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7

国际汉语教材评估研究

课程论文:《汉语 chino para hispanohablantes》分析


Alexis Lozano(余乐)

1. 引言
语言学习的基本目标就是语言习得,而习得是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很多技能训练,如

认知功能训练,积累不同语言因素的知识和技巧,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的特点、培养时间和任

务安排能力等等。

所以一本优秀的教材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有效而准确的内容,并具备以下特点:

 符合语言的特点:

内容安排应该科学、适合教学目标

内容有用而准确

 符合学生的特点:

尽量贴近学生的水平、母语、学习习惯和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使用目标语言

 合适的授课负担:

能够指导教师,减少他们的负担

 适合具体的教学环境:

适合当地的文化

适合当地教育体系

基于以上原则,本文选取《汉语 Chino para hispanohablantes》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分析和

客观评估这套教材的词汇、语法、语音、练习、话题、编写理念和结构、目标学生和目标教学

环境等因素,本文旨在指出该教材的优缺点,为日后针对西班牙语国家的汉语教材编写提供实

用的建议。

《汉语 Chino para hispanohablantes》


(Eva Costa Vila, 孙家孟,Editorial Herder,2006)
(简

称《汉语》
)共三册,均由西班牙语编写,是一套在西班牙本土使用比较广泛的教材(付爱萍

。这套教材在拉丁美洲也很受欢迎,比如墨西哥的 Instituto Tecnologico Monterey(墨


(2012)

西哥州)和几所私立高中和大学都用这套教材。《汉语》的作者是:

 Eva Costa Vila,本科专业是西班牙文文学,硕士专业是翻译,后来在北京师范大学进


修过汉语,现在西班牙从事汉语教学。

 孙家孟,一位有名的翻译家和西班牙文文学家。

《汉语》每册都有一个练习册和词汇表。第一、二册都有 10 课,第三册有 8 课,三册一

共 28 课。教材没有明确标明每节课的授课课时。

2. 教学目标
《汉语》是一套综合型汉语教材,旨在培养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编写纲目以交际功能为

主。
《汉语》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但没有具体说明适用

学生的年龄段。通过学习这套教材学生能达到《欧洲语言共同参照框架》规定的 B1 水平。达

到 B1 水平的学生应具有以下的能力:

“能理解自己在工作、学习环境、休闲环境等等遇到熟悉的事物做出理解,能在该语

言使用地区旅游时对应各种可能的状况,也可以对于自己感兴趣或熟知的事物提出

简单的相关资讯,另外还能够描述经验、事件、梦境、愿望和雄心大志,并能对自

己的意见或计划做出简略的解释。能理解自己在工作、学习环境和休闲环境中遇到

的熟悉事物。”(wikipedia,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

这种框架的内容很抽象,范畴也很广,很难控制所要求的具体内容。本文对教材的语音、

词汇和语法进行考察后(见 4. 语法分析)发现,
《汉语》最大的不足在于没有很好的控制语言

难度。

2.1 目标教学环境
这套教材的教学对象为在中国以外,并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学生。教材没有说明适用学生

的年龄段,但从内容来看,教材是针对成人编写的。

为了分析教师为什么会选择这套教材的原因,笔者采访了三名在墨西哥使用过这套教材

的老师:其中两名是墨西哥 Instituto Tecnologico Monterey(墨西哥州)的老师,另外一名是在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孔子学院工作过的中国外派教师。

第一位墨西哥老师说他们学校选择这套教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这套教材有准确

的西班牙语注释,因此使用这套教材学生会觉得汉语并没有那么难。如果教材用英语做媒介语,

学生通常会有这样一种印象:想学习汉语,必须先掌握英语。第二个原因是这套教材的内容安

排和结构跟其他印欧语系的教材相似,如果汉语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其他语言的学生几乎
一样快,那学校的管理工作会简单得多。

第二位墨西哥老师说,虽然其他教材的讲解有的比《汉语》更清晰易懂,但是使用《汉语》,

学生学完第一课后,便会有一种成就感。他们可能没有记住所有的单词,但是他们学到的单词

都跟某一个实用的交际动能紧密相关,所以他们会觉得他们基本上能掌握课文提到的交际场

合用语。

最后一名中国老师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孔子学院任教时,主要用的是《汉语教程》(杨

寄洲,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同时参考《汉语》做为辅助资料。她觉得《汉语》的图

片练习的设计很有用,而且《汉语》介绍的共同语义场的词语很丰富,所以这套教材不仅能扩

充学生的词汇量,而且可以减少她备课的时间。

从以上意见我们可以看出这套教材有几个本土性的优点:

 使用西班牙语作为媒介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习难度。

 比较符合当地非专业语言学校的结构和管理要求。

 练习形式跟学生学习其他语言时接触到的练习形式相近(图片练习、语义场练习)

作者编写《汉语》的时候,能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环境条件,比如说,汉语一般不是学生的

第一外语,而是第二或者第三外语。同时作者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学生更喜欢实

用性的内容、各种各样的练习等,而不太喜欢以课文为主的教材。

3. 语音分析

在第一课之前,
《汉语》先系统介绍了汉语语音和拼音标记法。介绍方法为用简单的西班

牙语注释来解释汉语语音系统。语音介绍涵盖三个部分:声母和韵母介绍、组成音节的规则和

声调介绍。

3.1 韵母和声母介绍
在《汉语》的韵母和声母介绍部分,作者主要对比了汉语和西班牙语(或英语)中相似或

相同的声音(见表 1)。这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教学本土化手段(周小兵等,20014)。
注释方式

跟西班牙语相同的语音
b、m、f、d、n、l、g、h、z、s、zh*、w、y、a、o、i、

跟英语或者其他语言相同的语音
j、x*、sh、ü(法语)、er

跟西班牙语相似的声音+差别
p、t、k、q、c、ch、e*

跟英语相似的声音+差别
r

没有注释,只指出它们的存在
ai、ei、ao、ou、an、en、ang、eng、ong、ia、ie、iao、iou、ian、iang、in、

ing、iong、ua、uo、uai、uei、uan、uen、uang、ueng、üe、üan、ün

表 1 语音注释方式

从表 1 我们能看出,对比西班牙语和汉语之间相同或相似的语音是《汉语》介绍语音最常

用的方式。虽然大部分注释内容能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概念,但也存在一些不太准确的解释(在

