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2001年2月 汉语学习 Feb.,2001

第1期 Chinese L anguage L earning N o.1

“把”字句的语用功能调查
李宁 王小珊
(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汉语学院,北京 100083)

[关键词] 语用;功能;类别;分析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三百多万字语料的调查,考察“把”字句在话语中的语用功能类别,并对各类
2.指令,
功能逐一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把”字句的主要语用功能依次为1.阐述, 3.表达,
4.宣告。
[中图分类号]H195.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365(2001)01—0055—08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Ba”-Structured Sentences


LI Ning WANG Xiao-shan
( College of Chinese, Beij ing 100083)
Beij ing L anguage and Culture Univ ersity ,
function;
Key words:pragmatics; category;
analysis
Abstract:T his essay examines the categories of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in discoures by investigat-
ing linguistic materials of over 3million w ords,
carries out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these function
categories and reaches the conclusion that major pragmatic functions of the “ba”-structured sen-
tences are as follow s in order of precedence:1. 2.
Exposition, Instruction,3. Expression,4. Declara-
tion.

§1课题的提出 而是表现为尚未掌握语言表达的得体性或适度
在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中,“把”字句是一 性。 比如,有一年夏天学生在教室进行考试,当
个重点。 在教学中我们在“把”字句的结构形式 中有一名女学生对监考老师讲:“老师,把空调
和所表达的语义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我们也 开开!”老师随即打开空调。 但这位教师总觉得
发现外国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很少使用“把”字 听起来不太舒服。过后细想,这位女学生丝毫没
句。我们曾做过一个测试:要求学生简要复述教 有恶意,只是在上述语境中显得说话人不太礼
师讲的阿凡提的故事,故事里有四个“把”字句, 貌。 这就是语用失误现象的一个典型例子。
结果被要求复述的八个学生中竟无一人用“把” 语用失误等现象是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加以
字句,四个“把”字句都用非“把”字句代替。 克服的,从汉语学习的开始就有一个语用能力
另有一次在与我校三年级一个日本女学生 培养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总结出一套系统的汉
近一个小时交谈中,教师竟没有记录到一个 语语用原则,特别是像“把”字句这样特殊的句
“把”字句。 式,这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学了“把”字句,但回避使用,究其原因主要
§2调查的目的及范围
是学生不知在什么语境下运用“把”字句才能进
我们这次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借鉴国
行有效的交际。
外语用学理论探讨“把”字句的语用规则。 相信
另外,学生在运用“把”字句时,还会出现语
它会对我们的教学和教材编写有参考作用。
用失误现象。这类失误不是来自语言能力本身,
调查的范围是“把”字句的言语行为。 通过
·55·
2001年2月 Feb.,2001
“把”字句的语用功能调查
第1期 N o.1

大量语料考察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分类最全面的当推塞尔。 一般公认塞尔对言外


( 一) 对“把”字句在不同语体、不同题材及 行为的分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① 自从这一分
不同作家作品中出现的频率做定量分析。 类问世以来,虽然各家的反应褒贬不一,但它仍
( 二) 说话人在运用“把”字句时所表达的言 然是比较有影响的,是比较广泛地为人们所接
外行为范畴及其达到的目的。 受和应用的一种分类。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国内
( 三) 说话人在何种语境常使用“把”字句以 语言学家关于言语行为的理论模式的资料,因
及在言语行为中的作用。 此我们借鉴了塞尔理论模式进行“把”字句语用
( 四) 说话人使用“把”字句时与交际参与者 功能的探讨。
的相互关系( 指身分、亲密度等) 。 3.
1“把”字句的模式
我们根据汉语特点,特别是“把”字句这一
§3理论框架
特殊句式的结构和语义的要求和限制,在塞尔
有关言语行为理论模式,在国外语言学中
的模式基础上,更为细致地进行分类,确立了
1962) 、塞尔( Searle,
有不少,如奥斯汀( A ustin,
“把”字句言外行为模式。据此进行我们的调查。
1976) 和汉奇( Hancher,
1979) 等,其中最权威、
( 表一) “把”字句言外行为分析

