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海洋休閒管理學刊

景觀美質評估法探討澎湖遊客旅遊景點之偏好 第四卷 40-57 頁, 2013 年 8 月

景觀美質評估法探討澎湖遊客旅遊景點之偏好

楊翰宗

樹德科技大學

摘要

景觀美質評估法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 ,簡稱 SBE 法)是一種客觀的景觀美

質測量方法,其排除了一切管理者與經營者之主觀的個人判斷。因而本研究之重點

在於,暸解如何利用景觀美質評估法,以探討遊客對旅遊景點之偏好與成受,並藉

此了解觀光遊憩資源應如何被安排與規劃出最適合遊客之旅遊路線。研究中以澎湖

為研究地區,共發放 250 份同卷讓到訪澎湖的遊客進行 32 張旅遊景點照片之評測,

而有效問卷回收 248 份。經求得各旅遊景點之 SBE 值後,作為旅遊景點路線規劃之

依據。

關鍵字:景觀美質評估法、觀光遊憩資源、澎湖

通訊作者:楊翰宗

聯絡電話: 07-6158000 轉 3416

通訊地址: 82445 高雄市燕巢區橫山路 59 號

Email: hcyang@stt比du.tw

40
海洋休閒管理學刊

景觀美質評估法探討澎湖遊客旅遊景點之偏好 第四卷的-57 頁, 2013 年 8 月

壹、緒論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 (2011) 統計資料顯示,民眾主要遊憩活動歸類為:自然賞景

活動、文化體驗活動、運動型活動、遊樂園活動、美食活動、其他休閒活動,以及

純粹探訪親友,沒有安排活動等;該些遊憩活動當中以自然賞景活動 (59.8%) 為最多

,而自然賞景活動包含:觀賞地質景觀、濕地生態、田園風光、溪流瀑布等。此外

,就國人到訪比例較高的據點而言,以至11 北部地區旅遊者最多,而到南部地區(含澎

湖縣、)旅遊則位居第三位 (25.8%) 。再貝 11 就民眾從事國內旅遊目的而言 r 觀光、遊

憩、、度假」者最多 (82.5%) ,而探親訪友次之(1 6 .4%)。

澎湖約由 90 餘座島嶼所組成,海岸線長達 320 多公里,一年四季呈現不同的風

情與景觀,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與歷史人文,主要的島嶼地景包括:玄武岩方山、

海岸珊瑚礁、沙灘、漁村文化與候鳥棲息地,尤其玄武岩方山構成獨特的地理景觀

。澎湖因本身條件因素,因而係有發展獨特島嶼觀光類型的潛力,亦是滿足氏眾進

行自然賞景活動選擇之地點。林俊全 (2004) 更指出,如能利用澎湖本身地理環境之

優勢,並加上具價值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發展獨一無二的島嶼觀光型態,將更

能促進澎湖之整體旅遊發展。

台灣實施週休二日之後,人們漸漸重視休閒活動,而澎湖群島則成為國人出外

旅遊的熱門景點之一,其包含:具傳說故事的七美島雙心石 j皂、獲得偶像劇青睞的

吉貝島著名的白沙 j彎,以及是綠端龜繁衍下一代重要處所的望安島。在這眾多熱門

景點中,藉由研究調查,以使得知民眾較為喜愛的遊憩景點,並將該些景點串聯,

做為觀光當局資源重點投入之參考,將是重要課題。因此,本研究參閱范文怡 (2008)

對於景觀偏好評估方法優缺點之比較分析後,選擇問卷調查的方式利用最常被應用

在景觀偏好評估研究上的景觀美質評估法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簡稱 SBE 法)

