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文言選讀‧練習電子檔

中二單元九
文言選讀(二)──訪古探奇
文言選讀
湖心亭看雪 張岱
討論與練習
詞解語譯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有號的字詞。
(1)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絕:

(2) 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燒:

(3)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

2 試根據詩意,把以下句子譯為白話文。
(1)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 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牛津大學出版社 1
文言選讀‧練習電子檔

理解分析
3 根據課文內容完成下表,說明本文的結構。
結構 起結句子 主要內容
部分
起 (1) 「崇禎五年十二月」至 (2) 交代事情發生的時地:

」。
承 (3) 「 (4) 講述當日作者顧船往湖心亭看
」至「 雪,並描寫西湖

」。 的景色。
轉 (5) 「 」 (6) 筆鋒一轉,記述作者
至「 」。
,大家飲酒助興。
合 (7) 「 」 (8)
至「更有癡似相公
者」。

4 「白描」原是繪畫的方法,指只用線條勾勒出事物的特徵。白描的手法亦常
用於文學作品中,文中就運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寫西湖雪景。

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
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試簡略說明這段描述怎樣體現白描的特點。

5 以下哪一個句子點出文章的主旨?
A 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 A B C D
雪。    
B 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C 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 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牛津大學出版社 2
文言選讀‧練習電子檔

6 承上題,試用不多於 40 字歸納本文的主旨。

40

借古鑒今
7 閱讀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1) 文中所說的「癡」,表現了甚麼生活態度?

(2) 你認為生活中需要這種「癡」嗎?為甚麼?

©牛津大學出版社 3
文言選讀‧練習電子檔

中二單元九
文言選讀(二)──訪古探奇
文言選讀
湖心亭看雪 張岱
討論與練習(22 分)
詞解語譯
設題目標:掌握文言字詞的意思。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有號的字詞。(3 分)【解釋】
(1)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絕:絕迹/沒有

(2) 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燒:煮/ 加熱

(3)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作客

設題目標:掌握文言句子的意思。
2 試根據詩意,把以下句子譯為白話文。(4 分)【解釋】
(1)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上怎麼還有這個人!
(2) 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不要說相公迷癡,還有跟相公一樣迷癡的人。

©牛津大學出版社 4
文言選讀‧練習電子檔

理解分析
設題目標:掌握文章結構。
3 根據課文內容完成下表,說明本文的結構。(7 分)【整合】
結構 起結句子 主要內容
部分
起 (1) 「崇禎五年十二月」至 (2) 交代事情發生的時地:崇禎五年
「湖中人鳥聲俱絕 十二月的某日,西湖因三天大雪
(0.5 分)」。 而人鳥俱絕,寂靜起來(1 分)。
承 (3) 「是日更定矣(0.5 (4) 講述當日作者顧船往湖心亭看
分)」至「舟中人兩三 雪,並描寫西湖水天一片白色,
粒而已(0.5 分)」。 只有長堤、湖心亭、小舟和舟中之
人點綴其間(1 分)的景色。
轉 (5) 「到亭上(0.5 分)」至 (6) 筆鋒一轉,記述作者在亭上遇到
「客此(0.5 分)」。 其他遊人,感到無比驚喜(1
分),大家飲酒助興。
合 (7) 「及下船(0.5 分)」至 (8) 借船家的話點出主旨,表達世間
「更有癡似相公者」。 難得有同樣的癡人的感受(1 分)。

設題目標:分析寫作手法。
4 「白描」原是繪畫的方法,指只用線條勾勒出事物的特徵。白描的手法亦常
用於文學作品中,文中就運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寫西湖雪景。(2 分)【整合】

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
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試簡略說明這段描述怎樣體現白描的特點。
這段描寫文字簡練樸素,不加雕飾,真實呈現西湖白茫茫一片的雪景(1
分)。作者並不着力描寫西湖景色之美,而是通過長堤、湖心亭、小舟和舟上
的人點綴其間,寫出雪夜西湖的整體面貌,體現了白描手法的特點(1 分)。

設題目標:掌握文章內容。
5 以下哪一個句子點出文章的主旨?(1 分)【解釋】
A 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 A B C D
雪。    
B 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C 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 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牛津大學出版社 5
文言選讀‧練習電子檔

設題目標:歸納主旨。
6 承上題,試用不多於 40 字歸納本文的主旨。(2 分)【整合】
通 過 記 述 作 者 雪 夜 前 往 湖 心

亭 賞 雪 一 事 , 表 達 作 者 賞 雪
的 雅 興 和 巧 遇 同 好 的 喜 悅 。

40

借古鑒今
設題目標:掌握思想內容,提出見解。
7 閱讀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1) 文中所說的「癡」,表現了甚麼生活態度?(1 分)【引申】
作者冒着嚴寒到湖心亭賞雪,表現了一種不管有多困難,仍要追求所
喜愛事物的雅趣。
(2) 你認為生活中需要這種「癡」嗎?為甚麼?(2 分)【評價】
學生可自由作答,以下答案僅供參考:這種雅趣雖然不能被一般人所
理解,但我覺得,凡事按着常規,生活難免變得沉悶。因此,在不違反
法規、不傷害自己、不騷擾他人的情況下,這種「癡」,會帶給人意想不
到的驚喜和情趣。

©牛津大學出版社 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