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5

Vol.10, No.

3 第十卷第三期
T
A
I
Taiwan Watch
W
A 2008 Autumn
N

W
A
T
C
H
也許我們什麼都沒有,只要我們有像海浪般

季刊
胸襟的唱歌、跳舞,我們就擁有全世界
--Fangcalay〈美哉阿美〉 2
0
0
8
環境倫理

台東杉原海灣乃阿美族人傳統領域,近幾年
來,卻有一BOT開發案「美麗灣渡假村」欲
違法獨占這片海岸。〈7/30攝於杉原海灣〉
果實和種子
代表樹木家族


的一個世代已
抵達終站,也
是生命即將向
環 前開展的


理 轉捩點...



©林子涵 台





它與嫩枝、綠葉和花朵交織、也與甘甜美味與馥郁香
Taiwan Watch
封面「果實的秘密」為生態關懷者協會提供 website: http://www.taiwanwatch.org.tw 氣揉合,釀造豐盈的溫馨記憶與繽紛美夢。
Taiwan Watch
Contents
編輯草堂
2 編話
3 社論:虛幻的經濟發展圖像

專題企畫─環境倫理
4 生命教育的深度逆轉
◎文╱陳慈美

12 消費的誤區
◎文╱郭正宜

17 原住民傳統生態知識的探索與實踐
◎文╱靜宜大學南島民族研究中心祕魯學術考察小組

28 生態女性主義的實踐與反思發展主義 1
◎文╱鐘秀梅

綠色思潮 國土巡禮
39 應用環境信託於棲地保育之可行性探討 46 守護大台南
◎文╱陳瑞賓、單德榕 ◎文╱黃煥彰

52 給老師與政府官員的一封信
環境觀察
◎文╱Christopher Logan
54 淺論中國休閒農業發展之麥當勞化

◎文╱若涵
數值挖奇
38 濕答答
環境小視窗
16 對空氣品質來說,燒木頭「材」不便宜

30 零廢棄的世界

36 壞消息:北京第一個焚化爐開始試轉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編話
編輯室

日前前往內湖參加一個活動,回程時經過一個十字路口,在等紅路燈的百般無聊中,不經
意地目睹了一個慢動作的交通意外事故。一位媽媽用摩托車載著兩名幼小的兒子,與一輛休旅車
同時緩慢地通過這個十字路口時,休旅車的駕駛未意識到右邊有輛摩托車即行右轉,而碰到了這
輛摩托車。雖然休旅車動作緩慢且在碰到時立即踩煞車,但摩托車經此一碰即倒地而壓到了這位
年輕的媽媽。那時兩位擦傷的小孩坐在地上哭喊著「媽媽!妳有沒有怎麼樣?」,在旁的行人與
肇事者也立即湧至拉起摩托車,剎時只見被摩托車車體刮到的左腳旁出現一大片血,令人怵目驚
心。所幸,救援迅速趕至,母子應無大礙。

然而,這個事件卻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的渺小。相對於休旅車的重量,人即已經不起這
緩慢的一碰,如果是質量遠大於休旅車的這個地球,發生了極微小的變化,比如溫度的上升,氣
候型態的改變,也可能對人類造成難以承受的傷害。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的具體顯現,
2 也就是牛頓的第二定律。質量越大的東西,即使加速度不大,也可以對質量小的受體,施加極大
的力量。想想看,人類到底可以經得起這個地球多大程度的變化?

百年來人類毫無節制的各種活動,已劇烈到讓地球的平均氣溫上升了0.6℃,雖然看起來不
大,但已導致越來越劇烈的極端氣候事件,並在過去十年來於全球許多地方造成龐大的人命與經
濟損失。然而,這社會上仍存有不少推力,要持續將地球平均氣溫往上推升;對於慾望,不知節
制,宛如飛蛾撲火般地不減緩追求的力道!對於己身行為對環境所造成的改變(或破壞),常以
為只有一點點沒關係,卻忘了人類本身相對於這個地球,也是如毫毛般的一點點,根本承受不起
地球這一絲一毫的改變。

價值觀的淪喪,讓許多人分不清楚什麼是重要的、該敬畏的、該護持的、該珍惜的,或許
可以解釋人類社會的這種不知如何取捨、自戕般的愚蠢行為。因此,從教育著手,讓人們認清自
己與地球及其他生命的關係,回到應守的本分,重拾生命的真正價值,並與環境生態做最佳的互
動,這即是許多人正在提倡的「環境倫理」教育,是環境保護的根本解決方案。

本期季刊有幸與「生態關懷者協會」合作,由其協助彙集數篇文章,為讀者剖析環境倫理
學的內涵,謹此感謝陳慈美秘書長的幫忙。雖因篇幅有限,無法做更詳盡的探討,但尚祈這數十
頁薄紙能對讀者有所啟發,是幸。
虛幻的經濟發展圖像
徐銘謙
看守台灣 研究員

前陣子有機會在夜間行經台中市重劃區,一棟棟住宅高樓大廈看似豪華榮景,入夜亮起燈
的戶數卻寥寥無幾,黑夜裡只有路邊空蕩蕩卻又燈火通明的霓虹燈與街燈,照亮著高聳而死寂
的水泥叢林。同行的朋友以前是做建築出身的,我們從計程車內瀏覽過這片死寂之城,他以內
行人的口吻預告房地產的泡沫已經出現,無論房價炒的多高,新聞報導豪宅多貴,或者大陸富
豪炒樓團來台帶來多大的希望,即使不懂學理,光是沿著道路數一數亮著的樓格子,就能印證
許多地政專家的預言。這是簡單的數學題,畢竟蓋那麼多房子,哪來那麼多人住啊?

社 論
根據營建署統計,2005年核發建照總面積達1,306萬坪,比前一年的1,286萬坪成長1.7%,
創下8年新高。住宅類建照核發量是12.16萬戶,成長了9.6%。當時專家就推測,核發建照到完
工、販售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房市供給超出需求的危機將在2008年出現。就在今年不久前,
美國的次級房貸風暴與中國房地產價格下滑的風波,引發的是一連串的全球與區域金融與經濟
風暴,至今美國都還在風波之中。美國政府面臨著鼓勵民眾超過收入的借貸支出政策,以及不
斷以刺激沒必要的消費拼經濟的苦果,不僅造成經濟危機,也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3

一方面供給大過需求,另一方面報載「購屋痛苦指數」居高不下,雙薪夫妻年所得約82.9
萬元,要18.4年不吃不喝才能在台北市買得起三房的預售屋,顯示台北市的房價持續上漲幅度
遠高於所得成長,豪宅建案卻不斷推出。在愛樂電台主打喝紅酒、賣古董的企業家才買得起的
高雅臨河水岸建築,更在原本已經因為安坑、新店建案過量,造成出入塞車的路段,要再增加
上千住戶。在廣告與接待中心的榮景背後,許多上市公司以「完工比率法」入帳,即個案銷售
率超過成本門檻時,可以銷售成數乘以工程進度比率計算業績及入帳;而通常必須銷售六七成
才能超過這個門檻,因而業務員必須找親友人頭作假以滿足會計帳面,達成公司業績目標1。

在種種虛幻建構起來的地景之上,建案仍然被視為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指標。最近土城彈
藥庫的軍事空間,將被納入都市計畫規劃,已經有建案開發排入政策環評即是一例;而淡水新
建快速道路,也是為了抒解當初淡水新市鎮超過胃納量的建案住戶的出入塞車問題。兩者都是
以虛幻的經濟發展,實質上是滿足少數開發商業利益,違反合理的都市規劃與破壞生活品質。
兩件迫在眉睫的危機,並非只是搶救一旦破壞就不復返的紅樹林濕地與都市最後的綠地,而是
壓垮臺灣泡沫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水泥建築蓋完以後,留下的只是這個星球上醜陋的、誰也
負擔不起的虛幻地景。

1參引自http://home.url.com.tw/index.php?func=forumbody&f_no=316&cat_en=community125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生命教育的深度逆轉
──環境倫理全民通識教育運動

陳慈美
生態關懷者協會 祕書長

前言:文化及社會改革的原動力
談環境倫理與文化及社會改革,我們必須從林懷特(Lynn White, Jr.)在1967年發表於
Science的那篇論文開始。1 三十多年來,已經有太多書刊針對這篇文章所引發的爭議作深入
討論,本文不是要去探討這些爭議,而是明確的指出,林懷特以歷史學者的觀點,提出一個
非常重要的洞見:「宗教的價值觀是文化及社會改革的原動力。」2 台灣生態啟蒙教育前輩
林俊義教授也認為:「這篇文章的出現,是整個環境運動走向深層化的轉捩點。」3
4
筆者一直相信,今天,當生態危機已經威脅到全人類的生存時,宗教界絕對不能自外於
生態關懷的行列。正如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余達心牧師所說:「神學不是建構意識形態
的遊戲,也不是建構圓教體系的文化工程。神學的視野與動力,乃在人陷溺的痛苦。神學工
作者一定要對人的失喪、文化的墮陷、生活的困境,有所感觸,甚至有激情,才能發揮其積
極功效。」然而,宗教界鼓勵信眾在生活上落實環保精神,雖然是理所當然且責無旁貸的一
個參與面向,但是,若只有這個面向是絕對不夠的。宗教界參與生態關懷的切入點,必須能
夠回應「人的失喪、文化的墮陷、生活的困境」,深入信眾靈性深處的深刻反省,並因此帶
出持續而深刻的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育行動。

環境教育必須是生命教育的深度逆轉,而傳統的生命教育則必須重新涵蓋完整的生態視
野。因此,環境倫理教育應該被視為全民的通識教育!

本文從經濟、心理、哲學三個領域中重要的作品,探討環境問題的深層根源:經濟學家
舒馬赫(E. F. Schumacher, 1911-1977)和心理學家佛洛姆(Eric Fromm, 1900-1980)對現代
社會面臨的生態危機所作的透視,以及羅斯頓(Holmes Rolston, III, 1932--)所強調在環境倫
理學中,最能幫助我們定位的基本用詞是「價值」,再從價值推引出「義務」。最後,再參
照舒馬赫為年輕人所繪製的生命地圖,幫助我們在從事環境教育時,能夠涵蓋生命教育深度
逆轉的內涵。
一、舒馬赫論以人為念的經濟學
德 裔 英 國 經 濟 學 者 舒 馬 赫 ( E . F.
Schumacher)簡潔有力地指出經濟在現代社
會的無上地位:「在時下非難的詞彙中,很
少有像『不經濟』這個字所顯露的終結性及
定論性。如果一項活動被標示為『不經濟』
時,其生存權不僅僅是被質疑,甚至還被完
全否定。」在台灣整個社會只想「拚經濟」
時,基督徒能夠提出另類的價值觀嗎?

早在50及60年代,舒馬赫便已經先知般

專題企畫
地開始尋求「可持續的發展模式」(patterns
of sustainability),當時只有極少數的人留
意到他的洞見。直到全球資本主義頻出狀況
現代經濟學越過窮人,
的90年代,舒馬赫終於被尊稱為「永續發
而他們才是真正最需要發展的人。
展的先知」(the true prophe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因為,早在三十年前,他 如果沒有成功的區域發展,
5
便已經先知似地預見資本主義的困局,提 窮人是毫無指望。
倡「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適 ~舒馬赫,《小即是美》(1973)。
切/中級科技」(appropriate / intermediate
technology)、「佛教經濟學」等與西方主流 想的信念更被視為不切實際──為的只是效
經濟思潮背道而馳的觀念。 率、業績、成長。所以,他主張:小即是
美!因為,人很渺小,想成為碩大無比就會
舒馬赫的代表作《小即是美》 4 指出現
帶來無盡的災難。可惜,即使到今天,台灣
代社會的三個危機層面:人性、自然環境、
社會大多數人仍舊盲目迷信現代西方所主導
不可再生資源。他強調:沒有靈性的經濟
的經濟、科技和政治所架構的文明模式,也
學,無法使人獲得內在的滿足感。經濟學必
讓經濟因素主導我們所有的政策與判斷。我
須把人當成完整的生命看待,人不是統計學
們也因此付出昂貴的社會代價!
裡的一個數字。他也一再質疑現代社會的工
作方式與發展邏輯,導致現代人再也無法從 舒馬赫犀利地看到今天所謂「經濟發
工作中得到成就感,或是感受到成長的喜 展」的錯誤方向:「現代經濟學越過窮人,
悅。機器和組織架構成為奴役人類的主人, 而他們才是真正最需要發展的人;如果沒有
人類變成服侍機器與組織架構的奴隸──靈 成功的區域發展,窮人是毫無指望。」這
性需求完全被藐視、在時間體力有限的情況 樣的洞見,在城鄉發展差距日益擴大的今
下,親情友情往往首先被犧牲、個人追求理 天,更是值得我們深思!我們必須透過成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功的區域發展,來抗衡主流的經濟發展思
維。幫助窮人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面向, 除非人類最優秀的心智

在於我們應致力於研究擁有人類表情的技 從科技上轉移到社會重建的問題,

術(technology with a human face),也就 人類的想像力便難以捕捉


是要有人性化的適切科技,最終的目的, 新的、落實的可能性。
就是要讓大地能夠保持健康、美麗與持久 ~佛洛姆,《生命的展現》(1976)。
(health, beauty and permanence)。這正
好呼應生態保育之父李奧波的名言:「一
件事如果能夠保持生物群落的完整、穩定 合我們的經濟目的,人與自然的關係深深的
和美麗,那就是對的,否則就是錯的。」 敵意化。我們的征服與敵意心態,使我們無
(A thing is right when it tends to preserve 法看到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到最後它必然會
the integrity, stability, and beauty of the biotic 枯竭,自然到最後也必定會對人類的掠奪進
5
community.) 這正是目前台灣社會必須嚴 行反撲。
肅面對的最重要的挑戰!
更糟糕的是,由於工業時代輕視自然,
二、佛洛姆論社會性格的重建 於是,它同樣輕視一切非機器所造的東西,
自古以來,各文化中的聖人賢者,從 也輕視不會製造機器的人。結果,現代人不
6
未有人像現代人一樣地認為極端的享樂是 自覺地深深被機械所吸引,因此,我們在山
人生之福。不論原始社會,或其他高度發 上摧毀原始森林,在平地砍伐可以調節氣溫
展的社會,甚或西方的中世紀社會,經濟 的大樹,蓋了密不通風的樓宇,然後再以冷
行為都是由道德原則所決定。在經院學派 氣機為我們提供讓人不再排汗的恆溫,並深
裡,像物價和私有財產這些經濟範疇的項 信這就是進步。我們熱衷於沒有生命卻強而
目,都是屬於道德神學的一部分。即使產 有力的各式機器,越來越被破壞與毀滅所吸
生新的經濟需求,經濟行為仍然受人道主 引。
義的道德觀所規範,是「人道」的行為。
社會心理學家暨人文主義哲學家佛洛姆
然而,西方社會在十八世紀卻發生了 (Eric Fromm)晚年重要的著作《生命的展
一項非常重大且影響深遠的改變:經濟變 現》 6 ,是他殫精竭慮沉思整個人類生存問
成一種可以依照自己的法則運行的系統, 題六十年之久的結晶,指出現代社會所面臨
經濟機器被認為是自動自發的東西,和人 許多重大問題的病癥,並殷切的提出答案。
類的意志與需求不相干,極端享樂主義和 在探討社會改變的論述中,佛洛姆提出一個
不加限制的利己主義,成為人類經濟行為 非常重要的觀念,即:「社會性格」(social
的指導原則。從此以後,經濟行為與道德 character),是個人心理層面與社會經濟結
和人性價值分離。在這樣的經濟體系下, 構之混合物。一個社會的社經結構會塑造
透過日新月異的科技來改變自然,使它符 其成員的社會性格,使他們願意做他們必須
做的事;同時,社會成員的社會性格,也會影響該社會之社經結構。換句話說,任何一方的
改變,都意味著兩方的改變。結論是:「無限成長」的幻象造成現代人文社會與生態環境的
崩解,如果人類想要活下去,便需要一種能夠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取向架構」和「獻身目
標」。

三、自然界的價值──羅斯頓環境倫理學的定位
羅斯頓(Holmes Rolston, III)的學術專長,是在探討「科學與宗教」(science and
religion)交織互動中的最核心議題,特別是在「生態系與倫理學」(ecosystems and ethics)
方面的論述更是貢獻卓著。他進入學術領域最重要的轉捩點在1975年於《倫理學》(Ethics)
期刊上發表「有生態倫理這回事嗎?」(Is There an Ecological Ethic?)這篇論文。從此,環

專題企畫
境倫理這新的學科就無法與他的名字分開,因此,他被稱為「環境倫理學之父」。

在《環境倫理學》 7一書中,羅斯頓強調:我們要不斷挑戰「自然界本身不具固有的價
值」(Nature has no intrinsic value.)。他指出:人類對自然的「無所不用」(the richness of
human’s “uses” of nature)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中一項驚人的事實。因此,他相信,在環境倫理
學中,最能幫助我們定位的基本用詞是「價值」,再從價值推引出「義務」。

羅斯頓在《環境倫理學》中歸納出自然界有下列14項價值: 7

1. 維生價值

文化背後總是有生態系統在支撐,如:氣流、
水文、光合作用、固氮作用、細菌分解、臭氧層、
昆蟲授粉、土壤、海洋、遺傳……。現代社會由於
人口遽增、科技日新、欲望高攀,人類劇烈地改變
了我們所賴以為生的生態系統,這些變化會產生正
面或負面的後果,因而引發倫理上的問題。

2. 經濟價值

自然的可塑性功能豐富(a rich utilitarian


pliability),人類利用靈活的手和腦,改造自然物
而創造經濟價值,如:提煉原油成為石油、發現可
以抗菌的徽而發明盤尼西林。然而,現代經濟透過
人類的智巧(human ingenuity),將自然視為取之
不盡的資源,加上資源分配極度不平均,已是環境
倫理學上刻不容緩的主要議題。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3. 娛樂價值 下水污染等等問題,我們更應該保存經自然
淘汰的野生生物基因庫。
「享受」可以從「使用」轉變成
「體會」。人類會以非經濟的角度來 7. 歷史價值
珍視野地裡的非人為特性(un-built
野地可以提供文化和自然兩種歷史價
characteristics),野居的嚴峻自律相對於都
值。每個文化都長久地存在於特定的自然環
市生活的舒適,讓人經歷到野地可以重新
境裡,我們要保存可以讓書本上的歷史經驗
創造我們某些正面的特質。
活生生重現的野地,也要保存能夠作為歷史
4. 科學價值 博物館的自然野地,這將引導我們進入環境
倫理的最終任務。
自然科學源自知識份子的休閒探索
(leisurely pursuit),它和音樂、美術一 8. 文化象徵價值
樣,是一種本質上具有價值的活動。然
自然具有文化象徵能力並非偶發事件,
而,儘管自然科學是人類最複雜的文化成
而是不斷於地球上無數文化中一再出現的事
就,我們卻不應忘記它的重心是原始自然
實。人類居住的每個地方,都有古老而為人
(primitive nature)。過去的科學主要致
熟知的河流、山隘、水峽、深谷等地點,
力於形態、結構,以及靜態均衡過程,如
維繫著居民的認同感與歸屬感。而以地形、
8 今,科學透過演化典範,訴說自然的故
植物或動物的特質為地方命名,或作為自我
事,人類才開始了解自然歷史。
形象的象徵(如美國人用來象徵自由、力量
5. 美感價值 與美的海鷗),更是各地文化共同具有的特
色。
人與自然之間的美感邂逅,與功利和
維生問題不同,那是生命深處的悸動。透
過藝術眼光,我們利用自然來豐富生命的
經驗,因此,任何物種的消失,都代表整
個世界美學上巨大的損失。

6. 基因多樣性價值

在大約三十萬種的植物當中,大量被
人類食用的只佔三十種,而全世界卡路里
有百分之八十來自十個物種。保存這些主
要食物、纖維,和醫藥植物的原生地以及
基因多樣性是非常重要的。又由於農業有
與日俱增的諸多問題,如:單一耕作、農
羅斯頓先生。
藥、除草劑、化學肥料、外來種入侵、地
此,人類不但可以尊重自然中的異類,也必
9. 塑造性格價值
須尊重其刺激、挑釁、與敵對。
人類經過自然擇汰的演化,成為需要面
對挑戰、冒險、努力、危機等的生物,因 13. 生命價值

此,社會必須提供這些原型情緒(archetypal 所有偉大的宗教以及道德家,都會讚揚
emotions)可以發洩的管道,否則便得預期 對生命的尊重。儘管較低等的生命可能為較
越軌行為(幫派、不良青少年)的產生。自 高等的生命而被犧牲,然而,為其他生命的
然野地提供讓人流汗、冒險、看天候行事、 尊嚴尋得適當的位置,則為人類主要的倫理
迷途然後知返、回想自己的成敗、留意自己 任務。
的健康、以及重新獲得謙卑感、均衡感、以
14. 宗教價值
及培養自我實現感的機會。

