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9

第三章 行 列 式

行列式是个有用的工具,利用行列式不仅可表述 n
阶矩阵为非退化阵的条件;而且可导出逆阵公式以及著
名的克拉默 (Cramer) 法则等;今后还将用以定义许多重
要的概念 .

本章用展开方式定义 n 阶行列式的概念,介绍常用的
性质、计算方法并较为集中地概述它的一些应用 .
本章的主要内容

§2.1 行列式的概念和性质

§2.2 行列式值的计算

§2.3 若干应用 ( 逆阵公式、克拉默法则


等)
重点内容 行列式的计算
§2.1 行列式的概念和性质

1 、概念

2 、性质
一、 概念
 a11  a1n 

对任一 n 阶矩阵A     用式子
 
a n1  a nn 
a11  a1n
  表示一个与 A 相联系的数,
a n1  a nn
常把上述表达式称为 A 的行列式 (determinant), 记作 d
et A
或用大写字母 D 表示而把相联系的那个数称为行列式的值
, .
今后,称上述具有 n 行 n 列的表达式为 n 阶行列式 .
 a11  a1n 
A     
定义 对一 n 阶矩阵  
a n1  a nn 
把删去第 i 行及第 j 列后所得的 (n–1) 阶子矩阵称为对应于
元 aij 的余子矩阵,并以 Sij 记之 .
定义 一阶矩阵 [a11 ] 的行列式之值定义为数 a11 ,
即 def
det [ a11 ] a11

对 n = 2, 3, … , 用以下公式递归地定义 n 阶行列式之值:
a11  a1n 1 k
n
def
det A     a1k   1 det S1k
k 1

a n1  a nn
a11  a1n 1 k
n
def
det A     a1k   1 det S1k
k 1

a n1  a nn

a11 a12
例 设 D ,计算该行列式的值
a21 a22
a11 a12
解 因有 S11 = [ a22 ], S12 = [ a21 ], 故
a11 a12
a21 a22
det A 
a 21 a 22
— +
 a11  1 det S11  a12  1 det S12
1 1 1 2

 a11 a 22  a12a 21
 1 3 7 
 
例 设 A 2 4 3 , 计算 det A 的值 .
 3 7 2 
a11  a1n 1 k
def n
解 det A     a   1
k 1
1k det S1k

an1  a nn
1 3 7
11 4 3 1 2 2 3
2 4  3  1 1   3  1
7 2 3 2
3 7 2
1 3 2 4
 7 1
3 7
 8  21  34  9   714  12  196
若写出计算 3 阶行列式值的公式为
a11 a12 a13
a 22 a 23
a 23  a11  1
1 1
a 21 a 22
a 32 a 33
a 31 a 32 a 33
a 21 a 23 1 3 a 21 a 22
 a12  1  a13  1
1 2

a 31 a 33 a 31 a 32
 a11 a 22 a 33  a23 a32   a12 a 31a 23  a21a 33 
 a13 a 21a32  a 31a 22 
 a11 a 22 a 33  a11 a 23 a 32  a12a 23 a 31  a12 a 21a 33
 a13 a 21a 32  a13 a 22 a 31
以下表的形式记 3 阶行列式值的计算公式
a11 a12 a13
a21 a22 a23
a31 a32 a33

 a11a22 a33  a12 a23 a31  a13 a21a32


 a13 a 22 a 31  a12 a 21a 33  a11 a 23 a 32
说明 三阶行列式包括 3! 项 , 每一项都是位于不同行 , 不
同列的三个元素的乘积 , 其中三项为正 , 三项为负 .

