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8

內部人員短線交易利益歸入權

輔仁大學法律學院院長
郭土木 教授

2020 年 05 月 15 日

1
壹、前言–案例之發生
•美國參議院銀行及貨幣委員會(Conimittee
of Banking Currency)在一九三四年的調查報
告時曾指出,某公司之總經理在參議院聽證會
中承認,其本人與其兄弟總共持有公司超過百
分之十以上股權,且實際上控制公司之經營,
在決定公司不發放股前,拋售他們的持股,而
獲有價金一千六百萬美元; 在不發放股息之消
息公布後,股價大跌,再買回所拋售之持股,
祇需支付約七百萬美元,一近一出之間,獲有
九百萬美元之利益
2
貳、定義
•為防止主要受益股東、董事或高級職員因其與證券發
行公司間之密切關係,易於獲得消息且加以不正當使
用,因而影響證券市場之公平交易,如該主要受益股
東、董事或高級職員於不滿六個月之期間內,對於該
發行公司發行之股票(equity securities),除豁免
證券外,於買進後再行賣出,或於賣出後再行買進
• 除非此項股票之取得,卻係因債務人為清償其先前已
存在契約債務所為之給付者外,不論該主要受益股東、
董事或高級職員在買賣股票時是否意圖持有六個月以
上,或不具有在六個月內買回已出售股票之意圖,其
因此獲得之利益應歸入於該發行公司,並應由該發行
公司向其請求

3
參、美國立法例
• 第十六條第二項的規定,歸入權的行使,
必須公司之內部人員在六個月之期間內買
賣該公司之股票,因而獲有利益者方屬之
•請求權得由發行公司依法律或依衡平法向
管轄法院以訴訟求之,或由該發行公司之
股東,於向發行公司請求後六十日內,該
發行公司未能或拒絕提出訴訟,或發行公
司不願意積極訴追時,代位發行公司向法
院以訴訟請求之。但該項利益於取得後已
達二年以上時,因時效消滅,不得再行請

4
參、美國立法例
•歸入權行使之對象
• 公司之董事與高級職員或百分之十以上之受益股東,基於其對
公司之地位或職務上之關係,對公司及其他投資人負有受託之
忠實義務,其違反忠實之義務而從事短線交易,應將其因而所
獲利得歸入公司,除具有公平性質外,又有嚇阻之作用。
• 負有申報義務之內部人員,其應填具第十六條第一項之申報書
表外,對於若有符合第二項之要件時,亦應為歸入權行使之對
象。
• 歸入權行使的對象,為董事、主要職員或主要之受益股東,而
對於董事或主要職員之認定,美國法院是採從實質上從事董事
之職務或該職員在發行公司之職責關係來認定,並不拘泥於外
在的頭銜(title),此種認定方法符合實際之地位,頗能靈活
運用而具彈性

5
參、美國立法例
•買賣行為(以有無利用內幕消息之可能性
為範圍)
•從一九三四年之美國證券交易法第三條第一項第十三
款、第十四款之規定,所謂「買」(buy、purchase),
包括任何買進或其他取得股權之契約。
•而所謂「賣」(sale,sell),包括任何賣出或其他處
分股權之契約
•由於取得及處分股權之行為包含於買賣行為之內,因
此,除一般現金買賣股權之行為外,尚包括有股票相
互交換之以物易物、現金買賣股票、可轉換債券之轉換、公
司之合併、質押股票之出售

6
參、美國立法例
•不付價金之贈與(acquisitions not for valeu)
•美國法院認為高級職員在其獲得股權認購書
(warrant),在六個月內將該股權認購證書贈與予善
意之慈善機構,非屬出售行為。另法院認為不僅對於
慈善機構之贈與,即使是對非慈善機構之贈與,只要
是善意且不具投機性,均不屬於第十六條第二項之出
售行為。其他如公司對於按股東比例(Pto rata)無
償發給新股,或發行股票股息(stock dividend)等
均非屬買進或出售之行為,不受第十六條第二項所規

7
參、美國立法例

•六個月以內期間之計算
•第十六條第二項規定,期間須在六個月之內
(any period of less than six months),
在美國實務上,係指買進與賣出之間隔在某日
凌晨一時起至六個月後,其相對日之前二日午
夜,例如內部人員於四月二十二日買進而於十
月二十一日賣出,因已滿六個月,故無歸入權
之適用,應以算至十月二十日之午夜為止

8
參、美國立法例
• 歸入利益之計算
•一、股票編號法(the identify of the
certificates rule)此種方法係將股票編列之號碼作為判
斷之基礎,例如買進股票十萬股,編號為0001~1000,而於六
個月內賣出編號為1001~2000之股票,則計算利益時,由於股
票編號不同,不能認為有價差利益,假若在六個月內賣出支股
票編號同為0001~1000,且買進時每股單價為十元,賣出十每
股單價為十五元,因美國實務上,每一股票成立之單位為一百
股,故利益應為(15-10)元X 1000 X 100 = 500000元。
•二、平均成本法(the average cost rule)即是以買
進各筆股票之總額與賣出總金額間之差價,為計算利益。