分析遊客對於澎湖群島上的景觀與人文歷史等旅遊資源的喜好程度,籍由遊客明確

選擇的評估結果將可使研究成果更具參考價值。研究中,同時亦探討遊客屬性對於

景觀喜好的差異情形,期望該研究成果能提供澎湖國家風景區於遊憩路線規劃之參

閱,進而讓遊客能夠更深入的享受離島的遊憩資源,及離島風光。

貳、文獻回顧

一、澎湖觀光遊憩資源

觀光遊憩資源條、指人們在觀光旅遊的過程中,所成興趣的各類事物,如;山水

41
海洋休閒管理學刊
景觀美質評估法探討澎湖遊客旅遊景點之偏好 第四卷 40-57 頁, 2013 年 8 月

名勝、自然風光、人工設施建物、歷史古蹟、文化遺址等人文資源,提供觀光客遊

覽、觀賞、知識、樂趣、度假等美好成受的一切自然、人文景觀或勞務及商品,均

可稱之為觀光遊憩資源(吳坤熙, 2007) 。凡是足以吸引遊客的資源,無論其為有形

或無形,實體或潛在性的均可稱為觀光資源,而觀光資源構成要件為對旅客構成吸

引力、促成旅客消費的意願、滿足旅客生理心理需求(楊明賢, 1999) 。但觀光遊憩

資源種類豐富多樣,為了被有效的利用、需明確的管理以及適當的保護,因此依照

各種特性將資源分類,使相似的觀光遊憩資源歸於同一類,可讓遊客在觀光旅遊的

過程中獲得滿足。

澎湖群島包含三大遊憩資源~統:北海、南海以及馬公遊憩資源象統。整個澎

湖群島均是由玄武岩溶岩流所組成的火山群島,經年累月經過海水侵蝕與海積形成

今天美麗的澎湖群島。島上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人文景觀與歷史古蹟,每個景點

都具其獨特性及故事性,根據景點內容將細分為:自然生態遊憩、資源、人文遊憩資

源、產業遊憩資源,而下表 1 彙整澎湖群島遊憩象統資源之各景點內容。

表 1 澎湖群島遊憩、象統資源景點(澎湖縣政府, 2011)
資源分類 觀光景點 景點內容

目斗嶼 燈塔、賞景(玄武岩)

海 吉貝嶼 賞景(白沙灣)、文化遺址、漁場

自然生態 姑婆嶼 採紫菜、浮潛
tAEL自d

象 險礁、嶼 ;手;醬、水上活動

統 員貝嶼 賞景(玄武岩)、海上步道

山水沙灘 戲水、觀星、浮潛

持裡沙;難 海演浴場
a馬

公 風櫃洞 賞景
自然生態

隘門沙j難 觀海
舌,、L白t

象 北寮遊憩區 觀星、賞景、踏浪

美元 內土安遊憩、區 觀海、賞景

天后宮 國定古蹟
人文

42
海洋休閒管理學刊
景觀美質評估法探討澎湖遊客旅遊景點之偏好 第四卷 40-57 頁, 2013 年 8 月

林投公園 林間散步、賞景

,馬 菜葉觀日亭 賞日出

公 通樑古榕
休憩廣場、神木
人文

小門地質館 環島步道、地質介紹、風景區
舊.\:.自B

系 跨海大橋 交通、賞景

其先 菜園休閒漁業區 餐飲、生態觀光
產業
中屯風力園區 發電廠

桶盤地質公園 賞景(玄武岩)

虎井嶼遊憩區 賞景、歷史遺址

鴛鴦窟(藏軍洞) 賞景、歷史遺址

天台山 文石產地、賞景(玄武岩)

網土安口沙 j難 戲水、游泳、賞景、觀星、牽署

雙心石 j皂 賞景

自然生態

海 七美人塚 觀賞七美人貞節園

望夫石 賞景

是充
小台灣 賞景

大獅風景區 賞景

賞景、戲水、浮潛、露營、觀星
魚月鯉遊憩區
、夜烤

望安綠皇島龜觀光保育中心 了解綠皇島龜生態
人文
中社古厝 古蹟

二、景觀美質評估法

景觀美質評估法 (SBE 法)由 Daniel and Boster 於 1976 年鑑於人類在利用、保存

43
海洋休閒管理學刊
景觀美質評估法探討澎湖遊客旅遊景點之偏好 第四卷 40-57 頁, 2013 年 8 月

、改善及經營管理資源時,認為景觀美質是最難用客觀及科學的方法來測量的一種

資源,因而提出該種客觀的景觀美質測量方法 (Daniel and Boster ' 1976) Ohta(2001)


