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26

C18310

電子學I
第1章概 論
1-1電子學發展歷史及未來趨勢
1-2基本波形認識

學習目標
1.瞭解電子學發展的歷史
2.認識電子學未來發展的趨勢
3.分辨各種基本波形
1-1 電子學發展歷史及未來趨勢

圖1-1 羅倫茲 圖1-2 湯姆生

1853∼1928 1856∼1940
1902諾貝爾物理獎 1906諾貝爾物理獎

圖1-3 布朗

1850∼1918 圖1-4 布朗真空管


1909諾貝爾物理獎

2
1-1 電子學發展歷史及未來趨勢
真空管時期

1849∼1945 圖1-6 佛來明二極管


圖1-5 佛來明

3
1-1 電子學發展歷史及未來趨勢

4
1-1 電子學發展歷史及未來趨勢
電晶體時期

5
1-1 電子學發展歷史及未來趨勢
積體電路時期

6
1-1 電子學發展歷史及未來趨勢
積體電路時期

7
1-1 電子學發展歷史及未來趨勢
未來趨勢
4C─即元件(Components)、通訊(Communication)、計算(Computation)
、控制(Control)的整合與應用。
電子應用產品的4C為電腦(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消費性電子
(Consumer)和車用電子(Car)。

8
1-1 電子學發展歷史及未來趨勢

9
1-1 電子學發展歷史及未來趨勢

10
1-2 基本波形認識
直 流

圖1-21 (a) 純直流電壓波形 圖1-21 (b) 純直流電流波形

11
1-2 基本波形認識
交 流

圖1-23 (a) 週期性交流電 圖1-23 (b) 非週期性交流電

12
1-2 基本波形認識
弦波(正弦波、餘弦波)

13
1-2 基本波形認識

圖1-25 (a) 正弦波 圖1-25 (b) 餘弦波

14
1-2 基本波形認識
矩形波(方波、脈波)

15
1-2 基本波形認識

圖1-27 (a) 窄幅波又稱正脈波 圖1-27 (b) 寬幅波又稱負脈波

16
1-2 基本波形認識
鋸齒波(三角波、掃描鋸齒波)

17
1-2 基本波形認識

圖1-29 (a) 三角波 圖1-29 (b) 掃描鋸齒波

18
1-2 基本波形認識

19
1-2 基本波形認識

20
1-2 基本波形認識
交直流混合

21
1-2 基本波形認識
諧 波

22
C18310

電子學I
第2章二極體的物理性質及特性
2-1 半導體的物理特性
2-2 P-N接面二極體
2-3 稽納二極體
2-4 發光二極體(LED)
2-5 其它特殊二極體
學習目標
1.半導體的物理特性
2.瞭解PN二極體的特性
3.瞭解稽納二極體的特性
4.瞭解發光二極體的特性
5.認識其他特殊二極體
2-1 半導體的物理特性
原子模型與價電子

2
2-1 半導體的物理特性
自由電子與電洞

(a) 矽原子 (b) 矽晶體


圖2-3 能階表示圖

3
2-1 半導體的物理特性
絕緣體、半導體與導體

(a) 絕緣體 (b) 半導體 (c) 導體

圖2-4 絕緣體、半導體與導體能階圖

4
2-1 半導體的物理特性
絕緣體
常見的絕緣體如石英晶體、玻璃、雲母、油、尼龍、木頭、乾燥的空氣等等。
半導體
常用的半導體材料有鍺(Ge:germanium)、矽(Si:silicon)及砷化鎵
(GaAs:gallium arsenide)。
導 體
常用的導體有金、銀、銅、鋁、鍚、石墨等等,其中以銀的導電性最佳。

P型半導體與N型半導體
本質與外質半導體

5
2-1 半導體的物理特性
P型半導體與N型半導體
本質與外質半導體加入其他雜質元素於本質半導體稱為外質半導體(extrinsic semicondu
ctor)不摻雜任何元素的半導體,稱為純半導體,又稱為本質半導體(intrinsic semiconductor),
純矽和純鍺

