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擦玻璃的各种方法

班级:高一理和
组别:第五组
组长:2021349 张家耀(CHEONG JIA YAO)
组员:2021069 张申显(TIEW SHEN XIAN)
2021011 王鋕洋(HENG ZHE YANG)
2021225 李嘉义(LEE JIA YEE)
导师:谢智坤师

1
摘要

在日常生活中,厨房玻璃常常会因为烹饪过程中的油溅而沾上油渍。这
些油渍影响了玻璃的外观,长期不受到清理还可能吸引一些小昆虫如蜘蛛等
在窗户上定居。为了清洁这些沾上厨房玻璃,人们通常会使用窗户清洁剂,
但是不同清洁剂的清洁效果并不相同。

不同类型的清洁剂含有不同的成分,就会有不同的清洁机制和效果。有
些清洁剂可能主要通过溶解油渍来清洁玻璃表面,而另一些清洁剂可能更多
地依赖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因此选择适合的清洁剂至关重要。

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清洁剂在清洁厨房玻璃油渍的效果,以确定
清理窗户油渍最好的方法。

本研究将比较5种容易获取,低成本的清洁剂,包括:自来水、醋水溶液、
碳酸饮料加盐、小苏打溶液、窗户清洁剂(mr.muscle)。我们选用这几种清洁
剂的原因是因为取得这些清洁剂较为便捷,且成本较低。我们了解不是所有
人都会愿意为清理窗户耗费大量资金,所以我们避免选用昂贵且难以获取的
清洁剂。

通过实验,我们将能够确定哪种清洁剂最适合用于清洁厨房玻璃油渍,
从而为人们提供清洁厨房玻璃的最佳指南。

2
前言

研究动机
家里的厨房周围的窗口经常沾上油渍。油渍很难清除干净,我们对此感
到困扰。我们想通过这个研究了解用什么方法清理窗户上的油渍最有效率,
以解决厨房里的窗户经常积累油渍的问题。

研究目的
1. 了解使用不同清洁剂清理窗户对窗户清洁的影响。

2. 找出清理厨房窗户的最好方法。

研究价值
使人们在烹饪后可以清楚的知道怎么清除残余在玻璃上的油渍。

3
文献探讨

第一节 为何使用报纸擦玻璃
一,吸水性
1. 报纸在印刷过程中要求纸张具有一定的吸墨性,同时也得具有一定的
抗水性,以避免印刷过程中造成重影。这使得报纸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吸
收更多液体,但不像卫生纸那样容易损坏。

二,物理特性
1. 报纸不起球,使用报纸擦窗户可以防止清洁后窗户上出现条纹。

2. 相对于一般的清洁布或海绵,报纸的纤维更细致,使用后不会留下纤维
残留,擦完玻璃后保持玻璃表面的干净。一般的清洁布或海绵可能会
留下纤维残留,纤维质地可能相对粗糙或不均匀,其中可能存在较大的
纤维颗粒或毛茸,有些清洁布或海绵可能采用的是合成纤维材料,这些
材料相对较硬,这些颗粒容易在清洁过程中脱落并残留在玻璃表面上。
此外,清洁布和海绵长时间的使用和清洗会导致其的纤维磨损和断裂,
使得纤维更容易脱落。

三,化学特性
3. 报纸上的油墨可以帮助去除玻璃表面的某些污渍,例如墨水、标记笔
等。油墨具有一定的溶解力,可以帮助分解污渍,使其更容易被清除。
报纸表面的油墨可以增加与玻璃表面的摩擦力,有助于在擦拭时更有
效地清除污渍或污垢。

4
第二节 为何玻璃会沾上油脂

1. 周围环境:在厨房等地方,常常有烹饪活动,例如煎炸、烹煮等,这些活
动会产生大量的油脂蒸气,其中的微小油滴会随着空气流动,最终附着
在附近任何东西的表面上,包括玻璃。

2. 油脂飞溅:在烹饪过程中,油脂可能会溅出锅内,尤其是在高温下或炸
制食物时,油脂会以微小的油滴的形式飞溅出来,这些油滴有可能会飞
到附近的玻璃表面上。

3. 玻璃的吸附能力:玻璃表面通常比较光滑,这种光滑表面对油脂具有较
强的吸附能力,使得油脂很容易附着在玻璃表面上,并且难以轻易清
除。

第三节 清洁剂的化学特性

1. 水:在自然界,纯水是罕见的,水通常多是含有酸、碱、盐等物质的溶液
,习惯上仍然把这种水溶液称为水。水可以用来溶解很多种物质,是很
好的极性无机溶劑。

2. 醋水溶液: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
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
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由于油渍事非
极性分子,所以醋水溶液能溶解玻璃上的油渍。

5
3. 碳酸饮料:低毒无害,柠檬酸属于天然有机酸,对人体和环境无污染,较
为安全。易于清洗,柠檬酸溶于水后,成为一种易于清洗的液体,不会留
下难以清除的沉淀物。成本较低,柠檬酸属于常见的物质,价格不高,容
易获取。

4. 小苏打溶液:小苏打,化学名称碳酸氢钠,溶于水以后呈现碱性,油污
大多属于油脂类,油脂类不溶于水,所以单单用水冲洗很难将其洗干
净,但油脂这类化学物质却可以在小苏打水溶液的碱性环境下,水解
得到羧酸钠盐,溶解在水里,这样也就达到了去除油污的作用。

