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5

JABATAN PENDIDIKAN JOHOR

MODUL PPMP BAHASA CINA PT3 TAHUN 2016

。Pemahaman Prosa Moden


。Pemahaman Prosa Klasik
。Mingju Jinghua

PT3 华文模组

现代文理解
古文理解
名句精华

032 ©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Lihat halaman sebelah
2

现代文理解练习
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一个春寒料峭的黄昏。店里来了一对特别的客人——父子俩。父亲是个盲人:一张
密布着重重皱纹的黝黑的脸上,一双灰白无神的眼睛茫然地直视着前方。他身边的男孩
小心地搀扶着他。那男孩看上去才二十来岁,衣着朴素寒酸,身上却带着沉静的书卷
气,是个正求学的学生。男孩把老人搀到一张离我的收银台很近的桌子旁坐下。
“爸,您先坐着,我去开票。”男孩放下手中的东西,来到我面前。
“两碗牛肉面。”他大声说着。我正要开票,他忽然又朝我摇摇手。我诧异地看
他,他歉意地笑了笑,然后用手指指我身后的价目表,告诉我,只一碗牛肉面,另一碗
是葱油面。我先是怔了一怔,接着猛然清醒,一下子明白过来。我会意地冲他笑了,开
出了票。他脸上露出了感激之情。
厨房很快就端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男孩把那碗牛肉面移到父亲面前,细心地招
呼:“爸,面来了,小心烫着。”
老人却并不着急着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不容易夹住了一
片牛肉就忙不迭地把肉往儿子碗里夹。
“吃,你多吃点。”老人慈祥地说,一双眼睛虽无神,脸上的皱纹却布满温和的笑
意。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儿子没有说话,一面故意把吃面的声音弄得很响,一面把父亲
夹来的一块块牛肉,偷偷送回父亲的碗里。
“这个饭店真厚道,面条里有这么多肉。”老人感叹着。一旁的我不由一阵汗颜,
那只是几片屈指可数又薄如蝉翼的肉片啊。
做儿子的这时趁机接话:爸,您快吃吧,我的碗都装不下了。”
“好,好,你也快吃。”老人终于夹起一片肉片,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起来。儿子微
微一笑,这才大口吞咽他碗里的面。
姨妈不知道什么时候也站到了我的身边,静静地凝望着这对父子。这时厨房的小张
端来了一盘干切牛肉,她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姨妈,姨妈努嘴示意,让小张把盘子那对父
子的桌子上。
男孩抬头环视了一下,见自己这一桌并无其他顾客,忙轻声提醒:“你放错了吧?
我们没要牛肉。”
姨妈微笑着走了过去:“没错,今天是我们开业年庆,牛肉是我们赠送的 。”
一听这话,我左顾右盼了一下,怕引起其他顾客的不满,更怕男孩疑心。好在大家
似乎都没注意到这一幕。男孩也只是领会到对方没有表明的意思而微微一笑,不再提
问。他又夹了几片牛肉放入父亲的碗中,然后把剩下的装入了一个塑料袋中。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看他们吃完,然后再目送着他们出门。
小张去收碗时,忽然轻声地叫起来。原来那男孩的碗下,还压着几张纸币,一共是
六块钱,正好是我们价目表上一盘干切牛肉的价钱。一时间,我和姨妈都说不出话来,
只有无声的叹息静静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
《一碗牛肉面》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3

1. 文章第三段,“我会意地冲他笑了”。 “我”究竟“会意”到了什么?(5 分)

2. “儿子没有说话,一面故意把吃面的声音弄得很响,一面把父亲夹来的一块块牛

肉,偷偷送回父亲的碗里。”

儿子为何故意把吃面的声音弄得很响? (3 分)

3. 姨妈以开业年庆为由,赠牛肉予男孩,用意何在? (4 分)

4. 在你看来,为何男孩在离开前,还留下了六块钱? (4 分)

5. “我和姨妈都说不出话来,只有无声的叹息静静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

“无声的叹息”传达了哪种情感?为何“我”和姨妈会有如此的反应? (5 分)

6. 试分析文中儿子的形象。(4 分)

7. 若你是文中的儿子,你是否会接受店家给你免费赠送的牛肉片?试写出你的理由。
(5 分)

我先是怔了一怔,接着猛然清醒,一下子明白过来。
8. 写出以上复句所属的类型。(2 分)

他身边的男孩小心地搀扶着他。
9. 写出上面句子中的主语。(1 分)

10. 概述儿子表孝心的经过。答案字数不可超过 70。文后须注明确实字数。(12 分)

厨房很快就端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男孩把那碗牛肉面移到父亲面前,细
心地招呼:“爸面来了,小心烫着。”老人却并不着急着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
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不容易夹住了一片牛肉就忙不迭地把肉往儿子碗里夹。
“吃,你多吃点。”老人慈祥地说,一双眼睛虽无神,脸上的皱纹却布满温和的
笑意。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儿子没有说话,一面故意把吃面的声音弄得很响,一
面把父亲夹来的一块块牛肉,偷偷送回父亲的碗里。“这个饭店真厚道,面条里
有这么多肉。”老人感叹着。一旁的我不由一阵汗颜,那只是几片屈指可数又薄
如蝉翼的肉片啊。做儿子的这时趁机接话:爸,您快吃吧,我的碗都装不下
了。”“好,好,你也快吃。”老人终于夹起一片肉片,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起
来。儿子微微一笑,这才大口吞咽他碗里的面。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4

练习一参考答案:

1. “我”悟到了:男孩大声叫两碗牛肉面是叫给他父亲听的,实际上是因为经济拮据,
自己吃的是油葱面,可不愿让父亲知道而不同意。
2. 儿子故意把吃面的声音弄得很响,是为了瞒着失明的父亲,让父亲以为自己吃了他
夹来的牛肉,从而可以放心地吃。
3. 姨妈赠了父子俩一盘牛肉,是因为同情贫穷的父子俩,同时也被儿子的孝心感动。
至于以开业年庆为借口,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尊严。
4. 男孩留下了 6 块钱作为那盘牛肉的费用,他虽穷,却不愿让店家请客,坚持维护自
己的尊严(活得有志气),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孝敬父亲。
5. “无声的叹息”表达了店家对自己的善意没有遂愿的无奈,又有对男孩人穷志不短
的品质赞叹,同时也有对父子生活窘迫的同情。“我”和姨妈会有如此反应是因为
男孩并没有接受店家的好意,在临走前留下了付牛肉的钱。
6. 孝顺—举例说明
有志气—举例说明
7. 合理的答案。
8. 承接复句
9. 男孩
10. 儿子细心招呼父亲吃面。失明的父亲把自己碗里的牛肉夹到儿子碗里,让儿子多吃
点。儿子故意大声吃面,并悄悄把牛肉送回父亲碗里,还骗父亲说自己碗里已装不
下,让父亲快吃。 (72 个字)

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7 岁的小男孩跟妈妈逛街,在回来的路上买了几片西瓜,等不到回家,母子俩就打算
找个阴凉的地方吃完西瓜再走。走到路边一棵树下,不远处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
家门口,大概 80 多岁的样子,沉默地看着他们。
正要将西瓜放嘴里,妈妈跟孩子说:“儿子,要不你问问老奶奶是否要吃西瓜
吧!”儿子点头,咽了咽快要流出的口水,拿起一片西瓜走到老人面前,没想到老人没
有拒绝,还接过了西瓜吃了起来。没吃几口,老人竟然不停地抹泪,让母子俩吓了一
跳。
老奶奶说:“很多年没吃过西瓜了,嘴馋得很……”一边吃一边激动地又哭又笑!
“这西瓜真甜,吃了真舒服,感觉胸口突然舒坦了,好吃好吃……”
说得母子两人心里都不是滋味。
吃完后,老人絮絮叨叨说屋里只有她一个人,老伴去世 10 年了,她曾经有过一个
儿子,可是 5 岁那年,儿子说要吃西瓜,被人骗走了,几十年了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跟妈妈说:“这个老奶奶真可怜,我想以后都给她带水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5