0

指出,人類對於景觀的認知是人類與景觀的交互作用時,籍由本身的背景和過往經

驗,對景觀產生印象、想像、意義和美學的反應後,進而對景觀進行評價。景觀資

源評估方法會因研究目的和研究對象的不同而有差異,景觀偏好是人類對景觀加以

評價的一種主觀心理判斷,目的在於了解景觀的特性及個人的喜好,是有形的景物

,亦是無形的意象(李素馨, 1997) 0 Zube et a l.( 1982)依人與自然環境的互動關餘,


而將評估方法分為專家模式 (expert paradigm) 、心理物理模式(p sychophysical

paradigm) 、認、知模式 (cognitive paradigm)及經驗模式 (experiential paradigm) 等四類。

在景觀視覺偏好評估上,心理物理模式 (psychophysical paradigm) 重點在於暸解

個人景觀美質偏好問之關條 (Zube et al. ' 1982 ; Russ and Terry , 2002) ,而該方法最

常被應用在景觀偏好評估研究上的方法 (Lothian ' 1999 ;林晏州, 2000) 。相關研究

如:陳文錦 (1989) 於遊憩規劃中遊客景觀偏好之分析一以台北縣、三個鄉鎮為例的研

究中,用以瞭解風景區中遊客之景觀偏好程度,並分析影響遊客景觀偏好之影響因

子,而應用遊客景觀偏好分析結果評估台北縣、三個鄉鎮之遊憩據點發展潛力。侯錦

雄與楊束霖(1 995) 則利用景觀視覺偏好對台中工業區周邊廠房植栽進行模擬研究,

並依照民眾認為最合適的植栽設計,進行環境美化的工作。劉庭芬(1 997)於陽明山

國家公園遊客對房、生植物視覺景觀偏好之研究中,探討遊客對陽明山國家公園內原

生植物視覺景觀偏好,並以個人社經特性、熟悉度、所從事的遊憩活動及植栽本身

的時令變化等為研究變項,進行景觀偏好評分工作。邱裕瑄 (1997) 貝 11 於探討陽明山

國家公園區內不同之實質環境屬性對民眾視覺景觀偏好之影響研究中,找出預測民

眾偏好之迴歸模式。鍾政偉 (2002) 結合生心理模式及認知模式,暸解個人對景觀的

知覺偏好及影響景觀偏好的知覺因子,運用地景生態學的觀念及地景結構指數的運

算,從森林遊樂區景觀資源的供給面及個人景觀知覺偏好的需求面,探討遊憩區規

劃及管理,以作為新遊憩據點開發及景觀資源管理之參考數據。辛珮甄 (2003) 景觀

偏好與複雜度關條、之研究結果,建立包含 10 個因子的景觀偏好迴歸模式,發現景觀

偏好會隨景觀複雜度一直上升,達到最高點後開始下降,顯示景觀複雜度低時,景

觀過於單調,受測者較不偏好,但是過於複雜的景觀,亦不受偏好。其他相關研究

尚有 Bemasconi et al. (2009) ; Zhang et al. (2012) ; Wang et a l. (2012) ; Lückmann et al.
(2013) 等。

44
海洋休閒管理學刊
景觀美質評估法探討澎湖遊客旅遊景點之偏好 第四卷 40-57 頁, 2013 年 8 月

三、旅遊路線模式

旅遊模式在一般的基本概念以及各種相關研究中,可區分為三大部分,即節點

、路徑及旅遊方式三種,其所代表的涵義如下(黃盈錚, 2005) :
(一) 節點(Nodes) :此指客源地(Origins)- 目的地 (Destinations) 的相對概念,代表著

旅行者所在地區的資源或人口的區位,亦表現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實質或潛

在關餘,當從節點問產生移動,就有了旅遊研究的基本空間要素。

(二) 路徑 (Routes) :此指連接節點問之旅遊路線,在節點問移動則產生了旅遊路

徑,此種路徑可發生在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旅遊方式,例如:以陸運來說,

公車、小客車、機車等運輸工具,或可做為連結通道的小路,甚或飛機航

線和客輪航道等,都可視為路徑的一種表現方式。

(三) 旅遊方式 (Modal choice) :此指沿路徑移動日守所採用的旅遊工具類型之選擇

過去學者依路線規劃性質的不同去選擇適當的旅遊模式,黃昆祥於 2003 年的研

究中提及「時空路徑分析法 J 其乃透過對遊客在景點之間逗留、移動的時間以及

前往下一個景點的路線上,將資料記錄於草園上,再利用疊圓的方式畫出時空路徑

圈,並歸納出較熱門之旅遊路線。杜慧音 (2003) 則在生態旅遊遊程中,以深度訪談

與遊客問卷調查方式進行遊憩、路線規劃之研究,而於研究中將旅遊景點依照不同旅

遊時程與不同旅遊目的規劃出不同的遊憩路線,研究結果並將旅遊行程分為步行遊

程、車行遊程、半日、一日及二日遊程等各種不同類別的遊程。蕭雍勳 (2003)指出

,旅遊依據至IJ 訪目的地的數量區分為單一目的地和多重目的地,而相關實證研究,

如: Oppennann (1995); Stewart and Vogt (1 997); Flognfeldt (1999); Hwang et al. (2006)
; Lau and Mckercher (2007) ; Leung et al. (2012) 等。兩種旅遊依據到訪目的形式說明

如下:

(一) 單一目的地模式 (Single Destination Pattem) :又可分為單一目的地模式及基

地營區模式; (1)單一目的地模式 (Single Destination Pattem)指旅客只到訪一

個主要的觀光目的地,此一目的地單獨存在而完全與其他目的地沒有關聯

,如美國大峽谷; (2) 基地營區模式 (Base Camp Pattem) 則又稱為輻射狀模式

(Radius Pattem) ,旅客停留在一個主要的觀光目的地作為基地營區,再從此

主要的目的地出發至其他目的地,次要的觀光目的地通常缺乏必要的支持

設施,如膳宿設施,因此無法自行產生吸引力,必須依賴基地營區提供支

持服務而形成共生共榮的關條。

45
海洋休閒管理學刊
景觀美質評估法探討澎湖遊客旅遊景點之偏好 第四卷的-57 頁, 2013 年 8 月

(二) 多重目的地模式 (Multiple Destination Pattem) :大致上可分為中途點模式、

區域旅遊模式及鏈狀旅遊模式; (1) 中途點模式 (En Route Pattem)除了存在著


一個主要觀光目的地,另於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間,有引起旅客興趣的中途

點地區,使其繞道前往而投入時間和金錢; (2) 區域旅遊模式 (Regional Tour


Pattem) 為旅客到達一個區域後在其內一系列鏈狀的觀光目的地旅遊。這些

個別的目的地擁有自己的吸引力,但是它們的差異能夠在相同的地理區域

內滿足各種旅客的多樣化需求, Getz(1991)認為區域內的觀光目的地能互相

合作,藉著一些高品質、反映一定主題以及在時空上群眾事件的促銷,創

造充分的拉力; (3)鏈狀旅遊模式 (Trip-Chaining Pa仕em) 的旅遊路線包含從一

個多樣觀光目的地到另一個多樣觀光目的地,而形成鏈狀旅遊的型態,可

形成渡假套裝行程,如 Gunn(l 988)指出具有共同背景的一系列古蹟建築優

於一個孤立的目的地。

參、研究方法

一、問卷尺度量表

本研究採用「結構式」問卷;主要內容以民眾對景觀喜好的程度為問項,採用。

到 10 分作為本研究之間卷尺度量表,分別為:非常討厭、極討厭、很討厭、討厭、

稍討厭、普通、稍喜歡、喜歡、很喜歡、極喜歡、非常喜歡。問卷填答峙,直接請

受測者填答分數,並利用照片輔助加強說明,使其更為貼近遊客心中的 J承受方式呈

現。

二、問卷圖像選定標準

本研究為使各景點呈現方式達一定標準'降低人為與硬體因素干擾對測試影像

造成的影響,因此統一使用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 (2011) 管理處所公布之景

點影像,作為景點評分之依據。

三、評估程序

本研究問卷共 32 張影像,依自然生態遊憩資源、人文遊憩資源、產業遊憩資源

分類,並讓遊客對於該景點的第一直覺判斷做出評分。

四、遊客屬性資料

本研究在問卷設計問項中,包含:遊客個人之基本屬性資料為:遊客性別、年

齡、教育程度、職業、月收入、居住地以及前往遊憩理想花費時間、出遊頻率、獲

知旅遊訊息的來源、遊憩主要的住宿方式等項目。

46
海洋休閒管理學刊
景觀美質評估法探討澎湖遊客旅遊景點之偏好 第四卷 40-57 頁, 2013 年 8 月

五、抽樣設計

研究中採用便利性抽樣,主要以接近或能夠衡量的方式進行,對研究者較為方

便,而研究中問卷發放地點為馬公乘船處,共發放 250 份問卷,回收 250 份問卷,

而遊客未填答完整及遺漏頁數之間卷,均將其視為無效卷,予以剔除,故有效之問

卷為 248 份。

六、 SBE 值計算

彙整由大眾及相關群體,對此照片來進行景觀知覺判斷,然後將此觀賞者的判

斷經過運算後得到一個景觀美質值,此 SBE 數值的高低即可作為景觀評估的依據(

林幸怡, 1995) 。比方法是由計算標準化常態、分布 (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 下的標


準分數(standard score) Z 值求得,其公式如下:
/a-1


Z Fb-RJ 4

‘.,/
••
A

USj
其中 :ZU= 受訪者 j 的第 i 個評紋的標準分數 ;Rj= 受訪者 j 的所有評級之平均數;

門i 受訪者 j 的第 i 個評級之平均數 ;Sj= 受訪者 j 的所有評級之標準差。

利用公式算出 Z 值後,隨機選定一個景觀的 Z 值作為標準值 0 ,再換算各個景

點之相對 Z 值,最後算出相對 Z 值取百分比,即可獲得各景觀之相對 SBE 值 (Daniel

and Boster ' 1976) ,其公式可表示如下:

Z -Z"
zrt=Z U × 100%
(2)
乏 (Z; -Zo)

