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SSN 1672-433X,CN 42-1704/C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网络首发论文

题目: 数字赋能刑事审判与司法辅助人员的职能重构
作者: 李麒,班艺源
DOI: 10.19898/j.cnki.42-1704/C.20231117.03
收稿日期: 2023-03-02
网络首发日期: 2023-11-21
引用格式: 李麒,班艺源.数字赋能刑事审判与司法辅助人员的职能重构[J/OL].中南民
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https://doi.org/10.19898/j.cnki.42-1704/C.20231117.03

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
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
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
版年、卷、期、页码均已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
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
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
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
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
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
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在《中国
学术期刊(网络版)
》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
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
》是国家新闻出
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 2096-4188,CN 11-6037/Z),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
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
网络首发时间:2023-11-21 12:08:20
网络首发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42.1704.C.20231120.1157.003

数字赋能刑事审判与司法辅助人员的职能重构
李 麒 班艺源
( 山西大学 法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
摘 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 + 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日新月异,但由数
字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尚处于规制欠缺的状态,其中就包括在数字赋能庭审中新技术与传统司
法辅助人员职能的冲突。 该冲突表现为,总体上,司法辅助人员职能相对弱化并模糊不明,部分司
法辅助人员职能可替代性增强,少数职能呈现缺位状态。 这些冲突主要由理论变革、技术变革、司
法场域变革所形成。 理论变革导致传统正义向数字正义的转型,技术变革导致数字化庭审与传统
庭审构造的冲突,司法场域变革导致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与司法辅助人员职能冲突。 为应对和解决
以上问题,可以从司法辅助人员职能的再界定、司法辅助事务的再分配与司法辅助资源的再调配入
手进行改革,以不断适应数字赋能审判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字赋能;数字化;刑事审判;司法辅助人员;智能辅助办案系统
中图分类号:D925. 2 Doi:10. 19898 / j. cnki. 42 - 1704 / C. 20231117. 03
文献标志码:A

􀤈􀤈􀤈􀤈􀤈􀤈􀤈􀤈􀤈􀤈􀤈􀤈􀤈􀤈􀤈􀤈􀤈􀤈􀤈􀤈􀤈􀤈􀤈􀤈􀤈􀤈􀤈􀤈􀤈􀤈􀤈􀤈􀤈􀤈􀤈􀤈􀤈􀤈􀤈􀤈􀤈􀤈􀤈􀤈􀤈􀤈

司法辅助人员的定位最早由《 人民法院 度的加深,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也在互联网法


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 - 2018) 》 ( 以下简 院或传统法院得到推广和运用。 例如,北京
称《 纲要》 ) 提出,该《 纲要》 将法院人员分为 市高级人民 法 院 的 “ 睿 法 官” 、 上 海 法 院 的
法官、司法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 司法 “ 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 ( 简称 “ 206
辅助人员的详细分类由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 系统” ) 等陆续上线运行,在司法裁判中承担
法院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意见》 进一 证据审查、瑕疵提示、类案推送、文书辅助生
步明确,即审判辅助人员包括执行员、法官助 成等任务 [1] 。 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出现,在
理、书记员、法警、司法技术人员五类。 在传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法院审理质效,减轻了法
统审判模式中,这些司法辅助人员共同承担 官的办案压力,但其职能与传统审判中司法
着辅助审判的职能与法庭秩序的维护。 近年 辅助人员职能存在重合与冲突,且智能辅助
来,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刑事审判逐 办案系统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是在审判阶
渐向数字化审判迈进,呈现出平台化、无纸 段产生显著影响,造成在一些领域职务重叠,
化、智能化的特征。 随着技术与法律交融程 但在另一些领域无人监管的处境。 数字赋能

收稿日期:2023 - 03 - 02
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 平台数字化垄断的刑事制裁程序研究” ( CLS2022D101)
作者简介:李麒,山西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刑事诉讼法。 班艺源,山西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刑事诉讼法。
1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审判是大势所趋 [2] ,其根本要求是“ 制度重 提到了书记员和执行员两种司法辅助人员,


