23页
[10]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24页
[11] 在新资本主义社会中,“功能”意味着“规划”。
这里所谓工人阶级的意识参见卢卡奇的思想。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即来源于工具性空间使社会关系物化,
[12]
基于这些关系发展出的虚假意识最终让社会陷入病态。
[13] 以上所说的“生产”都不是经济学概念里的“生产”。
这一理论反思中包含着空间的学科——或对于总体性的(整个社会层面上)或对于局部性的(住宅层面
[14]
上)。
这里所说的“统一性”来自于都市群体的内部或者外部,当它来自都市群体外部时列斐伏尔认为它等同于环
[15]
境中发生效力的东西。
[16] 研究空间的形式特征就是研究把空间当作物质财富或者信息的载体,比如在某个空间中进行网络研究。
[17]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37页
在列斐伏尔那里,“战略”与“政治”意思大抵相近。对于空间战略性的批判分析就是指一种确定空间是如何
[18]
以及根据怎样的战略而被生产出来的分析。
[19] (这种对于空间政治性的分析正是来源于空间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429814/ 7/9
2024/4/12 18:34 夹缝中的权利——《空间与政治》读书报告_Y.Fer(空间与政治)书评
[20]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39页
[21]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41页
[22] 即一种似乎过时了的卢梭主义回到了现实当中。
列斐伏尔这里所说的“恐怖主义”指知识恐怖主义,特别指技术的压迫、技术人员与技术官僚的压迫以及认
[23]
识论的压迫还有对于纯技术的、认知论的秩序的追求所引发的压迫。
[24] 第五规划认为都市的构成性中心、珍贵的历史遗迹、欧洲和西方城市最核心的特征是不能碰的。
[25] 第六规划排除了官方的城市规划中的构成性中心,与第五规划很不一样。
[26] 即商业中心的网络作为决策中心的构成性中心和国家的真实堡垒。
[27] 这里城市规划学领域的生产指都市中的住宅与空间的生产
土地所有制起源于封建社会,人们对不动产的租金会实施延期偿付,但是对于动产却不会,这就意味着二
[28]
者存在差别。
[29]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48页
[30] 这种自由放任主义的“第四纪模式”会带来更为牢固的构成性中心。
[31] 所谓“近端秩序”指的是城邑周围的农村的秩序,远端秩序就是社会总体中的秩序。
[32]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54页
与都市时代的空间与时间不同,农业时代的空间与时间伴随着一些独特的东西,比如地理位置、种植与养
[33]
殖气候等;工业时代的时间和空间都追求着均质性、统一性。
[34]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64页
[35]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62-63页
[36]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65页
[37]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66页
[38]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69页
[39]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69页
[40]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73页
[41]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75页
[42] 不动产动产化的发展并不会遇到与传统工业发展一样的困境。
[43] 尤其是马克思将这种分析推向了很远。
[44] 这些知识建立在那种稀有的、短暂的或者长久的财富之上,但是却将社会中有限的生产力重新分配。
[45] 以往稀缺的东西比如面包,以往充裕的东西比如自然空间。
所谓“构成性中心“是一种形式,就是聚集、集中和共时化的形式,聚集的是所有的能被聚集的东西,包括
[46]
人、物资等。
[47] 这里的“可交换性“指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
[48]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101页
列斐伏尔为分隔的历史时期划下来界定:首先是特定的豪斯曼时期,即19世纪的下半叶,还有20世纪初
[49]
期:历史城市的资产阶级化,工人的大量涌现和隔离。一战以后工人获得了住宅的所有权并实现了住宅的简单
功能化。最后,在二战之后,国家开发了“大型集居区”、卫星城市,并创立了官方的城市规划专业。今天人们
进行了另一个时期,以回到所谓“私有的”首创性为特征,即银行家和开发商的首创性。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429814/ 8/9
2024/4/12 18:34 夹缝中的权利——《空间与政治》读书报告_Y.Fer(空间与政治)书评
[50] 他并不认为人们一定能够剥夺统治阶级的这一工具——空间。
[51]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110页
[52]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110页
[53] 注意,正如列斐伏尔本人所强调的,这种乌托邦式的意见并不等同于空想性质的。
[54]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2页
关键时期”为列斐伏尔在《都市革命》中提到的名词,下文的“盲域”、“都市总问题式”等名词同样出自《都
[55] “
市革命》。
[56] [ 法]亨利·列斐伏尔.都市革命.刘怀玉 张笑夷 郑劲超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第17页
[57] 正如数学的混沌学和物理学的量子力学领域中的议题一样。
[58] [ 法]亨利·列斐伏尔.都市革命.刘怀玉 张笑夷 郑劲超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第31-32页
[59] [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52页
[60] [ 法]亨利·列斐伏尔.都市革命.刘怀玉 张笑夷 郑劲超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第32页
[61] [ 法]亨利·列斐伏尔.都市革命.刘怀玉 张笑夷 郑劲超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第88页

本文写于2021年12月16日,笔者大三
投诉
© 本文版权归作者 Y.F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用 5 没用 0 有关键情节透露

收藏 7 转发

回应 转发 收藏

添加回应

转发到广播 加上去

© 2005 -2024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 · 豆瓣广告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429814/ 9/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