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2021 年 3 月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Mar.

2021
第 53 卷 第 2 期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bimonthly) Vol.53 No.2

疑问语气在选择问句中的句法标示 *

美国国防语言学院 王  娟 澳门大学 / 武汉大学 徐  杰

提要:从跨语言事实来看,疑问语气都是在句法时态范畴 T 或标句词 C 位置上通过


成分的添加或移位两种句法手段来实现的。汉语的选择性关联词“还是”具有其他语言
关联词所不具备的疑问特征,在句法运算中,为了满足选择问句中心语 C 所具备的不可
解释性疑问特征的要求,“还是”所带有的疑问特征在拼读后移位至中心语 C 位置。现
代汉语选择问句的疑问语气也由此在句法中得到标示。关联词“还是”的句法特征为汉
语选择问句采取这种更为经济且普遍的词汇特征移位提供了可能性。
关键词:疑问、选择、句法标示、特征移位
[ 中图分类号 ] H04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0-0429(2021)02-0201-11

1. 引言

与其他疑问句相比,选择问句在语言学研究上并未受到太多关注,其中一
个重要原因是它在跨语言中没有呈现出太多句法上的差异(König & Siemund
2007)。由于选择问句在句法上与是非问句存在一些相同之处,许多西方语言
1
学者甚至将其归为是非问句的一种,称之为“极性选择问句” (Huddleston &
Pullum 2002)。生成语言学界对选择问句的讨论也极为有限,主要集中在分析
其类型、功能及语义生成的范围上(Larson 1985; Han & Romero 2004a; Beck &
Kim 2006; Biezma & Rawlins 2015)。
Cheng(1991)提出了“句子语气类型标示”假定,明确指出句子的疑问语气
类型需在句法上标示出来,例如英语是非问句的疑问语气类型就是通过主语 -
助动词换位来实现的。徐杰、王娟(2012)对疑问语气的句法标示进行了深入阐
述,认为人类语言中疑问语气类型在句法上的标示有四种实现方式:1)通过在

*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生成语法的汉语研究与新时代汉语语法理论创新”( 18ZDA291)
的经费支持。特此申谢!本文通讯作者为徐杰。

·201·

SJ00066790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indd 201 21/2/3 上午9:22


2021 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2期

标句词 C(omplementizer)上添加疑问助词;2)在时态范畴 T(ense)上使用


疑问助词;3)中心语成分移位至 C;4)在 T 上进行句法重叠。选择问句作为
疑问句的一种,其疑问语气自然也需要在句法上标示出来。本文通过跨语言事
实比较分析后指出,虽然多数语言中选择问句疑问语气的句法标示与是非问句
一样,但现代汉语的选择问句却选择了与是非问句不一样的句法标示方法。本
文将重点讨论现代汉语选择问句的疑问语气是如何在句法上得到标示的,以期
弥补这一句法研究上的空白,并加深我们对汉语选择问句的认识。

2. 语言类型视角下的现代汉语选择问句

2.1 跨语言中的选择问句
从跨语言来看,选择问句似乎与是非问句有不可割裂的关系。如例(1)所
示,英语的选择问句只是在是非问句的基础上增加了选择性关联词 or 和选择
项,句法操作同样涉及主语 - 助动词换位。不仅如此,英语的这一选择问句既包
含选择性语义解读(解读一),也包含是非选择性语义解读(解读二)。回答者可
以选择其中一个选择项作答,也可以给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换言之,这一问句
形式表面上看是个选择问句,实际上也是个隐藏的是非问句。这样一来,英语的
选择问句似乎并没有其独特的句法特点。

(1) Do you want to drink tea or coffee?


解读一:
‘你想喝茶还是咖啡?’
解读二:
‘你想喝茶或者咖啡(之类的东西)吗?’(解读二)

与英语一样,同属日耳曼语族的德语选择问句也选择了与是非问句同样的
疑问表达手段,即让动词居首,如例(2):

(2) Magst du Tee oder Kaffee?


want.PRS.IND.2SG 2SG tea or coffee
‘Do you want tea or coffee?’ (Hölzl 2018:143)

日语一般在句末添加疑问助词 ka 构成是非问句,如例(3a);这一疑问助词
也用在句中并列项的后面以构成选择问句,如例(3b)。

(3)a. Hanako-ga hashitta-ka?


