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7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 辛棄疾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青玉案.元夕》
作者:
  辛棄疾,南宋的民族英雄和愛
國詞人。
 他堅持抗金,因此被朝廷的主
和派官員排擠,未能施展抱負,
享年 68 歲。

 他的詞作題材豐富,包括描寫農村生活、個人
情感等,當中以抒寫愛國情懷的作品成就最高。

 辛棄疾的詞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與蘇軾並
稱「蘇辛」。
《青玉案.元夕》
題解:
 詞題:元夕。
 農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
 作者在繁華的燈會中尋覓
在「燈火闌珊處」的「那
人」,是別有寄託。
 暗示自己不隨波逐流和趨
炎附勢,自甘寂寞的孤高
性格。
背景

• 南宋自「靖康之難」後,北方國 1 落入金人
手中。
• 南宋統治階級偏安江左 / 南,沉醉於歌舞享
樂,未有北伐光復故國的決心。
• 辛棄疾因此無法實現光復故國的雄心壯志。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技巧分析

《青玉案‧元夕 》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
技巧分析
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
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
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
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青玉案.元夕》

內容分析
體制

詞牌

詞題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技巧分析

《青玉案‧元夕 》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
技巧分析
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
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
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
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青玉案.元夕》

內容分析
屬於中調
字數:
體制

67 字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技巧分析

《青玉案‧元夕 》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

技巧分析
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
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
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
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
珊處。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青玉案.元夕》

內容分析
屬於雙調
段數:
體制

兩段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技巧分析

《青玉案‧元夕 》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
技巧分析
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
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
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
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樹、雨、路、舞;
縷、去、度、處。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青玉案.元夕》

內容分析
體制

押韻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內容分析

《青玉案.元夕》

內容分析

元宵盛況 作者寄託

人」
孤高的「那
月色

表演
花燈

煙火

遊人

音樂

賞燈的婦女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內容分析
上片
元宵盛況 ( 景

花燈) : 借

東風夜放花千樹。 誇

 滿城耀目的花燈,像春風
把千棵樹的花都吹開了。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內容分析
上片
元宵盛況 ( 景物 )

煙火 / 燈火 借 誇
喻 張
層 更吹落、星如雨。

 漫天煙火(滿城璀璨燈火),
像春風吹落的繁星,如雨降 點出燈火
下。 多而密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上片
元宵盛況 ( 景物 ) :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 密密麻麻/鋪天蓋地
• 色彩繽紛
• 閃閃生輝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內容分析
上片
元宵盛況 ( 人事活動 ) :
遊人 誇

寶馬雕車香滿路。

 富貴人家坐着裝飾華美的車馬
往來不絕,路上香氣彌漫。

• 江南繁華富裕
• 豪門貴族生活奢華,滿身脂粉俗氣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內容分析
上片
元宵盛況 ( 人事活動 ) :
音樂 鳳蕭聲動。

 四處奏起悠揚悅耳的音樂。
( 景物 )
月色 玉壺光轉。
時間流轉 借

 月亮在天空慢慢地移動。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內容分析
上片
元宵盛況 ( 人事活

表演) :
一夜魚龍舞。

 各種燈舞(百戲)表演,徹夜不停。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上片
• 營造元夕晚上熱鬧繁華、歌舞昇平的氣氛。
點題:元夕
為下片「那人鋪墊

• 南宋面對金兵壓境,正處於動蕩不安之際。

宋人耽於逸樂,苟且偷安,不思振作的不滿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內容分析
下片
作者寄託:
賞燈的婦女 借

蛾兒雪柳黃金縷,肖像描寫
笑語盈盈暗香去。行動描寫

 盛裝豔服、滿身飾物的婦女
有說有笑地賞燈,留下陣陣
幽香。

花枝招展,惹人注目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作用

承接上片元宵熱鬧
蛾兒雪柳黃金縷, 的情景
笑語盈盈暗香去。
為下文「那人」出場
作鋪墊

過渡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內容分析
下片
作者寄託: 孤高的「那人」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作者敍述自己在人群中不斷尋 愛慕那人
找意中人,但遍尋不獲
 焦急、失望
 不經意回頭,忽然發現「那
人」就在燈火稀疏的角落
 喜出望外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內容分析
反襯

元宵繁華、熱鬧的情景 花枝招展、爭妍鬥麗的仕女

燈火暗淡內容分析
/ 零落之 不慕繁華、自甘寂寞的「那人」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反襯 DSE2018

元宵繁華、熱鬧的情景 花枝招展、爭妍鬥麗的仕女
* 舉例

襯托

身處燈火暗淡 / 零落之處,不慕繁華、自甘寂寞的「那
人」

抒寫作者不慕功名,孤高不群的志向 / 盼
望找到品格高潔、不與世俗同流的知己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寄意