專題企畫
大自然不但能鍛鍊旅人的肌肉,也能淬
10. 多樣與單一的科學互補價值
礪他的靈魂,自然的辯證是我們靈性的搖
這個世界原則簡單,現象複雜。透過科 籃。我們想要有個自然的庇護所,可以逃避
學,現代人發現一個包羅萬象的廣大宇宙, 世俗的城市,作為接近終極的神聖所在。環
也發現所有事物的共同組成與相互關係的定 境倫理學的主要任務可以概括為:「讓生命
律與結構。因此,我們走出過去幾個世紀以 永遠奇妙!」(Keep Life Wonderful!)
9
來到處可見的二元性與對立性,面向異中有
同的自然統一性。 四、 舒馬赫為年輕人繪製生命地圖
舒馬赫《小即是美》書中指出:「教育
11. 穩定性與自發性的自然互補價值
的本質乃是在傳遞價值。」(The essence of
自然界有一對互補的價值:一方面是具 education is the transmission of values.)台灣
有條理的穩定性,產生了以因果原理為基礎 的環境教育越來越受重視,但是,環境倫理
的定律與趨勢;另一方面,在自然歷史的現 教育卻仍然只是零星的出現在一些課程中的
場則一再上演突發的意料外之事。因此,自 附帶題目而已。這是所有關心環境教育的人
然界的穩定性是一種會導致創新改變的動態 不能不正視的重大挑戰。
穩定性。我們不願只有規律而無自發的新奇
在急劇變遷的現今社會中,多元化、數
性,不樂見太多體系而無故事性可言,恆常
位化、都市化、消費化、全球化等趨勢,令
性與偶然性必須並存。
人追趕得無法喘息。即使從事教育工作的師
12. 辯證價值 長或家長,亦難免常感自身難保之苦。因
此,儘管大家都知道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對
文化的產生是為了對抗自然,同時也是
於生命教育應有的內涵則恐怕難有共識。
出於自然。所有的文化和科學,都是由於面
臨與我們作對的自然而產生,逼使我們非工 舒馬赫在《給困惑者的指南》8一書
作不可,激發出生命與心智的辯證情境。因 中,曾經描述他內心深處的困擾:「在我整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個受教育的過程,幾乎看不到任何我認為 1. 世界:我們必須知道這世界有四種層
重要的事物被標示在學校所提供給我們的 次的存在(Four Great “Levels of Being”),
生命地圖上。」 即:物質、生命、意識、自覺(matter, life,
consciousness, self-awareness)。
舒馬赫以親身經歷的一個事件,生動
地描述這種深刻的失落感:1968年8月, 2. 人:我們要認清,人的內在必須
舒馬赫到列寧格勒訪問途中,不知道自己 具備對學習範疇的感知能力,才有可能
身處何方,雖然參照手中的地圖卻仍不得 學習屬於該範疇的事物(The principle of
要領。因為,放眼望去,明明可以看到許 “adequateness”)。
多宏偉的教堂,可是,地圖上卻沒有標示
3. 知道如何:這涵蓋所有人終其一生所
出這些明顯的地標。後來終於遇到一位路
要學習的四大領域的知識:自知、人知、 知
人協助,他把心中的疑問告訴這位路人。
人、知外界(Four Fields of Knowledge),可
「我們的地圖上不會標示出教堂!」路人
惜,今天的教育幾乎完全忽略前三個領域。
回答他。「可是,這裡明明標示著一間教
堂!」舒馬赫指著地圖上所標示的教堂反 4. 生活:人生在世就是不斷面臨各種須
駁他。「噢!那是已經變成博物館的教 要去解決的問題,最要緊的便是學會分辨收

堂,我們不會標示『活生生的教會』(a 歛的問題和發散的問題(“convergent” and


10 “divergent” problem)。
living church)。」

這個經驗,讓他突然警覺到自己整個 結語:生命教育的深度逆轉
受教育的過程中所看到的生命地圖,就像 今天,整個教育的問題,或許正由於我
是列寧格勒的地圖一樣,只標示已經變成 們只提供職業(/工作/專業)訓練,鮮少
博物館的教堂,絕不會標示「活生生的教 有任何傳遞價值內涵的機會。我們把支離破
會」。甚至,也不會標示許許多多領域裡 碎的知識塞給學生、兒童、年輕人,卻沒有
「非正統」(unorthodox)的觀點,範圍 告訴他們「人要如何活在這世界上?」
涵蓋:醫療、農業、心理學、社會學、政
筆者建議:在一片節能減碳的呼聲中,
治學等等。這現象的發生,源自19世紀以
我們可以根據舒馬赫生命地圖的提示,從
來,幾個將生命扁平化的理念主導著今天
「環境倫理通識教育」切入,繪製一張具生
的教育,導致現代人誤認為只有這些觀念
態視野生命地圖,讓年輕人在全球暖化危機
才是「正統的」。
挑戰下,一起參與建構台灣人的社會性格,
因此,舒馬赫以《給困惑者的指南》 健康而歡愉地展現生命!
整本書來為年輕人繪製生命地圖,仔細闡
參考文獻
示生命教育應有的深度,指出:「 “人” 若
1. Lynn White, Jr.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Our
要 “知道如何” “生活” 在這 “世界” 」,就
Ecological Crisis". Science (10 March 1967), p1205.
必須具備下列四方面的知識:
2. Roderick Frazier Nash. The Rights of Nature—A Hist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Wisconsin, 1989), p92.
余達心。《台灣環境倫理與生態靈修的實踐》。(台北:生態關懷者協會,2007),頁236。

3. 林俊義教授1995年4月於生態神學中心「信仰與環境觀」讀書會演講內容。
4. E. F. Schumacher. Small Is Beautiful – Economics as if People Mattered, (London, Blond & Briggs, 1973).
5. Aldo Leopold. A Sand County Almanac, (Oxford U. 1949), p262.
6. Eric Fromm. To Have or To Be? ( London, Sphere,1976).
7. Holmes Rolston, III. Environmental Ethics – Duties to and Values in The Natural World, Temple Univ. Press,
1988.
8. E. F. Schumacher. 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7).

邀請您共襄盛舉,大家一起深耕台灣,讓我們的子子孫孫以自己的家園為榮!

專題企畫
生態關懷者協會
推動環境倫理全民通識教育
台灣百年來平均溫度增加了攝氏1.2度,比全球平均增溫0.6度足足高出兩倍以上;人口只佔全球三百
分之一的台灣,二氧化碳排放卻高達全球百分之一。因此,台灣不但是受氣候變遷影響的高危險群之一,
同時也是全球暖化的大幫凶。
在環保團體和環境教育機構積極的宣導呼籲下,節能減碳漸漸變成許多人琅琅上口的口號。但是,
經由媒體炒作、政府官員配合演出,節能減碳似乎只剩下關燈一小時、換省電燈具、騎單車、脫西裝等無
關痛癢的舉手之勞而已!在整個國際社會對生態環境思維不斷更新變化的此刻,台灣人要怎樣選擇我們的
未來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11
首先,我們必須要求政府作出產業轉型的規劃,放棄高污染、高耗能、高碳排放的產業,發展低碳
新經濟。就個人層面,我們必須建立正確的環境倫理觀,盡力落實低碳、有機、健康的簡樸生活。
環境倫理的建立是一種文化改造的工程,推動環境倫理全民通識教育,就是要協助台灣社會塑造一
種文化脈絡,使得環境教育與環境科技可以產生實際效果,也使環境法規和環境政策能夠跟得上時代的腳
步。這個社會改造工程,不但與我們整個社會的歷史、政治、經濟息息相關,也與我們的生活方式、價值
判斷和世界觀等密不可分。
環境倫理講座與國際研討會
成功大學於去年決定投入這個重要的社會改造工程,邀請生態關懷者協會一起參與,禮聘「環境倫
理學之父」羅斯頓教授,於今(2008)年秋季10月1日至11月15日來台,擔任「低碳時代的環境倫理」講
座教授,並廣邀北、中、南、東各地大專院校,合辦相關主題講座,一起推動環境倫理成為全民通識的教
育。
成功大學已於5月17日、18日兩天,舉辦「低碳時代的環境倫理與環境法」研討會,作為秋季系列
講座的暖身活動,以十個不同領域的視野來切入環境倫理。此外,於10月31日、11月1日兩天,清華大學
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將主辦「全球暖化危機下再思科技與社會」(Asses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Warming)國際研討會,共同主辦單位則涵蓋成功大學、香港浸會大學中華基督宗教研究
中心、生態關懷者協會。講員除羅斯頓教授之外,尚有來自英國、香港、新加坡、中國的學者,以及台灣
的學者、實務工作者、青年學生等。
我們誠摯地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這個運動,期盼能夠扭轉我們追逐物質享受與鑽營財富的社會風
氣,讓更多人知道,生命中應該追求的終極價值是豐盛的生命,而不是豐厚的家產,讓台灣能夠從文化的
改造邁入生態時代,以更健康的體質(包括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來面對21世紀的挑戰!

Make Taiwan a place our children and their children will be proud to call “HOME”!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消費的誤區
郭正宜
高苑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講師

© ©Filippo Lodi
12

一、 前言
在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中,認為消費是築基於需求之上。因此,消費是終有饜足的一
天,此即為著名的經濟學上的邊際效用遞減律。但此邊際效用遞減律,在經濟學領域中,已
受到不少的質疑;而在社會學領域中,也受到法國哲學家布希亞和社會學家布爾迪厄的挑
戰。布希亞認為消費系統並非建立在對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某種符號和
區分的編碼之上。因此,布希亞認為消費是永無饜足的一天,即永不停止消費。另外,布爾
迪厄認為消費是增加其場域競爭中的文化資本與象徵資本最簡便方法之一。增加文化資本
與象徵資本,即可提高個人的品味鑑賞,產生社會身份與地位的區分,重新參與場域競爭,
以獲取更多的個人資本。但品味鑑賞是永不停歇,同時也是永無上限的。布希亞和布爾迪厄
挑戰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邊際效用遞減律,說明了當代消費社會的消費觀是走入消費的誤區
(即錯誤地帶)。最後,筆者企圖運用海德格的「天、地、神、人」四重性,建立主體與客
體的相互依存,對「物」解魅,使得「物」不再只是一系列的「符碼」,或只是淪為主體附
屬的「品味鑑賞」,建立一種全新的消費觀與消費行為。在今日全球暖化日益嚴重,走出當
代消費社會的消費誤區,建立低碳時代的全新消費觀與消費行為,則是今日責無旁貸與刻不
容緩的任務。
二、 邊際效用遞減律的適用範圍及適用性
在經濟學領域中,邊際效用遞減律被認為是一個標準,可以衡量一切影響分配的經濟和
政治活動。但萊昂內爾•羅賓斯(Lionel Robbins)1卻質疑邊際效用遞減律的適用性,他說:
「這種觀點(指邊際效用遞減律)…在英國以外的地方,這種論點已經基本上沒有什麼支配
地位了。」2 羅賓斯又進一步討論邊際效用遞減律傳統的論證過程:

邊際效用遞減律的含意是:一個人擁有的東西越多,他對增加的一單位這種東西的
評價越低。因此,據說一個人擁有的實際收入越多,他對增加的若干單位的實際收
入的評價越低;…因此,這種轉移是“經濟上合理的”,證明完畢。 3

但羅賓斯卻認為邊際效用遞減律傳統的論證過程完全是似是而非的:「但仔細考察,則

專題企畫
會發現它不過似是而非。它依賴於把邊際效用遞減這個法則拓展到它完全不適合的領域。…
它的假設,無論是對是錯,都無法用觀察或內省的方法來證實。」 4 從這段引文中,有一個
重點就是:「把邊際效用遞減這個法則拓展到它完全不適合的領域」這句話。換言之,邊際
效用遞減律所適用的範圍非常地狹小,幾乎局限於生理上基本需求的描繪。但一般通俗的看
法,認為消費總有饜足的一天,但現今消費社會所呈現的消費觀與消費行為,並不是根據邊
際效用遞減律來運作的。換言之,通俗的見解認為邊際效用遞減律是一項定律、一項公理,
放諸四海而皆準,殊不料邊際效用遞減律只是一個經驗法則,並沒有辦法解釋經濟活動中所 13
有的消費行為。但消費主體卻錯認了邊際效用遞減律所造成的消費假象,以為他的消費總將
會有饜足的,但實際上卻從未有過饜足,也因此消費者從此走入了消費的誤區。

為了檢驗當代消費社會的消費觀與消費行為,社會學領域從不同的視角切入,進一步地
檢視並批判當代消費社會的消費觀與行為。首先,謹就布希亞的「消費無止盡」的涵意談
起。

三、 布希亞「消費無止盡」的涵意
布希亞認為當代的消費行為,並非建立在個體的需求與滿足之上。因為,如果是建立在
個體的需求與滿足基礎之上,如此一來,消費總有會饜足的一天,但消費卻是無止盡的。布

1 萊昂內爾•羅賓斯(Lionel Robbins,1898—1984)受業於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和倫

敦經濟學院,執教於倫敦經濟學院、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由於在經濟學和經濟政策方面著述良多,於
1959年獲終身貴族銜。
2 參見(美)丹尼爾•豪斯曼(Daniel Houseman)編,丁建峰譯,《經濟學的哲學》(The Philosophy of

Economics)(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1版1刷),第一編,第三章〈經濟科學的性質和意
義〉,頁95。
3《經濟學的哲學》,頁95。
4《經濟學的哲學》,頁95。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氏說明了,「消費之所以無法克制,其最終 消費、休閒和藝術欣賞活動以及日常生活方
原因,便在於它是建立在欠缺(manque)之 式,曾進行深入調查。他認為:「現代社會
上。」 5 此外,布氏在其《消費社會》中, 則是靠消費、休閒和日常生活的風格的區分
批判傳統政治經濟學的角度,進一步認為需 化,來完成其社會區別和重構的。生活風
求與消費的關係,根本就是一種神話的關 格、品味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模式,既是個人
係。並認為利用道德主義來節制消費,其出 和社會集團自我區分和自我表演的方式,也
發點不是出於天真的想法,就是荒謬的。 是社會區分化的原則。」 8 布爾迪厄在此認
為,所謂的文化愛好、品味、鑑賞力或情
但消費並不等同於一般所認為的滿足需
趣,是人的一種心態、情感和稟性,同時也
求過程的意義而已。布氏利用人類學的觀
是一種文化的實踐方式,是現代人的一種行
念,即親緣系統的任意性來類比消費物與符
為風格及生活作風,是一種帶有活動性的氣
號的任意性。6因此,布氏認為消費並不是一
質。因此,文化愛好具有象徵性的權力性質
種物質性的實踐,而是建立在某種符號和區
和社會區分的功能。因此,消費行為在一方
分的編碼之上。簡言之,消費即是一種符號
面展現消費主體的文化愛好,在另一方面展
的系統化操控活動。 7 當消費變成符碼的轉
現消費主體的象徵性權力及社會的區分。9
換,那麼消費將永無寧日,也將永無止盡,
不會有饜足的一天。更弔詭的是,在當今消 而此種文化愛好的象徵性結構,主要表
14
費時代,連「環保意識」也能如隱喻般地挪 現在權力運作和社會區分兩大層面。因為,
用。「環保意識」這個概念也被轉換成「商 文化愛好作為一種心態和行動的原則,正好
品」販賣與消費,證明了消費的時代,所消 呈現了各種文化愛好行動者和社會成員的特
費並不是「物品」本身,而是由「物品」所 殊地位,表現炫耀他們的社會資源和才能的
轉化、借喻的一種「符碼」的挪用。 掌握程度,也表現他們的文化修養和文化資
本的累積狀況。而文化資本的累積是為了重
四、 布爾迪厄的「品味鑑賞」
新加入場域競爭的。
布 爾 迪 厄 與 法 國 同 時 代 其 它 思 想家一
「場域競爭」是布爾迪厄社會理論的基
樣,也很重視社會日常生活問題。在其日常
本概念。這個基本概念,是為了形象地和儘
生活研究中,結合當代社會的新特徵,突顯
可能真實地反映社會結構的動力關係及其生
出日常生活中各種消費活動和日常生活方
命運作狀況,布氏試圖運用「場域」,把社
式的問題。布爾迪厄本身對於現代社會的
會結構的動態性質,以共時態的理解型式

5 《物體系》,頁227。
6 參見(法)讓•波德里亞(台灣譯名為布希亞)著,劉成富、全志綱譯,《消費社會》(南京:南京大學出

版社,2004年3月三刷),頁70。
7 《物體系》,頁223。
8 高宣揚著,《布爾迪厄》(Bourdieu)(台北:生智文化,2002年6月初版一刷),頁133。
9 《布爾迪厄》,頁178。
表達出來。在布氏看來,社會空間是由人的行動場域所
構成的。社會的結構不是抽象的、靜態的;社會的結構
是由行動者在不同場域中進行象徵性實踐的社會空間,
它永遠是和從事象徵性實踐的行動者的「生存心態」、
和行動者在權力鬥爭和較量中所進行的各種不同類型的
社會實踐緊密相聯繫。關於社會場域中的權力運作的問
題,是布氏以新的方法論和姿態論述行動和社會結構關
係的中心點。

布爾迪厄「場域」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它為各種
資本提供相互競爭、比較和轉換的一個必要的場所;反過來,場域本身的存在及運作,也只

專題企畫
能靠其中的各種資本的反覆交換及競爭才能維持,也就是說,場域是各種資本競爭的結果,
也是這種競爭狀態的生動表現形式。因此,任何一個場域始終都是個人的或集體的行動者運
用其手握的各種資本進行相互比較、交換和競爭的一個鬥爭場所,是這些行動者相互間維持
或改變其本身所具有的資本、並進行資本再分配的場所。」10

因此,消費主體為了增加其文化資本或象徵資本,進行場域競爭,最簡便的方式即是消
費。消費名牌品、高價品、珍稀品,甚至私人噴射客機、太空旅遊,期使與一般大眾截然不 15
同,達到社會區分的功能。如此一來,消費將永無上限,也永無饜足的一天,從此走入消費
的誤區。

五、 結語:從海德格的「天、地、神、人」四重性談起
如何走出當代消費時代的消費誤區?筆者想藉著海德格的「天、地、神、人」四重性來
對「物」進行解魅。首先,須先瞭解海德格的「天、地、神、人」四重性。關於「天、地、
神、人」四重性的解釋,海德格認為,「事物」之為「事物」,是匯聚了多方面的因素於一
體而得到展現的。他以一個容器的罐子為例來說明事物的四重性。他認為,罐子之為罐,在
於它作為一個容器來盛物,盛酒、盛水。水取自泉,泉湧於石,石和泉置於大地中,大地承
受雨露以滋養湧泉。所以泉水中寓有天和地的婚姻。若是罐子中盛的是酒,酒是用葡萄釀成
的,葡萄的生長必須上承雨露陽光,下受沃土的滋養。因此,不管從哪方面來說,離開了天
和地,罐子就不成其為罐子。換句話說,在罐子之為罐子中,寓居著天和地。除此之外,罐
子之為罐子還和人、神有關:罐子盛水或酒,是為了讓人解渴消困或享受快活。如果罐子裡
的酒不是為了飲宴而是為了祭神的慶典,罐子中的酒就成了神的供品。這供品是供給天地神
靈的,所以其中同時寓有天、地、神、人四種因素,這就叫做事物的四重性。當其展現自身
時,也就是其四重因素同時展現出來的過程。換言之,一件「事物」絕不是孤立的存在,不

10《布爾迪厄》,頁247。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是純粹被消費的客體,也不是被矮化、被窄化、被扁平為「符碼」;或者「事物」僅被當作
主體場域競爭的文化資本,淪為主體的「品味鑑賞」,而是與主體相互依存的。當我們釋放
「物」之後,「物」也才會釋放我們。

但如何釋放「物」呢?簡單而言,重新審視「物」的「天、地、神、人」四重性,即將
「物」還原為「物」自身。還原為「物」自身的意義就是說明「物」不再是主體消費的一
串「符碼」、也不是主體藉以裝腔作勢的「品味鑑賞」,而「物」只是「物」自身而已。
但「物」這個客體並不是孤立於主體之外,而是相互依存的。而主體消費「物」時,也要考
慮「物」的「天、地、神、人」四重性,而所謂「天、地」可詮釋為「天空之下、大地之
上」,簡而言之,即是我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也即是我們唯一所居住的星球—地球。審視
「天空之下、大地之上」的因素時,即考慮「物」在其生產過程、輸送過程是否有產生剝
削的現象,包含剝削或破壞自然環境、生物等等。審視「神」的因素,即「面對諸神的駐
留」,也是考慮「物」本身的「神聖性」,從環境倫理學的角度而言,每一項「物」包含自
然物與人工產品,均具有其內在價值,不容侵犯。簡而言之,尊崇「物」的本身的內在價
值,即尊崇「物」的「神聖性」,進而愛物、惜物,更進一步使得「物」不再是主體消費的
一串「符碼」、也不是主體藉以裝腔作勢的「品味鑑賞」,走出當代消費社會的消費誤區。
關於「人」的因素,即是「屬於凡人的彼此共在」,審視「屬於凡人的彼此共在」的因素
16
時,除了考慮「物」在其生產過程、輸送過程是否有產生剝削其它人的勞動等等,還要更進
一步營造「屬於凡人的彼此共在」的公平與正義的理想社會,包含政治、社會、經濟、族群
等等各面向。如此一來,消費的主體方能如實如法地建立低碳時代的消費觀與消費行為。

對空氣品質來說,燒木頭「材」不便宜

油價越來越高,許多人開始重新使用木材做能源。2006年美國New Hampshire約有四分之
一的家戶有燃燒木材用的鍋爐。「我們正在注意改變能源使用後,對空氣品質可能造成的影
響」New Hampshire環境保護署教育推廣召集人Kathy Brockett這樣說。沒有人知道,如果越來
越多的人以木材代替油及瓦斯,整體環境會有什麼改變。

政府因為成本之故,一直在鼓勵替代能源的使用。但Paul Miller認為這不是錢的問題,
「而是環境和健康」。Miller是東北州際協調空氣使用管理機構的代理主任,他提出,燃燒木
材會比使用油、瓦斯讓空氣更髒更毒,並且釋放出更多可能引發呼吸道疾病或過敏的懸浮粒
子。「比起瓦斯爐,用核准的木材用鍋爐,將使空氣中懸浮粒子增加85-150倍,瓦斯其實是最
乾淨的」,Miller說,「如果用的是未經核准的爐子,懸浮粒子將增加240-460倍。」最糟糕的
是戶外用的鍋爐,懸浮粒子增加1,000倍。尤其是像New Hampshire和麻州這種谷灣地型,只要
一點點煙,就會造成對健康有害的空氣品質。

