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3

碳达峰碳中和⼯作简报

(2023 年 6 ⽉刊)

中国电⼦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碳达峰碳中和⼯作专班·赛⻄碳索
2023 年 7 ⽉
版权声明

本⼯作简报版权属于中国电⼦技术标准化
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其它
⽅式使⽤本⼯作简报⽂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
“来源:中国电⼦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禁⽌通过
公开途径获取再借助各种平台或途径变相出售
本⼯作简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
关法律责任。
⽬ 录
⼀、 标准动态............................................................................1
1.1 国家⽣态环境标准《电⼦⼯业⽔污染防治可⾏技术指南》
发布 7 ⽉ 1 ⽇起施⾏................................................................. 1
1.2 国家⽣态环境标准《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技术规范》发
布 7 ⽉ 1 ⽇起施⾏..................................................................... 1
⼆、 国际视野............................................................................2
1.1 欧洲议会通过《新电池法》协议....................................... 2
1.2 联合国呼吁加强塑料污染治理........................................... 8
1.3 研究显示全球约九成过量碳排放源⾃美国等发达国家. 10
1.4 欧洲 2023 智慧能源展举⾏“欧中光伏产业合作前景⼴阔”11
1.5 基于加快能源转型、应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考量
——欧盟加快推进绿⾊产业发展............................................13
1.6 法国提出《绿⾊产业法案》,绿⾊再⼯业化进程提速. 18
1.7 葡萄⽛推动发展绿⾊能源................................................. 20
1.8 古特雷斯:城市是实现可持续未来的“关键战场”..........22
1.9 古特雷斯呼吁逐步淘汰化⽯燃料,避免⽓候“灾难”......25
1.10 世界⽓象组织:⽓候⻛险与预警系统倡议在 2022 年新增
1.1 亿多受益者.......................................................................... 28
1.11 欧盟⽓候监测机构:6 ⽉初全球平均⽓温创新⾼.........30
三、 宏观政策..........................................................................32
2.1 国务院 2023 年⽴法⼯作计划公布..................................... 32
2.2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步构建⾼质量充电基础设施
体系的指导意⻅》....................................................................32
2.3 ⼯信部下达 2023 年度国家⼯业节能监察任务................. 33
2.4 ⼯信部等五部⻔联合启动 2023 年新能源汽⻋下乡活动. 33
2.5 2023 年国家⿎励发展重⼤环保技术装备征集⼯作启动.. 34
2.6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计量数据管理和应⽤的指
导意⻅........................................................................................35
2.7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绿⾊产品评价标准清单及认证⽬
录(第四批)的公告................................................................36
2.8 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新型电⼒系统发展蓝⽪书》..... 36
2.9 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 37
2.10 ⽣态环境部等五部⻔联合发布《公⺠⽣态环境⾏为规范
⼗条》........................................................................................38
2.11 ⽣态环境部办公厅、⼯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中
国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推荐名录》....................................39
2.12 ⽣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促进⼟壤污染绿⾊
低碳⻛险管控和修复的指导意⻅(征求意⻅稿)》意⻅的通
知................................................................................................39
2.13 ⾃然资源部发布新修订《⼯业项⽬建设⽤地控制指标》40
四、 地⽅动态..........................................................................42
3.1 北京、天津、河北银保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协同推动绿
⾊⾦融 助⼒京津冀⾼质量发展的通知》..............................42
3.2 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北京市可再⽣能源替代⾏动⽅案
(2023—2025 年)》................................................................ 42
3.3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财政局 关于印发
《北京市建筑绿⾊发展奖励资⾦示范项⽬管理实施细则(试
⾏)》的通知............................................................................44
3.4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质量
发展三年⾏动计划(2023-2025 年)》................................... 45
3.5 上海市⽣态环境局关于调整本市碳交易企业外购电⼒中
绿⾊电⼒碳排放核算⽅法的通知............................................45
3.6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委员会关于印发
《上海交通领域光伏推⼴应⽤实施⽅案》的通知................46
3.7 重庆市⽣态环境局关于调整重庆碳市场纳⼊标准的公告47
3.8 ⼭东省发展和改⾰委员会关于印发《⼭东省绿⾊低碳⾼
质量发展重点项⽬管理暂⾏办法》的通知............................47
3.9 ⼭东发布科技⽀撑碳达峰⽅案......................................... 48
3.10 ⼭⻄省出台科技⽀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案............... 50
3.11 湖南省⼯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业碳减排标
杆企业认定管理暂⾏办法》的通知........................................51
3.12 《⻄藏⾃治区⼯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案》印发........... 51
3.13 新疆九部⻔印发⾃治区建⽴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
量体系实施⽅案........................................................................52
3.14 四川省关于加强绿⾊低碳技术、装备、产品推⼴应⽤的
通知............................................................................................54
3.15 ⻘海省⼯业和信息化厅印发《⻘海省⼯业领域碳达峰实
施⽅案》....................................................................................54
五、 ⾏业资讯..........................................................................56
4.1 中国轻⼯业联合会印发《轻⼯业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
案》............................................................................................56
4.2 全国低碳⽇确定.................................................................. 57
4.2 内蒙古⾸单草原碳汇期货式交易在兴安盟签订.............. 57
4.3 4.5 倍罚款!企业碳排放未履约.........................................58
六、 专家观点..........................................................................60
5.1 杜祥琬院⼠:碳中和是⾥程碑但不是终点,⼋⼤抓⼿实
现“双碳”⽬标............................................................................ 60
⼀、标准动态
⼀、标准动态
1.1 国家⽣态环境标准《电⼦⼯业⽔污染防治可⾏技术指南
国家⽣态环境标准《电⼦⼯业⽔污染防治可⾏技术指南》》
发布 7 ⽉ 1 ⽇起施⾏
6 ⽉ 8 ⽇,⽣态环境部对外正式发布国家⽣态环境标准
《电⼦⼯业⽔污染防治可⾏技术指南》,本标准提出了电⼦
⼯业⽔污染防治可⾏技术。除本标准所列的⽔污染防治可⾏
技术外,其他可实现电⼦⼯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污
染防治技术,也可作为企业技术选择的参考。

来源: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1/202306/t20
230621_1034271.html

1.2 国家⽣态环境标准《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技术规范》发
布 7 ⽉ 1 ⽇起施⾏
为贯彻《中华⼈⺠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共和
国⼤⽓污染防治法》《中华⼈⺠共和国⽔污染防治法》《中
华⼈⺠共和国⼟壤污染防治法》《中华⼈⺠共和国固体废物
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 ⺠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
华⼈⺠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共和国⻓江保护
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排污许可技术
⽀撑体系,指导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作,⽣态环境部于 6

1
⽉ 8 ⽇发布了国家⽣态环境标准《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技术
规范》。标准规定了开展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的⽅式与要求、
核查准备⼯作及主要核查内容,属于⾸次发布。

来源: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1/202306/t20
230619_1034079.html

⼆、国际视野
⼆、国际视野
1.1 欧洲议会通过《新电池法》协议
当地时间 6 ⽉ 14 ⽇,欧洲议会以 587 票赞成、9 票反对、
20 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 2022 年 12 ⽉与欧洲理事会达成的
⼀项关于《新电池法》的协议,该协议旨在完善《新电池法》
中关于欧盟电池管理的相关规定。
《新电池法》由 2020 年由欧盟委员会最初提出,旨在规
范在欧盟销售的所有类型电池的整个⽣命周期,包括设计、
⽣产和回收。此次欧洲议会通过的《新电池法》的相关协议
还需要经过欧洲理事会正式批准,随后将在欧盟官⽅公报上
公布并⽣效。欧洲理事会由欧盟成员国国家元⾸或政府⾸脑、
欧洲理事会主席和欧盟委员会主席组成,是欧盟最⾼决策机
构,决定欧盟总体⽅针。
⼀旦完整版本的《新电池法》⽣效,包括中国电池企业

2
在内的电池制造商若要在欧洲市场销售电池,将受到更严格
的环境和尽职调查要求。
根据欧洲议会官⽅⽹站上的最新公告,此次通过的《新
电池法》相关协议,重点包括了以下内容。
第⼀,在适⽤对象上,法案将有双重适⽤范围:关于废
电池管理的章节适⽤于所有类别的电池:便携式电池、SLI 电
池(设计为⻋辆的启动、照明或点⽕提供电⼒)、轻型运输⼯
具电池、电动汽⻋电池和⼯业电池。
对碳⾜迹的要求则将适⽤于电动汽⻋电池、轻型交通⼯
具和可充电⼯业电池,根据电池类别有不同的时间表。该规
例⽣效后 5 年将适⽤于 2kwh 以上的⼯业电池(完全外部储存
的电池除外)、电动汽⻋电池和 SLI 电池,以及⽣效后 10 年
适⽤于轻型运输⼯具的电池。
第⼆,关于新电池包含回收材料最低⽔平的规定:⾃法
案⽣效后的 8 年起,新电池中包含回收的钴含量为 16%,铅
的含量 85% ,锂的含量 6%, 镍的含量 6%;法案⾃⽣效后
13 年起,新电池中包含回收的钴含量为 26%、铅的含量 85%、
锂的含量为 12%、镍的含量为 15%。根据电池化学的市场发
展对可回收材料类型的影响,委员会可能会通过授权法案,
将进⼀步的材料纳⼊范围。⼆次电池不受碳⾜迹和可回收材
料义务(以及其他)的限制。
第三,在 2030 年前评估逐步淘汰⼀般⽤途的不可充电便

3
携式电池。
第四,关于尽职调查的规定:除中⼩企业外,将电池投
⼊市场的运营商将在法规⽣效后的 2 年内履⾏尽职调查义务。
他们的尽职调查政策必须遵循国际公认的尽职调查指导标
准。
第五,关于废电池的管理规定:废电池的最低收集⽬标
是到 2027 年底达到 63%,到 2030 年底达到 73%。对轻型交
通⼯具的废电池设定了具体的收集⽬标(到 2028 年底达到
51%,到 2031 年底达到 61%)。锂的材料回收⽬标是到 2027
年底达到 50%,到 2031 年底提⾼到 80%。为镍镉电池引⼊的
新回收效率⽬标设定为 80%,到 2025 年底实现。
“我们将第⼀次有涵盖产品整个⽣命周期的循环经济⽴
法,这将同时有利于环境和经济。”欧洲议会议员阿奇利·瓦
⾥亚蒂(Achille varati)说,“我们的总体⽬标是建⽴⼀个更
强⼤的欧盟电池回收⾏业,特别是锂,以及具有竞争⼒的⼯
业部⻔,这对未来⼏⼗年欧洲⼤陆的能源转型和战略⾃主⾄
关重要。这些措施可能成为整个全球电池市场的基准。”
据路透社最新报道,到 2030 年,欧盟范围内使⽤的电动
汽⻋数量将达到 3000 万辆,这将刺激欧洲对电池的需求在未
来⼗年飙升。
路透社表示,短期内,欧盟电池法规在电动汽⻋领域的
重点,是对电动汽⻋牵引电池以及轻型交通⼯具(如电动踏板

