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

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Ecotourism
by
Stephen J. Page
Ross K. Dowling

Copyrights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2


This translation of Ecotourism, First Edition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Complex Chinese translation rights © Wu-Nan Book Inc. 200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譯者序 (3)

譯者序

生態旅遊是目前眾多自然旅遊活動中重要的一環,許多國家與地區
亦積極推動此類低衝擊旅遊方式,並已成為該國之特殊觀光吸引力,例
如:澳洲、紐西蘭、哥斯大黎加等。生態旅遊的風潮吹入台灣甚早,許
多學者投入相關研究與實務推動工作;後學在求學期間,有幸恭逢其
盛,接受這些前輩與先進的教導與薰陶。而在擔任雪霸國家公園義務解
說員的服務經驗,更深刻體會到生態旅遊落實於本土之不易。除了旅遊
業者的經營態度需再教育外,部分民眾的旅遊文化亦需進一步提升,而
這些都仰賴於更多生態旅遊研究者、教育者以及第一線從業人員的投入。
此外,台灣地區地狹人稠,能夠劃設自然保護區域相對有限,因此
我們的生態旅遊發展就無法和那些能提供大面積保護區的國家相提並
論。先民在這塊土地開墾甚早,多數台灣地區的地景已屬於半自然狀態
的農業生態系;這些鄉野地區隨著不同墾植活動的介入,亦演變出多樣
化之人與環境互動模式,以及豐富的產業文化,形成台灣強韌且堅毅的
在地生命力,這正是台灣鄉野地區所能提供的特殊遊憩資源與文化。
近年來,台灣鄉野地區興起觀光旅遊發展潮,加上民宿辦法的公告
實施,各類觀光果園、休閒農場、住宿設施如雨後春筍般矗立於原本天
際線遼闊的鄉野,台灣已有多數地區在此種「大眾觀光」發展模式下淪
陷,許多學者紛紛提出警告與建言,果不然在前幾次風災催化下,提前
揭露這種過度觀光開發的問題,實在值得我們引以為鑑。
倘若我們的鄉野地區不要陷入「大眾觀光」開發主導的漩渦中,是
否還有其他可選擇的發展模式?或許導入生態旅遊的精神與發展思維是
一種可以嘗試的選項。首先,我們可以拒絕過多不當的硬體建設與開發
行為,盡量利用既有閒置空間,讓老厝新生,因此後學曾提出「綠色民
宿」 (Eco-inn) 的概念,不僅期許在空間規劃與利用上符合綠建築、綠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4) 生態旅遊

營建的基本原則,更期許這些民宿經營者能夠積極參與社區活動,開設
民宿絕不僅是經營個人民宿事業,而是要去經營整個大社區,共創社區
共榮共享。
如何發掘台灣的鄉村生命力?如何善用與有效整合地方資源?如何
充分發揮當地特殊自然與文化資源?這些皆是提升地方競爭力,創造社
區共榮的重要決定因素,亦是此類型以社區資源為基礎之生態旅遊活動
(community-based ecotourism, CBE; Sproule, 1996) 發展能否成功的關鍵因
素。後學在家父影響下,深刻體會出有機農業對台灣農業生態環境以及
民眾健康之重要影響;因此,一直嘗試在台灣鄉村地區推動生態旅遊與
有機農業之結合,此類生態有機旅遊活動 (Eco-organic tourism) 係以有
機農業為本,不僅推動有機農法成為全村的耕種方式,同時將有機農法
實行過程視為遊憩資源與內涵,讓參與民眾親自體驗有機農法的酸、
甜、苦、辣;而該社區在整體旅遊發展上則必須完全符合生態旅遊的精
神與規範。
如果這樣的夢想能夠落實,推動生態旅遊將不僅是發展某種特殊旅
遊產品,將可成為當地生態環境保護、社區主體意識、以及社區競爭力
再生之重要催化力量,而利用此種方式來提升當地社區經濟福祉,較符
合 Joppe (1996) 所提之新社區經濟發展模式 (CED) 。舉例來說:充分
利用當地生產的有機食材,可規劃一系列無毒餐廳、健康餐飲等保健養
生旅遊行程與內涵;而在此少污染的自然鄉野環境中,倘若透過周詳的
規劃與設計,亦有相當的潛力提供衛生署所積極推動的「保健旅遊」
(Wellness tourism)服務,讓人們造訪這類生態有機村,療癒受傷的身、
心、靈。此外,鄰近的日本鄉村正嘗試將慢食 (slow food) 與鄉村綠色
旅遊結合;因此,我們更期待這些鄉村的造訪者能以一種慢活、慢閒、
慢食的渡假生活型態,慢慢體驗鄉村的一景一物。
欲將生態旅遊文化紮根於寶島大地,將是一段漫長的綠色文化思維
播種過程,這將是一種新旅遊文化的典範轉移,不管是遊憩資源的提供
者、遊憩參與者、或是遊憩地的當地居民皆需共同成長、彼此加持。除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譯者序 (5)

了實際參與生態旅遊推廣活動外,相關書籍的譯介與出版或許也能為此
紮根過程加入幾滴能量。本書的翻譯工作便是在此想法下展開,後續加
上幾位修課同學不畏畢業論文壓力仍全心投入使得完成。因此,此書能
夠如願順利出版,首先要特別感謝參與翻譯工作的黃秋蓮、陳盈樺、呂
新發同學。此外,同時需感謝五南出版社本著出版好書、傳遞知識的經
營理念,不辭辛苦地處理國外版權問題,以及後續繁重之編輯出版工
作。但由於本書翻譯時程極為倉促、加上後學力有未殆,內容謬誤在所
難免,懇請各界先進能不吝指正。

郭乃文
序於 靜浦軒
2006 年 5 月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6) 生態旅遊

作者序

這是觀光主題系列叢書的第三本書,係以蓬勃發展與時興熱門的生
態旅遊為主題。若從觀光消費者與業者的觀點視之,由於人們對自然世
界的了解、觀察、愛護與保育,觀光產業已經逐漸具有對環境關懷的意
識。以生態旅遊為原則所發展的親自體驗旅遊活動,已經讓整個觀光產
業逐漸認識生態的概念與相關知識。同時,關於生態旅遊的定義、特性
與影響,已成為學術界、觀光產業管理者熱烈討論、爭辯的領域。這充
分顯示出生態旅遊是觀光學術界中新興的辭彙與學術領域。
本書試圖以多元觀點探討生態旅遊,這一門新興領域的議題與願
景。很明顯地,在這一門新興的領域範疇內,不管是學術界、非學術界
或業界都已發表眾多的報告。然而,過度強調分析全世界生態旅遊發展
的議題與爭論,將讓學生或新入門的研究者不易了解生態旅遊的本質。
幸好,先前的一些國家,如澳洲的研究機構,已經有良好的實證結果,
可 以 提 供 學 生 與 其 他 的 研 究 者 良 好 的 參 考 (詳 見 Higginbottom 等 人,
2001) 。作者群希望本書對生態旅遊能有所貢獻,能讓讀者了解、評論
與洞察仍屬模糊的生態旅遊。本書亦希望提供更多的研究者進一步的研
究興趣,以了解觀光與環境的複雜關係,並定義、解釋與管理觀光與環
境間的問題。儘管本書適用對象應為具有較高程度的學生、規劃者、管
理者,然而對生態旅遊有興趣的一般民眾與旅行業者亦適用。因出版篇
幅的限制,本書僅能局限在關鍵重點,讓讀者了解不同資源使用的爭論
與衝突。儘管作者群已嘗試針對生態旅遊的主要爭論,以平衡、全面與
分析的方式,提供讀者良好的案例與討論。但因爲討論生態旅遊或以自
然為主的觀光書籍已經相當多,因此本書不再提供整體評估的方法。讀
者閱讀本書不需具備生態旅遊的先備知識,但是作者群撰寫時係假設本
書的讀者已熟悉觀光的特性。縱使本書所呈現的某些研究結果與論點顯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作者序 (7)

得非常具有爭議性,但是作者群仍希望本書能讓學生與相關業者,認真
思考生態旅遊此種新興觀光現象的本質與內涵。

Stephen J. Page
Stirling
Scotland

Ross Dowing
Perth
Australia

April 200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CONTENTS
目錄

譯者序 (3)
作者序 (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01


環境 003
環境的解決方案:關於環境倫理 005
觀光,是什麼? 007
觀光體系架構 008
觀光是一項全球性的經濟活動 010
觀光和自然地區是觀光區的吸引力 012
當觀光成為全球性活動時 013
永續性的概念 016
觀光與永續性 017
永續觀光發展:朝向一個永續性的觀光形式 019
觀光的綠化 022
生態旅遊:正朝向定義階段 024
對生態旅遊持反面的看法 034
本書的架構 038
問題 040

第二章 觀光與環境 041


在觀光與環境上的環境思潮之進化:共存 042
衝突與共生 044
從理想主義到現實主義 051
朝向整合 05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9)

觀光──環境關係中的關鍵性研究:對生態旅遊的影響 055
觀光──環境辯論的問題及研究需求:對生態旅遊的意義 059
總結 060
問題 061
附錄 2.1 環境與觀光相關之組織 061

第三章 生態旅遊之概念、定義和相關議題 065


生態旅遊的發展 066
定義生態旅遊是一件不可能的工作嗎? 068
生態旅遊:定義的運用 073
生態旅遊的本質:建立生態旅遊的特點和原則 076
生態旅遊的全球擴展:尺度和規模 081
生態旅遊的類型:有放在適當位置上嗎? 084
傳統的生態旅遊 086
野生生物旅遊 092
總結 096
問題 097

第四章 生態遊客︰在自然與環境中消費的人 099


新遊客︰生態產品是一個新市場嗎? 101
生態遊客的特性 103
生態旅遊的體驗 108
加拿大的生態遊客 112
美國的生態遊客 114
澳洲的生態遊客 116
泰國 122
非洲 124
總結 126
問題 12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0) 生態旅遊

第五章 生態旅遊產業 129


在觀光事業中提供問題︰概念的問題 130
生態旅遊業︰架構和特性 135
非官方組織 146
生態旅遊具吸引力的景點 149
住宿 152
生態旅遊協會 154
總結 154
問題 156

第六章 生態旅遊之衝擊 157


觀光衝擊分析 158
觀光的經濟衝擊 159
觀光經濟衝擊分析的技術 162
分析生態旅遊的經濟衝擊 167
觀光的社會文化衝擊 173
觀光的社會和文化衝擊分析 176
生態旅遊經營的社會衝擊 177
生態旅遊的環境衝擊 180
評估來自生態旅遊的環境衝擊:複合式參數評估系統 184
採用 Sorensen 網狀系統評估生態旅遊的潛在影響 185
總結 186
問題 187

第七章 生態旅遊之規劃與發展 189


規劃:何謂規劃?為何規劃? 190
何謂觀光規劃? 191
觀光規劃 192
觀光規劃過程 193
環境規劃 19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11)

承載量及其作為規劃工具之用途 199
生態旅遊規劃 201
觀光規劃的層級 204
實行中的生態旅遊規劃 206
生態旅遊規劃模式 208
生態旅遊發展 216
總結 220
問題 221

第八章 管理生態旅遊:從原理到執行 223


觀光客管理:生態旅遊的義務 224
分區制是生態旅遊空間的管理工具 226
管理生態旅遊企業:經營議題 229
道德和生態旅遊管理 239
以社區為基礎的生態旅遊:管理和發展議題 242
總結 244
問題 245

第九章 生態旅遊之行銷 247


何謂行銷 248
生態旅遊行銷議題的挑戰與機會 251
生態旅遊使用的行銷工具 254
適用於生態旅遊的市場區隔 258
觸及生態旅遊市場 262
精密評估生態旅遊行銷:行銷語言 266
結論 267
問題 268

第十章 生態旅遊之未來議題與展望 269


永續性 27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2) 生態旅遊

道德和生態旅遊 274
觀光的綠化 275
含括所有原住民族群 276
生態旅遊趨勢:未來展望 277
生態旅遊的交叉口 278
2002 國際生態旅遊年 279
暗示(Implications) 280
問題 281

表目錄

表 1-1 支配主義的世界觀(人類本位主義)及以生態為中心
之觀點 004
表 1-2 培養個人環境倫理的準則 006
表 4-1 生態遊客的三層分類 108
表 5-1 Ziffer 序列 139
表 6-1 對於所選擇的都市遊憩地之觀光收入倍增 167
表 6-2 旅客類型和他們對地方準則的適應性 175
表 7-1 觀光管理層級 211
表 7-2 區域生態旅遊發展 220
表 8-1 主要和次要的主題區域確認 231
表 8-2 生態旅遊中社區與觀光的關係 24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13)

圖目錄

圖 1-1 觀光體系架構 010


圖 1-2 觀光的縱覽 027
圖 2-1 觀光與環境的整合 053
圖 3-1 使用一個全方位的三個關鍵原則去定義生態旅遊 070
圖 3-2 生態旅遊困難和容易之面向 071
圖 3-3 生態旅遊的連續變化 073
圖 3-4 生態旅遊架構圖 075
圖 3-5 旅行種類的風險程度 088
圖 3-6 生態旅遊的變化面貌 089
圖 3-7 以野生生物為取向的旅遊 093
圖 4-1 新舊遊客之差異 101
圖 5-1 政策制定流程 134
圖 5-2 生態旅遊業結構 136
圖 5-3 生態旅遊住宿設施的種類範圍 152
圖 6-1 衝擊評估模型 160
圖 6-2 觀光經濟 165
圖 7-1 觀光規劃過程 193
圖 7-2 環境式的觀光規劃架構 209
圖 8-1 生態旅遊範例 224
圖 9-1 生態旅遊的策略性計畫 249
圖 9-2 生態旅遊供應者、動機和衝擊的區隔模型 25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4) 生態旅遊