環境保護署提出的解決辦法是「使用經核准的鍋爐」。但空氣汙染專家仍擔心,在高油
價時代,民眾為了省錢,可能還是會使用不合標準的舊鍋爐。

資料來源:Eagletribune, "Wood may be cheap, but cost to air quality may be high", August 12, 2008.
原住民傳統生態知識的探索與實踐
「第十一屆國際民族生物學大會」秘魯
Cusco行腳紀實
靜宜大學南島民族研究中心祕魯學術考察小組1

2008年6月下旬靜宜大學南島民族研究中心所組成的祕魯學術考察小組共14人出席了本年
度「國際民族生物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thnobiology)於南美洲秘魯所舉行的「第
十一屆國際民族生物學大會」(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Ethnobiology),以及「2008

專題企畫
年聯合國國際馬鈴薯節」(2008 U.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Potato)。本屆活動吸引了許多
來自世界各地相關的研究學者、行動者、地方組織以及各地原住民代表前來共襄盛舉,大會
主題為「在地生計與生物文化遺產」(Livelihoods and Collective Biocultural Heritage),就當
今人類面臨的環境危機及文化式微等議題進行研討,主要分為四大主題:其一,傳統農業地
景與社群保育地區;其二,原住民、氣候變遷與適應;其三,民族生物學與傳統資源權;其
四,提升生物–文化多樣性的知識對話。四大主題均環繞在激勵、自覺、討論與論述關於生
物–文化多樣性知識的實踐,同時也提升民族生物學在生物–文化多樣性的層次上,對於原住 17

民權利、參與式研究、維持公平性的思考的重要性。

國際民族生物學會(IS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thnobiology)第一屆大會是在1988年於


巴西Belém(貝倫)舉辦,當時總共有來自35個國家的600多名代表參加,其中包含16個原住
民組織,該次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即是成立了「國際民族生物學會」(ISE)。ISE設有自己的
章程,並由一群無給薪的理事會成員(每兩年由ISE會員大會遴選一次)所領導。ISE致力於
瞭解存在於過去與現今的人類社會以及環境之間複雜的互動關係。除此之外,也為了未來世
代的子孫而努力推廣人類與環境間的和諧關係,民族生物學者肯認原住民、傳統社會與在地
社群都對於生物、文化、語言多樣性的保育扮演極重要的角色。ISE的工作包含:在跨領域/
文化的脈絡下,推動適用於全球尺度的學術研究、政策發展、教育,期許能夠成為觀念引領
的組織,創造並分享生物–文化多樣性的概念及操作,並嘗試提供因應全球暖化的人類社會適
應性策略。

1本小組係由靜宜大學南島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林益仁老師領導,成員包括本校碩士研究生、大學生、研究助

理以及幾位夥伴部落代表共14人,有林益仁、洪浩仁、周玉玲、拉互依‧倚岕、鄔黎‧倚辛高萳、乜寇‧

索克魯曼、蕭恩琪、陳睿琳、郭香貝、黃懿翎、徐霈馨、張喜寧、賴雅歆、林彥汝等夥伴。成員們每週召

開讀書會,閱讀分享相關專業文獻,並且各員分工負責申請補助計劃、籌措經費、撰稿參與學會活動與規

劃學習旅程等工作,最後在各界的支持之下終於促成這個考察團,順利成行與完成旅程。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在第一屆國際民族生物學大會中,令人敬重的創始者英國牛津大學教授Darrel Posey與
來自全球各地的原住民、社區代表以及相關的學者、組織工作者共同研議如何透過原住民、
社區居民之在地生態知識的實踐與參與來進行自然資源的管理,進而理出一套緩和地球生物
與文化多樣性消失的共同策略。大會將所有與會者討論的精髓與共識予以文字化,即產生了
所謂的「貝倫宣言」(Declaration of Belém)。此份宣言強調原住民傳統資源權,並強調原
住民傳統知識的保存與使用跟其知識生產者之不可分割性。二十年後的2008年,第十一屆國
際民族生物學大會於秘魯的印加文明古城Cusco召開,二十年間輪流在世界各大洲舉辦的大
會,繞了世界一圈之後再次回到南美洲舉行,更別具意義。在此屆大會主席與學會幹部的討
論下,希望能回顧學會這二十年來的歷程,奠基於貝倫宣言所強調的精神,於是發起了Cusco
宣言的起草動作。這次大會有兩條軸線同時進行,一為來自學界的觀點,是由各洲而來的
學者報告大會所關心的主題:傳統農業地景社區保護區(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and Community Conserved Areas)、原住民族氣候變遷與適應(Indigenous Peoples, Climate
Change and Adaptation)、民族生物學與傳統資源權(Ethnobiology and Traditional Resource
Rights: Darrell Posey’s Legacy)、加強生物文化多樣性的知識對話(Knowledge Dialogue for the
Enhancement of Biocultural Diversity)、民族生物學的提升(Advances in Ethnobiology)等五
個主題。另一軸線為原住民觀點──原住民論壇,以工作坊為報告形式,邀集來自世界不同地
18 方的原住民從在地的眼光分享並討論食物主權與生計(Food Sovereignty and Livelihood)的議
題。

就在大會閉幕之時,起草小組宣讀一份Cusco宣言的草案。然而因為時間限制,起草小組
只寫出英文版,來不及翻成西班牙文版及Quechua版。以致當起草小組逐條宣讀時仍有與會
者不清楚內容所云。當時,新任大會主席Maui Solomon提出兩個臨時動議,一個是請求這次
的參會者認可此一草案;另一為接納草案後,提送下次的會員大會討論接納成為學會正式文
件。雖然還有兩年的等待,但當場所有與會者熱烈地通過這兩個臨時動議,因為這是一份對
於全球原住民作為傳統生態知識的主體與有關研究倫理深具指標意義的宣言草案。而學會則
將會把宣言草案放到網頁上讓大家討論,再進行修正,待下一屆會員大會再決定接納與否。
從Cusco宣言草案討論的過程中,我們充分感受到在一個國際學術研討會場合中,不僅僅只是
學術上的對話,在這背後也看見學會組織運作的一面,以及原住民傳統生態知識的展現,對
我們來說更是一場寶貴的國際參與經驗。

以下段落,我們將分別從幾個部份來介紹此行有關傳統生態知識的實踐與認識。

一、口頭專題報告
這次參與大會的專題報告由來自布農族望鄉部落的青年作家乜寇•索克魯曼(同為靜宜大
學生態研究所研究生)與洪浩仁老師兩位夥伴負責。報告主題訂為「東谷沙飛運動:讓地方
知識解放空間」,大會安排我們於議程四:提昇生物–文化多樣性的知識對話的專題討論1之
「世界觀與知識體系」場次中進行發表, 式,完完全全忽略以及掩蓋世居於此的在地
本議程由瑞士Bern大學發展與環境中心Dr. 住民布農族與鄒族對於此山的命名,以及命
Sarah-Lan Mathez-Stiefel主持,主要目標是建 名背後的知識、記憶與情感,尤其於玉山國
立一個不同知識體系對話的平台。 家公園管理處網站上,僅僅以簡單幾字介紹
鄒族稱之為Patungkuan,但隻字未提到布農
為展現語言作為原住民傳統生態知識的
族對於此山的命名──Tongku Saveq(東谷沙
具體實踐,原住民作為知識主體的意義,乜
飛)。從在地原住民的歷史變遷脈絡來論,
寇特別身著傳統服飾,簡報以英文呈現,但
台灣第一高峰只被稱為是「玉山」即是一種
全程以布農族語發表,並以古調Man-vai作為
深刻的殖民象徵,因此所謂「東谷沙飛運
開場儀式。Man-vai原意為「吶喊不夠了」,
動」即是企圖透過活化地方知識,並建立原
傳統上此歌曲多運用於負重之時,當族人體
住民作為地方知識的主體價值,讓土地自己

專題企畫
力不足、氣不足,感覺孤獨寂寞時,人們會
說自己的故事,來解放被殖民的台灣地理空
藉由自己喘息的一吸一吐發聲呼吼,來向自
間。
己、族人以及上天傳達自己的需要與不足,
藉此獲得安慰、幫助與祝福,更讓山林充滿
美妙音韻,呈現人與大自然之間相互依存的
關係。乜寇藉此方式不僅是要表達自己在各
19
方面能力的「不足」,也表達現階段台灣原
住民因歷經殖民統治以及現代化的衝擊,所
謂傳統生態知識體系也已經呈現「不足」的
狀態,盼望獲得上天的祝福,也盼望獲得國
際友人的支持。

乜寇透過簡報說明台灣由於歷經殖民統 乜寇身著傳統服飾,並全程以布農族語言發表論述。

治,因此台灣第一高峰擁有許多命名,就一
望鄉部落是一處可以天天眺望台灣第一
般所知台灣第一高峰被稱為是「玉山」,根
高峰的地方,該部落被名為「望鄉」係因為
據古文記載,清領時期古人見此山於雪季時
日治時期布農族被迫離開中央山脈傳統領域
遠遠看起來像是一塊玉,所以稱之為玉山,
時,彼時巒社人頭目Paiyan於過世之前,即
爾後到了日治時期,日本當局發現此山竟然
留下遺訓說:Altupa amu pana isak isak, asa tu
高過日本第一高山──富士山,即改稱之為
nitu sikuav Tongku-Saveq.(無論你們遷移至
「新高山」,亦即:新而又高的山。到了國
何處,斷不能離開東谷沙飛的視線)。因此
府治台時期此山又復名為玉山,自1985年起
眺望東谷沙飛便是一種認同的意義。而所謂
被設立為「玉山國家公園」進行所謂現代化
東谷沙飛(Tongku-Saveq)即是布農族人對
自然科學管理至今。然而此一系列的命名過
台灣第一高峰的族稱,Tongku是山峰之意,
程皆是一種外來的、以及殖民意義甚重的方
Saveq為古語,一般有形容「積雪甚豐」之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意,也有形容其為「屋頂」之 寇認為必須要借助台灣
意,因為其為台灣百岳之首, 原住民豐富、厚實的傳
而順著布農族大洪水傳說,也 統文化,尤其神話傳說
有人認為Saveq為「避難」之 有助於台灣人建立神聖
意,因為傳說古時一隻巨蟒堵 的土地情感,乜寇遂於
住流水因而引發大洪水淹沒世 2006年初開始取材於部
界,人們尋覓避難之處,唯獨 落傳統文化知識以及神
此山不被大水淹沒,從而提供 話傳說,於2008年完成
了天下蒼生最後的避難所在。 了被譽為是台灣版《魔
因此Tongku-Saveq可意指為: 戒》的小說──《東谷沙
一處提供被難的山峰。此也是 飛傳奇》,以此述說台
此山之所以成為布農族重要的 灣第一高峰神聖的理由
神聖空間的意義所在。然而有 與基礎,該書並獲得39
關這方面的知識是乜寇28歲 屆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
第一次隨著部落耆老登頂部落眼前的玉山, 獎殊榮,而《東谷沙飛傳奇》小說的出版也
以及走訪中央山脈故居之時才逐一領略,他 是東谷沙飛運動重要的開始。
20 因此與部落青年組織了名為「玉山之子」的
洪浩仁老師則補述了「東谷沙飛運動」
高山嚮導團隊,企圖以傳統山林文化自主經
現階段的實踐以及未來展望。首先於2007年
營高山生態旅遊產業,推展部落在地就業機
底小說出版之前,乜寇與部落青年帶領靜
會,也在那時他遇見一群台灣文化人士正積
宜大學南島民族研究中心夥伴造訪台灣第一
極推動「玉山是台灣人的聖山」的運動,並
高峰,特別的是我們造訪的不是玉山而是從
企圖透過各樣自然科學知識建構所謂「玉山
在地知識眼光所看見的東谷沙飛,在部落青
學」作為台灣認同的知識體系。然而就如前
年的入山儀式、神話傳說、吟唱古調的導覽
述所言,玉山只是意味著此山看似一塊玉,
解說之下,我們進入了《東谷沙飛傳奇》一
不具備任何神聖意義,其歷史亦不過三百年
書所書寫的魔幻寫實的世界,整片山林似乎
左右而已,而僅僅只是台灣第一高峰、東北
都活了起來,每一草一物都在述說神秘的傳
亞第一高峰就是聖山,乜寇認為其論述、理
說故事,叫我們震撼於布農族的具有文學
由事實上是非常的薄弱又充滿政治意味,且
性、知識性、主體性的在地文化與知識。登
重點是凡人要如何封山為聖呢?
頂時,我們攤開寫有「這山叫作東谷沙飛」
事實上乜寇是非常接受建構台灣第一高 字樣,並半開玩笑的說要開辦「東谷沙飛學
峰作為台灣人集體土地認同的神聖信念,因 校」。事實上望鄉部落與靜宜大學之間已有
為台灣歷經殖民統治是需要土地自己幫助地 長期的教學夥伴關係,每學期都有學生會進
上的人建立深刻的土地認同,但若只使用 入部落上課,而「東谷沙飛學校」更具體落
「玉山」此名必然無法實現此一夢想,乜 實以及建制部落教學平台的一個教學計畫,
上布農族的獵物從哺乳類至
飛禽的動物名唸頌一遍,事
實上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
所謂生物–文化多樣性的展
現,更獲得與會人士熱烈的
迴響,並與我們一起合唱。

二、參與「專業倫理
規範落實」工作坊
大會除了兩個主要軸
線──口頭專題報告與原住

專題企畫
民族論壇──的交叉運作之
外,還有個別的工作坊,
2007年底研究中心夥伴於台灣第一高峰攤開「這山叫做東谷沙飛」海報。 我 們 也 參 與 了 「 國 際 民 族

亦即透過教學的方式,讓部落成為學習與生 生物學學會的專業倫理規範之工具包」的議
產地方知識的學校概念,而部落的耆老、獵 程(ISE Code of Ethics Toolkit Session),此
人、農夫等等即是學校的講師。目前已建置 項工作坊由ISE的主要幹部Dr. Jeanine Pfeiffer 21
了有關狩獵、音樂、生態、釀酒、傳統農作 主持。國際民族生物學學會的專業倫理規範
等課程的規劃與設計,歡迎各級學校以及社 (ISE Code of Ethics, 縮寫COE)是此學會一
會團體來參與學習。透過這樣開放性的學習 貫重視與關心的議題,訂立此規範的目的為
與對話,另一個可豐富台灣第一高峰的在地 有二:其一,提昇民族生物學者的研究(包
知識已正在持續發酵成形,換句話說東谷沙 括應用研究與發展工作)與相關活動的正面
飛運動並不是要進行所謂正名運動,而是企 效果,並盡可能減少負面影響,如將原住
圖透過活化地方知識的方式解放並豐富台灣 民、傳統社會與在地社群從其慣有、自主選
第一高峰的文化內涵,打開台灣地理空間的 擇的生活方式當中切斷與剝離開來;其二,
文化多樣性,這正是東谷沙飛運動的核心理 提供一套原則與實踐,以規範國際民族生物
念。 學學會成員進行任何形式研究的行為,特別
是關於整理與使用傳統知識,以及在地社群
如此的報告獲得了許多與會者的熱烈討
土地或領域上發現的植物相、動物相或其他
論,令人感興趣的是這是一個從文學創作開
生物文化遺產元素。此專業倫理規範經過十
展的地方知識運動,以及與會者認為東谷沙
多年漫長的討論而逐步達成共識的過程終於
飛作為「避難所」的神聖意涵是原住民傳統
產生。兩年前(2006年),林益仁主任即帶
生態知識實踐最具體的展現。最後,乜寇帶
領助理與研究生參與在泰國所舉行的第十屆
領台灣團隊吟唱布農族的Pislahi(狩獵祈運
ICE大會時,此次秘魯行成員中的Lahuy、
歌)作為報告的結束儀式,這首歌係將傳統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香貝與睿琳正好也參與了為期四天的「倫理工
作坊」(pre-Congress ethics workshop),當時
的工作坊正是在討論COE的內涵,並且討論落
款的精確文字。當次大會最後通過了COE的內
容與文字,隔年,林益仁主任亦將此專業倫理
規範翻譯為中文,並且已經放在ISE的官方網
站上。今年(2008年)在秘魯工作坊的目標則
是根據已定稿的COE再進一步討論「該如何實
踐?」的問題。主持人Jeanine特別選擇一間位
來自不同國家的代表熱烈參與工作坊討論,左邊
第一位是主持人Dr. Jeanine Pfeiffer。 於Cusco古老印加(Inca)巷弄間的溫馨小店
「Coca Shop」舉辦工作坊,老闆是秘魯利瑪
(Lima)人,因為喜愛Cusco的古老氣氛而來,店內的產品皆是以當地的特殊食材——古柯葉
(coca leaf)製作而成,包含餅乾、披薩、茶與巧克力。老闆一方面很熱情的招待每一位與會
者一片現烤古柯披薩和一杯古柯抹茶;另一方面,與會者則可以討論COE的事宜,可說是兼
具文化、美食以及學術的討論會。

此工作坊有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參與,包含英國、哥倫比亞、加拿大、墨西哥、格陵
22
蘭、紐西蘭…以及秘魯在地組織共約35人,主持人要求每兩人分為一組,詳細的按照COE的
17項原則進行約15分鐘的討論,此17項原則包含優先權與責任的原則、自決原則、不可分離
原則、傳統守護原則、主動參與原則、完全公開原則、具有教育過程之事前知情同意原則、
機密原則、尊重原則、主動保護原則、預警原則、互惠互利與平等共享原則、支持原住民研
究原則、動態呼應循環原則、補救行動原則、誌謝與歸功原則、審慎原則,各組並且舉出實
例與大家分享不同地方的故事。各組分享的過程中,其他組別的成員也提出自己的意見共同
參與,包含不同意的看法或是讓意見更完備的補充,大家共同思考著每一條細項,主持人
Jeanine即時地以筆記型電腦條列化整理各組的發言與每個人的意見,也直接投影在牆面上,
讓大家可以立即看到她整理出的文字,只要有認為不恰當的地方,與會者都可以直接向主持
人反應,這樣的方式也間接解決了不同國家有不同英文口音的語言問題,人們可以藉由文字
的協助更瞭解發言者的想法,這也正是COE中完全公開原則的體現。

三、「原住民族論壇」之台灣工作坊
國際民族生物學學大會於2008/06/29的原住民論壇,舉行幾場工作坊和互動式演講。主要
用意為:

(1)使在地(原住民)生計與生物─文化遺產受到重視。
(2)使關注原住民議題的與會者能了解國際上原住民權益促進的實際行動。
(3)國際重要原住民權益發展國家能與當地(秘魯)原住民能有良好互動。
(4)各國政府的原住民政策及原住民如何以實際行動來回應。
此次論壇特別邀請了兩個學術團隊分享相關研究與部落培力的成果,其一即是來自台灣
的靜宜大會南島民族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因為台灣團隊目前對於原住民權益推展工作非常
積極也頗具成果;另一個則是來自加拿大的研究團隊,因為下一屆的國際民族生物學大會將
由加拿大主辦。此兩團隊自行主持的工作坊報告分享,加上當地原住民團體參與,激起了許
多熱烈的討論與交流。

本團隊於本次工作坊的主題為「台灣原住民部落生物─文化多樣性的保育與知識建構:
以部落為主體的行動與經驗分享」,此主題內容主要涵蓋下三個面向:

專題企畫
(1)台灣政府與原住民族的「新夥伴關係」對以部落社群與生計為主體的生物─文化多樣性
保育之影響。

(2)台灣原住民社群成員如何回應政府的政策及他們回應的實際行動。
(3)台灣原住民社群如何自主地與學術機構或非政
府組織建立社會網絡的合作機制以保護自己的傳統生
態知識。
上述三個面向以泰雅族司馬庫斯、新光及鎮西堡部
23
落共同參與製片的「泰雅千年」的紀錄片以及布農族
望鄉培力過程的「東谷沙飛學校」計畫來分享。

首先,「泰雅千年」原為吾鄉工作坊公司邀請林益
仁主任與泰雅族作家瓦歷斯‧諾幹參與主持,由雪霸
台灣團隊的表現獲得與會者熱烈的迴響。
國家公園出資的學術影像計畫,後來逐步加入其他贊助
單位,而成為一個有原住民部落參與的互動式影片。在影片的製作過程,司馬庫斯、新光及
鎮西堡部落的部落居民有別於過去一般電影被視為「被拍攝的對象」,此次的參與式影片,
他們受邀成為這部影片製作的參與者,影片中有關泰雅族遷徙和傳統生態知識,皆為經過與
族人、耆老溝通與協商所得到的結果。其中拍攝的場景、佈景和演員,也都是由部落族人共
同製作、演出,本片由漢人導演阿彬執導,然而拍片過程中再由另一位泰雅族紀錄片導演比
令拍下整個拍片過程,該片全程以泰雅族語發音,並獲得美國休士頓影展白金獎的殊榮。本
次的報告重點在於,拍片過程當中外來拍攝團隊如何與在地住民進行溝通與合作,以及在地
知識的詮釋與實踐,並舉出作為COE落實的反省案例的一些重點。其次,東谷沙飛學校則如
上述所言,主要與當地原住民團體分享目前台灣落實地方知識的工作進度與方式。

本工作坊由林主任介紹整個團隊和目前主要進行的工作內容後,再由來自泰雅族司馬庫
斯部落的拉互依٠倚岕和乜寇٠索克魯曼分別以自己的族語講述團隊與部落正在進行的培力
工作。事實上現場擁有來自許多不同語系的參與者,包含英語系及西班牙語系,還有當地的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Quechua語,因此在工作坊進行的過程中,語言必須經過好幾重的來回翻譯,方能讓全場與會
者都理解,此一過程也充分展現了地方知識的實踐中語言的重要性。