果……"妈妈竖起了大拇指,还说每周赞助儿子 5 块钱,让儿子专门买水果送给老奶
奶。
后来,小男孩每当路过老人的小屋,都会去看一下,还经常为老人带去水果,有
时为老人打扫屋子,甚至跟老人讲笑,每次都会逗得老人笑不停。老人逢人就笑咪咪地
说她得了个好孙子。
直到有一天,老人拉着小男孩的手,突然说:”我要走了,你和你妈妈是好人,
你是个好孩子。我老伴要来带我走了,我待会儿洗个澡就会跟他走。我没有亲人,我这
里有我一辈子存下来的钱,都给你了。”孩子以为老人在开玩笑,老人却挪开了床头旁
的茶几,揭开了一片转,拿出了一个布袋子,里面有一大叠钱、还有无数硬币。孩子忐
忑的带回家让妈妈处理,母子俩一数:9714.12 元!
“妈妈,我从来没有过这么多钱,怎么办?”
“孩子,这是老奶奶存了一辈子的积蓄,她很可怜,这钱你绝对不能拿。”
第二天一早,妈妈带着儿子一同去看老人,竟然看到小屋子门口围了不少人,进
去后,赫然看见老人穿着寿衣安详地在床上睡着了,听说是老人自己洗澡后穿上寿衣走
的。
母子两人很难过,突然听到旁边两个妇女在小声说话:“那个是她的儿子和两个
孙子。”
“不是说被人贩子拐走了吗?”妈妈疑惑不解地问。
“什么人贩子!那个就是她儿子,但是不孝顺,还有两个孙子也是白眼狼,一家四
口,路过老人的小屋都不会敲门。他们住的地方只是跟老人隔了几条街,即使过年,老
人都是一个人过。老人一开始也很愤怒,但后来就无奈地说,当作没生这样的儿子,到
后来好像脑子有点问题,还经常跟人说儿子被拐走了……”
两母子惊呆了,随后谁都不想说话了,这样的真相让人更难受!两母子将装着老人
所有财产的布袋交给老人的儿子后,他们默默地回家了。

《只因送了一片西瓜,得到了陌生老人全部财产》有改动

1. 为什么母子俩等不到回家,就打算找个阴凉的地方吃完西瓜再走? (3 分)

2 “很多年没吃过西瓜了,嘴馋得很……”一边吃一边激动地又哭又笑!”(6 分)

试针对老奶奶的“哭”及“笑”作出合理的推断。

3. “说得母子两人心里都不是滋味。”

“不是滋味”是指什么? (3 分)

4 根据文章的第 5、第 6 段,写出小男孩所体现的两种品格。 (4 分)

5 阅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6 分)

6 “她很可怜,这钱你绝对不能拿。” (2 分)

写出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词性。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6

7 “吃了起来”、“真舒服”的短语类型。 (3 分)

8. “老人竟然不停地抹泪,让母子俩吓了一跳。” (3 分)

以上句子是属于哪一种复句?

9 “还有两个孙子也是白眼狼,一家四口,路过老人的小屋都不会敲门。” (3 分)

写出上述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法。

10 根据下面的文字,概述小男孩得到老人所有财产的经过。答案字数不可超过 85。
文后须注明确实的字数。 (12 分)

7 岁的小男孩跟妈妈逛街,在回来的路上买了几片西瓜,等不到回家,母子俩就
打算找个阴凉的地方吃完西瓜再走。走到路边一棵树下,不远处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
人坐在家门口,大概 80 多岁的样子,沉默地看着他们。
正要将西瓜放嘴里,妈妈跟孩子说:“儿子,要不你问问老奶奶是否要吃西瓜
吧!”儿子点头,咽了咽快要流出的口水,拿起一片西瓜走到老人面前,没想到老人
没有拒绝,还接过了西瓜吃了起来。没吃几口,老人竟然不停地抹泪,让母子俩吓了
一跳。

老奶奶说:“很多年没吃过西瓜了,嘴馋得很……”一边吃一边激动地又哭又
笑!
“这西瓜真甜,吃了真舒服,感觉胸口突然舒坦了,好吃好吃……”
说得母子两人心里都不是滋味。

吃完后,老人絮絮叨叨说屋里只有她一个人,老伴去世 10 年了,她曾经有过一
个儿子,可是 5 岁那年,儿子说要吃西瓜,被人骗走了,几十年了也不知道是死是
活。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跟妈妈说:“这个老奶奶真可怜,我想以后都给她带水
果……"妈妈竖起了大拇指,还说每周赞助儿子 5 块钱,让儿子专门买水果送给老奶
奶。
后来,小男孩每当路过老人的小屋,都会去看一下,还经常为老人带去水果,有
时为老人打扫屋子,甚至跟老人讲笑,每次都会逗得老人笑不停。老人逢人就笑咪咪
地说她得了个好孙子。
直到有一天,老人拉着小男孩的手,突然说:”我要走了,你和你妈妈是好人,
你是个好孩子。我老伴要来带我走了,我待会儿洗个澡就会跟他走。我没有亲人,我
这里有我一辈子存下来的钱,都给你了。”孩子以为老人在开玩笑,老人却挪开了床
头旁的茶几,揭开了一片转,拿出了一个布袋子,里面有一大叠钱、还有无数硬币。
练习二参考答案:
1. 孩子忐忑的带回家让妈妈处理,母子俩一数:9714.12
因为天气很炎热。 元!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7

2. 哭是因为想起被儿子遗弃的、孤苦伶仃的悲哀,笑是因为有陌生人请她吃西瓜,关
怀她。
3. 有爱心,孝亲敬老
4. 伤感、难过
5. 我们必须孝顺父母,当父母年老时,更要关怀他们、照顾他们,以报答他们的养育
之恩。
6. 副词
7. 谓补短语、偏正短语
8. 承接复句
9. 比喻
10. 男孩与妈妈吃西瓜,妈妈叫他拿西瓜给老人吃,老人激动,又哭又笑,让母子同
情。他说要送老人水果,妈妈赞成并每周赞助 5 元。他常带水果去看老人,为老人
打扫、说笑话。一天,老人说要走了,就把全部积蓄给他。(84 字)

练习三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 1909 年。
盖茨街是美国克利夫兰市的一条小街。街上既无人行道又无路灯,而且环境脏乱,
显得特别长。春天到了,靠近盖茨街的小学开学了。许多小姑娘都穿得漂漂亮亮地来
上学,唯独来自盖茨街的小女孩仍然穿着冬天的旧衣裳,那大概是她仅有的一件衣
裳。
她的老师瞧着她,叹着气,心想:这孩子爱学习,有礼貌,挺可爱的,就是不爱换
洗衣服。于是,放学时老师对她说:“你这件衣服该洗换一下了!”可是第二天,第三
天,小姑娘还是穿着那件又旧又脏的衣服来上学。
“她妈妈不可能不爱她呀!会不会是有什么困难 ?“老师自语道。于是,她的老
师到服装店给她挑选了一件新的春装,那是一条图案别致,颜色鲜亮的天蓝色的连衣
裙!小女孩从老师手里接过这份美好的礼物,高兴得心花怒放!她捧着装有裙子的礼
盒,飞快地跑回家去。隔天,小姑娘穿着崭新的蓝裙子来上学。她的小脸洗得干干净
净,头发也梳理得光光亮亮,显得特别有精神。她告诉老师,爸爸妈妈见她穿上新裙
子都惊呆了。爸爸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女儿这样可爱。晚上,当全家人坐下来吃
饭的时候,爸爸见饭桌上罕见地铺上桌布,高兴地说:“咱们家开始讲究卫生了!”妈
妈说:“可不是么!要是家里不干净,和我们这么漂亮的女儿怎么相称呢 ?”饭后,
妈妈立刻开始刷洗发黑的地板,爸爸去院里修补破损的栅栏。全家人一齐动手,几天
后,昔日破旧肮脏的小院面貌一新。
小女孩家的变化引起了众多邻居的注意。盖茨街的居民们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们
纷纷行动起来,争先恐后地打扫卫生,粉刷房屋,投入到多年来第一次整治家园的劳
动之中。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8

一天,教堂的牧师路过盖茨街,看到人们在没有自来水,没有路灯的艰苦条件下
打扫卫生,建设家园,深受感动。在他的呼吁下,几个月之后,有关方面给盖茨街修
了便道,安了路灯,装上了自来水。小女孩从老师手里接过那条蓝裙子仅仅半年的时
间,盖茨街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变干净了,而且风气也变了,人们互相尊重,
友爱相处,乐于助人。牧师把这个奇迹告诉给他见到的每一个人。其他城市的人们闻
风而动,以实际行动学习盖茨街的精神。从 1913 年开始,美国成千上万个城镇的居民
加入到清扫街区,建设美好家园的活动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谁能想到,出现这个奇迹的原因,仅仅是由于一位教师给一个小女孩送了一条
蓝裙子呢!