Hanako-NOM ran-KA
‘Did Hanako run?’(Uegaki 2018:1258)
b. Taro-ga koohii-o non-da-ka ocha-o non-da-ka.
Taro-NOM coffee-ACC drink-PAST-KA tea-ACC drink-PAST-Q
‘Which of these is true: Taro drank coffee or Taro drank tea?’ (同上 2014:4)

·202·

SJ00066790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indd 202 21/2/3 上午9:22


王  娟  徐  杰  疑问语气在选择问句中的句法标示

同样,韩语选择问句中各选择项后也带有构成是非问句的疑问助词 ni,如
例(4)。日语、韩语的选择问句都可看作是由几个是非问句并列而构成的。

(4) Chelswu-ka khophi-lul masi-ess-ni animyen cha-lul masi-ess-ni?


Chelswu-NOM coffee-ACC drink-PAST-Int if-not tea-ACC drink-PAST-Int
‘Which of these two things did Chelswu drink: coffee or tea?’ (Han & Romero 2004b: 543)

Hölzl(2018)调查了包括印欧语系等多种语系中的 83 种语言后指出,除
了 34 种语言中选择问句的信息尚不明确外,在其他 49 种语言中,有 37 种语言
的选择问句使用了与是非问句一样的疑问标记方式,占比高达 76%。以下略举
几例:

(5) 乌克兰语(Ukrainian)
a. čy zdoróvyj tý?
Q healthy 2SG
‘Are you well?’
b. ty buv u teatri, čy v muzeji? (选择问句)
2SG were at theater Q at museum
‘Were you at the theatre or in the museum?’(Hölzl 2018:145-146)
(6) 鄂温克语(Evenki)
a. si ulle-ve d’ep-che-s=ku?(是非问句)
2SG meat-ACC eat-PST-2SG=Q
‘Have you eaten the meat?’
1
b. tar asatkan soho-d’oro-n=ηu, in’ekte-d’rer-n=ηu ?(选择问句)
that girl cry-PRS-3SG=Q laugh-PRS-3SG=Q
‘Is that girl crying or laughing?’ (同上:287)
(7) 尤卡吉尔语(Yukaghir)
a. me-n’oho-j=duu?(是非问句)
PRED.FOC-fall-INTR.3SG=Q
‘Did he fall down?’
b. jgeje čičegej-gen! ad-i=duu šašaqa-daj-m=duu?(选择问句)
rope stretch-IMP.3SG strong-INTR.3SG=Q tear-CAUS-TR.S=Q
‘Let the rope stretch! Is it strong (enough), or will he tear it up?’ (同上:386)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认为这些语言中的选择问句都是在是非问句的基础上
构成的。它们疑问语气的句法标示与是非问句一样,都是在句法位置 T 或 C 上
通过两种句法操作手段即添加和移位而实现。这与我们以前对疑问语气句法标
示的研究一致(徐杰 2005;徐杰、王娟 2012)。那么问题是,既然选择问句与是
非问句疑问语气的句法标示一样,选择问句,尤其是英语,又如何与是非问句不
同?我们认为,疑问语气的标示主要是在句法层面实现,但也可在词汇和语音两
·203·

SJ00066790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indd 203 21/2/3 上午9:22


2021 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2期

个层面得以实现。虽然例(1)在句法层面没有区分选择问句和是非问句,但通
过语音可以区分它们。根据 Pruitt & Roelofsen(2013)实验语音学的研究,选择
问句的重音落到每一个选择项,且句末是降调,而是非问句中的选择项不是重音
位置,且句末必须是升调。可见,英语选择问句需要在句法和语音两个层面得到
标示。此外,典型的英语选择问句也在句法上设置了一些限制,它要求选择项必
须是一个较大的句法单位。如果我们将例(1)中的选择项进行扩展,那么这些
问句就只能是选择问句而无法解读为是非问句了,例如:

(8) a. Do you want to drink tea or drink coffee?


b. Do you want to drink tea or go to the supermarket?
c. Do you want to drink tea or do you hate drinking tea?