塑” [3] 。 因此,理清实践中的各种不适和局 但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才在实践中建立起
限,对司法辅助人员职能进行重塑,适应数字 来。 1999 年的《 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 开
化审判的发展趋势,是协调数字技术与司法 始探索法官助理制度。 2003 年颁布的《 人民
实践融合发展的重要任务。 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 试行) 》 中,虽试图将
一、数字赋能审判与司法辅助人员职能 书记员身份与法官助理身份相区分,但由于
的实践冲突 缺乏对法官助理的相关管理方案,导致书记
信息化时代的法院审判面临着平台化、 员与法官助理职能混同的系列问题。 《 人民
无纸化、智能化的转型。 办案场所逐渐实行 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 2014 - 2018) 》 提
线上数字领域的全覆盖,案件处理线上流程 出要推进法院人员的分类管理制度,并在改
与线下流程同步进行,卷宗也逐渐进行无纸 革中提出要推进司法辅助人员的职能改革。
化转化。 《 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 但该项改革仍没有解决书记员和法官助理定
划(2021 - 2025) 》 明确要求,到 2025 年,电子 位模糊不清、行使职能边界不清晰并相互推
卷宗可用率不得低于 99%,大力推进电子卷 诿等问题。 直到 2015 年 9 月《 最高人民法
宗“ 单套制” 归档的完善 [4]
。 智能辅助办案 院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
系统广泛使用,例如移动微法院、重庆易法 见》 ( 法发 〔 2015〕 13 号, 以下简称 《 若 干 意
院、北京互联网法院的人工智能服务、广州互 见》 ) 的颁布,标志着法官助理与书记员职能
联网法院创新要素化智能裁判等辅助办案系 区分在法律规定上取得一定成效。 但由于实
统投入与运行,均体现着数字赋能审判的时 践中存在一定的司法惯性,以及部分法官职
代特色。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中国数字化审 业素养不足,导致在实践中形成了虽不同法
判地域发展不均,技术发达地区即将实现全 院分设有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的岗位,但二者
流程网上办案,而在技术落后地区,则表现为 职能及专业性并无明显区分,一切辅助性工
简单的线上审判,只是将审判物理场域由线 作依赖法官意志进行安排的现象。 有些法官
下转移到了线上。 实践中,各地法院数字化 习惯性的让书记员从事辅助审判工作,有些
的不同程度,导致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在审判 法官习惯于让法官助理从事除审判之外的一
中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各地司法辅助人员 切事物性辅助工作,例如文书送达、发还案卷
与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职能冲突也不尽相 等,将法官助理本身具备专业性知识的身份
同。 数字赋能刑事审判和智能辅助办案系统 异化为扮演书记员,在一定程度上遭致入额
的加入,在总体上呈现出司法辅助人员职能 未成的法官助理的不满。 我国审判阶段司法
相对弱化并模糊不清、部分职能可替代性增 辅助人员职能模糊不清存在一定制度因素与
强、少数职能空缺等问题。 历史因素,为数字化技术引入后司法辅助人
( 一) 总体上司法辅助人员职能相对弱 员职能更加模糊不清埋下了伏笔。
化并模糊不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在审判
实践中司法辅助人员职能模糊的现象由 中得以大量的运用,整体上实现了技术助力
一定历史遗留因素以及司法惯性问题造成。 审判的目标,但辅助审判系统的加入导致司
我国法律法规对司法辅助人员,尤其是法官 法辅助人员实践中本就模糊不清的职能更加
助理和书记员的职能探索长达 30 多年。 早 混乱。 辅助审判系统承担的职能包括:在线
在 1979 年修订的《 人民法院组织法》 中,就 办理阅卷、审判、撰写裁判文书,对超期案件
2
第 43 卷 李 麒 班艺源:数字赋能刑事审判与司法辅助人员的职能重构

