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7

吉林大学

JILIN AGRICULTURAL 生命科学学院


UNIVERSITY

糖 代 谢 (2)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主讲人 余涛 副教授
一、糖类概述
二、糖酵解
主要内容: 三、三羧酸循环

四、磷酸戊糖途径
五、糖异生作用
六、双糖和多糖分解与合成
本章需要掌握的重点

 糖:概念、分类、结构特点、重要化学反应

 葡萄糖分解代谢:糖酵解(过程、调控关键酶)、三羧酸循环(过
程、生物学意义)、磷酸戊糖途径(生理意义)、无氧分解与有氧
分解比较(产物、能量)

 葡萄糖合成代谢:糖异生作用、光合作用(植物生理学内容)

 双糖和多糖代谢:蔗糖的分解与合成、多糖(淀粉或糖原)的分解
与合成
第二节

糖酵解(葡萄糖的无氧分解)
(glycolysis)
1 、糖酵解 (glycolysis) 的定义

2 、糖酵解 (glycolysis) 的反应过程

3 、糖酵解 (glycolysis) 的生理意义


糖酵解 (glycolysis) 的定义

葡萄糖在细胞液中,经无氧分解转变为
乳酸 (lactate) 并生成少量 ATP 的过程称
之为糖酵解。

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

糖酵解亦称 EMP 途径( Embden-Meyerhof


Pathway)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pyruvate) ,称之为糖酵解途径
(glycolytic pathway) 。

第二阶段 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Glu
ATP
ADP
(一)反应过程-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G-6-P
⑴ 葡萄糖磷酸化为 6- 磷酸葡萄糖
F-6-P
ATP
HO CH2 P O CH2
ADP
O O
H H H H
F-1,6-2P ATP ADP H
H
Mg 2+

OH H OH H
磷酸二 3- 磷酸 HO OH 己糖激酶 HO OH
甘油醛
羟丙酮 (hexokinase)
H OH H OH
NAD+
NADH+H+
葡萄糖 6- 磷酸葡萄糖
1,3- 二磷酸甘油酸
ADP
(glucose-6-
ATP
phosphate, G-6-
3- 磷酸甘油酸
P)
2- 磷酸甘油酸 激酶:催化 ATP 分子的磷酸基( r- 磷酰基)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转移到底物上的酶称激酶,一般需要 Mg2+ 或
ADP
丙酮酸
ATP Mn2+ 作为辅因子。
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 4 种己糖激酶
同工酶,分别称为Ⅰ至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
是Ⅳ型,称为葡萄糖激酶 (glucokinase) 。
它的特点是:
① 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
② 受激素调控
Glu
ATP
ADP ⑵ 6- 磷酸葡萄糖转变为 6- 磷酸果糖
G-6-P

F-6-P
ATP
ADP
F-1,6-2P
P O CH2
O
3- 磷酸 H H
磷酸二 H Mg2+
羟丙酮 甘油醛
OH H
NAD + HO OH 磷酸葡萄糖
NADH+H+ 异构酶
1,3- 二磷酸甘油酸 H OH

6- 磷酸葡萄糖 6- 磷酸果糖
ADP
ATP
3- 磷酸甘油酸
(fructose-6-phosphate,
2- 磷酸甘油酸 F-6-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Glu
ATP
ADP ⑶ 6- 磷酸果糖转变为 1,6- 双磷酸果糖
G-6-P

F-6-P
ATP
ADP
F-1,6-2P

磷酸二 3- 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ATP ADP
Mg 2+

NAD +

NADH+H+ 磷酸果糖激酶
1,3- 二磷酸甘油酸

6- 磷酸果糖 1,6- 双磷酸果糖 (1,


ADP
ATP
3- 磷酸甘油酸
6-fructose-
2- 磷酸甘油酸 biphosphate, F-1,6-
2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Glu
ATP
ADP ⑷ 磷酸己糖裂解成 2 分子磷酸丙糖
G-6-P

F-6-P
ATP CH2 O P
ADP
F-1,6-2P C O 磷酸二羟丙酮
CH2O P
C O CH2OH
磷酸二 3- 磷酸
甘油醛
羟丙酮 HO C H
NAD+ H C OH
+
醛缩酶
NADH+H +
(aldolase) CHO
1,3- 二磷酸甘油酸 H C OH
ADP
CH2O P
3- 磷酸甘油醛
ATP
CH OH
3- 磷酸甘油酸
1,6- 双磷酸果糖
2- 磷酸甘油酸 CH2 O 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Glu
ATP
ADP ⑸ 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
G-6-P

