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5

生成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 )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er
转换-生成语法创始人:
诺姆·乔姆斯基(Noam homsky)
• 1928年生于美国费城。
•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
国家人文科学院、国家科
学院院士,转换-生成语
法的创立者,著名语言学
家。
• 父亲是希伯来语言学者,
17岁入宾夕法尼亚大学读
语言学、数学和哲学,27
岁获博士学位,29岁发表
《句法结构》。
第一部分
生成语法观概述
壹 生成语法基本情况简介
• 转换生成语法由乔姆斯基创立、一批生
成语法的学者共同发展起来。
• 乔姆斯基是语言学家、哲学家。基本哲
学观为理性主义与行为主义的结合,采
用分析学哲方法。
• 不是为语言而研究语言(语文学、索绪
尔),而是要通过语言研究达到深刻哲
学认识、人的思维规律和心智结构的揭
示。
• 诺姆•乔姆斯基受到严格的实证主义语言
学传统的训练,即“后布龙菲尔德结构
主义”的训练。 “后布龙菲尔德结构主
义”统领着20世纪40-50年代的美国语
言学,乔姆斯基的老师齐里格 •哈里斯
(Zellig Harris)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成员。

• “后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的目标很明
确,就是要根据语料进行一系列分析去
“发现”一种语法。
• 发表于1957年的《句法结构》是转换生成语法
理论提出的标志。这一理论是对美国传统的描
写语言学的一场革命,其革命性表现在乔姆斯
基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反对描写语言学的经
验主义。
• 乔姆斯基之前,他的老师海里斯也曾提出过关
于转换的概念,但他们关于转换的概念是不尽
相同的,真正构成一个学派,还要从乔姆斯基
的《句法结构》发表算起。
• 转换生成语法后来称作生成语法。它把语言学
看成跟自然科学中的其他科学一样,可以从假
设出发,进行推演并形式化。
贰 转换生成语法的基本概念
• 语言
不是现实世界中的实在事物,不独立存在,由
语法生成,是句子的无限集合(包括已经存在
的语句和潜在的能由语法生成的语句)。
• 索绪尔的语言
语言是符号系统(价值系统)和一套运行规则,
凡说出的语句不是语言。因而语言现实存在。
“系统永远只是暂时的,会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诚然,价值还首先决
定于不变的规约,即下棋的规则,这种规则在开始下棋之前已经存在,而且
在下每一着棋之后还继续存在。语言也有这种一经承认就永远存在的规则,
那就是符号学的永恒的原则。” (教材第61页)
语法
• 它是现实世界中的实在事物,因为:
• 一方面语法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具有
物理属性;
• 另一方面有具有形式上的属性,表现
为人的心智——大脑中的一个规则系
统。(引自《当代西方语法理论》171页)
普遍语法 ( UG )
• 先天的、遗传的特定结构或属性,是
人掌握语言的内在依据;
• 是人的认知系统中的一个认知结构。
体现为人类所有语言所共有的原则、
条件和规则组成的系统,是人类语言
的本质所在。
语言能力
• 正常人先天具有的掌握任何语言的
潜在能力。

• 指对自己语言的内在知识,即人
对自己母语所具有的语言直觉。
• 不可直接观察。
语言运用(1966)
• 语言知识在特定场合下的具体使用。
• 可以直接观察。
• 语言运用的实际行为所反映的语言能力会受到
各种因素干扰,例如记忆限度、注意力分散。
• 语言运用的实际行为参杂着许多非语言的东西。
乔氏认为语言学应该研究反映语言能力的生成
语法。而因上述原因,语言运用不能完全反映
语言能力,因此,语言研究需要做理想化处理。
转换
• 原控制论术语,指事物从一种状态
转化为另一状态。
• 乔姆斯基语法体系中,指句子生成
过程中特定阶段所采用的一种特殊
操作手段或规则。深层结构是它的
输入,表层结构是它的输出。
生成
• 数学术语,指通过找出集合中各成分之
间的有限规律来说明无限集合。例如:
{1,3,2,4,3,5,4,6,5,7,6,……}
无限集合规则:先加2,然后减1,交替
进行。
• 乔姆斯基:语言是句子的无限集合,语
法是一套有限的规则系统。有限的规则
系统可以生成语言中无限的句子(包括
潜在尚未生成者)。
叁 转换生成语法的基本特点