表 1 里有*的标记)。比如,

1) e en español no existe una vocal parecida, se produce colocando los labios en posición de

pronunciar una o, pero sin redondearlos

翻译:西班牙语没有相似的韵母,发这个声音的时候嘴唇的姿势跟 o 一样,但是嘴唇姿

势不是圆的

注释的不足之处:对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发 e 这个音时,问题不在嘴唇的姿势,

而在舌位上。西班牙语的 e 就跟拼音 jie 的 e 的声音一样,舌面和舌根的位置都比汉语的 e 低。

2) X sh de la palabra inglesa sheep

翻译:跟英语单词 sheep 中 sh 的发音一样

注释的不足之处:我们发英语的 sh 时,舌尖在口腔上方,跟 x 不一样

3) Zh dj

注释的不足之处:dj 的发音其实跟拼音的 zh 不同,西班牙语 j 像拼音 h 的声音。西班牙


语不是没有这种声音,比如说 chancla(拖鞋) 里面的 ch 的声音跟 zha 相同。

用学生母语的语音系统来介绍汉语的韵母和声母,有利于让学生注意到汉语语音跟自身母

语系统的异同,但使用这种方法时也应注意到学生母语中的一些语音跟汉语语音之间存在的

细微差别。使用另外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来介绍汉语的语音系统时,如果注释的词汇或例子难

度适中,也是可行的。西班牙语国家的学生一般都有基本的英语知识,所以像《汉语》举的例

子,j 跟英语的 jeep 里的 j 一样便是一个好方法。用英语相似的声音解释并补充说明具体差别

也是一个比较好的解释手段,比如《汉语》中关于 r 的解释:跟英语的 sh 一样但是要振动声

带。通过这样的注释,学生便不会误用西班牙语的 r 的发音。不过解释 ü 的时候用法语和德语

的 ü 的声音来解释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虽然法语和西班牙语的语法和词汇都比较接近,但是发

音很不一样,可能学生没有接触过这个声音,所以不会注意到 u 和 ü 的区别。

西班牙语区学生的发音存在的常见问题有:把 shi 发成 xi;把 pa 发成 ba。所以本土教材

在设计和编写时应该特别注意这些问题。
《汉语》没有很好的强调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比如

解释 p 的时候,只说跟西班牙语的 p 一样但是要送气。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够,学生可能能

够辨析汉语的 p 和西班牙语的 P,但这种解释不一定能帮助他们准确发出汉语的 p。另外,


《汉

语》也没有很好的解释发声母时舌头的具体位置在哪儿。笔者认为介绍语音的时候最好配上口

腔的图片一起解释,这样解释会更直观清晰。

3.2 组成音节的规则
该部分主要介绍每个声母分别能与哪些韵母结合,同时解释了结合后韵母会出现的变化。

介绍顺序如下:

1. b、p、m、f

2. d、t、n、l

3. g、k、j

4. z、c、s

5. zh、ch、sh、r

6. j、q、x

7. I、ü→y

8. u→w

该部分介绍的信息很多,而且介绍的方式也不简单,即每一个声母组直接用一个表来介绍。

由于在语音学习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学过任何词语,如果注释过于抽象,学生很难记住。
3.3 声调
《汉语》中声调介绍的顺序如下:

第一声(55)→第二(35)→第三声(214) →第四声(51) →轻声

在介绍完四个音调和轻声以后,教材还介绍了第三声的语音变化,包括第三声在第一、二、

四声前边变成半第三声(211)。最后还介绍了“一” 和“不”变调的情况。

《汉语》语音部分的声调介绍比较薄弱,声调练习也很少(见 3.4 语音练习部分),可能是

作者觉得这些概念在后边的课文中都会用真正的词语来学习,所以刚开始只需要让学生注意

到声调的存在。不过对西班牙语区的学生来说声调是一个学习难点,经常会把第三声发成第二

声,把第四声发成轻声,所以作为针对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学生的教材应该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3.4 语音练习
《汉语》1 练习册共有 18 个语音辨析练习。练习形式包括三种:

 辨析练习:从两个或者三个相似声音的拼音选出听到的声音。

比如: Selecciona el sonido inicial que escuches

选择你听到的声母

1. ○j ○q

2. ○sh ○r

 填空练习:要求学生根据录音的内容填上缺少的韵母或声母。每道题都有一个双音节词语。

练习包括 30 个词语。

比如:Escribe las consonantes iniciales que hayas escuchado

请把你听到的声母写下来

1.__a__a

2.__ai__u

 听写:要求学生用拼音把听到的声音写下来。录音的内容都是双音节的词语,一共 40 个。

每种练习的数量和训练的语音要素见表 2。
语音要素 练习形式 数量

填空 1(30 个词)
韵母
辨析 5(一共 40 个音节)

填空 1(30 个词)
声母
辨析 9(一共 96 个音节)

声调 - 0

整个音节 听写(一个音节) 2(一共 80 个词)

表 2 语音练习

从练习数量我们能看出,声调练习量不够是《汉语》语音介绍的一个突出问题。但声调是

一个学习难点,因此必须加以注意。练习难度的设置是另外一个问题。辨析练习过于简单,均

为一个音节,数量也很少,而填空和听写练习却非常多,而且难度相对于辨析练习明显加大。

练习的设计应该从简单开始然后慢慢提高难度,《汉语》语音部分练习的第一个部分很简单,

但紧接其后的便是难度很大的填空练习;韵母和声母练习结束之后便直接有数量大、难度高的

听写练习(涉及还没练习过的声调)
。难度变化的设置没有梯度。笔者认为该部分的练习设计

及安排不太有效。

3.5 小结
《汉语》的语音注释部分虽然基本涵盖了所有普通话语音系统的重要因素,但是对语言习

得来说,可能无法得到最佳效果。主要原因如下:

 个别语音对比不准确

 解释时缺乏图片直观演示

 练习难度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 声调训练不够

 注重听力,对发音的解释不够
4. 语法分析

《汉语》每节课都有几个语法点注释。注释均使用西班牙语,同时也有中文的例子。以下

是《汉语》中关于“存在句”的注释:

图 1 “存在句”的注释

通过分析《汉语》的语法注释,笔者发现教材在这方面存在几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4.1 语法点密度不均
语法点在三册中的分布不均匀,比如第二册的第九课只有一个语法点(简单趋向补语),