四、實地參訪
在ICE會議的第三天,大會設計了三個不同地點的實地考察之旅,包括Potato Park(馬鈴
薯公園)、Moray(印加圓形梯田遺跡)以及Canchis省的Pitumarca自治特區。團隊其中六人
選擇參與了Pitumarca自治特區的遊程,我們參訪該地的二個學校:Huito和 Karhui。

從Cusco集合坐上小型巴士出發抵達Canchis省的Pitumarca特區,大約需要將近三個小時左
右的時間。第一站首先到達的是Huito學校,一下車就看見由學校小朋友們組成的樂隊,他們
穿著傳統服飾一邊吹奏歡迎曲一邊邀請我們進入他們的學校。之後部落耆老以及Huito學校的
校長、老師們,帶領所有人參觀Huito學校的傳統農作文化展覽教室,藉由現場實物的展示以
及解說員的說明,讓來訪者更進一步認識並了解Huito學校致力於維護與傳承部落傳統文化,
以及展現民族自主性的實踐成果。Huito學校尤其著重地方知識的民族教育,他們堅持以自己
的語言進行學校的教育,邀請部
落族人至學校授課教導學生各種
傳統生態知識。他們主張無論如
24 何都不能忘本,原住民唯有認知
到他們的祖先對所在地的自然
資源之使用是存有相當豐富的知
識,學生對於蘊含在他們生活中
寶貴的傳統生態知識始能開始重
視,並且了解到他們對這些在地
知識的詮譯權和擁有權是不可輕
易被奪取的。

身著傳統服飾的部落小學生。 參觀當地部落的自治區所發展
出來的部落知識教室,當地馬鈴薯多樣性展覽以及羊駝繁殖範例之解說與展示,讓大會參與
者感受南美安地斯山脈豐富的生物文化知識遺產。現場展示有數十種豆類及數十種馬鈴薯,
每一種類都有其命名及標示,顯示Huito學校對於豆類與馬鈴薯的基因保存及資料庫建檔的用
心。參觀過程中之解說,是由當地族人用當地母語(Quechua)說明,再由ICE大會安排的口
譯人員翻成西班牙語及英語,由此也可見Huito學校對原住民族母語使用與保存的堅持。另
外,秘魯從事農業的部落簽署了成立於首都利馬的「國際馬鈴薯中心」(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re, CIP)協定,同意繳交秘魯境內的馬鈴薯品種於「馬鈴薯公園」,保護馬鈴薯的基因
多樣性,並保障原住民族保有作物基因的權利。「馬鈴薯公園」成立於1990年代,15,000公
頃的土地由6個楚瓦族部落共同擁有,分別是Amaru、Pampallacta、Quyo Grande、Sacaca、
Paruparu、Chahuaytire,因此CIP同時也供養 「獻祭大地之母」之後開始,首先由K’arhui
他們的生計,目前為止已增加至8,000名原 學校的學生演唱傳統歌謠(Poesia),當地
住民成員,形成一個合作農場。最近「馬鈴 居民並邀來訪者共舞,接著Labraco部落則帶
薯公園」回收了206種馬鈴薯品種。目前這 來駱馬牧者之舞(Llama herders)。
些品種都栽植於Pampallacta、Chahuaytire兩
當地組織所安排的表演活動結束後,
個部落,只要存貨達到可實行的足夠數量,
ICE大會人員主動邀請拉互依和乜寇二人表
未來將分享給其他部落,該機構的長期目標
演幾段台灣原住民歌舞文化,並且也帶動當
是重新建立世界上總
地小朋友跳舞。拉
計4,000種的馬鈴薯品
互依與乜寇剛好身
系。
著自己的傳統服

專題企畫
離開Huito學校, 飾,簡短介紹後,
中午抵達第二站―― 由拉互依唱泰雅古
Karhui學校,門口同 調開場,乜寇則以
樣也是由身著傳統服 布農語吟唱祝禱詞
裝的小朋友所組成的 祝福這片土地,當
樂隊列隊歡迎外來的 歌聲響起,語言的
25
客人。來自ICE大會 不同品系的馬鈴薯(攝於秘魯National Mesuem)。 多重隔閡即刻消失
的參與者及訪客被當 於無形。接著,拉
做貴賓般接待,並與 互依和乜寇二人帶
當地人共同飲用一種 領現場所有人一起
由黑玉米發酵而成的 唱歌,並且引領所
特殊飲料,是為當地 有的小朋友圍成
相當普遍的傳統飲料 一個大圓,在歌聲
──Chicha。當天有許 中一起共同跳起
多部落族人於學校戶 台灣原住民歌舞,
外廣場展售傳統手工 現場氣氛至此high
藝品、織布以及農作 到最高點。表演活
馬鈴薯傳播全世界的歷史路徑。
物,並從羊毛線染色 動結束後,拉互
開始介紹傳統織布是如何由天然染料著色, 依和乜寇二人幾乎成為現場詢問度最高的兩
如大部份顏色採自植物,而紅色則是採自昆 位原住民代表,當地原住民與不少其它組織
蟲的血,也因此,採用各種植物染成的顏色 的人也都紛紛上前與他們談話。拉互依和乜
與化學染料的人工色澤有所不同,過程中充 寇成功地將台灣原住民文化以最自然的方式
分再現傳統染布與紡織知識。現場也有當地 呈現在海拔四千公尺高的安第斯山脈山上。
族人的文化藝術表演,表演活動由傳統儀式 這一趟參訪的收獲不僅是在於認識了秘魯在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Pitumarca的在地組織,以及他們對在地知識的
永續保存與持續發展所做出的具體行動,另一
方面,我們也用行動和在地組織所推展的傳統
知識保存與主權的維護,進行了一次奇妙的文
化交流。

五、結語
擔任本次考察團領隊的靜宜大學南島
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林益仁老師,於本屆IC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Ethnobiology)會 拉互依與乜寇於安第斯山脈部落
員大會中獲選ISE(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展演台灣原住民歌舞文化。

Ethnobiology)的亞洲區代表,任期為二年,將與歐洲、美洲、非洲等區域代表,負責籌劃各
區域大會,藉以開拓區域性學術網絡,增進區域會員,以及推廣學會精神與宗旨。

各區域代表之遴選乃於大會舉辦前預先由會員提名,林益仁主任為亞洲區唯一被提名的

26 學術海報參展

此次大會在學術海報展示的部分,很詳細的收錄了114篇文章。我們獲選的海報參展題
目分別是「Learning in the context of Smangus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in eco-tourism
development」(徐霈馨),以及「有機農法實行者的環
境態度—以台灣石岡鄉有機農及其社群關係為例」(The
Environmental Attitude of Organic Farming Practitioners—An
exampl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ganic farmer and her
community in Shihkang Town, Taiwan)(陳睿琳),兩者皆
歸屬於「傳統農業地景與社群保育地區」這個主題。一位
來自土耳其的雜誌社記者Levent Kartal對於本團隊學術海報
的內容非常感興趣,因為該雜誌主要的宗旨係希望可以引 獲選學術海報展示的徐霈馨
起人們對於生態環境的注意以及敏感度,不論是個人的生活 與陳睿琳於會場的合影。

或是社群層面的生活,並且希冀尋找解決生態問題的答案,雜誌的內容包含有機農業、生態建
築、健康飲食、生態觀光等面向,而睿琳的研究正與此有關。在訪談的過程中,Levent詢問了許
多關於台灣有機農業的產銷通路、政府對於有機農業的政策、GMO食品在台灣的發展以及生產
的相關問題,還有睿琳的訪談對象——美麗阿姨對有機農業的想法、耕種歷程,特別是對於阿
姨保留田中雜草的想法,認為是很特殊的觀點。台灣的有機農業狀況能在國外被報導與關心,
對於台灣的能見度與文化交流都能有所幫助。
候選人,但仍需經過會員大會選舉通過使得擔任該職。各區域的候選人必須在大會中發表簡
短的書面與口頭政見,林益仁主任提出,本團隊來自於台灣,一個擁有豐富的生物−文化多樣
性的島嶼,然而,比較起日本、中國、印度或其他亞洲國家,是一個面積較小的國家,然而
在一個小小的地方,以單位面積來計卻擁有密度極高的生物–文化多樣性,除此以外台灣更是
整個南島語系人口的較早起源地。如果從台灣來看南島語系民族的發展及南島民族跟生態的
關係,台灣所擁有的各方面優勢,都恰好符合ISE所關心的關鍵議題。以台灣為基地,做為亞
洲的區域性網絡整合據點,拓展學會裡面有關於南島民族生物學的學術研究網絡,將可對學
會發揮具有特色的貢獻。在座的ISE幹部、會員受到這樣一個願景的吸引,又基於本團隊在本
次大會中的幾場報告、工作坊及海報展示,讓這些國際友人充分了解並認同本團隊長期以來
在台灣原住民部落中的陪伴與培力的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遴選的過程中,對於林益仁主任
擔任亞洲區代表一職均一致表達支持,林益仁主任於

專題企畫
是接下了這個非常難得且重大的責任。

林益仁主任指出在這次會員大會中,與亞洲其他
國家學者擁有相同的機會,爭取亞洲區代表一職,最
後順利地獲得這個機會,是一個相當難得的榮譽,在
未來的工作方向上,期能透過各種交流會議、工作
27
坊、訓練會及研討會的舉辨,強化台灣–亞洲國家雙
向的溝通與交流,透過會議的網絡,讓台灣的原住民
林益仁主任獲選亞洲區代表,並發表政見。
文化跟生物多樣性的議題可以與亞洲各國互相交流、
學習。為能順利推動這樣的工作,人才的訓練及培育為當前的首要目標,如可以流利地翻譯
原住民語、中文與國際通用語言的人才,以及對原住民部落中生物–文化多樣性議題有足夠敏
感度與知識的人。

另外一項重要的工作則是將ISE學術網絡的資源散佈出來,鼓勵更多台灣原住民部落族人
關心亞洲及自身族群生物–文化多樣性的議題,推動這些工作的同時,不只是在做學術工作,
更把部落作為地方知識的主體性凸顯出來,鼓勵越來越多的原住民部落組織工作者、團體或
是學者參與其中,用他們自己的身份、語言、經驗在各種國際的場合中發表論述。而落實以
上各項工作並加以深化,則是林益仁主任對於亞洲區域代表一職的深自期許,也是本團隊的
目標。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生態女性主義的實踐
與反思發展主義
──以兩岸三地為例
鐘秀梅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

前言 這三地在不同的階段,依循了華勒斯坦
本文旨為分析兩岸三地的生態女性主義 所分析的發展主義模式,套用中國大陸「發
的實踐,如何反思發展主義的限制與負面影 展是硬道理」的口號,其生產模式採用是勞
響?生態女性主義如何思考生態與生計的關 力密集、高耗能、高耗水的產業,以及不斷
28
連,其運動發展策略是什麼?兩岸三地生態 擴張大型建設如水壩、高速公路、工業區和
女性主義在2005年的連接有何突出的意義?. 高樓的興建,其所造成對兩岸三地的自然與
人力資源的榨取與生態的破壞的案例很多,
兩岸三地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其政經歷
較著名的案例如桃園RCA工廠女工罹癌、
史發展雖有不同,冷戰之後,從1960年代
仁武、五輕石化廠附近居民的癌症比例過高
起,台灣與香港被整編於資本主義半邊陲的
等,中國大陸致麗玩具廠大火事件等。
分工體系,其新興發展中國家所扮演的角
色,利用各種優惠條件,發展低工資、高耗 發展主義模式製造了其對立面,環境運
能、高耗水產業,以市場導向或國家介入的 動、勞工運動、女性主義運動、消費者運
發展方向。中國大陸的發展,依照薩米爾•阿 動、社區意識等的興起,挑戰了此種霸權模
敏的觀點是,從1955年到1975年的「萬隆發 式。以生態女性主義為例,在1970年代,在
展主義計劃」,儘管激進的民族主義抗拒了 全球範圍內的生態女性主義運動的興起,凸
外資,追趕的現代化意識中也有反殖民主義 顯四個特點:一、認為西方男性中心宰制是
色彩,但是,發展的道路仍以西方為想像體 性別壓迫與環境惡化的共同根源;二、否思
。 1 到了1980年代之後的經濟改革,雖然土 文化專屬於男性,女性不再被歸類成未馴服
地維持了公有制型態,但是中國納入「世界 的自然環境,等同於低下的物種,被有文化
工廠」的全球化分工,似乎走向台灣和香港 的男性馴服;三、婦女與自然的剝削同時發
的模式,發展主義成為三地的統一體。 生,婦女有責任終止男性對這兩者的壓迫;
四、生態女性主義結合女性主義與生態主義 美國所領銜,其社會科學的生產,出口到發
思考,向平等與非等級社會的實踐目標邁 展中國家發揚光大。例如,美國是全世界大
進。 壩和核能技術的主要出口國,透過發展中國
家到美國留學或取經,回到母國,這些菁英
總而言之,生態女性主義運動是改變生
份子或者成為學術再生產的傳播者,或者成
態與生計危機的動能。另一方面,生態女性
為技術官僚,直接或間接的嫁接這些技術。
主義的實踐與理論思辨帶出三種意義:一、
尋求另類的發展模式;二、展開南北對話; 派特司(Nederveen Pieterse)指出:
三、尋求社會主義實踐策略。本文以華人地 「發展主義被理解為線性進程的理論,被用
區生態女性實踐者徐蘭香、林淑英、黃惠 於許多的形式,如進化論、現代化理論、發
瓊、牛玉琴、殷玉珍、楊海瀾、田桂榮、運 展思維,這些思考勾連著西方霸權的不同時

專題企畫
建立、王品松、李小溪等人的生態女性運動 期的發展。簡而言之,發展主義被定義為
者的故事,試論兩岸三地的生態女性主義運 「普世的、歷史的和種族優越感的。」其論
動為三地的另類發展帶來何種反思? 點由西方的思考形塑,並與非西方社會共同
合作,進入發展的主導模式6。」華勒斯坦補
反思發展主義
充說明發展主義的結果造成南北差距、移民
華勒斯坦的世界體系可以從四個方面談
潮、去農村化和生態危機7。
起。第一:國內系統是改革的中介者2。亦即 29
民族國家表達了人民能動力的一種形式,這 發展主義在某種程度上不僅是意識型態

個形式是民族主義、科學主義和自由個人主 的進程,也是由聯合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

義的混合3。第二、現代世界體系通過「勞動 幣基金所主催的主要發展範例,在1970年代

過程『主軸分工』(axial division)與整合, 由聯合國所主導的第二個十年聯合國發展策

快速形成複雜的生產系統4。」因此,國際相 略,啟動了快速的經濟成長和發展的自由市

互之間的體系通過跨國機構的關係,運行著 場型態8。雖然聯合國的「性別與發展」捲入

商業的交換機制。華勒斯坦特別強調美國霸 第三世界婦女的視野,但其知識生產鑲嵌了

權以一國之力,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控制著 西方啟蒙主義的意識型態,在第三世界,新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的規則。 自由與新殖民主義的論述造成婦女的矛盾。

第三,華勒斯坦認為資本主義的世界體 學者馬切得(Marianne H.Marchand)對

系同時推進了民主化的進程,民主化表達了 拉丁美洲婦女參與聯合國的「性別與發展」

市民日常需求,像是工作、教育、平等權和 項目作出調查,並結論出:「發展意味著比

醫療照顧。另一方面,政治參與(包括社會 物質狀態更為重要,『性別與發展』議題,

運動)和國家的介入,降低了市場關係去管 放在拉美社會中考慮,其計畫對問題的處理

制化的負面影響。最後,世界體系生產發展 與治理,掌控了全部的進程與配方,從這

主義的意識型態,視GDP的成長為國力的象 些女性證詞,她們接受發展是個人性格的課

徵5。華勒斯坦聲稱發展主義的意識型態是由 題,她們凸顯了貧窮婦女的生存鬥爭,她們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要去克服她們生活窮困、無望和無知的不得要領的解釋,不管她們的教育、地位如何定義生
活,通常她們都無從選擇9。」

總之,發展主義理論和其政策走向,扮演著宰制性的角色,來主導市場需要的現代化進
程,而忽略了性別與生態的重要性。南方與北方社會所發展的多樣的社會運動,逐漸挑戰這
種對傳統生計生活,以及維繫者的生態環境提出反思,特別是生態女性主義運動在全世界創
造了運動潛能,反對全球資本的宰制力量關係。

生態女性主義理論挑戰發展主義
眾多女性主義理論,麥爾斯(Maria Mies)和莎蕾(Ariel Salleh)的生態女性主義的視
角,關於生態危機和生計生產與再生產,提出了同自由主義與純階級論的社會主義女性主義
不同的觀點。這些理論方法也同性別和社會運動的倡議者對話,提出他(她)們忽略的角
度。

麥爾斯結合社會主義與生態女性主義的觀點,批判國際婦女運動10。麥爾斯發現女性主
義運動關注婦女解放,卻將觀念與實踐分開了,特別是反思階級、種族與民族問題之間的分
裂。雖然女性主義強調女性情誼,但是西方女性主義者無法處理種族主義和殖民主義問題,
這兩者是全球生產關係中父權與資本積累的結果。因此,西方女性主義移植第三世界的結
30
果,非但不能解放婦女,也無法成為姊妹,甚至女性主義運動在分裂支解的過程中11。

零廢棄的世界

上勝町是一個在日本東南的小社區,但他們的廢棄物政策卻獨步世界:所有上勝町的居
民必須將垃圾分成34種類回收。社區沒有垃圾車來收集垃圾,居民必須為自己丟掉的東西負
責,將回收物送到當地商店或零廢棄中心,廚餘則做成堆肥。「回歸給土地這主意很好」,
Hatsue Katayama說。

這個計劃的開始,是因為議員瞭解這樣做,將比使用焚化爐更經濟。推行後居民認為,
此計劃對垃圾減量、減少食物浪費很有幫助;上勝町的市長更呼籲世界官員應仿傚他們的零廢
棄政策。

社區提供回收的誘因,當地則有許多熱情的零廢棄實踐者。回收前,Kikue Nii把瓶子上的
標籤撕下來、晾乾,他可以在附近的商店,以一袋的瓶罐換得彩券或折價券。他也很喜歡做堆
肥:「如果可能,大家都應該有一台堆肥機。」「知道要做堆肥,我就會節制食物的份量。」

不過,在一份問卷調查中,顯示有40%的居民並不喜歡這樣的計劃。也有人質疑,當人
們開車拿回收物去零廢棄中心、使用耗電的堆肥機時,都會製造溫室氣體。但零廢棄中心的
Natsuko Matsuoka說,零廢棄中心其實位在居民必經的購物路程內。市長則堅定的說:「我們
必須明辨是非好壞。我相信把一整車的垃圾倒掉、然後燒掉,絕對是錯誤的。」

資料來源:BBC News, "Living in a world without waste ", July 11, 2008.
麥爾斯對於舊的婦女解放運動關於持續 第三世界國家的婦女,在資本主義世界分工
性問題做出定論,她認為這波運動源於法國 體系的不平等位置18。
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當時無產階級婦
所以,麥爾斯的社會主義/生態主義的核
女尋找工作機會,有產婦女要求教育與民主
心觀點,在於北方的反消費主義運動,強調
權利。後來文化女性主義著重於性與性別的
「人類的幸福」(human happiness),來自
差異,要求民權、平等權、選舉權,並終止
生活自身的生產自主性 19。她的社會理論模
種族主義與性別歧視。直到近代,這系譜的
式中的「生計經濟」(subsistence economy)
運動,以墮胎運動為例,在西方社會中係由
指的是日常生活的食物、衣服、住房等生
中產階級婦女領導並發展出群眾運動 12。麥
產應該自給自足 20。她認為婦女在生產關係
爾斯認為一些老舊的婦女運動者,參與了由
中,會降低情緒的起伏,能得到工資和享
男性主導的政黨、工會組織,失去了性別認

專題企畫
有更多的休閒時間 21。麥爾斯另類經濟的想
同,最後連運動的目標也沒有達成13。.
法,包括男性應該擔負家庭勞動和社區工
新的婦女運動定義女性主義運動為非連 作,如生計經濟、育兒等。她的理想社會是
續性的主體,也稱之為身體政治。她們同舊 沒有中心或等級關係,並且同剝削人與自然
的婦女運動分道揚鑣,發展出許多意識覺醒 的世界市場脫勾,在未發達與發達地區建立
的團體。她們的身體成為「被侵佔的領域」 自給自足的社會22。
31
(occupied territory),私人領域就是婦女
關於麥爾斯的另類生活的設計,似乎沒
鬥爭的競技場,她們反對任何男性的暴力,
有經驗到要維持生計生活,婦女所付出的勞
包括國家、教會、警察、法律、父親和丈夫
力遠比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還要重,麥爾斯並
等 14。有些新婦女運動者把戰場投向家庭工
沒有設計一套社會分工的模式或者集體的社
資,她們認為無償的家庭婦女應該視為具生
會介入來說明她的理想生計經濟模式,是否
產性工人,所以要求家庭婦女工資15。
由家戶承擔?或者由合作的集體方式讓社會
麥爾斯觀察到「新的婦女運動基本上是 的生產與再生產能夠運行,並確認社會分配
無政府主義運動,並非由女性菁英力量去取 的安全體系。另一位生態女性主義學者莎蕾
代男性菁英,而是要建立非等級的、非中心 也提供了另一種思考。
的社會,沒有菁英存活於剝削和宰制於人的
莎蕾的新馬克思主義立場根基於社會主
社會 16。」麥爾斯評論新婦女運動接受「父
義/唯物主義的生態女性主義,主張跨越女
權」為普世的運動策略是誤導的。她認為
性主義、社會主義與環境主義的立場 23。莎
「父權」不能不存在於資本主義的相互連結
蕾主要的理論主軸是要挑戰性別的二元論,
系統,和世界範疇的生產與再生產關係 17。
男人/女人=自然。她認為這種「男人/女人=
因此,麥爾斯在北方的婦女家庭婦女化做為
自然」的男人的歐洲中心文化創造了男人優
無償的消費者/家庭主婦和南方無償的生產者
於女人與自然,男人標舉出他們文化與社會
/家庭主婦劃上平行線,突顯出北方工業國與
價值,藐視女人,將她們視為「低等的」、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歧異的」,就像是自然界的生物24。值得注目地,莎蕾關於聯合社會主義、女性主義、環境
主義和原住民運動的三角策略,採用的是辯證的方法25。

