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8

2022 届泸州一诊历史

24. 西周中期的史墙盘铭文突出历代周王的成绩,其后
才讲到史墙自己的家族。西周晚期的述盘铭文与史墙盘
的内容、主题相似,但家族的传承成了后者表述的中心
,周王朝的世代发展则降到了次要的位置。这一变化反
映了
A. 青铜治炼技术进步 B. 历史记载注重传承
C. 宗法体制走向溃 D. 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解析:材料讲的是铭文内容的变化 , 与技术进步无关,
排除 A 项;传承错误,若铭文记载重在传承 , 那记载的

体应不会有变化,排除 B 项;宗法体制走向崩溃是春秋
战国时期,排除 C 项;由材料可知西周晚期周王朝的世
代发展降到次要地位 , 而家族传承成为核心,可知周王
的权威降低,社会秩序受冲击,故选 D 。
25. 秦代对文书行政有严格的要求,如文书的发收、拆
封、管理、整理、记录、传递等。为了适应文书行政,
秦始皇在统一文字为小篆的同时,对隶书也大力提倡。
这些做法
A.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 目的在于统一思想
C. 提高了国家行政效率 D. 表明官僚政治确立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为了提高各级官僚
机构的行政效率,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对文书行政提
出了严格的要求,如文书的发收、拆封、管理、整理、
记录、传递等都有严格规范。统一文字为小篆的同时,
对书写简便的隶书也大力提倡。料未涉及中央集权,未
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排除 A 项;文书行政传送不是

了思想统一,排除 B 项;材料没讲官僚政治问题,排除
D
26. 南北朝时期,北方人保持家族成员间的密切联系并
共享财产,登记户箱时经常会十几户人家都注册在同
一个家族之下,而南方的家族则倾向于分财产,所以
宅子也都会各自分出来,这反映南方
A. 政局相对稳定 B. 借学正统地位动摇
C. 门阀士族兴盛 D. 均田制的广泛推行
解析:据材料南北朝时期,北方人保持家族成员间的
密切联系并共享财产,而南方家族的财产则倾向于分
财产。因北方长期战乱,为避免或减少财产在战乱中
的损失,而保持家族成员间的密切联系并共享财产;
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南方人倾向于分财产,故 A 项正
确;材料反映的是南北朝时期,北方人与南方人在处
理家族财产时的态度与方式的不同,与儒学地位无关,
排除 B ;材料不能体现门阀士族兴盛,排除 C ;材料
未涉及均田制,排除 D 。
27. 商西周时期,礼与刑一起有效维护宗法等级秩序;春秋战国
时期,由刑到法,由法到律,适应了统一的需要;到唐时期,出
现律、令、格、式的严格区分,构成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完整的法
典体系,这一变化反映
A. 礼主刑辅是古代法律存在的形式
B. 法律是强化社会治理的工具
C. 儒家思想影下的法律发展历程
D. 法律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解析:据材料可知刑在夏商西周时期与礼一起有效维护
宗法等级秩序;春秋战国是法律的发展期,唐时期律、
令、格、式的严格区分,构成此后中国封建社会完整的
法典体系,可知法律在为政治统治服务,反映了法律是
强化社会治理的工具, B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礼主刑辅,
排除 A 项;材料未体现法律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发展的,
排除 C 项;夏商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法律维护封建统
治阶级利益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 项。
28. 某研究者根据下表数据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
南移”的论断。 唐宋时期美术家地域分布统计表

