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下期預告:

日常生活中指數
函數的應用

2011 年 5 月 第十三期
近來, 2011 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引起了大眾對「黎克特制」及「放
射衰變」的討論。本期快訊將介紹黎克特制及放射衰變公式,兩者均涉及對數
的應用。

黎克特制
引言
在 1960 年,智利發生了一場黎克特制 9.5 級的地震(智利大地震)。該地震是自有記錄以來地球上發生過
最強烈的地震。全球共發生過 5 次 9.0 級或以上的地震。這些地震的威力巨大,造成了嚴重的傷亡,到底
它們的震級是如何量度呢?

全球五大地震(依震級排列)

五大地震(依震級排列)
1 1960 年智利大地震, 9.5 級
2 1964 年阿拉斯加大地震, 9.2 級
3 2004 年印度洋大地震, 9.1 – 9.3 級
4 1952 年勘察加地震, 9.0 級
5 2011 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 9.0 級
圖1
的的
數學快訊 2011 年 5 月

黎克特制的發展
黎克特制 (Richter scale / Richter magnitude scale) 是以
數學方式量度地震的震級的方法。它由兩名地震學家
查理斯 · 弗朗西斯 · 黎克特 (Charles Francis Richter, 1900
- 1985) 與貝諾 · 古騰堡 (Beno Gutenberg, 1889 - 1960)
於 1935 年共同制定。

黎克特是首位引入地震震級概念的人。他的靈感源自天
文學中用以描述星體亮度的視星等 (Apparent magnitude
scale) 。我們可利用地震儀量度地震的震級,其理念是:
只要知道地震儀與地震震央之間的距離及地震儀上記 圖2 視星等用以描述星體亮度
錄到的最大振幅,便可量度出該地震的震級。

黎克特制的公式為:
黎克特制震級 影響
R = log A - log A0 , 2.0 以下 沒感覺

其中 R 為黎克特制的震級、 A 為最大振幅及 A0 為震央 2.0 – 2.9 一般沒感覺,但可記錄

與地震儀之間的距離的函數。 3.0 – 3.9 經常有感覺,但很少會造成破壞

假設我們把一地震儀放置在與震央相距某距離的地方, 室內的物品有明顯搖晃。不大可
4.0 – 4.9
能造成顯著破壞
並利用它量度 A 的值。 R 增加一單位即表示 A 的新值
為原來的 10 倍。(你可利用以上公式證明。) 對小區域內建造簡陋的建築物造
5.0 – 5.9
成大規模破壞
除以上的公式外,黎克特與古騰堡亦發展出聯繫震級 R 對方圓 160 公里的居住地區造成
6.0 – 6.9
與地震所釋放的能量 E 的公式: 破壞

log E = 4.8 + 1.5R , 7.0 – 7.9 對更大的區域造成嚴重破壞

對方圓數百公里的區域造成嚴重
其中 E 是以焦耳 (J) 為單位。 8.0 – 8.9
破壞

由於公式包含以 10 為底的對數,因此當 R 增加一單位 9.0 – 9.9 摧毀方圓數千公里的區域


時, E 會是原來的 10 (~32) 倍。
1.5
表1 黎克特制的震級

想想看:
2011 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及 2008 年汶川大地震分別為黎克特制 9.0 級
及 8.0 級。比較兩次地震所釋放的能量之差。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2011 年 5 月 數學快訊

備註
黎克特制是利用特定的地震儀所量度的數據而計算出來的,且沒有設定下限。現今地震儀的靈敏度使其經
常錄得負數震級的地震。

當地震屬於 8 級或以上,黎克特制會出現飽和,
即是,所計算出來的震級並無差異。因此,之 若有興趣深入了解地震的度量,可瀏覽以下網頁:
後便發展出其他震級標度及度量參考(地震烈 http://earthquake.usgs.gov/learn/topics/richter.php

度)。這些標度均以黎克特制為基準並加以改良。

即使每一次地震有其獨特的震級 / 釋放的能量,它的破壞力及影響會因應不同的發生地點及其他因素而有
所不同。

放射衰變公式
引言
除黎克特制外,放射衰變公式是另一個應用對數的例子。這公式用作估計不同時間的放射性物質含量。

放射衰變與半衰期
當一放射性物質衰變時,當中的放射性物質含量會隨時 放射性物質 半衰期

間而減少。而它的含量衰減至原來的一半所需的時間則 碘 -131 8日

稱為半衰期 (Half-life) 。 鍶 -89 51 日

鍶 -90 29 年
設 A 為經過時間 t 後的放射性物質含量、 A 0 為原來的放
銫 -137 30 年
射性物質含量及 h 為半衰期。
鈈 -239 24 100 年
t
則經過的半衰期數目 = 。可得放射衰變公式如下:
h 表2 放射性物質的半衰期
t
 1 h
A = A0 ×  
 2
t

A = A0 × 2 h

 1 n
餘下的百分數,   × 100% 100% 50% 25%
 2

經過的半衰期數目, n 0 1 2

圖 3 半衰期數目與放射性物質含量的關係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數學快訊 2011 年 5 月

如何量度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利用放射衰變公式,我們可計算出放射性
物質的含量衰減至一定份量所需的時間。
但到底甚麼份量才對人體安全?

輻射劑量用作評估輻射照射對人體的影
響。它是一個以希沃特,簡稱希 (Sv) 或以
毫希 (mSv) 為單位的物理量。對於低於 50
毫希的劑量,它不會對人體健康構成顯著
的影響。

若我們知道一放射性物質的半衰期及含
量,便可計算出該物質的含量衰減至一個
安全水平所需的時間。

圖4

想想看:
在一次放射性物質的洩漏事故中,洩漏的碘 -131 含量為安全水平的 1250 倍。求
碘-131 含量衰減至其安全水平所需的日數。(假設碘 -131 的半衰期為 8 日。)

回饋意見及投稿

無論你對《數學快訊》有任何意見,請儘管提出,我們會認真檢討和改善。請將你的意見連同個人資料,包括姓

名、聯絡電話及任教學校電郵至 activity@hkep.com ,我們便會送上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現金優惠券乙

張以答謝你的回應!

為了促進數學教育的交流,凡與數學相關的專題論述、教學心得、問題研討,以至生活應用,皆歡迎學生及老

師以中文或英文稿件來稿,字數以 1,000 字左右為佳。投稿形式可以個人名義或小組合作,另亦歡迎以師生名

義來稿,藉此增進彼此交流。

來稿必須是作者原著。本公司編輯部有刊登稿件的決定權。所有來稿將以保密及匿名方式審查,亦可能會被修

改。來稿一經接納刊登,版權將完全交予本刊物,本公司會向作者致贈薄酬。

請將投稿資料連同個人資料、聯絡電話及地址寄回:香港筲箕灣耀興道 3 號東匯廣場 8 樓香港教育圖書公司編

輯部,信封面請註明:《數學快訊》投稿,或電郵至 editorial@hkep.com;而學生投稿須經由 貴校老師轉交。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