照片目錄

照片 1.1 遊客與野生生物及自然環境的互動,是生態旅遊活動
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體驗,如圖所呈現的範例:是遊客
在澳洲的野生動物公園中正抱著一隻無尾熊。 026
…………………………………………………………………………
照片 1.2 座頭鯨回游至靠近岸邊,使遊客得以賞鯨,這是遊客
與鯨類哺乳動物間一個有益的邂逅(資料來源:M. Or-
ams)。 026
…………………………………………………………………………
照片 1.3 Hector Ceballos-Lascurain 是公認的生態旅遊之父,攝
於 1999 年 10 月 14 日在昆士蘭的 Fraser Island 舉辦之
第七屆澳洲生態旅遊研討會。 029
…………………………………………………………………………
照片 2.1 遊客衝擊對海岸線這一類脆弱的自然環境造成很多環
境管理上的問題。照片上呈現的是在紐西蘭奧克蘭的
Wenderholm Regional 公園案例,透過植草及禁止遊客
使用等改造重建方案,可以抑制非常脆弱的沙質海岸
線再進一步被侵蝕。 054
…………………………………………………………………………
照片 2.2 遊客衝擊對海岸線這一類脆弱的自然環境造成很多環
境管理上的問題。照片上所示這個在紐西蘭奧克蘭的
Wenderholm Regional 公園的海岸線案例,透過避免遊
客使用的重建可以抑制進一步的被侵蝕。 055
…………………………………………………………………………
照片 2.3 步道及步行小徑是規劃者用來避免自然環境的公共區
域受到更進一步破壞的必要工具。這裡要提出來的一
個美學上的問題,就是會讓環境明顯有經過人為管理
的感覺,且減損了對自然環境的體驗。 057
…………………………………………………………………………
照片 3.1 南非 Mpumalanga 省的 Blyde 河谷自然保留區,30 公里
長的深峽谷是這個國家的重要自然風景景觀之一。這
些景觀特色是生態旅遊具吸引力的景點,同時也強調
著生態旅遊與自然環境密不可分的關係。 07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15)

照片 4.1 如同在奧克蘭的 America’s Cup 之類的特別事件案例,


會與以野生生物為基礎的旅遊活動互相衝突影響,特
別是污染及船隻影響到海洋環境中的哺乳動物。 118
…………………………………………………………………………
照片 4.2 賞鯨活動是一項每年 10 億產值的新興全球化普及產業
(資料來源:M.Orams)。 119
…………………………………………………………………………
照片 4.3 以陸地為基礎的賞鯨活動也正在一般大眾中發展(資
料來源:M.Orams)。 119
…………………………………………………………………………
照片 4.4 在北美的西北太平洋,逆戟鯨或殺人鯨形成了一項重大
生態旅遊產業的主要基礎。 120
…………………………………………………………………………
照片 5.1 以純正語文的方式來表達呈現,讓小團體以及使用當
地的導遊成為一種生態旅遊品質的保證。當對遊客們
教育說明其對所正造訪的環境所造成的環境衝擊時,
也同時傳達了本土的學識及知識。這個團體是在西南
澳進行森林生態旅遊。 136
…………………………………………………………………………
照片 5.2 在庫克山國家公園所拍攝到的紐西蘭食肉鸚鵡。這種
鳥類聚集在紐西蘭南島高山環境中的遊客區,並且是
一種投機的好食者,對非經常性的訪客增加了野生生
物吸引力。 150
…………………………………………………………………………
照片 5.3 紐西蘭的庫克山國家公園是一種高山環境,富含著鳥
類生態和野生生物,還有大多數都可作為冒險活動的
地區。 151
…………………………………………………………………………
照片 7.1 東加國 VaVa’u 的鯨魚旅遊中心,為旅遊發展提供了原
動力。 213
…………………………………………………………………………
照片 7.2 鯨魚噴水柱了!在東加國 VaVa’u 觀察座頭鯨和新生的
幼鯨。 215
…………………………………………………………………………
照片 7.3 南非的原住民向一群遊客團體解釋非洲灌木叢的生態
永續性原則,以及在不影響自然習性及活動的情況下
欣賞野生動物。 21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16) 生態旅遊

照片 8.1 西澳 Nambung 國家公園的巡守隊長正向一群訪客解說


此區域環境管理以及遊客如何使用公園的準則。 225
…………………………………………………………………………
照片 8.2 在蘇格蘭 North Berwick 新開幕的國家海鳥中心,是透
過 Millennium Grantru 基金於 2000 年成立開幕的。這
個中心在蘇格蘭鳥類生態的教育、解說功能以及對保
護、保育的需求部分,對生態旅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也提供了近旁的賞鳥機會。 234
…………………………………………………………………………
照片 8.3 2000 年 11 月 2 日在維多利亞 Lorne 舉辦的第八屆澳洲
生態旅遊研討會中,David Bellamy 博士創辦了「澳洲
生態準則計畫」(Australian EcoGuide Programme)。 237
…………………………………………………………………………
照片 8.4 如同在西澳的一個 FACET 研討會中所進行的典禮所
示,對生態旅遊有所成就和良好實績的人給予授獎,
對於這一類的旅遊產業發揮其最大潛能的激勵是極重
要的。 238
…………………………………………………………………………
照片 9.1 Iguazu 瀑布象徵阿根廷、巴西及巴拉圭三國的交叉地。
這個瀑布是自然的畫像,吸引著想尋求自然吸引力,
以及與當地人們邂逅的生態旅遊遊客。 257
…………………………………………………………………………
照片 10.1 動物園已經抓住了這股逐漸成長中對於野生生物的興
趣趨勢,也就是讓旅遊活動以及遊客可以較近的看到
許多種已經瀕臨絕種或是比較難看到的生物,如圖示
案例,就是在紐西蘭 Wellington 公園裡的海獺。如此的
方式也許可以在第一時間向廣大的群眾推廣生態旅遊
的保存目的並可以在未來漸增擴展趨勢。 272
…………………………………………………………………………
照片 10.2 2001 年 2 月在南極洲的遊客。有關允許遊客與野生生
物接近的最小距離有嚴格的規定。此種方式可以讓人
類與野生生物間有少許親近的互動。 273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01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
生態旅遊發展

人們保育觀念的崛起與關心環境的永續發展,正在世界各地穩健的成
長當中。而世界各地的觀光產業也追隨此一潮流,而此一現象在「大眾觀
光」也蔚為風潮 (Krippendorf, 1987) 。隨著大眾觀光對自然環境的消費無
限量地成長,各界對於自然環境與觀光客活動之間關係的關心聲音亦隨之
提高(Hunter & Green, 1995)。同時,在這兩者(指環境與觀光)間的關係,
亦可能是合作關係甚至是衝突的局面。

根據 Page 等人所說 (2001:293) :


1973 年,Young 在其一個初步研究「Tourism: Blessing or Blight?」
中具體指出:1960 年代,因為大眾觀光對環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越來越多的人認知到人類對環境的衝擊,使得社會大眾開始了解大自
然並非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這對於分析觀光對自然以及實
體環境的衝擊研究,是個值得注意的轉捩點,因為開始對觀光活動毫
無控制成長之妥適性提出質疑。

在自然環境中,觀光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存在於其中,就是被假設有潛
力創造環境利益或是有害於環境並產生社會文化的衝擊。因此,關於環境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002 生態旅遊

與觀光之間所存在的關係有兩種不同想法。第一種是認為自然環境被觀光
所危害,因此,這兩者被視為互相衝突。第二種是認為在共生的想法下,
自然環境與觀光有互相合作的潛力,彼此創造雙贏。
回顧文獻資料 (Dasmann et al., 1973; Budowski, 1976; Bosselman, 1978; Ma-
thieson & Wall, 1982; Pearce, 1985; Romeril, 1985a; 1989a, b; Farrell & McLellan,
1987, Smith & Jenner, 1989; Ross & Wall, 1999b; Holden, 2000) 得知,在過去三
十年間,環境與觀光之間的關係在學術研究領域中,已經成為熱門的討論
話題。在一些熱門的文獻裡,一些先驅研究 (seminal studies) 例如:The
Good Tourist (Wood & House's, 1991)提出越來越多的人關心觀光客的活動
所造成的影響,以及我們必須要小心謹慎的對待所處的環境,如同 LaP-
lanche's (1995) 在 Stepping Lightly on Australia 一書中所強調的。在學術
界中,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對於觀光與環境間的關係感到有興趣,像是:環
境科學、地理學、設計學科與其他相關領域的研究者。而這也顯示許多的
研究發現是瑣碎的,且分散在各領域之中。因此,導致研究者發現因為研
究者有興趣的範圍實在是太廣大了,因此要將目前關於觀光與環境關係的
爭論及討論作個評論,實在是件難事。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委員長(director-
general) 在報紙上寫了一篇報導,名為〈觀光與環境保育之間的關係:衝
突,共存,還是共生?〉(Budowski, 1976) ,是第一個提出環境與觀光之
間關係的本質。十三年後,當 Romeril (1989a) 在報紙上提出一個類似的
問題:「觀光與環境──是協調還是不協調?」這個問題似乎仍為無解。
而 Romeril (1989a) 所提出關於觀光與環境的關係,廣為人知的有兩個論
點,亦即不是衝突,就是共生。這兩個論點,或許會被他人所接受,或是
駁斥,但是在此,無論任何一個觀點被支持、減少衝突或是增加相容都是
以環境的概念為基礎,進而經由了解、規劃與管理,以期能夠提供 (觀光
與環境的) 永續發展。
環境與觀光的關係,是基於永續使用自然資源的概念,在世界保育方
略 (World Conservation Strategy)(IUCN, 1980) 以及 WCED 的永續發展策
略中被提出 (WCED, 1987)。而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連結,通常以觀光作為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03

橋梁。而這樣一個合作關係,是以資源永續性作為基礎,因此,觀光將被
整合在資源管理的步驟中。這需要採納資源保育的觀念以及更多固有的發
展目標。環境保育以及資源永續性的終極目標為保護及維持環境品質。要
達成這個主要目標,需要認知到什麼是環境保護的基礎,並且去強調,讓
大眾了解到觀光的潛能。因此,透過這些激烈的討論 (辯論) 有助於了解
某些特定形式的觀光活動中環境的潛在價值,例如,生態旅遊,這對於探
索一些基礎的概念,像是「環境」這個詞彙是很有用處的。人類是如何看
待環境,也構成各種以環境為依歸的觀光形式,這些各式各樣的觀光形
態,在大多數的概念中,皆可被稱為:以環境為基礎的旅遊與生態旅遊。

環境

「環境」、「觀光」與「生態旅遊」這些專有名詞,皆有許多的人將
它們賦予解釋。環境被定義為「是一種概念,包含各種形式,存在於人類
周遭,並且影響個人與社會群體」 (詳細資料請參閱 O' Riordan, 2000 的文
章) 。Gilpin 在 1990 年指出,環境的調查研究所關心的是在人類生存周
圍的空氣、水質與土地上,人類與其現在、未來參與的活動。而「環境」
這個詞彙,通常可與自然界環境,像是 1989 年 Pearce 指出的:土壤、植
物、地勢、建築、動物、氣候這些元素所相互構成的動態關係所替換。
Mieczkowski 在 1995 年,將自然環境定義為:「非生物體系 (如無生命
的、物質的組成) 與生物資源或生物圈 (包括植物及動物群) 的結合。」
在觀光與環境管理的文獻中,有許多學者在觀光與環境方面的研究都
以資源為基礎,將焦點放在某些特定區域,而這些地區的資源可以被定義
為文化的、經濟的與生態的資源。而資源又可被分類為可再生資源與非再
生資源(Fernie & Pitkethly, 1985: 3)。換句話說,資源在某些程度上,被認
知且被利用在支持觀光客的活動上 (Hall & Page, 2002)。環境與資源在何
處開發並非是新的議題,因為西方文明的歷史以及都市工業化原本就是依
賴開發資源作為原料,並將原料製成產品以供消費使用。以觀光產業為
例,因為觀光活動使用環境,而對環境造成了衝擊,進而引起大眾對觀光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004 生態旅遊

衝擊的重視。

人類的價值觀與對環境的看法:環境與資源如何被認知

Miller (1994) 提到,人們在使用資源上以及他們所使用的資源目前


所存在的環境問題,會導致他們有不同的看法或觀念。有許多種形式的觀
念存在著,但是最廣為人知的有兩種,是依照他們是否以人類為自我中心
或相反的以環境為中心思想來區分。這些看法與觀念,被視為兩個對立的
典範,如表 1-1,就是針對這兩種思想所做的連續性摘要。在以人類為自
我中心的看法中,主要關鍵是認為人類是在地球上最重要的物種,並掌管
自然界其他的物種。這種觀念假設地球上的資源可以透過科技的使用,而
無限度地供給人類使用。相反的,一些以環境為前提的中心思想者認為,
各種生命形式皆有他們固有或是內在的價值,無論他們是否有潛力,或是
有被實質的使用。無論以生命 (生物) 為中心或是以環境為中心的觀點,
人類都深信對地球上的生物來說,生物多樣性是一項重要的元素。以環境
為中心思想者深信,自然界的存在是為了所有地球上的物種,且人類不能
排除或是控制其他的自然界。簡而言之,上述意指著人類需要地球,但是
地球卻不需要人類。這也顯示著人類的經濟行為帶來某些程度的好處,然
而,卻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傷害。這些分歧的看法,常源於人類對於自己
的活動引起的環境問題,像是觀光活動。

