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6

商事法講義

第五回
政治大學法學院 王文

wenchieh@nccu.edu.tw
3.5 股東會之決議方法
 普通決議: §174
 特別決議:與 §174 有別之決議方法
 假決議 (§175) :
 僅得適用於普通決議事項
 就法條文義而言, §175Ⅰ 之前提為「出席股東不足前條定額」,第 2 項
最後之規定為「視同前條之決議」,皆係指 §174 之普通決議,故假決議
為針對普通決議所設之便宜決議方式。
 且就公司法對於股東會之決議方式,係依決議事項情事之輕重為不同設
計,對於重大決議事項之決議方法提高其出席數或表決權數,以求其較
高之代表性,本質上不應適用代表性較低之假決議之決議方法。

2
3.5 股東會之決議方法
 假決議之股東會通知對象、決議範圍及委託書之效力
 依公司法 §175 為假決議後,於 1 個月內再行召集第 2 次股東會時,性質上
應係延續第 1 次股東會,且既為普通決議之權宜措施,是以毋庸重新依 §165
辦理股票停止過戶,而以第 1 次股東會之股東為開會通知對象。
 再行召集之股東會,僅得就假決議再為表決,不得修改假決議之內容而為決
議,否則即失再行召集股東會加以確認第 1 次決議之本意,故再行召集之股
東會亦無重新依 §172-1 公告受理股東提案之問題。
 第 1 次股東會之股東,原所為委託行為於第 2 次股東會是否仍有效力,應視
委託書記載之股東委託行使事項範圍而定,除委託書載明委託行使範圍不及
於假決議後再行召開之股東會關於股東權行使事項之意旨外,其原委託行為
仍有其效力。 ( 經濟部 99.1.12 經商字第 09902400130 號函 )

3
3.5 股東會之決議方法
● 按公司法第 175 條之假決議,乃係出席股東不足同法第 174 條規定之定額者之補救措施,公司除將
假決議通知各股東外,須於 1 個月內再召集股東會決議。
(經濟部 93 年 1 月 28 日經商字第 09302046680 號)
● 假決議係因應股東會出席股權及表決權數不足之權宜措施,又假決議之立法原意,係鑒於股東會開
會不易,而又屬普通決議,自得依此法解決,為免實務執行運作困難,仍宜維持現行假決議規定,
不宜以章程提高假決議之出席股數及表決權數。
(經濟部 104 年 7 月 29 日經商字第 10402418440 號函)

4
3.6 股東表決權之行使方法
 直接行使:出席股東會行使表決權
 直接行使:書面或電子方式行使表決權 (§177-1 、 §177-2)
 立法理由:便利股東行使表決權、避免代理出席股東會之流弊。
 以書面或電子方式行使表決權之股東,視為親自出席股東會。
 就該次股東會之臨時動議及原議案之修正,視為棄權 。
 其意思表示應於股東會開會 2 日前送達公司,意思表示有重複時,以最先送
達者為準。但聲明撤銷前意思表示者,不在此限。
 股東以書面或電子方式行使表決權後,仍得親自出席,但應於股東會開會 2
日前,以與行使表決權相同之方式撤銷前行使表決權之意思表示;逾期撤銷
者,以書面或電子方式行使之表決權為準。

5
3.6 股東表決權之行使方法
 直接行使:書面或電子方式行使表決權 (§177-1 、 §177-2)
 公司召開股東會時,採行書面行使表決權者,其行使方法應載明於股東會召
集通知。
 另為利股東之意思表示於股東會開會 2 日前送達公司,倘公司於股東會召集
通知載明,行使書面表決權或選舉權,須使用公司所製之表決票或選舉票,
則有關之書面表決票或選舉票,宜於寄發股東會開會通知時一併檢附。又倘
於股東會當日始發給出席股東,應屬股東親自出席股東會行使表決權之情形,
而非屬上開書面行使表決權之規範範疇。

6
3.6 股東表決權之行使方法
 以書面或電子方式行使表決權後,若未合法撤銷,是否仍得
出席股東會?若可,是否仍得行使表決權?
 該股東仍可出席股東會。
 該股東可於股東會現場提出臨時動議,就現場提出之臨時動議,得行使表決
權。因臨時動議係開會時臨時提出,係該股東原已行使過表決權以外之議案,
該股東事先並未行使過表決權,自可在現場行使表決權。
 該股東既已於股東會開會前,以電子方式行使表決權,且未撤銷意思表示,
則就原議案自不得提修正案亦不可再行使表決權。