6
2-1 半導體的物理特性

7
2-1 半導體的物理特性

8
2-1 半導體的物理特性
N型半導體
當摻雜的元素為5價元素 (例如:磷P、砷As、銻Sb) 時,此種外質半導體稱為N型半導體。

圖2-7 加入5價施體元素的外質半導體結晶結構

9
2-1 半導體的物理特性

多數載子(majority carrier)是電子(大部份是施體所提供的,極少部份是由熱
擾動所產生的),少數載子(minority carrier)是電洞(由熱擾動所產生的)。

10
2-1 半導體的物理特性
P型半導體
當摻雜的元素為3價元素(例如:鋁Al、鎵Ga、銦In)時,此種外質半導體,稱為P型半導體。

圖2-8 加入3價受體元素的外質半導體結晶結構

11
2-1 半導體的物理特性

多數載子(majority carrier)是電洞少數載子(minority carrier)是電子(由熱擾動所產生的)。

12
2-2 P-N接面二極體

13
2-2 P-N接面二極體
二極體的電流成份
擴散電流IF

14
2-2 P-N接面二極體
漂移電流 或稱逆向飽和電流

圖2-11 PN二極體的漂移電流

15
2-2 P-N接面二極體
二極體的V-1特性
未加偏壓特性

圖2-12 未加偏壓時之PN二極體

16
2-2 P-N接面二極體
順向偏壓區特性

圖2-13 加順向偏壓時之PN二極體

17
2-2 P-N接面二極體
逆向偏壓區特性

圖2-14 加逆向偏壓時之PN二極體

18
2-2 P-N接面二極體
崩潰區特性

圖2-15 PN崩潰燒毀時之PN二極體

19
2-2 P-N接面二極體
特性曲線

圖2-16 二極體 特性曲線

20
2-2 P-N接面二極體

圖2-17 直流靜態電阻

21
2-2 P-N接面二極體
交流動態電阻 (或稱小信號等效電阻)

圖2-18 交流動態電阻

22
2-2 P-N接面二極體

23
2-2 P-N接面二極體
順向導通電阻(或稱平均交流動態電阻)

24
2-2 P-N接面二極體
二極體的電容特性
1.空乏電容 Cr

圖2-20 空乏電容

25
2-2 P-N接面二極體
二極體的電容特性
2.擴散電容CD

圖2-21擴散電容

26
2-2 P-N接面二極體

27
2-2 P-N接面二極體
二極體等效電路模型
理想模型(理想開關型)

28
2-2 P-N接面二極體
二極體等效電路模型
簡化模型(含切入電壓型)

29
2-2 P-N接面二極體
進階簡化模型(含切入電壓及導通電阻型)

30
2-3 稽納二極體
稽納二極體的逆向崩潰特性
1.累增崩潰
2.稽納崩潰

圖2-32 二極體逆向崩潰

31
2-3 稽納二極體
稽納二極體的逆向崩潰區等效電路

圖2-33 理想稽納二極體

32
2-3 稽納二極體

圖2-34 含導通電阻稽納二極體

33
2-3 稽納二極體
稽納二極體的應用

34
2-4 發光二極體(LED)

35
2-4 發光二極體(LED)

36
2-4 發光二極體(LED)
可見光LED

(a) 手電筒 (b) 電燈

圖2-42 LED照明產品

不可見光(紅外線)LED
紅外線LED的用途大多為光感測器的光源

37
2-5 其他特殊二極體
雷射二極體

38
2-5 其他特殊二極體
蕭特基二極體

39
2-5 其他特殊二極體
變容二極體

40
2-5 其他特殊二極體
隧道二極體

(a) 特性曲線圖 (b) 電路符號

圖2-47 隧道二極體

41
C18310

電子學I
第3章二極體的物理性質及特性
3-1 整流電路
3-2 整流濾波電路
3-3倍壓電路
3-4截波電路
3-5箝位電路
學習目標
1.瞭解整流電路工作原理
2.瞭解濾波電路工作原理
3.瞭解倍壓電路工作原理
4.分析各種截波電路工作原理
5.瞭解箝位電路工作原理
3-1 整流電路
直流電源供應器

圖3-1 直流電源供應器

2
3-1 整流電路
理想變壓器

3
3-1 整流電路
半波整流電路
二極體整流電路可分為半波整流(half-wave rectification)
、全波整流(full-wave rectification)與橋式整流
(bridge rectification)等三種。