表 1-1 支配主義的世界觀(人類本位主義)及以生態為中心之觀點

支配主義的世界觀 生態為中心之觀點
支配行為凌駕自然之上 與自然協調
自然環境是被人類剝削的資源 自然的所有組成成分都有其本身的價值
對人類發展而言經濟成長是必要的 人類只有簡單的物質需求
有充足的儲備資源 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
技術可以為環境及資源相關問題提供解決方法 為了要與自然平衡,適當的技術是必要的
保護消費者權益 循環回收
民族的/集中型的社區 少數民族傳統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05

環境的解決方案:關於環境倫理

如果一個人接受地球的環境資源有限,以及目前全球存在的環境問題
是人類活動 (包括觀光) 的結果,在這樣的前提下,值得研究的是,在以
環境為中心觀點的典範下,去了解如何縮小個人對環境的影響?這意味著
必須發展環境倫理。Wearing 和 Neil (1991: 11 ) 依據人們所認知的與附
加於環境上的倫理學,整理歸納出兩個相對的觀點。

一種有道德觀念的「使用」,指的是人類該如何看待與自然界的
關係,是合於規範?還是一種控制模式?自然界被視為是許多資源的
主宰,因為人類不用對這些資源的結果負責。這是一種手段,以及以
人類為宇宙中心的觀點。所謂自然界的倫理,表示非人類應該被賦予
同於人類一樣的權利。這是以環境為中心論的本質及廣義的概念(Wea-
ring & Neil, 1991: 11) 。

因此,人類面對環境及全球環境問題的態度,有眾多方法及研究是針
對「倫理的實踐」或是「自然界的倫理」,並讓人類具備永續的態度與觀
念以生存在周遭的環境,真正落實「自然界的倫理」。這是發展一個人對
其平常所賴以生存的那一部分自然地區或是生物區,具備環境倫理的先決
條件。生物區,指的是有其土壤、地形、水域、氣候、當地植物與動物,
與一些有當地特色的自然環境所構成的一個獨特生存空間。生活在生態區
的生物必須要試圖去了解與熟悉如何能永續地生存在自然區域並適應其步
調。這指的是,當人們在使用自己的閒暇時間從事遊憩或是觀光活動之
時,就必須要仔細思考,如何才能讓自己的行為對環境的傷害減到最低。
下表 1-2 有提供一些步驟來幫助大家培養個人的環境倫理觀念。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006 生態旅遊

表 1-2 培養個人環境倫理的準則

我們應該評價我們思考世界運作的方式,以及自身對地方環境具有敏感性。
我們需要保持對獲取生態學訊息的敏感度(Dowling, 1993c)。我們應該專門研究特
殊地區中的環境知識和知覺,並且將這研究成果藉由研究網絡與其他研究者分享。
我們應該藉由直接體驗自然的方式,使自身更直接的進入關切地球的行列。
採用環境倫理的概念是很重要的,如此使我們積極介入環境的成因。這將協助我們
發展地球的體認和問題。
我們必須記得環境倫理是從家中開始。在開始嘗試改變別人之前,我們必須由改變
自身生活方式開始著手。

生態倫理的原則

Yeoman (2000) 提出,在以環境為中心思想或是以地球為中心觀念


的前提下,具備生態倫理的觀念是主要的原則。另外也包含互相聯繫的、
內在的價值、永續性、保育、跨世代的正義,以及每個人對環境的責任
感。互相聯繫的原則著重在人類是有價值的物種,但是人類並非超越任何
其他物種。內在價值的原則,指的是每一個生物,都有其存活的權利;或
是至少每一個生物都可以有為了繼續生存而奮鬥的權利,而所謂的權力並
非因為其他生物對人類有實際上或是潛在的用處而產生的。另外,有些論
點指出,因為人類而使得任何一個野生物種在未成熟就出生,或是未衰老
就先死亡,也因為人類的活動而讓這些野生物的棲息地消失或是不適合生
存,這樣的概念是錯誤的。因此,重點是著重在我們有需要保存野生物
種,並且落實生物多樣性的原則。
Miller (1994) 認為永續性的概念,有助於維持地球上人類和其他物
種的生命系統。這個觀念是正確的,但是,若是用在其他方面,則是錯誤
的。保育這個詞彙,是個極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的一般性概念。保育認為地
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而且一定不能被浪費。跨世代正義的原則指的是,
每個人都必須要盡自己的一份心力,將地球上的資源以我們所能維持最好
的形式留給下一代。概念上的本質意指,人類在從事各種活動的同時,都
有責任保護地球上目前所存在的生態系統;並且使已受到損害的生態系統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07

復原,在永續性的基礎下使用生態系統;並幫助許多被占領或被破壞的生
態系統恢復其原本野生的狀態。最後一項原則,是個人的責任心。要將此
實現,必須要確保人類不會做出因為要維持人的生計或是人類的經濟活
動,而使一些物理、化學、生物的重要物質耗盡的行為。若是人類將地球
資源耗盡,就是最終的底限。因此,所有的人類必須要對其對環境所造成
的污染及破壞負起責任。
然而如 Yeoman (2000: 316) 所 (主張) 認為的,觀光是一種操控與支
配世界的活動。Devall 和 Sessions (1985) 提出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並
且位於支配的地位,野生動物觀光即為一個例子。人類也藉由駕馭環境來
發展不同種類的觀光形式,進而控制他們自己的命運 (像是因為人的興趣而
發展出不同種類與形式的觀光活動)。事實上,觀光 (客) 經理人和大眾市場
息息相關,他們常找尋一些未曾被發現與開墾,一些看似未受破壞的環
境,將它們視為利基市場 (縫隙市場) 。藉由觀光經理人的思維過程和介
紹新觀光型式的方式,對於環境是較少傷害的,並且被認為大眾觀光造成
的問題已找到解決方式。為此,我們先將焦點移到觀光這個議題上,討論
到底什麼是觀光,它是怎樣的一個概念,以及它成為一項全球性活動的重
要性。

觀光,是什麼?

在 20 世紀末以及新世紀初,我們見證了休閒社會的成長,人們越來
越重視假期和旅遊的價值,以及拜訪陌生社會與文化所獲得之經驗。這樣
的成長令人聯想到自從 1950 年代開始,已開發國家的消費主義以及支持
利用人為力量來統治的世界觀抬頭,並且重視個人可自由支配閒暇時間從
事休閒活動。這反映出可供個人自由支配的收入增加,並且利用這筆收入
來從事休閒消遣和渡假。即使這樣的休閒社會一般被認為是西方已開發國
家的專利,但在 1990 年代期間,世界的趨勢在轉變,世界上有大量的人
口正在從事旅遊活動,他們會利用休閒時間在假期間參與旅遊活動。觀光
儼然已成為世界改變以及發展過程的一部分 (就像是全球化) 。觀光的需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008 生態旅遊

求已經不再像傳統上局限在已開發國家的人民身上。在此,要了解觀光轉
變的步驟是個複雜的程序,因為遍及世界各地的觀光產業發展是一個複雜
功能的因素,因為因素的融合而需要去了解在地方環境下的改變過程。因
此,關於上述所提到的改變是如何發生的,觀光活動必經之路徑對環境會
造成什麼樣的傷害,這些目前已經形成的問題都提供給研究者、政府單
位、規劃人員以及當地社區一個研究議題與思考空間。
要了解觀光是一項全球性以及動態形式的活動之前,分辨觀光、休閒
與遊憩三者間的關係是重要的。Boniface 和 Cooper (1987) 曾就這三者間
的關係來作一討論;且近幾年 Hall 和 Page (2002) 亦探討這三者間的關
係。若是需要更詳細的資料,可從上述這些文獻中取得。縱使觀光、休閒
與遊憩這三個詞彙彼此有許多的模糊地帶,休閒可以被定義為一個人扣除
其工作、睡眠以及其他基本需要所剩餘的可使用時間。遊憩指的是在休閒
時間裡花費精力去從事的消遣活動。Mathieson 和 Wall (1982) 則提出:
觀光是一種暫時性的移動,人類離開他們熟悉的家以及工作環境,向外造
訪一些不同於日常生活空間的地方,而觀光活動就發生在其中,同時有些
設施被創造用來滿足觀光客的需求。Mathieson 和 Wall (1982) 又指出:
如果休閒以時間衡量,遊憩指的就是在那段時間內所從事的活動;而觀光
只是這些活動中的一種類型,而這通常被定義為假期。然而,另外也有一
些觀光形式,像是商務旅遊和朝聖之旅,他們都以觀光客形式存在,但是
休息與放鬆並非他們旅遊的唯一目的。無論如何,觀光經驗的中心原則通
常是將焦點放在休閒與遊憩活動上。一般而言,Page(1994, 1999)所提出
的觀光體系架構 (the tourism system) ,是最常被用來解釋觀光運作的現象
和觀光商業/活動之概念。

觀光體系架構

觀光體系架構的概念曾被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觀點與角度切入並予以描
述和使其架構化。每一種觀點都藉由與旅遊相關的各元素將需求面以及供
給面作一連結。Gunn 於 1988 年提出一個簡易研究,名叫「功能性的觀光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09

系統」 (Functional tourism system) ,在此系統中包含許多相關元素在其


中。需求面包含了觀光客市場、遊客的興趣以及旅遊的能力。供給面的元
素包括交通運輸、觀光吸引力、服務設施以及資訊與宣傳。交通運輸方
面,包含各種形式的交通運輸工具所能提供的質與量;觀光吸引力指的是
一些發展成用來使參訪者滿意的具有品質的遊憩資源;服務設施包含了多
樣化且具有品質的事物、住所及其他產品;資訊與宣傳則是引發觀光客去
購買旅遊產品最主要的因素。另外也有些作者以功能上微小的差異在觀光
體系架構內作一描述。例如,Mill 和 Morrison (1985) 將觀光吸引力與服
務設施這兩項併入「旅遊目的地」的面向當中。然而 Pearce (1989) 在其
研究中將住宿設施從服務設施中分離出來,並且用「基礎設施」來取代資
訊與宣傳。另外,在 Liper (1981) 一個關於「原始旅遊目的地」的研究
中強調,產生和接受環境彼此之間是互相依賴與需要的。Morrison 和 Wall
於 (1982) 的研究中,認為觀光活動應該被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動態
面向 (包含需求與旅遊) 、靜態的元素 (旅客與旅遊目的地的特性) ,以及重
要的因素 (觀光活動所造成的衝擊) 。
觀光體系目前的架構包含了許多元素,但是這些架構中多將焦點放在
觀光的環境方面,如圖 1-1 所示,這是基於傳統的觀點,將投入(inputs)、
過程 (process) 、產出 (outputs) 與回饋 (feedback) 等過程納入觀光體系
架構中。在投入的階段中,包含需求和供給,需求的元素或是所謂的需求
市場,亦即觀光客對於旅遊動機的認知和旅遊能力;而供給指的是旅遊目
的地的資源,包括旅遊吸引力、服務、資訊及當地社區。在過程的階段,
包含了觀光活動所帶來的經濟、社會與環境方面的交互作用所帶來的正面
或是負面衝擊。回饋階段的作用是提供規劃,以利做適當的控制、承載量
的限制,及預防當觀光地區的成長超過其所能負荷時,可以因為政策或是
策略的實施,而減低其所帶來的負面衝擊。這個模型提供了檢視存在於
觀光規劃研究方面有關環境議題的一個基礎。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010 生態旅遊

投入 程序 產出

要素 社會 正向
需求 遊客 (遊客
經濟 地區的投資獲益
偏好(動機) (金錢的轉變) 居民) 經濟 業者的報酬
時間 現金價值
資源出處 效力 金錢
市場 可及性 遊客滿意度
資訊 交互作用 社會
居民和遊客間的了解
自然的 環境教育
具吸引力的景點
文化的 環境(戶外 環境
傳送 服務 重要特點的保育
遊憩活動)
社區感受性 傳統遺蹟 衝擊
居民 利益
交通工具
供給 基本設施 住宿 負向
設備 餐飲
階段 經濟 社區花費
國家性的 購物
政策 區域的 開發 社會 增加人口密度、犯罪行為
地方的 等影響
遊憩地 環境 環境退化、垃圾、污染等
回 饋
控制/承載量/政策/策略

資料來源:Newsome 等人 (2001)
圖 1-1 觀光體系架構

觀光是一項全球性的經濟活動

根據 WTO 世界旅遊組織 1997 年的統計,在 1911 年,全世界共有


11.2 億人口從事觀光產業,且若以 1989 年的幣值計算,這些從業人員共
從中獲得 2.5 兆的薪資。在 1996 年,共有 59.3 億的觀光客曾經到世界各
地去旅遊。以全世界來說,國外觀光需求的擴張持續在進行中,並且對國
外觀光有過量的需求。歐洲仍然是最受世界各地遊客喜愛的旅遊目的地,
有一半的全球旅客曾造訪過歐洲當地,且在 1996 年幾乎高達三分之二的
國際旅客是以歐洲為旅遊目的地。在 1996 年,近 35.2 億的觀光客造訪歐
洲,且為當地創造 2157 億美元的收入。東歐及中歐是歐洲地區少數成長
最快的觀光地區,且滿足西歐的觀光熱潮,並從中獲取利益。對照之下,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11