7
3.6 股東表決權之行使方法
 間接行使:委託他人出席股東會行使表決權 (§177)
 公司法 §177Ⅰ :股東得於每次股東會,出具委託書,載明授權範圍,委託代
理人,出席股東會。
 目的:提高股東表達其意思之便利性及經濟性,藉此提高股東會之出席數,
免於流會。
 「載明授權範圍」之意義
 如股東會有選舉董事、監察人之議案,而股東委託代理人出席股東會之委託書內
如已載明委託行使該議案之表決權,雖未載明所支持之董事、監察人,應認為合
於公司法 §177Ⅰ 所稱之載明授權範圍。 ( 經濟部 71.9.24 商字第 35154 號函 )
 其所以規定載明授權範圍,乃為尊重股東之意思而保障其權益,如其不記明委託
事項,則對於授權範圍未加限制,除法令另有規定外,該受委託人於當次股東會,
似得就委託之股東依法得行使表決權之一切事項代理行使表決權。 ( 經濟部
71.12.20 商字第 47593 號函 )

8
3.6 股東表決權之行使方法
 間接行使:委託他人出席股東會行使表決權 (§177)
 代理出席股東會之人,是否以公司之股東為限?
 除公開發行公司股東會另有規定外,採否定說:
• 法無明文限制所委託之人應以公司股東為限。
• 就實務運作而言,股份有限公司屬資合公司,不重視股東之人格特質。而股東
散居各地,股東間又多彼此互不相識,如強制代理人須具股東身分,無異係對
表決權之代理行使加諸不當限制,且將提高股東會出席成數要求之難度。
 實務亦採否定說:
• 代理人之資格,並不限於公司之股東,如公司章程規定代理人必須是本公司股
東,顯有不合。 ( 經濟部 72.3.30 商字第 11957 號函 )

9
3.6 股東表決權之行使方法
 間接行使:委託他人出席股東會行使表決權 (§177)
 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會所使用之委託書是否以公司印製者為限?
 公開發行公司:
• 公開發行公司出席股東會使用委託書規則 §2Ⅱ 規定,公開發行公司出席股東會
使用委託書之用紙,以公司印發者為限。違反者其代理之表決權不予計算。
 非公開發行公司:
• 107 年修正前:舊公司法 §177Ⅰ 雖規定須出具公司印發之委託書,惟通說均認,
該規定乃為便利股東委託他人出席而設,並非強制規定,公司雖未印發,股東
仍可自行書寫此項委託書,委託他人代理出席。
• 107 年修正後:呼應通說,於公司法 §177Ⅰ 刪除「公司印發之」文字。

10
3.6 股東表決權之行使方法
 間接行使:委託他人出席股東會行使表決權 (§177)
 代理人可否複委任他人出席股東會?
 公開發行公司:公開發行公司出席股東會使用委託書規則 §10 :不得複
委任。
 非公開發行公司:公司法既無特別限制,應依民法 §537 規定,於經委
任人同意、另有習慣或有不得已之事由時,得複委任第三人代為出席 。

11
3.6 股東表決權之行使方法
 直接行使與間接行使之變動
 公司法 §177Ⅳ :委託書送達公司後,股東欲親自出席股東會,或欲以書面
或電子方式行使表決權者,應於股東會開會 2 日前,以書面向公司為撤銷委
託之通知;逾期撤銷者,以委託代理人出席行使之表決權為準。
 公司法 §177-2Ⅲ :股東以書面或電子方式行使表決權並以委託書委託代理人
出席股東會者,以委託代理人出席行使之表決權為準。
 立法理由:維護代理人可得代理股數計算之安定性。
 立法評析:雖有上述立法理由,但實應以股東本人為優先考量,否則將
生「本尊不如分身」之譏。

12
3.6 股東表決權之行使方法
● 公司法 §177-2 規定係為鼓勵股東參與股東會之決議,提供股東除得親自出席或委託出席股東會外,
並得以書面或電子方式行使表決權,並無允許公司得不實際集會。是以,如依前開規定召開股東會
者,仍應實際集會。

13
3.7 股東表決權數之計算
 原則:一股一權( §179Ⅰ )
 例外:
 無表決權或表決權受限之特別股( §157 )
 複數表決權或對特定事項具否決權 之特別股( §157 )
 公司持有自己股份無表決權( §179Ⅱ )
 受控制之他公司持有控制公司之股份,無表決權( §179Ⅱ )
 迴避( §178 )
 代理行使表決權之限制( §177Ⅱ )
 相互投資公司知有相互投資事實者( §369-10 )
 公開發行公司董事、監察人以股份設質超過選任當時所持有之公司股份二分
之一時,超過部分不得行使表決權( §197-1Ⅱ )