比较项 中原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 其他地区


唐朝 73% 11% 6% 10%

北宋 63% 17% 10% 10%

南宋 6% 26% 65% 39%


--- 据俞建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赵雅辞统计)整理

据此可知,该研究者
A. 用不充分论据得出普遍性结论
B. 史料选取违背了典型性原则
C. 准确运用了唯物史观分析问题
D. 立足可信史料再现历史过程
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影响古代文
化发展的因素不是只有经济一项,单从经济推理的做法并不严谨,
也不是对唯物史观的准确理解,排除 C 项,选 A 项;史料选取违
背了典型性原则错误,排除 B 项;再现历史过程表述错误,排除
D 项。
29. 清朝康熙命钦天监焦贞重绘《耕织图》,在南宋《
耕织图》的基础上加了《初秧》和《祭神》两幅,使之
更加完整,且祭祀的“后稷神”则是历代封建王朝都认
同的农业始祖。康熙的这一做法
A. 描绘了安定祥和的农耕生活
B. 是为了展示江南经济发展成果
C. 建构了满汉一家的文化心理
D. 主要目的是通过祭祀强化王权
解析:清朝是满州人建立的政权,康熙命钦天监加了《
初秧》和《祭神》两幅,且祭祀的“后稷神”则是历代
封建王朝都认同的农业始祖,说明满州政权与汉人政权
祭祀共同的农业始祖,体现了构建满汉一家的文化心理
认同,故选 C 项; A 项与材料无关; S 材料讲的是政治

的,排除 B 项;材料讲的是祭祀农业始祖,与强化王权
30.19 世纪 60 年代初,上海租界出现洋商大量申请地皮以投机地
产业现象:下表为这一时期上海道契(上海收府签发给外国人
的土地契约凭证)的数量和面积(单位:亩)统计:可知当时
国别 1860 1861 1862 1863 1864 1865
道契 面积 道契 面积 道契 面积 道契 面积 道契 面积 道契 面积
英 16 78 170 1346 179 2186 95 1023 46 686 19 394
法 7 27 55 393 60 338 24 107 12 71
美 11 82 17 149 42 156 27 337 15 55 5 61
俄 1 11 6 55 4 37 9 48

A. 政局变动影响了上海土地市场
B. 列强加紧资本输出刺激土地需求量
C. 民族工业产生推动城市近代化
D. 贸易中心转移推动上海经济的发展
解析: 19 世纪 60 年代初,上海租界出现洋商大量申请

皮以投机地产,上海政府签发给的土地契约凭证。此时
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许多人为躲避战乱,纷纷涌向
上海租界,使得上海租界出现 A 项现象,故选 A 项;材

32.1946 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决
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对
农民获得土地的方式作出了较为宽松的规定,提出采取
没收、购买、让与等方式,由地主与农民书写土地契约
,“使农民站在合法和有理地位”。这一指示表明
A. 党的工作重心即将发生转移
B. 中共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C. 民族战争促使中共政策词整
D. 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解析:对农民获得土地的方式作出了较为宽松的规定,
提出采取没收、购买、让与等方式,由地主与农民书写
土地契约,这体现了党的土地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B 项正确;这一时期工作的重心依然在农村,排除 A
项;
这一时期抗日的民族战争已经结束,排除 C 项; D 项错
31. 准阴(曾名清江浦,现与淮安市合并)在明清之际
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岸的“四大都市”,
1911 年,津浦铁路通车,准阴行旅中转站的地位丧失。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建之时,竞失去了设市的资格,以
上变化说明
A. 近代交通起步晚发展慢 B. 交通发展促进经济往来
C. 交通变迁影响城市发展 D. 交通进步推动了近代化
解析:据材料明清之际因位于运河沿岸,淮阴成为运河
沿岸的四大都市之一; 1911 年因津浦铁路通车,淮阴行
旅中转站地位丧失;新中国初建时淮阴竟失去了设市资
格。由此可知交通变迁影响城市发展, C 项正确;仅凭
淮阴的历史变迁,无法说明近代交通起步晚发展慢,排
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交通对淮阴发展的影响,未体现
交通发展促进经济往来,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淮阴
在近代化的发展中滞后了,排除 D 项。
33. 大约在公元前 6 世纪末,雅典贵族发明了“刺杀僭