東亞太平洋地區在目前仍然是個觀光成長率最高的地區,其造訪人次在
1996 年增加了 9.3%,超過八千七百萬人次,並創造 10 億美元的收入。
因此,由上述的統計資料中可看出,觀光對於全球活動的重要性;同時也
有許多的評論分析機構,如世界旅遊及觀光機構 (WTTC) 都認為:觀光
是全球最大的產業,儘管要找到證據來證明這個論述是有困難的。
根據 WTTC 的報導,觀光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產業,集結了 6%國際性
的跨國產品和雇用了在全世界 15 個國家的勞動工作者。在全球而言,觀
光被期望每年成長大約四個百分比。全球的觀光客總量也被預測在 2010
年要達到 10 億人口,2020 年要達到 16 億人口,這樣的觀光客成長量是
1990 年代的三倍之多。由這樣的數據顯示出世界上有很大比例的人口在
從事旅遊活動,尤其在 21 世紀仍是開發中的一些國家。人們比以往更重
視假期,或許一年會有 2~4 次的機會去渡假。旅遊者 (Traveler)在 21 世
紀將會到更遠的地方去從事旅遊活動,且每三次就有一次的旅程是屬於長
時間 (long-haul) 的停留。在 2020 年,到國外的長程 (長時間) 旅遊也被
預測從 24%的比例增加到 32%。
世界旅遊組織 WTO 在 1999 年所發行的 Toursim: 2020 vision 預測在
2020 年,每年將有 16 億的觀光客訪問非其本國的國家,且觀光客每天的
總開銷將會達到美金兩兆或是美金五億。觀光客的數量也被預測每年將提
高約 4.3%,同時,國際觀光的收入每年也將會攀升 6.7%。這樣也意味著
觀光活動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這些影響也並非事前所能設想到
的,因為以人類為首的世界觀仍然影響著私部門與公部門對於觀光活動能
為國家以及當地所帶來的經濟利益等爭論話題。在經濟方面的觀點,亦是
一致地否定以環境為中心的觀點,即使已有證據指出環境會對觀光產業造
成影響,也必須要多花一些責任來防止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不僅僅是
經濟方面的衝擊,還有會造成環境的衝擊。而以環境為中心觀點所關心的
是,世界旅遊組織 WTO 在 1999 年所發行的 Toursim: 2020 vision,預測
在 2020 年,旅客參與長程旅遊的數量會從 18%增加至 24%,也因為觀光
活動的普及而造成地理方面的衝擊。
要了解觀光是一種全球性的活動,認識觀光的主要架構是有幫助的,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012 生態旅遊

因此出現其他的研究,例如:學者 Leiper 於 1990 年將觀光的意義及定義


作一個全盤的整理。從這些多元且不同的觀光定義中,學者 Hall (1991:
6) 將共同的元素歸納如下:

觀光是一種暫時性的行為,屬於非當地居民的短期旅遊,沿著交通
運輸路線出發並到達其旅遊目的地。
觀光或許會對旅遊目的地、交通運輸系統及觀光客的來源地造成廣
泛的衝擊。
觀光或許會影響觀光客的特性。
觀光的主要目的是休閒與遊憩,儘管商務旅遊是重要的。

上述的四項特性所強調的是,觀光是一項動態的活動,而且會不斷地
改變,同時觀光會因為觀光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而衍生出一連串問題。
為了這個原因,有必要概略地將自然資源及環境視為是觀光資源的一部分。

觀光和自然地區是觀光區的吸引力

在觀光及環境科學的文獻中,觀光活動被認為是屬於吸引力的概念:
若沒有吸引力這項元素,似乎旅遊的參訪活動就不會發生。即使吸引力這
個概念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學術研究的依據,供我們去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
觀光客的旅遊動機、行為及回應。但在一些關於什麼是觀光客所喜愛的特
別地點的研究中,大部分的參訪者都對於自然環境給予高度的評價。有大
量的文獻是關於發展一個量表,替觀光客來評估風景吸引力的研究 (詳見
Hall 和 Page 在 1999 年的研究) ,自然環境這一塊研究領域已逐漸浮出檯面,
成為觀光研究中的一個特別區塊。即使 Hall 和 Page 在 2000 年的研究中,
將自然環境中的人工造景區域的使用併入觀光客及遊憩活動內,但實務
上,使用相同的資源基礎通常模糊掉由不同動機、不同行為特性以及對於
資源需求所造成彼此之間的差異性。要了解自然環境是一項觀光資源,有
必要對資源的連續性有所認知,包括從城市、人工環境到都市周邊、農村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13

地區到荒蕪之地。除此之外,任何人都不該忽略任何一種特定觀光的特
性,這樣會耗盡資源的連續性,像是河流、水源、海洋及海岸資源,這些
都包含了獨一無二的環境。儘管以資源為基礎的觀光及遊憩的特定模式從
1950 和 1960 年代就開始被使用 (請參閱 Pigram, 1983; Hall & Page, 1999 的評
論) ,研究方向的轉變使得在過去十年間,自然環境方面的研究經歷了極
大的轉變。轉變是從一個將焦點集中在以資源為基礎,監測並評價因為使
用及其造成的問題而產生的衝擊,到一個全新的概念,也就是藉由不同形
態的觀光客所造成不同的環境衝擊。尤其是一種新的達觀的立場正在形成
中,顯示觀光客如何使用自然環境可能可以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育及保護有
利,而不是只是一味地譴責觀光活動對環境所帶來的負面衝擊。然而,這
樣的立場也和因為全球觀光活動,對自然地區造成與日俱增的問題形成了
一個反差。

當觀光成為全球性活動時

在某種形式下,觀光對許多國家來說是一種新型的工業革命,而最大
的不同是,觀光屬於一種無煙囪工業,它提供了以服務為導向的員工、收
益以及對一個地區正反面的衝擊。像是任何一種形式的經濟活動,都對環
境造成了影響 (詳細資料請參閱 Hunter & Green, 1995 的文章) 。但是,如
Fennell 於 1997 年的研究中認為,發展觀光常常同時受到讚美與譴責,因
為觀光雖然有能力發展一個地區使其繁榮,然而也可能會將一個地區改變
成完全不同的風貌。前者,觀光被視為為了當地的長期發展而提供刺激;
而後者,觀光活動所造成一個地區在生態上與社會上的干擾是當地所無法
抵抗的。大眾觀光所被聯想到的問題,經學者 Lodge 於 1992 年出版的小
說 Paradise News 中嘲諷;自從 1970 年代始,也被觀光業者和學者所採
用。而最值得注意的是 Turner 和 Ash(1975)、MacCannel(1976)、Kripp-
endorf (1987) 及 Urry (1990) ,他們所關心的重點是,目前大多數的觀
光客都到世界各地旅遊,而他們對自然、文化及社會環境所造成的有害影
響,以及所認知到的經濟利益是否為真。然而,即使觀光沒有帶來一些如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014 生態旅遊

政策擬訂者所廣為傳達給大眾的經濟利益,從生態旅遊所認知的衝擊觀點
來說,在永續性及保育方面的研究,仍不能夠正視與面對日益增加的觀光
客議題。學者 Wheelr(1992a: 104)於研究中提到,有關於節奏步調緩慢,
平穩的,無私的,舒適的,回歸大自然的,永續的,對環境友善的,利用
小規模的型態來解決觀光所造成的問題以及面對全球化的不爭事實,一個
資本社會內嵌的成長動力,表現出完全的對立和分歧。再者,許多爭論都
以宏觀的角度將觀光視為一種全球性的活動:以人類為宇宙中心對抗以生
態為中心,而一些觀光學界的評論者已經越來越多將兩者具體化,將許多
觀光活動不是列入大眾觀光,就是納入另類觀光的項目中。前者的特性
是,由大量的人數所組成,藉由真實景物中少數的文化及環境,來尋求其
個人內在文化的迴響。另類觀光,通常代表的意義非同於一般,是一種另
類的觀光形式,而另類觀光的目的是強調主客間以及觀光客與環境間,皆
有密切的接觸與了解 (Smith & Eadington, 1992) 。
另類觀光的發展始於 1980 年代早期,且是關乎發生在一些被大眾所
接受的公開發表言論中。根據 Jafari 於 1990 年 (第 35 頁) 的研究中提到
「被大眾所接受的公開發表言論偏好一種新型的觀光,是回應當地社區及
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歷史遺產) 」 (Sofield, 2000: 47) 。而上述指的是,
被採用的觀光形式必定是將焦點集中在社區,使用當地資源和不具破壞
性,且正好與大眾觀光相反;因此,這種觀光的形態被廣為稱為「綠色觀
光」、「另類觀光」、「柔性觀光」、「合適觀光 (適當的觀光)」和「生
態旅遊」。被大眾觀光的負面屬性所影響,有一種新的認知主張:大規模
的觀光是有問題的,而小規模的另類觀光在大部分的個案中,通常是較令
人滿意的。相關的選擇集中在另類觀光這個大範圍詞彙當中,尤其是其他
種類形式的觀光被認為是大眾觀光的代替品 (詳細資料請參閱 Weaver & Op-
permann, 2000: 366-7) 。
結論是,1999 年 Wearing 和 Neil 將廣義的另類觀光定義為「另類觀
光可以被廣義地定義為任何一種形式的觀光,當它開始於與自然、社會及
社區價值結合,並且允許主客兩方皆可共同享有正面的、值得交流並分享
彼此的經驗。」而且其中在自然區域方面有一個清楚的關聯性,因為觀光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15

需要符合一個地區的承載量,同時一個觀光地區的環境要有能力來容納來
訪的訪客。因此,另類觀光中,有一種形式是以自然地區為基礎,也就是
在自然環境中發生的觀光活動。舉例來說,它包含了以自然為基礎的觀光
(nature-based tourism) ──以觀賞自然為其主要的目的;和冒險旅遊 (ad-
venture tourism) ──將焦點放在活動上,例如,泛舟、浮潛──這些使用
環境資源的活動。當然,冒險旅遊中有許多形式是將焦點放在自然地區。
根據 Ministry of Commerce (1996) 所示,冒險旅遊被定義為運用商業操
作,在戶外環境中,結合冒險及追求刺激的活動。在紐西蘭的個案中,超
過了10%的訪客願意接受一些形式的冒險活動 (紐西蘭觀光協會,1993) ;
以及學者 Bentley 等人於 2000 年的研究中展示,從旅行業者的觀點將與
自然有關的活動,大致分類為以「陸、海、空」三大環境為基礎。若從另
類觀光的定義中可以明顯看出另類觀光是個概念性的詞彙,它包含了全面
性的觀光策略 (例如:適當的、生態的、柔性的、責任的、控制的、小規模的、
農村的以及綠色觀光) ,以上所述,皆被假設為較舊有的大眾觀光受歡迎
(Weaver, 1991) 。
學者 Fennell (1999: 25) 提出「即使大眾觀光被認為其絕大多數不具
有永續性,但近年來在產業中,越來越多新式的和已在進行的發展都試圖
藉由多樣式的方法來鼓勵永續性的發展,而這些方法包含了控制電的使用
量、將洗衣的行程表作輪調及垃圾處理。」然而,學者 Fennell 於 1999 年
也觀察到大部分另類觀光的形式,都只是理論上在自然界的永續性。另類
觀光的內容包含了社會文化觀光 (旅遊) 與生態旅遊。前者的另類觀光包
含像是「農村旅遊」,有極大部分的觀光客其經驗是以文化環境為基礎,
並符合農村經營的環境 (Fennell, 1999: 26) 。而在 Fennell 的論述中所強調
的是,生態旅遊被描述成依賴自然 (Whelan, 1991)的一種觀光形式,且自
然資源是構成旅遊的主要因素或是主要的動機。因此,學者 Fennell(1999:
26) 的研究,將生態旅遊認為是另類觀光的一種形式,並且詳加解釋「深
信生態旅遊是與大眾觀光有所區別的,並且與其他的另類觀光形式有所不
同。」關於另類觀光的討論也在增加中,尤其是一些區別的形式,像是生
態旅遊主要是依賴自然地區,至於是否對於一地的永續發展有所貢獻,則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016 生態旅遊

是要看觀光的內涵。

永續性的概念

自從 IUCN 於 1980 年,將世界保育方略正式導入給大眾,其所強調


的是「生態的發展」 (ecodevelopment)。因而開始有股強大的力量促使大
家開始認知存在於環境與生態議題間的依賴關係,也促使了 Brundtland
委員會(1987 年的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的永續發展概念(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等同於環境發展與社會責任。
隨著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於 1992 年 7 月舉行後,全球的行動繼續
升溫。而此會議也被交付給世界高峰會 (Earth Summit) ,由里約‧熱內盧
所主辦,共有 178 個與會國家。這個世界高峰會包含了三個基本的部分,
此引用自 Harris 和 Leiper 的研究 (1995: 18)(見附錄三) :