14
3.7 股東表決權數之計算
無表決權或表決權受限之特別股( §157 )
 從理論上言,無表決權股份之發行,可便利公司籌募資金;蓋股東有
所謂企業股東、投資股東、投機股東三者之分。
 投資股東取得股票,目的祇在投入資本,賺取股息紅利等,故其所關
心者,唯股息紅利之多寡,對於股東表決權之有無,並不介意,公司
發給股息紅利或其他權利,有高度定額或定率之優先股份,即更滿足
此類股東之希望,而毋庸給以表決權,以使公司經營可趨簡易,此乃
股份有限公司特色之一,即「企業所有與企業經營分離」之典型表現。

15
3.7 股東表決權數之計算
無表決權或表決權受限之特別股( §157 )
 公司法 157 條第 3 項第 1 款立法理由:「考量放寬特別股限制,少數
持有複數表決權或否決權之股東,可能凌駕或否決多數股東之意思,
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股東眾多,為保障所有股東權益,並避免濫用特
別股衍生萬年董事或監察人之情形,導致不良之公司治理及代理問題,
且亞洲大多數國家對於發行複數表決權或否決權之特別股仍採較嚴謹
之規範。」

16
3.7 股東表決權數之計算
 複數表決權或對特定事項具否決權之特別股( §157 )
 107 年修法前:基於複數表決權特別股或具否決權特別股將違反股權多數決
之資合本質而禁止發行。
 107 年修法後:
 為提供非公開發行公司有更多企業自治空間,故予以開放。惟為避免持
有複數表決權之股東可同時掌控董事及監察人席次,不利於公司治理,
故限制於監察人選舉時,與普通股之股東表決權相同 (§157Ⅱ) 。
 基於保障投資大眾、落實公司治理之考量,公開發行公司仍不適用
(§157Ⅲ) 。

17
3.7 股東表決權數之計算
 複數表決權或對特定事項具否決權之特別股( §157 )
 突破一股一表決權之限制,持有該複數表決權特別股之股東可行使多於持有
股份數之表決權,而就特定事項具否決權之特別股,即俗稱之黃金股,持有
該特別股之股東得就特定事項行使表決權否決該議案;並注意該等具複數表
決權特別股之股東,立法者基於落實監察權行使及公司治理需求之考量,於
第 157 條第 2 項規定於監察人選舉時,回歸一股一表決權適用。
 於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立法者考量其股東眾多,為保障股東權益,避免因
該複數表決權特別股衍生萬年董事或監察人而影響公司治理之虞之情形,而
不適用此款特別股之規定。

18
3.7 股東表決權數之計算
● 新公司法第 157 條規定增列非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可以發行複數表決權或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的特
別股,也可於章程訂定特別股股東當選一定名額董事的權利,以及可以規定特別股轉讓的限制。修
正理由說明增訂是為了提供非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之特別股更多樣化及允許企業充足的自治空間,外
界則認為公司在修法後有更靈活的股權設計,有助吸引投資,或有利家族企業設計鎖住經營權的特
別股。
● 查公司法第 157 條第 4 款規定「特別股權利義務之其他事項」,係概括性規定,即公司發行特別股,
其權利義務並不以同法第 157 條第 1 款至第 3 款所規定者為限。是以本件特別股之其他權利義務事
項得由公司於章程中訂明。(經濟部 77 年 8 月 23 日商 25389 號)

19
3.7.1 特別股
● 我國公司法第 157 條第 1 項特別股的規定,是採例示規範模式,先舉幾個特別股類型為例,再用最
後的概括規定總括其餘的特別股。如此看來,我國公司法應該允許公司發展出千變萬化的特別股。
但過去經濟部,限縮解釋特別股條文和擴張解釋公司法的強制或禁止規定後,何種特別股約定是合
乎或不符公司法規定,變得不明確了。

20
3.7.1 特別股
● 按公司發行特別股時,應就分派股息及紅利之順序、定額或定率等事項於章程中定之(公司法第
157 條請參酌),而累積特別股轉換為普通股或贖回時,其帳上特別股相關科目應一併沖銷,至於
公司因無盈餘而積欠特別股股東之累積特別股股息部分,因其並未入帳,故無沖銷之問題,但其收
回仍應依照公司法第 158 條規定辦理,前經本部 92 年 3 月 19 日經商字第 09202048210 號函釋在案。
準此,以往年度累積積欠之特別股股息,於轉換時,公司自不得以發行普通股補足