莎蕾認為「男人/女人=自然」的相互關係和資本主義父權,深深地鑲嵌於1/0的邏輯密
碼,1意旨現在或行動,0則代表著缺席或是被動。莎蕾爭論如此二元的宰制性的推論力量,
「歐洲文化推論性的被安排在1所站的位置,如此的邏輯表達了對於1的價值,若不是1而只是
聯繫到1的定義,並沒有自身的認同,表示是0的價值26。」 這樣的等級秩序服務於神秘化的
社會關係,是種族主義、性別歧視和殖民主義的基石27。從莎蕾的觀點出發,1/0密碼不僅是
存在於真實的物質關係,也可用於文化和意識型態的思考。莎蕾認為西方世界的婦科專業、
試管嬰兒、代理孕母、生物科技等,都是1/0的心理狀態,這種狀態致力於控制女人與自然,
同國家與資本主義的發展相扣合,莎蕾認為必須拒絕這種錯誤的霸權和改變這種不平衡的關
係。

莎蕾認為1980年代北方國家的環境運動與女性主義運動的成功,不足以慶賀,因為第三
世界受困於西方宰制性文化的排斥,特別是1970年代第三世界加工出口區的設置,為跨國企
業提供剝削第三世界婦女與環境的機會。同時,大量的農村人口湧入都市,留下老弱婦孺
從事農事與家務勞動。在政治的層面上,國際組織如國際貨幣組織和世界銀行(IMF/World

32 Bank)結合新自由主義的議程和意識型態,例如推行綠色革命、基因食物等,逐漸摧毀第三
世界人民的生計28。莎蕾結論出教會、國家、市場、工會和科技的全球兄弟情誼,從北方到
南方已形成聯盟,合理化現代化發展的暴力,所以,她強烈主張生態女性主義可以變成能動
力,改變南北關係、促進生態平衡和性別平等。

生態女性主義的實踐對發展主義的挑戰:台灣、香港與大陸的經驗
一、台灣
1990年代,台灣解嚴後的生態環境運動,由女性領導的案例,屬徐蘭香的反對關西農藥
廠最為突出。1992年她在關西客家庄領導了四個月反公害的運動,因而被控妨礙自由,被判
緩刑二年。「農藥廠事件後,我開始反鄉村高爾夫球場。那個業者已經投資一億多元,黑白
二道對我進行所有可能的動作:把我挾持到荒郊野外,警告我『做事不要太超過,要懂得適
可而止』;地方民代警告我騎車要小心,過了不久我就出車禍;家裡的電話被竊聽、電話線
被剪斷;我報警處理,警察卻愛理不理。接著,他們抹黑我,說我向受害農民勒索、在抗爭
農藥廠時期接受賄賂,把賄賂所得在南部開設養雞場等。而另一邊,也有候選人企圖搭反高
爾夫球場的順風車,作為獲得選票的手段29。」

出生在自給自足的客家鄉鎮,蘭香所經驗到農村的純樸與安寧,被高速公路、農藥廠破
壞了,她後來變成獨立撫養二個未成年的單親媽媽,經過顛沛流離的生活,她養過雞,賣過
水果,後來落腳於台東,製造有機醋,協助當地農民種有機作物。蘭香認為生態結合有機生
活:「你問我理想中的和平生活是
什麼樣子?我理想中的是沒有國
家,但做起來又好像……我認為跨
國際的貿易其實是跨國際的污染,
什麼物暢其流!資本家的總站就在
銀行,我們應該要對這東西產生懷
疑,終極是要生產和使用平衡。銀
行與蚯蚓是頭跟尾,銀行不見了,
蚯蚓起來了──我不知如何形容──
就是和平30。」

專題企畫
也是解嚴後投入環境運動的林
淑英,這幾年來投入河川保育運動 川保護的行動,透過河川教育、文史導覽、
有成。但是她參與環境運動約有二十年時 口述歷史,持續捍衛景美溪的保育工作。林
間,她說:「1989年,我到主婦聯盟擔任志 淑英認為她的工作就是:「不斷搭橋溝通、
願工作者,恰逢臺灣開始『反建第四座核能 堅定腳步、整合資源、學習照顧無法為自己
發電廠』、『反對在左營續建第五座輕油裂 發言的環境的努力過程,如此盡一份公民責
33
解廠』等環境運動;我們第一次上街頭遊行 任33。」
抗議時,都做簡單的面具遮住臉龐,怕被攝
影存證。隨著社會的自由度增加,集會遊行 二、香港
變成常態,我們參加遊行時常常被安排在第 香港社會土地成為商品,成為土地商快

一隊,說是避免殺氣騰騰31!」 速積累財富的手段,從密集的樓層便可明
瞭。黃惠瓊從1994年保衛大嶼山大澳海灣的
後來林淑英同蘭香一樣投入山林保護的
故事,衝撞了香港不停歇的物產發展。她
行列,她說:「在臺灣不斷彈唱山河悲歌、
說:「我臉皮很厚,到不同部門和團體敲
政府的產業政策卻不重視永續發展的年代,
門,政府、學校,我會親身拜會,為的是讓
我們曾為了新竹具有個要填平三個山谷、填
大家明白我的誠意。失敗的經驗很多,但我
方高達數十公尺的「關西精密機械園區發展
沒有怪責別人,我想到社區有不同的人,人
案」,在內政部營建署門口(敦化南路底)
們作不同的事,未必是我做事的形式保留社
設靈堂,祭奠臺灣「山河不保 水土流失」;
區、關心社區或新界文化方面的工作,人們
繼而數度絕食靜坐抗議,一群人為此案被警
所做的可能是其他我做不了的工作,這不等
察抬離營建署14樓的電梯口……此案在1996
於人們不愛大澳。慶誕時有人籌募金錢搭棚
年7月底的賀伯颱風重創臺灣後,終於停止
做大戲,使居民有粵劇看;端午節有人籌錢
32。」
開龍船會,健兒出錢出力買龍船、划龍船,
護士出身的林淑英後來投入社區大學河 大家用不同形式,保存大澳的社區文化和特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色。我近年於工作上提昇了自己的層次,明 近萬畝,她在十年間,不僅種下數不清的數
白大澳不只屬於大澳人,而是屬於香港人。 目,她所種植的林草覆蓋率高達六成以上,
再宏觀一點,全世界的人都是大澳的一份 「人們怎麼能不敬重她頑強的意志?怎麼能
子,從這角度去看,自己會釋懷,不再覺得 不敬重她的無私和奉獻及無限的渴望?怎麼
孤軍作戰。我接觸到出面的老師和學生,我 能不敬重她十幾年來始終勞作不輟,創造出
就好像播種般,就算他們沒幫到大澳什麼, 的奇蹟?37。」
也能將訊息帶返自己社區,形成社區文化的
殷玉珍在內蒙自治區抗沙漠的事跡,也
觀念,社區精神和歸屬感,這樣會比較開
是令人敬佩,她說:「我剛嫁進來的時候都
心。豁開去,開心一點去看,其實好多人認
是蹲在沙地裡吃飯,這裡滿天風沙,我們
同自己,支持自己,愛大澳這地方,看看簽
碗裡盛的是草籽,風把沙子刮到碗裡,我們
名冊就是一個鼓勵,久不久看看簽名冊我就
只能拌著沙子往下嚥。現在好了,我們的娃
會有動力34。」
娃不用遭那份罪了,他們可以安安穩穩作在
黃惠瓊不只是保衛大澳,也參與社區生 敞亮的屋子裡吃西瓜。沙漠裡長出來的西瓜
活改善的爭取,例如污水排放、公廁改善、 格外的甜,我要讓孩子們知道,就算生在沙
公屋生活機能的改善等,她也參與「大澳經 漠裡,不僅有苦有澀,日子照樣也有甘甜。
濟發展計畫」委員會,改善大澳生活機能。 等到能和孩子坐在屋子裡吃西瓜的時候,我
34
黃惠瓊認為財團的引入,對環境大規模的破 們屋外不再有風沙了,周圍十幾里都長起了
壞,根本忽略對社區的關懷,而進年來迪士 樹,風一起,送來的都是樹枝嘩拉拉拉的聲
尼的進入大嶼山,讓黃惠瓊不敢掉以輕心。 響38。」
她說:「要保存文化,人是最重要的元素。
從1985年到1999年,殷玉珍共種了七萬
若政府不能把人們留在村內,到時人去樓
畝的林地,被表揚為全國十大女傑,她高興
空,發展便失去他的意義35。」
的說:「我們的林子也長了起來,還連成了
三、中國大陸 片,綠油油的林子一眼望不到邊。都說家有

1. 沙漠造林的故事 梧桐樹招來金鳳凰,林子一長起來,沙漠慢

牛 玉 琴 、 殷 玉 珍 和 楊 海 瀾 在 遙 遠的陝 慢都變了樣子。原來的沙漠死氣沉沉的,除

西、蒙古和寧夏植樹抗沙漠的故事,成為 了風聲,一點生氣也沒有,一出門滲得人脊
樑骨發麻,現在好了,天上飛來了鳥,有麻
1985年中,最為感人的故事。張冬青寫到:
「風沙每年都在吞噬著我們本來就不寬裕的 雀、斑鳩、野雞,還有一些叫不上名字來的

土地,許多人還在懵懂之中沉睡,可是先知 鳥,每天天不亮就嘰嘰渣渣地叫,熱熱鬧鬧

先覺的牛玉琴和她周圍的人們,卻已經在最 地,有了這些生靈作伴,覺得天天都過節一

前延與沙漠搏鬥。她堅持著,頑強的程度令 樣,我聽它們叫聲都是在叫『一、二、一、

人難以想像36。」 殷、玉、珍』;接著林子裡有了野兔、獾、
狐狸,後來還看到了狼39。」
靠著堅強的意志力,牛玉琴治理的荒沙
楊 海 瀾 在 寧 夏 也 經 歷 同 樣 的 故 事,她 夏季的夜晚,經常可以看到從河裡爬出來乘
說:「從1996年到2005年,楊海瀾在沙漠裡 涼的烏龜和螃蟹。可是,自從近幾年村莊附
經歷了10年磨礪,當時許多人都說10年以後 近建起了不少化工廠、鍍鋅廠後,河裡不
你就會後悔了。而現在,眼看10年就要過 僅魚兒絕了跡,發臭的河水讓人幾乎不敢走
去,楊海瀾說如果一定要說這段時間有什 近。前幾年,一位村民在早晨起來鍛鍊時,
麼收穫的話,那自己最大的成就並不是在沙 被化工廠排出的氯氣薰倒,第二天便離開人
漠裡建起一個葡萄園,而是用這段時間完成 世。村裡的莊稼,更是成塊成塊的被薰死
了一個成長的過程,由一個滿身夢幻的『女 42。」

孩』,長成了一個有能力實現夢想的『女
田桂榮認為「我是修理地球的,是搞環
人』,還將成為一個世界上最好的沙漠農場
保的野戰部隊。」她的活動越來越多,得獎
的『母親』40。」

專題企畫
也越來越多。相對熱情的田桂榮而言,在雲
楊海瀾原是都市的孩子,但是對於在大 南反怒江水庫的王品松,則顯得安靜。寇延
西北種葡萄園有一想望,她先投入沙漠治 丁如此記錄:「我們這裡的女人都這樣。82
理,然後建立生態農業立體循環體系,用動 歲的王品松坐在灑滿陽光的院子裡對我說出
物沼氣當肥料,從1996年到2006年的十年時 這句話,相較於山路上佝僂的身形和凝滯的
間,有了很好的成績,她說:「我已經有了 步履帶給我的衰老、蒼涼之感,她陽光下沉
35
一個兒子,農場生長著希望,結出了果實, 默的坐姿寧靜安詳,甚至是溫暖的。說出這
並且孕育著婦促會的明天,對我來說,就 句話的時候,王品松幾乎就是這個升騰著炊
像是我的女兒,是我生命裡最美麗的收穫 煙、飄蕩著雞犬之聲、穀倉裡儲滿了黃金的
41。」 收穫、房簷下閃亮著火紅的辣子、空氣中跳
動著新生兒的哭聲和笑聲的農家院落的一個
2. 河川保護的故事
組成部分43。」
中國大陸生態女性主義者田桂榮、王品
松、運建立和李小溪從草根政治出發,為實 王品松在2000年帶領反對金沙江建壩,
際的河川護育提供具體的行動方案。非常有 她是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美麗的文化與自給
草根氣息的田桂榮,原是電池批發,也賺了 自足的生計生活,是王品松的堅持,也是為
一些錢,在1998年的夏天,她正好到北京, 保護母親的河流付出一份心力。「身後是
看到電視台報導電池對土地的污染,她說: 她勞作了一生的土地和山坡,面前是不息流
「我一年要賣上百萬節電池,如果埋在地 淌的金沙江,以及那條通往遠方的路,那條
下,將污染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所以 曾經行走著她的美麗、夢想、抗爭、追求、
她開始做電池回收的工作。從2000年起,她 快樂、悲慟、苦難、希冀的路。而今,一切
把重點投入黃河和衛河的保護,每年暑假組 都已遠離了這位瘦小安詳的老人,她的生
學生社團考察河流。田桂榮清楚地記得,自 命,她的人生,在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雨坎坷
己小時候,清清的衛河水從村莊北邊流過, 之後,在孕育生成了那麼多美好、豐碩的生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命之後,復又回到了這個寧靜的小院。這樣 息相關,與你的一點一滴的浪費,與你隨意
的畫面似乎構成了一個女性命運的寓言,這 扔掉的一個塑膠袋子,一節電池,一個玻璃
是一條寄託著美麗和夢想的路、承載著苦難 瓶,與你浪費的每一粒糧食、每一張紙、每
和忍耐的路、包容了創傷和悲痛的路、穿越 滴水都有極大的關係。從身邊做起,從自己
了生死輪迴的路、回歸於寧靜平淡的路,更 做起,咱們的國家就會多擁有一片藍天、一
重要的,這是一條孕育並生長著希望的路, 汪碧水46。」
其實也就是成就了未來的路。這是王品松的
結論:從她們的行動反思
路,是吉皆樂女人的路,也許,是所有女人
從1990年代,兩岸三地的上述婦女與生
的路44。」
態行動的故事中,符合了沙蕾所謂的另類
在漢江為環保獻餘生的運建立,「她把 發展的思考,沙蕾建議地方知識包括原住
全部精力用在保護生態環境上,在當地環保 民、女性知識、鄰里群體、在地住民科學、
局支持、配合下先後深入本市各地調查污染 另類醫療、靈性治療、人類安全等,都是另
企業100多場次,寫出《漢江襄樊段水污染 類發展的可能性。她強調:「生態女性主義
調查報告》、《生活污水治理刻不容緩》、 的政治從婦女的遠景出發,提供了對資本主
《市區空氣質量令人堪憂》、《莫把工業園 義父權文化不願妥協的批判,生態女性主義
變成污染源》、《盡快規範黃薑加工企業, 是社會主義,因為是對不幸的地球的一種尊
36
嚴防又一大污染源滋生蔓延》等多份調查報 榮,生態女性主義是人性加上生態的重組生
告、提案,多次直接面對市委與市政府主要 態,是後殖民的論述,因為解構了歐洲霸權
領導建言獻策,引起重視,多次在許多會議 47。」

上就保護生態、防止污染慷慨陳詞,引起關
根據沙蕾的思考,兩岸三地的生態女性
注45。」
主義的實踐,期待可以改變狹隘的民族主義
在北京的李小溪救了24,000棵樹,從此 與貪婪的資本主義的惡性發展,共同建立一
展開了一條條未停止的環保道。她說:「不 個與生態和諧、平等的社會,更為人類社會
要小看我們的力量,更不要把環保的事情籠 降低更多的污染與二氧化碳。
統地推給別人與政府部門,環保與每個人息

壞消息:北京第一個焚化爐開始試轉

北京第一個焚化廠「高安屯焚燒爐」已於2008年7月28日開始試轉。據報這個焚化廠可以
處理533,000噸的家庭垃圾,幾乎等於朝陽區垃圾量的一半。焚化廠餘熱也可產生220百萬千瓦
的電力,將供給國家電網公司或居民使用。

根據廠方代表發言,焚化廠的垃圾將不經分類,直接焚燒。焚化廠採用的設備與技術,
(理論上)可將所有垃圾燃燒乾淨,並控制如戴奧辛等有毒氣體。焚化後的(有害)爐渣約為
垃圾量的20%,將做成磚塊用於鋪道或築壩。
資料來源:ChinaCSR.com, "Beijing's First Garbage Incineration Power Plant Put Into Trial Operation", July 31, 2008.
附註 中央編譯出版社,鄭空空《徐蘭香:土地是我的肚
臍》,p259。
1. 參考 Samir Amin “ Can solidarity be rebuilt among the
30. 同上,p267。
countries of the South”, 收錄於“Beyond US Hegemony?
31.《多彩的和平──108名婦女的故事》,陳順馨主編,
Assessing the Prospects for a Multipolar World ” (2006)
中央編譯出版社,林淑英《和平路遙遠,攜手相扶
一書 。
持》,p292。
2. Wallerstein (1999), op.cit.18.
32. 同上,p296。
3. Immanuel Wallerstein (1996). The Age of Transition:
33. 同上,p296。
Trajectory of the World-System, 1945-2025,Zed Books,
34.《多彩的和平──108名婦女的故事》,陳順馨主編,
London & New Jersey, p8.
中央編譯出版社,李傳儀《生態文化捍衛者:黃惠
4. Wallerstein&Hopkins, 1996:2。「主軸分工」是採用許
瓊》,p347。
寶強的翻譯,指的是世界經濟體系內的整體分工。
35. 同上,p354。
5. Wallerstein (1999), op.cit.42.
36.《多彩的和平──108名婦女的故事》,陳順馨主編,
6. Rosi Braidotti/Ewa Charkiewice/Sabine Hausler/Saskia
中央編譯出版社,張冬青《沙海琴聲:牛玉琴》,
Wieringa(1994). Woemn, the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p232。

專題企畫
Development, Zed Books, p20.
37. 同上。
7. Ibid. p17.
38.《多彩的和平──108名婦女的故事》,陳順馨主編,
8. Rosi Braidotti/Ewa Charkiewice/Sabine Hausler/Saskia
中央編譯出版社,寇延丁《走進沙漠造綠洲:殷玉
Wieringa(1994). Woemn, the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珍》,p239、240。
Development, Zed Books, p17-18.
39. 同上。
9. Marianne H.Marchand and Jane L.Parpart. Feminism/
40.《多彩的和平──108名婦女的故事》,陳順馨主編,
Postmodernism/Development, Routledge, London and
中央編譯出版社,寇延丁《沙漠裡長出五彩斑斕的
New York, p70.
夢》,p254。
10. Mary Mellor (1997). Feminism and Ecology, Polity Press,
41. 同上。
37
Cambridge, p63.
42.《多彩的和平──108名婦女的故事》,陳順馨主編,
11. Maria Mies(1998). Patriarchy & Accumulation on a World
中央編譯出版社,蘇建軍《民間環保大使:田桂
Scale: Women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 Zed
榮》,p287。
Books, London and New York, p7-18.
43.《多彩的和平──108名婦女的故事》,陳順馨主編,
12. Ibid. p18-23.
中央編譯出版社,寇延丁《行走一條女性的路:王品
13. Ibid. p41.
松》,p330。
14. Ibid. pp24-33.
44. 同上。
15. Ibid. p37.
45.《多彩的和平──108名婦女的故事》,陳順馨主編,
16. Ibid. p37.
中央編譯出版社,強洪《願為環保獻余生(運建
17. Ibid. p38.
立)》, p315。
18. Ibid. p206.
46. 《多彩的和平──108名婦女的故事》,陳順馨主編,
19. Ibid. p212.
中央編譯出版社,佟吉清《綠色的守望:李小溪》,
20. Ibid. p212.
P342。
21. Ibid. p212.
47. Ariel Salleh (1997). Ecofeminism as Politics: Nature,
22. Ibid. p223.
Marx and the Postmodern, Zed Books Ltd, London & New
23. Ariel Salleh (1997). Ecofeminism as politics: nature, Marx
York, pp188-192.
and the postmodern, Zed Books Ltd, London& New York,
p46.
24. Ibid. p36.
25. Ibid. p107.
26. Ibid. p35.
27. Ibid. p37.
28. Ibid. pp62-63.
29. 《多彩的和平──108名婦女的故事》,陳順馨主編,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數值挖奇
濕答答
一片麵包所蘊含的水〈從原料生產、開採到產品生產整個過程所投入的水〉 40公升

一顆蘋果 70公升

一個漢堡 2,400公升

一杯酒 1公升

一杯啤酒 75公升

一杯咖啡 140公升

一杯牛奶 200公升

38
一張A4紙 10公升

一件T恤 2,700公升

一輛印度塔塔(Tata)的Nano汽車 62,500公升

一輛美國雪弗龍(Chevrolet)的Malibu汽車 1,934,500公升

一度電 71公升

一次10分鐘的淋浴所消耗的水 95公升

每天10分鐘淋浴,一年下來所消耗的水 34,675公升

每天每人〈從食物與飲料〉的需水量 2.7-3.7公升

每年每人〈從食物與飲料〉的需水量 986-1,351公升

◎ 譯自《看守世界》雙月刊第21卷第2期。
應用環境信託於
棲地保育之可行性探討
-以台東成功信託地為例
陳瑞賓、單德榕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與信託中心專員