进行实时提醒,对裁判文书进行智能化纠错 临着被语音转录工具取代的趋势。 同时随着


等,有学者将辅助审判系统的定义为“ 智能 案卷的电子化及电子归档制的建立,标志着
法官助理” [5]
。 面对一些需要一定专业性要 书记员对文书的整理装订职能可替代性增
求,但专业性又不太强的辅助性事项,会出现 强。 传统诉讼中庭前准备以及类案检索一般
辅助办案系统与司法辅助人员职能混同的情 由法官指派法官助理完成,而如今这项职能
况,这些包括:法官助理在法官指导下草拟裁 存在被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取代的风险。 但是
判文书的职能与辅助审判系统职能草拟裁判 目前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还不够完善,在案件
文书功能发生混同;司法辅助人员查阅卷宗 证据的认定和证据链的识别方面存在一定僵
进行案情整理与智能文书处理“ 实体关系分 化性,在个别案件中会存在与司法工作者认
析技术” 的混同;传统司法辅助人员的文书 知不符的情况。 一项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对
校对职能与智能文书校对职能发生混同等。 于证据认定,有时司法工作者认为证据充分,
在智能文书处理技术中,智能辅助审判系统 但辅助办案系统认为不够,一直提示补充证
对案件人物关系、时间关系、地点行踪、作案 据;有时司法工作者认为证据之间还存在矛
工具的来源和取向,以及他们之间的逻辑关 盾,但辅助办案系统认为证据符合系统要求;
系进行分析,形成完整的案发全景图。 经过 在盗窃人民币的案件中,甚至还会出现系统
该技术的处理,一个上千页的案卷可以被浓 提示要求对所盗窃人民币进行鉴定的荒谬情
缩为几页的内容。 随着数字赋能审判的进一 形 [7] 。 但是以上证据认定的辅助工作如果
步发展,如不处理好审判辅助人员与辅助办 交由法官助理来做,其判断与法官的判断并
案系统职能界分的问题,势必会引发辅助审 不会产生较大的出入。 这是由于人类思维模
判职能混乱、辅助办案行为无人监管等问题, 式具有相似性,并且与机器算法逻辑形式存
进而影响审判质效。 在本质上的不同所导致的。 因此到目前为
( 二) 部分司法辅助人员职能可替代性 止,对于一些专业性、法律性较强的司法辅助
增强 职能,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加入只导致可替
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运行将会取代部分 代性增强,尚不能完全替代现有司法辅助人
原本由法官助理或书记员等司法辅助人员行 员,但司法辅助人员职能仍在智能系统的挑
使的职能。 以上海的“ 206 系统” 为例,该系 战下面临着调整与重构。
统定位为 AI 助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 ( 三) 少数职能呈现缺位状态
算等技术对办案人员搜集的证据进行审查、 随着审判数字化以及技术赋能的推进,
校验,及时发现案件证据的矛盾点,并提醒办 司法场域发生转变,存在着由线下转移线上,
案人员查证补正。 截止 2018 年 10 月 31 日, 由实体转向虚拟,司法过程场域化转向场景
该系统已完成开发 21 项系统功能,包括:证 化的趋势。 在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加入下,
据标准、规则指引,单一证据校验,逮捕条件 传统的司法场景发生转化,数字化的司法过
审查,社会危险性评估,证据链和全案证据审 程场景化包括远程临场、情景互动和全景俯
查判断,办案程序合法性审查监督,审判示 视 [8]189-190 。 案件当事人无论身在何处,都可
证,类案推送,法律法规推送,量刑参考,文书 以运用电子设备参加诉讼庭审,在刑事庭审
生成,电子卷宗移送,全程录音录像,资料索 中表现为当事人无需出席法庭,在看守所通
引等 [6]109-110
。 在传统审判中,书记员担负着 过司法技术设备便可以参与庭审。 诉讼过程
审判记录的职能,如今书记员的记录职能面 也无需追求物理场域的“ 对簿公堂” ,而是以
3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云法庭” 的形式完成人脸识别、证据上传、 冲突逐渐成为热议话题,并引发不少担忧。