类 别 言外行为 言 外 之 的 适从向 心理状态


A 阐述类
A1 陈述类 表明说话人实施了某种行为 话语→客观 相信
是真实的 世界
A2 比喻性陈述类 表明说话人实施的行为不可 话语→客观 相信
能是真实的 世界
A3 承诺类 说话人对将来的行为作出许 客观世界→ 意欲
诺 话语
B 指令类
B1↑ 一般指令类 说话人指示或命令听话人做 客观世界→ 希望、意愿
某事 话语
下对上
B1↓ 上对下
B1→ 平级
B2↑ 请求建议类 说话人请求或建议听话人做 客观世界→ 希望、意愿
某事 话语
下对上
B2↓ 上对下
B2→ 平级
B3 表威胁 不满
C 表述类 说话人表述某种客观事实时
所表现的心理状态
C1 表不满

C2 表决心、表意愿
C3 表肯定、赞许
D 宣告类 说话人要使现实按照所说的 客观世界→ 态度坚定

① 刘新丽老师也参加了本调查初期的语料收集整理工作,在此致谢!

·56·
2001年2月 汉语学习 Feb.,2001
第1期 Chinese L anguage L earning N o.1

话语发生变化 话语
上对下

3.
2“把”字句言外行为分类模式的几点说 的原因是,我们认为相声、戏剧是经过作者加工
明 过的口语,但它们较接近实际口语,这种设计方
我们把“把”字句分为 A BCD 四类。 案源于我们对“把”字句的预测。
3.
2.1A 为阐述类,它的“言外之的”是对 4.
2注意语料的广泛性。 自然语言中的考
说话人陈述的真实性作出承许,语境限定于行 察涉及法律、犯罪、经济、道德、旅游、武术、医
为已发生的情况。 A 类又可分为:( A1) 陈述、 学、人物等方面。 书面语言材料选取了各种题
( A2) 比喻陈述和( A3) 承诺。 材、各种体裁、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作家的文
3.
2.2 B 为 指 令 类,又 细 分 为 一 般 指 令 学作品,以及政治、经济、时事新闻、环保、人物
( B1) ,请求建议( B2) 和威胁( B3) 。 它们的“言外 等方面内容的各类语言材料,尽量使语料的覆
之的”是说话人试图让听话人去做或者不做某 盖面大一些。我们力求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尽
事。 由于指令这类行为本质上是“不礼貌或失 量考察出“把”字句的实际分布情况和使用情
礼”的,为使语言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就会涉及到 况。
礼貌合作原则,所以在 B1和 B2里用箭头标记 4.
3注意语言材料的现实性与真实性。 语
出交际者相互关系,用上指的箭头↑表示下级 言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社会
对上级、晚辈对长辈的指令,反之用下指箭头↓ 发展变化越快,这种变化越是明显。改革开放以
表示。 平指的箭头→则是平级指令。 来,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我们
3.
2.3C 为表述类,它的“言外之的”不是 认为材料要尽量新,只有这样调查出的结果才
表明某种言语行为的真实性,而是表达说话人 更接近真实,得出的数据才更有说服力。因此除
某种心理状态。 了曹禺的戏剧、冰心的部分小说、散文和老舍的
3.
2.4D 为宣告类,使客观现实接照说话 《四世同堂》以外,我们全部选用了近一、二十年
人的话语发生变化是宣告类的“言外之的”,它 的较为有影响的作家的语言材料,比如,王朔、
与指令类的不同之处在于说话人一般是身处某 刘恒、池莉、毕淑敏、孔捷生等。这些材料占全部
种特殊地位的人,如会议主持人,国家各级领导 考察材料的55.
4%。
人与听话人不是一般关系。
§5调查过程
§4调查方案的设立——确定调查语料的 第一步:考察自然语言时,先将调查对象录
几个原则 音、录像,然后找出其中含有“把”字句的语段,
4.
1注意调查自然语言。 调查之前我们预 写成文字。然后统计说话人的语速,再按时间长
测“把”字句大多出现在口语中,因此我们确定 短统计出语言材料的大概字数。 考察文字材料
了两类考察对象:自然语言和书面语言。在自然 时在语言材料中查找含有“把”字句的语段。
语言考察中,我们选取实况材料作为考察对象, 第二步:将全部含有“把”字句的语段录入
这一类我们选用的是电视访谈和记者的采访实 电脑。
录,比如“实话实说”、“东方之子”、“经济半小 第三步:按语用分类标准逐句给每个“把”
时”等以及某报记者的采访录音。这种有声语料 字句作上标记。
共收集了129900多字。文字性材料我们设计考 第四步:将带有标记的“把”字句作成数据
察相声、戏剧、小说、散文、报刊、杂志、争论性文 库,然后进行分类统计。
章等,其中相声和戏剧选取了103万字的材料, 第五步:再次对分类标准及统计结果进行
占全部文字材料的32%。 选取这么多这种材料 分析,修定。
·57·
2001年2月 Feb.,2001
“把”字句的语用功能调查
第1期 N o.1