摘要

環境公益信託制度的提出與落實,不僅提高民間團體與全民參與環境保育的動能,有助

綠色思潮
環境保育的永續性達成,更可以解決政府單方面執行環境保育的困境,使我國環境保育制度
邁向新的紀元。然而,由於公益信託觀念在國內缺乏普遍的認知,因此尚無將公益信託落實
於環境保護之先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2007年開啟的台東成功環境信託發展計畫是實務經
驗累積的開始,期望在三年內完成全區之軟硬體設備與設施,藉由過程的完整記錄,作為未
來其他團體推動環境信託時的參考。

前言 39

站在世界地圖上,台灣除了傲人的科技產業外,另一項值得驕傲的是佔有全球2%的生
物多樣性。台灣特殊的地形造就多樣的氣候,因此,不僅生物種類多,也有相當數量的特有
種。然而,社會的發展和變遷之下,台灣許多重要的自然棲地一一消逝,儘管我們不會有一
天突然醒來,發現地球上只剩下人類,但是必須承認,一些我們小時候還存在的動植物,現
在已經瀕臨滅絕,恢復台灣土地既有的生命力與生態環境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要完成這樣
的目標,擴大民眾的理解及實質的支持是最重要的關鍵。

為了達成以上目標,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2000年創會起即積極推動「環境信託」概念,
希望能將重要的自然棲地,用法律託管起來,以大眾利益為出發,對信託土地進行保育。本
質上,信託制度是一種以「信賴關係」為基礎建立的法律關係,環境信託則是藉重信託制度
進行環境保護事務、促進公共利益的方式,在英、美、日等國家已被廣泛運用,作為結合民
間資源及擴大公眾參與的重要管道,也是進行自然環境與文化資產保存的利器。

19世紀英國,面對工業革命大規模開發造成鄉村自然的破壞,開始以購買、接受捐贈、
或簽訂契約的方式取得土地,並藉由財務支持或給付,獎勵自然或人文環境調查與維護工
作,進而達成環境保育之目的。英國國民信託組織成為運用環境信託之濫觴,目前是英國最
大之私人地主,為英國保存了許多不同型態的生態環境。這種以環境信託概念進行自然資源
保育工作的方式至今已影響美國、日本、澳洲、加拿大、韓國、馬來西亞等二十餘國。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環境保育與自然資源管理行政體制充滿著「工具理性」、「菁英決
策」的色彩,雖有政策法規管制自然資源經營管理,但是環境破壞往往是人力、經費資源不
足、執行怠惰或政治力量介入導致政府失靈。自然資源管理若經由民間保育團體交付環境信
託,在管理上基於其組織理念可扮演更為實質的功能,同時民間團體特有的彈性,在爭議的
處理中更可發揮柔性協調能力,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環境信託的核心價值在提供民眾友
善的參與管道,有效引導、匯集民間對於環境事務的關懷,促進民眾對於環境之覺察與認
同,進而達成環境永續經營目標。環境公益信託制度的提出與落實,不僅提高民間團體與全
民參與環境保育的動能,有助環境保育的永續性達成,更可以解決政府單方面執行環境保育
的困境,使我國環境保育制度邁向新的紀元。

民國85年「信託法」公布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以下簡稱環保署)因應國際發展趨
勢,業已於民國92年5月公布「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目前有關成立與監督環
境公益信託之相關法制,相較於其他部分部會而言,已較為周全。然而,由於公益信託觀念
在國內缺乏普遍的認知,因此尚無將公益信託落實於環境保護之先例。由2000年開始迄今,
台灣環境信託基金會籌備處也籌備了8年,2006年底獲得民眾支持,願意捐出其位於台東成功
鎮的土地,作為發展環境信託的基地。台東成功環境信託園區是一個實務經驗累積的開始,
期望在三年內完成全區之軟硬體設備與設施,藉由過程的完整記錄,作為未來其他團體推動
40
環境信託時的參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推動環境信託實務面對之問題
台東成功環境信託預定地位於台東縣成功鎮三仙里,台11線三仙台旁海岸山脈丘陵地;
目前該地使用分區為風景區,使用類別為農業用地與林業用地,全
區面積約6甲地,產權屬國有財產局,由現任地主承租,使用權現
值300萬元。該地原為柑橘果園,種植橘子、柚子及葡萄柚等,以
一級產業為主;目前已荒廢近10年,無其他用途。整體生態從人工
果園進入森林演替初期,先驅植物芒草為優勢植物,因數年未使用
農藥,動、植物豐富。

現任地主本身即有保育概念,也一直思考著如何適度的經營及
運用這一塊土地。因緣際會的藉由參與生態工作假期的過程,地主
ॾಜቃࡳ‫چ‬
得知協會長期投入環境信託的推動工作,也在尋找一個可長期經營
管理的土地,兩方經過溝通後,決定藉此機會共同規劃,由本會擔
任該信託計畫的受託者,及該園區的經營者,建立以環境保護及自
然保育為目的的公益信託案例。

台東成功環境信託發展計畫為以保育為目的,將土地(使用
權)信託給民間公益團體之計畫。2007年啟動,預計以三年為執行期,完成信託地全區之軟
硬體建設,建立台灣第一個環境信託自然體驗園區,將此經驗推廣至國內,引發環境信託運
動。三年期計畫由研究、保育、教育及休閒四個面向出發,第一年專注於釐清並完成信託業
務,拓展與地方社區交流,建立信賴關係,2007年中,我們進行初步資源調查與社區關係的
建立,也發現實務推動上的重重困難1:

一、環境信託宗旨棲地保育之目的事業主管政府機關不明

按政府組織再造的想法,未來要將目前隸屬於農委會之下的保育業務,與環保署既有的
業務合併成立為「環境資源部」,以統一所有的環境保護與棲地資源保育工作,但因政府
組織再造工作暫無進展,再加上農委會尚未依信託法訂定相關之「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
法」,使得民間團體對於「棲地/保育型態」的公益信託,相關監督主管機關為何單位,仍存

綠色思潮
有疑慮。

二、土地取得困難

在這問題層面上又可再細分為「土地所有權」與「土地政策」等面向。就本會於台東土
地而言,遇到的現況為地主僅有「地上物的使用權」而非地權,其地權是屬於國有財產局,
委託人為第二手之承租人。國有土地二手轉租按「國有耕地放租實施辦法」與「山坡地保育 41
利用條例」規定承租國地,承租人不得將租賃物或租賃權之全部或一部轉讓或轉租。承租人
違反規定,放租機關得無償終止租賃關係。2 因此,我們目前尚無法以「信託」的方式取得土
地權,就「棲地長期經營管理」的精神而言,取得土地實質的所有權,才是保育棲地環境一
勞永逸的方法。以台灣土地使用現況來看,許多國有地是承租給農民,但這些土地是否合宜
開墾,或早已呈現無人管理的狀況,也是必須要進一步檢討的。

當然,政府各項「政策的走向」,更是直接影響了土地的「價值」。由於我國資源管理
國家化政策使然,大部分具有環境保護與資源保育之重要棲地掌握在國家行政機關,民間團
體欲取得資源信託管理必須突破諸如國有財產法、土地法之限制,才得以取得永續經營之環
境信託財產。然而,國家資產經營管理委員成立後,為了彌補國家財政缺口,對「閒置或低

1補充整理自本會信託部主任孫秀如,2007,「環境信託舉步為艱 期凝聚草根-以『台東成功環境信託體驗

園區』為例」一文,網址:http://e-info.org.tw/node/28175(最後瀏覽時間2008/5/14)。

2國有耕地放租實施辦法第12條:「承租人應自任耕作,並不得將耕地全部或一部轉租於他人使用。承租

人違反前項規定,放租機關得依相關法令規定收回耕地,承租人不得請求補償」網址:http://www.land.
moi.gov.tw/law/new/0960052710.doc;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26條:「依本條例承租之公有山坡地,不得
轉租;承租人轉租者,其轉租行為無效,由主管機關撤銷其承租權,收回土地,另行處理;土地之特別
改良及地上物均不予補償」,網址:http://db.lawbank.com.tw/FLAW/FLAWDAT0201.asp。(最後瀏覽時間
2008/5/9)。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度利用」的國有房地進行檢討,並多以標售方式將國有土地急速變現。自民國90年以來,賣
掉的國有土地超過2,350公頃,相當於台北市90個大安森林公園及19個台灣大學3。 此一將國有
土地視為商品,成為彌補財政破洞工具的作法,嚴重傷害了土地利用方式的想像與願景。

此外,具有水利生態環境與自然涵養之私有之農林地在農地釋出方案「最大開發利益考
量」下也面臨重大衝擊。自台灣加入WTO後,政府以休耕獎勵來鼓勵農民放棄農地,山裡
的果農也轉為造林工作,但更多的狀況是農夫因為年邁且後輩不願再接手務農工作,而放棄
了這塊土地。此所衍生的結果,一是任由土地荒廢,可能面臨外來植物入侵或廢棄物棄置的
種種問題,另一則是土地遭違法開發興建農舍,甚至政府為了所謂的「農村經濟發展」修改
農發條例,大量開放農地買賣與興建房舍。不論何種情形,我們必須思考的是台灣整體的土
地分區使用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又,現今的土地管理與使用制度是否真的符合社會現況與需
求?無人管理的國有土地,特別是屬於農業用地之土地是不是可以託付民間團體進行棲地經
營管理,以作為生態復育棲息之綠帶緩衝區?

三、配套誘因不利環保團體擔任受託人

我國環境信託法律架構中,雖對受託人資格認定採取負面列表,僅明列未成年人、禁治
產人及破產人不得為受託人。但藉由稅務政策的優惠,銀行信託業擔任受託人該公益信託始
42 享有相關賦稅減免,若由環保團體(公益法人)擔任受託人,則無法享有該項利基,誘導信
託業成為公益信託的受託人,產生立法不公的狀態。例如,在「遺產與贈與稅法」、「所得
稅法」中規定,資產僅有信託給信託業者方能有稅制上的優惠,將資產信託予環保團體並無
法達成節稅或免稅的好處,讓有意贊助之企業或個人舉步不前,進而造成非營利環保團體缺
乏資金奧援而無法推動環境信託運作的窘境。

此外,依據信託法第71條之規定:「法人為增進公共利益,得經決議對外宣言自為委託
人及受託人,並邀公眾加入為委託人。前項信託對公眾宣言前,應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
可。」台東成功信託計畫採取「宣言信託」的方式由本會自為委託人與受託人並對外公開募
集棲地保育基金似乎是一條可行之道。然而信託業法第33條規定「非信託業不得辦理不特定
多數人委託經理第十六條之信託業務」4 ,礙於該項限制,恐難落實信託法第71條以宣言設立
信託方式邀請公眾加入為委託人之立法美旨。而環保團體普遍財務拮据,能獲捐助已極其有

3國家資產搶救連線,2006年,「SOS請政府即刻停止標售國有土地!」說明暨連署書,網址:http://e-info.

org.tw/node/5785(最後瀏覽時間2008/5/12)。

4信託業法第16條「信託業經營之業務項目如下:一、金錢之信託。二、金錢債權及其擔保物權之信託。

三、有價證券之信託。四、動產之信託。五、不動產之信託。六、租賃權之信託。七、地上權之信託。
八、專利權之信託。九、著作權之信託。一○、其他財產權之信託。」,網址:http://db.lawbank.com.tw/
FLAW/FLAWDAT01.asp?lsid=FL020526(最後瀏覽時間2008/5/9)。
限,無法宣言設立信託,更阻斷籌財管道。

期間,亦曾考慮邀請信託業者擔任共同受託人,以解決上述法規限制與配套不足之處,
然而,目前信託業擔任公益信託受託人,需收取簽約手續費與年度經理費用,以愛鄰喜樂公
益信託為例,95年度信託財產本金4百萬元,簽約手續費2.46%(約NT$98,400),受託人收
取年度經理費用(Management Fees)約1.23%(約NT$49,200),對於信託之設立實為不小負
擔。5 此外,亦有信託業者表示無意承接信託財產規模較小之個案,因其較不符合財務操作之
經濟效益。

四、環境信託屬於事務經營型公益信託是否容許存在

目前我國公益信託在種類上皆為財物給付型(grant-making),均以金錢為信託標的由銀

綠色思潮
行信託業者擔任受託人,只要將本金及孳息有效分配與導引於非特定之受託人,既達成所受
託之責任。台東成功信託計畫則是以棲地維護經營管理為目標屬事務經營型公益信託(direct-
operating),我國是否容許事務(業)經營型存在,目前仍存有正反兩方不同見解,尚無定
論。

英美信託理論與實務上,事務經營型之公益信託運作並無困難,我國信託法中也並未設
限,可使委託人要求有能力之受託人確實依照信託本旨實現信託目的,支持專業之自然人與 43
公益法人擔任受託人以追求社會利益總體效益之極大化6。 然而實務運作上未有案例出現,相
關爭議仍有賴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就個案進行判定。

結論
環境信託是實踐棲地保育的工具,是一種受法律所承認與保障的制度。按信託的精神有
四個關鍵角色,即是「資產」(土地或金錢)、「委託人」(地主或一般大眾)、「受託
人」(公益法人、信託業者)與「受益人」(不特定大眾)。這四個角色,任何一個環節都
會影響環境信託是否可被具體執行。就台東成功信託案而言,欲完備信託關係,受託人必須
會同委託人備齊相關申請文件向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設立申請及受託人許可;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審查通過核准設立公益信託後,受託人始辦理財產權之移轉或處分。由信託法與環保
署許可及監督辦法觀之,環境信託申請必須具備三項要件:信託目的公益性明確、信託財產
所有權的有效性與受託人具備達成信託目標之能力。

在公益性與受託人資格上,本計畫目標明確,受託人也有相關實績與準備足以負擔,然

5資料來源台北富邦銀行網站,「公告 95 年度愛鄰喜樂公益信託信託事務處理報告書等相關文件」,網址:

http://www.taipeifubon.com.tw/hot_news/960323/960323-1.swf(最後瀏覽時間2008/5/14)。

6黃荷婷,2007,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的理論與實務論壇」講授資料。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而政府組織在整體國土、永續環境政策上事 織亟待解決的課題。
權之分散,在政府完成組織再造前,棲地經
台東成功信託發展計畫是一個實務經驗
營管理及環境保育主管權分屬於環保署及農
累積的開始,雖然土地面積僅有6甲,但其
委會,但農委會目前仍未通過許可監督辦
所肩負的使命除了棲地保護之外,最重要的
法,造成以棲地維護為目的之環境信託缺乏
指標意義在於促成「環境信託」相關法律與
申請依據。此外,在信託財產所有權上,本
制度的健全。透過此一具體案例,建立起成
案面對複雜的土地問題,凸顯傳統經濟開發
立「環境信託」的手續與流程,以讓後續更
思維仍是政府發展國土政策之核心價值,對
多的個人或團體可有跡可循,共同投入此一
於土地之永續發展與生態保育仍未有明確主
全民性的環境保護運動。當然,要全民的投
軸。自2000年開放農地自由買賣、可興建免
入,除了有完善的法規制度之外,環境教育
稅農舍後,農地面臨的壓力從來沒有停過;
與行動參與的推動更不可或缺。相較於國家
2002年加入WTO更對台灣農業造成重大衝
公園、生態保護區等,此種具有國家級景觀
擊,農地休耕面積屢創新高,2007年年底,
或是明星級保育物種的地點,需要政府以國
第六屆立法院再修農發條例,試圖將興建農
家整體的資源來進行圈護與管理,但是,屬
舍的面積規定,從0.25公頃下修到0.1公頃,
於地區性的環境,並不表示「不需要」被保
也就是說,只要買0.1公頃的農地,就可以
護與照顧。每個個人都有權利讓自己終日生
44 蓋農舍了。雖然這項修法來不及完成三讀,
活的環境有更高的環境品質。
但是一棟棟所謂的高級農舍,早已雨後春筍
般,在田地裡不斷地冒出頭,宜蘭、花蓮田 環境信託是保護生態環境的一種手段!
邊到處都是超建的農舍,欲取得農地作為棲 使土地可避開商業性的開發或破壞的可能
地保育倍加困難。 性,保護後,就要實際面臨棲地如何經營管
理的問題。目前台灣有關棲地生態的研究亦
在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
多著重在特殊的生態環境,對於一般的小山
中(第6條)規定公益信託申請設立需審查
野地等,並無詳盡的研究資料,期待透過環
「信託授益行為之內容是否確能實現信託目
境信託運動的開啟,可將學術性的研究調查
的」其意義涵蓋委託經營之資源特質與受託
與社區性的志工活動相結合,讓在地居民一
人之經營能力。台灣環保團體作為非政府組
同參與環境的管理與調查工作。甚至發展像
織在推動環保及保育工作相當有活力,未來
是英國的保育志工信託組織BTCV(British
在環境信託的經營上,如何針對棲地做最適
Trust for Conservation Volunteers),提供志
當之經營管理,由全民共享其效益,是一個
工參與環境信託棲地的保護工作,例如利用
重要的課題,然而受限於財源籌措不易,很
假期參與外來種的移除等等,除可降低組織
難維持獨立運作,而承接政府專案,容易形
在環境維護上的成本外,還可創造民眾除了
成依賴關係與立場不分的尷尬角色,專業未
捐款以外的行動參與途徑。以英國與日本的
來如何在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下,找出一條永
國民信託經驗,我們可以期待另一種文化自
續經營的出路,仍是目前國內環保非政府組
然體驗型產業的出現,讓土地不再是只有建 11.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3),文

工廠、蓋大樓才有利基可得。由台東成功鎮 化公益信託法律關係、設立監督及實務運作研究

山上的一塊小小的土地,得以開啟台灣山林 報告。

野地無窮的希望。 12. 許獻彰,(2001),《信託制度作為土地資源


保育工具之研究》。花蓮: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
參考資料:
究所。
1. 方嘉麟,(1998),《信託法之理論與實務》。
13. 陳文炯等,(2006),精挑你的信託商品,永
台北:月旦出版社。
然文化。
2. 王俊秀,(2001),全球變遷與變遷全球-環境
14. 陳仲嶙,(2002),〈富陽森林公園的空間管
社會學的視野,巨流出版。
制:環境信託的操作常識〉。《台灣土地金融季

綠色思潮
3. 王鴻濬,(2005),環境保護公益信託於濕地經 刊》4(39):1-13。
營管理之應用,雲嘉南濱海濕地永續發展研討
15. 陳俊宏、傅篤誠,(2005),非營利組織從事
會。
公益信託之研究,非營利組織管理學刊第四期。
4.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007),環境信託的理論
16. 陳春山,(2000),《信託與信託業法專
與實務論壇:台北。
論》。台北:臺灣金融研訓院。
5.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6),申請設立文 45
17. 黃素娟,(2000),《古蹟保存之經營管理—
化公益信託參考手冊。
國民信託之應用》。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
6. 李秋靜,(1997),《以國民信託進行自然保育 研究所。
之制度探討》。花蓮: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
18. 楊崇森,(2007),英國國民信託之發展與各
究所。
國之影響,法令月刊,58卷8期。
7. 李秋靜,(1998),〈保育與發展之均衡策略—
19. 謝哲勝,(2003),《信託法總論》。台北:
英國國民環境信託簡介〉。《台灣經濟研究月
元照出版公司。
刊》5(21):32-38。
20. 環境資訊中心網站,2000年與2003年「日本國
8. 林正陸,(2004),《運用國民信託從事鄉村自
民信託導覽專題」、「環境信託專欄」:http://
然環境之保存與管理-以福寶生態園區為例》。
e-info.org.tw
台北:台北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
21. 台灣國民信託網站:http://tw.myblog.yahoo.com/
9. 林雲鵬,(1999),《新的公私合作模式—公有
jujuwang22/
土地信託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

研究所。

10. 孫秀如,(2007),前瞻2007之環境信託:透
過案例實作敦促法制健全化。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守護大台南
一個結合檢調、環保行政與公民的共同行動

黃煥彰
看守台灣監事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台南社區大學自然與環境學程召集人

結盟緣起

依據1992年里約熱內盧地球高峰會所建立的21世紀環境議程所揭示的全球共識,環境保
護是一件全民工作,我國環境基本法第4條第1項即已明確宣示,「國民、事業及各級政府應
共負環境保護之義務與責任。」,第5條第2項更具體宣示:「國民應主動進行環境保護,並
負有協助政府實施環境保護相關措施之責任。」顯示環境保護不能全然委諸政府機關的作

46 為,人民也必須主動推動環境保護的作為,進而協助、監督乃至促進政府環保機關的環境施
政。

大台南地區在環境污染上,有其特點,大台南地區在台灣雖非主要工業區,但因沿著河
川之工業農業廢棄物或家庭廢污水排放之管理不良,卻有嚴重之河川污染,其中一直名列污
染第一、二名的二仁溪、鹽水溪與有黑龍江之稱的將軍溪等均在台南地區,同時河川下游地
區許多城鎮在全國癌症排行榜上均常列名前三名,尤以號稱癌症公路之台十七線公路沿線城
鎮最為顯著。