• 研究对象 语言能力
• 研究核心 普遍语法
• 语言观 语言的本质是形式
• 认识论 理性主义与行为主义的结合
• 方法论 逻辑实证主义
•目 标 揭示思维规律心智结构
一、基本观点与针对性
• 针对经验主义白版论假说,主张天赋语言观。
• 针对行为主义,反对语言为刺激造成的一套习
惯的观点,反对学习论。认为:
• 人的遗传生物属性具有认知结构,其语法系统
自行发展能力和自行发展的机制,这种先天能
力和机制,为人类共有。
• 先天语言能力和自行发展机制在环境诱导下发
展,这一过程是语言习得过程。(即语言习得
离不开与生俱来的普遍语法 )
• 普遍语法只是语言潜能,能否发展和发展为那
种具体语言,后天语言环境起重要作用。
• 针对语言的工具论,认为语言的首要功能是思
维和认识世界。
二、目前可确定的普遍语法
• 结构依从原则
• 按结构组织构造和理解语言;
• 不同人种、不同文化的小孩学习语
言先天具备此能力;
• 不同形式的几百种人类语言会毫无
例外均不自觉地遵从。
乔氏举儿童学习陈述句转换为疑问句的例子:

The man is tall → is the man tall?


转换似乎是分析到词,找到第一次出现的“is”,
将其置于句首。乔氏又举下例:

The man who is tall is in the room.


*Is the man who ta1l is in the room?
Is the man who is tall in the room?
分析到短语,把对短语来说的第一个“is”置于句首。
• 原则-参数原则
人脑的语言系统在习得和使用任何语言时
都遵循一定的普遍原则,而这种原则是先
天规定的,后天语言经验对每个原则有简
单的参数作用。用公式表示:
经验(α)
普遍语法(UG —— 具体语法(PG))
PG = α· UG
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具有的先验
的语言能力,存在普遍语法,
而它们是可以认识的。这些思
想涉及语言研究中的哲学、认
识论基础、方法论等许多重大
的语言学理论问题。
三、形式主义语言观
• 认为语言的本质是形式,是乔姆斯
基对语言的根本看法。这既根源于
他的理性主义哲学观,也与美国描
写结构主义重形式的传统有关。因
此他早期语法系统中没有语义,后
来虽然增加了语义内容,但这一根
本观点并未改变。
四、逻辑实证主义方法
• 方法论:分析哲学的逻辑实证主义
• 在传统语言学看来,运用语言只需要一部词
典和一部语法书,其他靠人自己发挥主动性
完成。但从科学的角度看,人是怎样完成说
话和听话这一过程并不清楚,为了弄清这一
过程,必须采用严格的科学方法,将每一过
程及其规则清楚明确的表示出来,让机器也
能像人那样说出和理解语言,这才算真正弄
清了语言的机制。为此,必须采用逻辑实证
主义的公理化演绎方法。
公理化推演与语法生成
• 从一些初始概念和公理出发,根据演绎法,
推演出一系列定理从而构成的系统。例如
弗雷格公理系统中三条公理之一:
(﹁ p → ﹁q)→(q→p )
“→”(蕴涵)“ ﹁”(否定)为初始符
号,表示不加定义(无内涵)的初始概念:
蕴涵和否定。“p→q”读作“如果q,那么
p”(条件复句)。
• 公理可推演出一系列有限的定理公
式,它们都是纯形式的。给各项赋
值(指派确定对象) ,可得出无穷
值。例如:

(﹁ p → ﹁q)→(q→p )
如果不死,那么就不是人;那么,
如果是人,那么就会死。
• 生成语法假设:语法是公理化系
统,因而可以通过有限的规则系
统说明无限的句子。
• 生成语法理论就是要找出语法的
公理化系统。
• 生成语法理论需要超出实际存在
的全部句子而明确说明可能有的
句子。
理性主义基础使乔氏认为,存在普遍
语法,而人的理性可以认识它。这种
认识不能采用经验主义的归纳法,但
也不能采用传统的思辩法。他的设想
是采用公理化演绎方法来保证理性认
识的可靠性,并逐步逼近对普遍语法
的认识。怎么用形式方法,怎么个逼
近法,它在《句法结构》中,以三个
语言装置对此做了清楚说明。
五、三种研究方法(三个语法装置)

