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高中解卷筆記 學生:______________

(參考 2021 年閱讀題 17)


19 下列哪一句中的「輕」字,和「與爾身體向來輕字之弊」一句中「輕」字的語
意不同?(2 分)【解釋】
A 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
B 豈知財所從來,故輕棄之。
C 天下見楚之無秦也,楚必輕矣。 A B C D
D 桀、紂惟重利而輕道,是以亡。 ○ ○ ○ ○
答案分析:
句中的「輕」是_______詞,可譯作「_________」。句譯:與你們一直_________寫
字的弊病。
A 動詞,可譯作「輕視」。句譯:因此越王崇尚勇武,而民眾大多輕視死亡。
(出處:《韓非子‧二柄》)
B 副 詞 , 可 譯 作 「 _________ 地 」。 句 譯 : 怎 知 道 財 物 是 如 何 得 來 , 所 以
_________地捨棄它。(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C 動詞,可譯作「輕視」。句譯:天下看見楚國失去秦國(為盟邦),楚國一定
會受輕視。(出處:《戰國策‧楚懷王拘張儀》)
D 動詞,可譯作「輕視」。句譯:桀、紂只重視利益而輕視道德,所以(國家)
滅亡。(出處:《列子‧說符》)

(參考 2022 年閱讀題 19)


20 下列哪一句中的「當」字,和「爾當用油紙摹顏字之《郭家廟》」一句中「當」
字的語意相同?(2 分)【解釋】
A 事必萬全,而舉無不當。
B 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
C 當今之時,君子誰賢? A B C D
D 孝婦不當死,前太守強殺之。 ○ ○ ○ ○
答案分析:
句中的「當」是__________,可譯作「應該__________」。句譯:你們應該用油紙
臨摹顏真卿的《郭家廟碑》。
A 形容詞,可譯作「__________」。句譯:事情一定萬無一失,絕對安全,而行
為舉止沒有不妥當。(出處:《韓非子‧解老》)
B 動詞,可譯作「__________」。句譯:不好的結果,(由)埋沒賢才的人來承
擔。(出處:《孟子‧離婁下》)
C 介詞,表示時間,可譯作「在、__________」。句譯:在現今這個時候,誰是
賢能的君子?(出處:《說苑‧尊賢》)
D 副詞,可譯作「__________」。句譯:孝婦不應該死,前任太守強行殺害她。
(出處:《說苑‧貴德》)

1
(參考 2023 年閱讀題 22)
21 下列句子中,哪些粗體字是代詞?(2 分)【解釋】
 總失之薄弱。
 即體質亦因之更輕矣。
 欲求變之之法。
 欲求變之之法。
A 、
B 、
C 、 A B C D
D 、 ○ ○ ○ ○
答案分析:
 「總失之薄弱」中,「之」屬____________,用於強調或補足語氣,可不譯。
 「即體質亦因之更輕矣」中,「之」的意思是「此、這」,指字質太薄的問
題,屬代詞。
 「欲求變之之法」中,第一個「之」指代骨相,屬代詞。
 「欲求變之之法」中,第二個「之」意思是「的」,屬____________。
選項、均為代詞,故答案是 C。

(參考 2023 年閱讀題 23)


22 試根據第三篇的內容判斷以下陳述。(4 分)【整合】
無從
正確 錯誤
判斷
(1) 作者認為兒子身體孱弱,寫不出厚重的字質。 ○ ○ ○

(2) 作者戒煙是為了在兒子面前立下好榜樣。 ○ ○ ○
答案分析:
(1) 錯誤。作者認為兒子寫出來的字十分_____________,是因為他們向來輕視習
字,沒有_____________練習,因此寫不出_____________的字質,而不是因
為他們身體孱弱。
(2) 無從判斷。作者在文中以自己戒煙一事為例,說明擁有堅定的志向就能改變
任何事情,但沒有提及自己立志戒煙的原因。

