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4

基礎生物(上)

第二章 植物體的構造與功能
2-1 植物的營養構造與功能
2-2 植物的生殖構造與功能
2-3 植物對環境刺激的反應
基礎生物(上) 植 物 界
• 特徵:真核生物、多細胞、具細胞壁、自營、
有胚胎、均會產生孢子。
無維管束
蘚苔類
無種子 蕨類

有維管束 無花、果實 ( 子
裸子植物
有種子 房 )
有花、果實 ( 子 被子植物
房) ( 開花植物 )
• 維管束:由木質部與韌皮部組成
1. 植物體輸送物質的主要管道
2. 具有支持的功能,故個體相對較為高大
基礎生物(上)

被子植物的型態
• 營養器官:
根、莖、葉
• 生殖器官:
花、果實、種子
基礎生物(上)
到底是根?還是莖?
基礎生物(上)
根的形態、構造與功能
根:植物體的地下部分
根(主
– 不具節、沒有葉著生 根)
– 有些可長出支根
根的功能: 支根

  1. 吸收水分與無機鹽 ( 礦物質 )
2. 固定、支持植物體
3. 儲存水、養分
4. 有些可無性繁殖 ( 營養繁殖 )
基礎生物(上)

植物體所有的根總稱:根系
根系分為:軸根系與鬚根系

軸根系

鬚根系

鬚根系
基礎生物(上)

1. 軸根系
(1) 主、支根的粗細有明顯差異

(2) 多數雙子葉植物的根系 根

– 種子萌發的初生根

→ 長成主根
→ 由主根長出支根
基礎生物(上)
2. 鬚根系
(1) 許多粗細相似的根所構成
沒有主根與支根之分
(2) 多數單子葉植物的根系
–種子萌發的初生根
→ 初生根枯萎
→ 由幼莖的基部長出許多粗細相似的不定

知識補給站 不定根

典型的根 ~ 由 ( 胚根 ) 初生根發育而來
不定根 ~ 從莖或葉產生的新根,這些
根不是源自根部組織
組織起源不同但構造功能相似:
有些植物可直接不定根有吸收、運輸水
分及無機鹽與協助支持植物體等功能
例如:榕樹的氣生根與支持根

﹝11﹞
基礎生物(上)
根的多樣性
~ 演化成不同的型態與功能

▲ 落地生根 ▲ 玉米 ▲ 支持根

不定根:不由初生根發育而成的根
成熟區

初生根
延長區
根毛
根尖分
生組織
根帽 ( 根
基礎生物(上)

 根的縱切
1. 根帽(根冠)
(1) 位於根的最前端,覆蓋在
根尖分生組織上
(2) 功能
 保護根尖分生組織
基礎生物(上)

 根的縱切
2. 根尖分生組織
( 頂端分生組織 )( 生長點 )
(1) 由一群體積小、細胞質濃稠
且核質比大的分生細胞構成
(2) 功能
– 未分化的細胞可以持續進行
細胞分裂
– 補充前端脫落的根帽細胞,
或分生成延長部的細胞
基礎生物(上)

 根的縱切
3. 延長區
(1) 該區細胞吸水膨脹,使細胞
體積明顯增大、增長
(2) 功能
 使根延長,且有逐漸分化的現象
基礎生物(上)

 根的縱切
4. 成熟區
(1) 細胞體積不再增大 
細胞已完全分化,具有
維管束與根毛等構造
(2) 功能
 根進行吸收的主要部位
基礎生物(上)

根的縱切
• 由根尖往上依次區分為 中柱
四部分: 成熟區
根帽 根毛

根尖分生組織
皮層
延長區
表皮 延長區
成熟區

根尖分 根尖分
生組織 生組織
根帽
基礎生物(上)
根的橫切構造
• 成熟區橫切面由外→內依次為:
– 表皮
– 皮層
– 中柱

表皮

皮層

中柱
基礎生物(上) 根成熟區的橫切

 表皮
1. 根的最外層構造
2. 細胞扁平、排列緊密
細胞外無角質層覆蓋
3. 功能:
(1) 保護
(2) 吸收水和礦物質
 根毛
a. 成熟區的部分表皮細胞向外延伸突出形成
b. 一個表皮細胞僅延伸出一根根毛
c. 可增加吸收面積
d. 剛成熟的根有較多根毛,較老或較粗的根,其
根毛數明顯減少
基礎生物(上)
根成熟部的橫切面
皮層
1. 位於表皮與中柱之間,佔面積比例最大
2. 由薄壁細胞組成
細胞排列較疏鬆,具儲藏功能
3. 儲存水和有機養分 (ex. 澱粉 )
內皮
– 皮層最內側,一層排列緊密的細胞
– 部分細胞壁含有不透水的木栓質,可管制
水和無機鹽進入中柱
基礎生物(上)
雙子葉植物根成熟部橫切面
根的形態與構造
中柱包括:周鞘和維管束
單子葉植物根中柱的中央具有髓
雙子葉植物
單子葉植物