” 叙事,其动机是维护责族的价值观,到公元 5 世纪,
雅典通过公共空间内的雕像和图像的展示,定期学行公
共祭祀等方式,逐渐将这个贵族的传统吸收进城邦的政
治体系,将贵族的英雄转化成城邦的英雄。由此可知雅

A. 贵族政治地位提高 B. 贵族话语权凌驾于民主政

C. 城邦利益至高无上 D. 民主政治在继承传统中发

解析:公元 5 世纪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刺杀僭主的叙
事成为维护城邦民主制的手段,增强了城邦的凝聚力,
体现雅典民主制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得到发展,选 D 项
;贵族传统成为城邦政治体系的一部分,这意味着贵族
34. 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但看
法不一定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一派热情赞颂中国的法律、
政治、道德等,将其视为欧洲社会的榜样,而以孟德斯
鸠为代表的一派则认为中国是落后封闭专制暴政国家,
习俗、风尚、法律和宗教混为一体。这种不同
A. 是研究资料获得渠道的差异所致
B. 导致法国共和与帝制反复斗争
C. 源于政治观念与学术立场的不同
D. 反映了法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解析: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但由
于政治观念与学术立场的不同,人们对中国的政治、
法律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看法不一。伏尔泰等人主张
实行开明君主制,反对宗教的狂热,他们吸收的是中
国古代法律、政治、道德等合理的部分,所以伏尔泰
为代表的一派热情赞颂中国的法律、政治、道德等,
将其视为欧洲社会的榜样;而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分权制衡强调法治,更多的是看到了中国的专制
暴政,且认为中国将习俗、风尚、法律和宗教混为一
体,所以对中国文明持批判态度。由此可知,这种不
同源于政治观念与学术立场的不同, C 项正确;研究
资料获得渠道的差异只是对中国热持有不同态度的客
观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A 项;材料未涉及法国
共和与帝制的反复斗争,排除 B 项;材料未体现法国
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排除 D 项。
35. 下图是创作于 1821 年的作品《赛马》,在这幅画中,画家没
有去仔细刻画人物具体个性特征,而是着力描绘人驾驭烈马的气
势,竭力夸张人与马的动势,借以传达画家自身不可按捺的狂暴
的情感,该作品

A. 注重表现画面的真实感 B. 体现了对理性主义的质疑
C. 表达了对工业革命批判 D. 反映了对天人关系的反思
解析:画家没有仔细刻画人物具体个性特征,而是着力
描绘人驾驭烈马的气势,竭力夸张人与马的动势,借以
传达画家自身不可按捺的狂暴的情感,这幅画的风格属
于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浪漫主义强调感情至上, B 项正
确;注重表现画面的真实感属于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排
除 A 项;表达了对工业革命批判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绘画
的风格,排除 C 项;反映了对天人关系的反思属于现代
41. 材料一 16 世纪至 20 世纪初英国财政税收制度的演变
时期 宗教改革
收入 支出
1750 年以前 英格兰的教区(较大的农村社会的地方 爱尔兰不存在政府的救济系统,而苏格兰则主要以
行政机关)以一定的税率征收济贫税。 私人自愿捐献为基础。

1750—1837 1806 年所得税以完整的税制出现。工农 1795 年伯克郡决定,根据家庭的大小和面包的价格


年 业部门都采取了一些纳税措施。 对当地的农业工人增加工作补贴。
工人运动
工业革命
1837—1880
1894 年提出了修正遗产税案。关税和货 1834 年,中央政府从此开始集中地对救济进行管
年 物税占英国政府国家收入的 1/3 至 理: 1870 年道过教育法建立小学制度,资金来源
2/3 。 主要是地方税收。

民主政治改革
1880—1914 1907 年开始区分劳动所得税和非劳动所 1908 年法律规定 70 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获取年
年 得税, 1909 年开始实行累进所得税 金。 1911 年通过的国民保险法也把失业保险涵盖
制。 在内,是由雇员、雇主和政府三方共同出资。
民主政治改革
整理自韩玲《英国财政税收制度的演变:从 1597 年至今》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6 世纪至 20 世纪初英