21
3.7.1 特別股
非公開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 可發行複數表決權特別股或對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的特別股。
【不再是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的專屬權利】
● 可以設置特別股的董事席次保障。
【但不能設計監察人保障席次】
● 放寬特別股轉換成普通股的限制。
【按照過去經濟部函釋,非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過去無法發行有複數表決權之特別股。】
● 可以設計特別股的轉讓限制。
【非閉鎖性公司也可以做限制】

22
3.7.1 特別股
● 公司章程固然得明定特別股股東受分派股息等等,順序亦得優先或劣後於普通股股東。惟家族企業
於運用特別股設計時,是否因特別股分派紅利之差異,有被認定實質贈與及規避贈與稅之風險,得
再深入探討。

23
3.7.1 特別股
● 特別股之運用在英美法系國家已行之有年。我國公司法早於 1966 年即已明定「公司股份之一部分
得為特別股」。惟和外國公司相比,過往特別股機制相當欠缺彈性,尤其類似股份轉讓限制、反稀
釋條款、具有複數表決權甚至否決權等對國外投資人習以為常、同時也得以作為新創事業創辦人保
護傘的架構,均不得為之。
● 為此,公司法先是於 2015 年 7 月 1 日修正時增訂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專節,以第 356 條之 7 規定,
允許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得發行複數表決權、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及一股可轉換為複數普通股、
得受轉讓限制之特別股。嗣於 2018 年 7 月 6 日進一步修正第 157 條,允許非公開發行之股份有限
公司亦得比照辦理。修正說明表示係為提供非公發公司更多樣化之特別股及允許企業充足之自治空
間。

24
3.7.1 特別股
● 公司法第 157 條第 1 項第 4 款雖概括規定公司得於章程中明定特別股權利、義務之其他事項。但按
經濟部見解,仍以不違反股份有限公司本質及法律強制或禁止規定為限。
● 因此其他國外習見之特別股條款,如「反稀釋」( anti-dilution provision )、「優先購買權」
( right of first refusal )、「共賣權」( right of co-sale )等,因為解釋上並未容許股份有限公司發
行 1 股轉換為複數普通股之特別股,加以公司法第 163 條明定章程不得限制股份轉讓,以上機制均
無法導入臺灣公司所發行的特別股架構中。

25
3.7.1 特別股
● 目前公司法,已將原本許多專屬於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專屬的特別股設計彈性,放寬到一般股份有
限公司皆可以使用。此舉將有利於非公開發行的新創或中小企業,可依實際需求,視情況發行特別
股,
● 修法理由: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為追求符合其企業特質之權利義務規劃及安排,已可於章程中設計
相關類型之特別股,以應需要。
● 為提供非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之特別股更多樣化及允許企業充足之自治空間,爰參酌上開第三百五十
六條之七第三款後段至第六款規定,增列第四款至第七款

26
公司法第 157 條修正理


按公司法第 157 條修正,增訂非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得發行多元種類之特別股,係為提供公司更多
樣化之特別股及自治空間,以符企業需要。得對於股東會決議解任特定董事之結果行使否決權之特
別股,尚非法所不許,惟其行使否決權,宜限於該次股東會後合理期間內行使,以使法律關係早日
確定 ( 本部 108 年 1 月 4 日經商字第 10702430970 號函參照 ) 。
● 二、次按公司法第 157 條第 1 項第 5 款規定,公司得發行特別股股東當選一定名額董事權利之特別
股,條文既明定「當選」一定名額董事,即該等董事仍須經股東會選任程序,尚不得以指定董事方
式辦理。是以,股東持有得指定自然人或法人出任董事 3 席之特別股,與第 157 條規定不符。
● 三、另公司法第 157 條第 1 項,尚無限制僅得發行單一款所規定型態之特別股,股東持有特別股得
對公司之讓與重大資產議案行使否決權;發行滿 3 年後,得按持有之特別股數量, 1 股轉換為 3 股
普通股,應無不可。
● (經濟部 108 年 5 月 13 日經商字第 10802410440 號函)

27
特別股
● 1.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或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公司法第 157 條第 4 款參照)。
● 突破一股一表決權之限制,持有該複數表決權特別股之股東可行使多於持有股份數之表決權,而就
特定事項具否決權之特別股,即俗稱之黃金股,持有該特別股之股東得就特定事項行使表決權否決
該議案;並注意該等具複數表決權特別股之股東,立法者基於落實監察權行使及公司治理需求之考
量,於第 157 條第 2 項規定於監察人選舉時,回歸一股一表決權適用。
● 於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立法者考量其股東眾多,為保障股東權益,避免因該複數表決權特別股衍
生萬年董事或監察人而影響公司治理之虞之情形,而不適用此款特別股之規定。