视频抗辩、电子笔录、全程留痕等一系列虚实 “ 一旦万物互联网开始运作,人类就有可能
交融的庭审活动 [8]189-190
,推进了诉讼的便捷 从设计者降级成芯片,再降级成数据,最后在
化,提高了庭审效率。 但脱离物理场域的诉 数据的洪流中溶解分散如同滚滚洪流中的一
讼活动也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刑事审 块尘土。” [9] 司法辅助系统的运用给司法辅
判活动承担着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职能, 助人员带来的技术危机需要我们进一步对其
因此在庭审过程中国家公权力与被告人的私 成因进行分析与反思,并及时对司法辅助人
权对抗表现的尤为激烈。 在传统刑事审判活 员职能进行调整与重构,以适应数字化时代
动中,有时被告人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会表现 的司法庭审过程。
出过激的对抗庭审行为,例如不服从法庭安 ( 一) 理论变革:传统正义与数字正义的
排,扰乱庭审秩序,情绪失控等行为,在传统 理论冲突
的物理场域庭审中,这一类行为通常的解决 正义向来是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追求,正
方式表现为法官警告以及法警带离。 但是数 义始终在社会变迁中调整与祛魅,在获得普
字化审判场域由线下转为线上,被告人异地 遍价值认同后调整社会关系,指引社会发展。
视频远程参与庭审,此类情形一旦发生,缺乏 传统社 会 的 正 义 理 论 以 罗 尔 斯 的 “ 无 知 之
物理强制手段的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无法制 幕” 为基础,即排除使人们陷入各种偶然因
止。 一方面是因为司法场域的改变致使法庭 素的影响,仅仅在一般基础上对原则进行评
中面对突发事件的威慑力和物理强制力减 价 [10] 。 “ 无知之幕” 是程序正义的基础, 在
弱,法官的口头警告对于被告人而言缺乏威 此基础上的程序正义也是正义实践不可或缺
慑力,而法警的不在场致使扰乱庭审秩序的 的内容。 在刑事诉讼程序上表现为程序的公
被告人无法获得物理手段的制止。 另一方面 正性,即陷入程序纠纷的当事人平等的享有
是因为线上庭审所依靠的智能辅助办案系统 诉讼权利,平等的履行诉讼义务,既有的诉讼
无法触及现实领域而对被告人对抗庭审的行 流程不会因当事人的特殊性而受到影响。 在
为进行干涉。 其次,场域的数字化无法保证 传统诉讼程序中,司法辅助人员负责保障立
证人证言不会受到庭审的干扰。 在传统庭审 案、审理、送达等程序的顺利进行。 但是随着
模式下,为了避免证人受到庭审的干扰,往往 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化庭审程序的普
会通过物理手段的隔离来阻止证人旁听庭 及,社会正义的前置逻辑“ 无知之幕” 逐渐被
审,证人只有被叫到需要出庭作证时才可以 修正,对于审判程序的运转和资源的合理配
出席庭审。 但司法场域转移至线上后,司法 置,越来越倾向于诉诸数据、算法 [11] 。 伊森
辅助人员的不在场,无法通过物理手段保证 ·凯什在《 数字正义》 中提出,数字化给庭审
证人在出庭作证阶段不受既有审判进程的干 带来的变化是偏好和价值的改变,并且数字
扰,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也无法限制证人通过 塑造着新型的诉讼程序,即更少对抗性、更灵
互联网手段了解庭审进展。 因此在数字赋能 活、 更 有 活 力、 更 透 明、 更 高 效 以 及 更 平
审判语 境 下, 部 分 司 法 辅 助 职 能 呈 现 空 缺 衡 [12] 。 数字正义在一些现行法律中也有体
样态。 现。 例如《 个人信息保护法》 中关于信息处
二、数字赋能庭审中司法辅助人员职能 理的规定, 要 “ 不得过度” “ 产生影响最小”
变革的成因 “ 最小范围” “ 合理范围” “ 所需范围和限度”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数字与人的 “ 所使用时间最短” 等;在《 新一代人工智能
4
第 43 卷 李 麒 班艺源:数字赋能刑事审判与司法辅助人员的职能重构