蛾兒雪柳黃金縷 當權者粉飾太平,人民耽於逸樂

笑語盈盈暗香去 當權者 / 人民不為失去故土而


憂傷,苟且偷安。
上片元宵燈會的熱鬧情景
尋找品格高潔、不與世俗同流
眾裏尋他千百度 的知己
• 志同道合的知己
在燈火闌珊處的「那人」
• 自己孤高不群、不同
俗流的志向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抒懷

• 對人們在國家動蕩之際仍沉醉逸樂,
苟且偷安的不滿。

• 「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慨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技巧分析
《青玉案‧元夕 》
技巧分析

體制 寫作技巧

詞 詞 字 段 押 景 借 象 修
牌 題 數 數 韻 物 事 徵 辭
描 抒 意 手
寫 情 義 法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技巧分析
《青玉案.元夕》
景物描寫:
 視覺:
1 滿城花燈、漫天煙火: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
雨。
2 路上經過的駿馬和名貴的馬車:
寶馬雕車香滿路
3 天上移動的月亮:
玉壺光轉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技巧分析
《青玉案.元夕》
景物描寫:
 視覺:
4 燈會上的燈舞 / 百戲表演:
一夜魚龍舞。
5 打扮得花技招展的婦女:
蛾兒雪柳黃金縷。
6 燈火稀疏零星的角落:
燈火闌珊處。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技巧分析
《青玉案.元夕》
景物描寫:
 聽覺:
簫 / 各種樂器演奏的音樂,賞燈
婦女的笑聲和交談聲:
鳳簫聲動;笑語盈盈。
 嗅覺:
車馬和婦女留下的香氣:
寶馬雕車香滿路;笑語盈盈暗
香去。
通過描寫不同感官的感覺,突顯元夕燈
市的熱鬧繁華。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技巧分析
《青玉案.元夕》
借事抒情: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敍述自己尋找美人的經過,
藉此暗示自己品格高潔、孤
高不羣。

** 《聲聲慢‧秋情》作者尋找相伴的人  尋不著  抒發一己的孤單寂


寞,也寄托對亡夫的思念。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技巧分析
《青玉案.元夕》
以景襯人:

元宵墱會璀璨繁華的熱鬧景象
反襯
不慕繁華、自甘寂寞的「那人」

寄託自己孤高淡泊、不同俗流

的志向
** 《赤壁懷古》以赤壁景烘托周瑜形象  抒發老大無為的感慨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技巧分析
《青玉案.元夕》
象徵意義:
 上片:渲染元夕的熱鬧氣氛
 下片:作者尋覓的人在燈火
稀疏的地方

暗示自己不慕繁華。
以不慕繁華、身處燈火稀疏
冷落地方的美人,象徵志
士、君子。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用字精煉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
舞。

描繪了聲音、光影及活動的變化,充滿動感
 元宵熱鬧氣氛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技巧分析
《青玉案.元夕》
修辭手法:
明喻:星如雨。
(形容煙火 / 燈火多(如星) ,
像下雨)
借喻:東風夜放花千樹。
(以千樹繁花盛放借喻滿城花
燈)

誇飾:花千樹 ;星如雨 ;香滿路。


(誇大形容花燈 、煙火之多,路上彌漫香
氣之濃)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技巧分析
修辭手法:
借代:蛾兒雪柳黃金縷。 (以頭飾借代盛裝打扮的婦女)

疊字:笑語盈盈暗香去。
(以疊字強調婦女歡聲笑語時的神態)

襯托: 上片元宵燈會的熱鬧 反襯
下片「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冷

「蛾兒雪柳黃金縷」 ( 爭妍鬥麗 ) 反

對偶: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那人」自
甘寂寞 )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2018 年文憑試題目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2018 年文憑試題目

作者抒述了甚麼情懷?他又怎樣抒述這種情懷?試
綜合全文分析說明。 (4 分 )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2018 年文憑試題目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2018 年文憑試題目 考生答案示例:

作者先寫元宵燈市熱鬧的景象,花燈煙花耀眼;達
官貴人的寶馬香車;仕女佩帶華麗的頭飾,笑語盈
盈;一片昇平繁華的景象。 熱鬧例子 ( 景 / 人各一
例)
作者不為所動,卻在燈火闌珊處找到意中人。 孤寂例子
以元宵節世俗人的熱鬧 , 置國事於不顧 , 與在陰暗處
不隨世俗的人作對比,突出「意中人」不與世俗同
流的高潔情操。 闡述 ( 解釋用了那種手法抒懷 )
「意中人」正寓寫了自己的不慕功名、不與世俗同
流的情懷。 點出「情懷」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