F-6-P
ATP
ADP
F-1,6-2P CH2 O P CHO

磷酸二 3- 磷酸 C O CH OH
羟丙酮 甘油醛 磷酸丙糖异构酶
NAD+ CH2OH CH2 O P
NADH+H+
1,3- 二磷酸甘油酸 磷酸二羟丙酮 3- 磷酸甘油醛
ADP
ATP
3- 磷酸甘油酸
磷酸丙糖异构酶 (phosphotriose isomerase)
2- 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Glu
ATP
ADP ⑹ 3- 磷酸甘油醛氧化为 1,3- 二磷酸甘油
G-6-P

F-6-P
ATP
ADP CHO
+
O=C O P
F-1,6-2P Pi 、 NAD NADH+H+
CH OH C OH
磷酸二 3- 磷酸 3-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甘油醛
羟丙酮 CH2 O P (glyceraldehyde-3- CH2 O P
phosphate dehydrogenase)
1,3- 二磷酸
NAD+
NADH+H+ 3- 磷酸甘油醛
1,3- 二磷酸甘油酸 甘油酸
ADP
ATP
3- 磷酸甘油酸

2- 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Glu

⑺ 1,3- 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 3- 磷酸甘


ATP
ADP
G-6-P 油酸
F-6-P
ATP O=C O P COOH
ADP ADP ATP
F-1,6-2P HC OH H
C OH
磷酸甘油酸激酶
磷酸二 3- 磷酸 CH2 O P(phosphoglycerate kinase) CH2 O P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1,3- 二磷酸甘油 3-P- 甘油酸


NADH+H+
1,3- 二磷酸甘油酸

※代谢物在氧化分解过程中通过脱氢、脱水等
ADP
ATP
3- 磷酸甘油酸
作用使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能量集中
2- 磷酸甘油酸 生成高能键,然后使 ADP 磷酸化生成 ATP 的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substrate
ADP
ATP
level phosphorylation) 。
丙酮酸
Glu
ATP

G-6-P
ADP
⑻ 3- 磷酸甘油酸转变为 2- 磷酸甘油酸

F-6-P
ATP
ADP
COOH COOH
F-1,6-2P

HC OH HC O P
磷酸二 3- 磷酸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羟丙酮 甘油醛
CH2 O P CH2 OH
NAD+
NADH+H+
1,3- 二磷酸甘油酸 3- 磷酸甘油酸 2- 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 磷酸甘油酸
通常将催化分子内化学集团移位的酶称为变位酶
2- 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Glu
ATP
ADP ⑼ 2- 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G-6-P

F-6-P
ATP
COOH
ADP COOH
F-1,6-2P
HC O P
C O P + H 2O
3- 磷酸
烯醇化酶
磷酸二
(enolase) CH2
羟丙酮 甘油醛 CH2 OH
NAD+
NADH+H+
1,3- 二磷酸甘油酸 2- 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phosphoenolpyruvate,
ATP
3- 磷酸甘油酸
PEP)

2- 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Glu
ATP

G-6-P
ADP
⑽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
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 ATP
F-6-P
ATP
ADP
F-1,6-2P

3- 磷酸 COOH ADP COOH


磷酸二
甘油醛 ATP
羟丙酮 K +
Mg 2+

NAD+
C O P C=O
NADH+H+ 丙酮酸激酶
1,3- 二磷酸甘油酸 CH2 (pyruvate kinase) CH3
ADP
ATP
3- 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2- 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
酸 ADP
ATP
丙酮酸
反应过程-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COOH COOH
NADH + H+ NAD+
C=O CHOH

CH3 乳酸脱氢酶 (LDH) CH3

丙酮酸 乳酸

反应中的 NADH+H+ 来自于上述第 6 步反


应中的 3- 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
E1 E2 F-1, 6-2P
Glu G-6-P F-6-P
ATP ADP ATP ADP

磷酸二羟丙酮 3- 磷酸甘油醛
E1: 己糖激酶 NAD+
E2: 6- 磷酸果糖激酶 -1 NADH+H+
糖 1,3- 二磷酸甘油酸
酵 E3: 丙酮酸激酶 ADP
解 ATP
的 乳 酸 3- 磷酸甘油酸

NAD+
谢 2- 磷酸甘油酸
途 NADH+H+
ATP ADP

丙 酮 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3
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① 在无氧或相对缺氧