结论 n 阶行列式的值是 n !个不同项的代数和,其中
的每一项都是处于行列式不同行又不同列的 n 个元之乘积 .
1 2 -4
例2 计算三阶行列式 D -2 2 1
-3 4 -2
解 按对角线法则,有

D  1  2  (  2 )  2  1  (  3 )  ( 4 )  (  2 )  4
(4)  2  (3)  2  (2)  (2)  11 4
 4  6  32  4  8  24
 14.
定义 对 n 阶行列式 det A ,称 det Sij 为元 aij 的余子式
称 Aij   1i  j det S为元 a ,
的代数余子式 .
ij ij

a11 a12 a13 a14


例如
a 21 a 22 a 23 a 24
D
a 31 a 32 a 33 a 34
a41 a42 a43 a44 a11 a12 a14
A23   1
2 3
det S 23   det S23 det S 23  a 31 a 32 a 34

a 41 a 42 a 44
a11 a12 a13

A44   1
4 4
det S 44  M 44  a 21 a 22 a 23 M 44  M 44
a 31 a 32 a 33
注 行列式的每个元素都分别对应一个余子式和一个
代数余子式 .

根据该定义,可重新表达行列式的值

a11  a1n 1 k
def n

det A     a1k   1 det S1k


k 1

a n1  a nn n
  a1k A1k
k 1

其中 A1k 是元 a1k 对 A 或 det A 的代数余子式 .

相当于把行列式按第一行展开
例1 证明对角行列式

1
2
 12 n ;

n

1
n  n 1 
2
  1 2 12 n .

n

书练习:作为结论记住
例2 计算上三角行列式
a11 a12  a1n
0 a22  a2 n
 a11a22 ann .

0 0  ann
例3 计算下三角行列式
a11 0 0  0
a 21 a 22 0  0
 a11a22 ann .

a n1 an 2 a n 3  a nn
作为结论记住
1 2 3 4
0 4 2 1
D  a11 a 22 a 33 a 44  1  4  5  8  160.
0 0 5 6
0 0 0 8

0 0 0  2
1
111
2  (2)(1) 10!
    
0 0 0  10
以例子引入行列式性质
1 计算行列式 detA , detAT ,指出它
们满足什么关系

1 2 3 1 1 3
T
det A  1 0 1 , det A  2 0 2
3 2 2 3 1 2

det A  det AT

性质 1 行列式与它的转置行列式相等 .
2 计算行列式 detA , detB ,指出它们满足
什么关系
1 2 3 1 0 1
det A  1 0 1 det B  1 2 3
3 2 2 3 2 2
det B   det A
性质 2 互换行列式的两行 ( 列 ), 行列式值反号 .

1 2 3
若行列式有两行
det A  1 2 3  0 ( 列 ) 完全相同,则
此行列式为零
3 2 2
3 计算行列式 D1 , D2 ,指出它们满足什么关
系 2 4 6 1 2 3
D1  1 0 1 D2  1 0 1
3 2 2 3 2 2
D1  2 D2 行列式某行某或列公因子可以提出来

3 计算行列式, 得出什么结论
2 4 1 0 0 0
(1) 3 6 3  0 (2) 3 6 3  0
5 10 4 5 10 4

行列式中若有两行 ( 列 ) 元素成比例 , 则此行列式为零.


一行 ( 或列 ) 元素全为 0 的行列式值等于零.
4 计算 D , D1 ,满足什么关系

a1  a1 b1  b1 c1  c1


D a2 b2 c2
a3 b3 c3

a1 b1 c1 a1 b1 c1


D1  a2 b2 c2  a2 b2 c2
a3 b3 c3 a3 b3 c3
5 计算 A 、 B ,得出什么结果
a1 b1 c1
A  a2 b2 c2
a3 b3 c3
a1 b1 c1
B a2 b2 c2
a3  ka1 b3  kb1 c3  kc1
2 、性质
a11 a12  a1n a11 a21  a n1
a21 a22  a2 n T a a  an 2
det A  de t A  12 22
   ,   
an1 an 2  ann a1n a2 n  ann
性质 1 行列式与它的转置行列式相等 .
det A  det AT
说明 行列式中行与列具有同等的地位 , 因此行列式的性质
凡是对行成立的对列也同样成立 . 行列式的
n
值也可按第 1
det A 
定理 对 n 阶矩阵 A ,有  k1 k1
a
k 1
A
列展开计算 .
性质 2 互换行列式的两行 ( 列 ), 行列式值反号 .
1 7 5 1 7 5 1 7 5 7 1 5
例如 6 6 2   3 5 8 , 6 6 2   6 6 2.
3 5 8 6 6 2 3 5 8 5 3 8
推论 若行列式有两行 ( 列 ) 完全相同,则此行列式为零 .
性质 3 行列式的某一行 ( 列 ) 中所有的元素都乘以同一数
式某行或列公因子可提出来
k, 等于用数 k 乘此行列式 .
a11 a12  a1n a11 a12  a1n
 