第一种装置 素材 → → 语法 发现程序
(归纳)
第二种装置 语法 → →是 决定程序
素材 → →否

第三种装置 C1 → → C1 评价程序
G2 → → G2 (演绎)
素材→
六、评价语法的标准

• 乔氏把语法看成生成句子的装置,
以 “评价程序”作为评价语法生成
能力的标准,“评价程序”具体包
括以下内容:语法是否符合——
简单、步骤明确、递归、循环使用
• 乔氏的理论正是根据这一标准,不
断发展(通过不断选择)。
• 为了达到这个最高目标,乔姆斯基1965年在
《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中提出三个不同
的平面来评价语法:
• 观察充分性
• 描写充分性
• 解释充分性
• 儿童获得语言过程
语 言 的 语言获得机制 生成语法
原始材料
观察 解释 描写
三个充分反映语言理论目标
由表及里、由低到高的追求
• 观察的充分性
• 正确和完整地描写了基本语言数据的语法就符合观察的
充分性。(以经验为标准来衡量,语法是否将观察到的
语法现象都包含进去了)
• 描写充分性
• 如果某一语法超出这个范围,还就说话者所操语言的规
律性来对说话者的语感和语言能力做出解释,那么它就
满足了描写的充分性这一要求(描写出反映观察充分性
的语法是怎样生成各种语言现象的)。
• 解释的充分性
• 如果语法描写以某种把语言学上普遍现象具体化,同时
建立语言习得理论的语言理论为依据,那么,这样的描
写就涉及到了最为复杂的解释的充分性问题。这样一种
语言理论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从而从诸多描写的充分
性的语法中挑选出最富解释充分性的语法来。
七、生成语法理论的最终目标
• 描写语言能力,解释语言直觉(知识)
乔氏认为语言理论应该把语言交际中的直
觉知识准确、清晰表达出来。一旦精确描
写人类语言能力,就能解释语言使用者的
直觉。
语言理论应该有预见性,只做描写没有意
义。因为:一、语言事实无限;二、已经
存在语言事实并非语法所能生成的全部。
• 通过语言研究揭示认知能力与心智的关系
第二部分
转换生成语法三个
阶段的理论
第一阶段 经典理论
Classical Theory
(CT)

• 《句法结构》(1957)
• 短语结构、转换结构、形态音位
语法的独立性
《句法结构》一开始便用一章专门讨
论语法的独立性:

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


他认为,此句虽然无意义,但任何人都
会承认它符合语法,这说明语法是独立
的。
核心句和转换概念
• 《句法结构》(1957)首次阐明转换生成语
法的最初模式,首次提出“核心句”和转换
规则的概念。
• 在提出他的第一个转换生成模式模式之前,
他首先在《句法结构》中论证了两种语法的
生成能力。这就是“有限状态法”和“短语
结构法”。
• “有限状态法”假设语言是线性地“从左自
右”生成,即第一个词规定第二个词,第二
个词限制第三个词,依次这样“总是顺着箭
头的方向来生成一个句子”。(教材130-
131页)
“有限状态法”的生成能力
(从左到右生成句子)

“有限状态法”即使加上封闭圈,也只能生成简单语
句,大多数符合语法的句子无法生成。许多相互依
存的单位可能被另外的一串词隔开,例如:The man
who is wise is honest.” 所以,语言不是以此方法生成
的。
This
this
That man has man
that
The bread … bread
the
Some book book
some
A … …

起 brought 结
始 bought 束
状 eaten 状
态 … 态

these these men


those men those books
the books the …
have
some … some

… …
词组(短语)结构法
(从上到下生成句子)

• 假设句子由一个名词短语加一 Sentence→NP+VP (i)


