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7

W14L1 Sunk Boats

从长江口二号古船说起
Our ECA Partner
• 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

• 有 29 万余件藏品,包括来自华东地区
乃至全国及世界各地的自然界和人类历
史遗物,分别隶属于植物、动物、古生
物、地质及人文五大类,其中植物标本
15 万余件,哺乳动物标本 4 千余件,
鱼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各 1 万余件,
昆虫标本近 3.3 万件,其他无脊椎标本
5 万余件,地质标本 5 千余件,古生物
8 千余件,人文民俗类 3500 余件。
事件背景

• 11 月 21 日,长江口二号古船在长
江横沙水域成功实施整体打捞,长
江口二号古船是我国迄今水下考古
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帆船,填补
了我国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的
空白。
沉船位置
• 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发现,也印
证了上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港
口城市。未来数天内,根据气
象潮汐条件,“奋力”轮将
“怀抱”长江口二号古船驶往
位于上海杨浦滨江的上海船厂
旧址 1 号船坞,让长江口二号
古船在黄浦江畔“安家”。
钻孔地质研究

• 早在沉船被打捞之前, 2017 年 9 月,
上海市文保中心就在沉船所在位置实施
钻孔( KZ01-A 孔),取得 13 余米长的
地层记录进行沉船位置的地层地貌研究。

• 钻孔是唯一能从地下去除实物地质样品
的技术方法 , 所获取的样品包括 -- 获取
液态 , 气态样品和地层岩石屑等 .
钻孔样本分析
• 科学家们对钻孔地层进行了沉积
构造、粒度、碳十四、光释光测
年等多项分析测试。

• 碳 -14(Carbon14) 法是利用放射
性同位素测定化石地质年代的一
种方法。主要用来测定有机物。
年代范围在 7 万年内。
钻孔样本分析
• 光释光测年法( optical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dating )是一种在热释光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测年技术。

• 石英等矿物晶体里存在着“光敏陷阱”,当
矿物受到电离辐射而产生的激发态电子被其
捕获时就成“光敏陷获电子”,它们可以再
次被光激发逃逸出“光敏陷阱”,重新与发
光中心结合再发射出光,这种光就是光释光
信号;利用这种信号进行测年的技术即光释
光法。测年范围介于数百年到 100 万年。
考古方法之 - 碳 14 断代法
• 在高空大气中,来自宇宙线的中子轰击氮 -14
原子,不断地以一定的速率产生着碳 -14 。这
个反应是接着碳 -14 就发生放射性衰变,其半
衰期为 5692 年 .
• 新产生的碳 -14 很快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均匀
混合在一起,被所有活着的植物所吸收,进而
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所有活着的动物体内。实际
上在活着的生物体的所用碳中,碳 -14 的比例
都是相同的。如果任何这种碳离开循环,例如
树枝被拆下来,活着海贝在海洋中死掉,则就
没有新的碳 -14 加到这一特定体系中来了。但
原有的碳 -14 却不断衰变。
• 根据永久平衡原理,假设我们知道当初存在与
生物中的碳 -14 有多少,则我们可以计算出任
何类似的古代生物死亡的时间。这就是碳 -14
测定年龄的基本原理。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 对于地址和地貌学科来说 , 长江口二号可以帮
助学者弄清长江三角洲过去 12000 年的演变
过程 , 也有助于预测长江口未来的演变 .
• 长江三角洲的成因主要是流水的堆积作用 .

• 三角洲平原通常存在于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

入海洋的交汇处 . 如果河流进入海洋的位置水

下坡度比较平缓 , 河流的速度也就相对地变得

缓慢 , 而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的

前面 , 从而形成前尖后宽的三角状地带 , 故名

三角洲 .
沉船时的长江口地貌
• 钻孔地层告诉我们,沉船事件
之前和之后北港沉积环境曾发
生过巨大变化。可判断出沉船
事件发生时 , 当地尚未有港口
贯通,当时这一区域的海水流
向时自海向陆的水平流动
( 即”涨潮流” ) 为主 .
沉积物组成变化
• 沉船事件沉积的下伏地层,以质地均
匀的细颗粒泥质沉积为主,只夹极薄
(厚度 0.1-10 mm )的较粗颗粒的
砂层。这种地层与覆盖在沉船事件地
层之上的现代北港沉积(砂泥互层)
截然不同,说明沉船沉没于一个径流
作用较弱、以涨潮流(海水自海向陆
的水平流动)为主的环境。
有机碳来源的变化
•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也证实,在沉船沉没之前,有机碳来源中,海洋藻类的贡献比
较明显,说明这些泥质沉积物主要由涨潮流输入;而覆盖于沉船事件沉积之上的现代
北港地层,明显转变为稳定的陆源有机碳,反映河流的输入。
沉积物测年结果
• 光释光测年(测量沉积物最后一次见
到可见光的时间)结果进一步显示,
沉船事件层下伏地层的年龄,存在明
显高估的现象。

• 这进一步说明了该泥质沉积形成于盐
水楔型河口的最大浑浊带,由涨潮流
(包括风暴潮)、河口环流侵蚀、搬
运外海的早期沉积物,再沉积于北港。
因为盐水楔对湍流的抑制、加上最大
浑浊带水体的含沙量非常高,泥沙在
沉积前很可能没有被可见光照射,因
此保留了更早的年代信息。 * 盐水楔
型河口:指水体在垂向上有明显的盐
度变化,低盐度河流来水在上层,高
盐度海水在下层。
历史海图记录
• 上述沉积环境分析结果,与历史海图中记录的北港演变历史十分吻合 .
长江口二号沉船考古结论
• 根据长江口最早的历史海图,北港上口
在 1842 年还未完全打开,水下浅滩与
崇明岛相连,长江口南支的径流主要自
南港入海,今天的北港在那个时候因此
以潮汐和波浪作用为主,所沉积的泥沙
也以涨潮流输入为主。到 1879 年,北
港上口打开,在径流的冲刷作用下,北
港的水深明显加大,经北港入海的长江
径流量因此必然明显增多,同时其携带
的长江泥沙也进入北港。钻孔地层记录
和历史海图,共同证明了“长江口二
号”古船沉没于北港贯通之前的以涨潮
流为优势的河槽环境。
沉没原因推测
• 因考古专家已经基本确定该沉船属于专门适应浅滩区航行的沙船,所以可以排除
搁浅。而地层记录显示,沉船事件层与下伏涨潮槽沉积层之间,有一个侵蚀面,
侵蚀面上有一个砂质薄层,粒度分析结果显示,该薄层砂的粒径,明显大于现代
北港的砂质沉积,而与北港贯通之前的拦门沙及前缘斜坡的砂质层较为接近,可
见该砂质薄层为波浪成因、而非洪水成因。因此沉船事件很可能与台风灾害天气
有关。
讨论 : 你所知的最著名的沉船是什么 ?
• 泰坦尼克号为何没有被打捞 ?
• 1. 沉船位置太深 , 水压太大 .
水下平均降低 10 米就增强一个大气压 , 而
泰坦尼克号沉没于海平面以下 3800 米处 ,
水压达到 380 千帕 , 而人类适应的地面压
强只有 101.325 千帕

• 2. 船体腐蚀严重 , 打捞可能导致文物被毁
目前最成功的一次打捞是 1998 年 , 打捞起
了其右船舷 , 并获得 5000 多件文物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