第六步:对最后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各种语言材料,整理成一个具有17万字的“把”
字 句语料库,共查到2994个“把”字句( “将”也
§6调查结果
包括在内) 。
6.
1经过统计,我们共调查了335万字的
( 表二)
“把”
作家 语 料 源 字数 %
个数
老 舍 小说 《四世同堂》第一部 317000 521 0.
16
毕淑敏 小说 《毕淑敏作品精选》 372000 652 0.
175
孔捷生 小说 《普通女工》 63400 53 0.
08
池 莉 小说 《池莉小说近作选》 298000 148 0.
05
王 朔 小说 《看上去很美》 233000 93 0.
04
刘 恒 小说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72000 86 0.
12
冰 心 小说、散文 《冰心代表作》 310000 288 0.
09
巴 金 散文 《巴金随想录》1—5集 453000 371 0.
08
曹 禺 戏剧 《曹禺代表作》 492000 374 0.
076
《中国相声精粹》
相声 541000 248 0.
046
《1983、1989年春节相声选粹》
江泽民 政治报告 《党的15大政治报告》 30000 40 0.
13
财经类杂 《WT O 悬 念—中 国 总 理 朱 基美
10000 0 0
志 国之行考察》
《食品污染震惊世界》 3450 1
《走私要犯在京落网》 4188 1
《我在贝城亲历》 3490 0
《危险即将来临》 1512 1
《全面出击抢新闻》 2736 2
新 闻 报 道、 《没有人对我说对不起》 3382 4
0.
07
专访 《风雨中的叫卖苦也值》 564 2
《作家梁小声致美国总统克林顿的
3521 0
公开信》
《女儿心中的太阳》 3438 5
《我对中国两个字感受最深》 3985 0
《巩俐是妈妈的贴心棉袄》 1066 7
小计 31100 23
《实话实说》:一家两制、体验、试管
婴儿、我与父亲、举贤不避考、老兵 23000 52
新传
《 东 方 之 子》:舞 蹈 家 戴 爱 莲、想 往
7323 2
幸福、访钮茂生
《经 济 半 小 时》: 罚 没 车 为 何 变 了
电视谈话 4362 2 0.
14
色、梦断香港游

《今日说法》:陈老汉的无奈官司 4360 7

《今日话题》:感动北京、感化生命 1665 2

《焦点访谈五周年特别节目》 11160 2

·58·
2001年2月 汉语学习 Feb.,2001
第1期 Chinese L anguage L earning N o.1

小计 约51870 75
李克恩教授专访 7370 1
宋万年专访 9280 2
哈磁五行针 19432 3
李杰教授专访 9750 3
采访实录 0.
025
朱瑞琪专访 10934 2
祝总骧专访 12810 7
耿乃先专访 16766 2
吴善龄专访 1490 0
小计 约78052 20
总计 3352422 2994