其中 .Zη= 第 i 個評估對象之相對 Z 值 ;zt= 第 i 個評估對象之 Z 值 ;Z。=隨機選定

為 0 之 Z 值。

肆、結果與討論

一、遊客基本資料

受訪者基本資料是所有資料分析的基礎,本節利用次數及百分比分析受訪者基

本資料及意願調查表。內容包含: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月收入、居住地

、理想花費時間、出遊頻率、訊息主要來源以及喜歡的住宿方式等十項。性別屬性

分析上,男性佔 46 .4% '而女性則佔 53.6% ;由年齡屬性分析得知,以 21-30 佔歲

4 1. 9% 比例最高。於遊客教育程度分析得知,大學(專科)所佔教育程度比例最高,而

47
海洋休閒管理學刊
景觀美質評估法探討澎湖遊客旅遊景點之偏好 第四卷的-57 頁, 2013 年 8 月

職業別以服務業 23 .4%比例為最高;月收入則以 20 ,000-39 , 999 比例為最高。遊客

居住地以北部 45.2% 為最高,而理想花費時間則以 3 天所佔 54% 為最高,因遊客考

慮交通方式、遊玩範園,願意花費在澎湖遊玩,時間以 3 天最佳。遊客出遊頻率分析

上,以半年 34 .3%為最高,此外受訪者旅遊資訊以網路獲得資訊的方式居多,因資

訊時代的來臨,遊客已不必仰賴旅行社的套裝行程,改由自尋上綱收集資料來規劃

行程。受訪遊客在此地區旅遊最喜歡的住宿方式則以氏宿居多,因民宿風格多樣化

,並具家庭溫馨成,可讓遊客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和賓至如歸的成覺。相關遊客基本

資料分析結果如下表 2 所示。

表 2 遊客基本資料分析表

百分比 百分比
項目 次數 項目 次數
% %

'性 男性 115 46 .4 半天 3 1. 2

另IJ 女性 133 53.6 一天 7 2.8


f品t,』主

20 以下 15 6.0 費 二天 26 10.5
日寄
21-30 104 4 1. 9 三天 134 54.0

31-40 67 27.0 四天 45 18.1



齡 41-50 27 10.9 五天以上 33 13 .3

51-60 18 7.3 每天 5 2.0

60 以上 17 6.9 3-4 天 11 4 .4

國小 5 2.0 出 一星期 33 13 .3

教 國中 11 4 .4 一個月 79 3 1. 9


高中
57 23.0 率 半年 85 34.3


大學(專科) 137 55.2 一年 15 6.0

研究所以上 38 15 .3 主主它 20 8.1

48
海洋休閒管理 學 刊
景觀美質評估法探討澎湖遊客旅遊景點之偏好 第四卷的-57 頁 , 2013 年 8 月

軍公教 26 10.5 資 報章雜誌 169 68.1


言孔

工業 38 15.3 電台廣播 235 94.8



商業 33 13 .3 源
網路 112 45.2
服務業 58 23 .4 < 海報宣傳單 229 92.3
手主

職 農林漁牧 0.4 親友介紹 143 57.7


業 >

家庭主婦 12 4.8 最 觀光飯店 165 66.5



退休人員 13 5.2 精品汽車旅館 243 98.0

學生 36 14.5 f主
民宿 73 29 .4
宿
待業中 3 1. 2 住親戚朋友家 233 94.0

其他 28 11. 3 露營 246 99.2

<

10 ,000 以下 70 28.2 還
其他 239 96 .4

月 >

收 10,000-19 ,999 12 4.8 北部 112 45 .2


2、 90 36 .3 中部 62 25.0
20 ,000-39 ,999 居

40 ,000-59 ,999 55 22.2 住 南部


60 24.2
t也 東部
60 ,000-79 ,999 14 5.6 4 1. 6

鉤 , 000 以上 7 2.8 其他 10 4.0

49
海洋休閒管理學刊
景觀美質評估法探討澎湖遊客旅遊景點之偏好 第四卷 40-57 頁, 2013 年 8 月

二、觀光資源成受度

本研究利用景觀美質評估法 (SBE) ,計算澎湖國家風景區之遊憩系統:馬公遊憩

系統、北海遊憩、系統及南海遊憩系統的景觀美質評值。將遊客填答的分數平均後,

代入 (1) 式求得各景點之 Z 值,然後利用 Z 值最低之景點作為標準值 o '再換算求得

出其他各景點的相對 Z 佳,並給予各組相對 Z 值力口是息,最後算出各景點的相對 Z 值

在該組所佔的比例,乘以 100 取後 3 位小數點位數,即可獲得各景點之相對 SBE 值

。由分析結果得知馬公遊憩系統之景觀美質評值當中,以菜葉觀日亭、山水沙灘及

跨海大椅 SBE 值較高,而林投公園之 SBE 值為最低。於北海遊憩系統之景觀美質

評值分析結果當中,吉貝嶼、目斗嶼及員貝嶼 SBE 值較高,姑婆嶼之 SBE 值最低

。最後於南海遊憩象統之景觀美質評值分析結果當中,雙心石;皂、桶盤地質公園及

小台灣之 SBE 值為較高,而絢鯉遊憩區之 SBE 值為最低。彙整各遊憩、系統之 SBE

評估分析結果,如下表 3 所示。

表 3 澎湖各遊憩系統之景觀美質評值表

系統 名稱 Z(SBE) 相對 SBE 值 相對 Z 值取百分比(%)