而第五课却有 7 个(表达过去的形式、结果补语、了 1、已经……了和还没有……呢、就(2)


把字句(2)、不但……而且),这 7 个语法点里面有 4 个都是难度较高的语法点。语法点密度

高的课还有很多,笔者统计了一下,三册教材中一共有 15 课的语法点数量超过 5 个。

4.2 西班牙语注释不清楚
《教材》中很多次注释都不清楚。虽然是西班牙语的注释,但是大部分令人费解,不仅啰

嗦,而且使用过多术语。比如:

La oración compuesta subordinada adversativa en espaniol corresponde a oraciones

subordinadas concesivas

翻译:复合逆向转化从句相当于西班牙语的让步从句。(虽然···但是)

(《汉语》第二册,第二课)

这种专业的语言,不适合学生的需求。而且例子中所解释的“虽然···但是”西班牙语就

有完全对应的形式(A pesar de que...de todos modos...)


,因此没必要使用复杂的术语进行解释。

有的解释不但没起到解疑答惑的作用,反而会导致学生出现偏误,比如下边的解释可能会
让学生觉得“才”和“刚才”的意思是一样的:

才 Denota que la accion ha ocurrido hace poco. Expresa apenas o acabar de infinitivo

翻译:“才”表示一个动作不久之前发生过,表示 apenas(才)或者 acabar de(刚才)。

(《汉语》第二册第 6 课)

有的语法点虽然解释得很多,但却说得不清楚或者不对,如第一册的第八课关于汉语句型

的解释:

Orden general en chino

翻译:中文语法成分的顺序

主语+时间状语+地点状语+跟谁一起+副词+动词+宾语和补语

如果时间状语太长的话可以放在主语后面。

(《汉语》第一册第 8 课)

但其实汉语的很多句子并不符合这种句式。

对于难度较高的语法点(了 1、了 2、就、才、结果补语、着、把字句),


《汉语》都用很复

杂的西班牙语术语来解释。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实际上价值不大。

最后,有的注释很模糊,无法清楚解释两个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比如能愿动词(二)的

解释都用同样的西班牙语动词注释,而且没有例句:

要 necesitar, hace falta

应该 该 tener que, deber

必须 tener que,necesitar

得 tener que,deber

(《汉语》第二册第一课)

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依靠翻译,学生是无法辨析这几个能愿动词之间的差别的。这时我

们应该通过例子加以解释。另外,有时候没有必要一下子将所有相关词汇介绍给学会,因为学

生会认为这个语言点的难度很好,很难理解。

4.3 例句问题
《汉语》所给的例句不仅复杂,而且形式不规范,经常使用学生还没有学过的词语,且病
句数量多。比如:

a) “就”有时候表示数量少,(这时 “就”有声调)

他今年就去看过一次他的父母。

(《汉语》第二册第六课)

b)把字句(二)

我把这本书看一下。

我不能把书读完,因为它太长了。

你能把这些书帮我整理整理吗?

《汉语》第三册第一课

笔者认为以上的例子都过于复杂。之所以举例,便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就”的用法,

。b)的例子都是“把字句”
因此不需要这么复杂的句式,而且到第二册第六课学生还没学“过”

的偏误,可能《汉语》的西班牙作者本来也不太清楚“把字句”的用法。

4.4 小结
 《汉语》的语法注释内容太多,密度很高,缺乏科学性。

 编写时没有合理分配难度高和难度低的语法点,有些课的语法点很难,但是也有的课

语法点数量少而且难度不太高。

 虽然是用学生的母语西班牙语进行解释,但是也应注意语言的难度。有些语法点即使

用最简单的西班牙语解释也不够,应该辅以例子,创造具体的使用情境。

 《汉语》的语法注释有时候想囊括全部,但笔者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应先让学生掌

握基础的内容,然后再进一步提高难度,这样效果会更好。

 《汉语》列举的例子有的太复杂,有的不规范,有的不准确。例子是帮助学生更好掌

握语法点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举例子时应注意例子难度适中,并且准确无误,否则效

果适得其反。

【不足:仔细看那些语法点通过西班牙语解释比较清楚(第一次看所有的语法点)

5. 课文词汇分析

通过使用笔者开发的分词算法和教材内容统计分析软件(见附录 1)
,笔者得到《汉语》

中课文的词汇情况。本文分析的词汇均来自每节课的课文对话和阅读资料。教材里面通过图片

介绍的词语,笔者将其归入补充词汇。

5.1 词汇难度
笔者首先分析了全套教材的词汇难度。从表 3 我们能算出《汉语》课文里面一共有 1835

个词种。周小兵,刘娅莉(2012)通过考察比较中国国内和其他国家编写的初级汉语教材的词

汇难度,发现中国教材总词种数量平均高于其他国家编的教材(中国教材平均 2222,标准差

613;其他国家教材品均 518,标准差 188)。基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汉语》的总词种

数量其实是更接近在中国编写的教材的。表 3 也显示了每个难度等级的词种数量。从表 3 我

们可以看到《汉语》的乙级、丙级和丁级词的数量都很高。通过对比周小兵,刘娅莉(2012)

的考察结果(见表 4)
,我们能看出《汉语》的每词汇难度等级分布非常像中国编的教材。
《汉

语》的作者可能认为词种数量并不是汉语教材的问题。

等级 词种 百分比 词次 百分比
甲级 807 43.98% 12708 81.59%
乙级 451 24.58% 1180 7.58%
丙级 137 7.47% 276 1.77%
丁级 103 5.61% 216 1.39%
超纲 337 18.37% 1195 7.67%

表 3 《汉语》词汇难度

中国编写的 其他国家编写的
甲级 37% 67.40%
乙级 27% 12.50%
丙级 9.20% 3.10%
丁级 5.90% 2.30%
超纲 17.10% 8.50%
专名 3.80% 6.20%

表 4 中国国内和其他国家编写的四套初级教材比较 周小兵,刘娅莉(2012)
从表 3 的词次数量分析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汉语》的一个优点,即甲级词占全部词汇的

81.6%。一套教材可以给学生介绍的词汇有很多,但是只有符合教材水平要求的词汇会不断被

强化,这是学生喜欢《汉语》这套教材的原因之一。

【这点还要看别的教材的词次比例情况可能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5.2 词汇常用度
表 5 为《汉语》的词汇常用度分析。笔者分析词汇的常用度时所采用的参考数据均来自