內皮
周鞘

木質部

韌皮部

中柱
﹝28﹞
基礎生物(上)
根成熟部橫切面
中柱
1. 周鞘
  (1) 內皮內側,中柱的最外層
(2) 細胞有分裂能力,可以分生形成支根
基礎生物(上)
中柱
2. 維管束
(1) 中柱內側
(2) 由木質部與韌皮部組成
*木質部 ( 內 ) 和韌皮部 ( 外 ) 呈放射交錯排列
 雙子葉植物:木質部、韌皮部呈輻射相間排列
兩者間有形成層
 單子葉植物:中柱中央有薄壁細胞組成的髓
→ 有儲存養分的功能
→ 木質部與韌皮部在髓的外側環繞,
兩者呈環狀相間排列
基礎生物(上)
根的中柱橫切比較
雙子葉植物 單子葉植物
髓 無 有
形成層 有 無
周 鞘
有 有
維管束排列方
式 放射狀 ( 輻射狀 ) 環狀

內皮及中柱的
橫切面構造
基礎生物(上)

※ 單子葉植物根成熟部的橫切面

表皮
皮層

中柱
基礎生物(上)
單子葉根成熟部橫切面
基礎生物(上)
植物根的橫切面
•雙子葉植物

( 輻射狀 )
表皮→皮層→內皮→周鞘→維管束
•單子葉植物

( 環狀 )
表皮→皮層→內皮→周鞘→維管束→髓
基礎生物(上)

表皮 皮層 中柱
細胞或 表皮細胞 薄壁
內皮 周鞘 維管束
構造 根毛 細胞
細胞
單層 多層 單層 單層 多層
層數
細胞
緊密 疏鬆 緊密 緊密 緊密
排列

保護 儲存 管制水分 長出 運輸
功能 和礦物質
吸收 養分 進出中柱 支根 物質
在構造及功能方面,如何區別支根與根毛?

﹝38﹞
構造上
支根是完整的根,具有根帽、根尖分生組織、
延長區及成熟區等 ( 多細胞構造 )
根毛是表皮細胞突出的結果 ( 單細胞構造 )
功能上
支根有典型根的所有功能
根毛則是吸收水及無機鹽的主要細胞
(換言之,根毛只是支根表皮的一部分)
﹝39﹞
根的變態

許多植物演化出不同形態與功能的變態根,以
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
玉米的支持根
海茄苳的呼吸根
蘭花的氣生根
胡蘿蔔的儲藏根

﹝40﹞
基礎生物(上)

莖的形態、構造與功能
• 莖的功能
支持、運輸
有些植物的莖:可行光合作用
儲存水分與有
機養分
營養繁殖
基礎生物(上)
莖的外部形態
( 莖頂分生組
織)
基礎生物(上)

莖的形態
1. 莖和根的主要區別:莖上有芽、節,但根沒有。
(1) 節:莖上長葉或芽的地方
(2) 節間:節與節之間
(3) 芽: ( 內有頂端分生組織 )
  a. 頂芽:著生於莖頂端的芽,可使莖持續長高
  b. 腋芽 ( 側芽 ) :由節上長出的芽,可發育成新枝條
或花
基礎生物(上)
莖的形態
2. 依質地區分:草本與木本
(1) 草本莖
  a. 無木質化,通常較柔弱而矮小
  b. 主要支持力來自細胞的膨壓
  c. 多為綠色,可行光合作用
(2) 木本莖
  a. 木質化明顯,可持續增高和加粗,故通常較高
大且支持力較強
  b. 喬木:主幹粗壯而顯著者,如榕樹與鳳凰木
  c. 灌木:莖枝由基部叢生,無明顯主幹
如杜鵑與月橘
基礎生物(上)