山水沙灘 1. 331 2.849 13 .4 11

持裡沙 j難 0.836 2 .3 53 11.079

風櫃洞 0.4 56 1.973 9.288

隘門沙灘 0.146 1.663 7.830


,馬
北寮遊憩、區 -1. 474 0.044 0.205

內土安遊憩區 -0.464 1.053 4.956


古'、L自t 天后宮 0.128 1.645 7.747



林技公園

-1. 517
。 。
菜葉觀日亭 1.385 2.902 13.661

通樑古榕 0.4 38 1.955 9.205

小門地質館 -1. 172 0 .3 45 1.624

跨海大橋 1.305 2.822 13.287

50
海洋休閒管理學刊

景觀美質評估法探討澎湖遊客旅遊景點之偏好 第四卷 40-57 頁, 2013 年 8 月

,馬 菜園休閒漁業區 -1. 163 0.354 1.666


苦.-.:..自t 中屯風力園區 -0.234 1.284 6.039


目斗山與 0.087 1.386 19.338


海 吉貝嶼 1. 816 3.115 43 .467



姑婆嶼
苦州注

-1.296 O

系 險礁、嶼 -0.019 1.2 80 17.857

統 員貝嶼 0.087 1.386 19.338

桶盤地質公園 0.887 1.905 14.393

虎井嶼遊憩區 0.267 1.286 9.711

鴛鴦窟(藏軍洞) -0.972 0.046 0 .3 47

天台山 -0 .444 0.574 4 .3 35

南 總土安口沙灘 -0 .3 31 0.984 7 .457


j每 雙心石泛 2.754 3.772 28 .497

七美人塚 -0.819 0.199 1.503
古'、L自S

象 望夫石 -0.253 0.765 5.780

統 小台灣 0.734 1. 752 13 .2 37

大獅風景區 -0.398 0.620 4.682

蚓鯉遊憩、區 -1. 018 O



望安綠蟻龜觀光保育中心 -0.942 0.077 0.578

中社古厝
0.237 1.255 6.039

51
海洋休閒管理學刊
景觀美質評估法探討澎湖遊客旅遊景點之偏好 第四卷的-57 頁, 2013 年 8 月

三、旅遊路線規劃

Pearce (1 987)指出各種不同觀點的旅遊活動空間模式在 1960 年代後期開始發展

,這些模式的基本概念大多建立在「客源地 J-I 連結路徑 J-I 目的地」之悶的象統架構

上,由於各學者所注重的觀點迫異,各有其不同的組成。本研究依蕭雍勳 (2003)指

出的單一目的地和多重目的地兩種形式。以澎湖各遊憩系統中相對 SBE 質較高之景

點規劃路徑。經研究分析結果提出以下,旅遊路線之規劃:

(一) 單一目的地模式 (Single Destination Pattem) :以基地營區模式為考量依據,

而於澎湖群島中,以馬公遊憩象統膳宿設施較為完善,因此以馬公遊憩系

統為基地營區,再向其他遊憩系統之景點移動。故遊客以該種模式進行旅

遊的情形下,其建議之遊憩路線為:

Day1 :馬公機場→跨海大橋→通樑古榕→禱裡沙灘→天后宮→觀音亭

Day2 :菜葉觀日樓→吱頭遊客中心→員貝嶼→澎澎灣→白沙灣→吱頭遊客

中心→北海遊客中心→目斗嶼→吉貝嶼→北海遊客中心→馬公本島

Day3 :南海遊客中心→桶盤嶼→七美(小台灣、雙心石;在)→望安(綠皇島龜保

育中心→中社古厝)→馬公

(二) 多重目的地模式 (Multiple Destination Pattem) :以此模式當中之鏈狀旅遊模

式為考量依據,則可讓來到澎湖的遊客從一個多樣觀光目的地到另一個多

樣觀光目的地,以形成鏈狀旅遊的型態。因此,可將行程以渡假套裝方式

安排,而建議之遊憩路線為:

Day1: 七美(小台灣、雙心石泡)→望安(綠皇島龜保育中心→中社古厝)→虎井嶼

→桶盤嶼→馬公

Day2 : 跨海大橋→通樑古榕→禱裡沙灘→山水沙灘→觀音亭(西瀛虹橋)(落日

、夜景)

以及

Day1: 跨海大橋→通樑古榕→疇裡沙灘→山水沙灘→觀音亭(西瀛虹橋)(落

日、夜景)