“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的词类词频统计。笔者首先按照词类的频率进行排序,然后

按照 SVL 等级划分词类。从频率最高的词到第 1000 频率最高的词类称为 SVL1 级词(包括

59%的词类)
,从第 1001 到 2500 词称为 SVL2 级词(包括 13%的词)
,从 2501 到 5000 是

SVL3 级词(9%的词类),
从 5000 到 8000 是 SVL4 级词 ,剩下的都是 SVL5 级词
(5%) (13.6%)

通过统计《汉语》的词次,笔者发现常用度最高的词(SVL1)所占比例高达 78.3%,比语料库

SVL1 级词的比例还高(59%)。但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初级阶段的教材应该先让

学生掌握最常用的词,然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再慢慢接触并掌握非常用词。

常用度等级 词种 百分比 词次 百分比


SVL1 905 47.7% 12428 78.3%
SVL2 331 17.4% 1489 9.4%
SVL3 286 15.1% 925 5.8%
SVL4 160 8.4% 468 2.9%
SVL5 216 11.4% 565 3.6%

表 5《汉语》词汇常用度

5.3 生词量
图 2 展示了每节课的生词量。生词量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一点所有的教材都

是一样的。但是在《汉语》中,每节课的生词量变化很大,课文生词量也非常大。
《汉语》第

二册的第 16 课以及第三册的第 23、24、27 和 28 课生词量都超过 90 个,而且大部分生词都出

现在对话或阅读资料中,习题中生词甚至更多。从这一点来说,《汉语》难度很高。虽然从词

汇难度我们很难判断《汉语》的难度,但是通过生词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内容难度提高得

很快,这不利于学生的习得。笔者认为可能是因为《汉语》的作者认为汉语教材的问题主要是

输入内容不够,所以教材没有非常严格控制生词的数量。
词种数量
每课的生词量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3 2 7 12 17 22 27 课 32

图 2 每节课的生词量

5.4 重现率
外语教材科学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其介绍的词汇的频率。一个词出现得越频繁,学生就会

更容易记住它。康艳红和董明(2005)在《初级对外汉语教材的词汇重现率研究》中提出,当

一个词出现的次数大于 6,学生便能容易记住它。表 6 显示了基于难度等级《汉语》的词种重

现率。笔者将只出现一次的词汇归为零重现率词汇;出现 2 到 5 次的词汇归为低重现率词汇;

出现 6 次以上的词汇归为高重现率词汇。

占教材对 重现率高词 占教材对


零重现率词种 重现率低词种 占教材对应
应的等级 种(6 个以 应的等级
(出现一次) (2 到 5 次) 的等级比例
比例 上) 比例
甲级 154 19.1% 285 35.3% 368 45.6%
乙级 213 47.2% 190 42.1% 48 10.6%
丙级 84 61.3% 46 33.6% 7 5.1%
丁级 57 55.3% 40 38.8% 6 5.8%
超纲 139 41.2% 139 41.2% 57 16.9%
一共 647 35.3% 700 38.1% 486 26.5%

表 6 基于难度等级的词次重现率

从以上数据我们能看出《汉语》存在的一些问题:

 零重现的词种数量很大,占整个教材的 35.3%,这些词对学生来说很难掌握,当

然,这也跟笔者考察的内容只包括教材的课文阅读材料有关。。如果重现率为零

的词汇都是难度比较高或者说超纲词的话,这样子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汉语》
中,19.1%的甲级词和近一半乙级词都只出现了一次,这就说明作者在编写教材

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习者习得过程的特点。

 低重现率词汇占教材的 38.1%,而且其中甲级词和乙级词的比例都很高。这跟教

材每节课的生词量变化也有关系。这套教材内容介绍的节奏很快,导致甲级词和

乙级词的重现率都比较低。

 虽然高频率的词汇比较少,但是每个等级的分布比较合理。高频词中大部分是甲

级词,而且几乎一半的甲级词(45.5%)的重现率够。虽然从这个角度看甲级词

汇在高频词汇中所占的比例越高越好,但是如果比例过高的话,整套教材的趣味

性也会受到影响。

 高频率的超纲词表面上看起来很多,但仔细分析后笔者发现这是因为教材中出现

的人名也被计算在内,提高了超纲词的重现率。除人名外,也有其他的高频超纲

词,但总的来说都是比较常用的词汇,如周末、卫生间、种等等。

研究表明,为了习得某一个词,学习者不仅需要在一天之内多看几次该词语,更有效的手

段是在学习该词汇一段时间后,重新温习。基于前面的考察,我们已经发现《汉语》没有充分

考虑词汇的重现率。与此同时,笔者也对教材的词种在不同课的重现率进行分析,并将只出现

一次的词种归为零跨课重现率词种,出现 2 到 4 次的归为低跨课重现率词种,出现 5 次以上

的归为高跨课重现率词种。

从表 7 的数据我们能看出教材几乎一半的词种只出现在一课里面。虽然大部分零重现率

的词都是丙级和丁级词,但其中甲级词也很多,占总甲级词的 26.6%,对初级教材来说,这个

比例有一点高。出现在 5 节课以上的词比例很低,只有 18.1%的词语,比上文表 6 里的高频

词语低很多。这是《汉语》的一个缺点。

重现率低 占教材对 重现率高


零重现率 占教材对应 占教材对应
(2 到 4 应的等级 (5 个以
(一课) 的等级比例 的等级比例
课) 比例 上)

甲级 215 26.6% 301 37.3% 291 36.1%


乙级 188 41.7% 143 31.7% 20 4.4%
丙级 102 74.5% 30 21.9% 5 3.6%
丁级 79 76.7% 24 23.3% 0 0.0%
超纲 230 68.2% 88 26.1% 17 5.0%
一共 814 44.4% 586 31.9% 333 18.1%
表 7 基于难度等级词种在不同课的重现率

5.5 超纲词分析
分析词汇难度时一般会出现超纲词,有的超纲词实际上是需要的,因为它们不仅可以反映

出教材的本土性和文化内涵,也可以用超纲词描述背景,提高教材的趣味性。
《汉语》的超纲

词就比较多(见表 8)
。笔者认为非中国人名词,饮料和食物,还有国籍、语言和地方的名词

。但是《汉语》中总共有 75 个不
只要总比例不高还是可以接受的,可以归为“需要的超纲词”