伦理规范》 第 7 条中规定了要“ 正确行权用 选择对算法进行说服,在一些案件办理过程


权” ;《 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 规定,可能 中给办案人员带来困扰。 最后,司法活动从
对权利施加限制时,“ 必须有合法基础,而且 来不是冷冰冰的机械运作过程,而是充满人
必须合理、必要和相称” 等。 经过数字正义 文关怀的活动,同样的犯罪行为因动机不同
改造后的诉讼程序,体现为:第一,更加注重 也会有不同的判决结果。 在传统司法活动进
对当事人诉权的保障。 案件移送流程突破了 行过程中,司法人员会将这些人文关怀加入
传统纸质案卷转移的局限,变得更加高效和 思考,但在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运用过程中,机
便捷,节省了当事人不必要的羁押时间。 第 器则很难模拟人类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导出
二,降低诉讼成本。 在传统诉讼中人力物力 结果上会产生机械正义与传统正义的偏差。
耗费着巨大的诉讼资源,例如当事人需要舟 这些正义判断上的困境容易激发司法辅助人
车劳顿去法院参加诉讼,而在数字化时代,诉 员对于算法司法的不信任感,一方面阻碍数
讼程序可以在线上进行,省去了不必要的差 字赋能审判的推进,另一方面激化了人与机
旅费、误工费等。 第三,保障了诉讼流程透明 器的冲突,降低司法质效。 其二,对于由智能
化。 在传统诉讼时代,案件诉讼进展过程处 辅助办案系统所作出的决策,容易产生社会
于半公开的状态,虽法律规定流程公开,但当 认同偏差。 在司法过程中,司法辅助人员的
事人若想查询案件进展则十分困难。 在数字 职能还包括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当
化诉讼时代,案件进展过程将会事无巨细的 事人意愿,以及对判决结果进行说明。 智能
公诸于网上,当事人可以随时查询案件进展。 辅助办案系统由算法出结果,缺乏对相关过
第四,监督途径的多样化。 传统诉讼数据不 程进行说明与分析,其所作的判决不易被当
透明使得监督成本高,数字时代诉讼程序面 事人接受,而缺乏社会认同感很难实现司法
临的是全流程、网络化的监督,多监督主体的 正义。 因此,在基础正义理论变化时智能辅
加入增加了监督对于诉讼流程的威慑力。 助办案系统职能与司法辅助人员职能极易产
数字时代诉讼程序的变化依托于正义理 生冲突。
念的进步,而我国既有的司法辅助人员职能 ( 二) 场域变革:数字化庭审与传统庭审
所依托的是传统正义观念,这与数字化背景 构造冲突
下的正义形成对照及冲突。 其一,产生了正 司法过程从前现代到现代已经完成了从
义判断上的困境 [8]199
。 首先,正义是人类独 “ 司法广场化” 到“ 司法剧场化” 的转变 [13] 。
有的价值判断活动,人脑在处理信息时会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司法目前面临着
合大量显意识与潜意识,这种独特的思维活 “ 司法剧场化” 到“ 司法网络化” 的转型 [14] 。
动很难被算法模拟,因此也难以对正义进行 司法广场化表现为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公
建模计算。 其次,实践中遇到的状况是多种 审公判大会,这样的审判方式能够让群众直
多样的,即使在单一罪名背后,也隐藏着多种 观的感受违法犯罪的后果,加强普法宣传教
多样的适用场景,而算法难以将实践中的场 育;在司法的现代化转变阶段,由公审公判转
景穷尽,在司法实务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型成了法庭公开审理,促成了法律审判活动
例如,有时办案人员认为无需补充证据,但智 的专业化、技术化。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兴
能辅助办案系统要求补充说明,且由于计算 起,庭审过程已经摆脱了物理场域的束缚,各
机语言的程序化导致机器运算系统存在一定 法院纷纷推行在线诉讼模式,尤其是“ 疫情
僵化性,只能选择是与否的二元选项,而不能 时代” ,在线诉讼模式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推
5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广和普及。 这种诉讼模式将诉讼环节和诉讼 难以对卡顿问题进行改善,法庭在面对技术


场景进行切分,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网格状,是 故障导致的庭审进程拖沓时显得束手无策。
“ 司法网络化” 新的表现形式。 ( 三) 技术变革: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与司
在传统庭审模式中,在线下物理场域,控 法辅助人员职能冲突
辩双方在法庭场域中平等对抗,竞争有序展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司法范式也随之
开。 此时的法庭不仅具有物理场所意义,还 转型,其不再通过制度改革来调整关系和分
具备司法场景意义。 在数字赋能审判模式 配权力,而是通过代码化规制、数据分析和预
中,法庭的功能意义与传统庭审模式相差无 测技术等手段,实现司法形态的跃迁 [15] 。 在
几甚至略胜一筹,但其场景意义却略显不足。 刑事审判过程中,这种变革体现为智能辅助
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功能基本覆盖文书处理、 办案系统的加入,优化和替代了部分原司法
庭审记录、类案推送、辅助司法服务等各个方 辅助人员的职能。 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审判
面,在业务性事务处理上效率更高,其加入法 主要功能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智能辅
庭审理后所组成的数字法庭功能意义更完 助文书处理。 数字赋能审判运用人工智能对
善,然而数字法庭作为法庭的场景自身意义 法律文书进行处理,如庭审语音转文字、判决
却难以发挥。 首先,传统庭审模式中,法庭所 书自动生成等。 其二, 智能转换庭审笔录。
提供的是一个庄严肃穆的场所,在这个场所 不少数字化法庭都运用语音转录技术对庭审
中国徽、法袍、法槌、法警等都昭示着刑事程 笔录进行转录,提高了庭审记录的准确性,同
序的严肃性,同时司法辅助人员还将发挥法 时也极大减轻了书记员的负担。 其三,智能
庭纪律维持的重要作用。 当审判场景从线下 辅助案件审理。 这个功能主要表现为基于大
转移至线上,审判仪式感的减弱,此时扰乱法 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案件辅助系统学习既
庭纪律的现象必将更容易发生,司法辅助人 有的裁判文书,给法官的判决提供类案推送
员的法庭纪律维持作用也得不到应有的发 或是判决结果预测,目的是为了保证案件判
挥,形成部分职能的空置现象。 其次,破坏庭 决的一致性,提高司法公信力。 其四,智能辅
审秩序的现象将更难以发现。 法庭是一个全 助司法服务。 该功能主要为当事人提供案件
方位的场景,而转至数字化庭审,尤其是线上 进展的查询等,一站式服务节省了案件进展
庭审中,当事人只被分得了一块小小的屏幕。 查询的人力资源消耗 [6]38 。 在传统庭审模式
至于屏幕之外的行为,法庭鞭长莫及,于是极 框架下,现有相关规定亦对司法辅助人员的
易发生当事人危害法庭秩序的行为。 例如在 辅助职能作出规定。 2015 年的《 若干意见》
镜头外录音录像,询问他人意见等。 而本应 明确区分了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的工作内容:
与当事人处于同一物理空间的法警,在这种 法官助理工作更侧重“ 业务性” ,会介入案件
情况下也无法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进行纠 的实质性处理,在诉讼中承担部分组织、主
正,造成司法辅助职能的空置。 最后,庭审流 持、引导、调研、调查等职能;书记员的职能更
畅性降低,保障庭审流程顺利进行的司法辅 侧重事务性,主要在程序性事务中承担记录、
助人员束手无策。 数字化庭审程序进行极其 整理、装订、归档、校对等职能。 然而,原本分
依赖互联网络设备的流畅性,在异化的庭审 属于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的职能,无论是业务
场域,如当事人一方出现设备技术问题而导 性职能还是事务性职能,都与智能辅助办案
致的庭审流畅性降低,由于其与法庭处于不 系统提供的职能产生冲突,有混同与被替代
同的物理空间场域,即使是技术辅助人员也 的风险。 一方面,是法官助理承担的业务性
6
第 43 卷 李 麒 班艺源:数字赋能刑事审判与司法辅助人员的职能重构