圖3-3 半波整流電路

4
3-1 整流電路

(a) 正半週等效電路 (b) 輸入與輸出波形

圖3-4 輸入為正半週時之半波整流電路

5
3-1 整流電路

(a) 負半週等效電路 (b) 輸入與輸出波形

圖3-5 輸入為負半週時之半波整流電路

6
3-1 整流電路

(a) 輸出波形之週期與頻率 (b) 輸出電壓之峰值、平均值及有效

圖3-6 正值輸出半波整流電路之輸出電壓波形

7
3-1 整流電路

8
3-1 整流電路

(a) 順向導通後之等效電路 (b) 輸出電壓波形

圖3-8 含切入電壓簡化型二極體順向導通後之半波整流電路

9
3-1 整流電路

圖3-9 負電壓輸出半波整流電路

(a) 正半週等效電路 (b) 輸入與輸出波形

圖3-10 輸入為正半週時之負電壓輸出半波整流電路

10
3-1 整流電路

(a) 負半週等效電路 (b) 輸入與輸出波形

圖3-11 輸入為負半週時之負電壓輸出半波整流電路

(a) 輸出波形之週期與頻率 (b) 輸出電壓之峰值、平均值及有效值

圖3-12 負值輸出半波整流電路之完整輸出波形

11
3-1 整流電路
全波整流電路

圖3-14 全波整流電路

12
3-1 整流電路

(a) 正半週等效電路 (b) 正半週輸出波形

圖3-15 輸入為正半週時之全波整流電路

13
3-1 整流電路

(a) 負半週等效電路 (b) 負半週輸出波形

圖3-16 輸入為負半週時之全波整流電路

14
3-1 整流電路

(a) 輸出波形之週期與頻率 (b) 輸出電壓之峰值、平均值及有效值

圖3-17 全波整流電路之輸出電壓波形

15
3-1 整流電路

(a) 正半週時二極體之PIV (b) 負半週時二極體之PIV

圖 3-18 全波整流電路中二極體之PIV

16
3-1 整流電路

17
3-1 整流電路
橋式整流電路

圖3-20 橋式整流電路

18
3-1 整流電路

a) 正半週等效電路 (b) 正半週輸出波形

圖3-21 輸入為正半週時之橋式整流電路

(a) 負半週等效電路 (b) 負半週輸出波形

圖3-22 輸入為負半週時之橋式整流電路

19
3-1 整流電路

(a) 輸出波形 (b) 正半週時、之PIV (c) 負半週時、之PIV

圖3-23 橋式整流電路中二極體之PIV

20
3-1 整流電路

21
3-2 整流濾波電路
漣 波

圖3-26 整流及濾波電路

22
3-2 整流濾波電路
漣波電壓

23
3-2 整流濾波電路
漣波因素

24
3-2 整流濾波電路
電容濾波電路
半波整流電容濾波電路

25
3-2 整流濾波電路
全波整流電容濾波電路

26
3-2 整流濾波電路
橋式整流電容濾波電路

圖3-32 橋式整流電容濾波電路

27
3-2 整流濾波電路
電容濾波電路的特性
二極體的PIV值

28
3-2 整流濾波電路

29
3-2 整流濾波電路