这一句法限制也存在于其他语言中。研究表明,土耳其语、克罗地亚语以及
日语中的选择问句都要求其选择项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CP)或大于 TP 的
句法单位(详见 Gračanin-Yuksek 2016a,b;Uegaki 2018)
。由此,我们推测在
其他语言中也存在类似的句法限制,或借助其他两个层面,即词汇和语音,将选
择问句与是非问句区别开来。
除了与是非问句疑问语气的句法标示一样以外,这些语言中选择问句的另
外一个共同特点是其中的选择性关联词除了表达选择性语义关系之外,在句法
中并不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与汉语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关于这一点,我们
将在下一节详细讨论。

2.2 汉语选择问句的句法特点
汉语的选择问句看似简单,但我们在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后发现,选择问句的
概念非常模糊,对其根本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总的来说,目前对于现代汉语选
择问句的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点(邢福义 1995;邵敬敏 1996;丁力 1998):
1)选择问句中的选择项至少有两项,也可以是三项以上;
2)前后选择项之间可以用关联词相连,也可以不用;
3)典型的关联词为“还是”,它既可单用,也可与关联词“是”一起使用;
4)选择问句的句末可出现语气词,也可不出现,如出现,一般用“呢”;
5)各选择项后可分别用问号,也可前项用逗号,最后一项才用问号;
6)并列的选择项可各自独立成句,也可在一句话里并存。
从以上定义中可以看出,选择问句并没有自己不可或缺的形式特征。只要
结构上存在几个并列的分句,且分句之间在语义上存在选择关系,都可以算作是
选择问句。对选择问句的界定也都是从语义出发,并以语义统摄其句法特点。
对选择问句的内涵没有明确界定,导致其外延也存在争议。由于正反问句在语
·204·

SJ00066790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indd 204 21/2/3 上午9:22


王  娟  徐  杰  疑问语气在选择问句中的句法标示

义表达上接近选择问句,要求听话人从正反两个选择项中做出选择,不少学者认
为正反问句是选择问句的一个次类。
宋金兰(1996)和刘开骅(2008)曾专门针对汉语选择问句展开过历时研究,
均指出关联词的使用是汉语选择问句句式的一次重要发展,使得选择问句真正
从是非问句中独立出来,成为与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鼎足而立的第三种疑问句
形式。我们认为,关联词是汉语选择问句的一个重要显性形式标记,决定了其内
涵与外延。关联词的使用也促使汉语选择问句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疑问形式的独
特句法特点和疑问语气的句法标示方法。汉语关联词不仅在句法中将选择项之
间的选择性语义关系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它承担选择问句疑问语气功能的表
达。这样一来,选择问句就不再需要借助其他疑问手段来帮助表达疑问。相比
之下,其他语言中的选择问句始终不能摆脱是非问句影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
们的选择关联词未能独挡一面地承担句子的疑问功能。
选择关联词表达两个及以上选择项之间的选择性语义关系。Haspelmath
(2007)指出,从语言类型学上来看,选择问句中的关联词除了在使用数量和
句法位置上有差异外,在类型上大体可分为两种:标准选择性关联词(standard
disjunction)和疑问选择性关联词(interrogative disjunction),前者除了出现在选
择问句中,也可出现在其他问句形式及陈述句中,如英语的 or(例 9);后者只
能出现在选择问句中。这两种关联词的使用在语言中呈现出一定规律:有标准
选择性关联词的语言不一定有疑问选择性关联词;而有疑问选择性关联词则一
定有标准选择性关联词。所以例(10)芬兰语的选择问句和陈述句需使用不同
的选择性关联词 tai 和 vai。

(9) a. Did you buy the computer or did someone give it to you?
b. We can go to town by bus or by train.
(10)芬兰语(Finnish)
a. Anna-n sinu-lle kirja-n tai albumi-n
give-1SG you-ALL book-ACC or album-ACC
‘I’ll give you a book or an album.’
b. Mene-t-kö teatteri-in vai lepo-puisto-on
go-2SG-Q theatre-ILL or rest-garden-ILL
‘Are you going to a theatre or to a park?’ (Haspelmath 2007: 25)

与芬兰语一样,汉语陈述句和选择问句也需分别使用不同的选择性关联词
“或者”和“还是”。“还是”连接的成分可以是词、短语或分句,例如:

(11)a. 他喜欢喝茶还是咖啡?
b. 周末他一般在家看书还是去超市买东西?

·205·

SJ00066790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indd 205 21/2/3 上午9:22


2021 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2期

c. 这是他的电脑还是别人送给他的电脑?