4
⻋和⾃⾏⻋)电池的碳⾜迹进⾏强制性声明和标签,以及对这
些电池类型执⾏数字电池护照政策。从 2024 年开始,电池护
照必须⾸先标明电池从原材料提取到⽣产和回收的碳⾜迹。
《新电池法》的来⻰去脉
鉴于电池对欧盟的战略重要性,2017 年 10 ⽉,欧盟委员
会成⽴了欧洲电池联盟。
2018 年 5 ⽉,欧盟委员会通过了⼀项电池战略⾏动计划,
其中包括原材料提取、采购和加⼯,电池材料、电池系统⽣
产,电池再利⽤和回收等⼀系列措施。
2020 年 12 ⽉ 10 ⽇,在之前电池战略⾏动计划的基础上,
欧盟委员会提出了⼀项提案,旨在使欧盟电池监管框架现代
化,以确保电池价值链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具体来看,提
案引⼊可持续性的强制性要求(如碳⾜迹规则、最低回收含量、
性能和耐⽤性标准)、电池营销和投⼊使⽤的安全性和标签,
以及回收管理的要求。提案还规定了经营者在原材料采购⽅
⾯的尽职调查义务。
这项提案即被称为《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
(简称《新
电池法》)。
2022 年 12 ⽉ 9 ⽇,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就该⽂件达成
⼀项临时协议。商定的案⽂⼤幅修改了欧盟委员会最初的提
案,特别是将轻型交通⼯具(如电动⾃⾏⻋和电动滑板⻋)的
电池纳⼊了监管范围,并加强了尽职调查要求。就回收配额

5
⽽⾔,协议也超出了欧盟委员会最初起草的规格。
欧洲议会在其官⽅⽹站上指出,电池问题涉及许多领域,
从交通、⽓候⾏动、能源到废物和资源。电池的开发、⽣产
和使⽤是欧盟向⽓候中和过渡的关键。
在交通电⽓化和电⽹储能电池部署的推动下,到 2030 年,
全球电池需求预计将增⻓ 14 倍,欧盟可能占这⼀需求的 17%。
⽽根据欧洲电池联盟负责⼈托雷·塞克尼斯此前在 2023 年世
界动⼒电池⼤会上预计,2025 年,欧盟在对于动⼒电池的需
求将达到 550GWh,2030 年,欧盟对于动⼒电池的需求是
1000GWh。
在具体的电池矿物原料上,欧洲议会预计到 2030 年,欧
盟对锂的需求将增加 18 倍,对钴的需求将增加 5 倍,到 2050
年,对锂的需求将增加近 60 倍,对钴的需求将增加 15 倍。
“然⽽,电池的制造、使⽤和报废处理引发了许多环境
和社会挑战。随着市场的增⻓,电池的可持续性、环境和能
源⽅⾯的重要性也在增加。”欧洲议会表示。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和全球电池联盟的计算,电池价值链
中温室⽓体排放量最⼤的环节是活性材料和其他组件的制
造,电池的碳⾜迹在很⼤程度上取决于制造过程中使⽤的能
源。
研究表明,在韩国⽣产电动汽⻋所使⽤的三元锂电池,
由于其⽣产过程中以煤炭、核能和天然⽓为主要能源,其全

6
球变暖的潜值⽐使⽤⽔⼒发电制造的电池⾼ 60%。
此外,值得注意还包括此次通过的《新电池法》协议中
对电池回收的强调。据了解,欧洲每年产⽣的废电池超过 190
万吨。根据 Eurobat 的⼀项研究,汽⻋铅酸电池的收集和回
收率最⾼(99%)。然⽽锂离⼦电池在欧洲的回收率很低,这是
因为锂电池回收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且成本很⾼。
具体到⾦属上,⽬前欧盟⼏乎没有回收锂,回收的是更
具经济价值的钴、镍和铜,回收率也不尽如⼈意,只有 12%
的铝、22%的钴、8%的锰和 16%的镍被回收利⽤。欧洲议会
认为,在理想的状态下,未来钴和镍的回收效率估计能够达
到约 95%,铜的回收效率达到约 80%。
欧洲议会表示,尽可能地实现原料闭环,将有助于降低
原材料供应⻛险。
欧洲电池联盟负责⼈托雷·塞克尼斯在此前的国际动⼒
电池⼤会上也表示,欧洲的动⼒电池⾏业经过短短五到六年
时间,已经获得⾮常巨⼤的发展。“如果⼀切条件都具备的
话,我们在 2030 年⽣产能⼒将能够基本满⾜我们的需求。但
是前途仍然是征程漫漫,现在,我们需要建⽴⼀个更可持续、
更具韧性的价值链。”

来源: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062385

7
1.2 联合国呼吁加强塑料污染治理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期发布的⼀份报告指出,如果各国
能够充分利⽤现有技术进⾏深⼊的政策转向和市场转型,到
2040 年全球塑料污染有望减少 80%。报告强调了发展循环经
济所需的⾏动和变⾰⽅向,呼吁各国采取积极举措,加强塑
料污染治理。
塑料污染是全球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联合国公布
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产的塑料超过 4 亿吨,约有上千万
吨塑料垃圾流⼊海洋。今年 3 ⽉,在肯尼亚⾸都内罗毕举⾏
的第五届联合国环境⼤会续会通过《终⽌塑料污染决议(草
案)》,提出建⽴⼀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到 2024 年达成⼀
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的协议,推动全球塑料制品在⽣产、
设计、回收和处理等环节的全⾯治理。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励各国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如进⼀
步推动可持续、可堆肥和可⽣物降解材料使⽤,对回收材料
进⾏财政扶持,对回收⼯⼚提供财政激励等。近年来,越来
越多国家出台了“禁塑令”,加强塑料制品管控。例如,法国
推出《为循环经济反对浪费法》,通过逐步减少使⽤⼀次性
塑料制品、促进替代及可重复使⽤材料的开发、禁⽤⼀次性
塑料包装、推⼴⽆包装销售等,推动国家⽣态转型⽬标的实
现。泰国持续推进《管理塑料垃圾路线图 2018—2030》,强

8
调加强公私合作,推动负责任的消费和⽣产。
本次发布的报告还提出 3 项市场改⾰建议,即“再利⽤”
“再循环”“重新定位和产品多样化”。“再利⽤”包括使⽤可循
环的瓶⼦、实施押⾦退还计划和包装回收计划等,这项举措
有望在 2040 年前减少 30%的塑料污染。“再循环”包括取消化
⽯燃料补贴、设计提⾼可回收性的执⾏准则等,这项举措可
将可回收塑料的占⽐从 21%增加到 50%。如果回收利润增加,
到 2040 年全世界可再减少 20%的塑料污染。“重新定位和产
品多样化”,即通过使⽤纸张或可堆肥材料等替代材料,可
额外减少 17%的塑料污染。
“我们⽣产、使⽤和处理塑料的⽅式正在污染⽣态系统,
给⼈类健康带来⻛险,破坏⽓候稳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执⾏主任英厄·安诺⽣表示,这份报告制定了⼀份路线图,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使⽣态系统、⼈类健康等免受塑料危害。
“如果我们遵循这⼀路线图,就能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
⽅⾯取得重要进步。”

来源: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3-06/21/nw.D1100
00renmrb_20230621_3-15.htm

9
1.3 研究显示全球约九成过量碳排放源⾃美国等发达国家
科学界普遍认为,⼆氧化碳等温室⽓体排放与全球⽓候
变化有着密切关系。⼀项最新国际研究显示,全球约 90%的
过量碳排放源⾃美国等发达国家。研究⼈员指出,这些发达
国家应向低碳排放国家⽀付总计 170 万亿美元的补偿⾦,从
⽽确保应对⽓候变化的相关⽬标可以实现。
这项研究发表在英国《⾃然·可持续发展》杂志,由英
国利兹⼤学等开展。研究⼈员使⽤联合国政府间⽓候变化专
⻔委员会估算的碳预算,也就是为实现《巴黎协定》规定的
控温⽬标允许排放的⼆氧化碳量上限,再根据各国⼈⼝规模
计算出 168 个国家分配到的碳预算“公平份额”,并将这⼀数
据与每个国家⾃ 1960 年以来的历史排放量以及各国到 2050
年的减排情况等因素进⾏对⽐。
结果显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早已⼤幅超额,
并占⽤了其他国家的“公平份额”。⽽且,这些发达国家任何
进⼀步的排放,都会占⽤其他国家的“公平份额”。
碳排放过量的发达国家应补偿低排放国
研究⼈员因此提出⼀项补偿机制,根据发达国家所占⽤
的别国的碳排放“公平份额”总量,以及联合国政府间⽓候变
化专⻔委员会关于碳定价的评估,计算得出低排放国家应该
获得总计 192 万亿美元的“公平份额被占⽤”补偿。美国、英
国、⽇本等发达国家应⽀付补偿⾦的 89%,即 170 万亿美元,

10
其中美国需要⽀付的补偿⾦为 80 万亿美元。
研究⼈员指出,这⼀补偿⾦额仅包括对低排放国家碳排
放公平份额被占⽤的补偿,并不包括发达国家应为其他国家
提供的与减少排放或适应⽓候变化相关的费⽤——这些费
⽤应额外⽀付。早在 2009 年召开的哥本哈根⽓候⼤会上,发
达国家就曾承诺到 2020 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 1000 亿
美元的⽓候资⾦⽀持。然⽽这⼀承诺并未得到兑现。

来源: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063943

1.4 欧洲 2023 智慧能源展举⾏


智慧能源展举⾏““欧中光伏产业合作前景⼴阔
欧中光伏产业合作前景⼴阔””
欧洲 2023 智慧能源展⽇前在德国慕尼⿊举⾏,吸引了来
⾃ 57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2500 家展商参展,其中中国展商超
过 740 家,是仅次于德国的第⼆⼤参展国。此次展会下设光
伏、储能、充电桩技术和智能电⽹四⼤平⾏展,以光伏展规
模最⼤,占据 17 个展厅中的 10 个。
中国是光伏产品⽣产和出⼝⼤国,相关参展企业备受关
注。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东⽅⽇升、
中节能太阳能等纷纷携带最新产品和技术亮相。在⼊选展会
“太阳能创新奖”的 3 家企业中,华为和爱旭太阳能占据两席。
华为研发的⼀款⽤于⼤规模光伏安装的串式逆变器,凭

11
借 330 千瓦的超⾼性能和 98.8%的欧洲效率等级赢得认可。
专家评委会认为,这款智能灵活的逆变器以较低的价格将基
于⼈⼯智能的技术与现代⾼性能电⼦设备相结合。爱旭太阳
能研发的全背接触式组件,容量达到 610 瓦,效率为 23.6%,
显著⾼于市场上的其他产品。专家评委特别指出,该产品在
不使⽤银的情况下对其组件进⾏⾦属化处理,从⽽更加环保。
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所⻓安德烈亚斯·⻉
特表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业⽣产和安装
⽅⾯,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在技术研发⽅⾯,我们研究所
与中国科学家保持着密切合作。”
在全球化⽯能源价格上涨及欧盟⿎励清洁能源政策等
影响下,2022 年欧盟光伏发电快速增⻓。根据欧洲光伏产业
协会发布的报告,2022 年欧盟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 41.4 吉瓦,
较 2021 年同⽐增⻓ 47%;预计 2023 年欧盟光伏新增装机容
量有望再增⻓ 60%,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在 2026 年之前有望翻
番,达到预期的 484 吉瓦。
近年来,中国对欧洲出⼝光伏组件持续增⻓。今年⼀季
度,中国对欧光伏产品出⼝总额同⽐增⻓超过 20%。此次展
会期间,多家中企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例如,
隆基绿能与奥地利光伏企业签署供应框架协议,3 年内为欧
洲及其他地区的多个项⽬供应⾄少 1.5 吉瓦的隆基组件。正
泰新能与德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将寻求建⽴零碳⼯⼚

12
的⾏业标准和进⾏碳中和的创新实践。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政策主管德⾥斯·阿克对记者表示:
“中国对欧光伏组件出⼝⼀直保持良好态势,欧洲国家⺠众
从中受益。欧中光伏产业合作前景⼴阔。”。