漣波週期與頻率

時間常數對漣波的影響

30
3-2 整流濾波電路
漣波電壓有效值

31
3-2 整流濾波電路
漣波電壓有效值

32
3-2 整流濾波電路
輸出直流電壓

漣波因素 r %

33
3-2 整流濾波電路

34
3-2 整流濾波電路
各種濾波電路
電容並接式濾波電路

35
3-2 整流濾波電路
電感串接式濾波電路

36
3-3 倍壓電路

37
3-3 倍壓電路

38
3-3 倍壓電路

39
3-3 倍壓電路

40
3-3 倍壓電路

41
3-3 倍壓電路

42
3-3 倍壓電路

43
3-3 倍壓電路

44
3-3 倍壓電路

45
3-3 倍壓電路
全波三倍壓電路

圖3-54 全波三倍壓電路

46
3-3 倍壓電路
全波四倍壓電路

圖3-55 全波四倍壓電路

47
3-4 截波電路

48
3-4 截波電路
基本取上截下串聯截波

49
3-4 截波電路
基本取下截上串聯截波

50
3-4 截波電路
加正偏壓之取上截下串聯截波電路

圖3-60 加正偏壓之取上截下串聯截波電路

51
3-4 截波電路

52
3-4 截波電路
加負偏壓之取上截下串聯截波電路

53
3-4 截波電路
加負偏壓之取上截下串聯截波電路

54
3-4 截波電路
加正偏壓之取下截上串聯截波電路

55
3-4 截波電路
並聯截波電路

圖3-70 並聯截波電路結構圖

56
3-4 截波電路
基本取上截下並聯截波

(a) 電路圖

57
3-4 截波電路
基本取上截下並聯截波

58
3-4 截波電路
基本取上截下並聯截波

59
3-4 截波電路
加正偏壓之取上截下並聯截波電路

60
3-4 截波電路
加負偏壓之取上截下並聯截波電路

61
3-4 截波電路
加正偏壓之取下截上並聯截波電路

62
3-4 截波電路
加負偏壓之取下截上並聯截波電路

63
3-4 截波電路
雙向截波電路
二極體雙向截波電路

64
3-4 截波電路

65
3-4 截波電路

66
3-4 截波電路

67
3-4 截波電路

68
3-5 箝位電路

69
3-5 箝位電路
上箝位電路
基本上箝位電路

70
3-5 箝位電路
加正偏壓上箝位電路

71
3-5 箝位電路
加負偏壓上箝位電路

72
3-5 箝位電路
下箝位電路
基本下箝位電路

73
3-5 箝位電路

74
3-5 箝位電路
加正偏壓下箝位電路

75
3-5 箝位電路
加負偏壓下箝位電路

76
C18310

電子學I
第4章雙極性接面電晶體
4-1 NPN與PNP兩種電晶體之物理特性及架構
4-2順向主動區工作模式
4-3逆向主動區、飽和區及截止區工作模式
4-4電晶體的功能
學習目標
1.認識電晶體的特性及架構
2.認識電晶體的三種工作組態
3.瞭解電晶體的工作模式
4.認識電晶體的基本功用
4-1 NPN與PNP兩種電晶體之物理特性及架構
電晶體的物理結構及電路符號