国财政税收制度演变的原因( 8 分)
解析:原因:审时间是关键。据材料一 16 世纪至 20 世

初英国财政税收制度的演变表,并结合所学知识, 16

纪宗教改革,民族意识、民族国家形成,所发答从民族
国家的建立; 16-10 世纪中间包括工业革命开展,社会
财富的增长,贫富差距扩大,工人运动的推动;民主政
治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等方面分析 16 世纪至 2 世

初英国财政税收制度演变的原因。
答案:原因:民族国家的建立;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
财富的增长,贫富差距扩大,工人运动的推动;民主政
治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财政体制发生了巨大变
化。由于许多预算外支出数额庞大,量出制入成为政府
的财政原则。除田赋仍是主要来源外,盐税、关税等传 特点
统税项的地位逐渐为厘金、海关税等新增税项取代;各
新税
种新税(海关除外)的征收和支出权从一开始就掌握在
各省手里。晚清国家财政有三个主要支出方自:军费、
地方政府
洋款、皇室消费,用于如实业、行政、司法等建设的财 维护统治
政资源少之又少。 1865-1894 年 30 年间,洋务企业支出

额仅占国家财政的 2.9% ,清政府一味强调量出制入,完
全忽视财政收入水平和民众承受赋税的能力,结果自掘
坟墓,亡于辛辛亥。
摘编自邓小章《近代中国国家转型为什么不能成功 - 以晚清财政为分析视角》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财政体制的特点并
简析其影响。( 14 分)
解析:据材料由于许多预算外支出数额庞大,量出制入成为政府
的财政原则,可知晚清财政体制的特点是:财政原则:量出制入
;据材料除田赋仍是主要来源外,盐课、关税等传统税项的地位
逐渐为厘金、海关税等新增税项取代,可知晚清财政体制的特点
是:收入结构农业税为主,新增税项地位上升;据材料各种新税
(海关除外)的征收和支配权从一开始就掌握在各省手里,可知
晚清财政体制的特点是:主导力量是地方政府;据材料晚清财政
有三个主要支出方向:军费、洋款、皇室消费,用于如实业、行
政、司法等建设的财政资源少之又少,可知晚清财政体制的特点
是: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维护封建统治,建设性的财政支出少。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简析晚清财政体制的
影响。如:积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财政近代化和洋务运动
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消极:晚清财
政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主要目的,不利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激化
了社会矛盾,加速清政府的灭亡。
答案:特点:财政原则:量出制入;主导力量:地方政
府;收入结构:农业税为主,新增税项地位上升;财政
支出:主要用于维护封建统治,建设性的财政支出少。
影响:积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财政近代化和洋务
运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消极:晚清财政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主要目的,不利于近
代中国国家转型。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清政府的灭亡
(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英
两国财政税收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共同启示。( 3
分)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关注民生,
兼顾公平;兼顾强化中央权威和发挥地方积极性
;立足国情,服务于国家发展战路等方面简析近
代中英两国财政税收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共同启示

答案:启示:关注民生,兼顾公平;兼顾强化中
央权威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立足国情,服务于国
家发展战略。
42. (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的运动过程经历过三轮半大循环:所大
循环是由于人口(效量、地理、空间分布、族群分布等)和技术
(生产技术以及知识传播技术)的变化,引发新经济要素的出现
,使得普遍理想遭遇真正的精神危机,以及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
(担钢者阶层发生根本的变化)。
第一轮,是商的封建社会的大循环:完善于周,终结于秦政;
第二轮,是上汉至唐的族群社会的大循环:从汉帝开始出现,终
结于唐末;
第三轮,是由宋至晚清的古代平民社会的大循环:从北宋开始,
终结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循环进程中的第四轮,是 19 世末 20 世初开始浮见的现代平民