28
特別股基本概念
● 一、必須以章程訂定:
● 依公司法第 130 條第 1 項第 4 款及第 157 條第 1 項本文,公司要發行特別股,非將其特別股之種類
及其權利義務記載於章程不生效力。至於章程記載特別股之方式,則應依同法第 157 條各款之規定
為之。
● 二、股東會決議行之
● 第一次發行特別股時,應依公司法第 159 條第 1 項經股東會特別決議。但第二次以後發行特別股時,
應注意是否損及第一次特別股之股東權利,故除股東會特別決議外,尚須經「特別股股東會特別決
議」。
● 三、債信不佳之公司,不得發行優先權利之特別股
● 就公開發行具有優先權利之特別股,公司法條第 269 條規定,若公司獲利能力不好或債信不佳,均
不得為之。

29
特別股各款規定
【股息、剩餘財產分配與表決權】
● 第 1 款規定特別股得設計股息及紅利之順序、定額或定率,常見如優先派發股息之特別股。
● 第 2 款規定特別股得設計公司在解散清算時,賸餘財產之順序、定額或定率,常見如賸餘財產優
先分配之特別股。
● 第 3 款規定特別股得設計在股東會行使表決權時之順序、限制或無表決權,常見如無表決權特別
股,或是無選任董監事權利之特別股。
● 另按經濟部函釋,第 1 項之定額或定率,自應具體明定於章程,倘僅載明「若干倍」或「一定比
例」,難謂符合公司法之規定(經濟部 110 年 1 月 18 日經商字第 10902063700 號函)。但如果是
具體載明於一定條件下,方得分派一定數額或比率之股息及紅利於特別股,尚無不可(經濟 110 年
3 月 11 日部經商字第 11002009640 號函)

30
特別股複數表決權
● 157 條第 4 款前段規定特別股得設計為複數表決權,例如約定一個股權有兩個表決權。 特別應注意
的是,避免具複數表決權特別股股東掌控董事及監察人席次,有違公司治理之精神,同法第 2 項特
別規定,對於具有複數表決權特別股之股東,限制在選舉監察人時,表決權應與普通股股東之表決
權同(原則上回復為一股一權)。

31
否決權特別股
● 第 4 款後段規定特別股得對特定事項具備否決權,俗稱「黃金股」或「黃金否決權」。
● 一、特定事項是指?
● 按經濟部函釋,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之特別股股東,於行使否決權時,應以股東會所得決議之事
項為限;依法屬於董事會決議之事項,例如:經理人之委任、解任及報酬(公司法第 29 條第 1 項
第 3 款),則不得行使否決權。又特別股股東對於「董事選舉之結果」,亦不得行使否決權,以維
持公司之正常運作。(經濟部 108 年 1 月 4 日經商字第 10702430970 號
● 二、行使時間?
● 按經濟部函釋,應於討論該事項之股東會中行使該否決權,以避免法律關係懸而未決。縱使特別股
發行條件另有約定「得於股東會後行使」,亦宜限於該次股東會後合理期間內行使,以使法律關係
早日確定。
● (經濟部 108 年 1 月 4 日經商字第 10702430970 號函)

32
被選舉為董監察之限制,或當選董事之權利

● 第 5 款得規定特別股得設計對選任董監事之限制,或是規定當選一定名額之董事(即保障一定名額
之董事席次)。
● 另按經濟部函釋,條文既明定「特別股股東當選一定名額董事」,即指當選之董事須具此等特別股
股東資格(經濟部 108 年 6 月 14 日經商字第 10800045890 號函)。且條文既明定「當選」一定名
額董事,即該等董事仍須經股東會選任程序,尚不得以指定董事方式辦理(經濟部 108 年 5 月 13
日經商字第 10802410440 號函)。

33
【可轉換特別股】
● 第 6 款規定特別股得轉換成普通股之轉換股數、方法或轉換公式。現今允許了一特別股得轉換為複
數普通股。
【轉讓之限制】
● 第 7 款規定特別股得設計限制轉讓。是公司法第 163 條股份自由轉讓原則的法定例外。