职能,例如审查诉讼材料、类案检索、草拟文 练运用新技术作为司法辅助人员的新增职能
书等,对标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智能辅助文 要求。 这些职能包括:第一,熟练运用智能辅
书处理、智能辅助案件审理功能。 算法运行 助办案系统对自己职能内的事务进行处理;
效率,以及数据库所涵盖的信息范围,非人力 第二,辅导不善于运用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
所能比拟。 另一方面,书记员所承担的事务 法官使用该系统;第三,对通过该系统做出的
性职能,例如庭审记录、装订归档卷宗、校对 决定成果进行严格的把关,例如从类案推送
文书等,对标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智能转换庭 系统,智能研判系统推荐的结论中挑选更合
审笔录和智能辅助司法服务职能。 智能辅助 适的案例;第四,理解与完善智能辅助办案系
办案系统拥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和更完善的流 统导出的结论,并对案件当事人进行耐心的
程衔接,也给书记员的工作带来一定冲击与 解释和说明。 为了确保司法辅助人员以上职
挑战。 能能顺利实现,还应当完善相关培训与考核
三、数 字 技 术 下 司 法 辅 助 人 员 责 任 再 机制体制。 一方面,以法院信息化建设为导
建设 向,将能熟练运用多种智慧法院系统的工作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是一条单行线,随着 要求作为司法辅助人员准入的重要门槛,缓
技术的革新,其在司法审判领域的运用也必 解法官的工作压力和对新技术的学习负担,
将更加成熟。 未来法院的发展道路将呈现线 同时为一些法官助理入额后从事的审判工作
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内网外网的共享协同、有 进行技术储备。 各法院还应当定期为司法辅
线无线的互联互通的趋势 [3]
。 审判的数字 助人员提供培训,通过外出培训、院内讲座等
化及构建配套的机制体制势在必行,新制度 形式,对司法辅助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更新
的构建核心在于破除既有的机制体制障碍, 换代,以适应最新的系统操作要求和审判要
而不是把新技术叠加在旧有的制度上面。 但 求,保证司法质效的与时俱进。 另一方面,将
也应循序渐进,利用既有的司法辅助人员职 对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运用能力作为考核司
能规定做好缓冲,防止数字化改革的硬着陆。 法辅助人员工作的重要指标。 将使用智能辅
面对技术带来的司法辅助人员职能的冲击, 助办案系统所作出的诉讼材料审查结论,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责任的再建。 拟办案文书的使用率、采纳率以及当事人的
( 一) 司法辅助人员职能再界定 满意度作为职务晋升及奖惩的重要指标。 以
目前 司 法 辅 助 人 员 的 职 能 由 《 若 干 建 此促进和激励司法辅助人员提升使用智能辅
议》 予以明确规定。 法官助理的职能包括: 助办案系统的能力。
审查诉讼材料、协助法官组织庭前调解、受法 ( 二) 司法辅助事务再分配
官委托办理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受法官指 为了更好的融合算法与人工,发挥智能
派办理委托鉴定、准备案件审理相关材料、在 辅助审判系统的优势,结合机器与人力之长
法官指导下草拟裁判文书等。 书记员的职能 提高司法质效,要求我们对司法辅助事务进
包括:审查庭前准备的事务性工作、负责案件 行再分配,完善精细化分工。
审理记录工作、检查开庭时诉讼参与人出庭 一方面,对于一些专业要求低,对人力资
情况,宣布法庭纪律、整理、装订、归档案卷材 源要求高的职能,可以由智能辅助审判系统
料等。 这些职能基于传统诉讼场域,且绝大 为主要承担者,相关司法辅助人员负责操纵
部分工作依靠人力完成。 面对法院的数字化 平台运行,对运行结果进行监管,对当事人进
转型,应当将熟练使用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熟 行解释说明。 这类职能包括网上立案、网上
7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缴费、繁简分流、随机分案、智能排期、庭审笔 的审判事项包括:当事人关联、类案推送、判
录的记录、案件进展的查询、电子档案自动归 决结果预测、判决书自动生成、证据审查等职
档、胜诉退费等。 于法庭而言,在案件移送过 能。 在审前,法官助理可以运用智能辅助审
程中,由司法行政人员负责操纵与控制系统 判系统进行证据审查与当事人关联,对于生
运行,输入案件基本情况与法院开庭排期情 成的结果,法官助理应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
况,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根据案情分析进行案 知识素养进行核查,合法合理的应当采用,反
件的繁简分流、随机分案并自动排期至相应 之则舍弃。 在庭审后,如需在法官的要求下
法官名下,如有不合适或者冲突的情况发生 草拟裁判文书或者进行类案检索,法官助理
时,再由司法行政人员进行手动调整。 在庭 也可借助智能审判辅助系统相关功能进行,
审过程中,由智能语音系统对庭审过程进行 对于算法输出结果进行严格审查,对合法合
语音文字转录,形成庭审笔录初稿,再由书记 理的部分采用,反之则舍弃。
员进行核实、校对、删改形成归入卷宗的庭审 ( 三) 司法辅助资源再调配
笔录正本。 在案件审理结束,作出判决后,由 司法辅助资源不仅包括人力资源,还包
相关司法辅助人员对案卷全部卷宗进行上 括物力和财力资源,正如要发挥审判的作用,
传,并实现电子档案的自动归档。 于当事人 不仅需要诉讼参与人,法庭的设备设施、法庭
而言,可通过与法院关联的 APP 进行案件进 构造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而在审判数字化
展程序查询与缴费,如对流程以及结果有不 的发展趋势中,由于数字要素的加入打破了
清楚的地方,可以拨打相应的咨询热线询问 原有的审判格局,审判场域物理界限的突破
司法辅助人员案件相关进展,案件手续费等 使得既有的诉讼场域安排的司法辅助人力与
各种费用也可交由 APP 进行自动处理。 物力资源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司法辅助资
另一方面,对于需要一定技术性,但技术 源面临着再调配的趋势。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
要求不太强的职能,可以由算法与司法辅助 期间,由于当事人无法出入看守所,导致当事
人员共同完成,即司法辅助人员草拟大纲,算 人出庭时只能在看守所内特殊房间进行,产
法完善调整细节,最后交由司法辅助人员进 生了不少庭审中的新问题。 例如:当事人扰
行校对与填充。 目前随着大数据的运用,部 乱庭审程序,经法官口头警告仍屡教不改。
分智能辅助审判系统的案例库已经相当完 当事人网络延迟问题导致庭审流畅度的降
善,面对一些类案检索、案例分析等需要时, 低;当事人庭审时所在房间背景嘈杂影响庭
其强大的算力展现出高效率的优势。 但是机 审正常进行等。 面对这类型问题,可以从人
器算法终究无法模仿人类的思维过程,法学 力和物力两个方面进行完善。 在人力方面,
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法庭审判要体现法律 由于此类庭审现状是由于法院和看守所职能
理性与人文关怀,算法理性有余而人文关怀 衔接不顺畅导致,法院负责维持法庭纪律的
不足。 因此,尽管大数据分析势不可挡,但也 司法辅助人员无法入驻看守所,看守所认为
不宜把人类行为及其结果进行过于量化的程 法庭庭审过程不属于自己的管理事项,自然
序分析,否则就有“ 大数据崇拜” “ 数学清洗” 不会对嫌疑人违反庭审秩序的行为进行干
和“ 唯科学主义” 之嫌 [8]50
。 但是有时司法活 预。 要解决这类问题需破除人员的机制体制
动需要司法辅助人员与算法协同处理事件, 障碍。 可以建立法警派驻看守所或者看守所
让司法辅助人员对一些自动化决策起到人文 设立与法院庭审对接相关职位,在嫌疑人只
束缚的作用。 需要算法与司法辅助人员协作 能线上参与庭审的情况下,与嫌疑人同处一
8
第 43 卷 李 麒 班艺源:数字赋能刑事审判与司法辅助人员的职能重构