会的大循环系:革命史只是故事的一半,精神的重构与自我超越
很可能是这一轮大循环的引领性力量。任务是实现中民族的复兴
和民族的自我超越。
--- 摘编自施展《枢纽: 3000 年的中国》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论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中国历史的运动过程
。根据材料商周的封建社会的大循环:完善于周,终结
于秦政;大循环是由于人口和技术的变化,引发新经济
要素的出现,使得普遍理想遭遇真正的精神危机,以及
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取代商后
,通过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构建起一套稳定
的政治秩序。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出现,井
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人口不断增加。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提供了文化重组
的机会,私学的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文化下移
,士人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形成百
家争鸣局面。士阶层的力量逐渐壮大,新兴的地主阶级
积极推动各国变法,加速社会转型。秦统一后,废分封
,行郡县。
答案:观点:我同意商周是封建社会的大循环这一观点
分析:周取代商后,通过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构建起一套稳定的政治秩序。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
器牛耕的出现,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大大提
高了农业生产率,人口不断增加。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
变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私学的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
的局面,文化下移,士人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了自
己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士阶层的力量逐渐壮大
,新兴的地主阶级积极推动各国变法,加速社会转型。
秦统一后,废分封行郡县,封建社会结束。由此可见,
第一轮大循环是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结果,实现了周秦
之变。
答案:评价:措施切实有效,有利于少数民族地
区的稳定与发展;有助于形成文化认同、巩固民
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一定程度保护了民族文化,
有利于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对于后世民族
地区的社会治理提供了借鉴。
答案:评价:措施切实有效,有利于少数民族地
区的稳定与发展;有助于形成文化认同、巩固民
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一定程度保护了民族文化,
有利于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对于后世民族
地区的社会治理提供了借鉴。
45. ( 15 分)【历史一选修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约输 · 加尔文 (Jean Calvin,1509-1564) ,欧



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宗创始人。 1536 年,

尔文发表了著名的《基督教原理》。他综合了德国和瑞
士宗教改革的理论成果,对新教的信仰作了最为明白、
严谦的说明,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加尔文说:“我
们把上帝的永恒教导称为预定,他以此预定他愿意为每
个人所做的事。”强调上帝和《圣经》是唯一的权威。
他还认为“上帝在我们的一切工作生活活动中欣赏着我
们每一个人,在他的眼中没有任何工作是庸俗、卑污的
,所有的工作都是伟大的、有价值的。一切适当的工作
都有荣耀上帝的价值。”他还提出,神职人员不能由某
一个人的权威来委任,应以教徒投票的方式选举,要从
世俗教徒中选举教会管理人员,由教士代表会议世理宗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加尔文新
教伦理的内容。( 8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析加尔文新
教伦理的意义 . ( 7 分)
据材料在个体方面毕达哥拉斯看重灵魂,他研究的中心
问题不再是米利者都学派所寻求的自然事物及其本原,
而是人生,是人应该拥有的正确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可概括为米利都学派忽视了对人自身的关怀。
答案: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货币数量关系;政治
较民主,环境宽松,人们思想自由;各学派间相互交流
,文化繁荣;米利都学派忽视了对人自身的关怀。
答案:评价:即影响。认为万物由数的比例构成
,推动西方哲学发展;寻求和谐,重视法律,有
利于促进希腊民主政治建设;关注社会人生,推
动人文主义的产生发展;对数学、音乐和近代自
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没能分清抽象与
具体的区别,具有局限性。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加尔文新
教伦理的内容。( 8 分)
解析: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加尔文新教思想的
核心内容是先定论,他认为每个人的命运是上帝预先安
排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上帝和《圣经》的权威至高
无上,人人可以直接阅读《怪经》和上帝相通;人在世
俗需要完成义务,为上帝增加荣耀取得成功;上帝把尘
世的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只有选民可以上天堂。
答案:内容:加尔文新教的核心内容是先定论。每个人
的命运是上帝预先安排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上帝和
《怪经》的权威至高无上,人可以通过阅读《怪经》直
接与上帝相通;人要完成在世俗活动或劳动中应尽的义
务;上帝把尘世的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只有选民可以上
天堂。
( 2 )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析加尔文新教伦理
的意义。( 7 分)
解析:意义:他倡导尘世生活的乐观态度,有利于促进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思想解放,同时打击了天
主教会的势力。
答案:意义:加尔文的先定论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
做了辩护,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
传播,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尽管先定论带有宿命论的色彩,但仍倡导尘世生活的
乐观态度,鼓励人们在世俗社会取得成功,促进了社会
的思想解放。同时,加尔文的新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
的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
了旗帜
46. ( 15 分)【历史一选修 3 :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
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
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
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
运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世界范内的力
量对比,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二战的胜利,为殖民地
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主民族
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
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 14.5 亿,总面积为 7800