台南地區因此這些污染背景,以及過去因為濱南開發案抗爭、四草濕地保護、台鹼安順
廠污染等歷史事件,產生了眾多活躍的環保團體如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台灣濕地保護聯
盟、台南市社區大學等等,長期以來在不同崗位投入環境工作。除了各自從事的環保理念推
廣和不當開發之防制以外,關於公害污染之防制也不遺餘力,目前與政府機關互動較有成果
的是針對台南地區的污染重點─河川巡守。環保署自2002年定為河川污染整治年以來,規劃辦
理河川巡守隊政策,透過結合學校、社區及團體資源、人力,推動各縣市成立守望相助河川
巡守隊,使各志工隊成為環保署督察力量之延伸,透過民眾參與河川污染巡守及污染通報,
以遏止流域污染偷倒或偷排情事。然因為官方巡守人員之選擇受到地方政商勢力之介入,流
於人情酬庸,又對於巡守報案後,行政單位因取締不易,處理成效必打折扣,加上議員不當
關說,導致志工熱忱轉為保守觀望。另外不肖業者常利用夜間偷排,導致污染一直無法有效
遏阻,環保團體也有深深的無力感。
在這片困境中,2007
ʳ
年年初由筆者與台南地檢
ʳ
署陳誌銘等多名檢察官、 ᕉߥՉࡹᐒᜢ!
ᕉߥՉࡹᐒᜢ !
ᕉߥࡹ฼ǵᕉნ
ʳ ᅱෳᆅ‫ڋ‬ǵዽࢗ
環保團體代表經多次開會 ᏾‫ݯ‬ǵၗૻග‫!ٮ‬
ʳ
決定推動『大台南地區打
擊環境犯罪結盟』,民間 ʳ

團體由台南社區大學負責 ʳ

推動。2007年2月7日由當 ʳ

時身任臺南地檢署朱朝亮 ʳ Ѡࠄѱ‫୔ޗ‬εᏢ!
Ѡࠄѱ‫୔ޗ‬εᏢ!
檢察長正式提出此一項創 ฻ᕉߥიᡏ่࿉ი໗!
฻ᕉߥიᡏ่࿉ი໗
ʳ ΰᕉნၗૻ᏾ӝඟҢǵ௢୏҇
舉,與環保署、台南縣市

國土巡禮
ᔠ᝾ൂՏ! ໔იᡏᖄᛠϩπϷᕉნ௲‫ػ‬ȑ!
ʳ ᔠ᝾ൂՏ! ҇౲ǵ
҇౲ǵ‫୔ޗ‬ǵ
‫୔ޗ‬ǵ
環保局局長、台南縣市警 ҍ࿾ୀࢗǵ!!!!!!
‫ڐ‬շ᏾ӝ! OHPიᡏ
OHPიᡏǵ
იᡏǵᏢਠ!
Ꮲਠ!
ʳ ୔ୱᇡᎦǵْ
察局長以及台南地區十多 Ӻǵ‫ד‬πᗎ໣ǵ
ᕉნ௲‫!ػ‬
!
個環保團體,共同簽署結
盟合約,一起宣示打擊環
從民間環保團體的角度,來看推動大台南地區環境守護結盟之架構圖
境犯罪。朱檢察長表示,
政府機關由於人力有限, 47
在污染的防制上,往往無法全面性的杜絕所 此外,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結盟達成以下
有的犯行,因此要確實有效地防制污染的犯 的目標:
行,唯有透過全民共同合作,成為司法機關
1.培養民間非營利組織之環境巡守專職人員
的「耳目」,讓污染的犯罪者無所遁形,才
能有效地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 目前南部針對污染議題成立的巡守網
絡,以河川保育中心之前推行的河流巡守志
成員定位與結盟目標
工隊較有組織。2007年台南縣成立志工巡守
台南市社區大學對參與此結盟的成員定 隊共計9隊,人數共計約150人。台南市成立
位有如下之基本立場:(1)「司法機關」 志工巡守隊共計15隊,人數共計約300人。
為維護規範之執法者,故結盟不能影響其刑 然以此組織成效進行分析,巡守隊對環境教
事偵查之中立公正性及所產生之維護法律的 育與宣導貢獻度較大,但對河川污染的減少
效能。(2)「環保行政機關」為政府主要 成效卻較小。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一
管理環保事務之機構,其他機關不能取代其 般社區型的志工巡守隊由於年輕人需要出外
職能。(3)「民間公益團體」則應堅守非 工作,所以平均年齡偏高,這類志工缺乏影
官方、無政治性、利益性,單純公益取向的 像記錄與上網能力,較適合參加撿拾垃圾及
公民組織,不能沾染權力及利益色彩,以維 聚會活動。(2)環保團體志工與工作人員
持其超然之監督機能。 能力強,且對污染有深入了解,但因各自有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其關注的核心問題,很難維持長久的追蹤。(3)國小的河川巡守隊,由於國小老師因教學忙
碌,若校方無積極推動的意願,自願參與意願不高。(4)大專院校學生除了教授參與計畫,
否則積極參加人數並不多。

志工巡守隊值得持續推行,但應該思考建立持續而有效率的行動網,培育民間非營利組
織之環境巡守專職人員,再透過社大終身學習的教育平台,建立持續性的志工社團培訓機
制,透過社團的組訓,讓對守護環境有理想及熱誠的志工可以經常進行聚會與學習,形成為
更有監督力量的網絡。

2.大台南地區污染地圖之網頁建置

環保團體在推動環境教育的過程中,最困難的一點在於環境資訊多是專業的術語及數
據,非常難以在短時間有良好的溝通,讓居民瞭解污染的範圍與嚴重性。透過網頁地圖等資
訊科技,讓社區居民快速瞭解問題,並將累次的污染檢測或處理結果以「資料庫」的方法來
累積。利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技術的輔助,將記錄的影像、數據、錄音等檔案整合成一目
瞭然且方便分享的資料檔案庫。這是建立污染地圖及成立網頁的主要目標。同時匯集臺南地
檢署已揭示偵查環境污染案件之重點區域,讓民眾瞭解大台南地區之污染事件處理現況。

3.建立補助性之污染通報系統
48

Ԧࢉྍ੃Ѩ!
ᕉߥֽǺൔਢೀ ዽࢗ঩߻۳ೀ
౛Ϸᕉნᆅ‫ڋ‬ ౛ǵӣൔǵό‫ۓ‬
ύЈ! යଓᙫ!

ࢗᕇԦࢉྍ!
֋วϷຊᆦ!
҇౲ǵ‫ޗ‬
୔ǵᕉߥ ҇໔ௗ‫ڙ‬೯ൔ஑ጕȐ‫ڐ‬շ ѠࠄӦ୔Ԧࢉ
ಔᙃᔠ ೯ൔǵइᒵǵඟҢၗ਑ȑ! ᆛ।ȐӈΕइᒵ
ᖐǵಔᙃ!
ଓᙫȑ!

҇໔ْӺ໗! ࢴ঩߻۳૶ᒵ
ೀ౛ǵӣൔǵό Ԧࢉྍ੃Ѩ!
‫ۓ‬යଓᙫ!

ࢗᕇԦࢉྍ!
Ӧᔠ࿿ǺੋϷӉਢୀ
ࢗǴϷ่݀ၗૻග‫!ٮ‬

污染通報系統處理流程
環保署及各地環保
局、各區環境督察大隊
等機關也都有污染檢舉
專線。但是這些通報系
統因為機關人力不足,
在污染取締時無法掌握
時效加上台灣官場不當
關說文化下,其實際執
行效果仍有其限制。故
民間必要建立輔助性的

國土巡禮
通報系統以補其不足。
由專人來接聽民眾電話,指導民眾說明出污染點的重點資訊,詳細記錄基本資料,再通知巡
守專員前往觀察並做影像記錄後,循報案系統通知縣市環保局立案,並派遣稽核人員前往處
理。其次將這些紀錄揭示於污染地圖網頁上,定期追蹤環保局等行政單位處理結果,再告知
民眾處理結果。若遇重大情節,且行為正在進行則立即聯絡地檢署檢察官,以保證污染訊息
被有效地處理(如上頁流程圖)。
49
4.逐步建立民間團體、社區組織之夥伴關係

環保團體、里長、社區發展學會對社區當地污染問題最為了解,若要落實全面之環境監
督網絡,必須建立各團體之間之聯繫和分工。由於民間團體、社區組織既屬民間性質,則其
自由度相對較高,從務實的角度應先建立一種平行、鬆散的關係,平常能保持聯繫,必要時
能成為有效的互助夥伴。

5.推動環境教育

培訓主軸以包含融入「環境污染巡守」、「海灘廢棄物長期監測與紀錄」及「GIS地理資
訊系統操作」於志工培訓活動課程中,實際長期觀察記錄台南地區山林、河川、土地污染或
擱淺在海灘上之廢棄物,達到全面性環境污染觀察,並深入各社區演講推動環境教育,增加
民眾參與監督環境污染工作,杜絕污染。

初步成果
1.大台南地區污染地圖之網頁建置

建置「大台南污染地圖網」之網頁,依未重複案件數,共計1,286件,以顏色管理區分為
水污染、空氣污染、廢棄物污染及其他,經點選後有詳細的基本資料及影像。網址為:http://
lifeup.org.tw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2.有效打擊犯罪

由於臺南地檢署強力介入,志工檢舉信
心大增,配合環保警察及縣市警務人員的調
動,讓污染的犯罪者無所遁形。更重要的是
大量減少民意代表的關說,不但讓官方吃案
的情形大量減少,同時也提升環保局基層公
務員面對問題的決心與士氣。例如2007年5
資料來源:台南市環保局
月起,二仁溪與三爺溪被多次傾倒廢毒液,
3月26日早上與環保署南區督察大隊進行第
9月及10月份永康大排廢毒液偷排案件,透
二次會勘,起初南區督察大隊以鉛板是合法
過臺南地檢署環境犯罪專責小組的整合,搭
資源回收物並不願進場搜索,台南社區大學
配交通隊針對槽車的夜間路檢,民間團體巡
立刻提出廢鉛蓄電池衍生廢棄物(含酸液之
守隊與縣市環保局結合進行夜間監控,有效
鉛極板及鉛粉)露天存放所違反法條及潛在
的嚇阻不法業者廢毒液偷排。也讓2007年台
汙染四點說明:
南地區的污染通報次數大幅下降,污染事件
大量減少。 (1)該批廢棄物為含酸液之鉛極板及鉛

3.迫使不法業者合法化 粉,並夾雜隔離層(玻璃纖維材質)。其廢
50
棄物代碼為C-0102,屬環保署規定之有害特
2007年3月初,於三爺溪巡守時發現一私 性認定之有害廢棄物。
有地內非法儲放大量鉛蓄電池經切削後之鉛
板,除了立即告知檢察官外,並於2007年3 (2)該批廢棄物並無合法來源證明,且
月24日與環保署南區督察大隊會勘,2007年 又任意露天存放,已明顯適用「廢棄物清

2007年「大台南地區環境守護行動」污染稽查成果表
項目 縣市別 空氣污染 水污染 廢棄物 合計

稽查數 台南縣 1,844 688 8,358 10,890

台南市 1,958 739 16,314 19,011

告發數 台南縣 125 33 162 320

台南市 54 6 246 310

罰鍰金額 台南縣 2,033,000 3,750,000 1,284,000 7,067,000

台南市 330,000 300,000 886,200 1,516,200

資料來源:環保署南區稽查大隊
理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一至四款所稱之 當前困境
違法行為,應處以一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
本行動計畫經費來源由地檢署緩起訴金
刑,得併科新台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
贊助,但緩起訴金無法支付專職人員的薪

(3)又因該批廢棄物為含酸液之鉛極板及 資,目前此計畫由台南社區大學聘請三位專
鉛粉,含鉛酸液從隔離層中慢慢滲出,進而 職人員,其薪資經費主要來自於台南社區大
汙染土壤,當下雨時情況加劇會造成土壤汙 學本身的募款,實感吃力。同時在人力及經
染,應將該批廢棄物完整加蓋不透水帆布, 費有限的情形下,在污染的防制範圍上,台
含太空包包裝及旁邊成堆堆放之含鉛廢棄 南縣部份較侷限於近台南市地區(永康、安
物。 定、仁德、歸仁),對於台南縣更遠的區域
污染,仍無法長期巡守監控。
(4)上游非法破碎廢鉛蓄電池及下游非法

國土巡禮
熔煉含鉛廢棄物者,才是造成該批廢棄物非 另外,「大台南污染地圖網」之網頁由
法露天堆置之罪惡源頭,同樣嚴重觸犯「廢 於圖檔建檔越建越多,導致顯示速度變慢,
棄物清理法」第四十六條之規定,故應加強 有待技術克服。在外縣市發現重大污染時,
查緝非法破碎廢鉛蓄電池及非法熔煉含鉛廢 還必需將相關資料彙整透過台南地檢署檢察
棄物業者。 官轉寄該地檢察官,除有失時效外,並很難
得知處理結果。 51
在 不 斷 與 檢 察 官 、 南 區 督 導 大 隊溝通
下,南區督導大隊於當日下午三時進入搜 環境是一體的,當我們積極守護大台南
查,全案並交由地檢署檢察官偵辦。在檢察 地區的污染,很多的污染轉而流向其他縣
官積極偵辦下,尋線約談到上游非法破碎廢 市。我們進行跨縣市追查污染源時,雖發現
鉛蓄電池業者(雲林縣農田鉛污染案之不法 重大污染源,向當地環保局檢舉時,往往得
業者,台南社區大學於2006年即已列入追蹤 不到積極處理的回應,很多案件必需經由台
記錄)及下游非法熔煉含鉛廢棄物的業者。 南地檢署檢察官轉寄其他縣市地檢署檢察
同時檢察官提出若業者能在工業區重建具有 官,不但失去先機,同時也很難得知處理結
標準廢氣處理設備與廢水處理設備之合格廠 果。儘管仍有上述困難,但我們希望透過這
房,則得以緩起訴金處罰來達成認罪協商。 樣的共同行動,不只是打擊環保犯罪,還能
夠召喚更多的民眾,一起來守護生養萬物的
2008年1月18日陪同陳誌銘檢察官拜訪上 大地母親。
游非法破碎廢鉛蓄電池及下游非法熔煉含鉛
廢棄物者的新設工廠,業者皆已依環保署公 儘管仍有上述困難,但我們希望透過這
佈廢鉛蓄電池回收處理設置辦法建廠,看到 樣的共同行動,不只是打擊環保犯罪,還能
此結果實另人欣慰。其實只要大家願意勇敢 夠召喚更多的民眾,一起來守護生養萬物的
的面對問題,就有解決問題的機會。 大地母親。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給老師與政府官員的一封信
Christopher Logan/隨行的家長
您好!

上個月,我就讀羅東竹林國小一年級的女兒,與班上同學在老師的帶領
下,到武荖坑參觀年度主題為全球暖化的「綠色博覽會」;之後,這些學童被
帶去參觀位於五結的利澤垃圾焚化廠。在這次旅程中,傳達環境之重要訊息的
機會並沒有被把握,反而因為這次的行程製造許多二氧化碳以及不少的垃圾。

在武荖坑,為了說明全球暖化的問題,會場設置了相當多的基礎設施;但
諷刺的是,就是這種對於物質建設的執迷,而造成了全球氣溫的急遽上揚。參
觀時,孩子們都拿到一頂紙板做的帽子,但看不出有什麼理由需要發送這些帽
子。為了看幾隻被關在籠子裡的老鼠,孩子們坐上小巴士,而不是走路,沿著
緩坡開了約100公尺;這些老鼠也因為人們持續的關注而緊張不已。鼠籠旁邊
有一家販賣塑膠玩具的商店,那兒擺了一個可以讓孩童拿著大榔頭敲金花鼠的
遊戲機。
52
這些孩童所學到的,不外乎就是在那裡有科技來娛樂他們、有玩具給他們
玩,而自然界也是娛樂的一種形式。從中,我們喪失了一個機會,來證明在沒
有持續的物質主義式的娛樂下,我們可以怎麼做。這些孩子原可以被教導去認
識本土的食用植物,用望眼鏡觀察野生生物,以及了解人類活動對其他生物的
影響。也可以指導他們去吃生食或簡單烹飪過的蕃薯――或許可以用太陽能鍋
來調理。

那一天,真正讓我感到不安的,是在我們參觀利澤垃圾焚化廠時,一個謊
言不斷地被提及著,就是這個焚化廠燃燒垃圾所產生的廢氣,已被有效地吸收
與中和;而且,這焚化廠還可以發電。我們可以由燃燒垃圾產生電力的這個觀
念,暗示著我們有越多垃圾,就有越多電力可用。因此,就製造更多垃圾吧!

這些學童們沒有被教導要愛物惜物:即藉由舊物品的維修與重覆使用,來
減少垃圾;而且根本也沒有警告他們,每年燃燒超過10萬噸的垃圾對宜蘭居民
所造成的毒害。焚化垃圾會產生有毒的空氣污染,是一個廣為人知且無庸置疑
的事實。其產生的空氣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氯化氫(鹽酸)以及令人聞之色
變的戴奧辛。不要小看這些毒性物質,每天從利澤焚化廠排放出來,直接進入
宜蘭人所呼吸的空氣中。此外,雖然垃圾在焚化過後減少了75%的
重量,但剩下來的四分之一,則是可以溶出毒性物質而污染土壤與
水的有毒灰渣。

當然,由於台灣土地面積狹小,必須試著減少送到掩埋場的垃
圾量。但是較健康的替代方式不是焚化,而是減少化學合成品的使用與廢棄。
每燃燒一噸垃圾,就是為台灣的大氣帶來更多的毒害。當然,減少塑膠袋的使
用是正確的,回收包裝材也是可貴的一步;但是,這問題的嚴重性需要負責廢

國土巡禮
棄物管理的人的全心關注。

還有一點必須提出來:在參觀利澤焚化廠時,也聽到了對於由玉米做的
「生物可分解塑膠」的頌揚。生物可分解塑膠是一場環境夢魘,不僅是這種產
品讓農地變成是生產塑膠而不是食物,且其在堆肥時的分解也不夠充份,並且
其製造、運送與廢棄處置都需要消耗許多寶貴的資源。它不能與一般塑膠混在
一塊一起回收,因為它會干擾這個過程。在英國,它已在回收物質流中造成嚴 53

重的問題。在負責處理廢棄物的工廠中,聽到這種技術被吹捧,好像過度包裝
與使用免洗餐具等傳統(雖然人們習於這「傳統」的時間不長,但卻相當密
集)是很好的,實令關心嚴重的廢棄物問題的人們震驚不已。

教導孩童認識全球暖化與廢棄物管理當然是一件對的事情。然而,我們應
該把重點放在如何負責地使用資源、減少化學合成品的使用、以及不得不用時
的重覆利用。從美國與日本傳過來的「隨用即丟」的心態,應予以制止並除
去。台灣在竹製的手工藝品上有悠久的歷史,而竹子就是一種本土的生物可分
解材質,在許多用途上可取代塑膠。此外,可重覆使用的、本土生長的葫蘆,
以及本土生產的陶瓷與玻璃容器,都可用來盛裝液體,而可以與可重覆使用的
筷子一起讓人們隨身攜帶。

到「自然的地方」參觀,行程安排上應包括與動植物的負責任互動,而不
是鼓勵開發利用與廢棄。到垃圾廠的參觀,應教育學生廢棄的可悲以及負責地
使用物質的必要性。如果學校要面對這些議題,當然學校也應當面對,則需要
更多一點想法來研擬這種教育方案的目標與方法。對於生態教育改革所需的規
劃與執行,我和我的太太當然都很願意提供協助。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淺論中國休閒農業發展之
麥當勞化
若涵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導

筆者有幸適逢中國「十五」與「十一五」的經濟發展擴張期,期間我亦在中國獲得「農
業發展與管理」之博士學位,在此願將個人調查研究中國大陸休閒農業之發展思路與模式與
台灣讀者淺析分享。

一、前言
中國「十一五」的開局之年是從2006年始也,其確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在解
54
決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為和諧社會立基!緣由中國政策對農業深化改革的全面
支持,再加上社會民眾的富裕和消費觀念發生了改變,人民對城市生活的厭倦,喜愛在假日
體驗幽靜的田園生活,感受鄉村自然清新和純樸的民風等因素,導致近年中國休閒農業的發
展積極增速,在市場經濟需求拉動大於供給的背景下,中國休閒農業的產業性質、市場定
位、及空間佈局等均出現制式化的發展模式。中國對外廣宣的「社會主義特色休閒(觀光)
農業」不免淪為麥當勞化的速食產業,充斥著形式化、公式化、商業化與作秀化的意涵。緣
此,在討論中國休閒農業發展之麥當勞化議題時,則需針對所欲探討之休閒農業內涵與精神
做一瞭解。

二、休閒農業之定義與內涵
1. 休閒之釋義
「休閒」(leisure)原是拉丁語的“licere”轉化而來,係指擺脫工作後的自由時間或活動兩
個層面。1960年代法國社會學家Joffre Dumazadier最早提出休閒社會的到來。美國《時代》雜
誌(1999年第12期)載文:休閒正在成為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到2015年,發達國家將
進入「休閒時代」,發展中國家遂緊跟其後。美國休閒學專家Kopeck對休閒所做的界定為:
「休閒是從文化環境和物質環境的外在壓力中解脫出來的一種相對自由的生活,它使個體能
夠以自己所喜愛的、本能地感到有價值的方式,在內心之愛的驅動下行動,並為信仰提供一
個基礎。」
依據Samdahl(1991)的休閒理論觀點, 學者鄭健雄(2004)主張:休閒農業係
認為休閒是一種體驗,允許人們有機會 以農業這個產業為基礎,以消費者需求為導
去探索、瞭解和表現自我。因此「自我表 向,運用農業生產或加工過中的有形與無
現」(self-expression)和「自我意識」(self- 形資源,加以發掘、培養、塑造、開發與利
consciousness)視為內在動機的主要因素,與 用,而提供休閒服務有關的各種體驗活動、
「知覺自由」 (Perceived freedom)成為休閒定 利益或滿足的一種休閒服務業。由上述說明
義之三個關鍵要素。 瞭解休閒農業是結合農業生產、農民生活以
及農村生態等之「三生一體」的產業;其特
2. 休閒農業之釋義
性有二:即一為繼續維持農業產銷活動,從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85年12月31日核定之
事農事經營;另一則為提供遊客休閒遊憩的
「休閒農業輔導辦法」第三條第一款:「休
機會,因此在經營上更是結合了農業生產、

環境觀察
閒農業指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
農產加工及遊憩服務的「六級產業」,其形
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
成是相加的,但其效果卻是相乘的。(江榮
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提供國民休閒,增進
吉, 2001)休閒農業經營發展的過程可概示如
國民對農業及農村之體驗為目的之農村經
圖1。
營。」

55
Ι઻౰ཾɮΠ઻౰ཾɮέ઻౰ཾ ɶ Ι઻౰ཾ × Π઻౰ཾ × έ઻౰ཾ
( 1ɮ2ɮ3 = 6 = 1 × 2 × 3 )

Ι઻౰ཾȞၻཾȟ! Π઻౰ཾȞёώཾȟ! έ઻౰ཾȞ݈୛ཾȟ!