同的中国名字,这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在人物分析部分还会讨论这个问题。其他的超纲词数量

也有点大。而且这些超纲词大多跟文化有关系,是中国外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的词。
类型 词种 百分比 例子

非中国人名字 12 3.6% 保罗、胡安、克拉拉

饮料和食物 27 8.2% 比萨饼、葡萄酒。古老肉

中国人名字 75 22.7% 爱华、大宝、冬冬

国家、国籍、语 77 23.3% 阿根廷、北京、西班牙语

言、城市、有名的地点

其他 139 42.1% 百货大楼,茶几,涮、心想事成

表 8:超纲词情况

从一些超纲词我们看出《汉语》一些本土性的表现:

 食物

羊角面包、比萨饼、汉堡包、可乐、玉米片、热狗、三明治、沙拉

 人名

保罗、比诺、胡安、里卡多、克拉拉、玛丽娅、马丁、马克、马努埃尔、卡门、安娜

 地名

马德里、巴塞罗那

虽然这些词语都表现出了本土性。但作为一本针对西班牙区国家的教材,教材里面的本土

词不能算多,因为教材中出现的食物名词基本上所有欧美国家都有,却没有提到西班牙的饼,

或者 paella(海鲜米饭),也完全没有提到拉丁美洲国家的事情。

有些词的用法很有意思,比如“酒吧”和“迪斯科厅”
。虽然汉语本来就有这些词,但在

教材里面,这些词语的意思更接近西班牙的用法,比如:

差不多十点半我和一些同事一起去酒吧吃早饭。

(《汉语》第一册 109 页)

对一个中国人来说,去酒吧吃早饭很奇怪,但在西班牙就有一些饭店叫 cantina,那是当地

人上班之前跟同事吃早饭的地方,不过翻译成汉语时就是“就吧”。
“迪斯科”虽然是一个超纲

词,但是在《汉语》里面出现了三次。这是因为西班牙人经常用这个词,在西班牙,
“迪斯科”

的意思跟酒吧和舞厅差不多。
另外两个带本体性的超纲词是“淋浴”和“午觉”
,比如“睡一个午觉”在教材中出现的次

数要比“睡午觉”多得多,这是因为西班牙语的“睡午觉”为 dormir una siesta (词译:睡一个午

觉) 。还有“洗淋浴”出现的次数也要比“洗澡”多,笔者认为是因为这个短语接近西班牙语的

darse un baño(词译:拿浴室)。

笔者认为《汉语》中能表现出本土性的词语不够多,因为这本书的目标教学环境毕竟不是

在中国的留学生,所以教材的词汇应该更多反映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且应跟目标语言的环境作

比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6. 文化分析

笔者从两个方面对《汉语》的文化内容进行分析:隐性文化呈现和显性文化呈现
6.1 隐性文化内容呈现
所谓的隐性文化内容,指的是在课文对话,或者练习里面能看出来的文化内容。通过考察

分析教材中含隐性文化内容的部分,笔者有如下发现:

a)课文注释包括与交际文化有关的内容。比如说如何拒绝邀请,一个西班牙人可能会直

接说“我不想去,谢谢!”
,但是中国人一般不会直接拒绝,而是利用借口来拒绝。例子里面提

到的“约会或者要开会”就是这种拒绝方式。

(《汉语》第一册第 54 页)

b)在《汉语》第二册第 66 页的课文对话里面,马丁问一个中国人去朋友家吃饭时应该带什么
礼物。西班牙人一般没有这种习惯,但是很多中国人会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会送点礼物给主人。

这也是交际文化的呈现。

(《汉语》第二册第 66 页)

c) 在教材第二册第 85 页的课文里面,提到关于苏州的俗语,这种内容不是交际文化。

(《汉语》第二册第 85 页)

d)第二册第 90 页的课文提到两个有名的中国导演及其电影。

(《汉语》第二册第 90 页)

e) 第二册第 120 页的阅读练习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汉语》第二册第 120 页)

f)第二册第 122 页的课文提到一些中国家庭的习惯和风俗。

(《汉语》第二册第 122 页)

g)第二册第 128 页的对话提到北京的冬天是怎么样的。

丽明:你习惯北京的冬天了吗?

克拉拉:习惯了!虽然外面很冷,但是家里都有暖气,一点儿也不觉得冷。

(《汉语》第二册第 128 页)

h)第二册第 148 页对话比较了香港和北京的天气

克拉拉:听说香港的冬天比较暖和,对不对?

丽明:香港在南方,所以那里的冬天比北京的暖和,一点儿都不冷,温度很

适中。相反,北京的冬天很冷,但是哈尔滨的最冷。你家乡冬天怎么样?

克拉拉:我住的地方在海边,所以那里的冬天没有北京的那么冷。很少下雪。

(《汉语》第二册第 148 页)

i) 第三册的第 53、59 和 60 页都介绍了中国菜的做法并展示了一些图片

j)第三册第 61 页的课文介绍了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对中国人来说吃饭和文化有很大关系。难怪中国人见面的时候爱问:

“你吃过了吗?”这是中国人一种打招呼的方式。中国人如果想感谢别人对他们的帮助, 经常

请这些人吃一顿饭, 而且他们订菜的数量特别多,表示他们对客人很热情。在中国有一句

话说:“民以食为天”。意思是说吃饭是最重要的事情。

(《汉语》第三册第 61 页)

6.2 显性文化内容呈现
显性文化内容指的是教材“文化介绍部分”里面出现的内容。以下是笔者对《汉语》显性

文化介绍的考察。

a) 《汉语》第一册第 80 页和第三册第 90 页都介绍了中国的生肖。第一册的介绍目的是让学

生回答“你属什么?”,而第三册是为了练习关于性格的词汇。

(《汉语》第一册第 80 页)