6.
2 从上表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有趣的现 09%) 总体上高于自然语言(0.
率(0. 08%) 。 我
象。 们分析原因在于小说、戏剧这种文学体裁必然
6.
2.1北方人用“把”字句多于南方人。 比 存在人物矛盾和戏剧冲突,作者在对这些矛盾
如老舍、毕淑敏、刘恒都是北京人,他们的作品 和冲突进行描写时,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把”字
中“把”字句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南方作家池 句来说明说话人为达到某目的,通过行为、动作
莉、孔捷生、巴金的作品。比较例外的是王朔,这 使事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了什么结果,这是
是不是与作家风格有关,这种现象我们今后将 “把”字句的语义和结构造成的。 经过统计,《雷
做进一步研究。 雨》中表示这种变化、结果、位移的“把”字句占
6.
2.2 “把”字句的使用频率现在高于过 到《雷雨》全部“把”字句的48%。
去。 比如冰心七十年代后的作品中“把”字句的 6.
2.4在专业性文章、新闻报道、人物专访
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她自己在二三十年代的作 05%。 我们认
中“把”的出现频率不高,只有0.
2%( 每百字使
品。 七十年代后的使用频率为0. 为这与文章内容有极大的关系。
2个“把”) ,此前的为0.
用0. 08%,而且早期作 §7数据分析
品多使用“把”的变体“将”。 现将我们的统计结果列表如下:
6.
2.3自然语言中的“把”字句并不像我们 ( 表三)
预测的那么多,而是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 分类 个数 小计 %
比如,《实话实说》里比较多,“把”字句的平均使 A1 2134
226%。 《东方之子》“访戴爱莲”“向
用频率是0. A2 385 2542 85.
99
A3 23
往幸福”里根本就没有“把”字句。《实话实说》的
B1↑ 23
“把”字句频率高的原因我们初步分析是,主持
B1↓ 75
人要请佳宾把话题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因此在 B1→ 38
叙述事情过程中,说话人就会涉及行为、动作以 B2↑ 35 220 7.
4
及事情发生的变化、出现的结果等等,由于“把” B2↓ 8
字句语义及结构的要求,因此造成《实话实说》 B2→ 33
B3 8
中“把”字句比较多。 而“访戴爱莲”主要谈的是
C1 50
戴的人生历程及现状,内容中没有使用“把”字
C2 76 170 5.
75
句。 在 采 访 实 录 里 “把” 字 句 极 少,只 占 0. C3 44
025%。 可见,谈话人谈自己的看法、想法时,很 D 24 24 0.
81
少使用“把”字句。 统计结果 2956
与此相反,书面语言材料中“把”的使用频 ( 注:表二、表三“把”的统计结果不同,是因为表三
·59·
2001年2月 Feb.,2001
“把”字句的语用功能调查
第1期 N o.1

是 根 据 数 据 库 的 句 段 统 计 出 来 的,一 个 句 段 为 一 个 做某事。
“ 把”。 而有的句段包含两个以上的“把”,因此表三的 7.
2B 指令类
“个数”少于表二。)
4%。
指 令类“把”字句在全部语料中占7.
从上表可以看到“把”字句的各种语用功能 人们比较习惯用“把”字句来让某人做某件事
在全部“把”字句中所占的比例。 尤其是 A 类, 情,
这主要是由“把”字句本身具有较强的处置
大约占全部“把”字句的 86%,说明阐述类是 意义,带有比较明确的指令性这个语用特点所
“把”字句最主要的语用功能。 决定的,所以“把”字句被大量地使用在祈使句
7.
1.1A1表达类 中。由于交际双方的关系有上对下的关系,有下
A1表达的是说话人相信他所陈述的句子 对上的关系,有平级的关系,这些关系决定了使
里的动词所实施的动作是真实的,他所做的描 用这类“把”字句的某些语用特点。 如果忽视了
述或陈述是符合客观现实的。 这类句子表述的 交流双方的等级关系,不按相应的规则说话,就
都是已经发生的动作或事物。 例如: 免不了会犯语用上的错误。 指令类“把”字句的
愫方转身走了两步,回头望望那衰弱的老人的可
言外行为主要有以下这些特点。
怜的样子,忍不住又回来把自己要带走的毯子轻轻地
7.
2.1B1一般指令类
给他盖上。 ( 曹禺)
B1↑的“把”字句占一般指令类“把”字句
值 得 注 意 的 是,在 A1里 表 示 不 如 意 的
的16.9%,是指令类中使用频率最低的。 由于
“把”字句占有一定的比例。 例如:
“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 雷雨)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下对上的关系中很少
另外,表示人或物因动作而发生变化或位 使用这类“把”字句。 如果在下对上的关系中冒
移的“把”字句在 A1里也占了很大比例。 例如: 然 使用了 B1类“把”字句,就会引起对方的不
“不要管以后的风霜雨雪,让我们先把麦子磨成面 快。
粉,烘一锅香喷喷的面包。”( 毕淑敏)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有时也会故意
7.
1.2A2比喻性陈述类 违背这种原则,这种情况比较多地表现在家庭
比喻性陈述句子因为使用了比喻手法,因 关系中。 例如:
此这些事物在客观上都不可能是真实的。 事实 “妈,你把砖头挑出来,撂在树旁边儿。”( 刘恒)