ka i 1 ka i 2  ka in  k a i 1 a i 2  a in
 
a n1 a n 2  a nn a n1 a n 2  a nn
请问若给 n 阶行列式的每一个元素都乘以同
一数 k ,等于用 乘以此行列式 .

对 n 阶矩阵 A ,有 det A    det A


n
推论
推论 行列式中若有两行 ( 列 ) 元素成比例 , 则此行列式

为零. a11 a12  a1n a11 a12  a1n
 
a i 1 a i 2  a in a i 1 a i 2  a in
  k   0.
ka i 1 ka i 2  ka in a i 1 a i 2  a in
 
a n1 a n 2  a nn a n1 a n 2  a nn
推论 一行
推论 ( 或列 ) 元素全为 0 的行列式值等于零.
性质 4 若行列式的某一列 ( 行 ) 的元素都是两数
之和 a11 a12  (a1i  a1i )  a1n
a21 a22  (a2 i  a2 i )  a2 n
例如 D
   
an1 an 2  (ani  ani )  ann

则 D 等于下列两个行列式之和
a11  a1i  a1n a11  a1i  a1n
a21  a2 i  a2 n a21  a2 i  a2 n
D 
       
an1  ani  ann an1  ani  ann
性质 5  把行列式的某一列 ( 行 ) 元素的 k 倍加到
另一列 ( 行 ) 对应的元素上去,行列式的值不变.
a11  a1i  a1 j  a1n
a21  a2 i  a2 j  a2 n
例如 k
   
an1  ani  anj  ann 行列式等
值变形法则
a11  (a1i  ka1 j )  a1 j  a1n
a21  (a2 i  ka2 j )  a2 j  a2 n
ci  kc j
   
an1  (ani  kanj )  anj  ann
定理 行列式等于它的任一行 ( 列 ) 的各元素与其对
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 , 即
D  a i 1 Ai 1  a i 2 Ai 2    a in Ain  i  1, 2, , n 
n
或表达为 det A   a ij Aij ( i  1,  , n)
j 1

若行列式按列展开,有 行列式的展开定理
n
det A   a ij Aij ( j  1,  , n)
i 1

定理 行列式任一行 ( 列 ) 的元素与另一行 ( 列 ) 的对应


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零 , 即
a k 1 Ai 1  a k 2 Ai 2    a kn Ain  0, k  i .
证:略 以三阶行列式说明

a11 a12 a13


a 21 a 22 a 23  a11 A11  a12 A12  a13 A13

a 31 a 32 a 33
a 31 a 32 a 33
a 31 A11  a 32 A12  a 33 A13  a 21 a 22 a 23  0
a 31 a 32 a 33
综上所述 , 得公式


a k 1 Ai 1  a k 2 Ai 2    a kn Ain  D 当k  i
0 当k  i


a1l A1 j  a 2 l A2 j    a nl Anj  D
0
当l  j
当l  j
注 在计算数字行列式时 , 直接应用行列式展开公式
并不一定简化计算 , 因为把一个 n 阶行列式换成 n 个
(n - 1) 阶行列式的计算并不减少计算量 , 只是在行列
式中某一行或某一列含有较多的零时 , 应用展开定理
才有意义,但展开定理在理论上是重要的.