宣言書──對於要達成的永續性發展有仔細的規劃藍圖。
有關生物多樣性方面的會議架構。
氣候改變方面的會議架構。

這個研究概念於十年前已被學者 Travis (1980) 所提出,他在研究中


建議,採取行動以確保能夠長期維持觀光資源 (包含自然與人造資源)可以
有助於經濟,同時也可以從他人的使用而獲取長期的經濟利益。而學者
Romeril (1985a: 217) 的研究中也贊成此一論述,並說道:「觀光十分依
靠有品質的自然資源以達到某種目標(像是永續性的發展) ,並非只是理想
的目標,而是經濟之必需。」而學者 Pigram (1986: 2) 也在研究中提到,
有越來越多的人認同環境不應該只是被視為一個具有壓迫性的負面辭彙,
而是一種資源,是有機會與人類的需求相容的。
關於「永續性」一辭有許多的定義,通常對它的描述或解釋包括了特
徵,例如:長期維持自然資源;將對環境的有害衝擊減到最低;提供當地
社區適當及足夠的經濟利益;以造成最小的負面影響來創造最理想的產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17

品;滿足及提供人類的社會、政治與經濟需要 (Jordan, 1995) 。聯合國世


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 (WCED) 對永續性給予的定義包含且適用於所有的
資源。而學者 Jordan (1995: 166) 的研究中認為「永續發展」指的是,當
發展遇到目前的需求時並不會有任何的妥協,而是有能力給予下一代去追
求他們所要的。下面有三個原則是生態永續性的基礎原則,也有能力與潛
力來要求所有的資源與活動 (根據 Harris & Leiper, 1995) :

不使用不可再生的資源。
不去使用消耗速度比被補充的速度快的可更新資源。
不丟棄污染速度快於生物圈將其轉換成無害物質的污染物。

在以人類本位主義為主體的宇宙觀中,一個地區的發展常常等同於經
濟的成長與進步,以及日益升高的物質消費。如果永續性的定義被認為是
「目前所存在的生態與社會的情況是,有必要提供某種程度上未來世代裡
人類生活的安樂。」 (Harris & Leiper, 1995: 19) 那麼,對永續性發展的定
義,學者 Harris 和 Leiper (1995: 20) 年認為「是經濟成長管理的一種形
式,發生在合乎健康的環境管理之下。」此一觀點修正了許多以人類為主
體觀念的邏輯。此種管理的目標應該要藉由目前這一世代,將無論是質與
量的自然資源保留,並傳承給人類的下一代。因此在觀光內涵中,此觀點
存在著很大的正當性,因為對於無限制的觀光成長所帶來的大量人潮,他
們並不關心任何對於環境,尤其在自然地區內的衝擊。

觀光與永續性

在觀光永續性發展研究中,學者 Mathieson 和 Wall 於 1982 年的研究


可算是先驅,他們蒐集與整理所看到因為觀光而帶來的經濟、心理與社會
衝擊相關的論述,因為 Mathieson 和 Wall 於 1982 年研究中的第 178 頁提
到「觀光客發展規劃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這應該要包含考慮多變的經濟、
環境與社會結構。」同樣的結論,也被學者 Murphy 在 1985 年重申,在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018 生態旅遊

其關於社區內觀光規劃的研究中提到,觀光規劃需要被重新更改結構,使
得環境以及社會因素可以與經濟在相同層級中被考慮。從學者 Getz 於
1986 年對於觀光規劃模型的調查研究中指出,他所提出的假設模型將會
使得觀光規劃者不會與社會、經濟及環境規劃隔絕。
1980 年代晚期,許多學者皆對於觀光規劃的永續發展研究提出他們
自己的看法 (Inskeep, 1987, 1988;Gunn, 1987, 1988;Pearce, 1989;Romeril,
1989a, b) 。學者 Inskeep 於 1988 年的研究中建議,觀光規劃在實行中不
能被孤立與隔絕,但是一定要與整體的資源分析和地區開發可能引發的土
地與水資源衝突在早期的階段予以解決整合。學者 Inskeep 又於 1988 年
的研究中強調,近年來所籌劃的一些觀光計畫多強調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因
素,以及將重點放在規劃控制上面。
學者 Pearce 於 1989 年指出,認知到將觀光的混合本質以及玩家的多
樣性涉入在發展中,對於觀光的規劃是重要的。學者 Romeril 於 1989 年
所發表的文章中亦贊成 Pearce 的論述,他強調許多策略是屬於整合性資
源,而觀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和土地使用選擇。在決定國家及地方政策
時,所有部門組織的活動皆經過評估與評價,包括:正反兩面的經濟影
響、正反兩面的社會影響以及正反兩面的環境影響。因此,觀光與環境資
源因素彼此是不能被孤立的,在做決策的過程中彼此的關係亦不能疏離。
永續觀光發展的基礎概念是平等對待觀光發展與生態及社會責任。其
目標是滿足現有觀光客及受訪社區的需求,並且為了保護未來的下一代並
提高環境、社會與經濟價值。永續觀光發展在某方面來說,可以想像成所
有資源管理的領導者;在另一方面,也可以滿足經濟、社會以及美學的需
求,並同時維持文化的完整性、基本的生態過程、生物的多樣性以及生物
支撐體系。
其中一項較早為了永續觀光而試圖發展的行動策略,於 1990 年在加
拿大舉行的全球 90 會議 (Globe 90 Conference) 中,將永續觀光的目標定
義為 (根據 GLOBE '90, 1990: 2) :

讓更多的人了解與認知觀光是有助於環境與經濟,並且是有顯著貢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19

獻的。
促使發展的公正性。
改善受訪社區的生活品質。
為了訪客提供更高品質的經驗。
以上述的目標為前提來維持環境的品質。

達成以上所述關於環境保育的的五個目標,包含了在資源保育中提供
跨世代的公平性 (Witt & Gammon, 1991) ;也包括了避免發生會使環境造
成無法挽回的所有行為,當環境降低品質時,採取緩和或是具有恢復性的
行動,促使環境適當的使用以及活動,及建立和達成環境所能接受 (負
荷) 的觀光合作。如 Wearing 和 Neil (1995: 15) 在研究中所下的結論:
「永續性的概念已變成是在觀念與政策橋梁中的中介辭彙,存在於環境與
經濟發展的門檻,存在於完全反對生態的概念與以人類為本位主義。」

永續觀光發展:朝向一個永續性的觀光形式

學者 Hall 和 Lew 於 1998 年指出,永續發展對觀光事業能否持續生


存及其生存能力,以及保護並照顧觀光活動所依賴的自然及文化環境,是
極其重要的一件事。支持觀光的首要原因是保護環境,這並非是一個理想
或是責任目標。有更多適當及有良心的研究將會使觀光成為保護環境,進
而達到維持生物多樣性的目的 (Harris & Leiper, 1995) 。永續觀光代表了
一種觀光的象徵,無論是自然或是人造的資源,都對永續的發展有助益
(de Kada, 1990) 。「永續性」這三個字,已成為一個熱門辭彙,它被廣
泛地使用在學術上和觀光、規劃及發展研究的熱門文獻中。而這些研究者
對於概略性的定義有少數的協議,永續觀光在不同的文章中會用不同的角
度與方法,當成不同的工具使用。事實上,學者 Botteill 和 Pearce 於 1995
年提到,永續觀光所遭遇到的問題與生態旅遊相同,原因是因為操作性的
概念所引起的眾多問題。
在 1992 年,全球商業及環境大會在溫哥華舉行,對全球的觀光事業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020 生態旅遊

領域發表了一項挑戰宣言,其中表示了測量對觀光產業達到環境永續性的
重要性 (Manning & Dougherty, 1995:30) 。而文件中也提到有一些地方被
視為是達到永續觀光所不可缺少的因素(根據 Manning & Dougherty, 1995:30):

協助「永續觀光」創立一個全國性的體制機構。
保護以資源為基礎的核心以達產業的成功。
為資源基礎及觀光客活動發展更詳細的目錄和監測系統。
使用改良的科技和設計以讓負面衝擊減到最低。
抓住市場的機會,提供更綠色的觀光產品。
發展企業的標準,並鼓勵各階層之間在發展上的合作及有效的控管
機制。

上述的行動項目有潛力能共同建立更多的永續觀光產業,經由更多有
效率的,加強的計畫、管理與合作努力。在規劃的內容中,學者 Getz 於
1987 年曾經觀察到四種傳統的規劃:觀光贊助、經濟產業的研究、物理
空間的研究與以社區為導向的研究,而它們彼此之間是不互相排斥的。
而最近,第五種規劃方式──永續的觀光規劃被加入其中,其所關心
的是,資源能否供未來長期的使用,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以及能否滿足
目前和未來的需求。同時,學者 Dutton 和 Hall (1989)認為要達到永續觀
光規劃 (例如:合作、企業的整合、顧客對永續性與非永續性選擇的覺醒、策略
性的規劃、對於永續目標的承諾) 的先決條件,它需要觀光產業與公部門的
規劃單位一同徹底重新思考雙方對觀光的營運模式。無論如何,學者 As-
hworth (1992: 327) 認為目前大家對永續性這個話題的爭論,正導致觀光
產業朝向衰退。

是評論把問題渲染嚴重,而不是問題造成了評論的產生。如果沒
有資源或是環境的問題,就沒有需要去定義或是去找解決辦法。問題
點似乎是推廣的問題以及推廣是觀光產業所特別擅長的。如發牢騷般
的「承諾」和「任務宣言」等似乎比另類的永續觀光規劃的概念還容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21

易令人接受。

事實上,學者 Ashworth (1992)承認觀光領域包含了永續觀光,也意


味著需要對於會傷害環境的活動設定目標,和一些特定的活動、地點、城
鎮或是地區擬定永續性的指標。而且實質上會要求一些潛在觀光客去從事
其他形式的活動,或是在某些極端的例子中,會要求觀光客「請至別處旅
遊」 ( Ashworth, 1992:327 )。因此,為了永續觀光規劃的存在,它或許需
要觀光產業去仔細評估其未來在住宿方面的承載量和發展,同時在特定區
域中,以富有前瞻性的觀點來對觀光活動的範圍和規模做決策。然而,這
項研究將觀光規劃預先假設為存在於一個具有良好定義和活動,並且只限
定於公部門與私部門。實際上,觀光規劃發生在許多形式中 (發展、公共
建設、推廣與行銷) ,許多架構中 (不同的政府組織) 和不同層級中 (國際、
國家、地區、地方層級)(Hall, 1991: 98) 。無論如何,這項關於觀光的研究
假設不是將焦點放在分別規劃的過程中,就是整合成一個正常的規劃流
程,尤其在地區或是地方層級,要將系統預先作標準化,並且「在一個系
統中有條理地推廣發展,以增加在發展過程中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利
益。要達到此目的,規劃變成了一項有條理且連續的作業流程,且這些流
程是被設計成達成某項單一目標或是在許多目標中達成一個平衡作用。」
(Murphy, 1985: 156)
學者 Gunn (1988) 和 Inskeep (1991) 指出大部分的國家,其觀光規
劃存在於公部門規劃單位中,而規劃的進行是由接受過特別訓練的人所進
行的活動,同時被詳細記錄以提供證據。作為公部門的一項構成要素,規
劃被認為是「如果只將目的放在收益與減低成本的私人企業觀光之發展,
這不會是理想的狀況。然而,另一方面,如果觀光規劃是被公部門所支
配,一定不能從經濟的觀點出發以追求最理想的投入款項。」 (Cooper. et
al., 1998: 130)。 其意思是,在觀光規劃中,公部門與私部門涉入程度的一
個平衡點,對確保是否達到一個適當的平衡以及是否有將永續性的原則納
入發展計畫及情勢中是重要的。對公部門來說,其重要任務是將公、私部
門的興趣以及觀光元素在法定規劃程序的準備措施作一整合。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022 生態旅遊

學者 Ceballos-Lascurain (1998: 8)認為「即使生態旅遊的概念仍常常


被當成是永續觀光的同義字,但事實上,生態旅遊是屬於永續觀光的廣義
概念。若我們把時間拉長為一千年來看,所有的人類活動必定皆成為永續
的,而觀光也不例外。」相反的,Harrison 和 Husbands 於 1996 年的研
究中提到,他們所謂的責任觀光,並不是一個觀光品牌或是產品,而是對
觀光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將會傳遞利益給觀光客、受訪社區、投資人以
及政府單位。結論是,責任觀光所認為的是,一個具備良好構想的生態旅
遊產品之地方,而且適用於大眾觀光,前提是大眾觀光者能以負責任的態
度來對待。
深究「永續觀光」這個詞彙的意義,可揭露出許多的差異。一些評論
者認為這個詞彙是個矛盾,「永續性」(代表著一種持續不變的狀態)和「發
展」 (意味著它的成長) 是互相排斥的。學者 McKercher 於 1993 年提到,
大眾普遍喜愛支持這個詞彙,或許只簡單反映出它可以合適地支持眾多的
意識形態,並將其個人觀點永存與合法正當化。學者 Weaver 和 Oppermann
於 2000 年的研究第 353 頁中提到,其他的共通評論指的是,當自然與社
會環境的主題十分複雜時,理論是非常難以去轉化成行動的。伴隨著越來
越多關於永續性形式的觀光發展及規劃,在觀光單位中,有一個既定趨
勢,被描述成「正在綠化的觀光」。這是個值得去思考的有用趨勢,因為
如果觀光單位發展的產品觀光客願意消費,這對生態旅遊的出現,是很自
然的前兆。