“还是”与“或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具有疑问特征,例(12)如果去掉“还
是”
,句子就不表达疑问,
甚至不能成立;
如果将“还是”
替换为“或者”
,句子就变成
。这一方面说明“还是”是汉语选择问句不可缺少的形式标记 3,
陈述句(例 13)
另一方面也证明“还是”具有疑问特征。

(12)a. * 他喜欢喝茶,咖啡?
b. * 周末他一般在家看书,去超市买东西?
c. * 这是他的电脑,别人送给他的电脑?
(13)a. 他喜欢喝茶或者咖啡。
b. 周末他一般在家看书或者去超市买东西。
c. 这是他的电脑或者别人送给他的电脑。

“还是”具有疑问特征的另一个有力证明就是“还是”不能出现在其他疑问
句如是非问句 4 及正反问句中,例如:

(14) a. * 他喜欢喝茶还是咖啡吗? b. * 他喜不喜欢喝茶还是咖啡?

这是因为,这些句子中,表疑问的“还是”与同样具备疑问特征的疑问助词
和正反叠合形式的同现违反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5。同时,从疑问范畴实现的
方式来看,为了避免语法上的羡余性,既然句法已启动一个方式来表达是非问句
以及正反问句的疑问语气,就不需再用其他疑问表达方式了(徐杰 2004)。
“还是”的疑问特征也允许“还是”和“或者”可同时出现在选择问句中:

(15)你想喝奶茶还是花茶、龙井茶或者红茶?

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和“或者”在句中也可互换,如例(16)。这是因为
用在条件分句中的成分可以是并列的动词短语,也可以是由“还是”构成的间接
的选择问句。

(16)无论你来或者 / 还是不来,我都在这里等你。

对比芬兰语的疑问选择性关联词,我们发现,芬兰语选择问句的疑问功能
是由句首的疑问助词来表达的,其关联词只用来连接选择项,并不表示疑问;而
汉语的疑问选择性关联词“还是”不仅用来连接选择项,更重要的是为了表达疑
问,这也是汉语选择问句的独特之处。
从跨语言角度来看,选择关联词在语言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其自身是否具有
疑问特征决定了语言中选择问句的多样性。鉴于选择问句中的关联词在语言中
所呈现出的独特之处,我们根据选择性关联词的特征预测选择问句的四种语言

·206·

SJ00066790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indd 206 21/2/3 上午9:22


王  娟  徐  杰  疑问语气在选择问句中的句法标示

类型(见表 1)。

表 1. 选择问句的语言类型

关联词类型 选择性关联词 [– 疑问 ] 选择性关联词 [+ 疑问 ]


标准选择性关联词 = 类型 I 类型 III
疑问选择性关联词
标准选择性关联词≠ 类型 II 类型 IV
疑问选择性关联词

类型 I 的代表性语言有英语、日语、韩语等;类型 II 的代表性语言是芬兰语;
类型 IV 的代表性语言是汉语;在我们掌握的有限的语言当中,尚未发现类型 III
的语言。理论上,这种语言类型可以排除,因为如果标准选择性关联词与疑问选
择性关联词一致,即关联词既可用在疑问句和非疑问句中,又必须具有 [+ 疑问 ]
的特征,那么,非疑问的选择就无法表达了,出现了功能空缺。
我们再回到对汉语选择性关联词“还是”的讨论。除了表达疑问以外,“还
是”还用来标记选择问句中的焦点即选择项。这就是为什么当连接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选择项时,“还是”可以用在每一个选择项的开头,例如:

(17)还是先修这个,还是先修那个,咱们商量一下。(吕叔湘 1999:255)

同时,“还是”还可以与焦点标记“是”一起连用,如例(18a)。需注意的是,
二者连用是用来标记选择问句中的焦点即选择项,不能用来标记非焦点,这就是
为什么例(18b)不成立的原因。

(18)a. 你是喜欢喝茶还是喝咖啡? b. * 是你喜欢喝茶还是喝咖啡?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汉语的选择项关联词“还是”除了具有连接的句
法功能以外,还具有标示疑问和焦点的作用。我们将“还是”的这些句法功能记
为 [+conj, +q, +foc]。至此,我们对汉语选择问句的认识也更进了一步。与其他
语言相比,选择性关联词是汉语选择问句的一个重要形式标记,它帮助表达选择
问句的疑问语气。我们在下一节中将重点讨论选择问句的疑问语气是如何在句
法中通过具有疑问特征的选择性关联词来标示的。