利用行列式按行按列展开定理 , 并结合行列式性
质 , 可简化行列式计算:

方法 计算行列式时 , 可先用行列式的性质将某一行
( 列 ) 化为仅含 1 个非零元素 , 再按此行 ( 列 ) 展开 , 变为
低一阶的行列式 , 如此继续下去 , 直到化为三阶或二阶行
列式 .
3 1 1 2

5 1 3 4
例 计算行列式D  .
2 0 1 1

1 5 3 3

3 1 1 2 5 1 1 1

5 1 3 4 c1   2  c3 11 1 3 1
解 D
2 0 1 1 c 4  c 3 0 0 1 0

1 5 3 3 5 5 3 0

5 1 1 5 1 1
3 3
r2  r1 6 2
 ( 1) 11 1 1 6 2 0  ( 1) 1 3

5 5
5 5 0 5 5 0
 40
定理 设 L 是有如下分块形式的 ( n +p ) 阶矩阵
A O
L   [ l ij ]
C B
其中 A 是 n 阶矩阵, B 是 p 阶矩阵,则有
det L  det A  det B
注意 公式中 C 的元之具体值对结果无影响 .
在 A 、 B 是方阵时也成立
A C
det U   det A  det B
O B
定理 若 A 、 B 是两个同阶矩阵,则
det( AB )  det A  det B
计算下列方阵的行列式
 1 1 0 0 1 3 0 0
 3 1 0 0  1 0 0 0
A , B
 0 1 0 0 0 0 3 1
   
 10 0 2 1 0 0 1 4
1 1 0 0
det A  0 det( AB)
3 1 2 1
 det A  det B  0
1 3 3 1
det B   39
1 0 1 4
3 5 2 1
1 1 0 5
例:设 D  , D的
1 3 1 3
2 4 1  3

代数余子式依次记作 Mij 和 Aij ,求

A11  A12  A13  A14 及 M 11  M 21  M 31  M 41 .

分析:利用
a1311 a1125 a1213 a114
a21 a22 a23 a24
 1a311
A A1111
11 1(a125)
AA1212
A121a13A2A
1313
A13
1 a14
A114A14A14
a31 a32 a33 a34
a41 a42 a43 a44
1 1 1 1
1 1 0 5
解: A11  A12  A13  A14 
1 3 1 3
2  4 1  3
1 1 1 1
1 1 5
r4  r3 1 1 0 5
 2 2 2
r3  r1 2 2 0 2
1 1 0
1 1 0 0

1 2 5
c2  c1 2 5
2 0 2   4.
0 2
1 0 0
3 5 2 1
1 1 0 5
例:设 D  , D的
1 3 1 3
2 4 1  3

代数余子式依次记作 Mij 和 Aij ,求

A11  A12  A13  A14 及 M 11  M 21  M 31  M 41 .

分析:利用 M 11  M 21  M 34  M 41  A11  A21  A31  A41


a11 a12 a13 a14
a21 a22 a23 a24
 a11 A11  a21 A21  a31 A31  a41 A41
a31 a32 a33 a34
a41 a42 a43 a44
M11  M 21  M 34  M 41  A11  A21  A31  A41
1 5 2 1 1 5 2 1
1 1 0 5 r4  r3 1 1 0 5

1 3 1 3 1 3 1 3
1 4 1 3 0 1 0 0

1 2 1 1 0 5
r1  2r3
  1 0 5  1 0 5  0.
1 1 3 1 1 3
例 2: 将 n 阶行列式 D 的第 i 行乘
以 2 ,再减去第 j 行的 3 倍后,得到 D1 ,则
D 与 D1 的关系?
答: D1=2
D
例 3: 设三阶方阵 A   ,  ,   , 则 | A | ( )
 1 2 3 
( A) |  3 ,  2 ,  1 |
( B ) | 1 ,  2 ,  3 |
(C ) |  1 ,  1   2 ,  1   2   3 |
( D ) | 1   2 ,  2   3 ,  3   1 |
答: C
例4: 1 2 3 4

2 3 4 1
D
3 4 1 2
则 4 1 2 3
(1) A12  2 A22  3 A32  4 A42  ( 0 )
(2) A31  2 A32  A34  ( )

解:( 1 )第一列元素与第二列的对应元素的
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零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