个动词短语构成:S→NP + VP。
虽然产生一个语句是在不假思 T + N + VP (ii)
索的瞬间,但短语结构法始终
遵循一个规则或指令: X→Y T + N + Verb + NP (iii)
(把X 改写成Y)。英语的短 the+N+Verb+NP (iv)
语结构规则主要有:
(i) Sentence→NP+VP the+man+Verb+NP (v)
(ii) NP→T+N the+man+hit+NP (vi)
(iii)VP→Verb十NP
the+man+hit+T+N (ii)
(iv) T→the
(v) N→man,ball…… the+man+hit+the+N (iv)
(vi)Verb→hit,took…… the+man+hit+the+ball(v)
语类描写
• 采用语类语法描写,不用词类语法描写。
• 词类 是词的语法分类。
• 语类 是句法结构成分的类别,包括N、V等单词
语类和P、VP等词组语类(phrasal category)。
NP + VP
DET + N + VP
DET + N + V + NP
DET + N + V + DET + N
• 语类与语类之间有上下先后关系(有层次关系,
区别于线性关系)
专门符号说明
• NP(名词词组) • C(动词词尾)
• VP(动词词组) • M(情态动词)
• T(定惯词the) • En(表示动词过去式的
• N(名词) 词尾)
• Npsing(名词词组 • S(词尾S)
单数) • Past(表示过去式)
• NPpl(名次词组 • Af(词缀)
复数) • #(语汇平面上的连字号)
• Aux(助动词)
• V(动词)
经典模式
• Σ: Sensence F: 指令公式
• F: X1 →Y2 短语结构规则:改写
┇ 产生“核心句”
• Xn →Yn
T1 转换结构规则:
┇ 替换、省略、添加、换位
Tj

• Z1 → W1
┇ 形态音位规则
Zn Wn
转换部分
• 转换部分是一系列转换规则。每一条规则包括
结构分析和结构变化两个步骤。例如:
the man past hit the ball
结构分析: NP – Aux – V – NP
结构变化: X1- X2 – X3 – X4 →
X4 – X2 + be+en – X3 – by + X1
the ball –past + be+en – hit – by + the man
• 转换操作可以重新安排终端语符链的次序
(移位),增加、删除或替换一些要素,
结构就产生一串语词符号链。

• 形态音位
• 转换部分输出的词语符号链进入形态音位
部分,经过形态音位规则得到一串音位链。
• 形态音位规则也是一系列改写规则,目的
是说明符号链的音位结构,使之物质化,
如hit+past → [hit]。
• 人的语言知识不仅有句法结构方面,
也有语音和语义方面。例如我们都
知道句子中哪个词应该读得最重,某
个句子是什么意思等等,因此完整
的生成语法应该包括音系规则和语
义规则,分别描写人们头脑中潜在
的音系知识和语义知识。
第二阶段 语义的引入
• 标准理论(ST 60年代 )
Standard Theory
• 扩展的标准理论(EST 70年代)
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 修正的扩展标准理论(REST 70年代末)
Revised 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 1965年乔姆斯基出版了第二本重要著《句法理论的
若干问题》,对第一个模式作了某些修改。因为发
现第一个模式存在几个严重问题:主要是转换缺乏
限制,导致转换规则既可生成正确句子,也生成不
合格句子。
• 1970年,乔姆斯基发表《深层结构、表层结构与语
义解释》一文,开始对ST模型进行修正。1975年出
版《对语言的思索》一书,1977年又出版了《形式
与解释论文集》,对ST模型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扩
充,一个新的模型已经初具规模。
• 1980年,乔姆斯基在意大利的比萨大学作了题为
《论管辖与制约》的演讲,第二年该讲演的内容以
《比萨讲稿:论管辖与制约》的书名出版。乔姆斯
基在这些著作中对新的模型再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被称为“扩充标准理论模型”。
语义成为语法的部分
• 《句法结构》中,乔姆斯基认为句法是
独立的,没有把语义看作语法的一部分。
后来卡茨等(Katz & Fordr)提出语法学
中应包含语义部分,被乔姆斯基采纳,
建立起句法、音系、语义三分的标准理
论。
• 《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建立起一个完
整的生成语法系统,包括语类、转换、
音系、语义 4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
有一定的顺序关系。每个子系统都有一
套规则,规则之间有一定的使用顺序,
像用数学公式一样,逐步推导出句子来,
不同的规则推导出不同的句子。这样,
生成语法系统好比一部机械装置,运转起
来能够生成某种语言中的一切合格的句
子,而且只能生成那些合格的句子
the boy may frighten sincerity
sincerity may frighten the boy
传统语法对此可以做以下三种说明:
(1)范畴说明:
以上序列为句子,
frighten the boy 为动+名动词短语,……
(2)句法说明:sincerity充当句子A的主语,…
(3)词典:boy是一个可数名词、普通名词、
动物名词、人类名词;frighten为及物动
词,不能随便省略宾语;可自由采用进行
体 ,可有抽象主语和人类宾语 。
乔姆斯基认为上述说明无疑是正
确的,而他要考察的是:“这类
说明如何能用一种形式化的结构
描述来表示,以及这类结构描述
如何能靠一套明确的规则而系统
衍生出来。”
壹 标准理论的模式