3. 汉语选择问句疑问语气的句法标示:词汇特征移位

任何句子的生成都要经过句法运算。根据最简方案中的理论假设,在句法
运算过程中,疑问句的中心语 C 具有不可解释的疑问特征,记为 [uQ*],而不可
解释特征必须在进入逻辑式运算之前删除,才能满足完全解释性原则(Principle
of Full Interpretation),句子推导在最后才能汇聚 (converge),生成合法的句子,否
·207·

SJ00066790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indd 207 21/2/3 上午9:22


2021 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2期

则便会崩溃(crash),句子无法生成(Chomsky 1993, 1995)。


英语选择问句中的连词 or 仅具有连词特征,不具备疑问特征。因此为了
使英语选择问句中心语 C 的不可解释特征得到删除,句法只有启动显性的“主
语 - 助动词”
倒装以达到目的,
这一移位在最简方案中被称为语类移位(category
movement)。中心语 C 由于获得了因移位而带来的疑问特征,自身的不可解释
特征得以消除,选择问句的疑问语气也得以在句法中得到标示。
汉语选择问句不涉及显性的语类移位,但其关联词所带的疑问特征却移位
至中心语 C,这即是最简方案中所说的特征移位(feature movement)。语类移位
和特征移位是最简方案中提出的两类不同的移位,分别发生在拼读前和拼读后。
相较而言,特征移位更为经济,因为它符合最简方案所倡导的语言经济性中的延
迟原则(Principle of Procrastination),将词汇特征的移位延迟到拼读后才进行。
此外,特征移位所受到的句法限制更少。对比英语的选择问句,汉语选择问句之
所以选择特征移位,是因为其中的选择性关联词“还是”具备了先天优势,带有
疑问特征,使得特征移位成为可能。汉语选择问句的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促
使汉语选择了比英语更为经济的句法操作过程来标示其疑问语气类型。
对比英汉语的疑问句系统就会发现,汉语疑问句大都选择了更为经济的标
示其疑问语气的句法手段。英语疑问句为了标示其疑问语气,不论是一般疑问
句还是特殊疑问句,都使用了昂贵的“主语 - 助动词”倒装的方式来标示其疑问
语气。相较之下,汉语因具有丰富的疑问语气助词,且某些句法成分具有疑问特
征,所以通过在句法中直接添加疑问助词,或进行特征移位就可以标示其疑问语
气类型,比英语疑问语气的句法标示手段更为经济(详见徐杰、王娟 2012)。
实际上,汉语选择问句中的特征移位也是一种跨语言普遍性的句法操作手
段,英语中也存在特征移位。我们知道,在句法结构中,时态中心语 T 所占据的
位置比动词要高,但是英语的时态成分往往附着在动词之后,这种表面的语言现
象是如何形成的呢?理论上可以假设两种方式:要么是时态中心语 T 或附着在
T 上的语缀下降至动词位置,要么是动词提升至时态中心语 T 位置,英语动词组
副词所在的句法位置显示英语采用 T 下降的方式(Radford 1997):

(19)a. Mary obviously neglected the question from John.


b. Mary barely invited John to her house.

由上例可见,副词位于动词及其后附着时态语素前,这说明 T 向下进行了
移位,越过了副词,从而得出表层的语言形式。如果动词向上移位的话,副词应
该位于动词及其后附着的时态语素之后,但是这样得出的句子不合法。

·208·

SJ00066790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indd 208 21/2/3 上午9:22


王  娟  徐  杰  疑问语气在选择问句中的句法标示

(20) a. *Mary neglected obviously the question from John.


b. *Mary invited barely John to her house.