1. 文章中如何描写未改变以前的盖茨街? (4 分)
2. 文章中有哪些奇迹? (6 分)
3. 根据你的看法,看到小女孩家的变化,盖茨街的居民们意识到了什么呢 ?
(4 分)
其他城市的人们闻风而动,以实际行动学习盖茨街的精神。

4. 文中“闻风而动”指的是什么? (3 分)
5. 这个故事带给你什么启示? (6 分)
6. 如果老师没有送给小姑娘蓝裙子,盖茨街是否会发生变化?提出你的看法。
(6 分)
7. 在他的呼吁下,几个月之后,有关方面给盖茨街修了便道,安了路灯,装上了自来
水。
写出上述句子中画线短语的类型。 (1 分)
8. “爸爸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女儿这样可爱。” (2 分)
上述句子中的“似乎”是属于什么词性?
9. “小女孩家的变化引起了众多邻居的注意。” (1 分)
写出上述句子中的主语。
10. 根据下面的文章概述小女孩一家改变的始末。字数不可超过 70 字,文后须注明确
实字数。 (12 分)

她的老师到服装店给她挑选了一件新的春装,那是一条图案别致,颜色鲜亮的天蓝色
的连衣裙!小女孩从老师手里接过这份美好的礼物,高兴得心花怒放!她捧着装有裙子
的礼盒,飞快地跑回家去。隔天,小姑娘穿着崭新的蓝裙子来上学。她的小脸洗得干干净
净,头发也梳理得光光亮亮,显得特别有精神。她告诉老师,爸爸妈妈见她穿上新裙子都
惊呆了。
爸爸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女儿这样可爱。晚上,当全家人坐下来吃饭的时候,爸
爸见饭桌上罕见地铺上桌布,高兴地说:“咱们家开始讲究卫生了!”妈妈说:“可不是
么!要是家里不干净,和我们这么漂亮的女儿怎么相称呢 ?”饭后,妈妈立刻开始刷洗
发黑的地板,爸爸去院里修补破损的栅栏。全家人一齐动手,几天后,昔日破旧肮脏的小
院面貌一新。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9

练习三参考答案
1. 街上既无人行道又无路灯,并且环境脏乱,显得特别长。
2. "奇迹"①指的是盖茨街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变干净了,而且风气也变了,人们互相尊
重,友爱相处,乐于助人。
"奇迹"②指的是从 1913 年开始,美国成千上万个城镇的居民加入到了清扫街区,建设美好
家园的活动中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3. -美好家园不需要坐等,靠自己的双手就能建设好。
-居民们看到小女孩家变得干净整洁,自然会感受到自家确实不太干净,有了这种对
比,敦促了邻居们的转变。
- 通过小女孩家的转变,人们可以了解到:其实将家庭的环境转变并不是什么特别
困难的事情。也就可坚定了邻居们行动的信心。
4 其他城市听到盖茨街发生的巨大变化后,以实际行动学习盖茨街的精神,把城镇打
扫干净。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奇迹可能发生在出于爱心,为他人所做的平凡小事之
后。
6. 会。因为这里的居民有一颗积极、勤奋、愿意改变的心,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契机。
不会。(1 分)我们应该用社会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若没有老师送小姑娘蓝裙子这
件事,作为贫困街区的盖茨街短期内是不会发生变化, 但随着社会进步,它必定会
朝着清洁文明的方向发展,但这可能需要几年或更长的时间。
7. 动宾短语
8. 副词
9. 变化
10. 老师送连身裙给小女孩。她梳洗干净,穿上老师送的裙子。为了与女儿相称,饭桌
上铺桌布。饭后,妈妈刷洗地板,爸爸去院里修补栅栏,全家人齐动手,把肮脏的
小院换上新面貌。 (71 字)

练习四
细读下文,然后解答文后所列各题。

哥哥的孩子来台北玩,要回乡下去,我送他去坐火车。
在车站里,侄儿突然说:“叔叔,等一下可不可以买一个铁路便当,我很爱吃铁路便
当。”
“那有什么问题?”我立即跑去买了一个铁路便当,让他在火车上吃。
看着自强号的火车开远了,我自己也买了一个铁路便当,坐在月台的铁椅上吃起来。
从我离开家二十七年来,世事变化无常,只有铁路便当是少数始终不变的事物,永远
是一块排骨、一个卤蛋、一块豆干、几片萝卜干,不同的只是从铁盒、竹片盒,变成了纸
盒。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10

连便当的味道,也几乎没有变。
吃着铁路便当,使我陷进了回忆。
从前在台北念书,因为家境不富裕,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坐火车返乡总是搭普通
车,叽叽叩叩地从台北开往南部,要十几个小时才会抵达高雄。吃饭时间到了,我就买一
个铁路便当。
我总是很小心,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那个便当,深怕很快吃完了,就不能品尝便当的
美味了。
由于我曾那样深深地沉入那滋味,铁路便当的回忆深刻到即使是闭起眼睛,也立刻
能闻到那种香味。
有一次,我和父亲搭火车到台北,吃饭的时候,爸爸一口气吃了两个铁路便当,令我
大吃一惊,没想到爸爸的食量这么大,整天在田间做着粗重劳碌的工作,能吃到铁路便当
已经是很大的享受吧!
我看着爸爸喜欢和专注的吃相,竟深深地动容,专心地看爸爸的脸,爸爸被我看得不
好意思,说:“这铁路便当真好吃,我吃两盒还不太够呢!”
吃完了,爸爸对我说起,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南洋被遣送回台湾,在基隆登
陆,从基隆坐火车返回南部的家乡,一路上滴水不进,更不用说是便当了。
“想起当时,如果能有一口饭吃,就会跪下来叩头谢恩了!”爸爸说:“现在每次吃
铁路便当,都非常的感恩和满足,觉得人应该珍惜这种福报呀!”
想起当时爸爸说的话,突然有几只小麻雀从天而降,在我的脚边跳来跳去。
咦!莫非这些麻雀是要来分享我的便当吗?
我把一些饭粒撒在地上,小麻雀边跳、边叫、边摇尾巴过来抢食,它们那样热烈地吃
着吃着,好像也能享受便当的美味!
这是上的众生,都是为了品味更美好的生活而存在的!那美好生活并不是一种追寻,
而是品味眼前的事物,即使是小小的便当,也可以有很深的美好经验。
现在,我多么希望能再买两个铁路便当给爸爸吃,然后我们一起坐火车奔行过广大
的田野,可是,这微小的心愿,也不可得了。
(林清玄《铁路便当》)
(一)什么是铁路便当? (5 分)

(二)为什么作者说“铁路便当是少数始终不变的事物”? (4 分)

(三)为什么铁路便当深刻地烙印在作者的回忆里?简述你的看法 (5 分)

(四)为什么作者看着父亲专注的吃相,竟深深地动容? (6 分)

(五)文中的“可是,这微小的心愿,也不可得了”这句话最有可能表示什么?
(3 分)
(六)文中的主旨是什么? (6 分)

我总是很小心,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那个便当,深怕很快吃完了,就不能品
(七)
尝便当的美味了。
上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 (2 分)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11

莫非这些麻雀是要来分享我的便当吗?
(八)
以上是什么类型的句子? (1 分)

我看着爸爸喜欢和专注的吃相,竟深深地动容。
(九)
写出上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词性。 (1 分)

(十) 根据下面的文章,概述作者在台北念书的经历。答案字数不可超过 65 字。
文后须注明确实的字数。 ( 12 分 )