34
其他特別股之限制
● 第 8 款規定特別股得對權利、義務為相關之限制。
● 按照經濟部函釋,公司法第 157 條第 1 項第 8 款規定「特別股權利義務之其他事項」,係概括性規
定,即公司發行特別股,其權利義務並不以同項前 7 款所規定者為限 ( 本部 77 年 8 月 23 日商
25389 號參照 ) 。是以,公司發行特別股之發行條件訂定,倘屬同項前 7 款所定事項,公司自應於
章程中訂明,至於同項第 8 款之其他權利義務事項,係指同項前 7 款所規定以外或為不足補充之特
別股權利義務事項,因同屬特別股發行條件,爰亦應於章程中訂明。
● (經濟部 109 年 6 月 9 日經商字第 10902025270 號函)

35
公開發行公司之特別規定
● 按照公司法第 157 條第 3 項,特別規定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不得規定複數表決權特別股、具否決
權特別股、董監事選舉特別股、保障董事名額特別股,以及轉讓限制之特別股。
● 主要是因為公司發行公司股東人數眾多,為了避免少數股東控制公司,影響市場秩序,特別規定不
得針對這些事項進行限制。
● 倘若非公開公司原先章程存在這幾種特別股的類型,則在申請公開發行或上市櫃時,則應配合修正
章程。

36
特別股的文字應如何約定?
● 按以上對公司法第 157 條規定之說明,可知公司法允許多種特別股的類型。其中對於公司的經營者
來說,無非想要保有經營權或是限制非經營者的部分權利,避免公司其他股東對於經營事項有過多
的指導,都可以透過特別股來達成。
● 要注意的是,公司修改章程有一定門檻(經股東會特別決議),因此建議在設立之初即規劃好整體
的特別股類型,並且保留後續公開發行上市櫃的空間,至於特別股條款應如何訂定,或整體公司的
制度應如何規劃,則要端視每一公司的需求個案判斷,歡迎與本所律師討論與接洽,協助各位保障
好自己的權利。

37
特別股
● 2. 特別股股東被選舉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董事之權利(公司法第 157
條第 5 款參照)。
● 得發行限制或禁止該特別股股東受股東會選舉為董事、監察人之特別股,甚至得發行特別股股東享
有當選一定名額董事之權利;須留意立法者基於公司治理需求,而未開放公司得以章程保障特別股
股東當選一定名額監察人之權利。
● 於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因該等公司股東人數眾多,立法者考量此種特別股有違股東平等原則,故
為保障股東權益,而不是用此款特別股之規定。

38
特別股
● 3. 特別股轉換成普通股之轉換股數、方法或轉換公式(公司法第 157 條第 6 款參照)。
● 開放公司發行一股轉多股普通股之特別股,惟若是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因立法者考量轉換之效果
形同複數表決權而基於保障股東權益之理由,並不適用此款特別股之規定。
● 4. 特別股轉讓之限制(公司法第 157 條第 7 款參照)。
● 開放公司得對持有該特別股之股東就該特別股之轉讓設下限制,使其無法自由轉讓所持有之特別
股,惟若是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因立法者考量該等公司股票交易之情形常是透過集中市場、店頭
市場交易,若實際執行時將有困難,故不適用此款特別股之規定。

39
3.7 股東表決權數之計算
 複數表決權或對特定事項具否決權之特別股( §157 )
 查公司法第 157 條第 4 款規定:「特別股權利、義務之其他事項」於章程中
定之。上開規定所稱之「其他事項」,應不以本條第 1 項至第 3 項所定之盈
餘分配請求權、賸餘財產分派請求權及表決權有關之事項為限。至於上述 3
款以外,股東之何種權利、義務事項得以章程訂定?似應視其訂定有無違反
股份有限公司之本質及法律之強制或禁止規定而定(法務部 79 年 12 月 26 日
法( 79 )律字第 18888 號參照)。

40
3.7 股東表決權數之計算
 複數表決權或對特定事項具否決權之特別股( §157 )
 行使否決權之事項與時點
 於行使否決權時,應以股東會所得決議之事項為限。依法屬於董事會決
議之事項,例如:經理人之委任、解任及報酬 (§29Ⅰ) ,則不得行使否決
權。又特別股股東對於「董事選舉之結果」,亦不得行使否決權,以維
持公司之正常運作。
 特別股股東針對特定事項行使否決權時,應於討論該事項之股東會中行
使,以避免法律關係懸而未決。縱使特別股發行條件另有約定「得於股
東會後行使」,亦宜限於該次股東會後合理期間內行使,以使法律關係
早日確定。 ( 經濟部 108 年 1 月 4 日經商字第 10702430970 號函 )