Day2: 七美(小台灣、雙心石迄)→望安(綠蟻龜係育中心→中社古厝)→虎井

嶼→桶盤嶼→馬公

但、結論與建議

澎湖群島一年四季呈現出不同的風情與景觀,擁有相當豐富的自然生態與歷史

52
海洋休閒管理學刊

景觀美質評估法探討澎湖遊客旅遊景點之偏好 第四卷 40-57 頁, 2013 年 8 月

人文,也是適合發展成獨特觀光島嶼型態的地方,其包含三大遊憩系統一北海、南

海與馬公遊憩系統,本研究探討遊客對於景點之偏好程度,以其結果規劃符合遊客

需求之遊憩路線,採用旅遊活動空間模式中之基地營區模式及鏈狀旅遊棋式,設計

出三天兩夜之遊程。期望藉由此遊憩路線規劃'吸引更多對澎湖有興趣的遊客,以

及曾經前往澎湖的遊客再次前往。經研究分析提出以下幾點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 遊客社經背景之分析:經研究分析,受訪遊客以女性較多,年齡大部分集

中在 21-30 歲,教育程度以大學為主,職業方面以服務業的比例居多,而收

入以 20 , 000-39 , 999 的比例較高。

(二) 遊客旅遊活動特性之分析:於本研究結果顯示,受訪遊客的出發地以北部

地區佔大多數。至於至lJ 訪澎湖的理想花費天數為三天,出遊頻率以半年一

次為居多;旅遊資訊來源以網路居多,而住宿類型之選擇則以民宿居多。

(三) 遊客景觀美質評估之分析:受訪遊客對於澎湖之北海遊憩系統的吉貝嶼、

目斗嶼以及員貝嶼 SBE 值較高,然而姑婆嶼的 SBE 值較低;南海遊憩系統

之桶盤地質公園、雙心石泡以及小台灣之 SBE 值較高,絢鯉遊憩區之 SBE

值較低;馬公遊憩象統之山水沙灘、白等裡沙灘以及跨海大橋之 SBE 值較高

,林投公園之 SBE 值較低。

(四) 旅遊空間模式之分析:由於鏈狀旅遊模式於本研究地區的執行面上有其可

行性阻礙的考量,因船班及航班的限制,故在團體遊客方面較不建議參與

此模式結果之行程規劃'然而若是散客之旅遊則較為適合。

二、建議

(一) 由於到訪澎湖的遊客資訊來源多以網路為主,故建議澎湖相關旅遊管理單

位可多投入資源經營網站並與部落客建立合作關緣。

(二) 此外,遊客住宿類型選擇多為民宿,故當地相關管理單位可輔導及管理氏

宿之經營,提升氏宿的素質,讓遊客所住的地方有更好的品質保證。

(三) 馬公市區之周邊景點較為接近,建議規劃自行車道,發展低碳生態旅遊。

(四) 建議澎湖縣政府整合開發各離島系統間的船班系統,讓遊客能夠更多元化

選擇遊憩路線,降低交通因素干擾。

謝誌、
本研究成謝審查委員之寶貴意見,亦承蒙林佩本、黃茹瓷、侯宜娟、江羽涵於

本研究之諸多協助,特此致謝。

53
海洋休閒管理學刊

景觀美質評估法探討澎湖遊客旅遊景點之偏好 第四卷 40-57 頁, 2013 年 8 月

參考文獻
交通部觀光局 (2011) 。資料引自 :htto:llt位wan.net. tw1m 1.asox?sN0=0001012

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 (2011) 。資料引自 :htto:llwww.oenghu-nsa.gov.twl

李素馨 (1997) 。都市視覺景觀偏好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究計畫成會專題計

畫報告, NSC-86-2417-H-035-003 。

杜慧音 (2003) 。生態旅遊遊程設計之研究﹒以金 A石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

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辛珮甄 (2003) 0 在景觀偏好與複雜度關條、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

吳坤熙 (2007) 0 觀,光遊憩資源實務第二妝。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幸恰(1 995) 0 農村景觀資源評估模式之研究 o 圓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

林晏州 (2000) 。臺北市鄰里公園之景觀美質評估。造國學報 6( 1/2) , 91-115 。

林俊全 (2004) 。從地質保育談地質公園與世界襲產認詮的椎動。澎湖永續發展經營

管理研討會地質公園設置與推動論文集, 122-133 。

邱裕瑄 (1997) 。陽明山國家公園視覺景觀偏好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園藝

學~碩士論文。

范文怡 (2008) 。城鄉地區道路景觀評價之研究。銘傳大學建築與都市防災研究所碩

士論文。

侯錦雄、楊束霖 (1995) 。台中工業區遇邊景觀植栽設計之模擬與研究。中國國藝

(J.Chinese Sic. Hort Sic.) 41 (3) , 215-236 。

陳文錦(1 989) 0 遊憩規劃中遊客景觀偏好之分析一以台北縣三個鄉鎮為例。國立台

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昆祥 (2003) 。台南市觀光遊憩資源調查與路線規劃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

