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導言

   說服 (Persuasion)二字相信大家也毫不陌生,在生活中大家也可以列舉出多個說
服他人的情景,大至選舉辯論,小至推銷貨品都會用上不同的說服技巧。簡單至日常生
活中人與人之間溝通時都很講求說話的說服力。一個人有否說服力往往取決於他能
否改變他人的對事情態度(Attitude)和行為(Behaviour)。人們一方面會學習不同的說話
技巧去增加自己的說服力,務求令人認同自己的立場和想法;另一方面,人們又會努力找
出事實的真相,避免被他人的說話說服。
說服(Persuasion)的定義
  然而,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服又豈會局限於辯論或營銷上的遊說呢!廣為大家熟
悉的「說服」在心理學上被定義為純說服(Pure Persuasion)。純說服指傳遞訊息者有意
識和有意圖地去傳遞訊息以改變他人的態度和行為。例子包括辯論及電影廣告等。
  除了純說服外,還有一種大家常會忽略的說服――邊界說服
(Borderline Persuasion)。這通常都是非言語(Non-verbal)的,包括社會影響、外在環境的
影響及與人互動溝通時的行為表現等(詳見下表)。例如道路上增設的車速計時器,大
家可能會覺得正常不過,但其實這已不經意地改變了駕駛者的行為,令他們減慢車速,
這些都會被定義為邊界說服。

那為何我們要把邊界說服包括在說服的定義內呢?
  因為邊界說服通常都不被被說服者留意,但其效用卻絕不會比純說服少。一些
非言語的線索(Non-verbal Cues)如眨眼或微笑,都會影響人對說話真確性的看法。

P. 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