的件下,为机体提供生命
活动所必需能
的量。

② 即使在有氧

的件下,机体有些组织也要由无

解供能,如成熟

氧 红
的细胞、视网膜、肾脏
髓质等。
糖酵解小结

⑴ 反应部位:胞浆,参与糖酵解各反应的酶都
存在于细胞浆中。
⑵ 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
⑶ 反应全过程不可逆。其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
ATP ADP
G G-6-P
己糖激酶
ATP ADP
F-6-P F-1,6-2P
磷酸果糖激酶 -1
ADP ATP
PEP 丙酮酸
丙酮酸激酶
⑷ 产能的方式和数量
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 ATP 数量: 从 G 开始 2×2-2=
2ATP
从 Gn 开始 2×2-1= 3ATP

• 1 分子葡萄糖经 EMP 净生成的 ATP 数


• 反应 ATP 数
• G→G6P -1
• F6P→F16P -1
• 2×BDP→3- 磷酸甘油酸 2×1
• 2×PEP→ 丙酮酸 2×1
• 净生成 +2
⑸ 终产物乳酸的去路
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
分解利用
乳酸循环(糖异生)
( 6 )除葡萄糖外,其
它己糖也可转变成磷酸己糖
而进入酵解途径。 半乳糖
半乳糖激酶

Glu 1- 磷酸半乳糖
甘露糖 ATP
差向异构酶
ADP
己糖激酶
G-6-P 变位酶 1- 磷酸葡萄糖
6- 磷酸甘露糖 变位酶
F-6-P
ATP

果糖 己糖
激 ADP
F-1,6-2P

丙酮酸
思考题
1 、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
2 、 1 摩尔葡萄糖酵解成 2 摩尔乳酸净生成
ATP 的摩尔数是多少?
参考书
《生物化学》 龙良启 科学出版社
思考题与要求

1 、为什么葡糖要磷酸化?
2 、为什么说糖酵解是产生能量的途径 ?
3 、用酶学知识解释 EMP 途径中的三种限速酶结构特点。
4 、用糖酵解知识解释酿酒原理。
5 、为什么剧烈运动后会出现肌肉酸痛?
6 、 EMP 途径中有几处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
7 、能荷如何调控糖酵解?

要求:掌握糖酵解途径每一步反应,了解代谢途径的调控特点。
第三节

葡萄糖有氧分解(三羧酸循环)

Aerobic Oxidation of Carbohydrate


1 、糖有氧分解 (Aerobic Oxidation ) 的定义

2 、糖有氧分解 (Aerobic Oxidation ) 的反应


过程

3 、糖有氧分解 (Aerobic Oxidation ) 的生理


意义
* 概念

糖 的 有 氧 氧 化 (aerobic
oxidation) 指在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
彻底氧化成 H2O 和 CO2 ,并释放出能量的过
程。是机体主要供能方式。

* 部位:胞液及线粒体
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G ( Gn )

第一阶段:酵解途径 胞液

丙酮酸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乙酰 CoA
第三阶段:三羧酸(柠檬酸)循环 线粒体

TCA 循环
[O] CO2
H2O NADH+H+
FADH2
ATP ADP
E1 E2 F-1, 6-2P
Glu G-6-P F-6-P
ATP ADP ATP ADP

磷酸二羟丙酮 3- 磷酸甘油
E1: 己糖激酶
醛+
NAD
E2: 6- 磷酸果糖激酶 -1 NADH+H+
1,3- 二磷酸甘油酸
E3: 丙酮酸激酶
ADP
ATP
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3- 磷酸甘油酸

2- 磷酸甘油酸
ATP ADP
丙 酮 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3
第二阶段: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 CoA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 CoA
(acetyl CoA) 。
总反应式 :

NAD+ , HSCoA CO2 , NADH + H+

丙酮酸 乙酰 CoA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 1 )场所:线粒体

( 2 )是由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
化的。反应不可逆。
HSCoA

丙酮酸脱氢(羧)酶复合体 : NAD+

E1 :丙酮酸脱氢(羧)酶
三个酶 E2 :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
E3 :二氢硫辛酸脱氢

五个辅酶: TPP 、硫辛酸、 HSCoA 、 FAD 、
NAD+
第二阶段: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 CoA

乙酰
CoA
第三阶段: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
* 概述
三羧酸循环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也称为柠檬酸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的第一个
中间产物是一个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由于 Krebs
( ATP 循环之父)正式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学说,
故此循环又称为 Krebs 循环,它由一连串反应组
成。
* 反应部位
所有的反应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H2 O H2 O