个物理空间场域,对嫌疑人的庭审行为进行 进程,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庭审数字化进程还
监督,如嫌疑人出现扰乱庭审纪律或是庭审 停留在简单的庭审模式数字化、审判流程数
运行的情况及时通过物理手段予以制止。 此 字化可视化的阶段,关于审判数据还停留在
外,还可以在看守所派驻技术人员,如发生通 传统纸质办案阶段,司法数据的不足尚不能
信技术问题时及时对设备加以修缮和维护。 引起审判自动化的质变。 面对当今司法数字
在物力方面,应当完善嫌疑人所在物理场域 化的发展趋势,调整司法辅助人员的职能不
的监控设备,例如在嫌疑人参与线上庭审时 可以简单的将新技术叠加在旧有诉讼的模式
同时架设前置与后置摄像头,以保证实现庭 上,而是应当破除机制体制障碍,构建司法辅
审过程中对嫌疑人全方位的监控,防止嫌疑 助人员与智能审判辅助系统职能衔接机制。
人咨询场外意见等情况出现。 另外,还应当 司法辅助职能中现有的人机冲突是由于数字
完善嫌疑人所在物理场域的网络设备,尽量 化带来的理论变革、场域变革以及技术变革
保持庭审过程的畅通,防止因网络问题导致 所导致的。 因此,要通过再定义司法辅助人
的庭审延宕。 构建备用设备与备用方案,以 员的审判职能、再分配司法辅助性事务以及
便在出现不可抗力的技术因素影响庭审进程 再调配司法辅助资源来完善现有的司法辅助
时可以随时调整。 人员职能,尽快实现与技术进步的衔接,更好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进,大数据技术的 的助力审判。
运用与发展,不少法院开启了智能化改革的