来源: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3-06/20/nw.D1100
00renmrb_20230620_2-17.htm

1.5 基于加快能源转型、应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考量
—— 欧盟加快推进绿⾊产业发展
——欧盟加快推进绿⾊产业发展
基于加快能源转型、应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考量,
欧盟正加紧推出⾃身绿⾊产业政策。今年以来,欧盟持续出
台政策措施,提升绿⾊产业在宏观产业战略中的位置,并在
海上⻛电、太阳能、可持续交通等绿⾊产业领域完善政策规
划,加⼤和⿎励资⾦投⼊,加快推进相关各领域发展,以便
在全球产业转型浪潮中谋求竞争优势。
法国率先推出绿⾊产业法案
今年 2 ⽉ 1 ⽇,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提⾼欧洲净零产业竞
争⼒和加速⽓候中和转型的“绿⾊协议产业计划”,计划放宽
国家援助发放限制,⿎励绿⾊投融资。3 ⽉,欧盟委员会⼜
公布了该计划下的两份⽴法草案即《净零⼯业法案》和《关

13
键原材料法案》。前者旨在简化监管框架,完善绿⾊技术⽣
产的投资环境,以达到⾄ 2030 年欧盟在战略性净零技术上的
产能接近或达到年需求的⾄少 40%⽬标。
《关键原材料法案》
提出⾄ 2030 年,确保⾄少 10%的战略性原材料在欧洲本⼟得
到开采,40%在本⼟得到加⼯。
近⽇,法国政府率先发布《绿⾊产业法案》草案,旨在
⽀持绿⾊科技产业,扭转半个世纪以来的去⼯业化趋势。法
国经济和财政部部⻓勒梅尔表示:“我们有着坚定的意愿和
⽬标重振⼯业,令法国成为欧洲的减碳⼤国。”
为推动绿⾊产业发展,法国政府共提出 15 项措施,包括
提供专项⼯业⽤地、简化审批程序、培养产业⼯⼈等。为⿎
励环保产业在法国建⼚,政府提出要简化审批⼿续,将程序
⽤时缩减⼀半,不超过 9 个⽉;在⼯业⽤地稀缺的情况下,
将投⼊ 10 亿欧元净化荒地,⽤于为新项⽬提供 50 块“准备就
绪”的⽤地;对于超级⼯⼚等“重⼤国家利益项⽬”,政府要
求⼀揽⼦推进相关程序,同时实施“绿⾊产业税收抵免”政策,
对电池、⻛能、热泵和太阳能制造商提供相当于投资额 20%
—45%的税收抵免。
法国政府希望到 2030 年前为本国吸引 230 亿欧元的绿⾊
投资项⽬,创造 4 万个直接就业岗位,使其成为欧盟近来放
松国家补贴政策后第⼀个⾏动的国家。
为发展绿⾊产业培育⼟壤

14
⽇前举⾏的以“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投资”为主题的第
六届“选择法国”国际商务峰会共达成 28 个投资项⽬意向,其
中超过⼀半项⽬符合绿⾊再⼯业化⽬标,包括在法国北部建
设两个⼤型电池⽣产⼚,在摩泽尔建⽴太阳能电池板⼯⼚等。
欧盟委员会《净零⼯业法案》将太阳能光伏与太阳能光
热技术、陆上和海上⻛能技术、电池技术、热泵与地热能技
术、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等 8 项技术列为“战略性净零技术”。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我们需要发展清洁技术的
⼯业基础,在欧洲创造就业机会,并确保获得我们迫切需要
的清洁解决⽅案。”
指导⽴法草案的欧盟内部市场专员布雷东认为:“如果
没有安全和可持续的原材料供应,没有为欧洲整个清洁技术
价值链打造坚实的制造基地,‘欧洲绿⾊协议’就⽆从谈起。”
欧盟委员会指出,欧洲拥有成为未来净零技术市场领头⽺的
要素,包括⽴法所设⽴的⻓期⽬标,拥有⾼素质劳动⼒和⼀
流的基础设施等。
近年来,欧盟国家的政策⽀持为绿⾊产业发展培育了良
好⼟壤。⻄班⽛政府 2019 年通过了《国家综合能源与⽓候计
划(2021—2030)》,明确提出到 2030 年国内可再⽣能源电
⼒占⽐达到 74%;德国 2020 年 6 ⽉推出《国家氢能战略》,
计划投资 90 亿欧元促进氢的⽣产和使⽤,并将绿氢确定为低
碳⼯业原料;丹⻨ 2020 年 12 ⽉初公布了国家投资绿⾊研究、

15
技术和创新的⾸项战略,旨在减少温室⽓体排放,加速开发
绿⾊解决新⽅案和技术,推动增加绿⾊⼯作岗位;挪威 2022
年 6 ⽉发布了促进绿⾊⼯业发展路线图,提出在全国推动绿
⾊⼯业发展的 100 项举措,确定了海上⻛电、氢能、电池⼯
业、⼆氧化碳处理等⼏⼤重点领域。绿⾊产业项⽬将以私⼈
投资为主,政府提供担保、贷款和⼊股等多项⽀持。
相关统计显示,从 2020 年到 2021 年,欧盟净零⽣态系
统的价值翻了⼀番,达到 1000 亿欧元。2022 年,欧盟绿⾊产
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光发电创下占总发电量 22%的
历史新⾼,低碳能源转型技术的投资额达 1800 亿美元。德国、
⽐利时、丹⻨、荷兰四国发起共同推进北海地区海上⻛电发
展的倡议,预计到 2050 年在北海建设 150 吉瓦⻛电产能。
助⼒应对美国补贴计划挑战
欧洲加速推出绿⾊产业政策和⽴法的⼀个重要背景,是
美国于 2022 年 8 ⽉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并于今年正式⽣
效。根据该法案,美国未来 10 年将在⽓候和清洁能源领域投
资约 3700 亿美元,但其中多项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仅⾯向美
国本⼟企业或在美运营的企业。
法国总统⻢克⻰曾表示,《通胀削减法案》中的产业补
贴政策对欧洲企业具有“超级进攻性”,是以损害欧洲利益的
⽅式解决美国的问题。法国《费加罗报》指出,欧洲能源危
机的后续影响正在显现,欧洲的天然⽓和电⼒成本明显⾼于

16
美国市场,并且在《通胀削减法案》实施后,这种竞争⼒差
距可能进⼀步拉⼤。事实上,美国颁布《通胀削减法案》以
来,已有不少欧洲企业涌向美国兴建⼯⼚。
咨询公司德勤分析指出,美国低碳产业补贴计划对欧盟
来说是⼀个新的挑战。欧盟通过实施“绿⾊协议产业计划”有
助于应对相关挑战,特别是减少对关键商品和原材料进⼝的
依赖。“绿⾊协议产业计划”是⼀项⾼度复杂的政策⼿段,强
调简化监管和加强绿⾊价值链融资,其主要⽬标是在欧盟发
展绿⾊价值链,但太多的条件、合规要求和报告规则可能令
这⼀政策⼯具难以付诸实施。
不少分析认为,欧盟推动“绿⾊协议产业计划”还⾯临诸
多掣肘。⾸先,欧盟保障补贴资⾦仍然⾯临较⼤不确定性。
欧盟委员会⼀名官员估计,欧盟各国已经为资助清洁技术提
供了 2500 亿—2800 亿欧元,占相关国家国内⽣产总值的 2%
—3%,进⼀步追加投⼊压⼒较⼤。其次,欧盟各成员国在补
贴政策⽅向上仍未实现⼀致。⼀些成员国担⼼补贴计划可能
会导致“内部市场分裂、有害的补贴竞赛并削弱区域发展”。

来源: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3-06/09/nw.D1100
00renmrb_20230609_2-16.htm

17
1.6 法国提出《绿⾊产业法案》,绿⾊再⼯业化进程提速
法国政府近⽇提出了《绿⾊产业法案》,其中的税收抵
免措施被视作对美国产业补贴政策的回应。种种迹象显示,
⾯对⽇益激烈的全球竞争,法国绿⾊再⼯业化进程再次提速。
法国北部敦刻尔克⽼⼯业区在建的“欧洲电池⾕”堪称
法国绿⾊再⼯业化的样板⼯程。法德集团 ACC 第⼀条电池
⽣产线将于近期完⼯,⾸批电池有望年底出货。法国本⼟初
创企业 Verkor 在建的电池⼚计划 2025 年投产。中国远景动
⼒和雷诺 2021 年 6 ⽉宣布建⼚。拥有固态电池领先技术、来
⾃中国台湾的辉能科技近⽇⼜宣布投资 52 亿欧元建⼚。
依托“电池⾕”,法国有志创建完整的电动⻋产业⽣态系
统。中国厦⻔钨业与法国欧安诺也宣布在敦刻尔克合资建电
池材料⼚,预期投资额 15 亿欧元。法国政府 5 ⽉上旬还启动
⼀项专⻔针对关键矿产和⾦属的投资基⾦,公共财政在“法
国 2030”框架下出资 5 亿欧元,计划两年内募集私营投资 15
亿欧元,⽤于⽀持法国和欧洲企业投资关键矿产和⾦属价值
链项⽬(提取、加⼯、回收)的少数股权。
从 2020 年的千亿欧元“法国复兴”计划,到 2021 年发布、
投资⽬标增⾄ 540 亿欧元的“法国 2030”投资计划,法国已连
年发⼒发展新兴⼯业。
法国政府计划 7 ⽉提交议会审议的《绿⾊产业法案》将
重点推动绿氢、电池、⻛能、热泵和太阳能等 5 ⼤绿⾊科技

18
产业发展。法案的旗舰措施,即“绿⾊产业税务抵免”将给电
池、⻛能、热泵、光伏 4 个产业的投资提供相当于总投资额
20%⾄ 45%的税务抵免。绿氢产业也另外享有特殊的优惠政
策。
法国媒体指出,法国税收抵免的优势是从项⽬⼀开始就
提供资⾦,⽽不是像美国那样只在⽣产开始时提供资⾦。法
国政府希望⽤每年 5 亿欧元财政成本到 2030 年为法国吸引
230 亿欧元投资。
法国政府还将投⼊ 10 亿欧元为绿⾊项⽬提供⼯业⽤地;
简化并加快建⼚审批程序,并投⼊ 7 亿欧元培养未来⼯业所
需⼈才。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政府正在修改电动⻋购买补贴标准,
拟通过“更好地考虑汽⻋⽣产的碳⾜迹”⽀持在欧洲⽣产的
电池和⻋辆。新的补贴标准将考虑⽤于⽣产汽⻋和电池的能
源类型,以此⿎励电动⻋产业链上的企业将⽣产地点设在能
源结构更加绿⾊的地点。法国相关部⻔已开发出⼀个评估⻋
辆碳⾜迹的模型。新标准将在未来⼏周细化,将于明年启⽤。
与此同时,法国继续加强外国投资审查。今年 1 ⽉,法
国政府收紧规定,将须经政府审查的外资持股⽐例⻔槛由
25%降⾄ 10%。法国经济部⽇前报告,2022 年,法国政府调
查了 325 起外国投资事先审查申请,131 项外国投资在审查机
制下获得批准,其中 53%附带条件。

19
由此可⻅,为了在绿⾊产业播种之际为本⼟幼苗抢时间,
为未来竞争打伏笔,法国既要优选外资合作,⼜要保护本⼟
制造商的市场份额,还要保护关键领域。法国媒体因此指出,
从电动⻋⾏业的追赶就可以看出,法国再⼯业化不是⼀场短
期赛跑,⽽是⼀场“三重⻢拉松”。