觀光的綠化

學者 Wight (1993a) 年認為旅遊市場無庸置疑地越來越「綠化」,不


僅對環境方面越來越敏感,同時在認知方面,希望能藉由業者的努力,在
眾多的活動及購買行為中,更為謹慎小心。在全世界的企業中任職的人,
有 85%的人民深信環境是眾多公共議題中的首要重點,然而學者 Burr 於
(1991: 3) 年的研究中提到,有超過 76%的美國人認為他們自己是環境保
護論者。這樣的市場綠化不應該被當成是種流行,或是對追求環境的流行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23

性感興趣,而是一個暗流,提供包含觀光在內的許多商業單位。在觀光方
面,有重要的共同力量存在於個別觀光客的手中,關於他們對所造訪地區
所造成的衝擊,在旅行過程中觀光客所選擇的自然景觀,以及觀光客在回
家途中所抱持的態度。學者 Chalker (1994: 90) 於研究中說到:

個人的不安程度必定會以綠色的「印記」傳遞……觀光產業的主
要議題是使所有的觀光活動成為永續。生態旅遊必定成為忽視各種形
式的觀光活動對環境所造成衝擊的潛力之藉口,同時變得不永續。

學者 McLaren 於 1998 年的論文中,使用生態旅遊「ecotravel」這個


詞彙來包含所有形式的生態旅遊、以保育為目的的觀光,以及其他在地球
上活動的自然旅遊形式。而「生態旅遊」這個熱門詞彙,不受限於一定要
造訪自然地區。僅僅只是去看一些自然的景物或是野生動物的遊客數量,
實際上是相當保守的。有些旅客主要是希望有機會去體驗與其本身不同的
文化差異性。文化類型的活動與生活形態是旅遊手冊中顯著的構成特徵。
生態旅遊的設計中,包含廣泛且多元的體驗,從斯巴達式的艱苦環境體
驗、在保育地區從事令人感到精疲力竭的背包旅遊、純粹的享樂主義、到
熱帶島嶼的渡假飯店享受豪華假期。這些都提供參與自然環境的體驗。在
最好的生態旅遊形態中,它們推廣環境保育、國際間彼此互相了解與合
作、對當地居民政治與經濟的授權以及文化保護。當生態旅遊完成這些任
務,不僅是將衝擊減到最低,對當地環境和受訪社區也從這些經驗中獲取
實質的利益,甚至是由自己控制它。而最差的生態旅遊形態則是對環境造
成 破 壞、經 濟 的 過 度 開 發、對 文 化 麻 木 不 仁 的 一 種「綠 色 洗 禮
(greenwashed)」的旅遊(McLaren, 1998: 97)。
關於環境方面的學術研究體系已經被曲解。實際上,生態旅遊這個研
究題目自從 1990 年代便開始在學術機構中廣泛地探討。如 Robertson 等
人於 1996 年的研究探討,21 個關於生態旅遊或是以自然為基礎的觀光活
動計畫,這些計畫的時間從 1990 至 1995 年,它們都將焦點放在值得令人
關心的環境承載量議題上,以及管理階層如何在保育條例與生態旅遊產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024 生態旅遊

需求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大學的研究考察、田野調查、地表探險、鰆魚
俱樂部旅遊計畫,和其他課程計畫皆找來數以千計的生態界的學生去對烏
龜做標記,將水蛭裝進袋中以及在野外計數植物 (McLaren, 1998: 100) 。
而顯而易見的是,貼有「生態」標籤的產品和經驗的供需正以「顧客綠
化」和觀光滲透的姿態進行擴張,並且被認為是具有商業契機的。

生態旅遊:正朝向定義階段

根據學者 Weaver (1998: 1) 於研究中引用學者 Orams 於 1995 年嚴厲


的聲明「在近二十年的辭典中都不曾發現到如永續觀光、另類觀光和生態
旅遊這些詞彙;而今天,這些詞彙受到強烈的檢視、討論以及爭議。目
前,對於生態旅遊這個詞彙,周遭並沒有一個一致性的使用方式。」目前
關於語意方面的問題,似乎在研究討論中占有很重要的部分,如同研究者
們希望試圖討論其意義和價值,以及有許多的研究曾就這個詞彙來加以討
論。舉例來說,學者 Jaakson 於 1997 年探索由 Malloy 和 Fennell 在 1998
年就倫理議題所發展出的「生態旅遊認識論」。另外,對於相關詞彙,如
永續觀光和另類觀光於詞彙上的使用,也造成許多困擾,而這兩個命名只
是眾多重要的生態旅遊分支之一 (Weaver, 1998: 1)。如同前面所強調的,
生態旅遊通常被認為是另類觀光的一個分支 (例如:另類觀光之於大眾觀光
或是大規模的觀光) ,他們旅遊的主要動機是去使用、觀賞以及體驗自然環
境 (Cater & Lowman, 1994) 。關於這方面的初始研究,最廣為人知的是學
者 Boo's 於 1990 年的研究。〈生態旅遊:潛力與隱藏危險〉 (Ecotourism:
The Potential and Pitfalls) 一文中提到觀光客的消極與積極的活動形態,廣
泛地宣傳該地區 (Woods & Moscardo, 1998) 。其他值得注意的是,學者
Weaver (1998)、Fennell(1999) 、Wearing 和 Neil(1999) 都將生態旅遊
研究中成長的領域,在容易取得和範圍廣泛的地方作一瀏覽,並且綜合整
理。在這成長的研究領域中,其他發表於報告或是專書的著名研究有 Honey
(1999) 、Beeton (1998) 、Liddle (1997) 和世界旅遊組織 WTO 於 1999
年將生態旅遊這個領域所作的回顧。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25

學者 Hawkins 於 1994 年的研究中建議,對於生態旅遊興起的主要貢


獻因素,包括國際上對於全球生態之覺醒;在工業化世界中的觀光客,對
於以自然為基礎的體驗慾望快速成長;自然資源稀少,必須為人類下一代
來保育自然資源的觀念正在世界上培養當中。學者 Hawkins (1994: 263)
於研究中所觀察到的正是生態旅遊在快速成長當中,並且正全面性地影響
觀光產業,包含旅遊的特別興趣 (參閱 Weiler & Hall, 1992) 以及「綠色」
在觀光領域上的廣泛影響,強調在觀光產品發展、操作以及購買的同時,
友善地接近環境。
「永續觀光」、「以自然為基礎的觀光」,以及「生態旅遊」這些詞
彙,常容易產生混淆。這三個詞彙雖然不同義,但也非完全不相干。在所
有的觀光形式中,不是包含在大眾觀光,就是另類觀光的範圍內 (見圖
1-2) 。前者是由較多的人數所構成,他們所追求的是在設備齊全的設施
中與其中有限的文化或是環境在一些公共設施中互動,並尋求與其自身文
化相回應。學者 Haenn 於 1994 年指出,大眾觀光產業會成功,是因為它
介在觀光客和他們的目的地之間,從許多規範中,盡可能地使觀光客感到
自由。觀光產業──以財務關係替代朋友、家人以及鄰居的社會關係。學
者 Haenn 於 1994 年提出的觀點是,大眾觀光似乎並不希望去接受與適應
他 (她) 們的旅遊目的地,而是希望旅遊目的地去接受與適應他們。Dia-
mantis 和 Ladkin 於 1999 年有一個有趣的研究,強調永續觀光與生態旅遊
之間的關聯,尤其是在共存以及共同的話題。這裡的共存,就是指導致其
他的評論者如 Ross 和 Wall(1996b)所談論到在印尼一省──Notrh Sulawesi
的保護區為背景下,人類以及資源之間的連結也許能互利,但是目前仍未
被連結在一起。因此,永續性的原則與生態旅遊產品能夠一同創造一個真
正的另類觀光形式。然而,這被認為是使用經濟的手段,像是自發樂意地
去付費,強調環境保護中的經濟意識,利用永續性以及生態旅遊的連結以
促使社區和環境的利益。代表生態旅遊發展的量表由 Jie 等人於 2000 年
說明,關於中國 874 個森林公園的發展,由 China State Forestry Admin-
istration 記錄至 1997 年為止,面積為 7.48×10 6 h 2 。進步的使用方法對發
展生態旅遊有部分貢獻,可以從一年超過五千萬的造訪人次中看出。這邊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026 生態旅遊

照片 1.1 遊客與野生生物及自然環境的互動,是生態旅遊活動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體驗,
如圖所呈現的範例:是遊客在澳洲的野生動物公園中正抱著一隻無尾熊。

照片 1.2 座頭鯨回游至靠近岸邊,使遊客得以賞鯨,這是遊客與鯨類哺乳動物間一個有
益的邂逅(資料來源:M. Orams)。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27

一般的大眾觀光 特殊興趣或另類觀光

自然的 文化的 節慶活動 其他

以自然為基礎的 農村教育性
傳統文化遺蹟宗教 運動節慶嘉年華會
旅行冒險之旅 色情觀光業

生態旅遊
具備以自然為基礎的產品和市場;
使用生態永續的經管和管理方式;
對於員工和遊客具有環境教育的功能;
具備地方獲益的特點;
產生遊客滿意的結果。

資料來源:Dowling (1997a: 100)


圖 1-2 觀光的縱覽

所強調的規模所帶來的衝擊,或許有人會認為這對於生態旅遊所預期的使
用或是意義來說,是沒有必要的。但學者 Fennell 於 1999 年的研究中表
示贊成,他強調這個議題非關於生態旅遊,而是關乎一些標榜「純粹」的
觀光形式,而這些形式,在未來將有機會成為主流觀光。這是一種不適當
的觀光形式,它包含一部分的另類觀光形式,卻假裝它是不同於傳統大眾
觀光的另類觀光。
學者 Honey (1993: 13) 於研究中指出,當 Ceballos-Lascurain 聲稱他
是首位創造生態旅遊「ecotourism」這個詞彙的人時,其他專家卻認為這
個詞彙是源自於 Kenton Miller's (1978) ,這是一位在拉丁美洲國家公園
從事規劃工作的先驅。Miller 認為發展必定要以生態的觀點和經濟、社會
以及政治因素相互整合,以符合環境與人類各方的需求。Miller 亦堅決主
張國家公園有貢獻生態發展 (ecodevelopment) 的潛力,因為從 1970 年代
開始,隨著大批受到良好訓練的人,已經有能力將高額預算費用運用在許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028 生態旅遊

多公園土地的發展上。因此 Kenton 的生態發展及生態旅遊概念很快地就


被加到永續發展的討論中。

Hector Ceballos-Lascurain

Hector Ceballos-Lascurain 是一位墨西哥建築師和環境學家,生態旅


遊這個詞彙,即為他在 1983 年所首創。在 1983 年,他當時是 PRONATIRA
基金會的主席,這是一個墨西哥的非政府保育組織。PRONATIRA 過去
曾投入溼地的保育,像是繁殖及餵食提供鳥類所需,如美國紅鶴。Ceballos-
Lascurain 指出有一種觀光客人數從未停止成長,尤其是北美地區的人,
他們特別愛好賞鳥活動。他深信這群人在援助當地的鄉村經濟、創造新的
工作以及保護地區的生態上,會扮演重要的角色,且開始使用「生態旅
遊」這個詞彙來描述這個現象。
Ceballos-Lascurain 說到生態旅遊是到一個相對於未受干擾的自然地
區,有特別的目標,例如學習、欣賞和享受景色與大地的野生動植物,以
及任何存在的文化風貌(包含過去與現在),皆成為這些地區的一種觀光。
他也補充說明,這個詞彙代表系統科學、美學或是哲學的態度;然而,生
態旅遊客並不需要成為一位專業的科學家、藝術家或是哲學家。Ceballos-
Lascurain 提出的主要觀點是,參與生態旅遊有機會能讓他/她自己用某
種方式沉浸於自然中,而這也是大部分的人在他們日常規律的都市活動空
間中所不能享受到的。而這個人會集結他本身的文化素養,最後獲得一種
自然環境自覺與知識,而這會將他/她自己轉換成對於保育議題感覺敏銳
且保持熱心。

1993 年,Ceballos-Lascurain 將早期對生態旅遊的定義修正為「生態


旅遊是一種對環境有責任的旅遊和造訪相較於未受干擾的自然地區,目的
是希望享受和欣賞自然 (以及包含過去與現在任何曾伴隨產生之文化形式) 。
這對環境保育、降低旅客所造成的負面衝擊,以及提供對當地區民有利且
正面的社會經濟活動之投入,皆能有所幫助。」這個定義自從在 1996 年於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29

照片 1.3 Hector Ceballos-Lascurain 是公認的生態旅遊之父,攝於 1999 年 10 月 14 日


在昆士蘭的 Fraser Island 舉辦之第七屆澳洲生態旅遊研討會。

蒙特婁所舉辦的第一次保育大會後,已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所正
式採用。

朝向一個一致性的生態旅遊定義?