上它表达的是说话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和 B1↓的“把”字句占一般指令类“把”字句
看法,并且说话人描述的事实都是已然的,具有 的55.2%,使用频率最高。 因为大部分人都公
强烈的主观性。 例如: 认发布命令和指示是上对下的权利与义务,他
阳光携带过温暖,但高原的风把阳光剥细了,只剩 们在行使这种权力时,是不必要遵守礼貌原则
下一条条银线,不动声色地普照着你。 ( 毕淑敏) 的。 例如:
7.
1.3A3承诺类 主人对仆人的命令:“把客厅里这些东西全给我搬
A3类表示说话人对自己未来的某一行为 出去!”( 相声)

作出许诺,使未来的客观现实与自己的话语相 民警对当事人:“别抽烟!把烟掐了!这屋不准抽

74%。 例
符合。 这类句子所占比例极小,只有0. 烟。”( 相声)

如: 由于以上这些人身份、地位决定了他们直
“你别怕,我不会把你在外面玩儿这件事告诉你妈 接使用命令式的“把”字句的合理性,因此处于
妈的。”老奶奶一下看穿了黄米的心思。 ( 毕淑敏) 下级位置的人在心理上是可以接受的。
所有这类句子的行为都是未然的。 作出许 B1→的“把”字句占一般指令类“把”字句
诺无疑要涉及一个将来的行为,并且所许诺要 的27.9%,使用频率居第二位,这主要是因为
做的事是符合听话人的意愿的。 而且承诺人确 交际双方是平等的关系,不用受等级关系的约
有诚意去做他许诺的事,他的心理状态是意欲 束,所以说话便少了很多的顾及,比较随便、直
·60·
2001年2月 汉语学习 Feb.,2001
第1期 Chinese L anguage L earning N o.1

接。 例如: “你再叫,我就把你推出去!”( 曹禺)


“周一帆,把你的喝水杯借我用一下。”( 毕淑敏) 这类“把”字句的言外行为带有明显的强迫
7.
2.2B2请求、建议类 性和伤害性。
这 类“把”字句在下对上的关系( B2↑) 和 7.
3C 表述类
平级关系( B2→) 中使用的频率都比较高,占 B2 表述类的“把”字句是说话人对话语中包含
类的89.
4%。 而在上对下的关系中使用频率则 的命题内容表示出自己的态度和心理状态。 因
很低,这主要是因为指令类“把”字句的使用必 为人的心理状态是很复杂的,所以表述类的
然受到等级关系的制约。 当人们想让别人为自 “把”字句也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况,它的表达
己做一件事时,在很多情况下都得讲究礼貌,这 形式也比较繁杂。 说话人言外行为的界限有时
是语言交际所要求的最起码的准则。 表示请求 比较模糊,往往一个“把”字句同时表达了说话
和建议的“把”字句有以下几种表达策略: 人当时的多种心理状态,难以判定它到底是属
( 一) 说话者通过一些礼貌用语提出请求、 于哪一类的。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能试着对这
建议: 类“把”字句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状态做一个
“烦请各位把自己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 毕淑 初步的分类。
敏)
7.
3.1C1表示不满
( 二) 说话人站在对方的角度提出请求、建 这种“把”字句占 C 类的29.
4%,居表述类
议: 的第二位。 这表明当某种处置行为与说话人的
“您看这样好不好?您把照相机就地拍卖了,便宜
愿望、处事标准、道德观念相左时,说话人就会
点会有人买的。”( 毕淑敏)
使用“把”字句对自己认为是错误的行为作出批
( 三) 说话者通过询问的方式提出请求、建
评与指责,以此来表示自己的不满。说话人在用
议:
“把”字句表示不满时,主要有两种形式。 例如:
“如果真是这样,可否把我那一份,寄给我的父母
“他真是太不把人放在眼里了!”( 曹禺)
亲?”( 毕淑敏)
这种不满情绪的传达不是靠“把”字句的字
( 四) 说话者通过给对方提供一个选择机
面意思和结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用虚
会提出请求、建议:
“他要是不愿上我那里去呢,我就把酒菜送到这边 拟、比喻、影射、反语等语言行为间接地表现出
来!你看怎么样?”( 老舍) 来的。
( 五) 说话者通过告诉对方可能会发生的 另一种表示不满的“把”字句是批评比较具
后果提出请求、建议: 体、直接。 例如:
“吃吧,真的把身体搞坏了,以后你怎么上班?”( 毕 “你怎么能把我的信拆开?”( 曹禺)
淑敏) 这种表示不满的“把”字句还包括说话者对
以上都是说话者运用了一定的语言手段, 自身行为的否定。 例如:
使指令类“把”字句本质上不礼貌的言外行为, “我为什么不让他把话讲出来呢?”( 巴金)
变得礼貌起来。 这种“把”字句表达的是自责、后悔、内疚、
7.
2.3B3威胁类 抱歉等心理状态。
这类“把”字句使用频率极低,只占 B 类的 7.
3.2C2表示意愿、决心
3.
6%。威胁类的“把”字句属于冲突性的言外行 这类“把”字句占 C 类的44.
7%,居表述类
为,这一类言外行为本质上是不礼貌的。因为人 第一位。 说话人用这种“把”字句来表示想做某
们在用“把”字句实施这种言外行为时,一般都 事的愿望,而决心则是这种愿望强烈化的表现。
是处于生气、愤怒、或不满的心理状态之中,是 我们把它们分为以下两种“把”字句:
不可能使用礼貌的语言的。 例如: 表示一般意愿的“把”字句。 例如:
·61·
2001年2月 Feb.,2001
“把”字句的语用功能调查
第1期 N o.1