从前在台北念书,因为家境不宽裕,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坐火车返乡
总是搭普通车,叽叽叩叩地从台北开往南部,要十几个小时才会抵达高雄。吃
饭时间到了,我就买一个铁路便当。
我总是很小心,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那个便当,深怕很快就吃完了,就
不能品尝便当的美味了。
由于我曾那样深深地沉入那滋味,铁路便当的回忆深刻到即使是闭起眼
睛,也立刻能闻到那种香味。

练习四 答案

(一) 铁路便当是在火车站售卖,它的里头永远是一块排骨、一个卤蛋、一块豆干和几
片萝卜干。
(二) 铁路便当的菜式始终如一,便当的味道也和从前一样美味得令作者陶醉。
(三) 当年作者在台北念书时,因为家境不宽裕,铁路便当成了他生活上的良伴。

(四) 父亲专注的吃相散发出“吃”是人间一大享受,举止间时时对有机会能吃铁路便
当充满感恩和满足。
(五) 作者的父亲已不在人世了。
(六) 我们应该把握当下,常怀感恩及满足之心。
(七) 反复
(八) 疑问句
(九) 形容词
(十) 作者在台北念书时,家境不宽裕,搭着普通火车返高雄。吃饭时,买一个铁路便
当,小心地小口吃着它,品尝它的美味,那滋味深刻地烙印在作者的回忆里。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12

练习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
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
休斯敦。
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
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
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
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
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
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
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
要挨罚。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可
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
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
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
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
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
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
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
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
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
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
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13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
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
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
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
前模糊了。
《风雨中的菊花》

(一)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所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4 分)
(二)作者对小乞丐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处境?
(6 分)
(三)刚开始时,多尔先生对小乞丐有什么看法? (4 分)
(四)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的亮晶晶的”表明了什么? (6 分)

小乞丐从卖花姑娘手中“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在风雨中“手捧鲜
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
(五)上述句子 表现了小乞丐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六)是什么强烈冲击着多尔先生?“模糊”说明了什么? (4 分)

“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
会有用的人。”
(七)找出上述句子中的副词。 (1 分)

“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
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八)上述句子中画线的短语属于什么类型? (2 分)

“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

(九) 写出上述句子的定语。 (2 分)

(十)根据下面的文章, 概述多尔先生被小乞丐感动的经过。答案字数不可超过 75。


文后须注明确实的字数。 (12 分)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14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
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
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
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
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
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
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
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
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
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
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
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
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
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
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
前模糊了。

练习五 答案

一 小乞丐。在母亲生日这天用讨来的钱买一束鲜花献到母亲坟前。
二 衣衫褴褛,又黑又脏 ,无依无靠 ,艰难困苦
三 可能是欺骗人的,也可能是生活所逼而乞讨。
四 钱放在口袋里的时间长,只靠长期乞讨积攒起来的,得来不易。
五 有沉重、有难过、更有对母亲的敬重和怀念。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15

六 多尔先生被小乞丐对母亲的一片真情所感动。“模糊”说明多尔先生被感动得流
泪。
七 应该
八 衣衫褴褛:主谓短语; 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动宾短语
九 柜台里
十 小乞丐向多尔先生乞讨,他给了小乞丐一美元。他走进鲜花店,小乞丐也来买万寿
菊 送给生日的母亲。过后,他又在风雨中 发现小乞丐手捧着鲜花 缓步走向一块
公墓 ,他感到一阵感动 。 (73 字)

练习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是对于贫穷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
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
音在心里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货主是一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
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
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
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谐地问:“小姑娘,
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他口袋里
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旧要天天出去,
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见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
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
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子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
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次跤,多少次跑掉了
鞋子。
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
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
吗?”
“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
吗?”货主老人说。
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
的。”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16

货主老人轻轻的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有爱心的好
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帮你留着,等
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她开始有点
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整个漫长的寒假,玛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
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
条围巾付出着辛勤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
美丽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
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
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
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悯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1.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含义。
a)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的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
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3 分)
b)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3 分)

“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

2. 上述句子 表现了玛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3. 这篇文章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玛娅,一个是货主老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人
物?试说明理由。 (5 分)
4. 本文带给你什么启示? (5 分)
5. “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试解释上述句子的含义。 (5 分)
6 “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
写出画线词语的词性。 (2 分)

7. “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上述文句采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 分)

“整个漫长的寒假,玛雅都非常忙碌。”

8. 找出句子中的状语。 (2 分)
9 “货主是一个满脸慈祥的老人”
写出画线词语的词性。 (2 分)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17

10 概述玛娅获得围巾的经过。字数不可超过 100 字。文后须注明确实的字数。(12 分)

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旧要天天出去,
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见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
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
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子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
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次跤,多少次跑掉了
鞋子。
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
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
吗?”
“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
老人说。
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
的。”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货主老人轻轻的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有爱心的好姑娘。
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帮你留着,等你凑够
钱了来买走它。”
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她开始有点
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整个漫长的寒假,玛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
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
条围巾付出着辛勤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
美丽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
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
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
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悯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练习六 答案

1. (a) 喜爱、喜欢
(b) 渴望、很期待
2. 玛娅渴望得到围巾。
3 ·我最喜欢玛娅因为她是一个孝顺母亲、聪明善良、情感丰富、勤劳勇敢、自立自
强、有责任心的孩子。
·我最喜欢货主老人因为他是个有爱心、用心良苦、教育方式独到的老人。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18

4 一个人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去
打拼,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悯与施舍。/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应自己争取,不要一
心想着别人的施舍。(言之成理即可)
5. 玛娅满心以为老人会答应她的要求,但老人却拒绝了她,并要她凑够钱买围巾。
这使她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心里充斥着悲伤和失望。
6. 赊(动词)
7. 比喻
8. “整个漫长的寒假,玛雅都非常忙碌。”
找出句子中的状语。
整个漫长的寒假 /都非常
9. “货主是一个满脸慈祥的老人”
写出画线词语的词性。
形容词
10.玛娅心疼妈妈在大冷天里干活,想把家传的珍珠项链押在货主老人那里,换一条围
巾给妈妈,但他要玛娅凑钱买围巾。玛娅在寒假辛勤工作攒的钱不够买围巾。第二年,
她收到老人寄来的围巾,并一封信:要得到任何东西 ,不是靠别人的怜悯 ,而是自己
的努力。(99 字)

练习七

兰姆终身未娶,他没有孩子,所以他有一篇“未婚者的怨言”收在他的“伊利亚随
笔”里。他说孩子没有什么稀奇,等于阴沟里的老鼠一样,到处都有,所以有孩子
的人不必在他面前炫耀。他的话无论是怎样中肯,但在骨子里有一点酸——葡萄
酸。
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我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
翁。孩子活动的主要范围是家庭,而现代家庭很少不是以孩子为中心的。一夫一妻
不能成为家,没有孩子的家像是一株不结果实的树,总缺点什么;必定等到小宝贝
呱呱堕地,家庭的柱石才算放稳,男人开始做父亲;女人开始做母亲,大家才算找
到各自的岗位。我问过一个并非“神童”的孩子:“你妈妈是做什么的?”他说:
“给我缝衣的。”“你爸爸呢?”小宝贝翻翻白眼:“爸爸是看报的!”但是他随
即更正说:“是给我们挣钱的。”孩子的回答全对。爹妈全是在为孩子服务。母亲
早晨喝稀饭,买鸡蛋给孩子吃;父亲早晨吃鸡蛋,买鱼肝油精给孩子吃。最好的东
西都要献呈给孩子,否则,做父母的心里便起惶恐,像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一
般。孩子的健康及其舒适,成为家庭一切设施的一个主要先决问题。这种风气,自
古已然,于今为烈。自有小家庭制以来,孩子的地位顿时提高。以前的“孝子”是
孝顺其父母之子,今之所谓“孝子”乃是孝顺其孩子之父母。孩子是一家之主,父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19

