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文言文閱讀評估

再遊烏龍潭記

(明)譚元春

1 潭宜澄,林映潭者宜靜,筏宜穩,亭閣宜朗,七夕宜星河,七夕
之賓客宜幽適無累。然造物者豈以予為此拘拘者乎!

2 茅 子 [1]越 中 人 , 家 童 善 篙 楫 [2]。 至 中 流 , 風 妒 之 , 不 得 至 荷 蕩 ,
旋 近 釣 磯 [3]繫 筏 。 垂 垂 雨 下 , 霏 霏 [4]濕 幔 , 猶 無 上 岸 意 。 已 而 雨 注
下 , 客 七 人 , 姬 六 人 , 各 持 蓋 [5] 立 幔 中 , 濕 透 衣 表 。 風 雨 一 時 至 。
姬 惶 恐 求 上,羅 襪 無 所 惜。客 乃 移 席 新 軒,坐 未 定,雨 飛 自 林 端,盤
旋 不 去,聲 落 水 上,不 盡 入 潭,而 如 與 潭 擊。雷 忽 震,姬 人 皆 掩 耳 欲
匿 至 深 處。電 與 雷 相 後 先, 電 尤 奇 幻 ,光 煜 煜 [6]入 水 中 , 深 入 丈 尺 ,
而 吸 其 波 光 以 上 於 雨,作 金 銀 珠 貝 影,良 久 乃 已。潭 龍 窟 宅 之 內,危
疑未釋。

3 是時風物倏忽,耳不及於談笑,視不及於陰森,咫尺相亂。而客
之 有 致 者 反 以 為 極 暢,乃 張 燈 行 酒,稍 敵 風 雨 雷 電 之 氣。忽 一 姬 昏 黑
來 赴,始 知 蒼 茫 歷 亂,已 盡 為 潭 所 有,亦 或 即 為 潭 所 生;而 問 之 女 郎
來 路 , 曰 :「 不 盡 然 」, 不 亦 異 乎 ?

4 招客者為洞庭吳子凝甫,而冒子伯麟、許子無念、宋子獻孺、洪
子仲偉,及予與止生為六客,合凝甫而七。

註釋:
[1] 茅子:即茅元儀,字止生。
[2] 篙楫:借指划船。篙:支撐竹竿或木棍。楫:船槳。
[3] 釣磯:在突出水面的巖石垂釣。
[4] 霏霏:形容雨水密集。
[5] 蓋:雨傘。
[6] 煜煜:光明照耀的樣子。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1 頁,共 7 頁
文言文閱讀評估

1 下列哪一組詞語,最能概括烏龍潭的雨中景觀?
A 和風細雨
B 煙霏雨散
C 幽幻奇險
D 夜雨濛濛

2 第 2 段「至中流,風妒之,不得至荷蕩,旋近釣磯繫筏」一句運用了哪種修
辭手法?
A 擬人
B 對比
C 暗喻
D 誇張

3 試判斷下列的陳述,選出正確的答案。
出遊的賓客都因雷電震懾而雅興盡失。
A 正確
B 錯誤
C 無從判斷

4 本文第 3 段「是時風物倏忽,耳不及於談笑,視不及於陰森,咫尺相亂」等
句是描述下列哪些景象?
(1) 風勢猛烈
(2) 潭水洶湧
(3) 四周一片漆黑
(4) 風雨聲甚大
A (1) (2)
B (1) (3) (4)
C (2) (3) (4)
D (1) (2) (3) (4)

5 作者寫客人及女姬在「風雨一時至」及「視不及於陰森」時的反應,運用了
那種修辭手法?
A 擬人
B 襯托
C 暗喻
D 誇張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2 頁,共 7 頁
文言文閱讀評估

6 作者描寫眾人的衣衫被大雨淋濕時,運用了 ( A 觸覺描寫 )。
B 視覺描寫
C 聽覺描寫

7 第 3 段末句「不亦異乎」,作者所指的可異之處是:
A 潭中雷電交加的陰森景象
B 一名歌女竟敢獨自前來
C 大自然景象的浩瀚奇特
D 烏龍潭一帶與附近景象截然不同

8 作者通過遊覽烏龍潭,表現怎樣的處世態度?
A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B 傲視世俗規範
C 及時行樂
D 超脫自然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3 頁,共 7 頁
文言文閱讀評估

再遊烏龍潭記

(明)譚元春

1 潭宜澄,林映潭者宜靜,筏宜穩,亭閣宜朗,七夕宜星河,七夕
之賓客宜幽適無累。然造物者豈以予為此拘拘者乎!

2 茅 子 [1]越 中 人 , 家 童 善 篙 楫 [2]。 至 中 流 , 風 妒 之 , 不 得 至 荷 蕩 ,
旋 近 釣 磯 [3]繫 筏 。 垂 垂 雨 下 , 霏 霏 [4]濕 幔 , 猶 無 上 岸 意 。 已 而 雨 注
下 , 客 七 人 , 姬 六 人 , 各 持 蓋 [5] 立 幔 中 , 濕 透 衣 表 。 風 雨 一 時 至 。
姬 惶 恐 求 上,羅 襪 無 所 惜。客 乃 移 席 新 軒,坐 未 定,雨 飛 自 林 端,盤
旋 不 去,聲 落 水 上,不 盡 入 潭,而 如 與 潭 擊。雷 忽 震,姬 人 皆 掩 耳 欲
匿 至 深 處。電 與 雷 相 後 先, 電 尤 奇 幻 ,光 煜 煜 [6]入 水 中 , 深 入 丈 尺 ,
而 吸 其 波 光 以 上 於 雨,作 金 銀 珠 貝 影,良 久 乃 已。潭 龍 窟 宅 之 內,危
疑未釋。

3 是時風物倏忽,耳不及於談笑,視不及於陰森,咫尺相亂。而客
之 有 致 者 反 以 為 極 暢,乃 張 燈 行 酒,稍 敵 風 雨 雷 電 之 氣。忽 一 姬 昏 黑
來 赴,始 知 蒼 茫 歷 亂,已 盡 為 潭 所 有,亦 或 即 為 潭 所 生;而 問 之 女 郎
來 路 , 曰 :「 不 盡 然 」, 不 亦 異 乎 ?