来源:
http://www.jjckb.cn/2023-06/05/c_1310724603.htm

1.7 葡萄⽛推动发展绿⾊能源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季度,葡萄⽛全国 72%的电⼒
来⾃可再⽣能源,两年前这⼀⽐例为 58%。欧盟的统计数据
显示,葡萄⽛在欧盟国家清洁能源使⽤率榜单上位列第四。
近年来,葡萄⽛政府加快能源转型步伐,发展以可再⽣
能源为基础的绿⾊能源成为其优先事项。葡萄⽛ 2020 年通过
了《2030 年国家能源和⽓候计划》,2021 年提前两年实现关
闭⽕电⼚的⽬标,并计划提前 4 年在 2026 年实现可再⽣能源
占全国所⽤电⼒ 80%的⽬标。越来越多清洁能源项⽬在该国
落成,今年 3 ⽉底新建成的佩塞格罗光伏电站是其中之⼀。
该光伏电站位于距⾸都⾥斯本⻋程约 40 分钟的新⽪尼亚尔
镇,这⾥约 12 万块太阳能电池板整⻬排列,可为 2.6 万户居
⺠供应⽣活⽤电。

20
葡萄⽛政府出台⼀系列举措,积极促进各⼤能源公司投
资绿⾊能源。今年 1 ⽉,葡政府批准伊⽐德罗拉公司建造⼀
个 1.24 千兆瓦的光伏项⽬,这也是欧洲规模最⼤的光伏项⽬
之⼀。葡萄⽛电⼒集团计划到 2025 年在能源转型⽅⾯投资
240 亿欧元,其中 80%⽤于投资⻛能、太阳能、绿⾊氢能和
能源存储等可再⽣能源和技术,并使其太阳能和⻛能产能翻
⼀番。这项计划将使该公司在 2030 年实现碳中和及 100%可
再⽣能源⽬标。据估计,葡萄⽛如能按计划落实能源领域的
相关项⽬和意向,将有望吸引超过 600 亿欧元的投资,相当
于葡萄⽛每年国内⽣产总值的 1/4。
⽬前,葡萄⽛可再⽣能源发电 45%来⾃⽔⼒发电,35%
来⾃⻛⼒发电,太阳能占⽐仅为 6%。为推动可再⽣能源市
场更加多样化,葡萄⽛加⼤⼒度促进太阳能⾏业发展,预计
今年将提⾼太阳能产能 2.5 千兆瓦,并在 2030 年将太阳能发
电产能提⾼⾄ 8 千兆瓦以上。
葡萄⽛还积极寻求扩⼤可再⽣能源国际合作。葡萄⽛光
伏产业业内⼈⼠普遍看好与中国企业在太阳能发电领域的
合作前景。葡萄⽛可再⽣能源协会⾸席执⾏官佩德罗·阿⻢
拉尔·乔治表示,⽬前中国制造的光伏板占葡萄⽛约 85%的
市场份额,均获得最⾼质量认证,得到包括电⼒公司、融资
机构等的认可,“期待中国企业在葡萄⽛及欧洲光伏产业进
⾏更多投资建设”。

21
来源: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3-06/08/nw.D1100
00renmrb_20230608_6-17.htm

1.8 古特雷斯:城市是实现可持续未来的“关键战场
古特雷斯:城市是实现可持续未来的“ 关键战场”

联合国秘书⻓今天在向联合国⼈居⼤会发表的视频讲
话中说,城市是实现可持续未来的“关键战场”,同时在促进
多边主义为所有⼈服务⽅⾯⽐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会由肯尼亚政府与联合国⼈类住区规划署
(UN-Habitat)合作主办,在肯尼亚⾸都内罗毕召开。
⼈居署表示,80 多位部⻓、副部⻓,以及来⾃世界各地
的 5000 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秘书⻓古特雷斯在致辞中指出,城市处于《实现可持续
发展⽬标》(SDG)、《新城市议程》和《巴黎协定》的第
⼀线。
到 2050 年,城市⼈⼝将超过 20 亿
“城市是关键战场。城市产⽣了全球 70%的排放量,容
纳了⼀半的⼈⼝。到 2050 年,将有超过 20 亿⼈以城市为家。

秘书⻓的⾏动蓝图《我们的共同议程》呼吁重振更具包
容性的多边主义,认识城市和其他地⽅当局在应对未来挑战
⽅⾯发挥的关键作⽤。

22
他说:“这种多边主义对于帮助城市发挥其作⽤⾄关重
要。⼀定要确保资⾦、信息和⽀持到位,使城市变得具有韧
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他补充说,尽管城市⼀直在催⽣引领⼈类发展的思想和
创新,但是“在⼀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中”,城市⽐以往任何时
候都更加重要。
“不平等现象不断增加,全球⽓温持续上升,产⽣了灾
难性的影响。债务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紧张到了极限。距离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最后期限还有⼀半的时间,我
们正在把世界上⼀半以上的⼈⼝抛在后⾯。”
古特雷斯指出,估计有 6.7 亿⼈仍然⽣活在极端贫困中;
超过 10 亿⼈,由于缺乏应有的服务,继续忍受着贫⺠窟的⽣
活。
趋势可以被扭转
他说:“仍有时间来扭转这些趋势。多边主义必须⽀持
城市在⽓候变化、适⾜住房和可持续发展⽬标⽅⾯采取⾏
动。”
他总结道,“我相信,本届联合国⼈居⼤会和部⻓级宣
⾔将推动这些⽬标。我们可以共同实现所需要的可持续的城
市未来,为所有⼈建设⼀个和平、繁荣和健康的世界。”
⼤会主席克勒希(Csaba Kőrösi)在视频讲话中概述了城
市能够变得更加可持续的关键⽅法。

23
⾸先,他指出了汇总全⾯数据和统计资料的重要性。其
次,政府必须在⽓候变化、健康、⻝品安全和⽔供应的背景
下全⾯评估城市的发展。
他说,“但是,从⼀切照旧的规划和运作,到以真正的
可持续性转型为⽬标,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思维⽅式的转变。
这意味着要加强科学与政策的衔接,推进基于证据的解决⽅
案,从整体上实现我们的⽬标。”
肯尼亚总统鲁托(William Ruto)与联合国⼈居署执⾏主
任谢⾥夫(Maimunah Mohd Sharif)⼀起正式宣布了⼤会的
开幕。
将合作置于优先地位
谢⾥夫告诉代表们,会员国需要“优先考虑国家和地⽅
合作,作为公正过渡的基础。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权和《联
合国宪章》,这是可持续城市化的基础。”
她⽤“巨⼤”⼀词描述了全⼈类⾯临的挑战。
“我们能够在当地实现积极和变⾰性影响的唯⼀途径,
不是单独⾏动,⽽是积极参与多边⾏动。”
肯尼亚第⼀夫⼈瑞秋·鲁托(Rachel Ruto)将于明天(6
⽉ 6 ⽇)主持⾸届第⼀夫⼈圆桌会议,讨论妇⼥及其在城市
场所营造中的作⽤。
为期五天的活动包括国家元⾸的⾼级别对话、专题辩论,
以及针对普及适⾜住房、城市⽓候⾏动、城市危机恢复、可

24
持续发展⽬标的本地化、繁荣和地⽅财政的对话。

来源: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3/06/1118547

1.9 古特雷斯呼吁逐步淘汰化⽯燃料,避免⽓候“灾难
古特雷斯呼吁逐步淘汰化⽯燃料,避免⽓候“ 灾难”

联合国秘书⻓古特雷斯今天在纽约发出警告,各国必须
逐步淘汰煤炭和其他化⽯燃料,避免⽓候“灾难”的发⽣。
当天,在联合国总部与来⾃世界各地的⺠间社会⽓候领
导者会⾯后,古特雷斯对记者说:“我们正眼睁睁地向灾难
⻜奔,该清醒起来加强⾏动了。”
灾难“迫在眉睫”
古特雷斯说,只有在 2030 年前将碳排放减少 45%,我们
才有可能将全球⽓温上升限制在 1.5 摄⽒度。
然⽽,⽬前的政策将导致⽓温到本世纪末上升 2.8 摄⽒
度,这意味着“灾难即将降临”。
他呼吁⽴即采取全球⾏动,实现净零排放,这“必须从
化⽯燃料⾏业开始,因为这是⽓候危机的污染核⼼”。
放弃使⽤煤炭
古特雷斯说,各国必须逐步淘汰化⽯燃料,“让⽯油、
煤炭和天然⽓留在属于它们的地⽅”,并⼤规模促进对可再
⽣能源的投资。

25
古特雷斯此前曾提议建⽴⼀个“⽓候团结公约”,富国将
根据公约⽀持新兴经济体减少碳排放。
另⼀项关于加速议程的提案呼吁各国政府在 2040 年之
前采取各种措施逐步淘汰煤炭,包括终⽌公共部⻔和私营部
⻔的国际煤炭融资,以及将补贴从化⽯燃料转向可再⽣能源。
“特殊的责任”
古特雷斯说,“化⽯燃料⾏业及其促进者有特殊的责任。
去年煤炭⾏业的获利创下‘4 万亿美元’的历史新⾼。然⽽在⽯
油和天然⽓钻探上每花费⼀美元,只有 4 美分⽤于清洁能源
和碳捕获。”
他说:“为换取眼前利益⽽出卖未来毫⽆道德可⾔。”
引领能源转型
古特雷斯强调,化⽯燃料⾏业应利⽤其⼤量资源“推动
⽽不是阻碍”全球向可再⽣能源的转型。
他说,该⾏业⽬前“甚⾄连⾃⼰设定的⾮常低的运营减
排⽬标都没有达到。”
他呼吁化⽯燃料公司提出可靠、全⾯和详细的新转型计
划,在⽣产到提炼、分配和使⽤等各个环节,减少“价值链
上下游”的排放,同时还必须制定向清洁能源过渡的明确近
期⽬标。
不要“扼杀”进步
古特雷斯说:“化⽯燃料公司也必须停⽌利⽤法律和影

26
响⼒扼杀进步,特别是最近试图通过援引反垄断法来颠覆净
零联盟的情况。”
他补充说,“政府在澄清事实⽅⾯起着关键作⽤。政府
必须明确保证集体⽓候⾏动不但不违反反垄断法,⽽且维护
了公众的信任。”
古特雷斯还呼吁⾦融机构制定详细的计划实现全球能
源转型。计划应包括从其投资组合中逐步剥离化⽯燃料资产,
以确保与净零⽬标相⼀致。所有游说和政策参与都应该被公
开。
他说:“各地的⾦融机构必须停⽌对所有煤炭⾏业贷款、
承销和投资,包括新建煤炭基础设施、发电⼚和采矿场。”
“⾦融机构必须承诺停⽌对勘探新油⽓⽥和扩⼤油⽓储
备的融资和投资,转⽽投资发展中国家公正的能源过渡。”

来源: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3/06/1118877

1.10 世界⽓象组织
世界⽓象组织::⽓候⻛险与预警系统倡议在 2022 年新
年新增增
1.1 亿多受益者
世界⽓象组织今天发布年度报告指出,得益于⽓候⻛险
与预警系统倡议(CREWS)2022 年在全球多地建⽴的早期
警报系统,估计有 1.11 亿⼈在与⽓候相关的灾害中获得更好