母都要孝他!
“孝子”之说,并不偏激。我看见过不少的孩子,鼓噪起来能像营兵;动起武
来能像械斗;吃起东西来能像饿虎扑食;对于尊长宾客有如生番;不如意时撒泼打
滚有如羊痫,玩得高兴时能把家具什物狼藉满室,有如惨遭洗劫;……但是“孝
子”式的父母则处之泰然,视若无睹,顶多皱起眉头,但皱不过三四秒钟仍复堆下
笑容,危及父母的生存和体面的时候,也许要狠心咒骂几声,但那咒骂大部份是哀
怨乞怜的性质,其中也许带一点威吓,但那威吓只能得到孩子的讪笑,因为那威吓
是向来没有兑现过的。“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今之“孝子”深讳是
说。凡是孩子的意志,为父母者宜多方体贴,勿使稍受挫阻。近代儿童教育心理学
者又有“发展个性”之说,与“无违”之说正相符合。
体罚之制早已被人唾弃,以其不合儿童心理健康之故。我想起一个外国的故
事:
一个母亲带孩子到百货商店。经过玩具部,看见一匹木马,孩子一跃而上,
前摇后摆,踌躇满志,再也不肯下来。那木马不是为出售的,是商店的陈设。店员
们叫孩子下来,孩子不听;母亲叫他下来,加倍不听;母亲说带他吃冰淇淋去,依
然不听;买朱古律糖去,格外不听。任凭许下什么愿,总是还你一个不听;当时演
成僵局,顿成胶着状态。最后一位聪明的店员建议说:“我们何妨把百货商店特聘
的儿童心理学家请来解围呢?”众谋佥同,于是把一位天生成有教授面孔的专家从
八层楼请了下来。专家问明原委,轻轻走到孩子身边,附耳低声说了一句话,那孩
子便像触电一般,滚鞍落马,牵着母亲的衣裙,仓皇遁去。事后有人问那专家到底
对孩子说的是什么话,那专家说:“我说的是:‘你若不下马,我打碎你的脑
壳!’”
这专家真不愧为专家,但是颇有不孝之嫌。这孩子假如平常受惯了不兑现的体
罚,威吓,这专家亦将无所施其技了。约翰孙博士主张不废体罚,他以为体罚的妙
处在于直截了当,然而约翰孙博士是十八世纪的人,不合时代潮流!
哈代有一首小诗,写孩子初生,大家誉为珍珠宝贝,稍长都夸做玉树临风,
长成则为非做歹,终至于陈尸绞架。这老头子未免过于悲观。但是“幼有神童之
誉,少怀大志,长而无闻,终乃与草木同朽”——这确是个可以普遍应用的公式。
小时聪明,大时未必了了。究竟是知言,然而为父母者多属乐观。孩子才能骑木
马,父母便幻想他将来指挥十万貔貅时之马上雄姿;孩子才把一曲抗战小歌哼得上
口,父母便幻想着他将来喉声一啭彩声雷动时的光景,孩子偶然拨动算盘,父母便
暗中揣想他将来或能掌握财政大权,同时兼营投机买卖;……这种乐观往往形诸言
语,成为炫耀,使旁观者有说不出的感想。曾见一幅漫画:一个孩子跪在他父亲的
膝头用他的玩具敲打他父亲的头,父亲眯着眼在笑,那表情像是在宣告“看看!我
的孩子!多么活泼,多么可爱!”旁边坐着一位客人裂着大嘴做傻笑状,表示他在
看着,而且感觉兴趣。这幅画的标题是:“演剧术”。一个客人看着别人家的孩子
而能表示感觉兴趣,这真确实需要良好的“演剧术”。兰姆显然是不欢喜演这样的
戏。
孩子中之比较最蠢,最懒,最刁,最泼,最丑,最弱,最不讨人欢喜的,往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20

往最得父母的钟爱。此事似颇费解,其实我们应该记得“西游记”中唐僧为什么偏
偏欢喜猪八戒。谚云:“树大自直”,意思是说孩子不需管教,小时恣肆些,大了
自然会好。可是弯曲的小树,长大是否会直呢?我不敢说。
(梁实秋《孩子》)

(一)作者表示古今的“孝子”意义有何不同? (4 分)

“……顶多皱起眉头,但皱不过三四秒钟仍复堆下笑容,危及父母的生存和体
面的时候,也许要狠心咒骂几声,但那咒骂大部份是哀怨乞怜的性质……”
(二)试解释文中第三段的父母为何会如此表现? (5 分)
(三)你认为孩子的“发展个性”是否应该如文中父母所表现的事事“无违”?为什
么? (5 分)
(四)作者在文中说主张不废体罚的约翰孙博士不合时代潮流,你是否认同这说法?
试说明你的看法。 (5 分)
(五)作者文中最后一段说“可是弯曲的小树,长大是否会直呢?我不敢说。”,为何
作者会说出这种感叹,试加以解释。 (5 分)
(六)本文带给你什么启示? (5 分)

众谋佥同,于是把一位天生成有教授面孔的专家从八层楼请了下来。
(七)写出上面句子所采用的其中一个修辞手法。 (2 分)

兰姆显然是不欢喜演这样的戏。
(八)写出上述句子中的定语。 (1 分)

体罚之制早已被人唾弃,以其不合儿童心理健康之故。

(九)写出上面画线的短语类型。 (1 分)

(十)概述孩子从玩具部的木马被劝说下来的始末。答案字数不可超过 75。文后须注明
确实字数。 (12 分)

一个母亲带孩子到百货商店。经过玩具部,看见一匹木马,孩子一跃而上,前摇
后摆,踌躇满志,再也不肯下来。那木马不是为出售的,是商店的陈设。店员们叫孩
子下来,孩子不听;母亲叫他下来,加倍不听;母亲说带他吃冰淇淋去,依然不听;
买朱古律糖去,格外不听。任凭许下什么愿,总是还你一个不听;当时 演成僵局,顿
成胶着状态。最后一位聪明的店员建议说:“我们何妨把百货商店特聘的儿童心理学
家请来解围呢?”众谋佥同,于是把一位天生成有教授面孔的专家 从八层楼请了下
来。专家问明原委,轻轻走到孩子身边,附耳低声说了一句话,那孩子便像触电一般,
滚鞍落马,牵着母亲的衣裙,仓皇遁去。事后有人问那专家到 底对孩子说的是什么
话,那专家说:“我说的是:‘你若不下马,我打碎你的脑壳!’”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21

练习七答案

(一)作者认为以前的“孝子”是孝顺其父母之子(2),今之所谓“孝子”乃是孝顺
其孩子之父母。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2)。

(二)我认为会出现以上状况的原因是,华人社会很多时候,认为养儿防老,加上作者
是中国人,在当时可能已经开始一胎政策,所以如果不顺着他们的意,担心长大后孩子
会不孝顺他们,加上资源有限,没有办法养更多的孩子,导致以上的情况出现。

(三) 不认为,因为如果父母如果没有正确的认知什么东西应该“无违”,什么东西
不应该,那么只会助长孩子认为什么事情都可以做,而导致个性发展的时候,不能有良
好的个性成长,反而让社会多了一个任意妄为的孩子。

(四) 不认为,因为体罚虽然不好,但是不能完全废弃,因为除了赏,我们还要有罚
来让孩子明白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做的,体罚可以直接让孩子有个警醒,但是体罚不可
以过度,要有所拿捏。

(五) 作者之所以发出这种感叹,是因为他借小树来借喻孩子不可以在小的时候完全
放任他们,必须有所管制,不然我们真的不懂他们长大后会否真的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就如同长得弯曲的小树,长大后很可能长得不直。(接受其他合理的答案)

(六)本文带给你什么启示? (5 分)
孩子不可以完全对他千依百顺,因为很可能会让他们过于任性而成为没有家教的孩
子。
父母必须对孩子有所管制,不可以让他们任意妄为,因为放任的话,长大后可能会
成为一个性格恶劣的孩子。

(七)引用
(八)这样的
(九)偏正短语

(十)) 概述孩子从玩具部的木马被劝说下来的始末。答案字数不可超过 75。文后须


注明确实字数。

孩子看见玩具部的木马,一跃而上,店员们与母亲用尽方法劝说,就是不肯下
来,演成僵局/顿成胶着状态。最后请儿童心理学家来解围。他问明原委,到孩子耳边
说了句狠话,孩子仓皇遁去。 (69 字)

练习八
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几个半大孩子经常被当作“全劳力”使
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担子的绳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22