最近關於生態旅遊被使用在較廣泛的學術以及產業背景之下,令人驚
訝的是它廣泛地缺乏藉由包含不同的標準、認知以及達觀的角度所複合而
成的一致性定義。為了這個理由,有必要去調查一些研究者和業者在定義
生態旅遊這個詞彙的一些方法(更詳細的資料,請見:Encyclopedia of Tourism,
由學者 Jafari 於 2000 年所著、Encyclopedia of Ecotourism,由學者 Werver 於 2001
年所著)。生態旅遊的概念在第三章將會作更詳盡的討論。在學者 Larrman
和 Durst 於 1987 年對生態旅遊的早期研究將其定義為:「在自然觀光中,
遊客受到一個地區的吸引,是因為他/她對於那個旅遊目的地的自然歷史
的一個或是多個特色感到興趣。而這樣的造訪活動包含了教育及遊憩,且
常常是具有冒險性質的。」生態旅遊的本質,包含了戶外遊憩以及環境活
動,在顧客階層中集結在一起的產業 (Shoup 1989,被 Backman 等人於 199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030 生態旅遊

年的研究中所引用) 。學者 Ziffer 於 1989 年的研究被 Fennell 於 1999 年的


研究所引用,他提出自然觀光在本質上並沒有一定要完全合乎生態學,而
是要多關注於個別觀光客的動機和行為。相反的,生態旅遊則是由於範圍
廣泛 (有規劃的需要和社會目標的達成) ,更難以達到。結論是,學者 Ziffer
於 1989 年將生態旅遊定義為一種形式,主要是受到一個地區的自然歷史,
包含其當地的文化所驅使。這也意味著地主國或是當地社區的一種管理方
法,其保證自己在建立和維持景點時,要與當地居民一同參與,適當地行
銷這些特色,厲行管制條例,以及使用企業的程序去建立一個地區的土地
管理和社區發展。
早期的定義認為生態旅遊的主要的功能是保護自然地區、產生收益、
教育性質、當地參與以及承載量制定。事實上,加拿大環境顧問協會於
1991 年的報告中提到,生態旅遊應該要包含以下的特性:

它必須要促進正面的環境倫理。
它不能使資源品質降低。
生態旅遊著重於內在價值,而非外在價值。在他們認為的資產當
中,設備是不足以構成吸引人的部分。
應該以環境為中心的觀點為方針,而不是以人類本位主義觀點。
它必須要有利於野生動植物和環境 (社會的、經濟的、合乎科學的、
管理的或是政治的) 。
它是自然環境的第一手經驗。
它包含了教育和/或感謝的元素。
它要有高度的認知和情感經驗的面向。

這些特性在 Butler (1992) 和 Wight (1993a) 的研究中也被重申。而


協會也補充說明,在理論上,生態旅遊的經驗會藉由培養知覺、洞察力、
知識、了解、感謝和對當地環境的參與者表示尊重以鼓勵保護 (加拿大環
境顧問協會 1991: 27) 。無論如何,如同 Ballantine 和 Eagles 於 1994 年的
論述,這個多方面的八點特性在操作上存有某種程度的困難。比較清楚的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31

是,生態旅遊與其他旅遊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因為生態旅遊以環境為中心
的觀點,是將重點放在環境教育、個人成長以及其他優先於生態旅遊參與
者的旅遊動機之內在價值 (Wearing & Neil, 1999) 。
學者 Wight (1993a: 3) 於研究中提出:

生態旅遊是一種啟發的自然旅遊經驗,當遊客完全尊重受訪者區
時,生態旅遊是有助於保育生態體系……有兩個觀點似乎是可以解釋
生態旅遊。第一個看的是社會大眾對於環境的興趣可能可以被用來行
銷一個產品;另一個看的是這些相同的興趣或許可以用來保存這些產
品所賴以維持的資源。而這邊所要求的是將兩個觀點作有效率的整
合,使得整個產業和資源能長期持續下去。

因此,生態旅遊是在以自然地區為基礎的觀光之下,以及可以結合以
自然為基礎的觀光和冒險旅遊兩個元素。無論如何,也由一些其他特色所
構成,較顯著的是教育的元素和保育支持的活動。根據學者 Boeger 於
1991 年的研究提到,自然地區的觀光活動的潛力是廣大的。Boeger 在
1991 年提倡生態旅遊,以一種合乎於環境的觀光前提下,尊重其他文化
的尊嚴及多元性,以及關心地球上可以更新的資源。引用某一個史丹佛研
究機構的研究,Boeger (1991) 認為生態旅遊在全球的真正潛力是,預測
全世界的觀光活動,每年有 8%的成長;但在生態旅遊的成長卻驚人地高
達 30%。Boeger(1991)也指出每年花費在賞鳥旅遊的費用,估計有四億
美元,以及有數以百計的人到喜馬拉雅山旅行,到中美洲健行和在中國騎
腳踏車。這都強調了在觀光形式上的一個清楚關係,也就是由學者 Boo
於 1992 年所觀察到的生態旅遊之早期成長。
學者 Boo 於 1992 年提出生態旅遊是一種自然之旅,這種旅行型式過
程中所產生的基金可提供給保護區並且提供訪客環境教育,以對於保育工
作有所貢獻。另外一個早期的觀點是由學者 Rymer 在 1992 年所描述,他
認為生態旅遊是觀光活動的一個細小分支,它的重心是指遊客渴望到相對
不受汙染的自然環境中接受洗禮,而在這個環境中,提供給遊客的設備對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032 生態旅遊

環境衝擊是低度的。學者 Rymer 於 1992 年的研究又補充說明生態旅遊與


其他傳統形式的觀光主要的差異是,生態旅遊有意識要努力去減少觀光對
環境所造成的負面衝擊。
在相同的特徵下,生態旅遊協會 (TES) 定義生態旅遊為:一種意義
深長的旅遊,到自然地區去了解其文化和環境的自然歷史,當有經濟機會
產生時,要注意到不要因此而改變生態體系的完整性;然而,這些經濟機
會可以使當地居民受益,用來提供保護自然資源的財源 (TES, 1993) 。這
取代了對自然地區所強調的責任旅遊、環境的保育以及對當地人民的福
祉。學者 Western 於 1993 年的研究中引用生態旅遊協會 (TES) 對生態旅
遊的定義為:「對自然地區負責任的旅遊,且它是保育環境和促進當地居
民的福祉。」相反的,學者 Wall 於 1994 年的研究中提到生態旅遊的定義
通常是在基於下述之三個基準之一,或是更多:旅遊目的地的特性、參與
者的動機、旅遊組織的特性。他認為一個優良的個案,可以由很多個被分
類的特有行程所組成,而非特定的個體,如以生態旅遊為例,觀光客可以
以不同種的形式參與不同的行程。
澳洲國家生態旅遊策略將生態旅遊定義為:「生態旅遊是以自然為基
礎的觀光活動,它包含了自然環境的教育與解說,並且藉由管理使生態永
續。」這個定義認為「自然環境」包含了文化層面,而「生態永續性」則
意味著對當地社區的一種適當的回饋以及長期對其資源的保育 (澳洲旅遊
局,1994: 17) 。
學者 Zieger 於 1997 年提出生態旅遊,是關於保護自然環境和提供給
當地居民正面的工作機會;因此,它是將環境政策的主導權授權給當地居
民,同時認為教育觀光客的職責亦比賺取利潤來得重要許多。然而,學者
Khan (1997b) 認為生態旅遊對自然地區而言是意義深長的,因為可以藉
此去了解環境的文化和自然歷史,而不是只有在產生經濟機會時,才去照
顧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藉由自然資源的保育而對當地居民有利。學者 Lin-
dberg 和 McKercher 於 1997 年的研究中認為,「生態旅遊」這個詞彙在
1990 年代成為一個專有名詞時,對觀光產業造成一個衝擊,使得這個產
業面臨著危機。換句話說,「生態旅遊」這個詞彙已經被劫持,同時在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33

1990 年代初期,其論述已經占有一席之地,且運用政治手段來矯正以往
的大眾觀光。而且就其本身而言,幾乎任何形式的觀光活動都被要求去提
供一種生態旅遊的經驗。生態旅遊的發展大約是從十年前開始有所改變。
第一,開始希望有教育性和挑戰性的假期,結合對自然環境的覺醒以及興
趣,而這也導致訪問自然地區的人數增加,尤其在開發中國家。另外,越
來越多發展的專家將自然地區視為提供勞力給正經歷逐漸沒落的地區的一
個方法。越來越多保育與資源管理的專家認為,訪問自然地區是加強保育
地財政的一項收益和提供與保育相關的利益。最後,所增加的關注會使得
所有的觀光活動皆為永續性,包含那些發生在自然地區的活動。學者 Lin-
dberg 和 McKercher (1997: 67) 主張在 1990 年代中期,生態旅遊開始從
一個概念進入成熟階段,並認為許多在早些年所發表的理論開始被質疑與
爭論,且許多生態旅遊產品的正當性也逐漸地越來越受到挑戰。
根據世界觀光組織 WTO 於 1999 年認為,生態旅遊是在超過 4,250 億
的世界觀光產業中,成長最快的區塊之一。它也被認為是對發展中國家不
用喪失自主權就可以達到自給自足的一個方法 (Nixon, 1999) ,而且學者
Cater 於 1994 年也認為生態旅遊似乎可幫助發展中的國家提高其能見度。
學者 Lindberg 等人於 1998 年中提到,儘管判斷認為生態旅遊成長的
學者較少,導致產生難以去定義生態旅遊的問題,大部分的評論家認為在
過去幾年中,大體而言,生態旅遊還是比大眾觀光成長得快。從對一個地
區,專營生態旅遊之旅行社的研究中,學者 Lew (1998a) 發現,在過去
幾年中,每年以 10~15%的平均成長率穩定地成長,且許多都呈現出未
來幾年會有更高的成長。這或許是對於生態旅遊經驗發展之多樣性動機的
一部分反應。當學者 Mclaren 於 1998 年的研究中指出不同的動機 (例如:
保育環境,提供以自然為基礎和冒險之旅,以及為越來越多對於「真實」經驗有需
求的觀光客提供服務) ,生態旅遊也被廣泛地認知為是一種另類觀光的形
式,以下面三個主要方式區別於其他觀光形式:

‧生態旅遊強調自然環境,或是相關的一些組成成分,例如吸引力的
焦點;與文化有關的吸引力已經被列為生態旅遊中的第二項組成成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034 生態旅遊

分 (Boo, 1990) 。
‧藉由欣賞景點或學習景點內在本質的慾望而引起與自然互動的結果。
‧ 有 取 得 合 法 資 格 的 遊 憩 活 動 應 該 以 永 續 的 方 法 來 實 現 (Blamey,
1997) 。

學者 Weaver 和 Oppermann 於 2000 年的研究中認為在這些參數中,


有一些活動是可以被包含在生態旅遊這個羽翼之下。像是賞鳥與觀星活
動,可以被包含在生態旅遊範圍內,或是從事狩獵、長程旅行以及自然攝
影等等與以自然為基礎元素的冒險旅遊、3S 觀光(sun、sea、sand)和/或
社會文化的另類觀光。
學者 Helleiner 於 1997 年的研究中說到,用來界定生態旅行者態度的
方法可以從一個人的責任感來看,這包含了個人對於他們自身安全以及他
們所參訪的自然與文化環境的永續性。因此學者 Helleiner 於 1997 年的研
究中將生態旅遊者視為:某個人所從事的旅遊是由冒險的元素以及保育的
倫理道德所組成。生態旅遊中有一項常常被用來檢視的基本組成因素,就
是需要提供生態旅遊者冒險的概念以及接受挑戰的需要。如學者 Helleiner
表示,旅行業者通常被誘導犧牲冒險性元素,藉此最大化生態遊客的旅遊
舒適程度。Helleiner 也提倡有需要作一個平衡,但是主張是為了長期的
永續性觀光,因為聰明的策略是犯了只提供部分冒險性的錯誤,而不是犯
了不舒適的錯誤,雖然那必須提供安全且有意義的方式 (詳見 Bentley 等人
於 2000、2001 年在觀光與安全方面議題的研究) 。然而,也有一些學者質疑
生態旅遊的正當性,並提出一些可供檢討的有用論證作為理由。

對生態旅遊持反面的看法

有一些評論者感覺生態旅遊的定義現在已經成為一種無意義的,集結
所有詞彙的一個大雜燴 (見 Oppermann, 1997; Rayn, 1999;Fennell 在 1999 年
的研究第 181 頁對反面看法的討論) 。例如 Wheeler 於 1994 年的研究中質疑
這類生態旅遊的邏輯性與有效性,是否只是為大眾觀光著上新的外貌作為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35