2
4-1 NPN與PNP兩種電晶體之物理特性及架構
電晶體的三種工作組態

3
4-1 NPN與PNP兩種電晶體之物理特性及架構

4
4-1 NPN與PNP兩種電晶體之物理特性及架構

5
4-1 NPN與PNP兩種電晶體之物理特性及架構

6
4-1 NPN與PNP兩種電晶體之物理特性及架構

7
4-1 NPN與PNP兩種電晶體之物理特性及架構
電晶體的四種工作模式

8
4-1 NPN與PNP兩種電晶體之物理特性及架構

9
4-1 NPN與PNP兩種電晶體之物理特性及架構

10
4-2 順向主動區工作模式

順向主動模式的基本原理

11
4-2 順向主動區工作模式

12
4-2 順向主動區工作模式
順向主動模式的等效電路

13
4-2 順向主動區工作模式
順向主動模式的等效電路

14
4-2 順向主動區工作模式

15
4-2 順向主動區工作模式
共射極組態

16
4-2 順向主動區工作模式
共射極組態

17
4-2 順向主動區工作模式
共集極組態

18
4-2 順向主動區工作模式

19
4-2 順向主動區工作模式
共基極組態

20
4-2 順向主動區工作模式

21
4-3 逆向主動區、飽和區及截止區工作模式
逆向主動區工作模式

22
4-3 逆向主動區、飽和區及截止區工作模式

23
4-3 逆向主動區、飽和區及截止區工作模式
飽和區工作模式

24
4-3 逆向主動區、飽和區及截止區工作模式

25
4-3 逆向主動區、飽和區及截止區工作模式

26
4-4 電晶體的功能

電晶體的主要功能

27
4-4 電晶體的功能

電晶體等效二極體的使用方式

28
4-4 電晶體的功能
電晶體取代二極體的優點
電晶體的開關功能
1.電晶體開關的基本特性
2.滿足電晶體開關特性的輸入條件

29
4-4 電晶體的功能
電晶體開關加速電路

30
4-4 電晶體的功能
電晶體的放大器功能
放大器的基本定義

31
4-4 電晶體的功能
電晶體交流小信號放大原理

32
4-4 電晶體的功能
電晶體交流小信號放大的求解方法
1.先將輸入小信號視為0,代入電晶體直流等效電路模型,求出直流電源產生的直
流偏壓點(Q點),此步驟稱為直流分析
2.由Q點導出電晶體交流小信號等效電路模型。
3.將直流電源視為0,代入電晶體交流小信號等效電路模型,求出小信號增益值及相關
特性值,此步驟稱為小信號分析
至於步驟1之詳細求解過程將於第五章說明,而步驟2與3則於下冊第六章說明。

33
C18310

電子學I
第5章電晶體之直流偏壓
5-1直流工作點
5-2固定式偏壓
5-3電晶體的不穩定性
5-4回授式偏壓
5-5分壓式偏壓
學習目標
1.瞭解直流工作點的求解步驟
2.分析固定式偏壓電路
3.瞭解電晶體的不穩定性
4.分析各種回授式偏壓電路
5.分析分壓式偏壓電路
5-1 直流工作點
輸入直流負載線與工作點

2
5-1 直流工作點
輸入直流負載線與工作點

3
5-1 直流工作點
輸出直流負載線與工作點

4
5-1 直流工作點
直流工作點對放大特性的影響
1.位於輸出直流負載線中點的直流工作點

5
5-1 直流工作點
靠近截止區的直流工作點

圖5-5 靠近截止區的直流工作點

6
5-1 直流工作點
靠近飽和區的直流工作點

圖5-6 靠近飽和區的直流工作點

7
5-1 直流工作點
直流工作點的求解步驟

8
5-2 固定式偏壓

9
5-2 固定式偏壓
步驟1:由直流輸入迴路求得

10
5-2 固定式偏壓

11
5-3 電晶體的不穩定性

12
5-3 電晶體的不穩定性

13
5-4 回授式偏壓
射極回授式偏壓

14
5-4 回授式偏壓

15
5-4 回授式偏壓

16
5-4 回授式偏壓
集極回授式偏壓

(a) 電路圖 (b) 直流等效電路

圖5-22 集極回授式偏壓電路

17
5-4 回授式偏壓

18
5-4 回授式偏壓

19
5-4 回授式偏壓
集射極回授式偏壓

(a) 電路圖 (b) 直流等效電路

圖5-28 集射極回授式偏壓電路

20
5-4 回授式偏壓

21
5-5 分壓式偏壓

22
5-5 分壓式偏壓

23
5-5 分壓式偏壓

24
C18410

第六章 電晶體之交流小信號分析

6-1 小信號放大
6-2 電晶體小信號等效電路模型
6-3 共射極放大電路
6-4 共集極放大電路
6-5 共基極放大電路
6-6 電晶體基本放大電路之比較
6-1 小信號放大