(《汉语》第三册第 90 页)
第一册用西班牙文说明: “中国人习惯用方位基点(东、西、南、北)来解释地方的位置”

c) 第二册第 132 页介绍了中国火车的情况。
(《汉语》第二册第 132 页)

d)第二册第 165 介绍了北京的旅游景点


e)第三册第 75 页介绍了中国家庭的情况

f)第三册第 77 页介绍了中国工作的一些特点。

进了国营企业,工作中文叫找到了“铁饭碗”, 单位不会把你辞掉。可是从八十年代起

“铁饭碗”开始变成“泥饭碗”,大部分的企业都要跟员工签合同。已经没有“铁饭碗” 了。但是

从那个时候起工作机会也丰富多彩了,有的人自己开公司, 成了个体户, 有的人到私人公

司去工作。大学生毕业后的情况也改变了。以前毕业生是由国家分配工作的, 但是现在因

为大学生越来越多, 政府不能负担那么重的责任, 所以现在大学生要自己找工作。

(《汉语》第三册第 77 页)

g)第三册第 118 页介绍了中国的环保问题

中国环保总局发布报告,承认:20%的中国人口居住在“严重污染”地区。而按照目前情况发

展下去, 到 2020 年, 中国环境污染会增加四倍。根据国家统计, 中国的 70%的河流与湖

泊, 已经受到了重度污染,每年至少有 30000 中国人直接死于环境灾难。

(《汉语》第三册第 118 页)
h)第三册第 132 页

但是据说在中国,男子长胖一点儿就是好,胖子象征健康,富贵。的确不少中国胖子很有钱,

常常去外面吃饭,从来不骑车,总是打的或开自己的汽车。上午他们睡到很晚才起床。这些

人比瘦子更受女孩们的欢迎。相反,中国姑娘却应该保持苗条,所以她们永远在节食。

(《汉语》第三册第 132 页)

笔者一共考察了 18 项隐性和显性文化,其中 10 项为隐性文化,8 项为显性文化。笔者发

现,在 10 项隐性文化内容中,有一半介绍的是中国不同城市的天气、旅游点和特点,仅有两

项(a 和 b)跟交际文化有关。笔者认为,最有意思的是交际文化的内容,而非中国的天气。

作为本土教材,
《汉语》不应该只描述中国的文化,而应该与中国外国家的文化进行比较,比

如显性例子 h)所谈及的这个现象就比较有意思,而且跟欧美的文化可能有一些不同,教材可

以用这些不同的地方让学生真正理解能够在实际交际场合中使用的文化知识。

6.3 其他跟文化有关系的问题
《汉语》的目标学生是西班牙语区的学生,其中就包括拉丁美洲的学生。但是作者在编写

时只考虑了欧洲文化因素,比如在练习里面,图片的人物都是欧洲人(见图 3)

图3

(《汉语》第一册 26 页)

另外,这套教材并没有说明其目标学生群体为成人,但却出现了诸如图 4 的插图。有些插

图根本没有考虑到一些比较保守的拉美国家的实际情况(见图 4)。这些图片在拉丁美洲比较

保守的城市是无法接受的。

图片 4
图4

(《汉语》第三册 79 页)

6.4 角色和北京故事
对话和阅读部分的人物和北京故事是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因素。《汉语》的人物都住在中

国,从前文句子的内容我们能推测出他们都在北京,因为他们经常提到北京菜和北京的一些地

点。比如:

今天没有:烤鸭

(《汉语》第一册 139)

晚上我们要去全聚德饭店吃北京烤鸭。

(《汉语》第二册 184)

我们参观了北京的许多名胜古迹, 比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

(《汉语》第二册 170)

但是人物的出现都缺乏明确的背景。通过分析对话的人物,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并不想仔

细介绍人物的背景故事,因为教材中每节课都会出现新人物,而且大部分人物跟以前课文中出

《汉语》中出现的人物非常多,共有 75 个中国人,一个美国人,一个日
现的人物都没有关系。

本人,一个墨西哥人和 9 个西班牙人,但是只有四个西班牙人会出现在不同的课文里面:胡安

在 9 个课文中都出现了,马丁 12 课,克拉拉 8 课,安娜 6 课。其他的人物一般只出现在一个

或者两个对话里。

因为《汉语》注重学生的交际功能,所以背景故事和人物都比较模糊,这样学生可以把对

话和阅读内容当成自己的交际任务,而不是别人的故事。但是,教材的趣味性也很重要,这样

才能吸引学生,让他们主动继续学习。如果背景故事没有意思或者情景太简单,可能会导致学

生失去兴趣。这方面的效果需要实证。
7. 练习分析

7.1 课文和练习融在一起的模式
《汉语》的练习设计很特别。很多汉语教材会首先介绍一个话题或者相关词汇和语法点,

然后介绍主要课文,最后用练习来巩固所学到的内容,但是《汉语》的安排不同,在所有的新

课开头都有几个练习,而且课文、阅读资料和练习一般会融合在一起。这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练

习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练习不仅是巩固知识或者锻炼某个技巧的工具,也是发现新概念的一

个手段。

笔者把书上的练习分成以下几类:

 阅读练习

 听力练习

 口语练习

 写作练习

 语法和词汇练习

7.1.1 阅读练习

阅读练习是《汉语》里特别重要的部分,因为这些练习和课文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第一

册第一课的课文里有几个对话,对话的内容是“你好吗”,
“你怎么样”诸如此类的问题。练习

要求学生判断回答问题的人状态好还是不好,最后把这些“好的”和“不好的”回答列出来。

再如第一册第三课的阅读,阅读资料是明信片后边写的内容:

图 1:阅读练习(《汉语》第一册 55 页)

下边有几个关于明信片的内容的问题,比如:

1. 胡安现在在哪儿?

A.在法国 B.在西班牙 C.在中国


大部分的的阅读部分都包括这种练习。教材中具体的练习类型如下:

A) 判断一句话是对的还是错的

(《汉语》第一册 42 页)

B) 多项选择(见图 1)

C) 用课文对话的内容来回答问题或者完成任务。比如:

1、用这课的对话的信息来填这两个表

(《汉语》第二册 35 页)
D) 根据上下文填空

7.1.2 口语练习

《汉语》的口语练习符合教材交际功能培训的目标,布置一个简单的任务,要求学生按要

求完成任务。这套教材有几种联系,如:

a)模仿例子。
(书上有可以代替的词语)
(《汉语》第一册 28 页)

b)问你的同学所需要的信息,有时候是个人信息,有时候书上会提供两个不同学生的信息。

比如:4.这是你们的时间安排,你不能看你的同学的卡,你们今天要见面,看什么时候最

方便?