偽裝。當缺乏規劃、毫無紀律和誇大提倡時,生態旅遊就像是大眾觀光或
是傳統的自然觀光,雖然可以帶來些微經濟上的邊際效應,但是卻導致嚴
重的環境與社會後果(Honey, 1999: 54) ,就如同在尼泊爾和其他脆弱的觀
光環境。在大部分的情況,生態旅遊被認為是個萬靈丹:它可以提供保育
和科學研究、保護脆弱以及原始的生態系統、使原始聚落受益、促進窮困
國家的發展、加強生態以及文化上的永續性、將環境認知以及社會道義灌
輸給旅遊業界、滿足和教育具有差異性的觀光客,以及是實現一些主張和
建立世界和平的方式。儘管「綠色」旅遊對於一些低度開發的世界、環
境、觀光客和旅遊業界而言,已經大膽地被認為是一種「雙贏」的解決辦
法,但是在嚴謹的調查中呈現出一個更複雜的事實 (Honey, 1994: 4) 。
學者 Haenn 於 1994 年的研究中表示當一個生態旅遊者參訪一個自然
的環境,會使得自然環境在不知不覺中被改變,雖然他們只是單純存在,
卻無形中挑戰一個旅遊目的地作為一個原始的、未被破壞的環境的權利。
即使這些觀光客的數量很少,但是他們卻會產生極大的負面衝擊,且必然
會破壞這個地方,進而影響未來的 者的權利。學者 Haenn 於 1994 年的
研究中建議,生態旅遊是去欣賞一個地方以及感受其原始的風貌,一旦這
個地方的品質降低,生態旅遊者又會開始去尋找下個原始清新且未被開發
的旅遊目的地,因此,生態旅遊的行動是與環境保護的目標互相對抗。學
者 Haenn 建議,與其為人類和地方提供一個新的關係,生態旅遊毋寧是
一個單純且簡單的旅遊方式,且對於環境影響有更多的關注。因此,生態
旅遊不只是改變了觀光,它更是為觀光客擴展視野傳遞了多樣化的功能;
生態旅遊並沒有改變觀光客,只是讓遊客維持不同的期望進行旅遊活動。
當某些會議或是文章的標題是以生態旅遊為主題時,生態旅遊已被多
次定義與重新定義,此後,大部分的定義皆較為概括性的;生態旅遊並不
單純只是個「文字」,而是一種哲學與信念,它始於 1960 年代,是從對
環境的意識所發展而來,直到今天已經成為許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學者
Cater 於 1993 年的研究中提到,將生態旅遊視為全球的萬靈丹是非常危險
的想法;而生態旅遊者是屬於一種神奇的族群,認為他們會減輕所有觀光
所帶來的傷害,這也是一種十分危險的看法。學者 Cater 於 1993 年的研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036 生態旅遊

究中認為,當商業行為已成為存在於生態旅遊背後的主要動機時,可能會
導致疏離,而非造福於當地社區,就成了意料中的事。學者 Hall 與 Butler
於 1995 年的研究中提到,許多政府單位和觀光學術機構已經趕 (流行)
上這個「新型」的觀光,像是生態旅遊和文化之旅,但卻存在著一種迷思
(錯誤的想法) ,認為這些形式的觀光都是在倫理上較為優越的。然而,
生態旅遊和文化之旅卻常常只被用來當作是行銷的工具來推廣,事實上,
它們有時在倫理上是更為次等 (Thomlinson & Getz, 1996) 。
學者 Wall 是生態旅遊負面因素的忠實記錄者 (1994, 1997; Ross & Wall,
1999b) 。Wall 於 1994 年的研究中提到,有很大比例的生態旅遊其實有
「舊酒裝新瓶」的狀態,因此,它引發了如果要使觀光在生態上達到永
續、文化上永續以及經濟上可行,觀光應該以何種形式來呈現的根本問
題。對生態旅遊缺乏明確的定義意味著「生態旅遊」這個字使人產生豐富
的想像力,但事實上,不同的使用者存有不同的想像力。尤其學者 Wall
於 1997 年主張生態旅遊並非會自動永續,如果生態旅遊必須要被維持且
對永續的發展有所貢獻時,在經濟上必須是可行的,而且必須適當的使用
環境,同時是社會文化方面可接受的。因此,如果生態旅遊在經濟上不可
行時,生態旅遊者所要求的設施與服務將不會被提供,且生態旅遊所有
者、旅行業者和居民所預期的經濟效益也將不會達到。
學者 Wall 於 1997 年的研究中指出,生態旅遊的文獻正快速成長中,
而這也表示生態旅遊的範圍正開始被豐富當中,生態旅遊開始變得不足以
被信任,同時認為生態旅遊對一些之前很少被外來客訪問的地方而言,生
態旅遊是一個改變地方的鼓動者,將會再與環境結合的一些新的參與者、
新的活動與新的設施產生一些新的需求。學者 Ross 和 Wall (1999b) 在幾
年後的研究中,更是嚴厲苛責與主張,儘管這些已存在的大量文獻中所強
調生態旅遊能帶來利益,仍有一些數量正在成長的個案研究指出,生態旅
遊所要達成的理想目標,應該被判定為失敗。換句話說,生態旅遊的理論
常常不能成功地被實務化。學者 Ross 和 Wall (1999b) 的研究又補充說明
到生態旅遊,很明顯地,最終還是必須要依賴自然地區是否能夠被取得以
及生態旅遊的品質,也因此必須要向維持並保護自然的策略來靠攏。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37

學者 Pretty 和 Primbert 於 1995 年的研究中認為,當人們 (這包含當地


社區的人民) 拒絕接納保育所擬定的目標時,是令環境處於一種有風險的
狀態。而有一些原始的雨林被假設是不能被人類所接觸的,現在卻成為廣
為人知的一些茂盛的農業社區。他們假定在荒野中「原始」的概念是一種
現代 的迷 思,這 在現 實社 會中 是不 存在 的。與 此相 似的 概念 中,學 者
McKercher 於 1998 年的研究中提到「生態旅遊所獲得的高度評價,使它
幾乎成為任何『非城市』之觀光形式的代表。而這個詞彙也被一些並不懂
得生態旅遊內涵與概念的市場商人所利用 (揩油) ,而那些旅遊目的地很
明顯的並非是生態旅遊目的地,而只是被生意的潮流所利用。」這樣分歧
的意見也反映在學者 Addison 於 1996 年的研究中所提出的如下觀點:

有關於這個主題的近期文獻,一般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認
為生態旅遊是具有正面的趨勢 (Choy, 1991; Millman, 1989) ﹔另一部
分則認為它不是沒有比所要替代的大眾觀光好 (或是更差)(Butler,
1990; Munt, 1994; Wheeler, 1991, 1992a), 就是認為它只是可笑的市場
商品──誇大的廣告花招 (Wight, 1993a)。許多將生態旅遊大體視為
正面的原因是,因為認為其非常不同於一般只求社區發展的補救措施
(Cater, 1993; Hughes, 1995; Jones, 1992) 。

許多時事評論家最近開始懷疑生態旅遊是否有別於大眾發展,是否能
真 實 的 永 續 發 展 (Butler, 1990; Wheeller, 1991,1994; Shackley, 1996; Wall,
1997) 。例如學者 Wall 於 1997 年的一篇名為〈生態旅遊是永續的嗎?〉
的文章中提出質疑:無論哪一種形式的大眾觀光發展,對環境皆是良好的
嗎?另一方面,一些作者於文章中評論到如果生態旅遊被認為只屬於某一
類的市場區隔,它將不能永續。因此,生態旅遊的整體概念現在是在複雜
的檢查之下。學者 Wight 於 1993 年研究中將許多種類的觀光形式皆再次
列入生態旅遊中,包含了生態之旅、生態冒險、生態假期、生態郵輪、生
態狩獵之旅,皆用生態 eco 來命名。學者 Cater 於 1994 年的研究中推斷
出生態旅遊的詮釋,或許是以生態為基礎而非以生態為號召的。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038 生態旅遊

學者 Campbell 於 1999 年發現潛藏於生態旅遊中的一個最重要元素


是,當一些富裕的旅遊者從事生態之旅時,他們大部分會「強調」另外一
個異國的旅遊目的地以作為「自誇」,而 Campbell 稱此種現象為「ego-
tourism 滿足自我的觀光」。這代表一種生態──殖民主義的形式,它在
某種程度是相似於學者 Britton 於 1982 年在太平洋島嶼為背景所討論的新
殖民主義概念。在這些太平洋島嶼中,將行為已被殖民國家模式化的過程
複製在觀光客行為上,以及提供給跨國機構對於觀光的一種控制,是在後
殖民地區的一種觀光發展路線。

本書的架構

本書並非試圖要以一個綜合的觀點來重新探討生態旅遊,而是以在觀
光領域中,新的話題為目標角度。本書的設計是藉由環境與觀光之間的關
係為主題來作介紹,因此讀者可以從此領域中感到所引起的複雜程度,以
及在自然地區觀光發展計畫成功的可能性。本書的目的之一是想推翻目前
認為在環境敏感地區發展旅遊活動是負面的一種存在認知,並提供其另一
方面的觀點:如果有適當的遠景、計畫及管理,這些旅遊活動的發展也是
增加更多環境認知及保育觀念的媒介工具。然而實際上在自然地區的觀光
發展卻明顯的將非自然的地區透過設計、說明和教育而改變,使得對環境
的覺醒可以被培養。
本書為將來在環境與觀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觀點。其中一個
主要的主題就是生態旅遊,它是帶給大眾對於環境有較深了解的一個合適
媒介。為了這個理由,在自然地區中,生態旅遊將其與其他觀光形式分
離。如果人類在一個已發展世界中試圖要將一些世界遺產來作歸納,而其
中一個最好的方式是去了解我們所處的環境,進而感謝其對環境的啟發動
作。本書藉由生態旅遊的內涵、觀光形式的利基來回顧環境與觀光的關
係。這將包含永續觀光、以自然為基礎的觀光、野生動物觀光和生態旅遊
等詞彙與概念作一個說明與定義。本書將焦點放在生態旅遊的基本原則與
特性,並用圖解說明這些觀念,並透過許多關於生態旅遊的例子加以說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導論:從環境與觀光關係到生態旅遊發展 039

明,例如一些自然的旅遊景點、生態旅遊的組織、住宿設施與旅遊活動。
另外關於生態旅遊的規劃、發展、管理與行銷的相關議題也包含在討論的
範圍內。
本書的第二章是探討觀光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從傳統的關係,以共
生、衝突或是共棲的角度來探討在同一時間內所有地方會發生其中兩者的
整合。在本章中,將定義與描寫環境的觀光,並且說明不同種類觀光活動
在環境方面的實現成果以及與環境相關方面的議題。第三章,描述生態旅
遊屬於環境觀光的一部分,結合了包括自然為基礎的觀光以及冒險旅遊兩
個元素。生態旅遊是由一系列其他因素所組織而成,包含了教育元素、實
行保育支持活動以及當地社區福利。
第四章的概念在討論是否真有一群人可稱為生態旅遊者,並比較世界
上不同地區的生態旅遊者之間的差異。接下來的第五章是將生態旅遊產業
作一個綜述。介紹產業中不同的層級,包括地方的、地區的、國家的以及
全球的規模。公共以及私人的生態旅遊也在本章中被強調,不同的商業形
式也在討論範圍中,包括旅行業者行程設計、旅遊吸引力和住宿設施。個
案研討也被用來描述與解釋各種形式的商業活動。第六章中,本書的焦點
放在生態旅遊會造成的衝擊。許多關於生態旅遊的正面與負面衝擊是根據
這些衝擊是屬於環境的、社會的、經濟的、政治的與累積的,而被描述與
分類。
生態旅遊的規劃與發展原則在第七章中被闡述與說明。需要對環境友
善的原則在本章中被強調,以及用不同層級將生態旅遊實踐到最佳狀況作
一描述。藉由西澳洲的加斯科為個案,對觀光規劃加以描述並說明一個以
環境為基礎的研究。同時在環境敏感地區,生態旅遊發展的議題是被提出
與討論的。第八章中,將與生態旅遊有關的管理原則作一個檢視。並提供
關於不同發展層級的國家、地區或是個別的商業機構,對於生態旅遊管理
實務上的個案研究。同時也提議倫理道德是被需要的,以及教育與解說的
重要性。在第九章則探討行銷方面的議題,行銷工具、環境的銷售以及影
響的態度皆有提到。最後一章,藉由生態旅遊過去成長的軌跡以及目前的
情況,清楚地說明未來生態旅遊的展望。值得一提的是,生態旅遊產業在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040 生態旅遊

未來的發展將在成長的觀光業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並且在環境的壓迫下
產生越來越多的計畫。而本書最終,是由範圍廣泛的參考文獻與網站所集
結而成。

問題

若使用「環境」這個詞彙來作為「我們的周遭環境」的解釋,你認為
合適嗎?
環境與觀光之間的關係,你是用什麼方式來看待呢?
弱勢環境的觀光被視為是大眾觀光的一部分,你認為這是從什麼角度
為出發點?
什麼是觀光主要的構成因素?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生態旅遊/ Stephen J. Page & Ross K. Dowling


著. —初版.—臺北市:五南, 2006 [民 95]
面; 公分.(觀光書系)參考書目:面
譯自 : Ecotourism
I S B N -13: 978-957-11-4372-9
I S B N -10: 957-11-4372-3(平裝)
1.生態旅遊
992 95011002

1L30 觀 光 書 系

生 態 旅 遊 (Ecotourism)
作 者 - Stephen J. Page & Ross K. Dowling
譯 者 - 郭乃文 黃秋蓮 陳盈樺 呂新發
發 行 人 - 楊榮川
總 編 輯 - 王秀珍
主 編 - 黃惠娟
責任編輯 - 王兆仙 王中奇
出 版 者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106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 339 號 4 樓
電 話:(02)2705-5066 傳 真:(02)2706-6100
網 址: http://www.wunan.com.tw
電子郵件: wunan@wunan.com.tw
劃撥帳號:01068953
戶 名: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市駐區辦公室 / 台中市中區中山路 6 號
電 話:(04)2223-0891 傳 真:(04)2223-3549
高雄市駐區辦公室 / 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一路 290 號
電 話:(07)2358-702 傳 真:(07)2350-236

法律顧問 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 張澤平律師

出版日期 2006 年 10 月一版三刷


定 價 新臺幣 420 元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版權所有.欲利用本書內容,必須徵求本公司同意※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