27
的保护。
90%的极端事件是由⽓候灾害造成,⽽⽓候变化已直接
导致⽓候灾害更为频发。⾯对这种状况,早期警报系统已被
证明是⼀种⾏之有效的保护⽣命和⽣计的⽅法。
联合国秘书⻓古特雷斯去年发起的全⺠预警倡议
(EW4ALL)旨在让早期警报系统到 2027 年覆盖全世界,⽽
⽓候⻛险与预警系统倡议就是助⼒实现该⽬标的⼀⼤关键
所在。
资助最脆弱国家
该倡议依据明确的执⾏程序,为最不发达国家和⼩岛屿
发展中国家提供资⾦,以建⽴能够提供⻛险知情信息的早期
警报系统。在接下来⼏年,这些⽬标国家当中还会有 2.82 亿
⼈获得更好的天⽓和⽓候服务。
⽓象组织秘书⻓塔拉斯指出,⽓候⻛险与预警系统倡议
采⽤⼀种以⼈为本的⽅法,突出了社区参与的重要性,并有
助于变⾰与提升⽓象服务和预警服务、⼈类应对能⼒,以及
完成⾏动“最后⼀公⾥”。
聚焦⾮洲
⽬前,该倡议资助的⼤部分项⽬都在⾮洲实施。2022 年,
有六个国家获得了沙尘预报,这让 9000 万⼈⾯临的⻛险得以
缓释;通过改进移动⼿机技术和警报实践,中部与⻄部⾮洲
的 15 个国家现在可以更好地获取标准化的早期预警信息。此

28
外,还有许多⾮洲的国家机构和社区受益于⽓候⻛险与预警
系统倡议的投资。
不平等和冲突同样也加剧了⻛险。 在该倡议⽀持的对
象当中,有 23 个国家受到冲突或脆弱性的影响,海地就是其
中之⼀。同时,海地也成为全球⾸批由全⺠预警倡议确定的
30 个受援国之⼀。另⼀个受援国尼⽇尔在应对⼭洪暴发⽅⾯
获得指导援助,覆盖到 1200 万⼈。
太平洋地区受关注
由于受到世界上最极端的⽓候相关事件的影响,⼤平洋
地区同样是全⺠预警倡议重点关注的区域。去年,该地区⼜
有⼀百多万⼈获得保护。
在预计更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卷⼟重来之际,在巴布亚
新⼏内亚,现在已有 950 万⼈得到了⼲旱咨询服务。
信托基⾦需更多注资
这些依据各国情况制定的项⽬由⽓候⻛险与预警系统
倡议信托基⾦出资。⾃ 2015 年成⽴以来,该基⾦已获得超过
1.05 亿美元注资。
⾃ 2021 年以来,信托基⾦的注资额增加了 36%。但为了
继续⽀持其运转,到 2025 年信托基⾦还有 1.55 亿美元的额外
资⾦需求。

来源:

29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3/06/1118852

1.11 欧盟⽓候监测机构:
欧盟⽓候监测机构:6 ⽉初全球平均⽓温创新⾼
欧盟⽓候监测机构哥⽩尼⽓候变化服务局 15 ⽇表示,6
⽉初的全球平均⽓温为有记录以来同期最⾼,打破了此前的
⽓象纪录。
哥⽩尼⽓候变化服务局副局⻓萨曼莎·伯吉斯说:“世界
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 6 ⽉初,今年 5 ⽉也只⽐历年
最热的 5 ⽉低不到 0.1 摄⽒度。”
哥⽩尼⽓候变化服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 6 ⽉初的全球
⽓温打破了该机构⽓象数据中的同期纪录。与⼯业化前⽔平
相⽐,6 ⽉ 7 ⽇⾄ 11 ⽇期间,全球⽇平均⽓温⾼出 1.5 摄⽒
度或以上,其中 6 ⽉ 9 ⽇的⽓温⾼出 1.69 摄⽒度。
关于⽓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提出的⽬标是把全球平均
⽓温较⼯业化前⽔平升⾼幅度控制在 2 摄⽒度内,并为把升
温控制在 1.5 摄⽒度之内⽽努⼒。法新社相关报道说,虽然
哥⽩尼⽓候变化服务局的数据显示这是⾸次 6 ⽉初的平均⽓
温突破 1.5 摄⽒度⽬标,但近年来的冬季和春季平均⽓温已
多次超过这⼀⽬标。

来源: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3-06/19/nw.D1100

30
00renmrb_20230619_6-15.htm

31
三、宏观政策
三、宏观政策
2.1 国务院 2023 年⽴法⼯作计划公布
6 ⽉ 7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务院 2023 年
度⽴法⼯作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在推动绿⾊发展、促进
⼈与⾃然和谐共⽣⽅⾯,提请全国⼈⼤常委会审议矿产资源
法修订草案、能源法草案。制定⽣态保护补偿条例、节约⽤
⽔条例。预备提请全国⼈⼤常委会审议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修正草案、国家公园法草案。预备制定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
⾏条例,预备修订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

来源:
https://app.www.gov.cn/govdata/gov/202306/06/503840/artic
le.html

2.2 国务院办公厅 印发《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进⼀步构建⾼质量充电基础设施
关于进⼀步构建⾼质量充电基础设施
体系的指导意⻅
体系的指导意⻅》》
6 ⽉ 19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步构建⾼质量
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件提出:充分发挥新能
源汽⻋在电化学储能体系中的重要作⽤,加强电动汽⻋与电
⽹能量互动,提⾼电⽹调峰调频、安全应急等响应能⼒,推
动⻋联⽹、⻋⽹互动、源⽹荷储⼀体化、光储充换⼀体站等
试点示范。

32
来源: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6/content_688
7168.htm

2.3 ⼯信部下达 2023 年度国家⼯业节能监察任务


⼯业和信息化部 6 ⽉ 28 ⽇印发通知,明确 2023 年度国
家⼯业节能监察任务。专项节能监察任务统筹考虑⾏业特点、
企业规模、所在地区和监察内容,确定国家⼯业节能监察任
务企业 4391 家。其中,钢铁、⽯化化⼯、建材、有⾊⾦属等
重点⾏业能效专项监察 1891 家,数据中⼼等重点领域能效专
项监察 242 家,绿⾊⼯⼚和国家绿⾊数据中⼼能效专项监察
2125 家,2022 年违规企业整改落实情况专项监察 133 家。同
时,对各地⼯业和信息化主管部⻔提出强化责任落实、加强
队伍建设、确保⼯作进度等三项⼯作要求。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7lA_Ds2uIgaOfQtsdFKrVg

2.4 ⼯信部等五部⻔联合启动 2023 年新能源汽⻋下乡活动


6 ⽉ 16 ⽇,⼯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委、农业农
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五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 2023

33
年新能源汽⻋下乡活动的通知》,启动 2023 年新能源汽⻋下
乡活动。活动以“绿⾊、低碳、智能、安全——为汽⻋消费
充‘电’,为乡村振兴添‘绿’”为主题,组织各新能源汽⻋⽣产
企业、销售企业积极参与,推荐适宜农村市场的先进⻋型,
制定促销政策,建⽴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各充电设施建设运
营企业配合完善充电设施布局,推出充电优惠政策。

来源: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6/content_688
6788.htm

2.5 2023 年国家⿎励发展重⼤环保技术装备征集⼯作启动


⼯业和信息化部、⽣态环境部 6 ⽉ 6 ⽇联合印发《关于
征集 2023 年国家⿎励发展的重⼤环保技术装备的通知》,组
织开展 2023 年国家⿎励发展的重⼤环保技术装备征集⼯作。
将聚焦持续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国家⽣态环境保护
主要指标要求,强化创新驱动,突破环保装备关键核⼼技术
⼯艺以及配套零部件、材料、药剂等领域的技术瓶颈,加强
先进适⽤环保装备在冶⾦、化⼯、建材、轻⼯、纺织、电镀
等重点领域的推⼴应⽤,不断提升环保装备标准化、成套化、
⾃动化、绿⾊化⽔平。推荐范围包括⼤⽓污染防治、⽔污染
防治、⼟壤污染修复、固体废物处理、噪声与振动控制、环

34
境监测专⽤仪器仪表、环境污染防治专⽤材料和药剂、环境
污染应急处理、环境污染防治设备专⽤零部件、减污降碳协
同处置 10 个重点领域。

来源:
https://wap.miit.gov.cn/jgsj/jns/wjfb/art/2023/art_15bde0e8f
dc44b87bd7825394707cec1.html

2.6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计量数据管理和应⽤的指
导意⻅
为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加强
计量体系和能⼒建设,深化计量数据归集挖掘和管理应⽤,
充分发挥计量数据服务⾼质量发展的重要作⽤,市场监管总
局办公厅于 6 ⽉ 13 ⽇印发《关于加强计量数据管理和应⽤的
指导意⻅》。提出到 2035 年,计量数据归集共享规模显著提
升,计量数据与产业链供应链结合更加紧密,计量数据潜能
进⼀步释放。在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30 家国家计
量数据建设应⽤基地、挖掘和推⼴ 100 个计量数据应⽤优秀
案例、探索建⽴国家标准参考数据库,计量数据⽀撑⾼质量
发展的作⽤得到进⼀步发挥。

来源:

35
https://www.samr.gov.cn/zw/zfxxgk/fdzdgknr/jls/art/2023/a
rt_7d96844425d949a596aa357c07f59354.html

2.7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绿⾊产品评价标准清单及认证⽬
录(第四批)的公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统⼀的绿⾊产品标
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国办发〔2016〕86 号)中关
于“统⼀发布绿⾊产品标识、标准清单和认证⽬录,依据标
准清单中的标准组织开展绿⾊产品认证”的要求,市场监管
总局组织提出了第四批绿⾊产品评价标准清单及认证⽬录
包括 GB/T 42065-2022《绿⾊产品评价 厨卫五⾦产品》、GB/T
42169-2022《绿⾊产品评价 家⽤燃⽓⽤具》两项绿⾊产品评
价标准,并于 6 ⽉ 20 ⽇予以公告。

来源:

https://www.samr.gov.cn/zw/zfxxgk/fdzdgknr/bzjss/art/202
3/art_22bd587ede314588bd4ad5e15539b172.html

2.8 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新型电⼒系统发展蓝⽪书》
6 ⽉ 2 ⽇,由国家能源局主办,电⼒规划设计总院、中
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新型电⼒系统发展蓝⽪书》
(以下简称《蓝⽪书》)发布仪式在京举⾏。《蓝⽪书》全⾯

36
阐述新型电⼒系统的发展理念、内涵特征,制定“三步⾛”发
展路径,并提出构建新型电⼒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
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余兵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能
源局监管总监⻩学农发布《蓝⽪书》。《蓝⽪书》明确,新
型电⼒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经济
社会⾼质量发展的电⼒需求为⾸要⽬标,以⾼⽐例新能源供
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
动为有⼒⽀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为枢纽平台,以技
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系统,是新
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双碳”⽬标的关键载体。
新型电⼒系统具备安全⾼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
合四⼤重要特征,其中安全⾼效是基本前提,清洁低碳是核
⼼⽬标,柔性灵活是重要⽀撑,智慧融合是基础保障,共同
构建起新型电⼒系统的“四位⼀体”框架体系。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wlW23GPyPAZ7l0aXoGvk8g

2.9 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
6 ⽉ 13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
管理办法》指出,为统筹推进⻛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
作,⿎励技术进步,提⾼⻛电场资源利⽤效率和发电⽔平,