41
3.7 股東表決權數之計算
 複數表決權或對特定事項具否決權之特別股( §157 )
 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之章程疑義
 查「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得於股東會後合理期間內行使。是
以,具否決權特別股股東得不參與股東會之決議,並得於該次股東會後
合理期間內行使否決權,性質上與無表決權特別股尚無扞格,爰得於單
一特別股併存。
 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發行新股,屬於董事會決議之事項,尚不得由特別
股股東對於「洽特定人增資」事項行使否決權。 ( 經濟部 109 年 6 月 8 日
經商字第 10902414770 號函 )

42
3.7 股東表決權數之計算
 複數表決權或對特定事項具否決權之特別股( §157 )
 關於當選或禁止當選董事、監察人席次之特別股
 非公開發行公司
• 非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得發行禁止或限制被選舉為董事、監察人之
特別股;及得當選一定名額董事之特別股( §157 )。
• 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得發行禁止或限制被選舉為董事、監察人之特
別股;及得當選一定名額董事、監察人之特別股( §356-7 )。
 公開發行公司:不得發行此類特別股( §157Ⅲ )

43
3.7 股東表決權數之計算
 複數表決權或對特定事項具否決權之特別股( §157 )
 關於當選或禁止當選董事、監察人席次之特別股
 公司法 §157 既明定「特別股股東當選一定名額董事」,即指當選之董事
須具此等特別股股東資格。
 依公司法 §27Ⅰ 規定,公司之董事為該法人股東 ( 特別股股東 ) ,而非其所
指定之自然人,該自然人僅為代表行使職務,爰可指定非具特別股股東身
份之人 ( 自然人 ) 代表行使董事職務。

44
● 專營投資之非公發公司於章程中訂定提列特別盈餘公積,並指定該特別盈餘公積之用途為持續增加
對甲上市櫃公司之持股達一定比率,是否適法一節,查公司年度盈餘,於繳納稅捐、彌補虧損、提
列法定盈餘公積之餘額,依公司法第 237 條第 2 項規定得提列特別盈餘公積。倘章程明定作為營運
或特定目的使用,則此類特別盈餘公積之使用規劃,即可依公司章程規定作特定目的使用。
● 又公司發行特別股,並就該特別股權利義務事項,於公司章程中增訂由該特別股股東代表公司行使
對上市櫃公司之股東權,按公司法第 157 條規定,特別股之權利義務事項,應於章程中載明,係指
發行公司與特別股股東間之權利義務事項,應於公司章程中載明。至於特別股股東與外部第三人之
權利義務關係,並非公司法第 157 條特別股之範疇。(經濟部 109 年 6 月 8 日經商字第
10902414780 號函)

45
3.7 股東表決權數之計算
 公司持有自己股份無表決權( §179Ⅱ )
 公司持有自己之股份若得行使表決權,則可能由股東會或由董事會決定其行
使方向:
 若由股東會行使:公司之意思源自於股東會之決議,股東會未決議,公司
意思即未形成,自不得於意思未形成前行使表決權→不可行。
 若由董事會行使:恐將誘使董事以公司資金買回股份,進而圖利自己→不
妥當。

46
3.7 股東表決權數之計算
 受控制之他公司持有控制公司之股份,無表決權
 被持有已發行有表決權之股份總數超過半數之從屬公司,所持有控制公司之
股份,於控制公司召開股東會時,亦無表決權( §179Ⅱ )。
 控制公司及其從屬公司直接或間接持有他公司已發行有表決權之股份總數或
資本總額合計超過半數之他公司,所持有控制公司及其從屬公司之股份
( §179Ⅱ )。

47
3.7 股東表決權數之計算
 受控制之他公司持有控制公司之股份,無表決權
 實質控制關係之從屬公司所持有控制公司之股份有無表決權?
 §179Ⅱ 文義明定為形式控制從屬關係,惟 §179Ⅱ 之「控制公司及其從
屬公司」文義並未強調「形式控制從屬關係」,故生爭議。
 實務: §179Ⅱ 與 §167Ⅳ 規定應作相同之解釋,始符合立法規範目的。
§167 之規定旨在避免控制公司經由其從屬公司,將控制公司股份收買或收
為質物,故 §167Ⅲ 、Ⅳ規範對象係以出資關係形成之控制從屬公司類型為
限 。
 學理:基於認定實質控制從屬關係難度較高,且易生爭議,為便利實務運
作,故僅規範形式控制從屬關係。