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我从小就肯吃苦耐劳,担子可能不很重,但因为我太小,几次下
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
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
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而快,而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我对父亲
说,我能行。父亲说:“小孩子的肩嫩,压的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
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
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
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
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
而是“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这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
往自己的肩上压。这回父亲没有发觉,脚步迈得更稳健了。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
会儿。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
露出一个表情平板的笑容。 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他上下打量
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血淤成青
色,疼得睡不着觉,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
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少了,父子相对,没有什么话可讲,我极少谈自己的境况,
怕给他再增加心头的负担,父亲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也没有太多的闲话。好几年过去
了,父亲的背越发佝偻。上星期回家帮父亲打煤饼,天不热,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脱
掉外衣,父亲的背影再一次呈现于我的眼前。这是怎样的一个背影啊,肩上的骨骼垂成
两个弧形,背部佝偻成一个前倾后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点前拱后倾。背部的肌肉有点
松弛,原来我以为皱纹只长在人的脸上,现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躯体各部都
会长起皱褶。我们两人一起将袋装的煤抬到埕场,父亲在前,我在后,父子体高相差 10
多公分,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这一次我不再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
父亲看在眼里,还是那句话,我能行。但他不再推让了,毕竟是 60 多岁的人了。
父亲稳健地走着,我心头忽然涌起许多回忆,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马的缰绳,现
实的生活是实在的,根本就无须抒情。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
王清铭《我与父亲抬担子》

1 这篇文章写父子之间的爱是通过哪一个动作来表现的? (2 分)
2 文中写小时候的“我”与强壮的父亲抬担子,父亲步履蹒跚;而长大后的“我”与体
弱、年老的父亲抬担子,父亲却能稳健地走着,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表现了父与子
之间怎样的情感? (5 分)
3 文章细节描述“我”分别在什么时候观察到父亲的背影?各有怎样的心情?
(4 分)
4 本文中,父亲两次对孩子说“我能行”,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5 分)
5 试体味“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4 分)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23

6 你如何评价父亲?试举例说明。 (6 分)
7 “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
试写出上面画线的短语种类? (2 分)

“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

8 写出以上句子的状语部分。 (4 分)

但他不再推让了,毕竟是 60 多岁的人了。
9 试写出画线词语的词性。 (1 分)

10 根据下面的文章,概述“我”与父亲抬担子的始末。答案字数不可超过 60。
文后须注明确实的字数。 (12 分)
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
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
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
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
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
地用手往我这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这回父亲没有发
觉,脚步迈得更稳健了。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会儿。这回轮到父亲用手
背揩拭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露出一个表情平
板的笑容。 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他上下打量我一会
儿,只轻轻地说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血淤成
青色,疼得睡不着觉,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

练习八答案

1. 捋担绳,把担子移向自己一边
2. 小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将担绳捋向自己一边,承担了担子的绝大部分重量;长
大后的“我”同样将担绳捋向自己一边,承担了担子的绝大部分重量;表现了父爱
子、子敬父的至真至纯的深情。
3. 第一次:是长大以后的“我”与体弱多病的父亲抬担子时观察的,“我”当时的心
情是“心有点酸”;第二次:是再几年后的“我”回家帮父亲打煤饼是观察的,
“我”当时的心情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24

4. 不一样。第一次的意思是:我抬得动,我不累;第二次:有我儿子的关心,我抬得
动。
5. 父亲的坚强,父亲的爱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鼓舞着“我”在生活中稳健地朝
前走。
6. 他是个极疼爱孩子的父亲,抬担子时父亲不让太重的扁担压着孩子以免弄伤他的肩
膀。
7. 动宾短语
8. 很小的时候
9. 动词
10. 概述
“我”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心有点酸(2),上坡时(1)用手将担子的重量(2)
往自己的肩上压(2),父亲没发觉(1)。“我”劝父亲(1)休息但他说还行(1)。父
亲发现担子后移便说儿子懂事了(2)。 (63 字)

练习九
师范毕业的弟弟高高兴兴去清泉乡小学报到,以为那是个好地方。两天后回来
了,垂头丧气地闷在家里。我问了许多遍,弟弟才闷出一句话: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一天后,弟弟又走了,是爹拿着木棒撵了二里多地撵回去的。爹一直在骂:咋
不是人待的地方?只要有人住,就是人待的地方!你个兔崽子,要再随便跑回来,瞧我
打断你的腿!
于是我就不能再瞧见弟弟的人,只能隔上一段时间天外来客式的瞧上弟弟的信
了。弟弟说:“这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没有电,没有水,如果拍鬼子进村的
电影,这里最合适。”爹听完哼一声,说:“放狗屁!”
后来弟弟又来信了,说:“经常能吃到乡亲们送来的肉块,因为他们的孩子认字
了。那种肉块红红的,白白的,很好吃,吃得很多,后来才知道是耗子肉和蛇肉,又全
部呕了。”我笑着读完信,爹却一脸慎重:“那肉我吃过,味道很好。”我问哪一年吃
的,爹说是三年灾荒时期。
再后来,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件毛皮坎肩。爹摸摸,惊呼:“黄鼠狼
皮的,真不容易。”弟弟附信送来了几句话:“乡亲给的,想爹年事已高,还是送给爹
吧!”爹把坎肩摸了又摸,说:“寄回去。”我取出了纸笔说:“捎带着写封信吧?”
爹蹲在大门口抽烟,闷闷一口,闷闷一口,闷了半宿,闷出一句:“勿牵挂。”那件黄
鼠狼皮坎肩后来弟弟卖了,换来一点钱,买了些粉笔、教具之类,信中说:没有粉笔的
日子,就用抹布蘸了水写,水一干,字就消失了,这倒反而提高了识字的速度,全乡比
赛,夺了头名!弟弟寄回一张奖状。爹看了又看,说:“贴上,哪儿显眼贴哪儿!”没
有粉笔使用的事儿吓了我一大跳,小心翼翼地寄信去问。弟弟回信说:“张艺谋拍的
《一个都不能少》,看过吧?人家小魏老师有一个学生跑去打工,她去找,最后不仅找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25

回了学生,还找回了一车学习用具。我呢?我的学生让他少他都少不了!因为,乡亲们
就算累死饿死,也不会让儿女休学!”
再后来来信。弟弟谈自己的事情就少了,提他的学生渐渐多了,全是些猫三
狗四的名字,谁谁谁的名次提前了,谁谁谁考了满分,谁谁谁到乡里、市里比赛
啦等等。我高声读信,爹在一旁就直点头。我把信读完了,爹还在点头:“不
孬,咱于老三的儿子,不孬……”我把爹的夸奖给弟弟寄了去。弟弟来信说他哭了。
过春节的时候,弟弟没有回来。爹提了红灯笼在村口站着望了半宿,弟弟还是没
有回来。
年还没有过完,爹终于按捺不住了,闯关东似的周身挂满物品找小儿子去了。
爹是哭着回来的。爹泪汪汪地望着我:“你知道吗?你弟不回来,是舍不得
那几十块钱车票。你知道吗?”爹说他像瞎子似的在山里转,好容易逮着个人,上
前说:“兄弟,问个路。”那人一回头:“啊呀——是爹!”
这以后,爹一直闷着气转悠。问他他就说:“那不是人待的地方!”爹让我去信
把弟弟叫回来:“不用教书了,跟爹在大棚里种反季节菜,挣钱!”
弟弟很快回就信了,说:“决定了,不回去!”弟弟还在信中说春天到了,许多
花儿都开了,学生们上山采花,不是掐断,而是连泥挖回,种在教室外,有许多蜂儿来
舞,很美丽……
《弟弟的来信》

1 为什么弟弟高高兴兴地去清泉乡小学报到,却在二天后回来时垂头丧气? (5 分)

2 为什么父亲拿木棒撵他走? (3 分)

3“这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 (5 分)

试解释这句话。

4 为什么弟弟的态度有这么大的转变?根据课文,说出你的看法。 (4 分)

5 弟弟寄回一张奖状。爹看了又看,说:“贴上,哪儿显眼贴哪儿!” (2 分)

试说出父亲当时的心情。

6 文中父亲的哪一些举动显示出父爱很深沉?试举二例说明。 (6 分)

7 本文带给你什么启示? (6 分)

8“这以后,爹一直闷着气转悠。” (2 分)

写出以上句子中画线词语的句子成分。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26

9 根据下面的文章,概述弟弟如何处理乡亲所送的黄鼠狼皮坎肩。答案字数不可超过
60。文后须注明确实的字数。 (12 分)

再后来,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件毛皮坎肩。爹摸摸,惊呼:
“黄鼠狼皮的,真不容易。”弟弟附信送来了几句话:“乡亲给的,想爹年事
已高,还是送给爹吧!”爹把坎肩摸了又摸,说:“寄回去。”我取出了纸笔
说:“捎带着写封信吧?”爹蹲在大门口抽烟,闷闷一口,闷闷一口,闷了半
宿,闷出一句:“勿牵挂。”
那件黄鼠狼皮坎肩后来弟弟卖了,换来一点钱,买了些粉笔、教具之
类,信中说:没有粉笔的日子,就用抹布蘸了水写,水一干,字就消失了,这
倒反而提高了识字的速度,全乡比赛,夺了头名!弟弟寄回一张奖状。爹看了
又看,说:“贴上,哪儿显眼贴哪儿!”