(《汉语》第一册 59 页)

c)用图片的内容来回答问题同学的问题。比如:

1.问你的同学下边的物品在哪里?(用方位词)
(《汉语》第二册 42 页)

d)角色扮演

7.1.3 写作练习

虽然汉字对很多欧美学生来说是汉语最难学的部分,但是《汉语》却不太看重这个方面。

教材中没有任何汉字部首或者意思的解释。写作练习的数量比较少而且形式单一,大部分是提

出一个题目然后让学写或者写几个句子,再让学生组一个段落或者一个对话。

7.1.4 听力练习
A) 用录音的内容来回答问题或者完成任务

(《汉语》第一册 64 页)

B) 用录音的内容来选择一个答案。

7.1.5 词汇和语法练习

a)词语填空
(《汉语》第一册 27 页)

b)连接图片和词语。

c)用词语组句。

d)翻译

7.1.6《汉语》练习的练习特点

这套教材的练习设计很好,尤其是口语练习,每一课都至少有两个口语练习,要求学生使

《汉语》第一册共有 39 个口语练习,第
用刚学过的内容而且有大量的图片来提高练习的效果。

二册有 33 个,第三册有 22 个。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形式来看,


《汉语》的口语练习是这套教材

最优秀的部分。
8. 话题分析

《汉语》话题很丰富。为了考察话题我们用姜蕾(2012)的话题建议表作为参考附录 2。

从我们考察的结果发现在 28 节课里有 72 项不同的话题小类,出现最多的大类话题是日常生

活(30 次)
,第二是个人信息(13 次),第三旅游与交通(11 次)。

我们从表 9(下一页) 的考察结果能看出《汉语》非常重视话题,作者明确说这套教材以

交际功能为刚,交际功能跟话题有紧密的关系。这套教材为了介绍每个的交际功能用相关的话

题。每节课相关的话题比较清楚,而且不仅如此,连词汇和语法的出现都基本上取决于每节课

的话题。比如:

第一册第 9 课。交际功能是简单地描述人和物品

这节课的内容都跟描述有关系,所以有几个相关的话题,给朋友描述某一个人,介绍你喜

欢的衣服是什么样的。描述房间里面的东西。为了介绍这些话题,介绍大量的形容词,十几个

衣服的名字,十几个不同的颜色,介绍程度副词、形容词重叠 和的字短语的语法点。

表 9 的话题反映出《汉语》的话题安排是合理的,最开始讲的都是关于个人的信息和日常

生活遇到的事情从话题来看,内容比较简单,从第二册(11 课)话题内容不仅跟个人的信息

或者喜欢的东西有关系,社会和环境的话题开始出现,比如,纹路、约会、打电话、家庭活动、

等等。后边话题会复杂一些,要叙述过去旅行的经历、描述他个人安排、介绍工作情况、娱乐

方式、具体的健康问题、污染的问题,等等。

不过没接课的话题还是比较多,如果不明确说明每节课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导致学生看

得很快,无法理解相关的交际功能。

虽然话题都比较有意思,对话的环境比较单一,没有一个有意思的情景,每段课文跟其他

课文的关系不明显,而且大部分讲的是在中国的生活,如果说旅游都是在中国旅游,如果将食

物文化都是跟中国有关系,没有利用这些话题来进行文化对比。因此话题内容基本上没有表现

出这套教材的本土性。

从话题分析能看出《汉语》没有控制词汇和语法难度的原因,就是因为作者想介绍更

多的话题,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所以提到一个话题就想介绍所有跟话题有关系的语言知识。

这不适合实际上的教学情况
表 9:超纲词情况|
9. 跟欧洲语言教材比较

为了确认《汉语》的编写原则是不是基于欧洲语言的教材,笔者分析了四套欧洲语言的教

材,分别为法语、德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教材:

法语《campus》(Jacky Gerardet,Jaques Pécheur, Cle International, 1998)

德语《Moment mal》
(Müler, Rusch, Schlerling, Schmidt,Wertenschlag,Wilms, Languenscheidt,1996)

西班牙语《Español a la vista》(Isabel Alonso de Sudea,Oxford, 2002)

葡萄牙语《Novo avenida》(Emma Eberlein Lima, Lurs Rohrmahn,Tokiko Ishihara,Samira Imirad,

Editora pedagógica e universitaria LTDA)

这四套教材有几个共同点:

 没有一个主要的课文,只有较短的对话或者阅读,这些对话和阅读都在练习中(图)

 生词量很大,一个很常用的介绍生词的手段是图片,而且没有生词表(图)

 内容安排以交际功能和话题为纲

 练习趣味性强,让学生讨论的练习很多(图)

 每一课的语法内容密度比较高(
《campus》是例外,没有显性语法介绍)

 版面设计和彩色的内容

除了版面和彩色的内容以外,这些特点都跟《汉语》一样。这也是这套教材的本土性特点,

适合其目标教学环境和学生习惯。

《汉语》的作者虽然考虑到这些教学环境的因素,但是没有考虑到汉语语言的特点,因此

语音、汉字和语法的内容不够好,内容难度很高。

图《Español a la vista》和《Moment mal》的对话和阅读资料


图《Campus》的生词介绍

图《Novo avenida》的任务游戏
10. 结论

通过考察《汉语》
,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 《汉语》的作者很大受到欧洲语言教材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版面设计,练习形式,课

程安排,训练的交际功能,图片的用法和进步节奏上。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适

合欧美外语学校的系统(因为可以跟别的教材直接比较)
,活动比较灵活,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交际能力。坏处在教材内容难度偏高,没有充分的考虑到语言的特点,也没有

考虑到汉语的汉字、语音系统和语法形式的习得难度。

 用学生的母语或者第一外语解释是一个很好的本土化手段,能降低语言知识和功能的

习得难度,所以很多人都想用以他们自己母语为媒介语的教材,但是学生的母语并不

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汉语》的语音介绍虽然用了西班牙语和英语的语音来介绍

汉语的语音系统,但介绍之后却没有有效的训练,特别是跟母语不同的地方。
《汉语》

的语音练习数量不够,特别是声调练习,而且难度分布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语

法注释也有很多问题,如果用母语来解释,应注意学生不是语言学专业的,要用简单

的语言,解释不了的现象应该用例子,说清楚语法点和词汇的功能和语义。

 《汉语》的文化内容单独介绍中国文化,很少进行比较,而且交际文化内容不多。一

个本地的非中国教材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和文化做比较,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

