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红楼一梦醉千古(上)

演讲人 : 枫露茶客
红楼 , 说不完的话题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
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 鲁迅
红楼 , 说不完的话题
• 自叙还是创作 ?
• 对于这个问题 , 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红学家都有他们不同的解释 : 刘心武
先生对《红楼梦》的考据充分证明了曹雪芹笔下许多人物都有真实存在
的原型可供追溯 , 但在张爱玲(她本身也对红楼梦做过较为仔细和深刻
的研读)的《红楼梦魇 : 三详红楼梦》中却明确地指出了作品是独立于
笔者生活的 , 她甚至在文章中猜想 , 钗黛实质上来源于同一个原型 , 而
作者对于这两个女子形象的刻画 , 则是以其艺术的笔法渲染而成的。
• 红楼梦的作者 , 是一个 , 两个 , 三个 , 还是四个 ?
•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的主要作者、也是原著者曹雪芹 , 并不是只写了今本
前八十回的内容——而后来书稿无存 , 程高本通行 , 我们普遍的共识也
是他们对前面的内容做过整改 , 高鹗续写八十至一百二十回红楼梦。那
么, 身份未知 , 至今令无数专家们困惑不解的脂砚斋 , 又扮演了怎样的
角色 ?
一至二十回主要人物
• 甄士隐【真事隐】——(女)甄英莲【真应怜】(香菱)
• 贾雨村【假语村】(时飞)
• 贾母(史太君)—— 子:贾赦(妻:邢夫人)贾政(妻:王夫人)
• 林黛玉——父:林如海 母:贾敏【贾政妹】(二回死)
• 贾宝玉——父:贾政 母:王夫人(王熙凤姑母) 丫头:袭人(原名:蕊珠)
• 薛宝钗——母:薛姨妈(王夫人妹)兄:薛蟠(后以英莲为妾)
• 李纨——贾珠【贾政长子】妻,贾兰母 夫早亡
• 元【贾政夫妇长女】、迎【贾赦女】、探【宝玉庶妹】、惜【贾珍妹】姐妹
• 贾琏【贾赦子】——妻:王熙凤(凤姐)丫头:平儿(平姑娘)
• 贾珍【贾敬子,惜春兄】(妻:尤氏)——子:贾蓉 媳:秦可卿(秦钟姊)
• 刘姥姥【外孙板儿,根据巧姐判词知后与其结亲】
• 妙玉【第十七回,见林之孝回禀王夫人】 等等。
…………
第一讲
谁 , 在替曹雪芹埋设伏笔
—— 前二十回中曹雪芹笔下的预言家
秦可卿 , 十二钗的第一位预言

—— 从刘心武等各家看秦可卿其人
金陵十二钗正册
• ( 钗黛 )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
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 元春 )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
开处照宫闱。三春怎及初春景,
虎兕相逢大梦归。
• ( 探春 )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
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 ( 湘云 )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
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
逝楚云飞。
• ( 妙玉 )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
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金陵十二钗正册
• ( 惜春 )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
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 ( 熙凤 )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
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 ( 巧姐 )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
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 ( 李纨 )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
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与他人作笑谈。
• ( 可卿 )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
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
,造衅开端实在宁。
何处走来 , 何处归去

• 秦可卿真的是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来的女婴么?
• 脂砚斋删去的第十三回原稿,还有怎样的隐情?
• 预见贾府命运的她,为何在死后托梦于王熙凤?
• 她真正的死因是什么,与她的真实身份有关吗?

她的悲剧预示了整个家族悲剧——她生得不
明不白,死得纠缠不清,却在去世之后得到了最高
的礼遇;消逝在一个万籁无声的夜晚,却看穿黎明
之后的荣辱升沉,秦可卿,是红楼梦中第一个现实
人物中的预言家。
三春荣宁辉 , 一朝皆分散
秦可卿是死于自己的“淫”,还是死于别人的“欲”?
事实上,通过我们在上次观看视频对秦可卿抱养之谜
的了解可以知道,秦可卿并不真是秦邦业抱养的女孩,而
是一位出身尊贵的人物——
通过刘心武先生的研究成果我们了解到:她的原型,
其实是一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她的死与这场政治斗争
,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许大家在电视剧中对康熙朝的
储位之争都有所了解,而在这场争斗中重创的废太子一支
(也就是书中目前只出现一次的“义忠老亲王千岁”),也
正是隐藏在秦可卿原型背后的政治势力所在。