参考文献:
[1] 帅 奕 男. 司 法 决 策 的 算 法 化 趋 向 及 其 反 思 律出版社,2021.
[ J]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2 [9] 尤瓦尔·赫拉利. 未来简史[ M] . 林俊宏,译.
(4) :61 - 66.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357.
[2] 熊 秋 红. 刑 事 司 法 中 的 人 工 智 能 应 用 探 究 [10] 约翰 · 罗尔斯. 正义论 [ M] . 何 怀 宏, 何 包
[ J] . 上 海 政 法 学 院 学 报 ( 法 治 论 丛) , 2022 钢,廖申白,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 :99 - 116. 2014:136.
[3] 李占国. “ 全域数字法院” 的构建与实现[ J] . [11] 王海明. 数智时代的正义:复杂性及当代旨
中外法学,2022(1) :5 - 24. 归[ J] . 浙江社会科学,2022(1) :68 - 81.
[4] 茆荣华. 全流程完善办案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12] 伊森·凯什. 数字正义[ M] . 赵蕾,赵精武,
[ M] .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21:245. 曹建峰,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243.
[5] 崔亚东. 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13] 舒国滢. 在法律的边缘[ M] . 北京:中国法制
[ M] .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8:329. 出版社,2000:94 - 95.
[6] 崔亚东. 人工智能与司法现代化[ M] . 上海: [14] 胡昌明. 司法剧场化到司法网络化电子诉讼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的冲击与反思 [ J] . 法律适用,2021 ( 5) :74
[7] 谢澍. 人工智能如何“ 无偏见” 地助力刑事司 - 83.
法———由“ 证据指引” 转向 “ 证明辅助” [ J] . [15] 帅奕男. 智慧社会的司法范式转型[ M] . 北
法律科学,2020(5) :109 - 119. 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1:69.
[8] 马长山. 迈向数字社会的法律[ M] . 北京:法

( 责任编辑 彭建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