理學系碩士論文。

黃盈錚 (2005) 。遊憩路線規劃模式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

士論文。

楊明賢 (1999) 。觀光學概論。揚智文化。

劉庭芬(1 997) 0 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對原生植物視覺景觀偏好之研究。國立台灣大

學園藝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澎湖縣政府 (2011) 。資料引自 :htto:llwww.oenghu.gov.tw/chinese/01intro/03oeoole.asn 。

蕭雍勳 (2003) :都市地區旅遊路線模式影響因素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

54
海洋休閒管理學刊

景觀美質評估法探討澎湖遊客旅遊景點之偏好 第四卷 40-57 頁, 2013 年 8 月

理象碩士論文。

鍾政偉 (2002) 。景觀知覺偏好與地質結構指數關靜、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間事業

管理系碩士論文。

Bemasconi, Claud峙, Michael P. Strager, Vishakha Maskey, Michael Hasenmyer. (2009).


Assessing public preferences for design and environmental attributes of an urban
autom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 90 , 155-167.
Daniel , T. C. & Boster, R. S. (1976). Measuring landscape esthetics: the scenic bωuty
estimation method. U.S.D.A. Forest Service. Research paper RM-167.
Flognfel品, T. Jr. (1999). Traveler Geographic Origin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the Multi
Trips Destination Case. Journal of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ing , 8(1) , 111-124.
Gunn , C. A. (1988). 均cα tionscape: designing tourist regions - 2nd ed.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Getz , D (1991). Festivals, 司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叫lold.
Hwang Y, Gretzel U , Fesenmaier D. R. (2006). Multicity trip pattems: Tourists to the
United States. Annαls ofTourism Research , 33(4), 1057-1078.
Lau G, Mckercher B. (2007). Understanding tourist movement pattems in a destination: A
GIS approach.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 7(1), 39--4 9.
Leung , Xi Yu, Fang Wang, Bihu \\袍, Billy B缸, Kurt A. Stahu悶, Zhihua Xie. (2012).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f Overseas Tourist Movement Pattems in Beijing: the
Impact of the Olympic Games. l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 14(5),
469-4 84.
Lothian, A. (1 999). Landscape and the philosophy of aesthetics: is landscape quality
inherent in the landscape or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Lα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44 , 177-198.
Lue , C. C. , Crompton, J. L. & Fesenmaier, D. R. (1993). Conceptualization of
Multi-destination Pleasure Trips. 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 , 20(2) , 289-30 1.
Lückmann, Katrin , Verena Lagemann, Susanne Menze l. (2013). Landscap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Young People Comparing Nature-Orientated Habitat and
Engineered Habitat Preferences. Environment αnd Behaν10月 45(1) , 86-112.

Ohta, H. (2001). A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to naturallandscape cognition. Journal 01


Environment Psychology , 387-403.

55
海洋休閒管理學刊
景觀美質評估法探討澎湖遊客旅遊景點之偏好 第四卷 40-57 頁, 2013 年 8 月

Oppennann, M. (1995). A Model ofTravel Itinerarie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 33(4) ,


57-6 1.
Pearce , D. G. (1987). Tourism Today: A Geographical Analys缸, Longma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New York: Wiley.
Russ , P. & Te叮y, C. D. (2002). Good looking: In defense of scenic landscape aesthetic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60 , 43-56.
Stewa此, S. 1. and Vogt , C. A. (1997). Multi-destination Trips Patterns. 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 , 24(4) , 458-460.
Wang, Baozhong, Ping He , Shuqing An, Shouyun Shen. (2012). Modeling scenic quality
of wetland landscape resources in South Dongting Lake ,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2(5) , 578-589.
Zhang J時, Qi Jizhong , Yang Zhi , Guo Chunyan , Zhang Yan. (2012). Evaluating plant
landscape in changchun city by app妙的g SBE methods. World Automation Congress
(WAC) , Puerto Vallarta , Mexico.
Zube , E. 丘, Sell , J. L. , & Taylor, 1. G. (1982). Landscape perception: research,
application and theory. Lαndscape Planning , 9(1) , 1-33.

56
海洋休閒管理學刊
景觀美質評估法探討澎湖遊客旅遊景點之偏好 第四卷 40-57 頁, 2013 年 8 月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 to Explore the Landscape


Preferences of Penghu Tourists

Han-Chung Yang
Shu-Te University

Abstract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SBE) method is an objective measurement method for


scenic beauty. SBE ruled out the subjective personal judgment of supervisors and
operators. This study focuses on how to use SBE method to explore the tourists'
landscape preferences and feelings. To understand the tourism resources how to be
arranged to be the most suitable for tourists planning a travel route. The study area is
Penghu. 1n this study, we use the 32 scenic photos to get the SBE values of the Penghu
tourists' landscape preferences. A total of 25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248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wi lI be the basis of the
tourist preferences in route planning.

Keywords: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 , Tourism resources , Penghu.

5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