莖的內部構造:
單子葉植物
雙子葉植物
基礎生物(上)
雙子葉草本植物的莖
• 由外而內區分為表皮、皮層、維管束、髓

表皮
皮層
維管束

基礎生物(上)
雙子葉植物的莖 ( 草本植物或木本植物嫩莖 ) :
橫切面由外→內為:表皮→皮層→維管束→髓
(1) 表皮: a. 構造:細胞排列緊密,外有角質層
有氣孔分布
  b. 功能:保護、防止水分散失
(2) 皮層、髓: a. 構造:由排列疏鬆的薄壁細胞組成
b. 功能:可儲存水分和養分
有葉綠體
的皮層細胞 ~ 光合作用
(3) 維管束
基礎生物(上)

(3) 維管束: a. 構造:外側的韌皮部與內側的木質部


  b. 功能:運輸與支持
韌皮部負責運輸有機養分
木質部負責水分與無機鹽類
的運輸
*維管束呈環狀排列
  *韌皮部和木質部之間有維管束形成層

向內增生木質部
向外增生韌皮部
基礎生物(上)
利用橘子觀察
雙子葉莖維管束的排列
基礎生物(上)
利用橘子觀察
雙子葉莖維管束的排列
基礎生物(上)
利用橘子觀察
雙子葉莖維管束的排列
基礎生物(上)
木本植物的木本莖
基礎生物(上) 雙子葉植物木本莖

• 維管束形成層:
向外增生韌皮部,向內增生木質部
• 木質部逐年累積 ~ 形成木材
1. 依位置及功能分為:心材和邊材
2. 依形成的季節及氣候狀況可以分為早材和晚材
會形成年輪 ( 早材和晚材相間排列 )
基礎生物(上)

木 材
• 由逐年加粗的木質部組成
• 依位置及功能分為:邊材和心材

 
邊 材 心 材
分 布 木材外側,靠近形成層
  木材內側,莖的中央
 
狀 態 較年輕的木質部
  老化的木質部
 
質 地 較疏鬆、顏色較淺
  較堅硬、顏色較深
 
支持及運輸水分 失去運輸功能
功 能    
與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但仍具支持功能
基礎生物(上)
早材與晚材
• 依木材形成的季節及氣候分為:早材和晚材
 
早 材 晚 材
溫暖多雨的季節 寒冷而乾燥的季節
季節、氣候狀態 生長季節前期,通
  生長季節末期,通
 
常為春季初或雨季 常為夏季末或乾季
木質部細胞 大、壁薄
  小、壁厚
 

木質部顏色 淺 深
基礎生物(上)
年 輪 年 輪

早材 晚材
基礎生物(上)

年 晚材
輪 早材

的 第三年木質部


第二年木質部

第一年木質部
 椴木
基礎生物(上)
年 輪

 臺灣檫樹
基礎生物(上)
年 輪
• 溫帶地區的木本植物因季節的交替,在樹幹
橫斷面上,因生長速率不同形成早材、晚材
顏色淺深相間的環紋,稱為年輪
• 根據年輪數量可推測樹木的年齡
• 年輪的寬度可推測形成當時的氣候變化
• 年輪形成的要件:
– 多年生木本植物
– 氣候分明的地區年輪較明顯 ( 熱帶地區木
本植物常缺乏明顯的年輪 )
基礎生物(上)
雙子葉植物木本莖
※ 成長過程中,由於形成層細胞不斷分裂
   →使莖的直徑持續加粗
→ 中央的髓逐漸死亡
   →外側的表皮被撐破
   →失去保護作用
→ 沒有保護層怎麼辦呢?
→ 最外層的皮層細胞分化成木栓
形成層
基礎生物(上)
雙子葉植物木本莖
1. 木栓形成層:
   a. 由外層的皮層細胞轉變而來
   b. 具有分裂能力
   c. 細胞分裂產生木栓細胞 →構成木栓層
2. 木栓層:取代表皮
   具有保護及防止水分散失的功能
*皮孔:
  a. 木栓層表面的開裂孔
  b. 可進行氣體交換
3. 樹皮:由外而內包括
~ ( 表皮 ) 、木栓層、木栓形成層、皮層和韌皮

基礎生物(上)

• 樹皮
– 表皮
– 木栓層
– 木栓形成層
– 皮層
– 韌皮部
基礎生物(上)

皮 孔
• 木栓層不透水
也不透氣
• 藉表面的破裂
缺口(皮孔)
進行氣體交換
基礎生物(上)

皮孔
木栓層
木栓形成層
皮層

韌皮部

維管束形成層

木質部
基礎生物(上)
單子葉植物的莖
構造包括
表皮
基本組織
維管束
基礎生物(上)