基础部分 深层
改写规则
词 转换部分
库 结构

语义部分 音系部分
说明:
这一模式假设发音、转换部分均不影响语义。
乔姆斯基对标准模式的概述
• 一部语法包括句法部分、语义部分、以及语音
部分。后两个部分纯粹是解释性的;它们在句
子结构的还原生成中不起作用。
• 句法部分由基础和转换部分组成,而基础则由
范畴次部分和词典组成。这个基础生成深层结
构。深层结构进入语义部分并接受语义解释;
它被转换规则表示为表层结构,后者继之获得
语音部分的规则所给予的语音解释。这样,语
法就把语义解释分配给了符号,句法部分的还
原规则作为媒介,维持着这一联系。
“解释”的含义
• 生成语法的“解释”不是一般理解的解释,
而是逻辑学意义上的“解释”。
• 逻辑学上结构形式如函数式,由于具体带入
的函数不同,其演算结果也不同。“解释”
就是将特定的词(函数)带入关系式中。
• 之所以说语法是生成性的,语义是解释性的
是因为:1. 同一个关系式(句法结构式),
因其代入词的不同有不同的解释(句义);2.
语义表达式要以句法表达式为基础。
标准理论的有关术语

• 语法以一套符号词汇为基础,符号
词汇包括语符列元素(the,boy)
和范畴符号(S,NP,V)。语符列
元素分为词汇项(boy,sincerity)
和语法项(完成体、所有格)。符
号词汇生成简单词组标记。
• 词组标记改写规则
• A→Z / X—Y
X和Y代表任何一个语符列 (两者可为零 ),
A为一个单一范畴符号,Z为一个不等于零
的的语符列。这条规则解释为:
当范畴A处在左边为X,右边为Y的环境
时,A改写为语符列Z。运用改写规则于语
符列… XAY…,就将这个语符列变换成语
符列…XZY…。
• 语符列系列
• 语符列由改写规则产生,改写部分构成句法
的基础部分,即前终端语符列。如:
〔-Definite〕+ N1+ M + V +〔-Definite〕+ N2
• 然后用精确再分类规则将动词分析为复合符
号,确定该动词为及物动词,再用选择规则
确定该动词的句法特征:可用抽象名词作主
语,有生命的名词作宾语等。然后在词典中
查出具有相同特征的词,用一条词汇带入规
则带入,按照一条词汇规则在一个前终端语
符列中插入一个语符列词汇元素后就得到一
个终端语符列。
改写规则和规则程序
分支规则(句法范畴)
(ⅰ) S→NP⌒谓语词组

(ⅱ)谓语词组→Aux⌒VP(地点)(时间)

系词⌒谓语
(NP)(介词词组)(介词词组) (方式)