“我要把那人找出来!”( 曹禺) 等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作品中才能看到。


表示强烈意愿的“把”字句包括两种,一种 7.
4D 宣告类
是不可实现的。 例如: 宣告类的“把”字句在我们收集的语料中只
“快说啊!大夫!”老姜恨不得把办法从医生的喉结 81%,所占比例极小。 这是因为宣告类是
占0.
下抠出来。 ( 毕淑敏)
一类比较特殊的言外行为,它的实施要受到一
另一种是可能实现的,但它们只是说话者假设 些言外条件的限制。 在这一言语活动中的宣告
的一种极端情况,并不是真的要去这样做。 例 人必须是身处某一地位的人,并且具有某种特
如: 定的权力,这样才能使宣告生效。 例如:
“把家卖了,也要给孩子治病。”( 毕淑敏)
“把我们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向……献礼!”( 刘恒)
7.
3.3C3表示肯定、赞许
§8本研究的不足和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这类“把”字句占 C 类的 25.
9%,居第三
虽然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收集了大量
位。 这种“把”字句可分为间接的表达和直接的
的语料,对“把”字句进行了较深入的语用研究,
表达两种方式。
但是由于“把”字句在语用方面可借鉴的资料太
间接地表达肯定、赞许的态度。 例如:
“赶明儿大街上不公然吆喝烟土,你把咱的眼珠子
少,加之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经验又很有限,所
挖去。”( 老舍) 以本篇论文必然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对语料
直接地表达肯定、赞许的态度。 例如: 的收集还不够全面,在自然语言方面的语料比
“他们一定会把我们抛在脑后。”( 巴金) 较缺乏,以致对这方面的论证不够有力,另外对
表示赞许的句子中说话者还常用比喻、拟 “把”字句语用分类还不够科学、完备。这都是我
人化的手法描绘他认为是很美好的东西,带有 们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们下一步计划对
说话者很强的主观感受。 例如: “把”字句在不同的地域、不同层次的人群、不同
我从枯萎的纽约城南行,在京华把“春”寻到。 ( 冰 的作家等方面的使用情况做进一步的调查与研
心) 究,以求把这方面的研究做得更深入一些。
这种主观描写类型的“把”字句只有在散文

参考文献:
[1] 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
[2]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汉语运用的语用原则”课题组.语用研究论集[C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
[4] 戴浩一.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M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
[5] 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M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4.

·6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