9
參、美國立法例
•三、先進先出法(the first-in, first-out
rule)即不論股票之編號,一概認定先買進之
股票應該是先行賣出,以先買進之價格與先賣
出之價格相互計算利益。餘額再以次賣出或買
進之股票價格相互計算利益。
•四、最高賣價減最低買價法(lowest price
in, highest price out rule)此方法是以最
高賣價減去最低買價計算利益,然後以次高賣
價與次低買價相配,依序計算所得之差價,至
買價與賣價相等時為止,是為最嚴格之計算方
式。
10
參、美國立法例
•豁免之規定
•為避免因歸入權規定之機械適用,而形成對交
易上產生不公平的現象,第十六條第四項、第
五項規定豁免市場之自營商及國內、外套利交
易之歸入適用
•同時在第十六條第二項,也考慮到一些非立法
當時所預知之交易型態,故授權證管會依法頒
佈行政規定,豁免可能造成不合理現象之歸入
權適用

11
參、美國立法例
•對於證券自營商之買賣:(Market Maker
Transaction)
•第十六條第四項,豁免自營商創造及維持市場
正常營業活動所為之買賣股票行為,不受歸入
權所規範,
•所謂「創造及維持市場之正常營業活動」(to
the establishment or maintenance of
primary or secondary market)

12
參、美國立法例
•國內或國外之套利交易(Arbitrage
transactions)
•小額贈與(Exemption For Small
Transactions)在取得該股票六個月內所為一
萬美元以下買賣之豁免申報之適用
•依投資公司法所為之買賣(Transactions
Registered Investment Companies Act

13
參、美國立法例
• 證券承銷商之買賣(Certain Transactions Effected in
Connection With a Distribution)
• 內部人員身分之承銷商,符合下列條件者,無歸入權之適用:1.
承銷商非單獨擔任承銷工作,而係參與承銷團體以共同承銷;
• 2.其他承銷商(不具內部人員身分者),其參與承銷之條件,
與免受歸入權適用之承銷商,該其他承銷商其參與承銷的條件
較免受歸入權之承銷商,有相同或更優之條件,以防具內部人
員身分之承銷商獨佔之情形;
• 3.其他承銷商所承銷之股票大於或等於免受歸入權適用之承銷
商所承銷之數額;
• 4.在承銷過程中,承銷商之買賣,係為完成承銷之目的或為安
定市場價格之必要所為之交易行為。

14
參、美國立法例
•依員工福利計畫所為之買賣(Transactions
Occurring Under Employee Benefit Plans)
•依規則16b-3規定,內部人員若符合員工利益
之計畫所為之買賣行為,豁免有關歸入權適用
之規定。
•例如,取得股票係為行使取得期待權利,或股
權認購證書(Warrant)或行使為全體員工對發
行公司所能獲得股票昇值之利益等。

15
參、美國立法例
•對公共事業握股公司所為之特定買賣:
(Certain Transactions by Public Utility
Holding companies and Subsidiaries
Thereof)
•規則16b-4規定,一九三五年公共事業握股公
司法所登記註冊之握股公司或其附屬公司,其
買賣股票已經由證管會依法令特准之交易行為,
豁免其有關歸入權規定之適用

16
參、美國立法例
•履行契約債務所為之給付行為(Acquired in
good faith in Connection with a debt
previously contracted)
•依第十六條第二項規定,對於先前已訂立之契
約債務,其受領該債權之行為,並非該項所謂
之買賣行為,不受該條有關歸入權規定之適用

17
肆、 我國證券交易法第一百五十七條規定之討論
1.發行股票公司董事、監察人、經理人或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
股權之股東,對於公司上市股票,於取得後六個月內再行賣出,
或於賣出後六個月內再行買進,因而獲得利益者,公司應請求
將其利益歸於公司。
2.發行股票公司董事會或監察人不為公司行駛前項請求權時,股
東得以三十日之限期,請求董事會或監察人行使之;逾期不行
使時,請求之股東,得為公司請求前項請求權。
3.董事獲監察人不行使第一項請求以致公司受損害時,對公司負
連帶賠償之責。第一項之請求權,自獲得利益之日起二年間不
行使而消滅。

18
肆、 我國證券交易法第一百五十七條規定討論

1.歸入權行使之對象
2.六個月期間之計算(一端說與兩端說)
3.買進賣出之意義
4.期間及利益之計算
5.實際運作之程序問
6.時效之問題

19
短線交易之歸入權行使
•短線交易之禁止(§157)(§62Ⅲ)
• (一)上市、上櫃、興櫃公司董監事、經理人或持有公司超過百
分之十之股東,對公司之股票及具有股權性質之其他有價證券,
於取得後六個月內再行賣出,或於賣出後六個月內再買進,因
而獲得利益者,公司應請求將其利益歸於公司。
• (二)董監事不為公司行使歸入權時,股東得以三十日之限期,
請求董監事行使之;逾期不行使時,請求之股東得為公司行使
歸入權。