然而,T 下降说却带来了一个极大的理论难题,即违背了生成语法一开始
就规定的向上移位的方向性假设。这一问题在最简方案的特征核查理论下得
到解决。具体来说,既不存在 T 下降也不存在动词移位,动词在词库中带有时
态 [+T] 特征,这一特征在句法运算中移位至时态中心语以满足其特征核查的需
求。由于特征移位发生在拼读后,并且移动的也只是句法成分的某个特征,因此
句子生成后,句法成分的句法位置并未发生改变。由此可见,特征移位并非是汉
语独有的现象。

4. 结论

本文从跨语言的角度研究选择问句的跨语言类型特性,重点讨论了疑问语
气如何在现代汉语选择问句中得以标示。从跨语言视角来看,语言中的选择问
句大都与是非问句关系密切,是在是非问句的基础上构成的。选择问句疑问语
气的句法标示与是非问句一样,都是在句法位置 T 或 C 上通过添加疑问词和进
行移位这两种句法操作手段来实现的。与其他语言不同的是,汉语的选择问句
虽然脱胎于是非问句,但随着汉语选择性关联词的发展,它逐步摆脱了是非问
句的影子,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句法特点。选择性关联词“还是”是汉语选择
问句的一个重要形式标志,它不仅具有连接作用,更有其他语言关联词所不具备
的疑问特征。本文还提出以选择性关联词的句法特点来构建选择问句的语言
类型。
“还是”所具备的疑问特征也为汉语选择比英语的显性移位更经济且更具
普遍性的特征移位提供了可能性。具体说来,在句法运算中,为了满足选择问句
中心语 C 所具备的不可解释疑问特征的要求,“还是”所带的疑问特征在拼读
后移位至中心语 C。现代汉语选择问句的疑问语气由此在句法中得到标示。
注  释

1. 即 polar alternative question。在许多语言中,是非问句并非以“是 / 非”作答,因此一般将是非问句称为“极性


问句”(polar question)。我们在文中仍然采用读者习惯和熟悉的“是非问句”这一用语。
2. 在鄂温克语中,疑问语缀 =ku 用在句中会根据其前面词语的发音而有不同的变体,如 =gu、=ku、=hu、=vu.
3. 也许有人会说选择问句中也可不出现关联词“还是”,如:
(i)a. 你吃饭吃面? b. 你吃饭不吃饭?
我们认为类似例(ia)的句子属于非典型性选择问句,它们不常见且多用于口语中。更重要的是,其中的选择
项也受到极大限制,它们必须具备语音上的相似性(Huang et al. 2009),同时也必须具备语义上的关联对应关
系,如果将其中的一个选择项任意替换,句子的合法性就会受到影响,如:
(ii)*/ ?你吃饭买书?

·209·

SJ00066790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indd 209 21/2/3 上午9:22


2021 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2期

至于例(ib),我们认为它属于正反问句,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4. “还是”有时出现在是非问句中,例如:小张家的孩子还是那么不听话吗?但需注意的是,这里的“还是”不是
选择性关联词,而是副词,表示“仍旧、仍然”的意思。
5. 匿名审稿专家指出,“呢”可以出现在选择问句中,如“你是喝咖啡还是喝绿茶呢?”,似乎与我们的观点矛
盾。对此,
我们认为汉语中有两个“呢”

:呢 1”
是一个中性的语气助词,
可用于疑问句“你喜欢哪个城市呢?”
和陈述句“我仍然喜欢武汉呢。
”“
;呢 2”是一个纯粹的疑问助词,
用法非常简单,标示“在哪里”(你爸爸呢?)
和“怎么样”(我知道你妈妈康复了,你爸爸呢?)。陆俭明先生(1984)曾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认为汉语典
型的疑问语气助词只有一个“吗”。