圖6-1 未加入小信號時之各點波形 圖6-2 加入小信號時之各點波形

2
6-2 電晶體小信號等效電路模型
1.電晶體小信號等效輸入電阻rπ及re

3
6-2 電晶體小信號等效電路模型
2.電晶體小信號互導增益(或稱電導增益)gm

圖6-4 輸入-輸出特性曲線上之小信號互導增益

4
6-2 電晶體小信號等效電路模型
3.電晶體小信號等效電路模型

(a) rπ模型簡稱 π 模型 (b) re模型簡稱T模型

圖6-5 NPN電晶體小信號等效電路模型

5
6-2 電晶體小信號等效電路模型
3.電晶體小信號等效電路模型

(a) 輸入-輸出特性曲線 (b) 輸出特性曲線

圖6-6 理想NPN電晶體之V-I 特性曲線

6
6-2 電晶體小信號等效電路模型
4.電晶體小信號等效輸出電阻 ro

(a) 輸入-輸出特性曲線 (b) 輸出特性曲線

圖6-7 實際NPN電晶體之V-I特性曲線

7
6-2 電晶體小信號等效電路模型

(a) rπ模型簡稱 π 模型 (b) re模型簡稱T模型

圖6-8 含 之NPN電晶體小信號等效電路模型

8
6-2 電晶體小信號等效電路模型
5.放大器之等效電路

(a) 電壓放大器等效電路 (b) 電流放大器等效電路

圖6-9 放大器的等效電路

9
6-2 電晶體小信號等效電路模型

10
6-2 電晶體小信號等效電路模型
6.小信號放大電路之求解步驟

圖6-10 小信號放大電路之求解步驟

11
6-3 共射極放大電路
1.固定式偏壓共射極放大電路

(a) 放大器電路 (b) 直流偏壓電路

圖6-12 固定式偏壓共射極放大電路

12
6-3 共射極放大電路

(a) 電容與直流電源視為短路後之交流小信號等效電路

13
6-3 共射極放大電路

(b) 不含rO 之小信號等效電路 π 模型 (c) 不含 rO 之小信號等效電路T模型

圖6-13 固定式偏壓共射極放大電路

14
6-3 共射極放大電路

15
6-3 共射極放大電路

(a) 放大器等效輸入電阻Ri (b) 放大器等效輸出電阻R0


圖6-14 固定式偏壓共射極放大電路

16
6-3 共射極放大電路
RB
Ii ×
I o ib I o RB + rπ − β × ib RB
Ai = = × = × = −β ×
I i I i ib Ii ib RB + rπ

放大器短路電流增益Ai

圖6-15 固定式偏壓共射極放大電路

17
6-3 共射極放大電路
含ro之小信號等效電路

(a) 化簡前含 ro之小信號等效電路 (b) 化簡後含ro 之小信號等效電路

圖6-16 固定式偏壓共射極放大電路

18
6-3 共射極放大電路

− β × ( RC // ro ) −( RC // ro )
Av = ≈
(1 + β )re re

Ri = RB // Rib = RB // rπ

I o Vo / Ro R
Ai = = = Av × i
I i Vi / Ri Ro

19
6-3 共射極放大電路
2.射極回授式偏壓共射極放大電路

(a) 放大器電路 (b) 直流等效電路

(c) 小信號等效電路 (d) 不含 ro 之小信號等效電路 π 模型

圖6-17 射極回授式偏壓共射極放大電路

20
6-3 共射極放大電路
2.射極回授式偏壓共射極放大電路
− β × RC − β × RC
Av = =
rπ + (1 + β ) × RE (1 + β ) × re + (1 + β ) × RE
−α × RC − RC − RC
= ≈ ≈
re + RE re + RE RE

Ro = RC
Ri
Ai = Av ×
Ro
21
6-3 共射極放大電路
3.分壓式偏壓共射極放大電路

(a) 放大器電路 (b) 直流等效電路

(c) 小信號等效電路 (d) 不含ro 之小信號等效電路 π 模型

22
6-3 共射極放大電路

Ri = RB1 // RB 2 //[rπ + (1 + β ) × RE ]
Ro = RC
Ri
Ai = Av ×
Ro

23
6-3 共射極放大電路
4.含信號源電阻 RS 與負載電阻 RL 之共射極放大電路
VoL Ri RL
AvT = = × Av ×
ViS Rs + Ri Ro + RL

(a) 完整放大器方塊圖 (b) 等效放大器方塊圖

圖6-20 含信號源電阻 RS 與負載電阻 RL 之共射極放大電路

24
6-4 共集極放大電路

(a) 放大器電路 (b) 小信號等效電路 (c) 求輸出電阻 RO 之等效電路

Vo ie × RE (1 + β ) × ib × RE
Av = = =
Vi ib × rπ + ie × RE ib × rπ + (1 + β ) × ib × RE
(1 + β ) × RE RE
= = ≈1
rπ + (1 + β ) × RE re + RE

25
6-4 共集極放大電路

Ro = RE // Roe = RE // re

Ri
Ai = Av ×
Ro

26
6-5 共基極放大電路

(a) 放大器電路 (b) 小信號等效電路

圖6-24 分壓式偏壓共基極放大器

27
6-5 共基極放大電路

Ri
Ai = Av ×
Ro

28
6-6 電晶體基本放大電路之比較

29
6-6 電晶體基本放大電路之比較

30

You might also like