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端午吃粽子是最经典的习俗,它源于公元 340 年,屈
原多次劝说楚无果后,便知国之将亡,他不愿苟活于世,
希望用自己的死唤醒楚王,于是他毅然投江,以身殉国。
百姓知晓他的良苦用心,便将大米投入江中,希望江
中鱼虾吃了大米,就不要再去毁坏屈原的尸体,于是后来
便衍生出吃粽子的习俗。时至今日,包粽子,送粽子已经
成为了当今社会联络亲友的一种方式。
赛龙舟
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不仅是为了纪
念屈原,还为了纪念投江祭父的曹娥和
为父报仇的伍子胥。赛龙舟一是为了驱
散水中鱼虾,纪念先魂,二是为了祭水
神。如今,赛龙舟已经成为了一项全民
运动。
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下面 8 个习俗
,很少有人知道,因为在很多地方,基
本都已经消失,没有得到传承。


端午节在古人印象中是一年里阳气最旺的一天
,人们普遍认为,这一天草药的药性最好,所以
便有了采药的习俗。
中曾记载这一习俗:“此日蓄药,以蠲除毒
气。”端午采的药大多是艾草一类的草药,但也
有地方抓蛤蟆入药,在南方一些地区,则还有制
作蟾蜍酥的习俗。
因端午采药多,故又衍生出挂草药、斗草和沐
兰汤的习俗。挂草药,顾名思义便是将草药挂在
门上。一般人们都会挂艾、菖蒲和蒜这三种草药

中也有记载这三种草药:“截蒲为剑,割蓬
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斗草是民间的娱乐项目,其玩法是两人各选一个
韧性草,两草呈十字互相拉扯,不断者为胜。汤
又称草药水,其源头可追溯到西汉年间。
兰汤中有凤仙、白玉兰、佩兰等草药,各个
年代的文豪都对沐兰汤十分推崇。
晏殊有诗:“山来佳节载南荆,一浴兰汤万虑
清。”
欧阳修写的诗里也曾有所体现:“嘉辰共喜
沐兰汤,毒公式何须采艾禳。”
如今中药的发展大不如前,采药沐兰汤这一习俗
已经渐渐被人遗忘。这是我们传承千年的文化,
它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没落,若在端午时节,约
上三两好友采艾草沐兰汤,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挂艾虎也是端午节的习俗,它是由两个鸡蛋壳
制作而成。制作时,蛋壳上画成老虎形状,蛋
壳下方贴上五毒形状的贴纸。再加以五色绳做
装饰,既有老虎驱五毒之意,也有五色绳祈福
之意。艾虎多挂于新生儿的房门上,有时艾虎
也会佩戴在身上或放在簪子上。
  画额
“ 画额”的习俗是汉族人流传下
来的,古代的汉族人认为,在端
午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以雄黄酒 ,
又称鸡冠石,涂抹的孩子的额头
,就可驱避一些毒虫及邪物的侵
害。“画额”习俗最典型传统的
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 据说,以前有的苏州人,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早
画上一个“王”字,或是画一只 早备好雄黄酒,到了这天家家都会在孩子额头
“老虎”,这样做的用意有两个
的在画一些像是老虎额头的花纹,大多都像
,一是借雄黄为孩子驱毒,二是
借“猛虎”为孩子避灾镇邪。 “王”字,这就是流传下来的“画额”风俗,
其实,它寄予着人们驱除邪魅的愿望。
那么,端午节这天给小孩抹雄黄酒有科学道理吗
?抹了以后,蚊子苍蝇等虫子就真的不会来骚扰
了吗?其实,“雄黄”只是一种矿物质,性温,
味辛,有毒,又称鸡冠石,主要用做解毒、杀虫
药之用。因此,如果说是要解毒、杀虫用一些雄
黄还是可以的。但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里还含有
一种较强的致病物质;这种物质对人体是有害的
,即使小剂量眼用雄黄做的酒,也会对人的肝脏
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端午节这天为孩子“画
额”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带来负作用。
 

喝 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


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
、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
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
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


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 剥其皮,之
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
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


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
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
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
“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
,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
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
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
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
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
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
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
水而百毒避。

蔡德亨教授说,雄黄酒里含有砷,这是砒
中国神话传说中常出现用雄黄
霜的主要成分,等于吃砒霜,喝了会抑制
来克制修炼成精的动物的情节
造血功能,会造成贫血。即使小剂量服用
,比如变成人形的白蛇精白娘
,也会对肝脏喝雄黄酒造成伤害;雄黄具
子不慎喝下雄黄酒,失去控制
有腐蚀作用。因此,服用雄黄极易使人中
现出原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
毒,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
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
还饮用雄黄酒来祈望能够辟邪
昏迷等,重者则会致人死亡。
,让自己不生病。
在中国民间农历五月有“毒月”之
称,而重五是不吉利的日子。因此就
产生了“躲午”的习俗,嫁出去的女
孩通常会回娘家躲灾。

在端午节期间男
女不宜房事,不然容易
导致大伤元气。古人为
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就有了五月让妇女回
娘家住一个月的习俗。
古时候 , 人们认为在
五月初五出生的人都是祸
害精,会害了父母和祖宗。
于是,乡人最忌讳五月初五
生下儿女了。既然儿女出
生的时辰无法改变,人们就
想出了一个办法。五月初
五出生的孩子要从第二年
开始,每逢端午节就必须躲
到外婆家去过节。只有这
样,孩子才能平安、健康成
长,将来不会沦为恶人,这也
就是“躲午”。
这个观念是因古时科技
未发达而产生的。五月酷暑
将至,蚊虫滋生,在没有医
疗卫生设备的民间,容易发
生传染病,给人们带来一种
恐惧心理。如今科学技术发
达,社会文明进步,这个习
俗基本已经废除。端午节再
也不是不祥的节日。
吃鸭蛋
庆祝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 ,
还有要避五毒的意义。因为传说
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会为害人
间。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
蜘蛛、壁虎和蝎子。人们用五种
红色的菜 ( 烤鸭、苋菜、红油鸭
蛋、龙虾、雄黄酒 ) 象征五毒的
血 , 吓跑五毒妖怪。据说 , 过端午
节的时候吃了那些菜,整个夏天就
可以辟邪避暑了。
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
人们相信在端午节吃咸鸭蛋,可以
祛毒,利于保持身体健康。而且,咸
鸭蛋中钙质、铁质等无机盐含量
丰富,比鸡蛋、鱼蛋还高,是夏日补
充钙、铁的首选。端午节吃的咸
鸭蛋一般使用清明前后的鸭蛋腌
制的。开春以后,鸭子吃了很多营
养丰富的活食,产的蛋最饱满,气室
特别小。总之,端午节吃咸鸭蛋一
方面是为了图吉利,祈祷一年不生
病,另一方面是改善生活。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