5. Mr muscle: 在含活性剂的清洁剂中,由于活性剂分子的静电排斥作用,
分子亲油端于污团簇结合,亲水端于水结合,油污被拉离纤维表面。成
簇的污团被分解出来,脱离纤维表面,被乳化分解,由于活性剂吸附所
形成的空间障碍和静电排斥力威猛先生清洁剂使油污簇再难以聚集沉
淀在纤维表面。

6
研究道具
干燥且干净的报纸、自来水、醋水溶液、碳酸饮料加盐、小苏打溶液、窗户清
洁剂(mr.muscle)、食用油、实验室玻璃。

清洁剂的种类
清洁剂的选择标准将从清洁效果、环保性、安全性、成本效益、杀菌消毒、易
用性和表面适用性考虑,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量,最终选择出以下5种清洁剂
用于做实验。
1. 自来水:万能溶剂,水是极性分子,所以带有极性的分子容易溶于水
中。1

2. 醋水溶液:醋因为含有醋酸,能分解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这些成分刚好
也是水垢的部分成分。2

3. 碳酸饮料加盐:盐可以增加可乐的清洁能力。可乐中的柠檬酸和碳酸可
以溶解玻璃表面的污渍,而盐可以增加可乐的清洁能力,加速清除污渍
的速度。3

4. 小苏打溶液:小苏打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而碱性,能使油脂(高级脂
肪酸甘油酯)水解生成可溶于水的甘油和有亲水基的羧酸,故而能去
污。4

5. 学校玻璃清洁剂(mr.muscle)-对照物
1
生物课本上册第17页
2
https://www.kaiwind.com/n1790/c823160/content.html
3
https://www.haerbinbaojie.com/news/caboli/26591.html
4
为什么用小苏打擦玻璃干净_百度知道 (baidu.com)

7
研究过程及方法

固定性变数:玻璃的种类,擦玻璃的工具,污渍的种类
操纵性变数:清洁剂的种类
反应性变数:玻璃的清洁度

步骤一:我们准备实验所需的所有材料和道具。包括干燥且干净的报纸、自
来水、醋水溶液、碳酸饮料加盐、小苏打溶液、学校清洁剂(Mr. Muscle)、食
用油以及实验室玻璃片。

步骤二:确保实验环境的清洁和整洁,以避免外部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然
后,我们将按照预先设计的实验方案逐步进行实验操作。

步骤三:将不同的溶液,包括自来水、醋水溶液、碳酸饮料加盐、小苏打溶液
,学校清洁剂(Mr. Muscle)、食用油装入小型消毒喷雾喷器。以便后续的实验
操作可顺利进行。

步骤四:将食用油喷在实验室玻璃片, 并取一片干燥且干净的报纸作为实验
材料,将其放置在实验台上。

步骤五:将自来水喷在有食用油的实验室玻璃片,随后用报纸擦拭。

步骤六:重复步骤四并将醋水溶液喷在有食用油的实验室玻璃片,随后用报
纸擦拭。

步骤七:重复步骤四并将碳酸饮料加盐喷在有食用油的实验室玻璃片,随后
用报纸擦拭。

8
步骤八:重复步骤四并将小苏打溶液喷在有食用油的实验室玻璃片,随后
用报纸擦拭。

步骤九:重复步骤四并将学校清洁剂(Mr. Muscle)喷在有食用油的实验室玻
璃片,随后用报纸擦拭。

步骤十: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并比较不同清洁剂擦玻璃的效果,并以效果
强至弱的方式排列(效果最强的为1,最弱的为4)。

比较不同清洁剂擦玻璃的效果的方法

1. 每次擦拭玻璃后,使用紫光灯手电筒照射,油渍在紫光灯的照射下会发
出荧光。拍照并比较每一片玻璃。
原理:电子因为被uv激发跃迁到高能级,因为高能级不稳定降为低能级时能
量以光的形式散发出来。
为什么紫外光激发会发光呢?这里要先讲一点原子物理,原子物理里
很重要一条,泡利不相容原理(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在同一轨道
上的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要彼此相反,即基态分子的电子是自旋成对
的,净自旋为零,这种电子都配对的分子电子能态称为单重态。进而我
们引入了单重态、三重态的概念。单重态三重态是相对于基态是闭壳
层的分子而言的,如果基态本身是开壳层,那么激发态也可以是二重态
;针对 d 区过渡金属,也可以有五重态和七重态。• 单重态 (singlet, S0
,基态):同一轨道上的电子具有相反方向的自旋• 单重激发态 (S1,
S2…):被激发的电子在新轨道中的自旋方向和(自己)原来相同• 三重
激发态 (triplet, T1, T2…):被激发的电子在新轨道中的自旋方向和(自
己)原来相反其中S0态是基态,它很稳定,所以电子受激发之后最终要

9
回到S0态。三重态(T)具有比单重态(S)更低的能量和更大的激发态寿
命(时间)。

https://expresswindowsgroup.co.uk/why-clean-windows-with-newspaper

https://www.google.com/url?sa=t&source=web&rct=j&opi=89978449&url=ht
tps://www.xiaoxiaotong.org/AttachFile/2012/11/1039000700/634873633013
088750.pdf&ved=2ahUKEwie2P6_w-SFAxVgTGwGHYfEBy8QFnoECBAQ
AQ&usg=AOvVaw3pW7fgH13-m4kIqW-SGrSI

1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