兴趣,而且可以提高语言学习的意义。

 编教材的时候不仅要看别的教材是怎么介绍内容,也要考虑到相关的理论,要不然会

影响到教材的科学性。
《汉语》的语法介绍和词汇难度就有这个问题。汉语的语法系统

跟印欧系语言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要让学生慢慢地吸收这些概念。但是《汉语》的语

法点密度很高,而且没有区分难度。词汇的问题更明显,从课文对话和阅读内容的分

析能看出,汉语介绍的词汇非常多,几乎跟针对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一样多,而

且生词比中国的教材还多。可能教学作者觉得介绍很多词汇并没有什么问题,要经常

训练的只有最基本的词及其相关用法。不过从重现率的分析能看出,很多难度低的词

语只出现过一次,或者只出现在一课里面。这样的安排不利于语言习得,也不符合外

语习得的研究结果。

 《汉语》的练习形式很丰富,特别是口语练习,这点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所以有

的老师会用这套教材作为辅助工具。很多教材的练习单一,而且集中在培养语言知识,
《汉语》的很多练习不仅可以训练语言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真正使用目标语言完成

任务。练习不仅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内容,也可以用来发现新的知识。

10.参考文献

付爱萍(2012)汉西语音对比及西语区汉语教材语音编写的分析与思考 ——兼谈《汉语》
与《今日汉语》拼音部分的编写,中山大学,硕士论文
姜蕾(2012)基于对比的中学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中山大学博士论文。
康艳红,董明(2005)初级对外汉语教材的词汇重现率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第四期
周小兵,陈楠,梁珊珊(2014)汉语教材本土化方式及分级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第 5 期。
周小兵, 刘娅莉(2005)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材选词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第 5 期。
周小兵,罗宇,张丽(2010) 基于中外对比的汉语文化教材系统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第五

周小兵(2009)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第二版.中山大学出版社 pp125-161.
Wikipedia 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 http://zh.wikipedia.org/wiki/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 Access
ed on 2015.04

11. 附录

附录 1
词汇分析软件设计

【来不及写】

设计的理由,分词算法:结合最短径路树和单词概率比较,用的词典和大纲,Cedict 汉英

电子词典,1996 大纲。教材词汇统计法
附录 2
话题建议表(姜蕾,2012)
话题建议表(修改版)

话题 话题小类

姓名,年龄,生日,联系方式(电话、地址、email 等),语言,文化
1.个人信息 程度,家乡,特长,各种爱好(读书,听音乐,集邮,运动等),长
相与外貌,性格
聚会(餐),约会,交友,庆祝(生日、纪念日等),打电话(包括
2.社会交往 留言),网络通信,接待,交际习俗与礼仪,个人空间,人际关系,
社交称谓,社区关系,捐款集资,公益活动
3.时间与数字 时间,日期,数字
起居作息,上网,体育活动,问路与指路(方向、距离等),做家
务,生活用品,天气,颜色,穿着(款式等),房屋结构,家居布
4.日常生活
置,养宠物,日常接触的服务业,社区,邻里环境,租房子,公共场
合的标识,生活经历,生活方式,意外事件
5.购物 货币,货物的描述,买东西(选择商品、讨价还价等)、网络购物
食物(水果、蔬菜、各种肉、饭、饮料等),外出就餐、点菜,叫外
6.点菜吃饭,
卖,三餐饮食,各地(国)食物和菜肴,烹饪方法,饮食健康和习
饮食
惯,饮食文化等
谈恋爱,择偶标准,婚姻状况,家庭结构(双亲家庭、单亲家庭),
7.婚姻家庭 家庭观念,家庭成员及称谓,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理解,家庭活动,
家庭计划,养老,家庭财务管理,家务琐事等。
8.学校生活 知识,学科,学校称谓,学习策略,学习(经历、情况等),学校课
程,成绩,课堂用语,奖励(奖学金、奖状、表扬),纪律,考试,
学习用品,活动(多元文化活动、课外活动、学校活动),假期,家
长会,学生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上大学,师生关系,学校(概
况、设施、布局等)等
找工作(求职、面试等),职业,工作特点,日常工作,工作经历,
9.工作与职业
对工作的要求(理想的职业)
10.计划与未来 日程安排,意愿与打算,希望与愿望等
体育活动,比赛(国际、地区),俱乐部活动,游戏,电影、电视,
11.娱乐 美术,音乐,各种表演(舞蹈、戏曲、戏剧、马戏等),户外活动,
休闲娱乐方式,娱乐明星等
旅馆(预订、入住等),时刻表,看地图,交通标记,交通工具,交
12.旅游与交通 通问题,订票和买票,交通法规,描述景物,介绍某城市、景点,办
手续(签证、换登机牌等),行程,注意事项,旅行经历等
身体各部位名称,生病症状,就医(买药),药材、健康(生理,心
理),运动习惯,过敏食品,个人卫生,中医与西医,健康的生活习
13.身心健康
惯和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与教养,对健康的认识和建议, 毒
品,网瘾,青春期的压力与烦恼等
14.植物与动物 花草树木,飞禽走兽
四季,气象(风、云、雷、电),江河湖海,名山大川,日月星辰,
15.自然与环境 世界著名自然景观等,全球变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保护,能源
的使用等
16.媒体广告 采访、访谈,广告,各种媒体的特点
商务信函、合同的书写,说明企业的经营范围,商贸合作和投资的方
17.经济贸易
式,某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进出口贸易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素质教育,课程,教材,教育体制,教育
18.教育
思想,多语种教育等
各种语言,身势语,习语(成语、俗语、惯用语等),语言学习策
19.语言
略,语言学习对社会、个人的好处,语言学习的困难
节日,属相,名胜古迹、地理与历史,姓名中的文化,服装文化,婚礼
20.文化 习俗,中国传统习惯,中国传统文化,忌讳,价值观念,文化差异,文
学,建筑,音乐戏曲,中国功夫,社会人文,文化名人等
21.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违法行为
科学知识,科学普及,科技发展,技术训练,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22.科学与技术

23.时事政治 时事新闻,难民,全球化,战争与和平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