20
短線交易之歸入權行使
•(三)董監事不行使歸入權以致公司受損害時,
對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
•(四)歸入權自獲得利益之日起二年間不行使而
消滅。
•(五)關於公司發行具有股權性質之其他有價證
券亦準用,如可轉換公司債、附認股權公司債、
認股權憑證、認購(售)權證、股款繳納憑證、
新股認權權利證書、新股權利證書、債券換股
權利證書等。

21
短線交易之歸入權行使

•(六)上市、上櫃股票、興櫃股票皆有適用。
•(七)未具身分前及喪失身分後,買進或賣出之股票,
不列入計算範圍。
•(八)「非取得」:
•1.因辦理現金增資或盈餘轉增資(含員工紅利)、資本
公積轉增資而認購或配發之新股
•2.受讓公司之庫藏股。
•3.行使可轉換公司債之轉換權取得公司股票
•4.繼承。
•5.取得公司發給之員工認股權憑證。
22
短線交易之歸入權行使

•(九)「賣出」:金融機構對質押股票之實行質
權,仍屬之,但因實行質權強制賣出等非自發
性之行為或非可歸責於自己之事由,致持股成
數不足而買進股票時,該買進之股票宜認為係
為履行法律之強制規定,於計算歸入權時可不
予計算。
•(十)「非賣出」:贈與。

23
差價利益之計算方式
•1.取得及賣出之有價證券,其種類均相同者,採最高
賣價減最低買價法。
•2.其種類不同者,除普通股以交易價格及股數核計外,
其餘有價證券,以各該證券取得或賣出當日普通股收
盤價格為買價或賣價,並以得行使或轉換普通股之股
數為計算標準。
•3.列入差價利益之交易股票所獲配之利息。
•4.列入計算差價利益之最後一筆交易日起或獲配現金
股利之日起,至交付公司時,計算法定利息
•5.支付證券商之手續費及證券交易稅,得自利益中扣
除。
24
肆、 證券交易法施行細則第十一條規定
• 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項所規定獲得利益,其利益之計算與
項目如下:
• 一、以最高賣價與最低買價相配,次取次高賣價與次低買價相
配,依序計算所得之差價,虧損部分不予計入。
• 二、列入計算前款差價利益之交易,所獲配之股息。
• 三、列入第一款計算差價利益最後一筆交易日起,及第二款獲
配現金股利之日起至交付公司時,應依民法第二百零三條所規
定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法定利息。
• 列入計算前項第一款差價利益買賣所支付證券商之手續費及證
券交易稅,得自利益中扣除。

25
• 甲為從事半導體產業之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以下同)十億元,
於民國104年2月2日經交易所同意及向主關機關報備掛牌上市,其董事長A持有公司
股份計3,000張(每張1,000股,以下同)共三百萬股,公司上市後於104年8月3日
為購買廠房設備辦理現金增資三億元發行特別股,每股認購價為30元,當日普通股
之收盤價為50元,A新台認股1,000張共十萬股,該公司上市後A於104年間買進與
賣出公司之普通股與特別股記錄如下:(1)4月7日買進普通股200張,買進價為每
股新台幣40元。(2)5月29日賣出普通股150張,賣出價為每股新台幣45元。(3)
6月16日賣出普通股200張,賣出價為每股新台幣60元。(4)9月30日買進特別股
450張,買進價為每單位幣25元,當日買進時之普通股相對成交價為每股新台幣40
元,當日收盤時之普通股成交價為每股新台幣50元。(5)10月6日賣出特別股450
張,賣出價為每股新台幣40元,當日賣出時之普通股相對成交價為每股新台幣60元,
當日收盤時之普通股成交價為每股新台幣65元
• (一)何謂內部人員短線交易之歸入權?其規範之立法理由為何?
• (二)如何計算應歸入公司之差價利益?並在不計算股息、股利、手續費、交易稅及法
定利息之情況下,計算董事長A應歸入公司多少差價利益?

26
• 甲為電子業之上市公司,其財務簽證為乙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之會計師A、B,
甲公司於104年5月辦理現金增資發行股票,會計師A、B根據甲公司提供之
無記名定期存單新台幣二億元,於盤點公司之資產時,配合就存單分兩天兩
次查核,疏未發現為同一張,並年度報表中計入公司有新台幣四億元之現金
存款,該財務報表之內容亦於公開說明書中揭露,於104年12月被檢舉並經
主管機關查核發現在案,試請說明下列問題:
• (一) 甲公司、乙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及會計師A、B依證券交易法規定應否負
刑事責任?
• (二) 甲公司、乙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及會計師A、B之民事責任為何?

27
報告 完 畢!

敬 請 指教!

2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