單子葉植物的莖 ( 橫切面 )
1. 表皮:最外層保護構造,細胞排列緊密
外具角質層防止水分散失。
2. 基本組織:主要由薄壁細胞構成
3. 維管束:散生於基本組織中
– 靠近表皮處者較小、分布較密集
– 木質部在內、韌皮部在外
*缺乏形成層,所以莖無法逐年持續加粗
4. 有些莖中央具有中空髓腔,如:竹子
基礎生物(上)

單子葉植物莖的橫切面
表皮

韌皮部
基本組織
木質部
維管束

基本組織
玉米
基礎生物(上)

單子葉植物的莖
表皮
維管束

髓腔

基本組織

 水稻
基礎生物(上)
利用竹筷觀察
單子葉植物的莖與維管束
基礎生物(上)
莖的變態
• 有些植物除了有典型莖的構造與功能外,還有
演變成其他形式且具特殊功能的變態莖。
馬鈴薯的塊莖
蛇莓的走莖
薑的根莖 ( 地下莖 )
魯花樹的刺狀莖
基礎生物(上)
葉的形態、構造及功能
葉的功能
1.光合作用
2.蒸散作用
3.無性繁殖
▲ 捕蠅草
4.有些植物的葉特化
(1) 具有捕蟲的功能,如捕蠅草
(2) 有些可貯存養分,如洋蔥

▲ 洋蔥
基礎生物(上)
葉的外部形態
雙子葉 單子葉
特徵與功能
植物的葉 植物的葉
葉   多為扁平狀,為進行光合作 葉
   
片   用最主要的部位 片
  (1) 連接莖和葉片
葉  葉
  (2) 支持、運輸  
  柄 鞘
 
   
    (3) 可調整葉的角度與位置
   
(1) 葉柄基部的突起
托  -
 


葉  (2) 保護幼芽  
 
  (3) 多數植物葉芽剛萌發才可見
    到托葉,葉成熟時脫落
基礎生物(上)
葉的形態與構造
• 雙子葉植物
– 外形可分為
• 葉片
• 葉柄
• 托葉
– 有些植物缺少
 葉柄或托葉
基礎生物(上)

葉的形態與構造
單子葉植物:葉片與葉鞘組成
不具托葉
– 葉鞘:葉柄成鞘狀,包在莖上
由節處長出。
基礎生物(上)
單葉與複葉
• 單葉
– 一葉柄只長一片葉
– 若葉緣分裂成數片且葉的基部相連,稱
為裂葉
• 複葉
– 一葉柄上著生數片小葉,且每 1 小葉各
有自己的小葉柄。例如:羽狀複葉
基礎生物(上)

參考課本圖 2 - 13
並比較圖 2 - 14 之
實例
,你認為應如何判斷
植物具單葉或複葉?
基礎生物(上)

• 先找到葉的著生處—「節」,由此往葉的末
梢來判斷,若為單一葉身,即是單葉;若有
分支成小片,則是複葉
• 由許多小葉構成的『複葉』,是『一片葉
子』。在小葉基部不具腋芽,複葉總葉柄的
頂端亦不具頂芽。可藉此分辨莖枝或葉柄
• 演化過程中單葉逐漸深裂,最後演化為複葉
葉的形態與構造

葉片的形態
葉片完整的葉
單葉

腋芽

﹝99﹞
葉的形態與構造

葉片的形態
裂成數片,
單葉 但基部相連
-裂葉
腋芽

﹝100﹞
葉的形態與構造
無腋芽 (互相分離)
葉片的形態 小葉

複葉
-掌狀複

腋芽

葉柄

﹝101﹞
葉的形態與構造
無腋芽 小葉
葉片的形態
複葉
-羽狀複

腋芽

葉柄

﹝102﹞
葉的形態與構造

葉片的形態
單子葉植物則多
為單葉

﹝104﹞
基礎生物(上)

葉 脈
• 葉內的維管束,無形成層
• 中央最大的葉脈稱為主脈
• 葉脈的類型
– 網狀脈:雙子葉植物
– 平行脈:單子葉植物
基礎生物(上) 葉 序
• 葉序:葉在莖上的排列次序
– 可使每一片葉都能接受日照
– 常見的類型有:
互生 對生 輪生

一節長一葉 一節長二葉 一節三葉以上


基礎生物(上)