② H2 O

NADH+H+ CoASH

NAD+
① 柠檬酸合酶

② 顺乌头酸酶
③ 异柠檬酸脱氢酶
④ α-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⑤ 琥珀酰 CoA 合成酶 NAD+

⑥ 琥珀酸脱氢酶
NADH+H+
⑦ ⑦ 延胡索酸酶 ③
H2 O FADH2
⑧ 苹果酸脱氢酶
NAD+
⑥ FAD CO2
GDP+Pi
NADH+H+

GTP

CO2
CoASH CoASH 目 录
有氧分解的生理意义

• 柠檬酸循环可产生大量的 ATP ,是机体利用


糖或其他物质获取能量的最有效途径。
• 柠檬酸循环不仅是糖彻底氧化的途径,而且
也是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最终彻底氧化
途径。
• 柠檬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相互转变、相
互联系的枢纽;
小 结

① 三羧酸循环的概念: 指乙酰 CoA 和草酰

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

进行脱氢脱羧,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

反应的过程。

② TCA 过程的反应部位 是线粒体。


③ 三羧酸循环的要点
经过一次三羧酸循环,
– 消耗一分子乙酰 CoA ,
– 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 生成 1 分子 FADH2 , 3 分子 NADH+H+ , 2 分子 CO2 ,
1 分子 GTP 。
– 关键酶有:柠檬酸合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α-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④ 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

有氧氧化生成
糖 能量(
的 ATP )计算

H+ + e 进入呼吸链彻底氧化生成 H2O 的同
时 ADP 偶联磷酸化生成 ATP 。

[O]
NADH+H+ H2O 、 2.5ATP

[O]
FADH2 H2O 、 1.5ATP
葡萄
有氧氧化生成
糖 的 ATP
反 应 辅 酶 ATP

葡萄糖 → 6-磷酸葡萄糖 -1

6-磷酸果糖 → 1,6-双磷酸果糖 -1

2 × 3-磷酸甘油醛→ 2 × 1,3-二磷酸甘油酸 NAD+ 2×2.5或2 ×1.5*

2 × 1,3-二磷酸甘油酸→ 2 × 3-磷酸甘油酸 2 × 1

2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 2 × 丙酮酸 2 × 1

第二阶段 2 × 丙酮酸→ 2 × 乙酰CoA NAD+ 2 × 2.5

2 × 异柠檬酸 → 2 × α-酮戊二酸 NAD+ 2 × 2.5



2 ×α-酮戊二酸 → 2 × 琥珀酰CoA NAD+ 2 × 2.5

阶 2 × 琥珀酰CoA → 2 × 琥珀酸 2 × 1
段 2 × 琥珀酸 → 2 × 延胡索酸 FAD 2 × 1.5
2 × 苹果酸 → 2 × 草酰乙酸 NAD+ 2 × 2.5
净生成 32(或30)ATP
• 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产能最主要的途径。它
不仅产能效率高,而且由于产生的能量逐步
分次释放,相当一部分形成 ATP ,所以能
量的利用率也高。
思考题
1 、三羧酸循环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2 、 1 摩尔葡萄彻底氧化成 H2O 和 CO2 生成
ATP 的摩尔数是多少?
参考书
《生物化学》 龙良启 科学出版社
思考题和要求

1 、葡糖有氧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什么?
2 、什么情况下 EMP 途径产生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
3 、三羧酸循环中合成柠檬酸的能量从哪里来?
4 、 TCA 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了吗?
5 、乙酰辅酶 A 进入 TCA 后在那几处产生几分子 CO2 ?
6 、 TCA 循环的关键酶是哪些?主要受什么分子调控?
7 、 TCA 氧化反应脱掉的电子和氢去了哪里?
8 、为什么原核生物 1 分子葡糖彻底氧化生成的 ATP 比真核生物多?
9 、 TCA 循环有什么重要生物学意义?
要求:掌握 TCA 循环每一步反应及生物学意义,会计算葡糖
分解代谢产生的能量( ATP )。
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1 、磷酸戊糖途径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定义

2 、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

3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 概念
磷酸戊糖途径是指由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及
NADPH+H+ ,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 3- 磷酸甘油醛
和 6- 磷酸果糖的反应过程。

糖的有氧分解和无氧分解是动物体内许多组织糖分解
代谢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在动物肝、脂肪组织、
骨髓、性腺、红细胞等组织内还存在磷酸戊糖途径
反应过程
磷酸戊
径途糖