(ⅲ)VP→ V S′
谓语
形容词
(ⅳ)谓语→ (like)谓语性词语
(ⅴ)介词词组→方位,持续时间,地点,
频次…

分支规则(没有复合符号)规定
语法功能和语法关系,并确定抽
象的底层结构次序。
次范畴化规则(词汇范畴)
次范畴化规则引入句法特征,因而组成或
延伸一个复合符号
(ⅵ) V→CS(根据上下文作严格次范畴 划分)
(ⅶ) NP→(Det)N(S′)
(ⅷ) N→CS (根据上下文作严格次范畴 划分)
(ⅸ) 〔+Dex—〕 → 〔±可数的〕
(ⅹ) 〔+可数的〕→〔±动物的〕
(ⅹⅰ)〔+N,+—〕→〔±动物的〕
(ⅹⅱ)〔+动物的〕→〔±人类的〕
(ⅹⅲ)〔-可数的〕→〔±抽象的〕
(ⅹⅳ)〔+V〕→CS/α⌒Aux—(Det⌒β)
(ⅹⅴ) 形容词→CS/α…—
(ⅹⅵ) Aux → 时(M)(体)
(ⅹⅶ) Det → (前冠词⌒of)冠词(后冠词)
(ⅹⅷ) 冠词→〔±有定的〕
• 说明:(ⅹⅳ) (ⅹⅴ)中α和β都分别一个N。
基础的改写规则比《句法结构》严格。
改写规则区分分支规则(语境自由)
和次范畴(语境制约规则),它们限
制出现下列句子:
* the boy may frighten sincerity
* sincerity may admire the boy
词典
• 词典表示嵌进到基础词组标记一些特
定位置中的具体词项的个别特征。
• 是全部词汇的元语言清单,每个词条
是一对D,C。
• D是语音区别性特征矩阵,C是一组
规定的句法、语义特征(即一个复合
符号)
词典(元语言、语义特征)
sincerity 〔+N,+Dex—,-可数的,
+抽象的… 〕
boy 〔+N,+Dex—,+可数的,+普通的,
+动物的,人类的〕
may 〔+M,…〕
eat 〔+V,+ — NP〕
grow 〔+V,+ — NP,+—#,+—形容词〕
语义特征 是用来定义自然语言的元语言。
• 这些规则生成一套高度有限的基
础语符列(basic strings),每个
语符列具有相关联的基础词组标
记(basic prrase-marker)的结构
描写。
• 这些基础词组标记是构成深层结
构的基本单位。假设这一基础的
规则不会引起任何歧义。
S
Subject Aux Predicate
NP M VP
N way Main Verb Object
〔-可数的〕〔+普通的〕 V
〔+抽象的〕 NP
frighten
sincerity Det N

初始符号 the 〔+可数的〕〔+普通的〕

前终端语符列 〔+动物的〕
词组标记(深层结构) 〔+人类的〕

表层结构 boy
• 普遍化词组标记(转换最初就
是应用于这个标记的)便构成
深层结构,即句子S的深层结
构,它是派生出来的表层结构
的终端语符列。这个深层结构
表示S的语义内容,而S的表
层则决定S的语音形式。
• 语义部分的投射规则用多少有点类
似的方法作用于由基础生成的深层
结构,该基础把语义表示(即一种
‘解释’)分配给每个构成成分,
这样做根据的是分配给每个构成成
分的各组成部分的解释(最终的根
据是语符列元素的内在语义特征)
和深层结构中所表示的范畴和语法
关系。
标准理论的问题
• “转换不改变意义”。但请看下例:
I have been taught physics by Einstein.
Einstein has taught me physics.
• 其他情况也明显表明表层结构跟语
义解释是有关系的。最后语言模式
扩展为:
扩展的标准理论模式
说明:
基础部分
表层结构对
语义解释也 语类 词库

起一定作用。 深层 结构
转换部分

表层 结构

语义部分 语音部分
(逻辑式部分)
修正扩展的标准理论模式

基础部分
语类x 阶 词库

D 结 构
转换部分移动α 虚迹

S 结 构

语义部分
(逻辑式部分) 语音部分
主要改变:
• 采用X阶标理论;
• 转换部分引进“语迹”(trace)概念,使
语义解释所有必要信息都来自表层结构。
• 用D结构和S结构取代深层结构和表层结
构。
X-阶标理论 (X-bar theory)