37
推进⻛电产业⾼质量发展,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根据《中
华⼈⺠共和国可再⽣能源法》《政府核准的投资项⽬⽬录
(2016 年本)》《电⼒业务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和《电⼒
业务许可证注销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励并⽹运⾏超
过 15 年或单台机组容量⼩于 1.5 兆瓦的⻛电场开展改造升级,
并⽹运⾏达到设计使⽤年限的⻛电场应当退役,经安全运⾏
评估,符合安全运⾏条件可以继续运营。
来源:
http://zfxxgk.nea.gov.cn/2023-06/05/c_1310726993.htm

2.10 ⽣态环境部等五部⻔联合发布《公⺠⽣态环境⾏为规范
⼗条》
6 ⽉ 5 ⽇,⽣态环境部、中央精神⽂明建设办公室、教
育部、共⻘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五部⻔联合发布新修订的《公
⺠⽣态环境⾏为规范⼗条》。为引领公⺠践⾏⽣态环境保护
义务和责任,做⽣态⽂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者,
携⼿共建⼈与⾃然和谐共⽣的现代化,新修订的《公⺠⽣态
环境⾏为规范⼗条》包括关爱⽣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践
⾏绿⾊消费、选择低碳出⾏、分类投放垃圾、减少污染产⽣、
呵护⾃然⽣态、参加环保实践、参与环境监督、共建美丽中
国等⼗条内容。

38
来源: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1/202306/t20
230605_1032476.html

2.11 ⽣态环境部办公厅、⼯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中
⽣态环境部办公厅、
国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推荐名录》
为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加
快推动含氢氯氟烃物质的淘汰,按照《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
条例》有关规定,⽣态环境部、⼯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制定了
《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推荐名录》。于 6 ⽉ 12 予印发。
制定《名录》是推进 ODS 淘汰进程、实现国家履约⽬标的
重要保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相关⾏业⾼质量发展的
具体措施,展现了中国认真履⾏国际环境公约的负责任态度。
来源: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06/t20
230614_1033678.html

2.12 ⽣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促进⼟壤污染绿⾊
低碳⻛险管控和修复的指导意⻅(征求意⻅稿)》意⻅的通

为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关于“统筹产业结构调整、
污染治理、⽣态保护、应对⽓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

39
扩绿、增⻓,推进⽣态优先、节约集约、绿⾊低碳发展”要
求的具体⾏动,也是当前⼟壤修复领域绿⾊化低碳化转型发
展的迫切需要,加快⼟壤污染⻛险管控和修复领域绿⾊化低
碳化发展,按照《中华⼈⺠共和国⼟壤污染防治法》《“⼗
四五”⽣态环境保护规划》《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案》
要求,⽣态环境部于 6 ⽉ 26 ⽇组织起草了《关于促进⼟壤污
染绿⾊低碳⻛险管控和修复的指导意⻅(征求意⻅稿)》。
来源: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06/t20
230626_1034561.html

2.13 ⾃然资源部发布新修订《⼯业项⽬建设⽤地控制指标》
为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实施全⾯节约战略,推进
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的部署,提升⼯业⽤地单位⾯积利
⽤效率和产出⽔平,⾃然资源部对《国⼟资源部关于发布和
实施<⼯业项⽬建设⽤地控制指标>的通知》
(国⼟资发〔2008〕
24 号)进⾏了修订于 6 ⽉ 25 ⽇发布。
此次新修订的《控制指标》,是在实施了 15 年的原《控
制指标》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适应⾼质量发展新要求、总
结地⽅经验并充分考虑地区发展差异进⾏修订的。新指标相
应提⾼了⼯业⽤地准⼊⻔槛,旨在通过提⾼⽤地标准控制指
标来提升⼯业⽤地单位⾯积利⽤效率和产出⽔平,进⼀步加

40
强⼯业⽤地管理,促进⼯业⽤地全⾯节约集约利⽤,促进产
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Y5ZVucqEc-AsDmAHRnuBy
A

41
四、地⽅动态
四、地⽅动态
3.1 北京、天津、河北银保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协同推动绿
⾊⾦融 助⼒京津冀⾼质量发展的通知》
6 ⽉ 14 ⽇,北京银保监局官⽹发布了关于协同推动绿⾊
⾦融助⼒京津冀⾼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主要⽬标,通过京
津冀三地监管部⻔和银⾏保险机构的通⼒协作,到“⼗四五”
末,京津冀银⾏保险机构基本建成与“双碳”⽬标相匹配的治
理机制、组织结构、内控制度、业务体系,绿⾊⾦融服务能
⼒和⽔平显著提升。从现在起到 2030 年,努⼒实现京津冀银
⾏业绿⾊信贷年均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绿⾊保险、
绿⾊信托等业务规模稳健增⻓。京津冀三地监管部⻔在统筹
推动绿⾊⾦融发展、加强⻛险联防联控、信息资源共享等⽅
⾯实现跨越式进步,共同营造京津冀绿⾊⾦融发展的良好氛
围。

来源:
http://www.cbirc.gov.cn/branch/beijing/view/pages/commo
n/ItemDetail.html?docId=1113168&itemId=1853

3.2 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北京市可再⽣能源替代⾏动⽅案
(2023—
—2025 年)》
6 ⽉ 28 ⽇,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

42
作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可再⽣能源替代⾏动⽅
案(2023—2025 年)的通知》,⽅案》提出了“可再⽣能源开
发利⽤规模持续提升、能源绿⾊低碳转型取得新成效、可再
⽣能源法规政策机制不断完善”的“⼗四五”时期发展⽬标,
并提出了到 2025 年,可再⽣能源开发利⽤总量占能源消费总
量的⽐重,达到 14.4%以上,⼒争达到 15%以上,到 2030 年,
⽐重提升到 25%左右的具体⽬标。

《⽅案》提出了“坚持内外并重、协同推进”的重点领域
开发原则,既要推动与资源丰富地区能源合作,⼜要⾼效开
发利⽤市域内可再⽣能源资源。推进周边地区可再⽣能源基
地建设,推动绿⾊电⼒市场化应⽤,到 2025 年,外调绿⾊电
⼒规模⼒争达到 300 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电量⽐重达 21%
左右;实施“阳光园区⼯程”等六⼤阳光⼯程,创新“+光伏”
综合应⽤模式,到 2025 年,全市新增光伏发电装机 190 万千
瓦;新增供热项⽬优先利⽤可再⽣能源供暖,推进“浅层地
源热泵暖⺠⼯程”等六⼤暖⺠⼯程,到 2025 年,可再⽣能源
供热的⽐重⼒争达到 10%左右;加快推动氢能创新应⽤,推
动氢能成为扩⼤可再⽣能源应⽤规模的新路径。

来源:
http://fgw.beijing.gov.cn/fgwzwgk/zcgk/bwqtwj/202306/P02

43
0230628554604084460.pdf
3.3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财政局 关于印发
《北京市建筑绿⾊发展奖励资⾦示范项⽬管理实施细则(试
⾏)》的通知
6 ⽉ 21 ⽇,为深⼊推进北京市建筑绿⾊发展,规范建筑
绿⾊发展市级奖励资⾦示范项⽬管理,根据《北京市建筑绿
⾊发展奖励资⾦管理办法》(京财经建〔2022〕2185 号),
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财政局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建筑
绿⾊发展奖励资⾦示范项⽬管理实施细则(试⾏)》(以下
简称《实施细则(试⾏)》)。
《实施细则(试⾏)》规范了建筑绿⾊发展示范项⽬申
报、审核、绩效评价、监督管理⼯作流程,明确了项⽬申报、
区级核实审查、市级资⾦分配、区级资⾦拨付、市区项⽬监
管和绩效评价全过程实施要求。《实施细则(试⾏)》主要
包括总则、示范项⽬申报、示范项⽬审核、绩效评价和监督
管理、附则五章,共⼆⼗七条,以及北京市建筑绿⾊发展奖
励资⾦绩效评价指标⾃评表等 10 项附件。

来源:
http://zjw.beijing.gov.cn/bjjs/gcjs/jzjnyjcjg/tzgg/tzgg98/326
139587/index.shtml

44
3.4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质量
发展三年⾏动计划(
发展三年⾏动计划(2023-2025 年)》
6 ⽉ 15 ⽇,上海市⼈⺠政府官⽹发布了关于印发《上海
市推动制造业⾼质量发展三年⾏动计划(2023-2025 年)》的
通知。《⾏动计划》指出,加快绿⾊低碳技术研发应⽤。围
绕氢能、⾼端能源装备、低碳冶⾦等领域,加快低碳零碳负
碳等技术创新,突破共性关键技术、重⼤节能先进装备。开
展产品碳⾜迹核算和碳效评价,推动⼀批创新产品碳排放达
到国际领先⽔平。落实⼯业碳达峰⽅案,实施节能降碳“百
⼀”⾏动,⼒争平均年节约 1%⽤能量;围绕钢铁、化⼯等重
点领域实施⼀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建设宝武碳中和产
业园、化⼯区绿⾊低碳示范园。持续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每
年淘汰落后产能 500 项左右。

来源:
https://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30615/328ea17db
94546ac8e8709f567bec705.html

3.5 上海市⽣态环境局关于调整本市碳交易企业外购电⼒中
绿⾊电⼒碳排放核算⽅法的通知
6 ⽉ 7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案》(沪
府发〔2022〕7 号)以及《上海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

45
案》(沪环⽓候〔2023〕12 号)⼯作要求,做好碳排放权交
易与电⼒交易之间的衔接与协调,经研究,决定调整本市碳
交易企业外购电⼒中绿⾊电⼒(以下简称外购绿电)碳排放
核算⽅法。
来源:
https://sthj.sh.gov.cn/hbzhywpt2025/20230608/ea3db4610e29
4b5480934b31a6d5e645.html

3.6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委员会关于印发
《上海交通领域光伏推⼴应⽤实施⽅案》的通知
6 ⽉ 27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委员
会关于印发《上海交通领域光伏推⼴应⽤实施⽅案》的通知,
通知提到,以场景拓展示范引领为抓⼿,因地制宜,统筹协
调推进光伏在交通领域的全⾯发展,打造交通领域特⾊应⽤
场景,探索推⼴商业模式,全⾯提升光伏渗透率。
深⼊贯彻习近平⽣态⽂明思想和党的⼆⼗⼤会议精神,
全⾯落实国家“四个⾰命、⼀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
峰碳中和”⽬标任务,深⼊践⾏“⼈⺠城市⼈⺠建,⼈⺠城市
为⼈⺠”重要理念,以交通发展和新能源深度融合理念为指引,
以优化交通领域能源结构为⽬标,以场景拓展示范引领为抓
⼿,因地制宜,统筹协调推进光伏在交通领域的全⾯发展,
打造交通领域特⾊应⽤场景,探索推⼴商业模式,全⾯提升

46
光伏渗透率,加快打造与超⼤城市相适应的安全、清洁、⾼
效、可持续的交通能源体系,促进交通与⾃然的和谐发展。
来源:
https://jtw.sh.gov.cn/zxzfxx/20230627/1158498252d74a60a17
8254be594a432.html

3.7 重庆市⽣态环境局关于调整重庆碳市场纳⼊标准的公告
6 ⽉ 9 ⽇,为更好发挥碳市场对重庆市产业绿⾊转型促
进作⽤,根据《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渝
府发〔2023〕6 号)有关规定,经市政府同意,⾃ 2021 年度
起,将重庆市碳市场纳⼊标准由原定的 2008—2012 年任⼀年
度碳排放量达到 2 万吨⼆氧化碳当量的⼯业企业,调整为年
度温室⽓体排放量达到 1.3 万吨⼆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
费量约 5000 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业企业。

来源:
https://sthjj.cq.gov.cn/zwgk_249/zfxxgkml/zcwj/qtwj/20230
6/t20230613_12060146.html