* 部位:胞 液
* 反应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两个分支)
 第一阶段:氧化分支
由葡萄糖经脱氢脱羧等作用生成磷酸戊
糖, NADPH+H+ 及 CO2
 第二阶段:非氧化分支
包括一系列基团转移。由五碳糖经转酮和转醛作用重
新合成六碳糖。
1. 磷酸戊糖生成
COO
CO —
H C OH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C=O
H C OH
H C OH NADP+ H C OH H 2O
HO C H O HO C H O HO
H C H

H C OH H C OH 内酯酶 H C OH
NADPH+H+
H C ⑴ H C H C OH
CH2O P CH2O P P
CH2O
6- 磷酸葡萄糖 6- 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6- 磷酸葡萄糖酸

CH2OH
6- 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C=O
C O 磷酸戊

异构酶
NADP +
CO2
H C OH
H C OH
NADPH+H+
⑵ P
CH2O
5- 磷酸核酮糖 5- 磷酸核糖
NADP+ NADPH+H+ NADP+ NADPH+H+

G-6-P 5- 磷酸核糖
CO2
• 催化第一步脱氢反应的 6- 磷酸葡萄糖脱氢
酶是此代谢途径的关键酶。
• 两次脱氢脱下的氢均由 NADP+ 接受生成
NADPH + H+ 。
• 反应生成的磷酸核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
产物。
2. 基团转移反应

• 每 6 分子 6- 磷酸葡萄糖同时参与反应,在一系
列反应中,通过 3C 、 4C 、 6C 、 7C 等演变阶
段,最终生成 3- 磷酸甘油醛和 6- 磷酸果糖。

3- 磷酸甘油醛和 6- 磷酸果糖,可进入酵解
途径。因此,磷酸戊糖途径也称磷酸戊糖旁路
(pentose phosphate shunt) 。
① 差向异构酶
2. 基团转移反应(非氧化阶段) ② 磷酸核
异构酶

③ 转酮基酶
CH2OH CH2OH
④ 转醛基酶
C=O CHO 4× C=O
CHO
2× HO C H H C OH HO C H
2× H C OH
CH2OH H C OH CH2O P ( H C OH )
6× C=O
2
2× CH2O P
① CH2O P 3- 磷酸甘油 CH2O P
H C OH 3- 磷酸甘油
5- 磷酸木酮 醛 6- 磷酸果
糖 醛
H C OH 糖
② ③ ③
CH2OH CH2OH
P
CH2O

5- 磷酸核酮糖 C=O CHO C=O

HO C H H C OH HO C H
2× 2× 2×
2× ( H C OH ) H C OH H C OH
3

CH2O P CH2O P CH2O P


5- 磷酸核
糖 7- 景天庚酮 4- 磷酸赤藓 5- 磷酸木酮
糖 糖 糖

6- 磷酸葡萄糖 (C6)×6
6NADP+
磷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6NADPH+H+

戊 6- 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C6)×6
糖 第一阶段
6- 磷酸葡萄糖酸 (C6)×6
途 6NADP+
6- 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径 6NADPH+H +
CO2
5- 磷酸核酮糖 (C5) ×6

5- 磷酸木酮 5- 磷酸核糖 5- 磷酸木酮糖


糖 C5 ×2 C5 ×2 第
C5 ×2 7- 磷酸景天糖 3- 磷酸甘油醛
C7 ×2

C3 ×2
4- 磷酸赤藓糖 6- 磷酸果糖 阶
3- 磷酸 C4 ×2 C6 ×2 段
甘油醛 6- 磷酸果糖
2×C 2× C6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一) NADPH 是体内脂类等物质合成的还原力。


(二) NADPH 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可以使
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维持某些巯基酶活性和红细
胞的完整性。
(三) 5- 磷酸核糖是体内合成核苷酸的重要成分。

(四)可使 3C 糖 4C 糖 5C 糖 6C 糖 7C 糖之间相
互转变。
(五)与糖有氧分解及无氧分解相联系。
思考题
1 、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
2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参考书
《生物化学》 龙良启 科学出版社
思考题与要求

1 、磷酸戊糖途径发生在什么地方?
2 、为什么油料作物成熟的时候 EMP 途径不如 PPP 途径活跃?
3 、在 PPP 途径中看到几类(碳原子数不同)单糖分子?
4 、转酮酶和转醛酶催化反应的共同点是什么?差异又是什么?
5 、 PPP 途径的调控发生在哪个阶段?
6 、 1 分子葡糖经 PPP 途径氧化分解生成多少分子 NADPH ?

要求: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生理意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