秦可卿死于权力的欲望之中。她的死为贾府带来了“
三春”之晖,却也奠定了“诸芳落尽”的悲哀。
她说出了什么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需寻各自门。
—— 秦可卿

秦可卿死,托梦王熙凤,说出“三春去
后诸芳尽”的谶语,实质是暗示了大观园女
性最后“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凉结局

秦可卿是一个充满了暗示的人物。作为
金陵十二钗中唯一有明确结局的一位,秦可
卿从正式出场到“病亡”,不到十回的文字中
,却留下了太多关于这部小说与尚未揭示史
实之间的隐含关系——
她说出了什么
• 自己的身世有太多不可言明的隐情——
• 应验的事件:瑞珠触柱、贾珍恸哭等
• 贾府在她死后将会出现短时的复兴——
• 应验的事件:元春晋封、幸大观园等
• 元妃晋封事件与她死亡的内在联系——
• 应验的事件:才选凤藻、清虚打醮等
• 在短暂的繁华之后贾氏将走向衰落——
• 应验的事件:贾府被抄、太君病亡等
• 家族中女子们前途将异常坎坷凄清——
• 应验的时间:贾妃之死,钗黛之悲等
从秦可卿的预言中 , 走出了另一个预言红楼梦了的人物—

贾元春 , 被预言的预言者
从华丽中走向灰烬
• 她 , 是秦可卿口中使贾府“烈火油烹”、“
鲜花着锦”的喜事之主
• 她 , 被秦学家认定为致死秦可卿的告密者
, 却难逃悲剧的命运

喜荣华正好 , 恨无常又到。眼睁睁 ,
把万事全抛 ; 荡悠悠 , 芳魂销耗。
望家乡 , 路远山高 , 故向爹娘梦里
相寻告 : 儿命已入黄泉 , 天 呵 , 须要退
步抽身早 !
—— 贾元春
戏语灯谜悲谶语
元春点的四出戏(见十七八回)
• 豪宴 《一捧雪》伏贾家之败 。
• 乞巧 《长生殿》伏元妃之死 。
• 仙缘 《邯郸梦》伏甄宝玉送玉。
• 离魂 《牡丹亭》伏黛玉死。

元春所制的灯谜(见二十二回)
•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脂批:此元春之谜,才得侥幸,奈
寿不长,可悲哉!
已是独翼鸟 , 何添芳魂了
• 有人把元春和秦可卿这红楼梦中唯一直接关系宫
廷皇族的两个女子称作贾府命运的双翼——然而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虽然将贾元春推向了她人
生最高的舞台,却也为她和整个贾氏宗族的死埋
下了伏笔。由对上面的曲的分析我们知道,贾元
春的结局应该和杨贵妃相似,即在政治斗争中死
于非命。
• 前二十回,贾元春和预言她命运的秦可卿一样,
都完成了所有在人们面前的表演——以及她们对
整个贾府命运的全部的预言。但是元春的生命并
没有在这个时候就终结,相反地,她眼睁睁看着
一切被摧毁,从家族不可告人的秘密,朝廷中的
派系斗争,直到自己的生命。
还原预言家之死

• 贾元春死亡之谜 - 刘心武
• http://v.ku6.com/show/Tuk1JVr4sfqsX0la.htm

• 贾元春的原型,是曹氏家族的一位女性亲属
——从时代上来看,应当是乾隆的一位妃嫔。
由于不愿为家族隐瞒藏匿废太子之女的秘密
,她向皇帝泄露了消息致使秦可卿原型被迫
自杀,也因而遭致了反对派的仇恨,最后死
于宫廷政变中。
• 这一推测如果成立,就说明乾隆登基之初曾
险遭堂兄弘皙暗杀的事件几乎可悲确认为史
实。
…………
是家,是国,还是天下?
—— 从《红楼梦》的情爱到深怨
她们,为谁成灰
• 红楼梦,真的美丽如斯么——也许我们真
该看看她们的故事,正如张爱玲先生的红
学研究之结集名曰《红楼梦魇》那样,贾
府这些女子们的悲凉结局,不仅是机缘的
错误,也是家庭所埋下的伏笔,是历史所
注定的牺牲。
• 也难怪,最后,姐妹们中最小的惜春会选
择遁入空门:是她看透了人间反复,好事
终了,升沉无常,唯有青灯古佛面前,才
能逃避她太早就必须去面对的那些失去与
苦痛。

• 她们,成灰;而她们,远离这个太悲伤的
世界。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来生又知为何处
下一讲:
细说红楼前二十回——解密曹公笔下“满纸荒唐言”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