!ၻড়ҡ౰! ၻ౰ࠢ‫ޟ‬ёώᇧഅ! ʳ ӄ໣ၽ᏶ȃၻ౰ࠢ


!!ၻ౰࣏ࠢк! ‫ޢ‬᎛ȃᓡ໽ҕஜ!

ϲ઻౰ཾȞӄ໣ၻཾȟ

έ઻݈୛ཾȈශᢎၽ᏶ȃၻ༪ᡝᡛȃᓡ໽ҕஜ!

Π઻౰ཾȞёώཾȟၻ౰ࠢёώᇧഅ!

Ι઻౰ཾȞၻཾȟҡ౰ၻ౰ࠢ!

ყ1.ӄ໣ၻཾငᕊี৤ႆแ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3. 休閒農業永續發展之使命
由上述可了解三生一體的休閒農業,不僅具有一、二、三級產業之特性,其效益潛力驚
人,能發揮「六級產業」之經濟價值,目前已是新世紀農業轉型發展之重要趨勢。休閒農業
的目標,在於解決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同時也保障消費者權益及維護自然環境資源,
讓農業邁向「永續發展的綠色產業」。當下休閒農業在永續發展上有三大使命:

(1)地方「共同體」意識之喚醒:休閒農業的第一個使命,是將鄉村社區的資源重新導
入「地方共同體」的認知架構內,並使村民能善加利用資源特性以定位經營方針,這是休閒
農業能否具有競爭優勢與能否成功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

(2)地方產業文化主體性格之建立:休閒農業的第二個使命,是休閒農業憑藉地方產業
文化之差異性以連結在地村民與消費者,除帶給消費者具有特殊體驗之互動意念外,還可使
在地村民發現所擁有產業的文化與價值,深具「唯一性」與「不可取代性」之潛力。

(3)參與式規劃行動之實踐:休閒農業的第三個使命,是要建設一個繁榮、富裕、活力
和成長的鄉村社區經濟,提供農村人力充分參與發展的機會,以組織動員的過程喚醒村民,
積極參與地方社區的空間、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的經營,以凝聚地方歸屬與情感認同。

56 三、中國休閒農業發展模式
上文簡析休閒農業發展之理念與內涵後,此小節將淺論中國休閒農業發展何以會淪為麥
當勞化的速食產業模式,充斥著形式化、公式化、商業化與作秀化。中國的社會主義特色休
閒(觀光)農業發展是依循一貫政策試點改革,從沿海富裕之省市先「授權改革」:先局部
試驗後全局推開。其依循中央立政策,地方政府扶持和引導外資進入休閒(觀光)農業領域,讓
一部分人士從發展中先富裕起來,再從而推動點至線的休閒(觀光)農業發展,以達到農業增
值、農民增收,最終達到城鄉共同富裕的目的。

中國歷年旅遊主題從「九五」至「十五」到目前「十一五」中期,皆是與休閒和農村有
密切的關聯性,如95民俗風情遊、96休閒度假遊、98華夏城鄉遊、99生態環境遊、2002民
間藝術遊、2004中國百姓生活遊、2005紅色旅遊、2006中國鄉村遊、2007年中國和諧城鄉
遊等。特別是從2001年開始,中國中央機關科學技術部針對各省、自治區與直轄市統一啟動
《農業科技園區管理辦法》,繼之2002年啟動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旅遊扶貧開發區、農業
科技園區之建設工程。上述開發規劃的重點著力在以市場為導向,發揮休閒農業之功能為目
標。在此筆者謹以中國休閒農業發展之重要三種模式於下文簡述之。

1. 農業科技園區
1990年代,中國大陸農業科技園區最先在沿海大中城市興起,北京、上海、珠海等地的
大都市近郊,由政府宣導的農業科技園之科普教育旅遊模式蔚為風行,如上海旅遊新區的孫
橋現代農業園地、北京的錦繡大地農業觀光 入其「九五」規劃和2010年國民經濟發展規
園和珠海農業科技基地等。上述農業科技園 劃綱要中,綱要定調上海市都市型觀光農
區凸顯的是農業與旅遊業的結合發展,為各 業是以環滬郊區旅遊資源為經(「山、湖、
地方政府帶來了豐厚的利益。 線、島」――山是佘山;湖是澱山湖;線是
杭州灣岸線,包括奉賢、金山、南匯等;島
2001年開始,中國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
是崇明、長興、橫沙三島),人文旅遊資源
遂開始大力推廣建立農業科技園區。但是因
為緯(「古鎮、古跡、民俗、風情」――古
為中國大陸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
鎮有朱家角、楓涇、七寶、新場等;古跡有
具有非常明顯的地域差異,特別是農業的
醉白池、方塔、古猗園等;民俗有皮影戲、
發展是具有顯著的區域性,應按照各個農業
鑼鼓書等;風情有農家樂、漁家樂、風箏節
不同區域的資源條件、經濟特點和農業產業
等)發展成型。根據上海市農業委員會資訊

環境觀察
化之發展背景,面向市場以發揮優勢,同時
公佈,2007年都市型觀光農業全年總收入已
要因地制宜,突出農業生產、生活與生態之
超過50億元。
特色。惜乎在市場經濟的驅動下,中國各地
的農業科技園區逐漸顯露出一些較普遍的問 由於發展都市型觀光農業前景看好,北
題:如重複建設,缺乏宏觀指導;盲目引 京、廣州、深圳、福州、成都、武漢、天津
進,經濟效益不高;農產品科技含量偏低, 等大都市亦相繼依託當地自然優美的鄉野風
57
市場競爭能力不強;經營發展缺乏活力,科 景,獨特的地形風貌,自然的生態景觀,再
普教育旅遊機制不完善等。這使得許多農業 結合區內的古物建築和民俗文化,紛紛興建
科技園區不免淪為農家樂、漁家樂等私營企 休閒、娛樂設施,為遊客提供休憩、度假、
業操弄的娛樂場所(內設鬥狗場、棋牌室、 娛樂、餐飲、健身等服務。中國在急速發展
足浴按摩、卡拉OK等)。 都市型觀光農業之過程中,一些省市地方領
導或經營者由於急於發展經濟,增加收入,
2. 都市型觀光農業
在缺乏深入調查和分析客源及市場定位,與
中國都市型觀光農業發展的實質意涵是
顧客消費能力和消費需求等情況下,就盲目
希望藉由城鄉一體、工農融合過程中的經濟
立項,導致因重複開發建設,功能雷同,產
發達效益,逐漸讓城鄉藩籬界線退去,縮小
生許多弊病:(1)或休閒(觀光)農業專
城鄉差別, 讓鄉村農民在農業萎縮和衰敗
案開辦審批不規範,很多專案沒有申辦報
中,能因都市型觀光農業的推廣而分享城
告,沒有經專家論證,沒有標準的審批手
鄉一體所帶來的都市基礎設施和其他都市資
續,而自發、盲目發展;(2)或休閒(觀
源,以達到和諧社會目標。
光)農業專案尚未正式納入省市旅遊機關
中國都市型觀光農業的提出與實踐始於 的管理範圍,致使區內農園無照經營現象
「九五」計畫初期,94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建 叢生;(3)或休閒農園內之消費價格不合
立與國際大都市相適應、具有世界一流水準 理,或惡性削價競爭,甚至屢屢發生蒙客、
的現代都市型觀光農業的構想,並第一個列 宰客現象;(4)或休閒農園在經營管理和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解說人員方面服務不佳,不能
滿足顧客的需求;(5)或省
市主管機關對休閒(觀光)農
業專案沒有嚴格的考察標準和
評鑑;(6)或缺少政策和法
規支持,各省市的行政機關、
農業部門、觀光旅遊部門皆疏
於溝通與協調。

3. 生態旅遊扶貧開發區
中國是個農業和農民大
國,目前仍有80 %的人口生活
在農村,城鄉差別巨大;中國
政府為解決「三農」問題,奔
向小康社會,在「十一五」扶
貧開發政策指示下,針對大西
部「老、少、邊、窮」困難地
58
區,開發農業觀光生態旅遊。
目的是改善上述窮困地區的農
業結構,試圖以休閒(觀光) 天全縣茶馬文化。
農業直接帶動貧困農戶增收脫
貧,提高農村經濟發展,同時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以臻至「扶貧開發」之內涵真義。

上文所述之「老、少、邊、窮」地區,大部分位於中國大西部,所謂「老」是指「老根
據地」,「少」是指「少數民族地區」,「邊、窮」也多是這些地方,及個別的七難(行路
難/吃水難/種地難/上學難/住房難/看病難/養畜難)貧困縣。這些地區因長期的偏僻、封閉、受
外界影響小,保持著濃郁、原始的民風習俗,其社會文化要素具有獨特的完整性和不可替代
性,再加上地區自然景觀保持原始風貌,生態系統保存完整,尚未經人工開發破壞,是以發
展生態旅遊的經濟價值潛力非常大。表1是中國「十一五」國家重點扶持的 592 個貧困縣,其
旅遊經濟發展潛力較大的景區或縣之數量顯示。

表1. 中國貧困縣之休閒(觀光)農業資源開發之數量與類型
國家級森林公 國家風景名勝 歷史文化名城
旅遊資源類型 自然保護區 少數民族縣 陸地邊境縣
園 區 與革命老區
數量 >100 137 52 8 257 37
2006年秋季,筆者曾參與世界銀行中國 (1)如何評估和監控休閒(觀光)農業
扶貧項目「四川天全縣農業資源開發」考 開發對生態環境所造成影響,尤其是在區域
察。我們的考察團以參與式理念實施項目管 內富集多樣性生態資源,但目前缺乏研究資
理,為建立天全縣貧困農村可持續生計戰略 料輔佐之。
為標的,以三生一體「生活、生產、生態」
(2)目前一些投資休閒農業開發的企業
為開發目標;生產方面:拓展當地農業機
和政府幹部共同合作,選擇在生態環境優美
能,來創造農村經濟力,促進產業發展;
的地方圈地,通過抵押形式獲取銀行資金投
生活方面: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品質與生活設
資於回報更高的專案如股票、房地產等,這
施,培訓農民管理能力,提高人力素質,落
是目前發生在中國金融與資本市場的普遍現
實照顧農民以增進農民福祉;生態方面:兼
象。由於政企聯手操弄開發過程中的土地徵
顧自然環境之保育,維護當地農村獨特的環

環境觀察
用問題,當地農民對土地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境景觀與文化資源,以落實生態及環境資源
是緘默的。上述這種旅遊開發思路與模式導
保育與開發利用。
致了各個地區休閒農業之粗放開發,形成對
在經過一年四個月的考察論證,筆者所 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威脅。
參與的項目組針對天全縣休閒(觀光)農業
(3)由於中國大陸休閒農業的開發尚處
之自然資源管理與生態旅遊開發等實施過程
於初始階段,對於生態旅遊這一項目的認知 59
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和反思:

天全縣位於四川盆周山區西緣,地處二郎山東麓、青衣江之濱,行政區劃屬四川省雅安
地區,縣轄23個鄉(鎮),總面積2,400平方公里,人口13.8萬人,距成都市(公路里程)180
公里,境內水力、礦產、森林、旅遊等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濕潤,堪稱川藏線上的明珠。

天全境內逕流豐富穩定,可開發水力儲量71萬千瓦;森林面積270萬畝,其間棲息著大熊
貓、金絲猴、牛羚、大鯢等數十種國家珍惜保護動物。

天全是聞名遐邇的茶葉、藥材和「森林蔬菜」生產基地,金尖金玉邊茶、素茶、天麻、
蟲草、牛膝、竹筍、蕨菜、刺龍牙、獼猴桃、香菇、銀耳、香谷米等特產風 味獨特,飲譽四
海。

天全又是旅遊者的神往之地。二郎山雄奇險峻,林莽蔽日,群峰層疊;喇叭河自然保護
區頻頻出沒的珍禽異獸;白沙河、黃沙河「森林公園」迷人的山水林海,加上「森林蔬菜」
的美味,青衣江中的雅魚,領略其間,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天全素享石材王國的美譽,以紅、綠、淺三色為主的二郎山系列花崗石儲量在30億立方
米以上,品種30餘個,而且品質好,易開採,目前批量開發的品種深受國內外客商的青睞。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普遍不足,主要體現
在三方面:一是缺乏
全面性的市場動態瞭
解,宣傳促銷的針對
性不強;二是生態旅
遊導覽人員的培訓教
育投入不足;三是地
區農戶的人力素質普
遍低落,缺乏管理、
行銷、服務等專業能
力,此對經營第三產
業的休閒農業發展是
最大的劣勢與威脅。

(4)休閒農業
二郎山。
發展之主體應以農
戶為主,利用農產業的社區教育活動,對參 業,但農民所能得到的經濟收益卻十分有
60 限。作為弱勢群體的農民在休閒農業的投
與農戶除了培養經營的能力外,還需教育在
地的自然與文化的知識,以及環境保育的觀 資、經營、管理等方面皆處於劣勢,是以農

念,同時由政府扶助成立社區團體自營發 戶窮人在此開發之「價值鏈」中的所得份額

展,以抵制外來投資者之壟斷。此過程需要 不僅稀少,甚至無償勞動是常態現狀。故

關注的是:農村民主的分權過程、社會資本 是,發展休閒農業以扶貧有可能反是加劇地

的危機和法制觀念的普及、資源產權衝突的 區性之貧富差距!

解決、社區的共識與合作以及公平的利益分
四、結論
享!這樣才能建構「文化」、「社會」、
綜觀上述簡析,瞭解休閒農業在經營與
「環境」與「經濟」四個面向之永續發展的
發展過程中,應把握以農業經營為主、以自
「鄉村社區」模式。
然環境保育為重、以農民利益為依歸、以滿
中國做為一威權體制之政體,以休閒農 足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等基本原則,才能使休
業之開發扶貧做為中央與中西部地方政府 閒農業成為永續發展之產業。
「扶貧攻堅」之主軸戰略,是為國家重要責
惜乎中國在發展具有社會主義特色之休
任與使命;但是在市場經濟催化下,招商引
閒(觀光)農業歷程中,是以經濟掛帥為
資的開發模式,使得休閒農業經營主體大部
主、以快速發展為重、以企業利益為依歸、
分是企業集團,隨著規模化和規範化運作,
以滿足當政者的功績為需求導向,是以嚴重
部分農民有幸以受雇傭者的角色參與服務
制約了中國休閒農業之發展。
環境觀察
喇叭山森林公園。

參考文獻
61
1. 江榮吉。休閒農漁業的經營管理。《農業經營管理》,第十七期。

2. 邱湧忠。閑農業經營學。台北:茂昌,2004。

3. 舒伯陽。中國觀光農業旅遊的現狀分析與前景展望。旅遊學刊,1997。

4. 賀東升,劉軍萍。觀光農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1。

5. 鄭健雄。從服務業觀點論休閒農業的行銷概念。農業經營管理年刊,2004。

6. 盧雲亭,劉軍萍。觀光農業。北京:北京出版社。

7. Hjalager, A. M. Agricultural Diversification into Tourism: Evidence of European Community Development

Programmer. Tourism Management, 1996.

8. Whitaker, J. H. Agricultural Building and Structures. Reston Publishing Company, Virginia, USA, 2002.

Taiwan Watch Vol.10, No.3 / Autumn, 2008


台灣的下一代,由你我共同守護!

我們立志從教育開始

希望更多人關懷土地

形成一股捍衛的力量

讓永續台灣

及永續地球的夢想得以延續

不要忽視「
你 」的力量

因為你的支持

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請沿此線剪開

ແ!!ࡹ!!Ⴤ!!ኘ!!ᓯ!!ߎ!!Ӹ!!ී!!ൂ
ɈҁԏᏵҗႝတӑᒵǴ஌ීΓፎϮ༤ቪǶ
ԏ!
ߎ!!!!
ᚐ! ሹ! щ ‫ٲ‬ ࡵ ࿤! щ! ‫!ٲ‬ ࡵ! ϡ! Ɉ஌ීΓፎ‫ݙ‬ཀङय़ᇥܴǶ
୺!
஦! 1 9 2 4 7 8 4 1 ཥѠჾ
)λቪ
!
*!
࿤! ࿤! ࿤!
ແࡹჄኘᓯߎӸීԏᏵ
ဦ!
ᓮုࣔࢬॵཱིႈ੡(ᓮ‫)֍ؚ‬
ԫΕ࣮ӺѠ᡼‫ۑ‬т;(ϭᖂ‫ س‬ϭषᄎԳՓ) ԏී!
ԫ‫ ء‬150 ցΙᖂ‫س‬ԫ‫ ڣ‬300 ցΔषᄎԳՓԫ‫ ڣ‬500 ցΖ
Յԫ‫ڻ‬᝜ߩ 4 ‫ء‬Δ‫אܛ‬ԫ‫ڣ‬ૠᏝΖ ЊӜ ! ࣮!Ӻ!Ѡ!᡼!ᚇ!ᇞ!‫!ޗ‬
ϭ 1.ሿ၇Δᓮုࣔร༓࠴(V)ร༓ཚ(N): ԏී஦ဦЊӜ
ϭ 2.ૡᔹΔ۞ ‫ڣ‬Εร ཚದΔૠ ‫ڣ‬Ζ
ϭ 3.ᥛૡΔૡ֪ᒳᇆΚ
஌!!!ී!!!Γ!!!ɍдΓӸී!!!ɍҁЊӸී!
ԲΕ࣮ӺШࣚ஑ፕ(‫ ءޢ‬150 ցΔԫ‫ڻ‬᝜၇ 6 ‫אء‬Ղ 8 ‫މ‬ᚌৱ)
‫ۉ‬ Ьᆅ;!
ϭB001 ֽհլ‫ژ‬ΔԳല෫ॵ ϭB002 ۞ଇ༞࣠
ϭB003 ֚௛ᄅ‫ݦ‬ඨ ϭB004 ᜍ྇խऱ‫چض‬ Ӝ!
ϭB005 ๯‫ذ‬։ऱֽᇷᄭ ϭB006 ۞‫࠹۞܂‬
ϭB007 Ւ‫چ‬ऱ‫ښ‬ᥨ壀 ϭB008 ೶ፖ۩೯ ϭϭϭЁϭϭ Ӹීߎᚐ
ϭB009 ‫س‬੒ጻᒵऱᙊ؈ ϭB010 ᄀᛯऱድํ
ϭB011 ‫إࠩڃ‬૩ ϭB12 ๯ᙊඵऱ௧੉
Ӧ
ϭB013 ෣ჾ؈ ϭB014 ஭ᓡ௧੉ऱ೜ൈ
ϭB015 ᦀ೯‫ࠐآ‬ !!
ԿΕᕉნғᄊ‫س‬ӈᘀਜ
ϭE001 ‫؀‬᨜෼उ before 2000Κ250 ց ֟!
ϭE002 2001 ‫੺׈‬෼उΚ350 ց
ϭE003 2001 ፂ‫س‬ᐛွΚ300 ց ႝတइᒵ
ϭE004 2002 ‫੺׈‬෼उΚ400 ց
ϭE005 2005 ‫੺׈‬෼उΚ350 ց

ϭE006 2006 ‫੺׈‬෼उΚ350 ց ၉!
ϭE005 2007 ‫੺׈‬෼उΚ300 ցΰᄅ஼௽Ꮭα
؄Ε཮঩ᆶѠ᡼࣮ӺΓ(‫ࡳࡐڣޢ‬நཱི 2000 ց‫א‬Ղ)᝜၇઎‫ښ‬
‫؀‬᨜റᓵፖᛩቼ‫س‬ኪߓ٨ហ஼࿛‫נ‬ठ঴Δࠆ‫ ڶ‬8 ‫މ‬ᚌৱΖ

࣮ӺѠ᡼‫ ཮ڐ‬ᆵчѱҋԀၡ 4 ࢤ 105 ࡅ 10 ဦ 1 ኴ


TELǺ02-2935-7651 FAXǺ02-2935-6977
http://www.taiwanwatch.org.tw
Email:twwatch@ms31.hinet.net
看 守 台 灣 季 刊
2008 秋季號
Taiwan Watch Vol.10 No.3, Autumn, 2008

發 行 人: 
鄭益明 出  版:看守台灣雜誌社

社  長:周晉澄 劃撥帳號:19247841

編輯委員:周晉澄 鄭益明 江慧儀 網址:http://www.taiwanwatch.org.tw

Email:twwatch@ms31.hinet.net
     張國龍 劉志堅 吳焜裕
地址:11677臺北市汀州路4段105巷10號1樓
     陳曼麗 沈弘文 林文印
電話:(02)2935-7651
     林淑英 黃煥彰 陳林姓
傳真:(02)2935-6977
專題總監:謝和霖
每本定價新台幣150元
編 輯:林子涵 
1999年元月創刊,每年2, 5, 8, 11月出刊
發  行:看守台灣研究中心 新聞局登記局版台省誌第1170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