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實驗二

熱的傳導
薛仲桓 b12502030
陳冠廷 b12502045
指導老師:王喬萱
助教:鄭翔和、李曙竹
實驗日期: 2023/9/20
摘要
本實驗以不同金屬在不同溫度下電子密度的差異,使儀器兩端形成電位差。
故可藉此現象,利用熱電偶測量物體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量,進而推算物體熱
導率。其中熱導率的單位為 W/m•K 。此實驗之目的其一為觀察熱傳導現象並
加以測量,其二是了解並使用熱電偶溫度計的操作。
藉由量測的數值,做 ln(TA-T)—t 圖,而此圖的
斜率 =-(a∕mc)⋅(κ∕L) ,進而求出熱導率 κ
(TA :水的沸點; T :溫度; a :待測物截面積; m :物體質量; c :物體比
熱; L :物體厚度 )
透過上述算式,計算出各玻璃片的熱導率,由薄至厚分別為 0.512 、 0.579 、
0.626 ,與理論誤差百分比分別為 -32.9% 、 -23.8% 、 -17.6% 。
而利用回歸模型,計算出物體熱導率為 0.82 ,與理論誤差百分比為 5.60% 。
實驗原理與目的
1 、熱傳導的模型
我們將模型假設成兩個不同溫度的熱庫 A 、 B ,經由截面積為 a ,厚度為 L
之物體傳遞熱量。
假設這個傳遞的過程是穩定的,則物體熱量的變化量即為 κ⋅a⋅(B-A)/L( 物體截
面積越大、厚度越薄,溫度傳遞越快。 ) 而熱量的變化量又等於 m⋅c⋅ΔT ,經
由運算可得
T_A-T=(T_A-T_0 ) exp⁡(-κa/mcL t)
在左右同取 ln ,就可以經由斜率知道熱熱導率,不用管 T0 了 !
實驗原理與目的
2 、熱電偶
熱電偶是由兩種不同金屬線組成,其中一端接到熱源,另一端接到電表。因
為每種金屬的內部結構不同,相同溫度對不同金屬內之自由電子影響也有所
差異。因為有了溫度造成的自由電子的密度差異,使電子會自主往密度小的
地方移動,也就形成電流。
實驗原理與目的
3 、實驗目的
藉由上述兩則,我們便可以經由熱電偶,測量溫度隨時間的變化 ( 準確地 ) ,
再套入上頁公式,即可求出物體熱導率。
其中要注意到:在此實驗中,高溫熱庫的底板也會有熱傳導的現象,且物體
與物體監所殘存之空氣也會傳導,故需要此公式校正:
L/κ=L_1/κ_1 +L_2/κ_2 +⋯+L_i/κ_i
實驗結果

圖一:玻璃片 A( 最薄 ) 的溫差對數值與時間的關係圖 。
理論上 ln(Ta-T) 與 t 呈現性關係,因此這裡以
線性模型推估 ln(Ta-T) 與 t 的關係。
實驗結果

圖二:玻璃片 B( 次薄 ) 的溫差對數值與時間的關係圖 。
理論上 ln(Ta-T) 與 t 呈現性關係,因此這裡以
線性模型推估 ln(Ta-T) 與 t 的關係。
實驗結果

圖三:玻璃片 C( 最厚 ) 的溫差對數值與時間的關係圖 。
理論上 ln(Ta-T) 與 t 呈現性關係,因此這裡以
線性模型推估 ln(Ta-T) 與 t 的關係。
實驗結果

圖四:總厚度除以等效導熱率與玻璃片厚度的關係圖 。
理論上 L/K 與 L1 呈現性關係,因此這裡以線性模型
推估 L/K 與 L1 的關係。
討論
回歸分析:
1 、圖一:由線性回歸的斜率可推算出 K1=0.51238 ,與理論值 Kref=0.76 的
差異百分比為 -32.581% 。
2 、圖二:由線性回歸的斜率可推算出 K1=0.57880 ,與理論值 Kref=0.76 的
差異百分比為 -23.842% 。
3 、圖三:由線性回歸的斜率可推算出 K1=0.62625 ,與理論值 Kref=0.76 的
差異百分比為 -17.599% 。
4 、圖四:由線性回歸的斜率可推算出 K1=0.802568 ,與理論值 Kref=0.76 的
差異百分比為 5.601% 。
討論
回歸分析:
5 、由圖一、圖二、圖三的結果可以得知,測量越厚的玻璃片其誤差百分率的
絕對值越小,經過討論後我們認為是因為黃銅水鍋、玻璃片和黃銅熱容器
之間並非完全密合,而是含有些微的空氣才會導致有此現象產生。
根據公式 L/K=L1/Kref+Lair/Kair ,當 Lair 占 L 的比例越小, K 會越接近
Kref 。
討論
回歸分析:
6 、根據公式 L/K=L1/Kref+Lair/Kair 將實驗求得的數據與已知數據帶入可回推
每一組空氣大約的平均厚度。
A 組: 0.00761=0.00390/0.76+Lair/0.026 → Lair ≈ 0.000064 m
空氣厚度占總厚度的 1.61453%
B 組: 0.01054=0.00610/0.76+Lair/0.026 → Lair ≈ 0.000065 m
空氣厚度占總厚度的 1.05434%
C 組: 0.01246=0.00780/0.76+Lair/0.026 → Lair ≈ 0.000057 m
空氣厚度占總厚度的 0.72547%
討論
回歸分析:
7 、圖四的差異百分比最小,經過討論後我們認為是因為圖四是將前三組的數
據做線性模型的迴歸分析所得到的結果,因此已經將 Lair/Kair 變為 Y 軸的

距 0.0028 ,並不會影響到利用斜率所求得的 K ,因此 K 會較接近 Kref 。

若利用 Y 軸的截距 0.0028 回推空氣大約的平均厚度,可得 Lair ≈ 0.000072


m
結論

在做此次實驗時應盡量減少黃銅水鍋、玻璃片和黃銅熱容器之間的空隙或使
用厚度較厚的玻璃片,以減少空隙所造成的誤差。

同時也可以將多次實驗後的數據做線性模型的迴歸分析以減少實驗過程中所
造成的誤差。
參考資料
1 、林敏聰、石明豐 ( 主編 )(2023) 。台灣大學普通物理實驗。台北市:
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2 、熱導率係數 , https://www.tglobalcorp.com/tw/faqdetail/what-is-thermal-
conductivity-heat-transfer-coefficient。
致謝
感謝助教們協助我們完成實驗及在我們有問題時也會替我們解惑。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