3.8 ⼭东省发展和改⾰委员会关于印发《⼭东省绿⾊低碳⾼
质量发展重点项⽬管理暂⾏办法》的通知
6 ⽉ 20 ⽇,⼭东省发展改⾰委印发《⼭东省绿⾊低碳⾼

47
质量发展重点项⽬管理暂⾏办法》。根据《办法》,⼭东省
将把除⼭东省重⼤项⽬外的年度其他省级重点项⽬整合为
⼭东绿⾊低碳⾼质量发展重点项⽬(以下简称省⾼质量发展
项⽬)。
《办法》明确了⼭东省⾼质量发展项⽬的定义。⼭东省
⾼质量发展项⽬是指在⼭东省⾏政区域内实施,符合国家和
省相关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符合⼭东省绿⾊低碳⾼质量发
展先⾏区建设标准和要求,经⼭东省发展改⾰委会同有关部
⻔综合评估论证,纳⼊⼭东省重点项⽬督导服务平台推进实
施的项⽬。
按照所属领域划分,⼭东省⾼质量发展项⽬分为重点产
业、基础设施、社会⺠⽣、平台⽀撑四个类型。《办法》明
确了⼭东省⾼质量发展项⽬的申报条件、申报材料、申报流
程、评估确认程序等以及⼭东省⾼质量发展项⽬的调度推进、
要素保障、组织管理、动态调整等。
来源:
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23/6/27/art_94237_10340
136.html

3.9 ⼭东发布科技⽀撑碳达峰⽅案
6 ⽉ 21 ⽇,⼭东省科技厅等印发了《⼭东省科技⽀撑碳
达峰⼯作⽅案》。

48
到 2025 年,全省绿⾊低碳技术创新能⼒进⼀步增强,突
破⼀批绿⾊低碳发展中“卡脖⼦”关键核⼼技术,推动⼀批短
中期⻅效、有⼒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科技成果转化
应⽤,绿⾊产业核⼼竞争⼒显著提升。以市场为导向的绿⾊
技术创新体系初⻅成效,绿⾊低碳的科技型创新创业蓬勃发
展,培育壮⼤ 1000 家左右绿⾊低碳领域⾼新技术企业,打造
5—8 个产业规模⼤、创新能⼒强、产业链条完整的绿⾊技术
产业集群;专业⼈才队伍发展壮⼤,引进 3—5 个国家级“⾼
精尖缺”创新型⼈才和团队,重点培养 8—10 个重⼤核⼼关键
技术⼈才团队;绿⾊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保障能⼒得
到⼤幅提升。
到 2030 年,全省绿⾊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新技术、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形成
⼀批⽀撑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显著优化的科技成果,⼤幅提
升绿⾊低碳领域技术⾃主创新能⼒,为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

来源:
http://kjt.shandong.gov.cn/art/2023/6/21/art_13360_10307815.
html

49
3.10 ⼭⻄省出台科技⽀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案
6 ⽉ 30 ⽇,为深⼊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
和重⼤战略决策,认真落实《科技部等九部⻔关于印发<科
技⽀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案(2022-2030 年)>的通知》
和《中共⼭⻄省委 ⼭⻄省⼈⺠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贯彻
新发展理念切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作的实施意⻅》《⼭⻄
省⼈⺠政府印发⼭⻄省碳达峰实施⽅案的通知》等⽂件要求,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我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标的关键⽀
撑作⽤,制定本⽅案。
“⽅案”明确提出,全省将在九⼤重点领域开展科技创新
⾏动:⼀是开展煤炭清洁⾼效低碳利⽤技术攻关示范⾏动,
⼆是开展可再⽣能源关键技术攻关示范⾏动,三是开展⾮常
规天然⽓和氢能开发利⽤技术攻关示范⾏动,四是开展能源
互联⽹与先进储能技术攻关示范⾏动,五是开展重点⾏业领
域节能减碳技术攻关示范⾏动,六是开展碳捕集、利⽤与封
存及碳汇技术攻关示范⾏动,七是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提
升⾏动,⼋是开展⾼新技术企业培育⾏动,九是开展对外科
技合作交流⾏动。

来源:
https://kjt.shanxi.gov.cn/xxgk/zfxxgkml/acs_11737/nyyjnhb
kjc/202306/t20230630_8840558.shtml

50
3.11 湖南省⼯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业碳减排标
湖南省⼯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
杆企业认定管理暂⾏办法》的通知
6 ⽉ 6 ⽇,湖南省⼯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了《关于印发〈湖
南省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遴选管理暂⾏办法〉
的通知》。
《暂⾏办法》在第⼀章中明确了⼯业碳减排标杆企业的
概念、意义、原则和职责分⼯;在第⼆章中明确了申报企业
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在第三章中明确了企业申报和评审的
程序;在第四章中明确了申报完成之后的管理政策;在第五
章中明确了有效期。同时,《暂⾏办法》还从落实《湖南省
⼯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案》6 项重点任务和企业能⼒建设等 7
个⽅⾯,设置了 100 分总分,形成了碳减排标杆企业认定的
指标体系。

来源:
https://gxt.hunan.gov.cn/gxt/xxgk_71033/tzgg/202306/t2023
0607_29370030.html

3.12 《⻄藏⾃治区⼯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案》印发

为深⼊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
部署,加快推进⻄藏⼯业绿⾊低碳转型,切实做好⻄藏⼯业

51
领域碳达峰⼯作,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
⾯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作的意⻅》《2030
年前碳达峰⾏动⽅案》和⼯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
委员会、⽣态环境部印发的《⼯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案》,
制定本实施⽅案。
6 ⽉ 8 ⽇,⻄藏⾃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厅官⽹发布了关于
印发《⻄藏⾃治区⼯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案》的通知提出,
到 2025 年,⼯业产业结构与⽤能结构进⼀步优化,规模以上
单位⼯业增加值能耗和⼆氧化碳排放达到国家和⾃治区要
求,⼯业领域能源利⽤效率持续提升,实现重点⼯业企业节
能诊断全覆盖。到 2030 年,⻄藏特点的现代化⼯业体系基本
建⽴,⼯业⽤能结构持续优化,电⼒消费占⽐持续提升,规
模以上单位⼯业增加值能耗和⼆氧化碳排放进⼀步降低,确
保⼯业领域⼆氧化碳排放 2030 年前达峰。

来源:
http://jxt.xizang.gov.cn/xzweb/detail?id=3066&channelId=9
&categoryId=69

3.13 新疆九部⻔印发⾃治区建⽴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
量体系实施⽅案
6 ⽉ 1 ⽇,新疆维吾尔⾃治区九部⻔发布了关于印发⾃
治区建⽴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案的通知,
52
提出,到 2025 年,⾃治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
⽴。碳排放基础通⽤标准、碳减排标准、碳清除标准、碳市
场标准等国家标准有效推⼴实施。各有关⾏政主管部⻔、优
势企业积极参与碳减排、碳清除⽅⾯的标准制(修)订 20
项以上,现⾏节能降碳标准提档升级,成⽴若⼲专业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积极申报绿⾊低碳领域国家标准验证点。新建
或改造不少于 20 项计量标准,制(修)订不少于 10 项地⽅
计量技术规范。有序开展碳计量技术研究,全区碳排放监测
系统建设稳步推进,能源计量能⼒进⼀步提升,部分领域碳
计量技术和测量装置取得突破,全区碳计量⽀撑能⼒迈上新
台阶。
到 2030 年,碳排放基础通⽤标准、碳减排标准、碳清除
标准、碳市场标准等国家标准实施全覆盖。重点⾏业和产品
能耗能效标准关键技术指标全⾯达标并适度领先于国内平
均⽔平,碳捕集利⽤与封存及⽣态碳汇标准逐步健全,标准
约束和引领作⽤更加显著,标准化⼯作重点实现从⽀撑节能
减排降碳向碳中和⽬标转变。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撑能⼒进
⼀步强化,量传溯源体系进⼀步完善,基于遥感测量、⼤数
据、云计算的碳排放实测技术进⼀步提升,建成统⼀规范的
碳排放计量体系,全⾯满⾜⼯业、能源、交通、建筑、农业、
公共机构以及居⺠⽣活等领域碳计量需求。

53
来源:
https://www.xjaic.gov.cn/xjaic/zdwjhb/202306/770947c0f3b
249a3aa36af4a40ce1e2a.shtml

3.14 四川省关于加强绿⾊低碳技术
四川省关于加强绿⾊低碳技术、、装备
装备、、产品推⼴应⽤的
通知
6 ⽉ 7 ⽇,四川省经信厅发布《关于加强绿⾊低碳技术、
装备、产品推⼴应⽤的通知》,通知指出,到 2025 年,绿⾊
低碳技术、装备、产品创新能⼒进⼀步增强,供给能⼒显著
提升,并逐步成为市场主流,市场占有率⼤幅提⾼,⽀持绿
⾊低碳技术、装备、产品推⼴应⽤的制度政策体系和体制机
制基本健全,带动重点领域绿⾊低碳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基
本形成绿⾊低碳的⽣产⽅式和⽣活⽅式。

来源:
https://jxt.sc.gov.cn/scjxt/wjfb/2023/6/8/5afd5d8f6b8f432eb6
5cb0174a9bfe96.shtml

3.15 ⻘海省⼯业和信息化厅印发《⻘海省⼯业领域碳达峰实
⻘海省⼯业和信息化厅印发《
施⽅案》
为深⼊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
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战略决策和总体部署,扎实推进

54
⻘海省⼯业领域碳达峰⼯作,根据《⼯业和信息化部 国
家发展改⾰委 ⽣态环境部关于印发⼯业领域碳达峰实施
⽅案的通知》和《⻘海省⼈⺠政府关于印发⻘海省碳达
峰实施⽅案的通知》。6 ⽉ 15 ⽇,⻘海省⼯业和信息化厅
官⽹发布了《⻘海省⼯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案》。
《⽅案》提出“⼗四五”期间,全省⼯业产业结构、⽤能
结构优化取得显著成效,低碳产业规模持续增⻓,化⼯、有
⾊⾦属、钢铁、⽔泥、玻璃等重点⾏业能效⽔平全部达到⾏
业基准⽔平,产业“四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建成⼀批绿
⾊⼯⼚和绿⾊⼯业园区,绿⾊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应⽤取得
新进展。到 2025 年,全省规模以上⼯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
2020 年下降 12.5%,⼒争下降 14.5%。单位⼯业增加值⼆氧化
碳排放下降幅度⼤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业⼆氧化碳排
放强度明显下降。
“⼗五五”期间,全省⼯业产业结构、⽤能结构进⼀步优
化,重点耗能⾏业能源利⽤效率达到国际先进⽔平,产业“四
地”建设迈⼊新阶段,重⼤低碳技术⼯艺装备创新取得新突
破,基本建⽴具有⻘藏⾼原特⾊的绿⾊低碳循环发展现代⼯
业体系。规模以上⼯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和⼆氧化碳排放量持
续下降,⼒争⼯业领域⼆氧化碳排放 2030 年前达峰,⿎励有
条件的重点⾏业率先达峰。
来源:

55
http://gxgz.qinghai.gov.cn/html/8/42238.html

五、⾏业资讯
五、⾏业资讯
4.1 中国轻⼯业联合会印发《轻⼯业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
案》
6 ⽉ 9 ⽇,中国轻⼯业联合会发布了关于印发《轻⼯业
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案》的通知,《⽅案》提出主要⽬标,
到 2025 年,轻⼯业绿⾊转型成效显著,规模以上⼯业单位增
加值能耗较 2020 年下降 13.5%,单位国内⽣产总值⼆氧化碳
排放⽐ 2020 年下降 18%。
造纸、陶瓷、⽇⽤玻璃等重点领域⽤能结构明显优化,
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进⼀步降低,纸浆、纸及纸
板单位产品实际⼯艺综合能耗(外购和⾃产能源合计)降低
6%以上。⻝品、⽪⾰、造纸、塑料等领域资源利⽤效率明显
提升,轻⼯⾏业绿⾊制造体系不断完善。绿⾊低碳消费品供
给能⼒和⽔平不断提升,⼤宗家电产品、通⽤照明设备能效
达节能⽔平的占⽐提升 10%以上,助⼒经济社会绿⾊转型能
⼒明显。
到 2030 年,产业绿⾊低碳发展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业
能耗强度、⼆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绿⾊低碳产品产业
链供应链稳定顺畅,基本建成绿⾊低碳、循环发展的轻⼯产
业体系。

56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5oB7ZFgNKaLgYCynJn4Zxg

4.2 全国低碳⽇确定
6 ⽉ 14 ⽇,国家发展改⾰委等部⻔发布关于开展 2023
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活动的通知,明确今年全国
节能宣传周定为 7 ⽉ 10 ⽇⾄ 16 ⽇,活动主题是“节能降碳,
你我同⾏”。全国低碳⽇定为 7 ⽉ 12 ⽇,活动主题是“积极应
对⽓候变化,推动绿⾊低碳发展”。

来源: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306/t20230626_13
57837.html

4.2 内蒙古⾸单草原碳汇期货式交易在兴安盟签订
6 ⽉ 28 ⽇,兴安盟⽔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环保桥
(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科右前旗和扎赉特旗草原
碳汇项⽬核证碳单位预购买协议,交易额 90 万元,实现了全
区⾸单草原碳汇期货式交易。
作为全区四个先⾏开展碳汇交易盟市之⼀,兴安盟林草
碳汇开发前景⼴阔。为贯彻落实⾃治区“双碳”⼯作要求,兴

57
安盟全⼒推动碳汇交易⼯作,继率先实现全区 CCER 林业碳
汇期货式交易后,以科右前旗和扎赉特旗为试点旗县,开发
草原碳汇项⽬,确定开发⾯积 64 万亩。该项⽬的成功交易为
实现草原碳汇价值的市场化提供了示范路径,既能增加草原
养护“绿⾊收⼊”,⼜在防沙治沙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增汇、助
⼒碳中和开辟了⼀条新的路径。

来源:
http://www.nmg.xinhuanet.com/20230629/4a36cd781a19436
797663c804a2930e3/c.html

4.3 4.5 倍罚款!企业碳排放未履约


6 ⽉ 14 ⽇,北京市⽣态环境局发布处罚决定书京环境监
察罚字〔2023〕15 号,北京京禹顺环保有限公司涉嫌超出配
额许可范围进⾏排放并且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碳排放履约。
责令两个⽉内履⾏控制排放责任,并根据超出配额许可范围
的碳排放量,按照市场均价(⽴案前六个⽉本市碳排放权场
内交易成交均价为 120.89 元/吨)的 4.5 倍予以处罚即⼆百四
⼗五万四千五百五⼗元罚款。

来源:
http://gzcx.sthjj.beijing.gov.cn/eportalapply/downfile/8414F

58
103052842D6AB59F57D93CA4B61/1D7C7EA7-B979-42C8-BBE
7-ADF52050C40D/%E5%A4%84%E7%BD%9A%E5%86%B3%
E5%AE%9A%E4%B9%A6.pdf

59
六、专家观点
六、专家观点
5.1 杜祥琬院⼠
杜祥琬院⼠::碳中和是⾥程碑但不是终点,⼋⼤抓⼿实
现“双碳
双碳””⽬标
6 ⽉ 5 ⽇,世界环境⽇到来之际,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
协会与北京市怀柔区⼈⺠政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
环境报社联合举办的“科技创新 产业⽀撑 共建⼈与⾃然和
谐共⽣的现代化”主题活动上,中国⼯程院院⼠、原副院⻓、
国家⽓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杜祥琬作“对我国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的思考”主旨报告,提出实现“双碳”⽬标
的⼋⼤抓⼿。
杜祥琬认为,通过坚持⾏业和地区梯次有序达峰的原则,
⿎励已达峰地区排放不再增⻓、排放处于平台期和可再⽣能
源丰富的地区尽早达峰,以及钢铁、⽔泥⾏业率先达峰等,
并在此基础上,持续采取降碳、脱碳、碳移除措施,加快结
构转型和技术进步进程,推动发展模式实现根本转变,可在
2060 年实现碳中和。届时,温室⽓体排放有望降⾄约 26 亿吨
CO2 当量,其中,⼆氧化碳排放量可控制在约 20 亿吨;碳
移除总量(包括森林碳汇)达到⽉ 26 亿吨 CO2 当量,与温
室⽓体排放量基本相当。
当前,积极应对⽓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正深刻影响
全球的价值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顺应绿⾊发展时代潮
流、推动经济社会⾼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60
“我国已进⼊⾼排放国家⾏列,⽽未来经济社会持续发
展还将驱动能源消费不断增⻓,温室⽓体增⻓仍有⼀定压⼒。
⽬前,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综合效率偏低等问题
仍然突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临减排幅度⼤、转型任
务重、时间窗⼝紧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杜祥琬指出。
对此,他提出了实现“双碳”⽬标的⼋⼤抓⼿:
⼀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通过培育壮⼤战略性新
兴产业、推动数字化、绿⾊化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等,以产业机构优化升级为重要⼿段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
脱钩。
⼆是打造清洁低碳安全⾼效的能源体系是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的关键和基础。坚持节能与提效“双轮驱动”,供给与
消费“两端发⼒”,持续推动单位 GDP 能耗和碳排放下降,
安全平稳向⾮化⽯能源为主体转变。
杜祥琬认为,要重新认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常讲的
“富煤缺油少⽓”不能准确描述我国能源资源禀赋,这⼀描述
忽略了我国可再⽣能源资源丰富的特点,需要根据最新实践
和研究数据,完整准确理解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为我国能源
转型奠定准确的基础认知。
“随着⾃然资源、技术能⼒、成本下降作为⽀撑,可再
⽣能源快速增⻓将从‘微不⾜道’到‘举⾜轻重’,最后‘担当⼤
任’。”杜祥琬表示,⽬前,我国⽔电、⻛电、光伏、⽣物质

61
发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丰富的可再⽣能源资源是我国
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开发的可再⽣能源不
到技术可开发资源总量的 1/10,能源低碳转型,资源基础是
丰厚的。
他还补充道,我国中东部地区能源要提⾼⾃给率,“身
边取”+“远⽅来”,⾸先是“身边取”。从经济性⻆度考虑,天
津⼤学和华北电⼒⼤学的专家分别计算得出同样的结论:
1KWh 的电⼒,东部⾃发电的成本⽐⻄电东送的成本低。中
东部地区建设分布式低碳能源⽹络可以成为能源的“产消
者”,⾃发⾃⽤、寓电于⺠,也可与集中式电⽹互动,不光
要做能源的消费者,也要成为能源的⽣产者。
三是加快构建新能源占⽐逐渐提⾼的新型电⼒系统,安
全稳妥实现电⼒⾏业净零排放。
⼀⽅⾯,稳妥推进煤电减量,如加快煤电灵活性改造,
实现存量煤电安全有序地清洁利⽤,平稳过渡到存量替代阶
段。
另⼀⽅⾯,储能助⼒新能源消纳与稳定,近期可着⼒发
展抽⽔蓄能,保证电⼒平衡和系统惯量,中远期可⼤⼒发展
电化学、压缩空⽓、制氢、⻜轮等多类型新型储能。
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消纳新能源,如建⽴完善容量
补偿机制及辅助服务市场,完善电⼒预警机制,利⽤需求侧
响应、虚拟电⼚等技术辅助新能源消纳。

62
“传统能源体系很难同时满⾜‘安全可靠’、‘经济可⾏’与
‘绿⾊低碳’这三个⽬标,常常被称为‘能源不可能三⻆’。但安
全可靠是对能源系统的基本要求,同时经济可⾏的能源才会
得到社会接受,⽽绿⾊低碳是能源转型⼤⽅向,所以‘双碳’
呼唤的新型能源系统必须逐步做到满⾜这三个⽬标,使之成
为‘可能三⻆’,才是⾼质量的能源系统。”杜祥琬表示。
四是以电⽓化和深度脱碳技术为⽀撑,推动⼯业部⻔碳
排放有序达峰和渐进中和。通过产能控制、⼯艺升级、能效
提升、能源替代,⼯业部⻔有望 2025 年左右整体实现达峰,
峰值约 79 亿吨(钢铁、⽔泥⾏业“⼗四五”期间达峰,⽯化化
⼯⾏业 2030 年左右达峰)。
五是通过⾼⽐例电⽓化实现交通⼯具低碳转型,推动交
通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通过能效提升、结构优化、燃料
替代,交通部⻔ 2030 年—2035 年期间达峰,2060 年碳排放控
制在 2.2 亿吨—7.4 亿吨。
六是以突破绿⾊建筑关键技术为重点,实现建筑⽤电⽤
热零碳排放。加强新建建筑节能和既有建筑改造与延寿,倡
导节约优先,避免“⼤拆⼤建”,加强建筑节能改造,突破和
应⽤新技术。如⼤⼒推⾏电⽓化,重点发展“光储直柔”新型
建筑配电系统、以屋顶光伏为基础的农村新型能源系统以及
电动⻋智能充放电系统。清洁供冷供热技术,如核电余热的
⽔热联产、跨季节储热和电热泵等技术,尽早完成清洁低碳

63
供暖替代散烧煤。
七是运筹帷幄做好实现碳中和“最后⼀公⾥”的碳移除
托底技术保障。2060 年全国仍需排放 26 亿吨 CO2 当量温室
⽓体,需通过碳移除技术等实现碳中和。例如,多措并举发
展碳汇和碳移除技术,⼤⼒发展林业碳汇、碳捕集与封存
CCS、CCUS、⼆氧化碳驱油等技术,到 2060 年可实现年碳
移除 26 亿吨。加快制定碳移除⾏动⽅案,加⼤碳移除技术攻
关和产业培育⼒度,推进碳汇和 CCS/CCUS ⼯程集成示范⼯
程,健全相关政策和制度体系。
⼋是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体谋划、⼀体部署、⼀体推进、
⼀体考核的机制,建⽴健全减污降碳统筹融合的战略、规划、
政策和⾏动体系,完善碳交易制度。如促进低碳产品价值转
化和碳资产价值实现,不断扩⼤绿⾊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等
激励机制,培育全社会绿⾊低碳的⽣活⽅式和消费⽅式。
“碳中和只是⼀个⾥程碑,但它不是终点。⼈类社会还
要发展,未来社会要靠未来能源的⽀撑。从未来能源的⻆度,
可以更好理解‘双碳’⽬标的意义和历史地位。”杜祥琬表示。

来源:
https://ricn.sjtu.edu.cn/Web/Show/887

64
中国电⼦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赛⻄)是⼯业和信息化部

直属事业单位,是最早从事应对⽓候变化领域政策标准

研究与产业服务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之⼀。本公众号致⼒

于解读碳达峰碳中和国内外低碳政策、标准,分析产业

和技术发展状况,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

联 系 ⼈:碳达峰碳中和⼯作专班

联系电话:010-64102702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东⼤街 1 号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