平方公里。到 1959 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 1.6 亿,面

仅剩 2550 万平方公里。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大战后民族
解放运动的不同点。( 8 分)
解析:不同点:据材料信息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
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以民主
民族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
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手段多
样化,基本以失败告终,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依然存
在;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以暴力革命为主,共产党领
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成果显著,新兴民族国家普遍建立。
答案:不同点: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手段多样化;基
本以失败告终;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依然存在。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以暴力革命为主;共产党领导的
社会主义革命成果显著;新兴民族国家普遍建立。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民
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7 分)
解析:意义:据所学知识知识从有利于第三世界
崛起、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有
利于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秩序、有利于世界民主与
和平进程等角度分析。
答案:意义:有利于第三世界崛起;促使资本主
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有利于建立新的世界
政治秩序;有利于世界民主与和平进程。
47.(15 分 ) 【历史一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大钊( 1889-1927 年),河北省乐亭县人。早年留学日
本期间,他撰写了《政治对抗力之养成》等文章,所运用的理论
资料正是当时在日本流传的欧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政治
家的民主自由思想和学说。 1916 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
动。 1918 年,李大钊到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在此期间,他
介绍毛泽东到北大工作,周恩来、邓中夏等党的早期领袖和其他
社会仁人都受到过李大钊的影响。 1920 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讲授现代政治、社会主义、唯物史观、社会学
、女权运动史等课程。他发表一系列文章,宣传劳动教育和妇女
解放运动,“更多地注意劳工、农村、妇女、青年问题”; 1920
年 8 月,李大钊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在以后领导
了大规模的罢工运动。 1923 年 10 月,李大钊被孙中山委任为国

党改组成员。 1927 年,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他被捕入狱,
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杀害。
--- 摘编自白寿 《中国道史》等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大钊思想的转
变并分析其原因。( 8 分)
解析:贡献:据材料 1918 年,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宣传

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他介绍毛泽东到北大工作、李大
钊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讲授现代政治、社会
主义、唯物史观、社会学、女权运动史等课程可得出推
动中国教育近代化;周恩来、邓中夏等党的早期领袖和
其他社会仁人都受到过李大钊的影响、李大钊发起成立
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结合所学可得出推动了中国共
产党的创建并影响了党内早期成员; 1923 年 10 月李大

被孙中山委任为国民党改组成员可得出推动国共第一次
合作;他发表一系列文章,宣传劳动教育和妇女解放运
动,更多地注意劳工、农村、妇女、青年问题、并在以
答案:贡献: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推动
中国教育近代化;宣传唯物史观,促进中国马克
思主义史学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
创建并影响了党内早期成员;推动国共第一次合
作;推动了妇女解放与工农运动。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大钊的
历史贡献。( 7 分)
解析:精神:据材料中李大钊的活动,紧扣其所
处的时代特征,从革命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严谨的学术研究精神等方
面分析。
答案:精神: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严谨的学术研究精神。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