48
3.7 股東表決權數之計算
 迴避( §178 )
 立法理由:避免股東行使表決權時,因私忘公致侵害公司或其他股東之利益
( 濫用股東權 ) 。
 因自身利害關係致有害公司利益之虞:
 實務:因該事項之決議,將使該股東取得權利或負擔義務;或喪失權利或
新負義務,且有具體、直接利害關係致有害公司利益之虞。
 學說:除上要件外,尚須「該股東具有外部之純粹個人利害關係」,始須
迴避 。
 僅須針對符合本條規範要件之特定議案迴避。
 迴避之股權數不算入已出席股東之表決權數 (§180Ⅱ) ,仍計入出席數。

49
3.7 股東表決權數之計算
 迴避( §178 )
 我國法下不論是針對股東會還是董事會皆有利害衝突迴避表決之規定。
於股東會或董事會需要迴避有二要件之前提,亦即「有自身利害關係」
以及「有害於公司利益之虞」。針對前者,實務界將所謂「自身利害關
係」解釋為「股東於會議事項有特別利害關係者乃因其事項之決議該股
東特別取得權利或免義務又或喪失權利或新負義務之謂」;

50
● 股東表決權之行使係股東參與公司經營的重要途徑,亦屬股東權之核心,此種限制股東表決權行使
的規定對股東權益影響甚大,公司法第 178 條規定不僅適用於股東會決議,於董事會決議亦有適用。
本於適用上亦引發諸多疑慮。
● 學者多認為公司法第 178 條,擁有構成要件抽象模糊、悖於股東持股之原有動機、利害關係人範圍
難以認定、違反多數決原則等重大缺失,建議刪除該項規定。然而,公司法第 178 條自民國 55 年
修正以來,不僅未見任何刪除的跡象,在日本修法將此種事前限制表決權制度刪除後改成事後救濟
制後,成為我國獨特的立法模式。

51
● 若大股東們皆有利害關係導致需迴避表決時,實際上公司之交易等決定是由少數股東所做成,如此
一來實質上與股東會應「多數決」之企業民主理論背道而馳。以日本法之修法理由為借鏡,股東持
有股票係為追求自己經濟上利益,因此若限制表決權之行使,實在有悖於股東持股之原始動機。
● 而迴避行使表決權並不一定等於正義,例如第 199 條解任董事之情形,在該情形下若認定被解任董
事有第 178 條之適用,將會造成股份數越高,反倒對自身董事職位防禦力越弱之詭異情形,是以在
解任董事之情形下,不應有第 178 條之適用。

52
3.7 股東表決權數之計算
 迴避( §178 )
● 股東可否加入表決,應就具體個案視其對於該表決事項有無自身利害關係致有害於公司利益之虞而定。如有
之,即不得加入表決,無者,可行使表決權。因涉及具體個案事實之認定,如有爭議,允屬司法機關認事用
法之範疇。
● 按股東對於會議之事項,倘有自身利害關係致有害於公司利益之虞之股東,委託他人(受託人)出席股東會
代理行使表決權者,按受託人之權限係來自本人(股東),受託人所為行為之效力歸屬於本人,是以倘股東
業經認定對於會議之事項,有自身利害關係致有害於公司利益之虞時,受託人亦應同此認定,始能貫徹上開
規定之意旨,否則股東將可利用委託代理制度規避上開法律之限制,殊非立法之本意。

53
3.7 股東表決權數之計算
 代理行使表決權之限制( §177Ⅱ )
 限制代理表決權數之理由:防止利用取得委託書之方式操縱股東會之流弊。
 得代理表決權數之計算:法條文義為「不得超過已發行之股份總數表決權之
百分之三」,故計算母數為「已發行股份總數 - 無表決權股數」。 ( 經濟部
56.1.26 商字第 02007 號函 )
 受限制之代理表決權數仍計入出席數:倘一人同時受二人以上股東委託,而
其受託代理表決權數超過百分之三者,其超過之表決權不予計算,自不算入
已出席股東之表決權數,惟仍應計入已出席股份數。 ( 經濟部 101.6.28 經商字
第 10102276300 號函 )

54
3.7 股東表決權數之計算
 相互投資公司知有相互投資事實者( §369-10 )
 相互投資公司知有相互投資之事實者,其得行使之表決權,不得超過被投資
公司已發行有表決權之股份總數或資本總額之三分之一以上。但以盈餘或公
積增資配股所得之股份,仍得行使表決權。
 相互投資而持有之股份非無表決權股,僅係表決權行使「數量」受限,故於
計算「出席數」時,仍應計入已發行股份總數。
 惟於計算「表決權數」時,超過三分之一之部分不得行使表決權,應類推適
用 §180Ⅱ ,不算入出席股東之表決權數 。

55
5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