4 招客者為洞庭吳子凝甫,而冒子伯麟、許子無念、宋子獻孺、洪
子仲偉,及予與止生為六客,合凝甫而七。

註釋:
[1] 茅子:即茅元儀,字止生。
[2] 篙楫:借指划船。篙:支撐竹竿或木棍。楫:船槳。
[3] 釣磯:在突出水面的巖石垂釣。
[4] 霏霏:形容雨水密集。
[5] 蓋:雨傘。
[6] 煜煜:光明照耀的樣子。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4 頁,共 7 頁
文言文閱讀評估

1 下列哪一組詞語,最能概括烏龍潭的雨中景觀?
A 和風細雨
B 煙霏雨散
C 幽幻奇險
D 夜雨濛濛
答案:C

2 第 2 段「至中流,風妒之,不得至荷蕩,旋近釣磯繫筏」一句運用了哪種修
辭手法?
A 擬人
B 對比
C 暗喻
D 誇張
答案:A

3 試判斷下列的陳述,選出正確的答案。
出遊的賓客都因雷電震懾而雅興盡失。
A 正確
B 錯誤
C 無從判斷
答案:B
答案分析:本文第 3 段提及眾人在雷雨交加之際,仍有「客之有致者反以為極暢,
乃張燈行酒」,可見部分賓客仍然興致勃勃。

4 本文第 3 段「是時風物倏忽,耳不及於談笑,視不及於陰森,咫尺相亂」等
句是描述下列哪些景象?
(1) 風勢猛烈
(2) 潭水洶湧
(3) 四周一片漆黑
(4) 風雨聲甚大
A (1) (2)
B (1) (3) (4)
C (2) (3) (4)
D (1) (2) (3) (4)
答案:B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5 頁,共 7 頁
文言文閱讀評估

5 作者寫客人及女姬在「風雨一時至」及「視不及於陰森」時的反應,運用了
那種修辭手法?
A 擬人
B 襯托
C 暗喻
D 誇張
答案:B

6 作者描寫眾人的衣衫被大雨淋濕時,運用了 ( A 觸覺描寫 )。
B 視覺描寫
C 聽覺描寫
答案:A

7 第 3 段末句「不亦異乎」,作者所指的可異之處是:
A 潭中雷電交加的陰森景象
B 一名歌女竟敢獨自前來
C 大自然景象的浩瀚奇特
D 烏龍潭一帶與附近景象截然不同
答案:D

8 作者通過遊覽烏龍潭,表現怎樣的處世態度?
A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B 傲視世俗規範
C 及時行樂
D 超脫自然
答案:B

語譯
1 潭水應當清澈見底,倒影在潭中的樹木應當幽靜,在潭裏划動行的筏子應當
平穩,潭邊的亭台樓閣應當明朗舒爽,七月七日這天應當星河燦爛,七夕之夜賓
客應當幽雅閑適、無所牽累。然而,造物者又豈會以此美景賜予拘泥不通的人!

2 茅元儀是越中人氏,他的家童善於划船。我們划到潭的中心,也許是風在妒
忌我們的閑情吧,吹得我們到不了河蕩,不久靠近可供垂釣的巖石,將竹筏繫在
垂楊下面,雨點垂垂而下,沾濕了筏頂的帷幔,但我們還沒有上岸的意思。不一
會兒,大雨如注而下,七個客人,六個歌女,各自拿着雨傘站在帷幔下,衣服都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6 頁,共 7 頁
文言文閱讀評估

濕透了。忽然風雨交加,潭水湧動,竹筏在潭中搖搖欲墜。歌女們驚恐萬分地趕
快上岸,也顧不上她們精緻的鞋襪了。客人們就把宴席移到新軒中,還沒安坐,
大雨便從樹木的頂端落下,盤旋不離,雨落在潭水,不全是沒入潭裏,而是像擊
打在潭面上。忽然雷聲大作,歌女們都掩住了耳朵,想躲到潭的深幽處。閃電和
雷聲接踵而來,那閃電尤其奇幻,耀眼的電光盡入潭水中,深入達一丈數尺,好
像吸收了潭上的波光,又反射到雨中,映照出黃金白銀、珍珠貝殼的光影,過了
好久才消失。這一切令烏龍潭的龍宮不得安寧,龍王都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

3 這時,景物頃刻萬變,耳朵聽不見笑語喧嘩,眼睛看不清昏暗陰森,咫尺之
間,一片迷亂。而客人中有興致高漲的,反而十分暢快,於是把燈籠高高掛起,
然後喝酒,才稍稍平伏這風雨雷電的景象。忽然一個歌女從黑暗之中趕來赴會,
才知道這風雨雷電所造成的蒼茫昏暗,只有烏龍潭才有,可能就是為烏龍潭而形
成吧。問那歌女前來的路上情況,歌女回答說:
「前來的情況完全不是這樣的。」
這不也很奇異嗎?

4 請客的是洞庭吳凝甫。而冒伯麟、許無念、宋獻儒、洪仲韋,以及我和茅元
儀是六個客人,加上吳凝甫共七人。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7 頁,共 7 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