参考文献
Beck, S. & S. Kim. 2006. Intervention effects in alternative questions [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Germanic Linguistics 9: 165-208.
Biezma, M. & K. Rawlins. 2015. Alternative questions [J].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Compass 9:
450-468.
Cheng, L.-S. 1991. On the Typology of Wh-questions [D]. Ph. D Dissertation. MIT.
Chomsky, N. 1993. A minimalist program for linguistic theory [A]. In K. Hale & S. Keyser (eds.).
Essays in Linguistics in Honor of Sylvain Bromberger [C].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1-52.
Chomsky, N. 1995. The Minimalist Program [M].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Ding, Li [ 丁力 ]. 1998. Chinese Disjunctive Questions [M]. Wuha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现代汉语列项选择问研究》。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Gračanin-Yuksek, M. 2016a. Size matters: The syntax of disjunctive questions. Linguistic Inquiry
47: 283-305.
Gračanin-Yuksek, M. 2016b. Alternative questions in Turkish [J]. Dilbilim Arastirmalar 1: 39-68.
Han, C.-H. & M. Romero. 2004a. Disjunction, focus, and scope [J]. Linguistic Inquiry 35: 179-
217.
Han, C.-H. & M. Romero. 2004b. The syntax of whether/Q…or questions: Ellipsis combined with
movement [J]. 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 22: 527-564.
Haspelmath, M. 2007. Coordination [A]. In T. Shopen (ed.). Language Typology and Syntactic
Description. Vol. II: Complex Constructions (Second Edition) [C]. Cambridge: CUP. 1-60.
Hölzl, A. 2018. A Typology of Questions in Northeast Asia and Beyond: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M]. Berlin: Language Science Press.
Huang, C.-T. J., A. Li & Y. F. Li. 2009. The Syntax of Chinese [M]. Cambridge: CUP.
Huddleston, R. & G. Pullum. 2002. The Cambridg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Cambridge: CUP.
König, E. & P. Siemund. 2007. Speech act distinctions in grammar [A]. In T. Shopen (ed.).
Language Typology and Syntactic Description. Vol I: Clause Structure (Second Edition) [C].
Cambridge: CUP. 276-324.
Larson, R. 1985. On the syntax of disjunction scope [J]. 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 3:
217-264.
Liu, Kaihua [ 刘开骅 ]. 2008. The dropping of interrogative words in Chinese alternative questions:
When and why [J]. Journal of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5): 19-23. [ 选择问句疑问语气词脱

·210·

SJ00066790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indd 210 21/2/3 上午9:22


王  娟  徐  杰  疑问语气在选择问句中的句法标示

落的历史轨迹与内在动因,《合肥师范学院学报》5]
Lu, Jianming [ 陆俭明 ]. 1984. On interrogative modal particles in modern Chinese [J]. 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5): 330-337. [ 关于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中国语文》5)
Lü, shuxiang [ 吕叔湘 ]. 1999. Eight Hundred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M].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
Pruitt, K. & F. Roelofsen. 2013. The interpretation of prosody in disjunctive questions [J].
Linguistic Inquiry 44: 632-650.
Radford, A. 1997. Syntax: 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 [M]. Cambridge: CUP.
Song, Jinlan [ 宋金兰 ]. 1996.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ve questions
in Sino-Tibetan languages [J]. Minority Languages of China (1): 27-33. [ 汉藏语选择问句的
历史演变及类型分布 ,《民族语文》1]
Shao, Jingmin [ 邵敬敏 ]. 1996. A Study on the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M].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 ]
Uegaki, W. 2018. Japanese alternative questions and a unified in-situ semantics for ka [OL].
https://semanticsarchive.net/Archive/DRjNjViN/SuB21.pdf (accessed 08/10/2019).
Uegaki, W. 2014. Japanese alternative questions are disjunctions of polar questions [J]. Semantics
and Linguistic Theory 24: 42-62.
Xing, Fuyi [ 邢福义 ]. 1995. Clausal structures in Chinese alternative questions [A]. In Fuyi
Xing (ed.). Collections of Studies on Chinese Grammar [C]. Beijing: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Press. 268-280. [ 选择问的句群形式,载邢福义著《语法问题思索集》,
268-280.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
Xu, Jie [ 徐杰 ]. 2004. Universal Grammatical Principles and Chinese Grammatical Phenomena
[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 ]
Xu, Jie [ 徐杰 ]. 2005. Three sensitive syntactic positions and the interrogative category [A]. In
Zhouyao Shan & Kang Kwong Luke (eds.). Studies on Languages and Philology [A].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223-234. [ 句子的三个敏感位置与句子的疑问范畴 [A],载单
周尧、陆镜光(编)《语言文字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Xu, Jie [ 徐杰 ] & Juan Wang [ 王娟 ]. 2012. Clausal typing hypothesis and the typing of
interrogatives [J]. Linguistic Sciences (3): 225-240. [“句子类型标示假定”与疑问语气的
句法标示,《语言科学》3]

收稿日期:2019-12-07;修改稿 2020-08-04;本刊修订 2021-01-05


通讯地址:Hawaii Language Training Detachment, Defense Language Institute Foreign Language
Center,300 Kahelu Ave., Mililani, HI 96789(王)
澳门氹仔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徐)

·211·

SJ00066790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indd 211 21/2/3 上午9:2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