• 短语结构规则又称范畴规则(“范畴”
与“关系”概念相对,前者指VP、NP、
PP 等 ; 后 者 指 语 法 功 能 概 念 , 即 主 谓
宾)。X是对N、V、A、P等的概括。
• 这是一种概括性和层次性更强的改写规
则,称为X阶标理论。X-阶标理论是使语
言中的词项在不同层次上构成短语结构
的句法技术。
X阶标理论的两条主要原则
• 第一,短语范畴 (NP、VP)应该分析为词汇范畴的阶
标投射(bar projection)。
• 第二,词汇范畴应分析为一组特征。
• 第一条原则是说,X型短语(X为名词,动词,形容词
等)中,X是主项,还有一个限定项(Specifier)或是一
个补足项(Complement)。如果是一阶范畴,这种关系
可用公式表示为:
• X一X Comp;如果X是双阶范畴,则X短语中X为主
项(直接成分方式),以此类推。
• 按照这种句法技术,任何一个短语都取下面的形式:
XP
/ |
Spec X
| \
X Comp
X:中心项。可以是N,V,P,I(inflect,屈
折、形态),C 等。
C:补足语(包括宾语、补语)。
X:X Comp 两个结构成分构成的一阶X。
Spec:限定项(Specifier)
XP:最大投射。由X同其左侧Spec组成。X的值可
X、X;可有NP(N),VP(V),IP(I,
IP传统句法中S)。
虚迹理论
• 在EST之前,转换规则太庞杂、太具体。生成
各种不同的句子结构都有相应的转换规则,而
且像词缀换位规则完全是为了处理英语时态系
统而设计的,和句子的结构并不相关。70年中
期以后,转换生成语法学家都致力于对转换规
则进行新的概括。这种工作的结果,在新的
EST模式中,庞杂的具体转换规则裁减合并为
一条规则,称为“α 移位”(move α )希
腊字母α代表被移位的成分。
语迹(Trace)
• 指没有语音形式而有语法作用的一个成分,它
把被移动的短语在深层结构中的主题关系保留
到表层结构。由于没有语音形式,它会在语音
表达中消失。
(1) X seems [s John to be a nice fellow ]
(2)Johni seems [s ti to be a nice fellow ]
• 说明:括号标记法中,[]表示内为语符列,[s]
表示句子语法范畴,[NP]表示名词短语语法范
畴,[VP]表示动词短语语法范畴。
• 关于α移位,讨论得最多的是名词短语移
位和Wh-移位。按EST模型,,英语的被动
句是通过名词短语移位生成的。例如:

a. (NP)was written the book.

↓ |
a. b. The book was written t.
α α
D结构、S结构不等于深层、表层结构。比较:
D 结构(转换前)
a. it is unclear [ s’ [ s PRO to see who] ]
S 结构(转换后)
b. it is unclear [s’whoi [s PRO to see ti ] ]
表层结构 PF
c. it is unclear [s’ who [s to see ] ]
表层结构 LF
d. it is unclear [s’ for which person x [s PRO to see x ] ]
说明:
PRO 表示虚代:无声音形式但充当语义角色的成分。
逻辑式的逻辑主语
• 逻辑主语
• 指短语或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各种
各样逻辑结构构成了语言的基本部分或深层结
构。
• 语法主语
指表层结构主语。
John was persuaded by George to play
basketball.

• 在表层结构上,语法主语就是句子最左边的名
词(或名词词组)。如图:
S1
︱——————︳ George 语法主语
NP VP
︳ ︳
George |————|————︳
V NP S2
︳ ︳ ︳
persuade John |————︳
NP VP
︳ ︳
John |————︳
John 逻辑主语 Play basketball.
第三阶段 管约论
• 管约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规则系统。
生成语法学家致力于构拟人的内在生成语
法知识。所谓规则系统是他们构拟的人的
内在生成语法知识的模式。
• 经典模式起生成语法学家注重研究句子的
规则系统。到80年代,生成语法学家的注
意力转向一般的规则和原则表达的形式化
的语法模式。
原则系统模式

• 为解决经典理论生成性过强的问题,乔姆斯基在
后期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修正的方式是不断地
增加限制条件,即建立一系列的子系统规则。题
元结构理论在《支配与约束论集》中成为转换生
成语法一系列的原则子系统之一。在转换生成语
法中,原则子系统包括以下内容:

( i) 界限理论 (iv)约束理论
(ii) 支配理论 (v) 格理论
(iii)题元理论 (vi)控制理论
题元理论
• 由于转换生成语法生成性太强,以致于
会生成许多合语法但事实上不可接受的
语句,Fillmore据此认为,词语的语义与
句法成分应当有某种对应关系,于是提
出了“语义格”的概念。 Fillmore论证了
施事、受事等格关系是深层的语义关系,
而主语、宾语等是表层的句法关系。之
后,语言学家们顺着这条路发展出了题
元结构理论。
题元理论与θ作用
• 题元理论是关于名词与动词关系的理论。
“题元”是动词的题元。
• 乔姆斯基在管约论中改用了另外一个名
称——θ作用。
• 说每个词“起了θ作用”就指这个词起了
施事、目标、或者来源等作用,即充当了
题元,与动词发生了题元关系。
• θ为theme和thematic中th 的读音/ θ /,也是
希腊字母。乔姆斯基为避免混淆采用。
题元理论与“格”理论及其他理

• “格”理论与题元理论 ( θ ) 关系密切,但
题元理论侧重题元功能和题元位置;而
“格”理论则是与移动条件关系密切的一
个理论,是关于名物性结构短语的分布理
论。
• 管约论中的界限理论、约束理论、支配理
论、控制理论都是关于名词性词语移动
(α)的限制条件的。
第四阶段 最简方案
minimalist program
MP
• 最简方案 是生成语言学思想的最新发展,
强调语言学的目标是使有关语言的说明尽
可能简洁和概括。所有的表征式和派生过
程应尽可能经济,标准是提出的用来解释
语言现象的设置数目应尽量少(“经济原
则”)
• 标准的管辖与约束理论区分的四个表征层
面(D-结构,S-结构,逻辑形式(LF),
语音形式(PF))缩减为两个:LF和PF,
称作接口层面。
最简方案 普遍语法的构造

词库

句法

逻辑形式库 语音形式库
操作系统(运算系统)

• 普遍语法的构造很简单,那么它是怎样来实现
言语生成的呢?这就要讲到它的操作系统。
• 操 作 系 统 也 叫 运 算 系 统 ( computational
system)。它的职能是把小的语言单位组成更
大的语言单位,或者重组语言单位的结构。
• 普遍语法操作系统的好处在于:一个系统,各
处都用:构词用它,造句用它,语音形式和逻
辑形式中调整句子结构也用它。
具体操作
• 运算程序的名称叫作“概化转换”
(generalized transformation)
• 有两个阶段:投射(projection)、填位
(merge)
• 在词库里,投射就是语素投射成一个
“含有自身”的成分结构。
• 在句法里,投射就是词项投射成一个
“含有自身”的二阶成分结构。
投射(Projection)
• 在词库里,投射就是语素投射成一个
“含有自身”的结构成分。
• 在句法里,投射就是词项投射成一个
“含有自身”的二阶成分结构。
• 用符号来表示就是:(1)X ⇒[XX] X=
语素,⇒代表投射 理论上,⇒代表转
换,视结构环境可以分别表示投射、填
位、移位、或者省略
句法结构的生成
• 词库向句法输出词项X, X = N,V,A,P,等等 X
投射成“含自身”的一阶短语:
• a. X ⇒[X’X ]或者
• b. X ⇒[X’0 X ]或者
• c. X ⇒[X’X 0 ]
• ’= 一阶, X’= 一阶短语
• a. 是非填位结构,
• b 、c 是填位结构 用树形图来表示:
• X X

• X 0 0 X

• X X

• X X

• X Y Y X

• X Y Y X
• 词库向句法输出词项,句法将词项组成句
子。
• 语音形式库管从句法生成出来的语言形式
的发音
• 逻辑形式库管从句法生成出来的语言形式
的语义。
• 它们分别跟语法系统外的发音-听声系统
和概念-意旨系统相连接,又叫作语法界
面(interface)。
•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在迄今为止五十余年的发展过
程中,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调整,八十年代中期提
出的原则与参数理论与早期的转换生成语法相比:
• 早期理论中的个别语言的具体语法规则被更抽象,
更普遍的原则所取代。
• 语法理论的模块化,整个理论体系由一些相对独
立但又相互制约的子理论系统构成。
• 语法理论越来越简洁,原来语法中必须做出个别
说明的地方在普遍的原则之下变为多余而被去掉。
• 新的语法理论具有更强大的约束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