2
(參考 2023 年閱讀題 24)
23 本篇的寫作目的是甚麼?試就作者對兒子的訓誨加以說明。(6 分)【整合】
【引申】
作者旨在_____________兒子要確立_____________志向,(1 分)努力使個人
氣質變得_____________。(1 分)作者先指出他們字質_____________的缺點
會令他們的體質更_____________,(1 分)繼而提出讀書可改變人的氣質和骨
相,帶出確立堅定志向是_____________自身的首要_____________。(1 分)
作者再以自己成功_____________和四十六歲前後有無_____________為例,
(1 分 ) 論 證 立 志 必 能 使 人 改 變_____________缺 點 , 訓 勉 兒 子 要
_____________變得厚重。(1 分)
評分原則:
 準確指出作者的寫作目的:
‐ 勸勉兒子確立堅定的志向,給 1 分。
‐ 勸勉兒子應努力令自己的氣質變得厚重,給 1 分。
 闡釋作者如何訓勉兒子,以達到他的寫作目的:
‐ 指出兩個兒子的缺點:輕視寫字使字質薄弱,無法培養厚重的體質,給
1 分。
‐ 指出作者以讀書能改變人的氣質和骨相,說明立志是改變自身的先決條
件,給 1 分。
‐ 指出作者以自己成功戒煙和處事方式改變為例子,給 1 分。
‐ 說明作者藉有關例子所論證的觀點:只要立下堅定志向,一定能改變缺
點,訓勉兒子要立志,給 1 分。
不完備答案:
作者的寫作目的,是告訴兩個兒子立志的重要。(1 分)他以自己成功戒煙和處事
態度改變為例,(1 分)證明具備堅定的志向,就沒有甚麼事情是不能改變的,(1
分)希望兒子也能立志讓自己變得厚重。
入品表:
品第 作者的寫作目的 作者如何表達寫作目的 闡釋
上品 清晰
準確理解 準確說明
(5-6 分) 完備
中品 清楚說明 具體
清楚理解
(3-4 分) 尚能說明 簡略
下品 尚能說明
尚能理解 粗疏
(1-2 分) 缺乏說明
不入品
錯誤/欠缺 紊亂
(0 分)

(參考 2023 年閱讀題 25)

3
24 試根據第三篇和以下引文回答問題。(4 分)【整合】【引申】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
改。」
引文指出君子為人處事的特點,引文的看法與第三篇作者對兒子的訓誨有何
相通之處?試就兩文對「品德修養」的考量說明。
引文強調君子要_____________,否則便沒有_____________;第三篇作者強
調「厚重」的_____________,要求兒子在這方面_____________,可見兩者
都指出為人處事要以_____________穩重為____________。(2 分)引文亦指出
君子要知錯_____________,第三篇作者則要求兒子立志_____________自身
輕 弱 的_____________以 變 得 厚 重 , 可 見 兩 者 都_____________正 視 和
_____________改正自身缺點的_____________。(2 分)
引文語譯: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所學的也不穩固。(行事)以忠誠和信實為
主,不要結交(品德)比不上自己的人。有了過錯,就不要害怕改正。」(出處:
《論語‧學而》)
評分原則:
 就引文和第三篇作者對兒子的訓誨,指出兩者的共通點,並加以說明:
‐ 概括引文和第三篇的內容,說明兩者的第一項共通點:為人處事要以敦
厚穩重為原則,論述恰當、表達清晰,最高給 2 分。
‐ 概括引文和第三篇的內容,說明兩者的第二項共通點:人應正視和改正
自身缺點,論述恰當、表達清晰,最高給 2 分。
不完備答案:
引文指君子不可以不莊重,第三篇作者則訓勉兒子應成為厚重的人,可見兩者同
樣指出了人的品德修養應當敦厚穩重。(2 分)
入品表:
引文和第三篇內容的 引文和第三篇內容的
品第 闡釋
第一項相通之處 第二項相通之處
上品 清晰
準確說明 準確說明
(4 分) 完備
中上品
清楚說明 清楚說明 具體
(3 分)
中下品
尚能說明 尚能說明 簡略
(2 分)
下品 尚能說明 缺乏說明
粗疏
(1 分) 缺乏說明 尚能說明
不入品
錯誤/欠缺 含混
(0 分)

4
- 試卷完 -

5
補充注釋:
(1) 字諭:寫給晚輩的舊式書信用語。諭,告知。
(2) 顏字:指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字體。
(3) 柳字:指唐代書法家柳公權的字體。
(4) 相法:觀察人的面貌、體態等身體特徵來推測其性格和命運的方法。

語譯:曾國藩《諭紀澤紀鴻》
字諭紀澤、紀鴻兒:
你們近來寫的字,總是太薄弱,骨力不夠勁健有力,墨氣不夠飽滿,與你們一
直輕視寫字的弊病,正是同一類毛病。你們應該用油紙臨摹顏真卿的《郭家廟碑》,
柳公權的《琅琊碑》、《玄祕塔碑》,以治療你們的毛病。(你們應該)天天留心,
專在「厚重」二字上用功。否則字質太薄弱,體質也會因此更輕弱了。人的氣質,
由於是天生的,本來難以改變,只有讀書才可以改變(人的)氣質。古代精通相
法的人,都說讀書可以改變骨相。要求得改變骨相的方法,必須先確立堅定不移
的志向。就拿我的生平來說,(我)三十歲前最愛吃煙,一會兒也不能離開(吃
煙),從道光壬寅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煙,至今沒有再吃。(我)四十六歲以
前做事沒有恆心,近來五年深深地以此為戒,現在做大事、小事都崇尚要有恆心。
就這兩點,可見沒有甚麼事情是不可改變的。你們對於「厚重」二字,必須確立
志向改變。古人說金丹(讓人)脫胎換骨,我說立志就是金丹。
滌生示
四月二十四日(同治元年)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