 互生  對生  輪生
基礎生物(上)
葉的構造
表皮
葉肉
葉脈
 葉的構造:
基礎生物(上)

1. 表皮
• 通常只有一層細胞,分為上表皮及下表皮
• 主要由表皮細胞和保衛細胞構成
• 表皮細胞外有角質層 ( 蠟質 ) 覆蓋→減少水分蒸散
基礎生物(上)
保衛細胞
通常呈腎形,兩兩成對,
具有葉綠體
細胞壁的厚薄不均勻,內
側壁較厚而外側壁較薄 保衛細胞內側
兩細胞間形成氣孔,是氣 細胞壁增厚
體進出的門戶

葉上、下表皮的組成可能會不同:
氣孔大多分布於下表皮,以減少直接照光而加速水
分蒸散
表皮上可能有不同形態的毛或不同厚度的蠟質覆蓋
,增加對葉片的保護
基礎生物(上)
. 葉肉
(1) 由薄壁細胞組成
  a. 柵狀細胞
~ 上層、排列整齊緊密
  b. 海綿細胞
~ 下層、排列疏鬆
(2) 功能
  均含有葉綠體,
  是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
(3) 氣室:氣體暫存與交換的空間
基礎生物(上)

3. 葉脈:葉片內的維管束
  (1) 組成:木質部 ( 上 ) 與韌皮部 ( 下 )
  (2) 功能:運輸和支持葉片
(3) 最大的葉脈稱為主脈或中肋
 

木質部

韌皮部
基礎生物(上)
葉的變態
仙人掌的刺 ( 減少水分散失、防禦 )
九重葛的苞葉 ( 吸引昆蟲、協助傳粉 )
豌豆葉的捲鬚 ( 協助攀爬 )
捕蠅草的捕蟲葉
基礎生物(上)

水與無機鹽的吸收與運輸
1. 吸收部位 ~ 根
  (1) 根部無角質層覆蓋,水分吸收不受阻
  (2) 根毛能增加根部與土壤的接觸面積,所以根
成熟部的根毛區是進行吸收的主要部位
(3) 幼根的吸收能力較老根佳
2. 吸收形式
  ~ 無機鹽溶於水形成離子狀態時,才能夠被根吸收
ex. 硝酸根 (NO3-)
基礎生物(上)
水與無機鹽的吸收與運輸
3. 吸收方式
(1) 無機鹽需藉由細胞膜上運輸蛋白的協助
~ 以主動運輸 ( 為主 ) 或促進性擴散吸收
(2) 水分子藉滲透作用通過細胞壁和細胞膜進入根部
~ 根內、外有濃度差

4. 吸收及運輸路徑
水分及無機鹽由根毛吸收
→ 經皮層、內皮、周鞘到達維管束的木質部後
→ 向上運輸至莖、葉各部分 ( 由下往上運輸 )
基礎生物(上)



水的
與運
無輸
機路
鹽徑
基礎生物(上)

水與無機鹽往上運輸的動力
  1. 根 ~ 根壓
  2. 木質部內 ~ 毛細作用
  3. 葉 ~ 蒸散作用 ( 最主要動力 ) 蒸散作用

毛細作用

根壓
基礎生物(上)

(a)
基礎生物(上)
根壓的測定方法
毛細作用:
基礎生物(上)

吸附管壁
• 水分子會吸附在木質部管 (b 互相牽引
壁 ( 附著力 ) )

• 水分子間互相牽引 ( 內聚 細
力) 作

細胞壁 木質部
基礎生物(上)

氣孔



作 葉肉細胞

木質部末端
基礎生物(上)
有機養分的運輸
• 運輸形式:蔗糖
• 運輸部位:韌皮部
• 運輸方向:供應部位需求部位
基礎生物(上)
有機養分的運輸
• 運輸方向:供應部位需求部位
 韌皮部的運輸是從有機養分供應部位,運送到有機養
分需求部位
  *葉是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分的主要部位
  *根、芽、花和果實是有機養分需求的部位
• 運輸調節
依植物體的實際需求移動,為雙向運輸
 塊根、塊莖、種子可能為供應部位或需求部位
,依生長的不同階段而異
基礎生物(上)
養分運輸的供應與需求
基礎生物(上)
花 ( 需求部
有 位)

機 ( 生產部
位)
養 果實
( 需求部
分 側芽
位)

運 ( 需求部
位)

( 生產部
位)
輸 葉行光合作合
成的養分,可
的 以向上或向下
方 運輸。
向 根 ( 需求部
位)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