练习九答案

1 弟弟认为那里不是人住的地方,因为那里没有电,没有水。 (3+3=5 分)
2 父亲认为只要有人住,就是人待的地方。或 孩子做事不可半途而废。
3 这个地方没有电,没有水,非常落后。
4 乡亲的朴实热情感动了弟弟。或 乡亲重视教育,再穷也不能穷孩子。或
孩子的成就。
5 这句话透露出父亲内心的骄傲与自豪。
6 父亲在回信时只写三个字:“勿牵挂。”或 父亲在村口提着灯笼,等孩子回家过
年。或 父亲把全身挂满物品,找小儿子去。或 父亲写信叫儿子不用教书,回来
务农。
7 父爱深沉。或 青年愿为教育牺牲。或 合理答案
8 状语
9 乡亲送黄鼠狼坎肩给弟弟,弟弟想父亲年事已高,就把坎肩送给父亲。父亲不接受,
把坎肩寄回。弟弟把坎肩卖了,换钱买粉笔、教具等。
(53 字)

练习十

在孩子的眼里,常常会写满对老师的崇拜,他们对老师是那么的尊敬和信赖,老
师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那么,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们也不妨时时用
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27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要面向全体,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孩
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赏,教师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
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
只投向个别几个孩子的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
受到重创,对老师对班级的情感也会随之淡化。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发展的机会。就
比如说,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十分想当升旗手,为了使更多的孩子得到锻炼和教育,我
让孩子们自己协商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讨论,孩子们一致同意具有以下三个优点的小朋友才有资格当升旗手:一、
表现要好;二、进步要大;三、愿意为班级、小朋友做事情。由于规则是孩子们自己制
定的,而且每个小朋友都有参与的机会,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可高了,就连平时比较顽皮
的几个孩子,他们也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也感到了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认真做好
“小当家”,争当升旗手。在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不仅增强了孩子
自我管理的“内驱力”,还能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干,而对他们自己选出的升旗手更是心
服口服。
俗语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孩子的禀赋品性也是各不相同,
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应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
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们班的季文怡小朋友做事特别认真仔细,但生性怕羞,
不敢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一次,我们讨论“吃到嘴里的东西哪里去
了”的问题,他回家认真查找资料、寻找答案,还从当医生的爸爸那里找来了一幅关于
消化系统的图片。当我把图片给全班小朋友看的时候,我特意大大表扬了他,并请他来
谈一谈吃到嘴里的东西哪里去了。
他一开始有点害怕,怯怯地望着我,我鼓励地看着他,终于他红着脸讲了起来,
虽然开始讲得还不是很流利,但在同伴们的赞扬声中,他越讲越好。由此,我想,在孩
子缺乏自信时,我们教师要鼓励其点滴进步,帮助他树立信心,而且对于不同的孩子,
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去挖掘他们身上微小的闪光点。
(《欣赏身边每一个孩子》)

(一) 为什么作者认为孩子们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赞赏? (4 分)

(二) 解释上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意思。 (3 分)

(三) 除了文章中提及的条件,若你是班上的小朋友想当升旗手,应具备什么条件?
说明你的理由。 (5 分)

(四) 俗语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树叶”真的在世上没有相同的吗?提出你的看法。 (5 分)

(五) 为什么季文怡的生性有所变化? (5 分)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28

(六) “欣赏身边每一个孩子”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6 分)

(七) 在孩子的眼里,常常会写满对老师的崇拜,他们对老师是那么的尊敬和信赖,
老师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写出上面句子的复句类型。 (1 分)

(八) 我们也不妨时时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
写出上面句子的状语。 (1 分)

(九)他一开始有点害怕,怯怯地望着我,我鼓励地看着他,终于他红着脸讲
了起来,虽然开始讲得还不是很流利,但在同伴们的赞扬声中,他越讲越好。
上面画线的短语,哪两个是相同的短语类型? (2 分)

(十) 概述季文怡生性改变的始末。答案字数不可超过 85。文后须注明确实


的字数。 (12 分)

俗语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孩子的禀赋品性也是各不
相同,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应以发现“美”
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们班的季文怡小朋友做事特别认真仔
细,但生性怕羞,不敢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一次,我们讨论
“吃到嘴里的东西哪里去了”的问题,他回家认真查找资料、寻找答案,还从当
医生的爸爸那里找来了一幅关于消化系统的图片。当我把图片给全班小朋友看的
时候,我特意大大表扬了他,并请他来谈一谈吃到嘴里的东西哪里去了。
他一开始有点害怕,怯怯地望着我,我鼓励地看着他,终于他红着脸讲了
起来,虽然开始讲得还不是很流利,但在同伴们的赞扬声中,他越讲越好。由
此,我想,在孩子缺乏自信时,我们教师要鼓励其点滴进步,帮助他树立信心,
而且对于不同的孩子,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去挖掘他们身上微小的闪光
点。

练习十答案:
(一) 因为作者认为孩子们信赖、尊敬、崇拜教师,并需要教师的全面教育才能在成
长中建立自信心及发展的机会。
(二) 文章中“陪衬品”是指使被教师所赞赏、关注的孩子更突出的附加人物。
(三) 条件(2)分,解释正确(3)分
例如:我认为要当升旗手应具备才干特出(2),这样才能协助班上的同学解
决问题(3)。
(四) 没有。 每片树叶具有不同的性质及特征就如同人类一样具有不同的品格。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29

有。 从外观看来每片树叶都是一样,都会随着季节一同盛开、凋零。人
类也具有同样的机会在同各领域发展。
(五) 因为教师在他缺乏信心时,发掘他的优点,以鼓励的方式/协助他建立自信
心。
(六) 立场(1),说明合理(4)
好(1)。 文章主要叙述教师应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让学生的潜
能得以发挥,强调全体性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欣赏举动有体现主题的作用。
不好(1)。“欣赏身边每一个孩子”只是说明文章中教师应有教育方式,如
果以“全体性的教育”作为标题,才能反映文章的主旨,让读者一目了然文章
的中心思想。
(七) 递进复句
(八) 也不妨时时用欣赏的目光去
(九) 望着我、讲了起来
(十) 季文怡做事认真,生性怕羞。有一次,同学们讨论“吃到嘴里的东西哪里去
了”。他回家寻找资料。老师展示他找的消化系统图片,表扬他,请他分享资
料。他害怕,在老师鼓励,开始讲。同学们的赞扬声使他越讲越好。
(75 字)

第二部分
文言理解
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15 分】

越石父贤,在缧①绁②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③赎之,载归。晏子弗谢,入
闺久之,越石父请绝④。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
速也?”越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⑤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
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
于是延入为上客。
司马迁《赵父石请绝》
注释
① 縲(léi) ② 绁(xiè) ③ 左驂(cãn)
④ 绝:文中指绝交 ⑤ 诎(shàn):讥讽,这里指受委屈

1. 晏子如何无礼地对待越石父? (5 分)
2.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6 分)
3.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将上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 分)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30

答案:

1. 晏子没有打招呼就进屋内去,让越石父在外久等。

2. 对某人有恩惠,也应当以礼待他。

3. 我听说君子受委屈于非知己者,而得到知己的信赖。

译文:
越石父是个贤能的人,当初曾给人做仆人。一天晏子出使晋国,在半路上遇见了
他,就解下自己马车左侧的马赎回了他,并把他带回齐国。回去后没打招呼就进屋了。
过了很久,越石父请求离开。晏子有些惊惧,整理好衣冠来见越石父说:“我虽然不是
什么仁德的人,但是我还曾使你免于困苦,并没做对不起你的事,你为什么要急着离开
我啊?”石父说:“并不像先生所想的那样。我听说君子委屈于不了解自己的人,而能
得到了解自己的人的赏识和信任。当初我在困苦之中时,是无人了解我。先生既然发现
我并赎回我,说明先生是了解我的。既然了解我,却还对我无礼,这样的话,还不如我
处在困苦之中呢。”晏子于是就将石父请进内廷,待为上客。

练习二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
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
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尘尾①;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
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道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
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
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汝辈焉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皆退去。孔明见魏兵远去,抚掌而笑。
注释
1 尘尾:拂拭尘埃的用具

1. 司马懿的军队从远处望向孔明的城楼,看见什么景象? (4 分)
2. 为何司马懿决定退兵? (4 分)
3. 司马昭对父亲的退兵有什么看法? (4 分)
4. “于是两路兵皆退去。孔明见魏兵远去,抚掌而笑。” (3 分)
试上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31

答案:

1. 孔明悠闲地燃香弹琴,童子在旁伺候,百姓专注地在打扫。
2. 认为孔明故意作没有防备之战,其实要引自己掉入陷阱。
3. 认为孔明其实没有军兵,只是在佯装让敌方怀疑而不敢前进。
4. 于是两队兵马都退走。孔明看见魏国的军队已走远,边拍掌大笑。

译文:
却说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
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
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
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 多个百姓模
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
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
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向很谨慎,从来不冒险。今天他把城门打开,一定有
埋伏。我们的军队假如进去,就中了他的诡计,你们怎么会知道呢!最好是赶快退
兵。”于是两队兵马都退走。孔明看见魏国的军队已走远,边拍掌大笑。

练习三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薪樵,卖以给食。担束
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
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妻
恚怒曰:“ “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
拜为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
舍,置园中,给饲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朱买臣传》
1 朱买臣的妻子为什么感到羞愧?
2 举例说明朱买臣是一个怎样的人。
3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薪樵,卖以给食。”
将上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答案

1. 朱买臣常常割草砍柴后担着一捆柴,边走边高声诵读文章;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随
着他,多次阻止朱买臣,让他不要在路上高声唱诵,朱买臣唱诵声更大。妻子对此
感到羞愧。
2. A 好学:担着一捆柴,边走边高声诵读文章;或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32

B 以德报怨,宽宏大量:朱买臣的太太因贫穷,不能同甘共苦离开了他。 后来朱买
臣担任会稽太守,朱买臣见到他原来的老婆,夫妻二人正在打扫道路;朱买臣停下
车,叫后面的车辆载上他们夫妻一起到太守府,把他们安置在园里,供应他们饮
食。住了一个月,那女人就上吊死了,朱买臣给她丈夫钱,让把她安葬了。
3 家里贫困,喜爱读书;不善于置办财产家业,常常割草砍柴卖了来购取粮食。

译文:

朱买臣,字翁子,是吴地人,家里贫困,喜爱读书;不善于置办财产家业,常常割
草砍柴卖了来购取粮食。担着一捆柴,边走边高声诵读文章;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随着
他,多次阻止朱买臣,让他不要在路上高声唱诵,朱买臣唱诵声更大。妻子对此感到羞
愧,要求离开他,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命该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了,你辛苦了
很久了,等我富贵了,我要报答你的恩德。”妻子气愤地说:“像你这样的人,最终就
是饿死在沟里罢了,怎么能够得到富贵呢!” 朱买臣没办法留住她,就听任她离开
了。
皇上任命朱买臣担任会稽太守。进入吴县境内,朱买臣见到他原来的老婆,夫妻二
人正在打扫道路;朱买臣停下车,叫后面的车辆载上他们夫妻一起到太守府,把他们安
置在园里,供应他们饮食。住了一个月,那女人就上吊死了,朱买臣给她丈夫钱,让把
她安葬了。

练习四
魏公叔痤①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②,将奈社稷何?”公叔痤
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③,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④弗能听,勿使出竞⑤。”王弗
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⑥
乎!”
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
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⑦以不悖者为悖。《魏公叔痤病》

【注】
① 公叔痤(cu6):魏相。 ②即:如果。不可讳:意为不幸去世。
② 御庶子:家臣。公孙鞅:即商鞅。 ④为:如果。
⑤ 竞:同“境”。 ⑥悖:糊涂、昏聩。
⑦ 固:原来。

1 魏国的公叔痤在病危时给予惠王什么忠告?
2 文中的惠王之“悖”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3“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将上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33

答案

1 公叔痤劝惠王重用公孙鞅,让他处理国家事务。如果不任命他,就不要让他出国的
边境。
2 作为领导者应该虚心纳谏,更要有一双慧眼,任用贤能②做事不应该太武断,而要
三思而后行。
3 (公孙鞅)向西到了秦国,秦孝公接纳并重用了他。

译文

魏国的公叔痤生病,惠王去问他说:“公叔痤你生病了,万一你不幸去世了,国家
该怎么办?”公叔痤回答说:“我有个家臣公孙鞅,希望大王听凭他处理国家事务。如
果不任命他,就不要让他出(我国的)边境。”惠王没有回答,出去后对身边的人说:
“多么悲哀啊!像公叔痤那么贤能的人,却要我必须全把国事听凭公孙鞅决定,不是糊
涂吗?”
公叔痤死后,公孙鞅闻说这件事,埋葬了公叔痤后,他往西到了秦国,秦孝公接纳
并任用了他。秦国果然日益强盛,魏国日益衰弱。这不是公叔痤糊涂,而是惠王糊涂
啊。糊涂的人的问题就在于,他们把不糊涂的人当成糊涂的人啊。

名句精华

练习一
写出下面名句精华的含义

一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二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
三 一语为重百金轻。
四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五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六 写出一句与“孝顺父母”有关的名句。
七 写出一句与“中秋节思念亲人”有关的名句。
八 写出一句与“挚友送别”有关的名句。
九 写出一句与“礼尚往来”有关的名句。
十 写出一句与“量力而为”有关的名句。

练习二
在下面空白处,写出名句的原文
一 夫遇长不敬,失礼也;_________________。
二 春风似旧花仍笑,_________________。
三 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__。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34

四 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
五 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六 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七 _____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
八 ___________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
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_____有所不足,____有所不明。
十 勿以____小而为之,勿以_____小而不为。

练习三

一 “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的“麝”比喻什么人?
二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的“师”是什么意思?
三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谏”是什么意思?
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星星”指的是什么?
五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的“树”是什么意思?
六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的“马”比喻什么人?
七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的“司马昭”比喻什么人?
八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东风” 指的是什么?
九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的“天”指的是什么?
十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的“黄沙”指的是什么?

名句答案
练习一
一 说明人只要奋发努力,一定会大有作为。
二 比喻平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有需要时才得以应用。
三 这名句劝人要守信用,实践自己的诺言。
四 比喻事物都有正反两面。
五 比喻任何事情必须付出一番的努力才能成功。
六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十 量腹而食,度身而衣。

练习二
一 见贤不尊,不仁也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35

二 人生岂得长年少
三 即更刮目相待
四 天涯若比邻
五 学而不思则罔
六 江山代有才人出
七 溪云初起日沉阁
八 纸上得来终觉浅
九 物、智
十 恶、善

练习三
一 有才学的人
二 军队
三 挽回
四 小错误
五 培育
六 首脑
七 有阴谋或有野心的人
八 重要的条件
九 依靠
十 战场

作文
(一) 最美丽的相遇
(二) 我心目中的好朋友
(三) 谈谈如何成为父母的好帮手
(四) 我心底的那件事
(五) 怀念您
(六) 有你真好
(七) 怎样讨人欢喜
(八) 爱心天使
(九)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十) 学会分享

032© Hak Milik Jabatan Pendidikan Negeri Johor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